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9:14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1

(一)我市农村环境现状与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乡镇规划得到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能源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步伐加快,测土施肥、秸秆还田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环境监管能力极为薄弱,农村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任意排放,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使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成为影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是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缩小城乡差别的具体措施。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创建环境优美村、镇为载体,引导农民树立清洁生产理念,逐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大力宣传、认真落实。要在充分尊重农村意愿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资金支持,发动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在原有规划、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统筹安排农村环境建设资金和项目,重点保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需要。

3、综合整治,和谐发展。坚持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环境保护工作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在发展中改善环境质量。

4、重点突破,总体推进。在环境优美镇、村创建上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引导和推进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镇、村首先达到环境优美镇、村的标准。

5、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卫生、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村镇规划和环保能力建设。项目的安排要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先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到2015年基本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目标。

(二)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近期治理目标,到2010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首先,要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相对密集居住区的集中饮用水源。其次,要防治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第三,要建立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制度。第四,要杜绝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化肥农药对水质造成污染。

(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土地退化和矿山植被破坏的生态修复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严格控制因不合理开发导致新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加强封山禁牧、封山育林。

2、强化乡村污染治理

(1)防治土壤污染。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根据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2)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环境监管,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重点保护的区域、流域和生态敏感区;要规范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超标排放的养殖企业进行限期治理;要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堆肥等工艺处理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

(3)治理乡村工业污染。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对乡村工业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乡村工业企业,给予限期治理、取缔或关闭;乡村工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对污染实行集中防治。

3、开展村镇创优活动

要积极开展村镇环境创优活动。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环境的村镇率先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村的标准。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的提高自然环境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经济。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开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乡村工业生态化,提高乡村工业档次和效益。新建乡村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秸秆等再生资源转化及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

4、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市直部门包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等综合措施,在全市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垛、清路障、清宅侧、清违建和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及村屯绿化等“五清、五改、一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5、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1)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通过秸秆气化为村民提供燃气。

(2)推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作。开展太阳能、民用炉灶、炕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6、推进农村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建设部门采用适用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监管,适当加强乡镇一级环保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

四、重点工程

(一)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

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已纳入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乡镇、村,率先开展环境创优工作。全市建设20个环境优美乡镇,100个环境优美村。

(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

建设5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在县(市)进行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各建设1个饮用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同时,开展水源地周边截污、工业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等工程。

(三)再生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建设5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各县(市)要组织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选择经济适用技术,开展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各建设1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

(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建设5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各县(市)要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因地制宜的选择生产有机肥、沼气、堆肥、粪尿处理、各类环境技术模式,各建设1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五)乡村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5个乡村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各县(市)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和完善乡村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各建设1个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六)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建设5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各县(市)要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各完成1个(有机杂粮、野生茹、干鲜果品等)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七)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1、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2、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3、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4、村庄道路要硬化平整,道路两侧栽树种花,要清除柴草堆、物料堆、垃圾、残土堆、粪肥堆,无散放的畜禽。

(八)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完善8个县(市)区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1、加大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基础设施、装备和队伍建设,初步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系统。2、加强农村环保科研能力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加大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力度。3、深入开展科普与宣传教育工作,举办农村环保技术知识讲座,组织当地农民观看科普挂图、展板、宣传资料等,向农民传授农业环保实用技术,引导农民自觉保护农村环境,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要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卫生、民政、交通、建委、公用事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调度、协调和考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二)政策措施与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政府补贴、部门支持、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各部门要统筹安排专项工作资金,形成合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作为环境优美村镇的配套工程进行安排,根据国家规定,从排污费中解决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有稳定的投入,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调整。

(三)科技支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解决实施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强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环保科普工作力度。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2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为首要任务”。总理指出“我们奋斗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以饮用水源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针对水污染防治及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于2008年2月修订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专设了“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一章,2002年3月28,省第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都对饮用水水源保护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为指导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安排,2008年由原省环保局会商省政府有关部门编制了《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8年8月经省政府同意,由原省环境保护局以陕环发〔2008〕37号文件正式印发执行。2007年9月,我市成立了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所编制的《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2010年4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卫生部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全国规划》),这也是我国第一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保障《全国规划》、《规划》和《规划》的顺利实施,切实抓好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依据省环保厅等8个部门编制的《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全省实施意见》),由市环保局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国土、住建、水利、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全市实施意见》),作为我市贯彻落实《全国规划》、《规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着力解决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确保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水源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和信息公开制度,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地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执法和监测能力,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扎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施目标

到2020年,全面改善我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状况。城镇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状况得到全面控制,水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提升全市水源地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应急供水能力,建立比较完善的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技术及方法体系;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水源水质安全的需求。具体分期主要控制指标要求如下:

到2015年,4个(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项目达标率达到90%以上,11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项目达标率达到90%以上,重点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项目达标率达到98%以上;

到2020年,4个(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项目达标率达到95%以上,11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项目达标率达到95%以上,重点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项目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问题;

到2015年,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审批完成率达到100%;

到2015年,市级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拆率达到100%。县级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拆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县级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拆率达到95%以上。

(三)实施原则

综合规划的总体原则和地方的实际状况,总体按照以下原则实施:

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创新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的原则。

(四)实施期限

依据《全国规划》和《全省规划》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状况,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其中近期为重点内容实施期。

近期:全力推进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推进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远期:全面落实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持续稳定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

(五)任务目标

近期(2010—2015年):完成我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审批工作。全面落实和完善4个(市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性标志建设、隔离和整治工程,优先治理存在安全隐患及水质不达标(特别是重金属超标)的水源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全面加强水源地环境监管及监测能力建设工程,改善和提升全市水源地环境监管及监测能力,启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技术及方法体系研究工作;加强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全市饮用水源地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和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启动饮用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治理和水源涵养及生态环境修复试点工程建设。

远期(2016—2020年):全面落实11个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性标志建设、隔离和整治工程。落实重点水源地点源治理工程和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和完善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点源治理工程,提高水源地水质保障和水源涵养能力。建设科学、规范的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技术和方法体系,为全市饮用水源地科学发展、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三)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四)《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五)《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规划》

(六)《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七)《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年项目清单》

(八)《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

(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十)《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十一)《省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年》

(十二)《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十三)《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十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技术规范》

(十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十七)《地下水质量标准》

四、项目范围

综合《全国规划》、《规划》和《规划》,本次将我市4个城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11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纳入本次实施范围。

五、整治内容

参照《全国规划》工程项目的设置原则,并结合《规划》和《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设置了三大类14项建设项目。具体如下:

(一)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1.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机构和制度建设

各县区应根据辖区内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现状,制定或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办法。健全管理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对水源地进行管理,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环境与安全巡查、检查制度(石油、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将水源地大气、水体、土壤、生态和安全等全部纳入日常监管范围,确保水源安全和制度的有效执行。

2.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和报告制度建设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在职权范围内定期向社会主动公开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信息。水利、环保等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作,充分实现饮用水水源地资源共享。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报告制度,环保部门每年向当地政府报告辖区水源水质和环境管理状况,同时抄报市环境保护局。当地政府还应对辖区内可能发生或已发生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无论事件等级大小,都必须及时准确上报。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地区保护工程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地区,采取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坚持以水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为依据,确定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规模。有计划地实施重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位于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确保水源不受污染。进一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各类开发规划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关口,禁止高污染、高风险的建设项目进入,有效控制进入下游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总量,确保上游来水安全。

4.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程

按照《规划》内容要求,全省要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管理系统,我市要建设基于GiS系统的市级水源地信息化管理分平台,将全市现有的15个水源地的环境信息(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分布、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基础信息)、环境管理和应急管理全部纳入,实现信息化管理。各县区政府要完善水源地的环境信息、环境管理和应急管理等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建立县级数据库,为市级分平台建设提供详实、全面的数据支撑。

5.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市环境监测站负责水源地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及全分析监测,县级监测站负责水源地29项常规指标监测的责任分工为目的,以各级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在现有硬件基础上填平补齐,确保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二)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1.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预警及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在全市2个较大的地表水源地(水库型)建设5套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监测常规项目),2套水质自动监测综合预警站(监测常规项目、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及生物毒性)和2套水源地取水口视频监控系统,并与水源地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全市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实时监测和预警。

2.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工程

高效、准确、及时提供应急监测数据为目标,切实提升全省水源地应急监测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提高市监测站和6个县(区)监测站的常规污染物、重金属及各类有机物的快速定性、定量监测能力,为水源地污染事故的处置提供准确、科学的技术支持。

各县区应建立突发性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健全饮用水源风险防控系统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精干高效的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完善水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实现“一源一案”,落实环境污染事故分级处置制度,储备必要的药剂和活性炭等应急物资,搭建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加强应急演练。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做好风险防范。

3.应急替代(或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

为满足城市发展对水源的需求,特别保障出现的水源污染事故、水源地本底超标和短期内难以治理达标状态下的供水安全,应实施应急供水,确保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应急替代水源和发展备用水源建设需求,大力加强各县区的应急替代或备用水源建设,还可以通过区域较大的水源地的联合调度,跨区域供水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完善应急或备用水源地建设工作,确保市各县区都有应急替代或备用的饮用水水源地,彻底解决部分县区没有应急替代或备用水源地的现状。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污染防治建设工程

1.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

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围,建设隔离防护工程,包括隔离防护围栏、围网、生态防护林和水源地标志建设工程等。隔离防护工程包括物理隔离和生物隔离,物理隔离是用围栏或围网进行保护,生物隔离是选择适宜的树木种类建设防护林。标志建设要依照国家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规范科学设立。

2.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整治工程

对现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与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或污染进行整治。制定政策措施和规划,综合采取经济、技术、工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土地置换、征收和经济补偿等措施实施建筑物清拆、人口搬迁、排污口关闭及限制种植养殖等。全部在近期实施完成,彻底改善一级保护区的综合环境状况。

3.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点源整治工程

对现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与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或污染进行整治。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二级保护区内排放污染物建设项目及对当地水源水质影响程度和水质要求,制定相应工程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实施,基本解决二级保护区内点源污染。

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主要针对保护区内的农业、生活、畜禽(水产)养殖及旅游等非点源污染,对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非点源污染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采取控制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禁止垃圾、废物堆放,进行集中收集处置。取缔养殖及旅游等可能影响水质的活动,有效控制主要非点源污染,逐步改善非点源污染加重的现状。积极发展、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进林业“三剩物”、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积累非点源治理的经验。

5.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对生态较为脆弱的冯家山和石头河(水库型)水源地,开展生态修复建设工程。采取在湖库周边建设生态屏障,涵养水源。利用湖库周边自然滩涂和湿地,养殖或种植合适的生物物种。对水体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水源,通过在水体内布设生态浮床、放置生物净化装置、除藻曝气装置等措施进行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为水源涵养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

6.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供水设施整治工程

取水口污染防治工程主要是采用傍河取水、增加渗滤层等技术手段,改善取水口水质。对存在污染隐患的供水设施采取淘汰、关闭和整治。特别要加强新建工程的管理,强化前期勘探和评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避免留下污染和水质超标隐患。完善取水审批制度,依法加强水源地取水管理体制。

六、实施计划

实施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

(一)近期

近期计划实施三大类8项水源地监管等建设工程,总投资10347万元,其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3项)投资270万元,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工程(3项)投资3720万元,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污染防治建设工程(2项)投资6357万元。

近期优先实施环境风险等级较高的饮用水源地整治详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3项工程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详见,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工程3项工程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详见,市、县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工程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市、县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整治工程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远期

远期计划实施的三大类3项水源地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等工程总投资27171万元,全部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污染防治建设工程。

远期实施市、县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点源整治工程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典型非点源治理工程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重点水源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试点工程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

七、资金筹措

(一)项目资金需求

本方案计划实施三大类14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应急、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建设工程,预计总投资37518万元,具体各类工程及分期投资见。

(二)资金筹措和使用

1.资金筹措

资金主要来自4个方面: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饮用水源地主要服务于各地,同时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因此本实施方案所需资金主要由各级地方财政纳入预算;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方案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建设工程涉及企业污染治理的工程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当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与补助;

市级财政争取省财政经费支持,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县区政府做好本项工作;

2.资金使用

市级财政用于市本级水源地监管等能力建设;

县区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本级的水源地环境监管、应急能力及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污染治理资金主要由企业承担,直接用于本企业造成的水源地污染治理项目;

方案中以下项目经费未计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机构和制度建设经费,要求纳入当地行政事业经费预算;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程经费,按照省上要求纳入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专项中;水源地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水源涵养林、滨水生态屏障等建设经费,要求纳入当地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专项中。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

各县区人民政府是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也是本方案的主要实施者,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政府应根据《实施意见》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将目标任务纳入本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将饮用水源保护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相关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强化当地政府及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力推进规划项目的落实,确保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二)分工负责

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抓紧规划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落实意见,全力支持和指导各县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按照饮用水源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环保部门:负责具体实施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环境监管。严把涉及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审批。指导、协调和督促规划实施,落实规划考评工作。

发改部门:负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节水、调水等重大项目推进。积极支持规划项目和水源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严把涉及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审批。

财政部门:负责当地水源地规划项目经费预算与拨付,应将规划项目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确保按照实施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专项经费,监督经费的使用。

国土部门:负责水源保护区内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应严格控制涉及水源保护区的土地开发利用项目,从严审批涉及水源保护区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等项目,积极支持有关水源地保护项目的用地。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设施的维护、淘汰和正常运行,负责水的输配、水的处理净化,确保水源水经过净化以后符合卫生标准,提供合格的、安全的饮用水。

水利部门:负责区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开发和利用。依据“优先保证饮用水,优先优用”原则以及水源地功能调整和优化配置方案,对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多功能水源地进行不同功能间的水量调整与转换。负责县城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正常运行,负责水的输配、水的处理净化。负责水源地周边涉及河道等项目的审批,应严格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和安全的项目审批,支持水源地保护项目审批和建设。

农业部门:负责水源地保护区内农业生产管理,应合理调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农业种植结构,严格控制和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效控制水源地保护区的农业面源污染。

林业部门:负责涉及水源地保护区的退耕还林,天然林建设和保护等,优先支持涉及水源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水源涵养林,滨水生态屏障等建设,并将有关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滨水生态屏障(林、草)等建设工程费用纳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建设等专项规划建设。

卫生部门:负责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3

一、强化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级各部门(站所)负责人、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镇“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统筹协调工作。

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专题研讨会,印发了《小湾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小湾镇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及17个子方案》、《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两违”建筑专项整治方案》、《关于成立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执法队伍的通知》、《小湾镇提升人居环境“六增”实施方案》《小湾镇“茶王森林公园”一期建设实施方案》《小湾镇路长街长园长湖长山长“五长制”实施方案》《小湾镇河长制工作方案》《小湾镇公路沿线综合整治方案》等等文件,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计划,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氛围

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中,小湾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小湾实际,层层压实主体责任,通过镇村组联动,聚全民之力,采取一项活动“促”、三个结合“推”、五个机制“引”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135模式”,扎实推进“四治三改一拆六增”和“七改三清”行动,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县印发学习。同时结合小湾实际,编制了印发《狠抓七改三清提升人居环境之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小湾提升人居环境七字歌》等1000余份宣传单,制作宣传横幅20条,永久性标语20条,大型中型宣传栏1块,小型标识牌若干。全镇上下比学赶超的氛围初步形成,环境建设对群众素质的正向激励效果明显。

三、全面统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七改三清”工作情况

我镇以锦秀茶王自然村作为“七改三清”示范点,由示范点带动全镇铺开“七改三清”工作。

1.改造农村道路。加快推进村组公路建设,逐步实施全镇124条181公里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争取新建3条53公里村组连接路面。争取提质改造7条48.2公里的沙石路面,争取祥临铁路隧道口站点与全镇公路网互联互通,服务好澜沧江沿江公路建设。目前为止全镇建成通畅工程硬板路134公里。村组公路开挖183条258公里。进村入户水泥路面45公里,产业通道80公里,全镇主干道公路硬化达100%。

2.改造农村民房。围绕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工作,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计划任务为919户,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全部启动。

3.改造农村饮水。截至目前,已完成梅竹、三水、华峰、春光、小湾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饮水工程建设,投资138万元;完成3个贫困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解决了2500人的人饮困难问题,投资90万元。为满足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供水需求,我镇计划对自来水厂进行扩建,目前,正准备进行项目的踏勘、测量、设计等工作,并将在近期引进一家有资质的机构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撰工作。

4.改造农村用电。截至目前,我镇11个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已基本完成,争取启动漩涡塘电站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能源项目,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5.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按照“人畜合理分离”的要求,改进畜禽饲养方式。今年我镇改造旧圈舍40多户,新建危房改造户全部实现人畜分离。

6.改造农村厕所。逐步取消普通旱厕,建设卫生厕所,全镇范围内水冲式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70%以上,新建房农户水冲式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100%。

7.改造农村炉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以电代柴”、“以气代柴”。

8.清洁水源。我镇累计建成人饮工程20件;完成农田水利冬春修工程40多件,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公里,完成库塘蓄水2000多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6000亩。

9.清洁田园。我镇以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化控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膜综合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可降解农地膜等安全回收处置。

10.清洁家园。我镇大力宣传,组织群众开展清洁家园工作,在清洁家园的同时,实行群众“门前五包”责任制,涌现出了一批以三水村干海自然村为代表的“清洁家园、美丽家园”自然村。我镇12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保洁机制,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伍12支。

(二)四治三改工作情况

1.治污。依法取缔集镇区过境河流非法采沙、采石、取土、矿采选活动,清理河岸垃圾,清除河道障碍物,严禁直排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倾倒废弃物,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到各村宣传达6次,整治乱排乱放现象共20次。

2.治脏。12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环卫保洁机制,分别自发组织辖区内街道卫生整治36次,使我镇集镇建成区垃圾收集容器等环卫设施安装率达100%,完好率达100%,垃圾综合处理率达60%以上;村庄建成垃圾池配置率达60%以上,垃圾综合处理率达5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以上。

3.治乱。以“万里公路绿化长廊建设”和“通畅工程”为抓手,实现公路路域环境整洁、美观、舒适。深入开展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治理公路两侧乱堆、乱倒、乱摆行为,加强管养保洁。我镇在工程建设领域严格执行清洁施工“六个百分百和六不准”要求,加大对施工单位监管和日常管理,规范施工现场排污和垃圾清运,重点工程建设区采取封闭施工,切实治理工程车辆带泥上路、拉土拉沙车辆未加盖篷布、不按规范地点堆放建筑垃圾和弃土等问题,做到境内清洁施工。集中整治新镇农贸市场、三水平掌街街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摊点乱摆、违法违规广告、消防安全隐患等,保持市场整洁有序。2018年来,共治理违章占道经营行为20次,治理线网乱接行为15次,治理粪土乱堆行为50次,治理垃圾乱倒行为30次,治理棚舍乱搭行为15次,治理农具乱摆行为30次,污水乱排行为20次,治理畜禽乱跑行为35次。其中3月份,我镇用时15天,对镇内大干线、桂花线近50公里路域周边进行综合整治。清理路肩常年堆放的垃圾和弃土5000多立方米,清理侧沟20多公里,清理公路沿线小广告300余处,平整路肩3.1万平方米。

4.治堵。我镇制定印发了《小湾镇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整治实施方案》,着力整治我镇道路交通拥堵,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强车辆分流和交通疏导,综合治理交通违法行为,规范对电动摩托车、老年代步车等无证照非机动车辆的管理。加强停车场设施规划建设,科学制定车位配建标准,盘活单位、小区、道路、公共区域等可利用的停车资源。

(三)两违拆除情况

我镇“两违”拆除工作主要对集镇、村庄规划区内县乡道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及道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风景名胜区、及景点周边区域内的违法违规建筑进行整治,我镇共调查出16处违法违规建筑。计划于2016年至2020年全面整改完成。其中2016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92万平方米;2017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85万平方米,拆除建成区0.003万平方米;2018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8万平方米;2019年计划拆除镇域建成区计划拆除0.022万平方米;2020年计划拆除镇域建成区0.01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共拆除“两违”建筑 11处 0.1019万平方米,完成总量的63.3%。

(四)增花增绿情况

1.增花。根据《凤庆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组织实施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建设的通知》(凤人居组办发〔2018〕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镇“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小湾镇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规划方案》。结合我镇植被资源丰富、花卉植物种类繁多的优越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主干道进行特色化改造,充分发挥花卉植物的特点,以三角梅为主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和街道”。

投资10万元,在锦秀村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道路两侧裸露的边坡上铺设草坪330平方米,播撒草籽110平方米,沿路种植樱花15株,三角梅20株,野花组合210平方米,新建围栏90米,移栽黄冠菊、月季花、美人蕉等240平方米,新增木栏杆50米。工程计划总投资10万元。投资22万元,华峰村周围种植草坪475平方米,野花组合2300平方米,新建围栏155米,种植樱花55株,种植三角梅127株,红枫60株,花班65株,种植爬山虎85株。

投资13.5万元,在三水村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在建筑周围和路边铺设草坪180平方米,播撒草籽410平方米,沿路种植樱花175株,三角梅180株,野花组合160平方米,新建围栏25米。

投资40万元打造“鲜花盛开的街道”,在小湾加油站至镇区路段从加油站岔口上来,道路两侧主要以蓝花楹、三角梅、黄金叶为主题,打造整体性和视觉层次感。在岔口上左侧:种植三角梅36株,桂花17株,槟榔树4株,樱花6株,黄金叶86株,黄金榕球13株,香蕉5株,播撒草籽3327平方米,新建绿色铁丝围栏479米,以达到入口形象引导。

在岔口上右侧:种植35株,黄金叶42株,灯台树6株,樱花5株,黄金榕球2株,白塔树1株,桂花8株,蓝花楹42株,播撒草籽1664平方米,新建绿色铁丝围栏291米。

信用社上方至回头弯:砖砌花台94米,种植土回填224立方米,播撒草籽558平方米,种植三角梅14株,黄金叶20株,蓝花楹2株,桂花3株,冬青树球26株,红花油茶4株。 

(五)“一水两污”、建制村公厕及自然村垃圾池建设情况

根据《凤庆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室关于加速推进乡镇“一水两污”公厕及村庄垃圾治理建设近期工作的通知》(凤人居组办发〔2017〕26号)文件安排部署,凤庆县小湾镇“一水两污”公厕及村庄垃圾治理建设内容及规模:集镇污水管网1km,污水处理设施1台,集镇垃圾中转站场平1个,新建集镇公厕2座,建制村公厕7座(其中新建4座,改造3座),自然村垃圾池2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4万元,现已完成134万元,占计划任务的69%,其中:集镇污水管网项目已完成900米,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安装。集镇垃圾中转站场平工程已完工。集镇公厕项目2座、建制村公厕7座已完工,自然村垃圾池项目24个已完工。

(六)自然村垃圾池、污水、公厕“三个一百”项目建设情况

我镇“三个一百”项目中的8个自然村公厕项目全部已完成建设;14个自然村垃圾池已全部完工;污水处理设施中,小湾村江边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蕨菜村蕨菜自然村、阿莫山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入招标阶段。

四、下步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镇将继续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为行动指南,继续狠抓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的同时,不断完善提升我镇提升人居环境工作。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一、水土保持设计

根据国家水土保持建设程序,前期工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四个阶段。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在规划指导下确定工程立项的重要阶段,经审批后作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对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保持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基本选定项目区,并对项目区的工程建设条件进行必要的调查,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方案,进行典型设计,估算工程投资;评价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说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等基本情况,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基本确定工程建设主要任务,初步确定建设目标。

(3)基本确定建设规模,基本选定项目区,初步查明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等基本情况,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应了解并说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4)初步确定工程总体方案,选定典型小流域,进行典型设计,对大中型淤地坝、拦沙坝等沟道治理工程应做重点论证。

(5)推算工程量,初步拟定施工组织形式及进度安排。

(6)初步拟定水土保持监测计划。

(7)初步拟定技术支持方案。

(8)初步明确管理机构,初步提出项目管理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

(9)估算工程投资,初步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10)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提出综合评价结论。对利用外资项目,还应提出融资方案并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规划为依据,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循有关技术标准,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勘测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确定项目建设任务。

(2)确定建设目标和规模,选定项目区,明确重点建设小流域(或片区),对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明确建设规模。

(3)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查明并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基本建设条件;水土保持单项工程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应查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4)提出水土保持分区,确定工程总体布局。

(5)估算工程量,基本确定施工组织形式、施工方法和要求、总工期及进度安排。

(6)初步确定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7)基本确定技术支持方案。

(8)明确管理机构,提出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

(9)估算工程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10)分析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利用外资项目,还应提出融资方案并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初步设计阶段

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实施的保证措施(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二、水土保持实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同时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工作。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资金、管理等保障措施,做好本方案下阶段的工程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组织工作,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2、定期向上级行政主管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3、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并及时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监测报告。

4、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理资质的人员承担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任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

5、采购石、砂等建筑材料要选择符合规定的料场,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并向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应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7、按规定将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于30日内分送项目所在流域机构及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并将送达回执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三、环境保护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任务和内容:

1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具体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监测与管理规划等的设计,并根据设计成果提出环境保护投资,编写工程环境保护设计篇(章)。

2环境保护设计包括水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环境保护、人群健康保护、景观保护、施工污染控制、环境补偿措施、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设计内容。

四、环境保护实施

工程建设期间应按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设计确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建设单位应依据工程环境影响程度、范围、影响要素,对需要监测的环境要素,提出监测点位布设、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及数据处理等要求。各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要求参照国家及行业现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环境监测可划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两个时段,环境监测点位设置应尽量与例行监测相结合。环境监测计划中应附环境监测点位布置图。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5

刚才,沈书记就我县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作了重要的讲话,对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计生、国土、城建部门的领导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申副县长代表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2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请各级各部门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年,我县认真贯彻执行省、州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计划生育、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优质服务、合同管理、少生奖励”三项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面完成了年度责任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9.97%,人口增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人口与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国土资源为重点的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执行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依法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年内占用耕地45亩,实现新增耕地3*.5亩,补充耕地数比建设占用耕地数多5倍;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出让行为,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比例达到100%。环境保护工作以县城和乡集镇为重点,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加强“三废”及各种污染的综合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全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保护执法监察能力进一步提高。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县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县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农村生育观念还很落后,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亟待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与当前广大群众的计生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二是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与粗放利用并存,加之土地审批权限的上划,用地指标不足与城镇化和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用地需求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二级市场培育还不够充分。三是全民环保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地方破坏生态、破坏资源和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实践“*”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更加明确地把这项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于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不懈地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做好。

二、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开拓创新,认真做好20*年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今年是我县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基础工作,提高监控、管理和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

今年全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继续抓好“合同管理、优质服务、少生奖励”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夯实基础,优化服务,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确保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圆满完成。

一是深入推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要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情况,落实好节育措施,杜绝和减少计划外生育,使计划生育工作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同时,加强合同履约担保金管理,按时上缴财政专户,对已挪用、占用的要尽快归还。

二是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根据中央出台的对中西部地区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养老生活补助和《*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规定》,把“奖优免补”政策宣传到村组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更多的农业人口申请办理独生子女证,逐步建立“以奖代罚”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三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是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要完善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理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切实落实流动人口协议管理制度、联合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和公报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做到管住、管好、服务到位。

四是积极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今年要认真贯彻实施《南涧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确保通过国家计生委的考评验收。通过优质服务来全面提高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水平,保障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是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把计划生育作为农村和城镇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倡移风易俗,普及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转变生育观念,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营造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思路,加强管理,做好国土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实现国土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持续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功能和效益,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将基本农田的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在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用地指标紧缩的形势下,努力盘活土地存量,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二是积极推进土地管理的各项改革,提高节约和集约用地水平。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国土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加大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力度。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积极推进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强化统一集中管理,全面实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土地供应机制。要坚持纠正土地征用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建立征地价格听证制度,严格土地补偿标准和发放程序,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进一步做好深化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严格征地制度和程序。认真清理和规范土地市场,坚决纠正未征先用、批而不用的现象,严肃查处违规乱征滥用耕地和非法出让土地的案件,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充分发挥惩戒作用和警示作用。

四是加大矿产资源保护和管理利用力度。重点整顿布局不合理、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严历打击非法勘查、开采和采用承包、出租、转包等非法转让矿产权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矿产违法案件,维护正常的矿业权市场秩序。

五是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险情巡查、灾情速报等制度,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加强对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监测预报,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将灾害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到实处。

(三)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加大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和小流域保护治理力度,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加强对重点流域和行业的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规划。今年是“十五”环境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要加大环境保护的调研力度,科学合理的编制好“*”规划,为环境保护工作更加科学、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中心,全面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继续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积极争取生态保护治理项目扶持资金,加快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运用科学的理念和高新技术手段,指导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三是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坚持查、纠、改并举,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力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继续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环保专项活动,严肃查处违法建设项目和违法排污企业,依法关闭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和实践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一批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利用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项目和企业。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

三、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努力完成20*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我县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水平。

(一)认真落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责任制。要认真落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制度,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定考核标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

(二)加大行政执法监察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服务,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坚持依法办事、秉公执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真正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好我县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需要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我们必须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规划、决策和项目,在出台前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吸收合理建议,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群众在参与中受益。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广电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广泛深入宣传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引导群众,使其摒弃陈旧的观念和做法,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在全社会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6

**年十项重点工作盘点:一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切实加强。**区城乡生态建设累计投入3.44亿元,其中:前进村环保示范村建设投入1035万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90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2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50万元,村自筹资金595万元),于**年9月15日顺利通过国家核查验收;南八里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入50万元(阶段性完成);小打白村城中村改造投入8360万元(工程在建);徐家屯城中村改造投入2.49亿元(工程在建)。二是地表水环境整治取得初步进展。**--**年连续对实行河长制的河流进行水质采样监测,新开河整治成果显著但污染仍很严重,CoD由415mg/l降至165mg/l,石厂峪河CoD由49mg/l降至41mg/l,前进河CoD连续两年小于10mg/l。三是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切实改善。根据市局党组要求积极引进外资改善农村饮用水环境,可口可乐公司等单位在**区农村实施饮用水项目研究,资助南八里村25万元建设一眼150米深水井并提供相关技术与管理经验;以此为契机分局自加压力编制辖区农村饮用水环保规划,关闭污染严重的水源3个,对在用的31个水源划定环境保护规划,建章立制,确保农民喝上干净水。四是圆满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

化工行业排查与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关闭9家化工、1家钢铁、1家电镀企业,取缔鑫源绝缘材料厂等10余家燃煤小锅炉,对威特化工厂和东跃化工厂实施搬迁,对7家污染企业采取停产治理。根据环保部《限期治理管理办法》(6号令,**年9月1日实施)要求,对6家监督性监测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五是规模以上企业实行耗煤月报制度。会同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和22家燃煤大户重点监管,强制推行清洁能源,严格控制So2、烟粉尘排放,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六是积极为经济发展服务。历年建设项目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并积极主动为入驻芳烃基地项目提供服务,做到又好又快地为企业服务,得到区政府和企业的好评。七是环境管理上新台阶。确定47家化工企业(其中11家危险源企业、7家有毒有害化学品企业)作为重点环境监察对象,做到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别进行管理。八是确立羽毛沟化工企业集聚区的发展方向。该区域新、改、扩建设项目不予审批,预计在“十二五”末期完成搬迁改造,为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九是切实发挥局域网作用。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和政务跟踪督办,网上办理取得新突破,做到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十是污水厂建设、创绿活动、民心网办理等三项工作被省厅评为先进单位和好评,张莉莉等三人被省厅评为先进个人,向打造省内一流区级环保队伍的奋斗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一)使命共担,切实增强环境监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分局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干着今天,想着明天”的理念,做到“领导想到的我们做到、领导没想到的我们想到”,充分体现每个人的工作责任、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及自身价值。

一是树立目标。以年初市局党组到分局调研时提出的“务实开拓创新前瞻”为目标,不辜负党组的期望,按照“抓建设,切实提高队伍素质;抓总量,落实年度减排计划;抓治理,改善流域水质;抓服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源头,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抓重点,推进芳烃基地建设;抓突破,搞好农村生态建设;抓,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执法,不断探索监管方式;抓基础,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局**年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注重学习。抓好全员养成教育的提高,分局始终把政治、业务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坚持每半年聘请一次社会知名人士进行政治业务教育,每月最后一周周五按照学习计划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上半年,聘请市人大沈建清副秘书长为全局干部职工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的专题报告。明确科学发展观实质,转变工作方法;正确理解节能减排形势,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扬成绩,戒骄戒躁,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通过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丰富武装干部职工头脑,使工作思路更清晰,工作方式更创新,快乐工作、主动出击的工作氛围更浓厚,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环保队伍。

三是端正作风。脚踏实地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效能,高标准又好又快的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每名同志严肃对待分局年度工作计划、支部学习计划、每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每月月末由班子成员制定下月工作计划,每周四由办公室制定下周工作计划,每周五将下周工作计划传到网上,每个科室、每个人按计划要求努力完成。不能按时限完成的计划任务及时向科长、主管局长汇报,在局长办公会上说明原因,杜绝推着走或不了了之现象的发生。不允许任何人跑龙套,每个人都是主角,只允许不会,不允许不学,从局长到科员都是战斗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敢于承担责任,树立爱工作、会工作、敢工作的风气,严格机关工作制度,不断创新,放宽眼界,开阔思路,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二)全力以赴,稳步推进**区政府批准实施的减排、地表水、大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大实施方案

一是高度重视,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一方面,芳烃基地要加快建设,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另一方面,《**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河治理目标责任书》(20**年-**年)中要求“到**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30吨和1979吨,比**年削减16.3%和15%”,污染减排是**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年至**年**区充分利用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手段,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任务。其中:

通过结构减排累计关闭取缔25家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实现了化学需氧量累计消减1**9.16吨,二氧化硫累计消减2182.**吨。

通过工程减排先后建设1.5万吨/日**区污水处理厂、**区雅超食品公司污水处理装置、富强食品公司污水处理装置和**忠旺集团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改造工程。目前**雅朝食品公司和**富强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装置已经通过了环保验收。

通过管理减排,要求企业排放废水必须达到新颁布的《**省污水排放标准》要求,对不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6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会同区统计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和燃煤大户实施耗煤月报制度,严格控制耗煤量的无序增长,**年1-9月份与**年同期相比原煤消耗量减少1.2万吨,降幅47%,清洁能源使用率大幅提升(见图1-1)。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总量减排指标任务。**区污水处理厂和**忠旺集团污水厂扩建工程结束实现中水回用后,**区化学需氧量将会得到更大幅度的消减。

二是地表水环境整治取得初步进展。环保**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印发**区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规划的通知》(**宏政办发【20**】37号)要求,经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区地表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极推进**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区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由省厅代建,主体工程总投资为3200万元,于20**年8月29日开始破土动工,**年6月30日试水调试成功,**年9月28日由省厅在开原组织各相关地方政府进行了集体移交。污水收集范围为芳烃基地内工业污水、**区部分生活污水。积极开展污水干管截流和污水泵站建设工程。长期以来,新开河已成为**区生活污水排放沟,作为污水厂配套工程的污水干管截流和污水泵站建设工程,沿新开河南岸铺设一条污水截流干管,将排入新开河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全部截入污水厂进行处理,配套管网全长14.5km。目前,经一路泵站、西沟泵站和粗格栅污水提升泵站基本建成。待**路至新华路之间新开河干管截流完成后将初步解决**区生活污水直排问题(除羽毛沟地区生活生产废水仍处于直排状态外)。新开河整治工作取得进展。20**年底至**年,投资650万元对新开河**区段7000延长米进行清淤,清淤土方7万余立方米。下一步将进行生态恢复和沿岸护坡绿化,逐步恢复沿岸生态环境。实行河长制的三条河流部分断面污染还很严重。分局**--**年连续两年对实行“河长”制的新开河、前进河、石场峪河三条河流进行了采样监测并进行水质对比。其中:(1)新开河上游腰乐桥水质CoD为186mg/l,下游孤榆树桥水质CoD为144mg/l,新开河目前水质较2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有大幅度降低,但是仍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40mg/l的4倍以上,为劣Ⅴ类水体,污染严重,没有任何使用功能。(2)前进河CoD浓度小于10mg/l,低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15mg/l,水质基本没有受到污染。(3)石场峪河上游孟家房段CoD为14mg/l,低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15mg/l;下游**化电厂桥位置CoD为68mg/l,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40mg/l,石场峪河流经村庄和沿岸企业向河道排污造成河水污染加剧。

表1:**区实行“河长”制河流CoD指标变化对比表

序号

河流名称

采样地点

CoD指标(mg/l)

结论

20**年

**年

1

新开河

上游

443

186

污染降低

但仍很严重

下游

387

144

2

前进河

上游

<10

13

为Ⅱ类水体

基本没有污染

下游

<10

<10

3

石场峪河

上游

42

14

上游污染减轻

下游超Ⅴ类水体

三是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收到实效。为改善辖区环境空气质量,继续对3.1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环境监管,尤其是冬春取暖期期间,严格查处擅自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单位,确保禁燃区内消除高污染燃料。有针对性的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情况,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同时,加强城区分散燃煤锅炉的日常监管,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一律实施集中供热,暂时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必须达标排放。

四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区政府《关于印发**阳市**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宏政办发【20**】33号)要求,农村环境专项整治实施六项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把保障和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体制与机制。分局自加压力编制**区农村饮用水环保规划,对辖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环保规划实施后将取缔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各类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清理粪堆、柴堆、垃圾堆300多处,达到了“三堆”全部进院,完善了“户集、村收、镇统一中转、市集中处置”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目前**区前进村和南八里村已建成生活垃圾堆放点240个,垃圾中转站2座、每天由专业垃圾运输车辆将生活垃圾统一送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安全无害化填埋。消除了垃圾乱扔、乱倒现象,实现了清洁、卫生、整齐的村容环境,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3、河道污染整治工程。疏浚淤积严重的河流,全力清除农村河流水面漂浮物、障碍物,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严禁随意填埋或改变河沟池塘用途。对河道实施彻底清淤,保证水流畅通,保持清淤效果。在实施清淤的同时,清除河道两侧50米范围内的建筑垃圾,对河道两侧砌护坡,减少河淤,防止坡岸塌方。此项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河道淤积状况,加快了水流速度,有利于河道的畅通和水质的改善。

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源34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145个。为了改变传统的人畜混居现象及畜禽排泄物对空气、饮用水源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强了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要求建立畜禽粪便堆放点,对畜禽场粪便集中进行农家肥处理。同时推广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前进村、南八里村分别建设畜禽粪便堆放点2个,统一收集进行农家肥处理,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消除了粪便污染。

5、推广清洁能源工程。实施以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重点突破,效益优先”的原则,开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对规模畜禽厂分期进行沼气工程治理,在有条件的集中居住村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目前前进村、四里庄村和崔家村已建成秸秆汽化站3座,南八里村建成沼气池1座,改变了农村千百年传统的燃烧习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沼液、沼渣作为优质肥料,实现减污增效,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和无公害农业建设。

6、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工程。严格环境准入,严防污染向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转移。为了保护农村环境,**分局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农村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监察。对没有环保手续的企业,要求补办环保手续;对有手续没验收的企业,督促企业尽快验收;对不具备验收条件的企业,要求尽快落实环保“三同时”建设完成验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实施关闭;对选址不当和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企业,限期搬迁,四里庄村威特化工厂已完成搬迁。

同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保障是关键,积极为前进村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90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200万元,累计投入1035万元用于环境综合治理。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治污改造,修建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畜禽养殖粪便堆肥站。为全村375户居民修建了生活污水渗水井。通过沉淀等方式进行一级处理,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内。同时修建了1500米排洪沟,山水通过排洪沟排入河道内,实现了雨污分流。另外,修建了500平方米垃圾转运站,购置了垃圾运输车辆将生活垃圾运送至中转站后定期统一送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理。利用秸秆废物,将其进行气化处理,既解决了农民传统的能源结构,又妥善处置了秸秆等有机废物。**区曙光镇前进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严格按照项目批复进行施工,账目清晰,专款专用,基本解决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河道清淤等污染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了预期目的,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核查组的高度评价和首肯,并将前进村环境整治项目情况宣传片《美在前进》等经验材料带到国家财政部、环保部进行汇报,力争把中央专项资金由“以奖促治”转为第二阶段的“以奖代补”,进一步为**的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国家资金。

积极引进外资。由可口可乐公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水利部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共同发起,“农村社区清洁水综合解决方案”项目落户**区,为南八里村投入25万元,打一眼150米的深水井及配套工程,并提供相关技术与管水用水机制,提高百姓节水意识,解决了百姓吃水难的问题。

有序推进农村生态村建设。目前,南八里村已经完成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畜禽养殖粪便妥善处置,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境意识,在辖区内有序推进前进村环境整治经验。

(三)强化监管,认真组织落实环保专项行动

一是对全区所有排污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确定了限期治理企业及停产治理企业,明确整治要求。富强食品公司投资45万元完成废水治理,解决了生产废水自投产以来直接排入太子河的污染问题。二是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整治行动。逐个排查分布在饮用水源周边污染源,就查出的重点问题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通过整治,消除对饮用水源地构成的威胁,确保百姓饮水安全。三是扎实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逐家排查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一个重点环境安全隐患单位,下达整治意见,制定整治措施,明确整改要求及时限,切实解决化工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检查的137家企业中,化工企业33家,占24.**%,机械加工企业29家,占21.17%,塑料制品企业14家,占10.22%,黑色金属企业8家,占5.83%,建材企业24家,占17.52%,其他企业29家,占26.94%。四是按照市局统一安排,开展危险废物和放射源环境管理。经排查确定辖区47家(11家危险源企业、7家有毒有害化学品)企业作为重点环境监察对象,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情况进行建档登记,建立污染源长效监管机制,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彻底消除环境事故隐患。五是对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巡查力度。防止H1n1甲型流感疫情疾病的传播,组织开展了医疗废物和医疗机构废水专项检查工作,对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六是加强环境安全监管,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督促重点企业完善自身《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和试用,提高可操作性;严格执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确保污染事故能得到及时处理。对涉源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指导企业做好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工作。

(四)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各项业务工作

一是加强了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做到从源头控制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年由原**区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和**-**年市局审批的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及“三同时”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

**年-**年**局共审批建设项目77个,其中66个项目已经完成了环保“三同时”验收,11个项目未验收(7个项目停产、3个项目正在建设、1个项目未建)。

**-20**年市局审批的24家企业31个建设项目22个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9个在建。检查过程中。

**年由分局审批的6个登记表项目,完全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对入驻芳烃基地等重点项目提前介入,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确保了重点工程在芳烃基地的落户;目前入驻基地的顺泰化学、奥克集团、科隆化工、华兴集团、合成催化剂、兴家化工、澳深公司等7家企业建设及环评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监管,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今年以来尤其是国庆期间,分局加大执法力度与频次,对辖区47家重点企业的生产装置及原料变化情况、环保装置运行、事故池完好程度及其与生产装置的管线连接等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检查,确保企业环境安全。

三是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对**-20**年度行政处罚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情况、企业应急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分别进行了效能监察,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

四是进一步拓宽排污费的征缴面,做到应收尽收。

五是创绿活动结硕果。今年,湖东社区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并组织了揭牌仪式,分局被省厅评为创绿活动组织先进单位。截至目前,**区已有部级绿色学校1所,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学校3所,绿色社区4个,绿色家庭1个;市级绿色学校3所,绿色家庭3个。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法制宣传月”为宣传契机,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升环保宣教能力,多形式、多渠道,着眼环保科普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环保素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是以人为本,调处、提议案办理扎实有效。坚持以人为本,把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结率、见面率和满意率均为100%,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工作采取提前介入,尽量把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环境10件,其中群众直接举报4件,市长公开电话1件,行风热线3件,网上投诉2件,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8%。在全部投诉中,反映噪声污染问题的4件,大气污染问题的6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案件处理率、结案率均为100%。在民心网案件办理过程中得到了省厅的五星级表彰,充分体现了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尤其是近几年来,**区政府和环保等部门多次接到群众反映沈阳工业大学**阳校区学生食堂使用燃煤大灶,排放大量烟粉尘、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广大师生和周边群众意见较大,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批评意见和要求。分局6月30日对沈阳工大下达污染整改通知,沈阳工业大学**阳校区利用暑假期间投资20万元完成燃煤大灶的改造,彻底结束了燃煤产生烟粉尘对周边空气环境污染的历史。另外,自局域网实现政务网上公开办理以来,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与环保部门快速交流。**年7月20日和8月14日分别接到网上,反映大气出现异味和某机械厂新上电镀装置造成环境污染的网上中,有关执法人员立即进行了查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回复了人扰民问题的处理结果,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加快了环境监管质量,提高了为广大群众的服务时效,得到了人的好评。**分局着力做好网上投诉的办理与落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提供快捷的接访平台,不断加快办理速度。

(五)党政并举,加强效能建设,树立环保队伍新形象

认真落实市局党组和机关党委要求,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创环保新局面。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保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体要求,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推动节能减排、大气和地表水环境整治、污水厂建设等各项环保工作的开展。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石贵禹局长在全市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的讲话和党风廉政责任状的要求开展辖区环保工作,要求分局全体党员干部一要带头“学廉”,二要带头“讲廉”,三要带头“做廉”,确保按照责任书的要求管好自己的人和事。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做好后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今年有一名积极分子经过考察、培养、发展为预备党员,一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四是细化百分考核,确保落到实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实行周考核制,在每周的局长办公会上各科长(主任)按照所辖各科员对周计划完成情况给予打分,工作计划没有完成的,每项扣一分,科长扣各科员累计扣分的1/10,主管局长扣科长的1/2。形成科员对科长负责,科长对主管局长负责,主管局长对分局一把手负责的工作秩序。做到每周局务会上安排的工作要及时召开科务会进行认真落实,重要的工作主管局长亲自主持完成,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自身素养。考核不是目的,真正将百分考核落到实处,切实起到督促干部职工积极上进的作用,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做好各项环保工作。五是在总结中提高。分局**年动态10期,文件42个,上报各类总结汇报20余份,并将《**区饮用水源地调查报告》、《**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区环境保护工作手册》等印刷成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六是考核与政务跟踪督办相结合。开展政务登记督办制度,对上级来文来电进行登记督办,对没有按时限要求完成的政务,由局办公室提醒主管局长进行督办加以调度,并按月将落实情况在分局网站上,分局内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年工作计划

继续实施“1234”工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把握两个关键、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实现四个跨越),充分体现“9个并重”原则(党政工作并重、城区和农村环保工作并重、预防与治理并重、实干与宣传并重、主管与协管上级并重、企业老板与上访群众并重、计划与总结并重、督办与落实并重、工作质量与效能并重),同时,环境监察工作实施“421”工作制度,环境管理做到把住入口、看住总量、用好三大政策,逐步把**分局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区级环保队伍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坚持环境保护优先,树立生态立区意识,坚持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二是让辖区河流休养生息,对其以人文关怀,通过不断减轻河流的污染负荷,恢复生态平衡,重视河流的生命活力。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环境管理原则,采取三项措施:1、对现有污染源排污口实施每半年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平时随时抽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2、对新建项目严格环境准入,推行清洁生产。3、全方位治污,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有效手段。建议有关部门对新开河采取河流底泥疏浚、植物净水、革除青草等措施,促进河道生态恢复。对沿河垃圾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三是加强宣传,让环保常识、法律法规、绿色文明家喻户晓,全民行动共创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在整体推进区政府四大环境整治方案基础上,开展辖区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督导前进村加强维护现有工程及设施,巩固整治效果,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实现“以奖代补”。同时,以前进村为试点,协助南八里村并拓展到其他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逐步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继续对实行“河长制“三条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力争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对规模以上企业和22家燃煤大户继续实行耗煤、耗水及排水月报制度。污染减排、地表水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等按照计划取得较大进展。同时,对辖区开展噪声功能区划分,确定各类噪声功能区范围,改善居住环境,较好控制噪声扰民问题,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三)落实责任,环境监察工作实施“421”工作制度

环境监察工作实施“421”工作制度,即每月“4”查:一查企业原料种类、数量是否发生变化,二查环保装置运行是否正常,三查排放口污染物浓度是否达标排放,四查事故池与装置连接及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和匹配;“2”提速:一是办理要提速,二是环境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处理要提速;“1”月报制度:规模以上企业和耗煤大户月耗煤量、用水量、排水量实行每月报告制度。克服以往环境监察走过场现场检查似走访慰问的现状。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把住入口、看住总量、用好三大政策。把住入口严格新建项目准入标准,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区,并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看住总量控制污染物“增量”,做到只减不增,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治污水平,督促治污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稳定达标排污,严格控制超标、超总量排污。用好三大政策即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关闭取缔三大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调整,逐步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使用低硫煤及清洁能源,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的体制机制,支持鼓励绿色税收,确保辖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监管,确保辖区环境安全

对辖区34家重点化工企业和6家限期治理、7家停产治理企业加强监管和治污督办,确保按照环保要求正常、安全生产,按时限完成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任务。

(五)宣教与创绿

围绕工作重点,创新环境宣传手段,大力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节能减排、小康指标、污染源普查、环保法律法规等,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进绿色创建系列活动。实现每年都有“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目标。

(六)以科研促全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在完成辖区农村饮用水环保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加压力,预计完成辖区噪声区划分研究,为顺利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奠定技术支撑。同时,视市科委对上报的**区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研究和**区农村饮用水环境保护规划研究2个科研课题经费的批复情况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环境保护专题调查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和锻炼分局干部职工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环保工作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新开河污染治理问题。新开河虽然采取了堵(截留生活生产废水)、疏(清淤绿化)工程治理,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恢复沿岸生态环境功能,仍是一条臭水河。为此,建议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主动治理的工作思路,利用湿地、植物、人工跌水增加富氧等措施,确保整治效果,恢复生态功能。

2、非工业园区以外化工企业和危废处置企业的监管及羽毛沟等区域生活生产废水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问题。有计划的对非工业园区以外化工企业和危废处置企业的监管,逐步进入工业园区。禁止羽毛沟地区新扩改建设项目建设,逐步搬迁、萎缩该地区的工业企业。同时,完善该区市政设施基础建设,确保生活生产废水排入市政管网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另外,加快**路至新华路间新开河干管截流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污水厂运行负荷达到80%以上。

3、工业企业集中供热问题。推进集中供热进程,彻底解决分散燃煤锅炉问题。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对此国家积极开展各领域、各环节的可持续发展观落实,河道治理工程也不例外,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专业的生态水利研究也不断推进,以期将生态水利理念切实贯彻落实,现阶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贯彻到河道治理的每一环节,可以有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与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着重介绍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及其应用。

一、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概述

针对当前的水利工程环境破坏现象,河道治理工程着重从理念入手进行了理念革新,提出了更加符合生态发展的工程理念,现代的城市河道治理一改传统的观念,着重进行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研究,提出了生态水利的设计理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具有综合性,也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目标在于改善城市河道质量,提高工程生态效益。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可以指导河道治理结合安全、生态的原则,进行河道工程的相关设计与施工,既能保证城市河道的正常排涝、排污与通航的效用,又提高了城市河道的功能性与生态性,可以说是集多功能、多效益于一体。

生态水利新理念集以人为本理念、功能理念、生态理念、文化理念于一体,在河道治理中应用将更加广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主要协调周边水文环境,设置合理科学的河道,并结合工程中配置系统的控污设施,维持河道内的生态,实现工程设计与生态的协调,新的水利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中将居民环境需求与工程需求相结合,创造生态效益较高的水利工程景观,并着重综合完善城市河道的功能,以保证在关键时期发挥应用的效用为居民造福,此外,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还着重结合文化理念,保证设计出的工程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之外的景观效益,生态水利设计主要从生态可持续性出发,进行工程设计,建立良好的水利设施与水利体系,该设计理念的落实可以完善工程性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效益,更有利于生态平衡。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可以实现多重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落实应用,不仅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理念指导,还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新的内涵,指导建成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综合水利系统。

二、河流综合治理指导思想和治理目标

河流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恢复河道功能,提高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基本原则如下: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要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流域、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

治理目标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畅:通过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主要河道保持水流畅通,河势与岸坡稳定。水清:通过综合整治,结合河道两岸污水直排处理,达到水面清洁,满足水功能区功能,做到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河道水质逐步改善。岸绿:岸边无垃圾,岸坡整治应为植物护坡,河道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景美:通过水系沟通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河道的自然特色。

三、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一)、河道治理工程概述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8

同志们:

刚才,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土资源厅、环保局、水利厅的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XX同志宣读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两个《表彰决定》;我代表XXX人民政府与各XXX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的领导签订了三个《责任书》;XX同志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XXX的重要讲话,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对进一步做好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特别是XXX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努力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人口控制成效显著,生育水平持续保持平稳,计划生育基层网络建设和优质服务机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构建取得新突破;国土资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逐年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协调的方面,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人口方面,我区仍然是人口增长较快的省区之一,一些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还相对滞后。在国土资源方面,节约土地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违法使用土地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环境保护方面,随着我区开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任务更加艰巨,一些重点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些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十一五”是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节约和保护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认真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各地、各部门要始终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强化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用心用力抓紧抓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事关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地、各部门要以对社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把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和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为基础。当前,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以稳定政策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奖励、扶持、救助、保障等利益导向体系,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二是要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把各级服务站建设作为完善农村卫生体系和疾病应急系统,纳入当地建设规划,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组织“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三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逐步形成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四是要进一步做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着眼于解决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重大课题攻关,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人口基础数据。

(二)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并举,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资源的严格保护、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是关系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一是要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从区域协调和人地和谐出发,明确思路,统筹协调,科学编制新一轮规划,进一步强化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二是要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力度,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要积极保障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引和鼓励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多用戈壁、荒山、荒滩、荒地等国有未利用地,减少各类建设占用农用地。三是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加快优势和特色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四是要继续加大以三大河流开发与保护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和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证。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水电建设,改善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五是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节约使用资源的观念,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节约使用水资源,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大力发展节水工业,促进城市节水,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要努力提高煤矿回采率和矿产资源采出率,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六是要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要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确保征地补偿费足额落实到位,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以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控为重点,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要认真开展各类重点污染源及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隐患的全面排查,特别是加大对居民集中区、河流流域沿岸及水源地上游危险废物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增强环境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环境安全。二是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布局,结合新改扩建项目,加强污染控制和治理工作,坚决关闭技术水平低、工艺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腾出环境容量支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以及大企业集团发展。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三是要加强绿洲生态与环境保护,继续推进塔河流域综合治理,加紧推进艾比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加快重点风沙区生态修复与农民脱贫工程进度。切实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防治以及“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四是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监管,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五是要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快制订地方性环保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开创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新局面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关系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督查落实,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制。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在加强领导,关键是落实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研究、去运筹谋划、去督查落实。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明确责任,完善机制,齐抓共管,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的调研,及时研究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坚持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计,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

(二)严格管理,依法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实施,搞好组织协调,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处理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要坚持综合决策、综合协调、综合治理,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着眼于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水平。

(三)增加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各级政府都要把人口资源环境事业的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主体、逐年增长的计划生育投入机制,制订实施能够推动地质勘查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环保和生态治理产业。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加大财政投资的同时,努力探索水利工程建设筹融资的新途径、新办法。

(四)抓好队伍,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队伍建设,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级人口资源环境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推动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联各行各业,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做好本职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支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基本国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使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环境风险;风险评估;污染物排放;管理方案

1污染物排放分类

污染物排放一般指废水、废气、粉尘、噪声、废弃物、辐射等污染物质的排放,每个企业随生产工艺的不同其污染物排放也各具特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可以分为正常污染物排放和异常污染物排放两类。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为正常污染物排放,由于检修维护、设备故障、人为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污染物排放为异常污染物排放。为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污染物排放风险控制,参考可靠性指标管理方法,这里尝试引入计划和非计划异常排放的概念,将异常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分为计划异常排放、非计划异常排放和污染事故排放。计划异常排放指发电生产中由于设备设施维护、检修等需要进行的,经过预先计划并受到控制的,可能产生或将会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非计划异常排放是指由于人为、设备故障或其他因素造成的,非预先计划或未受到控制的,但未造成排放超标或污染事故的污染物排放。

2正常污染物排放风险管理

目前,企业对正常生产环节中的污染物排放已逐渐给予相当的重视,企业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物治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电除尘器、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系统、脱硫系统等高效污染治理设施和各种在线监测设备正在不断推广使用。只要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企业生产中配置了必要的和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正常排放的污染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

因此正常污染物排放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是:加强对排放的监督和监控,确保污染物治理设施的正常投用,并通过清洁生产、技术改进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使污染物排放浓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

3异常污染物排放风险管理

(1)计划异常排放风险管理。根据计划异常排放的概念,要求生产管理部门在制定设备大、小修、定修、临修和设备维护计划及拟定相关作业文件时,应对相关检修、维修项目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内容应包括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风险控制措施等。环境管理方案必须列入相关作业文件包或项目说明书,经审批后执行。对于环境影响不大的项目可以适当放行,但必须加强监控,防止超标排放。①为提高工作效率,生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常规检修、维修工作项目和内容,编写典型计划异常排放管理方案,并列入检修、维修作业文件包中,经审批后执行。②为加强风险控制,对涉及重大环境因素的计划异常排放,可参照安全工作票制度设立环境风险控制工作票,以确保控制环境风险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2)非计划异常排放风险管理。相对污染事故排放来说,非计划异常排放发生的机率更大,也不容易控制,员工容易疏忽,但稍不注意又容易引发污染事故,因此必须加强控制和管理。①生产管理和运行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估,对环境治理设施、有关管路、关系排放的设备、存在隐患的生产工艺环节进行重点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环境风险管理方案。生产管理和运行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检查,减少非计划异常排放的发生。②非计划异常排放发生后,生产管理和运行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事后对非计划异常排放进行总结和分析,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补充完善相应的非计划异常排放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防止由于非计划异常排放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和污染事故的发生。对于设备缺陷造成的非计划异常排放,可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加强监控巡查、进行技术改进等措施予以改进和消除。

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篇10

(一)任务和目的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

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4、《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黄河干流工程布局、主要支流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及南水北调中线、西线等规划报告或规划意见)。

5、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区)、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文件等。

二、规划简况

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三十多年来,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以及实践中的不断修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设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到46.7%。现在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

但是,限于当时的实践和认识水平,1955年的治黄规划也有重大失误。主要是,对水土保持的治理速度,特别是对减沙效果估计过于乐观;用淹没大量河川耕地换取库容和水利建设中的只求速度,不考虑水资源条件,不重视工程配套、管理等所带来的大量环境问题。为此,国家计委于1984年4月下达了《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修订规划成果如下:

(一)在防洪问题上,推荐的方案为:以综合解决近期的洪水泥沙并综合开发黄河水资源为目的,2000年前修建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联合运用,在下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东平湖分洪;在千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小浪底水库有拦沙库容76亿立方米(近100亿吨),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而且还可以用其有效库容调水调沙,发挥长期的减淤作用。另外,供水、灌溉、发电等经济效益也是优越的。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为保证下游50年内外不淤积抬高,继续修建碛口水库。碛口水库位于北干流中段,坝高140米,库容124.8亿立方米,拦沙库容97.8亿立米(即144亿吨),不但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还对三门峡库区的减淤作用很显着,其发电效益也很大。

(二)1955年规划在龙羊峡以下干流共布置46个梯级,本次根据目前的治理经验和各地的自然条件、水利、水电开发需要,改为29级。调整后的工程库容为965亿立方米,比原计划少33亿立方米;利用水头1835米,比原计划少77米。装机容量2187万kw,比原规划增加29万kw,淹没耕地168万亩,比原规划少178万亩。

在新的工程布局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龙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七座为控制性骨干工程,其余22座均为径流电站或壅水枢纽。规划拟定2000年前建成小浪底;2010年前建成碛口和大柳树水库,依次再建龙门水库。为了加快水电建设,除国家已批准建设的李家峡和大峡两电站外,再修万家寨、拉西瓦和公伯峡等水电站。

(三)在水资源比较丰沛,但尚未很好利用的支流,规划修建工程为缺水地区或向外流域供水。如洮河修建九甸峡水库为下游干旱地区供水;在泾河上修建六盘山引泾河水解决清水河缺水问题,引大汶河东部水量为西部补水等。

在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大的支流及干流河套灌区,规划以改善现有灌区,加强工程配套提高水量利用系数为主,并尽可能开发本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和引黄接济。如在湟水修建黑泉水库为西宁市工农业供水;渭河修建黑河水库,泾河修建亭口水库分别为西安市和长彬煤田供水;兴建太里湾抽黄工程灌渭北高原;山西拟建北赵抽黄工程解决临漪、万荣、闻喜等县的旱塬用水等。

在水少沙多,严重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修建一大批大、中、小水库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如河龙区间的16条支流,拟建五圪堵大型水库和47座中小型水库。并采取坡地改梯田;塬面修条田、埝地;荒地;荒坡沟谷植树种草,沟头塬边修防护工程;沟壑修谷坊,打坝淤地,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

三、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

全面调查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重点是已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周围和宁夏、内蒙河套地区,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湟水、汾河、渭河、大汶河、伊洛沁河河川盆地等区域的灌排工程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在建、待建大型工程区域的环境本底情况。

(一)气候

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二)水文

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水文地质资料,重点是主要灌区及水库周围,温泉、矿泉水等区域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三)水质和污染源

搜集流域内水质监测历年统计资料,废水废渣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排放规律等。重点调查已建、在建和近期即将开工的大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污水灌区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主要城镇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地质

搜集现有资料加以综合。重点调查已建大型水库建设前后的地震变化规律和待建大型水库周围的地震背景情况。

(五)土壤

流域内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指标和有机质含量,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模数等。

重点调查大型水库库区的土壤类型,农药残毒及易释放的且对水化学指标影响大的元素含量;库区周围土壤沼泽化,盐碱化,潜育化程度;主要灌区土壤盐碱化的面积、程度和年际变化。污废水灌区土壤污染的面积、程度和历史。

(六)陆生生物

流域内野生动植物区系,种类及分布规律,珍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态条件,历史变化及其原因,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调查的重点是流域主要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库区及周围地区的动植物情况,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植被情况,污水灌区的农作物污染情况。

(七)流域内鱼类区系组成、优势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年产量,饵料来源,产卵场位置以及生态条件,年龄及性别构成等。对珍稀水生生物,洄游及经济渔种,还需了解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

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流刘家峡库区段,宁夏、内蒙河套平原段,龙门至三门峡及小浪底至入海口河段,渤海黄河口区域。支流湟水、汾河、渭河、伊洛沁河,大汶河等河流的平原区段,及大型水库库区、湖区段。(八)社会经济

1、流域人口分布、密度、结构、增长速度;

2、流域城镇,工矿企业,农林牧渔业的布局,结构、现状、经济状况及其远近期规划;

3、交通、航运、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

(九)人群、健康

流域内地方病和自然疫源疾病的种类,成因、主要传染途径以及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

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区,大型水库库区、湖区及周围地区,主要灌区等。

(十)景观与文物

1、自然景观:山景、溶洞、泉、岛、天象,自然保护区等的位置和数量。

2、文物古迹: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古建筑、碑刻、历史事件旧址等的位置,保存现状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等。

3、其它:如水库大坝,水上运动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等。

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以搜集整理现有长期观察资料、国家与地方各部门的工作、科研成果为主,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进行野外查勘,并进行少量的临时监测与试验。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与评价,编写文字说明,并附以必要的图表,建立文件库与数据库,写出调查报告。

四、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

在环境本底和影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的评价工作。第一是对流域内主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和防洪工程体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是对工程布局密集的区域及相互制约的工程群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工程的布局和联系情况,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的总体进行评价。

(一)单项工程评价

除干流上的特大型工程外,原则上可仅对2000年前上马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已有评价成果的项目,一般均应直接引用。1、蓄水工程:干流的龙羊峡、大柳树、碛口、龙门、小浪底等在建和待建水库;支流湟水的黑泉,洮河的九甸峡,无定河的五圪堵,泾河的亭口;沁河的张峰、河口村;伊洛河的故县等大型水库,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干流上的一些非控制性水库工程和支流上的一些中型水库应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已建大型水库如三门峡、陆浑和汾河等应编写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报告书。

2、灌溉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和已有的30万亩以上灌区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10-30万亩的灌区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3、调水工程:流域内的“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引泾(河)济青(水河)”和大汶河的“东水西调”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跨流域的西线南水北调,从宏观上粗略分析评价不同调水线路和方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游的引黄入淀,入黄济津、引黄济青等调水工程重点评价下游水量减少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4、防洪滞洪工程:专门用于防洪的使用机遇较大的(百年一遇以上)干支流大型防洪滞洪工程体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使用机遇较小的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二)工程群评价

1、梯级开发及蓄水工程群

(1)龙羊峡--大柳树河段,河长744km,规划布设有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小峡、大峡、乌金峡、大柳树等13座梯级开发工程。其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为控制性大型水库,其余10座为径流电站。重点预测评价这些工程设施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龙刘两库联合调度和大柳树水库的反调节作用对整个黄河干流及下游区域的影响。

(2)万家寨--龙门河段:河长619km,规划布设有万家寨、龙口、天桥、碛口,军渡、三交、龙门等7座梯级工程。其中,碛口和龙门为控制性大型水库。预测评价的重点是,工程设施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碛口、龙门拦沙及运用对龙潼河段和三门峡库区及下游防洪减淤的影响。

(3)三门峡--花园口区间:该区间目前及规划有干流三门峡、小浪底,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等大型水库。这几个大型水库的蓄水运用和调度对下游水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评价重点除应分析预测工程设施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外,还应结合下游的防洪工程、滞洪工程和灌溉工程,提出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下游“黄泛区”“黄灌区”等区域的影响。

2、大片并联灌区群

黄河灌区主要分布在八个区域:(1)湟水河谷地区,大小灌区已联成片,灌溉面积已达到141万亩。2000年计划配套改善灌溉面积7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5万亩;(2)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主要以提水工程灌溉为主,灌溉面积已达198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60万亩,新建130万亩,达到316万亩;(3)宁夏平原灌区,灌溉面积已达403万亩,计划2000年新增42万亩,配套改善100多万亩;(4)内蒙古平原灌区。灌溉面积约1000多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300多万亩,新增扩灌80万亩;(5)陕西关中地区,灌溉面积1420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85万亩,新增185万亩;(6)山西汾涑河地区。灌溉面积1010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620万亩,新增131万亩;(7)河南引黄灌区,现有引黄涵闸、虹吸、提灌站54处,灌区28片,设计灌溉面积1010万亩,计划2000年配套改善372万亩,新增431万亩;(8)山东引黄灌区,现有引黄工程68处,设计引水能力1783立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136万亩,计划2000年发展到2200万亩。

做好上述八片灌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的重点是,总结不同灌溉时期的生态环境演化规律,针对一些灌区生态效益差、水资源浪费严重及盐碱渍害等问题,提出减免生态环境负效益和增加正效应的对策和措施。

3、下游引、调水工程群

目前下游有涵闸、虹吸、提灌等引水工程120多处,规划2000年还将建成引黄济青,引黄入淀等大型调水工程和一些引黄灌溉工程。这些引水调水工程大量引用黄河水资源,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在下游十分短缺,甚至长期断流。评价的重点是,向外流域引水调水对黄河下游水生生态和渤海渔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下游河道长期断流或近于断流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流域规划总体评价

流域治理开发规划总体评价的范围,原则上是全黄河流域及下游防洪、水资源利用所涉及的区域,重点是龙羊峡水库以下的工程项目集中的区域。评价的阶段分为现状、2000年、2030年和规划工程项目全部实施后等四个阶段。评价按环境要素设置下列专题:

1、水文、气象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2、水质及污染源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3、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4、陆生动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5、陆生植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6、水生生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7、环境医学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8、环境地质学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9、社会经济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10、景观与文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此外,根据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各专题对流域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干流梯级开发方案,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中游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案,也应设置专题,分析评价不同方案对环境的影响情况,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统一和协调。

在单项工程,工程群和各项专题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流域治理开发规划的不同组合总体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编写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综合评价应选择可行的科学方法,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总体上评价各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状况,为比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五、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一)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是在环境本底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工程群的特性和区域环境特点,初选环境因子。根据有关专家经验,可从下列环境因子中初选一部或大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自然环境

(1)区域气候:气温、降水、蒸发、温度、风、雾等;

(2)水文:水位、水深、流量、流速、水面面积、含沙量等;

(3)泥沙:淤积、冲刷等;

(4)水温:水温结构、下泄水温等;

(5)水质:有机质、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等;

(6)环境地质:诱发地震、岸边稳定、渗漏等;

(7)土壤环境:土壤肥力、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等;

(8)陆生植物:森林、经济林、草场、珍稀植物等;

(9)陆生动物: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等;

(10)水生生物:鱼类、珍稀水生生物等。

2、社会环境

(1)人群健康: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等;

(2)社会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矿藏开发、移民安置、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城镇建设等;

(3)景观与文物: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旅游区等。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工作量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认真细致地做好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可以抓住工作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做到事半功倍。

(二)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可以根据影响识别选出的各环境因子特性,采用定性或定量两种方法进行。对难以用度量来表示的环境因子,可用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方法进行定性预测估算,对于能用量度表示的环境因子,应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进行定量计算。具体预测时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附录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等资料,结合预测工程项目及区域的特性进行。

(三)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