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运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0:43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1

在日前举行的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上,华为了业界首个全光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并且与北京悦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基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彩立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树熊网络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全光智慧社区发展联盟”。

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固定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李向军表示:“作为首个以全光网络为基础开放的社区解决方案,华为将能够更快速和高质量地打造可运营的全光智慧社区。与此同时,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最终用户提供丰富的智慧应用,并给客户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助力客户实现商业成功。”

为社区妆点“智慧”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用户的需求,从简单的宽带上网,扩大到智慧家庭、物业管理、社区周边o2o等各方面。

智慧社区的建设也逐渐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商或集成商主导,变为需要各方参与,互利共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房产开发商、物业/社区运营商、业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等多个角色。

李向军表示,此次的全光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正是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更高效地整合社区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帮助客户快速建成可运营的智慧社区,让最终用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各种便捷服务。

华为固网企业业务解决方案部首席架构师徐志龙进一步介绍了全光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全光网络为基础,承载社区三网融合业务,比传统局域网节省一半以上的布线成本和机房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还包括了业界首款物联网智能onU,凭借此终端,即可实现智慧家庭的所有功能。华为现场演示了告警联动功能,当有人闯入时,用户手机将立刻接收到抓拍的图片,还能根据需要点击播放,观看实时监控画面。

同时,华为自主研发的netopen云平台,提供标准开放的api接口,供第三方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智慧家庭、智慧物业、社区商业等丰富的增值服务。

目前,云南彩立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华为的全光智慧社区方案,在云南昆明广福城小区建设了智慧社区。彩立方董事长张学东表示,目前,广福城智慧社区已完成园区与数据中心全部基础功能建设与系统调测,开始运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广福城,居民凭借一张卡(广福一卡通)便可以实现缴纳水费、电费、燃气费,还可以进行线上线下购物。而入驻的企业用户可以通过“云桌面”、“云应用”、“云打印”、“云计算”、“云存储”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资产等办公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

张学东表示,房地产业逐步结束资源型暴利时代,进入一个常规的市场生态系统。未来房地产行业更加精细化、专业化,超额利润由资源竞争转向技术竞争,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价值构成由平面转向立体。

“对诸多中小房企而言,继续寻求规模扩张极有可能碰壁而亡,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空间,已经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命题。”张学东表示,“智慧社区为中小房企提供了转型路径。彩立方将继续和华为保持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更多智慧社区的建设。”

联盟的力量

正如前文提及的,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个角色的工程,因此建立一个联盟协调各方利益和力量显得尤为必要。

这也是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建立“全光智慧社区发展联盟”的初衷。

李向军表示,过去承建电力和交通等行业的网络时,几乎依赖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可以完成。而在智慧社区领域,由于客户分散、利益分散,导致技术方案无法统一,因此,仅凭华为的力量无法实现智慧社区的建设。

其次,以前智慧社区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是实现小区宽带的接入,也更多由运营商主导,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社区用户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上网转向o2o等,同时房地产商也面临着从增量向存量转移的挑战,他们有更大的诉求建设智慧社区,走向前台。

最后,李向军坦承,最初华为也有些担心,是否有能力牵头做联盟的事情。但是华为后来坚定了牵头的想法,这是因为在企业市场,华为需要和各个行业打交道。“我们有义务去牵头成立一个联盟。”他说。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2

作为国家住建部和山东省确定的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威海市近年来积极把握政策机遇,相继实施了智慧城市、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等5项国家试点,调动市民、企业、政府三个主体,大胆先行先试,在提升城市治理、服务社会便民惠民、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智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可复制的“威海模式”:多元化投资方式、发挥企业支撑作用、统筹一体化建设。

就在9月8日举行的国家智慧城市案例调研座谈会上,国家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表示,威海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模式,各地要借鉴威海做法,提高城市发展的智慧化水平。

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在2014年,威海市就着力推进智慧威海市域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档案、智慧水务、智慧供电、智慧燃气等领域的建设。根据《中困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显示,威海在线政府能力列地级市第l6位。同时威海也率先成为国家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地区。目前,威海的城市治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威海共投资1550万元建成电子政务云,铺设98条光纤链路,整合迁移了,市直部门机房和服务器设施150多台套。日前已实现200多个部门使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运算存储、统一内外网络、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行维护。

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威海己建成监控探头84万台,联网1.07万台,探头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4.5台。去年通过该系统破获刑事案件654起,协助处理群体和突发事件31起、交通事故3106起,服务政府2807次,服务民生5684次。

三是运用智慧手段管理交通。威海建成智能管控平台和8个应用系统,整合和实时监控路况事件天气等情况,自动识别重点车辆并报警,每5分钟重点路口路段信息,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同比分别提高17.57%、13.99%,早、晚高峰路网平均延误同比分别下降16.76%、16.ol%,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下降17.78%。系统每年可为Hj户节省出行时间7016.5万小时,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平均量化效益为28.83亿元。

四是建立智慧城建档案。威海建成含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城建档案归档系统、勘察现场数据采集和建设项日流程数据采集系统。覆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6大类、共计13994公里管线数据,已有联网用户24家,累计点击查询6万多次。目前已挂接73个工程的967卷档案,共计96G数据。

五是实现智慧水务、供电、供热管理。建成供水管线数字化平台和供排水调度指挥系统,与热电、通信、燃气等管线实现信息共享,提供现场数据实时采集、自动报警、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建成智能供电平台,131万客户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和电费自动核算;开展光伏储能微网、光导照明、节能路灯、智能用电控制、充电桩、居民家庭能效服务六位一体智能供电服务。建成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全市完成改造安装楼道智能电动调节阀12880个,安装户内温控阀33万个,服务用户30万户,供热机组效率提高35%,节能27.6%,年实现利税7148万元,实现供热计量数字化、节能控制智能化、用热自主化和政府监督网格化。

服务社会便民惠民同步

信息如何惠民对专家和业内人士并不陌生,但对普通市民和基层而言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威海通过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和最为传统的语音通信技术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实惠和便捷。

一是建立威海市民网。该平台以市民对政务和公共信息消费为核心,依托云计算、移动互联,采用云服务方式聚合政务、公共和便民服务资源,通过pC、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等多渠道融合服务体系,采用市民个人主页主动推送个性化的信息产品和消费内容。平台采用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以“我”为中心,包含三大板块。“我的声音”含微观、咨询、调查;“我的空间”含我的信息、我的足迹、我的资料库;“我的服务”包括账单、教育、就业、社保、住房、行车、医疗、出行、旅游、居家养老等众多服务主题。截至2014年底,市民网己上线1263项服务,其中办事类538项,资讯类725项。到今年年底,该平台可提供服务1519项,政务类650项、公共类133项、便民类736项。市民实现了从一个窗口办事到一个终端办事的升华,访问量已突破150万次。

二是建立威海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该中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办,企业支撑,市场化运作模式,整合公共、公益及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家政、养老、医疗、维修、人才招聘、法律、生活百事等10大类100多项公共、公益和有偿服务资源,通过语音服务模式,向居民提供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同时,该中心对市民不收取服务费,且市民还可免费得到一部终端,只要户籍和居住地均在平台覆盖区域,且申请者是60岁以上老人,每月还将由政府给予10元话费补贴。去年,该中心呼叫总量达45.55万次,入网居民24.57万人,加盟服务企业3079家,上门服务4.45万次,救助240人,居民满意率达99%。

三是建立公共服务云平台。作为智慧威海建设的核心,目前平台己覆盖威海公共服务所有领域及所有客户群体,该平台投资2344万元配备各类软硬件130多台套,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旅游,以及供水、供电、城建档案等20多个公共服务系统己入驻。

四是搭建智慧公交平台。目前完成智能调度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覆盖95%营运线路和86%营运车辆,实现智能调度运行、GpS定位和自动语音报站,并通过手机、pC、数字电视为市民提供车次、位置、到站、导换乘查询和最优路线、到站提醒等智能化服务。同时在市区新增电子站牌138套,实现公交枢纽电子站牌和视频监控全覆盖。如今,全市公共交通吸引力明显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1%。

五是积极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按照区街道一社区网格4级管理,把72个城市社区划分为412个网格自助式健康小屋,为5万多名市民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根据楼宇图,对网格内人口、家庭、疾病、签约服务人群、重点服务人群等一目了然。并依托有线电视,成功搭建三大信息平台,实现了政企民全面互动,已在20个小区示范推广应用。

智慧业态正快速崛起

一直以来,威海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市信息产业及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威海还被列为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目前,威海更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在领导、政策、资金等各方面都给予充分支持。

一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在4a以上景区普及电子导游、多媒体查询应用,在热点地区设置自助终端60台,整合行业管理及300多家旅游企业信息资源,在8个重点景区实现了语音导游、景点导览和电子票务应用,通过二维码、微信等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

二是建设山东省智慧产业园区试点。园区内有省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中心33个、院士工作站4个,去年重点物联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3亿元。去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1007亿元,软件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7%。

三是开展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基于部分政府开放数据和市民网信息资源,整合政务、公共和互联网数据,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之间大数据互助共享协作体制,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大数据创新体系,营造大数据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创业氛围。

从反映信息消费的指标来看,2014年威海信息消费规模、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四项指标的人均值,分别高出全国人均的1.07倍、2.34倍、1.68倍和1.24倍;同时据阿里公布的中国城市电商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威海位列第50位,较经济总量百强城市的68位,提升了18位,说明信息消费已成为威海经济的有力拉动者。今年6月,中韩白贸协定正式签署,威海与仁川被选定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截至2015年9月,中韩海运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海关共验放跨境电商清单95477票、出口总值突破4000万元。

“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意义,除了服务社会便民惠民,也在于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而通过上述数据来看,威海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发挥着作用。”北京大学博士后汪碧刚表示。

智慧城市“威海模式”值得推广

从山东省智慧城市的试点市实践来看,资金、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主要“拦路虎”。而威海在智慧城市建设时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首先,重视顶层设计,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威海市在2007年就制定市级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八年来,威海信息化项目都必须根据全市信息化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后才能立项。未通过论证则不能立项,通过论证,如不承诺信息共享或向社会提供服务,也不会得到批准,这就如同城市规划一样从顶层为智慧威海建设把住关。

同时,威海投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政府投资既有市级也有县区级,社会投资既有国企也有民企,既有本地企业也有外地企业。政府通过ppp购买信息服务,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服务区别对待,政府将财政从配合调整为主管,这就从机构和管理上解决了财政资金落地问题。三年米,政府和国企1元投入,带动了民企、私企和运营商9元投入。在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同时,也提高了项目建设运维的实效性。

而在破解专业人才不足的难题上,威海则坚持“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一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的支撑作用。作为一家正由传统it制造业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北洋电气集团于2012年参与智慧威海建设,业务覆盖云计算中心及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减轻了政府运营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建设实效。

二是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智慧城市合作,注重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北洋电气集团与神州数码合作推出市民网,威高联合北洋集团与大连华信合作进军智慧医疗领域;在国际上,威海与新加坡iDa集团就智慧港口进行合作,哈工大(威海)与意大利帕维亚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室,以智慧威海应用为切入点展开深入合作。

三是在市域范围内统筹布局,逐步推开,形成统筹一体化发展格局。作为国家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市,在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大发展格局之下,威海从2014年起全力推进智慧威海市域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一体化现代信息网络,全力推进“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整合利用威海云计算中心资源在全市推广服务。在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市域一体化建设时,推进市民网服务扩展到全市域,智慧交通服务扩展到高区、经区、临港区、东部滨海新城、双岛湾科技城以及全市国省道区域,智慧旅游服务覆盖全市星级景区,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体验。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3

赛迪时代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CCiD)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它致力于为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工程总集成、咨询规划、系统设计、软硬件研发、工程集成实施、it运维、产品增值、业务流程外包的信息化建设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赛迪时代已经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三技一法”智慧城市方法论

10月20日,赛迪时代召开“智慧城市产品与解决方案”新闻会上,宣布2011年是赛迪时代的转型之年,赛迪时代定位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者”,针对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建设需求,开始面向“智慧城市”的战略转型。

赵刚介绍说,“智慧城市”战略作为赛迪时代面向未来五到十年的重大企业战略,其核心在于整合全球领先的硬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等提供的it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城市”产业链,为城市生活构筑数字神经网络,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全面提升中国城市信息化水平。

赛迪时代认为,“智慧城市”的概念核心在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市生活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赛迪时代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以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涉及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等诸多领域。将先进技术全面融入到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智慧城市”是一个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体系。赛迪时代在会中首次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法论――“三技一法”。“三技即以云计算、物联网、Soa等三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一法即采用‘梳子型’方法。”赵刚介绍说。梳子法即,梳子的“筋”是可组装可拆卸的智慧城市支撑平台;梳子的齿是若干个独立存在的行业应用系统,与支撑平台组装起来可形成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拆卸开可独立运行。

亚太首个指标体系和规划方法

除了“三技一法”外,赛迪时代还在亚太地区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规划方法论,并且已经具备了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全程服务能力。据介绍,赛迪时代将从政府服务、人防应急、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四大领域为“智慧城市”业务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面向政府服务、人防应急、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等四大领域,赛迪时代智慧城市系列产品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赵刚说。据了解,赛迪时代在全国已经参与了超过30个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赛迪时代建成的宝鸡市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地市级城市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平台,涉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等关系民生的各个领域,在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和部门业务管理的同时,极大便利市民社会事业信息查询服务,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数字城市项目顺利推进,北京市东城区楼宇经济智能监测系统项目得到了充分肯定,江西省通信应急指挥管理系统项目也取得成功。与此同时,赛迪时代还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湖南、陕西、河南、内蒙古、安徽等省市多个城市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进展为赛迪时代以融合服务打造“智慧城市建设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刚表示,作为在亚太地区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规划方法论的企业,未来十年,赛迪时代将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从产品、解决方案到运营服务的全面发展,完成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智慧城市服务企业之一。

数据库信息资源规划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的一大重要资源是数据,经过近年来的规模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和社会公共基础信息都得到了很好的积累,但是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绝大部分被封闭在彼此隔离的“孤岛式”信息系统中,难以共享。当电子政务有新的业务需求时只能进行重复性建设,在浪费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度发展,政务信息共享的社会呼声也愈加高涨。如何整合现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甚至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赛迪时代通过对基础数据库以及在此之上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探讨,并结合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在信息资源梳理的运作机制和实现技术方面提出一种整体性的建设思路,包括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规划思路、信息资源体系结构设计、共享数据规划、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规划设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资源建设思路。

记者手记

赛迪时代“智慧城市”重在应用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4

智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常态。建设“智慧江山”是促进江山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竞争,提升群众幸福感,营造新一轮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推进“智慧江山”建设,宜早不宜迟。笔者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对照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和新理念,现提出“智慧江山”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智慧江山”建设的现实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江山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光网・智慧小区”、省“宽带乡村”试点、爱江山无线城市工程等建设不断推进,城区家庭宽带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基本达到20mbps以上,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30G,光宽带覆盖全市90%以上区域;3G/4G已经实现城区、乡镇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爱江山免费无线wiFi实现布点3131个。

政务信息化应用程度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建立。建成数字江山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地理信息共享。包含部门和乡镇网站在内的江山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建成,初步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全市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协同办公、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电子政务系统综合应用扎实推进。

城市治理应用成效明显。自2010年10月试运行以来,江山市数字城管已累计受理城市管理问题95439件,已结案96601件,按期处理89790件,按期处理率达95.71%。数字城管、天网工程的运行实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在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治堵等全市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领域惠民服务水平不断深入。智慧旅游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开发完成游客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智慧工商取得实效,实现经济户口基本情况的信息化管理,为经济户口的登记注册、信用信息管理、案件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阳光厨房”、“千顺工程”为食品药品安全实现全覆盖、全天候监管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全市经济户口数据数据库系统,服务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智慧江山”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现象严重。近五年,全市有十多个部门都在推进智慧城市方面建设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天网工程、数字地理、数字城管等,有些是对照国家、省或衢州市的统一要求,有些是业务需求上的探索创新,由于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的缺失,缺乏“一盘棋”思想,各部门自顾自的建机房,上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各不相同,而且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不够,造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壁垒,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存在较大不足。

投资运营模式需要创新。目前全市智慧城市相关建设以财政出资为主,自建设自运营情况居多。智慧城市项目除了启动资金以外,更大的投入在于项目建成后的日常维护,比如服务器、数据库的维护,数据的采集、分析,这些投入甚至大于启动资金,单靠财政资金难以为继,资源配置的主动性难以l挥。

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城市治理和改善民生,全市的城市治理和民生资源存在于不同部门,以不同形式,不同质量展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各条线数据整合难度大,社会公众获得感不突出,城市管理距离“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慧江山”建设构想

要解决“智慧江山”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信息平台――智慧江山综合运行中心,促进资源共享、合作协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智慧江山”综合运行中心的基本架构:

智慧江山指挥中心

智慧江山指挥中心是“智慧江山”的“窗口”,将江山智慧城市所有模块的信息化数据,全部统一到这里集中进行日常管理。整合12345、12315等专线受理系统,并与110、119等警务信息系统做对接,同时实时分析和展示全市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稳定等相关工作指标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是“智慧江山”的“心脏”,基于云计算能力的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公共信息资源标准化统一化的目标,有效整合全市现有公共数据资源,“一家集采,多家利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协助政府提升管理效能,稳步推进江山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应用可以释放出惊人的惠民福利,比如想要开一个超市或面馆,就可以根据交通大数据和居民消费大数据进行测算,备选地址的人流量、常住人口、居民消费喜好等信息都可以为开设超市或面馆提供合理参考。

三大体系

智慧治理:整合全市城乡管理信息及资源,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标准接入,实现江山城市运营管理相关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共享与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实现高效的统一监测全市运行状态、统一处理全市运行管理问题。

智慧民生:集聚全市涉民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公共信息服务和商务便民服务资源,逐步集成旅游、交通、文化、餐饮、养老、卫生、教育、住房、家政等领域的智慧化民生服务应用,采用“政府搭台、市场运行、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全市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智慧经济:大数据与云计算综合运用后会产生新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物联网与软件技术如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银江股份、华三通信等,引导鼓励其将研发成果与全市城市建设、特色产业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注重大数据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全市产业智慧化水平。

“智慧江山”建设建议

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慧江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信局,进一步强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负责“智慧江山”建设工作日常事宜,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等问题。

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智慧江山”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从江山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江山”建设方案,合理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思路,确保“智慧江山”建设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江山”建设,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资金来源由国资公司和总服务商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进行筹集,国资公司代表政府占股20%-30%,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融资、建造、运营、维护、管理和用户服务,政府负责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定价管理、公共服务质量及数量的监管、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政府根据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及确认的审计报告,分年度支付回购款;项目公司为用户提供服务,政府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5

关键词:镇海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镇海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中国举世瞩目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也日益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党的“十”更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并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主要抓手。智慧城市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上明确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和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与试点单位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并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投资800亿元,用于引导智慧城市建设。

镇海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已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精密机械、电子电器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以现代物流、航运、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贸商务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2012年,区属GDp达到305.5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5.04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946.90亿元,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7.82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161家,超十亿元的工业企业15家。

2031年1月,镇海区列入住建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成为宁波市首个试点城区,智慧镇海建设迈出新步伐。为更好推进试点工作,镇海区制定出台了《“智慧镇海”建设规划纲要》,要求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不断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镇海的建设模式实践

2.1政府投资建设

政府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智慧城市项目完全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和推动,建设完成后所有权归政府所有。主要适用于涉及到公共安全、市政服务等领域,前期投资大,涉及政府部门多,且后期难以带来有商业价值的应用系统。

政府从全局层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较易实现信息系统间的对接联动,也较易整合政府机构各项职能,规避商业性平台建设常见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及缺乏核心信息资源(地图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支撑的问题。镇海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食品药品安全系统等项目上完全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和推动。

2.2社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提供租赁(补贴)费。此种模式下,建设项目由政府直接委托给社会资源提供资金并进行建设,或由政府直接租用社会资源成熟的信息化产品,或提供一定的补贴。

电信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通信运营商必将扮演重要的推动者角色,其电信能力(Ct能力)和it能力将成为关键。对于基础型信息化建设项目,运营者有着完备的网络覆盖和成熟的技术保障,具备明显优势。

镇海区充分利用当地通信运营商的技术优势,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进行广泛合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区内文化广场、沿江景观带等公共场所实现了免费无线上网。市民只要携带有wiFi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都可实现无线上网。

投资10亿多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宁波分中心是宁波市、镇海区与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的战略合作项目,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保障工作均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由政府购买,大大降低了硬件设备采购、运行和软件正版化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镇海区“免费无线上网”工程和云计算中心建设通过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目前镇海区正在积极探索引入免费wiFi的运营机制,通过搭建免费wiFi热点接入平台,利用无线宽带应用增值服务和商业开发,实现免费wiFi可持续、可发展的市场化运营。

2.3政府引导,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

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这就是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通过鼓励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公共事业的需要出发,利用社会资源的产业化优势,通过双方合作,共同开发并维护运营公共事业。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企业,而是由参与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投资风险。

对比项目建设,未来智慧城市运营方面挑战更大,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环境、交通、健康医疗、教育、养老等项目的运营。智慧城市运营商可借助政府信任和社会公信力、丰富的运营经验等核心竞争力获得有利地位。

相对Bot模式而言,ppp模式使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即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到一起。

镇海区为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根据区域实际选择了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成立了智慧城市运营公司来共同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从项目统一规划出发,利用智慧城市运营公司的产业化优势,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运维,形成合力。

2.4多种建设模式混合

镇海作为浙江省的“工业强区”,解决特殊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是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群众的关注点。围绕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结合国家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镇海区重点选取水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课题,通过对区内关键水体的水质监测,确保区内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安全,控制污水排放在生态可承载范围内,利用中水回用等手段,提升循环经济效益,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城市水务是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的集合,其产品具备经济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特性,决定了水务行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利润的双重目标,因此城市水务必须保持政府投资与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投资不能完全市场化的特殊性。

镇海区政府通过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来建设和运营镇海智慧水务基金,合理推动智慧城区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智慧水务的建设过程既有政府投资独营的项目,也有Bt、Bot、ppp等多种模式,更通过突破传统的融资模式成立了智慧水务产业基金。通过搭建水务产业基金平台,突破Bot等方式的项目融资制约,采用中长期股权方式投资城市水务项目,既解决城市水务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又为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镇海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3.1缺乏对智慧产业的带动作用

目前镇海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智慧应用为载体,还缺乏对镇海区智慧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智慧应用为动力,能先期集中优势资源,降低城市运行和管理成本,能更快实施,基础设施成本效率明显。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产业基础是未来智慧城市能否自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只有以点带面,形成产业优势,才能在将来的建设过程中迅速汇聚各方的资源,从而更好的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硬件要素以及软件要素极为关键。区内企业可以通过提升智慧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满足智慧产业所需要的软硬件元素,为镇海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区内企业还可充分利用区内高教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突破智慧产业的瓶颈,提升智慧城市核心产业。

镇海区在将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要抓紧相关机制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编制相应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出台引导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重点对智慧产业基地进行扶持。同时以智慧产业基地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促进智慧产业聚集,大力推进面向产业发展的智慧应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培育。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相结合,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2缺乏对信息消费、两化融合的带动作用

从全球范围看,众多国家纷纷把发展智慧城市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作为抢占国家经济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不断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由此催生的信息消费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激发消费需求,拉动有效投资,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民生改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国务院近日下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提出围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更大作用。镇海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主要以推动城市管理,提升智慧政务为重心,着眼于为市民提升有效的公共信息和服务,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进行高效的公共事务管理。在推动信息消费领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试点,大规模开发信息化应用市场,都为镇海的城市公共服务、居民个人、企业、政府管理者开展信息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镇海可通过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基于专有云的大型专用软件,争取投入实质性的应用。要以应用促发展,开展智慧社区、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等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积极培育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便民支付、家庭安全监控、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信息消费,着力引导高速宽带及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产品消费。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工业强省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机器换人"的重要载体。并按照国家工信部的部署和要求,加强总体部署、组织协调、注重应用实效,抓紧研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的实施计划,做好实施工作。如何通过镇海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两化的深度融合,并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演化又反作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思索的问题。

镇海区应围绕发展现代装备产业,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引进和培育一批装备电子及软件企业,通过建立重点企业研究院,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进现代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通过建设现代装备电子及软件产业基地,不断提升装备制造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促进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6

在智慧城市市场前景广阔、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思路和方案、政策和商业模式等方面。

在顶层设计方面,对顶层设计重视不够。有的建大平台,贴近百姓的应用不够丰富;有的从一个个子系统做起,形成的信息孤岛难以打通。顶层设计没方法没标准,对技术和城镇化发展的前瞻不够,对产业生态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在思路和方案方面,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为政府和百姓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数据利用率不高,用户能体验到的“智慧”不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难以打通,更谈不上对跨越行业边界的商业生态的支撑和服务。

在政策和商业模式方面,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大都是政府投资。Bt模式造成地方政府债务,Bot模式在基础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也很难产生显著的效益,导致有些地方财政资金难以持续地承担项目建设和后续运维费用,中途搁置或者不能正常发挥功效。ppp模式可减少政府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给政府和企业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但具体如何操作、利益如何分配、如何实现智慧城市的造血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国家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激发了传统产业的新潜能,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引擎。智慧城市就是将“互联网+”作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理念,通过“互联网+数据+服务”,形成个人、企业、政务的新型生态模式。

在这个生态模式中,在政府务实进取、鼓励创新的形势下,在“互联网+”引领新思维新经济的背景下,结合最新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和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实践,中国的智慧城市正在向智慧城市2.0演进升级。

什么是智慧城市2.0?和君咨询认为智慧城市2.0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信息透明、有大数据支撑的;2.老百姓能真切体验到的;3.能促进产业共享和提升的;4.能支持政府科学管理的;5.支持创新融合的;6.万物互联,人人连接的新型数据驱动的高效和谐的城市。

要实现智慧城市2.0,需要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一、观念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高大上的政绩工程,而是运用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投行思维,实实在在为政府提高效率、为产业提供发展、为市民提升体验。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终极目标,突出为民、便民、惠民。市民可以得到更便捷的生活,如能用手机随时查询城市路况、办理医保、在线学习等。企业可以提高效率,如去政府部门办事走一个窗口一次性就能全部办好等等。各级政府制定“十三五”规划,运用了全新的CoRe规划理念,突出规划的连接性(Connectivity)、开放性(openness)、可靠性(Reliability)、开拓性(enterprise)。这些观念和规划的实现,需要“互联网+”的有力支撑。

二、管理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从政府部门为主体转变为基于产业生态的顶层设计规范下的企业参与;从信息孤岛转变为统一的开放平台和安全可控的数据共享,促进产业融合。在建设同时,智慧城市的运营更是智慧和价值的体现,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创意,更好地服务社会,通过智慧城市运营和丰富便利的应用,让百姓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智慧”,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技术创新:真正的智慧城市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把整个城市通过数据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实现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和数据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慧城市在运营过程中,数据量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比如城市交通数据、环境监测数据、行业数据、人口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获取、整合、分析和应用,政府可以第一时间感知社会各个毛细血管的动态和趋势,如随时看到交通、环境、消费、服务、人流等方面的数据,从而进行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所以说,Dt时代大数据的运用,直接决定了智慧城市的运营效率和智慧水平。

目前,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数据开放计划,不断扩大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来讲,运用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开放共享的数据支撑就谈不上真正的智慧城市。

四、模式创新: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基础设施等诸多要素都受到制约的前提下,要想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采用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是ppp商业运营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鼓励企业在运营中提供创造价值,带来增量效益,使智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7

从服务和满足家庭、社区需求出发,通过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减少家庭、社会的能源消费开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能源资源需求的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比如通过用电量、燃气、用水量的可视化图像或数字表达提醒人们节约使用;利用太阳能、甲浣气体、地源热泵发电,开发储存转换系统供应家庭生活应急用电;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帮助人们选择更节能的出行方式等。

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日本国土狭小而人口众多,如何“以人为核心”在仅有的国土面积中容纳更多人口和经济活动,成为日本政府和企业探索的课题。日本作为尖端科技研发前沿国家,对智慧城市的探索虽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日本的智慧城市建设,很多技术直接针对家庭和人的生活习惯,与人的需求贴合紧密,生活实用性较强。比如,采用能源消耗可视化软件,方便需求管理。通过卡通冰块面积的变化显示家庭总用电量,很直接,小孩子都可看懂;通过智能操作系统,实现离开房间后可自动断电,3秒内自动启用,外出状态下也可提前调控空调。

包括丰田、松下电器、日立、东芝集团、三井不动产等在内的民营企业,在日本能源资源紧张和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基于自身专业技术,均以开发减少能源资源节约的综合智能解决方案为重点,综合考虑降低成本、实现多样性选择,服务家庭社会需求。比如松下电器在腾g市打造的可持续智能城市,丰田汽车在丰田市内打造智能低碳示范小区,以三井不动产为主要代表打造的柏之叶智慧城市等等,均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推动的系统性智慧项目。在柏之叶智慧城市,通过智能终端系统,可以将每个家庭、每栋楼、整体社区的预测用电量和实际使用量信息及时传递给业主,便于家庭和社区的自我管理。对于节约用电量超过一定标准的家庭,按照节能分值发放可兑换社区内商店的地域贡献积分,由此提高了居民节电的积极性。

在柏之叶市提出的智慧城市三大建设理念:环境共生,健康长寿,新产业创造。并细化出地域能源一元化管理、低碳型交通体系、地区医疗养护网络、创造个体价值的社会参与、开发个人创业空间等9大具体应用主题,充分体现了政府、企业和社区在环保和公共安全方面的关注、居民在个人健康和创业的利益诉求、学术研究机构对研发空间的需求,这些信息为开发企业建造有吸引力的城区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使得智能城市的概念从低碳、降低能源消耗转向更多的社区服务内容。

建设数字化社会的战略

日本“智慧城市”概念最早由东京大学前校长小宫山宏提出。他认为,城市正在越来越庞大,各种都市病层出不穷,比如人满为患、垃圾围城、交通拥堵等等。在小宫山宏的努力下,“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步受到重视,并得到了政界的关注。

日本政府于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生产和生活之中。

从政府层面来说,“i-Japan”战略的主要关注点在政府治理电子化、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方面,在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的同时,对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方面进行积极尝试。

在转变城市发展观念的舆论推动下,日本企业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例如日本最大汽车生产商丰田公司率先提出“智能化高速公路”设想。在这一设想中,车载信息终端器可以利用外部信息选择最佳行驶方案,从而达到节省油耗、节省时间的目的。日本松下公司也提出利用光纤技术武装城市,推动实现智能家庭、智能学校、智能医院等等。

以人为本、节约能源

目前,在日本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积极努力下,日本已经在部分城市建立了智慧城市试验田,并初具规模。在不断的探索中,也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智慧城市模型。

日本发展智慧城市,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以人为本”,通过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率,实现健康和便捷的生活。例如日本开发了一种卡通冰块,用其面积的变化反映家庭用电总量,简单易懂;再如研发出可以实现在人离开房间后自动断电的智能操作系统,以及利用iC磁片人体感应器控制办公位空调温度的调节系统等等。日本政府和企业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较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节约能源的理念。

在位于日本首都圈东侧千叶县的柏之叶地区,环境共生、健康长寿和新产业创造是该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理念,并细化出地域能源一元化管理、低碳型交通体系、地区医疗养护网络、创造个体价值的社会参与、开发个人创业空间等九大应用主题,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从低碳、降低能耗扩大至更多社区服务。

据介绍,到2030年,柏之叶智慧社区将扩大至城市规模,其中各个建筑都将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并在市内安装蓄电装置。与此同时,市内每个家庭和企业办公室内部都将安装大小如平板电脑一般的智能终端系统,可以将每个家庭、每栋楼甚至整个小区的预测用电量和实际使用量等信息传递给总控大楼。

以民营企业为先锋

日本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民营企业为急先锋,注意整合多家企业发挥综合作用,并利用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政府改善管理。丰田、松下、日立、东芝、三井不动产等民营企业都对智慧城市概念很感兴趣,同时也都着手智慧城市的创建和探索。

不仅如此,日本it企业为构筑智慧城市而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的动态也日趋活跃。例如富士通公司与福岛县会津若松市、日本iBm公司与秋田县秋田市、伊藤忠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与福岛县岩城市等,而这些合作也都立足于地方政府为改善震后城市面貌和电力情况而制订的具体计划,符合政府和企业的双方利益。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8

“智慧城市”早已经从iBm的实验室走向了全球。在国内,各大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包括同方、神州数码和iBm在内的解决方案公司纷纷入局争夺市场。

而拥有通信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三大运营商也对智慧城市虎视眈眈。截至今年6月底,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400。

继中国移动“无线城市”、中国电信“光网城市”之后,近日,中国联通也正式推出自己的“智慧城市”计划。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对包括时代周报在内的媒体表示,中国联通“智慧城市”战略将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以基于云计算的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为载体,来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布局智慧城市业务将在多大意义上促进电信运营商自身的转型?

运营商发力智慧城市

据了解,截至2012年8月,中国联通共与23个省118个城市签约了智慧城市类项目。“中国联通四年来共建设城市光缆约98万皮长公里,打造了覆盖全国乡镇及以上城市的wCDma无线网络,部署并开工建设了9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陆益民对记者透露。

在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看来,智慧城市产业链中“政府+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建设模式已被广泛认同,电信运营商作为智慧城市运营和应用提供者的角色已经成为产业链中的主体力量。

“我们要做基础信息通信设施的服务者、智慧城市云承载平台的提供者、智慧应用和基础信息数据的聚合者。”在谈到中国联通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定位时姜正新如是说。

据了解,自2011年10月份开始,中国联通就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平台的搭建工作。“中国联通将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加上原有基础通信优势资源,通过56个云计算节点承载全国业务,来打造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云承载平台。”姜正新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中国联通还将以统一体系汇集城市公共信息、城市运行信息、智慧应用信息,通过底层数据兰联交互实现城市基础数据信息在行业间、应用间分享。

与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中国电信“光网城市”不同,中国联通的智慧城市计划将以“应用”为突破口。

据姜透露,根据行业需求,中国联通将专注“信息强政、信息共业、信息惠民”3大领域以及“政务、金融、交通、医疗、安全、能源、文教、物流”8大行业。

智慧城市遍地开花

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工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上,iBm董事长彭明盛向美国总统抛出了“智慧地球”战略。彭明盛认为可以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人们所关注的物理基础设施和物品,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中心计算机集群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智能化以及社会与物理世界融合。

智慧地球是一个愿景,智慧城市是iBm推广的切入点。在中国,iBm针对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物流)和银行6大领域推出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互联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知识社会的创新和智能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姜正新如此理解智慧城市。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改造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把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重点。”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处长王威信曾对时代周报表示,建设“智慧城市”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和改善民生意义重大。

已披露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三四百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通信业人士更是乐观估计称,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两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这一预估并不过分。他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的建设涉及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数据采集分析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数据服务企业,对整个产业链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虽然,智慧城市建设热火朝天,但王威信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由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由政府来主导,重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本土公司,另外还要警惕信息安全问题和避免重复建设。

而iBm华南区总经理郭仁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在iBm看来,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实施方案,做智慧城市,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比如说你的网络设备,在一定行业具备了一定的传感器条件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才能针对它做分析或管理,在管理上做优化,运用到交通等,做不同的方案。

推进运营商转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信息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等目的对建设“智能城市”热情高涨,对it厂商来说,这其中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iBm在中国已经开展了许多落地项目。2009年8月,iBm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为广州打造世界级的“智慧城市”。9月,又与沈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生态沈阳”和“智慧城市”。之后,iBm还牵手昆明、北京、南京等城市。

本土企业神州数码也不甘落后,“数字城市”战略,以应对中国城市化、区域化及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紧随其后的是思科、清华同方、东软集团等it企业。

电信运营商也“不甘人后”。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9

关键词:智慧养老;智慧医养;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

当前,中国老龄化加速和老龄人群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健康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0年国家统计局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5,388万人,比上年增加1298万,占比为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7,603万人,比上年增加1772万,占比为12.6%[1]。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将进入严重的老龄化阶段,应运而生的则是庞大且复杂的养老需求[2,3]。当下,世界各国都将智能技术融入到医疗、养老等行业当中,新兴智能技术推动养老行业发展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近年来四川省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智慧医养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是成都医学院携手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深圳市智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打造的应对老龄化社会实现智慧健康养老的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于2016年6月陆续开始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新都区、郸都区、自贡市、雅安市、察雅县以及新都区金东公益等地区及社会公益组织开展示范应用。提供智能化的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智能健康服务及多方位养老服务,以通过智能化手段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康养服务需求为目标,提高了服务效率、节约了服务成本、实现了家属、社区、医院三方信息互动、数据共享,有效推动了健康养老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1平台架构与功能

1.1平台架构

平台总体架构采用以服务为导向的方法,根据智慧医养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的特点,采用多层架构的微服务体系。整个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开发平台层、后台支撑层、前端展示层。如图1所示。1.1.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提供了平台的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基础支撑软件,以及管理服务器的部署及负载均衡等云服务,是系统运行的最终信息承载者,位于分层体系结构的最底层。1.1.2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提供了平台的数据资源,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结构化数据包括健康生命体征库、健康档案库、人口信息库、系统日志库以及各种业务算法的智能库等各种业务库,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健康知识库的视频和图片以及用户人脸、心电等各种报告的非结构化数据,是系统运行的最核心资源。1.1.3开发平台层开发平台层为整个平台提供技术路线和技术架构,制定系统的技术开发规约和底层实现标准。主要采用JaVa体系进行实现,包括Spring、Dubbo、por⁃tal门户等平台服务。portal门户采用基于J2ee标准的Liferay来实现,微服务采用Spring结合Dubbo体系实现,保证系统的健壮性。1.1.4后台支撑层后台支撑层提供平台的后台的支撑服务,负责跟前端进行交互。根据平台功能进行业务逻辑的划分和实现,提供组件和功能,是最小单位的抽象包实现,为实现业务提供支撑。包括各种业务支撑服务、智能分析服务、健康模型服务等。1.1.5前端展示层前端展示层提供平台的用户进行使用和业务处理,用户主要包括政府、老人、亲人、医生、管理员等。展示形式包括weB、微网、手机、电视、微信,形成五位一体的多渠道展示终端。

1.2主要功能

平台基于老年群体的医养调度决策指南、医养专家的知识体系建立了医养调度决策知识库,集成老人基本信息、实时生命体征、疾病史、主述症状等数据建立医养调度决策数据库,依靠医养专家与信息专家建立模型库,由系统推理机完成医养调度决策任务。平台包括“健康小屋社区养老”和“家庭居家养老”两大应用场景,包含个人健康档案、亲人自助、居家安全、家庭医生、运营管理、服务中心、服务商、决策调度、慢病管理、云疾救、可视化健康终端等十二大系统。包含weB、微网、手机、电视、微信,形成五位一体的多渠道展示终端,精准为老年用户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1.2.1居民健康档案软件系统居民健康档案软件系统包括数据跟踪、数据测量、健康报告、数据存放4大功能模块,可实现新建、筛选、录入、编辑、删除、查看用户健康档案,打印健康报告,评估结果及健康建议;对人体生理健康检测数据进行跟踪,查看不同检测项下的“健康分析图表”和“健康数据统计”;能查看机构下用户所测量的“历史测量数据”,筛选具体测量项目,实现查看该项目下用户生理指标数据等功能。1.2.2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运用神经网络和关联规则算法技术开发老人健康综合评估系统,得出老人的风险系数、评估结论和评估建议,对老人的风险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可用于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对老年人进行初次筛查。从医疗、护理两大维度,包括34个量表评估模型,围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缺血性心血管病、肥胖症、代谢综合症、肺癌、肝癌、乳腺癌、生活方式、体力活动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等14项常见健康风险开发了健康评估系统软件,并能进行群体健康统计。1.2.3体质辨识及膳食营养评估系统系统能够实现各人群膳食宝塔的查看、每日营养素需要量的计算、三餐食物的添加、配餐结果的评价、中医体质的测试结果和体质图表、打印配餐结果评价报告和体质分析报告等功能。配套了健康知识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老年病防治与保健、心理保健、运动康复、中医养生、膳食营养、急救处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健康知识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视频、文章等。1.2.4移动随访包和院前急救系统移动随访包借助现代信息工具、利用移动互联网对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定期和个性化的上门随访管理,随访人员携带随访包,将随访流程由传统的“先采集、后录入”的方法转变为更先进的“边采集、边录入、边管理”的方法,随访完成,记录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提升健康档案的准确性。采用物联网、5G、移动互联等技术,解决急救院前健康信息的收集及医院同步处理的难题,在院前完成必要的检查及处理工作,充分利用宝贵的急救时间,最大可能的维护患者健康,包括创伤急救院前医联网及其应用开发、交通急救院前医联网及其应用开发、健康工作终端开发等。

2应用效果

2.1向用户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服务平台

于2017年6月上线以来,服务区域覆盖成都、广元、雅安、自贡等多个城市50多个社区,现覆盖人群70余万人,注册活跃用户近20万人。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医养服务支撑,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居家医养服务,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安全防护、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心理慰籍等多种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增强了机构服务、政府监管能力及政府对区域医养状况的预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基层养老投入的价值,增强老百姓对基层卫生养老服务的体验感、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充分体现政府惠民、便民、亲民的施政理念。

2.2数据实时推送、精准健康干预

平台搭建后,各社区、养老机构将老人档案信息上传,集中存储,形成数据库。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台共采集健康生命体征数据200万余次,健康预警2万余次,健康知识库精准推送6万多条,健康干预1万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台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对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所有72,314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在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应对疫情防控水平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

2.3实现有效供给和信息化共享

政府、社区、医生、家属、养老院等多终端数据共享,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供给和资源的多方共享。多元主体于智慧养老平台以共享信息的态度,增加平台有效供给,提供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种类丰富、多样化产品,进而促进用户的有效需求,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4]。共享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将老年人需求信息与供应商服务信息有效整合,可降低供需信息的不对称,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信息资源的融合可提高对老年人疾病诊疗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把握老年人长期健康演化规律,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多方医疗健康需求[5]。

3存在的问题

3.1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由于政策及其他原因,与其他平台,特别是基层卫生平台、医院HiS系统等对接难度较大,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平台通过物联网终端监测与收集老人数据,运用互联网将数据整合,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老人的信息进行分析,为老人提供服务,但目前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程度差,资源利用率低,还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6]。数据采集量不够,在涉及老年人信息和数据的应用、整合和处理等方面,还无法实现数据信息的充分采集、有效分析、整合处理[7]。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2资源整合不足

从健康、生活、安全、文化、社会参与等方面解决养老服务问题,平台获得较多的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家政、饮食、出行、购物、法律等方面,而精神娱乐领域、安全、社会参与等相关服务还不足[8]。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特别是健康险参与程度不够,平台在长期照护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保险机构、医院、养老机构、长照机构等的合作,促进相互之间的对接。

4展望

智慧社区运营方案篇10

关键词:ppp模式;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框架设计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始于2012年,3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公布了3批近300个城市进行试点,在交通、医疗、政务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还处于实战阶段和突围状态,智慧城市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自建自营、服务外包、建设转移、商业建设运营和公私合作ppp5种模式,其中公私合作ppp模式最为业内推崇,众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发展智慧城市应该首先采用ppp模式。在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的嘉宾对话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徐枫表示,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社会多方介入,多方运营,按照ppp模式进行发展[1]。

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及架构师岳梅樱在她编写出版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分享》[2]一书中谈到,在智慧城市运营模式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和长期合作关系,增强智慧城市中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钱斌华在他撰写的《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3]一文中,分析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出了运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针对已建项目、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3种情况,列出了公私合作的具体路径和相关建议;张希在他撰写的《ppp模式助推智慧城市发展新浪潮智慧建设提挡加速》[4]一文中谈到,运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管理效率等优点,同时也有国外ppp模式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因此,ppp模式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主流模式。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虽已被业内广泛认可,可如何运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相关研究没有给出答案。本文拟从ppp模式视角入手,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方案为落脚点,构建ppp模式下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框架体系,为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的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2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2.1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分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各有侧重,且差异较大,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尚未统一。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营管理,仿佛更加符合狭义上的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方式,让城市中的各种功能之间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来发展城市。根据智慧城市项目服务领域的不同,可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环保、社区、工业、农业、旅游、水资源和电力等几类。这样的分类方式,每一类目下仍包括很多子项目,这些子项目的运营管理模式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为此,本文在相关学者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按照所建设施的形态再进行分类,这样可分为实体类项目、软件网站类项目、实体和软件网站相结合类项目。(1)实体类项目。也可称基础设施类项目,是为实现基础性的信息服务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传输、存储原始数据,为智慧城市的运行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如光纤通信传送网、移动信号基站、大型数据中心等[5]。(2)软件网站类项目。是为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建设的,其主要功能是将各类社会信息整合转化为电子信息,形成专门的门户网站,从而方便各项信息的整合,提高社会利用率。如政府门户网站、征信信息系统等。(3)实体和软件网站相结合项目。主要是指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又需要软件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支撑的综合性信息服务项目,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等。

2.2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

ppp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他的定义有所相同。本文赞同亚洲开发银行对ppp模式的定义,即ppp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和其他服务方面一系列的合作关系,具有政府授权和监管,私营部门出资、运营提供服务,实现长期合作、风险共担,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等目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针对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但也了一些有关ppp模式方面的文件。2014年,财政部以财金[2014]76号文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2015年财政部又以财金[2015]167号文印发了《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正式施行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方式来确定建设项目是否应该采用ppp模式。结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ppp模式的推广范围具有一定的交集性,但如何明晰和界定可推行范围,这需要通过研究才能较好地划分。但本文认为,除了完全属于公共服务、没有获利空间的项目和涉及国家机密、保密性强的智慧城市项目严格禁止采用ppp模式外,其他建设项目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通过物有所值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

2.3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分析

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完全采用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势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而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就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能够提高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就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就能促进私营部门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比较容易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要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有别于传统的土建类建设项目,他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更有利于选择具有信息技术实力的施工企业承接项目,完成项目建设,满足使用要求。

3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运作过程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并结合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特点,将ppp模式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作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合作谈判阶段;合作建设阶段;合作运营阶段,各个阶段的参与部门和运作过程。

3.1合作谈判阶段

在合作谈判阶段,要开展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和招投标等。首先由项目发起人(一般为政府公共部门)提出要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然后由咨询单位(第三方)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法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盈利情况、预期风险和可实施能力等,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最终确定所建项目采用ppp模式是否可行。如果评价采用ppp模式优于传统建设模式,则由政府公共部门主持进行公开招标,并根据所建项目的特点,选择具有综合实力和经验的私营部门,成立项目公司(SpV),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协议中应明确合作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确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并由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由选定的保险公司进行担保。

3.2合作建设阶段

成立的项目公司(SpV),应统筹负责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准备参加项目建设的各方应在SpV的组织下,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确定的投资比例落实资金,由SpV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建设工期和质量。

3.3合作运营阶段

项目建成开通后,可由SpV直接负责运营,也可委托专门从事运营的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如有必要,可聘请有关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软硬件维护等。在该阶段,政府公共部门作为SpV的主要责任者,具有负责运营的权力,同时又是使用者和监督者。所以,要从SpV的角度出发,协调参与项目建设的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等,为运营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对项目建设3个阶段的分析不难发现,智慧城市ppp项目的关键阶段是运营阶段,而负责ppp项目运营的主体是SpV,既成立的项目公司。所以,必须理清SpV对所建项目运营管理的本质。本文从ppp项目的三大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公担)入手,通过分析引申出智慧城市ppp项目运营管理的权利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关系。

4智慧城市ppp项目运营管理框架设计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在3个不同的阶段,其权利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是不同的,但又相互影响和制约。为此,需对其3大属性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形成对项目进行动态运营管理的框架。

4.1权利归属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的伙伴关系,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为了实现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通过签订拟建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来体现的。要确定这种拟建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首先应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力归属。为此,本文认为建立建设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是确定在建设项目中合作双方权力的归属过程。本文所说的权力,可分为对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控制权又可分为决策权、经营权、分配权等。所以,要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的权力归属,就要解决所建项目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配问题。

4.2利益分配

采用ppp模式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不是单纯追求政府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的投资回报,但又要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这就要求政府公共部门要合理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在运营期间的服务价格,既保证私营部门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同时又能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明确项目的利益分配,是保证合作双方利益共享的前提。这样就需要解决项目的盈利模式,确定项目的利润来源。在合理制定项目服务价格策略,满足私营部门利益需要,又能保证项目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利润分配机制,合理分配利润。

4.3风险分担

这里所说的风险分担,是指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合作双方应承担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政府公共部门应尽可能承担ppp项目较大的风险,并帮助私营部门规避相关风险,这样才能提高私营部门投资ppp项目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的合理分配,这是在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难以合理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将风险分担确定为ppp模式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第三大本质属性。对智慧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和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3个方面。首先应对在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预防和规避,从而预防、降低、规避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双方合理分担风险的目的。

5结束语

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的可行性及运作过程的基础上,针对ppp模式的特征,通过分析提出了ppp模式下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的三大本质属性,即权力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结论。并针对权力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三大属性,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在各阶段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构建ppp模式下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的框架,为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杰,赵利娟,等.助力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智慧化———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嘉宾对话[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12):54-55.

[2]岳梅樱.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分享[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钱斌华.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10):15-19.

[4]张希.ppp模式助推智慧城市发展新浪潮智慧建设提挡加速[J].金卡工程,2015(8):29-35.

[5]胡一石,王守清.当智慧城市遇到ppp-iCt项目[J].项目管理评论,2015(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