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2:29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1

各县(市)煤炭局要进一步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的科室和工作人员,并指定专人负责。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制度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作用,积极适应安全生产工作新常态,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县(市)煤炭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督促和指导辖区内煤矿企业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大中型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小型煤矿应确定机构或人员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各县(市)煤炭局和煤矿企业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__〕8号)要求,完善建立应急值守和应急救援信息跟踪报送制度,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实施和组织管理,严防发生次生衍生事故,确保应急救援到位。全面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办法》(安监总厅应急〔__〕95号),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工作,持续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各县(市)煤炭局要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确定的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本部门事故信息和预警信息接报处置程序、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与预案成员单位的联系与协作,建立统一应对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部门之间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协同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预警机制,形成合力,确保事故救援响应快速、应对科学、保障有力。三是加快推进瓦斯监测监控平台的升级改造建设工作。督促辖区内煤矿企业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做好各类事故及预警信息处置和统计报告等工作。

各县(市)煤炭局要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督促辖区内煤矿企业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引导煤矿企业联合组建矿区救援队伍,整合矿区应急救援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凡未建立专业矿山救护队的煤矿企业要与就近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援服务协议。督促煤矿企业严格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依法指导煤矿企业落实应急管理经费投入,及时补充人员并更新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逐步改善和提高矿山救护队基础训练等设施,落实矿山救护队正常运行维护费用,储备足够的自救互救器材和应急救援物资。年内阜康市完成联合矿山救护队的组建任务。其余县(市)要结合辖区煤矿企业实际,逐步推进,不断提高应对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处置能力。

州矿山救护队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矿山救护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强化训练水平和强度,日常训练要与实战相结合,创新训练方式,提高现场险情确认、搜救查找、抢险处置等救援技能。要高度重视战术演练,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和业务素质,保证救援队伍整体战斗力。我局将严格按照《矿山救护规程》、《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等制度标准的要求,定期对矿山救护队的训练成果进行检查。州矿山救护队每季度组织一次达标自检,州煤炭局每半年组织一次达标检查。

各县(市)煤炭局要按照《关于印发__州__年煤矿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昌州煤字〔__〕31号)要求,配合州矿山救护队做好本辖区煤矿企业年度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督促煤矿企业按期完成隐患整改工作。州矿山救护队要严格按照州煤炭局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制定煤矿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受检煤矿企业要积极予以配合。加大对矿山救护队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各项服务工作科学、安全开展,矿山救护队在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矿山救护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等标准规范的规定程序进行,严禁违规、违章操作。

根据《__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事件预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一是各县(市)煤炭局要根据本级政府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组织制定本部门应急预案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备案,同时抄送上一级煤炭管理部门。各县(市)煤炭局要根据事故的实际处置过程和预案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对部门预案进行修订,健全和完善本部门在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协调联动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要加大对部门预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确保相关人员熟悉预案内容。二是加强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落实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各县(市)煤炭局要指导辖区内煤矿企业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工作,做好企业预案与本级政府专项预案、本部门预案、企业之间预案的衔接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煤矿企业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__)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尤其是针对基层层面制定的现场处置方案应该简化、易学、针对性强,实现标准化、牌板化、卡片化。严格按照《自治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落实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报备工作。三是凡未编制应急预案、未按照《自治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程序进行备案的煤矿企业,在申请办理、变更、延期煤矿

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矿井基本建设(含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开工申请时,不予办理、变更、延期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或不予批准矿井基本建设(含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开工申请。四是各县(市)煤炭局要重视停产、停建矿井的应急管理工作,要加强对该类矿井的危险源监测和监控,完善应急处置措施,严防事故的发生。各县(市)煤炭局要把应急预案演练作为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锻炼应急队伍的重要举措,指导辖区内煤矿企业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和演练实施方案,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专项演练和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突出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自救互救能力等环节,强化现场处置方案和重点岗位部位的演练,保证一线从业人员掌握事故应急处置要点,不断提升岗位人员的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各县(市)煤炭局年内至少组织1次“双盲”演练或实战演练。

结合“六五”普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重大活动,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__〕8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面向社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知识,开展应急体验性教育,提高应急意识和技能。

各县(市)煤炭局要按照我局制定的《关于做好__年度__煤炭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昌州煤字〔__〕25号)及《关于下达__年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计划的通知》(新煤安应急发〔__〕10号)有关要求,组织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培训。推动应急管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全员培训的原则,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和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考核规章制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培训目标、内容、标准和方法。年内我局将分期组织全州各县市煤炭局主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及其应急管理工作部门人员和煤矿企业主管应急工作的领导及其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培训班进行培训。

二是深化矿山救护队伍专业培训。加强矿山救护队指战员专业培训,提高矿山救护队伍专业技术能力。充分发挥州矿山救护队的功能和作用,广泛运用模拟仿真、实战化演练等新技术改进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要求选派指战员参加培(复)训,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矿山救护工作。

三是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和应急技能培训。各县(市)煤炭局要指导各煤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全体煤矿干部职工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推动煤矿企业落实对从业人员的应急技能培训要求,突出重点岗位和井下一线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措施。矿山救护队要积极开展对煤矿一线从业人员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煤矿一线从业人员能在规定时间正确使用和佩戴自救器的培训,努力提高一线从业人员自救、互救技能。我局将组织1期监管人员应急自救常识培训班。

各县(市)煤炭局、煤矿企业要按照我局有关规定和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准确上报各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统计分析、事故救援总结评估、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等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我州煤矿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普查,不断充实本地区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资源、专家、队伍、装备、典型案例和应急预案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和利用社会各类应急资源,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提供支持和保障。

各县(市)煤炭局要建立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库,根据专家擅长专业进行分类,畅通专家参与工作的渠道,调动专家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组织专家参与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应急预案评审、应急演练评估、应急课题研究、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切实发挥专家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应对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急诊;护士培训;导师式

急诊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急诊科急危重病人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因此急诊护士必须集各专科急救护理知识于一身,全面掌握急救技能,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临床护理专业,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大量的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更新、涌现,而护理培训是一种终身性培训。目的是使护理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护理学科的发展。根据对湖南省湘雅医院的实地考察与吸取经验,笔者通过2011年、2012年对湘雅医院急诊科新入科护士所采用导师式一对一培训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现介绍如下。

1导师式护士培训方法

1.1培训对象、周期与方法

1.1.1培训对象

急诊科护士应是在内、外工作至少2年,故培训对象设定为工作2年~5年首次转入急诊科的年轻护士。

1.1.2培训周期

培训周期设定为入科的前3个月。分别为入科后7天的培训,然后是第1个月的培训、第2个月的培训、第3个月的培训。

1.1.3培训方法

培训主要模式是师徒带教式一对一培训。每个新进人员入科后,护士长就与其谈话,了解新进人员的基本概况,性格特点,工作经历,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性格特点等安排1名主要的带教老师,3个月内不单独值班,基本和带教老师的班次一致。科室制订入科3个月的带教培训手册,带教老师根据新进人员的具体情况可做适当的修改,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对培训对象实施带教。带教模式为:带教老师示教,然后培训对象经过反复练习后,再恢复示教,之后带教老师考核通过,然后该项操作方可单独操作。带教老师对培训对象实施实时监控,掌握工作进度、思想动态,对重点内容严格带教。护士长随机抽查培训效果,利用晨会提问,考察培训对象的应急应变能力等。

1.1.4培训师资

培训老师必须是责任组长或者护士长的资质。我科的责任组长均有大专以上学历,院级及以上急诊专科护士,工作责任心强、耐性好的护士。

1.2培训内容

(1)科室环境。每个新入科人员必须对科室的环境进行全面了解,熟悉每个设备仪器固定放置的位置、配备数量、科室各个区域的方位和通道等。

(2)仪器设备。培训每个新入科人员熟悉科室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登记制度。急诊所有仪器设备一律不外借。

(3)应急预案。护理部制订全院护士应知的应急预案,科室根据本科室的特点进行修订后,带教老师评估每个新人对应急预案掌握的具体情况,根据科室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和应用。

(4)急救技能。带教老师评估每个新人急救技能掌握的具体情况,根据科室必须掌握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和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心肺复苏(CpR)、洗胃、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血糖监测、心脏电除颤、呼吸机的使用、留置针的使用、心电监护、微量泵的使用、输液泵的使用、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等。

(5)急救理论。必学内容:各种常见疾病的急救流程,如心搏骤停、脑出血的急救流程等;急诊护理常规(科室制订)。自学科目:急救护理学书籍(自选)。

1.3考核评价

每名新进人员培训满3个月后,由护士长组织,与带教老师共同针对其培训内容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抽查考核,外加同行评定,科室制订同行评定测评表,包括10个子条目。理论和技能各占40%,同行评定占20%,满分≥85分为合格,科室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

2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该培训,2年来逐步建立了一支技术好、素质高的急救护理队伍,获得了医生、上级部门和病人的一致好评,病人满意度达97%,护士满意度达100%。本项实践证明,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急诊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短缺现象得到解决;时减轻了急诊抢救室新上岗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护士队伍的稳定,与廖全全等的研究一致。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活动,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防护知识,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总体目标

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初步在全社会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基本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各类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用3年至5年时间,对各级应急管理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优化配置培训资源,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狠抓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学习工作,深入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普及应急知识,努力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6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狠抓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学习工作。同时,要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在事发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开展自救、互救的能力;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公众尤其是妇女、儿童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每年以“公共安全宣传周”以及“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日(周、月)为契机,多种形式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社区、高危企业、建筑群和车站、机构、码头、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张贴应急管理宣传口号,营造浓厚的应急管理社会宣传氛围,使社区、农村、企业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2、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专刊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知识。

3、编印发放应急科普读物。一是做好《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的发行和宣传工作;二是各部门结合专项预案的内容,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按各行业特点整理有关应急知识,编印应急科普读物,协调制作和播出有关电视、广播等作品,做好各类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

4、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的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

(二)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

1、以《*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特别要宣传抓好总体应急预案落实的重要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培训和演练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重点抓好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通过总结分析典型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3、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人、各级公务员和新闻发言人等进行应急管理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实战培训;在各级培训工作中增加应急管理内容课程,以各种培训形式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各级组织、广大公务员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素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以学生和特殊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对象,开展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1、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组织实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课程,尽快让公共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向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发放《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及各类应急知识科普读物,以举办应急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形式开展应急常识教育活动。

2、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证及招考公务员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知识相关内容。

3、志愿者培训。对各类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相关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加强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领导到位,组织措施到位,确保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制订详细计划。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职责,结合实际,制订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计划。每项计划要有具体内容、牵头负责单位、协助单位、完成具体时间表、预期效果等。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4

关键词:急诊护士;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效果

灾难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早期以自然灾难为主,近代文明以来人为造成灾难逐渐增多[1]。在面临各种突发或灾难性事件的威胁和挑战时,迫切需要迅速有效的紧急救援,而急诊护士是医疗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体伤害救援应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训练一支具有反应迅速,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专业信念坚强,技术精堪,高实践水平的急救专科人才队伍[2],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2012年1月~12月对本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全面、规范化的培训效果观察,急诊护士应急救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配备护士14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6人,均毕业于护理专业的大、中院校,全部接受过一般的护理专业训练。从事急诊护理工作长短不一,最长17年,有1人最短6个月,有1人,其他的从事急救工作在1~10年,均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规范的急诊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急救技能参差不齐。有2人未参加过大批量群体性伤害的救治工作,不熟悉群体性伤害的抢救流程。

2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突发性群体性伤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爆炸以及群体斗殴等引起的大宗伤员伤亡。如何提高发生后的救援能力,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使伤害的程度降到最小,成为广大急救工作者当前最迫切、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急诊护理是可以体现用最小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的艺术[3]。因此注重对急诊护士的应急意识及救治能力的培养,使急诊护士具备应对群体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科学的急救理念、扎实、全面的医疗护理能力,才能实现成功、有效的救治。

3加强急诊护士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救治能力的培训

3.1培训目标强化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定期开展模拟演练训练,使护士牢固掌握大批量伤员的救治技巧。急诊护士由于平时应对群体群伤的救治实践机会少,容易导致对一些知识及急救技术的遗忘和生疏,提示牢固掌握各种群体性、灾害救治知识不仅从日常抢救工作中积累还要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和巩固。因此,对于群体性灾害事件救治知识的学习应与平时的培训相结合,关键时刻才能有效应对。

3.2培训方法

3.2.1注重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①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定义、种类、特点及救治技巧培训和学习,增强急诊护士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认识。②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任务、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汇报程序等,增强急诊护士的现场救治能力。③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复合性损伤、烧伤、多器官功能障碍、颅脑外伤、骨折、休克、挤压综合症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④大批量伤员的救治知识:掌握成批伤员的抢救流程,才能使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⑤自我保护知识:现场的救治原则是"先自救,后救人"。先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才能更好救治伤员。⑥做好现场伤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3.2.2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培训①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务科及护理部举办的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及气道维护技术等。②每月1次业务学习,由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授课,均采用多媒体形式授课,内容涉及急救护理各个方面,如:专科病、常见病护理、各种创伤急救、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急救与处理、急诊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急诊常见法律问题和防范措施;常见急救技术,如基础生命支持、气道的建立及维护、急救监护技术、急救仪器参数的设置、调节与报警处理、除颤术、洗胃术等;③每月进行一次护理业务查房,通过本月抢救的疑难、复杂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加深了护理人员掌握该病的急救及处理方法。采取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根据平时急危重症的抢救情况随机提问相关的急救知识,每周制定几道题,供晨会提问,题目以小精、实用性为原则,让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救治能力。

3.2.3加强各种抢救设备使用操作培训制定每周操作示范及考核制度,每周进行一种抢救设备的使用及基本操作示范,由护长或高年资的护士随之抽考,不过关者督促其加强训练,要求人人掌握使用方法。尽量安排年轻的护士担任操作示范,然后大家点评存在不足之处,相互学习。通过反复训练,既锻炼年轻护士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使全科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技能得到持续地巩固和提高。

3.2.4制定各种应急抢救预案及急救流程急诊科是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部门[4]。完善的应急抢救预案,规范、程序化的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成批伤员的关键,在护理人员的培训中加强对突发事件、成批伤病员的抢救程序及技术的培训,以便遇到类似抢救能沉着应战,忙而不乱。

3.2.5强化演练,提升护理人员救援应急能力突发性是突然发性的,不可预测的,涉及的伤员较多,处理起来比较混乱,要想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最佳的救护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演练中才能确保预案在启动时顺利实施,通过经常性摸拟演练,强化急诊救护观念,提高急救人员的规范应急、应变能力。情景摸拟演练的方法:定期组织大型仿真急救演习,设置不同应急救援现场可能发生的场景进行摸拟演练,让参训者身临其境,完成各项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准确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及时、妥善、有效的救治群体性外伤人员。①在进行突发性群体伤害救治演练中应熟练掌握急诊急救区域划分要求,即红区为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明显不稳定、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黄区为病情严重,症状显著需立即处理的患者;绿区9为生命体征平稳、症状不重的患者。②所有参与抢救的护士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具体分工:急救业务能力强的护士在红区;急诊本科室护士在黄区;外来援助护士协助急诊科护士在绿区。③每个抢救区域均安排有本科室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管理各项抢救措施的实施。④由护士长事先设定模拟急救场景和内容,选派5名护士分别扮演以上不同区域的角色:a护士由资深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预检分诊组的管理及指挥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询问了解: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的性质,受伤人数,轻伤、重伤人数到达时间,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伤员到达医院,预诊分诊医生、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分检;在短时间内迅速评估病情,准确分检,标志明确,分类救护。B护士负责急救组:根据分检结果,红色标志的患者放置抢救室,抢救护士采取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开放呼吸通道、静脉通道、吸痰、给氧、气管插管、监测生命体征等。开放绿色通道,竭尽全力使伤病员得到最好的救治。C护士所在组负责后勤、物资、联络及患者的转运、护送检查等工作,准备充足的急救常用的抢救药品、物品调集平车轮椅等搬运工惧,当储备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不能满足需要,汇报院总值班调配;D护士负责治疗护理工作组:负责输液、监测生命征、清创、包扎、记录、执行医嘱,维持秩序,观察病情,心理护理等。各角色要明确分工协同完成,指挥准确、得力,配合默契。演练结束进行总结,提出各自的指导意见,最后由护长进行全面点评。模拟演练提高了护士心理素质和协同能力及应对灾难事件的救援能力。

4结果

14名护士培训后专业理论考核、急救技能的操作考核、综合应急能力考核见表1。

5讨论

5.1当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发生以后,成批伤员短时间内到医院就诊,因其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伤势严重,故对医院内的应急救护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5]。发生急诊群体性伤害事件如何有序、高效、安全地收治成批伤员,一直是医院面临的难题[6]。因此,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是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前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南和依据.加强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是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保证[7]。

5.2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及应急意识的培养急诊护士有如军队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应居安思危,加强急救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注重对护士的应急意识、急救情商的培养。如模拟情景演练等,培养一支反应灵敏、训练有素、业务过硬的急救护理队伍是应对突发大批量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

5.3加强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取得医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晨,王一镗.灾难救援的人道理念[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95-96.

[2]谢少清,朱禧庆,朱娟,等.论急诊专科护士的职能定位及发展[J].现代护理,2006,12(28):2663-2665

[3]张亚卓.我国急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5,21(12):52-53

[4]林绍鹏,林佩仪,江慧琳,等.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5):424-428

[5]林佩仪,江慧琳,许松青,等.群体伤害事件原因及特点的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59-361。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5

【关键词】急救情景模拟演练;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7―02

近年来,我科护士呈现低护龄化,低年资护士比例占全科护士的50%左右,她们存在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缺乏的现象,有很大的护理隐患,而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大量问题。在此基础上我科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重点推进各项针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急救模拟演练,通过1年多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及师资

培训对象为我科低年资护士12名,均为女性,年龄平均24岁,工作年限3个月至3年。学历结构:中专2名,专科2名,大学本科8名,职称均为护士。培训师资:选择科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及较好授课能力的护理骨干组成急救技能管理小组。急救技能管理小组7人,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总带教及5名专业护理组长为成员,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科室常本见急、危、重症抢救病人特点预设5个模拟病例,制定抢救预案、质量评价标准,并承担具体的培训考核工作。

1.2理论、操作培训

1.2.1理论水平培训

理论培训:每周二次集中培训,,每周至少2次早会提问,遇到相应问题随机提问,每月考核一次。包括2010版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抢救药物的剂量作用及注意事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急诊科各类应急抢救预案。

1.2.2技能培训

每周2次,专人示范,分组训练。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吸氧、留置导尿、血标本的采集、气道开放、吸痰、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的配合以及抢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管理及常见故障排除等。每月进行2~3项护理技能的培训考核,再按护理部要求对常见的操作技能进行集中培训考核1次。

1.3急救模拟演练

1.3.1编写急救模拟案例收集如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心跳呼吸骤停、上消化道出血、颅内高压等典型病例进行教案编写。每个案例设计成若干个护理情景,内容涉及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基础护理、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人文关怀等方面,力争体现真实性、教学性。

1.3.2演练分工由护士长扮演主考官一职,1~2名高年资护士担任考官,每次演练由4名低年资护士参加,分别设aBCD位,各位分工职责明确,其中a位护士在患者头端,负责气道管理,全面做好病情观察,组织协调工作,并进行记录;B位护士在患者右侧,负责心电监护及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C位护士在患者左侧,负责静脉通路的开放与口头药物医嘱的执行等工作;D位护士在患者脚端,负责各种药品、物品的供应,对外联络等事项。aBCD位在每次演练时予以更换。

1.4培训效果评价

统计2011至2012年低年资护士在模拟演练培训前后急救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的得分。其中应急能力分别从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无重复动作、应急流程执行到位、突发事件处理合理、规范抢救记录、良好的沟通能力、体现人文关怀等10个方面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低年资护士成绩比较(理论、技能、综合能力)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

验,计数资料用V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低年资护士急救模拟演练前后考核情况比较

低年资护士通过急救模拟演练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1.2为进一步客观、真实、全面地评价培训效果,急救模拟演练结束后,对低年资护士发放科室自制的自我评价调查表12份,12名低年资护士认为有培训的需求,均认为通过演练提高了自己的应急能力,增强了急诊抢救的实践技能。

3讨论

3.1.1应急演练有利于激励低年资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急救技术的提高传统的急救培训方式局限于单一的理论讲座或单项急救技能训练,考核方法单一化、教条化,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1],不利于急救意识的建立和应急能力的培养。模拟演练通

过模拟临床各科室常见病例的不同状态,设置各种不同的疾病情景,有针对性地模拟患者突然病情变化,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较好地模拟了现场的紧迫感,使训练者感到紧张、急迫甚至忙乱,设定一些必要的差错环节,锻炼护士的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急救模拟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2],本结果表明,参加急救模拟演练后,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熟练程度及应急综合能力考核评分有明显提高。

3.1.2应急演练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积累和提高[3]。急救模拟演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模拟病人的复杂病情变化有利于护士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要求低年资护士将片断知识融汇贯通起来,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评估病情变化,其即刻判断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急救模拟演练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抓急救关键环节,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危重症的预见性和病情判断能力。

3.1.3应急演练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团队意识和应急配合能力的提高

急救工作是一个需要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甚至后勤科室的配合和协作,不仅需要做好单项的操作,而且要求做好每项操作的衔接和各位护理人员定位配合紧密配合的工作,每一次抢救成功都是这个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结果。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最需要的是急救护士的快速应对及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协调。通过急救模拟演练,使急诊抢救做到程序化,减少了抢救时危重患者手忙脚乱的场景,同时提高了抢救的效率,也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团队意识培养、相互间的协作配合。

3.1.4培养了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急救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急救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人际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4]。当患者出现危急时,家属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冲动甚至产生临床纠纷,为了更贴近临床实践,本次模拟演练特意增加了患者家属角色,设置障碍,要求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家属的心理及情感变化,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在抢救的同时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并且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必要时给予安慰和鼓励,从而得到家属的信任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培训后有护士说:“以前在抢救病人时我不敢跟家属讲话,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现在我懂得如何去与家属沟通”。

参考文献:

[1]李敏,杨芳.重视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护理杂志,2009,26(11B):68269.

[2]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3-46.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6

为加强本县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和能力,提升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卫生应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订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计划。

一、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负责县内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的计划和推进实施。做好卫生应急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的组织工作;负责本县突发事件综合性医学救援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工作和辖县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专项应急演练的指导工作;负责对辖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和总结工作。

(二)公共卫生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和指导;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组织开展条线内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做好卫生监督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制订、组织和指导工作。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工作;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三)各级医疗机构(含医疗急救中心)

负责做好本单位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工作计划和推进实施。按要求做好应急队员(志愿者)的相关培训、演练;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

二、活动内容

根据文件要求,本次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主要从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实施。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

1.县卫生局:组织辖县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和卫生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卫生应急基本理论培训。培训包括内容:卫生应急工作基本知识;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

2.县公共卫生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能;流感、脊灰等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方案要点;突发中毒事件、放射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3.各级医疗机构(含急救中心)组织卫生应急人员积极参加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监所开展的卫生应急理论和技能培训;组织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单位紧急医疗救援工作预案(包括事发现场和院内救治)、基本救护技能、专业技术、后勤保障装备使用以及信息收集和报告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二)应急演练

1.县卫生局组织开展辖县内以应急流程、应急岗位职能为内容,多部门参与的突发事件综合医学救援演练。演练科目包括:事发现场公共卫生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紧急救援和后送;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传染病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食物等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受污染人员洗消、疫点消毒;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3.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水样本的采购、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4.各综合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的现场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和院内批量伤员救治演练。演练科目为:紧急医学救援现场的展开、伤情判断、检伤分诊、医疗救护和后送;院内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治工作的启动、展开、接收、分流、处置、信息收集和报告;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等。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对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n2级护士;急诊科轮转;培训

doi:10.14033/ki.cfmr.2016.35.0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35-0161-02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分层级培训是护理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目前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分层级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改进并完善培训方案,以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及病区护理质量,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2015年1月笔者做了一份以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护士层级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n2级护士(毕业4~6年的护士)应参加急诊科的轮转培训,以提高急救技术和应急能力,护理部也规定护士晋升护师之前必须完成3个月急诊科轮训,2015年4-12月参与轮训的护士有34名,笔者对这批护士进行了研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分四个院区,2015年4-12月,全院在各院区急诊科轮训的n2护士共34名,年龄22~26岁,平均(24.68±2.41)岁;护龄3~5年;学历:中专7名,占20.6%;大专23名,占67.6%;本科4名,占11.8%;其中妇产科4名,儿科3名,大内科15名,大外科12名。

1.2方法

1.2.1制定培计划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护士轮转培训,保证轮转学习的质量,护理部要求各院区急诊室根据接收和带教能力,制定接收计划,并填写《急诊科轮转护士接收计划表》,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人员安排及护士需求制定科室轮转计划,并填写《科室护士急诊科轮转计划表》。这两种表格分季度上报至护理部,上报时间为每季度倒数第2周,护理部根据科室计划安排轮转,并于每季度最后1周公布下一季度轮转及接收计划。四个院区每期可接收护士共12~15名,时间为3个月。培训前统一进行考核,内容为急救知识如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各项急救技术操作如吸痰、心肺复苏等。

1.2.2确定培训内容由护理部统一制订《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手册》,明确每个阶段的培训及考核内容,轮训者每人一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急诊科布局,常用仪器如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呼吸机等的使用及维护,心肺复苏术,各项规章制度,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观察,护理病历书写,交接班与转运流程等。

1.2.3带教老师资质认定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护士培训质量,要求在急诊工作满5年以上,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并取得急救技能培训资质的护士[2]。每一批培训结束后,轮训护士要填写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表,提出意见及建议,科室召开研讨会,年终对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价,不合格者取消带教资格。

1.2.4实施系统化培训

1.2.4.1阶段培训第一阶段:第1周进行岗前培训,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讲解急诊科工作环境、急救仪器、药品、物品的放置与使用,要求轮训护士熟悉各项制度与岗位职责,以及急诊危重患者、留观患者护理表格的书写及要求,交接班方法以及如何与120、iCU、手术室及病房交接等内容。第6天进行考试,合格者第2周入科工作。第二阶段:第2周起至第2个月末,实施一对一跟班带教,带教老师随班讲解,整个学习期间采取导师制。轮训护士跟随带教老师共同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正确书写护理病历,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带教老师要采取边工作,边讲解,边提问的方法带教,并根据轮训护士的个人情况,结合带教计划,因人施教。第三阶段:第3个月开始至轮训结束实行双班制带教,轮训护士与带教老师值相同的班次,但要独立完成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及护理,并独立书写护理病历。要求带教老师做好监督及指导工作,轮训护士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请教带教老师,以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1.2.4.2多形式培训除了临床带教,整个轮训期间轮训护士要随科室完成每周三的理论培训,完成每个月的操作培训。临床带教要与集中讲座、观摩操作录像、护理查房、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有机的结合。有研究表明,最受认可的护士培训方式居前3位的分别是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角色扮演,发放资料自学最不受认可[3]。

1.2.5定期考核与讲评阶段性考核由带教老师每两周组织1次,了解各阶段学习的重点是否掌握,并听取轮训护士的收获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及方法,达到最终的培训目标[4]。最后1周完成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考核成绩均记入《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手册》。

1.2.6效果评价评价指标:分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护理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护理病历书写5项。培训结束前1周进行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急诊案例情景模拟考核。理论考核由总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建立题库,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考核,理论成绩评价标准:≥80分为合格。技术操作考核参照护理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对6项急救操作进行考核,抽签方式决定考试项目,共2项,操作成绩评价标准:≥85分为合格。护理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从案例情景模拟考核中给予评分,选取急诊科常见危急重症病例,轮训护士随机抽取1个案例,模拟案例现场还原,包括医生、急救设备、患者自身情况,甚至还有患者家属,由护士现场处置,考核护士急救意识、病情观察和应急能力。病历书写抽取独立护理患者时书写的最后一份护理病历作为考核的依据。同时以无记名方式调查轮训护士对急诊科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阶段安排的合理性、培训的具体形式及效果的满意程度;培训结束后2个月,对受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科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培训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轮训护士对培训方法、形式、内容及效果满意度为94.1%(32/34);轮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科主任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为92.6%(63/68)。轮训护士培训后急救意识、急救知识及技能显著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培训可以提高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急救护士的临床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5]。轮训护士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奠定了急救基础知识,锻炼和培养了急救意识,规范了急救技能操作,病情观察能力也得到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也适应当今循证护理的需要[6]。表1结果显示,通过轮训,护士临床工作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

3.2提高各临床科室的病情观察和应急抢救能力

轮训护士返回科室后能学以致用,在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不再手忙脚乱,而是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对患者的观察也更加仔细,能够发现问题,并能为治疗提供合理化建议,逐渐成长为各科室骨干力量。随着轮训人员数量的增加,科室整体对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观察能力和抢救应急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3护士轮训可以减轻急诊科的工作压力

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是全院最忙的科室,轮训护士的加入,补充了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她们在轮训前基本都在内外妇儿大科轮训过,有一定基础护理知识及经验,她们在学习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急诊科由于人力不足造成的工作压力,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

3.4n2级护士晋升护师前轮转急诊科培训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迅速的扩建,各个科室的护理队伍日趋年轻化,而急诊、危重患者却逐年增多,这就要求护士有更高的急救技术、应急和病情观察能力。但参加培训的护士,培训前作为n1级o士(工作1~3年)定科前要参加内外妇儿大科为期3年的轮训,临床上主要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基础护理,急救意识和抢救经验缺乏。定科后作为初级责任护士,多为是从开始独立分管轻症患者到熟练应用专业知识执行整体护理的阶段,必须具有应急抢救的能力,及时处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紧急、突发事件。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抢救的机会多,有利于护士快速掌握急救技能[7],让她们参与急诊科轮训是有必要的。医院早在几年前就有护士参加急诊轮训制度,但因医院的扩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轮训制度没得到很好的执行。为了提高其培训的依从性,护理部将职称聘任与培训相结合,聘任护师岗位之前必须轮转急诊室3个月并取得合格证书,使制度更好的落实。

n2级护士急诊科轮转培训是各科室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急救护理质量的需要,但由于理论轮训时间短,实际操作机会也不多,难以巩固实践操作技能。所以,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还需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8]。

参考文献

[1]董梅德,吴玲,马红.急诊科轮转护士系统培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26-128.

[2]曹艾斓,王志稳.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24.

[3]陈丽,冯先琼.我国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7):2561-2563.

[4]王红,黎瑞红.耳鼻喉科护士急诊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20):27-28.

[5]陈莉萍.护士实行iCU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36-137.

[6]白永菊,付燕.iCU进修护士的带教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28.

[7]刘玉兰.急诊科轮转护士急救技能的培养与管理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6):567-568.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血液滤过;肾透析;护士;急救培训

血液净化技术不仅能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得以继续生存,同时也是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挽回其生命的重要辅助治疗[1]。血液净化中心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所,是急性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免疫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行抢救和治疗的特殊医疗场所[2]。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患者病情通常较重,且变化快,影响环节多,对设备的依赖性较强,加之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复杂,因此容易发生医疗风险,因此就要求血液净化专业护士需具备较高、较强的急救意识,应急综合素质,判断能力,以及护理技能水平[3]。本研究通过科室急救能力培训小组的组建,制订出急救流程及考核计划,实施理论授课及实训操作后,对医生、护士急救能力进行评价与考核,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5年6~9月,参与研究的对象为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医生、护士共计16名,年龄21~41岁,平均(23.2±3.5)岁。其中包括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9名,护士2名。;本科学历12名,专科学历4名;从事血液净化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5名,大于或等于3年的11名。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首先需要对急救能力培训及考核小组进行组建,急救能力培训及考核小组的成员共2名,分别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均通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由该培训及考核小组对血液净化急救培训流程及考核细则进行制订与实施。本次急救能力培训的目标:对基础生命支持的基本技能进行掌握;对急救药品的知识进行掌握,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急救药品;在突况下(如猝死等)对心肺复苏、气道异物处理方法进行掌握。培训的具体方法:(1)对医生、护士进行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组织本科室医生、护士按时参加医务处、护理部组织的基础生命支持课程,该课程每月举办1次,为了科室工作的正常进行,每次参加培训的人数为4~5人,分批次进行培训,所有人员必须参加,如当期有事不能参加,可与其他人员进行调配,培训周期为3个月。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的课程主要包括:对心脏复苏的知识及技能进行更新,掌握心电图相关知识,使医生、护士能够对致命的心律失常进行识别,围绕胸外按压、快速除颤理论进行培训,对气道管理技术进行培训,对常用的抢救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所能发挥的功效,及其不良反应知识进行培训。(2)对血液净化中心医生、护士进行急救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每月进行2次,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授课及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净化专科知识和血液透析中常见易发生的急救知识,如血液净化所包含的分类、适应证,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要点等[4]。(3)对医生、护士进行急救流程的培训。急救流程的内容由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每月进行1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对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其体征进行观察的流程;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如其突发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脏骤停,对其进行处理的相应流程,以及在突发意外情况时,进行急救汇报的流程。(4)对医生、护士进行急救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将急救操作技能分为两类:一是急救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双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术技能的操作。二是急救设施的使用技能。针对简易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及负压吸引器等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教授给参与培训的医生、护士,使科室的每一位医生、护士能够对急救设施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掌握,同时急救设施定点放置,专人每周对其进行充电,并做好仪器检查工作,保证急救设施能够正常及时得以使用。对于抢救所用的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有效期登记,同时护士进行班班交接,做好交接记录,人人对急救药物的作用、剂量及不良反应进行掌握。(5)急救模拟情景训练。针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某种紧急情况,设置模拟情景,使护士对各种风险预案、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处理方法熟悉掌握,同时开展演练、模拟训练等,使其印象得以加深。比如可选择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见的急救病例(低血糖昏迷、透析首次使用综合征、突发呼吸心搏骤停、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休克等),采用案例剖析,情景再现,问题思考等,开展模拟性训练。即在指定的事件中,比如透析时突发火情,护患纠纷,无肝素透析发生凝血,意外停水、停电、停氧,透析用水细菌超标等,对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5]。对护士的应急反应速度进行培养,同时使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及应急配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1.2.2考核指标于研究开展前后对参与本次研究培训的医生、护士进行急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急救综合能力考核,各100分。参考现代临床专科护理操作培训手册,对心电监护、气管插管配合、中心吸氧、电动吸痰、简易呼吸囊的运用5个方面进行考察。评分内容包括操作准备(10分)、操作过程(70分)、效果评定(15分)、相关理论(5分)。应急预案处理评分内容包括病情判断(10分)、应急能力(20分)、执行处理(50分)、护理记录(10分)、相关理论(10分)。综合急救能力评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20分)、急救配合(30分)、协调组织能力(30分)、病情记录(10分)、医护评价(10分)[6-7]。

1.3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

经过全面的培训后,医生、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及急救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考核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培训前后血液净化相关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比较

培训后血管通路血液外渗、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相关感染、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培训前后内瘘阻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9

关键词:应急演练;安全监管;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一、应急演练概念

应急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按照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实践活动。其原则包括: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着眼实战、讲求实效;精心组织、确保安全;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二、应急演练在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简单地讲,应急演练就是一种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应对演习。实践证明,应急演练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迅速从各种灾难中恢复正常状态。应急演练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风险意识。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事件及应急处置过程能给参与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直观上、感性上真正认识突发事件,提高对突发事件风险源的警惕性,能促使公众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时,增强应急意识,主动学习应急知识,掌握应急知识和处置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二)检验应急预案效果的可操作性。通过应急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暴露预案的缺点,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以及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验证应急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是否可以有效地付诸实施;可以检验应急工作机制是否完善,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是否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一致等。

(三)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应急演练是检验、提高和评价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接近真实的亲身体验的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各级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帮助应急管理人员和各类救援人员熟悉突发事件情景,提高应急熟练程度和实战技能,改善各应急组织机构、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协调合作;可以让公众学会在突发事件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恐惧感,配合政府和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加强应急演练工作取得实效

(一)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应急演练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应急演练工作并未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1、演练所开展的内容、步骤和应急预案所写不一致

一部分单位在编制预案时计划详细、步骤完整,但在实际演练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没有按照预案中的步骤认真执行,存在应付了事、简化过程、草草收场。有的则套用其他单位现成的预案,但是事先并未对参与演练的员工进行认真培训,员工未真正掌握预案的程序和流程,演练时随意发挥,未达到演练的真正效果。

2、安排的演练科目针对性不强,与本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不吻合

一些单位在选择应急演练科目时没有与本工程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是考虑本工程实际建设中最常见的风险隐患,而是选择内容简单最好开展的科目,甚至选择与本工程建设毫不相干的内容。

3、演练中没有做到“真演实练”,达不到真正事故状态下的要求

有的单位演练过程一味追求场面热闹、却忽视了关键性的安全细节。例如,某单位进行“水上救援演练”时,表面看起来场面很大、“热热闹闹”,救护车、巡逻艇等设施一应到场,警戒和警示标志明显。但演练过程中,现场参与演练人员表情轻松,甚至窃窃发笑,营造不出紧张的事故救援气氛。

4、其他方面的问题

(1)应急人员的表现

个别人员对报警程序不熟悉、报警电话未记牢;信息传递和汇报还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没有熟练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等。

(2)应急物资及设施方面

应急物资(设备)的种类不全、储备不足,满足不了各类事故状态下以及开展应急演练时所需要。

(3)应急演练培训工作做的不到位

基层单位还应该高度重视演练前的培训环节,通过专业的培训,使员工掌握正确的应急救援方法和应急处置技能,才能使演练做的更到位。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员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人员总是把演练与“演戏”等同起来,认为这些都是在走过场、走形式,根本不是真实事故发生的场面,从而从思想上淡化了危机意识。演练中随随便便,不紧不慢。没有根本树立起“演练即实战,实战即演练”和“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理念。

2、领导重视和参与不够

通常演练我们会看到三种现象:第一,凡是领导重视、亲自主抓的单位,演练工作就搞的扎实、有实效;相反凡是领导不重视的单位,员工也大多走走过场、应付了事。第二、凡是安全生产搞的好的单位,应急演练工作也抓得到位,而安全工作相对薄弱的单位应急演练工作也一定是落在后面;第三,越是生产任务繁忙的单位,应急演练工作以及安全培训等工作开展的越及时。这些都表明安全管理(包括应急演练工作)与生产管理绝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工作。只有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亲自组织本单位的演练,亲自抓演练前的培训,亲自坐镇演练现场的指挥,员工就会认真对待,真正重视,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去。

3、奖罚考核不到位

俗话说,没有奖罚就没有动力。管理者通过对应急演练工作制定标准、检查考评,奖优罚劣,可以激发员工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纠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错误观念和行为,以激发其自身的反省能力,从而获得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素质。

(三)认真落实做好应急演练中的“演”与“练”

应急演练,顾名思义一是要“演”,二是要“练”。

1、所谓演,是指演示,就是把应急救援的基本流程演示出来。

一是要“演”救援经过。要模拟事故发生的起因与救援过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熟知即将开展的应急救援演练是针对哪种情形,明白如何避开危险源,熟悉危险源特性,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面临的危机事件,使应急救援演练更加具有指导性。万一发生类似事故,按照平时的操练处理,才能游刃有余。

二是要“演”现场氛围。在平时的演练过程中就要以严肃认真、身处险境的态度去面对,演出现场气氛,演出真实感觉,演出实战场景。一旦发生事故,才能沉着冷静应对。

三是要“演”设备使用。向在场人员示范各类设施、装备的种类、使用方式、注意事项和自救方法,规范设备使用步骤。发生事故时能够判断出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确保每个人正确使用安全设施和装备,把出现误操作而引发二次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要“演”职责分工。演习各部门的职责履行,规范岗位设置。让所有的人都明确岗位分工,不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提高救援效率。通过演练重点解决救援时期各组人员工作的衔接问题,练习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配合,练习物资的取用等环节,都是提高协调作战能力的关键。配合的好,就有可能控制住事态扩大,配合不好就浪费了很多救援的时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2、所谓“练”,是指练习,就是把自救互救的基本功练习到位。

一是要“练”安全警觉。有很多事故发生前有前兆,通过应急演练,让每位职工熟知事故前的预兆,警示他们出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应急演练,可以让职工明白事故的危险性,引起职工的重视和危机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是要“练”反应能力。事故发生时,职工的疏散速度和救援人员的集结、设备到位、进入危险区并临时处理事故的速度非常重要。在救援时,每一秒都是“黄金救援时间”,每错过一秒就有可能发生无可估量的危险,就可能丧失一条宝贵生命,造成原本可避免的损失,因此在应急救援演练时,演练人员要将演练当实战来“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心态和意识放在紧急危险状态中,真正锻炼反应能力。

三是要“练”现场指挥。演练过程中,指挥人员肩负重任,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协调指挥能力。作为指挥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件状况和危害程度弄清楚,如何正确指挥,如何快速决策,如何进行最有效信息传递,如何协调调度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及时开展救援活动等,都要不断从练习中锻炼提高,达到应对自如。

四是要“练”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完整的演练一遍,演练结束后要做出评价,并提出书面报告,指出演练存在的问题、预案存在的缺陷。不论哪种方式的演练,目的都是熟悉预案救援程序,锻炼各种救援能力,发现预案问题,不断修订预案,完善预案,避免预案纸上谈兵,使它成为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预案,能在事故救援中切实发挥作用,拿之能用,用之能行。

(四)加强应急演练工作的措施保障

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演练的水平和质量,真正达到应急演练的目的和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工作:

1、经常性的进行有关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安全技能。要将应急培训纳入到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中,组织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重点培训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指挥能力、应急救援专业人员执行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能力、员工安全操作、应急处置、自救互救以及避险能力,特别应组织好关键装置、要害岗位、重点环节、特殊作业的生产操作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应急知识、技能培训。要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工作,对涉及到相关方、周边地区公众的应急预案,应积极与相关方和地方政府协调沟通,将可能产生的危害、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法等告知相关人员。

2、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修订编制工作。应急预案编制前,要成立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收集资料并进行评估;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评价能力与资源。然后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编制完成后还要进行组织评审等工作。编制预案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事故教训及历年来应急工作经验,尤其要对身边近几年来发生的各类典型事故和险情进行归类汇总和整理,反复分析和查找问题发生的根源,从应对和预防措施方面仔细斟酌,形成应急预案中针对类似事故(事件)和险情的现场处置指南的素材。

3、加强应急演练的领导和组织工作,提高演练水准,达到应有效果。

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篇10

国内电力应急培训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的应急管理事业起步较晚,相应的应急管理培训也仅在2003年的SaRS之后才逐步在各地方党校或行政学院以及有关部门展开。这些培训多为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自发组织,专业性不强,内容不完备,整体表现粗糙。具体到电力行业,直到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标志着国家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此后,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省级)综合应急演练。规模化、系统化的应急培训自此开始被纳入电力行业的研究范畴。

2006年10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举行省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联合演练,为发展国内大规模的(省级)综合应急演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省开展了省级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联合演练。这些大面积停电包括了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户,但此类演练主要在于演练联动性及配合性,一般都有相应的演练方案和脚本,缺乏相应的真实性。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暴露出我国电力应急机制尚需完善,缺乏统一应急预警协调指挥平台,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调拨体系有待完善,有效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在国家层面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模拟演练。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启动了《电力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规范》及《电力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演练通用规范》的编制工作,为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参考。

2009年12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印发了《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提出电力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将应急预案培训列入电力安全监管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应急管理人员的预案培训工作。自此,我国电力应急培训迎来了空前大发展阶段。

2011年6月,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宣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首次对电力安全事故等级进行了划分,强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指导电力企业加强电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将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其中,明确要重点建设和完善电力应急预警体系,建立有效的电力应急机制,搭建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调拨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派遣体系,实现电力应急常态化管理。

2011年7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泰安应急培训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7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在四川龙泉驿揭牌。两个应急培训基地的建成启用,是国家电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培训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预示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成熟。

电力应急培训卓有成效

(一)基础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培训基地。目前,我国已拥有山东泰安和四川龙泉驿两所专业电力应急培训基地。作为国家电网首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这两所“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集合了国内现有优质培训资源,不仅拥有超前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还拥有先进的应急特种装备,如应急电源车、应急通信车、无人巡航飞机,以及多个室内室外仿真训练场地。其中,3D应急预案推演室可开设应急预案宣贯、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应急指挥等推演课程,4D灾难体验馆,能使学员真实的体验灾难、体验应急现场,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学员应急素质。

2.课程体系。针对应急指挥人员、一般生产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基干队伍,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开发了应急理论、电网应急、高空心理素质、野外生存、车辆驾驶、水上救援、消防应急避险、特种设备操作、应急医疗救助等多项培训科目和几十个培训教学课程,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应急救援技能、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此外,基地对于学员的体能训练也有严格要求,基干分队队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因此,受训人员在基地都要接受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如每天都要进行5公里越野跑,早晚共有15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还要在400米障碍跑场地上进行训练,而这些也都只能算是最基本的体能训练。

3.师资队伍。两所国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均设立了专门机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吸收和选拨优秀专业人才充实基地师资力量。目前,基地已拥有一批数量充足、专业素质较高的“高、精、尖”应急培训管理和专职培训师队伍。与此同时,基地还聘请知名专家百余位,发展建立了包括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教练和国网公司内部专家在内的兼职培训师队伍,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我国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快速发展。

4.教材开发。近年来,我国电力应急培训教材开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仅国网公司山东泰安培训基地就已制订了详细的应急培训教材建设开发计划,开发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设备管理》、《应急通信装备使用》、《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培训手册》、《灭火具体方法与消防器械使用培训手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等十余种培训教材和培训手册,并在培训过程中试用。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也开发了50余项科目,初步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救援技能和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培训大纲和教材。

(二)初步形成特色培训范式

山东模式:走在央企前列的“1135”工程

2010年,山东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在全国率先提出以“1135”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方案》,决定加大应急投入,提升公司应急管理、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及应急保障能力,努力打造“洞察敏锐、处置敏感、执行敏捷、装备精良、体系完备、指挥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进而提出建设山东电力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应急培训能力,提高应急队伍专业素质和处置技能,提高公司应急管理水平。方案立即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充分肯定,并批准在泰安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共同运作的一流应急培训基地。

2011年,山东电力公司系统设计、全面实施“1135”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省市县三级132个应急指挥中心,完成培训基地一期5个室外项目建设和10个培训科目开发工作,机动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组织和预案体系、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和应急专家队伍、24小时应急值班体系等相继建立完善并正式运行,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基本建成了“架构完整、技术先进、纵向贯通”的应急体系。7月14日,中央企业首批启用的大型专业应急培训基地——国家电网公司泰安应急培训基地在泰安揭牌。

泰安基地建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在应急培训基地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再一次走在了央企的前面;“1135”工程全面实施,也不止意味着电力部门的应急工作形成了完备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标志着理念的更新,国家电网从以往单一的维护电网运行,转变到积极投入社会应急体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理念上来,努力诠释将电、社会、生命完美地结合。泰安基地的这一新理念在此后的数次实践中得到印证。经过山东泰安基地专业应急培训锻炼的电力应急队伍,在抵御强热带风暴“葵花”等自然灾害的实战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山东省政府组织的地震应急联合演练中也表现出色,获得了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川模式:经过实战检验的应急培训

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电力公司组建了23支、总人数达5000余名的地市单位应急抢修队伍,并为应急队伍配备了应急发电车、大型应急方舱、冲锋舟、静中通便携站、动中通指挥车、单兵双向视频传输系统、无人飞艇和无人直升机等行业内居一流水平的应急设备;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在应急抢险时“物质拿得出,用得上”。为确保应急作战队伍的执行力,四川省电力公司还将应急预案演练纳入日常管理,形成集结、抢险、支援和保障相结合的立体演练模式。

2011年7月25日,位于四川成都市龙泉湖嫦娥岛的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正式揭牌,成为中央企业首批建成启用的大型专业应急培训基地。建成之后,应急培训基地将其“平战结合”、“紧贴实战”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力求在模拟实战情况下摔打出一支应急救援电力特种部队,确保应急队伍在真正面对突况时,做到像演练时一样熟练。

2012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四周年之际,四川省电力公司组织进行了一次全省6000多名职工参加的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抢险演练。成都、乐山、眉山、绵阳、德阳等地同步协作,演练了应急响应、指挥转移、现场救援、水面救援、线路抢修等多个科目。这次持续了2个多小时的演练,给前来观摩演习的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等专家及电力同行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为重要的是,演练完整预演了一年之后芦山地震电力应急救援的全过程。芦山地震发生后,从灾害现场一线工程人员,到公司组织协调和指挥人员,每一位电力员工都保持着沉着冷静、胸有成竹的工作状态,按照既定步骤通过隔离故障、降压运行、临时搭接等应急措施迅速恢复供电,实现了应急抢险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演练成果在本次地震中得到充分检验。

(三)各地培训实践愈加丰富

近年来我国灾害频发的事实,使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将灾害等应急工作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各地电力公司针对本地区地理天气及易发灾害特点,开展了各种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江西省电力公司针对本省暴雨、洪灾多发的特点,组织成立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并组织实施了多次实战演练,为了取得贴近实际的效果,吉安抢险救援演练还将天河变电站配套线路工程正常施工内容融入演练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实战效果,积累了宝贵的应急经验。

辽宁电力公司锦州培训中心大胆创新,跨出电力系统范围,与锦州海事局联系协作,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一期国家电网应急救援队培训班”水上救援训练项目。海事部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实操计划,安排了冲锋舟、橡皮艇的操纵和艇的日常维护保养等科目。通过培训,辽宁电力公司不仅取得了实际演练效果,还与海事部门尝试了应急协作,取得了资源互补、协同作战的良好效果。

浙江宁波市电力公司将三维定位地图技术应用于日常电力抢修中,抢修工单总数、正在抢修的工单数、在途工单数都会在三维监控图上实时更新,通过手动或者跟踪的方式还可以在三维图中找到抢修车辆的准确位置和抢修人员所在的抢修地点,使指挥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合理分配抢修资源,提高了抢修效率,电力抢修工作变得更为直观、高效。

关于我国电力应急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应急培训工作已逐步受到各级单位和领导的广泛重视,培训成绩亦是可圈可点,但同时,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体系尚不健全,应急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综合、专项、现场处置方案的要求仍不统一,所以造成演练的内容不一致;建议规范突发事件的类别及需要编制预案的目录,演练规范中明确的演练就以规范性的预案为基础。

2.进一步明确应急预案各方职责。目前对于电力企业内部自身的演练,政府不需要介入,主要目的在于检验本单位应急预案的正确性及锻炼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但对于涉及多方的大面积停电演练,特别是省级及以上规模的大面积停电演练,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以电网企业为主。然而电网企业不是政府部门,常常难以有效协调和组织此类演练,保证各相关单位及公众的参与,因此在应急演练的规定中应明确各方职责,确保演练工作能有效开展。

3.提高演练实战效果。针对现在大部分演练存在较多“演”的成分,缺乏真实性,演练效果值得进一步检验。因此,应更加重视演练中对实际情况的真实性模拟,真正加强“练”的成分,检验突发事件真正发生时电力企业人员的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