社区安全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3:04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北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北省消防条例》、《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均应依照本规定开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各级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相关工作情况于每年年底前报至本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依托省、市和区(县)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协作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符合公*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公消[2011]213号)要求,主要包括:

(一)消防法律法规

(二)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三)火灾预防知识;

(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五)其他应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省、市和区(县)公*机关应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

(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二)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和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内容;

(三)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查处未取得相应资质违规培训等行为;

(四)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每年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一次监督检查;

(六)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在课堂教学、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团组织和少先队活动中落实好消防安全教育内容;

(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四)会同公*机关消防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示范校创建活动;

(五)会同公*机关消防机构,督促、指导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习和消防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第七条省、市和区(县)民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利用每年“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等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内容,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二)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课程,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

(三)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内容和相关考评,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内容,指导社会福利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省、市和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二)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省、市和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指导和监督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行业相关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十条省、市和区(县)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推动消防文化建设,开展消防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化下乡活动。

第十一条省、市和区(县)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协调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相关消防安全节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指导和监督电影院开展“消防宣传进影院”活动,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

(三)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加入消防科普影片。

第十二条省、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内容,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人员上岗和转岗前培训;

(三)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四)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内容并进行考评。

第十三条省、市和区(县)旅游行政部门在重大活动、旅游重点时期应指导和监督相关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三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消防教育培训方案,明确机构和人员,建立消防教育培训档案,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性作业的人员和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事建筑物、构筑物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监察和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人员应取得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

(三)每年至少组织在岗职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五)在单位内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安全警示牌等,利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六)应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基本消防设施的操作与维护、灭火器材操作使用方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单位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保证职工做到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基本消防常识、懂预防火灾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第十五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二)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和开学初、放假前、相关实验课中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三)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对寄宿学生至少开展两次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四)利用校园媒体,聘请消防专业人员讲课,或适时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市民防灾馆等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第十六条教育机构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应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初中和高中阶段应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高等学校每学年应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第十七条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

第十八条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二)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和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警务工作站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定期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利用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不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区居民或村民应急疏散演练。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九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条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同一建筑物,负责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单位应对建筑物内的单位和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一条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按照下列要求对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

(二)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三)每日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每半年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和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二十二条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在景区、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每日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导游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相应责任部门应制定介绍内容。

第二十三条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二)在建设工地醒目位置、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

(三)对明火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在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应配合施工单位做好上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十四条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制作节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做到每周有消防内容播出。

第二十五条电影放映单位等应积极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或消防公益广告,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第二十六条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监管、旅游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应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消防安全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应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二十八条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一百万元以上;

(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

(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

(五)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

(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项所指专(兼)职教员应具有相应专业资格方可上岗;专职教员应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10人,实操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消防职业资格;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2人。

第二十九条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征求省公*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公*机关消防机构应配合对申请成立消防安全培训专业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设备、器材等进行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并综合公*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认真执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和职业技能标准,落实规定课时和内容,推行小班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重点,提高实操培训课时比例,定期开展分专业的岗前培训和授课质量评估,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收费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法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活动。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监督评估情况。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时,可以邀请公*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第五章奖惩

第三十二条省、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

单位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应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的,上级部门应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根据权限依法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建议有权部门给予处分。

各部门组织有收费要求的消防安全培训,参与经营性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指定或变相指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或向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收取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的,上级部门应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公*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协助审查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工作中疏于职守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学校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改正,并视情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单位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由公*机关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予以处罚。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新时期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各负其责”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安全生产理念,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职工安全技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时期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安全培训,突出重点,因需施教,确保质量。

(一)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全面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切实将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高全民事故防范技能。

(二)2012年计划培训人员3800人左右,其中培训各乡镇、各部门分管领导以及安全管理干部200人;社区、村级安全管理人员450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650人;高危行业中危化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员219人;烟花爆竹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销售人员1800人;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76人;协助市举办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450人。

三、培训对象

(一)全县各乡镇政府,开发区、度假区管委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县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和县直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法人代表、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三)高危行业有关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四)社区、村级安全管理人员。

四、组织机构

为保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县成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五、职责分工

(一)县安委办:负责组织开展全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监督指导全县涉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负责乡镇、管委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安监站长及安监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负责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此类培训,由县安监局负责具体实施。

(二)安监、经信部门:协同抓好全县工业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工业企业认真参加标准化业务培训,开展班组长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的三级教育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确保非煤矿山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县安监局按照规定,指导安全培训机构分期分批对危化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员进行培训。

(三)公安部门:负责全县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防火、灭火及火场逃生等消防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负责民爆器材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四)住建部门:负责建筑施工单位法人代表、项目经理、监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交通部门:负责交通运输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水上船舶、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公路建设企业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六)教育部门:负责对全县各类学校校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将师生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育特点开设学生安全知识普及课,每学期不得少于两个课时,各级各类学校应认真组织师生参加应急逃生演练,每学年不少于一次。

(七)工会组织:各级工会组织要协助并监督企业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特别是督促企业落实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培训;负责对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八)人社部门:依法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负责全县农民工、再就业职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

(九)质监部门: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确保特种作业培训全覆盖。

(十)文广新和广电部门:负责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级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和安全知识。广电台要加强公益安全内容报道,每季度至少播出一期安全专题节目。文广新局负责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十一)旅游部门:负责对旅游景区的经营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旅游公司负责人、导游、司机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十二)水利部门:负责对水利工程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十三)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抓好本辖区中层干部和村(社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二次中层干部和村(社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根据各自实际,采取适合的方式开展社会公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普及安全法规规章、安全生产常识及应急自救与逃生等。配合县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培训前摸底、培训中组织、培训后发证工作。并负责做好培训登记、备案、归档工作。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单位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干部,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切实把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2、认真组织,确保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全县统一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于4月20日前,上报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各安监站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3

周庄镇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是周庄古镇最具江南水乡风貌的典型写照。周庄成人教育中心校就坐落在古镇风景秀丽的急水港大桥畔。

周庄成人教育中心校创建于1985年,当时占地仅3.6亩,建筑面积536平方米,由于本镇经济发展和学校事业的需要,镇政府于1991年投资100多万元易地新建。目前学校占地10.2亩,建筑面积1905平方米,标准教室4个,阶梯教室1个,微机教室1个,3万册藏书的图书室1个,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影碟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大屏幕彩电、传真机、复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等。并建有独立空间和网址的社区教育和农科教信息网站。4个办公室全部安装电话。学校专职教职工5人,兼职教师10人,基本形成了适应全镇开展文化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提高教育的办学实体。

学校分别于1990、1993年成为苏州市首批合格乡镇成校、苏州市示范乡镇成校,1994年成为江苏省首批重点成校,并连续多年被评为苏州市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苏州市花园式单位,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1997年获江苏省双基教育先进集体,1996年获“中华扫盲奖”。多年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苏州和昆山的有关领导都来校作过视察;1997年伊朗教育考察团来校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教科所刘国钧研究员为学校题写了“江南农村一朵鲜花”,原国家教委燎原办雷克啸主任为学校写了“人才摇篮”的题词。

周庄成校已于1998年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对照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16条主要指标内容,结合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办学方向、目标和教育特点,作如下汇报。

一、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学校从1994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重点成校起,镇政府每年拔款完善教育设备设施,今年又投资4万元新增计算机10台,投资5万元建成高标准塑胶篮球场1片。建立镇、社区(村)二级管理网络,重视成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管理、协调、培训、指导、信息采集功能,采用请进来、走下去的方式,与居民社区、村、企业深入沟通,了解群众的教育需求并予以满足。学校的师资符合省颁标准,社区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社区教育人员。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氛浓厚,单位图书馆一年四季面向社会开放,宣传橱窗经常更新,《周庄快报》每周一期,发放到千家万户。2001年起建立学校农科信息网站,开辟社区教育栏目,与昆山社区学院链接,网页内容经常更新。

二、拓展各类教育培训

周庄镇目前现有户籍人口2万,外来务工人口9千,成校承担起2万9千人口的各类培训工作。开办法律专业本科学历班1个,学员人数为69人,满足本镇各行各业需要法律人才的要求。今年开办了虾蟹混养技术培训班、健身交谊舞培训班、计算机实用操作培训班、维修电工培训班、水产养殖培训班、水稻直播生产培训班、南美白对虾养殖培训班、会计上岗证培训班等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养和实用技术培训班10个,培训人数达1100人。开办食品安全培训班、人口计划生育培训班、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企业职工道德法律培训班、卫生知识培训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班、老年人培训班等,全镇教育培训总量达1万5千人次,超过常住人口的60%,其中成校(社区教育中心)培训人数达3000人,超过全镇人口的30%。2006年成功创建苏州市级农科教示范基地,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明显。

三、创新社区教育举措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和有关单位领导33人组成的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村、居委会成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和市民学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教育网络,每年召开全镇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两个。制定《周庄镇社区教育章程》、2006—2010年社区教育工作规划及年度社区教育工作计划,明确社区教育工作目标,扎实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文艺表演、体育比赛、征文演讲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提高社区百姓的精神文明素养。全镇共有文艺宣传队伍24支,橱窗宣传栏100余个,每周出版一期《周庄快报》,每年出版乡土文学刊物《南湖月》四期,印数1000多份。编写适应地方市民需求的《社区教育读本》两本,印数达7000本。开展全民健身月等各类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每村每月至少放映优秀电影一部。各村除了建立老年活动室、电视放映室外,还建有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使广大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同步得到发展与满足。

重视社区教育制度建设,制订社区教育章程、岗位职责、表彰机制、统一记录工作台帐。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根据周庄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实际情况,以《社区教育服务水乡旅游文化》为课题进行教育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实验成果。积极配合昆山市社区学院开展部级课题《社区培训学院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工作,撰写社区教育研究论文2篇,收集整理社区教育典型案例1个并上报职社科。配合市教育局做“第五届长三角社区教育论坛”在昆山举行的有关材料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工作,力争到今年年底,全镇创建学习型社区4个、创建学习型单位(企事业)4个、创建学习型家庭100个,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崇尚学习的社区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城镇打下广泛而扎实的基础。我镇社区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年年被评为昆山市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同时为昆山市成功创建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完善常规管理制度

常规管理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达到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制定了教职员工分工职责考核方案、教职工出勤考核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安全值班制度、财务工作制度、学校财产登记管理制度等,确保学校的常规管理有章可循,促使每位教职员工爱岗敬业,自觉抓好本职工作。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底做好工作总结,各类文件和教育教学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完成教育局及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争先进位,保持各项工作处于全市领先地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教育现代化建设既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又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远大工程。为了尽快实现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学校将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学习国内外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向社区教育转型的特点,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脚踏实地、有针对性地面向全镇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融知识性、思想性、技术性于一体,集中培训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寓教寓乐,让全镇百姓在和谐的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在通过培训获取技能后安居乐业,让每一位镇民能享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高水平小康生活的乐趣。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4

市教育局领导要求我代表市教育局在今天的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心里感觉实在是愧不敢当,因为我们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兄弟市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这里,我就简要汇报一下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情况。

年是教育大建设、大提升、大跨越的一年,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我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紧紧抓住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这一契机,以职教中心高标准扩建,争创“四星级”为载体,调优做大做强职教资源,全方位增强职教基础能力,强势推进社区教育中心达标创优,着力构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职教格局,实现职社教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一年来,在市教育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紧张创建、攻坚克难,我市职教资源全部整合到位,职教中心新校区大手笔高标准建成,顺利接受了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区域教育现代化等评估验收,还创成了现代农艺、数控等2个省级示范专业以及1个省级课改实验点(现代农艺);市职教中心获得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郭庄镇社区教育中心成功接受了省级社区教育中心视导评估,并被列为省级首批10个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联系点之一;茅山风景区社区教育中心接受了市级社区教育中心视导评估。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党政重视,加大投入,凝集创建合力

市委、市政府倾注更多的精力抓职业和社会教育,作为解决当前诸多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和支撑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计划、大产业、大战略,改变过去重普教轻职教、重知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传统观念,像重视普通教育那样,大力发展职社教育,探索出适合实际、符合时代特征、富有生机活力的职教发展道路。

1.系统整合资源,实现职教集约发展。针对我市几所职校面临着招生数下滑、专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状况,年4月,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市旅游学校、华阳旅游学校、市第四中学一同并入省高庙职中,并在原第四中学新建高庙职中东山校区。年8月,市职教中心与高庙职中合并重组新的市职教中心,下设文昌路校区、高庙校区、东山校区三个校区,基本实现两校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进一步集聚优质职教资源,拓展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年,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将市职教中心的三个校区整体合一,并定位于东山校区,形成集约化发展优势,依据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校建设要求,大手笔实施扩建工程,打造一所对外开放、对外辐射的集教学、实习、培训于一体的新市职教中心,年12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几轮布局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开拓了办学空间,增强了办学实力,同时也提升了对外服务功能,融入社区教育,把岗位提高培训,再就业、转岗培训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从而彻底扭转了职教生源不足、特色不显著、核心竞争力偏弱的不利局面,为创建省“四星级”中等职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重点工程,加大创建经费投入。市委市政府将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标志性工程,把市职教中心“四星级”创建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市委书记亲自带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视察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以及苗木基地建设,调研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童书记还先后陪同省教育厅沈健厅长、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省民政厅周文志副厅长视察我市职教中心的建设、办学与培训情况;尹卫东市长、孙昌桂副书记、商震与王琴副市长等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劳保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也多次深入到市职教中心视察工程建设情况和调研职业教育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共同谋划我市职教发展蓝图。在职教中心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建立工作推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年,投入2000多万元,征地215亩,完成了实训中心一期工程、两幢宿舍楼、学生餐厅扩建、一幢教学楼等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了数控技术综合实验室、数控仿真实验室、CaD室、piC室等10个实验室。年,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实训中心(二期)、图文信息中心、师生公寓、学生餐厅扩建、校园绿化、道路和桥梁、地下管线、风雨操场、400米标准田径场及看台、主大门、汽修训练基地、网球场等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并将原高庙职中校产处置的其中2000万和文昌路校区置换的5000万及时用于新校区建设,确保市职教中心建设按序时进度顺利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占地面积265亩,建筑面积5.912万平方米,建有60多个实验室与实训车间,建有4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成立了职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教育旅行社和汽车维修等创业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2个亿。

3.落实优惠政策,完善职教保障机制。我市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时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支持职教发展政策。一是我市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逐年增加,年财政可安排使用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为173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900万元,占了52%;年财政可安排使用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为2101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100万元,占了52.36%;二是通过对社会培训享受了财政专项补贴,年市财政拨付给职教中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25.31万元,年市财政拨付给职教中心的创业培训经费28.40万元。三是认真做好我市中职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保证每年中职国家助学金全部发放到位,吸引更多的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我市年财政安排中职助学金268.26万元,年财政安排中职助学金562.万元,年安排373.59万元,全市7000多名学生享受了此项资助政策。

二、精心指导,量质并重,打造创建品牌

1.强化过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市教育局领导多次到市职教中心了解学校新校区建设概况、工程完成进度等建设情况,提出了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校区置换、工程推进及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困难进行协调和解决。要求学校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牢牢抓住建设新校区这一重点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工程推进不停步,一手抓教育教学管理不放松。工程建设方面,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抓推进;配合协调,分工负责抓推进;凝心聚力,上下一致抓推进。与此同时要加强现有文昌路和东山两个校区的日常管理,严格要求,牢抓安全工作不放松。市教育局在关心重视建设工程的同时,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邀请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并要求学校在建设中注意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廉政和工程安全等问题。

2.全程业务指导,提升创建水平。年,市职教中心创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列入我市教育局年度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市教育局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分管领导和职社科的同志多次去市职教中心指导创建工作,出主意,督促相关工作的落实,深入课堂,听专业剖析,查阅台帐资料,与学校领导沟通交流,从创建方案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的落实以及工作落实的到位情况都一一给予职教中心全面的指导和督查。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我局职社科牵头组织基教科、安监科、教研室等科室人员一起在市职教中心现场办公,督查一日常规管理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要求。同时,还邀请了市教育局职社处牵头组织人员对学校四星级创建的台帐资料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指导。另外,局职社科的同志多次到学校,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查看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学生文明礼仪及环境卫生整治等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与职教中心共同努力,最终在检查中得到了省专家组的较高评价,顺利完成了“四星级”现场评估。

三、强力推进,攻坚克难,构建社教体系

1.夯实社区教育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各镇协调,帮助落实社区教育中心阵地建设和设施设备等问题,绝大多数乡镇政府也结合教育布局调整和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分别落实了社区教育中心的阵地问题,同时加大了投入,对社区教育中心的校舍进行了装修,添置了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必需的诸如电脑、课桌凳、图书、多媒体等设施设备。从年起,我市将农村成教经费提高,按照年人均1元的标准,市财政筹措48万元统筹安排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用于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局为各社区教育中心配备了3-4名素质较高的骨干人员担任成教校长和教师,通过上下各方的努力,我市的社区教育中心阵地从无到有,形成了“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的“四有”社区教育基本工作框架,为我市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物质基础。

2.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采取了请专家讲座、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会代训、召开现场会、上门指导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全市社区教育队伍的业务素质。年,请省成教协会会长陈乃林同志来句开设了“有关社区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邀请教科研专家为各镇成教校长作了社区教育的实验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的专题讲座;组织成教工作者赴丹阳、扬中等地参观学习,派出5名成教校长参加省成教协会组织的社区教育专业培训活动,与市劳保局2次联合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又分别在宝华镇和茅山风景区社区教育中心召开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现场会和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社区教育工作迎检现场会,经过各类业务培训,不少成教校长和教师在学中干,干中学,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业务水平大有长劲,全市已经涌现出一批进入角色快、工作能力强的成教校长和教师,提升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3.发挥社区教育培训功能。各成教中心充分利用电脑和计算机教师的优势,先后为本镇基层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致富骨干和部分农村劳动力举办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培训;各成教中心分别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经纪人培训以及跨省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各社区教育中心主动配合农服、计生、企管等部门广泛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人口教育、企业职工等培训;一些社区教育中心还利用中心资源开展了青少年学生假日兴趣特长培训活动和老年人的保健、健身等文体娱乐活动。年,全市社区教育中心通过自办或联办的形式,对从业人员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各类培训249期,培训人数达2261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843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5541人、创业教育培训达368人、企业职工培训达1228人、计算机培训达929人。另外组织从业人员以外其它居民13700余人参加了健康教育活动、广场文娱活动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社区教育活动。同时,我们多次与劳保部门联系,积极承担培训任务,争取培训经费。全市各社区教育中心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教育培训、跨省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下岗失业再就业培训等教育培训活动,共争取财政专项补贴30多万元,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

4.抓好社区教育创建工作。在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我们早作准备,制定创建计划,先后8次召开成教校长会议,分解了创建任务,诠释了考核指标,落实各类创建现场和台帐资料的准备工作,先后多次到12个镇(管委会)社区教育中心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在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中,有关社区教育的所有创建项目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对我市的社区教育创建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年10月,郭庄镇社区教育中心顺利创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年1月,茅山风景区社区中心通过了市级社区教育中心评估验收,全市12家村(社区)化技术学校(市民学校),也成功接受了市示范村(企)化技术学校评估验收。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市职社教育通过一系列创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以及与先进市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职教中心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含金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技师以上比例偏少,技能型拔尖人才数量偏少;社区教育尽管有了较大突破,但在常态化的管理与培训、实验项目研究等方面仍有待加强,等等。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以这次会议为推动,全力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在更高层次推进职社教育现代化建设。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5

镇社区、村教育服务站努力构建高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本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争相打造具有显著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品牌,做到社区活动有特色、场场活动有亮点,让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亮丽的色彩。

1.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的教育活动。白田社区依托广场资源,让社区淮剧爱好者自主演出,社区长期开展了安宜好人宣传,通过“社区人演身边事”的广场宣传,弘扬好人精神;东门社区每年举办一次安宜杯戏曲小品大赛;世纪园社区在挖掘整理社区好人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开展身边好人说唱大赛;南园社区举办的“中秋灯谜”“纳凉晚会”,不仅提升了社区群众的文化欣赏水平,也诱发了居民对社区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向往。活动的开展为搭建邻里交流平台,弘扬传统道德,促进居民的了解与沟通,推动社区和谐发展拓展了渠道,搭建了平台。

2.举办提高居民修养,活跃文化生活的兴趣班。画川社区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开设了适合中老年人参加的绘画班,参加学习的居民很多,大家积极性高,不仅提高了居民的个人修养,也活跃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安民社区举办居民电脑培训班,通过“网上行”操作比赛,让学员体验电脑学习的快乐;铁桥社区举办剪纸技巧兴趣班,二十多名居民相聚一堂,聆听剪纸技巧,共同学习剪纸。通过十多期的培训,大多数学员掌握了技巧,一张张纸在自己手里传承了中华传统艺术,既剪出了作品,也剪出了快乐,还剪出了美好的艺术生活。

3.开展增强居民身体素质的大众健身活动。安宜、东门等社区依托社会团体,组织数百名居民参加大众健身操活动,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做好每一个动作,传授科学的锻炼方法。早晨、傍晚学员们欢快地舞动起来,享受锻炼带来的快乐。刘沟、画川、学墩等社区向居民发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宣传口号,每年春、冬组织一次户外长跑运动。

4.举办关爱居民健康的知识系列讲座。铁桥社区居民学校应广大居民要求,请县中医专家王应佰为社区上百名居民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保健、养生知识讲座。在讲座中穿插有与居民的互动问答,使中老年朋友进一步理解了科学睡眠与健康的关系。镇社区教育中心联合县妇联组织一百多名女性朋友参加了“关爱女性健康———常见病预防知识讲座”,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临床实例,对孕妇产期保健、妇科常见病症状和治疗方法给予了详细介绍。整个讲座气氛轻松活跃,课后居民纷纷咨询病情。通过这次讲座,进一步增长了女性朋友的健康知识,增进了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幸福。

5.开展绿色生活进万家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为提升居民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真正受益于低碳生活,科学普及健康知识,社区教育中心组织辖区内居民举办了“绿色环保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围绕如何改善生活,加入低碳环保家庭,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展开讲解。讲解居民常用农副产品的农药程度及成分,教给居民如何降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让大家吃得健康,享受生活乐趣。培训时还通过实践告知居民应少装修、少用电、不吸烟,注意时时环保、处处环保、绿色出行、从我做起。

6.广泛深入开展读书学习竞赛活动。几年来,社区教育中心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举办了“纪念世界读书日暨安宜镇全民读书月活动”“我读书,我快乐,做文明有礼貌的安宜人”等主题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向社区各方面、各角落深化延伸,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引导居民参加社区教育中心学习

镇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全镇社区教育工作的龙头作用,依托社区学校,组织协调做好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外来人口等的日常管理,为他们学习培训服务,免费开办了计算机应用、家政、老年健康知识、乐器、舞蹈、摄影艺术等学习班,逐步把社区居民引导到社区学校学习。

1.办好远程教育学历班。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几年来,已有180多名社区内居民参加了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十多个专业的专、本科远程教育学。

2.办好半工半读成人中专班。动员社区内的退伍军人、下岗工人、企业职工,参加国家资助的免费学历技能“双提升”成人中专学习。目前,学校参加农村经济管理中专班注册学员150多名。

3.办好长效培训班,通过调研,针对广大居民的要求,社区教育中心开办了常年教育培训班,包括电脑操作培训班、母亲素质提升培训班、家教知识培训班、老年护理知识培训班等8个。

4.办好适时、实用短训班。根据时令,针对需要,适时举办居民生活、工作等实用知识培训,以让居民学得快、学得懂、用得上。近几年,社区教育中心举办了如预防禽流感知识、身边的食品安全、应急知识、小康社会知识、餐桌文明、安全出行、接待礼仪等知识培训班20多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群开展了教育培训,实行分层施教,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满足了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三、加强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涵

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教育学习的需求,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社区教育中心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涵。

1.镇社区教育中心以社区教育网站为载体,对教育网站栏目进行了重新设置,扩大教育内容,开设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全开放网上学习课堂。

2.增加了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环节,在社区教育中心网站开通咨询留言栏目,定时回答居民所提出的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遇到中心教师难以回答的专业话题,留言栏目会提供县相关专家的联系电话。

3.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动员居民参加在线网上报名学习,以学分累计评选月、季、年度学习之星等形式,鼓励社区居民参加文化知识学习,获取相应的学习结业证书,提升自身素质。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社区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教育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壮大和发展。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6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实现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阵地的资源整合是基础;形成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是保障;建构起符合农村实际的按需施训社区教育模式是核心。这样才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学习需求,使农村社区教育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社区教育资源;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

随着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对农村居民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的过于集中、封闭、单一的社区教育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模式将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社区教育培训的适切性、有效性、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1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夯实按需施训实施基础

社区教育中心要逐步整合基层党校、人口学校、文化体育等教育力量于一体,统筹规划、指导协调本区域社区教育培训工作,打破社区教育资源单位和部门的所有制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推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1整合社区教育硬件资源

在全面了解区域内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情况后,汇总成社区教育资源一览表,作为进行教育培训活动的选用资源,并与涉及单位沟通联系,实现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基本形成在组织培训时,可以根据需求,合理调配使用培训资源的格局。如: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家长学校培训等,在学校进行;涉及到各基层村的培训,根据项目要求就安排在村居民学校进行。

1.2整合社区教育软件资源

一是整合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以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为核心,吸纳地方各类专门人才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组织各行各业关心社区教育的人员成立志愿者队伍,选聘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成立社区教育讲师团。为区域内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提供必备的师资支撑。二是整合课程资源,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灵活自主地建构相应的课程,开发符合居民需要的乡土学习资源(课程、读本),如:针对居民学习计算机的特点,整合编写易于居民学习理解的《计算机教程》;针对农村居民集中化居住的发展对居民素质带来的挑战,编写《新市民教育读本》。三是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社区教育中心要建成独立的学习网站,并链接入省、市学习在线网站、村级网页,形成城乡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在社区居民中进行注册学习的推广活动,引导居民进行网络学习,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完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保障按需施训有效实施

建立并完善在政府主导下的、以社区教育中心为核心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是有效实施各类培训活动的保障。

2.1推进社区教育联席会议机制

定期召开镇社区教育工作会议,由社区教育中心汇报工作,提出存在的问题,供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及社区教育参与单位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培训活动丰富、规范的开展。

2.2形成组织培训的双边协作机制

对特定部门、单位能够提供的培训项目,社区教育中心应对接联系,帮助进行活动的组织,尽可能地扩大参与培训的人数,提高培训效益。如:与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立联合培训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创业、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等工作,培训的组织,学员的管理,教师的选聘由社区教育中心全面负责,确保培训质量,使学员学有所获,并有意识安排优秀学员以自身事例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社区成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3不断完善培训的多边合作机制

对需要多部门联办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中心要主动牵头联系,做到教育培训信息共享,培训过程协调管理。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这项培训工作面广量大,不仅包含镇一级组织的骨干培训,还涉及到村一级的普训,社区教育中心应主动联系对接农业服务中心,并与各村取得联系,提出培训安排建议,才能促进培训组织的完善,培训效益的提高。

2.4建立督查帮扶机制

社区教育中心应与镇内各条线部门主动对接,主动介入到有关培训的管理中去,关注培训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提升教育培训活动效益的办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功能。

3建构按需施训模式,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要着眼于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大力开展居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就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培训,帮助居民提升从事劳动的专业能力;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教育方式,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面向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实现终身学习。

3.1挖掘整理社区居民培训学习需求

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学习的需求,就必须要了解居民究竟有什么样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中心应定期进行“居民社区教育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及学习需求状况,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对调查内容做出调整,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

3.2提供菜单式学习项目与内容

以居民社区教育需求调查的结果为依据,确定社区教育培训的项目与内容,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教学菜单可以包含以下大类:企业职工培训、新型农民教育、新市民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每个大类再根据居民具体的学习需求设定不同的项目,这些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的教育,使得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按不同内容基本可以分享到社区教育培训,并从中获得自己期望的结果。这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使社区成为宣传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

3.3构建符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的培训形式

社区教育有很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强制性弱。只有针对不同的成员,采用相应的培训形式,促进学员保持较强烈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为此,培训前期准备要做到“三选一定”:即选好具体学习内容,选好适合的培训场所,选好授课教师,定下开课(活动)时间,方便学员参加学习;培训实施过程要做到“两多两少”:即坚持师生互动多一些、空洞说教少一些,联系实践多一些、高深理论少一些,促进学员体验学习过程,感悟知识;培训质量监控做到“两评一促”:即评过程,通过组织学员座谈、个别谈,组织教师、学员对面交流等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评结果,学习结束后,通过反馈意见表、电话抽样问询等方式获取参加学习的社区居民的反馈信息。在两评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剖析问题,促进今后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更加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乃林,杨向群.《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2]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7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组织保障有力

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及时调整和充实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计生、工会、民政、司法、建设、安全和卫生等相关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凡是有组织人事调整的,都及时调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农民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举措,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尤其是新城开发建设,我区约产生失地农民4.28万人。其中黄山、骆驼山、翠屏山及大郭庄等涉农办事处失地农民1.15万人,由于靠近城郊就业机会较多,已就业人员在0.9万人以上。大龙湖办事处现有失地农民3.13万人,符合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2.56万人,目前已就业的(含灵活就业)1.54万人,未就业1.02万人。由于失地时间集中,远离城郊就业机会较少,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们按照省、市有关扶持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的政策规定,围绕促进被征地拆迁农民就业,按照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目标,大力开展就业及就业培训工作。2006年至今,全区共培训失地农民4000余人。其中,区就管中心共开设了保安、电子电工、计算机、电焊、美容、插花、布艺、物流、烹调和面点等10个专业、25个班次,培训失地农民1334人,培训合格率达100%,实现就业1068人,就业率达80%以上。

(一)加强政策宣传,营造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氛围

坚持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手册、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多途径、广范围、深层次的宣传市、区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实现就业创业能使自身素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都得到改善。我们共为失地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近1万人次,发放《就业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宣传材料》7000余册。同时,宣传致富典型和成功经验,真正起到“宣传一遍、影响一片”的作用,从根本上转变失地农民普遍存在的“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就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实现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营造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调查摸底,制定计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设计并印制了《新城区被征地拆迁农民技能培训、就业需求问卷调查表》1200份,在当时的潘塘办事处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表采用培训需求、求职需求一体的良性互动调查形式,通过对个人基础信息、培训专业需求、求职岗位需求等8个项目的调查摸底,大致掌握了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培训意向和求职意向,并进行了汇总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在详细调查失地农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就业市场需求现况及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准入目录,制订了《区失地农民培训就业实施细则》,明确了培训目标、培训形式、培训规模、培训方向、实施步骤、就业促进和保障措施。初步确定开设美容、美发、电器维修、中式面点制作、西式面点制作、中式烹调、家政服务、电焊、保安、保洁、保绿、插花艺术、家用电子维修、计算机、风味小吃、绿色豆制品以及被征地农民集中选择培训的其他专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阶段组织实施,每个培训班计划30—50人。以后又陆续制定并下发了《区失地农民培训管理办法》、《区失地农民培训监管、资金、鉴定认定制度》,为保障失地农民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高起点开展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

我们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高起点、高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需求变化,创新培训模式、培训机制、培训内容,积极探索培训方式及管理模式。鉴于当时潘塘境内处于大规模拆迁之中,缺乏合适的办学场地适宜建立办学基地,为使我区失地农民培训工作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培训专业多样化的道路,经反复比较、筛选,综合考虑方便失地农民就学、师资能力和办学水平,先后选定在我市办学时间较长、师资较强、学员就业率较高的,且经市劳动局定点、审批的铜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维尔丽职业培训学校和新起点职业培训学校等,承担教学任务,在铜山新区、惠民花园小区等地开展联合办学。办学过程中,区就管中心严格监管,按照市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先后开展了电子电工、计算机、电焊、美容、插花、布艺及烹调等专业的培训,逐步提升了我区失地农民培训的规模和档次。大龙湖办事处丁庄村失地农民付娇参加布艺专业培训,每天早来晚走,学习刻苦,加之她心灵手巧,她制作的各类布艺、编织工艺品,现在已经成为集市、庙会的抢手货,她也借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2008-2013年,我们积极争取到了市级失地农民培训资金,根据失地农民的需求,又陆续在黄山办事处黄山垄社区、大郭庄办事处李庄社区、下河头社区以及翠屏山办事处长山社区,开办了面点、物流等专业多个班次的失地农民培训班,共培训失地农民769人,进一步拓宽了我区失地农民培训的覆盖面,受到当地失地农民的欢迎。

(四)严把考核关,确保培训后达到一定专业技能

我们建立了科学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考核体系,按照培训考核的规定和要求,对培训期满的人员,组织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发的《就业培训结业证书》。对国家和省规定的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组织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发给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失地农民真正学到就业技能,在社会就业竞争的大潮中能够谋到一席之位。

(五)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召开专场招聘会。为了做好培训与就业的紧密衔接,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同企业建立就业“直通车”,为失地农民开辟由培训到就业的“绿色通道”。每一期培训班学员毕业发放资格证的当天,我们都举办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组织招聘单位进办学点与失地农民直接面对面,洽谈协商,满足失地农民对就业岗位的不同需求。大龙湖办事处大王庙村失地农民宗言原本在美发店打零工,参加美发美容专业培训后,经招聘会推荐到垞城矿某影楼从事化妆工作,月收入翻了一番多,达到1300元以上。二是发挥政策优势,鼓励失地农民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通过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通过市场实现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地农民,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同时认定就业困难人员,通过落实就业再就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免费公共职业介绍政策、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免费创业培训政策等,激励失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大龙湖办事处柳集村失地农民彭莲,布艺专业培训结业后,在区、街两级就业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自主创业,在惠民小区内开设了窗帘布艺店,目前生意红红火火,收入也很可观。三是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区、街两级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多渠道、全方位组织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大龙湖办事处塘坊村失地农民张志红参加计算机专业培训后,被推荐到宗申集团公司从粗加工工种做起,后转岗为自动化操作工,逐步提高了收入、改善了工作环境。四是进行岗位对接。利用区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被征地农民的求职愿望与企业进行岗位对接,合理地进行岗位匹配,为失地农民就业牵线搭桥。区人力资源市场近年来免费为全区失地农民提供各类空岗信息2万余条,区、街两级就业服务机构帮助1900余名不挑不拣的失地农民在一周内解决了就业问题。

三、协调推进,各司其责,农民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是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民工工资待遇得到较好保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措施,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和拖欠问题,保障了农民工工资有所增长和老有所得。目前我区农民工最低工资已达到每月930元以上。加强了对重点行业、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的监控,加大了对拖欠工资行为的监管力度,2013年初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共开展专项检查32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3.3万元。

二是农民工依法维权工作和社会保障逐步加强。开展“春风”系列行动,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养老保险、优惠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给农民工送去温暖和关爱。2013年2月我区开展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工作,这次检查共检查合法中介机构13家,对不规范的责令改正3家,取缔非法中介机构5家,净化了我区职业中介市场,有力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重点推进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面实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得到加强。

三是加强了对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

我区把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努力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根据安全生产年工作部署,结合年初工作安排,全区以开展“三项行动”为重点,以安全生产“五进”(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为活动主要形式,夯实“双基”工作,实现安全监管工作关口前移。2010年我区开展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安全教育全员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建筑工地民工学校,组织学习岗位安全防范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别人不被他人伤害,有效杜绝了违规操作和野蛮施工现象,大大减少了伤亡事故。建立完善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培训工作机制,构建了“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安全培训工作格局。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了起步实、声势大、举措多、有序规范、开局良好、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先后在10家企业2个建筑工地开展了企业职工农民工安全教育,300余人进行了教育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5期,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社区安管人员,高危行业、特种作业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共计300多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自身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为促进全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了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

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解决全区1489个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外来农民工适龄子女入学率达到100%,全区每年为农民工子女垫付的教育公共费用达到45万元,减少了农民工的教育费用负担。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培养农民工子女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区教育工会积极开展“一人捐助一元钱,为女农民工献爱心”活动。

近日,区教育工会积极响应上级文件精神,向全区中小学校发出倡议:“一人捐助一元钱,为女农民工献爱心”。各中小学校,满怀爱心,积极行动,踊跃捐款,以关爱之心温暖女农民工,以积小流汇江河。为维护这部分群体的生命健康权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深入人心。一方面是落实市民化待遇。作为世代服务体系全覆盖的延伸,各“世代服务·爱心驿站”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依法行政、药具发放功能为一体的积极作用,给予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同等待遇,使他们与户籍人口真正实现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今年3月,全区开展“军民共建,爱心援助”工程,已免费为全区两万六千余人进行妇科体检,并于9-10月份组织医疗队赴全区各大市场巡回开展“新市民”市场服务行流动人口专项免费体检。第二方面是落实权益保障政策。对流动人口实施“四免一救助”,即免费发放宣传品、免费供应避孕药具、免费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免费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把流动人口困难家庭纳入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范围。设立监督服务电话,对流动人口投诉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第三方面是落实“一卡通”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全区统一制作发放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金卡”,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持卡可到区世代服务中心和其它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享受免费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六是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就医保障。积极实施农民工看病五免十减半活动,减轻农民工看病负担。

七是解决农民工住宿难问题。根据区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变化,我区采取集中居住、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先后依托各大建筑工地和市场,建设外来务工人员之家6个。如“新城区农民工公寓—东亚外来务工人员之家”,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提供床位1200余个,目前已经有1000多名民工入住,解决了部分民工住宿难的问题,也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效率。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vickievv”为你整理了这篇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总结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据安徽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淮北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淮北市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并下发了烈山区《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教育、公安、消防、民政、人社、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烈山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行常态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总结专项治理经验

结合专项治理文件要求,8月29日,区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已审批的四家校外培训机构实地督查,发现淮北市烈山区宋疃艺术培训中心(原SSK艺术教育宋疃校区)存在安全出口仍是卷闸门、未按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应急照明灯等问题,督察组第一时间下达问题整改清单,限期整改,于一周时间全部整改到位;对淮北市烈山区古饶艺术培训中心等四家单位教学用房无鉴定报告的现状,责令相关机构立即申请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通过本次督查,我区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了培训行为,能够按照区教育局审核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杜绝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区教育局借助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等多种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各集团校、直属校、中心学校转发相关文件,提高百姓对校外培训机构政策的知晓率;通过宣传,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管理、治理的工作目标、治理重点和排查内容、整改要求、实施步骤及各部门职责,从而净化我区校外培训机构的外部环境。借助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大力宣传古饶艺术培训中心、宋疃艺术培训中心、艺智林辅导艺术培训中心、烈山区新风花园SSK艺术培训中心四家白名单机构的先进做法,从而提高社会认可度。

(四)加大督导追责力度。9月初,区教育局会同各中心校、集团校、区直学校分管领导及已审批的四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治理“回头看”工作要求。会后,对我区主城区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综合检查,查处违规校外培训机构4家(睿思教育东方之子外国语学校烈山分校、王老师学生之家、天之步步高学生之家),责令立即停办,并对违规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约谈。

三、存在的问题

首先,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设施条件参差不齐,大部分较为简陋,办学条件不达标,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学历、专业不能完全匹配。其次,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完善,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隐患。再次,部分未经审批的培训机构场所较为隐秘,没有宣传标牌,排查难度极大,存在较大隐患。最后,已审批的培训机构不能严格按照核定的教学计划开展培训活动,存在超范围、超大纲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下一阶段打算

(一)进一步落实《烈山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厘清权责、健全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力度。依法依规修订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畅通审批“入口”,进一步引导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办理证照。继续加大对民办教育及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正确认识,正确看待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继续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

(三)有序推进、形成合力。按照“谁发证谁主管,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职责,积极配合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工作,健全部门工作联动、形势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四)加大有偿家教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职、校外办班的治理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时刻保持对有偿家教等违规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9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va(39297547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乡镇社区教育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黄村镇大力开展各色社区教育活动。在镇政府的牵头领导下,镇机关干部、村“两委”、镇直单位、退休党员等开展了全民学习周集中学习会,“平安行”全国交通安全日线上主题教育,通过观看宣传片、文艺演出的形式,大家对交通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要求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学无止境,形成习惯。同时,组织办开展对各村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扶贫工作站及人社所还结合当前扶贫工作,对广大贫困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使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技术,为他们送来过上美好生活的“鱼竿”。针对我镇老年人较多的情况,各村均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主题教育,以及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知识讲座,加深辖区群众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加强为老年人服务,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在今年的社区教育培训当中,我镇开展企业职工培训400人次,其中贫困村培训185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42人次,其中贫困村培训95人次;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3人次,其中贫困村培训8人次。其余各类学习培训更是形式种类多样、群众广泛参与。我镇真正将社区教育落在实处,将教育扶贫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切实做到“授人以渔,教育脱贫”,让社区居民学以致用,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学习带来的长远改变。

社区安全教育培训篇10

提升基层干部轮训工作水平

参加自治区基层干部轮训动员会发言材料

***市对口支援新疆***指挥部高度重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按照“坚持首善标准,科学援疆、全面援疆、真情援疆”的要求,把干部人才培训工作作为援疆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幅度提高***地区干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断加大干部人才培训力度,提升干部人才培训效果,为新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的干部人才保障。

一、2011年干部人才培养培训基本情况

在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我们着眼于用足首都高端教育培训资源,将***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培养纳入到***市干部培训体系中去,全年共培养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063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形成了有效的项目化管理实施机制。开展厅级后备干部插班式培训,在***市委党校组织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中,每年按照***一个区县的培训名额分配给***地区,让***地区的干部与***各区县、各部门干部享有同样的培训待遇,共选派10名厅级后备干部参加培训。组织***地委党校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整建制到***区县党校进行异地教学。举办了两期,每期在京培训7天,共培训80名处级领导干部。

二是提升了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依托***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单位,开展***地区纪检监察人员理论提升培训,启动“千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赴京轮训工程”、“百名组织人事干部轮训工程”、“百名爱国宗教人士轮训工程”,全年分四期共组织165人到***学习考察。

三是创新了干部挂职培养模式。根据***地区干部成长需求,对为期三个月的挂职班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开展“1+2”式培养,即先安排挂职干部在***市委党校集中培训1个月,之后再到各区县各部门进行2个月的挂职锻炼,共培训60名优秀中青年后备干部,实践证明,先培训、后挂职效果较好。此外,还组织了***地区公安机关75名干警到***市公安局相关业务部门挂职,学习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国保情报分析研判、刑侦技术、网络安全监察、警务实战、城市治安防控等方面业务。

四是率先开展了未就业大学生赴京培养工作。在对口支援省市中率先启动未就业大学生培养工作,共组织673名***地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赴***进行为期两年的业务技能培养,并探索“6+X”培养模式,即在组织六所办学特色鲜明的院校具体承担培养任务的同时,组建***大学生在京培养师资库,组织***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师资力量参与培养教学工作。

五充实增加了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倾斜,为***地区建立和开通了干部在线教育学习网,使当地干部通过互联网直接学习***市党政干部在线学习课程。

二、2012年***地区基层干部轮训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

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新疆基层干部赴对口支援省市轮训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1)56号)中关于“用3年时间组织新疆受援地基层干部到对口支援省市轮训一遍”的要求,在与***地委组织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干部人才情况,2012年,在培训对象上,将重点放在新换届后的乡镇党政正职、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轮训上;在培训内容上,从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要求设置培训内容,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培训,突出抓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

1、关于处级干部轮训。

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组织实施:(1)组织***地区地厅级后备干部到***市委党校中青班插班学习。每年培训10人,每批培训时间为3个月,三年内将地厅级后备干部全部轮训一遍。(2)举办处级领导干部专题班。根据***地区工作实际需要和领导干部需求,每年举办一个专题研修班,2012年将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专题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地区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单位处级领导干部和对口支援县市分管领导,培训人数30人。(3)继续组织***地委党校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整建制到***区县党校进行异地教学组织。在***本地学习培训的基础上,上下半年各安排一期异地教学班,赴***市东城区委党校学习,培训人数50人。

2、关于乡镇(街办)干部轮训。

分二批组织***市对口支援四县市52个乡镇(街办)的党政正职104人,共计104人赴京培训。轮训班主要以理论培训为主,考察交流为辅,重点以现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每期培训时间10天左右。重点学习***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第一期乡镇(街办)镇长(主任)培训班于1月4日至11日在***市委党校举办,第二期乡镇(街办)党委书记培训班计划于5月份举办。

3、关于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轮训。

分批次组织***市对口支援四县市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约一千余人赴京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群众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目前,已经做出培训安排,计划从4月份开始,连续举办10期,每期培训10天。

实施上述培训项目,2012年可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140人,并将乡镇(街办)党政正职、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全部轮训完毕,培训人数1300余人。按照中组部提出县乡村干部三年内全部到对口支援省市轮训一遍的要求,培训重点对象中还剩乡镇(街道)副职、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300余人,计划在2013年实施,拟按照专题班形式委托各级党校和高等院校分类培训,由干部进行自主选学,以更好地实现组织需要、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