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7:22

健康行为教育篇1

【关键词】烟草危害;成瘾行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烟草里约含4000种化学物质,有明确致癌作用的达40余种。人群中发病和死亡居前4位的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均与烟草危害(吸烟与被动吸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控烟已成为全球政府及卫生组织十分重要的职责,国际性的控烟行动已具认知共识和法律环境。

1我国吸烟人群现状

目前全球吸烟者约13亿,我国占3.5亿,全球每年因烟草引起的死亡人数约300万,我国约占70万(到2050年,这组数据可能增加到1000万和200万)[2]。我国15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吸烟率在29.6-62.7%,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22.4岁降为19.7岁,女性吸烟人数在快速增长,被动吸烟危害程度明显增加。烟草危害已造成严重的健康损伤和卫生资源负担,是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吸烟的成瘾性问题

一项调查表明:吸烟者知道烟草危害的占95%,但意愿戒烟者为50%,而成功戒烟者仅为5%[3],这也与吸烟所致的成瘾性医学和行为学研究结果一致。吸烟的成瘾性行为一旦形成,必然会产生涵盖心理和躯体方面的生理性依赖、心理性依赖、社会性依赖和戒断症状。烟草对机体循环呼吸代谢内分泌等生理活动、智力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及戒断症状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要成功戒烟的难度很大。

3吸烟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3.1戒烟教育:通过成功的健康教育策略,在不同人群进行戒烟健康教育。

向人群宣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吸烟行为已对公众和职业人群构成严重健康危害,形成吸烟歧视环境;人群吸烟率很高,其中男性约占50-60%,女性吸烟人数在快速增长,青少年吸烟人数增加迅猛,明确戒烟教育的重点人群;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的重要危害因素;职业人群特别是接触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吸烟工人,诱发职业病的风险提高4-8倍;坚决杜绝工作和公共场所吸烟的不道德和违法行为;对青少年和妇女群体重点加强吸烟与生长发育,智力和情绪,孕育和分娩,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隐性健康损害和恶性肿瘤,形象仪表和青春健康,成瘾性的严重后果,烟草与酒精及毒品,家庭成员之间的吸烟影响,社会价值观和职业适应力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营造知识层面,行政策略,宣传导向,公众行为,职业环境,人际交往,情感认同,群体融合,生活习惯,学习就业,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健康共识和道德主流,形成吸烟歧视的社会环境,增强戒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戒烟的社会肯定和政策导向。

3.2控烟立法:吸烟是社会公共问题,涉及公众的健康权益和社会资源分配。通过立法建立社会屏障,保障公众健康是全球控烟必然趋势。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全国人大已经批准该公约在中国履行;1981年颁布《中学生守则》明令禁止青少年吸烟;1987年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1991年通过的《烟草专卖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1994年通过的《广告法》均有控烟条款和香烟广告的禁止性规定。

3.3创建无烟环境:创建无烟环境可有效保护不吸者免受烟害影响,我国目前已经推行禁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客运交通和学校吸烟,特别注意到对妊娠妇女和儿童青少年的保护。

3.4制定控烟规划:控烟工作艰巨而复杂,需要政府领导、社会各部门各行业阶层的广泛参与,健康教育必须要有政策支持,政策推行离不开健康促进。因地制宜的制定阶段性可行性控烟规划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3.5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

3.5.1在医院、商场、厂区、社区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建立健康促进学校,营造“无烟单位”的集体荣誉和参与人员的自豪感,给予奖励和表彰。

3.5.2充分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和传播方式,让“5.31世界无烟日”深入人心,政府领导和社会精英参与大规模群众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动员人人参与控烟活动。

3.5.3利用吸烟团体干预技术开展预防吸烟和控烟戒烟活动,利用团体成员之间的较密切的群体互动机制及对团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教育和行为指导学会劝阻吸烟或拒绝吸烟的方法,改变个人吸烟行为。

3.5.4指导和帮助吸烟者戒烟是控烟策略的重要内容,需运用行为改变阶段理论等有关促进个体行为变化的理论和行为矫正技术,对吸烟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其戒烟愿望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参考文献

[1]任民主吸烟与健康[m].1997.06

健康行为教育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烟草危害;控烟;干预

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我们银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对向阳北社区的居民483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控烟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做了两次调查,比较两次问卷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向阳北居民483人。年龄在18岁-69岁之间;男

性236人,女性247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23人,高中,中专141人,初中84人,小学29人,扫盲班2人,文盲4人;其中吸烟者134人。

1.2方法

1.2.12011年8月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的问卷调查。

1.2.2由专家对辖区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再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培训了65名小区控烟劝导员对小区居民及家庭成员随时随地进行控烟劝导;聘请专业人员每季度对该人群进行控烟知识讲座和活动;戒烟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入户座谈;专业人员每季度对控烟劝导员进行督导等各种形势的健康教育。自第一次问卷调查后,印刷了控烟知识宣传册子发到每人手上;张贴控烟标识在每户家门口;张贴控烟海报在小区中心及明显位置。经过一年的干预,于2012年9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

1.3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次问卷调查比较采用X?检验,以p

1.4项目观察干预前后吸烟者行为:1.经常在自己家吸烟2.经常在饭馆吸烟3.看电视时吸烟4.当全家人面吸烟5.在超市商场吸烟6.在娱乐场所吸烟7.是否打算戒烟,七个方面。

2.结果

干预前后两次结果在1.经常在自己家吸烟2.经常在饭馆吸烟3.看电视时吸烟4.当全家人面吸烟5.在超市商场吸烟6.在娱乐场所吸烟7.是否打算戒烟,七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吸烟者行为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分析

项目干预前干预后X?值p值

经常在自己家吸烟45人30人10.438p﹤0.05

经常在饭馆吸烟43人19人27.829p﹤0.05

经常看电视时吸烟43人21人14.216p﹤0.05

经常当全家人面吸烟14人7人8.062p﹤0.05

经常在超市商场吸烟12人1人14.029p﹤0.05

经常在娱乐场所吸烟4人0人25.786p﹤0.05

是否打算戒烟26人42人12.546p﹤0.05

3讨论

3.1烟草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3。我国政府虽然做出了一系列举措,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如:《烟草专卖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但收效并不明显。在2003年至2010年的8年时间,吸烟的人数基本没有下降,总数依然在3.5亿人左右,并且还有7.4亿不吸烟者正在遭受二手烟的危害。2000年中国有100万人死于与烟草使用相关的疾病,占全国死亡人数的12.2%。吸烟者的期望寿命要比总人数的期望寿命平均缩短15年。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如何通过降低烟草危害来保障和促进公共健康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

3.2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

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主要措施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进行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3.3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及各种形势的宣传活动使研究对象认识到吸烟及烟草对健康带来的危害。了解到吸烟不只是个人的行为,不只是对吸烟者自身造成危害,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会给他人带来更大的危害。烟草危害是个社会问题,是公共健康问题,每个公民都应负起降低烟草危害的责任。研究对象中吸烟者在接受了这些健康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后,观念行为发生了改变,采取了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在1.经常在自己家吸烟2.经常在饭馆吸烟3.看电视时吸烟4.当全家人面吸烟5.在超市商场吸烟6.在娱乐场所吸烟7.是否打算戒烟,七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对吸烟者的行为有促进作用。

健康行为教育篇3

作为一名教师、一位以教育为职业的人,看到那些青少年由于心理健康上出现障碍、性格扭曲、人格畸形,制造出种种骇人听闻的惨案,心是沉重的、悲凉的、惭愧的,概录这些不该发生的故事以引起读者共鸣:

湖北仙桃12岁的刘某某、夏某某、陈某某等准备抢劫被抓获;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如果有兴趣,类似于上述问题案例的东西,估计用我一生的经历也收集不完,令人心痛。这些案例的背后影射着我们太多的教育偏差,家长和教师到了该警醒的时候了,到了该剖析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向的时候了,到了该改变和调整教育指针的时候了。

这个指针的方向就是在关注智育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使之成为有知识、有高尚人格、懂得感恩、有责任感、有荣辱心的当代进步青年。

人的成长如世间万物的形成,总是和自然、人文环境休戚相关的。作为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对其实施教育影响,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情感、道德水准、处事为人的原则无不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学生一生的榜样是父母,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家长教育的影子。

有这样一位家长,她在送儿子入幼儿园时,要求儿子每天回家后给自己讲一个幼儿园里小朋友的故事,具体要求是必须讲小朋友的优点,上了小学依然是这样的要求,中学不用要求,儿子或许就会经常讲班级的奇闻趣事。因此,这个孩子养成了善于发现总结他人优点和长处的习惯,这些习惯不用强求就会成为这个学生学习的东西,久而久之,优良的人格产生了,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诞生了,后来他的名字被刻在中国优秀少年的光荣榜上。

另一位家长同样爱自己的孩子,在送孩子入幼儿园的路上,十分认真地对孩子说:“儿子上幼儿园了,不要让小朋友欺负了,谁要是敢动你,你给我往死里打,咱家有的是钱,打坏了咱拿钱赔。”这样的孩子人生的起点就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试问家长是否有责任呢?

所以说,作为家长懂得爱容易,如何爱却是一门学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如何使龙腾飞、让凤起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教育孩子是一项工程,也是一门艺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些许欠缺呢?

许多家长忙于商务活动、忙于工作、忙于社会交际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必要的沟通,用物质和金钱代替管理,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出现了问题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而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育失误。遇到误解不能及时消除,越来越多,产生叛逆,极病难医,可悲,可叹,怨天尤人,无济于事。

想一想,我们是否先娇惯,再纵容,然后放纵孩子的行为,当玩电脑、打游戏、吸烟、饮酒、逃课、说谎已成为家常便饭时方想起管教是不是太晚了?一个刚会说话的孩子模仿大人说了句脏话,作为长辈是及时纠正教育,还是轰然大笑?若不及时教育,孩子会意识到脏话是有价值的,久而久之定会令他养成说脏话骂人的坏习惯。当一种行为成为习惯时想要改变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难,学习坏习惯易,因为坏习惯总是使人产生愉悦的刺激感,这种自觉良好的愉悦感正是恶性循环的开始,提示为人父母者万万当心。

健康行为教育篇4

【关键词】营养健康教育青少年饮食行为

营养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人们易于接受与理解的方式达到传播营养健康知识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人们对营养健康行为、态度与认知状态。而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由于生活习惯、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健康、不合理饮食情况占据一定比例,这主要是人们对营养健康知识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此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们营养健康的认知、行为和态度情况[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地大学生和高中生,总人数为1425例,其中男性782例,女性643例;年龄范围为15岁至23岁,平均年龄为(19.4±2.6)岁;大学生731例,高中生694例;所有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其中发放调查问卷1526份,回收合格问卷1425份。

1.2方法

营养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将营养健康知识传播给青少年,让青少年充分意识到自身在营养健康知识上的缺乏,态度和行为上缺乏正确对待,以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依据营养健康知识对学生在相关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上做有效调查,有效观察教育前后青少年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与执行情况。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评分上,各项分数范围为0至100分,总分为300分,分数越高,代表知晓与执行情况更好[2]。

1.3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结果

2.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行为执行状况

如表1所示,在饮食行为上,教育后其合理饮食状态比例显著提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执行状况[n(%)]

饮食行为内容教育前(n=1425)教育后(n=1425)p

在饮食上倾向于营养科学搭配893(62.66)1327(93.12)

依照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原则727(51.01)1272(89.26)

每天吃早餐993(69.68)1310(91.93)

吃饭用时在10至20分钟1051(73.75)1262(88.56)

尽可能少吃快餐616(43.22)1216(85.33)

不因保持身材而过度节食1167(81.89)1362(95.57)

活动锻炼与饮食摄取保持平衡892(62.60)1229(86.25)

不偏食挑食693(48.63)934(65.54)

2.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饮食态度状况

如表2所示,在营养态度合格率上,教育后显著高于教育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行为执行状况[n(%)]

健康态度内容教育前(n=1425)教育后(n=1425)p

营养饮食对健康很重要1384(97.12)1411(99.02)>0.05

早餐很重要993(69.68)1381(96.91)

希望获取更多营养健康知识628(44.07)1268(88.98)

努力让自身饮食与健康营养标准更贴近1027(72.07)1351(94.81)

愿意改善自身不健康饮食习惯1151(80.77)1358(95.30)

2.3营养健康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评分情况

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上,教育后各项评分高于教育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营养健康知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后,青少年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上均有所提升,教育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利青.营养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9):25-25,26.

健康行为教育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97

CG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为了帮助患者认识CG,正确面对CG,通过对CG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使CG患者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加强对CG的认知及遵从医嘱行为的影响,促进疾病早起恢复,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42例CG患者,年龄18~65岁。其中女56例,男8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8例、高中22例、中专32例、初中32例、小学8例。根据CG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史、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调查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发放有关CG基本知识问卷,了解入院时两组患者对临床变现、并发症和一些自我保健知识的认知,为下一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1.2.2健康教育的内容CG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并发症、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其他护理诊断、问题,健康指导,预后护理等。

1.2.3健康教育的方式医护人员对实验组采用专题讲座、一对一个案教育、示教与讲解相结合、发放CG健康教育小册子、黑板报等,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知识指导,同时让患者相互了解。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CG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医嘱的遵从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CG知识知晓率比较两组患者刚入院时对CG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知晓率分别高于入院时,且实验组(100.0%)与对照组(74.3%)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出院后两组患者从药物、饮食、作息、烟酒、情绪、复诊等方面进行遵医行为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从检查、治疗、用药、护理、饮食、情绪等方面遵从的行为[1]。遵医行为分两类:第1类是患者对医护治疗措施的遵从;第2类是患者对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等预防措施的遵从[2]。CG患者遵医行为程度的高低对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及预后起关键性的作用[3]。由此可见,患者只要遵从医嘱,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CG患者对疾病知晓率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也就高了。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刚入院时对疾病的知晓率差别不很明显,而出院时实验组的知晓率10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知晓率74.3%(p

CG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遵医行为。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对医嘱的遵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健康行为教育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04-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且为了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良好的遵医用药行为,是保证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1],更是减少高血压引起各种心脑血管时间发生的主要方法,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经过随访发现,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到了有效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4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在2005年制定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5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在49~76岁之间,平均(67.92±10.38)岁;患者病程在10个月~23年,平均(6.91±1.55)年。实验组患者75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在51~78岁之间,平均(67.14±9.97)岁;患者病程在13个月~25年,平均(68.89±1.5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强化健康教育,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价。问卷包括三个维度:药物使用、血压监测、定期复诊。由患者在对应项目中选择符合自己的情况。

1.3健康教育方法

患者来院期间,护士要强化高血压的各种知识宣教,为日后患者的良好遵医行为打下基础。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使用微笑、关怀等语言和行动,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门诊和病房内张贴各种海报、宣传标语、宣传板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充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和需求,及其对医嘱的遵守程度。针对性地给予知识详解,使患者对高血压有正确的理解,纠正以往的错误观念。讲解的内容要包括高血压的症状、疾病进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服用方法、副作用,药物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方法。重点让患者了解到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给予紧密的配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2]。嘱患者每2~3日进行一次血压的测量[3]。

患者就医后,护士可为患者建立病情档案,将其制定成册。健康档案中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使用、复查时间、医护人员联系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为患者寻找各种可以辅助其遵医用药的方法,如使用“7日药盒”等,并使患者家属一同监督。

护士在患者出院后,也及时对随访,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通知患者到医院做复查。在得知患者有不良的用药行为时,及时叮嘱其改正,使其可能够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在随访期间,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患者进行指导。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其遵医行为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护士的健康宣教后,其遵医行为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遵医行为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x2=27.74,p<0.01

3讨论

高血压患者一般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其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依赖药物的正规服用[4]。而经过我院的本次试验发现,在患者尚未了解到正确用药前,大部分患者的遵医行为并不理想。经分析,其主要有以下几点:患者年龄过大,记忆力减退,往往忘记服药;患者对知识了解较少,没有引起对服药的足够重视;患者对医院不信任,或随意相信其他人的介绍,更改用药。

我院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药物使用的重要性,使患者对遵医用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能够提高重视程度,其遵医行为得到明显提高,患者可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与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患者的仍存在有部分遵医行为,说明我院护士的健康教育仍由漏洞,需不断采取各种方法,全面综合地给予患者健康教育[5],主动寻找不遵医用药的根本原因,帮助患者解决。

参考文献

[1]李波,包惠玲.象山县企业退休高血压患者遵医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83-84.

[2]唐艳娟,曹淑梅,于洪玲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人群遵医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3):113-114.

[3]俞立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遵医服药行为的调查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7):698-699.

健康行为教育篇7

【关键词】阑尾炎遵医行为健康教育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0年7-10月选择符合我院内外科门诊及普外科病房住院的阑尾炎患者118名,且愿意配合合作者。其中男98例,女20例;年龄18-85岁,其中60岁以下67例,60岁以上51例,以青年人居多。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及以下82例,文盲18例。职业:干部24例,工人53例,农民31例,其他10例。

1.2方法

问卷设计根据护理社会学,不遵医行为的原因进行设计的[2],以访问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①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②对医嘱了解不清;③个人因素;④社会因素;⑤经济困难;⑥其它原因6项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阑尾炎患者术后是否遵医行为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卷。对患者治疗情况、遵医行为(遵医嘱定期门诊复查,饮食控制,运动活动,戒除不良生活习惯)选择或直接回答问题归纳分类。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可靠。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118名阑尾炎患者中。有78名患者伴有粘连性肠梗阻,粪篓,慢性窦道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占调查人数的66.1%。

2.2 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附表)

附表 118名阑尾炎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

附表中,完全遵医是指能规范遵守医嘱,如期执行;不完全遵医指因故不能很好完成,漏缺执行医嘱内容;完全不遵医指自行更改医嘱或完全不按医嘱执行。

2.3 患者不遵医嘱的主要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对自身患阑尾炎认识不足但无显著差异,随年龄的增大,对疾病认识不足更为明显,本调查中中老年人占48%。调查过程中通过询问发现,病人不了解遵医嘱的重要性。有的病人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有的误认为临床症状消失阑尾炎即痊愈,以致不按时复查,而过早放弃治疗等。

2.3.1 患者方面:①求医行为受条件限制。调查显示,只有32.0%患者有公费报销,其余是自费或半自费经济拮据导致患者治疗不完整;求医路程远,行为或交通不便,担心给家庭添麻烦等因素,限制了患者的求医行为。②文化层次的因素:非知识型的老年患者信息来源少,保健意识弱,对健康需求少。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中青年接受能力差,思想不重视等。③生活方式因素:有些长期养成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的不良习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中青年人多因工作繁忙,压力大,应酬多,缺乏锻炼,暴饮暴食无节制等。④家属未参与:患者家属缺乏对阑尾炎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患者关心不够,未起到配合督促作用。

2.3.2 医务人员因素:医疗意向不明确。患者只有理解、接受医嘱形成良好的医疗意向才能执行医嘱。①56.8%患者未得到详细具体的运动、营养方面的指导教育。②40.9%的患者虽然有其它详细的医嘱,但只根据自己的生活随意安排,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对医生不满意5例:由于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好,病人对医生不信任,而造成的不遵医行为,约占调查人数的4.24%。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疗意向不明确,导致不遵医行为多,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低。

2.3.3 其他因素:①42.4%%人未做到规律的运动,因为难以掌握活动适度,身体并发症多,住房窄小,运动场地缺少等多种原因;②61%不能戒除烟酒。③约33.2%的患者实施遵医的意志力较薄弱,知行未合一。④有4名患者经常求神拜佛求助于迷信治疗,约占调查人数的3.39%。

转贴于3 讨论

3.1遵医行为在阑尾炎控制中的重要意义

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1]阑尾炎患者自身遵医行为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如长期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良,可引起一系列粘连性肠梗阻,粪篓,慢性窦道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并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调查显示,已有66.1%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诊和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理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阑尾炎病人教育计划,应督促其遵从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正规的治疗,实现其治疗的最佳目标。

3.2提高阑尾炎遵医行为的措施

3.2.1提高阑尾炎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对阑尾炎患者传授阑尾炎疾病的知识和强调自我遵医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阑尾炎患者认知、态度、理解力的改变促使其行为发生变化。能得到科学、合理、综合的治疗和管理,提高患者自身健康维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2.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该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加深病人对医护的信任和尊重程度,以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应耐心细致向患者交待清楚各种治疗措施的细节,使患者对治疗有安全感,消除封建迷信心理,求助于现代医学医疗,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了解阑尾炎防治的相关知识,通过家属的参与配合,增强患者的主动性,改变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

4小结

据估计,每一千个居民中每年将有一人会发生急性阑尾炎。一般综合医院统计,急性阑尾炎的住院病人约占同期腹部外科住院总数的10-15%,仍是外科急腹症的首位。急性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从出生的新生儿到80-90岁的高龄均可发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老年人抵抗力低,阑尾壁薄,血管硬化,大约1/3的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另外,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部压痛不明显,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腹肌已萎缩,即使阑尾炎已穿孔,腹部压痛也不明显,很容易误诊。本资料调查不能全面的反映所有阑尾炎病人治疗失败原因中不遵医行为因素,但可以说明,由于病人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治疗方法不妥,经济困难和耐药等主要原因对遵医行为的影响。因此,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显得十分重要,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应努力探索提高遵医率的措施,帮助患者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以达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期望寿命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

[2]王益锵.护理社会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7.

健康行为教育篇8

【关键词】多元化健康教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遵医行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体重、伴或不伴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眼病,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儿童盲重要原因之一,约占儿童致盲比例的6%~18%[1-3]。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进步和随之而来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Rop发生率和致盲率也明显提高,由此造成的盲童数量也逐渐增多[4]。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早产儿家长缺乏筛查意识,对Rop筛查方面的知识存在严重不足,不能理解定期眼底检查的意义,不能形成良好的医疗意向,忽视了定期随诊在Rop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Rop患儿的视力预后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家长在早产儿筛查过程中的不遵医行为,造成了大量的早产儿因未及时筛查和治疗而导致不可逆盲[5]。国内外文献报道,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疾病影响因素,学会自我保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防止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6]。因此,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对早产儿家属加强教育和管理,实行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的遵医行为,提高筛查意识,主动配合早期筛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筛查的早产儿60例进行调查。入院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首次就诊时建立视网膜筛查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儿姓名(或母亲名)、性别、出生日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史、是否多胎、患儿全身情况、母亲怀孕史、家族史、病情诊断分级、家长联系方式等。观察组家属男14名,女16名,平均30.12岁;对照组家属男13名,女17名,平均30.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即对患者家属讲解Rop的相关概念、相关危险因素、防治的相关知识以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进行筛查时家属的配合方法,使用散瞳药与镇静药的作用,初次检查与随访的时间等,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法,成立多元化健康教育小组,组员由1~2名专科医生和3名专科护士组成,并进行统一培训,由专科护士负责早产儿的资料收集、健康教育评估、实施和评价并参与治疗和护理。

1.2.1健康教育评估课题组护士评估早产儿的一般情况,了解家属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心理动态等,在早产儿进行筛查前1天打电话给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1.2.2健康教育实施针对家属的不同需求及理解学习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做到因人施教。

1.2.2.1小组健康教育将家属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内容的授课,由本课题组的一位护士在现场做健康教育,采用漫画式海报宣传、角色扮演、问答教育、示范教育、随机教育等多种方式,统一制作宣传DVD、小册子、多媒体,利用直观的图片、录像,使家属能直接模仿,耳濡目染地轻松掌握知识,并进行现场答疑,不仅让授课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家属之间也进行互动与经验交流,起到一个互相督促的作用。

1.2.2.2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的个性、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不同,了解其不同的健康状态与心理状态,由护理人员面对面、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有学者研究指出,眼科护理中这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眼科科普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7]。

1.2.2.3专题讲座每月由Rop的专科医生和护士一起组织一次专题讲座。

1.2.2.4网络交流利用网络,建立早产儿家属交流群,有专科医生或护士负责答疑,也利于家属之间的沟通,及时交流信息。

1.2.2.5复诊追踪需要再次复诊的患者,由Rop课题组帮忙预约下次复诊的时间,并有短信通知家属,对没有按时来复诊的早产儿进行跟踪,并通过电话回访指导早产儿家属加深了解Rop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定期带早产儿到眼科门诊复查,观察早产儿视力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Rop的发生,打消家属对Rop筛查过程的各种顾虑,从而提高其院外遵医行为的自觉性[8-9]。

1.3观察和评价在实施健康教育3个月后,对两组早产儿家属遵医行为进行效果比较,了解早产儿家属疾病认知情况、定期复诊情况、观察早产儿视力发展情况、预防早产儿眼部感染等,评价其遵医行为。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早产儿家属遵医行为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视觉2020项目”已将Rop列为高收入国家的重要致盲原因[10]。根据wHo估计全世界已有5万多名儿童因Rop导致失明[11]。在美国,每年有14000~16000例新生儿患不同程度的Rop,约有400~600人将成为法定盲[12-13]。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进步和随之而来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Rop发生率和致盲率也明显提高,由此造成的盲童数量也逐渐增多。我国目前还没有基于大规模调查研究的统计数字,据测算,我国早产儿发生率为7%~10%,每年约有150~200万早产儿出生,将有30~40万早产儿发生不同程度的Rop,至少约2~3万名早产儿受到失明的威胁[14-15]。因此,加强对Rop的筛查和防治非常重要。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早产儿家属的遵医率、筛查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元化健康教育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指导早产儿家属加深了解Rop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定期带早产儿到眼科门诊复查,能观察早产儿视力发展情况,可及时发现Rop的发生,可打消家属对Rop筛查过程的各种顾虑,提高了家属遵医行为的自觉性。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早产儿的就诊率,对Rop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早产儿家属从主观上改善了遵医行为。护士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与家属建立了良好的、互动的护患关系,发现并剖析了家属发生不遵医行为的客观因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了不同的对策,改进了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为家属的遵医行为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家属不再是仅仅简单扮演服从者的角色,更是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的参与者,使家属感受到尊重、重视,利于家属从主观上改善遵医行为。这种良好的医护患合作关系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也让医护人员愿意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当中,积极加强与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15]。

由于Rop筛查的遵医行为受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掌握交流、沟通技巧,有较高健康教育水平的人员担任,才能使早产儿家属真正掌握健康知识,提高遵医行为。因此,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是提供多元化健康教育的保证。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维护家属心理健康,避免患儿视觉残疾,改变家属意识,早期进行筛查早期发现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决定Rop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显示,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的干预,可以提高家属疾病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降低Rop发病率、重症率和致盲率,加强视力康复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因此,多元化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GilbertC,RahiJ,ecksteinm,etal.Retinopathyofprematurityinmiddle-incomecountries[J].Lancet,1997,350(12):12-14.

[2]ChenJ,Stahla,Hellstroma,etal.Currentupdateonretinopathyofprematurity:screeningandtreatment[J].Curropinpediatr,2010,22(8):14-15.

[3]黄丽娜,张国明,吴本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1-2.

[4]张轲,曹宪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3.

[5]辛会萍,王嵩川,张萍.早产儿家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意识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84.

[6]文贵子.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3-84.

[7]陈红.眼科护理中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92-93.

[8]洪薇.电话回访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5-76.

[9]温秀娟,刘凌,叶丽,等.电话随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遵医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6):907-908.

[10]GilbertC.Retinopathyofprematurity:aglobalperspectiveoftheepidemics,populationofbabiesatrisksandimplicationsforcontrol[J].earlyHumDev,2008,84(2):77-82.

[11]Sectiononophthalmology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mericanacademyofophthalmology,americanassociationforpediatricophthalmologyandStrabismus.Screeningexaminationofprematureinfantsforretinopathyofprematurity[J].pediatrics,2006,117(2):572-576.

[12]HoSF,mathewmR,wykesw,etal.Retinopathyofprematurity:anoptimumscreeningstrategy[J].JaapoS,2005,9(6):584-588.

[13]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组.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5):30-34.

[14]张国明,曾键,黄丽娜,等.深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8):38-40.

健康行为教育篇9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9-0146-02

theUseofHealtheducationandBehaviorinterventionmeasuresforpreventionoftheoccurrenceofBirthDefects/JiaoYa-hui.//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29):146-147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effectivebehavioralinterventionandmeasuresofhealtheducationonthepreventionofbirthdefects,soastoprovideeffectiveandtheoreticalbasisforitsapplication.method:professionaltrainingwasconductedonthepediatricianandtheobstetriciangynecologistinmonitoringHospitalaccordingtothemonitoringprogramrelatedtobirthdefectsissuedbyChina.Screeningandstatisticalanalysiswascarriedoutaccordingtotherelatedcriteriaofthe“mainDiagnosisHandbookofCongenitalmalformation”.Result:28947casesofperinatalbabiesinthepresentstudyweresurveyed.therewereatotalof573caseswithbirthdefects,theincidencewas19.8‰inalltheperinatalbabies.afterhealtheducationandbehaviorintervention,perinataldefectratewasdecreasedto16.4‰,and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foreandaftertheeducationandintervention(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Behaviorintervention;Birthdefects

First-author’saddress:DongguanCityFamilyplanningServiceCenter,Dongguan523000,China

出生缺陷也被称之为先天异常,其发生原因复杂,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家庭和社会均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wHo中规定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措施分为怀孕前预防、怀孕后诊断和出生后诊治三个阶段[1]。许多文献研究中均有关于出生缺陷的相关预防措施报道,本文就2009-2013年对28947例围产儿的调查研究情况做前瞻性分析,探究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意义,以为其统计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具体调查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2009-2013年期间广东东莞地区医院的围产儿28947例,其家长均自愿接受调查和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国家颁发的相关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监测医院的儿科和妇产科的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并以《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中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筛查,同意填写围产儿的缺陷报告,多发缺陷的围产儿按照最明显缺陷进行记录[2]。

1.2.2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加强对育龄期人口的健康教育,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帮助育龄期夫妇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保证其日常生活的健康进行。可以采用宣传画、电影、板报等形式进行,尽量以直观、通俗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育龄期夫妇理解。加强对育龄期男女的知识教育,帮助其了解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并鼓励其远离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并认识到空气污染、人畜同室和化学物质等均会对出生质量产生影响。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主要按照以下几点进行:(1)孕前健康教育:加强优生优育的门诊宣教,帮助育龄夫妇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使其了解职业情况对妊娠造成的危害,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采用发放读物等方式帮助育龄期的夫妇了解出生缺陷指的是什么;常见的出生缺陷主要有哪些表现;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以及发生出生缺陷后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等[3]。同时,对育龄夫妇进行孕前的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和干预应尽量采用实例教育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周围发生的事物举例说明,如,进行缺陷与聪明的对比,痛苦与快乐进行对比,帮助目标育龄夫妇能够感同身受的了解出生缺陷带来的无奈和痛苦。与此同时,应将国家为提高人口素质而出台的相应政策,并帮助其了解相应服务、信息和知识。对于年龄>35岁的孕妇应告知其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染色体检查。指导计划怀孕的育龄期妇女补充叶酸,最佳补充时间段为孕前3个月,直至妊娠后12周。(2)调整疾病治疗药物:鼓励育龄期夫妇计划妊娠,对于孕前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积极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积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对于既往有过神经管畸形患儿史的孕妇,或具有抗惊厥药物使用史、糖尿病史的孕妇应每天服用5毫克叶酸,并加强食用叶酸丰富的食物。(3)强化咨询服务:建立完善咨询体系,加强对育龄夫妇的教育和指导,告知经常接触动物的孕妇定期产检,并定期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具有家族病史、和遗传史的育龄夫妇进行全面化生育指导和实验室检查。(4)加强二级、三级防御: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怀疑胎儿畸形的对象应加强重点、反复筛查,以便于尽早发现和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28947例围产儿进行调查,共有573例有出生缺陷,发生率占所有围产儿的19.8‰(573例),经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本地区的围产儿缺陷率降低至16.4‰(473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行为教育篇10

关键词:癌性疼痛;行为转变理论;健康教育路径

癌性疼痛的镇痛是癌症治疗的一大难题。据wHo统计,51.1%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70%的晚期癌症患者认为癌性疼痛是主要症状,其中30%的癌症患者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目前,很多研究者认为,疼痛不仅是癌症的一个并发症,更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行为改变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普罗察斯卡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Ⅲ,现研究发现将行为改变理论应用于健康教育路径,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首次通过行为转变理论制定健康教育路径,从而增加癌性疼痛的控制率,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1.癌性疼痛的病因

癌性疼痛的原因众多,简要介绍如下。

1.1由癌症本身引起,如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肌肉等正常组织。

1.2与癌症治疗措施相关,如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有创诊疗等。

1.3癌症疼痛综合症,如合并感染或肿瘤转移导致的相关部位疼痛。

1.4社会心理因素,癌症诊断造成患者抑郁、恐惧、孤独等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2.影响癌性疼痛控制的因素

2.1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态度很多患者及家属错误地认为疼痛是癌症进展的信号,或是癌症的必然结局,无法治愈,通常选择默默忍受疼痛的折磨,意志消沉,镇痛态度消极。李漓等研究表明,仅有12.74%的患者会讲出自己的疼痛,其中有些患者是怕分散医生诊治癌症的和注意力,而不愿说出自己的疼痛。

2.2对镇痛药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患者虽已在使用镇痛药物,但因对镇痛药物认识存在误区导致疼痛控制不理想。常见误区:①疼痛根本不能完全缓解;②疼痛剧烈时才需要使用镇痛药物;③阿片类药物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时立即停用;④担心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及依赖性;⑤终末期患者才能大量使用阿片类药物;⑥担心终身用药。

2.3自身及外界因素影响患者了解癌性疼痛的相关知识,并对镇痛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及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自身或外界多种因素导致患者未能按时服药,致镇痛效果较差。

3.行为转变理论

3.1概述行为转变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普罗察斯卡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着眼于对象的需求及行为的变化过程,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强调人行为的动力性特征,认为行为的改变不是一种“全有全无”现象。普罗察斯卡教授指出人的行为转变是一个复杂、连续、渐进的过程,分为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

3.2行为转变理论在制定健康教育路径中的应用针对人们行为的特点,根据人们的行为所处阶段制定连续、渐进的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指导患者的行为改变朝向利于疾病发展的方向。

3.2.1无意图阶段无意图期是指人们在近期没有行为改变的打算。针对处于此阶段的患者,组织癌性疼痛健康教育讲座1次/w,制作癌性疼痛相关知识宣教单,此期讲座及宣传单内容着重介绍癌症、癌性疼痛的病因,治疗方案,三阶梯治疗原则,简单介绍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等。通过以上方式的教育使患者更加认清癌症与疼痛的关系,了解疼痛的病因,消除疼痛是癌症进展信号的顾虑。介绍疼痛控制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经验,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疼痛自我管理中来。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疼痛,便于医护人员正确评估给予干预措施。给予心理护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癌症及疼痛。

3.2.2意图阶段意图期是指人已经意识到某些行为的危害性并考虑打算改变,但并不会在近期内改变。准备期是人们已经做了充分的考虑下定决心即将尝试改变。此阶段患者已意识到使用镇痛药物的利大于弊,并打算考虑近期改变,但仍未付诸行动。对于此阶段的患者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癌性疼痛讲座2次/月,健康宣教单,内容着重于癌性疼痛的病因及治疗原则,药物的三阶梯使用原则,副作用及预防、处理方法,在此阶段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疼痛自我管理中来,在饮食、副作用观察及心理护理方面给予患者必要的帮助,以强化患者的认知。

3.2.3准备阶段此期患者已坚定了近期行为改变的方法,并进行了一些尝试。患者已经遵医嘱按时服用镇痛药物,疼痛控制效果明显。该阶段的患者仍鼓励继续参与健康教育讲座,1次/月,此阶段健康宣教单的内容着重于使用镇痛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及处理方法,以及合理饮食重要性,附赠个体化食谱。鼓励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内容包括疼痛强度,部位陛质,使用的镇痛措施,镇痛效果,副作用等。王建意等研究表明,癌性疼痛患者记录癌性疼痛日记能提高自我管理的信心,有助于强化癌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控制癌性疼痛的满意度。

3.2.4行动期阶段行动期是人们已经付诸行动,并能明确自己是否已达标。患者已通过镇痛药物的使用,明显缓解了疼痛,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已明确自己的目标,能坚持、按时服用镇痛药物。此阶段患者因继续强化癌性疼痛教育,强化心理及饮食护理,鼓励此期患者参与到健康教育讲座中来,简述自己的癌性疼痛控制经历,切身体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强化自己的认知。鼓励患者继续记录疼痛日记。

3.2.5维持阶段维持期是指新的行为已经达到了最低时限,即已经超过了6个月。此期患者坚持服用镇痛药物已至少6个月,疼痛控制好。此期的患者及家属教育着重于镇痛药物的副作用观察及预防、处理。鼓励患者继续记录疼痛日记。鼓励患者多参加癌症患者俱乐部,患友之间相互交流,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相互鼓励,以更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