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十篇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十篇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4:47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1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研究;影响分析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procedureforSo-cial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应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上可见,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统计学方法为经济管理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统计学的提供实践土壤,而且随着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提高,不断为统计技术的发展提出诸多新的需求。因此,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并非相互割裂关系,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交互影响、相互推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的便利性;经济管理中小样本以及大数据等问题的出现对统计学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2

关键词:大数据;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54-02

大数据时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需求大幅上升,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攀升,也引发了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作出最优决策。

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众多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定量方法类课程(诸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的基础。因此,统计学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有效数据和分析数据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模糊。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一直按照前苏联划分方式将其归类为一门偏重于简单数据整理课程,而将相应的统计分析所采用方法和理论归为数理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后者的学习。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学课程是同时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尤其是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传统统计学教学定位下,学生只认识了基本理论与概念,却掌握不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领域对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与经管类专业融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设置只涉及理论统计学这一领域,未将统计分析方法与相关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下,学生虽然掌握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难以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当面临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却无能为力,不会运用所学统计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种状况与经管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目的相违背,难以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因此,如能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对统计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势必能够培养出具有定量分析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符合大数据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1.明确课程教学定位。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对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统计方法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不仅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本专业深入学习过程中不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而在教与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源头在于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因此,本文提出新的课程教学定位: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结合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统计学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管理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根据新的教学定位,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课程体系设置要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二是课程结构上,突出专业针对性,强调统计学科和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特色化;三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平台;四是将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技能培养。

因此,本文将运用模块化系统集成思想,根据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提出按专业分模块,按模块分层次,按层次定内容的改革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子系统课程模块具体内容”的递阶控制结构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在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中,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出模块化、层次化集成的课程体系在整体功能上达到了最佳状态。

课程基础子系统是统计学理论基础和统计思维培养阶段,由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功能。课程应用子系统和课程案例子系统是统计分析能力训练阶段,首先结合认知性案例模块系统介绍统计分析方法,让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案例模块和统计分析软件模块,通过分专业教学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能够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强能力”的功能。课程实践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实践阶段,是培养大数据时代应用型经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实习和相关竞赛,通过课程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平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选修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扩展阶段,该阶段在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选修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两大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强化基础理论,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做到统计知识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经管类各专业特色,以“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使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曾五一,肖红中、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2,(2).

[3]姚寿福.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3).

[4]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3).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3

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是一种知识经济时代,是把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有效结合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融入使市场经济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时代。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构成了新的经济环境,对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生产与经营方式、学习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与运用等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新经济时代又是一个集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改革化为一体的新的经济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对变化环境的认识和提高驾驭新经济环境的能力,以适应新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

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是运用特有的科学方法将所提供的客观事物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概括,把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加以判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由于社会经济统计的这种从数量方面入手来认识经济社会的特性,社会经济统计已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经济的主要工具,也成为高等学校课程中的一类学科。

社会经济统计的应用十分广泛。无论是在应用范围、应用主体上,还是在应用目的上,上至国家各级政府机构、专业统计部门,下至基础业务部门、企业单位,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统计部门的数据研究,还是各行各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核算,社会经济统计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广泛的应用中也在不断发展,不仅理论上有所发展,在学科上也有所创建,市场统计学便应运而生,成为一门应用型新学科。市场统计学必将在分析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统计学特别是市场统计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虽然市场统计学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若干年了,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但并没有被广泛认可,即使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计中,也只是讲述《统计学原理》,学分也只有3学分左右,显然,这与这门学科的地位和这门课的重要作用相差很大,也少有几所学校设有统计专业,开设市场统计学课程的更是凤毛麟角。高校如此,所以目前的成人教育构建统计知识、特别是市场统计知识教育已是社会发展的呼唤和必然趋势。

二、市场统计学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多少,反映出一个国家知识科学化的发达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越来越复杂化,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我们更加重视统计学的作用,更加依赖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来进行经济形势判断和科学化管理。统计数据的取得不仅要通过统计人员高质量的工作来实现,更需要广大经济管理者能够掌握和运用。现实中人们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使经济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比如,不了解市场的结构和变化规律而面对市场波动决策失误;不懂得如何利用市场变化把握时机而常常错失良机;不知道那些统计指标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不清楚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怎么应对,不是惊慌失措,就是束手无策,统计数据不真实;统计工作不规范;统计方法不科学;统计制度不健全等等。市场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市场的经济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驾御市场的新方法。它是根据市场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的一套科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技术,围绕市场经济研究市场统计的基本问题,研究市场统计的专业构成,研究市场统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众所周知,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不管是统计人员还是经济管理者,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应对市场挑战时,能够准确把握各种时机。市场统计学的知识技能教育能提供此类技能,广泛开展市场统计学的教育,已经成为提高经济管理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市场统计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成人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是一种最贴近社会现实的教育。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这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说明了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我们国家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们已经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体系。与国外相比,虽然时间不长,但规模发展很快,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还处在一个初级的发展时期,在很多地方还存在差距,尤其在内容设置、能力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亟待改进和提高。

市场统计学对于学习者来说,无论从理论知识上还是应用能力提高上都是很有帮助的。市场统计学教育不能仅依靠高校的教学来实现,还要在成人教育中广泛开展,使更多的统计人员和经济管理者从中受益。那么,如何在成人教育中进行市场统计学教育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对市场统计学的认识,调整统计课程教学培养方案。市场统计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有科学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应用性。通过讲授市场统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市场统计、市场预测与决策、市场运行模拟与实验设计等,培养学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和管理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正确的预测和推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针对学习对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市场统计学课程的内容比较系统,而且比较全面,直接涉及到统计学原理、专业市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知识,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原则上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上应当根据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教育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应注意联系实际,加大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比重。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4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

统计学属于应用数学方面的分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针对系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这个系统为以后的发展来进行预测,从而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参考标准。事实上,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行国民经济管理,保证市场经济稳步前进成为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统计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要有效运用统计学相关的知识,提高公众对于市场经济方面的认识,能够有效的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一、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作用

作为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效工具,统计是制定一些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数据基础。统计通过调研、整理与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而提供相应的数据。把统计学知识应用到经济管理领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其中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一般是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的资源状况、发展状况,经济成果等;另一个方面是对社会与经济发展性质的揭示,通过统计分配关系以及所有者关系的资料来说明状况;第三个方面是社会与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反映,像两个现象中的依存关系、结构变化等。充分的利用统计资料,能够对事物的本身进行分析,还能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方面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加上经济领域的开放度也变得越来越高,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下面我们以物资管理、市场营销以及证券投资等方面为例来分析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方面的应用。

1.统计学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应用经济统计学,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信息方面的保障,能够为物资采购、产品储备与销售等提供数据支撑,为获取经济利益打基础。因为统计学的应用能够对物资的使用以及消耗状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并且通过各种报表、抽样调查等方式来科学判断物资状况,这样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让物资管理处在最好的状况下。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整理,用报表等形式上交给上层领导决策人员,让他们及时了解库存状况,还有各个生产计划的实施状况。这样能够更好的让领导决策人员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尽可能的节省物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随着企业对于市场营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统计学在市场营销的应用也变得普遍起来。比如,可以运用统计学来统计顾客满意度,在市场营销中运用因子分析方式来细分市场,还可以运用统计特性来找出产品跟竞争对手产品的价格关系,以此作为价格调整的依据等。这些营销管理过程都能体现统计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市场策划时期发挥关键作用。我们以客户满意度为例,著名学者科特勒曾经提出:“所谓满意度,主要是顾客通过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感知到的效果跟期望的效果比较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所以,也可以说顾客满意度就是期望值以及感知效果的差异函数。通过统计学来感知顾客满意度,就能明确顾客是否对这个产品产生信赖与重复购买的欲望,为后期营销方案调整做准备。再以统计与市场细分为例。因为消费者可能具备相似的需求,也就是在某一个群体中,有着相似的购买行为,这种行为会让消费者再次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消费群体,这就构成了个性化的细分市场。统计学就能够为市场细提供信息依据。总之,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要广泛统计信息,科学处理信息才能保证市场营销策划的准确性。不管是在信息收集阶段还是在市场调查阶段,都需要统计学的应用来甄别数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

3.统计学在证券投资业中的应用

在金融行业,统计学的应用也是比较重要的,主要是因为金融行业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信息,统计学是进行数据分析最好的工具。事实上,我国证券投资行业在前期的时候就把统计学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在证券投资行业,统计学的应用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我国的统计部门还是受政府的领导,业务上又受到上一级的统计部门领导,这样的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表现在证券行业就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统计报表不真实,只是报喜不报忧等;另一个方面,我国证券投资行业处在发展初期,不是特别稳定,很多统计数据难以把真实的问题反映出来。像行情报表不能很好的反映变化的趋势等,主要是因为一些股市大户联手操作股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给予重视。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其提供的数据信息和模型为经济管理研究和决策提供了依据。加快统计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朝英,翁丽玉.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赵彤.案例教学法在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师,2011(12).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5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理论分析。

一、引言

计量学和经济学相结合对量值束源量值精度量值的基础理论分析,近几年来,计量对经济管理能力提高,定量分析经济问题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把计量经济学纳入了理论性提高。计量是用数字比对方法科学的理正数字的可靠性,经济活动都用科学有效计量方法进行有效数据统计,用“计量不确度”统一经济数据可靠性,同时告知经济管理者数据统计科学计量,而且对管理者也十分重要。另外,《经济研究》等国内的一些重要经济学市场分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范围更倾向于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及大量运用各种计量经济模型的内容,因此经管类经济管理者都意识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这也有力地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知识在经济管理专业的提高。现在,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管理重要部份,在计量经济学基础建设上已经取得了的成绩,在充分肯定计量经济学对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在充分肯定计量经济学作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的经济活动实践,我们对计量经济学作用的基础建设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管理者科学

(一)计量经济学内容合理问题,层次明确以及计量专业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通常被人们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从经管类各专业来看,计量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的要求不同,有的以理论方法为主,有的以实际应用为主;且应用的领域、应用的程度、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目前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多专业、多层次、多种要求的格局。但是现在计量经济学的设置、规范。

(二)方法合理,特别是关于计量经济学运用方法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中存在大量数据矩阵推导,因此一般采用计量基础理论方式,时也增强了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增强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三)实践环节。理论与应用结合,方法与实例的结合。传统模式“学”与“用”。发现其中在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时缺乏系统性,利用时间序列进行建模时,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可能不满足不相关的假定,但是他们最初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而直接利用模型的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实际上,这些并不是不知道在理论上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要满足“无自相关”的基本假定,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往往忽略了对模型基本假定的各种检验。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模型中变量选取、模型形式设定以及数据处理等问题。这些都说明培训模式导致“学”与“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三、计量经济学的探索

为进一步加强计量经济学,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应当从多方面深化计量经济学模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量经济学目标。本对象为管理学和经济学各专业的普通管理者,使普通管理者管理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模拟评价,具体来说,一是使普通管理者具有扎实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功底,为经济学其他的学习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普通管理者经济计量分析能力和水平。

(二)制定适应满足需求的《计量经济学》体系,解决依据《计量经济学》各层次中的通识性(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部分)与专门性(计量经济学的专门性部分)原则,明确刻画了不同专业《计量经济学》中的重点、难点、基本点,形成了能满足经济管理类管理者需求且具有特色的《计量经济学》体系框架。

(三)计量经济学方法。具体包括:改进开展计量经济学的建设、鼓励大胆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针对国内计量经济学中存在的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对象划分不清晰;重方法介绍,能力培养。

四、结束词

总之随着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尝试和探索,用认识范式新视角分析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决策经济事务前沿科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管理者必将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宁向阳,刘延康.用认识范式新视角分析计量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统计与决策,2005.(S)

[2]李南成,张卫东.《计量经济学》综合素质培养2003.(6)

[3]俞培果,高翔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2004.(12)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6

一、财务学与经济学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获取无限的人类社会需要的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它涉及任何人类社会必须决定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一是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二是决定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技术将投入资源组合起来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产出品;三是决定产出品为谁生产和如何分配。经济活动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类需要、资源和生产技术。

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类需要(Humanwants),包括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人类需要有两个特征:一是需要的多种多样性;二是需要从长期看的不可满足性。人类需要的满足水平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有关,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关。从效率观点看,满足人类需要的水平,一方面受资源和技术允许条件下可用于消费的或用于进一步生产的各种有用产品或劳务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这些产品或劳务在不同组织之间分配合理性的影响。前者反映生产产出(output)水平;后者反映分配和消费的效用(Utility)水平。

资源(Resouree)是指可用于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的各种手段或财富(means)。资源可分为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三类。现代经济学中还把企业家作为第四种资源。如果将劳动力资源与企业家资源合并,将资本资源与自然资源合并,那么资源也可分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大类。资源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绝大多数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二是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三是为生产一定产品,可用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学中的投入(input)主要是指这些资源的投入。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经济效率(economicefficiency)是指用货币计量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准确地说,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率是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即任何生产与消费的重新组织,如果不能使某一个人或某些人的处境变坏,就不可能使另一些人的处境变好。在微观生产理论中的效率是指资源投人与有用产出之间的比率。在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率是指产出与效用之间的比率。因此,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生产领域的效率,会增加有用总产出;在产出一定情况下,提高消费领域的效率,会增加总效用。总之,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率的提高会使人类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这正是效率在经济学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原因所在。

可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科学地解析了资源投入与配置的效率与效果,为财务管理学科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2.经济学与财务(金融)经济学

经济学为财务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财务(金融)经济学(Financialeconomics)是从经济学领域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财务(金融)经济学是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试图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最优化投资、融资行为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分析,去考察跨期资源配置的一般制度安排的方法和相应的效率问题。财务(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与公司理财学三个部分组成。金融市场学研究的是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以及国内外经济中金融系统的运作;投资学研究的是风险与收益的确认和度量、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估价技术与金融工具的设计等内容;公司理财学研究的是以公司为主体的理财理论与实践问题。

3.财务学的经济学基础

在整个金融经济学中,公司理财学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上,财务学不仅科学地融会了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而且其发展是以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学说或理论为依托和基础的。

第一,经济学中的理性主义与效用理论。经济学中“理性”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指个体追求某种工具价值的“最大化”;其二是指个体决策过程在逻辑上的无矛盾。经济学效用理论是经济学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范畴之一,也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最富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理论工具。

在财务决策理论中,假定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在进行决策时,选择能够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另外,也假定理性的投资者是规避风险的。在理性投资者假设和效用理论的基础上,财务学家利用经济学中的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

第二,经济学中的供求均衡分析。供给和需求及其相应的均衡概念一直都是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也是一种根本分析方法。经济学供求均衡分析方法的结果就是推导了一个数量――价格机制,价格必须在均衡点上,否则市场供求力量就会发生作用以使价格达到新的均衡。所有的经济学模型最终几乎都是以获得使供需匹配和市场出清的价格结束。

供求分析在经济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财务学中也如此。在财务学理论中,典型的Capm模型就是利用了均衡分析方法,从市场投资主体的效用最大化出发,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获得了均衡状态的资产价格。

二、财务学与统计学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指标,表明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其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数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变动规律。

统计学是处理数据的科学。一般的记述统计侧重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而数理统计侧重数据处理的“科学性”。一般而言“科学”要求有客观性、再现性、普遍性。为表现这种科学性,研究者常喜欢用数学模型,因为数学比较简明、严谨,比较抽象。数理统计就是运用数学工具,记述数据产生的过程,描述概率分布,进行推定,作假定检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按照统计学科体系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不同,统计学可分为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两大类。理论统计学指的是统计学的数学性原理,也就是数理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应用统计学指的是基于理论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数据处理方法。统计解析方法及统计推测方法。

2.财务学的统计学基础

财务学研究是建立在可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财务学尤其在如下两个方面需要借助于统计学,它们是投资分析和风险管理。这两个领域直接涉及到统计数据描述及推测统计学。另外,日益崛起的金融工程学领域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统计学,它主要涉及与数学有关的应用概率过程,应用概率微分方程式的研究领域,有时被称为

数理金融。

投资分析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提高投资收益,为此从可选择的投资资产(股票、债券、包括外汇在内的外国证券)中,进行资产选择操作,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因此要用到运筹学中的最优化理论。

风险分析与管理领域正是基于统计学质量管理的思想建立起来的。风险与收益的衡量需要借助于统计学中的均值――方差分析。企业或银行的财务结构受汇率、利息、股价的变动,其资产价值也在不断变化,这就构成了市场风险。为了根据市场风险考察企业资产的价值变化,将企业的价值变化看作风险要素股价、汇率等变化的函数,描述其概率样本分布,推定其下限5%可能损失的金额。其中,既可用有关股价、汇率变化的模型,也可考虑因素相关的变化。有关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经常涉及到的BiS(国际结算银行)规定中,也要求按照上述方法计算企业资产价值变化下限5%的金额,规定企业要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有资本。从这种意义而言,BiS的规定非常依赖于模型。由于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也必须以现价评估,所以不带价格的资产也要依靠模型评估。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具有现实性,财务管理也要求助于统计学的知识。

期货交易的领域是理论水平较高并富于挑战性的领域,它包括金融资产组合理论与资产组合的实践(financialengineering)。许多问题常被从数学角度程序化。其领域的数学结构包括连续时间的概率过程、概率微分方程式、概率测度的变换公式等。

三、财务学与管理学

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管理学的内涵就是要说明什么是管理,以及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管理可被看成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个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管理的这一定义概括地将管理的特征、职能、目标统一起来;管理的特征、职能与目标又将其与管理控制联系起来。

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为有效地实现某个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活动是发挥管理职能的活动,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在管理活动中,各种管理职能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2.财务学的管理学基础

管理的内容由管理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现代管理之父法约尔将一个企业的活动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技术活动,即生产和制造;供销活动,即购买、销售和交换;财务活动,即寻找资本及最适当地利用资本;安全活动,即保护财产和人员;会计活动,即盘存、资产负债表、成本和统计;管理活动,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上述六类活动中,管理活动即是管理或管理职能,管理的内容应该是管理活动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其他五种活动。

财务管理要解决的是公司价值的创造,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价值管理活动,即实施价值管理。财务管理以价值目标为尺度,将公司管理活动与公司理财的具体决策统一起来。

管理的方法可解释为研究管理的方法和管理中应用的方法。研究管理科学和管理理论的方法共有十一种:经验法或案例法、人际行为法、集体行为法、协作社会系统法、社会技术系统法、决策理论法、系统方法、数学法、因地制宜法、管理任务法、经营论法。这十一种研究管理理论的方法对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或借鉴作用。特别是行为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案例方法等,对研究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管理中应用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发挥管理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计划方法、组织方法、指挥方法、协调方法和控制方法,这些方法对财务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四、财务学与会计学

1.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会计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近代会计的程序与方法日益完善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会计学以会计的目标、职能、对象和程序、方法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揭示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生活服务。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运用一系列程序和方法,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过程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是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图1(吴水澎主编:《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72页可反映这四个环节在会计中的地位。

会计程序与方法中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方面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其中,提供会计报告是会计的主要职能。会计报告是整个会计系统的最终产品,是以浓缩的、综合的、系统的、分类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会计报告主要包括对外报出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等。

会计报表是由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会计报表来体现。

2.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财务与会计是两个并列的经济范畴,在性质、地位等方面是有区别的。会计是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会计又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它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管理服务。财务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范畴之一。财务管理学则作为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如果说财务管理的对象也是现金流量的话,那么,财务管理侧重于现金流量本身(通俗地说,财务管理是一种现金流量的安排),而不是现金流量信息。这就是会计与财务的区别之所在。

财务的本质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动,会计的本质是信息系统。在经济组织内部,财务处于主导性管理的地位,生产、技术、营销、劳动等项管理都要围绕价值最大化和本金扩张的财务目标去进行;会计处于基础性地位,通过提供财务信息为财务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服务。由于财务与会计是两个并列的范畴,所以在理论研究上自成体系,形成两门不同的经济学科。

会计学与财务学紧密相关。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预测与计划、决策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内容,这些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会计学所提供的信息,会计学为财务学提供了数据基础。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7

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统计学一般来说分为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作为财经类学校,主要发展方向是经济统计,而这里的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又是将经济统计具体化,统计学偏向于学术研究,适合考研。而应应用统计学偏向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包括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更注重实践操作性。专业其实也是一个理学专业,但在考研当中,这个理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比很多热门工科专业高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是不错的。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大型企业、公司对数据都非常重视,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因为数据当中隐藏着企业或者公司的发展状况、用户的喜好以及消费习惯。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企业、公司对数据统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未来几年,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拓展阅读: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主要到政府统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到大型企业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新能源、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联网/电子商务;

2、新能源;

3、金融/投资/证券;

4、计算机软件;

5、其他行业;

6、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8、外包服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销售助理;

2、会计;

3、人事专员;

4、行政专员;

5、仓库管理员;

6、行政前台;

7、出纳;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8

1、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差异性

大民族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民族地区服务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由于民族高校招收学生的生源大多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民族生或者是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整体水平的不均衡,使得民族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进入大学后,由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它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故在知识的延续和递进中使得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上有着明显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层次差异性明显较大。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目前

在民族高校的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还是使用黑板讲授加电子讲稿、教学内容比较传统,比较注重数学原理的推证、数学计算方法的讲授,即使有个别学校在概率统计课堂教学中有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但也仅仅限于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将实际经济问题案例与数学知识、数据分析软件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概率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布置问题和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传统被动方式。

3、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概率统计

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经济数学课程,它有着数学课程的典型特点,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递进性,推导证明的完整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本科教学内容中所有内容都要设计到,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把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又存在学时的限制。

4、实验教学体系缺乏虽然实验教学

在我国一些重点高校教育中已引入,但整体都还是实践阶段,目前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实验的教材也有一些,大学数学实验课程也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民族高校中,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缺乏,还没有形成实验教学体系。

二、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

课程引进实验教学的意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经济数学课程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后续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保障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进行后续经济研究的必备工具。目前国外数学课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国内重点高校的部分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也在通过探索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也可逐步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作用:

1、增强经管类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介绍常用的试验工具和软件,深化学生使用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的程度,丰富和优化了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数学软件,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实证分析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4、引入经济实验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环节较弱的状况。

5、这种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传统讲授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逐步改善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在学习中的“不好学、不善用”的现象,还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有很强的启示性。对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促进高校精品课建设和质量工程的发展,提高专业的优势竞争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1、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思考

针对目前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概率统计课程学习中呈现的情形:(1)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显现出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轻经济应用;(2)经管类学生不知概率统计知识学了何用,学了不用、学了不知怎么用。本文探索和尝试在经济数学课程之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内容,结合传统讲授方式,探索多元化的经济数学教学方式,丰富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性和演示性,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学生使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在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大多是周3课时以内,本门课程所修的总课时数为48课时以内,在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下,受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并且也无成熟的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实验教材,无法设立单独的概率统计实验课程。因此,可在目前的概率统计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部分章节中结合经济、金融、管理实际问题,形成概率统计课程综合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综合案例,介绍它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方法的应用,在掌握数学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软件,简化处理过程,锻炼和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让其能够知其何用,知其怎么用。经济数学的其它课程总,在内容、方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再单独设立适合民族院校的经济数学实验课程。

2、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实践

可结合相关章节内容特点,周期性的给学生布置概率统计的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和综合案例实验报告,小组形式完成验证性的实验报告分析和经济实例的实验报告分析。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体验概率统计数学知识的理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及应用概率统计知识和解决简单经济实际问题能力。在有限的学时下,课堂教学中补充了实验教学内容,会使的教学内容课时较紧张,因此,建议概率统计的知识点的讲授上可以忽略一部分非重点的知识的逻辑推证,转为数据分析软件和经济实例数学化思想的讲解,如在概率统计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这一章结合均值和方差的概念计算知识点,可以补充金融学、寿险精算课程中简单金融实例;在讲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时可以结合管理学、金融风险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如何将数学知识、数学结果反馈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大数定律这一章,可以结合寿险精算中保费的计算案例及精算起源特点的综合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大数定律的结论,从而把抽象理论具体化、应用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环节的补充和实践,让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数学知识是怎么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好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化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笔者近两年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在概率统计课程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概率统计内容及与经济问题的联系性选择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案例。(2)结合已有资料,与信息技术老师、实验室老师沟通在实验室里配备合适的数据软件如matlab及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Spss数据分析软件。在这一步可结合各民族学校学生的整体层次进行选择,由于课时的限制,对经管类学生使用软件以熟练应用数据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用计算软件为辅。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中选择了matlab和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学生反映效果也较好。(3)讲授理论教学时也建议在多媒体教室中,理论教学中可以融入一部分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实现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瓶颈

1、部分学生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引入了实验教学的内容,激发一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较强。但在实验教学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依赖思想,认为反正有软件,对概率统计知识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很忽视,以后会不会都可以靠数据分析软件求出结果来。因此也伴生了这种不注重数学理论、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的现象了。

2、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缺乏

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就使得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数学原理和方法、数学的体系框架,还要具备熟悉操作多种数据分析软件的能力,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综合经济案例来给学生引导,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这就对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数学老师必须向复合型的专业数学老师转变。而目前在民族院校中承担这一基础课程的老师普遍教学任务较重,师资紧张,典型现象就是教师忙于代课,对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提高和学习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复合型的课程实验教学人才和师资紧缺。

3、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的取舍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要想在有限课时中完成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补充的内容,只能将已有的教学内容中的部分知识点简化了,如何合理安排概率统计课程的数学原理、数学方法的讲授、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取舍,这也是目前制约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

课程实施实验教学的建议以上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已经在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数学思维品质的养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加大对概率统计课程复合型

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探索过程中,要求老师具备以下:数学知识的积淀、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适时变化、经济类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及数学化能力,这都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加快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进程,必须要加大对课程复合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培训和队伍的建设。

2、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于在课程内容中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所以学生的概率统计作业不仅仅是传统的数学习题的计算及推证,还需要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些验证型实验报告、综合型经济实例报告的分析。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加大小组报告成绩、平时考核比重,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创新素质的具备、数学知识应用性的能力。

3、依据专业特点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9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己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地应用。因而生成了互联网经济,它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使社会经济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互联网经济是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介质,在医院内建立一整套的信息化、科学的互联网运营系统体系,增进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效率,使医院的经济达到最大的收益,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1.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对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医院审计网络化信息技术体系

在互联网经济的作用下,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也做出了相对的改新。在医院内建构了网络化的审计信息技术体系。此体系可以促使院内管理的高效性,还可以使医院的经营方向及范围更加的宽广。使医院内的各种经济管理及经济活动达到电算化形式的管理。有效提升院内的审计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在互联网经济的作用下,院内审计的管理工作能够把计算机这一科学技术与不同的审计软件用在平时的院内审计工作中,在医院中搭建起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审计体系,从而进一步地推动医院运营管理,助力于社会经济更进一层地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经济的特点,使医院审计管理所针对的对象、审计规模及其工作内容等一些层面都产生了相应的转变。

1.2有利于?@现出医院内审计工作的目的

在现今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是医院整体管理的一个环节。其在医院的持续进步中,有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可快速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所以,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一定参照医院内部的工作主旨实行管理与发展,还应同时注重医院内的财政工作管理,做好院内部的财务控制管理与财务的监督工作。使医院审计和管理工作水平与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医院在审计工作的管理中,一定遵照相应的法律规定来实行相适应的管理,遵守国家规定的所有财务规定,达到医院审计和管理工作良性地运营,体现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目的,促进医院更进一层地进步发展。如果想达到医院审计管理工作的理想目的,就一定要把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应用到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中,来取得相应的审计资格,整理相应的信息数据,在由信息系统进行相应地处理完善,给医院审计和管理工作供应具有参照性的数据,给医院的一些决策,提供信息数据的帮助,体现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目的。

1.3有利于提高医院审计工作的水准

在互联网经济的作用下,比较多的当代信息化技术己经普遍地在医院的现实管理中得到应用,并且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使医院更进一层地进步发展。在医院审计的管理中也使用了科学信息化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这一科技,在医院审计和管理中建立完整的一套信息化的审计系统,如此不但能够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深一层的提升院内审计工作的管理质量及技能。可让所有审计管理工作更为正规化、信息化,还可以在不同程度范围内减少医院审计的管理成本,保证审计管理的数据完善性与系统性,从而使医院审计和管理工作水准得到有效地提高。

2.在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上提升医院审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2.1通过计算机系统使医院审计方法完善

在医院的平时财务数据审计工作管理中的应用。在医院的审计管理过程中,经常可见的财务数据审计工作,着重指出审计的工作人员对财务数据的研究与把握。在财务数据的审计工作中,可以参照工作中的现实状况,利用计算机这一高科技来辅助平时审计管理工作。在现实平时财务数据审计的工作中,可以使用现代的一些审计相应的软件,对相应的财务数据实行检查、统筹、研究等相关的审计工作,能够有利于提升财务数据的审计时效性与质量的保证。在财务数据审计的工作中,也能够应用一些自动电算化的计算机这一高科技的系统,来对医院财务数据审计工作施行审计的管理,以便提升审计的时效性。

2.2重视开发审计软件,使医院审计提高效率

在互联网经济这一网络经济的作用下,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利用信息、互联网网络等现代的科学技术,渐渐达成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发展。在医院内部组建起相应的对于审计管理的信息系统中,审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有关的系统实行理解和学习,熟悉各种系统的准确功能,如此才可以在现实审计管理的工作中,娴熟的应用审计管理的信息系统,保证审计信息的正确性与完善性。医院在建设审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时,要重视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更新。供给足够的资金基础,使之医院信息系统能够顺利的开发和管理。还需对医院审计管理工作做到较好地完善。所以在现实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中,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参加到医院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当中来,如此才可以及时地发觉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及时地实行对应地整合与更正。例如某一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构,完成了初步的以工作人员、财务、物质管理为主要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其中对物质管理的系统环节包含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物资的管理系统、设备器材的管理系统。组建医院内部的相关财产调度平台,活跃及提高了财产应用效果。每个科室能够把本科室不用的资产公布到平台上,这时有对此资产需求的科室就能够在平台上实行观看并且申请使用。多种方式的终端平台系统,全部参与、操作起来较为容易。所有关于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人员都可以依照自己科室的需求,恰逢时宜地登录系统进行操作,并可以实行查收、拍照、图片上传,操作的使用简便、好学、容易理解、入手比较快。

2.3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医院审计信息化的本系

在互联网经济这一网络化经济的作用下,医院也建构了相关的审计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有关的审计概论、管理概论,使医院内组成一个完善的一整套审计管理工作体系,能够对医院的全部经济运行所带来的财务数据信息实行有效及时地跟随与及时监控,持续对医院己有的审计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加以改进完善,以便提升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水准及质量。现当下医院所组建的审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三个主要的部分所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审计信息系统的专家系统,其着重能够对审计的数据信息实行研究分析、汇报等相关工作;第二个部分是,审计的监控系统,其着重对医院的财务信息实行及时的监控;第三个部分是,数据库信息系统,其着重是把审计的数据信息实行汇总、调整。达到信息能够共同享用。例如在博科yigo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把博科yigo平台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在医院审计和管理工作中,可以较大的提升医院内部的工作时效性,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大大地增加,有利于医院切实地达成严格实行节约的准则。其容易、简单、好学的客户操作界面和强有力的系统功效,在大多同种系统中突现而出。

2.4做好培训,提高医院审计工作人的计算机操作水准

在互联网经济的作用下,医院内部审计的管理工作也逐渐朝着信息技术化、互联网电子信息化的目标发展。在医院内的审计人员,着实的需要有一定优异的审计概论性的知识,明确相应的审计技能与措施,还要有一些相应的对计算机应用的实力,如此才可能保证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顺畅展开和具有时效性地进行。为此,在现实医院审计的管理工作中,对审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实行专业化的培训学习,增强审计工作人员培训的威力,要使审计工作人员了解并熟记基础的审计措施,娴熟使用现代科技化的审计用具,提升审计的管理工作成果。在审计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中,同时还需要把医院内部财务的管理、会计的数据管理等一些内容概括到其中,栽培出较多的实用型、多能型人才,使医院内部审计的管理工作的成果及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助力于医院更上一层地发展。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篇10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统计课程;教改;措施

一个高校的办学宗旨及目标,是培养有能力的大学生,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很适合去保险公司、银行、企业管理等一些工作岗位。而这些岗位又相对来说随机性比较大,这就要求这部分的人才必须对统计学有所了解。当然,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于经济也开始了数量化的统计和分析,所以自然就出现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1]而这些课程一出现就变成了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所以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关于统计的课程就显得格外有必要。

1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受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应考模式的影响,整体的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当然,其中就包括现在新兴起的统计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整体还是处在落后的状态。总体来说,主要集中表现在下面这三个方面:第一,统计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师,多是由经济管理专业其他的老师兼职任教,而这些学科的老师又不能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即教师的专业性不够;第二,因为不是相应科目的老师,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就极容易会忽视学生自身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很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这也就会极大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考试成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最原始的时期。老师,粉笔,黑板,这就是整个教学课堂的全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也达不到原来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不能够合理的选择统计课程的教材

通过分析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选择统计课程教材的时候,他们忽视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际性,[2]选用的教材全部都是一大推的理论,完全是理论性的教材,而统计课程实质上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这样的错误选择很容易破坏掉学生对于统计课程的兴趣,而且这种类型的教材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实践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统计学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我们选用这种理论性的教材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结合教材自身实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注意培养理论和实践二者兼得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对于经济类学生的要求。

(三)专业教师队伍的壮大,素质的加强

这几年,随着国家对于人才需求的扩大,学校开展了扩招的政策,受这个政策的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教师显得数量紧缺,而且整体的专业素质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这个学校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有些老师的年纪比较大,思想比较古板,不易接受新鲜事物,更不注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这样一来学生就是牺牲品,他们的专业性就很大程度上被束缚住了,这样其实很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壮大专业教师的队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2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办法

(一)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发现多种教学手段

其实对于经济管理类的教师而言,尤其是统计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改变自身原来的思维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多去培养实用性人才,而不是科研型的人才,另外,还要有系统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去培养和发展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统计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多借助各种多媒体工具为学生立体生动的展示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后,教师要多注意对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慢慢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渗透到学习中。

(二)在具体实践中实现教学,整理教学内容

之前我们就说过统计学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操作的学科,所以,对于统计学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最基础的课本上,我们必须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实践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两种办法去学习统计课程。第一,统计课程中,案例分析和情景再现应该成为主要的教学办法,通过对于实际案例的分析,整理,以及整体思路的探索,最后依靠计算机的分析功能,我们就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而最后结论的得出必定可以使学生的信心大增。这样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效的,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我们要注意统计学科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统计学作为一门入门级别的学科,它在别的学科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整个统计学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为别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强大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结合上述说到的教师数量紧张,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现阶段必须想办法加强教师队伍的壮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其实这是确保经济管理类统计学科质量的最重要的一环坏,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基础。所以,帮办法去提升教师的统计能力和水平,完善老师原来的统计知识体系,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才是现阶段工作的重点。这个主要从三方面去实现:第一,在保证原有教师数量的基础上,积极吸引更多的教师,不断完善教师的结构体系;第二,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专业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还要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第三,教师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力去对统计课程研究,深入认识统计课程,从而能够从整个宏观上去把握整个课程的学习。

3结语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发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课程其实相当重要的,它作为整个专业基础性的学科,必须受到充分重视。而在学习统计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立足学科的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加强对于统计学科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