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3:02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高职;土建类专业;数学课程;改革

一、高职土建类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建设行业生产第一线需要,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以数学课程为例,探索其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之路由为重要。数学是土建类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并将其作为必备的工具应用到将来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专业项目化改革方案,无论是公共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紧密围绕本专业的工作实际出发,本着“有用,够用,实用”的原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

二、目前高职土建类专业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来看,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数学,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愿学,这门课程形同虚设,以致一些院校所幸取消了数学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教学内容多注重原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大量复杂习题的繁琐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到非常乏味,不知道学数学对于将来的实际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处,甚至质疑数学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学生从心里排斥这门课程,有严重的抵触情绪。

2、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尚未深入领会,此时再大量的灌输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计算复杂的高职数学,势必导致学生学起来困难,很容易出现畏难心理,进而主动放弃学习。

3、大多院校数学课程由数学专业的教师任教,对土建领域的知识不熟悉,与建筑专业教师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轻视数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更谈不上引入建筑工程中数学解决问题的实例了。

三、高职土建类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职土建类专业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就数学课如何真正的服务于专业课,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基础工具作用来进行探讨与分析。

1、首先明确数学与建筑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从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就足够重视,并有目的性的学习。数千年来,数学被视为建造及设计的一种很宝贵的工具,是建筑设计思路的一种来源,也是建筑师用来得以排除建筑上的试错技术的方法。数学和建筑之间,就好比混凝土搅拌后砂石与水泥的相互粘结一样,有着一种无形而又相当密切的联系。在此,数学这门基础课程,一直被视为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掌握自然,甚至征服自然的钥匙和工具,也早已渗透到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数学服务于建筑,建筑离不开数学。谈及数学的概念,它的研究对象包含数和形的性质、变化、变换及其关系,目的在于探索其有关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分析,确定具体解决方法的科学。若换一种方式来看,数学亦可视为是对客物质世界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一种抽象的研究和探索。那什么是建筑呢?“建筑”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建筑从形态学来说,点、线、面、体是构成建筑形式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其中,点是所有要素之中的原生要素,其它要素都是从点开始派生出来的。比如,许多个点可以连接成一条线,多条线可以合成一个面,多个面可以组成一个体。即建筑的所有形态体现的就是数学研究对象的一个“形”字。换个角度,从工程学来看建筑,更多侧重的是工程量的计算,例如,建筑构成中表现出来的长度、面积、体积等量,还有一些建筑材料的重量、强度等量,这些都是建筑工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这便是数学研究对象当中的“数”。

2、与土建类专业紧密结合,适当合理的选取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土建类专业来说,在各门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比比皆是的。例如,劳动力的安排、施工进度、配料、支座反力,需要一次代数方程的计算;生产增长率,简支梁受压区高度,需要二次代数方程的计算;钢筋锚固锚长度、配料允许范围的计算,建筑材料的代换,需要代数不等式的应用;土方施工中“零点”位置的确定,变截面梁钢箍高度的计算,建筑构件形体及自重的计算,需要大量的几何及三角计算;均匀荷载作用位置的函数及幂函数的应用。通过以上的分析,这就需要根据土建专业的需求和特点,对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选取和整合,舍弃理论性强而又无实际用处的内容,保留及增添土建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使数学课与专业紧密结合,发挥其服务作用。

3、加强数学任课教师与土建类专业教师的交流与联系。利用课余时间多组织数学老师与土建老师共同参与的学术交流会议及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使数学老师能够了解建筑领域,熟悉建筑行业的基本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即以工程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原理进行解析。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清晰为什么要学数学以及数学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究竟有怎样的用途。才使得数学课程的学习变得有目的,有动力,有激情。将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教学效果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四、小结

为了培养能够满足建设行业生产第一线需要,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具有土建类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的高等专门人才,尤其数学这门土建类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学科必须向易于让学生接受,易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易于掌握的方向改革。这就要求土建类专业教师与数学类专业教师共同努力,将两门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两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将来工作中遇到的土建类专业问题,进而学生会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

参考文献:

[1]G.Liu,Y.p.Fang,“thepreliminaryresearchonthecombinedpatternofhighermathematicsandthespecialty”,Collegemathematics,vol.19,no.3,pp.36-38,2003.

[2]Y.m.Li,“ReviewoftheCurriculumFormofHigherVocationalmathematicsinChina”,JournaloftianjinVocationalinstitute,vol.17,no.6,pp.40-43,2008.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2

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对培养识图能力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造与识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多门课程的改革思路,介绍了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识图能力;课程改革;平法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tV3-4;G642.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2304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项目组织、质量验收、材料检测、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量员以及安全员、试验员、资料员、造价员等。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施工员和质量员需要掌握施工图识读、绘制的基本知识,还要参与图纸会审等工作(见表1)[1]。由此可见,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首要工作任务,是从事建筑行业一切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因此,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图纸越来越复杂,目前基本以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为主,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在学校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熟练地识读各种图纸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系列专业课程知识的支撑。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就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培养体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基本要求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是培养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与分析能力,使学生熟练规范地绘制施工图,阅读基本的建筑施工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适当讲授点、线、面投影的基本理论,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教学,重点在施工图识读,并结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制图标准》,介绍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图的图示方法、图示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技巧。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按照国家规范绘制施工图,这

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求做到图样表达准确,图线清晰,尺寸标注完整合理,文字书写规范,符合制图规范[2]。课程结束时一般安排一周的绘图实训,让学生练习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识图能力提高的关键,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和施工图的识读,也是支撑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岗位工作的主要课程。目前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知识点多、杂、散及课程内容不系统的问题,教学中应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以身边的建筑为典型案例,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以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等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重点,以标准图集、国家规范为依据,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学习任务为载体,推进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如课程设计以学生身边的学校教学楼工程案例进行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讲解,并结合图纸、标准图集,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识图部分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图纸,进行施工图识读和绘制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工程案例展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为可操作性强,学生也容易接受;每堂课以任务贯穿始终,真正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分为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图识读两个项目,具体采用项目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筑构造项目,以学校教学楼图纸案例展开教学,设置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共七个部分的构造认知。每部分教学思路如下:引导学生识读教学楼施工图中相应的构造内容并进行现场观察,掌握其构造。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点,查看标准图集,参观建筑构造实训室、装饰构造实训室,进一步熟悉各部分常用构造。

以楼地面子项目的地面装饰单元教学为例,学生首先查看学校教学楼工程,根据图纸,明确普通教室、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的地面装饰做法,然后根据课本、《建筑做法说明L06J002》、装饰构造实训室的构造展示,详细了解常用地面装饰做法。

在建筑构造项目教学中,以身边完整的工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这样既有识图,又有构造认识,知识会更加系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多且散的不足。

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中,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由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科学地收集、提炼和整理教学实例并融入课堂教学。基于以上思路,施工图识读项目设置了砖混结构低层别墅、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三个典型的工程案例图纸的识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施工图识读审核会审等能力为

目标来组织教学。首个识读案例——砖混结构低层别墅由教师引导学生识读,并绘制部分施工图,如指定位置的剖面图、基础平面图,以此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图纸和制图规范的理解。随着学生对图纸掌握的逐渐深入,在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案例中,引入图纸审核和会审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方式,由教师扮演建设方来主持,将学生分组组成设计小组、施工小组、监理小组。由各小组首先识读建筑施工图,完成识读报告,进行图纸审核,然后设计小组对图纸交底,介绍图纸的内容及设计思路,施工小组、监理小组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各小组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统一意见,完成图纸会审纪要。这种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实际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统一。

三、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并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思路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既要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又要体现课程的高等性,因此其教学内容不能仅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也不能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要把新理论、新规范及时地融入课程教学。

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标注,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板式楼梯)》的内容纳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该课程教学应围绕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要求来展开,重点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认知和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结构施工图,更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如在柱梁板中,钢筋应该如何配置?哪些位置应该有什么钢筋?各种钢筋的作用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分析和处理结构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实践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讲解配筋设计的理论知识,这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基础。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弱化了力学知识的教学,但力学与混凝土结构联系密切,可使学生对结构受力及配筋的理解更加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应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简支梁、双跨梁、多跨梁、悬挑梁等的弯矩图,在此基础上,理解并绘出各种梁的跨中和支座处各种钢筋的设置,而不仅仅是读懂配筋图。

依托框架结构施工图案例,融入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讲述梁、柱、板、楼梯等构件配筋。以“框架梁平法配筋图识读”为例(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整个教学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将学与做融为一体,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认知,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四、识图能力的提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是土建施工类专业课改后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基础以及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的施工。该课程进一步深化了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的相关知识,应重点围绕柱、梁、板、楼梯、剪力墙的图纸会审、钢筋下料、技术交底等内容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图集规范解决有关钢筋构造问题和现场钢筋布置操作指导的能力。

该课程涉及钢筋混凝土基础、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主要构件,每个构件又涉及施工图识读、会审、钢筋下料、脚手架搭设、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等任务。学生在图纸识读的基础上,应明确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中钢筋的详细构造,进行钢筋抽样,列出钢筋表,并计算出各种钢筋的下料长度[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各构件钢筋部分所选内容如表2所示。

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作保障。课程团队准备多套工程蓝图,如低层别墅、砖混结构住宅楼、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剪力墙结构小高层住宅、钢结构厂房等,保证专项识图练习的开展。一体化教室、施工实训场等也为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创造了条件。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由老师布置任务,各组展开竞赛,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和图纸内容进行讨论,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点评,由优秀的小组介绍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结语

课改前,很多毕业生反映在校接触工程图纸太少,工作后识图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在对201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82名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匿名问卷调查中,在“识读施工图能力”方面,有47%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42%的学生选择“很好”,46%的学生选择“较好”;对“就业适应能力”,有36%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在各授课教师反馈的评价意见中,均认为在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学生在工程图纸识读、思考与解决问题、自学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一系列课程的改革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施工图识读的技能,而且能熟练运用各种标准图集指导施工,职业行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能较快适应相关工作,为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2]侯卫,周雪峰,齐峰,陈翔.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70.

[3]成如刚.钢筋平法构造识读与钢筋翻样课程创建与开发[J].山西建筑,2010(1):222.

Researchandpracticeontrainingsystemofreadingdrawingsability

ofcivilconstructionspecialt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wanGJing

(CivilengineeringDepartment,Shandongpolytechnic,Jinan250104,p.R.China)

abstract: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010-2.5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面向社会及市场需求时,不仅存在理工类土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方面的竞争,而且面临着同类型院校即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竞争。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除了取决于对这一新专业的认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解决目前在工程管理专业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健康地发展。现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设措施:

一、培养目标方面

从国内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方面来分析,由于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中,毕业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只占了很小比例,而绝大多数来自土木建筑相关专业。目前人才市场非常缺乏既熟悉建筑管理,又熟悉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这使得我国当前建筑市场普遍存在工程质量不高,投资失控严重,建设工期拖延,信息管理滞后等问题。另外在国际国内很多建设项目中,我国建筑企业所不足的并不是建筑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而往往是合同意识、现场管理、人员素质、经营机制等工程管理水平。而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项目经理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管理人才,而非工程技术人才,所以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对于培养管理类人才,财经类院校比土木类院校应该更具优势,关键是要构建合理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向经、管、法,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在保留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平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进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专业的建设应以此为导向,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否则,所培养的人才就会与工程管理行业脱节,不为企业所欢迎。因此,在办学过程中,高等院校要关心市场、关心企业需求,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联系,根据企业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要强化技能培养和继续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满足企业现实的人才要求,又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工程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一定的建设法规知识。那么,在专业培养计划中,针对市场就业需求,根据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财经院校特点,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涉及土木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建设法规4个方面的知识。将课程体系设置为模块体系,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4大子模块支撑:基本知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业务模块、选修提高模块。具体是:模块一—基本知识模块:包括政治修养、计算机应用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英语应用知识、身体素质等。模块二—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制图识图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本知识、建设法规等基本知识。模块三—专业业务模块:包括建筑技术知识、建筑经济知识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等。模块四—拓展模块:包括理论选修和实训课程,涵盖土建、管理、财务、经济、法律、信息等多方面知识。

1.基本知识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含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见表1)。

2.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制图识图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本知识、建设法规等基本知识(见表1)。

3.专业业务模块:包括建筑技术知识、项目管理知识、建筑经济知识等内容(见表1)。

4.拓展模块:包括理论选修和实训课程。理论选修课涵盖土建、管理、财务、经济、法律、信息、艺术等多方面课程,实训课程如表2所示:

三、突出专业特色

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原有类似专业转化而来,主要有原建筑管理、建筑经济、投资经济、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二是新成立的专业,直接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设置。前一种情况设立的专业基本体现各校原有专业特色,具有明显的专业倾向。后一种则专业综合性更强一些,这一点从各校的教学方案中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从我校在国内建筑行业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大多数毕业生可能的就业去向出发,我们的人才培养特色首先要突出扎实的技术功底,以适应从事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其次,知识面要宽,既能适应国内工程建设领域的工作,又能在房地产行业、涉外建设项目中有所作为。在此基础上,培养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综合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学习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经济法与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等课程。同时,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选择学习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技能,提高工作适应能力,扩大就业面。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4

abstract:thetrainingobjectives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recapacitiesofhighskillsandapplicationtypewithprofessionalanddevelopedcapacity,concretelyexpressinthereasonablesciencecurriculumandprograms.theteachingmethodoftypicaltaskcanprovidesufficientbasisforthesystemofcurriculum.thispaperanalyzesthespecificapplicationoftypicaltasksfromthebuildingisaspecializedcoursessoilmechanicsbasicfoundation.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高职;建筑类;专业课

Keywords:typicaltask;senior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buildings;specializedcours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39-02

0引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做为国民经济中支柱主业的建筑业从业人员迅速增加。行业中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能促进技术和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建筑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建筑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卓有成效。但距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差距。部分建筑类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的理论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还不能摆脱学科型的束缚。

1典型任务教学法在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的应用

高质量的课程开发是以可靠的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为保障。培养学生的综合工作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化职业资格研究。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基本工作经验为目标,以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为基础。在进行可靠的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及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计为流程。构建一套完整的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富有本专业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研究对培养以就业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寓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课程内容体系指导思想应紧扣时代和社会需求、用职业能力指导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办学等条件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基本工作经验为主导的课程内容体系。对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零距离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以人才目标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来确定专业课的具体的构建原则。从而进一步构建了一整套基于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各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是一个生产周期长、工艺流程多、施工现场变化大、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且涉及连续的多个工种。土力学地基与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涉及的课程多而复杂。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根据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及本门课程的培养方案的分析,要具有能进行土的工程分类并具有土工实验操作的能力;具有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及地基承载力验算的能力;具有进行挡土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验算的能力;具有阅读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行一般浅基础及桩基础设计的能力以及绘制基础施工图的能力;即以地基设计和防止沉降为任务。以基底压力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学习目标的分析:学生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理论的讲授和实验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以地基的以沉降为目标之一。地基沉降的产生与地基土层的性质和土中的应力有关。土的性质由其物理指标、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特点及其分类。引起沉降的应力是土中的竖向附加应力,让我们先从土的自重应力入手,在轴压和偏压情况下的基底压力从而可求得基底的附加应力,进一步得到我们需要的在矩形均布荷载、集中力荷载和条形均布荷载等情况作用下土中的附加应力。求沉降的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

从实验入手是这门学科的又一特点。要研究沉降时我们先从沉降实验中得到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以压缩模量为主线引出沉降计算的两种方法即分层总和法、《规范》法。分层总和法是基础,在实际工程中常用《规范》法,它是一种简化的分层总和法。以天然土为分层面同时引入了附加应力面积概念,使理论计算与实际工程有机的结合一体,即简化计算更使计算精度大大提高。承载力的确定,承载力的确定是基础设计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前提,确定承载力需两方面的知识即土的基本性质和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和手段。与建筑场地、地基岩土的性质及建筑物的条件有关。

用“工程实例教学法”引出工程中岗位实际工作和问题,进而从问题的解决中引出课程内容。如基坑开挖完后验槽一节,即以多个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展开验槽前所需做的工作、现场需完成的资料、验槽的程序和步骤、验槽的内容、验槽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轻便触探操作方法及易犯的错误等等,并辅以工程现场视频、实物资料。课程形象生动,内容具体实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工程问题奠定了基础。用“工程现场教学法”让学生直接接触实物,直观讲解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如对于土的野外鉴别,将学生带到基坑现场,面对坑壁和坑底,直观讲解土的分层状态,土的野外鉴别方法,之后要求学生现场实践,进行土的鉴别。这种方法同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了,不便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易于掌握。又如基础构造,将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实物模型现场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照教材和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测量和观察。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的产生和应用与上部荷载的大小直接相关,我们不直接引出这些基础类型,而是从地基强度和基础刚度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谈基础类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驱动法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随着荷载的增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各种类型的基础自然产生,问题一环扣一环,便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主讲教师多为“双师”教师的优势,带领学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束语

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是核心问题。本着理论与实践并行、理论为实践服务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土力学地基基础,实践教学环节,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0前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特别强调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实践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实际调研与实际教学工作基础上,对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做了全面对比分析,并探讨了改进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

1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课程及其实践教学的意义要求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是土木建筑类与地质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和实践性较强。它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容易被忽视,而开展实训,对加强高职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显得很重要。通过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实训目的:

(1)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原理、技术方法、实训结果的计算和分析等;

(2)初步具备针对具体实际工程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种类的能力和判断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能力;

(3)学会土工实验报告的编写;并了解土工实验方法和仪器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1.2课程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

通过自身对该课程的学习经历,结合实际调查,笔者认为传统土力学地基基础实践教学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以常规性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有的是以老师实训,学生参观为主。

(2)实验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现场或者工作实际中应用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脱节。实践教学学时数包含在理论课时内,实训课时偏少,有的实验被时间制约只能作简单的现场演示或图片展示讲解,学生对实验意义了解不够深刻。

(3)实验硬件跟不上现行生产单位实际工作或达不到要求。设备有限,实验人数比较集中,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的参与到实际实验中。

(4)实训项目往往以室内实验为主,缺乏现场原位测试。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分析

2.1与规范规程中有关的土工实验内容

土工试验规范规程是为了测定土的基本工程地质性质,统一试验方法,为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参数而制定的。由于实际工程应用目的、地域等原因,土工试验规范规程很多。1999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在原国家标准GBJ123-88实施近十年后推出,新标准进一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使各行业的土工试验有了一个能满足岩土工程发展需要的试验标准,使得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该标准中共计35项试验项目。国家行业标准《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共计列出69项试验。

2.2土工实验教学内容比较

对于某一实际工程,上述所列试验并非都会涉及到,各院校课程实践教学中对试验的取舍也不尽相同,笔者通过查阅资料,选择了5本教材中的实训项目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实训项目多以室内实训为主,多侧重与对岩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实训、力学性质指标的实训,对于指标的工程意义讲述较少,对于现场取样技术或者原位测试技术比较缺乏。

(2)对于数据处理,实训报告编写,土工试验新技术新方法部分内容较为薄弱,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思维不够明显。

2.3高职院校课程实训项目的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土工实训中开设有以下实训项目:①土的颗粒分析、②土的含水量测定、③土的密度测定、④土的塑限、液限试验、⑤土的直接剪切试验、⑥固结试验、⑦土的三轴剪切试验、⑧击实试验、⑨自由膨胀率试验、膨胀率试验、膨胀力试验、⑩土工试验成果的整理。

3探讨改进传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践教学的思路

3.1建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科学关系的思想意识

要解决当前土力学地基基础实训课程的不足,在思想上应当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要树立理论源于实验,通过实验检验理论的理念。学习掌握知识是一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2设置合理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将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知识模块化,通过综合实训,实现知识融会贯通,使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看似分散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协调,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

另外,设置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应合理安排实训课时及实训时间,改革考核办法,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等。

4结论

通过对教育部教学文件和相关规范的学习,结合高职院校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本人实际教学经历,得出以下结论:

(1)土力学地基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土木建筑类和地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和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2)建立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改进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灵活选择实训项目。

(3)通过开放实训室,让学生自主实训,可以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9

[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工试验标准SL237-1999.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12

[3]孙剑锋.《工程岩土学》[m].地质出版社,2008,1

[4]唐大雄等.工程岩土学[m].地质出版社,1999.8

[5]孔德坊主编.工程岩土学[m].地质出版社,1992.7

[6]Joesphe.Bowles.engineeringpropertiesofsoilsandtheirmeasurement.mcGraw-Hill,inc.1978

[7]施斌等.土工试验原理及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技工院校管理实训教学综合平台教学模式

根据建筑施工与管理的现场实际方法,模拟搭建出建筑施工各工种联合作业综合教学平台,从识图、预算、测量、放线、建筑施工工艺、各工种配合施工等一整套系统的环节再现施工工地现场场景的教学模式。体现现场施工全过程,将各类单一专业工种结合起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建筑施工现场的氛围,加深感官认识。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建筑(工民建)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建筑工程?我认为建筑工程就是把人类的思维想象从图纸的线条、文字、符号、数字的东西转变成实物的过程,把抽象的东西用一套系统的组织方法在一定的法律规范要求下用各种建筑材料和工艺及前人经验堆积成有很高艺术性实用性的物体(大厦、桥梁、涵洞、道路等)的过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扩展教学内容

严格按照国家技工类学校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于地域专业不同可适当调整30%的自主教学内容。根据这条,我校实训中心从建筑施工专业特点及我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了一些课程的课时量。将相关设计理论课程适时减少1%,同时增加开设了教学大纲没有涉及但是实地建筑施工中必须使用、涉及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4平面布置法系列图集。在调整教学大纲中实训中心上报学院,经教研后,批准执行。技工院校就是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够用就行,但必须让学生在各专业工种方面有很强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和建筑施工企业里对技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对建筑行业里要求的应知应会的技术技能必须掌握。这也是对施工员、技术员、各工种高级技工、测量工、放线工、瓦工、木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抹灰工、安装工、防水工等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同时是对项目经理、工程师、建造师、基础知识实务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步骤

由于教学和实际建筑施工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先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工种学起,最后按学时课程安排再糅和到一起,进行系统的建筑综合模拟施工现场教学,教学平台搭建,建造建筑物对学生进行指导实训。把建筑施工管理与规范、识图、预算、放线、测量及各工种配合联系起来,进行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对所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完整的一体化认识过程,领悟所学的专业工种之间的内在关联。

比如学习工程预算,首先要能够看懂看清图纸。建筑施工图是指导施工必不可少的依据。当拿到图纸后先看清说明,了解其建筑物的位置,长、宽、高、层,结构类型,当我们大概对其了解尺寸、楼高后,再看平面立面和结构。看图时掌握这样一个流程步骤:先看大后看小,先看外再看内,先看基础再由低向高看逐步了解清楚。也就是先看大的外形尺寸、主轴线尺寸再看小的构件尺寸。先看外形总的长、宽、高、层数,再看各轴线尺寸、隔间、楼梯等构件细部尺寸。搞清楚这些尺寸后再计算出各种建材用量及所用型号、规格、用量――这也叫抽量。然后把各种建筑材料用量、施工机械安装、人工等施工环节按定额规范进行换算。最后按国家规定企业取税标准取税,完成预算工作(这里我必须强点一下,让学生学习工程预算必须先由手算学起,然后学习软件操作,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施工管理人员在项目经理的指挥安排下熟悉施工图后按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画出横道图或施工网络计划图,安排好材料进出场通道口,路面硬化,钢筋制作,搭好临时设施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资料员做好资料采集存档。测量员按图纸标注的基础定位建筑物标高,按规划红线定位建筑物坐标所处位置,测出具体尺寸设定出固定测量控制桩,做好工程项目测量工作,勘探人员做好勘察报告。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管理技术人员,按图放线定位,对龙门桩(板)及附近远投射坐标控制点要做好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施工过程牵动毁坏影响施工中复查。勘探报告要做土质土层、地下水位等地质水文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要准确,为施工提供一手技术资料。这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保证组织施工方案计划顺利完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进行基础开挖夯实碾压过程中,因建筑物结构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设计图纸时所用方案也不同。常见的基础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式基础、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各种不同形式基础的作用和优缺点。为什么在不同的建筑物采取不同的基础形式。在多层砖混、框架结构或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一般设计采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型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型基础,他的优点是采用自然浅基础工程造价低,节省资金,容易施工,能够完全达到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要求。那么如果该建筑物属高层,结构为框支架剪力墙结构而浅层土质不良,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承载力的要求时,只能利用坚实的深土层或岩石做持力层,就必须选择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的基础方法。由于土质的坚硬程度不同采用开挖方法也不同,因此使用的设备工具施工方法也不同。

当完成了基础开挖,地基夯实、碾压后,经验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就进行钢筋工种施工。首先要进行钢筋的翻样。那么钢筋的翻样是什么呢?钢筋的翻样就是把施工图上所标注的各型号、规格、长度的钢材转换成钢筋工制作前的料单数据的过程。翻样搞不好就难以保证钢筋工程质量和造成钢材浪费,其后果是对施工方企业本身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钢筋工拿到下料单后方能按单下料,进行钢筋制作,制作过程中对二级钢Φ12以上钢筋弯曲时一定要达到图纸要求的角度和对焊对接规范要求。不管使用机械还是手工制作时的弯曲角度都应掌握好技巧,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悬挑梁弯起筋制作时的弯起角度掌握,由于次类钢筋用料一般都在Φ25以上的大号螺纹钢,加工制作比较难掌握,因此在弯曲一些异型箍筋和挑梁、雨棚、楼梯等扣筋或挑筋时也应加以注意工艺细节。制作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一定要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如遇到框架梁、挑梁、框柱必须有加密箍筋。板式基础、框架屋面、挑檐、雨棚、楼梯等构件设置双层配筋应加力筋以保护支撑。钢筋工作业的同时,架子工,机械工穿插陆续进行,为各工种做好服务工作,以及安装好塔吊,垂直升降机(大型机械设备在土方开挖时同步进行安装就位),并搭设脚手架安全网确保安全施工顺利进行。

木工模板支设工序开始。木工在支模前由木工工长按照施工图纸尺寸做出放大样也就是配模清单,配置钢模要配好钢筋的各种型号、数量,木模要按图纸尺寸拼接模板。先配备大料再配备小料,既省料又省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增加企业成本造成经济损失。配模后进入支模阶段,先支柱再支梁和其他构件,按施工工序进行,以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大小,确保模板具备一定的刚度、强度、平整度,接缝严密不漏浆,安拆方便。

接着进入混凝土浇筑环节,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性。必须由这三个方面决定:流动性、黏滞性和保水性。在施工工地上常用坍落度试验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作为流动指标,坍落度或塌落扩展度愈大表示流动性越大,对坍落度值小于10L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则采用维勃稠度试验测定其稠度作为流动性指标,稠度值越大表示流动性越小。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目测结合经验进行评定。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因素包括单位体积用水量、砂率、组成材料的性质、时间和温度。在砼施工中由于原材料和外加剂及生产工艺方面,搅拌与振捣、养护温度、湿度和龄期的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在施工时一定要先看清商品混凝土运输单上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强度标号、塌落度数和出盘时间记录。现场搅拌一定要按实验室出具配合比转换成施工配合比进行集中上料,集中搅拌,集中控制,机动出料,严格控制搅拌制度。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应配合木工看好模板是否完好,防止跑模漏浆,并且配合钢筋工看好钢筋,防止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一定要按施工规范筑捣以免出现蜂窝、麻面、露石、露筋、空洞等混凝土的质量事故。冬季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防范保护措施。

随后其他工种:瓦工(砌筑工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砌筑编组形式―丁一条、满丁满条、满条、满丁、两条一丁、梅花丁、三条一丁等,砌筑方法―二三八一法,三一法以及标砖、多孔砖、空心砖等不同材料的不同砌筑技术。任何砌筑形式、方法都必须遵循着他的技术要求和行业规范,以及横平竖直,灰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牢固,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在这里还要将砌筑中墙体细部构造做出示范,对墙体勒脚的防潮防水要求,墙体与窗框连接处防风、防水处理,砌筑女儿墙必须做泛水及非承重墙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水电暖气,管道安装,防水处理(建筑防水工程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变形缝对地下室防水不太有利,应尽量设置地下管道,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拥水、倒灌的措施。穿墙管沟,埋件、变形缝及墙身角隅处,地下室采用防水或防潮做法均应采用严密防水措施,当有金属管穿越地下室墙体时,应尽量避免穿越防水层,其位置尽可能高于地下最高水位,以确保防水层的防水效果。)等,按施工组织计划要求相继进入施工阶段。主体完成后进入抹灰等室内外装饰。

在这个实训综合平台建设中,要让学生懂得各工种穿插施工和平行施工的重要性,做好各施工工种的穿插配合支持协调工作。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从开始单一工种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入,逐渐进入多工种综合教学模式。将整体的建筑专业施工过程模拟一遍,从识图、定位、抄平、放线到做基础,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针对不同基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五种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井格型基础在结构差异上进行比较的教学方法。柱、墙体、梁、楼梯和板等其他建筑构件的连接及施工方法逐一讲解,再涉及各种墙体的连接和梁、柱的连接方法。综合各工种实训:测量放线工、工程预算、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瓦工、防水工、架子工、粉刷工、装饰工、机械工、安装工(水、暖、电、气)等各大工种的联合教学。组成从基础到主体、屋面、抹灰、装饰、防水处理、安装等整个施工工艺演练,建立教学平台,展示操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各工种搞好配合,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好隐蔽工程事项,做好检验、签证工作。对各工种施工工艺作业中易出现的行业通病,做重点讲解。把防范措施和处理办法根据综合工种教学过程相关内容突出讲解。

四、教学定位

在实训教学中详细模拟各种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及其构建的施工方法,根据不同结构不同类型讲解其施工规范要求和行业通病的防范及处理办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建筑识图、工艺、材料、管理及其行业法律法规。我认为作为一所技工类建筑院校,首先要定位准确我们的教学目的。目的的重点是让学生学精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及识图和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能技术及建筑施工实务,建筑工程施工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技术性人才。

五、以客观促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做好技能比赛常态化工作,促进实训教学工作效果的检测。将技能比赛作为实训教学的一部分,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比赛中发现问题,以赛加深学生对实训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发现实训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作出调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六、加强案例教学

在实训综合平台的基础上以模拟案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设置各种结构的案例。酌情按学生所学专业时间的长短和知识的深度进行,综合性案例能够直观地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应地转换成实践技术技能本领。总之,技术教育应该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技术技能工艺以最简单最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实训教学方面我们要遵循着以理论学习作指导在教学大纲以外应加强专业实用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学生专业学习中既要保证理论课和实训课建筑施工单一工种的实践动手学习,又要基本了解所学的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景;其次着重熟练掌握各工种施工工艺的技能技术,讲技巧动作达到规范化,对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识图、测量、法律法规和材料以现场施工过程为标准,做到熟练化;在此使学生能够综合各种专业工种技术技能,在实训教学现场模拟建筑施工工地现场情形充分演练。从做招投标、预算报价、合同签写到拿到施工图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布置、抄平放线、基坑或桩基施工到主体封顶。主体施工过程中各工种穿插作业,相邻工序尽可能平行搭接,主体建设中机械设备安装使用,防水工工程,水、电、暖、气安装工程及内外粉刷装饰装修,最后清理现场。以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为标准进行强化测试训练,还要充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对施工工艺和新型材料进行革新,并写出论证资料,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考评依据。

结语

综合实训的教学强化工作,是对所有施工过程的归纳和汇总。在强化综合训练时对课程编排做出的适当调整,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技工教育的学生,抢占就业市场获得了主动权,为祖国建设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龚世杰.混凝土施工新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郭中林,姚谨英.混凝土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赵志晋,应惠青.建筑施工[m].同济大学出版社.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础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基础工程》是土力学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为地基基础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和国家对土木工程应用人才的需要,很有必要对该课程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源于学校1945年建校时创办的矿井建设专业,195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现设有岩土与地下工程、矿山建设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成为安徽省本科教改示范专业和“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结合我校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特点,在前期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优化授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等为切入点,尝试对《基础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授课内容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关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材非常多,但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大同小异。莫海鸿等编著的《基础工程》(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赵明华主编的《基础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景星等编著《基础工程》(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下设专业方向的不同,对上述《基础工程》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编排、删减、调整、补充,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既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阐述,又注意反映我国目前工程实践的新成就,给学生介绍基础工程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与最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规范或规程等保持一致,力求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即便是同一授课内容,在给不同专业方向讲授的侧重点也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们在给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讲授《基础工程》时,将浅基础、连续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理论与施工过程等列为授课重点内容,并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把相关规范融入到与教学内容之中。而对地基处理、基坑工程等内容则可以进行简要的讲述,由于该专业方向后续将会开设相应的专门课程。通过优化授课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有机结合,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效果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更容易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启发式教学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教育一直提倡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逐渐替代灌注式教学而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础工程》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思考后及时回答,有的问题则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自行寻求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进行生产实践无疑是帮助较大的。例如,讲解浅基础时,因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可列举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如何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又如,讲解桩基础时,针对桩基设计中如何选择桩基的类型,可以作为思考问题提出,让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根据各组讨论得到结果和设计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对《基础工程》课程的认识。另外,建立具体工程应用案例库,把教学内容的讲解融于具体工程背景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而且把所学到的基础工程知识与前面所学土力学等课程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启迪创新的综合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

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授课效果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宽口径”的“大土木”应用型人才,很多高校在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时通常会增设一些课程,并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所占份额,这样势必造成原有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理论教学仅为32学时,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所需讲授的内容,并保证学生得以消化吸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为解决课时量不足而授课内容多的矛盾,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因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优点,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防止一味追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摒弃板书演绎。若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把授课内容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放映,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多媒体教学要结构明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对一些重要理论和公式的推导,要应以板书为主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紧跟教学思路,能记下关键内容,方便理解。对于一些利于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甚至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概念。例如,讲授浅基础的类型时,可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不同浅基础类型通过多媒体将图片呈现出来;讲述桩基础施工内容时,可放映一些关于桩基施工的动画或现场视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使学生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环节,延伸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方式。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要求具有独立完成一般基础设计的能力。通常是采取开设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其实践教学环节。短短1周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实践训练显然难以满足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帮助有限。由于学生实践不足,理论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中,设计结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例如:进行桩基设计时,很多学生不懂把地质资料与设计相结合,设计结果不会考虑现场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绘制的施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要以实际具体工程为背景优选设计题目,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资料要尽量完备,使设计内容及步骤应与实际工程设计相符,让学生熟悉设计理论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验证相结合,并使用CaD绘制施工图,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方便以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生产工作。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和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仅仅靠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设置时应尽量多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多地接触工程实际,把学生带到工地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相结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场所。为此,我校专门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实训中心,建有浅基础、桩基础、桩基静载试验、基坑支护、矿井巷道、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等工程模型,在《基础工程》课程中可让学生进行参观,增强工程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或参加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或工程现场,将所学的《基础工程》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力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不仅促进了学生由基础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化,而且促进了教学团队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实力以及丰富的工程经验,不仅能讲授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结合科研实际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工程将会出现新的理论、技术和问题,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贴近教学的实际,努力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科技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滕延京,王卫东,康景文,等.基础工程技术的新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4).

[3]杨冬英.“大土木”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8

实习时间:20xx年7月9日

实习地点:岑巩建筑工地

实习内容:在张组长的指导下,学习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工程程序;通过阅读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方案、施工细部;了解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等。

(一)建筑学知识

参观岑巩建筑工地了解分析以下内容: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二)房屋构造

通过去参观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

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三)建筑材料

通过去建筑工地实地参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

4、了解有关装饰材料的情况。

(四)建筑施工

通过去施工现场参观,要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各施工工种的工艺过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及穿插作业情况;

2、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3、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4、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5、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特点及方法;

比如,钢筋的头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

(五)基础

1.基础选用类型采用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为-5.10m

2.钢筋基础地面应作强度等级为C10的100厚垫层,垫层宜比基础每侧宽出100

3.钢筋基础曾厚度,有垫层处》40,无垫层处70,与土壤直接触外侧建筑防水做法的钢筋挡土墙,柱在室外地面部分保护层厚度应向外增加到40。

(六)地基

1.地层土性描述:基础应置未扰动的卵石层上,撑载力特征值F=350Kpa

2.基槽检验应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图要求进行,并需要有勘察设计人员机参加。

3.基础设施完毕用不含对基础有侵蚀作用的戈壁土,角砾土或黄土分曾回填砾实。

4.基础开挖应按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放坡,对临近建筑有影响的基坑,应由具有岩石设计与施工单位做支护设计及施工。

实习人:周波波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交通土建;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76-02

一、高校工科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高校工科学生的社会职业定位是工程师,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管理,其工程行为对工程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而目前工科学生的在校教育太过偏重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很少涉及安全教育方面,除了有关专业(如安全工程等)会进行这方面教育外,其他工科专业的教学课程极少涉及这个领域[2]。随着现代工程向综合化、集成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工科学生专业安全素质教育不足的问题,可能会成为未来工程新的安全隐患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赵文武等指出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工程教育,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安全素质培养,并指出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需求面而独具特色,以适应社会对工程安全人才多样性要求[1]。蒋军成等阐述了当前工科类大学开展安全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怎样开展安全素质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3]。汪良珠等指出加强工科大学生安全教育符合生产建设单位的需求,也有利于促使工科大学生更加完备地运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服务生产建设实践[4]。谢振华等指出工科非安全专业学生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安全基本原理、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必要性[5]。在国外,美国工程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对250所美国工程院校开展的一项旨在确定工程课程中安全和健康内容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工程项目和大多数工程领域的教师对自然科学很重视,而对安全科学认识不够,这将导致学生对工作场所的健康(即工业卫生)关注不够[3]。

综上所述,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论证和阐明工科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而较少涉及如何开展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素质教育具体培养思路等问题,而对面向交通土建类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的研究更为缺乏。

二、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意义

我国交通土建领域处于大建设与养护管理并存的时期,对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安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对于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相对滞后。为适应交通及土木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安全生产需要,构建面向交通领域的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设施,集合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与预控、安全人机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适应国家和交通土建行业安全生产的新形势。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工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中的安全问题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发生在交通土建行业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触目惊心。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提高,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要求,有利于通过人才培养助推交通土建行业的安全建设。

2.交通土建专业人才的安全使命和责任。交通土建专业学生将成为未来行业内各个工程项目技术主导力量,肩负着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营运和管理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土建生产建设,对安全的要求也已上升到新的高度,为此,交通土建专业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科学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障现代交通土建行业顺利运行。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的提高,是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安全责任和使命的体现。

3.体现交通土建行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交通土建项目庞大、复杂,事故多发。将安全生产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交通土建专业的教学中,提高交通土建专业学生的安全素质,有助于将来他们把“安全第一”的观念融入所参与的工程建设中,把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统一起来,把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对安全施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做到本质安全,体现交通土建行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4.交通土建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国家、行业及企业层面都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随着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看,用人单位除了在安全工程专业方面有特殊需求外,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专业技术扎实,而且要具有相关安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能力。

三、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1.构建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安全科学基本知识与交通土建专业知识的联系点,将安全技能和安全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交通土建具体专业知识点讲授中,构建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研究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以具体、典型的交通土建工程项目(如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为载体,研究在具体学习情景中提高学生安全素质的教学方法。

3.建立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培养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安全科学基本知识点进行权重分析,建立定量的安全素质指标评估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素质的全面达标。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具体培养思路,如图1所示:

四、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创新点

1.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培养模式。传统的安全素质教育是面向“大工科”背景的,而不同专业有其自身差异和服务需求,安全素质培养需要区分化、特色化,需要构建以交通土建工程学科为背景,服务于交通土建安全生产需求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2.系统融合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往的工科安全素质教育,仅仅是通过开设一、两门安全技术方面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系统融合、渗透到交通土建专业学习之中,使安全素质教育常态化、系统化。

3.“安全技能与安全人文教育”双驱动培养模式。传统的安全素质培养只注重安全技能的培养,而要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素质,需要通过安全文化、安全伦理等方面的培养,才能真正地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到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构建基于安全技能与安全人文教育的双驱动安全素质培养模式。

四、结语

本文针对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不能满足我国交通土建领域对安全素质需求这一问题,从交通土建行业安全生产新形势、安全使命、安全理念、就业需求四个方面阐述了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基于安全科学与交通土建专业的联系性,提出了包涵构建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培养评估体系等的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研究内容,最后指出了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具体培养思路与主要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赵文武,谢东海,罗一新.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2).

[2]铁怀江.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3]蒋军成,潘旭海.工科类大学安全素质教育的探讨[C].2003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2003.

土建工程类基础知识篇10

一、引言

自2010年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后,我国高校建设越来越重视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201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针对工程教育质量问题探索研究的成果。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环节的结合,也是“实践中学习”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basededucationand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

该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的理论、技术与经验,将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采用课程体系与现代工程实际相互支撑的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交互辅助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专业素质。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

西安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房屋建筑、桥梁工程、城市道路方向从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建设类人才,具有鲜明的工科特色。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具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工程专业素养以及相互协作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力求以工程实例为主线,让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践环境中取得丰富的工程设计分析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

而传统教育模式着重强调将大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该理念基础上建立起的教学体系以课程和专业为中心,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通常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以教师讲授科学知识的形式为基本模式,对结合工程实际的能力培养投入相对较少。学生也相应缺乏工程素养以及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类型有一定的脱节。

三、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优化改革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既要做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也要做好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工作的优化和完善。尤其在具有行业特色型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应该考虑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不但为学生选择进一步深入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即有利于学生今后科研工作的展开,又有利于职业生涯的顺利起航。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现代化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改革。

1.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应该以项目实践为主线,参照工程实际的理论及技术需求,将要求反推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中,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工程技术对专业化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四大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没有任何专业方向性。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该使大学生在入学时便对所学?R涤谢?本的了解,尤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设置、研究前沿、就业方向等建立基本的概念,甚至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

学科基础课程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等课程均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打好专业基础。因此,在课程建设上,必须考虑各门课程的递进关系。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应分别在三个学期依次开展,以便学生对力学的概念由质点到杆件循序渐进地加深难度。同时,《大学物理》、《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均开设了相应的试验课程,试验内容的开设应与授课内容相互配合,通过试验内容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专业方向课程在我校被细化到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下结构与岩土工程三个方向,同一专业方向的授课教师应在培养计划制定之时,将各自负责的专业课程内容相互交流,对整个教学环节所需要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选择,并合理分配。

专业方向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采用理论推导及计算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配合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运用。尤其是大学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一个对学科的发展前沿深入了解、将专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所学知识联合应用的环节。毕业设计的题目通常由指导教师视学生的选题合理性及适用性确定,若能结合实际工程对房屋建筑或桥梁结构进行初步设计及结构分析验算,便是对CDio教育理念最好的应用。

2.师资建设。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实施CDio教学模式的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实践性教学的要求下,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模拟实训、校外工程场地的现场实习,均对教师在实践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教师需要尽可能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既有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甚至能够获得工程师及教学方面的两类职称。

3.实习基地条件保障。在CDio教育模式中,通过构思及设计两个环节的准备,便需要通过由工程实际来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现和运作。在高等学校,通常会采取实习的形式,使学生接触到生产第一线的具体工程作业,尤其是认识实习、学年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均需要校外的生产实习基地提供相应的保障。为了能够获得理论与实践交叉渗透的效果,土木工程专业在实习基地的建立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尽量结合在建工程以便锻炼学生的自立、自学、动手、沟通和执行等能力。尤其中铁、中建、中交等大型建筑施工单位,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中均占有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高铁、隧道、道路桥梁以及房屋建筑均由此类单位进行建设,若能在此类建设单位中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工程结构的建设一线,将会是学生感性理解工程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