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9:49

经济纠纷措施篇1

摘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建筑业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建筑经济纠纷在建筑工程发包过程中层出不穷,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些纠纷多半和建筑工程造价息息相关。该纠纷的产生不仅损坏了我国建设事业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更使建筑业遭到严重损失,为此,笔者以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的建筑经济纠纷为参考,并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针对该类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进行预防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企业建筑施工经济纠纷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广泛应用,我国建筑业发展可喜可贺,但是各种各样的建筑经济纠纷层出不穷,尤其是工程造价这方面的纠纷更是数不胜数。纠纷不仅损坏了我国建设事业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更使建筑业遭到严重损失,具体有以下几点:不如期完成建筑工程,会降低投资效益的适时发挥;长期耍嘴皮子,延长工期,增大消耗,令建筑施工损失惨重;建筑企业为获得更大利润,搞不正之风,行贿、受贿,严重败坏社会风气;严重扰乱建筑行业市场秩序,给改革设置层层障碍;至此,建筑企业应深入研究、分析建筑经济纠纷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该类纠纷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引起建筑经济纠纷产生的原因

对当前社会上屡见不鲜的建筑经济纠纷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个人认为引起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者素质低下、技术水平不高,对工程质量标准及定额问题不熟悉,监管人员不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就高不就低,工作态度不端正,致使工程量、高套定额直线飙升,出现高标准计算、低标准做、工程质量差及造价奇高的现象,继而引发经济纠纷。(2)有些建筑企业为提前、尽早开工,不认真审查合同就急着签订合同,致使合同存在很多瑕疵,更有甚者则先开工再签订合同。由于在此之前没有严格审查合同相关内容及预算情况,则诸如工程量急增、工程造价收费标准与工程类别不一致及套用定额项目不科学等状况在工程决算时层出不穷,从而引发经济纠纷。(3)建筑企业不具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没有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档案、变更签证与施工日志等归档制度,使得有些问题在工程决算时无法说清,扯皮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纠纷产生。(4)鉴于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很大,建筑企业无法科学预估,导致工程双方在决算时争执、冲突不断,继而引发纠纷的产生。

二、协调、处理建筑经济纠纷必须坚持的原则

为妥善处理、解决建筑界层出不穷的纠纷,个人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坚持国家相关政策与建筑施工合同有机结合的原则。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国家相关政策,不过所签订的建筑施工合同灵活性不强,更有甚者明确注明“合同一经签订,不再改变,即使是国家政策发生变化,也不予调整”。那么在协调、处理这类建筑经济纠纷时不仅要严格依照合同,也要切实地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只有坚持国家相关政策与建筑施工合同有机结合的原则,才能科学处理、解决纠纷及建筑工程如期竣工。

2.坚持差别对待建筑企业自行发包工程与有组织的招标工程的原则。由各级别招标办组织的招标工程,多半是依据政策定标,同时应考虑承包相关工程的风险的大小,如此比较公平、公正,也符合现实情况。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极力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先让各处招标办进行处理,然后经由造价管理部门审核解决、处理。

对于建筑企业自行发包工程,情况则不那么简单了,有些可依据政策办事,公平对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些则漫无目的地压价,对承包方要求苛刻;还有的则不科学计算,高估冒算,滥用手中发包工程权力,大要回扣。至此,首先根据政策进行判断,与政策一致的应按照原定标准进行,而与政策相违背的应按照预算、决算做相应地调整。

3.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有错必纠的原则。所谓以事实为依据即要尊重客观事实情况,积极调查、研究,搞清楚事情真相,弄明白相关问题与责任是由建筑工程哪方引起、承担的。所谓以法律为准绳就是要依法办事,不做违背政策、原则的事,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应将那些与政策不符的内容剔除出去,对不科学的工程预算、决算要抽出来认真审查并纠正,继而做到有理有据。

三、协调、处理建筑经济纠纷的可行性方法

国家授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解释定额的权利以及确定工程造价的原则的权利。为此,在处理、解决建筑经济纠纷过程中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计算为基点,采取调解的办法进行。个人认为通常情况下按照下列步骤展开建筑经济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

1.应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请与受理。针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纠纷,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应向建筑造价管理部门依法提出申请,而且申请资料要准备齐全,如:建筑施工合同、设计图、补充协议、现场签证、设计变更、会议纪要与施工日志等。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以后,应指派专职人员负责协调、处理工作。对于那些重大、疑难的纠纷事件,还应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开会综合处理。

2.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取证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受理相关经济纠纷以后应积极展开相关工作,要认真负责,仔细斟酌。应深入、细致地研读建筑施工合同、设计图、补充协议、现场签证、设计变更、会议纪要与施工日志等一系列资料,应认真审核,确有必要还应亲临施工场地进行实地测量、勘察与鉴定,要弄清事实真相,揪出引起纠纷产生的关键因素。

3.依据当前定额规定切实做好核算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进行调查取证以后,应认真核算设计图与实物工程量里当事人双方争议巨大的事项。核算工作要尽可能有理有据,严格依照合同规定、当前定额与现实情况推进,而且纠纷的协调、处理及工程的结算应以核算结果为根据。

4.合理协调、处理经济纠纷。所谓合理协调、处理经济纠纷就是应以核算结果为根据,对于超出定额或者定额范围及合同没有规定的,但建筑工程双方又争议很大的项目进行协调与处理。在协调、处理经济纠纷过程中,要向双方当事人说清判断纠纷的依据、原则,明晰国家相关政策,以文件的规定为衡量标准,以核算结果为基础,尽力说服当事人,合理协调、处理经济纠纷。

四、预防建筑经济纠纷产生的可行性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预防与协调、处理建筑经济纠纷。建筑经济纠纷的出现使国家经济遭到严重损失。为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不但要认真、负责地做好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更要将预防纠纷的产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建筑经济纠纷的预防是一个深受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各方必须团结协作,综合防治。个人认为必须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建筑施工管理。导致建筑经济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科学的施工管理工作的推进。为此,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是预防建筑经济纠纷产生的关键。建筑工程的承包、发包、工程合同的签订、变更设计、会议记录、质检与施工日志等一系列相关资料,均应依照相关规定、程序、要求进行,适时办理、完善有关手续,逐步规范化。防止在进行工程核算时空口无凭,引发扯皮。

2.严格把关设计,提升设计质量。建筑工程的龙头是设计。不过多年来,有些建设单位内部实行逐层承包,急于完成任务却忽视了设计的质量。在当前设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常为满足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变更太大,只关注承揽任务却忽视了经济技术指标,致使其先天不足,导致工程造价极不稳定。

3.切实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社会服务工作。当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实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制度,不过由于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急剧增长,则进一步强化、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关键,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定期搜集有关运输、劳力、材料与设备等的价格信息,并及时整理、测算,及时公布各类材料的价格,实行价格的动态管理,向社会提供有效、及时的服务。

4.强化廉政作风建设。受社会上不正风气的影响,有的借用发包工程的机会,中饱私囊,行贿受贿,为危害国家利益的勾当,至此,强化廉政作风建设势在必行。各级有关部门要坚守职责,建筑企业应健全民主监督制度,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赵兵.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5).

[2]王庆.论施工建筑合同中的纠纷.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3).

经济纠纷措施篇2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公共医疗事业的投入,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伴随着医学科研的进步,我国“医疗纠纷”事件也逐年增多,影响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详细分析我国“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探讨有关解决措施成为我国完善医疗服务事业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说明急诊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字】医疗纠纷;卫生服务;护理措施

1引言

急诊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医患双方的不协调造成的,“医患纠纷”在法律上的定义为医患双方就医院治疗的结果及其措施产分严重分歧而向有关仲裁部门、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提出控告引起的纠纷。“医疗纠纷”事件的纷繁发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急诊科护理纠纷的事件最为严重。我们应认真记录分析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次数,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

2急诊科护理产生纠纷的原因

2.1患者需求更高的服务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完善,居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让患者形成了“顾客是上帝”的错误观念,在就诊时,若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或服务质量,便会需求院方有个合理的解释。此外,由于医疗技术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为医疗纠纷提供了更广的平台,例如,我国整容医院的兴起,手术康复标准及结果界限模糊,极易引起客户的不同意见分歧,增大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

2.2患者的错误价值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将患者与院方的关系视为简单的经济往来与金钱交易,淡化了患者自身的生命健康权益,更多关注的是患者的经济权益,以至于在医患纠纷中,患者将得到医院的经济补偿作为最终目的。

2.3医护人员的错误价值观:急诊科护理有着自身特殊的性质。往往,患者挂急诊号时,家属内心心情低落,情绪激动,内心渴望尽快得到院方治疗,在这种情形下患者极易与医护人员才产生矛盾冲出,在相关有关医患纠纷的案例中,急诊科护理发生的医患纠纷占5成,其纠纷原因大部分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大部分医护人员并未站在患者的角度,没有深刻的换位思考,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的强烈不满。

2.4医护人员的服务标准与患者的期望值不符:急诊就诊的工作性质中强调抢救病情分“轻”“重”“缓”“急”,导致医护人员不能同时满足重病情与轻病情患者的要求,忽视清病情患者的及时治疗,这成为患者及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由于抢救病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份职业工作,久而久之便养成长久的习惯,以缓慢的动作进行抢救,这种抢救行为在内心十万火急的患者眼里极为痛恨与不理解。常见的医患纠纷情况中包括了急诊就诊医护人员态度不端正、护士不能随叫随到等情况。按常理推算,工作三年以上的医护人员应对急救程序掌握的想当熟练,但事实中,却出现了工龄越大,急救措施越慢的现象。究其原因为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应对急救情况,思想上早已习惯并麻痹,再加上患者亲属对急救患者病情细微的差别都很敏感,导致患者家属与一股人员行为和思想上的强烈反差。

3解决急诊护理纠纷的对策

3.1强调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通过有效方式加强医护人员对服务患者的意识,从意识上、思想上、行为上使医护人员重新认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关系,重新定位自身的工作性质。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患者与患者家属的心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他们的思想及情感意识变得更为敏感与脆弱。他们希望得到更先进的治疗,更多的尊重、更轻的心理压力,对于这方面,医护人员应有意识的克制自身认为医护工作压力大、不被人理解、工作脏、工作累的负面思想,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性质,变被动为主动的服务态度,强调换位思考,从思想上拉近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差距,减少不必要的急诊科护理的医患纠纷。

3.2提高医护业务工作质量:急诊科护理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它强调在危急情形下医护人员内心冷静、工作娴熟、动作麻利,尽快是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根据其时间短、工作重、病情变化多端等特点,强调医患人员时刻注重自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妥善处理工作与患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在任何情况下,应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妥善处理患者家属的负面情绪。依据医护人的工龄与资质进行定期的培训,用认真的服务态度与实际的医术赢得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支持与信赖。

3.3妥善处理医患纠纷:在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不尽相同,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素质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急诊科护理的医患纠纷不可能完全避免,一旦发生医患纠纷,院方应妥善处理纠纷,将解决纠纷成本最小化,患者与患者家属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在生命战场急救的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让医护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抢救工作,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在不可避免的发生医患纠纷时,院方应及时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稳定患者及患者家属情绪,以患者的身体康复为最终目标,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妥善处理纠纷,并吸取教训,维护院方的医疗信用,避免医患纠对院方产生负面影响。

4结束语

疾患纠纷不仅增加了患者对院方的负面情绪,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信用机制的脱节,导致了医患脱节的现象发生。院方应认真正视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积极培训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加强医患人员的工作道德素质,同时精简医院治疗程序,严格执行院方医疗制度,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患者与患者家属应做到合理控制自身的心态,大力支持与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革新.律师业务与法医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53

[2]席淑华.协调急诊护患关系的重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5):176.

[3]刘玲.有关强化护理管理中心法律意识的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46.

[4]王丽梅,孙贺.急诊护理纠纷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130-131.

经济纠纷措施篇3

【关键词】放射科;医疗纠纷;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各种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呈现上升趋势。为了不断提高放射科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现对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2004-2006年21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如下。

1资料

1.12004-2006年本院放射科发生医疗纠纷共有21例,其中投诉到医院经院方调解的2例,其余投诉到科室由科室调解,均未造成严重影响。

1.2实施医疗纠纷防范措施前后,在来放射科检查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原因分析

按有无过错划分原因:医方原因14例,占66.7%,患方原因5例,占23.8%,设备原因2例,占9.5%(见表1)。

2.1医方原因

2.1.1服务意识滞后,态度生硬,医患沟通不充分据报道,有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引起的[1]。医疗体制改革把医院推向了市场,患者就是消费者,他们有权得到最满意的服务,他们在检查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关心、体贴和被重视。而医技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患者的期望值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特别是少部分医技人员在工作中只注重完成诊断和技术操作,忽视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和耐心,表情冷淡,面对患者及家属的询问不耐烦,说话语气生硬,甚至用命令口气,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忽视患者的权利等,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引起患者及家属强烈不满,因此而导致纠纷。

2.1.2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个别医技人员工作中不遵守诊疗操作规程,粗心大意,以致工作中出现失误.如登记时将患者姓名,照片号码写错,胶片装错袋,技术员照片时漏拍或误拍,阅片时疏忽大意造成误诊或漏诊而引起医疗纠纷。

2.1.3医生检查不细致,申请单上检查部位欠准确,临床资料不全面,所拍片子不能解决问题,需要重拍或加照而延误了患者时间,增加患者费用,引起医疗纠纷。

2.1.4医护技配合欠协调,对病、陪人解释口径不一致,引起患者误会。检查前准备工作交代不清楚,以致延误患者检查时间或影响检查质量,让家属不满意而引起纠纷。

2.1.5带教实习生不认真,把实习生当成劳力,放手又放眼,让实习生单独操作,出现失误而引起医疗纠纷。

2.2设备原因一是设备老化,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都下降,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二是造成日常工作缓慢,甚至停顿,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三是造成患者意外伤害等不满意而引起纠纷。

2.3患方原因

2.3.1文化经济原因患者及家属对放射科工作不了解,对检查顺序的安排不满意,因达不到要求而故意为难医务人员,或由于经济状况不良,对检查费用质疑。

2.3.2无理取闹一部分患者为达到目的而无理取闹,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个别患者想以纠纷为借口谋求经济赔偿。

3防范措施

3.1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关心尊重患者的感受,真诚的帮助患者,理解和体谅患者,用实际行动和服务态度感动患者。

3.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语言沟通和耐心细致的解释是搞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医务人员对各种不同的患者要理解、宽容、体谅患者的心情和痛苦,避免生硬语气和冰冷表情,及时细致的解释患者的问题,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3加强工作责任心,树立防范意识,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

3.4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及各项操作规程。

3.5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作为带教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及行为负责任,要认真规范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3.6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技人员的整体素质科室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科主任每日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医务人员工作中相互协作和督促,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7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设备定期保养和维修,严格交接班,及时发现和解除故障,保证运转正常。

4结果

放射科医务人员通过查找纠纷原因,制定防范纠纷措施,更新了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同时,通过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加强了工作责任心。上述措施实施1年来,使2007年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意义(见表2)。

5结论

通过对我院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使科室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参与到了医疗纠纷的改进中来,彻底改变了服务观念,强化了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学习热情,提升了业务水平,熟悉了相关法律知识,具备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果表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工作责任心,仪器设备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改进工作的重点和要点,是保障放射科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经济纠纷措施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分包转包纠纷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随着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断的加大,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整体上说,建筑市场处于健康的发展态势。然而,目前的建筑市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的现象十分突出,对建筑市场的健康运转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扰乱市场秩序、引发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等,因此,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违法分包及转包采取有效管理,预防由此而引发的纠纷,是当前规范建筑市场的首要问题。

1分包及转包纠纷产生的原因

分包,指的是总承包人与发包人订立合同后,经发包人同意,将非主体工程的部分工程交于第三方承包人来完成。转包,则是承包人在获得工程承包权之后,将其全部转让给第三方,同时转让人退出该承包关系,受转让的单位则成为了合同的另一个当事人。在建筑市场中,由分包及转包所引起的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

(1)由于分包商资质而产生的纠纷。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单位在进入到建筑市场时,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之后,才能够从事建筑活动。实际的情况是,有很多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建设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去争取不在自身业务范围内的工程,但由于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也就是说其人员、设备、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情况不能达到承担此工程的要求,很容易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各种安全事故,或者是工程质量不过关,因此极易产生纠纷。

(2)缺乏明确的履约范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的履约范围不明确,因此容易引起双方纠纷。当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工程质量不达标或安全事故等问题发生时,总承包商、分包单位都会互相推诿,根据合同阐明自身履约范围的难度增加,产生纠纷也就是必然结果。

(3)由于转包而发生的纠纷,是当前建筑工程分包领域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转包行为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因为其违反了招投标制度的初衷,同时转包过程中也滋生了回扣、贿赂等问题的出现。转包行为的存在,对建筑市场正常的市场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引发了很多不具有施工资质的单位进入建筑施工行业的问题,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构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4)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而产生的纠纷。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经常有一部分整体竞争力较强、管理能力较高的施工单位,凭借自身的优势获得工程总承包权之后,将工程的非主体部分分包给其他小型的分包商。但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不善或忽视其管理也是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因为有的工程发包方认为,只要将工程进行承包之后,关于工程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应当由承包单位自行管理。

(5)由于缺乏配合与协调而产生的纠纷。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专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如果发包方、承包方和分包方无法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很容易造成纠纷的发生,如果由于其中某一个分包商的工程进度不够,很可能会引起整个工程的延迟,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分包及转包纠纷预防措施

当前,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的现象大量的存在,由此容易引发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质量缺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秩序,面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预防往往比事后的治理更为有效,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对建筑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垄断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公平竞争最直接的体现,更是造成幕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根源,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市场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禁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鼓励企业公平、公开的参与市场竞争,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单位,都应当具有同等的参与竞争的权利,逐渐净化建筑市场竞争环境。

(2)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分包队伍的综合素质体现,是影响分包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直接关系到分包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关系着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因此,在选择分包商时,应当对分包商的资质有详细的了解,并且按照需要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同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分包工程的范围和要求进行明确的划分。另外,应当对分包工程实施动态的跟踪管理,建立分包工程档案,通过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分包工程的质量。

(3)贯彻和落实“工程建设不良行为和黑名单”制度。对于建设市场活动中发生过违法违纪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记入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档案中,亦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单位,在评标打分时,应扣除一定的信用分或者限制其参加工程投标的资格。这样就能降低曾发生过非法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施工企业再次中标的可能性。

(4)加大对违法分包及非法转包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或者是其他途径而违法分包、非法转包工程的单位和人员,应当给予严厉的处分以及相应的经济惩罚。对由于违法分包及转包,忽略管理,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处罚,必要时要根据相关规定取消其施工资质,记入到黑名单之内。对在转包、违法分包中涉及商业贿赂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只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才能切实有效地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

3结语

总的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正是这种蓬勃发展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盲目的进入市场,因此也导致了各种违法分包和转包问题的存在,进而产生了各种由于合同纠纷而引起的经济问题和安全质量事故,对建筑市场正常运转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规范分包合同,才能有效的减少合同纠纷的产生,促进建筑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昌.资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影响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2(4).

经济纠纷措施篇5

__镇地处__西部,__山东麓,水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与__区仅隔__河,是__面向__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在册人口3.2万人,外来暂住人口8600人(07年)。几年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总体部置,以“化解民间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深入开展民间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通过综合灵活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及说服教育等多种手段,排查了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民间纠纷,及时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哪里有民间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的身影,人民调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从而而基本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态势。把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降到最低限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20__-20__年镇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5件(其中重大矛盾纠纷36件),调处成功276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达100%和96%。其中防止民间纠纷可能转化刑事案件11起,制止因民间纠纷可能引起自杀7起,防止9起;受理调处县交办群众类纠纷26件,处结率达100%。

如:…………(具体事例略)

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心,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也是镇党委、政府了解民情、掌握社会动态的重要渠道,可以不夸张的说:人民调解工作也是生产力!

因此,作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不断增强人民调解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和重视人民调解,组织好人民调解工作。

为保证人民调解的有力地开展,我镇从组织、措施、责任、保障、奖惩等机制为抓手,强化镇、村、企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每月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调解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调处涉及类纠纷,完成镇领导交办的调解工作,落实制度要求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农村老党员担任农村调解员等,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机制。

党委、政府一直把化解矛盾的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每月听取一次专题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和检查督促重大纠纷工作。调整充实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同时配套一线基层的调处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矛盾纠纷防控体系。各行政村(居)充实人民调解队伍,明确支部书记为人民调解工作负总责,各企事业单位落实一名分管领导。形成了人民调解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共同抓格局,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强化措施,加大调处,建立和完善运作机制。

一是坚持矛盾排查调处制度落实到位,坚持每月20号组织召开排查和各类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例会。二是跟踪稳定动态,掌握人民调解信息到位。对有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苗头事态做到耳聪目明。全镇共有283名人民调解工作信息员收集信息。每月经筛选后,由村上报到镇,突况随时报告,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调处工作。三是实行分层归口调处责任到位。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镇调委员会主持,各职能部门配合落实调处,调处落实预防措施,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四是坚持督办制度,落实调处措施。坚持每月1-2次对各村的调解工作与矛盾排查调处工作进行督查、督办,对复杂案件进行协调指导,以深化“枫桥经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五是在全市首创了与__县人民法院乾元法庭组建__巡回审判站,探索人民调解与法院审判工作的对接。

(三)程序合法,卷宗规范,建立依法调处机制。

20__年起,我镇调委会就按照县司法局统一的调解文书格式要求,对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做到一案一档,即有申请、又有调查和调解笔录、有协议、有回访、有卷宗,20__年已推广到各行政村调委会,06年在7种调解法律文书上创新到12种调解法律文书,受到县局的充分肯定。

(四)强化责任,严格制度,建立考核保障机制。

经济纠纷措施篇6

本文着重针对当事人主义原则,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风险与救济;第二,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第三,我国民事执行救济的特点;第四,我国执行制度设计的物质基础;第五,实行当事人原则和职权主义原则的意义。

“执行难”及因其上访多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究其声源,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执行案件的申请人,二是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申请人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怨气、恨气;法院、法官的声音带着无可奈何的冤气和少气无力的叹气。申请人怨恨于法院执行不力,不能使自身的合法权利顺利实现或实现;法院、法官基于执行案件数量多、被执行人难找、可供执行的财产难查、所处的社会执行环境差、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法院办案经费少、干警待遇差又疲于拼命工作,却不被社会特别是执行案件申请人的理解,而倍受指责,故为之喊冤叫屈、哀声叹气。

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人民法院和申请执行人在民事执行程序的不同层面上的角色定位严重错位造成的。即在查明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层面上,人民法院往往是主动的,而申请人往往是被动的;在对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采取执行措施的层面上,人民法院应该是主动的,而往往强调以申请人的申请为启动依据;申请人应该是被动的,而往往是申请人主动要求法院、法官如何如何,甚至被申请人牵着鼻子走。

在上述两个层面中人民法院和申请人的角色应如何定位?笔者认为:应分别确立当事人主义原则与职权主义原则的理念,即在查明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过程应树立当事人主义原则的理念,即强调申请人对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负有举证调查义务和责任处于主动地位,法院只有在特定情形下方以职权调查或根据申请人的申请进行调查,处于被动地位;在对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采取执行措施过程中应树立职权主义原则的理念,即强调法院主动运用强制执行权及时依法采取相关执行措施(包括控制性执行措施和处分性执行措施),以申请人申请而采取执行措施为例外,申请人处于被动地位。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与同仁们讨论,为执行实务提供一点借鉴。

一、风险与救济

风险是指将来可能遭受的损害或失败。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从而引起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导致风险的产生。所以,风险也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运动、的一般。

既然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救济它。救济是权利实现的程序化机制,是通过一定程序划定权利间的界限,通过协调权利的关系解决冲突以期实现权利[①],顾名思义是一种外部力量。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是外因,外因不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它只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救济不必然能使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只能尽其最大努力而为之。

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在一定意义讲都是处在风险之中。人们的民事活动亦是如此。人们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各自处于利益的相对方,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于人性是不完善的(甚至是恶的),当一方超越规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必然损害相对方合法权益,如此,双方即产生纠纷,导致风险的出现。

对该风险的救济有多种途径:一是自力救济,即纠纷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社会救济,即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包括仲裁和调解(指诉讼外调解);三是公力救济,即诉讼,指通过法律方式由国家审判机关,在纠纷主体的参加下,处理特定的社会纠纷的一种最权威、最有效的机制。[②]本仅讨论民事诉讼的公力救济。

上文已讨论救济不必然使事物恢复到原来的性质状态,诉讼救济亦是如此。纠纷主体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其选择了诉讼救济途径也未必能使权利得以实现或因其所遭受的损失得到全额赔偿。诉讼救济只能针对纠纷主体的权利冲突或纠纷的事实,划分和确定双方的各自权利义务的归属,并为实体权利的合法实现或使实体义务的履行成为可能,并不能保证纠纷主体的实体权利的实现。[③]诉讼救济的目的在于最终确定权利的归属或赔偿责任。[④]诉讼救济的上述目的的确立,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内因决定着事物本质和发展方向,若将诉讼救济的目的确立为保障纠纷主体的实体权利的实现,显然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我国民事诉讼目的

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⑤]

国外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论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私权保护说。该学说是德国法学派代表萨维尼提出的,它以实体法规范的实现为着眼点,强调国家实行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保护实体权利。2、维护私法秩序说。该学说是德国学者标罗提出的,它认为民事诉讼是作为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出现的,国家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需要才设立民事诉讼制度,因此,从整体上维护国家私法秩序是民事诉讼的目的。3、纠纷解决说。该学说是日本学者兼子一提出的,他认为民事诉讼的目的应为纠纷的强制解决。4、……[⑥]

我国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1、多元说或多层次说。该学说认为,民事诉讼的目的是具有多重性和层次性。多重性是由民事诉讼程序的主体多元性的特征决定的;层次性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决定的。层次性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实现权利保障;二是解决民事纠纷;三是维护社会秩序。2、纠纷解决说。该学说认为,民事诉讼制度的实际指向是被扰乱了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纠纷,因此,解决纠纷是民事诉讼的目的。3、利益保障说。该说认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应是利益的保障说。该说认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应是利益的提出、寻求、确认和实现,即利益保障。4、……[⑦]

从上诸学说中得到的启示及上文对风险与救济的,笔者认为我国的民事诉讼的目的应确立为:解决纠纷,处理争议,即依法裁判确认纠纷主体权利义务的归属或赔偿责任,从而使民事纠纷、争议得到解决。

法院通过依法强制执行使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完全的实现或部分的实现只是民事诉讼在客观上所能起的作用。保障权利人合法权利和合法权益的实现是民事诉讼的动机,但不是民事诉讼所追求的目标。因为权利的最终实现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和文化的问题,或多或少也是一个问题[⑧].民事纠纷主体的实体权利的实现最终不能取决于法院、法官的意志,必然取决于义务人的履行能力,经济条件等物质基础。即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因此,不能将其作为民事诉讼的目的。

正基于此,所以民事纠纷主体选择民事诉讼方式进行权利救济是具有风险性的,该风险性是民事诉讼的固有属性。民事纠纷主体在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前应是预知的。其通过诉讼活动若未能实现或未能完全实现自身的合法权利,也是再所难免和情理之中的事,不能将其民事行为风险转嫁于法院、法官,使法院、法官成为权利人权利实现受阻的第一责任人或唯一责任人,而倍受责难。

三、我国民事执行救济的特点

民事诉讼救济是司法救济的一种。它具有司法救济的一般特征,即被动性,中立性,程序性,滞后性,权威性。

被动性、中立性、要求法院、法官,在诉讼活动中要处于居中、被动的地位,不能因自身的主动行为导致纠纷主体双方的诉讼力量失衡;

经济纠纷措施篇7

【关键词】医疗纠纷如何解决

中国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35-02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权力也在不断增强,由于部分患者对医疗工作缺乏了解和个别新闻媒体的误导,再加上个别医务人员不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服务上又未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得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并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医患纠纷是我国现代社会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之一。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曾采取若干措施加以防范与处理,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医患纠纷的数量、规模、频率居高不下,而纠纷的理性解决机制并未在全社会形成,不时酿成恶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

2发生纠纷的主要因素

首先,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医疗行业中,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的同时,有部分医务人员不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在工作中不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从事医疗活动,对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留下隐患。把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停留在纸面上,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按章办事,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工作不满意而发生医疗纠纷。

其次,个别医务人员医疗专业技术水平有限,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个别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不能较好地满足病人对病情的需求,或者有的医务人员轻视病情,轻易承诺治疗结果,达不到病人所期望的效果,甚至出现一些技术上的失误、误诊、漏诊、护理差错等都是导致医疗纠纷常见的因素。另外少数医务人员虽然尽职尽责,但由于医疗技术水平低而出现误诊、误治及操作失误都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再次,职业道德缺失,服务意识淡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驱动有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个别医务人员收受贿赂等,扭曲了医患关系,服务意识淡漠,导致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服务态度差、简单、对病人缺乏理解和同情心,解释问题语言生硬,还有的医务人员态度蛮横,出言不逊,用命令或训斥的语言对待病人或家属。有的医务人员说话不严谨,对病情解释过于轻率,不留余地,责任心不强,使病人或家属产生不信任感,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从事医疗活动中有的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疗文件的法律作用认知不足、重视不够,故而对原始医疗、护理文件记录不详细或随意涂改。例如在诊治过程中有的疾病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或有的疾病虽经积极救治也是不可逆转的,但医生对医疗文件书写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病程记录不够完整、不够准确,记载的内容与实际不相符,以及护理文件记录的不及时等等,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引起病人不满,甚至怀疑医务人员是否在医疗文件上弄虚作假。还有的医务人员出现医疗问题时为了息事宁人,宁愿花钱买太平,迁就患者的不合理要求,助长了不良风气,致使医务人员陷于被动状态而引发医疗纠纷。

3解决医疗纠纷的具体办法

第一,要完善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据调查74.1%的医疗纠纷原因与执行制度不力有关,这表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防范医疗差错,减少医疗纠纷的主要途径。医院本身要有一套强有力、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每个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落实规章制度的关键还在于医务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医院的各项制度、规程是必须遵循的医疗工作基本守则。

第二,要加强技术培训,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三基”训练,加强技术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差错、减少医疗纠纷的基本保证,更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尤其对中、青年医务人员和未经正规医学院校培训的医务人员,要重点进行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要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是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医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使医务人员认识到患者是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目前,许多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当引发的,相对于医疗技术而言,病人及社会更容易对服务态度进行评价。故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是预防医疗纠纷、减少医疗差错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四,加强重点科室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要强化基础医疗工作质量,注重基础质量管理,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病人的监控,积极寻找医疗质量上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要重视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医疗文书是医疗纠纷中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要保证病案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第五,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医院应注意形象工程的建设,加强医患沟通不但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医患之间的平等关系,更要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利用多种渠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六,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医患合法权益。针对当前卫生行业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医务人员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严格依法执业,运用法律调整思维观念,即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依法为患者提供合法服务,通过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用法律武器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4结语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正呈增加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也增加了医疗单位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医院合法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挫伤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是影响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调解和处理棘手的医疗纠纷成了医院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在加强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理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了医疗纠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医疗纠纷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良珠,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南方护理学报》2005年03期

经济纠纷措施篇8

关键词:门诊;护患纠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的护理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维权思想不断增强。随之,护患矛盾相对加剧,护患纠纷经常发生。我院妇产科门诊沉担着门诊、人流、产检、妇检等任务,任务重,人流量大在工作过程中,难免因各种原因而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纠纷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规范行为,具体介绍如下:

1常见引发护患矛盾的原因

1.1护士自身原因

护士服务态度生硬,回答问题简单,导致患者误解,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不够,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或疼痛未解释。

1.2病人量大,超负荷工作

目前大多数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护理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易产生身心疲惫及厌烦心理。环境嘈杂,工作容易出错,不能及时满足患者要求,造成患者投诉。

1.3护士操作方面有误

在给患者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加重患者痛苦,是患者及家属投诉的主要原因。

1.4医生所开医嘱与患者从药房所领药物不符,治疗难以执行

医嘱不符患者或家属再找医生更改认为延误治疗或当疗效不佳时,常将护士作为发泄不满的对象。

1.5环境

就诊环境不合理,患者候诊、交费、取药、检查排队时间长,诊疗时间短,各种检查、治疗延续性差,楼上楼下的找诊室,询问结果不能准确及时地给予答复,开大处方、大检查等,形成对医院的信任危机,一旦出现差错,便形成纠纷。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启迪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觉悟和自我约束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事故纠纷的风险。

2.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优化护患关系;应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宾馆式人性化服务。

2.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水平。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掌握业务知识及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对新护士做好传、帮、带、教工作,提高应急能力,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消除纠纷隐患。

2.4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巡视工作。

2.5确保工作环境安静:当发生非事故性护理纠纷时,在场的其他医护人员应给予善意的劝解,营造出医护理想关系模式。

2.6规范收费行为,实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当医生所开医嘱与患者从药房所领药物不符时,护士尽可能协助解决。

经济纠纷措施篇9

近年来,我局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核心,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以基层创安为载体,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全市的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年上半年的整顿经济秩序工作中,我局又取得重大战果,得到孝感市局、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是我局充分履行职责,各基层单位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扎实实地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坚决打击利用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努力铲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保护和促进先进文化的前进和发展。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的建设;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的建设;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检验和衡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维护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执法,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的气力,排除一切困难和阻力,坚定不移地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国、全省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后,全系统闻风而动,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层层统一思想认识,成立领导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全局上下紧急动员,迅速拉开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序幕,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开展了行动,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战果。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着到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作风不扎实,进展不平衡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认识到取得的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必须充分认识到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不断扩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成果。当前,要按照市委的要求,集中力量整治经济秩序不好的地方,对市综治委年初确定的重点整治部位要来一次回头看,整治效果好的要巩固成果。整治不到位的,要结合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抓好重点整治,切实解决经济秩序不好的问题。

2、坚决落实中办17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各基层分局、所要按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使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组织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坚持半月一排查、一月一上报制度,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基层分局、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排查程序,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要落实专班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阵地要前移,要充分发挥基层治调组织的作用,把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在第一线,矛盾纠纷排查在第一线,问题解决在第一线。各基层分局所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认真处理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巩固和逐步完善维护稳定的“三道防线”,致力达到“四个确保”。即确保不发生恶性涉农事件,确保不发生惊动省委、省政府、影响全市和本地区稳定的重大事件,确保不发生“”顽固分子进京滋事事件,确保不发生特大安全事故。

3、不断深化基层创安,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各基层分局、所要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把严打与严防、严管、严控结合起来。要以基层创安为载体,不断加大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大综治宣传和法制教育力度,迅速启动“四五”普法,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参与综治、维护治安的积极性。二是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基层综治工作有人管、有人干、能落实。三是要切实加强各项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要强化烟花爆竹等危爆物品的管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坚决防止爆炸、火灾等特大安全事故和重大恶性案件发生。

三、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营造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基层分局、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严打整治斗争的领导,精心组织,统一指挥,广泛深入地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入这场斗争,形成主要领导挂帅,重拳出击,齐抓共管,打防结合的局面,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的整体战。各基层分局所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抓好严打整治斗争,从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入后,认真履行协调指导,检查督办的职能,积极投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斗争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大张旗鼓地发动人民群众,形成对犯罪分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使犯罪分子闻风丧胆,让人民群众扬眉吐气。

经济纠纷措施篇10

关键词:纠纷 类型 原则 程序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48-03

1 石油企业常见纠纷类型分析

石油企业面对纠纷种类是多样的,产生纠纷原因是多方面的,发生纠纷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石油企业常见纠纷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土地污染纠纷

是指因管线被不法分子打眼、锯口、装卡或管线自然破损导致原油外泻,造成土地污染而引发的纠纷。这类纠纷是最常见的,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纠纷的处理难度相对较小,给企业造成的是大量原油、设备和经济三重损失,给当地群众造成的是土地和环境双重污染。主要是由油区外部治安环境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因素,而油区外部治安环境恶化是引发纠纷的主要因素,企业生产管理不善发生污染是引发纠纷的次要因素,纠纷发生频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油区外部治安环境的好坏,因企业生产管理不善造成污染引发的纠纷是极少数的。因此,加大油区治安整治力度,减少管线打眼、锯口、装卡等涉油案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减少管线自然破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土地污染纠纷,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家资源损失和企业经济损失。

1.2 庄基道路纠纷

是指当地群众及部分乡村基层组织以庄基、道路为由(借Vi),采取挖沟挡路等手段,向企业无理索要高额赔偿、补偿所引发的纠纷。这类纠纷发生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处理周期长,处理难度大,处理标准难以掌握,容易留下隐患,给企业造成的是停产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主要是当地群众及部分乡村基层组织受经济利益的诱导,有靠山吃山的错误思想,把从石油企业获取高额经济回报作为发家致富的门路,把庄基道路作为致富的源泉。因此,密切企地配合,改善工农关系,强化当地群众法制教育,大力宣传《矿产资源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纠纷发生,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损失。

1.3 款项拖欠纠纷

是指部分政府、部门、基层组织或者石油企业单位、外雇施工单位付款不及时拖欠当地群众的各种补(赔)偿费用而引发纠纷。这类纠纷往往是受害方不是责任方,事实真相不清,查无依据,纠纷前期调查取证难度大,债务关系复杂,拖延周期长,处理难度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一是钻井施工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当时双方协议时间兑现土地青苗赔偿费,引发当地农民挖沟挡路阻挠原油生产纠纷;二是部分政府、部门、基层组织没有及时对付或挪用土地征用款、青苗赔偿款,引发的群体挡路纠纷。因此,加强施工队伍管理,规范施工单位经营行为,建立费用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实行费用结算预扣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1.4 钻前遗留纠纷

是指油田在勘探、开发初期各钻井施工单位和当地群众、政府、部门在土地、道路、费用等方面遗留问题所引发的纠纷。这类纠纷一般是乡(镇)村基层组织和当地群众利益统一,组织性强,对抗性大,协调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给油田后续生产造成了严重后果和不可弥补的损失。主要是钻井施工单位为了确保施工进度,节约钻井成本,追求眼前利益,在当地群众和政府的拖延、纠缠下,考虑问题缺乏长远性、系统性,没有按照有关政策、原则、程序、标准操作,无奈抬高赔偿标准,无原则地向地方政府、群众答应和承诺,甚至出现现金兑现。因此,加强钻前施工过程管理,增强钻前道路规划合理性,实行土地征借一体化管理,减少二次费用发生,为后续生产创造平稳环境。

1.5 转嫁问题纠纷

是指在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过程中,钻井施工队伍、工程施工队伍和当地群众、地方政府发生矛盾问题后转嫁到采油单位的纠纷。这类纠纷责任主体不清,事实真相不明,信息结果失真,提供证据不足,无理索要赔偿,处理难度较大,危害性极强,造成原油拉运受阻,油井停产等严重后果。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在对油田企业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只要是涉及和油田有关系的问题,只认采油单位,导致问题纠纷转嫁。因此,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消除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依法确保企业的合法利益。

1.6 意外事件纠纷

是指因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不可抗拒力量造成的当地群众人身伤害、耕地、道路、桥梁及种植物损坏等引发的纠纷。一般是群体性强,参与面广,矛盾冲突,处理棘手,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对这类纠纷要作好事前预防,制定应急预案,有理有节妥善处理,尽量减少企业损失。

2 石油企业常见纠纷处理原则

石油企业纠纷协调处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工作,纠纷处理所涉及的是一种三角关系。即,纠纷方、被纠纷方和协调方。纠纷处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1 实事求是原则

在纠纷处理中必须坚持以政策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以政府为依托,以协调为手段,弄清纠纷发生的真正原因,搞清纠纷的基本事实,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纠纷信息。切记不掌握事实真相,不到现场调查,做代言人、当传话筒,盲目汇报、乱下结论,导致决策失误,影响企地关系,造成重大损失。

2.2 冷静思考原则

纠纷协调处理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不同与其他任何工作,需要讲究策略和艺术。因此,当纠纷事件发生后,纠纷处理人员不能头脑发热,盲目冲动,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激化矛盾,而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查明真相,找准原因,制定对策,对症下药。

2.3 快速反应原则

一方面所有的纠纷发生都是突如其来的,纠纷方在制造纠纷前一般不可能给被纠纷方打招呼,另一方面石油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一旦发生纠纷问题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停产或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纠纷处理人员在发生纠纷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反应,制定最有效的方案,采取最可行措施,争取最佳的效果。

2.4 积极主动原则

在发生纠纷时,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何种起因、何种对象,纠纷处理人员都应主动出击,认真负责,尽职尽责,以积极的态度、优良的作风,负责的精神、超长的能力,深入现场,调查研究,积极协调,妥善处理,去赢得时间、赢得机遇,创造及时妥善处理纠纷的良好氛围。而不应一开始就采取消极的态度,推脱责任,推诿扯皮,从而坐失了纠纷处理

的良机,造成了处理纠纷的被动局面,使纠纷方变本加厉,引发了更大的纠纷,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2.5 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原则,而且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原则,特别是面对地方政府、当地群众,事事都得守诚信,时时都得讲信誉,不该承诺的坚决不能承诺,承诺了的就必须坚决予以兑现,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对立,化解矛盾,树立信誉,融洽关系。而不能求得当时问题的解决,乱开口子,乱许承诺,事后不管,任你去找。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自找麻烦,自讨苦吃,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6 不留后患原则

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而不是今天干了明天撤走的事。因此,在处理纠纷时要始终坚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一事一策,不留后患”的原则,各种纠纷处理要服从和服务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局,争取一次性处理,终结性了解。而不能追求短期行为,为以后的生产留下后遗症。

2.7 维护利益原则

维护企业的利益,也就是维护员工的利益。由于纠纷方在制造或引发纠纷时,往往都是寻找一点借口企图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才引发的矛盾和纠纷。那么,基于这一点,作为企业的纠纷协调处理者,就要自觉地抵制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凡事都得有政策、有原则、有标准、有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纠纷处理成本,必要时可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减少企业不合理负担。

3 石油企业常见纠纷处理程序

各种类型纠纷事件在规模、性质、表现形式、涉及对象等方面虽然有所不同,但在处理程序上有其共同点,一个正确的处理程序,对纠纷事件有效处理十分重要。

3.1 成立纠纷处理组织,设置纠纷控制中心

明确主管外协负责人,配备专门外协人员,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建立纠纷上报、处理运行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

3.2 出现纠纷深入现场,及时掌握第一情况

接到纠纷信息反馈,指派外协人员及时深入到事件现场,弄清纠纷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细节,并掌握事态发展动态和趋向,对能在现场解决的纠纷,现场解决,对不能在现场解决的纠纷,在搞清基本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及时向主管外协的领导汇报。

3.3 取准取全相关资料,研究制定处理对策

在掌握第一手情况和前期处理结果的基础之上,查阅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政策依据,明确纠纷处理的原则、方法,研究确定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对策和措施不仅要考虑纠纷本身的处理,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处理好涉及纠纷的各方面的关系。

3.4 协调组织各方力量,推进调处措施落实

许多纠纷的处理光靠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各级地方政府、组织、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因此,遇到复杂难缠的纠纷。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事先和政府、组织、部门达成一致共识,取得一致意见,齐心协力妥善处理纠纷,最终形成三方共同签署的书面调处协议。

3.5 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患未然

每一起纠纷从发生、发展到激化,它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统一,偶然性是指纠纷的突发往往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必然性是石油企业所处的开放复杂环境的结果。同时,纠纷发生既是突发的又是渐进的,突发是指纠纷的发生是在对方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渐进是导致指纠纷发生的因素经过了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潜伏期,膨胀发生的。因此,我们要从每一起纠纷处理中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患未然,这才是最终的目标。

4 石油企业常见纠纷处理方法

由于纠纷事件规模的不定性、性质的严重性、形式的多样性、对象的复杂性等方面各有千秋。因此,纠纷处理过程中所采取方法就各不相同。而对纠纷协调处理者来说,就要根据当时情况,因事、因人、因时、因环境,一事一策,一人一策,及时妥善处理纠纷。但是,在处理纠纷三角关系方面有些共同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是指借助协调方通过有理有节的摆事实、讲道理和交代政策、法规,正面引导纠纷方,使纠纷处理能够按照一定的政策、规定、程序、标准妥善得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方面纠纷方对有关的法律、政策、规定、标准知之甚少,或者不知,而是以个人需要为标准,无理去闹:另一方面纠纷方在制造了纠纷时往往是情绪激动、不讲道理,而是根据个人的主观愿望,企图达到预期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此方法是比较奏效的。

4.2 情感联络法

是指企业对外协调人员和负责人在平时对外协调、交往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强与当地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情感联络,增加感情投资,建立持续友谊合作关系的一种方法。俗话说:尊人尊自己,切记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做法。要注意通过节日慰问和实施联心工程,帮助特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影响公众舆论导向和情感导向,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企地双方、工农双方的深厚情感。

4.3 心理控制法

是指在处理纠纷问题时紧紧抓住对方的心理活动规律,因势利导,控制和平衡对方心理,使事态沿着最佳方向发展的一种方法。无论是哪一种纠纷事件发生,制造纠纷者往往都处于强烈的冲动和焦躁不安之中。在这个时候,协调者首先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思考,沉着对付,仔细分析,迅速决策,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这样对方的心理就会大大稳定,并能在协调者的引导下恢复理智,有利于纠纷事件的迅速及时解决。

4.4 组织控制法

是指借助各级组织的、法律的力量在协调方和被纠纷方组织内部迅速统一思想,统一观点,目标一致,协调有力,使纠纷处理能够按照组织预先确定的目标协调推进的一种方法。这就要求被纠纷方在事先必须加强和协调方之间的沟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明确观点和立场,争取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思想统一,步调一致,防止组织内部发生意见分歧,导致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