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章制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2:01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1

摘要:民办高校章程不仅是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实现依法治校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高校明确内外部的权利与义务,促进学校完善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通过对民办高校章程制定的重要性、原则、可行性实施保障以及意义四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校章程制定及实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章程;制定及实施;制度建设

大学章程是高校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章程有大学“宪法”之义。从学校建设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章程是推动和规范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基本依据。大学章程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其制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浩繁复杂,涉及到对学校过往运转惯性的衔接与调整,对学校已有的各类、各级具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清理与修订。尤其是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章程既要符合法定要求又体现学校特色,而且要获得广大师生员工认同。民办高校章程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理顺内部治理结构的关系,明晰党委、行政、学术的权力边界,确定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权责关系,构建共享、制衡、监督的内部治理模式,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通过章程进一步保障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完善师生员工维护合法权益的机制。

一、民办高校章程制定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章程就是指:“为了保证民办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和正常有序运行,由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按照一定程序,以条文形式,对有关学校办学宗旨及根本使命、管理体制及议事规则、学科设置及师生权益、资产来源及财务活动等重大事项做出原则性、基础性规定而形成的规范性文件。”【1】

学校章程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性自治规范,是学校举办者规范、监控学校行为的重要手段和媒介,也是保障学校独立人格的前提和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依据。作为学校依法成制定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实施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民办高校从外延规模扩展为主转移到以内涵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轨道。民办高校要实施内涵式发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二是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而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制定学校章程,既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学章程是大学的根本制度,其他制度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根本制度。大学章程是大学内部管总的制度,主要对大学性质、任务及其组织构成、治理结构和主要行为等最基本的内容作出原则规定或设置基本框架。因此,章程是学校层次最高的权利法、组织法和程序法。在大学章程框架下,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配套。基本制度指履行大学基本职能,保障大学正常运行,而且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强的制度,包括机构设置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科学研究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决策运行制度等方面。基本制度下面又包括若干具体的操作制度。从这个体系来看,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处于核心的、最高层级的位置,是学校的“最高法”和“纲领法”。因此可以说,民办高校章程的制定和施行,是现代民办高校制度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二、民办高校章程制定的可行性实施保障

高校章程的制定工作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章程是国家以公权力为依托制定的“硬法”之外的“软法”,并且是校内各“软法”之中的“根本法”,在程序上和实体上居于双重性质上的“根本法”地位,重要性可想而知,其法律性质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因而,在制定工作中应当依托法学院师生的专业素养,制定一部真正的,具有可行性的治校“根本法”,而不是制定出仅仅突出政治方向正确的政策纲领。在“立法”的过程中,如果校方不能从技术的角度尊重和听取法律共同体中的人士的意见,将不可避免的制定出难以实际运用的“宣言性文件”,以后的管理工作中也就不得不将该章程架空,使其不发挥效力。学校的管理人员的权力也必然会凌驾于该章程之上,失去制定章程的意义。所以如何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高校章程成为保证高校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

三、民办高校章程的意义

民办高校章程是学校治校的最高纲领性文件,它的出台结束了民办高校无基本法的历史,是现代民办高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里程碑。民办高校章程着重总结和升华了高校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范了校内各种关系,明晰了领导体制、治理结构、管理模式,规定了教职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章程应该成为全校各级组织和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超越章程的规定开展活动。民办高校章程的出台对民办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概括地说,依法制定高等学校章程,是法律法规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是依法自主办学的重要保障,是举办者加强对高校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3】高校章程不仅是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实现依法治校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高校明确内外部的权利与义务,促进学校完善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3】高校章程的编制既是教育部的明确要求,也是高校办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章程编制要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体现大学特色和时代特征。要通过开展对大学章程的编制,进一步健全学校规章制度,推动各部门、各院系的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梳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法治意识,通过民主讨论、上下结合的过程,对学校的办学优秀传统进行梳理总结,让制定章程的过程成为理清思路,积聚智慧,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过程。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2

一、符合规律

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其性质和任务与企业、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不同,但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法人的条件和他们是一致的。作为同一类型的学校,担负着相同的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其组织属性、职责义务、培养目标、学制长短、工作规范等应该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同一类型的学校有着相同的办学和管理要求,遵循着基本的教育规律和原则。因此,在办学的大政方针、法规依据、学校属性、培养目标、办学规制等方面,应该有着相同的规范原则。这些项目条款都应该符合学校共性的规律。如果一所学校的章程在这些项目条款上遗漏或者违背,自然不符合要求。如果有的学校的章程因为强调个性,而制定一些违性规律的条款,则显然不行。如某校章程中有一条“学校成立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行使对学校管理的民主监督和审议工作”,其中“教师职工代表大会”需要“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这就违反了我国教育法规中关于民主管理的条款要求,错误理解了“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对此,为保障学校章程制定科学规范,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部署各学校制定章程时,专门进行了培训,提出具体的格式和规范要求,尤其是对于相同类型学校的共同属性和规律方面的条文,甚至规定同一的表述,以确保原则要求不走样。也有些学校的章程因为存在归类不够科学,表述不够严谨的情况,还专门咨询或者聘请一些熟悉教育法规的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加以修改调整,或者担任法律顾问。以此确保学校章程的科学、严谨,维护学校章程的神圣与庄严。

二、体现个性

学校章程作为本学校的办学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应该是基于学校实际,又指向本校实际的。因此,学校章程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展现本学校的文化特质、地域风貌和师生愿景等。一所乡村学校与一所城区学校,办学的方向、管理的模式、师生的规范、追求的愿景等,都会有着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区域的两所学校,也都会存在着不同的办学思路和教育模式。举个简单的例子,现行学校管理模式都是校长负责制,因为两所学校的校长不是同一人,校长的教育理念和理想追求不同,管理风格与思路不一样,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整体发展也必然存在着区别。制定学校章程时,就必然要将校长的教育理想和执政理念纳入其中。如此一来,两校的章程自然会有不同的个性。其实,影响学校章程制定的不仅仅是校长,地域文化渊源、学校传统、内涵特色、师生状态、发展方向、培养标准,以及校标、校旗、校歌、校木、校花、校庆日等,都应该成为学校章程制定时必须纳入的重要内容和元素。如此要求下,制定出的学校章程才彰显个性,各具特色。也恰恰因为存在着个性,学校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态势,国家倡导的“办个性化有特色的学校”才成为可能。

三、规范严谨

学校章程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校长实施学校管理的“基本法”,是介于教育法规如《教育法》《学校法》与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的,一种带有根本性的一部学校内部“法律”。学校章程一旦形成,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和延续。因此,学校章程需要严谨规范,要比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具科学性和原则性,更加规范。

学校章程的规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设定和章程结构要规范。好的学校章程应具有严谨的结构和完备的内容体系,包括总则、正则和附则等。在总则中应该写明:制定章程的依据,章程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修改章程的条件与程序等。正则是章程的主体,内容可以包括:学校性质、任务、规模,办学方针、目标、特色,组织机构,行政管理,各项权利、教师管理,德育,教学,科研,后勤服务,以及学校校徽、校训、三风建设等。附则主要写明:章程的解释权,制定与修改权等。二是语言表述要规范。学校章程虽然是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的一个内部“法律”,但是,由于学校是人才的培养机构,学校管理具有“中介性”,它在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教员职工、学生之间是一个连接器和转换器,因此,学校章程不能游离于国家的法律、政策之外,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对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学校章程之所以能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起长期而稳定的指导作用,自然体现在对管理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上。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人,完成教育任务的执行者也是人,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因此,学校章程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特别重视对人的各项权益的尊重和维护,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尤其是法学、教育学理论的支撑。三是制定程序规范。学校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颁布实施。如有修订,也必须通过全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再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四、可控可为

好的学校章程是可控的。学校章程所提出的学校发展目标应该是可以控制的,假如学校章程的内容失去了可控制性,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学校章程的可控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章程所提出的目标与策略是否符合学校实际;二是能否根据这些目标与策略来制定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可以操作、可以检测的具体措施,并且,通过对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可以评估学校章程提出的预期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说,学校章程的内容表述只能是提纲挈领的,因而它还需要一系列根据章程所制定的相关制度与之配套。如某学校在学校章程之下还有三大制度系统:质量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为了便于实施和推进,学校又分别编出三本操作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人力资源手册》《课程手册》等,从而形成可控的制度系统,确保学校发展进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好的学校章程还必须是可为的。章程制定出来重要的是去实践和遵循,如果章程规定的责任义务过于苛刻,标准过高或者过低,学校管理者与员工都需要仰视才见或者弃之如敝屣,这样的章程也是形同虚设。学校章程的可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内容贴近师生员工和学校的实际,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二是标准的高低合适,没有脱离学校和师生员工的能力范围。因为可为,才会真正调动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才会激励他们奋发有为,发展自己,成就学校。有些学校的章程口号响,空话多,看起来振奋人心,做起来力不从心,这是有违学校章程制定的原则和初衷的。

五、基于契约

学校章程由谁来制定,实际上涉及学校办学和管理主体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应该是谁办学谁制定,就像企业的章程由董事会制定,总经理遵照执行。因此如果公立学校是政府办学,应该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章程,校长遵照执行。但实际情形是,很多学校的章程政府主管部门都是让学校自己制定,他们再审核,通过。依笔者看来,这些思路仍然沿袭了过去的集权的控制式管理的思维,没有从民主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对策和办法。其实,学校章程的制定应该遵从契约原则,政府承担政府相应部分的条款,如学校的校舍、设备、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以及学校属性、培养目标、学制等方面,至于学校的具体建设、岗位职责、师生权益、承担的责任义务等方面,应该充分尊重民众意见,将师生放置于学校主人的地位,平等商讨,共同研讨出具体的项目条款来。当然,在具体制定时,从操作的便捷有效角度考虑,校长可以组织教师代表提前研制一个章程草稿,也将校长对于学校发展的思考融入其中,基于文本再展开讨论修改,最后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接受审议。这样的章程就成了全校师生的集体公约,具备了法纲的性质,铸造了学校章程的神圣地位,又培养了师生参政议政公民意识。学校章程能否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愿景”,关键看文本上的“共同愿景”是否对章程认同并完成了内化。学校章程让广大教职工参与每个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章程的认同与内化。一个被充分理解与认同了的学校章程,执行起来才有动力、有合力,才能对校长的办学行为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学校章程一经学校教职工全体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就应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准则,对学校各方面工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所有师生员工具有强烈的激励和警示作用。以上这些都能极大地提升一所学校的竞争力、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无形中也将全校师生的愿景和情感凝聚起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美好的家园而齐心合力,众志成城。

六、指向发展

有些校长总认为研制规章制度就是对过去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对当下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加以规范。笔者以为,不仅仅是管理当下,更应该是谋划未来,应该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提早进行预想,铺设轨道。好的学校章程应是前瞻的。学校章程应对学校期望达到的办学愿景进行定位,为全体师生员工描绘出一幅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章程是对全校师生是一种教育,提示,更是一种激励。因此,制定时必须体现“超前性”。另外,学校章程还应反映时代的特点,适应社会进步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学校章程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就应该及时地做出修改。学校章程的“前瞻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保证,一是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前瞻性”,二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要维持“前瞻性”。富有“前瞻性”的学校章程是学校发展的指路明灯。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所学校规模比较小,发展处于初期,教导处包揽了教学管理、学生德育、教师科研等工作,因此在制定章程时仅仅就教学管理方面设计了几项细则,可是当绩效考核时,上级要求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考核时,没有参照,临时起草一个过渡性的教科研考核制度,却被教师质疑:你们为什么不在学期开始就制定制度公布给我们呢?现在临时出台制度,你们有什么依据和标准?一句话给校长将了军。可见,学校章程的制定不能短视,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高瞻远瞩,预想到学校未来的发展,从规范化和发展性的眼光,制定出相应的条款来。虽不可能穷尽未来所有的发展情况,但需要在重要的门类项目上留有空间和余地。既为将来制定制度和管理考核细则提供依据标准,又能为将来修订补充提供条件。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3

[关键词]大学章程大学制度制定方略

[作者简介]李志超(1985-),男,黑龙江肇州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党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科技创新;曲直(1987-),女,辽宁盘锦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教务办,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章程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2010139,项目主持人:高晚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65-02

大学章程是大学成为面向社会办学、独立法人实体的首要条件,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要素,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是规范高校与政府、社会及其内部关系的准则。可以说,章程是大学的“宪法”,是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依据之一,是学校团结凝聚共识的制度基础。在《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中都明确提出要制定大学章程,依照章程规定依法管理学校。我国部分高校近年来陆续颁布了大学章程,一些学校也在起草酝酿中,但章程数量仍然有限,“211”工程院校制定大学章程的寥寥十余所,不足整体的五分之一。2011年末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将制定大学章程作为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并选取26所部属高校作为试点制定章程,这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对大学章程的思考。笔者根据《办法》和《纲要》的文件精神,对章程的必要性、制定方略以及章程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制定大学章程的必要性

大学章程是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行,主要就办学宗旨、主要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是学校自主管理、自律及政府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章程的制定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新形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经历从观念到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的改革。《纲要》明确高等教育对大学的两个总体要求:一是在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二是如果是高水平大学,要不断提高层次,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为推进人才培养、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提供制度保障,大学章程的制定正是从人、财、物、体制等方面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2.章程的制定是落实大学自的有效途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扩大和落实办学自。“一所好的大学,在于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大学必须有办学自”,同志如是说。现今很多高校没有特别规范的路径落实教育部所要求的七项办学自,大学章程的制定迫在眉睫。一方面,需要章程来界定高校内部各种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的边界;另一方面,高校将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制定在章程中,与教育行政部门协商,通过制定章程自下而上地规范高校的行政力,促使高校真正成为自主办学的实体。

3.章程的制定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曾提出,高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存在复杂的管理职能和权利义务关系,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体现法制理念的内部规范,实现依法治校。而依法治校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作为具有“大学宪法”和“大学基本法”意义的大学章程,是依法治校的纲领和依据,不仅使高校办学理念和目标制度化,也使治校趋于法制化和民主化。大学章程明确高等学校内外部权利义务关系,为法律法规与高校实际相结合、完善治理结构、推动大学科学发展、实现依法治校提供了重要依据。

4.章程的制定是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提出“高校要推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是高校继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后的第四个重要使命。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指出,制定大学章程机会难得,要总结南京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使之流传下去。现今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不仅要成为引领科研发展的高地,更要成为提供文化传承的基地,大学章程是参与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从侧面体现和保护了高校的大学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二、大学章程的制定方略

1.制定大学章程的基本原则。一是明确制定方向。大学章程的政策性较强,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大学章程。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于为大学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宽松的从事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良好环境。学校章程的制定要立足于人,展开深入调研,广泛召开听证会、咨询会和讨论会,保证章程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与广大师生的可接受度一致,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是将《纲要》和《办法》作为指导思想。深入理解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建设,明确高校自,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深入分析学校在章程建设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2.制定大学章程的根本目标。过去我国高校章程流于形式,“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制定章程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有打破常规的勇气。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校情,突出办学特色,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深入思考在办学理念和组织制度等方面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各高校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自身办学传统与优势,以反映办学特色作为目标,广集众智,找准突破口,制定大学章程。如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在坚定和强化“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既符合我校校情,又具有时代性和严格法律效力的大学章程。

3.制定大学章程的切入点。制定大学章程应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为切入点,正确处理好高校内部的四种“权”,即党委领导下的党委权、校长负责制、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民主参与权。一是按照政校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明确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健全决策机制,依法落实党委、校长的职责和职权。二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调动教授的积极性,使教授不仅在教学、科研更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价值。三是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的建设,发挥民主决策和实施监督的权利。四是探索董事会、理事会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将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作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在章程中体现大学办学自。

4.制定大学章程的机构保障。《办法》十六条提出高校应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成立专门起草机构开展章程的起草工作。现阶段包括我校在内的很多高校均成立了大学章程委员会,通过民主的程序来听取各方的建议,再先后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讨论,达成共识后由学校法人代表报请相关部门批准。大学章程委员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教职工、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处理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事业发展和制度建设、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四种关系,让大学章程真正成为校内“宪法”,成为凝聚共识、促进管理、增进和谐的文件。

三、关于章程的主要内容

为了提高章程制定的可操作性,教育部于2011年11月颁布了《办法》,明确了章程的法定内容。《办法》共五个章节、三十三条细则,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大学章程制定程序和内容、核准和监督中涉及的核心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和规范要求,同时对章程的内容做了全面集中的规定,确立了章程在高校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笔者对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七所大学的章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现阶段已有大学章程主要依据《高等教育法》第二十八条,对学校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科门类的设置,教育形式,内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财产和财务制度,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章程修改程序等基本要素进行规定。章程主体一般分为总则,学校功能和教育形式,组织与机构,教职员工,学生及校友,经费、资产、后勤,校徽、校旗、校歌、校庆日,附则八个章节。将七所大学的章程内容与《办法》进行对照,存在以下共性问题:学校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没有得到较多的体现,对学校的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关键问题规定得不够具体,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尚不健全,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及监督管理关系不清晰。

在七所大学原有章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办法》,笔者认为大学章程的内容还应有如下提高:第一,对大学章程的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将“办学的分立、合并及终止事由等,以及学校认为必要的事项,本办法规定的需要在章程中规定的重大事项”,明确为大学章程所包含的内容。第二,反映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容,要明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则、议事规则、决策程序,校长独立负责、行使职权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在章程中也要加以体现。第三,深度体现办学自,章程中应对高校自的行使和监督进行说明,获得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保障高校自的实施。第四,对治理结构、学术机构进行规范,明确学院与内设机构管理的程序与规则,强调学校学术评价机构的原则、机制。第五,健全校内民主机构,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议事程序做出明确规定,说明负责人的产生规则。第六,对开展社会合作的原则办法以及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规定,明确董事会或理事会的地位作用,推动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第七,明确权益保护机制,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对教师、学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健全校内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

四、结束语

大学章程的内容要全面反映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凝练办学理念和办学传统,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同时也要把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对学校办学和章程制定的原则性规定具体化。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界定政府和大学的关系,规范大学内部权力的运作,明确社会力量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与程序,从而奠定大学制度的法律基础。

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创探索阶段。高校在不断检验和完善章程的同时,要注重高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中国特色大学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霄兵.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马陆亭.大学章程要素的国际化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4

我校创办于1968年,1985年易地新建。学校占地面积17473平方米,建筑面积8351.7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468人,在编教职工40人。学校坚持“笃行致远,构建和谐”的教育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加强教育管理,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后获得“市文明单位”,“市德育先进学校”,“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和法制氛围。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校形成的依法治校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学校内部现有的规章制度,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教代会、德育处、团队组织的宣传、教育、执行和监督作用,对学校内部实施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依法治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积极开展工作,进而实现依法治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教,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法制工作的意见》精神,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制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我们结合学校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认真开展“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学校注重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形成了既与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相衔接,又与我校内部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制订了《初中常规管理制度汇编》,先后修订3次。这是我们的“学校大法”,是落实依法治校的基本保障之一。它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徇。《学校章程》分为校级规章、部门规章、岗位规章三个大类,涵盖了人事群团、教育教学教研、计划财务基建等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在不断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先立规章后办事”,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引导和推动我校内部的改革和发展。我们本着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制定规章制度,突出建章立制的超前性、试验性,用以规范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学校相继出台的《初中全员聘用制试行条例》、《初中中层以上干部聘用方案》、《初中结构工资制实施方案》、《初中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初中教职工岗位纪律制度》、《初中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初中财产登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都是本着服务学校事业跨越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来的,目标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我们还强调,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建章立制,必须在学校规章的总体框架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并保证相互间的衔接配套。目前,我们还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建设,主要是校级管理和部门条块管理两条线上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配套制度。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在管理体制上首先追求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和依法发挥作用。学校在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时秉持“科学、负责”的原则,合理配置其权责,保证权责统一。各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严格依照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学校管理层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年级组和教研组,扩大年级组、教研组的管理权,尤其是年级组,全面负责该年级的教育教学情况,组长由学校中层领导直接兼任,形成管理层(各处室)、操作层(年级部)在同一层面上的平面化管理模式,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更紧密了。分条线开展常规管理,加强系统学习,也是学校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具体有行政领导学习、教师教学学习、德育管理学习、科研学习等。这些条线的常规管理工作与年级组、教研组办公制的平面管理形成条块互补之势,大大节省了教育管理资源,有力地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5

二七年我镇的德育工作主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农安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年年德育工作要点》精神。以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创造为信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为保障,全面开展,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共同提高。下面,简单把二七年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

1、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六个一”活动情况。

本学年,我校各班及各村小班级,首先,根据县教育局开展学生“六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写好计划,并在平时活动时做好“六个一”活动记录,每学期末有总结。

除此之外,我校各班级也开创性的开展“六个一”活动,如,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每天记一句名言警句;每天跟父母交流一次等等,把“六个一”活动具体化,并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学校各班设立了“六个一”活动成果角,自己班级设立六个一活动角,所有成果自己保留,以备中心校检查评比。(中心校检查,每学期两次或两次以上,其检查结果,做为老师评价的依据。)

本学期开始,运行星级班级管理评价,各班每周的团队检查结果,做为班级星级管理评价的依据,按星级评价,期末汇总,算出各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分。记入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考评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面。

本年度,学校加强了德育制度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升、降国旗制度;主题班团队会制度;家长会制度;家访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执行。收到较好的效果。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本年度,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图书室、实验室、校外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各项活动有检查、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通过班团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各有侧重,构成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特别是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中队会观摩活动,全镇教师全员参与,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4、德育队伍建设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德育工作要点的要求我校围绕开展“德育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项活动与教育、教育相融合,整合,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真正收到实效。

5、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农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信箱,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给学生提供心理释放的“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困惑。强化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6、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本学年,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点,以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形成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凝聚师生情感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学校继续实行值周班级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通过搞好班级布置,增强班级的文化气息和氛围,通过学生办班报、手抄报,出黑板报、墙报,等多种方式,活跃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7、家长学校创建方面。

根据农安县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章程,并按章程的要求,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成立班级家长领导小组,由3—5名家长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二次会议,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的反馈意见,让家长参与学生重大决策。家长通过联系卡,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工作。

8、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情况。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6

近年来,我校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不一定具有科学性,可以说只是一些土办法,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只是一种游戏的规则,有了这些规则,然后认真操作,便于管理,减少矛盾。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实施、修改、充实,也就形成了一种规则,大家也就墨守成规了,按照这种规定来约束自己。

这种规则逐年沉淀下来,就成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大了说,就是学校制度文化渐渐成形,形成了制度文化,避免了很多的麻烦,比如说评先、评优;比如说评职、聘职;比如说岗位设置等在落实过程中,虽然有个别老师心里不舒服,但是说不出口,因为自己平时工作没有做到位,想占便宜,临时抱“佛脚”,为时已晚。也就是说,学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有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我们学校的每一项规则在制定过程中,都经过召开教师大会公布。制度一旦形成,操作起来,必须认真严格,严肃公正。我们认为,制度制定了不布置,等于没制度,布置了不检查,等于白布置,检查了不评比,等于没检查,评比了不公开,等于走过场。

我们学校的制度分为: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三大部分。

岗位职责是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

法律法规是让我们按国家的政策办学,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根据我们学校的事实制定而成的,做到治校管理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制度突出群众基础,保证制度的民主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学校的规章制度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教职员工管理考核细则;另一部分是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师与学生捆绑在一起,形成教育、教学管理链条,也就是说老师的责任、利益与学生的优劣挂钩。这样教师工作的好坏就能从考核名次上具体的体现出来,从而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下面我就学校规章制度中考核细则方面的具体实施办法做详细的介绍。

教师考核,按五个方面实施,即德、能、勤、绩、责。每一方面都有主管领导负责,每学期对教师工作业绩排序。

“德”方面由校长主持;

“能”和“绩”方面由主管教学的校长负责;

“勤”方面由主管政教的校长负责;

“责”方面由考核领导小组组长负责。

中小学考核领导小组分别由五人组成,教学校长主持考核工作,任领导小组组长。

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既不能出现漏洞,也不能让某一个人说了算,要求检查的领导原则性要强,要出以公心、公正,做到阳光下操作。

比如,教学能力的考核,我们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试、教学研究五个大项,共27个小项进行考核,每个小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由学年主任和教学主任每月检查,期末汇总。

比如说学校的考勤工作,主要以各室主管i导负责,门卫带班领导记录,主管校长每周核对,一月一统计,然后在教师大会上公布,学期末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仅考勤这一项,由三个领导负责,目的是为了公正。另一方面也主要是给考勤领导减压,避免权利集中,避免矛盾集中。

师德方面由我主持考核,有一次,一名教师实名向我举报另一名教师补课,我与几名领导一起抓到现形。被举报的还有和他一起补课的另一名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骨干,这两名教师三年内不允许评优评先、评聘职称不得参与竞争等。

中心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检查的标准、尺度容易把握,而把全镇小学教师排序,有一定的难度,一旦监管不到位,就会有偏差,中心校采取了分管和统管相结合的办法,也就是每个学校的领导把本校教师根据教师考核细则排好序,考核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全镇各村小定期大规模全面检查教育教学工作2次,不定期抽查多次。定期组织各村小领导拉练检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对其他村小日常管理工作给予赋分排序。这既是对他人工作的检查,也是对自己工作的定位。

如对领导的考核,要查看学校的各种计划、表册、总结、记录是否齐全、详细。又要看班、周工作评比是否上墙,还要看学校的环境卫生、办公室的布置、教师的点缀、档案的管理,以及学校所组织的各项活动。

对班主任的检查要查看教案、作业、中队会、班会记录、家访记录、后进生谈话记录等。

对英语教师的检查要听课,查看教案、作业。

对体育教师的检查要查看教案,同时看课间操,看大课间活动,听一节课。

对幼儿教师的检查要查看教案,看幼儿跳舞、唱歌,会用礼貌用语等,所检查的每一项都有赋分标准,然后排出名次。而他们的名次,也是领导的成绩,记入领导的考核总分。中心校只要有活动就有评比,比如跳绳比赛、踢毽比赛、运动会、文艺会演、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获得名次的分数,也计入领导考核总分。

行政领导、办公室人员指的是正副校长、各室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人事干事、伙食长等,根据平时出缺勤、工作量、办事效率、工作态度等,由教师代表、全体领导打分,然后排出顺序。

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职责划分为行政领导、村小领导、班主任、英语教师、幼儿教师、体育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七部分,把每一部分领导教师纵向分成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然后乘以不同的工作职责系数,这个工作职责系数相当于工作量。把全镇小学部101名领导教师排出序列(包括校长在内),这个序列对对应的分数,就是某个领导或某个教师本学期的考核分数,这个分数将作为领导、教师以后评优、评先,评职、聘职,岗位设置,教师竞聘上岗的重要依据。

我们学校岗位设置包括工龄年限、晋职年限、荣誉证书、学历、教师考核、工作职责六大方面,教师考核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具体地说,就是在职称聘任和岗位设置时向前推算5年时间来计算考核。教师考核成绩,根据年终考核名次加入总分。以10分减去名次(年度总名次)乘以0.1分的差为单位,几年之和除以几,加入总分。

这个公式里的10分、0.1的系数只是个参数,而年度总名次起着决定性作用。

每个学校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我们尽最大可能体现管理制度的人性化,但真正想达到“管是为了不管”,充分尊重人、相信人,逐渐完成管理从“量化”向“能动”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管理目标。我体会,制度是学校长治久安的决定因素。当然了,情感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会尽最大可能给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稳定、有序的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也就是说,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融入情感管理,以便于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准绳,既是对教师工作行为的约束,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行为的准则。

学校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纪律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课间活动管理制度、内宿生管理制度、午睡管理制度等。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立足于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中心校一共9个学年,1120名在校生,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把9个学年分成6个组,每个学年组在政教、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根据管理制度细则对管辖的班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用奖牌、锦旗的形式在下月初学生大会上颁发,每月公布一次。

这样使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的工作更加具体化,使制度、检查、评比工作落到了实处。

教务工作:

有学习标兵先进班级、课堂氛围先进班级、课堂纪律先进班级三项奖牌,6个学年共计18块奖牌。

政教工作:

有组织纪律先进班级、环境卫生工作先进班级、体育工作先进班级三项奖牌,6个学年共计18块奖牌。

总务工作:

有物品保管先进班级6块奖牌,舍务工作4块奖牌。

团委、少先大队:

有德育活动、班团会工作、行为礼仪教育、国旗下讲话等为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6块奖牌。

获得9面锦旗的是根据各检查评比分数总和在学年获得第一名的班级。

同时,根据检查评比的结果把班主任工作分成等级,这个等级与班主任的待遇、与班主任的年终考核密切联系起来。这就给检查的领导施加了压力,领导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通^发奖牌、锦旗,领导的任务重了、责任重了、担子重了。领导虽然苦了、累了,但调动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发奖牌、锦旗,通过挂奖牌、锦旗,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了,组织纪律性强了,学习氛围浓了,热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更加突出了。

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制定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校本教研工作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奖励制度等。

学校在后勤管理方面制定了学校物品管理制度、食堂岗位责任制、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等。

我校的规章制度、考核细则、考核方案还不够尽善尽美,检查项目、评比标准还不够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主、客观因素。以后我们将不断努力,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开拓、摸索、创新,管理好学校,让人民满意。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7

一、建立德育档案的必要性分析

做好德育档案工作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德育档案的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好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和发展,培养出重视自身素质发展和潜能开发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立健全德育档案对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及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二、中学德育工作档案的构成分析

(一)德育管理档案

这一类档案应是德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主要包括:

1.上级关于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上级在视察各校工作中对德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讲话、意见。

2.本校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德育工作领导管理制度,德育工作人员职责,班主任选配、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心理教研室工作制度,校外辅导员工作制度,团委工作制度,本校学生守则、评先条例,德育档案工作制度,学校规章制度中包含德育工作的部分等用于规范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3.德育工作的计划、总结。这类档案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各类计划总结,包括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德育处、关工委、家长学校、社区少年宫等的计划、总结,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总结意义的文件都包含在内。

4.德育工作会议记录、纪要。主要是在德育工作会议中形成的记录,如班德育研讨会、班主任周会、家长会、家委会、“三结合”联席会议等德育工作会议的记录。

5.德育队伍建设情况。包括德育工作人员组成名单及德育工作者的培训情况等材料。

6.日常德育工作档案。是指在规范性德育工作形成的记录,如班主任的工作记录(如班主任工作手册、家访记录、德育论文等),校外辅导员工作记录(如校外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的讲话等),德育教师工作记录(如德育教师的教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等),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方案,常规评比记录,结合各项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如植树节、学雷锋月、成人仪式)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计划、总结、图片,学生评优评先情况,学生帮扶情况,学生、教师、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团训活动,社区少年宫活动情况,社会实践、文明礼仪教育、军训等日常德育活动的记录。

7.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

8.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获得的荣誉。

(二)学生德育档案

“高中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公寓整体档案(指面向全体住校学生设立的档案);第三类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学生在高中期间的行为档案)”。[2]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学生的德育档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德育档案工作的管理过程

(一)收集

收集工作时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只有收集工作做好了,才能进行档案管理的其它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档案工作者的疏忽,容易导致档案收集不齐全。档案收集工作需要校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配合,工作人员必须有耐心进行长效的沟通,及时追回需要归档的材料。收集工作应是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如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会议记录、德育队伍和学生德育档案可定期收集,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系统收集一次,这些类别的档案形成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且数量不大,定期系统收集一般不会遗漏。德育档案管理中的日常德育工作档案、荣誉档案,形成规律不明显,且种类繁多、载体形式多样,需要不定期的收集,特别是丰富的德育活动档案应做到活动结束后所有活动记录材料立即归档,以免遗漏。收集工作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项评估检查进行。评估检查需要收集大量的材料,档案收集恰好可以利用评估检查的机会,及时补齐档案。

(二)鉴定、整理

鉴定、整理是档案工作中核心环节,决定了档案工作是否规范、完善。收集档案之后,应对档案的价值进行鉴别,以对其进行整理。相对而言,德育工作档案的数量并不大,主要进行保管期限的分类,分为长期和永久两类,这样简单,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一般而言,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队伍建设、荣誉和学生德育档案划为永久保存,档案德育会议记录、日常德育工作记录、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等划分为长期保存。整理时,将学生德育档案、荣誉档案单独划分出来整理,学生档案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生一页,每个班级一册。荣誉按照时间顺序编流水号。其它类型的档案按保管期限划分后,按年度,编流水号装盒。建议按件进行整理,一个会议的记录,一个活动的记录按一件处理,这样不仅有利于与档案整理的规范,也有利于档案收集的完整和便于利用。编制规范的卷内文件目录和索引目录,在档案盒封面填写清楚档号、题名、保管期限等内容。

(三)编研、利用

编研、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灵魂,如果没有利用,档案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变得毫无意义。

1.编制德育简报、年鉴。根据收集档案,每半年或每学期编一次德育简报,对一个学期内进行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宣传,记录德育工作的动态。每年根据收集到的档案编制德育年鉴记录重大德育事件、荣誉等,为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制作宣传板块、图册。将学生的先进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活动,制作成宣传板块、宣传册,宣传典型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再教育的目的。

3.为学校各项评估工作提供翔实、丰富的证明材料。德育工作是学校迎接各项评估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档案建设的完整、规范,为各项评估了原始、翔实、丰富、真实的材料,保障各项评估工作的顺利通过。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8

   一、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两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的新型关系”,在“完善中国特色大学制度”部分要求“各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办法》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为完善中国特色大学制度,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制定本办法。”因此,章程制定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了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章程应是高等教育最后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

   1.章程制定工作的全面启动预示着高校法人地位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

   章程是约定和阐述独立主体使命,界定内部各利益关系的责任和义务,处理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准则,书面写定的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章程的主体必须是独立实体,非独立实体不能有章程而只能有内部规章。我国1995年的《教育法》规定学校有按照章程行使自主管理的权利,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并没有被称之为“大学宪法”的章程的存在,国家法律很难落到实处,学校自主权难以真正落实,这才有过去经常出现的权力“放”与“收”的循环和近年来热议的高等学校“去行政化”之争。

   《办法》第三条标明“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高校法人地位的实现需要理清两种关系:办学的外部关系,即所谓的面向社会和依法办学;办学的内部关系,即所谓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第一种关系主要由法律明确,章程承接一下;第二种关系主要由章程明确,辅之于具体的内部规章。因此,章程“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是推动和规范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基本依据,这才有其“大学宪法”之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但是,一方面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在不断进行着下放权力的尝试,另一方面具体业务机构又一直在寻求工作上的抓手,致使高等学校以行政化的方式和逻辑获得并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始终达不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借此章程制定全面启动之际,我们需要努力推动高校依法自主和按章办学,协调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完善学校的治理结构,认真将改革的成果以章程的形式固定和规范下来。这就是笔者所指的全面启动章程制定的里程碑含意,即将章程的制定过程看作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建设和完善的过程,看作是促进高等学校发展的过程,章程是改革成果的体现。

   2.章程可以视为政府与高校间的合约

   由于此次章程制定的主体是各高校,因此很多人认为章程不必涉及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因为学校无权界定它,其实不然。首先,章程的上位法律已充分地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其次,《办法》第五条明确表示“高等学校的举办者、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章程明确界定与学校的关系”;另外,《办法》第二十三条还明确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核准制度。核准即审核批准,表示认可,章程此时体现出了政府与高校间的合约价值。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赖于一种科学的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方向是已经确立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为此,需要明确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规范政府管理高校的行为。

   政府和高校都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二者在存在形态和地位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平等性,彼此的领域性质不同,应该以符合各自规律和运行规则的方式运转。高校与政府部门间的平等、伙伴关系,并不意味高校可以在发展和管理上的无政府或无序。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办学已不仅仅是处理学校内部的事务,高校不能超越社会而独立发展,政府也不可能放弃自己应有的责任。因此,有效的管理应是学校意志和国家意志的综合体现,满足着政府目标和高校自主的双向要求,这样才能实现学术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政府对高校的合约管理是能满足这种要求的一种方式。即在《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框架下,政府对高校提出目标和要求、批准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规划,提供财政及政策支持、进行绩效评估,高校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章程可视为政府与高校间的一种合约。在性质上,这种合约关系为行政契约,界于行政行为和私法契约之间,兼具行政的公务性和契约的合意性。

   3.章程展示着高校独立法人的组织规程

   章程需要向内外部昭示它是如何办学和发展的,是如何依法治校、按章管理的。

   章程首先要彰显高校的使命。不同高校的使命是有差异的,使命及其具体的办学目标与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密切相关。《办法》第七条规定章程应载明“学校的机构性质、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经审批机关核定的办学层次、规模;学校的主要学科门类”等,充分表达了对使命的要求。明确使命,能使高校内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与大众等主体从战略高度思考学校的发展方向,也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引作用。与使命一致的事情可以做,不遵循使命的事情不能做,保证高校不“见利忘义”、盲目发展。体现使命的办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稳定,要能把学校的定位规范下来。

   章程更要清晰地界定内部治理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机构的划定上,包括机构间的运作程序,各机构及重要岗位的职责、义务等。不同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在大的组织框架下可以根据学校实际与发展需要而有所不同,应当有利于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对此,《办法》均有指导性意见。

   二、章程的制定过程需要与高等教育的改革过程相衔接

   章程是改革的成果,但改革不是一次完成的,章程的制定要体现改革的进程。一般而言,通用的文件总是规范着最基本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最低的要求,因为它要促进改革而不能限制改革,否则就会都定死了。因此,在许多改革的难点尚未突破的情况下,仅满足于近一、两年内把章程制定完成可能还不够,因为此时的章程还很难具备“大学宪法”之效力。笔者认为,初步制定的章程需要有一个试行和完善期,这也是一个促进反思的过程,之后仍需不断吸收改革的成果。待再经历几年的实践探索、检验,各项改革已取得基本的成果,把它们吸收进来,到2020年形成规范性的正式章程,真正实现依法治教、按章办学。主要涉及的改革有:

   1.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加强章程建设是(教育规划纲要)在“完善中国特色大学制度”中提出的重要内容,章程制定必须放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框架下考虑。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前提。为此,我们需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由重过程管理转向重目标管理,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由以审批项目、分钱分物为主转向以搞好规划、调控、监督和服务为主。在学校自身运转方面,也要由过去主要根据上级的指令、指示、项目办学,转变为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学校依法办学和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总之,我们可以以制定章程为契机,推动高校的自主办学工作,使高校的运行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有章可循。

   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我们需要在充分把握大学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分工实现机制,使得党委的领导权、校长的行政权和教授的学术权,不缺位、不越位。界定党委和校长的职责,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分工保证办学的有序并激发办学的活力,党委的领导权和决策权体现在重大事项上,校长在党委重大决策的基础上负责学校行政体系的运转;注重学术和行政两支队伍的建设,二者的管理和激励模式完全不同,不能混在一起,要精心铺架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并行成长的学术生涯和管理生涯“双梯阶”发展道路,努力打造踏实、严谨、创新的学术业务队伍和精干、高效、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探讨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学术委员会对学术问题的决策作用,整合校级学术机构权力,赋予“学术委员会”最高学术决策权,统辖具有学术性质的各个委员会,以避免行政对各学术事务的分散掌控;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在院系层面建立“教授会”,作为重大问题的决策机构,强化学者共同体治理模式,学院院长实行教授会推举、学校任命制,以院长为首的行政体系负责院系的正常运转、执行学校的指示和教授会的决策;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保证民主监督机制。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9

学校党总支在县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标准的基层党组织、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目标,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这个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18年党建工作主要特色

(一)进一步健全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1.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时召开党支委会议、支部组织的生活会和党员大会。

2. 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由党员每学年就本人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向党支部作汇报,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3. 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对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召开群众座谈会,保证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取得实效。

4. 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制度。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深入教育教学和服务保障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率先垂范,为教师作出榜样。

(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队伍建设。

党总支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发挥一个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两个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奉行三个在后(享受在后,名利在后,待遇在后)、履行四个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和达到五个提高(提高党员形象,提高人文素养,提高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工作业绩)”的要求,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党政班子建设。党政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中心”、“核心”,两心并一心,心心相印;职责分、思想合,工作分、目标合,岗位分、行动合;分工不分家,以长补短,团结奋进,形成了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一支团结、务实、奋进、争先党政班子集体形成并壮大。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任用聘任制,重视加强干部培训,实施干部任职工作分工责任制。通过在职锻炼,丰富干部队伍的管理经验,增长了才干。

3.加强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在思想作风上加强教育,在工作业务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特别对进入中层部门工作的党员提出新的要求,发挥他们在教育管理与岗位上的示范作用。党支部对年轻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大胆使用,委以重任,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

4.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和教师中开展以老带新、以能带新的传帮带活动,每学年进行优秀党员和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评选,加大名师工程的推动力度,使他们成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标杆,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教职工队伍。

(三)以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墙报、宣传橱窗等各种载体,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在现阶段的新理论、新理念,学习贯彻新党章和党的精神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策,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好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2.学习《新党章》,贯彻《新党章》。通过向每一位党员发放新党章、印制学习资料,广泛宣传《新党章》基本知识,让党员教师掌握《新党章》内容,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每位党员按照要求抄写并领悟党章的内涵,党员们学原文、悟原理,带着信念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通过专题讨论学习会,党员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对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性觉悟,进一步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3.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学习调研到位。全校党员干部按时学完规定的学习篇目,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和集中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梳理。

4.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

我校党总支部将要召开“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党员同志们明确了“两学一做”的教育目的、总体要求及教育内容。一致认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党支部决定,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党建工作任务,将“两学一做”的内容,融入日常工作,推进学习教育的有效开展。

5.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组织开展了全体教职工参加教育普法活动。通过法制教育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在执教中做到依法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切实做到依法治校,确保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遵纪守法。

6.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等,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坚决治理教师队伍中违反师德的行为,杜绝有偿家教,净化教书育人环境,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以班子建设为根本,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进一步健全党内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促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2.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每个党员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工作任务,做好相关工作,促进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年终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党内外评议及支委会研究,评出各年度的优秀党员。

 3.努力打造“三型”支部。围绕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的思路,制定并落实好本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断进取,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全体党员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并成为学习组、教研组交流发言的带头人,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引导优秀教师靠拢党组织,以在教学第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工作。

6.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根据上级党委的年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制定并落实好本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在保证党的常规工作正常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意识教育,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7.认真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党费补交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报表和党建信息。

8.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党组织的结构和活力,确保党政一班子大事有共识,小事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力弘扬“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让“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五)以师德建设为依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了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使党员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自觉遵守纪律的观念,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教育工作风正源清。

 2、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高师德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辅以一定的行政手段,使教师的言行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我校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通过制定教师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指标),年度考核,师德表现与评先挂钩,凡违规将一票否决等,建立完善教师考评机制,监督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加大对违规违纪教师的查处力度,防堵结合、罚教并举,使教师轻易不敢“触雷”,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3.以榜样为引领发挥辐射作用。积极树立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师德师风等方方面面的典型,以典型的事迹激励教师取长补短、知难而进,使教师学有榜样、比有标准、干有方向。善于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教师以此为基点拼搏进取,形成“党风促教风,党性铸师魂”。

4、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选聘民评代表,公开评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监督方式等,动员师生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使民评工作顺利进行。

5、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坚持“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积极落实校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工作,同时经常听取教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大大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党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思想组织、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得到了有力提升,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校党支部还需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总结经验,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任务,全面正确而又切实有效地寻找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带领全体党员再接再厉、勤奋务实、开拓进取,谱写学校党建工作的新篇章。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滦平县第一小学

学校党务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党总支在县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标准的基层党组织、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目标,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这个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18年党建工作主要特色

(一)进一步健全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1.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时召开党支委会议、支部组织的生活会和党员大会。

2. 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由党员每学年就本人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向党支部作汇报,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3. 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对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召开群众座谈会,保证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取得实效。

4. 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制度。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深入教育教学和服务保障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率先垂范,为教师作出榜样。

(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队伍建设。

党总支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发挥一个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两个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奉行三个在后(享受在后,名利在后,待遇在后)、履行四个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和达到五个提高(提高党员形象,提高人文素养,提高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工作业绩)”的要求,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党政班子建设。党政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中心”、“核心”,两心并一心,心心相印;职责分、思想合,工作分、目标合,岗位分、行动合;分工不分家,以长补短,团结奋进,形成了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一支团结、务实、奋进、争先党政班子集体形成并壮大。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任用聘任制,重视加强干部培训,实施干部任职工作分工责任制。通过在职锻炼,丰富干部队伍的管理经验,增长了才干。

3.加强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在思想作风上加强教育,在工作业务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特别对进入中层部门工作的党员提出新的要求,发挥他们在教育管理与岗位上的示范作用。党支部对年轻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大胆使用,委以重任,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

4.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和教师中开展以老带新、以能带新的传帮带活动,每学年进行优秀党员和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评选,加大名师工程的推动力度,使他们成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标杆,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教职工队伍。

(三)以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墙报、宣传橱窗等各种载体,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在现阶段的新理论、新理念,学习贯彻新党章和党的精神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策,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好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2.学习《新党章》,贯彻《新党章》。通过向每一位党员发放新党章、印制学习资料,广泛宣传《新党章》基本知识,让党员教师掌握《新党章》内容,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每位党员按照要求抄写并领悟党章的内涵,党员们学原文、悟原理,带着信念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通过专题讨论学习会,党员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对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性觉悟,进一步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3.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学习调研到位。全校党员干部按时学完规定的学习篇目,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和集中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梳理。

4.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

我校党总支部将要召开“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党员同志们明确了“两学一做”的教育目的、总体要求及教育内容。一致认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党支部决定,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党建工作任务,将“两学一做”的内容,融入日常工作,推进学习教育的有效开展。

5.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组织开展了全体教职工参加教育普法活动。通过法制教育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在执教中做到依法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切实做到依法治校,确保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遵纪守法。

6.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等,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坚决治理教师队伍中违反师德的行为,杜绝有偿家教,净化教书育人环境,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以班子建设为根本,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进一步健全党内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促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2.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每个党员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工作任务,做好相关工作,促进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年终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党内外评议及支委会研究,评出各年度的优秀党员。

 3.努力打造“三型”支部。围绕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的思路,制定并落实好本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断进取,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全体党员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并成为学习组、教研组交流发言的带头人,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引导优秀教师靠拢党组织,以在教学第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工作。

6.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根据上级党委的年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制定并落实好本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在保证党的常规工作正常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意识教育,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7.认真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党费补交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报表和党建信息。

8.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党组织的结构和活力,确保党政一班子大事有共识,小事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力弘扬“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让“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五)以师德建设为依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了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使党员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自觉遵守纪律的观念,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教育工作风正源清。

 2、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高师德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辅以一定的行政手段,使教师的言行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我校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通过制定教师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指标),年度考核,师德表现与评先挂钩,凡违规将一票否决等,建立完善教师考评机制,监督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加大对违规违纪教师的查处力度,防堵结合、罚教并举,使教师轻易不敢“触雷”,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3.以榜样为引领发挥辐射作用。积极树立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师德师风等方方面面的典型,以典型的事迹激励教师取长补短、知难而进,使教师学有榜样、比有标准、干有方向。善于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教师以此为基点拼搏进取,形成“党风促教风,党性铸师魂”。

4、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选聘民评代表,公开评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监督方式等,动员师生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使民评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规章制度总结篇10

文章标题:学校总务岗位竞聘演讲词

根据我院内部机构设置,针对本人工作能力,我竞聘总务入岗位。

一、我于92年调入蒙师任小车司机,95年兼任保卫副科长,在保卫科这段工作中,虽说身兼两职有时工作紧张起来夜以继日,非常欣,由于有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我想做为科室领导、不但要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还要根据科室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做好与科室相连带相关工作、开拓、延伸以便工作带着科室领导创造性的向前发展。

在任副科长期间,始终把加强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素质和责任心放在首位,有时是就事论事,有时防患于未然等方面进行学习有时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收到了明显效果。

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方面的岗位责任制,工作中明确要、严格检查,不放过可能出现的批漏、免除了一些事故的发生。在增强防火意识上下了相当大的功起作用。收效明显、并在科室网页上对安全消防工作做了大量宣传。

为了加大保卫工作力度开展了警发共建活劝,通过和公安机关的联系,收到了实质性的成果,还校园一清洁,同时为了保证师生合法权益,我们建立了申诉制度,成立了申拆办公室并受到了上级有关部们检查后好评和表彰。总之全校师生的安全,学校财产得到保障是我最大的安慰和满足。

二、后勤管理社会意识

第一把提高总务后勤职工的整体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总务后勤管理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总务后勤职工队伍事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制下服务规范或操作规程。使管理和服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必须强化、检查考核制度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总务也应设立相应的人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工作。

第二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结合我院发展建设的实际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处、班、组的工作职责范围和个人岗位责任制,并结合不同的工作岗位社会福利事业和性质,这主要表现为学校后勤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

第三改革效益工资制度,实行有效机制。为了充分调动总务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问题要结合运用经济手段强化管理。要把个人完成任务的质量,数量,效率作为科室和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奖惩分明。

第四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社会化。学校后勤工作它具有政治觉悟,充分认识总务,后勤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从事总务,后勤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把热情地为师生服务的思路。其次,要不断地对总务,后勤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和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积极介导爱岗敬业,文明守纪的新风尚,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营造一种人人学文化,个个学技术的环境,从而提高其文化层次和技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