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4:25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1

1卓越联盟图书馆新馆员合作培训的实施概况

卓越联盟是“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的简称,成立于2010年,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10所“985”高校,自成立以来以“追求卓越、共享资源”为原则,以共同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在卓越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招生改革、国际合作与图书馆知识共享上均做出了有益探索。2012年卓越联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开通,是国内第一个高校知识共享平台,通过此平台,师生甚至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共享联盟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且搜索界面简单便捷,使海量文献可随身携带,触手可及,真正打破了高校间的资源壁垒,整合资源共享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机制。2013年11月卓越联盟图书馆馆长年会就《卓越联盟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与能力提升计划》达成共识,2014年11月24―28日,首届卓越联盟高校图书馆新馆员培训班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筹划顺利举行,来自10个联盟馆的26名新馆员经过一周集训,顺利结业。

2卓越联盟图书馆新馆员合作培训体系设计

技术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变化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更加多样化的能力:致力于图书馆事业和高等教育,灵活、积极、创造性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信息专家和终身学习者;良好的项目运作能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尊重用户和观念的多样性,能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提供资源与服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时间管理和组织管理能力[3]。在筹划此次新馆员培训时,除考虑到这些能力要求外,更结合我国图书馆实际情况,使培训更系统、科学,并贴近新馆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2.1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可从图书馆整体、工作岗位、新馆员个人三个层次开展文献调研和个体访谈等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高素质馆员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是推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手段,新馆员培训与图书馆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是图书馆最重要的战略投资,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工作岗位层次培训需求要求培训内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高校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图书馆得以吸收高学历、多专业人才,近年卓越联盟高校所招新馆员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此次培训的对象是面向卓越联盟合作馆最近五年新入职馆员。新时代的高学历图书馆员更加关注个人成长、职业荣誉、国内外最新动态和职业发展空间,应与馆员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

2.2培训目标

卓越联盟图书馆新馆员合作培训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为高校图书馆培养有图情专业知识的人才,确保学员全面了解图书馆以及信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实践,理论知识水平显著提高;2)使学员系统掌握图书馆业务流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图书馆服务规范与评价、信息服务实务、科研数据监管、移动服务等从基础到前沿的实务技能,能够开展支持教学科研的各种服务工作;3)通过案例展示和启迪,使学员能将所学方法和工具切实应用到工作实践,推动所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飞跃,进而体现高校图书馆新的价值和作用;4)提升图书馆员的合作能力与职业荣誉感,强化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3师资来源

所有授课老师均来自卓越联盟图书馆的馆员,共11位教师,其中(副)馆长4位,10位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教师均有多年丰富的图书馆管理、读者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创新服务的经验,所授课程内容有理论,有前沿,有经验,有案例,生动鲜活,而且教师自身工作经历更是新馆员的榜样和楷模。

2.4课程内容

每个图书馆均有自己的历史与特色,卓越联盟新馆员培训在分析其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主要分以下几个主题: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图书馆前沿热点。为了让受训馆员全面、系统地把握图书馆学专业的相关理念、知识与技能,成为合格的图书馆员,课程设计重点聚焦图书馆基础服务与创新服务的实践需要,吸纳海内外图书馆最新动态,将培训内容分为4个主题,共11门课程(如表1所示)。

2.5评估反馈

馆员培训效果评估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交谈等方式获取参训馆员、主讲教师、图书馆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帮助培训主办方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以后的培训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增强培训效果;也可以帮助参训馆员更加清楚自己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2014年卓越联盟新馆员培训会议问卷调查面向26位参训馆员发放,回收21份,回收率81%,通过对卓越联盟新馆员培训会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出:

1)参训馆员对本次培训的课程体系设置、会务安排及培训时间安排均表示满意,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5.72%、90.48%、80.95%。此外,95%以上参训馆员表示希望继续举办类似的培训,愿意继续参加此类培训。

2)对课程内容的各项指标平均分见表2。参训馆员对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专业性和时间掌控合理性评分较高,其平均分分别为4.83和4.82(满分为5分),可见本次培训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得到参训馆员认可,其课程互动性、多样化尚有待提高。

3)参训馆员对当今图书馆前沿性工作比较感兴趣。本次培训的课程对馆员的工作都带来了帮助,分享具体业务工作中良好的经验和做法的课程尤其受欢迎。

3卓越联盟图书馆新馆员合作培训的主要特色与改进

此次新馆员合作培训举办方精心筹备,课程内容系统实用,专业性强,参训馆员刻苦学习、深入研讨。参训馆员对培训学习的满意度在95%以上,对以后图书馆工作大有裨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色,也是确保新馆员培训成功举办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

3.1团结合作、携手奋进

卓越联盟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此次培训,早在2013年馆长年会就签署《卓越联盟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与能力提升计划》,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酝酿,卓越联盟高校图书馆及承办单位在组织保障、课程策划、人员调配和实施落实等方面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十所高校均派授课老师和参训馆员来参与此次培训,体现出一种团结合作、携手奋进的精神和共享理念。

3.2内容翔实、系统全面

培训课程体系重点聚焦新馆员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系统地覆盖了图书馆服务所涉及的理论体系与基础实务,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组织,图书馆流通服务、信息服务、情报分析、数据服务、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移动图书馆服务等等。既有传统的图书馆理论体系和“采、分、编、典、流”业务工作的介绍,也有最新的移动服务、数据服务的评述。新馆员普遍反映教学体系专业完整,内容丰富实用。

3.3紧跟前沿、案例丰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学术交流模式、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图书馆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变革是当下图书馆的生存之道。培训课程结合案例解读图书馆的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如“研究型图书馆新兴趋势”课程,结合2014年aCRL(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的学术图书馆七大趋势,重点介绍新型科研绩效计量工具,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一流高校的科研数据管理现状进行介评。“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通过对二十余个中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报告和发展战略规划报告的解读使参训馆员认识当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与移动服务”对中美高校参考信息服务和移动服务做对比研究,通过翔实的数据,了解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现状和不足,在介绍其移动服务时,当参训馆员提出疑问时,直接让从事此项服务的馆员现场探讨,答疑解惑。

匆匆一周的学习,转瞬即逝,卓越联盟合作新馆员培训在合作培训新馆员上做出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希望在以下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培训形式多样化,如增加座谈会,业务交流会,实地考察等,加强互动性和实践性,注重能力建设;教育技术上还可采取视频录像、存档授课过程、网络同步授课等方式,让更多的馆员参与自学,扩大教学范围;加强编辑培训教材、讲稿汇编工作,做到提前发放,让参训馆员能充分准备和预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扩展加入经典专业教材、专业期刊、专业网站的推荐,以方便馆员特别是非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找到自学之门,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也能把握全球业界最新动态,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学科馆员馆员素养培训学科服务

引言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中既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又受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与某一学院或学科专业建立对口的业务联系,向特定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责因校情、馆情的不同而带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资源建设、读者教育、咨询服务、检索服务、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学科联络以及参与科研活动等。学科馆员是图书馆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学科服务的关键所在,其综合素质是决定图书馆学科服务成效的核心因素,体现着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及服务创新能力。但我国对包括学科馆员在内的图书馆专业馆员的任职资格尚无统一、严格的资质认证制度,学科馆员缺少规范、系统化的业务培训,影响学科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根据图书馆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学科馆员的整体素质情况,CaLiS三期建设项目将学科馆员培训作为“馆员素养培训与资质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专业化、系统化的学科馆员培训,为建设适应中国高校图书馆服务需求的专业队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学科馆员培训的现状

有研究表明,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75%以上来自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而馆员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图书馆开展持续性、整体性的人员培训活动。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图书馆员一般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及以上学历,以及相关的专业背景,对于图书馆员的培训一般包括相关专业背景课程、专业热点、专业进展等;此外,还包括管理学、心理学等课程,加强馆员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国内由于能力考核和资质认证标准的缺失,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缺乏系统而专业的培训,因此,在信息服务技能、专业背景、服务水平上都亟待提高。

随着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的快速发展,学科馆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学科馆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大高校图书馆纷纷推出了馆员培训计划。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所制定的馆员培训方案,兼顾馆员职业道德、图情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拓展及综合知识等4个大类,以期促进馆员素养的提升。但整体上,这类培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缺乏切实的培训需求分析

有学者曾对我国10所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进行过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图书馆的馆员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很少去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图书馆在开展学科馆员培训时,只是片面地关注本馆的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不能从学科馆员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提供更有效的培训内容。

(2)缺乏系统的、分层次的培训体系

学科服务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图书馆、不同层次的学科馆员,培训的内容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学科馆员的个人素质的发展,也要求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培训体系。

(3)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馆员培训工作往往以讲座的方式进行,缺乏讨论交流与实践操作环节。多感官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很少出现在馆员培训中。相比国外图书馆对馆员培训的内容注重商业查询能力,尤其是馆员交流能力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培训,国内馆员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且忽视了有关服务营销推广、宣传策划、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4)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对于受训者的考核,往往局限于培训过程中的测试和培训结束后的考核,缺乏对于受训者实际培训效果的跟踪调查。馆员不能把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训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5)未建立起长效的馆员培训机制

很多图书馆的馆员培训工作是应对一时之需,且没有投入固定的资金支持,没有形成长效的培训机制,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国内馆员培训的不足,CaLiS三期学科馆员培训项目在培训前有意识地征集了学员的培训需求,据此有计划地设计培训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以分组培训的形式进行,增加了讨论和实践操作的环节,避免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此外,在CaLLS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培训组还制定了成效评价方案,从第一期培训开始,就对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调研,并通过调研分析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培训工作。

2培训成效调研方案的设计

2.1明确调研目的

CaLLS三期的学科馆员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学科馆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优秀的学科馆员队伍。为了解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对授课内容、形式、师资和效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的规划和组织,以便后续的改进和提高,有必要对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调研。

2.2突出调研特色

调研由培训承办单位采取在线填写问卷的形式搜集数据,并由项目管理组对结果进行汇总。调研有以下特色:

(1)实时性

人的记忆存有遗忘曲线,把在线问卷的填写安排在培训结束时,间隔时间短,学员记忆深刻,记忆误差小,有利于问卷填写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2)代表性

调研问卷是为参加培训的学员专门设计的,针对性强;此外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图书馆,地域偏差较小,调研结果对高校学科服务培训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3)全面性

调研内容精简全面,涉及有关培训的各个方面,可以全方位了解培训的优缺点,为后期的培训工作提供指导。

2.3调研问卷内容

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授课教师水平、培训主题、培训的整体规划和学员的收获及期望等方面。从问题到选项的设计,都经过了培训项目组的严格推敲,力求问卷内容能反映调研的目标和成效。

3调研实施与分析

3.1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调研对象为CaLLS三期接受学科馆员培训的学员。CaLiS三期学科馆员培训从2010年11月启动后,已按照计划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及燕山大学完成了5期学科馆员培训任务,参加的学员及其所在院校充分体现了面向全国、兼顾附近地区的原则。5期学科馆员培训结束后取得结业证书的正式学员达到322名,覆盖全国197所高校,涵盖几乎所有的985院校。

3.2针对学员,实施调查

培训承办单位对参加学科馆员培训的学员们进行了在线调研。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个别学员没有参与调研或是填写的问卷无效,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94份,占调研总数的91.3%,符合统计学规律,可以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且调研结论有效。

3.3调研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了8个问题,其中前5个为带有选项的问题,以封闭式选择回答为主;后3个是开放式问题,旨在征集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从3个方面对培训进行了调研,包括:对培训方式的评价(问题1、2);对培训内容的评价(问题3、4、5、6);对后期培训工作的开展建议(问题7、8)。以下从这3个方面出发,对相关问题的反馈情况进行汇总并分析。

3.3.1对培训方式的评价

培训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及汇报来完成。问卷的第一部分首先调查了学员对于培训方式的认可程度。

问题1:您对本次培训班的分组培训方式效果感觉如何?

对294名培训班学员的在线反馈调查表统计数据显示,有282名学员觉得满意,认为这种培训方式比较合理,占调查总数的95.9%。有11名学员对培训方式的感觉一般(占3.74%),也有1名学员对这种分组培训的方式感到不太满意。

问题2:您对授课教师的水平感觉如何?

72.45%的学员认为本次授课老师的水平非常好,26.87%的学员认为教师水平整体比较好,另有0.3%的学员认为一般。绝大部分的学员对于本次培训的师资力量比较认可。

分组培训的方式旨在让学科馆员们对丰富的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增进学员之间的广泛交流。通过交流,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学员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学习成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分组培训的方式在学员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授课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科服务的信心。通过授课教师专业系统的讲授,可以解除学员们对学科服务的疑问与困惑,激发对学科服务的热情。CaLiS学科馆员培训的师资及教学队伍都是由海内外在学科服务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有较深造诣者组成的,师资力量雄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99.32%的学员感觉整体很好,说明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学科馆员培训成功的保障。

3.3.2对培训内容的评价

培训涉及学科服务开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概念、管理机制、融入教学以及相关的学科服务技能等。培训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这部分问题可以了解学员对于培训内容的满意程度以及学员的接受程度。

问题3:您对本次培训班案例演绎的内容感觉如何?

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有154名学员感觉非常精彩,占调查总数的52.38%;有133名学员认为比较好,有指导意义,占调查总数的45.24%。总体上,有97.6%的学员认为非常精彩,感觉有指导意义。但仍有4名学员(1.36%)对案例演绎的内容感觉一般,认为在工作中都已涉及;只有1名学员认为内容层次偏低。

问题4:在您看来,本次培训的6个主题模块中,哪些更具实用性?(可多选)

学员对培训主题实用性的看法,按实用性从强到弱依次是:有242人、82,31%的学员认为在6个主题模块中,支持科研最具实用性;有226人、76.87%的学员认为融入教学和资源规划建设更具实用性;有211人、71.77%的学员觉得相关技能的培训更具实用性;有176人、59.86%的学员认为对管理机制的培训有实用性,也有142人、48.30%的学员认为概论及基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进行案例演绎,可以贴近工作实际,形象生动。演绎的内容都与学科服务密切相关,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且指导性强,使学科服务的内容不再空洞,也让学员们对学科馆员有一个全新而系统的认识。97%以上的学员认为案例演绎的内容精彩、有指导意义,说明学员对其认可度非常高。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案例演绎应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应丰富演绎的内容,让案例更加充实、更有层次、对学员更有帮助。

而对6个主题模块的实用性,学员均有积极的反响,尤其对支持科研、融入教学、资源规划建设、相关技能等实务操作性强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模块,是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所在,对这些主题模块的培训,更有利于提高学科馆员的技能和素养。

问题5:您对本次培训的整体规划有何看法?

此次调查中,有153人、52.04%的学员认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好;由于以授课为主,有92人、31.30%的学员认为实践环节较少,希望能够多一些上机案例观摩和可行性试题研究,拓展学科服务建设的方法;能够实地进行手把手技能传授,加强课后实践成果跟踪等;有33人、11.22%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丰富,导致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过于紧张;3.06%(9人)的学员感觉内容实用,但形式一般,期望形式更多样化些,案例更详细,互动更多;1.36%(4人)的学员有其他看法,如培训时间太紧。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3

1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对图书馆、档案馆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改革是目前高师院校改革的大趋势,其基本方向是用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强调要将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之中。二者结合,使教师教育呈现出一体化、专业化、系统化、终身化的师资培养培训过程。伴随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高师院校向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逐渐转变,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的职能也势必有所改变。图书馆、档案馆的服务理念需要创新,服务范围需要扩大,服务模式需要提升,馆藏资源需要充实,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加强,馆员素质需要提高,等等。这一切对传统的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或者说是一种革新。唯此,才能顺应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时代新要求。

2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教师教育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尚未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理念。当下,建立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已经被国内很多高师院校定为学校的发展方向,一些师范大学甚至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这说明,建立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图书馆、档案馆由于其馆藏储备及信息资源建设的长期性,对贯彻落实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未将为教师教育服务作为图书馆、档案馆建设的主导思想。很多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和服务依然保持多年来的固有模式,尚未树立起为教师教育服务的理念。

2.2尚未有专门、系统的教师教育馆藏资源和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图书资料建设是一个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基础,其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然而,由于诸多高师院校图书馆尚未真正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理念,故而其采编部门亦未将增加教师教育方面书籍纳入资源建设计划之中。现有的馆藏主要以学术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缺少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及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资料,尤其是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状况有关的图书购置不多,有关各层次教师培训方面的资料也准备不足。另外,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信息保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诸多教师教育特色大学仍未建立起一套为教师教育服务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显然,目前高师院校图书馆对图书资料购置及文献信息系统建设尚未跟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2.3尚未建立以教师教育特色为中心的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是指熟悉某一或某些类的馆藏资源,熟悉某个或某些学科知识,为对口单位和相关读者提供深层次、有针对,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相互沟通桥梁的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学科馆员制度虽然在部分高校建立,但并不普及。在教师教育特色大学,不仅学科馆员制度尚不普及,即使已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但也并非是以教师教育发展为中心。这不仅影响图书馆有关教师教育的图书资料购置、信息系统建设,而且,无法建立起与相关教学单位,尤其是教师教育学院沟通的桥梁。既影响相关教学单位的教师教育培养,又阻碍教师教育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制约着建立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努力。

3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服务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建设的新思路

3.1应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新理念。鉴于目前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存在的诸多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档案馆领导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我国教师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本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树立起为教师教育服务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尽快将这种意识灌输到每一个馆员,并落实到图书馆、档案馆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只有这样,图书馆、档案馆工作才能跟上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步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图书资料储备和文献信息保障,保证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2建立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馆藏资源。在向教师教育特色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建立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馆藏资源,已成为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建设的核心目标。首先,围绕突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特色,图书馆要购置有关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各类图书资料,以供在校师范生和在岗培训教师查找、阅读和研究。其次,围绕教师教育内含继续教育的特点,从教师继续教育的角度出发,及时采购能够满足教师读者需要的最新图书资料,把图书馆办成教师终生学习的基地。最后,围绕教师教育体现素质教育特点,高师院校图书馆在注重教师教育类专业书籍储备的同时,也要辅助收藏大量通识类图书,为提高师范生和在岗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奠定基础。

3.3建设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数字文献信息系统。在发展教师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应加强数字文献信息系统建设。这既是现代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满足教师教育发展所需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的基础。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加强图书馆网络环境建设,更新图书馆管理软件,建设内容丰富、功能健全、运行通畅、更新及时的数字图书馆。第二,加大数字资源的引进与建设,提高数字资源使用效率。第三,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教师教育电子资源库,并与相关电子资源进行有效链接。第四,联合院系资料室,建设全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高水平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献信息系统。

4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员队伍建设,建立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

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加深,教师教育特色目标的确立,需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员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对所有馆员教师教育理念的熏陶和教育,使其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工作理念。第二,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图书馆员、档案馆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馆员的文献咨询与检索能力。第三,培养一批既熟悉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又熟悉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队伍,以便更好地为相关院系和专业的职前、职后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第四,积极鼓励学科馆员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提高为教师教育发展服务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学科馆员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参与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5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由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服务模式上,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增加教师教育方面的专门服务内容;需要考虑到大量在职培训的外地教师的需求,增强网络信息服务的能力。首先,高师图书馆、档案馆可以向用户充分介绍现有馆藏资源,方便收集网络上的教师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或建立网络链接,或转载于图书馆网站,以帮助在校师范生和在岗培训教师方便获取有用的信息。其次,建立教师教育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及时与用户进行有关教师教育信息交流,一方面及时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增加网络服务项目,主动为师范生和在岗教师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除了现有的网上馆际互借服务外,还需要增加信息指导服务、网上信息导航服务、网上文献订购服务等,最大限度方便用户查阅资料。

总之,在高师院校向教师教育特色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档案馆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图书馆、档案馆必须紧跟高师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大趋势,积极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的理念,锐意改革,积极创新,为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在岗培训一体化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不仅是高师院校图书馆、档案馆在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创建过程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4

天津大学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实践探索

服务队伍由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组成,采取馆员与企业“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开展了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前的查新检索、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提供知识产权指导和咨询、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等专项对接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借助企业专利信息需求调研座谈会、企业管理人员专利信息检索操作指导、撰写重点企业专利分析报告等渠道,直接掌握了企业的专利情报需求,同时积累了专利情报服务的实践经验。专利信息人才培养天津大学图书馆教学培训服务团队自2009年起承担选修课程《知识产权与专利情报》的教学任务。课程教学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情报分析等实践内容,与专利申请审批程序、专利战略、专利权保护等知识内容相融合,锻炼了大学生的专利信息、情报运用能力。该馆通过课程教学,在培养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熟悉专利法律知识、掌握专利信息利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储备了专利信息人才。专利信息专题培训天津大学图书馆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教育活动周”活动中,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了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情报分析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题讲座;通过精心组织培训内容、选取经典案例、专题讲座等将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专利情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和互动,既掌握了用户需求,又积累了培训经验。

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模式的构建

由于专利情报涉及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知识内容,对专利情报服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专利情报服务人员掌握专利法律、外语、理工学科背景、计算机技术、图书情报等相关知识都是必需的。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队伍构建,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首先,应根据学科和专业分布、遴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馆员,组成专利情报服务团队。其次,通过短期培训、专业课程、会议等多种渠道,组织团队成员的专利法律知识、专利情报分析知识的强化学习,增强业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团队成员的研讨和交流,形成钻研、严谨、活跃的学习风气。并且,还应注意市场信息的反馈和统计,培养服务人员的竞争意识。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模式构建专利专题培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用户提供所需专利信息和情报是专利情报服务的“鱼”,而增强用户的专利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则是授用户以“渔”。专利专题培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培训服务也能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是参与专利情报服务市场竞争的切入点。不同用户的培训需求有所不同,专题培训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科研机构的专利专题培训。在我国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虽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技术转化等方面差强人意。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科研机构的特点,开展专利技术的检索和分析、技术成果的专利性分析、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请审批流程介绍、专利权的转让和许可等专题化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促进专利申请的增长以及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企业的专利专题培训。目前我国企业的专利信息开发、利用和管理能力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高校图书馆应该分析企业中不同群体的职责和需求,针对企业领导者、技术研发人员、专利管理和知识产权法务人员,从企业专利战略、专利技术检索和分析、专利和管理、专利诉讼等不同角度组织内容,开展专题培训,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专利服务机构的专利专题培训。大多数专利机构和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在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人才的配置上明显不足,在承担专利申请、专利诉讼等专利实务服务,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情报服务方面能力不足。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服务,与专利机构实现互补互利。高校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的服务队伍,可以为专利服务机构进行专利检索系统介绍、专利检索技巧、专利情报分析等专题培训。同时,可以通过专利服务机构为专题培训补充案例,根据需求调整培训重点,增强高校图书馆与专利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度和紧密性,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面向科技创新的专利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附属机构,接近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同时也肩负着为区域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撑的社会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将面向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专利情报服务作为服务重点。科技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同环节的专利情报需求各不相同,只有针对不同类型的专利情报需求提供服务,才能更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前的专利情报服务。大多数的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而人类95%的现有技术都会记载在专利信息中。科研活动前进行专利技术检索、技术趋势分析可以避免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起点。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科研立项、产品开发以及技术难题公关,提供相关技术主题的专利检索、文献分析和技术报告等情报服务,帮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明确研究方向,寻找专利技术空白点,启迪创新思路。科技创新中的专利情报服务。收集技术资料、跟踪技术发展、了解最新的技术,是科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图书馆应针对需求,开展定题跟踪、技术解决方案等专利情报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及时获得专利技术信息,修正研究方向,降低科研成本,加速研发进程。科技创新后的专利情报服务。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后,同样伴随有专利情报服务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一阶段的专利情报需求,针对科技成果的保护策略、专利申请前的专利性检索、专利前的技术交底书撰写、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报告、技术侵权的法律诉讼,提供与之配套的专利情报服务,帮助研发机构明确科技成果的保护方式、专利权范围、价值评估以及侵权判定。面向管理决策的专利情报服务政府机构。专利是衡量国家竞争力与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为政府机构和产业协会提业发展状况评估、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科技实力对比分析等专利情报服务,为政府机构和产业协会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同一领域的重复研究,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规划。企业。企业管理者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的理念逐渐被企业认知和接纳,面向企业管理决策的专利情报需求会逐渐增长。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专利技术的竞争力分析、专利技术的资产评估、竞争对手的技术分析和监视、专利侵权判断等情报服务,帮助企业明确市场定位,规避侵权风险,确定生产经营策略、专利战略的合理化布局,以及支撑企业的专利诉讼、技术进出口、企业并购等方面的正确决策。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资助方向、产学研结合模式、科技成果奖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决策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促进科研机构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作者:王玲李文兰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馆员绩效态度培训

一、提升公共图书馆馆员绩效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使命,它不仅是一个社会机构,更是一种制度安排,是文化民生的需要,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知识、信息利用机会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从知识、信息角度维护社会的公正。”[1]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图书馆对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绩效如何,关键看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发展的绩效如何。阮冈纳赞曾明确指出:“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在美国图书馆界有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图书馆建筑”所起的作用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所起的作用占75%[2]。因此,如何提升图书馆员的绩效是图书馆管理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影响图书馆员绩效的因素

影响图书馆员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1)知识因素;(2)技能因素;(3)态度因素。知识,是“是什么”;技能,是“怎么做”;态度,是“愿意做”。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所掌握的技能是其工作绩效的基础,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是为读者提供高效服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才构成了图书馆员工作高绩效的充分必要条件。知识水平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得到提高;技能可以通过操作、锻炼得以熟练;态度则可以通过反省、培训和激励得到强化。

在以往的学习、培训中往往更注重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升,而对图书馆员的态度培训方面则相对要弱得多。事实上,随着读者所需服务多元化、个性化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员在服务中投入更高的情感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的服务态度已成为搞好服务工作的关键,而员工态度培训作为员工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西方国家己引起了足够的重视[3]。加强对员工心理品质的培养,重视和开发态度培训,是比提高员工技能要重要得多、复杂得多的培训任务,“态度决定一切”已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

三、态度的形成及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

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较一贯、固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过程,其组成成分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4]。态度的认知成分为态度中更关键的态度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而情感能够导致相应的行为结果。比如:针对乞丐能否进入图书馆阅读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应对每位公民提供图书馆基本服务,应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对图书馆的需要,有了这样的认知,在情感上就不会排斥乞丐公平利用图书馆。在杭州图书馆,针对其他读者提出乞丐不应利用图书馆这一异议,馆长褚树青说过一名经典名言:“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它引起了整个社会的热议和公共图书馆界对乞丐拾荒者服务的思考和行动。

态度,大多是从父母、老师、上司、同学、同事、朋友、名人甚至是对手那里获得的,其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凯尔曼提出的依从-认同-内化三程序。(1)依从: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2)认同:是个体自愿地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心目中榜样的观念和态度相一致;(3)内化:将新观点与原有的观点或态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个性的一部分。

态度一旦形成,与情绪相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同时态度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就会调适自己的态度,使自己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态度的这些特点为我们开展态度培训,强化积极态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改变态度的一般规律

通过培训可以改变人们的工作态度,但需要遵循态度改变的一般规律。它要求:(1)选择谁去说服;(2)选择什么时机;(3)改变幅度控制在多大;(4)选择什么方式。

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对那些受人喜欢、值得信任、有说服力的人所作的改变态度的努力作出反应[5]。如果人们喜欢你,他们更容易认同并且接受你的信息;当员工对某一态度还未公开表态,未做出任何承诺时,改变他(她)的态度就比等到已经公开后容易得多;当要求其态度改变幅度不大,对态度与态度之间、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协调性影响不突出时,则改变态度则相对容易一些;当要求其改变态度的理由充分、必要,逻辑性强,人们更愿意改变其态度;当他人能够通过一定的行为活动亲身体验你所说的状况时,其态度改变更容易发生。

四、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态度培训

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于重大变化之中,知识、信息的记录形式、载体形式、发行方式、传输方式、组织方式、检索方式,读者利用知识、信息的渠道、手段、方式均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图书馆的馆员构成、技术构成、文献构成、读者构成、馆舍构成以及管理构成、服务构成正处于翻天覆地的变革之中,图书馆员态度作为其行为的先导,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与时俱进,及时开展态度培训,调整馆员的态度,提升图书馆员的绩效,高效率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效能。

(一)态度培训的内容

激发态度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引起态度改变。因此,任何改变认知,改变情感,改变行为倾向,都可以成为态度培训的内容。

(1)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公共图书馆馆员必须清楚认识并牢记和努力践行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才会做到“不辱使命”。对于图书馆的使命,在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已有清晰的表述:“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6]。公共图书馆作为全额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的一种制度安排,其运行由公民税收全额支付,它必须“公平”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免费”的图书馆“基本”服务。据《中国图书馆年鉴2009》统计,2008年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平均仅为14.5%,而对图书馆员的经费支出已大大超过这一比例。因此,必须把“公共图书馆员的使命”作为态度培训的内容,让每位馆员清楚、牢记、践行自己肩负的使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作用。

(2)公共图书馆现代意识。新世纪10年来,公共图书馆实践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意识。主要包括:①公平意识。《公共图书馆宣言》中规定:公共图书馆的大门应为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平等地开放,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②服务意识。以读者的利益和愿望为中心开展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这就是服务意识的体现;③全局意识。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馆功能的代数和,因为系统内部作用机制不只是遵循加减运算,它存在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④问题意识。发现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起点,是求“是”的客观依据;⑤发展意识。公共文化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愿望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与西方社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科学发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钥匙,“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⑥创新意识。时变则势变,势变则是变,是变则事变。随着中国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步上了快车道,创新应是我们的常态;⑦效能效率意识。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高效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效能是当代公共图书馆的追求目标。我们不仅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⑧科技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服务蕴含的知识、技术越丰富,越能为读者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⑨量化意识。文献计量学中的三大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均是运用统计学量化方法,发现了知识、信息的存在和运动规律。与经济学相比,图书馆学中定量化的结论还少得很;⑩行动意识。公共图书馆事业各项成就的取得无不是行动的结果。威・赫兹里特说:“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只想不做就是“纸上谈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二)态度培训的方式

(1)案例研讨。案例,因其形式扁平,有具体的情景,矛盾冲突明显,容易引起图书馆员的注意,谈资丰富又无标准答案,可自由发挥,发言真实,可深度调动馆员情绪,对冲击或强化馆员原有态度效果明显,而且非常经济,成本几乎为零,更主要的是惠及面广,可有效实现全员培训。我们应在公共图书馆馆员态度培训中广泛、大力推广案例研讨这一培训方式。

(2)专家讲学。专家,因其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客观、公正、专业的固有形象,很受人们的信任,他(她)所陈述的理由,列举的事实,提供的信息更易被馆员听众的接受,对强化或改变图书馆员的态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不仅可以从外部聘请知名专家到馆针对态度方面的课题授课,还可充分培养、挖掘内部威望较高的专家开展对全馆馆员的态度培训,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对情况比较熟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考察访问。“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地考察访问,对图书馆员的感官冲击、情感体验,都比坐而论道来得强烈、深刻、持久得多,到理念先进,管理卓越,服务效果突出的公共馆考察、参观、学习,这对改变图书馆员的对工作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态度因素都有很明显的效果,不过这种方式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受益面小。

(4)岗位轮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轮换岗位,不仅可以调整馆员的心境,还可以增加图书馆创新的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更有利于使馆员形成全局观念,换位思考,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这种方式成本不高,但是要考虑各个岗位和馆员的实际情况,注意控制好轮换的岗位数量和时间周期。

参考文献:

[1]范并思.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J].图书馆杂志,2004(6):3-7.

[2]王海华.论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人格类型与心理素质[J].图书馆界,2007(4):32-34

[3]谷永.运用态度理论提高员工态度培训的科学性[J].现代商业,2008(14):13-14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6

一、第一批古籍上报工作顺利完成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古籍普查培训,邀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今年一至三月共完成古籍录入49件,上报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古籍共30件。其中可望进入部级保护名录的1件,市级保护名录的6件。

二、少儿爱心图书接力活动受到表彰

我区的少儿爱心图书接力活动截止到目前,已向服务学校送书二批,共1200册,借阅图书6000多人次,借阅8000多册次,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这批爱心图书到来极大地弥补了学校图书室藏书不足的困难,满足了山区学生想看书、看好书的愿望,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在本月召开的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工作会上,我馆被市文广局表彰为先进集体。

三、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全面启动

四、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在闭馆期间,我馆在抓新馆筹备的时间,不放松图书馆的其它工作,各种培训有序开展。我馆视觉艺术高端研讨班于3月初正式开课。研讨班由我馆负责人Xx主讲,现有学员20人,开课时间为每周二晚,历时50天,计划20个学时,完成影像美学、色彩学等课程的培训和研讨,并致力于在研讨班课程期间创作一批优秀的书、影、画作品,为我区今年的“文化周”、“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作准备。本季度已经集中培训了6个学时。

由我馆负责人主讲的文化讲座《Xx古镇的人文观察》,也接到Xx镇的邀请,将以多媒体的形式,全面、生动地为Xx干部、职工和居民深入讲解Xx的历史和文化。

五、搬迁筹备有序推进

1、我馆拟定了《开馆筹备工作方案》、《开馆庆典工作方案》、《图书馆设施设备配置方案》、《图书馆工作人员招聘方案》等多项文件,并上报有关领导及部门。我们在第一季度出刊了信息简报6期,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对新馆建设进行每周一次现场检查,目前土建工程和内装工程都已经通过了竣工验收。

2、为了更好的做好新馆建设和管理工作,由文广局副局长Xx、财政局副局长Xx带队,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Xx、资金计划科科长Xx、政府采购中心中任Xx和我馆负责人Xx、Xx等组成的考察组一行十人到我市Xx、Xx等区图书馆考察。考察工作历时五天,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成员们普遍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3、为了贯彻落实区文广新局关于图书馆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我馆召开了新馆开馆筹备工作动员会。会议对新馆建设情况、功能分布计划、部室设置、新编制条件下的岗位计划、图书馆工作方向、品牌服务、阶段性工作目标、近期工作安排等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落实。

4、不断细化、优化了新馆办公家俱、自动化设备等采购方案,对馆内固定资产进行初步清查,避免重复采购。方案历经6稿,采购总额从原来的近500万元调整到了350万元。目前已经送财政局审核,将于近期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六、工作方向更加明确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网络平台;少数民族;信息素养;在线培训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G251.6;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4

0引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已经由传统的文献储藏部门转变为信息中心,由简单的借还服务发展到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由被动、单一服务向主动、个性化服务转型。web2.0、社交网络、云计算、云服务等新理念、新技术纷纷渗透到图书馆发展之中。时代的发展要求馆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信息素养,具有过硬的信息处理和知识服务技能,以适应大数据时代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馆员作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熟悉文献信息资源和学科发展动态,而且要在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方面充当主力军。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图书馆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但是,馆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安置人员,其职业精神、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图书馆必须打造一支紧跟时代步伐,扎实掌握图书馆基础和各种学科知识的馆员队伍。因此,面向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本文利用网络平台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馆员信息素养的方法和实践,以供大家参考。

1大数据时代的馆员信息素养现状

1.1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要求

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态势备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nature、Science等陆续刊登了大数据专辑,麦肯锡从经济和商业维度分析了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潜力。在产业界,不论是国外的iBm、亚马逊、Google,还是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信息技术巨头都纷纷推出了大数据解决方案和应用策略。图书馆作为信息和知识的仓储中心,只有馆员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才能从海量资源中迅速提取、处理、加工信息,为读者提供需要的资源,才能为读者提供高价值的知识服务和具备专业素养的学科服务。同时,馆员自身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读者的信息素养水平,优秀的馆员不仅业务能力强,还能为读者提供专业性的知识并传递高效的信息技巧,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读者。信息素养包括3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要求人们对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信息知识要求馆员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能够理解大数据的多样性;信息能力要求馆员具备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等能力,要求馆员能够理解、吸收新知识并用来提高自己更好地工作和学习,要求能够培养和训练人们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检索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创造出新的知识价值。

1.2少数民族地区馆员信息素养提升面临的问题

由于地处偏远,经济、科技、信息落后,加之语言、交通等障碍,少数民族地区较少有机会接触、使用科技发展新成果,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服务发展缓慢,形成了数字经济赤贫地区。总的来说,存在信息意识缺乏、信息人才不足、信息能力弱和自我学习提高渠道和机制缺乏等问题。其次,图书馆专业人才不足。馆员学历普遍不高,知识背景单一,具备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的馆员缺乏,具有进取心和继续学习意识的馆员不足,导致图书馆整体的信息服务能力低下,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最后,图书馆缺乏自我学习的有效渠道和评价机制,导致馆员普遍与时代脱节。在当前引进人才困难,编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提高馆员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应该是从图书馆内部挖掘潜力,加强馆员自身的培训,并用有效的考核机制,把握培训的质量,切实提高馆员的信息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线培训平台的自主性、开放性、互动性、虚拟化以及教学多元化的理念,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不足,尤其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集中培训成本高的实际情况,有效实现在线培训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融合。

2网络培训在图书馆应用现状

2.1图书馆网络培训应用现状

加拿大爱德华大学Bryanalexander教授于2008年首次提出了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培训和教学的理念。随后,国内外陆续有很多大学加入网络课程培训,学生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免费学习、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还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网络培训的兴起已经引起了图书馆届的广泛关注。在国外,aRL、oCLC等机构就网络培训可能遇到的版权、服务影响和调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国内,上海图书馆、上海交大图书馆等图书馆代表就网络培训角色定位及服务创新、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新形势下发展的机遇与对策等问题开展了讨论和研究。在应用方面,图书馆从多方面展开了有益的实践:图书馆在加强构建自己的网络培训平台的同时,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开展与教学机构的资源共享、教学服务等合作,为读者提供基于网络培训的视频支持,帮助读者搜集、整理和保存有用的信息资源;为网络培训课程提供和反馈有用的信息和评估数据,以追踪课程情况,完善课程服务;图书馆以自身的资源及服务为优势,打造适合自身的信息素养课程,开展基于网络培训的嵌入式学科服务,为读者提供基于网络培训的在线咨询服务。

2.2当前馆员信息素养提升常见方法及评价

当前提升馆员信息素养的建议与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树立信息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信息素养、信息道德与开展合作共享,开展馆员的培训、学历提升、建立自我学习机制和习惯等方面。研究人员意识到普通的信息查询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科学研究的需要,馆员应该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图书情报资源,对信息进行深入的重组、整合、发酵和创新,为研究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知识、途径和思路,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图书馆应该根据馆员的年龄、学历、知识层次、业务水平,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实施继续教育。积极鼓励在职人员通过考研考博或自学考试取得相应学历,馆员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在实际业务实践中认真学习搜索引擎技术,熟悉各项业务和馆藏资源情况,掌握常用数据库结构、检索语言、图书馆服务软件的知识,以适应读者对图书馆的全面需求。从当前的研究来看,目前馆员信息素养的提升方法存在如下特点:首先,所有的研究都指出馆员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时展对图书馆的要求,建议从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建设开展,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馆员学历,提高馆员业务技能入手,从建立自我学习理念和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但是,目前的研究均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就如何培养信息意识,如何培养馆员的业务技能,如何建立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方面,还没有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方案,也没有就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问题展开讨论。因此,笔者提出基于网络平台的少数民族地区馆员信息素养提升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3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馆员的信息素养

3.1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网络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在线培训模式顺应时展潮流和未来培训发展趋势,国际知名大学和国内著名大学纷纷建立和加入在线培训平台,有利于推动平台的发展和完善。第二,网络平台能够提供的资源是精品内容,著名学者、专家不断推出在线优质课程,有利于人们接触最新的学术、科技和前沿思想,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闭塞的情况,图书馆不用再为选择培训内容而烦恼,需要做的工作只是选择适合机构特色的培训内容。第三,在线平台超越了时空限制,培训不受时间、地点、规章制度的限制,有利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交通落后的问题。第四,在线教育有效降低了培训的综合成本。第五,在线教育提供了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制作平台,便于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特色和服务特色,有规划、有目标地制作培训内容。第六,在线教育提供了培训的考核体系、评价指标,有利于控制培训质量和培训进度,在线教育充分融入了web2.0和社交网络的理念,有利于在线互动、分享和讨论,也便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从反馈信息中改进服务内容,提高培训质量,考核学习效果。因此,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在线教育培训,切实提高馆员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是科学可行的方案。

3.2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馆员信息素养的方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培养面向大数据的馆员是图书馆未来的必然选择,不断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熟练的信息服务能力是大数据时代对馆员的时代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在吸收、接受世界范围的先进理念和服务技能的同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和馆员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是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有特色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而又不失竞争力的必然举措。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开展在线课程,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馆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服务能力。

3.2.1基于网络进行图书馆规章业务培训

作为一名合格的馆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图书馆。然而,在现实环境中,不了解具体的规章制度,没掌握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开放时间和服务内容的馆员数量也不少。尤其是窗口部门的馆员,由于长期不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加之管理松散,对于图书馆新的服务内容和规章制度不能实时掌握。作为一线服务人员,对于读者关心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形象,降低了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因此,图书馆办公室和技术部应该制作基于在线平台的规章制度培训课程,定期或不定期要求馆员按期完成学习任务,制作考试题目,以达到合格标准来作为考核馆员素质的基本条件。对于图书馆新增的服务内容和新修改的规章制度,应该作为培训和考核的重点内容,让每一个馆员都了解图书馆的业务和服务内容。

3.2.2基于网络进行图书馆信息检索培训

大数据时代,信息检索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图书馆作为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共享中心,是各种文献、电子期刊、数据库与多媒体资源的聚集地。作为一个优秀的馆员,必须具备迅速获取信息的检索技能。而要掌握高超的检索技能,一方面要掌握较高的检索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检索特点,根据不同的检索平台,熟练操作适合平台的检索步骤,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检索到需要的信息。因此,为馆员制定不同数据库平台的在线检索培训课程和检测内容,是馆员熟练掌握数据库特点、提高检索技能的驱动力机制,是保证馆员提高检索能力的平台保障。尤其是各省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各种纸本图书、电子图书资源以一定的速度在递增,图书馆只有推出针对新资源、新内容的培训课程,才能及时更新馆员的认知水平,切实提高馆员的信息检索水平,也是提高馆员信息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馆员应该在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的同时,也帮助读者提高检索能力和信息掌握能力。

3.2.3基于地域特色制作网络内容

作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服务馆员,应该具备制作优质内容的能力。图书馆要引进先进、优质的课程,要能够结合网络平台的特点,构思、制作和推出具有时效性、特色性和针对性的在线培训内容。馆员在掌握在线平台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帮助读者理解、掌握和应用在线平台,帮助读者搜集、整理和保存有用的信息资源,为在线课程提供和反馈有用的信息和评估数据,以追踪课程情况,完善课程服务。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和馆藏资源,制作有地域特色的学习课程,既能够吸引读者,又能够宣传图书馆形象。同时,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天文、地理、农业、经济等地域人文特色和经济发展特色,制作读者和机构亟需和关注的培训内容,一方面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可以聚集更多的学习者加入在线平台。既有利于学习者,又能提高馆员的能力,提升图书馆的形象。内容应该以读者喜欢的短片、图片为主,主题突出,精炼简短。与相关部门合作并对在线资源进行整合,真正把图书馆建成读者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3.2.4基于网络平台培养学科馆员制作在线课程能力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最具挑战性的岗位,不但要求具备扎实的图书馆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学科相关的各种数据库和资源的检索技巧,还要求对于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还要能够深入研究机构、科研团体,具备优秀的沟通技巧,满足所有条件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科馆员。因此,针对学科馆员推出培训内容,是制作在线课程的一个挑战。馆员要积极参与到在线课程制作的建设中来,为在线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服务,学科馆员不仅能够提高其专业技能、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科认知能力,还可以发现读者需要的信息和学习要求,为读者提供有用的资源和信息。领导还应该派业务骨干到其他地区进行培训学习,拓宽馆员的思维,了解学科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前沿。同时,图书馆还应该与机构、高校、科研和读者探讨资源利用与访问的问题,倾听读者的需求和诉求,以达到互动与交流的目的,能够为读者和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达到提升图书馆价值、延伸图书馆服务、优化学科服务方式、创新服化模式的目的,从而引导学习者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使用。图书馆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真正搭建起互动开放和沟通的桥梁,增强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科馆员的影响力和价值,也提高在线平台的使用效率。

4基于全媒体培训服务平台提升馆员信息素养的实践

4.1全媒体在线服务与培训平台

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联合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申报开发多语种全媒体在线服务与培训平台,为少数民族地区馆员提供一个在线实时交流和学习中心,利用微博、微信等主流新媒体网络开展学习培训与资源共享平台,切实提高图书馆运营效率,促进馆员队伍的信息素养和服务水平。该平台综合了智能咨询(如图1所示)、在线教学、远程协助、在线培训课堂(如图2所示)等功能,实现了在线交流、专家问答、视频教学、信息检索、知识库管理维护、论坛交流等全方位功能。智能机器人实时应答,空中课堂视频培训,远程协助点对点指导,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馆员的培训要求,是图书馆从业人员高效的实时培训与互联互通平台,在广阔的边疆区域联接各个基层图书馆,实现无时差、无距离、无区别、无障碍的技术服务支持与培训保障系统。

4.2培训实践与效果一览

传统的图书馆馆际之间的在线咨询与服务模式存在方式单一、不够灵活、管理监控不方便、难以促进交流等问题。在公共文化行业,每年举办各类交流学习培训班,将各图书馆的人员集中或分批次进行业务指导,该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人员集中培训耽误工作,分批业务指导则重复工作,既浪费了时间和资金,也增加了图书馆的支出;技术业务交流信息不通,形成了信息孤岛。引入在线服务平台后,能让咨询和培训统一管理,信息在馆际之间共享,平台结合微信的技术特点和用户使用习惯,打造了一个轻量而有特色的微信客服,通过运用文字、语音识别功能,识别用户服务咨询内容,避免输入复杂的微信指令,如图3所示。

用户也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咨询,打破时空限制。该平台授权使用者如用户、咨询员、系统管理员在此平台进行操作,实现了在线离线咨询、人工服务、信息检索、空中课堂、知识库等服务。通过全媒体培训服务平台,实现了馆员或学员的一对一、一对多咨询与教学服务,即使是异地培训者,也能及时、准确地交流问题,使咨询员精确、熟练掌握培训知识,提高馆员队伍的信息素质。在考核与评价方面,系统在后台实现了管理员对咨询员对话量、登录情况、留言、评价情况、访客日流量、在线时长、对话日流量、访客行为等多维度进行实时统计,全方位分析和考核馆员服务质量,如图4所示。

5结语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图书馆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之一,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与繁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馆员作为图书馆公共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在线教育作为大数据时代新兴的教育模式,在提高馆员素质,尤其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馆员信息素养教育中必定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该加强网络平台在馆员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作用,制定基于网络平台的馆员能力培养方法和机制,努力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和服务水平,以提升图书馆的价值,延伸图书馆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举.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J].传媒观察,2012(2).

[2]刘伟华.省级公共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建设与传播[J].图书馆建设,2012(5).

[3]方文.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4]马坤.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认知[J].新世纪图书馆,2015(6).

[5]陈国玲.mooC理念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0).

[6]张振华.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2(10).

[7]张桂荣,阿拉坦仓,德力格尔.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强化;读者工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的图书馆是体现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培养高职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扩充图书资源,同时提高对读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高职院校中读者的需求,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优良的服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作用。高职院校中的读者培训工作十分重要,读者培训工作指的是图书馆信息部门对图书信息系统的潜在用户和现实用户施行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教育。读者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和引导读者群体掌握在图书馆中获取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进而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真正价值。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服务的特点

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本身的馆藏资源,通过文献检索、借还网书、提供阅览等途径,为存在知识信息需求的老师或学生等读者提供充足和完善的服务。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条件,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得以完全的开发和传播,满足读者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进而使知识得到完全的共享。因此做好读者的培训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和生产的重要基础。

1.读者群体的特点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主要面向于教师和在校学生,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育形式和目的均存在不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育重点,提高就业能力为教育方向。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形式不同,高职院校教师对于专业学科知识的研究与高等院校也不同,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与传统高等院校教育相比更加侧重实践操作,落实到专业知识上则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自律能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较为严重的厌学倾向,自信心也存在严重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还应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做出努力。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是教师进行科研的学习基地,还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补给站,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的情况存在普遍,就更加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做好读者的培训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

2.读者培训工作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同时兼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特点,主要功能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以市场需求为教学方向,职业岗位为专业教学依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是院校发展和完善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这所院校中文献、知识和信息汇总的中心,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必须的文献和信息支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内馆藏特色也决定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倡对实际操作技能方法的重视,以及有关教育案例等一系列文献资料的收藏。国家教育部在2008年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中就明确的规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藏书必须与专业相对应满足专业的不断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馆藏信息知识及文献,会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读者的培训工作就日益重要起来。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文献和信息的汇总中心,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提供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服务。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国家也对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提高,不断的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这给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各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大楼不断的在进行新建和扩建,图书馆内电子书刊和纸质书籍的采购量大量增加,高职院校图书馆也逐渐与网络信息技术接轨,并引进了网络信息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完善和迅速的发展。虽然在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在飞速的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图书馆中的读者培训服务工作却并没有同步进行发展和完善,目前的读者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本文现列举其中几点进行研究。

1.缺乏先进的培训理念

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读者工作早在很多年前就已被提出,“读者至上”的理念也沦为空洞的口号,缺乏落实和实际的操作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众多理念和口号都如空中楼阁不讲实际。高职院校图书馆只重视文献信息的收藏,却轻视了文献信息的实际应用,这些现状严重的抑制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

2.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方式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陈旧落后,仍处于被动“看守”图书馆的局限中,直到教师或学生来到图书馆,图书馆管理人员才被动借书,当没有读者来借书或看书时,图书馆管理人员便处于空闲状态。并且书籍文献的服务形式仅局限于整本书的层次,缺乏对书中单元知识的重视和利用开发,导致价值高昂、知识丰富的宝贵文献都被埋没忽略无人问津。

3.有益传统服务的缺失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中网络信息化技术资源已经十分的完善和成熟。但是如果在读者借阅的过程中单纯的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查阅,忽视了虽然传统却十分有效的借阅服务,对读者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很有可能导致读者在网络文献查阅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8]。

4.数字化资源尚存在不足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资源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实际上图书馆中数字化信息文献资源的开发使用和重组尚存在众多不足。

5.缺乏聆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对学生读者意见、评价和建议的尊重,尤其是在学生对图书馆服务措施、服务内容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意见、评价和建议。

6.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难以与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尚且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经常开展培训班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

三、强化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建议

1.加大培训宣传力度,转变读者传统观念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培训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未得到读者群体的重视,长此以来出现了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接受培训的读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读者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对读者进行培训工作时,不仅仅要使读者了解培训活动的有关内容,还要帮助和引导读者明确培训工作意义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读者对培训工作的重视。所有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公告和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应灵活利用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并与学校内教务处、学生处等领导组织相配合,协调合理的培训活动时间,借助多种形式和方式将读者培训工作在学生之间进行生动的宣传,使得宣传信息和活动内容可以尽可能的在读者群体中传播,达到宣传的目的。

2.现代科技与培训工作相结合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数字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数字自动化技术可以快速、便捷的通过多媒体系统进行文献信息的交流、传递和汇总等服务,这种高科技的方式十分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形式多样的现代化科技方式与读者的培训工作相结合相融入,可以极大的突破传统课堂和讲座等培训形式的局限性。例如可以开通微信等网络交流沟通平台,读者添加服务微信后即可交流有关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各种业务知识,并及时反馈读者培训中发生的问题和疑惑,便于老师快速的收集反馈信息和解答疑惑。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与图书馆内容有关的读者培训工作宣传视频,在校园、教室内的多媒体屏幕或者学校网络论坛上进行播放和宣传,有利于读者快速、便捷、直白的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的相关知识。

3.设立文献检索课程

根据有关数据和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极低,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由于学生缺乏对图书馆藏书情况的了解,因此当学生读者面对图书馆中种类繁多、收书丰富的文献资源时会感到迷茫和查阅困难;学生读者来图书馆借阅书籍只是为了娱乐消遣,很少借阅专业类书籍和文献;更有一部分同学只是利用图书馆安静、整洁的环境,将图书馆用作供自习的教室。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严重浪费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内丰富和宝贵的文献信息资源,造成大量宝贵文献信息资源的闲置。这一不良局面之所以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读者没有熟练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缺少文献检索这一门学科,单纯依靠简单的宣传和教育很难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和熟练掌握使用图书馆的方法,难免会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层出不穷。在高职院校专业学科的建设中,应努力开展和完善文献检索课程,帮助学生有效、快速、熟练的在图书馆中查阅所需文献,使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丰富的文献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的利用,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十分有利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价值的体现。

4.增设社会读者培训班,拓展服务范围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不仅在高校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其丰富的馆藏和文献资源,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应该将高职院校中图书馆这一优势资源向社会外界开放,突破高校地域和学生读者群体的双重局限,在对高职院校内师生读者群体服务的同时,为外界社会读者群体的阅读需要提供完善的服务,充分的拓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将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后可将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利用起来,为社会读者群体开展有关图书馆的学习培训班,全面提高社会读者群体在图书馆中的信息查阅、文献检索等能力,提高社会读者群体在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水平。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应兼顾文献书籍资源与场馆硬件设施的双重发展与完善,并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改变读者传统观念、结合现代科技、设立文献检索课程、增设社会读者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来强化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培训工作。帮助和引导师生读者群体、社会读者群体正确、熟练的掌握图书馆中文献资源的使用和获取方式,使图书馆中大量丰富宝贵的文献资源得以利用,提高文献资源信息的利用率。更好的发挥图书馆在高职院校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在拓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面向社会,为社会读者群体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合理、有效的利用好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黄小萍.做好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0,(8):57-59.

[2]梁盟.示范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9):110-112.

[3]李宇新.示范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14,(10):100-100.

[4]李贤虹.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11):136-136.

[5]周莉娜.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工作的探讨――以广州i城市职业学院的实践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1):82-85.

[6]覃珍.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培剖训工现状及对策[J].大观周刊,2011,(32):53-54.

[7]刘晓艳.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调查研究――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12):60-64.

[8]陈小卫.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浅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2):142-145.

[9]胡春波.数字图书馆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9(4):68-70,31.

[10]张佳佳.网络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调查与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3):76-79.

[11]肖沪卫,潘洁毅.电子图书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9(1):47-51.

[12]刘汝建.独立学院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实践与探讨――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9):156-158.

[13]黄铁娜,赵宁.4C理论指导下的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J].情报探索,2010,(11):28-30.

[14]丁晓.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试论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5):5-7.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9

[关键词]图书馆员;培训策略

当今社会,服务市场竞争的焦点已不仅仅是资金、设备等传统资源,还表现在对人才、知识等资源的占有上。图书馆如何开发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更具竞争力,培训无疑是一个有效方法。它不仅是图书馆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 馆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馆员培训是指图书馆为实现战略目标和馆员的个人发展,有计划地组织馆员进行学习和训练,以改善馆员的工作态度、提高馆员的知识技能、激发馆员的创造潜能,进而使馆员胜任本职工作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1.1 培训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

已有研究表明,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馆员的素质。而馆员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图书馆开展持续性、整体性的人员培训活动。对图书馆而言,馆员培训带来的效益往往不会立竿见影,但培训的收益是长期、高回报的。培训并不只是简单地提升馆员的技能,馆员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意味着馆员对图书馆的贡献增加。图书馆培训的回报可分为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有形收益表现为减少人为服务过失、保证工作标准的连续性等;无形收益则可以提高罔书馆声誉、增强馆员凝聚力等。

1.2 培训是提高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批拥有知识技能的人才。在当今知识更新急剧加速的时代,任何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在短期内都可能过时,而且许多人的职业水平与实际能力存在一定差距,良好的培训是弥补或拉近这一差距的有效手段。图书馆根据馆员某一阶段的工作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培训馆员,达到更新馆员知识、技能、理念,提高馆员综合素质的目的,使馆员培训后进人规范的工作程序,并在自己的工作“范式”里找到工作的乐趣和规律,不断进步、创新,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奋发向上的动力。

1.3 培训能实现图书馆和馆员的双赢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才能、知识和创造力已成为新的稀有资源。服务市场竞争实际上是员工素质和能力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员工谁将获得竞争优势。图书馆培训可以成为图书馆与馆员共赢的平台。图书馆对馆员培训的投资能够带来馆员整体能力的提升,而馆员得到培训开发之后,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能够珍惜在图书馆的发展空间,而且馆员的整体能力提高会转化为图书馆的服务竞争力,使图书馆赢得更大的服务空间,反过来也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个人成长与图书馆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图书馆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图书馆馆员培训工作虽有一定进展,但由于观念及一些因素影响,部分图书馆对馆员培训工作仍存在模糊的认识和误区,导致培训工作的实效并不理想。

2.1 培训工作没有与图书馆战略目标紧密结合

一个好的培训,应该紧密结合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和人才需求,并能针对目标和馆员的知识技能缺陷、学习特点,设计直接面对目标和对象的课程。图书馆无论为馆员提供何种培训,其目的都应是为图书馆的战略目标服务。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培训目的往往不明确,图书馆不清楚是否需要培训,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应对哪些对象进行培训,等等。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培训往往没有收到应有的实效。

2.2 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培训缺乏系统性

一些图书馆缺乏培训理念,认为培训是务虚的,要投入资金、时间,又不能马上见效;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平时不培训,工作照常进行;或出于短期目的考虑,把培训当作赶时髦、一阵风的工作来抓,等等。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人力资源增值意识淡薄,使得图书馆培训难以落到实处,培训工作呈现间歇性的状态。今天领导想到了或近一段时间工作任务不忙,就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全员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统一地接受培训,看看光盘或是听听讲座,培训方式单一,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如此培训,馆员也不重视,对培训更多的是敷衍了事,导致培训既达不到预期目的,浪费了图书馆的培训成本,也耗费了馆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3 缺乏对培训结果的评估

培训的目的是使馆员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在实践中,图书馆比较重视培训前期的准备和策划,却往往忽视了对培训结果的评估,没有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多数评估仅仅只是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而未做深入细致的跟踪调查,对培训给馆员的工作行为、态度改变、能力提高等方面带来的变化缺乏评价,导致培训最终陷入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怪圈。培训仅仅停留在“为培训而培训”的境地。…同时,馆员缺乏将培训内容转化为成果的环境,对于评估结果达到优秀的馆员,图书馆没有进行相应的提拔或重用,形成了馆员学好学坏、能否学以致用都一样的不正常局面。

3图书馆员培训策略

不同的思想理念会给培训工作带来不同的影响。图书馆培训的关键在于管理层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落实。领导者应辩证地看待培训问题,从战略高度认识馆员培训的价值。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分认识馆员培训的战略作用:一是从培训对推进图书馆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提高馆员胜任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从培训对适应图书馆变革的角度,认识提高馆员应变能力的重要意义;三是从培训对加快组织融合的角度,认识提高馆员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3.1 认识为先,确保培训计划与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图书馆的愿景理念决定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不同的战略会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产生重要影响。培训只有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才能持久推进。因此,图书馆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培训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明确的培训理念,做好长远规划。同时,从培训的目标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人手,有计划、分步骤做好培训方案设计,以本馆发展目标、层次及岗位专业人员结构等需求依据,分别确立和安排培训的目的、重点和形式。确保培训的目标与图书馆的使命、目标和策略一致,并能适应图书馆长远发展的需要。

3.2 创新培训模式,选择刚柔相宜的培训内容

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培训方式或不同的培训组合,选择刚柔相宜的培训内容是切实必要的。

首先,改变单一培训模式,将传统形式与网络形式相结合。传统培训模式多为讲座式,采用这类模式培训要注意确立馆员在培训中主导地位的理念,授课过程应将单向沟通变为双向沟通,以激发馆员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人曾参加中美馆员培训,在培训课堂上,参训的馆员主动参加相关问题的讨论,积极提问,使整个培训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效果也很好。另外,还可开展情景模拟培训。即让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再现,让馆员根据所学知识和了解的背景资料,通过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模拟处理或操作,让受训馆员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学到新的方法、技能及理念。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让馆员融入到培训活动当中,使培训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网络培训。网络培训最能体现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它不仅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定,还可以把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通过多种媒体技术制作成精品课件,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有技术条件的图书馆,应建立馆内intranet培训知识库,将收集的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素材保存于知识库,并为每个开设的课程培训提供训前、训后的评估测试题,让馆员通过访问知识库,在线浏览和课件下载,自主选择所需课件学习并自主测评。设置BBS互动栏目和分主题邮件组论坛,为馆员问题讨论及解决求助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其次,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既要涉及相关业务知识与技能,也要有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内容,理念的培养、文化的熏陶是很重要的。要把图书馆价值观、服务理念和馆员个人品格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馆员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使培训起到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理念的作用。

3.3 建立建全培训长效机制

制度的保证是培训工作取得较高成效的前提。培训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更是整个培训系统中各方面参与者合作的结果。它需要图书馆管理者有意识地营造图书馆培训及培训文化,使培训纳入规章制度之中并得到全体馆员的认可。为达成培训的长效机制,图书馆应将培训机制同本馆的评价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结合起来,通过机制和制度来激励和约束馆员培训,用制度为馆员参与培训保驾护航。

首先,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相关的政策、条例或者规定,及时对馆员培训绩效改进情况给予肯定。激励应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在精神激励方面,可以采用对表现优异的学员给予加分、评选优秀学员等方式。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物质激励要有一定的力度,要把培训结果与受训馆员的待遇、晋升和聘任结合起来。对于经过系统培训,理论、技能明显提高的馆员,图书馆要适时地承认其新的价值,及时、适当地加以重用。通过纵向、横向或螺旋发展模式,使处于职业确立阶段的受训馆员能借助图书馆提供的多层次多方向的阶梯,在图书馆内部各职务之间循序渐进地发展。同时,对参训馆员在责任与义务也做出明确具体的规范,强化对受训人员在思想道德、学习纪律及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要求。完善奖惩制度,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培训成绩较差、培训不合格的馆员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如在评优树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唯有如此,才能使培训的管理机制真正建成。

图书馆业务培训方案篇10

(钦州学院图书馆,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不仅是要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还要教会读者如何获取所需信息。信息能力的培养在个人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校图书馆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图书馆读者培训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48-02

一、图书馆目前开展的读者培训工作

许多高校图书馆都认识到了开展用户读者培训的重要性,并相继开展了许多相关的培训活动,但实际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做好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信息用户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信息工作。通过对钦州学院图书馆从2010年至2013年的培训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图。

结果表明,图书馆对读者的培训工作一直在进行,并且出现了人数逐年递增的趋势。同时也说明,很多读者也已认识到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

(一)新生入馆教育工作

高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是做好读者工作的良好开端,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先导,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图书馆,熟练查找馆藏信息资源,更好地利用馆藏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图书馆通过板报、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为每年的新生开展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专题培训。培训使用ppt课件,以多媒体讲座的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引导新生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二)邀请专职培训师为读者开讲座

图书馆每个学期都会邀请数据库资源公司专职培训师为本校读者做数场培训讲座。通过培训,读者快速掌握了本馆已订购的电子数据库资源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讲座是图书馆举办的主题“走进数字图书馆”系列培训活动之一,通过培训,同学们对“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利用电子资源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讲座方式是在校师生最多也最普遍接受的培训,如下表。

(三)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

2011年3月,钦州学院在图书馆成立了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研室。授课教师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文献检索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断充实教学内容。通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文献的检索方法和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增强了信息意识,为今后独立进行信息获取、利用以及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网上咨询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日益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通过网络来开展信息服务。在用户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双重推动下,作为图书馆代表性服务的参考咨询也得到广泛的重视,被挂接在网页上,成为图书馆网上信息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钦州学院图书馆热情为读者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包括传统的电话咨询、口头当面咨询和电子邮件以及实时在线咨询工作,解决读者在查找、利用图书馆资料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通过各种途径咨询的读者约300人次。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是每一位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强化馆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重点抓好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二)定期安排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当前信息时代信息量猛增,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就更快,学校应有计划地对馆员的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进行安排。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应当与高校教师一样有着同等的待遇,只有重视继续教育培训,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知识老化现象才能得到改变。

(三)优化馆员队伍建设

钦州学院由于两校区办学,馆舍分散,管理成本增加,馆员数量相对不足,在开展培训时,缺乏具有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情报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读者服务与研究工作。馆员队伍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提升其技术素养和培训水平。

(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馆员的必备条件之一,可以使馆员在工作中协调读者和教学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培训工作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对外部的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冷静地处理和灵活应对。

(五)引进优秀学科馆员人才

高校图书馆馆员除了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读者在培训中提出的问题常常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作为培训人员,应该具有这些专业知识。如果馆员缺乏这些丰富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和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更不能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所以,在挑选和引进学科馆员时应考虑其学历和有专业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引进专业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之后,首先要对其进行图书情报知识的培训,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对其所从事的专业学科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只有掌握了图书馆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对读者进行培训:一是集中培训上课,二是利用远程网络培训,三是以课件与自学相结合进行培训,四是邀请图书界知名专家开讲座进行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创新培训方式,扩大了读者视野,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

[

参考文献]

[1]颐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2]孙洁,美国大学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1)

[3]廖丽艳,高校图书馆新生人馆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晋图学刊,2009(4)

[4]刘宝玲,河南高校图书馆网上咨询服务调查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12)

[5]文志娟,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f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