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十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十篇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5:36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艺术教育管理高校艺术教育科学创新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产生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旧有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日益复杂多变的现实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必须紧随时代,树立“科学、和谐”的主导思想,遵循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满足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要求,建立以科学化、创新化、和谐化为核心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保障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获得重视,一方面满足了“艺考热”下当代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顺应了艺术学科更加细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不可否认的是,革新艺术教育管理的理念成为众多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者的第一选择,艺术教育管理领域也有了一定的成绩。随着高校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还形成主渠道和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如以校、院两级教育管理方式为主,并在一些专业上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培养目标不断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程度。

与此同时,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还是存在一些并不令人满意的情况,其中有些还是管理中的“顽疾”。例如,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学校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有的还处于多头管理或者管理无序的状态,导致其效能低下、职能混乱;艺术教育管理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经费投入和使用等依旧无法获得足够的保障;艺术教育的正确导向并未获得高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依旧以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教学;不能合理地把握对学生管理的尺度,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等现象。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要构建科学、和谐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必须取得一个共识,那就是艺术教育管理不同于普通教育管理,尽管可以参考一些通行的管理思想与原则,但更多的是艺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艺术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艺术教育的整体功能,管理机制、教育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科学协调、有效联动成为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着眼点。

二、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策略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状况,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就必须走制度化、创新化、科学化的道路。高校通过运用先进的制度化管理,建立一个科学化的艺术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教学情况信息反馈、管理决策,继而实现艺术教育的全方位、创新化管理。

(一)制度化

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革新,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要做好制度化管理,就必须综合考虑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完整构建教育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分配奖励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理顺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为高校艺术教育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度化的建立首先是建立规范化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这也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建立呢?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高校应成立以主管领导任组长、科研教务财务有关部门参加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资源,制定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推进艺术教育发展;二是高校成立独立的艺术教育实施与管理机构,以独立的部门来运作和实施艺术教育;三是建立健全各行政教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高校艺术教育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这需要各部门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二)创新化

创新是整个社会的主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之一。要使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尽快步入科学化的轨道,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必须优先考虑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化这一关键性课题。艺术教育的核心特征是独特性、可延展性、价值性,这与创新的内涵完全一致,因此,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化必须要强调艺术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要做到艺术教育管理的创新化,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是注重地域性艺术特色教育和特色学科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将历史的资源和现实的艺术情景融合,才能凸显自己无可替代和不可模仿的优势;二是注重高校内部艺术课程设置上的特色性,在推陈出新建设优势学科的同时,寻找突破口,把学科建设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可以将素质类艺术课程作为通识课程,技法类艺术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三)科学化

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合理运行必须置于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系统指导下,例如,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对教育工作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给予科学的教学评估。艺术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要求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科学策略、先进手段来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科学化的管理,一是管理工作者要制定科学而有效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艺术教学人才队伍建设、艺术科学研究、艺术活动开展以及管理保障等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二是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应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做深层次的设计和长远的规划,在艺术课程的设置、艺术教育的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突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要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艺术教育管理方式,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为根基,以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为考量,以效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着眼点。

(一)建立激励机制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艺术教育管理者和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艺术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的“再生性”动力,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艺术教育活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高校艺术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其积极性是艺术教育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作为受教者,对学生的激励能够实现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者通过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和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二)加强考核评估

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保证教学检查与监督的常规化,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管理的基础手段;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系统,对各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客观评价,总结经验,为今后改善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再次,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师资队伍

为了契合艺术教育体制革新进展的新需要,我们应该以创建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和新手段来激活创造力,完善与健全艺术教育管理系统。其中,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是最为重要的途径。高校需要加强高校艺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构建起一支过硬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之对应的,形成新教师、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的合理梯队,有效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科研促管理

优秀的科研工作有助于保障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高校艺术教育需要及时总结成绩,提炼出新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促进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和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这需要用科学、和谐的观念来规范高校艺术教育科研机构的设置和研究工作的开展。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应该积极动员、组织广大高校艺术教师开展高校艺术教学科研工作,从中构建各具特色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拓展艺术教育管理的范畴,丰富其内涵和手段。

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艺术教育对目前的管理体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管理理念和构建新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有担当改革先锋的意识,为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智慧与资源。

参考文献:

[1]闫树涛,王东兴.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未来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2

一、艺术学校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培养和塑造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管理观念不仅会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尤其是艺术学校,注重培养艺术类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疏忽,从而导致学校教育管理效率难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学校必须充分转变自身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估制度保障艺术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学校的管理观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水平,艺术学校转变学校管理观念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学校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学校也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保障艺术专业学生能够在这种新的管理环境下不断提升自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艺术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一)文化课的知识比较薄弱

由于学习艺术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艺术方面,例如: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为了能够顺利的进入大学学习而采取突击式的学习,学生入校时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有的学生从几岁起就开始学习音乐,有的同学加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还有一些则是为了应付高考而突击学习,没有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学习,从而导致他们的文化知识比较薄弱;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评估自己的成绩难以进入大学,因此他们就开始寻找新的路径,学习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选择,由此他们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艺术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上,由此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减少,所以文化知识水平的薄弱就不可避免了。

(二)家庭条件较好,易自我膨胀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金钱与时间,如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购买专业的乐器、请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艺术学校的学费也比其它专业所需要的学费高,这些都需要家庭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才能够实现的。此外,许多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庭每个成员的关心甚至是宠溺,从而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逐渐地养成任性、自我以及骄傲等,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经常表现出一切特立独行、团队合作精神较差,从而使他们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出现一定的障碍。

(三)思想开放,集体主义观念较弱

许多艺术学校的学生追求个性化,突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主修流行音乐的学生,他们十分推崇西方文化,如在自己的打扮方面,模仿许多的嬉皮士的穿衣风格,此外在教学模式方面也比较的注重个体水平与能力,他们不关心国际国家大事,对集体的活动也是置之不理,在学习方面比较懒散,经常迟到、旷课、早退以及夜不归宿等,许多学生为了兼职在没有得到学校允许的情况下而随意地外出,这就导致学生忽视对文化课的学习,由此而带来厌学的情绪,因此,加强对艺术学校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方面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艺术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师资力量的问题。在教学方面,师资力量的强弱程度对于教学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是教学质量的主要保障。在艺术学校教学中,对于教师水平的要求极大,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其实践技能也要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相关问题教师能及时的进行处理,然而许多艺术院校的教师本身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实践技能有待提高,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校部门必须加强对教师素质水平的管理,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对于专业素质较低的教师可开展教研培训,以此促进教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促进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综上,笔者对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了促进艺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学校必须加强管理力度,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对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采取先进办学理念,其次还应对艺术学校学生加强管理,对学生文化素质进行强化,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从这些方面来实施,为艺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艺术学校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通过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日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通过对教师的整体考核,能够规范教师的言行和职业操守,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应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完善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学校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课程管理也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校课程的安排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活动能否正常开展,还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艺术学校课程的安排与管理,以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各项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搭配,充分发挥出各项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

(三)与时俱进,引进先进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航标,学习的办学理念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效提高艺术学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以先进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开展学校的管理工作。先进的办学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保障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正常进行,还有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由于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必然会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质量。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很多艺术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转变学校管理观念的重要性,都开始尝试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在这些办学理念中,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以及质量强校等,从这些办学理念来看,各有侧重点,有的学校是以德育为重点,有的学校是以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等为重点。所以,办学理念的确定首先应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次是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师资力量、学校发展状况等来确定,保障办学理念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在确定办学理念时,还可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选择如关爱孩子之类比较人性化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以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学校的发展进步。

(四)加强对艺术学校学生的管理

在对艺术学校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课堂中融入许多新鲜的元素,从而改变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观念。在各种思潮高涨的时代,而艺术专业学生的开放性思想对这些思潮认识不深入,从而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专业的教师给学生进行梳理有关的知识,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等,这些理论在他们看来是空洞的,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然后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理解与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如举办一些社团活动、歌咏比赛、舞蹈大赛、个人的演唱会等,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得到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五)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完善管理模式

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整体上的文化基础都偏低,使得他们在大学中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辩论赛与诗歌朗诵比赛、观看文化相关的影视资料、邀请学者开展讲座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一方面,能够满足音乐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组织这些活动,能够将文化知识的学习融于活动中,从而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获得思想教育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在高校的管理中,需要改变单一的模式,在班级方面的管理,高校需要给班级派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与生活教师,他们在学生的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关心与爱护学生,使得学生在人文关怀中获得良好的生活与成长。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以及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的情况,以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健康的成长。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综合素养会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进步,所以对教师进行考核与管理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艺术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成果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评,了解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和作用,对教师的考评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估不仅能够更有力地说服他人,挖掘学校优秀教学人才,还能吸引高水平人才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来,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外,对学校教学人员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对于在学校工作中积极认真且不断在提升完善自己的人员应对给予鼓励与奖励,对于不负责任和敷衍了事的人员应进行批评和惩罚,更好地留住学校优秀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艺术学校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为了促进艺术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部门必须加大对艺术学校教育的管理力度,通过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对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采取先进办学理念,对艺术学校学生加强管理,对学生文化素质进行强化,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等方面来展现管理工作,以此促进艺术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邓丽萍单位: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羽.可贵的探索精神可行的管理模式———沈阳民族艺术学校管理模式解读[J].沈阳干部学刊,2012,(01):49-50.

[2]水远璇.论学校管理中激励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4,(24):44-46.

[3]高畅.论艺术教育管理在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发展意义[J].音乐生活,2013,(05):74-76.

[4]陈绍勋.浅谈学校管理的艺术[J].科学咨询,2013,(06):6-7.

[5]韩博.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04):47-49.

[6]刘肇俊.浅谈学校校长管理的艺术[J].品牌,2014,(06):222+224.

[7]刘莉.艺术类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5):82-84+93.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去行政化;行政管理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部分,是提高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等艺术院校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因此高等艺术院校事业的发展是当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存在不少弊端,去行政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去行政化与行政管理

何为高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什么又是行政化?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直接关乎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去行政化所去之的目标,对其清晰的界定至为重要。行政管理是高校管理中区别与教学活动、学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化则是直行政管理的过度。去行政化并不是指高校的行政管理或者行政人员的行政级别化的去除,而是指在政府与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内部不适合采用行政强制命令方式进行管理的领域也利用行政方式进行的行政方式管理。因此高等艺术院校的去行政化也就是去除这些不适合采用行政强制命令方式进行管理的领域也利用行政方式进行的行政管理。例如学校全部事务的治理,学术活动的管理,艺术展演资源的配置等。

行政管理并不等同于行政化,艺术院校一些事务离不开行政管理。譬如院校对党委、组织、人事、财务、资产等部门的管理及其这些部门的内部管理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对此就不能理解为行政化。但对于,院校的艺术创新与学术发展、招生选拔与规划、学科设置等活动,就不该由政府或者教育行政机构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因其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并不完全了解各艺术院校的内部详细情况。同样,院校内部对各二级院系的管理和学术活动和艺术资源管理,也不宜采取行政化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行政化的表现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鸿在《改变行政化趋向,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外部表现是:第一大学办学自不断受到挤压,第二大学行政级别不断被强调,第三官员在大学的任职越来越普遍。这都使大学行政化格局更为严重。高等学校行政化的内部表现是:第一大学内部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第二学术委员会形同虚设,第三教代会被边缘化。国内关于行政化的研究也比较多,综合起来结合高等艺术学校的特点可以梳理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行政化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艺术院校管理泛化

高等艺术院校治理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应在于保障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目前的组织结构中,不论是校院系三级管理还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院系并不具有独立性,不是一个学术组织,而是管理机构。高等艺术院校内各层组织层级分明,类似于行政机关,也分为党委、人事、教学、招生、科研、财务、后勤等,直接对照教育主管部门机关设计而对应,对学术管理和艺术创造展演也纳入行政管理体系中。此管理模式确实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不利于艺术教育的发展。

2、高等艺术院校管理机构的科层式

高等艺术院校机构设计按照一般政府机构设计来建设,党政机构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和行政的格式,门户对应,具有较强的对接性。按照科层式运行,用层级管理和工作方式管理院校,同构、同质。按照我国对公办高等艺术院校的定义,应该属于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组织的特性,不过,长期以来,高等艺术院校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党和政府对艺术教育的管理职能,成为党政机关的自然延伸。此种定位也决定了高等艺术院校内部设计必然采取科层制管理模式,内部运行也仿照党政机关管理流程。

3、高等艺术院校学术、艺术创造展演组织行政化

院校内部教师不遵循学术规范、艺术规律大干快上形象工程、学术组织过于行政化。高等院校学术组织和学术权威的官员化,导致了“大学学术组织运作的官僚风格、长官意志、非学术标准及目标等”。[1]大学学术组织的建设依赖行政管理运行模式,按照行政思维和模式办学,追求学术绩效,攀比学术政绩,造就了一批假大空的学术成果,是学术组织的严重异化,从而造成学术创新裹足不前,学术大家凡善可陈,学术资源滥用,学术研究低水平重复,甚至出现“权学交易”等学术腐败现象。[2]

4、高等艺术院校管理者的官本位

以行政级别划分管理的职责和权力,管理人员角色的官员特征。

不是以教授、艺术家的学术水平艺术造诣来衡量价值,而是以职务职称、个人身份、官职级别来为衡量学术价值。主要表现为:高等艺术院校与政府及其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行政权力主导地位普遍,教职工把获取管理职位作为得到学术资源分配权力的手段。其对教职工、学生和艺术创造与展演主体地位的动摇,是对院校服务性质的严重挑战,反叛艺术独立与创新,必将导致院校学术氛围弱化,艺术创作水平下降,办学质量下滑,使急功近利和艺术浮躁之风泛滥。

以上关于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行政化的表现可以看到此现象对于艺术院校产生的种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导致我国缺乏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因其政府高度管制,行政权力的强化,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性、研究性院校。因为政府要直接面对所有的大学,也就只能设立统一的规则和统一的标准,采取标准从低的评判和管理原则,最后只能用管理三流大学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一流大学。其结果,就是所有的大学均向三流大学靠拢,根本不可能办出真正意义上的一流大学。[3]没有一流的艺术院校就很难培养处杰出的艺术人才,缺乏杰出的艺术人才很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将对国家的软实力发展缺乏有力支撑。

三、高等艺术院校去行政化的改革与实践

高等艺术院校的去行政化需从院校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切入。艺术的发展和教育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其办学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典型性特征。这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与文联、专业委员会的指导,需要经济和艺术资源的支持与融通。高等艺术院校办学与政府及经济社会呈现关联度较强。去行政化,对院校外部而言是要分清和理顺政府与院校之间的管理和服务关系,明确哪些事情是属于政府管理,哪些事情是属于政府服务,才用何种方式管理艺术院校、转变政府的管理内容及方式,规范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行为。院校内部则是党政分工明确、增强管理民主化、确立师生主体地位。

1、转变政府管理内容与模式

高等艺术院校外部去行政化亟待调整院校和政府关系,是去行政化的关键。在我国历史传统上,政府与学校就是官学一体,[4]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表现出行政主导型、集权型的特征,院校依附于政府,作为其主管的教育机构受支配的地位一时难以改变。院校领导班子任命、专业和学科设置、人员编制、招生计划、质量评估等的办学自还未完全下放到艺术院校;办学经费也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缺乏发挥艺术院校自身服务职能,以便扩大社会融资渠道与规模。这是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维的教育理念,也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政化的展现。管理定位不准,常常越位或者缺位,甚至权力泛化或被滥用。[5]自上而下依然是改革的路径,应该充分肯定,过去30多年来正是市场经济激发了众多高等艺术院校的办学活力与水平,改善了艺术教育结构,促进了艺术人才培养。改革的推进主要依赖于教育政策的实施,这种自上而下的路径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与社情,成本小、阻力少、效果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院校党政分工明确、增强民主管理、确立师生主体地位

《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艺术院校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存在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利、民利结构。党委管方向、管干部、管人才、管监督、管“三重一大”,决定了其领导中心地位。院校行政化内部来看,主要是学术权利、艺术创造展演自由的保障、发挥和党政权力正确行使与自我约束、规范。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推进,文化艺术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高等艺术院校办学规模、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内部也滋生着、家长作风。切实改进和加强行政人员的修养、素质、转变工作作风,需提到重要议程上面来。实践中,高等艺术院校教授群体人数不多,学术权利矛盾不突出,尊重艺术教育规律、坚持教授治学、专家治校作为院校发展的长期方向,尊重艺术自由,营造宽松创造展演环境,激励艺术创新与发展。在学术、教学、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职称评审、科研立项与评审等,避免行政干预,尊重学术权利,交由学术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学位委员会作用。

增强民主管理、加强民主建设,规范决策程序,建立实施相关管理委员会,明确师生主体地位,克服一切由行政部门决定,形成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在涉及院校重大决策、发展事务等充分调研、听取一线教职工意见,涉及学生事务更要充分听取学生诉愿,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院校内部行政机构要高效有序,强化服务意识。艺术专业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具备个性特色的工作,自由与平等是其所希望的工作及文化环境。

3、结合当下建立大学章程促进去行政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教育部今天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加快推进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6]通知明确提出了教育部和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章程的核准工作;在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高校章程的核准工作。依据章程自主管理,是高等艺术院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制定被称为“大学宪法”的《高校章程》是高校迈出“去行政化”制度上的关键一步。高等艺术院校的章程要体现新时期艺术教育改革精神,契合艺术教育规律,系统反映改革要求,巩固改革成果。已经形成共识的改革方案,可以通过章程明确的,应当予以充分反映。章程要着重规范高校办学自的行使与监督机制,充分反映制度建设成果,为高等艺术教育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提供全面依据。

参考文献:

[1]田汉族,孟繁华.从行政化到去行政化:大学管理本质的回归,高校教育管理,2011(3):11-16.

[2]文明.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三大成因[J].学习月刊,2010(4.上):36-37.

[3]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丁三清.大学“被行政化”与“去行政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高职艺术院校;教学管理;研究

本世纪初,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的第一所高等艺术职业学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于2000年正式成立,自此,我国的艺术高职教育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为例,我国所有的艺术职业院校几乎都经历过多校合并、从中职升格为高职的发展历程。十余年来,起步早、建设快的学校已经在我国的高职教育界具有一定声誉。然而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艺术院校,却仍然停留在初期阶段,尚未真正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文章从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工作出发,探讨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要如何变革,才能推动高职艺术院校快速发展,提高办学水平。

一、高职艺术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现状

1.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沿袭中专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偏低

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了教育系统的改革,很多中职逐渐变成了高职。然而,名字的改变却并没有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很多学校的管理人员并没有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模式,而是沿袭过往中专时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职阶段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常规教学秩序进行安排和管理,学校规模小,管理任务轻,教学管理部门包办了很多工作,明显不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但是升格为高职以后,面对院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剧增,工作任务的加重,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主要的教学管理部门还不能尽快地转变思维,转变管理方式,导致管理松散,管理水平不高。

2.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简单,宏观指导能力不足

由于上述原因所致,主要的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简单、细微,系部做不了的工作全由教务处包揽。工作是完成了,但是由于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专业的熟悉程度不够,使得工作质量并不高。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具有宏观性和科学性,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指导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式,而不是一手包办所有的事情。教学管理部门对学院教学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整改学院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真正推动高职艺术院校的全面协调发展。

3.教学管理模式落后,与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脱轨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日趋完善,但在高职艺术院校中,许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以教师授课为主,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比较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以练功房代替舞台、以练习代实习,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研究不够透彻,不能形成一套适应当前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方法。

4.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对教育、管理、专业的综合研究。有的学历高,但工作经验欠缺;有的学艺术专业毕业,懂专业但是不懂管理;有的懂高等职业教育,但又不懂专业,尤其是在专业和管理能力的融合方面要加强。懂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懂专业;懂专业的不一定懂管理。高职艺术院校缺少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缺少懂教育、懂专业、有经验的综合素质比较强的管理队伍,使得在具体工作中出现被动的情况。

二、高职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策略

1.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

从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升格后,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管理制度还没有提高到相应的水平,存在许多弊端。中专时期的教学管理属于粗放式管理,缺少规范性和科学性,有些时候甚至出现以人治代替法治的情况,因此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改善艺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石。以艺术教育特征为基础,以高职教育管理为规范,引导教学部门参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包括常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等方面。

2.建立院系两级管理模式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在教务处,关键是在系部,要建立起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教务处作为院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其工作重点应该是明确学院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规划、制定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做好教学当中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服务等职能。各系的教学管理工作重点则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秩序保证。分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实现对整个教学管理宏观、微观两方面的管理,还有利于加强系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夯实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基础。

3.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育部2000年制定的《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作为中专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工作重心在教学运行管理。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内涵更深,工作范围更广,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则更高。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熟悉国家高职教育政策、省市教育规章制度、懂教学、懂管理、勤思考、善研究、综合素质高、结构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同时还要不定期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4.加强宏观指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教学管理方法研究,加强对系部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宏观指导以及制度设计,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用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对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适应时代的需求。

5.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推动管理理念的更新。在高校纷纷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当今,高职艺术院校也要跟上步伐,在管理手段上,引入能够符合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学管理软件;加快建设能够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以此提高管理效率,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开放,更能满足现代化高职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高等职业教育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宏大背景下,艺术教育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在竞争与机遇并存的今天,艺术高职院校如何寻找自身的立足之道?一方面“特色立校”,另一方面“质量强校”。既要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确立自身的教学特色,还要以开放的胸襟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求,加强自身质量建设,以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推动学院教育质量上台阶,从而增强高职艺术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5号)

[3]施王伟.高职艺术教育发展及其特性[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2)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思考

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但普遍与国家制订的方针政策尚有一定距离。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艺术教学管理方面展开讨论。

1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分析

(1)普及面不够广,没有面向全体学生。除一部分部属高校,如清华、北大、川大等将艺术课程设为必修课外,大多数普通高校将其设为选修课。有的高校艺术课程开设面较广,结构布局较合理,如重庆大学,按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戏剧、雕塑、影视七大艺术来设置。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有的高校,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所开设的艺术教育门类较少。

(2)课程设置面不够宽,难以全面提高艺术素质。目前,大学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深深地渗透在普通艺术教育中,存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和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的情况。各大高校举办了艺术社团、艺术活动与艺术节以及参加各种艺术表演艺术竞赛,营造了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但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3)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普及型教材与课程有待加强。大多数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与中小学相比,高校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材差异较大,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艺术教育的质量评定没有基本底线,教学没有动力和压力。

(4)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注重科研,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艺术教育关注较少,所投入的经费有限,造成教学设备的短缺和设备的落后。

(5)高校师生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师生在认识上,对艺术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把大学作为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机构,而没有认识到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结果反而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就业机会上有所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抱有较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艺术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由于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获得毕业文凭没有必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专业就业的局限性,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好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学生在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的价值观指引下,在一定范围内自我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地以高尚的情操修正自己的行为,完成各项工作和学习任务。在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上,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2)构建人性化的艺术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理念的基础,艺术教学管理首先要从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出发。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特点的氛围中,良好的管理应当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高校艺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要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明确艺术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这一目的。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做到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而不是“压人”“卡人”“整人”。要形成科学、严谨、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艺术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艺术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高校艺术教学管理创新。

(3)提高高校艺术师资水平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又区别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受教育者是文化知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因此,从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也就是说,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是兼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的双面素材,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水平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通高校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活跃艺术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尤其要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普通高校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各种艺术社团组织。例如,成立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诗社、文学沙龙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审美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展览、绘画展等活动,并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加的由学生自己开展的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黄小明.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教学[J].艺术百家,2004(1):117119.

[2]孟抗美.关于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

[3]周剑.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C].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2007.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兰州市;初级中学;艺术教育;现状调查;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51,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61-03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艺术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状况有所缓解,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普遍开展,中小学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颁布实施以来,甘肃省省学校艺术教育在行政管理、硬件设施、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我省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生活、学习在农村。本次调查基于对两所中学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兰州市城乡初级中学艺术教育现状和问题。

一、兰州市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抽取了兰州市区和市区周边的两所中学,分别是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榆中县和平中学,西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在市区学校当中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相对一般,而和平中学在市区外中学中的情况相对较好。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比较法调查两校艺术教育的开课情况、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艺术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以及对艺术教育进行的管理,对比反映出农村中学在艺术教育方面的问题。见表1,表2,表3。

通过以上走访所了解到的情况,两所中学在所处地域的地位,可以看到两所学校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兰州市城乡中学艺术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归结为以下几点:

1.艺术教育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观念和地位不同。城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艺术专长的学生有很多机会通过艺术考试进入大学,学校也提供很多平台让每个学校展示自己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很多学生和家长已经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于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农村中小学把应试作为教育的最主要目的。目前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仅将文化课列入考试范围,未涉及艺术类课程,难免会引导广大师生及家长只看重对文化课的教学。艺术教育被应试教育排挤在一边。农村学校的学校缺少相关的管理和监督,致使艺术类课程备受忽视。

2.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悬殊。在城市学校艺术类课程的专职教师供应充足,基本是本科学历。很多经过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对于投身农村教育望而却步。这些人才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才学有所成,认为农村很难为自己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不愿意走进农村。这是造成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匮乏的主观原因。农村中小学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经过专业学习的极少,大部分艺术课程教师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专业技能、艺术素养、知识沉淀都有很大局限,很难顺利进行艺术课程教学。

3.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配置不均。在城市学校每年会购置相应的教学器材,在经费上不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学校有精力为学生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同时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艺术教育资金匮乏。教学场地也严重不足;教学大纲上一些内容无法教授给学生;部分教育行政部门、有条件的学校由于认识不足,忽视了这方面投资。种种原因使得中小学艺术教育缺乏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4.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同。目前政府没有较高规格的立法规范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监管也因地而异。城市多数学校专门设有艺术类课程的分管领导,每年会对自己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而在农村学校仍然没有专门的艺术类课程的分管领导,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遍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对学校开设艺术课程的监督、管理和考评机制。由于缺乏监管,艺术教育流于形式,课程效果不佳、并且受文化课挤占现象严重,甚至取消了艺术课程的开设。

二、发展农村初级中学艺术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学校仍旧观念落后,所以乡村应该加大力度,真正从出发点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艺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向广大师生、家长宣传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观念上转变对以往艺术教育的片面认识,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

2.建立、扩大专业师资队伍。①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地位。正确引导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的价值观念,充分认识农村艺术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放低眼光,真正投身到艺术教育的领域中来。不断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制定并认真执行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艺术教师的工作,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活动应按比例折算课时,计入工作量,以调动和发挥农村艺术教师的积极性。②健全艺术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要建立稳定和长效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艺术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切实建立农村艺术教师轮流进修制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和执行课程标准的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应把艺术教师培训工作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常规工作计划,确保培训经费,限期完成培训任务。③建立艺术教师流动制度。鼓励城镇艺术教师定期到农村进行巡环教学;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艺术教师流动机制,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要合理配置艺术教师资源,促进艺术师资的均衡分布。④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民间艺术人才。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以利用本地资源,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讲座和担任学校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开展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教学。也可以开展一些艺术大赛发掘更多的艺术类人才。

3.加大投入,改善艺术教育设备条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经费紧缺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是艺术教育的物质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为改善当前学校艺术教育设备紧缺的状况,建议各地教育部门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依托国家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部署,落实艺术教育专项经费,以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

4.健全立法,加强监管,完善机制。①加强依法治教力度,提高艺术教育法规文件的规格。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最高规格的文件是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作为部门规章,其法规约束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建议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法规的规格,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学校艺术教育,推进艺术教育的法规化,确保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②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加大教育监督力度,确保艺术课程开课率和教室、经费和资源配备。结合建立、健全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在研究制定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时,把艺术教育列为必查内容。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以及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达标验收时,把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纳入其中。现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已经成立,这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化进程。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艺术课程开课率。从教师、经费和资源配备等方面解决开课率的保障机制。县教育局应该承担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责任,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如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缓解专职艺术教师短缺的矛盾,保证县城和农村的中小学都能够按课程方案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④适当调整升学考试科目。政府可以适当调整中、高考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打破传统的文化课垄断的局面,将艺术类课程按照一定比例有机成为升学考试考查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因地制宜,开展本土艺术教育。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购一些经济上承担得起的乐器和画具;利用有限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如可以让学生用家中的毛线团、碎布头、麦秆等制作手工粘贴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当地和学校可以经常进行歌咏比赛、绘画比赛、舞蹈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调动学生和家长对艺术的热情。目前,高校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也成为一种趋势,可以以此为契机邀请相关专业学生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区域教育探索》第五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洪俊.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报告[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婷.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3).

[4]孙伯旭.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5]万洪.浅谈农村初中艺术教育整体提高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1,(2).

[6]吴华.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7,(2).

[7]邹华.艺术教育的历史经验[J].天津社会科学,2007,(2).

[8]Kindred,L.w.,Bagin,D.,&Gallagher,D.R.(1976).theschoo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7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一般都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新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工业的技术全面改造,再加上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化,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兴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特区的创立为外国先进技术、工艺的大量引进和广泛应用打开国门,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常规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导致生产一线对人才类型和规格的需求发生显著变化。较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受到产业界和经济界的特别欢迎;沿海等经济特区的开发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异军崛起与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域与基层生产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广大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强烈,广大青年学习科学技术和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艺术高职教育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必然产物。

二、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有着许多共同点,因为它们都将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具有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首先,艺术教育具有较高的技能与技巧的要求。各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基本技能与技法,这些基本技能与技法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艺术表达水平的高低。其次,艺术教育的灵魂是创造性。创造与创新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色与要求,没有创造与创新的艺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再次,艺术教育强调要有感觉、个性和悟性。作为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艺术教学的授课方式上也需要灵活多样。但是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之间的差异还是相当清晰的,主要表现为:1.管理方式不同。艺术中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各科室直接对校长负责,科室的管理自较小;艺术高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则是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一般采取分权式的两级管理体制,学院领导主要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各专业系则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自。2.办学模式不同。艺术中职教育在管理方式上一般实行封闭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学生上课、上自习以及外出均统一管理,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艺术高职教育一般要求开放式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学生除上课外,其他时间更多的是由学生自主安排,不仅有春笋般的学生社团组织与兴趣小组,丰富多彩的校园学术交流活动,而且还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办学使学院与外界联系广泛。3.学生来源不同。艺术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年龄偏小,其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艺术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高中毕业生,还有一部分为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接近成年,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约束能力较强。4.师资队伍要求不同。艺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虽然有一定的办学成绩和举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具有一批专、兼职的“双师型”师资,设备与实习场所也比较符合艺术职业教育的要求。但是相对于艺术高职教育办学要求而言,原师资结构、学历层次、师生比、教学设备、新课程开设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

三、当前艺术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的艺术高职校多数是从各省部级、省部级重点艺术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高校设置评估升格为高等艺术职业学院。面对艺术高职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多数学校存在按原有的“内在逻辑”和思维习惯来办艺术高职。具体表现为: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并且按照培养去组织实施,是艺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由于我国艺术高职教育刚刚起步,多数学校尚未确立自身的质量观和具体的规格要求,培养目标的偏移、模糊不清,导致把艺术高职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2.特色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艺术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技巧的掌握并能熟练操作、演示为主,重视艺术实践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而当前的艺术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普遍模仿艺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没有深层次地思考人才未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创业情况,培养的艺术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文化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3.专业设置上模仿艺术本科院校,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目前艺术高职校在专业设置上虽然强调与应用对口,但忽略对市场调研,缺少以市场运作的竞争机制作为艺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缺乏对国际艺术市场的了解,缺少对先进技术技能的学习、了解,教学中缺少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实习的机会,这些都影响了艺术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转变办学理念是发展艺术高职教育的关键

艺术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艺术高职学院之后,全体教职工都要尽快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艺术高职培养的是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因此,在培养方式上既不能完全照搬艺术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也不能变成艺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级,必须形成具有艺术高等教育与艺术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

1.艺术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柔性化”。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规划的经历中呈现出一个共同趋势,这个趋势的特点就是“柔性化”。所谓“柔性化”就是指在指导思想上放弃试图以精确的数量去规范未来,代之以现有政策、制度和人才培养规格应变能力的增强;在实施形式上,强调宏观指导下的微观决策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关注。世界著名的教育经济学者G·萨卡普洛斯在总结一些教育规划的主要理论及其方法的历史经验后提出:“今天的趋势是转向一个灵活的具有回旋余地的教育政策,以便容易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经验对艺术高职发展都是有所启示的。

2.艺术高职教育办学方式要突出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艺术高职教育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每一所学校都要理性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自己的服务领域,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与众不同的专业。根据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技能培养结构、学生素质培养上力求独特,突出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当中,办出一流水平,创出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形成,有一个比较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品牌是建立在优良质量的基础上的,没有优良质量作为基础,根本谈不上品牌。艺术高职教育事业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必须突出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艺术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

3.艺术高职校的管理要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在高校管理方面“古典管理学派曾主张管理层次系统化、规范化和集权化;行为科学学派则主张分权的、较为松散的工作组织。”笔者认为,艺术高职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我们不能因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学派,而否定古典管理学派理论和方法中许多对我国艺术高职教育管理有价值的部分。因为管理工作的不规范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会造成管理混乱及降低艺术高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其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简化和比较准确地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当然,制度要严,但要适度,要留有余地,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创造性地工作。

4.艺术高职校的师资队伍素质要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质量的优劣。如果把学生比作学校的“产品”,那么教师就是“产品”的制造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已习惯于艺术中职教学模式的教师,要尽快实现由“替代型”向“指导型”转化,“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化,“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因而,全体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包括进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校教学法等方面的培训,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历层次。学院也应及时举办一些培训班,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创造有利条件引进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兼具科技能力和艺术创作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5.艺术高职校的课程设置要及时更新。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发展和建设一批社会急需、科技含量高的紧缺学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艺术高职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高层次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步。这就要求艺术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超前意识,使其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社会需求形成一种动态的融合,迅速地建立起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平台,理清现有的艺术学科与新学科之间的关系,将那些在课程体系中过时的、陈旧的东西剔除、摒弃,融入新的科技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总之,艺术高职教育发展在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新世纪艺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艺术高职教育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梅.特色与柔性——高职院校竞争中的取胜之道[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2]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4.

[3]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管理模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大学生艺术团作为艺术实践和第一课堂的延伸,其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培养复合性人才上取得了显著效应,同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艺术环境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它有效地整合了校园文化资源,特别是艺术资源,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质量,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搭建了有效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艺术团以其特有的生机和魅力,在吸引更广泛的师生参与的同时,作为一个精神文化的窗口,象征着一个大学的精神形象,在校内外各种艺术文化的交流中,扮演着最人性化的角色,营造出该大学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气质,并以这种特有的精神和气质,通过展演,传递到社会各种不同的层面。因此,科学地管理好大学生艺术团,促进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使其潜在意义的有效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

一、学分制的定义

学分制是与学分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不仅赋予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自主选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也给大学教育增添了活力。大学生艺术团引进学分制是当前发展的一个创新,也是以高校学分制管理为前提,根据艺术团发展实际所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即素质实践课程,它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团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提出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管理的客观原因

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自2004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了七大队伍,包括舞蹈队,健美操队,街舞队,武术队,话剧队,声乐队和礼仪队,成员大多来自全校13个二级学院不同专业。随着学校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大学生艺术团工作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艺术团的艺术作品在各项比赛和展演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大学生艺术团总体的发展受到了现实条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艺术团的生源匮乏,质量不高,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学生是以普通师范专业学生为主,受专业、学生自身的基本条件和艺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对艺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主观思想上的倾向性。艺术团招进来的学生艺术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艺术团整体水平的提升。作为我校第二课堂的大学生艺术团,一旦与第一课堂主文化发生冲突,或者学生兴趣发生转移,很容易造成艺术团人员的流失。另一方面,成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仅凭兴趣凑集,进出自由,造成成员更大的流动性,艺术团也由此形成“因人而兴、因人而衰”的局面。

2、大学生艺术团保障措施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多

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得不到硬件设施上的最起码保障,例如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各个团队缺乏必要训练场地和排练室,乐器都是学生自备,音响等训练用器材经过多年的使用,出现老化和破损现象,急待更新和维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团的长足发展。

3、大学生艺术团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够系统,随机性强

首先,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艺术团都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培训教材,各个高等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的教案都是自行设计编排,因为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良莠不齐,从而限制了大学生艺术团向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其次,目前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教育活动仅限于单纯的训练和文艺演出,职能发挥仅限于活跃学生第二课堂生活,随意性强,没有完全发挥艺术团育人载体功能,职能弱化。大学生艺术团发展方向应该由单一的以训练、娱乐、晚会为主的艺术活动,发展为以涵盖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

4、大学生艺术团缺乏专业指导老师,训练水平不高

艺术团指导教师的思想水平、组织能力、艺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投入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团训练水平的高低。我校仍未形成有效的针对教师艺术团工作量科学认定的考评和薪酬制,艺术团的指导教师都是义务兼职的,这些聘任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工作,调整频繁,不能持续地、长期地对艺术团进行指导,而且他们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后,再增加艺术团的指导任务往往要花费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校在工作量的计算或津贴补助方面又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专业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大学生艺术团长期的合理的规划和发展。而且加上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比较繁重,除了专业课的学习还有其他选修课,所以艺术团指导老师和广大艺术团成员都存在着投入精力不足的现象,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和专业的指导,导致了大学生艺术团训练状况艰难。

三、大学生艺术团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生艺术团实行学分制管理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观念的要求,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学分制管理不仅能制规范艺术团的发展,解决了艺术团发展出现的瓶劲问题,提高了艺术团团员的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能解决艺术团长期缺少指导老师的难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专业指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指导质量;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训练,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与编排的能力,这对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有着重要作用。上海某些高校艺术团已经实行学分制管理多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以,在大学生艺术团推行学分制管理势在必行。

四、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管理课程设置模式

大学生艺术团采取以校团委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校团委。课程设置与管理模式参照学校现有的选修课程管理安排,具体模式设置如下:

1、艺术团成员招收与学分认定

(1)艺术团每学年初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学生招收艺术团成员,学生通过选拔考核后成为艺术团成员,编入相应艺术团队伍参加学习和活动。名单一经确认,艺术团须将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2)学校在艺术教育课程中增设艺术团相关课程,艺术团成员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选课,两年内修完课程,并参加相应艺术队活动,经考核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该学分归入艺术教育总学分。

2、授课、训练及奖励办法

(1)艺术团成员根据所在艺术团队伍的专业特点,应完成以下相关课程的学习:

基础理论课:舞蹈、声乐、器乐等的基本理论。

专业技能课:舞蹈的技巧与身韵训练、声乐演唱技巧与表演能力的训练、器乐演奏技巧与表演能力的训练等。

节目排练课:队员之间合作性的训练,包括声部的协调、乐曲的处理、动作的整齐等。

舞台表演课:校内外各类演出、文艺比赛和其它艺术实践活动等。

(2)艺术团课程学习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晚上和双休日。上课与训练时间及地点由相应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原则上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学每学期不低于16课时,节目排练课和舞台表演课每学期不低于16课时。

(3)凡参加艺术团选修课的学生,考查合格,每32学时计1个学分。艺术团成员在大学期间修得的艺术类选修课学分最多计4个学分,多余的学分按课外学分计。

(4)对因参加重要演出和排练而造成此期间课程学习受影响的学生,若此期间有课程考试,经校团委审查、教务处批准后可办理一至两门课程的缓考。

3、艺术团成员管理

选修课程的同学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及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教务处和团委的指导下,大学生艺术团作为艺术课程的日常管理机构,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监督各队伍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班设班级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教学班日常事务、学员管理、日常纪律监督等。实施纪律与考勤制度,负责点名、请假、旷课等相关事宜,并与结业考核相挂钩,评定纳入平时考核中。

4、艺术班级建设

首先是控制班级规模。班级规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学习资源,一般情况下,班级有三十人左右,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其次是增强班级的内部凝聚力。比如可以每月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或交流会,交换思想,促进整个教学班的学习氛围,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再者,指导老师在整个环节中的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他不仅负责教学班的理论教学工作,同时在要指导节目的编排,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理论技能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训练,搭建起艺术团这一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舞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和表演水平。

5、艺术团成员考核管理

(1)学校成立艺术团成员学分认定考核小组,由教务处、艺术指导教师组成。考核工作在考核小组指导下,由各艺术团队伍指导教师负责,并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对艺术团成员的成绩进行网上登录,艺术团负责对书面成绩进行备案。

(2)考核分日常考核、专业考核和实践考核三个部分。日常考核占3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考勤、纪律和参与艺术团工作等情况考核;专业考核占4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的专业技能考核;舞台表演占3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的舞台表演和其它专业实践情况考核。

(3)艺术团成员一经招收入团后原则上不得中途退团,确因能力问题或者其他不可抗拒因素退团者,不得获取学分。

总之,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艺术特色是一个团体、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素质涵养的直观反映。同样,在大学环境中,健康向上、高雅浓郁的艺术气息是不可或缺的。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大学生提供了艺术活动的良好条件,自艺术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文艺活动,一直活跃在校园文化舞台上,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艺术氛围作出了大量的成绩,但是,其发展也一直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坚信,只有打破常规,从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新的发展制度,并经过艺术团人的艰苦努力,一定能将其发展成为集艺术教育、演出、展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团体。

参考文献:

[1]高玉杰.对试行学分制管理优势的认识.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2]靳玉乐.《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9月.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9

一、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艺术类学生的思维要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活跃,但是其自律性较差。受专业影响,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大都十分张扬,而且思维较活跃,但是与此同对应的是艺术类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比如,艺术类考生从高中阶段开始就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校外活动,在课堂学习的时间较少,这使得艺术类学生的课堂纪律性较差。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学生们自我控制的时间又一次增加,对于自制力相对较弱的艺术学生来说,经常会出现旷课的情况,也有很多学生会在课堂上玩手机、说话、看小说、睡觉等等。另外,由于现阶段的大多数艺术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进入大学之后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而这些都会影响民办高校的艺术学生管理工作。其次,民办高校艺术学生对学校的价值观缺乏认同感。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相对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而当下的教育体制中,相比公办学校,民办高校对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还较弱,民办高校不仅要求学生自己打扫卫生、洗手间,而且对学生的内务要求较为严格,并将这些列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中。虽然,学校的这些规章制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但是,对于很多艺术类学生来说,这些规章制度无疑是一种限制,甚至将这些规定视为“变态管理”。总之,由于缺乏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就会产生对学校管理的抵触心理,进而使得学校内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不断发展。最后,艺术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成长。由于当前社会上对民办高校艺术学生存在偏见,所以很多艺术类学生对外界的评价和外人的评价都相当的敏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容易急躁,出现思想偏激等问题,而且由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对学生存在偏见,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学生与教师顶嘴的情况,而这些都不利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育和谐校园理工院校

在教育部今年年中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据了解,在这2246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已经开展专业艺术教育的有近1800所。这1800所高校中,纯粹的艺术类院校不足百所,而大部分的高校都是综合性大学。在中国,“综合性”意味着这所学校拥有包括理工类学科在内的至少三个主干学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并没有一种公认的关于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标准。本文的题目所指的理工科大学主要指除了纯粹的艺术院校之外的,偏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大学,在这种类型的大学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

理工科大学培养的是经济建设的一线人才,是综合国力提升的直接推动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人才肩负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使命,这些人才更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需要高水平的艺术教育来提升其文化素质。

近年来,我国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还有许多现象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对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关系认识不清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这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但这五个目标并没有特指艺术。传统认为,艺术教育就等同于美育,其实是一种误读。我们只能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实际上,在现实状况下,艺术教育的内涵要比美育小得多,比如文学尽管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在大学中,文学欣赏是不被纳入艺术教育管理的。在理工科大学中,艺术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辅助作用,即辅助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对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关系认识不清

从2011年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之后,下设五个一级学科。我们如果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来考察此次学科调整,便会发现,五个一级学科实际上是把理论和实践分开了。这样的划分有助于专业艺术院校开展学科建设,但客观上对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有限的公共艺术教育资源中,究竟该偏重于理论还是倾向于实践?笔者认为,对于理工科大学来讲,公共艺术教育应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偏向于理论。课堂上以理论为主,课堂下以实践为主,即作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实施部门,应当将重点放在艺术理论上,进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下养成艺术实践的习惯。

(三)对公共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认识不清

教育部曾经在相关的文件中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师资力量配备做宏观指导,这种指导本身不具有行政约束效力。大多数理工类高校无意抵触教育部的规定,但往往在具体执行时有所变通,以专业艺术教育为主,公共艺术教育为辅,在统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时,往往由三部分构成:专职公共、兼职公共和兼职专业。从教师本身来说,很少愿意做兼职的公共艺术教师,都希望在一个专业的领域内谋求发展。客观上导致了大多数理工类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成为一个空壳,即在经历了非常短暂的公共艺术教育教研室身份之后,转型为专业艺术院系。

二、对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

(一)要充分重视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这些道理都无须赘述,教育管理部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码。在2014年,教育部再次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这份文件尽管是司局级的,但文件的内容却较之以往更加丰富和实际,如文件指出:“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新形势下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首先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其次要展开“全面发展”的维度,最后要有“公平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要不断更新公共艺术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理工类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性质和专业艺术院校是有差异的,如果说专业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审美素养、锻炼艺术技能、开发艺术潜力,那么,理工科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主要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应对现代科技挑战,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所谓智能,并非单纯的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而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就客观上要求公共艺术教育要摒弃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而采用一般加个别的方式,即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发挥每个学生的艺术特长,使之通过某一特殊的艺术门类改善自身的思维结构。

(三)完善各项公共艺术教育配套制度

配套制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培养目标,其次是课程设置,再次是评价体系。培养目标的制订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特点,如理科和工科就有区别。前者主要着眼于培养逻辑、数理智能,具体为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培养对象可能更适用于演习音乐学、舞蹈学;而后者主要着眼于培养视觉、空间智能,具体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这些培养对象可能更适用于美术学、设计学。对于课程设置更应体现差别化的内容结构,即使是同样的学分数,也应规定出选课细节。要建立具有导向、指导、管理和激励的功能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强化艺术教育的责任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形成实施艺术教育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艺术教育。

(注:本文为防灾科技学院校级课题“学院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Y2014B2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