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2:14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1

关键词: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04-01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起步阶段,更要抓好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为今后的成长和学习铺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抓常规制度建设,严格制度落实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做到教育行为有章可循。为此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到绩效分配方案、文明班级评选办法、班级考核评比制度、学校清洁检查评比制度、学生文明行为评比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制度等,小到班级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能让教师清楚,怎样去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教育,怎样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过,制度制定得再多,如果不能坚持执行下去也没有用,这就要求强化学校考核力度,从管理者到一般教师,把制度持之以恒落实下去,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的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师德教育,树立行为榜

学校制度需要不同角色的教师参与执行,而且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很大。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许多学校实施养成教育,都要求领导班子带头,教师示范,为学生作榜样。有句老话说:“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居首;身教、言教、物教,身教为先”。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做到,如在集会时教师不聚在一起交头结耳,做眼保健操时教师不能随意离开课堂;大型活动或集会时教师不能提早离开会场等等,应有始有终做学生的表率,教师应严于律己,以自己正确的、规范化的行为影响学生,具体形象地给学生树立道德行为的榜样,这样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了,也会更加积极主动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育人质量。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学校领导要“明目标,记责任,干实事”,率先垂范,教师要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学校逐步形成一个奋发进取,人人教书育人,人人为人师表的教师集体,用教师自身形象去影响学生。

3抓活动管理,实现活动育人

行为习惯教育仅仅靠说教是不行的,除了教育学生明理,明确自己作为一个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熟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还要开展各项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教育活动入脑如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对学生开展活动包括学生一日常规养成教育活动、主题班队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开展一日常规教育活动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应有不同层次和坡度的要求。如新生入学注重进行集体的行为规范训练,抓传统美德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高年级的学生以榜样诱导,增强其规范行为的自觉性。每天从学生走进校园做到穿戴整洁至离校时认真做值日生、保持教室校园整洁抓起,及时检查评比,反复导行,培养了学生对课室一日常规的认同感和义务感。在这过程中,着力抓好班集体建设,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自觉维护班级荣誉,如制定班规班约,开展班际“出勤、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赛等活动。主题班队活动和学校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不管是常规教育活动还是主题教育活动,要突出一个字,那就是“实”――即实在、实际,教育活动实在,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能起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例如学校每年都要开展植树教育活动,如果我们在植树教育活动过程中穿插树木对土壤的保护知识宣传和环境恶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宣传,引导学生自主选苗、植树,自己保护小树的成长,这样学生对开展植树活动的意义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会形成自觉保护学校花草树木的良好品质。

4抓“三位一体”网络建设,促进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样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仅仅靠学校无法完成,必须要争得家长的密切配合,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家长同心合力,共同教育,因此,我们还要抓好“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即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必须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共创良好的育人大环境。学校要十分注意密切家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家里是不是听家长的话,是不是随手乱扔脏物,会不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回家后,是不是先做作业,再玩,会不会乱撕作业本,会不会注意安全,走路靠右,过马路走斑马线等,使其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辅导讲座,把养成教育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在教育中,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不迷恋牌桌,不酗酒,不粗暴待人,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开展家教咨询,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和家访制度,在依靠社会力量,如聘请退休干部当校外辅导员等,让教育形成一种合力,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结语

一所学校只要制度完善,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这个学校也一定形成良好的校风,学校办学水平会得到不断提升,真正成为家长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杨翠平.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夏凌翔,黄希庭.我国的自立人格与西方的独立性人格的区别[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8-41.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2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属于人们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是不断增值的。对于人们的现实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们只是依靠理性进行支配,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制约,使规范的期待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最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结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找到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效性策略。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

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3.健全监督机制。在各个班级活动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队活动,利用大型的校队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在活动开始之后,学生要以排队的形式入场,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们认真的听讲,给予礼貌的故障,严格规定队员的敬礼和站立等行为,使学生可以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遵守规范的意义,结束了互动,需要让每个学生对活动给予反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规范化和序列化。

4.优化乡镇德育环境。利用乡镇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德育,德育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辐射力和渗透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社会外部控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社会文明风尚。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对策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当代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我国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可以更好的做人。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80-85.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3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概述

行为习惯是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模式,有如下特点:

1.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

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一个孩子一直都碌碌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觉得,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要从小处着手,抓细节。学校德育教育体现在我们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抓住这些细节,开展教育。

2.我认为学校德育教育应该生活化。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只有将德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3.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可以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教育。

4.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镜子。

5.所谓习惯是需要通过多次不断地重复才能养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用赞赏、鼓励的方式面对学生。

三、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儿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为此我校相继开展了“弯弯腰”“文明礼仪”教育、“五个十”道德体验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语言习惯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因此,各科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行行为的规范化训练。在教学中,各学科教师要有目标、有标准、要求一致,切忌朝令夕改,各科教师各行其是。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防御的作用。

3.注重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避免单一的说教,批评的教育方法。在上学期,我们学校四年级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行为展演活动,三至六年级开展了“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的演讲比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塑造了小学生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诚信感恩、尊重他人的良好形象。

4.狠抓学生纪律,形成良好习惯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而班级纪律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学伊始,班主任老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哪些不能做,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得及时批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违反。

5.用爱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思想单纯,自制力不强,难免会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出现。教师必须对他们更加呵护,用情感去影响、感化他们。

6.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可忽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严于律己,讲究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每次只要我发现操场上或楼梯上有纸片的话,我都会主动弯下腰去捡纸片,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同学在和我做着同样的事情,有时候我特别困惑:为什么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老是停留在口头上呢?有些事情是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7.利用“国旗下的演讲”进行规范教育

国旗下的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我校每位担任“国旗下演讲”任务的班级都能紧跟目前形势或有关节日、纪念日,进行相关内容的演讲。一是通过英雄人物故事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二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习惯伴随学生健康成长;三是通过纪律法制教育,把纪律要求和法律知识变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四是通过五爱教育,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4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要立足长远,但也要抓住最佳时机,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初期发展阶段,受其成长规律的影响,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就容易形成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环境熏陶,外因内化助推行为习惯养成

环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小学生很长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除了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等独特的校园整体文化外,班级文化最接近学生,对学生成长具有直面性。在外部物质建设方面,班主任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组织学生精心布置,着力打造渗透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班主任可以把教室划块分割进行布置,在教室四壁设置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学生作品、班级光荣榜、黑板报等,在布置过程中,尽量发挥集体智慧,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让学生参与,让他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班级软环境的建设,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可以通过征集确定后,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让学生烂熟于心。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逐渐内化为一种学习、生活习惯并自觉保持。

二、制度约束,指导矫正规范行为习惯养成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小学阶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在每学期开学初期,强化制度宣传,向学生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各项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订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的班规。班主任、任课老师、班干部强化过程监督,要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建立学生行为表现奖惩机制,对执行好的优秀学生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引领带动全班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给予关心、指导,纠正他们错误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遵纪守规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树立榜样,示范带动引领行为习惯养成

榜样是一种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潜伏着某种才能的素质,这种素质犹如火药,为使他燃烧起来,必须有引火星,而教师的榜样就是引火星”。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主导”作用。学生也有意无意地从各个角度模仿他们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要有榜样意识,必须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从思想品德、教学态度、工作方法到言谈举止、精神风貌等各个方面都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信守承诺,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在养成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以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自律自省,情感体验固化行为习惯养成

校纪班规是通过“他律”的手段来规范小学生行为的。“他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想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根本的做法是要教会小学生“自律”。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的正面强化教育,重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从小事着手,从严管理,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不断强化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使学生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从而巩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严禁以点带面,一棍子打死,要施以耐心,给予关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自省反思中不断规范行为,走上正轨。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5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方法研究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而我本人又是学校的少队辅导员,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课题组组长。经过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三年多的深入研究,已形成了经验性成果,现总结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

二、确定实验研究目标

作为课题制组长,我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行为习惯教育的文章后,成员之间统一思想,结合小学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研究目标一览表》将课题目标分解到6个学期中,每个学期各有侧重,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由浅入深得到系统地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法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1)按照实验目标和实验进度提供活动区材料,布置装饰墙壁校园形成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安排进行了教师技能技巧比赛――主题墙饰设计,要求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比赛优胜者学校给予奖励,每学期更换了1次。小学生在课间随时可以看到色彩鲜艳的墙饰和画面,感受其中蕴含意义,让有效灵魂受到感染。教师在组织还在上下楼梯及组织课间活动时,有意引导,和小学生通过交谈等方式,启发幼儿思考,感受各种行为习惯带来的不同后果。

(2)在学期末奖励幼儿项目中设立文明礼貌奖、良好行为习惯奖。从开展课题研究起,共进行奖励七次,获奖四百余人次。通过对在行为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孩子的奖励,让孩子们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荣誉感,使孩子在活动中、课堂中、游戏中、与幼儿的相处中表现出了自己最好的方面。2年级2班孙傲华小朋友在2009年春季开学典礼中荣获文明礼貌奖,她在生活中更加有礼貌了,在和她母亲交谈中得知,不仅是幼儿园,在家里或是外出,见到长辈都会礼貌打招呼,和小朋友相处不说脏话、不打人,与小朋友有序玩耍,人见人爱,都在夸她有很大进步。

(3)在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宽松的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注重行为习惯示范作用。开展此课题研究以来,教师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了率先垂范。为此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十次,讨论了家园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协调一致的重要性,并达成共识。

2、定期开展各种活动;

组织现场观摩。定期安排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观摩活动。为此我们先后组织活动六次,从中系统观察幼儿的变化,例如三年级一班的赵轩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孤僻、不爱说话、吮吸手指。经过分析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什么事情都由着他。因此,他开始上小学,经历了从一个“家庭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在顺利转变角色前,儿童要在家庭中掌握一些最简单的做人处事的原则,如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等。但过多的依赖爷爷奶奶,使他自理能力差,在画画,手工以及日常生活中远落后于他人,更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自卑、脆弱、烦躁、使他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我作为实验教师与家长配合采取措施矫正后,孩子以上不良习惯明显好转。教师设计教育活动参加各种课堂大赛获奖多次,正因此我本人学校的奖励。

2、开展论文评选后动。年度末组织评选论文活动,鼓励实验教师将研究过程中的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出来将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实验两年来,先后有19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获奖。

3、组织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笔记评选,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评选7次,获奖者可依据绩效考核办法获得奖励考核分,并将好的活动设计与教育笔记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如,在我校第十一届教师技

能技巧比赛活动中,“以小学生养成教育活动设计”进行比赛,

王晓霞荣获一等奖,高江荣荣获二等奖,常红艳荣获三等奖。通过比赛,教师在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活动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经验,为日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主要研究成果

1、学生受益;

在准备阶段发现,55%的学生在有些方面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丢废纸、小便不入坑、学习用具不能整齐摆放,和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不是太融洽。在实施阶段,明显感觉学生变化很大,80%的幼儿养成了不乱丢废纸、自觉排队入厕、学习用具整齐摆放的好习惯,在终结阶段92%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形成,在讲卫生、学习用具摆放、与同学之间相处等方面成效明显。家长认为孩子在上学以后比以前懂事多了,会恰当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再象以前那样不懂礼貌,并会有意识地监督阻止不礼貌行为的发生。

2、教师受益;

课题的研究,使一线教师系统地学习了基础科研知识,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得失,更加密切地关注教学、关注教改,有效地提高了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仅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理念更新,还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部分教师深入钻研,多方探索,写出了高质量的教育论文。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80%的教师从以讲好课为主转变成学习研究型,100%的教师从摘抄理论上升到写随笔反思,95%的教师把反思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6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道德规范;规范教育

一、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

加强小学生认知教育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有这样―个案例:某县,接连几天接到办案说摩托车被盗,经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这群作案团伙居然是一帮孩子,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1岁。而问及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回答说是他们分了两组,两组以偷车打赌,哪组偷的数量多,哪组就是胜利者。而当问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时,他们只觉得这很好玩,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更不要说违反了社会道德。可见,加强小学生的德性认知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小学生德育课程体系,由此为基础开展小学生德育知识课程学习。同时,我们也需要更为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自身道德素养低、个人素质不高,不足以为人师表;还有些教师在小学生德育教育课堂上只讲求课堂形式,毫无课程内涵,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现实生活,在无形中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利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加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增强了学生的自控能力,才能更好的规范学习们遵守基本道德相关准则。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呢?首先要从基础做起,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允许开小差、不允许打扰其他同学课上学习等,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要站立端正,声音洪亮,回答问题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在课堂上起哄等,在完成作业方面,要做到自己思考自己完成,字迹工整,不能存在应付行为等。只有从小学生每天的课堂上分项对其进行规范,才会慢慢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三、情感体验,学会生活

在进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引经据典,比如我国儒家思想是我国文明古国礼仪的基础,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让小学生们能够进入相应的情境,充分的体验到我国古代礼仪的规范性,比如孔融让梨,能够让小学生们懂得什么是谦让;曹冲称象,能够让小学生们知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动脑,从生活细节人手,能够让学生们时刻的学习思想道德较高的人,进而才能够提高学生们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的学会劳动、关爱、宽容以及平等等。

由于当今时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应该针对这一问题,提高学生们的集体意识,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严于律己,能够变换角色来处理问题。在面对教师、尊长的时候能够有礼貌,应该通过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师长们、长辈们的辛劳。应该多进行课外活动,为学生们讲解交通法规、自护条例以及治安法规等内容,能够提高学生们遵纪守法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只有学生们心中真正的具有义务,才能够以身作则,避免逃学等事情的发生,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意识,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才能够积极的、主动的让座,体现尊老的优良品质,不会对公共设施造成破坏。应该促进学生们与自然之间的相处,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大树和小草为人们提供了清新空气,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大自然,更加爱护小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会如何去生活,具有集体荣誉感,为社会的美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发展。

四、注重对特殊学生的教育

一所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尤其会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品行较差的学生应该进行个别谈话以及集中教育等方法,加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进而能够提高品行较差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时的跟上大部分学生们,不在特殊化。对于学困生应该采取鼓励、单独辅导等工作,降低其作业难度,进而能够在作业过程中提高自信心。对于孤儿以及单亲学生们,应该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以及杂费减免等工作,进而能够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避免他们破罐子破摔,从而能够保证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教育史上,有专家学者提出来一个观点,即让孩子的每一堵墙壁都能够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比喻,其主要就是指学校应该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比如可以增加学校的人文色彩,教室以及走廊布置一些名人名言,另外可以开展多种活动,比如国旗下讲话以及宣传栏等形式,进而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能够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下健康的成长,从而能够自觉主动的遵守各项规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担负着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臧忠臣;孙洪祥;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7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培养

 

一、引言

培养一个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而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责任。

 

二、在活动中培养流利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改变学生的言行甚至思考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说话和读书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口才历练法,即使课堂效率暂时下降也在所不惜,从逼迫学生说,到引导学生说,到学生愿意说,敢说,会说,强化日常学习总的口才培训和锻炼能力,使口才训练和传递信息,交流沟通信息互为提高。通过组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辩论等各种口才训练之后,读书成为了学生学习和平时生活的主题内容。为了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讲解、示范、榜样激励等督促学生认真遵守纪律,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意识,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呈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作为班主任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间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也能随时纠正班级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让他们大胆参与班级管理。另外我还制定一套班级奖励措施,每周开展雏鹰争奖等活动。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半个学期以来,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纪律性都有很大的提升,基本上杜绝了打闹和叫骂的不良行为。

 

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位一体,齐抓共管

1.加强教师身教。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当长,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3.学生本身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二)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以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正养成了。

 

(三)依学龄段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如一二年级学生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中年级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高年级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制度。

 

(四)注重体验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的精神。

 

四、总结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是一点一滴进行培养的,是通过不断的熏陶,正面教育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8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前途”。良好的习惯将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小学阶段又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材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始终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努力探索新路子。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要科学,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更要有创新。

一、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的原则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平时我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做学生的表率。

2.注意第一次的原则

“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学生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教师或父母没有刻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所以教育学生一定要抓好第一次。

3.要从严要求,不要有例外

好习惯养成难,坏习惯养成却很容易。做老师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形成的时候,千万不准学生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成习惯。

4.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有些好的习惯需要不断反复强化。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做法

1.故事启迪

小学生活泼爱动、自制力差,靠反复的说教和制度,可能一时有效果,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烦。于是,我就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故事里,寻找素材。如不乱动别人的东西,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外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总经理借故离开,结果一些年轻人因为乱翻资料,而没有通过面试,原来总经理用这样的方式来招聘员工,考察他们的行为习惯,这真让那些年轻人后悔莫及。

2.严格要求,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回答问题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等。

3.个别指导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对习惯不好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尽快养成好习惯。还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哪些不良习惯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4.强化反复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对不良习惯要反复抓,强化训练。如乱扔字纸等,就要反复纠正,发现一次,认真整改,反复强调。

5.对于行为偏差生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9

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好成绩的保障。从现在起,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展示你不俗的才华和素质,用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共同阅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演讲稿,请您阅读!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演讲稿1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在干净明亮的餐厅里就餐时,你是否注意过自己有意无意浪费掉的事物?当你在整洁美丽的校园内徘徊时,你是否在意过自己一不留神脱口而出的脏话?当你在宽敞温馨的教室内学习时,你是否留意过自己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的不文明行为?也许有些同学会说这只是小事一桩,不必放在心上,可是同学们,当你做出如上举动的时候,你可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美好校园环境的破坏者。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而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也正反映出整个校园文化是否文明。正所谓:“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并非一纸空谈,它需要我们真真切切地落实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在次,我向大家提出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穿着校服,大方规范;轻声细语,杜绝喧哗;上楼下楼,靠右行走;进出教室,随手关门;排队集会,迅速快捷;

2、上课认真听讲,不走神,不睡觉;

课间文明放松,不追逐,不打闹;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不拖延,不抄袭。

3、接水打饭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插队;爱护公共设施、花草树木,不破坏,不践踏;

一个讲文明、懂礼仪、言行合乎规范的人,就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就是一个有修养、有道德内涵的人,就是一个严格自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位个体,都需要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个体才能成长。

同学们,每个人在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一个弯腰捡垃圾的举动彰显着你美好的内心品德,一句主动问好的言语体现着你良好的道德修养,一个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动作显示着你优秀的道德品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学习并践行文明礼仪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讲文明、有道德、懂礼仪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演讲稿2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是初二_班的___。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新的征途中,我们肩负着许多责任,中学是我们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历练意志、培养情操、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所以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而我们作为学生,更是有数不清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我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作为初中生的我,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人真诚、坦率,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热爱集体,同学之间团结互助,遵规守纪,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勤奋学习,能吃苦耐劳,保持谦虚谨慎,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而,我们可以知道: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我们不能依靠别人,养成好的习惯的秘决在于自我克制。如果你学会了驾驭自己,那么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师。

尊重老师同样也是我们学生必须做到的行为,古人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还要尊重教师的劳动。要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不可当场顶撞老师。教师的辛勤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听好老师的每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各位老师,请接受我们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同学们,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配合教师的工作,关心老师的生活,以一颗赤诚的心去理解老师,把老师作为我们最敬重的人。我想,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遵纪守法、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好学生,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演讲稿3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而我们作为在校的学生,处在向迈进社会过度的时期,更是有数不清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我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但是,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学校在上学期成立了自律委员会,目的就是为了能督促和鼓励我们自觉自律。它并不是一个要一批同学来管理其他同学的组织,而是一个促使大家互相监督,做好自律的一个新的学生团体,只为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保持良好的秩序。作为自律委员会的一员,我相信每位成员都和我一样,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律这方面给大家帮助,为大家服务。

要自律,当然要有具体的要求。在配合现在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自律意识,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在学习方面,我们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在行为上,我们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在外表上,我们应该以简单大方、干净整洁的衣着表现出学生朴素的本质。

我想,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大大的不同。自律并不仅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益,在几年后,当我们陆续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走上社会的时候会发现它对于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我们还是学生时,犯了错误我们还有再来一次,从头开始的机会,可是在社会上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每一次失误或者错误负责,承担后果,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让我们互相监督,做到自觉自律,为目前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也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新的一天里,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继续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今天的奋斗是为明天的成功。社会需要的是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来自合格的学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呢?是不是象很多人所认为的“学习好就是优秀的学生”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单纯而且是错的。毫无疑问,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因为,只有学会做人,才会更好地求知,才会创新,才会进步。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与此同理,在学校里我们要成为合格的学生,最基本的就是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校纪校规,因为这对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敢于吃苦,做事情要有恒心。他们教我们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礼貌待人。然而,随着我们年龄渐渐增长,时光的流逝也带走了童年的稚趣,长大与成熟,我们的心灵是否依然洁净?

我们扪心自问,重新好好看看《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后,你、我、他、她,我们又有谁能完全做到了呢?

是的,或许你会说:“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然而同学们,如果我们因此就不去努力做,我们又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中学生呢?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只有努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提高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才能有正确的道德选择与正确的道德行为能力,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合格的中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演讲稿4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二(17)班的___,今天就让我为你们讲讲我们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俗话说的好:自古以来,人才至上,人品至本,欲成大事,要拘小节,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积小善,才能成大德。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如果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看成是一种精神储蓄的话,那么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在享受着行为习惯所产生的利息。

有这样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当时几十个宇航员在培训,为什么加林能脱颖而出呢?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感动了他。罗廖夫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所以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

走在着整洁美丽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也许你并不在意自己偶然说出的一句脏话,也许你不留心踩在脚下的花草,也许你已经习惯自己旁若无人的喧叫……可是,这时你已经成为美好校园环境的破坏者。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而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也正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程度。然而,在校园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值得我们重新进行思考。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或者口号。”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做起,从学习、生活、交往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比如:穿着朴素,发型大方整洁;不使用手机、mp3,不进入营业性网吧、茶厅、歌厅,外出不坐三无车辆。骑自行车进出校门,要下车推行,按照指定位置停放并上锁;不在校外摊点吃东西;在食堂就餐时,安静就餐,不大声说话;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嘴巴;见到老师轻声问候“老师好。”进出教室、办公室轻轻推门,随手关门;上下楼梯轻上缓下,靠右行走;排队集会静齐快,列队整齐有精神;能弯腰捡起你能捡的垃圾。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课间不在走廊上、教室里追逐打闹。许许多多的细节,不胜枚举。

正因如此,为了进一步规范言谈举止,提升思想境界,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有大家之气、大家风范的精英学生,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玉海实验中学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校园大家庭的主人翁,每个人每天都要在这个家呆上8个小时,为了让我们的家更加文明整洁,为了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舒畅,我们应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细则》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评比。

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评比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五项循环竞赛,另一个是值周的制度

五项指的是卫生,体操,眼操,仪表和课堂纪律。在我们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的校园中这五项尤为重要,是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卫生直接关系到班级和我们校园环境的整洁美观,作为玉海中学的一份子,爱护我们的校园就要像爱护我们自己家一样,我们每个同学不但要管好自己的手,脚,嘴,做到不乱扔垃圾,不乱踩花草,不随地吐痰,不在校园内吃垃圾食品,还要时刻提醒他人关心爱护卫生,关于卫生,我想提醒的是,校园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地,每天值日生应该认真仔细打扫教室和公共场地,当看到校园里一些不讲卫生行为的时候,应该极力去制止。当你们不经意间往地上扔了废纸,劳技废物时,请把他们见起来,多走一步,放到垃圾桶里,当你们践踏了小花小草,或许你们以为这没什么,但请蹲下去把他们抚平,学校校园是我家,文明日常靠大家。

校园生活中,每天上午会有体操,下午会有眼操,早晨,朦朦胧胧的我们来到学校,在早操旋律节奏中,我们振奋了精神,鼓足了信心,多彩的校园生活就拉开了帷幕。下午,劳累一天努力辛苦学习的我们端坐在教室里,闭上眼睛,在这五分钟让身心休息一下,来感受生命的洗涤,关于两操,我想提醒的是,早操进场退场快静齐,动作整齐规范有气势,进场退场做操时不要讲话,嬉戏,打闹,退场要有秩序,眼操中途不要睁眼,不要说话,不要开玩笑,让我们忙碌了一天的眼睛休息一下,准备迎战更多困难,健康做两操,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

或许同学们在仪表这方面都做得很不错,没错,仪表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所谓相由心生,所言甚是,一个真善美的同学衣着一定是得体的,关于仪表,我想说的是,同学们上学一定要每天穿我们玉海中学的校服,上学时要注意自己的发型,不要太凌乱,也不要太风流,每天上学前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指甲,太长应该及时修剪,在家里要勤洗手勤漱口勤刷牙,在校园里不要带耳环耳饰,不带项链吊坠戒指,俗话说得好,返璞归真,内在美才是真的美,不用太多华丽的装饰。

铃铃铃,上课铃响了,开始上课了,课堂里,课堂纪律是一定要遵守的,课堂纪律关系到我们的学习氛围,所谓水涨船高,好的学习氛围肯定能让我们学习的更有活力,更加积极,经过六年小学的磨练,你们步入新的起点,应该学会更加成熟,不在破坏课堂的纪律,关于课堂纪律我想说,上课了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能开玩笑,讲闲话,传纸条,更加不能顶撞老师,破坏课堂纪律,初中和小学截然不同,教学进度很快又很多,所以当你们心中有问题,在课上不要打断老师们的讲课,下课再到办公室和老师们慢慢研究探讨,上课不能看小说玩玩具发呆不听讲,这点相信我也不用多说。。

以上五项均是每天都会有人来打分的,文明班级的桂冠常常就会戴在分数最高的班级的头上,卫生打分在每天值日生清洁打扫完毕之后开始,将由劳卫委员打分,两操将在做操途中由体育委员和学习委员打分,仪表将由每天进入校门的时候由值周班级的同学打分,课堂纪律则在每节课后由科任老师打分。

第二个就是值周了,在学校中,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那就是值周活动,每个学期每个班级都有四天机会参加校园的卫生打扫,同时还可以对进出校门的同学的仪表进行监督和纠察。每次值周情况都会有学生会的同学打分评价,值周的班级必须在指定时间全部到校升国旗,国旗以及缓带用好之后一定要放到指定位置并折叠好,升国旗过程中,全班所有人都要集中,端正肃立行注目礼,放学之后则要留下进行最后的打扫,以及降国旗,得到学生会的同学检查完毕就可以回家了。现在让大家看一些打分表。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话的题目是《遵规守纪,完善自我》。

儿童时代是最美丽的,同学们,你大多处在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童年的花朵就要在你们的生命之树上绽开,阳光是你们的,希望是你们的,世界是你们的!歌德说过,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就要从儿童时代做起。那么,你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迈出正确的步子,走向美好的明天呢?

首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就要遵守纪律,做现代文明的学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知道,良好的纪律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保障。作为一名学生,就要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尊师爱友,自律自强;诚实守法,文明礼貌;遵守公德,爱护公物。其次,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还要学会守法。

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法制观念,不仅要学法,而且还要守法。缺乏法制观念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要遵守社会公德。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维持公共秩序等,这些都是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讲究公共卫生,就是要保持优美整洁的公共环境。比如:在教室里,在校园里,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果皮、纸屑。更不能大喊大叫,妨碍其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不能在建筑物上或课桌椅上乱刻乱画。爱护身边的公共财物,如学校的门窗、桌椅、教学设备等,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马路边的路灯、路牌、公用电话等,同时还应当劝阻、制止有些人破坏公共财物的不文明行为。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注意谦让。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马路,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学们,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留给记忆,明天将交给梦想,你能把握的,就只有今天!请你们珍惜今天这大好时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的,学做人的真谛,就在于道德习惯的养成。端庄的仪表,文雅的谈吐,时刻塑造着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会让你的品格,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时时感动别人,也时时提高自己;对学业的精益求精,对知识的如饥似渴,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让你永远保持愉悦;对劳动的热爱,对活动的参与,对审美的追求,能造就你完美的个性;当你快乐地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校园是如此美丽,同学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亮丽。

小学生行为教育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具体来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养成教育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有助于道德行为由不经常的、偶然的行为变成一贯的行为,有助于道德行为方式的巩固,它作为人的自动化动作的需要,不需要意志力控制,依靠的是内心的动力。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又符合品德发展的规律。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小抓起。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行为习惯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适龄学生入学后,其在学习、生活、交往、活动方面都有了新的行为准则,学校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新的要求和规定。一般而言,低年级儿童,无论是遵守纪律、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还是关心集体、帮助他人的习惯,都还相当缺乏。有些学生甚至在这些方面没有意识,是一张“白板”,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模仿性

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来看,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对应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具体道德推理特点表现为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他们会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易依从、顺从于情境压力,也愿意服从教师或父母的管教和规定,比较容易在外部的要求、约束和控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依赖性

从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行为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还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依赖感更加持久。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在实践中开展养成教育,才能对症下药,保证养成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看,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现代教育认为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以下就结合道德发展的“知情意行”的过程,探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问题。

(一)认知明理

无论是道德观念还是行为方式,“知”是基础,只有在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从而形成辨识能力,继而养成行为习惯。因此,低年级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有助于养成行为习惯的指南。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知”的源泉。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达成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共识,使学生从优良的环境中获取“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什么才是良好的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较高的品德修养树立榜样,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较强依赖性和信任感,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二)以情引情

每个学生都是有心理感受的个体,同样,他们也有着强烈的情感。低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对行为认知的爱憎和好恶等情绪态度,在这个时候,教师加以情感引导,便能使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有更好的认知,加强内心体验。因此,教师要以情引情,带着感情去对待每个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工作、对他们的爱,他们才容易激发学习热情,从而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努力学习,这便是一种情感榜样的作用。在对待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时,要宽容以待,耐心地进行引导,容许学生有改善行为习惯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表达对行为习惯的情感时,要循循善诱,以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彼此交流情感,形成对良好行为习惯的正确态度。

(三)培养意志

低年级学生思维尚不定性,比较跳跃,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意志教育。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为严格地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评价,在自我批评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其次,除了在上课过程中贯穿学生意志培养的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行为规范意识,并有意地遵守学校行为准则。

(四)践行实际

“行”,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不定性,行为活动没有规划,加强一定的训练,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从而形成对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行为训练上加强培养。一方面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生活中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观察学生行为,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同时,还要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基本成长足迹,让学生在认知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成效,从而强化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念。

总之,低年级教师要让学生明理、动情,由信而服,由服而行,行而有果。这需要每一位教师辛勤地付出和不懈地努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引路人,就必须将自己的“知、情、意、行”和谐地整合在一起,以学生认知良好行为道德品质为基础,以涵养学生道德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道德斗志为保证,最终以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归结。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重点

(一)抓住关键期

古人云:“水滴石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结合低年级学生思维行为不定性、不规范的特点,要抓住关键,及时引导教育,强化训练,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开展教育,从细小处着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从最基础的“走姿、站姿、坐姿、卫生、礼貌”等方面开始,让学生从小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形成家校合力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活动。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组织形式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学校、家庭的影响较大,还存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因此,要有效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学校可以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信箱”等,定期地让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还可以优化学校网页设计,为家庭提供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且提供给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了解较好的教育方法。二是举办“家长学校”,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举办一些“我与爸妈共成长”“礼貌我能行”等活动,学校提供平台,家庭和孩子共同参与,通过举办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养成教育活动,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和谐整合;让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有新的认识,教育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增强了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从知情意行的过程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同时形成家教合力,以真正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格珍,翻多.浅述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科技,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