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5:55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1

1、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3、积极开展法治Xx建设,提高全市法治化水平!

4、社会、学校、家庭联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5、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7、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8、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9、学习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10、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11、青少年学生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12、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Xx建设!

1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4、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15、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16、学法用法,争做遵纪守法的青少年。

17、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18、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19、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20、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1、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2、有事想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3、依法治校、法育未来!

24、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5、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2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27、依法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28、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远离犯罪!

29、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2、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掀起全民学法用法新高潮!

33、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34、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35、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大力推进依法治市!

37、坚持不懈地做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3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9、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40、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4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42、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43、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44、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5、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46、遵纪守法,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47、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48、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49、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学校、家庭责无旁贷。

50、依法治校、法育未来。

51、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政为民。

52、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5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54、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区。

55、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远离犯罪。

56、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切实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57、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抓紧抓好!

58、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科学发展!

59、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60、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61、宣传宪法知识,维护宪法权威!

62、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63、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64、推进依法治区,打造平安**。

65、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2

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以“普及法律常识、促进健康成长、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结合校园实际,在全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学法律、明权益、讲义务、尽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为了明天、法进校园”,“学法快乐行”等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坚持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依法治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工作水平。

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从青少年学生特点和需要出发,依托全镇中小学校和各种教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活跃教育形式,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在内容上要选择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相关学科所涉及的《宪法》、《刑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国防法》、《劳动法》、《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和反邪防邪等法律法规。

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分层施教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逐步做到“三个有”:一要有统一的法制教育课程;镇法治办将组织人员编写《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下发各中小学,各学校要发挥《读本》的作用,确保人手一册,把法制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落到实处。二要有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以法律进校园”活动为载体,组织政法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进校园开展法制讲座,给教师上法制课,通过教师学法懂法来引导、带动学生的学法。三要有规范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考核内容,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各中小学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把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制定奖惩措施,明确工作要求。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每学期必须要上2-3次专题法制讲座,并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学必须配备法制副校长,中心完小学校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配备率要达到100%,村级小学必须明确一名法制辅导员。要坚持标准,注重质量。把思想政治好,比较熟悉法律法规,工作热心的同志选配从事法制辅导教育工作,对不合格的辅导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完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基地,通过举办模拟法庭、学法兴趣领导小组、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途径,丰富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全镇中学广泛开展“三拒三争当”活动,即“拒绝、拒绝、拒绝网吧、争当孝顺诚实的好孩子、争当尊师好学的好学生、争当文明守法的好公民”。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全镇评选一批“三争当”优秀青少年予以表彰。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3

一、《大纲》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大纲》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出台的。党的十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并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评价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及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等问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大纲》深刻阐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确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确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途径,健全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保障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科学化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大纲》的出台,对于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纲》的主要内容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大纲》确定了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遵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大纲》还针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阶段目标。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

《大纲》确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内容: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大纲》还针对义务教育(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确定了各学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大纲》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均要开设法治教育专门课程,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丰富法治教育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多学科协同,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等主题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在法治教育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规则意识,培养法治观念。

2.社会教育。广泛组织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会合力和良好氛围。积极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3.家庭教育。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家长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编写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产生违法行为。发挥学生法治教育对家长的作用,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与制度保障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司法部门、共青团和有关部门、组织等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完善保障机制,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帮助学校推进法治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1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创新机制吸引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能力,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法治内涵。完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建设稳定的兼职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完善法治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健全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机制。评价要全面考察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基于《大纲》确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司法部门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区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组织可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四)教育教学资源保障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专业网站建设,提供形式生动多样,内容鲜活丰富的网络优秀法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纳入各地校外教育机构建设的整体规划。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组织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及相关产品。鼓励各地将法治教育教材、读本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理论研究,加大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课题。引导大众传媒切实承担起法治教育的社会责任,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公益法治宣传活动。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4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预防工作合力

自觉强化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切实加强对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动机制迅速建立起来。

1、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职责。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专门制定下发了《__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工作考核办法》,将团县委、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文体局、县教育局、县工商局、县财政局等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细化、量化,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2、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碰头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共同商讨工作对策,做到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今年,已召开成员单位碰头会、工作部署会等专题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会议4次,有力地促进了我县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目标任务的落实。

3、争取重视,预防工作纳入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按照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高度重视,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评体系之中,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各基层组织和责任人身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定期督导,真正做到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

二、把握主线,扎实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紧紧把握思想教育这根主线,灵活多样地对青少年进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牢牢筑起预防违法犯罪的思想防线。

1、大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搞好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月20日上午,专门在邮政局会议室召开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各乡镇团委书记、学区主任、邮政支局长,县直各中小学校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团委书记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全县青少年学生中部署开展了包括“孝心传递”书信感恩活动、“知荣辱,树新风”演讲比赛和评选表彰一批优秀青少年典型等三个方面的活动内容。在今年母亲节来临之际,全县共7万余名在校中小学生以书信为载体,向自己的父母表达了子女的感激之情和孝亲之情,形成了一股爱的暖流。

2、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爱国传统教育。利用__特殊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前夕,组织动员各乡镇、县直各中小学校学生到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芳畈镇白果树湾新五师司令部旧址、宣化店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举行祭扫活动,接受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清明节期间,受教育青少年学生达万余人次。通过开展祭扫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受益匪浅。

3、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法律意识淡薄、法纪观念较差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动员全县中小学校,特别是城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选拔、配备工作,全县县直各中小学校、乡镇初中、中心小学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100,各农村小学法制副校长配备率均达85以上。城区中小学校聘请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的法律专业人员的法制副校长走进校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经常性地开展“两法”及与青少年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从小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帮助人们在是非面前懂得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积极开展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宣传教育活动。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在城区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如采取办禁毒宣传专栏、流动禁毒图片展、“抵制、参与禁毒”宣誓及签名活动等,让广大中小学生认识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教育他们从小树立“珍爱生命、远离”的意识。

三、强化措施,着力整治,不断优化青少年社会成长环境

1、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以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契机,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工作。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的城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较差、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诱发学生违法犯罪的问题,我们采取果断措施,狠抓了全县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整个创建分宣传发动、调查摸底、专项治理、总结表彰等几个阶段分步实施。通过开展平安校园的创建,对城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有效地铲除了学校周边治安隐患。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学校周边环境明显好转,学生上学有了安全感。

2、加大对网吧等青少年娱乐场所集中整治。组织公安、工商、教育、文体等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维护了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秩序,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针对非法“网吧”和电子游戏厅、不健康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等危害未成年人成长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铲除了各种诱因,净化了社会环境,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3、重拳打击侵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发生在城区的青少年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案件有所抬头的实际,及时组织公安政法工作专班,部署开展了专项打击行动。通过走访调查、蹲点守候、重点布控、检举揭发等多种形式,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四、以创建“四无社区”为着力点,全面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的实施

顺应形势和时展需要,使预防工作不断向基层社区延伸,并以此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大胆探索,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努力提升全县预防工作整体水平。充分认识“四无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沈德恩同志为组长、县综治办主任陈建华、团县委、城关镇、河口镇及文明办、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__县四无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创建工作专班;二是认真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出台了《__县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和方法步骤,细化了各自工作责任;三是建立了社区创建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定期不定期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是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四无”社区创建工作经验。下半年以来,团县委、县综治办、县预防办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到城关镇各社区,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四无”创建工作经验。10月27日,在城关镇陵园路社区召开了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四无”社区创建工作会议,在全县推广陵园路社区创建工作经验,全面推进__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的实施。

五、加大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力度,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1、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载体,狠抓了青少年维权岗的建设力度。细化了创建工作方案,实化了工作目标,“硬化”了工作措施,量化了考评标准,并不断加大指导督促工作力度。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范围,从最初的以公、检、法、司为主,扩大并延伸至现在的劳动、工商、教育、卫生、宣传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实现了创建工作的新突破。通过“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了人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2、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关爱力度不断加大。认真开展了社区闲散青少年和问题青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发放问卷调查表3000余份,建立起了相应工作台帐,一人一卡,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教活动,每个成员单位联系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党员干部联系1-2名闲散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解决了闲散青少年无书可读、无业可就的问题。采取社会捐一点、学校免一点、民政扶持一点的办法,对社区家庭贫困青少年进行救助,确保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避免过早流入社会。仅2006年春季开学,全县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帮助100余个困难家庭解决了未成年子女就学问题。

3、积极创造条件,狠抓维权实体建设。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积极推动__县青少年维权实体的建设。依托县司法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__县未成年人维权服务中心、__县进城务工青年法律援助中心。加强对“两个中心”规范化建设力度,大胆借鉴外地“两个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建立起了中心日常管理制度、联系制度、目标责任制、监督等相关运行机制。两个中心的建设使我县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有行化、阵地化。

4、开展“六个一”工程,建立关爱“留守生”长效机制

__县每年有近10余万农民长期外出务工,由此造成了大量农村青少年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生”。如何加强“留守生”的教育管理,成为一个深受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强化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设立“临时监护人”、开通“家长热线”、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让外出务工的农民安心、放心,让“留守生”能跟正常孩子一样受到教育,得到关爱,健康成长。今年8月份,县文明办、移动公司联合县直各有关单位开展了“移动话平安、关爱留守孩”活动,免费发放手机180部、卡号2万个、送话费近100万元,为“留守孩”与父母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5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6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我镇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网络不断健全,教育形式和内容日趋丰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但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不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在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功能,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努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根据小学、中学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分类施教,增强学习效果。要在教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把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放在突出位置,结合以建设依法治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

2、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步做到计划统一实施,师资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落实,课程统一设置,实现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和法制副校长的“五落实”;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

3、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授课技能,提高法制课教学质量。要分期分批对中小学法制课教师轮训一次。进一步健全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开展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培训和考核工作。把法律知识的学习纳入教师专业知识综合水平继续教育的范畴,提高教师法律素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适时制定有关学校法制课程考试考核、法制课教师培训考核、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培训管理以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监督检查和表彰奖励等制度,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4、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5、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不断深化依法治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的领导机构建设,加大依法治校工作的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要以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构建安全文明的和谐校园。

三、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实现突破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综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法制教育资源,加强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进一步发挥社区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列入社区、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黑板报、展览橱窗、录像、案例、学习参观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不断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为青少年提供方便的学法场所和快捷的法律信息服务。大力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和“归正青少年安置帮教导航工程”,加强对罪错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和帮教工作,通过教育和服务,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止罪错青少年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7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

今年以来我局与县教育部门密切协作配合,法制副校长、责任区民警切实担当起了校园法律宣传教育的责任。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60余场次,以讲座、案例分析、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强化在校生的法制教育,以便于青少年提高兴致和理解掌握,使其知法懂法的同时,还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各派出所还和学校、居(村)委会等单位在社区定期举办“法制讲座”,采取由民警说事,说法等方式,以浅显易懂的案例,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让大家都来关注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通过社区民警入户走访,深入学校、学生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家庭访问,开展好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认真解答家庭成员的咨询,强化人们保护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意识,从而实现对违法青少年的教育帮教目的。

二、加大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力度,消除治安隐患。

将乐县公安机关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涉校案件的侦办力度,开展安全检查和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和周边安全管理。以”护校安园”专项行动为依托,针对学校周边形成的非法“网吧”、电子游戏厅、不良书籍等危害未成年人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工商、税务、城关、文化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打击与取缔力度。同事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检查,确保未成年人免受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不良影响,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气氛。

三、强化重点管理,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各派出所以社区网格为单位组织开展调查,全面掌握社区未成年人的基本状况,特别是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儿童生活学习现状。确定重点工作对象,实施分类管理。加强社区闲散未成年人的管理,做好罪错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和帮教工作,及时掌握重点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交往关系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教工作。通过设立举报热线和监督员,建立预警和快速处理机制,努力把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不良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对学校的安全检查。

县局结合当前学校安全状况,积极采取措施,要求各派出所全面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工作,筑牢预防突发性事件的防线,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各派出所定期开展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的消防监督检查,重点针对学校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及火源、电源管理、学校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消防设施配备完好情况以及学校周边场所威胁到学校安全的火灾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同时,积极督促学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学校、幼儿园内部消防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提高学校内部消防安全防范能力。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8

一、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基本情况及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各地的情况差异较大,本文仅以xx区的情况管窥面上的现状。据法院统计,南京市xx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2000年审结刑事案件73件,135人,2001年审结刑事案件112件,196人,2002年1-10月份审结刑事案件79件,120人。以2001年1月至2002年9月为例,在该庭审结的211件208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涉及在校生犯罪的有31件56人,分别占17%——18%。其中,14——16岁1人,16——18岁5人,18岁以上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6人,拘役5人,缓刑32人,管制1人,单处罚金11人。可见,我区青少年犯罪面临问题比较严峻,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基本状况如下:

一是案件集中,以侵财型犯罪案件居多。在校生犯罪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案由,其中,盗窃、抢劫案件侵财型犯罪占较大的比例。据统计,在31件在校生犯罪案件中,盗窃、抢劫等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的犯罪占突出地位。自2001年1月至9月,生效判决中的在校生盗窃犯罪案件13件21人,分别占在校生犯罪案件的43%和38%;在校生抢劫犯罪案件6件23人,分别占在校生犯罪案件的20%至41%,侵财型案件的凸现,充分反映出犯罪在校生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崇尚吃喝玩乐,爱慕虚荣的不健康世界观和人生观。此外,在在校生案件中,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伤害他人身体为目的的暴力型犯罪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二是严重刑事犯罪,如团伙犯罪、犯罪明显增多,呈现出犯罪组织团伙化,犯罪类型多样化,且暴力化程度加剧。在审理的31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70%以上是团伙作案。以往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大多集中在盗窃、抢劫等类型,近几年,故意伤害、杀人等恶性犯罪的数量和比例上升,此外,利用计算机等智能犯罪的问题也比较典型。

三是外来青少年案犯增多。全区外来青少年作案人数呈大幅度上升趋势,1998年以来审理外来违法犯罪青少年17名,占全区查获的全部青少年刑事作案人员的44.8%。近年来,全区本地青少年犯罪总人数大体持平,而外来青少年犯罪人数显著上升。

四是社会闲散、流窜作案、惯犯比例明显增加。1997年审理的社会闲散、流窜作案、惯犯少年为19名,占已决犯的57.5%。1998年以来审理的社会闲散、流窜作案、惯犯少年为21名,占已决犯的64.4%。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冲撞,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之“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在执行中出现过不连贯的情况,思想政治工作、法制教育削弱,应试教育比较“硬”,素质教育比较“软”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影响全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对此,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青少年违法犯罪究其具体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示范。目前,社会风气不尽人意,如:假冒伪劣、贪污受贿、尤其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这些社会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消极影响。青少年不是生活在真空,伴随着我国进行的社会改革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的社会问题:如腐败、失业、贫困、离婚率高等,这些社会现象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了信仰危机与价值失衡,导致了青少年思想上的混乱,个人物质欲望恶性膨胀,贪图享受,妄想不劳而获。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不惜铤而走险,应该说这些社会问题是青少年犯罪深层次的根源。“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和迷信活动蔓延,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内难以彻底消除。尤其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大,一些宣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青少年接受各种不良信息的渠道增多。青少年模仿能力很强,这些内容所包含、透露出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伦理倾向、无不影响涉世不深、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催化剂,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90%的在校生犯罪的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与网吧游戏机室、出租书屋有关。

(二)学校教育的误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在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压倒一切,社会、家庭评价一所学校,学校、家长评价一个教师,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就是升学率。这样,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就会用分数压教师,教师就会用分数压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即被冷落、岐视、孤立,甚至被排除在集体之外,这些学生由差学生到厌学,再到弃学,逃学,离家出走,进而违法犯罪。学校教育的另一误区是重智轻德,重智轻法,德育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地位,法制教育往往会落入俗套,流于形式,学校和教师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树立。

(三)家庭教育的偏颇。

一方面家长素质不高,教育无方。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望子成才心切。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他们很容易走向极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物质上有求必应,行为上百依百顺,即使发现孩子有不良倾向,也熟视无睹,使得这些孩子好逸恶劳、自私任性、怕苦畏难、耐挫力差,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容易铤而走险,铸成大错。如盗窃犯汪某,家教甚严,但两代人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和沟通。汪某初中时就读外地的重点学校,后经考察进入体校,主修射击专业,在多次省市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后因与父母在一些问题上的不同认识,产生了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来到南京后,一念之差与人结伙盗窃作案。审理的结果表明,如果汪某的父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擅于了解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完全可以避免两代人隔阂的产生,从而避免汪某走向犯罪道路。另一方面家庭关系不和谐,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结构残缺,孩子从小心灵受创伤,有的孩子心理负担加重,精神状态不好,一旦交上不良朋友或者受到外界的不良引诱,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一些父母对非亲生子女另眼相待,甚至虐待,致使一些孩子离家出走,夜不归宿,也容易受骗上当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和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教育好青少年,使其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到党和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重任。1999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及《2002年度下半年全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实行综合治理。

(一)从维护社会稳定,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加强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

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全区社会普遍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尤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对此,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与各街道签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中,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有综治办、宣传部、团区委等13个部门参加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区委,并将制定相应的职责。但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这项工作在领导力量、工作经费方面没有相应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应严格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做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放在关系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和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每年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这项工作。要真正形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领导,专门的办公室主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也应充分认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体制的长期性、复杂性,加强对全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专题调查与研究,把握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规律,寻找对策,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做到超前研究、科学预测、有效预防。

(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强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2000年2月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以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休”、“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得到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6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思想、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教育”。可见,实施素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当务之急,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根本所在。学校、家庭、社会都要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影响,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按照青少年成长规律,建立以思想道德、法制教育为核心,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配套衔接的目标递进的育人体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的遵纪守法的意识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关键。通过组织法律法规学习、知识竞赛、演讲、展览、典型案例听庭等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自觉学法、懂法、守法及用法。

第一,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抓好在校生的法制教育。建议中小学应增设法制课程,将法制课从政治课中分离出来,让法制教育由陪衬走入主课堂,这与《预防法》第7条明确规定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相一致的。学校法制教育队伍也要努力做到专业化,可将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学校,担任法制教师。对原来从事法律常识教学的一部分政治课教师要进行专业培训。要继续推进全区中小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工作。要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培训和宣传,教育青少年的自护知识和技能,增强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第二,以社区为依托,不断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以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和“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为载体,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社区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由街道牵头,组织学校的“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组织定期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学生“离家不离散”、“离校不离教”,学校、家庭、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三,实施家庭细胞健康工程,抓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建设”。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提高素质,树立良好榜样,不断提高家教水平,提高家庭文明程度,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待孩子真正做到爱的理智,教的及时,严之有度,导之得法。特别注意做好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其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防止单亲家庭子女无人监护,流散社会,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第四,对犯罪的在校生,我们严格贯彻教育、挽救惩治的方针,注重个案的庭前社会调查,发挥庭审中法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尽最大可能的挽救失足在校生,为其修复因犯罪行为而破坏的社会关系创造条件,并开创性的实行“暂缓判决、观护帮教”制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6名犯罪青少年实行了该项制度(其中大部分是在校生),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重新犯罪,且都能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加强治安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培养和陶冶青少年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极为重要。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不断加大打击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公安机关一方面要坚持不懈的开展查禁传播物品,嫖猖、、吸贩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社会黑恶势力,遏制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对青少年的毒害。另一方面,要严厉查处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对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案件要及时侦破,特别是杀人、抢劫、等重罪案件,要依法从快从重打击,对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要从重处理,及时有效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其次,切实加强公共娱乐场所、文化市场的管理。公安、文化、广电、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整治,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严禁违法违章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加强对业主的教育管理,鉴定治安责任书,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文化宣传部门要加强青少年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影视、广播、报刊、出版部门要多出健康的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

第三,坚持不懈地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及周边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强讨强要现象要彻底根治,让青少年学生普遍有安全感。公安部门要把集中整治和落实长期管理相结合,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的育人环境。

(四)突出重点,认真做好青少年特殊群体的帮教转化工作。

做好青少年特殊群体帮教转化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这一群体的违法犯罪特别是重新犯罪,而且对其他青少年具有警戒作用。版权所有

一是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强化教育,本着“教育、挽救、惩治”的方针,继续办好工读学校,要严格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加强对工读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和不良心理、行为的矫治工作。有关部门要确保工读学校在师资的配备,资金的投入,更好地发挥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作用。建立社会、家庭、政法部门参加的三结合帮教组织,开展帮教活动,落实帮教措施。

二是认真做好辍学生,流浪儿童和社会失业青年的帮教工作,这部分人如果闲散在社会是违法犯罪的后备军。对经济困难造成辍学的学生通过送温暖、“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活动,帮助辍学学生和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接受义务教育。劳动部门应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童工,不允许家长强迫未成年子女辍学,务农或经商。对流浪、乞讨儿童,民政、公安部门要做好收容遣送以及救助工作,防止他们流落街头,走上歧途。对社会失业青年要建立青年就业培训基地,完善职业介绍网络,拓宽就业渠道。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9

财政所

1、将教育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按区政府下达的任务,足额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对农村教育费附加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用合理,足额投入教育。

2、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指导、检查。

综治办

组织协调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强化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管理,因地制宜适时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重点整治,依法从重处罚扰乱学校及周围的治安行为,保障学校及其周围环境和治安秩序。

派出所

1、应提供户籍册、“五普”人口统计资料等材料,协助摸清3—24周岁人口分年龄的数据统计。

2、强化学校及其周围的治安管理,维护镇范围内各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和维护校舍场地、财产、设备不受侵犯和破坏。

3、会同学校开展警校共建精神文明活动,选派优秀警官担任中小学校治安副校长,配合学校开展法制教育。

司法所

1、积极宣传教育法规,开展教育法规的普法教育。

2、配合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努力营造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教育氛围。

宣传部门

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阵地,大力宣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人新事,积极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化站

1、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利的导向。

2、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执法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予以纠正处罚。

3、采取措施优化中小学校园环境,不允许在学校规定范围内设置电子游戏机和网吧营业点。

4、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素质,为上一级体校输送体育人才。

民政办

1、关心资助孤儿等贫困学生的学习,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学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将孤儿纳入五保对象。

2、协助卫生部门建立全区残疾学龄人口档案。

卫生院

1、为适龄儿童,少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将各校体检情况汇总通知各校。

2、为儿童、少年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3、对学校卫生进行技术指导,行使监督职权,开展学校卫生服务。

镇妇联

1、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2、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在教育、管理、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协助有关部门对不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给予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

4、大力普及家庭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开展培训、咨询等活动。

团委

1、增强开展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扎实的工作,培养一代“四有”新人。

2、加强对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学校团队组织工作水平。

劳动保障所

禁止各类企业或个人雇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一旦发现应按《国务院关于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责令退回,并予以处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及教育部门。

农科教部门

1、结合本镇工作实际,拟定贯彻上级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法规的实施方案和意见供街道领导决策。

2、起草、制定本镇农科教发展的意见、计划,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纪录,做好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写好总结。

3、协助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青年人都掌握一门科技实用知识以上。

4、抓好农村青少年培训和教育工作。确保农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率达100%,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5、抓好农科教结合,协助各部门做好科技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关工委

1、认真学习理论、宣传培养教育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全社会都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协同教育部门和镇老龄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向青少年进行“两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奉献教育和劳动教育。

3、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做好失足青年的帮教挽救工作;配合学校、工厂、企业等基层组织做好居住在本镇内的后进青年的思想转化工作。

4、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引导青少年反对愚昧、抵制,学习政治、历史、时事、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知识。

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篇10

缺陷之一: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

缺陷之二: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使法制教育取不到好的效果。

缺陷之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是有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缺陷之四: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缺陷之五: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责职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如何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对策之一:部门要重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对策之二:内容要丰富。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对策之三: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