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2:37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急预案;对策措施

作者简介:孙明伟(1962-),男,辽宁沈阳人,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辽宁沈阳110004)韦歆瑶(1990-),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辽宁抚顺113001)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79-02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或“应急救援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是我国“一案三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分供应是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旦发生事故,不论是对企业本身、人民的生活生产还是经济的发展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其中电力应急预案的编制是电力行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现在对于电力行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研究在国内外都形成了空前的热潮。目前在国内电力行业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参考现在绝大多数电力行业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预案一般由l项综合应急预案、12~15项专项应急预案和若干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成,即“l+m+n”预案编制结构。同时很多电力企业已经可以通过这种结构的预案灵活应对许多突发事件,并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及处置工作,具有了一定的预见性、系统性、实践性和时效性,能够有效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但由于国内关于电力行业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深度、广度还都有待扩展,所以现阶段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依旧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会对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列举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完善电力行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为电力企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一、电力行业安全预案编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电力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更偏向科技化、复杂化,而应急预案的研究发展速度却相对较慢,同时电力行业的应急预案编制较其他行业要求又更加细致严谨,所以有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列举分析。

1.预案内容存在错漏情况

现在很多应急预案存在丢项漏项或叙述不完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缺少某些专项预案。应急预案是为了给人们应对突发事件、开展应急救援及处置工作提供引导及依据,所以专项预案包含广泛,从天气、地理位置再到人为因素、设备因素都要考虑得面面俱到。而现在电力行业企业的应急预案常存在所含专项不完整的问题。如果专项预案不全面,一旦发生缺失部分的突发事件,那么企业将会面临无法进行救援处置或应急救援不及时无章法的窘境,造成严重的后果。

(2)细节描述不明确。比如现在有些应急预案中对响应程序的描述经常只明确响应启动的内容,缺少按编制导则要求针对不同级别响应分别明确启动条件、响应启动、响应行动、应急行动、应急信息等内容。如果缺少该部分内容响应行动将被阻滞。另外,内部信息的报告途径、外部信息的传递方式、内部应急队伍、外部应急队伍等在行动中具有指导作用的内容也应相应进行详细描述。后期处置部分的编制常语焉不详,一带而过,没有详细作出具体规定。除此之外,编制依据、上级部门的联络方式、预警方式等重要内容也常存在错漏的情况。

2.预案内容与现实严重脱钩,不符合实际情况

现在应急预案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板,很多电力企业都将同行业企业的应急预案稍加改动照搬过来而不考虑本企业的特点,造成与现实存在严重误差的情况,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照搬的预案无法灵活指导救援工作。比如事件分级、预警分级、响应分级与现实不符;预警单位、方式、应急处置流程图等没有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详细描述;应急处置行动负责人未能按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定可实施行动最快的人等。如果应急预案脱离实际,无法指导应急工作,那么就会失去制定预案的本意,降低预案的可操作性。

3.预案信息更新不及时

由于国家条例在不断补充、改正、完善,对预案编制的要求也时时都在更新,如果跟不上发展的节奏,那么预案即使暂时编制成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也无法起到正常的指导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编制依据的更新,忽视编制依据的更新而沿用旧的依据是现在应急预案编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未能根据最新的编制依据进行预案的编制,缺少最新的要求内容,那么预案的实用性将大打折扣。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常常被遗忘的需注意的更新项目还有上级管理部门的变更、突发事件报告单的升级等。

二、导致电力行业应急预案编制问题的主要原因

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它是一项复杂且要求严格的任务,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从根本上找到其原因才能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将详述三项较普遍的导致应急预案编制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编制人员的选择不科学

若是企业内部编制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那么由于缺乏相应安全方面或电力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无法准确分析危险因素,导致出现丢项漏项的问题,使报告缺少完整性。如果是请安全专业人士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因为外来人员不能完全掌握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预案编制的结果往往项目齐全且条理通顺,但会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使预案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2.编制人员对预案缺乏重视,存在麻痹大意的心理

因为应急预案是起指导性作用的备用文件,通过评估潜在危险与事故、预估事故的发展过程及后果而预先设计的应对策略和实施程序并不是时刻都会用到的文件,所以在编制的过程中编制人员很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侥幸心理,认为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或根本就不会发生而忽略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导致预案错误频出,严重影响了预案的操作性和科学性。

3.对预案编制没有严格的规范

应急预案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硬性指标,每个企业都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但现阶段对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还缺少具体的要求,规范未能落实到每一项、每一个细节,导致应急预案的编制经常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无规矩不成方圆,早日制订对应急预案内容的要求对于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三、电力行业应急预案编制的对策措施

解决以上存在的各类问题是现在电力行业应急预案编制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电力行业是社会重要的公用设施之一,是社会、城市、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动力源泉和生命线。电力安全稳定的供给是保证地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居民安居乐业、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应急预案的内容之所以会出现错写、漏写及信息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不重视,导致编制人员也存在麻痹大意的心理,不能认真对待应急预案的编写工作。所以,如果想改善这一情况,一是必须建立应急预案编辑小组。该小组应包含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复核人员、领导人员。编制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预案初步的编写。审核人员主要在编写人员完成每小节预案的编写后负责初步审查,主要查看项目的错漏、内容的缺失、细节描述的不明确处等明显的错误。复核人员则是从预案的整体入手,在编制人员完成预案所有的编制工作后复查预案的整体性、衔接性,确保各专项预案间保持严密的相关性。小组领导人员的责任最重,要负责引导预案编制的整体工作过程,从资料收集开始一直到复核工作结束,小组领导要保持对预案进行情况的整体掌握,随时进行工作情况抽查,时刻关注预案编制的进程,当复核工作结束后更要进行最后的检查,四重工序确保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二是使企业领导从根本上意识到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对编制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并进行监督。

编辑小组全体人员在编写应急预案前应在相应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从企业所在的地理方位、天气情况、周围环境及企业内部设备运行情况、人员安排等实际情况出发切实了解企业的全部信息。编制人员进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研究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连锁影响。比如若发生设备事故,同时也要进行新闻危机处理,而风灾或地震灾害在触发防风防汛应急预案及防地震应急预案的同时也可能涉及全厂停电、设备事故及新闻危机等,保证专项预案之间良好的衔接性。对此类信息进行整体归纳整理,同时借鉴同行业电力企业已经成型并投入使用的应急预案确定应该包含的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防止发生丢项漏项的问题。同时编制人员在编写预案前也应该全面掌握关于应急预案编制的安全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搜集最新的应急预案编制要求信息,向专家请教相关问题。在打下严谨腹稿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编写工作。而小组其他成员也应该掌握预案编制所需的资料,甚至要从更精确、更深层面上考虑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这样既可以避免专项预案的错漏情况,也和实际情况有密切联系,不致脱离企业的现实状况,保持了预案的完整性,也提高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

四、结论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逐渐走向高电压、大电网、大机组的时代。但由于自然因素、人为错误、设备故障、控制和保护系统故障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复杂的电力系统愈加脆弱,而且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在瞬间影响和波及整个系统。除了严格的管理,要预防危险的发生,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完善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减少危害。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现阶段应急预案应改善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今后电力行业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提高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时训先,钟茂华,付学华,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1).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整个社会来说,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各种危机,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已经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政府、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

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方法抓预防和应急准备,以科学的手段作好预警预报和传递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模拟事故影响及后果,以科学的判断作为应急处置、救援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提升应急工作的水平。

应急管理应从对风险识别开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评估风险的接受程度,采取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定应急范围和对象、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对它们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的评价。危险辨识是确认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评估事故后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基本功能是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化解,把应急管理工作纳人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化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化危机为转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企业、政府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从应急功能和定位上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等;从应急目的和作用分为:救援预案、响应预案、处置预案(或方案);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在《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应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总体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具有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作为总体应急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预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应急预案应符合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总体要求,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适应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涵盖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应急措施要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再是一个安全环保部门或是生产运行部门单一部门管理的业务,而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工作。应急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象一些传统管理工作那样责任分明、界限清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装置破坏会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安全,生产工艺的安全发生问题也直接波及到人员的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同样,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会在局部引起恐慌,人们的心理、生活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所以建立应急体系必须量化和分解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权限、时间和资源,确保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并能持续改进。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3

一、进一步提升值班和信息报告水平

1.牢固树立值班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始终把值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值班工作中存在的值班力量不足、制度落实不严、信息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职责明确、定位清晰、运转高效的值班工作体系。

2.督促各级、各类值班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清晰工作流程,配齐必要设备,改善值班条件。加强对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对政府系统值班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4.严格规范值班信息报告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信息报告员制度,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筛选审核、分析研判和趋势预测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把握能力,及时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二、进一步提升应急防范处置能力

5.修订完善《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督促完成全县县级应急预案的修订计划,抓好预案修订、审核、备案等各项工作落实,强化对县级专项和部门预案修订的指导,提高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全面总结2011年度全县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2012年县级预案演练计划,并督促抓好落实。

6.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县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机制。

7.在2011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健全完善风险隐患、物资装备及应急救援队伍信息数据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8.做好应急专家组协调服务工作,调整充实应急专家组成员,适时召开专家组成员会议,定期组织专家组开展应急管理调研,充分发挥专家组成员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应急平台建设

9.加快推进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根据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尽快启动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分布实施的原则,督促指导各乡镇(办)、县直有关部门加快应急平台建设。

10.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对全县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资源进行统计梳理,建立应急平台数据库。

四、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1.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集中轮训或业务培训,年内举办全县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班,培训邀请高层次应急管理专家授课讲座,覆盖到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

12.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外应急管理交流培训活动。

五、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4

一、深化宣传培训,大力提高全民应急防范意识和能力

1、开展全民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拓展卫生应急宣教培训内容。以防震减灾日、应对法颁布纪念日等集中宣传为契机,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各项卫生应急预案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要利用公共卫生三级网络优势,结合健康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在全区广大群众中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全民的卫生应急防范能力。

2、抓好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和专家组应急知识培训。要加强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急管理干部的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要将卫生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日常学习培训之中,强化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制定专家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业务研讨和专业应急知识培训活动,提升专家综合应急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发挥好专家组在预案修编、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

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能力

3、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落实相关预案中的预警规定,完善监测预警机制,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人员,明确工作规范和流程,强化日常监测,并根据权限和程序适时预警信息。建立信息报告员制度。建立监测预警信息责任倒追机制,依法追究未按规定及时预警的行为。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机制,坚持及时、准确、适度、有利的原则,依法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

4、拓宽预警信息渠道。建立快捷有效的预警信息协调机制,依托广播电台、电视台、政府网、手机短信等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向公众传递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和社会动员信息。要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和渠道,不断扩大行业预警信息受众范围和覆盖面,提高预警效果。要发挥基层单位和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社区广播等设施的作用,及时转发预警信息。对无法用现代技术手段传递信息的区域,要探索使用广播、锣鼓等传统方式传递预警和突发事件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加强演练,形成制度,确保实效。

5、加强风险评估与危险源公示工作。各有关单位对重大项目和决策,要建立综合风险评估机制,凡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开工前要认真做好社会和谐稳定、政策安全风险评估,提出应对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各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大危险源排查、公示、监管力度,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及时向社会公布,尤其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的公示,制定应急预案,引导易受影响的群众做好防范和疏散工作。

三、加强预案管理,提高编制修订质量

6、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根据《市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对各类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审查修订。强化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备案、修订、启动、宣教培训和演练等管理责任的落实。

7、做好预案编制修订工作。集中上半年时间对《市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预案》、《市区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市区急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市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区严重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进行审查修订工作。同时,根据上级新出台的预案和实际需要制定新的专项、部门预案。

四、加强应急演练和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抓好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强化演练是今年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按规范化要求制定演练计划、演练方案,科学编写演练脚本、细化演练步骤、做好演练评估和总结。

9、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补充、完善必要装备,强化队伍训练,研究切实可行的协调运行办法,保证各类卫生应急队伍令行禁止、运行高效、协调有序,真正提高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卫生应急专家队伍的动态化管理,切实将业务能力强和有救援经验的人员吸收到专家队伍中来,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提高科学处置水平。

六、加强信息报告,提高应急值守能力

10、强化应急信息报送工作。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处置要求,进一步明确信息报送责任主体、责任人,做好信息报送和事件处置工作,杜绝迟报、漏报和瞒报突发事件信息的情况发生。除突发事件信息外,各医疗卫生单位还应积极提报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业务信息,宣传推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全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11、加强应急值守体系建设。以“业务熟练、反应快捷、研判准确”为目标,加强应急值守人员的分析研判、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等能力培训,确保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处置应急信息,承担紧急情况下的调度协调工作;加强政务值班场所的软硬件建设,完善制度、配齐设备,切实提高应急值守能力。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5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在“*”期间,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

(三)编制并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并尽快组织实施《“*”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一规划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导下,编制本地区和本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法律体系。抓紧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贯彻实施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抓紧做好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以及有关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各地区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应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五)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并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本单位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六)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结合实际明确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研究建立保险、社会捐赠等方面参与、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三、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工作

(七)开展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工作。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八)促进各行业和领域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各单位、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要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充实必要的人员,完善监管手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监察,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要提高监管效率,对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实施联合执法。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监察机构要把督促风险隐患整改情况作为衡量监管机构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九)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国务院报告,并向有关地方、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通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在加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

(十)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并加强培训资质管理。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十一)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应急平台。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积极推进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

(十二)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加强基层应急投入,结合实际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社区要针对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公共事件,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乡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并充分发挥城镇应急救援力量的辐射作用;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十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规划有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国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建立充分发挥公安消防、特警以及武警、、预备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办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

(十四)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管理。建立国家、地方和基层单位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要建立国家和地方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国家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库,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对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等的收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十五)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十六)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制度。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五、制定和完善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政策措施

(*)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对规划布局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研究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办法。

(十八)大力发展公共安全技术和产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将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公共安全工艺、技术和产品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类发展项目,在政策上积极予以支持。对公共安全、应急处置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采取政府采购等办法,推动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成套设备及防护用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强对公共安全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十九)建立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高度重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等,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应用和关键技术研究给予支持,并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公共安全科技人才。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形成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机制和应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扶持一批在公共安全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重点企业,实现成套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的突破,增强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六、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民参与的合力

(二十)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特别要抓好市(地)、县(区)两级领导干部责任的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搞好条块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一线,加强组织指挥。要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要依照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二十一)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紧紧依靠群众,军地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要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培育和发展社会应急管理中介组织。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

(二十二)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尽快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编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适应全日制各级各类教育需要的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安排相应的课程或课时。要在各种招考和资格认证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新闻媒体应无偿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用。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6

1.广义应急通信能力涵盖内容应急通信从广义角度分析包括7大内容:应急通信组织、应急通信制度、应急处置方案、应急通信队伍、应急通信物资、应急通信方式和应急通信培训演练。应急通信组织应包括应急通信领导小组、相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及专家组等完整的组织机构,并设立专门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应急通信制度的设立上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务院总值班室值班工作制度》,建立应急通信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汇报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和检查落实制度等。应急处置方案是对应急通信组织机构及职责、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事件分类分级、应急处置和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应急通信处置方案体系的建设应分为总体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省公司、地市公司和县公司等各层面均编制预案,形成体系。应急通信队伍是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力量,应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和责任划分分别进行组建。需保证人员数量、人员素质及技术装备水平均可以满足实际应急相应工作的需要。应急通信物资是应急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物资总称,应建立实行必要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调整储备品种和数量,增加库容和储备量,补充必要的应急通信物资和装备。满足实际应急响应工作的需求。应急通信方式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其中有线通信根据传输介质又可分为光纤通信和电力载波通信等;无线通信主要有卫星通信、电力微波通信、短波通信和集群通信等。各种应急通信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应针对不同的应急通信场合区别采用。应急通信演练是在实现虚拟的事件条件下,应急通信指挥反措体系中各个组成部门单位和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的特定情况,执行实际突发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应急通信演练是检验应急管理体系适应性、反馈性和有效性的最好方式。定期开展演练并正对性的进行培训,可以强化相关人员的警惕性和应急意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水平,发现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中的不足。

2.电力应急通信能力特殊需求电力系统为了安全、经济的发供电,合理地分配电能,保证电力质量指标,及时地处理和防止系统事故,就要求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系统。因此电力系统通信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实现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调度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电力系统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调度通信高度可靠、传输时间非常短且在特殊情况发生导致通信故障时,应具备完善的应急通信能力,能保障业务不中断,或在短时间内恢复中断业务。从这一角度出发,电力系统应急通信能力从广义上说可以分为“保障业务持续运行的能力”和“快速恢复通信的能力”两部分。保障业务持续运行的能力可以从电力通信网自身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旨在考查业务的运行环境的坚强程度。快速恢复通信的能力可以从通信中断后以多种技术手段恢复通信的能力和根据需要搭建临时通信通道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二、电力系统应急通信能力评估体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综合考虑应急通信能力一般需求和电力应急通信能力的特殊需求,全面收集并列举了应急通信能力评估应考量的各个评估指标。一方面从顶层向下构建应急通信能力评估各个层面和方向;另一方面在底层将评估指标具体到单独的操作点上,单独评判。如此构建了层次化、模块化且便于操作的评估体系。而评估指标底层评估项确定后,层面的分解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由此,本研究中从两种不同的方向入手,在底层评估指标完全一致的基础上,构建起两套评估指标体系。1.按相关要素构建的评估体系电力系统应急通信能力,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从不同层面均可将其进行剖析。但是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究其根本,离不开办事的人、使用的物资、遵循的方法和周边环境等几个方面。这几个要素之间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以此种方式进行的分解剖析,既不会使各个分析要素间纠结不清,又不失相关性。因此,从人员、物资、环境、管理以及能力的验证等五个方面将电力系统应急通信能力分解成不同的评估点,如表1所示。2.按时间顺序构建的评估体系按照电力应急通信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指标分析,可分析出应急通信能力在那一阶段存在缺陷,从而针对某一阶段进行整改,从而提高电力系统应急通信能力。按照电力系统应急通信发生的过程,可将全过程分为四个时间段:预防与准备阶段、监测与维护阶段、响应与处置阶段和评估与总结阶段。按照在这四个阶段中进行的不同工作,如表2所示。

3.应急通信能力评估方法本研究中构建的指标体系为分层树形结构,其同层次指标模块之间相关性较弱,各层之间层次分明。所以在评估过程中可采用目前最常用的层次分析法进行逐层计算。但考虑到评估数据的来源存在多源头,不同意的可能,因此在数据处理上引入概率统计的分析处理方法,减少主观偏差,增加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在已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下,利用本评估方法的具体步骤和计算方法如下。(1)步骤一。专家对已构建的树形评估指标体系每一分支的最底层构建相对重要度矩阵。每次取两个因素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上层元素的影响之比,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三、结束语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dd0128”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为全面了解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现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建言献策,力促健全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8月18日、8月24日,县政协副主席祝国安、柯明贤分别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长角坝镇集中隔离观察点、长角坝镇卫生院、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县红十字会、袁家庄街道办袁家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三教殿村卫生室、西岔河镇卫生院、大河坝镇等点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座谈协商等形式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机制逐渐完善,保障措施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自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人员结构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其中:县疾控中心、县医院、监督执法大队和妇计中心各1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42个,个体诊所10个。全县医疗机构设置床位185张(县医院110张、乡镇卫生院75张);县医院现有编制84人,实际在岗167人,卫生院编制110人,实际在岗91人,其他卫生机构编制65人,实际在岗74人;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285人,其中执业医师47人,执业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95人,药师(士)20人,技师(士)19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均达到标准要求,乡村卫生机柜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医疗救治体系,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勇当先,医务人员逆行冲锋,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于2010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职责调整,出现了原预案中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措施不具体,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我县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均没有设置独立的卫生应急科室,相关工作职能由其他科室承担,很难高质量完成卫生应急和应急医学救援日常工作,特别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科室和人员配置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临消杀、防护等防疫物资储备匮乏,无法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四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当前需要,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职能部门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协同不够,综合应对措施联动性不强。镇、村卫生机构的电脑等设备陈旧,村级监测报告网络不健全。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短板。一是人员编制普遍配备不足。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小,特别是拔尖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多个岗位存在一岗多职现象,科室和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比如佛坪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夫只有2人,且要24小时值班值守;疾控中心的四个化验室仅有2名工作人员,目前1人休病假,1人待产;二是镇、村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诊疗水平不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特别对传染病患者的随访检测、现场处置能力难以胜任;同时,疾控队伍人员总量不足,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症状甄别、隔离、健康教育要靠镇村干部兼职,防控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三是卫生系统内部考核奖励机制不科学,缺乏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演练频次少,针对性不强,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传染病检验检测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是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在传染病收集与报告、疫情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县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大多是2005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陈旧老化、性能不稳定、检验检测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县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均为2003年非典时改建和修建而成,床位8张,对照《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区)建设指南》,室内布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满足传染病区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间距不少于20米的基本要求,30万人口以下的县区床位数不低于20张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我县截至目前,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防治机构。

(四)社会公众预防意识较差。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不够经常,重医轻防观念从根本上未得到转变,危机意识不强。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能自觉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群众的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按照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结合县域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汇聚合力,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政府主导地位。一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科学谋划,高位制定“十四五”规划,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纳入区域和行业“十四五”建设中,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发展;二是总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经验,严格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三是充分发挥卫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联系会议制度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医防协同、医防协作机制,转变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蔓延之前;四是整合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智慧疾控现代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形成智慧疾控、资源共享、医防结合、多元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社区中心数据信息实时共享,无缝对接;配备配齐基层医疗机构电脑等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全县卫生系统传染病信息直报网络,全面提升信息化综合利用和服务能力。

(二)锻造队伍,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抢抓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经费;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专业很强的工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者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将专业人才的引进纳入政府的人才工程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补足补齐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缺口,落实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与人员结构,一方面严控人员进入关,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的进入,一方面加快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医防结合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改善一线工作人待遇,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防护措施,提升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建设,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的必要设施,加快我县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对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设备配置,改善仪器装备条件,力争疾病预防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救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四)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让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职能。近期,我们组织专班围绕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家,其中县直属医疗卫生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民营医院4家。高级职称医师有120人,中级职称医师有106人;高级职称护士有38人,中级职称护士有203人,公卫医师有112人,全县共计有2447张床位。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孝昌县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无到有,构建了以疾控中心为重点,县人民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的县、乡(镇)、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二、具体做法

(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我县成立了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公共卫生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建立并完善了《孝昌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方案》,以“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组织管理和指挥体系从无到有、管理职能从分散到集中、管理方式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科学管理、工作重点从重处置到预防与处置并重、协调机制从单一部门应对到跨部门协调联动的重大转变。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对内负责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等工作,对外负责与宣传部、气象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应急处理方式,初步建立起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紧急状态相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

(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队伍建设。秉承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平战结合、布局合理的基本原则,我县成立了一支主要由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组成的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分别为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四类卫生应急队伍,第一梯队由现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常备队伍,其它由曾从事过相关专业的业务人员组成预备队。

(三)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非典以后,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我县在应对暴雨洪涝灾害、手足口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人禽流感疫情、伤寒疫情、水质污染事件等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县卫生应急工作反应迅速、有效的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作为孝感市第一县市获得“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先进县”称号。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县新冠肺炎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全民参与联防联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卫生应急工作保障水平低。一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健全。因经费不足,无常态化财政保障机制,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我县疾控中心近十年仅自购1台离子色谱仪大型仪器,有些仪器因精度不合标准,已处于停用状态。二是业务用房面积小,布局结构不合理,造成医院与办公区域混合办公。我县没有一个规范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应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离的“三室两通道”标准,才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三是各医疗卫生机构资产负债率较高,运行困难。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处于负债运行,特别是近半年因疫情原因,业务收入基本为零,但医护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硬性支出不断增加,导致入不敷出,均出现不同程度财务困难。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一是应急管理体系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影响卫生应急管理效能。如我县疾病控制中心因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近年来学科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应急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存在一岗多职现象。如卫店镇卫生院王平医生,一人身兼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村医管理、应急管理、预防接种门诊数职,工作强度大,无法专心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三是应急人员缺乏专业学习培训,救治处置能力不足。卫生应急队伍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和演练基地,不能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应急队伍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影响救治处置效果。

(三)监测报告网络系统不健全,预测预警能力不强。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尚未建立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的信息资料库,各方面工作经验不足,监测报告网络系统领域建设处于空缺状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与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有效协同不够,区域内各领域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发现、报告和早期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能力薄弱,极大影响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和判断,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影响救治效果。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抓住国家当前对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倾斜的政策机遇,策划一批应急与谋远的卫生项目,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能力不足、疾病预防控制硬件设施和设备配置落后的状况,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适度超前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和不断加强。补齐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短板,调整医疗资源投入结构,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控能力建设,加大向基层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规范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认真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对已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做到专项预案体现专业应对、部门预案体现部门职能、单位预案体现具体处置、重大活动预案体现预防措施,逐步形成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若干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分事件类别的部门单项预案,处置流程、工作规范所组成的卫生应急预案和规范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监测报告网络系统,建立综合应急平台。加快建设以县、乡应急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为主干,县直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为枝干,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为支点的全县应急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公共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社会突发事件管理、社会安全生产管理等整合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机制,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充分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指挥协调、综合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基本职能。

(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医卫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强化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应急救治队伍专门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训练有素能打胜仗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必要的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覆盖形势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社区指导、物资调配等领域,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充实壮大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队伍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五)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讲究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也强调,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要推动将健康元素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卫生城镇创建。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崇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推动公共卫生发展,坚决预防和严格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2020年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8月份以来,市政协调研组围绕“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赴县市区及部分疾控医疗机构、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开展网络议政,召开市直单位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赴外地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加快。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等项目相继启动,投资达18.45亿元。各县市区实施重点医院改扩建、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16个,总投资12.325亿元。

(二)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传染病病区初步建成。完成6个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建成乡镇中心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35个。市县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6个,县市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

(三)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市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4个;联合组建区域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3支。按照“四集中”原则,强化“四早措施”,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和常态化防控,取得确诊病例全省最低(6例),每万人口感染率全省最低(0.02)的显著成效。

(四)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急救指挥平台建设,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为枢纽,县市区急救分站为纽带,乡镇急救点为支点,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的急救体系。参与构建“长三角院前急救联盟”等跨地区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开展公共卫生应急跨省演练,提升了我市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水平。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诸多短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均为临时设立,没有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部门应急职能不清晰,沟通协作不够高效。卫健系统应急管理与指挥体系不完善,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缺乏,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不顺畅,存在“防控-治疗”分离问题。应急预案缺乏动态调整、考核评估机制,推演验证不充分,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不相适应。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市本级无传染病专科医院,市县综合医院都未规划建设传染病病区和发热门诊,多为临时改造和搭建,基层卫生院(室)重大疫情基层首诊、预检分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进展不快,利用市体育馆改造升级平战结合设施未启动。市本级财政专项经费不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缺人缺设备缺技术,市县疾控中心检测、现场处置等专业设施普遍缺乏,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三)专业人才不够充足。全市疾控机构省定编制434个,实有编制423个,整体空编率15.6%;乡镇卫生院空编362名;村医1167名,50岁以上占46.3%。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突出,特别是基层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全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紧缺,现有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仅占2.5%和1.3%。

(四)物资保障不够有力。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职能部门没有明确,尚未建立物资储备库。物资保障生产流通网络和物资采购储备、调用更新、收储补偿机制不健全,大数据平台没有建成,分级使用、分类管理规范标准缺乏。目前,我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经费主要以中央转移支付和省财政经费为主,疾控中心物资储备不足且更新不及时,医疗机构常规储备仅能维持日常所需,难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对策建议

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特别面对秋冬季第二轮疫情扩散风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更加高效的应急预警决策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加强领导,健全应急协调机制

研究出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制定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统筹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落实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协议,深化长三角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参与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互通疫情协查、联合培训演练、防控物资调配机制。

依托“数字宣城”综合平台,整合现有信息业务资源和管理系统资源,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健全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视频会商和现场调度等功能;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疾病预警监测信息系统,配套重大传染病流调、疫苗可追溯、应急医疗物资管理和调配等子系统,构建智慧应急新模式。

(二)科学设计,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抓紧修订完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技术指南,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编制相应应急预案。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对已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优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保障、舆论引导等环节,调整充实相关内容。

设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日”,建立预案动态更新和演练制度,每年组织跨区域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在实践中推动不同层次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参与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实战演练及效果评估、疫情信息摸排等工作。

(三)多措并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摸排我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现状,等高对标沪苏浙,针对性制定任务清单和建设计划。启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过渡期内保留同翔医院作为应急医院,新建市立中医医院,推进市体育馆平战两用改造升级,配足负压病房和救护车,力争在“十四五”时期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市县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改(新)建,确保年底前完成。加强乡镇医疗救助点建设,提升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增加急救机构辅助岗位投入。加快推进市级及县市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配备、更新实验室设施设备,提升新冠病毒核酸以及其它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

优化市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专业人才引进流程,盘活用足现有编制资源。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疾控中心和基层卫生院(室)绩效考核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重视加强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组建公共卫生应急专家智库,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将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疾病防控基本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大型设备购置、应急医疗物资更新等专项支持力度。

(四)平战结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设立市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各县市区设立分中心,依托各类综合医院建立储备点,明确主管部门及职能,健全“市-县-机构”三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目录、标准、品类,科学评估存储规模和布局,出台相应采购标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实现科学调配和高效管理。

创新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模式,实行实物储备与协议实物化储备、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原材料储备与生产设备储备、本地供给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建立储备、生产及流通网络。完善补偿机制,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在我市布点,建立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基地。

(五)基层导向,夯实群防群治基础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股指期货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7-0061-04

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派驻新加坡的交易员尼克・里森大量购买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结果导致巴林银行亏损14亿美元,而当时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这家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银行就此轰然倒闭,荷兰国际集团最终以1英镑价格收购巴林银行。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1996年6月,时任日本住友商事有色金属部部长的滨中泰男被曝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非法进行铜期货交易案件,给公司造成26亿美元损失;2006年3月至4月,美国对冲基金公司amaranth首席交易员试图操控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天然气期货价格,最终致使公司损失66亿美元。法国兴业银行在2008年1月曝出巨额交易欺诈丑闻。一个名叫杰罗姆・科维尔的股指期货交易员在两年时间里违规进行了500亿欧元的期货交易,给法国兴业银行带来49亿欧元的损失(注:来源:证券日报-创业周刊,2008年2月1日。)。这起交易欺诈案再一次震惊了全球金融界。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从历次发生的案例看来,仿佛历史老是在重演,而每一次都给了人们惨重的教训。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考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社会体系建设、综合管理能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等各方面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银行业,如何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保证迅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减少风险损失,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现状

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针对银行突发事件而采取的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采取止损行动的步骤和纲领,预先做出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1]应急预案体系就是针对不同机构部门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的系统的预案的总体。

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起步比较晚。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底才着手研究金融相关领域应急机制建设问题,陆续制定了十余项主要业务领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行库、发行基金调运和供应危机处置预案》、《国库业务系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部门预案相继得以试行,2005年8月4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将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评估、培训、宣传和演练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二)我国银行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整体质量不高,部分预案设计不科学,难以真正有效应对处置危机。目前大部分应急预案都是先由上级部门机构制定,然后以下各级逐级附和,从上至下内容大同小异,有的只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没有突出各级预案自身的特点和重点。[2]有的预案虽然从形式上看比较完整,但组织体系复杂,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环节过多,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与基层实际操作结合不够紧密,不利于高效处置突发事件。

2.结构不尽合理。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结构还不尽合理,一是预案覆盖面窄,还存在许多空白需要弥补。现有预案主要是针对我国银行发生过的重大突发事件制定的,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各种金融风险剧增,而我国还没有健全的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控机制,缺少处理衍生品欺诈交易事件的经验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因此,应尽快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填补此项空白。二是各部门预案之间不完全协调,上下级预案之间衔接还不紧密,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实际操作过程可能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延误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

3.应急预案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定期评估、培训、演习和更新相结合的模式。应急预案培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配合演练,即使演练也很不到位,目前绝大多数银行机构都没有很好地组织人员培训和开展演练,这样就很难保证预案实施效果。[3]

二、法国兴业银行巨额交易欺诈事件对我国的警示

对于中国金融界来说,法国兴业银行发生的交易欺诈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完善内控机制的思考,其成功的应急处理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法国兴业银行巨额交易欺诈事件介绍

作为衍生品市场的领头羊,法国兴业银行拥有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从组织架构上看,法国兴业集团主要通过风险管理部、内审部和稽核部全盘管理各类风险。此外,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的审计委员会由4个人组成,其中3个独立董事负责风险控制,还有许多员工担当“内部警察”的角色。遗憾的是,交易欺诈案还是发生了,这说明其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仍然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风险管理体系再严密,风险事件还是有可能发生,不能抱有突发事件不会发生的侥幸心理。

法国兴业银行发现欺诈交易后采取了一系列及时高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是法国兴业银行在事发后六日内保持信息的绝对机密,以免引起市场恐慌,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为应急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二是将违规期货交易头寸迅速平仓,从而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三是立即履行向监管机构报告的职责,及时取得央行的支持。四是选择适当时机主动公开披露有关信息,以示公司诚信,并由董事会和管理层出面向投资人和客户做出公开说明,以取得谅解和信任。五是立即落实责任并向责任人提出诉讼。六是紧急实施55亿欧元的连带优先认购股权的资本充实方案,预期可将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8%。七是还按计划实施了对俄罗斯Rosbank多数股权的收购,力挽持续下泄的市场信心。2008年1月21日法国兴业银行迅速平仓作弊交易员聚敛的股票衍生品头寸,最终导致49亿欧元的损失。其首席执行官博敦表示,若不是迅速采取行动,所酿成的损失可能会是现在的十倍。法国兴业银行的一系列举措足以证明它是一家在应急管理方面有着成熟经验、训练有素的机构。

相比之下,当年巴林银行在应急处理上就逊色得多,巴林银行公布其衍生品交易巨亏后,居然仍未及时完成平仓工作,这无异于把自身不断扩大的“创伤”暴露在外界目光下,引诱其他金融机构分食弱者,结果导致损失剧增。

(二)法国兴业银行应对巨额交易欺诈事件对我国的启示

以上案例分析给了我们重要的警示: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对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的生死存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杠杆极高的衍生品交易中,斩仓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遭遇亏损的金融机构成功逃生的几率。

我国衍生品市场还很不发达,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筹建的初级阶段,有关衍生品交易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衍生品交易管理经验相当欠缺。目前,有的中资银行违规经营、私设账外账的问题和科维尔和里森通过做假账拆东墙补西墙、一赌到底的违规做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为了防止类似的交易欺诈案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在完善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加紧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尽快完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具体而言,一项针对衍生品交易欺诈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具有严密的亏损控制和善后程序,应包括如下关键内容:一是要选择适当时机和方式披露有关信息,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时间对市场情绪波动具有重要影响;二是要尽快谋求平仓,在杠杆极高的衍生品交易中,斩仓时间是决定遭遇亏损的金融机构能否成功逃生的关键因素;三是要协调部门应急工作和寻求其它补救措施;四是建议要科学安排应急处理程序以求及时高效化解危机。

三、完善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议

(一)应急预案体系的设定应科学合理

1.应急预案应包含灵敏的预警机制。预防和预警机制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科学的预案应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设置风险预警线,通过检测相关变量和指标,根据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内部审计及其他渠道所获取的信息,及时对各个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使用设定的警戒线和参考发生概率,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预警事件的类别、等级,准确及时地预警突发事件,为进一步实施分级响应的预防或处置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应急预案应保证信息报告、指挥系统通畅高效。通畅高效的报告、指挥系统对于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减少损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报告及时准确是指挥得当的前提,要使得信息报告准确及时就必须建立健全的报告机制,要打破权力级别的限制,不能采用逐层汇报、逐层反馈的长链条式的报告机制,一切应以应急救急为中心,保证信息报告程序简单、明确。[4]而信息报告和指挥系统又必须建立在畅通的通讯系统基础上,若通讯不能保持畅通,信息就不能高效传达,应急预案必然难以迅速启动,这样就会贻误战机。因此,务必配置高质量的通讯设备以确保联系通畅、指挥得当、增援及时,确保应急工作按预案有序地开展。

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除了体现在预防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应急指挥等方面外,事后的恢复重建以及调查评估等运行机制的设置也应具有科学性。为保证所制定预案的科学性,银行可通过聘请外部专家、机构参与制定和论证。

(二)应急预案体系的设定应具体实用

一项预案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的实用性,而实用性则表现为形式的简明准确、内容的具体严谨。这就要求预案的文字应简明准确,有简单易查的目录、醒目的编号,形式上便于查找,各项内容都应严密周全,因为任何细节上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实际应用时难以操作或不可操作。只有认真做好预案实施的各类准备工作,才能在事件发生时迅速地反应和正确地处置。因此,预案的准确和具体是保证可操作性的关键。在注重细节方面,国际上一些一流银行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如事件发生后的撤离方案,集合地点,人员财产损失报告方式,重要印鉴、密码和业务数据的备份、存放要求,事件发生后接待客户询问、主动联络客户的分工等等,这些危机应对措施对迅速恢复经营所必需的各式业务表格、工作单样本等等,都作了清晰明了的规定。为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有的银行还明确规定,在应急过程中,如已连续工作12小时,必须强制休息8小时。

(三)优化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结构

银行应急预案体系一般应包括总体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内部应急预案、分支机构预案等几个层次。其中总体应急预案应确定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体系、操作指南以及与应急处置相关的主要原则、标准和程序等;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银行体系各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内部应急预案应针对各自机关内部工作制定;各分支行还应根据自身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需要,制定与上级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的上级预案的分预案、子预案及次级预案等。

要优化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一是要保证各部门上下级预案体系逻辑上的一致性、结构的完备性和管理上的协调性;二是要实现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各级预案体系应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

(四)对预案体系要实施定期评估、培训、演习和更新

应急预案应该是一项坚持不懈、常抓不放的工作,应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并制定培训、演习计划,定期演习,评战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和指挥水平。尤其是对于新员工或新近轮岗的员工,更要形成制度来确保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熟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对工作中发生变更的事项,凡是涉及应急预案的,责任务必落实到人,在预案中得到及时更新,才能保证预案的有效性。例如预案中涉及到的联络清单就需要保持及时更新、真实有效。[5]另外,日常还应在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和通信保障等各方面随时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只有坚持演练、培训和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常抓不懈,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才能使每一位相关人员把正确的方法变成直接的反应,从容应对,处乱不惊,从而把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我们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构筑好严密的“防火墙”,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本着对国家金融安全负责的态度,制定出科学、实用的预案,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高质量地做好应急工作,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蕊.浅议健全中央银行应急管理机制[J].福建金融,2006,(10).

[2]黄国平.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应急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武汉金融,2006,(2).

[3]张红.金融突发事件与应急机制研究[J].浙江金融,2006,(6).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急评估;风险识别

引言: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整个社会来说,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各种危机,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已经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政府、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

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方法抓预防和应急准备,以科学的手段作好预警预报和传递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模拟事故影响及后果,以科学的判断作为应急处置、救援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提升应急工作的水平。

应急管理应从对风险识别开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评估风险的接受程度,采取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定应急范围和对象、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对它们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的评价。危险辨识是确认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评估事故后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基本功能是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化解,把应急管理工作纳人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化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化危机为转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企业、政府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从应急功能和定位上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等;从应急目的和作用分为:救援预案、响应预案、处置预案(或方案);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在《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应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总体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具有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作为总体应急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预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应急预案应符合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总体要求,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适应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涵盖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应急措施要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再是一个安全环保部门或是生产运行部门单一部门管理的业务,而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工作。应急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象一些传统管理工作那样责任分明、界限清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装置破坏会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安全,生产工艺的安全发生问题也直接波及到人员的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同样,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会在局部引起恐慌,人们的心理、生活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所以建立应急体系必须量化和分解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权限、时间和资源,确保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并能持续改进。

应急信息技术是预警、响应、处置及恢复一体化的技术集成,是规范管理、及时响应、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撑的主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对于应急管理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情况复杂多变的特点,构建起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传递、决策指挥辅助系统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目前,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以应急平台建设为主体,在平台体系中集成了应急信息数据库、监测与预警系统、事故模拟访真系统、数字化应急预案、移动指挥系统、事故模拟访真技术和数字化应急预案等。

总之,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各级领导、各部门要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位置,贯穿在工作部署、生产经营、培训教育、群体稳定等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其体的措施和办法。积极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和相关方开展工作联系,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地企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科研项目应急预案篇10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任务,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保障。围绕这个主题,我讲四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良好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继去年x月出台《__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市)政府制定的各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分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也在此后陆续出台。!

二是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__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正在筹建委员会办公室。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也相继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投入运行。

三是较好地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公安局组建了__人的特警支队。畜牧、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通过应急预备队的定期培训和演练,增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反应能力。去年,全市开展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x次。

四是妥善应对和处理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我市先后经历了诸如__年的非典疫情,__年x月的__江水污染事件,去年x月的__煤矿爆炸等突发公共事件或事故,由于有关方面应急预案启动及时,采取措施得当,有效地减少了损失和危害,也大大提高了各部门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与新形势下公共安全的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还不够完善;现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缺乏统一标准和综合管理,预案之间缺乏有效对接,部分预案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灾害预警工作漏洞较多,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不及时;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少,设施设备落后,难以应对高难度、特殊类、复合型灾害事故等。对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予以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国家安危、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居安思危,充分估计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和挑战,清醒地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充分理解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才能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和谐之本,和谐必须安全。只有首先保证安全,和谐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客观分析近年我市的安全形势,总体上较好,但是问题不少,不容乐观。如__年,全市由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有所上升,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环保、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是接续不断,凸显出形势的严峻性。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高度警觉、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想方设法扭转被动局面,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谐和的基础条件。

其次,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公共安全。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无疑会对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个威胁不排除,人就无法安生;政府不能有效地应对和解除这些威胁,那就是失职,也就难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既是公众和社会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

其三,加强应急管理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日前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届一次人代会确定了加快建设__城市、实现__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作保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仅是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市宏伟目标的基本保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伟目标保驾护航。

三、努力把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全国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__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没有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的单位,要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加紧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已经制定和正在制定的,要进一步完善。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要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后谁去处理、怎么处理等重点环节,周密细致地编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的要求有两条:第一条是纵到底、多层次,就是要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市到区、县(市)、乡镇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应急分预案要相互衔接、不断层;第二条是横到边、全覆盖,就是对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制订专项预案,确保全方位、不缺失。科学审定应急预案。市应急办成立后,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区、县(市)的分预案和各部门的专项预案进行评估论证,然后提交应急管理委员会审定。同时,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针对实践和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对预案体系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应急机构建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前,暂由市政府政务值班室代行其职能。各区、县(市)政府要抓紧建立本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做到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专门的人员办事。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解决好职能和编制等问题。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作用。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

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特别要在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着力培育骨干力量。加强预案演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依据各自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演练活动,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实战技能,锻炼战斗队伍,确保应急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靠得住。第三,要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近期,国家将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市政府法制办现在就要着手研究和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实施细则,逐步把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要及时清理、修改、废止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不相符的现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保持法律、法规的协调性。

第四,要加快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标准,组织力量集中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综合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和制度。信息报送要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准确,信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虚报和瞒报。完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地、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做出准确评估,把应急能力建设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做好纵横两个方向的协同与配合工作,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机协调、高效运转。

第五,要切实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群众一旦受灾时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屋住、有医治。完善物资、装备、技术和财政保障制度,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必要投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保障应急工作之需。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在规划和建设各类公共设施时,充分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逐步整合应急指挥平台。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并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以我市现有网络资源为依托,切实加强中枢平台建设。

第六,要突出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立足基层、重心下移、依靠群众的原则,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社区的各项应急措施要更完备、更具体,便于操作。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农村应急基础条件较差,特别容易受各种灾害侵袭。要按照全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把做好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提高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矿山、石化等高危行业企业,要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经委等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加强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供水、供气、供电、医院、地下商场以及能源、运输、通讯等部门,是公认的应急管理重要部位。这些部位更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而且往往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些重点要害部位,一定要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第七,要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工作。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广泛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应急宣传工作进工厂、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印公共安全手册或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向社会免费发放。

四、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做起,务求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首要责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调度指挥;较大以及其他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领导及具体负责人也要相应负起责任。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密切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还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协同应对的总体要求,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