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管理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0:06

培训管理理念篇1

[关键词]管理理念对策人员培训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基础

1.在生产力发展中“人”占主导力量

我们知道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三个要素。劳动者所起到的作用最大,主动性也最大。要想实现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俩要素,那么就需要通过劳动者才能实现,劳动者进入到生产过程中才能成为生产力。劳动者是实现生产工具制造、操作改进的关键,只有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力。在企业管理理念中,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根本。

2.人际关系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纽带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与人发生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平等、和谐、互助、团结、友好的相处在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对企业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尤为重要。随着生产生活以及员工的思想变化,人际关系已然成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中枢纽带,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协调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的经常性的工作。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更加适合我们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创收。

二、培训人员,突破传统,做到创新

(一)加大企业培训教育的创新

1、企业培训的投资观要讲究创新

传统的培训教育,我们称之为“培训成本观”,当前企业的培训还仍然这样将其预算根据利润而变化,当然随着该培训成本观的淡化,已经转化为当今的培训投资观。顾名思义,就是加大培训投资的力度,企业领导一定要有一种这样的意识:培训很昂贵,但是不培训就更昂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的培训教育意识已经成为一种体系,并不断的壮大,因此,企业人员投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传统教育培训理念下,开展终身教育理念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严峻的挑战,企业会有很多突发的事件,那么这个时候,对于传统的培训教育就显得很单一而且无用,许多企业都出于短期的目标需要,对员工进行应急的培训教育,这种培训方式使得企业教育培训显得很生硬。那么什么样的理念才能够让我们在企业管理中游刃有余呢?这就要学习发过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的持续教育法和终身教育法的理念了。这样的创新理念,具有很强的连续性、适应行、全员性。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采用多种培训方式

企业既然想要大力投资培训员工,那么就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大多数采用的是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的方式,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学历经历等进行不同性质的培训教育,这些方式很受国内企业欢迎,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培训也可在其它方面进行培训,员工应由被动变为主动,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给自己制定明确的计划,企业培训员工的界限也应该从内部像外部发展,与多种企业进行合作培训,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发展企业,这些培训方式都给企业的增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新技术,强化培训实践观

随着企业培训观的进步,很多企业更加注重培训的创新和实践观,他们会分层次的培训,企业逐渐的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重视的力度,并且对团队中实践能力的培训更注重。在新技术的培训上,企业要注意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水平层次,需要结合他们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的制定要考虑到新技术的使用水平。

(四)效果评价

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D.L.柯克帕特里克教授提出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模型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层次,分别为反应、知识、行为与效果。一级评估需要注意学员的反应。二级评估需要检查学员所学的东西。三级评估主要是衡量学员工作表现的变化。四级评估则主要是衡量培训是否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

培训效果的评价对教育培训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起关键的作用,效果评价有助于学员的进步,提高他们自我认识的程度,当然要是评价做的不好也会起到不好的作用,所以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三、当今企业如何使用人才

(一)委托其他企业完成任务

很多公司会因没有采用较好的措施留住员工,那么如何来补充这一空缺呢?企业领导可以考虑换一种方式来达到使用优秀人才的目的。当下紧缺的人才便是技术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属于重要性人才,当然这类人才也是最难留住的,那么企业管理者便可以委托其他企业来完成本企业的技术任务,便无须尽全力留住本公司的优秀专业工作人员。

(二)使用不同行业的优秀人才

为了能够吸引求职者应聘的岗位,有很多企业会采用跨行业招聘的方式,既在两个不同行业间,两个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招聘的关系,例如甲公司和乙公司,求职人员不符合甲公司的要求,而符合乙公司的招聘标准,那么甲公司就可以推荐这类员工到乙公司工作。那么乙公司的员工也有同样的机会进入甲公司,这样就大大吸引了求职人员的兴趣,也为双方提供了可靠的员工。

(三)向竞争对手“租借”人才

当一个企业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时,企业会出现空缺的现象,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留住优秀的员工,便可以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利合作的关系,当一个企业赢得某竞争后的政府合同时,那么其他落榜的企业便面临着员工过剩的现象,这个时候赢得合同的公司就可以向其他落榜员工过剩的公司“租借”人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过剩员工的企业不但留住了本企业的人才,并且还扩大了员工的工作经验。

四、培训企业如何要求

当很多企业领导意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他们便会在人才的投资上下大功夫。未来的市场是越来越激烈的,那么企业如何生存,拥有人才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未来企业对人员培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精,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提升人才价值的培训早已公认为能够获得优势的有力工具。

(一)培养人才,需要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培训环境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意识到,培训人才需要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传统的吴继红式的管理观念已经淡化,而全面的培训体系已经完善化、制度化、对于企业所有员工都会进行完整的训练体系,这一系统将针对各个阶层进行“专修、储备、专精、晋升”四项的训练,这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重视与加强经验的交流

在重视内部人员培训的同时,也要重视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经验交流,企业内部员工可积极参加其他协会、社团等机构的活动,交流彼此的技术经验,并且吸收更多、更好的技能知识。

(三)鼓励晋升,加强培训

在企业培训过程中企业经常请来专家学者进行授课,那么这样也会有许多不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企业可以使用本企业内部员工,给他们一定的晋升空间,使得他们成为企业的内部讲师,这样更有助于员工积极的心态和企业的发展趋势。

(四)职业生涯的规划

企业要时刻让员工意识到培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企业的效益,还有的是以员工个人利益,自我成长为主的,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育带到工作生活中,使员工成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五)企业培训中引进高效的培训方法

1992年Brinke-rhoff和Gill提出高效培训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段式绩效改进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它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进行全面的分析的,当然这种高效的培训方法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培训,它并不意味着培训的结果,而是才刚刚开始,四个阶段是相互影响、相互提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员工对企业而言都至关重要。

总之,在当今的企业中,更多得到重视的就是“以人为本”,在重视这一理念的同时更加注重了人员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的企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以人为本的同时要注重人员的培训与开发。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远强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技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赵文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王继承著.谁能胜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培训管理理念篇2

关键词: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根据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可知,大多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管理方式单一、缺乏理论指导和考核过于形式化等。那么针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且本文主要以创新新员工培训管理为发展方向。

一、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大多数的企业采取单一的培训方式是你说我听,问卷考核等。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这种方式不能体现出员工的优势能力,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定向的培养有潜力的人才的障碍,而且这种单一的培训管理企业新员工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使得企业在选拔,合理任用人才上有所欠缺。

2.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主要原因来自于企业对于新员工培训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由于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就使得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实践工作无法着实有效的进行,更不能发挥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应有的价值。而且缺乏理论指导的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反而会使得新员工对于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等,影响企业形象的树立。

3.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主要在于考核的方式以问答为主,或以卷面测试为主。这种过于形式化的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没有新意,而且这种考核并不能突出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优势和特色,由于缺乏考核机制的创新研究,更加起不到对新员工提高自身能力的督促作用。

二、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1.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原有培训模式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弥补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对企业新员工培训应该各取所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选择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以此增强不同层次员工的各项必备能力。如企业基层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基层新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增强企业基层新员工自身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对于中高层员工的培训管理模式,应该倾向于培养其领导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挑战能力等为主要目标,从而激发企业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企业新员工与老员工、及中高层的互动、交流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而增强企业的集体协作能力和企业集体荣誉感。最后,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具备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培训管理方式,灵活的处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管理创新模式解决企业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层的基本思路,企业管理层对新员工培训管理思想意识,决定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能否被实现。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对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的创新研究,充分认识到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的创新的必要性。如企业管理层与时俱进的不定期的学习新员工培训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自身新员工的特点,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以便于通过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来增强新员工的各项基本能力。其次,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对自身培训管理理念的更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对自己的培训管理能力和理念进行革新,以此指引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的方向和趋势。最后,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和理念,将先进的培训管理理念应用在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研究中去,以此形成企业特色的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为其服务。

3.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创新,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新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各项技能和水平等,激发企业新员工斗志,从而提高企业新员工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首先,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该以为企业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并为新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统一企业新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等。其次,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该注重对考核形式的创新研究,通过研究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形式,并使其与绩效产生必然联系,从而提高企业新员工各项技能和水平,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最后,应该建立新员工培训管理长效考核机制,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定期考核、抽象考核、个人考核和集体考核等。对企业新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并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后的效果跟踪记录、及时反馈,建立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档案记录,以便于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进一步创新研究。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是企业持续发展管理人才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完善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创新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对人才的甄别能力,激励新员工发挥自身的潜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书森.美国著名商学院mBa核心课程人力资源整合精华读本[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培训管理理念篇3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强化;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企业逐渐将发展目标从提升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转变,现如今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可以稳定、持续性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的规模化。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想要提高自身的实际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现代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一、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补充法律、金融以及商务方面的知识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高效应用,方便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强化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现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结构缺乏合理性、管理过于分散等。借助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强实际的管理方式技巧,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方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高效的进行。其次,通过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通过加强工程管理培训的方式,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经济发展的脉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足时,可以及时选择有效的解决措施,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次,借助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形势,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断加大,企业的生存和发挥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市场融合在一起,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市场空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现代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形势来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快速的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节的变化。最后,借助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必须摒弃之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与行业转型和升级的趋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改善自身的经营结构,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方法、概念以及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反思、改善,使其向着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向去发展。

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内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现阶段主流的市场营销理念方面分析,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实际上,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仅局限于之前的产品决定市场模式,正因此,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1.工商管理理念与市场营销理念理念属于对事物正确认知的前提,在我国,理念只存在于各个学科的书本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应用,实用性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缺乏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本身的内容方面。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受到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直接进行市场需求的供应,这种模式下肯定会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有清楚地表达,市场营销理念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因此,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如果在工商管理理念方面没有清楚正确的认识,那么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就仅仅是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无法起到很好的帮助。2.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纵横分析从横向考虑,工商管理培训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工商管理人员在我国企业中往往有专门的职位,比如说市场营销、流程管理等,其工作内容往往与企业的内部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下,难以将企业工商管理的真正价值以及最大效益发挥出来,在了解了很多企业之后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并不是在工商管理理念上建立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如果工商管理培训过于形式化,那么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同时工商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从纵向进行考虑,工商管理理念需要建立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上,同时和企业的内部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运营需求,对现有的工商管理组织进行调整和完善。3.工商管理培训的重点和要点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理念上,保证受训人员对工商管理理念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有正确认识的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同时实际综合水平也较高,能够实现对企业发展和目标规划的有效促进。工商管理培训需要保证培训的结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受训管理人员有着专业的技能和素养。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在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对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企业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原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能够实现对工商管理理论的当前发展前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第三,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流程;第四,学会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能力,有着卓越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索能力;第五,人际沟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第六,对我国企业基本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国际管理标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企业缺乏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现阶段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大多选择流水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更趋于形式化,导致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就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系统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尤其在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意识更加薄弱。很多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更多的放在经济效益上,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为了减少企业的经济花费,为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许多企业直接放弃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仅仅开展次数较少的培训,在培训管理体系方面缺乏规范化,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往往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难以高效、正常进行,实际培训工作难以起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多数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机会更是严重缺乏。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差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乏,到时实际的管理体系缺乏规模化以及系统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培训相比,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特点较为突出,就培训讲师而言,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保证培训讲师有足够的学历条件,同时培训讲师还必须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积累,有着丰富的企业工商管理水平。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花费,选择的培训讲师往往由企业员工临时担任,或者选择的培训的讲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需求,导致实际的培训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理论指导,导致自身的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最终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3.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较为单一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方面的宣传力度较差,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导致参加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积极,只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培训任务,或者得到相关的培训证书。现代企业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对现有的管理内容进行创新,增强培训人言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工商管理方面的实战演练,为管理人员积累大量的培训经验,增强管理人员对管理问题的实际解决水平和解决效率。,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方面的制度,之前的考核更多的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只能实现对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培训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考核效果。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其与传统的培训模式加以区分,不能依照传统的考核模式来检验工商管理培训的培训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难以将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培训失去原有的工作和意义。

四、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为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需要建立专业性的培训管理结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首先,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经常开展关于工商管理方面的活动,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加大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看待工商管理培新。只有企业领导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度,能够使企业员工在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有足够的重视,保证之后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企业需要提高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培训力度,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善,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工作人员培训的积极主动性。企业要提高对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增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终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2.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要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方面内容有足够的重视。完善的师资团队建设,必须要配备科学合理的师资系统,严格选择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老师,建立工商管理培训师资认证体系,从管理水平、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考核,只有保证老师的各项考核内容合格之后,才可以为员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另外,企业还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保证其一直有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代的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制定出新颖、高效的管理教学方案。企业在教师招聘渠道方面还需要适当的扩宽,选择多种培训方式,吸引更多的在培训方面的人才专家。企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管理水平。3.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有着复杂性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有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就企业而言,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存在较大的难度,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挑战性非常大。只有不断优化工商管理培训,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获得显著的提升。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内容方面的改革,工商管理培训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培训相比,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培训老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提高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效结合。另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应考核制度,保证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好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增强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对现有的考核内容进行完善,使得考核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考核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保证考核人员的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增强其管理水平,将管理人员向着全面化的方向去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着高层次、高质量、复杂性高等方面的特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在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时,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改善,使得传统的培训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多方位以及多渠道性。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中,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案例、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天宫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度。比如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制定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如未来十年的职位、薪资、对企业的贡献度等。讲师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可以借助松下公司企业的相关的发展规划,早在1950年,企业就已经将发展规划做到2200年,讲师通过这方面的案例,能够更好的引导员工对企业管理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保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5.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为了保证工商管理培训更有效的展开,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有重新的认识。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也可以将工商管理培训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感受到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在完成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领导还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经验总结,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员工对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6.做好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首先,在培训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培训的讲师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认可,获得企业高层的全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的培训可以实现理想的培训效果。在培训前,培训人员需要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在培训内容方面,需要对培训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借鉴其他企业的培训经验和以往的培训经验,详细的备案培训的内容以及重点。还需要做好培训内容的改善和优化工作,保证培训内容与现阶段市场实际情况以及需求相一致,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在培训过程以及培训后考察方面,目前企业对于培训过程以及培训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再完成考核之后没有对成果进行考核。实际上,工商管理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对培训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工商管理培训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并非企业单个员工,因此,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工商管理培训人员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工商管理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企业之后的发展打基础,虽然现阶段企业有着足够的人才资源储备,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离不开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支撑,需要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度。

五、结束语

现阶段虽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其次,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再次,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对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保证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潼,杨玉娟.浅谈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01:72-73.

[2]胡锦,方明.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

[3]刘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6,28:208.

[4]张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7,03:155.

[5]刁肇明.试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51.

[6]尹斯琪.从人才培训方面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3,28:133.

[7]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14,18:122+120.

培训管理理念篇4

“观念”新疆质监培训系统必须要树立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两个观念”。一是人才资本观念。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今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要求我们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时代,教育培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想把培训工作做好,做扎实,就不能仅仅把思想停留在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上,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理念把培训工作做大、做强。二是素质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对他们进行包括理论知识、方式方法、技能素养等在内的各方面的教育培训,促进他们的整体性转变。

二、规范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制度

为使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新疆培训事业发展中充分得到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应该进一步规新疆质监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流程制度。我们要遵循流程最优化的原则,根据新疆质监系统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和现状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结合新疆质监培训的实际情况,来规范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坚持新疆质监培训中心主任对整体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加强各培训科室的协调与配合,增强推进信息化管理流程制度的合力,使信息化管理模式常态化。第二,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促进其简单清晰明了,让工作人员便于操作、运用。第三,要求每期培训班都要采用目前拥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培训相关工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方法

质监系统要想使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强对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阶层人员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让新疆质监培训工作人员重视该项工作,加大对信息化的应用。

培训管理理念篇5

关键词:“6S”管理;实训教学;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0-96-2

0引言

“6S”管理理念是我国现代企业推行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它提倡的是正确的工作意识与工作方法,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1],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

在高职高专院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着实训现场“脏、乱、差”和不重视实训现场管理的问题,而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是在企业生产或基层一线的技术工人、技术员或管理者。把“6S”的理念贯穿于实训教学中,规范了实训管理,培养学生的“6S习惯”和“6S技能”,使得学生能尽快适应就业后岗位工作的需要,顺利完成学生与企业职工角色的转换。

1“6S”理念的含义与目的

6S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实用性强的现场管理系统方法。“6S管理”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等六个项目[2]。

1.1整理(SeiRi)

整理就是区分必需与非必需品,现场只放置必需品,将混乱的状态收拾地井然有序。

进行分类

1.2整顿(Seiton)

整顿的“三要素”在于场所、方法、标示;“三原则”为定点、定容、定量。即对整理后留在现场的必需品分类放置、排列整齐、明确数量、有效标识。

1.3清扫(SeiSo)

清扫即保持岗位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

1.4清洁(SeiKetSU)

清洁即将前面“3S”――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管理公开化与透明化。

1.5素养(SHitSUKe)

素养即人人养成按规定办事的好习惯,培养员工积极主动的精神。

1.6安全(SeCURitY)

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员工的安全,保证生产正常运转,减少经济损失;执行的方法在于安全隐患识别,实行现场巡视。

用简短的语句来描述“6S”即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清洁:清洁环境,贯彻到底;素养: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安全:安全操作,以人为本。

“6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6S管理”在原有“5S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这一要素,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目前我国有88.2%的日资企业、68.7%的港资企业实行了这一管理法,有效地推动了管理模式的精益化革新。

2“6S”管理理念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6S”管理理念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实训过程与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

2.1加强理论培训,使“6S”理念深入人心

“6S”管理理念提倡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3]。在实训前,先拟定实训计划,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培训,深入透彻地为学生讲解“6S”管理理念的内容、含义、作用与精髓,让学生理解“6S”管理理念,使学生了解在实训中贯穿“6S”管理理念的意义,让学生将“6S”理念牢记于心[4]。

2.2实训中循序渐进,逐步落实“6S”管理理念的内容

①清理。根据实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将学生按小组划分,设立小组长;实训环境进行分区,即非工作区与工作区。检查各项实训物品,按照要求留下必需品及工具,并清除不必要的工具与元件。以完成腾出空间、清除杂物、进行分类及归类放置的任务放置内容,以实现节约资金、提高安全、效力、质量的效果,打造清爽的实训环境。

②整顿。小组长检查组员是否到齐,并按照事先列出的物品清单清点工具与元件。同时明确工作区域的划分;明确元件与工具放置的方法,做到定点、定量、定容;最后,按照顺序科学摆放,并加以标识,使实训场所一目了然,实现物品取用快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5]。

③清扫。清扫是降低现场事故发生概率的有效途径,也能保持实训现场环境的整洁卫生。清扫包括将实训现场的杂物和灰尘进行清除,还要根据实训设备的性质,对实训设备进行科学的清理,清点元件及其他工具的数量。在实训中,按照小组为单位,建立每组责任区域,制定清扫标准,确定清扫责任人,每次实训结束后,每小组要求将实训场所内的责任区域彻底清扫,点检所用物品并放置整齐,以实现消除垃圾,营造舒适工作环境的目的。

④清洁。清洁即保持实训环境的清洁,即将“3S”――整理、整顿、清扫化为个人自觉的行为,并将之贯彻到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始终保持实训现场清洁的状态。

⑤素养。在实训前,教师讲解实训室规则、实训设备操作方法、物品摆放原则、团队协作等相关事项,将“6S”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各项管理措施下,能熟悉各项技术的操作规范与过程、物品的管理与设备的保养、环境的清洁等。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活动,使全体学生养成守标准、守规矩的良好习惯。在实训过程中培养良好学生的个人修养、职业素养、习惯,形成有效制度,营造团队协作精神精神。

⑥安全。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学生安全、保证实训设备正常运转,减少经济损失,建立紧急应对措施等。在进行实训操作前,实训教师反复讲解实训操作注意事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宣传、安全教育以及通电前的安全检查;每个实训小组设定小组安全员进行实训过程中的安全监督与检查,保障学生及设备安全,避免安全隐患。同时在实训环境中设置安全警示牌,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建立安全实训环境,在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实训操作。

2.3加强过程考核与评价

为实现“6S”管理理念有效实施,应该制定电气设备控制实训“6S”管理检查评分表,按照此表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并把该评分表的总评成绩纳入实训成绩考核,实现对实训的过程考核与评价。在此评分表中,安全是检查的重中之重,如果实训小组出现安全事故,则该评分表的总分为零分。在实训过程中加入“6S”管理检查评分的过程考核,将“6S”管理理念反复的灌输给学生,使“6S”管理理念具体化,有可操作性,使“6S”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工作学习的一种习惯。

3结束语

“6S”管理理念在实训教学中应用有效提升学生的修养;加强了学生安全操作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突破了学生实训主要是专业实习的局限,补充了现场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学生通过同一场所的实训获得更多的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训同时,学生接受“6S管理”方法的培训,同时在学校实训现场模拟企业化管理方式,让学生在学校时熟练掌握“6S管理”方式,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间的无缝接轨。

参考文献

[1]尚新彬,豆康宁.“6S”理念在医学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5(7).

[2]张孟存,谷广群,宫惠峰.优化现场管理提升实训质量――6S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教,2008(12).

[3]黄玲.高职实训教学中“6S”管理的应用探索[J].广西教育,2013.

培训管理理念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校长;角色;培训

一、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角色的转换

1.校长首先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倡导者、教育者。校长对于新课程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推进,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校长要成为新课程的学习者,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的表率。新课程是一个新事物,是新时代、新科技、新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结合。校长要以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校长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新课程的学习:第一,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全面、深入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新课程的内涵;第二,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新课程业务学习,掌握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了解地方实施新课程的进展、成绩和问题;第三,主动学习当地和外地中小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上取得成功的经验,借以推进本校实施新课程。以上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过程,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同时,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观,校长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有利于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提高校长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校长要成为新课程的倡导者,在学校中积极传播新课程的理念,大力倡导新课程。新课程对于学校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全方位的,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无不受到新课程的影响。校长要在学校中大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实施新课程,使教学、德育、活动、评价与学校管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这也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任务。

校长要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的教育者。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不仅取决于校长,也取决于教师。教师对于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形成的新课程理念,直接体现在教学教育过程,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校长作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组织者、领导者,要积极指导教师学习新课程,努力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学习,树立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介绍实施新课程的成功教学教育经验,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信心和自觉性。

2.校长要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改革者、实验者。新课程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校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传统的学校管理需要改革,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以参照,校长需要自己进行探索、实践。校长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改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新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改革,仅限于某些方面的改革,而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对于校长和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校长只有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理念,并用以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没有坚实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的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最终必然是流于形式。

从教师管理来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及管理要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校长对于教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校长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支持教师参加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教师培训,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关于新课程教学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从学生管理来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校长必须在办学思想上、管理方式上体现学生本位,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和内涵,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校长要带领教师努力创造师生平等、民主法制、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教学过程、思想道德教育、课外活动、规章制度、师生关系等方面真正体现“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新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的新希望和新动力。

3.校长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实现课程领导。传统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校长只是课程执行者,组织教师把这些预先制定的课程付诸实施。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校长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也不仅是传统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还要实现过去所没有的课程领导。

校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一方面,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学设施的潜能,积极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校长要积极争取社会对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支持,利用校外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为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校长要加强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论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新课程理念,深入课堂、社会,调查分析当地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科技进步等,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学校教改的前沿阵地,使校长和教师在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行动

我院一直承担着湛江市初中校长的培训任务。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湛江市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基础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大班额”、学校危房改造以及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问题突出等,致使湛江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甚至落后于同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教育,校长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适应新课程对校长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以引导校长正确认识、定位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角色为切入点,以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基础,以促进校长的专业化为重点,以提高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根本目标,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是我院近年来校长培训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

1.确定融进新课程理念的校长培训主题。培训主题是校长培训的基础,对校长培训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根据新课程对校长角色定位、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我们确定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基本主题是:学习―思考―交流―提高。(1)学习――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先进经验;(2)思考――积极思考学校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3)交流――深入研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问题,交流提高办学质量效益的成功经验;(4)提高――明确、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促进校长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我们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主题。同时,根据校长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对不同时期的校长培训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2.制定明确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校长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校长培训的具体要求。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在校长培训目标中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要求,强调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基础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掌握处理学校突发事件和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依法治校的能力。(2)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掌握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科学管理学校的水平。(4)树立开放性终身学习观,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校长学员说,目标就是动力。培训目标使校长参加培训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调动校长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科学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校长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体现校长培训主题、实现校长培训目标的基本依据和保证。我们根据校长培训的有关精神,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等为重点培训内容,既开设校长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规定专题,又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我们实际和校长需要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题,加强有关新课程的专题。我们在校长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中开设有: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与宏观教育政策思路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质量管理专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专题、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专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专业化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专题、学校组织实施新课程专题、新课程与素质教育专题、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新课程背景下依法治教专题等。校长学员对培训专题的开设比较满意,认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联系实际,既能使校长比较全面了解新课程,又能帮助解决新课程实施和学校管理的不少问题。

4.遴选具有新课程研究与实践背景的校长培训师资。培训师资是顺利实施培训内容、确保实现培训目标的关键。我院努力组建校内校外结合、专职兼职结合、科学合理的校长培训师资队伍。一方面,我院由有关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比较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担任校长培训的讲课教师。同时,根据校长培训的需要,几年来先后共聘请近百人次在基础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和新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上有成就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中学优秀校长和教师来讲学。科学合理的培训师资既加强培训专题的针对性、学术性,又提高了培训教学质量。校长们对培训师资的配置评价较高,认为校长培训师资集中了我市教育的权威人士,有政策和管理层面的、有理论和研究层面的、有中学和实践层面的,也体现了我院对校长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

5.组织与新课程实施与实践相切合的培训实践活动。校长培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与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我们把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结合起来,重视学习、研究本地和外地成功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组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经验。根据不同的专题,分别开展小组讨论,并组织“校长论坛”。我们要求校长以结业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成果,要在结业论文中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内容,着重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校长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有关问题。校长学员认为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即使校长学习到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开阔眼界,又和不同学校交流思想经验、互相学习,为以后的互相合作创造基础。

6.开展与新课程实施与实践相关联的校长培训调研。教育改革要求校长培训要与时俱进,努力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校长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校长组织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校长培训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每期培训工作开始前先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校长对培训的期望,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结束时再进行校长培训的问卷调查,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目标、内容、组织和管理等有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校长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探索提供依据。校长学员了解校长培训调研的目的和重要性,对校长培训调研积极支持,认真提供信息。

自2003年起,我们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校长培训方案。我院开展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培训初中校长470余人次。参训校长在学结和调查问卷中充分肯定我院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工作,普遍认为培训方案设计科学,师资力量结构合理、水平高,培训行动组织协调、高效;通过培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努力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

三、进一步推进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给予回答、解释。校长培训要立足于新课程,立足于动态的教育改革,立足于教育实践,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适应教育体制和现代科技要求的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规律、培训模式等。湛江作为经济欠发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教育发展条件的改善尚需较长时间。在这种背景下,采取超常规的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提高校长队伍的素质,促进教育的发展先行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选择。校长培训需要改革和理顺管理体制,使校长培训能服务于校长的提高、学校管理和校长队伍的建设;从校长管理体制和校长培训过程两方面调动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校长培训的效果;努力帮助农村初中校长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学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等问题。只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才是必要的、有效的培训。

参考文献:

培训管理理念篇7

摘要:安全与质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安全是着眼点,质量是着手点;安全是开展高质量活动的结果,质量是获得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树立全员质量与核安全的意识,提升全员质量与核安全文化的理念是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这种意识的树立和理念提升的过程中,教育培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培训质量核安全文化提升

一、教育培训加深全员对质量和核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要得到应有重视。从核安全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安全文化与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思维习惯,以及单位的工作作风是联系在一起的。它强调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即和单位有关,又和个人有关。质量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同样,先进的质量文化也是和企业本身的质量管理体制密不可分的。因此,可以说核电站的质量文化和安全文化是一个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核电站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时考虑质量文化和安全文化,二者在核心价值观、意识、工作行为等方面有着同样的约束、激励和规范作用。

一个核电站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决策层如何将其对核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制定安全政策并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实现。在核电厂各级管理会议与核电厂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中,核安全的事项始终排在首位。人类在利用核能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核电站在设计上采用和采取了许多设备和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及限制事故的后果。但设计的前提是认为所有的意外均在设计考虑中,成熟而理性的操作员按照规程正确操作,从而保证安全。但是,两次核泄漏事故改变了这一观念:经过三哩岛事故,人们认识到出现操作员误操作的可能性;而通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则进一步认识到,紧急情况下,核安全管理对一个核电站的决定性作用。而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再次唤醒了人类对于核电质量与安全重要性的重视,这也说明了安全与质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安全是着眼点,质量是着手点;安全是开展高质量活动的结果,质量是获得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对核电站建造阶段来讲,安全的首要就是质量。实际上,每一次事故的本身都是一次很好地教育和警示,这种警示对人们的教育效果更直接、更深刻。辅之以正面的宣贯教育,更加能够加深对核电质量与核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育培训是质量与核安全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

核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员工共同接受的核安全意识、核安全理念、核安全价值标准,能够反映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质量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职工普遍认同的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质量文化与核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教育培训无疑是最好的手段。教育培训是基础工作,如果员工没有经过适当的培训,将很难有效执行各项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质量安全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很难落实。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提升工作技能。对于公司来说,质量安全教育和培训应作为一种具有高回报的投资行为,而不仅仅是成本支出。有效和高效的质量安全教育培训应经过周密的策划,与公司的安全目标和管理理念紧密联系,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完成培训。通过文字、图形、声像等载体,传播“核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培养全员对于标准化与规范体系、奖励制度和法律体系、核安全法规和核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态度和自觉性;通过质量目标、核安全目标的制定,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核安全意识,提升质量安全素质;督促员工自觉学习质量管理体系与核安全规章制度,承担维护核安全的义务和行动。

三、教育培训提升全员质量与核安全文化理念

核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已被所有核电企业所采纳,在核安全文化教育培训过程中,必须要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文化作为一种与现代工业文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化特征。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员工具有正确的安全观,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一次做对,持续提升”等质量安全理念,并使这些理念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

1.教育员工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核安全文化的灵魂,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作为核电站安全文化的精髓,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作为核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三是把先进的设计、设备,标准的作业环境作为核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通过开展各种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全员质量安全知识竞赛,加大对质量、核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有助于员工良好行为的塑造,从而使核安全和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以建立和保持有效的纵深防御,实现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遭过量辐射危害的核安全总目标。

2.教育员工树立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使用的人、财、物的协调分配过程,其目的是为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减少事故损失,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做好危险分析、风险分析,防患于未然。科学管理是安全之源,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3.教育员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核电安全,重在预防。预防工作中,要强化教育,坚持思想预防,抓好核电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这是增强员工的核电安全理念,提高工作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基本途径。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帮助员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打牢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强化行为约束,提高员工的核安全防范意识,真正做到“一举一动,规章至尊”,改变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要坚持刚性的原则与行为控制。

4.强化质量文化与核安全文化的理念渗透。通过教育和培训,督促干部员工将质量体系、核安全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牢记于心,使之在工作中遵章作业,互相监督。核电安全知识培训是核安全培训的主体内容。质量文化则通过培训沟通员工的思想,使员工产生对公司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规范的认同感和作为公司一员的使命感。对所有从事与核安全有关活动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从培训需求分析阶段、培训计划的制订、审批,到组织实施和管理,直至监督评估全过程的pDCa规范化管理,培训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培训需求分析阶段,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提出不同的要求,培训不同的内容,并编写不同的授课内容,切忌“一刀切”。例如对领导培训的内容应以经营理念、决策方法等着重于发挥领导作用所需的较广泛的战略知识和概念为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内容应注重核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同时注重核安全管理的技术内容和人文因素;而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内容则以本岗位安全保证和安全控制需要的知识为主。每年进公司的新职工和其他单位调入的技术干部等,必须经过政治思想、法制法规、质量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核电知识、保密和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教育等。对岗位的专业知识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5.重视新员工的质量和核安全文化教育。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核电领域新员工比例不断增加且分布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他们处理核安全问题的几率和场合更多一些,新员工质量文化和核安全文化教育的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质量文化其中的导向功能使新员工具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归属感又潜意识地对公司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其成为公司最宝贵的资源。同时加强员工自身的专业基础,扩充知识面,切实掌握本职专业及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提高能力。就个人而言,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探索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这三者之间互为联系、缺一不可,三者相加的结果就是一个优秀核行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也是需要每个核电员工工作中慢慢培养。质量文化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核电安全价值观,形成自觉以理念指导行动的良好风尚,并让安全行为成为员工的工作生活常态。

四、教育培训有助于全员质量与核安全行为的养成

在企业的文化长廊、广场、餐厅、作业现场等场所,设立反映质量与核安全理念的牌板,使质量与核安全的警句标语处处映入员工眼帘,举办质量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念引导,让质量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要通过教育培训督促行为养成,把着力点放到行为养成上,采取引导、宣贯等多种方式增强员工践行质量安全理念,用质量安全理念规范日常安全行为的自觉性。严格按照员工的日常行为、着装穿戴、作业状态等方面的要求,使员工自觉做到行为规范。强化员工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出手就干标准活”的良好习惯。

五、重视技能培训的作用

培训管理理念篇8

关键词: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分析

税务系统是国家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掌管国家的税收收入,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税务系统的税收征管效率和征管的管理水平都是受税务系统公务员素质的影响的,所以税务系统要想提升税收的征管效率和税收的征管水平就应该做好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完善税收体制,这是提升税收征管效率和提高税务征管质量的关键,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谈谈加强对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当前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进一步提升税务系统公务员的自身素质,提升税务系统的征管效率以及征管的质量水平。

1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国家重点加强对税务系统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是因为加强税务系统公务员的培训可以实现人才的兴税,在税收事业上不仅可以使我国税收事业快速地发展,同时还能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能进一步提升税务干部的执行力。

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加强对税务系统公务员的培训能实现人才的兴税。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就明确地规定加强公务员培训的意义,国家的领导人也对加强公务员培训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可见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收队伍,而且还能实现我国人才的兴税,对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可以提升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对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以及税收骨干干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国家要想发展税收事业就必须从基层的税收干部做起,不断地对税收干部进行培训,提升税收干部自身的素质以及执行能力,才能使我国税收事业快速发展。

加强对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是推进税务系统建设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税务系统公务员的执行能力,树立良好的形象,这能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2现阶段我国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税务系统的公务人员不仅仅要做好税收的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这是我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对我国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税务系统公务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说说现阶段我国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当前在我国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理念仍比较落后,没有做到培训理念的更新与完善。很多的领导要求培训部门达到“适用、实用、管用”的目的,大多数的培训基本上都是从单位的利润出发,在满足单位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就是一种工具性的培训,只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与理论上的培训相反,培训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对现实、具体的人的培训,像这种培训只重视单位的利益,不重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是毫无意义的,不仅约束了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工作的兴趣,同时也很难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对单位的长期发展可以说是百害无一利。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公务员都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存在消极的心态,不能积极地完善自身素质以及知识的结构。

2.2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务员的培训是一种被动的培训,根据调查就会发现,每年我国组织公务员培训的次数很多,但能起到培训效果的却没有几次,单位都是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以完成任务为主,不重视效果,将公务员的培训作为一种形式,而且培训模式是单线型的,培训的课程也是单方面设置的,起不到任何的培训效果。

2.3公务员培训的评估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大多都流为一种形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体系不健全,这就导致培训管理的松散,培训的重点转移到缓解公务员的自身压力上,培训的评估大多都是应付上级领导,因此我国必须完善公务员培训体系以及公务员评估体系,这才能提升培训的质量。

3加强公务员培训的有效措施

3.1树立与时俱进的培训理念在下一步的培训工作中,培训人员必须要与时俱进,树立现代化的培训理念。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突出学员学习的主置,并且要结合实际,强化培训公务员的四种理念。一是要培训公务员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二是要培训公务员人才兴税的理念,要把培养人才、聚集人才,使用人才作为发展税务事业的先导工作和基础战略。三是培训公务员强化自身素质的理念,引导税务系统干部人员自主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四是强化公务员基础工程的理念,领导要将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作为一种日常的税收建设工作来对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工作环境,引导干部人员积极地学习与工作。

3.2创新构建科学的培训模式现阶段我国公务员培训的模式比较落后,在培训的过程中无法激发个人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的兴趣,所以创新构建科学的培训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将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改变为以学习型为主的培训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员的兴趣和激情,能达到培训的效果。在税务部门中实行学习一体化学习机制,在长期的培训过程中探索一条自我培训,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这一新型的发展道路。

4总结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加强税务系统公务员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前税务系统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毓.增强公务员培训实效性的路径选择[J].行政与法,2010(07).

培训管理理念篇9

一、背景概况:

围绕公司市场快速拓展,“凝聚正能量”企业理念进一步成型,资质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公司全方位参与市场经营活动日益迫切这一现实背景,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旨在提高全员经营管理水平、岗位工作技能及知识层次,从整体上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各类适用型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

以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经营理念培训为重点,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逐步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并适合员工发展的培训格局,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人力保证。

三、总体目标:

通过培训开发,解决不同管理层面存在的不同问题,把培训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着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分隔的一部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水平和综合素质。

1、普通员工:加强企业制度、文化、行为规范等培训学习,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职业素养、岗位技能、适岗履职能力等。

2、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培训学习,提高岗位、执业资格持证率。

3、中层管理人员:加强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计划与目标管理技能等培训学习,提高角色定位、组织管理、创新、执行等能力。

4、高层管理人员:加强战略思维、经营理念等培训学习,提高战略决策、开拓、经营管理等能力。

四、原则方法:

1、强调公司战略与员工需求,把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培训方向。

2、针对性、实用性、价值型。

3、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内训与外训相结合。

4、有培训、有考核、有提高,培训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岗位及薪酬调整挂钩。

五、培训重点:

(一)入职培训:

1、目标:力求使新入职员工了解企业概况,理解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认同企业理念和价值取向,尽快熟悉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

2、培训内容:企业概况、企业理念、企业办公系统和网站的功能及使用、员工手册和管理制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6S管理等。

3、培训对象:新入职员工。

4、实施要求:

(1)多媒体培训与座谈相结合,每月或新入职人员满5人举办一期。

(2)岗位职责、流程等针对性课程由相应各部门安排。

(3)培训结束组织书面考核,参加并通过考核是员工转正的条件之一。

(二)岗位技能培训:

1、目标:增进员工对制度流程、岗位素养要求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工作绩效。

2、培训内容:岗位责任与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团队建设,对企业文化认同度,忠诚度等。

3、培训对象: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4、实施要求:

(1)人力资源部编制培训大纲及计划,每季度组织一次并进行书面考核。

(2)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培训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三)经营管理培训:

1、目标:培养和造就业务素质高、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队伍。

2、培训内容:工作问题研究及流程改进,管理方法与艺术,协调与沟通,计划与执行,团队建设,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政策和法务。

3、培训对象:中高层管理人员

4、实施要求:

(1)公司统一安排,每半年组织一次。

(2)视情况,内部研讨、外聘讲座与外派学习相结合。

六、培训效果动态评估:

1、受训员工反馈。包括培训内容、质量、效果,及培训对于岗位工作的适用性等。

2、相关职能部门评价。受训员工部门或直接领导对受训人掌握培训知识和成果的评判,受训前后是否有明显改观,培训效果如何体现,在工作中应用成效如何等。

3、公司综合评价。结合培训内容、质量、费用等进行总体评价,为下步培训设计和计划提供依据。

七、培训档案管理:

1、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培训记录、考核情况、证书证件及相关资料等,整理归档。

2、建立公司培训档案,按类别对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培训对象等整理归档,包括培训通知、培训大纲及讲义、培训对象及签到、试卷、考试成绩或培训心得、动态评估等。

八、年度培训计划:

序号

培训主题及内容

培训对象

培训形式

培训时间

培训时长

考核方式

备注

1

企业概况、文化、理念、制度、员工手册等

新入职员工

内训,多媒体、座谈

每月

半天

书面考试

员工转正依据之一

2

应知应会,企业文化、制度、流程解析,工程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

全体项目经理

内训,讲座、座谈

3月、11月

3天

书面考试

3

计划与总结,沟通协调,制度、流程,日常行为规范等

全员

内训,讲座、座谈

3月、7月

1天

书面考试

4

项目管理各岗位人员取证

按行业要求需持证上岗人员

外训

3月开始,全年

相应

书面考试

资质维护及岗位持证需要

5

中级技工取证

分专业按资质要求安排

外训

3月

相应

书面考试

资质维护需要

6

安全生产专项培训

工管口全员,主管以上人员

内训,讲座

4月、9月

1天

书面考试

7

成本、合同专项培训

工管、采购口全员,主管以上

内训,讲座

5月、10月

1天

书面考试

8

6S及现场管理,团队建设等

全员

内训,讲座、座谈

6月

1天

书面考试

9

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制度及规范,对文化、理念认同性等

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内训,讲座、座谈

6月、9月、12月

3天

书面考试

10

管理艺术、沟通协调、计划与执行、政策法务等

中高层管理人员

内训与外训结合

不定期

2天

心得总结

九、第一次项目经理培训方案:

1、时间:2015年3月3日至5日;

2、地点:公司总部会议室;

3、培训对象:全体在岗项目经理;

4、培训方式:内部培训,讲座、座谈,书面考核;

5、培训内容:应知应会岗位知识培训,公司文件、制度、流程解析,针对项目特点、项目甲方或业主内部规范、标准进行工程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

6、培训负责人:秦勇军,参与部门:工管中心、成本核算部、采供中心、财务部、综管中心;

7、培训大纲制定、课件及试卷编制负责人:孟伟俊、孙忠树,完成时间2月12日前;

8、具体安排:

3月3日上午,成本核算部组织,负责人:高庆、潘春燕、舒军、郝美玲,培训内容包括相应制度、流程解析,结合现场成本控制,劳务管理要点,合约注意事项等;

3月3日下午,工管中心组织,负责人:孟伟俊、孙忠树,培训内容包括装修装饰专业工程施工要点,工程案例分析,执行相应协作甲方内部规范、标准应注意事项等;

3月4日上午,采供中心组织,负责人:陈勤锋、雷云俊,培训内容包括相应制度、流程解析,集供平台建设,材料计划、批价事项等;

3月4日下午,工管中心组织,负责人:吴波、王忌松、杜岱,培训内容包括建筑幕墙、电子与智能化专业工程施工要点,工程案例分析等;

3月5日上午,财务部组织,负责人:陈德明、孙静,培训内容包括财务制度、流程解析,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等;

3月5日下午,总结、座谈,进行书面考试。

培训管理理念篇10

关键词:学院教职员工培训管理

学院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想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员工队伍刻不容缓。如何提高教职员工的素质,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势在必行。

一、学院培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学院的人员结构中包括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三大系列。行政人员又分为院级领导、中层干部、职员三个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分为教师系列和其他系列(如:经济师、会计师、政工师等);工勤人员分为技术工人和一般工勤人员。针对培训管理,学院一直以来都较重视中层以上干部、专职教师的培训,而忽略其他人员,这与学院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是不一致的。因为,学生每天接触到的人不仅仅是给他们上课的老师,还有行政、工勤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只重视教师、中层干部的培训而忽略其他人员,那么,其他人员就会像木桶原理中的短木板制约学院的全面发展。

2.培训内容单一、不全面。学院一般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培训,只安排英语老师进修英语;只让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只允许电工学习操作技能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

3.缺少对培训质量的考核。在《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规程》中只要求参加继续教育人员履行备案手续,填写《岗位培训备案表》(见附表),对于出差、出国培训后有何考察、调研报告、经验介绍等不做要求,造成外出培训变成了游山玩水,浪费了宝贵的培训资源。

二、学院积极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上问题如不尽快加以重视和解决,就会影响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学质量下降,出现不和谐的育人环境。所以,学院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解决。

1.在培训管理中要坚持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全员培训并不意味着平均使用力量。培训必须有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对学院的兴衰有着更大影响力的管理人员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但为了避免短板现象,也要加强学院其他岗位人员的培训。比如工勤人员、司机师傅、食堂管理人员、普通职员等。学院树立全员培训的理念,使广大教职员工的素质普遍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风,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2.丰富培训内容,按照知识技能培训与学院文化培训兼顾的原则。培训的内容应该与岗位职责相衔接,学院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但是,学院中的任何职位都要求任职者既要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要了解并遵守学院的制度并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还要了解学院的教育理念等,所以,必须通过不断的丰富培训内容加以强化。不仅仅安排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应安排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培训。

3.坚持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的原则。严格考核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学院要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各岗位的继续教育培训要有培训合格证明,写培训小结、心得;出国培训后要写出调研考察报告、论文,在学院学期绩效考核中要包括培训内容。

学院通过培训,使教职工队伍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观念,和谐发展,走在高职学院发展的前列,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