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5:48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1

社区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虽发展迅速,但社区教育法律制度滞后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对我国社区教育的法治化道路开展研究与探索,对于完善我国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推动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乃至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区教育概念的厘清

"社区"(community)源自拉丁语,德国滕尼斯1887年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词。1933年,费孝通等一批燕京大学的青年学者翻译成"社区",这一概念才为人所熟知。

社会学家对"社区"给出了众多的定义,综合起来其都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目前,我国社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

伴随着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社区教育"也应运而生。社区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是对正规教育进行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社区教育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我国社区教育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2.1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

社区教育法律制度,从法学角度看,应将其界定为规范和调整社区教育行为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总称。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晚,尚处于实验阶段,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充分的立法基础,因此,目前调整社区教育的专门法律尚属空白,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国务院及教育部、民政部等国家机构的一些总体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如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200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2.2社区教育法律制度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2.2.1规定社区教育的性质与作用。社区教育是各级政府利用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开展的教育培训行为。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2.2.2规定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社区教育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的,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来统筹协调社区教育工作,建立社区教育的三级网络,即:区(县)社区培训学院、街道(乡镇)的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村)民学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2.2.3规定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方式。社区教育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同时鼓励相关单位人员、离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形成教育志愿者队伍。

2.2.4规定社区教育经费来源。各级政府依据国家有关要求,按一定比例在本级财政中拨付社区教育经费,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教育培训项目、接受捐助等方式依法自筹资金,弥补社区教育经费的不足。

2.2.5规定社区教育的其他相关内容。如: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社区教育的监督与奖惩等相关内容。

3社区教育走上法制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3.1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在社会建设逐步进入法治化轨道的大趋势下,社区教育的发展也应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当前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存在统筹不力、关系不顺、部门分割等问题;社区教育经费筹措,部分地区社区教育专门经费未设立;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上,专职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未解决,导致队伍不稳定;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上,缺乏教育成本的补偿机制,社区内教育资源向社区教育开放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建立和健全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走法制化道路,才能保证社区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区教育在全面终身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点,它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受学科、专业、职业、年龄等限制,面向全体社区成员,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区成员的学习提供条件,呈现出"全员"、"全面"、"全程"的特征,因而较好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完善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使社区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实现社区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社会走向和谐的需要。

4社区教育加快走上法制化轨道的基本途径

4.1加强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社区教育走上法制化道路的前提。可用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地市发展城乡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一定阶段内社区教育的具体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具体要求,以及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条件保障等各项具体措施。各级人民代表和社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开展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立法进程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制定社区教育的相关配套政策,如:《社区教育经费筹措办法》、《社区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实施意见》等,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4.2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社区教育机构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使社区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比如:《社区教育领导机构的办公议事制度》、《社区教育目标责任制度》等。

4.3要建立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社区教育纳入工作目标,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检查评估办法,对在社区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保障和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4加强社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2

居民普遍具有法律知识基础和学法、用法的法律意识,通过多年的普法教育。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一局部人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社区法制建设仍呈现出一系列问题:社区规章制度不完整,未起到实质性作用;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知法、懂法、用法的实际能力欠缺;辖区单位经营守法中存在问题,有些抱着侥幸心理与现有规章打球,只图眼前、不顾久远;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工作中存在无头绪现象;特殊群体及弱势群体得不到针对性的和及时的协助;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二、自身专业特点及优势

我在大学所学专业是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类、法律类、管理类、行政类、社会类、经济类、心理类和操作类等。这些知识的学习是我大致了解了各行业的基本特点及具体问题,具有了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让我从更广范围着眼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为建设特色社区出力献策。

三、构建法制化社区的整体思路

通过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对象及内容,不断努力丰富活动载体,时刻铭记具体要求,从而构建生动活泼的法制化社区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为构建和谐社区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构建法制化社区,使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沟通渠道进一步畅通,辖区单位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以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三)工作对象及内容

1.社区居委会

学法、懂法、用法应从自身做起,包括工作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办事流程等等,以便使社区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2.社区居民

作为社区主体的社区居民,普遍上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知法守法形成不同层次的局面,应加大基本法律的宣传力度,以切实提高居民法律素质;针对特殊领域的法律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特殊群体需要特殊关注,弱势群体需要特别帮助。

3.社区单位

辖区单位呈现多样化特征,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众多经营性门店,有的依法经营,有的无证无照,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区别对待。对机关及事业单位要经常沟通、了解法制化建设情况,对经营性的企业及门店要加强监督和教育引导,将其纳入法律宣传教育体系中,有需要法律服务的给予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工作方式、方法

1.开设法制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区网络平台或另外开设宣传专栏,有步骤、有计划的将社区居委会规章制度、居民学法内容、优秀事迹刊出,加强正面引导和学习教育,提高全社区法律素质及社区法制化水平。

2.搞好宣传活动,让法律深入社区。采取临街宣传活动或邀请专家学者定时不定点、定点不定时的上法制课,将新出台的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时事问题相关的法律知识传达给民众,让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小区,从而让法律真正走进社区,最终提高社区法制化水平。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3

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促进社区管理制度化社区成立后,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夯实民主基础,从根本上取信于民。结合自身实际,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和《社区居民公约》,把社区的管理事项用规约的形式固定规定下来。根据自治章程的规定,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以投票表决形式选举出的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是社区的议事监督机构,以社区居委会为执行机构的组织形式,形成凡涉及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大事,均由议事机构进行讨论,拿出实施方案,经决策机构研究决定后,再由执行机构组织落实的工作程序,保证社区治理有理有据,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居”,确保社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和运行的规范。

二.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制,保障社区管理规范化民主选举是社区自治的基础,是扩大社区民主,实现社区自治的举措。随着城市化发展需要,年8月撤销原山庄社区一村、二村、三村3个小型居委会,采取公开、公平竞争的民主原则,依法换届选举。这次选举有如下特点:一是依法界定选民资格,保障居民选举的权利。将选民资格确认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根据依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选民资格条件。二是坚持民主选举社区代表。选举高素质的社区代表是提高社区代表会议决策水平的基础。居民代表候选人不搞组织推荐全部由居民联名推荐产生。三是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杜绝指派和内定,采用居民10人以上联名,或者居民代表5人以上联名二种形式,召开居民代表与居民小组长会议进行提名。四是突破传统做法,采取预选候选人、差额选举、秘密写票方式。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直选产生的居委会干部有着相对广泛和扎实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在社区群众中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社区民主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行依法治理、民主决策,提高社区管理民主法治化

山庄社区居民多是“农转非”,法制观念淡薄,民主意识不强。针对这种现象,召开了社区班子成员会议和居民代表座谈会,专门学习了有关文件,通过他们的宣传,让广大群众明确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依法治理。一是建立了由社区主要领导负责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责任,完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切实发挥领导小组在社区普法和依法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二是实行了包片联组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人人联片、个个包组。同时发挥联户联防责任人的作用,让他们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紧密配合,协同治理。三是综合整治,实现社区专项治理经常化。围绕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以及社区居民或成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整治工作,保障社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民主决策是社区自治的核心,社区内重大问题由社区成员民主决定,体现了社区自治的本质要求。制定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明确议事主体、例会时间、议事内容、议事原则、议题产生、表决方式和保证措施等条款,保证民主决策有章可循。

四.建立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推动社区管理透明化

民主监督是社区自治的保证,具体内容:一是坚持落实评议会制度。为更好地推进社区民主自治,社区组织定期向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接受评议。二是实行“居务公开、制度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调动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财务公开更是重头戏,为了管好财务,坚持一枝笔审批,每月定期集体会审帐目,并对每枝笔支出实行“四章把关”,即:所有支出单据,必须依次由经手人签章、会计注明用途并签章、居委会主任审批签章、民主理财小组复查盖章。还实行“三书一单”理财制度:即年底由主任、会计、出纳就全年财务收支情况签定《经济责任书》,各民主理财小组签定《民主理财意见书》,对全年财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居委会财务审计小组签定《审计鉴定书》,对全年的经济活动作出鉴定结论;会计、档案员签定《会计资料入档清单》,显示年底会计帐目资料交接情况。这一系列的制度落实,使居民对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大事清楚放心,也提高了社区事务民主管理水平。

五.强化教育,实现社区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化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4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加强社区建设是“”计划目标之一。搞好社区教育服务,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环境是我区社区建设中需重点抓的内容之一。只有抓好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才能使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文化更加繁荣,社区卫生更加发展,社区治安更加良好,社区环境更加美化,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才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认真实施社区建设规划,加快发展社区教育

1.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区建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街道建立社区教育培训学校,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建立社区教育培训点。各街道依托辖区的学校、单位教育资源,建立各类培训基地。

2.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要认真贯彻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意见》。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设施要有组织地向社区开放,特别要依托社区内普通中小学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

3.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各街道在社区建设中,要抓住创建星级社区为契机,通过发展社区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特色型社区创建活动,并通过评选表彰,在全区掀起创建特色型社区的社会热潮。社区教育要为文化、科技、体育、卫生、法律等进社区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为创建文明社区、提高辖区内居民素质打好基础。

4.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社区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公民道德、科技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等专题教育,结合社区就业搞好下岗职工、残疾人的技能培训。目前社区教育的重点要放在社区成员急需的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还覆盖不到的教育培训上,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不断拓宽社区教育领域。要创新教育培训活动,借助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要抓好社区就业培训,农转非人员由农民向合格市民再向文明市民转变的培训,要不断创新社区教育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多样化,有利于辖区内的居民积极参与、乐于参与。

三、注重实效,健全制度,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1.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要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包括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及管理制度,社区教育资源综合利用制度等。同时,要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教育机构和公民个人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其行为。

2.加强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要,富有社区特色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至少保证每个社区有一名社区教育干部。在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中,特别要充分发挥社区内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英雄模范人物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支热心教育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3.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区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有关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等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多级治理;权力制衡;董事会;社会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84-04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美国社区学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美国地方发展培养了大量的职业人才。英国的现代职业教育虽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因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度改革,建立了国家职业认证制和现代学徒制,构成了国际职业教育界推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英美国家职业院校内部治理概要

(一)美国社区学院的治理体系

美国社区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兴起的初级学院――乔利埃特初级学院。初级学院在1947年正式改名称为社区学院。美国社区学院经历了高中扩张期、初级学院期、社区学院期、综合社区学院期、新型态社区学院期等五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学院将职业教育课程确立为教育重点。美国的社区学院办学形式灵活精巧且多元化,在立足地方的基础上融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美国社区学院实行州政府、学院管辖区和学校三级管理。这里的政府力量主要指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而美国联邦政府对社区学院没有直接的教育管辖权。州政府虽然掌握着教育立法权和教育行政权,但主要是宏观上的监管,对社区学院的治理重心则落在社区层面,社区对社区学院实行自治。现以美国著名的北西雅图社区学院为例,探讨社区学院多级管理的治理运行机制。

首先,北西雅图社区学院接受华盛顿州政府成立的华盛顿社区和技术学院州立董事会管理。该州立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通过参议院批准,由州长任命。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审核学区财务预算方案、制定社区学院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制定和监管社区学院设立的标准等。

其次,北西雅图社区学院接受西雅图学院管辖区设立的学区董事会管理。董事会经华盛顿州长任命、州议院批准,由5名成员组成,并从学校全日制学生中挑选第6名成员。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运营学区内所有社区学院、聘用学院领导、制定政策与保证学校资源、确定专业和课程设置、颁发学位证书及专业技能证书等。

再次,在学校层面上,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分为行政决策层、行政执行层及教学与学术研究事务层三个层面。学院理事会是学校行政决策层最重要的机构,成员包括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在重大事务上为校长和行政团队提供建议;行政执行层由校长领导学校职能部门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处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教学与学术研究事务层则行使制定课程与学术标准、学科发展、教学评估等职能。

(二)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内部治理

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在继续教育学院实施。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对象一般为16岁以上有意进修或接受培训的人,既招全日制学生,也招在职学生。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内容跨度大,横跨1~5级的职业教育,即相当于我国的中职和高职,同时也承担本科学位基础课程的教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内部治理采取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以苏格兰边界学院为例,探查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内部治理机制。

苏格兰边界学院是成立于1984年的继续教育学院,实行管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董事会共有16名成员,董事长一般由企业人士担任,通常经学校提名委员会提名,向董事会推荐并由董事会确定。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长期商业计划和绩效关键考核指标,审核学校的年度财政预算,聘用校长或学校的首席行政长官并考察其工作表现,处理校内的利益纠纷与投诉举报等。

校长也是学校的首席财务官,由董事会授权任命,全面管理学校,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学校教育与培训的有效进行;监管学校的创收项目;决定全体教职工的聘用、考核、薪酬和工作条件等。校长带领学校高级管理团队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高级管理团队中的3位副校长分别主管课程及项目、教学质量与创新、财务与物质事务等。

重大事项由校长会与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委员会商量讨论,以避免未经深思熟虑的行动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主要有:主席委员会、商业顾问委员会、课程和质量委员会、财务与常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各委员会各司其职,依照规章制度对学校进行有效治理。

二、英美国家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经验考察

(一)美国的成功经验

1.实行州、区、校多级治理结构

美国社区学院的治理由上至下,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学区、学校四个层次。美国联邦政府除了在财政上提供资助外,并不真正参与学院的治理。州层面的治理主要由诸如社区和技术学院州立董事会、社区学院体系州立委员会或州立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对社区学院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职责是审核社区学院的财务预算以及为社区学院制定全面发展的总体规划。学区层面是通过学区受托人董事会进行治理,受托人委员会是美国社区学院的法定代表机构、核心治理机构和最高决策权威,是致力于维护社区学院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及内部管理层之间关系的高校治理结构的保护机制。学校的内部治理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多级管理结构为美国社区学院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行动框架,是社区学院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2.采取政府拨款、地方办学的模式

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州政府是社区学院的主要办学主体,州、县(市)两级地方政府主要承担社区学院的财政开支。据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统计,2012年全美社区学院的财政来源比例是:联邦政府补贴占16.1%;州政府支出占28.1%;(市)支出占17.3%;学费收入占29.5%;募捐、赞助等占9.0%。政府的总体出资占社区学院财政来源的61.5%。不过,政府的出资并不是单纯的供应,而是市场化的“购买”,按各校的专业、课程、招生等具体办学情况出资。对社区发展急需的和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设施等,政府会出更高的价格“购买”,拨给学校更多的经费,从而激励学校主动服务社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美国社区学院坚持地方办学,主要招收本地学生,为本地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综合服务。社区学院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都紧紧围绕本地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区学院真正做到立足地方、面向地方和服务地方,这也是美国社区学院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3.引入第三方认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管权

尽管美国社区学院大部分办学经费来源于政府,但政府部门并不直接对各学校进行评估,而是实行第三方认证制度,由社会机构对各校进行认证评估。美国联邦教育部和社区教育协会规定,教育机构每5年必须接受一次办学资质的评估认证,对通过认证的机构颁发资质证书。从参与社区学院治理的认证组织分布范围来看,认证机构分为全国性认证机构和地区性认证机构;从认证内容看,则有院校认证机构和专业认证机构。这些认证机构通过对院校或专业进行资质认证的方式参与学校治理,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有效的监督保障作用。

(二)英国的成功经验

1.制度健全,依法治理

英国的继续教育学院严格依照国家针对教育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学校治理,将法律法规作为治校的基本原则,学校的一切运作都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同时,每个院校都制定了学校章程,并将国家教育法规作为最高指导方针写入章程,使学校的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清晰严谨。法律制度健全是英国职业教育长效发展的有力保障。

2.分工明确,相互监督

英国的继续教育学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负责高层决策,校长负责具体落实。董事会下设各个专项委员会,由董事会授权,全面负责各自专项领域的事务,各委员会各司其职,权责明晰;校长领导的高级管理团队也是各有主管的事务,分工明确。董事会虽有最高决策权,但其制定的政策制度和决议决策受到相关委员会的检查和审核。校长虽然是依照董事会的意见与决策治理学校,但作为负责学校运作的实际治理者,校长有着很大的权力,不过即使校长处于权力结构的顶端,他依然要接受董事会的监督,向董事会负责。治理权力制衡成为英国职业教育管理的明显特征。

3.教师和学生参与治理,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英国的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治理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学校的治理中。由上至下,学校的各个治理层都会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席位。董事会16名成员中,就包括2名教师和2名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最高决策层中具有话语权。董事会下设的重要委员会――课程和质量委员会规定,其成员组成必须包括1名教职工委员会成员和1名学生社团执行委员会成员。教师和学生会通过董事会及各委员会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代表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对涉及教师和学生利益的决策进言献策,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功能,能够保障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治理符合各方合法权益,这也是英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管理权力集中、治理结构失衡、培养模式固化、社会参与弱化等问题。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的高职院校需要引入英美国家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才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

(一)政行企合力,多元治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发展高职教育积极性不高,投入较少,更没有参与学校的决策。企业和行业人士则更像是外在的他者而存在,没有权利也没有意向参与学校的决策与治理,而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特点却非常需要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的指点。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政行企参与学校治理的新机制,明确地方政府、企业单位和行业组织对发展高职教育的义务与责任,将各方力量纳入学校治理体系中,逐步实现高职院校的多元治理。在校企合作方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应该成为国内众多职业院校重要的培养机制。

(二)以人为本,为教师治校、学生治校建立渠道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教师一般仅通过教师代表大会传达己方的利益诉求,并为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建议,却没有真正的决策权。而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学校治理。其实,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使学校各方面决策更能贴合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在学校治理中,应该以人为本,建立多方渠道,使教师治校、学生治校成为可能,实现学校的多维度治理。

(三)推行董事会制度,提高董事会的治理地位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也推行了董事会制度。董事会由知名人士组成,但董事会的构成和功能不尽完善,董事会的作用和职能被架空,没有直接参与学校的决策,校长也不会与其就学校事务进行实质性探讨。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调整学校整体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使其对学校的发展在宏观上悉心指导,在制度上严谨监控,从而成为有实际意义的法人代表。

(四)完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强化高职院校学术权力

在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过程中,往往重行政权力而轻学术权力,虽然也设立了诸如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代表学术权力的机构,但往往形式大过实质,没有真正的决策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平衡,最终导致学术研究事务管理错位。鉴于此,我国的高职院校应强化学术权力在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将学术权力的行使制度化,建立起基层与学校层面的学术组织结构与权力模式,同时形成与之相一致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尤其是具有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

(五)强化社会评估机制,发展民间组织监管作用

我国既没有设立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的专业机构,也没有制定高职院校评估的标准化指标,更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除了国家启动类似“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等建设计划时才对各高职院校进行系统评估外,高职院校的评估几乎处于真空带。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设置专业的评估机构,尤其是社会民间评估机构,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进行监察,并进行客观评价、反馈、咨询,使高职教育得到多元利益主体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藉此评估为动力,推动高职教育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考察团.社区学院教育的魅力――来自美国、加拿大的考察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9(15):70-74.

[2]陈微.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宗旨、课程规划、师资要求及经费来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4):54-56.

[3]卢洁莹.美国社区学院的治理模式初探[J].职教论坛,2011(15):89-93.

[4]漆军,谢臣英,赵小平,余蔚荔,宋欧.英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88-90.

[5]卢洁莹,马庆发.美国公立社区学院治理的基本特征――基于社区学院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2(16):83-86.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9.

[7]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书育人,2005(6):18-21.

[8]王振洪.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8):83-85.

[9]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2.

[10]马建平.试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J].理论导刊,2006(4):67-68.

experienceandReferencefrominternalGovernance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betweenamericanCommunityCollegesandBritishSchoolsofContinuingeducation

CHenBen-jing

(Shundepolytechnic,FoshanGuangdong528333,China)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6

这次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专题会议,是经市委、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政府对我市社矫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市委副书记申忠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为我市当前和今后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的领导就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为了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推进我市社区矫正工作,我就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区矫正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探索行刑方式多样化、改革和完善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尝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之一,是推进我市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新任务。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社区矫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刑人员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二是社区矫正有利于提高监外执行罪犯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三是社区矫正有利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刑罚执行工作的科学发展;四是社区矫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

二、明确社区矫正的对象、任务、目的和职责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一)社区矫正的对象。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社区矫正主要适用于下列五种罪犯:

一是被判处管制的;二是被宣告缓刑的;三是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即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期间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四是被裁定假释的;五是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二)社区矫正的任务。按照两院、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社区矫正的任务: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再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三)社区矫正的目的是: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是对矫正对象进行再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间接目的是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四)司法行政部门在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相关部门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公安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和帮助工作。

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非监禁刑罚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2、依照有关规定,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管理,会同公安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考察;3、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4、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5、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6、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交办的其它有关工作。

三、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为确保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一是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监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做好衔接移交工作。对已在社区服刑的人员要与公安派出所做好人员档案的移交衔接工作,主要是2008年底前的社区服刑人员,据统计有1339人。2009年1月以来的矫正对象人员档案已基本转到市司法局。现已有56人。今年,社区矫正对象档案材料司法所还没有拿下去的,要尽快到司法局搞好接交手续。司法所电脑要尽快联网,申请邮箱,向司法局上报邮箱号。今后,在刑事裁判生效后,法院移送到市社区矫正办公室的社区服刑人员的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将及时转给司法所,司法所要进行登记,严格按照一人一档建立档案。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同时,要认真接受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保证社区矫正的合法性。二是加强与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争取各方支持,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为社区服刑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协调配合,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学习、生活、工作等服务。

四、摸清情况,切实做到数据准、底数清、情况明

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司法所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就要求从基础工作做起。为了搞好社区矫正工作,就要认真摸清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一是要把社区服刑人员的底数搞清楚,防止出现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各司法所在这次会议后,要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一次集中排查,主要把矫正对象的人数搞清楚。二是要把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各司法所在开展对矫正对象集中排查的同时,要认真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刑类别、犯罪情况、矫正期限、现实表现、户口所在地、职业、家庭等情况。在底数清、情况明的基础上,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和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五、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

为了搞好社区矫正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一)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从刑罚的惩罚性来看,惩罚性体现于对权利或人身自由的不同程度的限制,这些限制的实现就需要监督管理。我们知道,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当然,对矫正对象实行监督管理是必要的。从矫正对象的人身危险性来看,这些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犯罪分子,为预防这些人的犯罪,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险,对他们进行监督管理也是必要的。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要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人事档案、犯罪档案、矫正档案等各类信息资料的管理;二是对矫正对象限制人身自由的管理。比如被判处管制的、宣告缓刑或假释的人员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等;三是对社区矫正对象行使公民权利限制的管理。如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还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四是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定期报告的管理。矫正机关要督促矫正对象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改造情况。

(二)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社区矫正是一个教育的过程,经过对矫正对象的教育,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上,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具有针对性,才会有成效。在教育的内容上,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早日回归社会。在教育的方法上,一是采取多角度的教育方法,提高矫正质量。开展警示教育。司法所以开展警示教育形式指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告诫他们避免重犯。如组织他们参加旁听法庭审判,使他们直观的认识到犯罪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组织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理念;开展引导教育,司法所要通过组织矫正对象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组织开展公益劳动、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等,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开展感召教育。司法所通过对矫正对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更高层次感召他们,用先进的事迹来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违法犯罪。开展主题教育。司法所要结合形势,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八荣八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活动,以“社会给予我温暖,我为社会献爱心”为主题的向灾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的活动,通过参加学习和捐助活动,激发他们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二是借助多层次的施教主体开展工作。对矫正对象的教育要借助家庭、社区工作人员(村社干部)、调解员、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力量,才能把对矫正对象的教育搞好。三是要采取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如侵犯他人或国家财产类犯罪分子,大都是好逸恶劳之徒,就要对他们进行热爱劳动、靠劳动致富方面的思想教育。在教育的形式上,一是采取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个别教育就是通过走访、个别谈话等形式和途径,对矫正对象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集中教育主要是对矫正对象进行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要把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保教育效果。二是正面引导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对服刑人员的先进事迹及时表扬和鼓励,弘扬正气;对不服从管教、有违纪违规的人员,及时予以批评教育,促进其转化。

(三)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社区矫正对象的服务。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克服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指导其合法就业和自谋职业,以利于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

六、建立健全制度,使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管教规范化

为了搞好社区矫正工作,我们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制定的对矫正对象的管理考核规定。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教育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请销假制度、公益劳动制度、管理考核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运行。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7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21年党员个人学习计划书范文》,供您借鉴。

2021年党员个人学习计划书范文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十_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纪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通过开展学习党章、严守纪律教育活动,提高司法局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我区“法治城区”、“文明城市”的创建贡献力量。

二、目标要求

围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为幸福文明一流城市区的建设贡献力量”这一主线,坚持集中教育和推动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激励全局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司法行政队伍,为我区的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1.进一步坚定信念树立党章意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章,严明各项纪律,切实做到“六个决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自治区、市和区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2.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市若干规定和大武口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抵制庸懒散软奢和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3.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局机关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执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

三、活动安排

(一)学习教育阶段(_月25日-_月25日)

1.学习内容。

认真学习《中国_党章》,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张毅同志在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彭友东同志在市纪委九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洪涛书记在区纪委八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大武口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大武口区司法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市和区的具体要求上,自觉维护大局、服务大局。

2.学习方法。

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学习方案,定期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把党章列为主要内容,搞好思想发动,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强化党员的党章意识,动员全体党员参加集中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

3.展示学习成果。

为突出教育活动成果展示,我局党员干部要积极参加区委组织的“六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学习党章专题报告会;组织一次学习党章知识竞赛;组织一次主题理论征文;组织一次学习党章理论测试;组织一次党组织负责人讲党课评比活动;党支部为基层群众办一件实事,每个党员为基层或所在社区做一件好事。

学习阶段结束时,每名党员要将撰写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文章进行交流,优秀学习心得和理论研讨文章将推荐到区委参加评选。

(二)对照检查阶段(_月26日-_月15日)

一是要对照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结合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总体要求,认真查找在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党员权益,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对照党章规定的六个基本条件,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重点搞好“六查六看”,即:查思想,看理想信念树立的牢不牢;查纪律,看政治上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查作风,看“八项规定”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庸懒散软奢”等不良风气;查业绩,看是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履职尽责,治庸提效;查服务,看是否服务发展、改善民生;查廉洁,看是否落实《廉政准则》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三是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照剖析,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分别撰写一份党性分析报告,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三)落实整改措施阶段(_月16日-_月30日)要将整改措施细化分解,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领导,对存在的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庸懒散软奢”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我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落实党章、维护党章的长效机制,以此教育和引导我局党员干部争做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的模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集中教育活动成果,为建设幸福文明一流城市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法律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高度重视。要切实提高认识,保证每名党员人手一册《中国_章程》,把开展好“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集中教育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按照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支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扎扎实实地抓好集中教育活动。

(三)加强考核。局党支部将把集中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列入个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办公室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报送活动信息,注重总结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确保信息报送实效和质量。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局党支部集中教育领导小组要进行书面总结,将书面总结材料于_月_日前报区集中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党员个人学习计划书范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推动广大党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部署,要有针对性的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就我社区党员以及党建工作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措施:

1、平时的学习讨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要将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明确党员学习要求,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党员学习教育,会前做准备,会后做报告,不搞形式主义,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学习,会后要自我学习写汇报材料,以确保党员每次学习后的高效率,并且就此次会议组织安排党员党内活动,确保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真正提高认识,明确作为一名党员所努力的方向。

2、不搞形式主义,民主生活会做到真实有效。

支部班子及成员对照职责要进行真实有效的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面向党员强制性的征求意见,严肃认真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鼓励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和作风问题进行评议。挣脱党内群众不敢说,不敢言等问题的存在。

3、确保党内制度真实有效,教育引导党员无论身处任何情况都要铭记自己的身份,积极为党工作。

每个社区的党内制度只存放在文件盒里,没有落实到位,实施到人,我社区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点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促进党员模范作用,为居民办实事,做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党员的带头作用。

4、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活动工作的延续开展。

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抽出空闲时间为所服务的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非简单地嘘寒问暖,让困难群众的生活真正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引导困难群众走出生活的困境,努力积极的生活,使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活动更加声声有色,更加贴近居民生活。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际就是不搞形式,搞实际;不喊口号,埋头干;不做敷衍,用心做;不嫌麻烦,为群众。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根据我社区的实际情况作出党员学习安排,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

2021年党员个人学习计划书范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本人作为一名合格的_员当严格要求自己,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给自己制定出严格的学习计划,用清单式学习进步计划,进一步将自己打造成“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建立日常学习清单,养成学习习惯,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党性修养。是党的思想政治智慧所在,其形成过程艰难漫长,其思想精华多不胜数,学习的关键在于学深吃透,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学习不能只重皮毛,不能囫囵吞枣。要建立日常学习清单,循序渐进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思想精神学到脑里,放到心里,在学上为“两学一做”打好基础。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8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依据《环翠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意见》、《环翠区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环翠区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的行动方案》、《环翠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指示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做到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教师舒心。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发展环境为主题,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为重点,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推进依法治教为目标。以规范教师教育行为、解决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内容,紧扣三个“新突破”(办学理念的新突破;教学质量的新突破;队伍建设的新突破)的工作思路,使教师提能力、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加强学区组织制度建设,提高学区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阶段实施方案

(一)规划布局阶段

1、时限:1年内

2、阶段目标:从学区建设大局出发,在认真听取各届意见的基础上,对学区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进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区内各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把握工作重点,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各种方式,扎实推进学区内的学校建设。

(二)整章建制阶段

1、时限:2-3年

2、阶段目标:根据学区建设的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在前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符合学区建设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有序地进行。并依据各校特长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从而建立健全学区未来综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落实提高阶段

1、时限:4-5年

2、阶段目标:具体落实前期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来并在各校间推广。兑现向社会各届做出的承诺,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社会各届对学区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努力,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作计划

(一)、以“四支队伍建设”为重心,充分发挥四支队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的运行效率,提高其执行能力。

要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树立廉洁高效、自律奉献的工作作风,要做到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塞责。制定干部工作条纪律,规范学区内学校领导的行为。拟制定如下方案:

第一,组织专题学习,统一思想,使领导干部提高理论修养,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学习要有记录、有心得、有体会、有交流,要以促进领导干部精神境界为目标。

第二,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讲座;组织主题学习交流会;开展读书征文竞赛活动,形成读书心得文字材料。

第三,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基本定于第月一次。

第四,对各校领导工作情况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学校各项组织制度是否完善,工作运行是否规范。

2、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

强化师德教育,进一步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科研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过程管理,及时总结班主任工作的新成果。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力度。激励班主任争先创优,促进班主任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一,建立年轻班主任不定期谈话制度,给年轻班主任压担子,定任务,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第二,定期召开一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加强班主任的岗位培训,组织班主任系统学习教育理论。

第三,建立年轻班主任工作档案。纵向、直观反映班主任工作及成长过程,做到考核有据。

第四,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学区班主任工作评定标准》。

3、推动“名师工程”的打造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形成名师团队阵容并增强其辐射功能。

第一,继续完善“学区名师工作室”,归总教师业务档案及名师档案,加大培养名师的力度,进一步充实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后备人才储备队伍(人才库)。

第二,制定严格的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在听课、备课指导方面都做出规定。在教研组内推动青年教师汇报公开课制度。

第三,学区内各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公开教学活动,加强校际横向交流,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得到锤炼。

第四,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大赛和优质课比赛,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以活动为载体,抓好学生队伍建设。发挥各种学生社团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办文学社、天文社、话剧社、英语之角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各校团委、教育处要充分利用这些社团开展文学创作比赛、天文知识讲座、缤纷讲堂、英语演讲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二)、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1、抓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在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好各科教学计划。各任课老师要在做好学科教学计划的同时,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取舍,确定重点和难点,以增强计划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检查

学区内各校要通过听课,学案检查,作业检查,教案检查,教学计划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学意见反馈等形式,进行教学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问题,进行整改。尤其是作业检查,结合新课改,根据各科的特点全面反映作业情况,制定出科学的量化标准,规范各科的作业量。既要重视发现问题,更要追踪改进的结果。

3、落实学生评教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本着让社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原则,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秩序、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作业辅导等方面表现。学生评教的结果将作为教师任课调整,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4、及时反馈和处理教学管理信息

除以集体和个别方式将教学常规检查的结果进行通报外,还及时收集《教室日志》中反映的学生出勤,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纪律等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

(三)、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全面提高我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我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坚持“面向全员,重在教育,着眼提升”的原则,着重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认真组织学习,学习内容为《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手册》等。

第二,要抓实三个环节,一是集中解读,辅导重点难点;二是个人自学,规范学习笔记;三是讨论交流,举办论坛演讲。

第三,以“五比五看”为主要内容,开展民主评议。

(四)巩固教育科研成果,推动教学水平发展

1、扎实开展好教研活动。各校要制订统领未来学校发展、有丰富内容并且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做到活动定人、定时间、定内容,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备课组的活动效率,任课教师要填写好《教育常规登记表》,用《教育常规登记表》的有关内容和要求自我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

2、搞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铺开,学校要进一步发挥总结、示范、引领作用,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推进教师成长,实现教学、教育理念的新突破。对于课题研究,将因一步加强督促和申报工作,统计相关数据。

3、狠抓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制定学校“习惯养成月”计划,要求同学们树立责任意识,从五个方面抓起,一是生活行为规范,二是学习行为习惯,三是劳动行为规范,四是交往行为规范,五是社会行为规范,从而让自己在卫生、守纪、礼仪等三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4、强化区本培训,提升业务素养

继续加强对区本培训的指导工作。以常态化、序列化、实效性为原则。召集各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就作专门培训,再逐级宣讲,并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两次以“观课议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定期组织教师召开专题交流座谈会,以“读书工程”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各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落实办学特色。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1、继续做好活动的安排,拟开设:天文、绘画、计算机、英语等兴趣班,抓好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班主任要积极支持学生参与活动课,为学生提供时间保证。

2、各校教育处、团委、艺术组、体育组及学校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好第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利用广播、橱窗、校园网及时报道国内外大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指导各班办好黑板报、宣传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优化育人环境。

4、以活动为载体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的情感教育。分别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爱校的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

(六)狠抓后勤保障与综治安全工作

1、抓劳动纪律、抓岗位责任。要积极做好各种帐目,严把审批手续、做好常规管理,节约开支。水电管理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无故脱岗。采购保管部门要做好采购与保管入库工作,切实负起责起责任。

2、抓实抓好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指定食堂进货渠道,规范购货记录,定期邀请卫生防疫站督检,加强食堂饮食安全工作,确保师生校园安全。

3、完善规章制度,抓实公物管理。完善各种条例规章制度,使各种管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制定公物管理协议书,明确责任人,加强师生爱护公物的观念。

4、做好校园绿化工作。为更好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继续加大校园绿化工作,进一步打造花园式学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检查指导

成立学区五年规划领导小组。要求领导明确联系点,深入检查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随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

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要求,组织部分群众,以一定的方式参与有关活动,及时向群众公布有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

(三)、整合区内教育资源

学区内的优质资源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网络平台,开展好学区教研活动。建立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机制,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合理需要。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9

1.1建立“秦淮区各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月度记事”制度要求各街道每月按时上报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月度记事,为区社区教育办公室及时了解、掌握和指导各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情况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2社区教师培训制度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2014年花大力气做这项工作。我们通过改革以往例会的方法,采取培训与例会结合的方式,先培训后开例会,例会讲重要的事,其他事务性的事,我们均通过网络完成。

1.3信息报送制度制定了《秦淮区社区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并进行考核奖励,以此进一步加强区级社区教育信息报送工作的规范管理,强化社区教育信息报送的责任意识,发挥社区教育信息报道在推进秦淮区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为抓实这项工作,我们创办《秦淮区社区教育简报》,让她为秦淮社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4年共出刊12期。

1.4下拨经费改革制度改革以往拨款方式,变平均式拨款,为“费随事走”的方式。按照一个社区1000元的社区教育经费标准下拨到各街道,以保障最基本的社区教育经费。在此基础上,鼓励各街道积极申报社区教育项目,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按照项目申报、活动开展的情况,给予经费支持。同时支持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配备必要现代化设备,我们对创建成省、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的街道在市局给予1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3万元的奖励,2014年我们下拨21万元奖励了5个创建街道。年初还为各街道社教办配备电脑、照相机等必要的设备,为做好社区教育工作提供设备保障。

2以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建设务实工作的新常态

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发挥街道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推动下辖社区工作的开展。实事求是讲,我们采用的方法非常“老套”——下街道走访分管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但是很实用。年初,我们在先期对各个街道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全区12个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与街道需要商谈的具体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区教育局俞泰鸿副局长带着社区教育办公室的同志用一周的时间,一个街道一个街道跑,与街道领导商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以项目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建设浓郁研究氛围的新常态

项目是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秦淮区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秦淮区目前有两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开展新市民培训,共享都市幸福生活的实验”和“构建区域艺术大舞台的实验”的研究,上半年,在南京长江艺术学院小剧场举办了艺术大舞台社区行演出,在文枢中学举办了新市民培训活动,都获得了成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秦淮区的两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深入人心。这两个全国实验项目,在每个街道均有研究子项目,我们定期组织检查,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由项目产生的论文、报告均在部级、省级社区教育刊物上发表,以丰硕成果呈现的资料汇编和结题报告均已报送国家教育部等待结题验收。省级课题《社区培训学院功能与作用的研究》已经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其成果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秦淮区有4个第二批市级实验项目,在上半年通过了中期检查,并在获得好评的基础上,于12月通过了结题验收。我们狠抓第三批市级实验项目的申报工作,5月份,秦淮区聘请了市成人教研室章宏、吴蔚群两位主任作为专家团队指导市级第三批实验项目的申报。结合辖区各街道、社区相关现状、需求、难点等,秦淮区共申报了11个项目,在南京市处于前列。全市共批准了20个项目,秦淮区有4个被立项。6月,秦淮区开展区级项目申请工作,编印了项目申报指南,聘请市里面有影响的专家对秦淮区项目进行专项指导和点评,10月份公布了区级实验项目19项。现在全区上下已经形成以项目为抓手,以百姓需求为研究内容,以特色项目为奋斗目标的研究氛围。部级、省级社区教育杂志上经常看到秦淮区的文章。《南京终身教育》杂志上,几乎每期都有秦淮区的研究文章和通讯报道。各街道认真梳理、收集,编写教材,双塘街道正在改版《千年凤凰台》一书,朝天宫街道社教办把乡土教材《朝天宫历史文化启示录》拓展为南京第五高级中学高一研究性校本课程,共安排十课时,激发了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浓厚兴趣。夫子庙街道正在联系南京市社区大学着手拍摄《秦淮民俗文化》微课。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篇10

论文关键词:加拿大;大学章程;办学宗旨

教育分权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加拿大大学管理的分权使得大学自主权相比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尤为突出,在这种分权体制、大学拥有高度的自主权的制度设计下,大学如何实现良好的自治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加拿大的做法是制定大学章程。

一、加拿大大学章程的起源和发展:从特许状到大学章程

加拿大在作为英国殖民地期间大学开始出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温莎国王学院、麦基尔大学、约克大学国王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相继建立。这些大学都通过获得皇家特许状来得到合法性认定,这些获得皇家特许状的学院最初都受教会控制,由教士会组成治理结构。特许状作为殖民地时期学院取得合法自治权力之载体而在实际上已经勾勒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轮廓,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可以说是大学章程的雏形。通过特许状,学院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自我管理的权力,从而使学院自身在学术和管理方面的自治权力合法化。特许状因为既具有法律效力又涉及学校内部的管理而成为连接殖民地政府教育立法与学院自我治理的纽带。加拿大大学章程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受此影响,清教徒也于1840年创立了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位于金斯顿的女王学院。其后,其他教派均创立了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些为数众多但规模不大的学院办学资源十分匮乏,为获得财政资助展开激烈的争夺。冲突的结果是约克国王学院正式变为非教会大学,于1849年更名为省立多伦多大学,其他受公共资助的大学也先后转变为非教会大学[2]。这些殖民地学院因为在土地、经费等方面的限制,需要社会世俗人士参与以解除大学发展的瓶颈,这也为加拿大大学由校外人士参与组成董事会,进而进行学校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世俗化之后加拿大大学开始制定大学章程。

从特许状到大学章程,其规定的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逐渐发生了转变。殖民地时期的加拿大高等教育继承了欧洲的传统,出于明确的宗教动机而设立,强调为宗教利益服务的目的。在殖民地早期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培养基督教徒及一般民众的宗教信仰成为其首要任务。此后随着殖民地商业的发展,社会要求学院能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各个大学的特许状发展为大学章程,其中对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传播,促进成员智力、精神、社会、道德、身心的发展及增进社会福祉;在自由的精神指引下,通过教学、研究追求真知等办学目标成为了学校的追求。

二、加拿大大学章程的主要内容

(一)对学校办学宗旨和目标的规定

早期加拿大的大学由英国殖民者建立,当时的特许状起到了大学章程的作用,规定了学院的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但是殖民地时期的加拿大高等教育继承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学院的传统,强调为宗教利益服务的目的,而且在后来的发展中建立较早的几所大学都被教会控制,由教士会组成治理结构。大学章程取代特许状之后对大学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了规定。如约克大学在章程中规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传播,促进成员智力、精神、社会、道德、身心的发展及增进社会福祉”[注:参见YorkUniversityact1965。];滑铁卢大学章程规定的办学宗旨是“在自由的精神指引下,通过教学、研究追求真知”[注:参见Universityofwaterlooact1972。

(二)对学校决策主体职责、权限的规定

根据加拿大大学章程的规定,可以把大学治理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为董事会、评议会及校长。加拿大大学章程明确规定了学校董事会、评议会及校长的职责、权限。

1.董事会。加拿大大学的董事会是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任命校长,为学校筹集资金,监督财政管理制度,处理大学的法律问题,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的联系。其主要职责可分为专属权力和分享权力两个方面。专属权力主要有:管理与控制大学的财产、收入支出业务及有关事务;负责大学投资和基金管理;任命名誉校长、校长和副校长。分享权力主要有:由校长负责推荐聘任、晋升、解雇教职工;建立院(部)、研究所、系时,需经过大学评议会的同意;建立附属的实体时,要咨询大学评议会;另外,任命名誉校长、校长时,要与评议会协商。

2.评议会。加拿大的大学评议会是学术决策组织,它与大学董事会平行,独立运作,主要负责教学和学术管理,有权决定所有学术事务,向大学董事会提出有关学术方面的建议。详细的职责也分为专属权力和分享权力两个方面。专属权力包括负责大学及学术政策;在院(部)、研究所和系设立委员会;确定和掌握学生入学标准、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负责处理学术奖励事务。也可为了实施其权限内的事务制定细则、条例、规程。分享权力主要有负责向董事会推荐设立院(部)、研究所、系等教学机构和负责人的提名;授予学位并由大学名誉校长颁发;授予名誉学位,在授予名誉学位前,要与董事会商量。如滑铁卢大学章程规定:“评议会有制定教育政策的权力,并对大学的任何方面的事务提供建议”,具体包括:“建议设立、维持、撤销组织机构”,“有关教学、研究、学术管理方面的教职员工任职标准和任期”,“学生入学标准,决定大学所有机构和教学单位的考试事宜”,“听取教师和学生的上诉”,“对大学及其附属学院的学位、文凭、证书进行确认和发放”,“发放名誉学位、制定长期学术发展规划,针对董事会的内部资源分配使用计划进行审议并提出意见”,“必要时设立委员会以评议会的名义行使权力,通过评议会职权范围中的实施细则”等职权。

3.校长。加拿大大学的校长有校长和名誉校长之分,后者只是一个虚职,承担一些礼仪性的职责。校长则有更多实际的权责,包括在名誉校长不在期间代为执行其职责;制定和实施管理学生和学生活动的政策;检视大学的一切活动和发展高等教育;建议董事会聘任、晋升、解聘教职员工;建议董事会和评议会设立新的学院、研究所、项目等;建议董事会和评议会对学院、机构、研究所、教师、学生活动实施的规制等。多伦多大学章程规定:“学校必须有一位管理理事会任命的校长,校长是学校的首席执行官,对大学的学术事务和教学、行政管理事务进行检视、指导。”[注:参见theUniversityoftorontoact,1971。]如滑铁卢大学章程规定:“校长是大学的首席执行官,在没有前述一般原则限制的情况下,校长有权力和责任管理大学事务,并相应地代表董事会执行学校管理和控制。”

(三)对学校权力机构组成人员的规定

加拿大大学章程对董事会和评议会的成员组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既有大学的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又有教师、学生代表,也包括一定的政府官员,体现着与大学事务相关主体的代表性和对大学民主管理的追求。

1.董事会的人员组成。加拿大大学章程中规定的董事会的规模较小,名誉校长和校长通常作为当然委员成为其中一员。约克大学章程规定:“约克大学的董事会应由名誉校长、校长及一个不超过30人的团队组成,这个团队按照董事会的细则规定选举产生,任期4年。”滑铁卢大学章程规定董事会应包括以下36名成员:名誉校长、校长、滑铁卢市市长、Kitchener市市长、滑铁卢县县长(均为当然董事);由副总督任命的7名成员;评议会指定的评议会7名成员;2名全职工作人员;10名社区成员(其中不少于3名校友),他们应当能代表尽可能广泛的社区意愿;5名学生代表(其中有2名研究生代表且是由评议会从其中的研究生成员中指定)。

2.评议会的人员组成。加拿大的大学评议会规模要比董事会大,平均规模大约为60人,但是各大学的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最多的是约克大学为192人,最少的是萨德伯里大学(Sudbury)仅10人。大学评议会的成员多是内部相关人员,实际上只有5%的成员是外部特定群体组成的(大约3%的外行和2%的校友代表)。为了加强董事会和评议会的联系,还会从董事会的成员中指派一些人到评议会,大约占到3%。

约克大学章程规定评议会应由下列人员组成:名誉校长、校长、Glendon学院院长、每所学院院长、图书馆主任、大学副校长、教师组织的主席、不少于2人并不多于4人的董事会成员、评议会决定的其他人员,同时规定教师应在评议会中占多数。滑铁卢大学的评议会在约克大学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规定要有按照细则要求的当然委员、1名本科生代表、4名研究生代表、4名校友代表等成员参加。

多伦多大学由于一院制的特殊管理模式,学校中设有管理理事会,没有分设董事会和评议会。其章程规定理事会应由以下人员组成:名誉校长和校长作为当然成员(ex-officiomember);校长从大学、学院、联合大学、附属学院管理人员中指定2人;副总督会议任命的16名非师生、非大学管理人员;12名教师成员;8名学生(4名全日制本科生、2名兼职本科学生、2名全日制研究生);2名大学管理人员;8名校友(非在校师生、非大学管理人员)。

(四)对大学财务管理的规定

加拿大的大学章程对大学的财务状况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大学年度财务报告必须提交省审查。滑铁卢大学章程规定“董事会每年必须制作年度财务报告,并按照省教育部长需要的内容和形式呈交。财务报告同时也应该由部长交总督会议”。约克大学章程也有类似的规定。多伦多大学章程还规定理事会应任命1名或多名审计人员,根据公共会计法,每年至少进行1次对学校账目和各理事会的交易的财务审计工作。

(五)对领导者任期的规定

加拿大各大学的章程基本都有对董事会、评议会主席的任期规定,可连选连任,有的大学对连选连任有限制,如滑铁卢大学规定董事会和评议会成员连选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当然成员除外)。

三、加拿大大学章程的主要特点

1.章程具有明显的法律性质。加拿大的大学在制定章程的过程中考虑省政府的建议和意见并经省立法会议通过,经由这种程序产生的大学章程不仅仅是大学的规章制度,更具有了明显的法律性质,在政府、社会对大学的监督管理及大学内部的管理中能够有效发挥其“大学宪章”的作用。转贴于 2.明确界定了大学决策主体的权责。加拿大大学章程明确界定了董事会、评议会、校长这三个在大学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决策主体的职责、权限。区分出哪些是其中某一个主体的专享权力,哪些权力的行使需要与其他主体协商,即分享权力。这样一来各个权力的行使界限清晰、责任明确,互相扯皮降低效率以及相互间的掣肘和干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重视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和社区的关系。重视与政府间的正式关系,在决策方面让官员和社区管理者参与董事会(理事会),参加学校管理,在监督方面省政府对大学的财务有知情和进行监督的权力。大学所在市的市长等政府官员能够在学校中担任当然董事,这样政府就能够通过法定的和正式的途径对学校施加影响而避免了因政府过分干预大学管理引发的行政权力与大学自治权的矛盾。在董事会的成员选择中也有能够代表大学所在社区意愿的董事,他们既不是大学的师生也不是管理人员,能够从社区的诉求出发参与大学决策。

4.提供利益相关群体的意愿表达途径。教师、学生、学校行政人员等在大学中占据主要成分的成员在决策机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章程尊重和保障与大学管理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决策的权利,每一个群体都有表达意愿的畅通渠道。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行政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学术的发展和学生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加拿大的大学章程在各个环节都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授能够在董事会、评议会中占据较大比重,从而有利于实现教授治校、教授治学。

5.重视校友的作用。加拿大各大学的章程中都有关于校友的规定,董事会、评议会(包括多伦多大学的理事会)吸纳一定的校友参与大学管理。大学章程中关于校友的规定,既体现了校友对于学校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应该持续关注和帮助校友的发展,促进双方的互动、互赢。

通过程序的安排使得大学章程具备法律的性质,是加拿大大学章程真正能够强有力地落实到学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证,因为这赋予了章程远大于学校一般管理规定的效力,同时也是对大学按章程自主办学的强制性要求。在加拿大,大学章程同美国、丹麦等国家和地区一样,都是经由相似的程序,成为法律的一部分或者由立法机关通过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重视大学与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处理,并对校友的作用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是加拿大大学章程处理外部关系的核心规定。通过明确大学与政府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大学与社区的互动机制、明确校友参与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决策途径,大学相关的外部关系主体被大学章程纳入了体制化的框架中。加拿大大学章程明确界定了董事会、评议会、校长这三个在大学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决策主体的权责及组成人员选举原则、校内利益相关群体的意愿表达途径,这就把大学章程建设中的内部主体纳入了体制性的框架之中进行管理运作。

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大学章程是加拿大大学章程效力的根本保证;章程中将内部和外部关系主体纳入体制化的管理框架之中,是加拿大大学章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大学章程法律地位的获得、内部关系的理顺、外部关系的处理三者统一于学校按章程依法自主办学的实践中。

四、加拿大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几点启示

我国的政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与加拿大不同,大学发展、建设的具体情况与加拿大也有较大差别,但是,章程作为学校设立的基本要件,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纲领性文件,加拿大大学章程建设的实践及经验对加强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一,通过章程制定程序的完善赋予大学章程更强的执行力。我国现行的大学章程一般由大学自行制定,或大学制定出来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经由这种程序产生的大学章程与大学其他管理规定的产生过程基本一致,这样章程在地位上没有高出其他规定一筹的基础。加拿大的做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制定大学章程时吸收大学主管部门的意见并经由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在我国,由立法机关审议大学章程当前还不太现实,但是大学在制定章程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让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其中,积极吸纳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体现教育主管部门的意志。当前各大学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制定出的章程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这样,有利于保证大学章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转变职能,依法按章程管理学校,推进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不断落实。

第二,要通过大学章程明确教授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加拿大的大学章程明确规定董事会、评议会成员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代表,特别是评议会的组成人员主要是教师代表,在有关学术发展政策中教授们的意见能够很好地得到表达和实施。借鉴加拿大的做法,我国大学章程可规定在大学的决策机构如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中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这有利于保证教师们的意见在学校各项决策中得到贯彻和体现,实现教授治学。这种做法符合现代大学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要求。当前有些人提出大学应实行教授治学,学校与学术有关的问题应由教授们说了算,这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如果只提教授治学,导致的结果是教授无法真正实现治学。只有强调教授治校,并在制度上形成教授治校的环境,才能保证教授治学的真正实现。

第三,大学章程在内容上关键是组织机构的权力分配。目前,从我国教育法律及有关规定来看,我国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管理体制中党委书记、校长的职责定位在区分度上并不是非常清晰。加拿大大学章程中对董事会、评议会、校长的权力都可以归纳为专属权力和分享权力,两种权力在章程中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借鉴加拿大的经验,我国大学章程应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中党委和校长的权力做出相对明确的划分,厘清责任界限,并进一步对学术委员会的权责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四,要重视扩大大学章程建设中的多主体参与。在加拿大大学章程规定中,不论是董事会还是评议会都有来自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代表。这样的规定背后是对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术政策权利的尊重。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处理,在保证各个利益群体都有代表在决策机构的情况下,不同的声音在经过体制内的博弈后达成一致,就能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的过分干预,也能减少学术决策不考虑行政可能性的两张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