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政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9:45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档案经营管理作用开发利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86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24-01

档案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产物,经过漫长的社会活动,人们发明了档案这一概念[1]。由于每一个人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当中,会接受当地社会环境的文化熏陶,因此,人的很多行为和活动不仅仅是被看做单体表现,而且看做群体活动的具体表现。在活动中产生的记录材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档案这一概念便因此而产生。经过不断地实践,档案工作已经发展成为社会活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职能。

目前,档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职能,分别是凭证和参考职能。档案工作如果能够发挥这两项职能,对于现实生活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它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主要介绍医院档案的作用及开发利用。

1医院档案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1.1医院档案的定义。医院档案是指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声像等方面的记录,能够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1.2医院档案的重要作用。医院档案中的财产档案和基建档案是医院资产的证明,也是医院土地使用权的依据,承载和见证着医院的发展建设历史。

科研和教学档案则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素,能够促进医院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医院知识创新的速度。依靠档案,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并利用科研档案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

人事档案包含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为医院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对医院的发展起保障作用。

1.3医院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的依据。档案信息是由医院日常工作积累形成的,内容上各方面都与医院工作有关。对信息的记载,如果只凭借记忆进行记录,容易导致准确性下降,对于一些细节和关键点也容易遗忘,导致信息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完整的档案信息能够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信息依据。目前,由于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加大,要解决信息方面的问题,就必须依靠加强档案信息管理,通过对档案信息进行参阅,进而为决策服务,才能有效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

2医院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分析

2.1利用档案对医院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和继承。每一家医院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医院文化和历史[2]。因此,正确对医院历史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医院的历史情况有正确的了解,其中包括医院的物质、精神、制度等,这些都是对医院文化积累的一种表现,通过这几方面的积累,形成互相依存、促进和凝结的医院文化;其次,医院的档案是具有物质形态的,因此是一种文化物质载体,它能够对医院的文化内容进行传承。借助档案对医院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解,是对医院文化历史传承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随着时间的不断转移,医院经历的事件便会通过管理人员逐渐转化成档案。要全面了解医院的过去,只有从档案当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档案的记录,能够对医院的过去进行了解。在很多情况下,医院档案成了医院历史传承的唯一方法,如果档案失去有效的管理,后人对医院历史的了解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视和加强,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档案进行利用开发,让其以某种形式出现,便于领导和职工接受和传承。

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对储存在档案当中的历史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归类和整合三方面。通过对信息的开发利用,让医院的历史信息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解医院的历史,有助于员工对医院的历史传承和发扬。比如:医院提倡勤俭节约的风气,医院的领导有意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档案管理部门针对这一计划,主动配合收集大量关于勤俭节约的资料,进行归档处理,制作成展板,放在医院显眼位置进行宣传展示,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从而让勤俭节约的风气深入人心,全院上下自觉地弘扬这种精神,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事例说明,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弘扬文化,对于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医院档案的开发能够促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刻把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医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弘扬医院的精神文化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具体表现,主要通过历史档案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作为贯彻党卫生事业的基地、汇聚人才的地方,医院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体现在医院档案中。

档案是印证历史事实的重要手段,是历史事件进行物质化、具象化的信息载体,通过档案的记载,历史能够重现在人们的面前,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历史经验教训和信息依据。为实现医院档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医院管理者必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广泛收集知识材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素材,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比如:在医院发展的某个时期,出现了先进的、感人的事迹,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事迹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并详细记录,让后人能够对这些先进事迹进行了解,并借助对事迹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而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许许多多原始材料,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持续对医院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实践进行记载,继而对过去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对教育的成效进行分析,能够促进教育的良性循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3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医院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技术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加强对档案的制作和应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分发挥医院档案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价值,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2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因此要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必须不断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档案不仅是研究疾病的重要资料,也记载了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的重要信息,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增加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1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同时还包括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和实践能力。

1.1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作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而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对医院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但仍存不足之处。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1医院档案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中经过档案业务系统教育的人员较多,但是熟悉档案现代化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人才匮乏。

1.1.2医院档案人员技能单一缺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相关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1.1.3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首先,表现为理念创新和档案价值创新不足。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仍把档案工作定位于传统的管管查查的死资料上,没有形成主动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和超前服务的理念。其次,知识结构更新滞后。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注重创新知识结构,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理论知识与管理技能不能满足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1.2增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必要性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必要的物件条件、档案管理人员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人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学科的分化、综合、交叉现象也不断出现,对档案工作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单凭过去的工作经验和单一的工作技能,已无法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刻苦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全面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3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3.1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是指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以其指导医院档案工作,并能结合医院档案工作的自身发展规律,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和坚持立档为公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腔热情的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档案服务,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1.3.2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社会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勤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的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医院档案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

1.3.3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人们在学习和时间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的一种潜在的本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医院档案质量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好坏。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外,还应具备精明强干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一方面,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医院档案学知识,和医院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了解和熟悉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史和新经验。

2增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主要措施

2.1充分认识医院档案信息的价值链作用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对医院档案工作的认识,加强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与前途教育,使其热爱本职工作。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档案是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形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医院档案信息价值链。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3

本文通过对新疆民政系统七家精神病专科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调查,用数据与事实指出了这些专科医院中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初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今后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对提高民政系统专科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政医院;档案管理;调查分析;对策

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料收集处理与利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医院档案是医院在从事医疗、科研、教育、预防、保健以及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它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完整系统的档案资料,不仅对研究和借鉴医院管理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对研究医院的学术和技术的进步和经验,对病人的健康态势与转归,对涉及医疗问题的结论与处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医院制订工作计划和领导决策的可靠依据。

笔者对新疆民政系统的七家公立专科精神病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作了初步调查,其基本情况如下表:

1方法与统计结果

1.1方法:采取调查与电话采访的方法,并参照有关统计资料与数据,以自制统计表格汇总列出。

1.27家民政专科医院的档案管理情况统计,见表1.

2讨论:

从以上统计表及专项调查中,明显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2.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资料收集多头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各民政专科医院的档案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尤其是在信息资料的收集保管方面多头管理。多头势必造成管理混乱,信息资料的保管和处理不统一也必然导致档案管理的不规范。

2.2专职人员少,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长期存在的严重缺编,导致不是主要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奇缺,7家专科医院只有专职人员3人,兼职人员12人,且无1人是档案专业毕业的。在上一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只有3家专科医院设档案岗位4人。在此种状态下,档案专职人员的素质和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2.3投入少,硬件缺,不能满足档案保管的基本要求

全疆民政系统7家专科医院除专门档案室及资料室,只有1家有专用病案室及专用保管设备(密集架等),其余医院均为综合档案室,且面积均未超过30。由于资金问题,这一困难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2.4档案利用率低,信息反馈少。

由于管理水平不够,管理技术滞后,极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之在档案管理上的重藏轻用思想,致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档案资源的利用也相应很少,档案本身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不到发挥,从另一方面无形中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3对提高民政专科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3.1学习、宣传、落实《档案法》,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认真学习《档案法》,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医院领导,各级管理者扩大,职工都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改变档案工作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和受冷遇的境况,切实把档案管理工作提到一个必要的水平。

3.2领导重视,加强管理,确立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总体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的理念。

在医疗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对于医疗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对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全面的通盘考虑,而不应厚此薄彼甚至缺失。已有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制订医疗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时,应将档案管理工作同步纳入,确定目标要与时俱进,力求做到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总体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3.3加大投入,增加软硬件设施建设

根据民政系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在现有的大量“欠账”的状况下,要采取多种方式,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改善档案保管场地狭小,设备设施短缺,特别是人员编制少的状况,尽快使档案管理工作这一“短板”健全起来。

3.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在当前档案管理领域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的情况下,不能以此为由而放松管理。各医院应根据《档案法》的原则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切实制订出档案管理的制度或规章,并重点抓落实。在实行目标管理的单位,应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管理目标,其具体工作应量化后进入考核条款,以促进档案工作与其它工作同计划、同考核、同奖罚。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4

一、现行编制管理模式在某些行业领域的局限

机构编制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资源。目前,编制管理方式主要是单一审批制模式,主要通过制定标准、核定总量、定编定员、定编定岗、分类管理、使用审批、按编制核拨经费等措施实现。现行的编制管理模式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控制人员规模、控制财政供养人员、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为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在一些行业领域或某些单位,单一审批制的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编制问题、身份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经常为一些改革难见成效和社会不公背锅。

(一)编制总量越来越捉襟见肘。由于实行严格的编制总量控制,按标准核算的编制数在一些地区难以落实。莱芜市在2012年便按照标准测算了中小学、公立医院的编制总量,比原有编制数超3000名,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年得不到落实。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工作职能不断拓展,医疗业务快速增长,人力资源日益紧缺。2014年莱芜市调研显示,全市5家公立医院的人均床人比仅为1:1.0,编制配备明显不足,缺编严重。在此情况下,各单位超编配备情况较为普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人员超配达到29.7%、45.4%、131.8%。另外,各医院还聘用了大量的编外人员,如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聘用了846人、351人、405人,编制数量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

(二)限制了单位用人自。以计划配置为主的人员配置方式,限制了高校、公立医院等单位自由灵活地引进人才。在医疗行业,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医改不断深入,我国公立医院的任务、财政渠道、所有制结构以及医学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编制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公立医院的发展需求。单位受制于编制,“需要的人才引不进、引进的人才用不上”,“职务能上难下,人员能进难出,优秀人才难进”,很多医院很难引进和储备人才,制约了单位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行业,高校教师的招聘由人社部门承担,教师的工资待遇由财政单独核算拨付,学校没有约束力,对教师难以管理。

(三)编内编外人员待遇差别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如在工资、津贴、社会保障、采暖费报销、住房补贴、职称评聘、退休待遇等方面差别更大。编制还能够解决很多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户口等),“同工不同酬”,一直为业内诟病。

(四)良性市场竞争难以形成。以医院为例,正因为编制之上附加的种种好处,已经在公立医院拥有编制的医生不愿意离开,还未获得编制的医生则想进入编制群体,刚毕业的医学生在择业时,也更倾向于拥有编制的公立医院。在这一大环境下,民营医院无力与公立医院争抢人才,良性的医疗市场竞争格局无法形成,公共服务的提供受到影响。

二、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的必要性

2014年,中央编办印发《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对申请设立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已制定编制标准的高等院校、公立医院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逐步创造条件,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近年来,部分中直事业单位和多个省市在教育、卫生系统启动了编制备案制试点工作。2016年,山东省在高校、公立医院推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高等院校根据类型特点、学生数等,公立医院根据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人员控制总量,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从实践中看,编制或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可以更好地强化分级管理与动态管理,由单位依据自身发展、工作需要确定组织机构的人员编制。它是政府职权下放的一种体现,也是编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政府简政放权。随着十以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思路日益清晰化、科学化,高校、医疗等事业单位对机构编制管理权进一步下放由被动适应变成了主动期盼,希望主管部门以推动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为抓手,适当“松绑”对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管控,解决因编制管理僵化,以及编制与养老、社保等相挂钩引发的现实和长远问题。

(二)提高单位自。开展备案制管理试点,盘活用人制度,提升单位职工整体素质,为促进单位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医疗单位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医师多点执业,人才自由流动,医保全民开放,医疗需求日益增长,人力资源日渐紧张等,更加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灵活的用人环境和用人体制。实行备案制管理,是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有效措施,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三)激发人员活力。备案制管理是建立从身份管理逐渐走向岗位管理、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的重要一步,有利于逐渐让工作人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给医生身份松绑,为医生自由执业提供保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自由流动。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兼职获得合法收入,发挥特长,服务社会,使科技创新及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使专业特长人员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吃饭。

(四)助力行业改革。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坚持政府监管和医院自主管理相结合,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机构编制备案制度,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实的机制保障。高校用人单位可以将财政资金和创收资金结合使用,通过更加合理的劳动收入分配,使具有人才吸引力的高等院校能够吸引到更好的人才,促进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形成动态化劳动力市场体系。

三、高校、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016年,莱芜市对高校和公立医院开展了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工作。其中,市直高校1所: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编制692名、实有706人,聘用6人,按照标准核定批复人员控制总量951名。公立医院5家,原核定编制数1293名,核定床位数178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2332张),在编人员1826人,聘用编外人员1646名,按照标准核定人员控制总量3353名。2016年9月份,5所公立医院在新核定的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定、执行新进人员计划,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短缺专业人才63名。通过座谈了解,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便。

(一)人员控制总量的性质尚未界定。人员控制总量是鼓励高校、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编制,还是一种新设名目的编制形式?若是前者,编制部门大可一放了之;若是后者,编制部门最终仍然会像对编制一样进行严格管控。对实行备案制管理后,编制部门是否需要对新进人员进行专项管理问题,目前各地看法并不一致。莱芜市将原在编人员、新聘用人员都包含在人员控制总量之内,对原在编人员继续实行实名统计,现有编内人员按“退休一个、核销一个”的办法逐步收回编制,对单位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新聘用人员则不再纳入实名制管理。

(二)备案制的人员工资由谁负担。如果政府承担人员工资,那么备不备案有何区别?如果政府不承担人员工资,待在编人员全部退休后,员工工资将全部由单位承担,又将如何保证单位的公益性?目前,卫生主管部门和公立医院仍然希望编制部门对自己自主聘用的人员继续进行背书或认证,以便财政部门据此核拨“人头费”。

(三)控制财政供养人员难度加大。之前,编制使用审核制度,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管理机制,一直是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控制行政成本的重要制度。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以后,相关制度没有建立完善,同时也没有了编制总量“红线”要求,单位人员将不断增加,行政成本将提高。

(四)配套政策还不完善。控制总量备案人员的工资制度、岗位聘任、保险缴纳等政策不完善、不明确,存在不确定因素。2016年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工作实施后,市直卫生计生系统新录用63人已经办理报到手续,但按现备案工作标准,编制部门不再出具编制通知单。因不能提供编制条,人社部门不再接收人员档案,不核定工资基数,保险等相关手续尚未办理。

(五)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不畅。当前仍处于改革过渡时期,高校、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编制、人社、财政、教育、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定期联席和沟通机制没有建立,在微观运作层面还有很多工作未研究、细化。

四、对完善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工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明确备案含义。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稳住存量、激活增量渐进式改革方法,最终会走向单轨制,而不是双轨并存。问题是在高校、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总量能否控得住,财政能否担得起,债务能否背得动。实质上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公立医院和高校,但都不占主体地位,总量控制非常严;而占主体地位的私立高校和私立医院,这是完全放开的一块。就是说他们是稳住公立,放开私立。公立医院、高校控制人员总量是控不住的,也很难搞活。

(二)完善备案程序。目前有两种模式:一是备案制人员在财政供养范畴,人员控制总量包含在编人员、自主聘用人员,编制部门对医院在总量内自主聘用的人员部门继续办理认证手续,财政部门按照人员控制总量核拨经费。二是备案制人员不在财政供养范畴。高校、医院自主公开招聘的人员,包括从原自聘人员中重新聘用纳入总量备案内的人员,实行与单位正式编制人员享受同工同酬,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以合同考核结果续聘晋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本级政府财政不承担供养义务,工资等发放一律由单位自己统筹安排。

(三)推进社会化改革。取消高校职员、公立医院编制等改革看起来牵一发动全身,但从中国改革这棵参天大树的角度来看,它仍然属于一处“枝节改革”,需要创造很多条件,同步推行社会化改革。只要不公不私的社会角色还在,社会抵触力量就会一直还在。而所谓“编制”,假如剔除其行政色彩,不过是一个单位的人员配置罢了,至于编制背后的待遇和福利,也是任何企业和机构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那么,单位职工去编制之后,这些问题其实仍然存在。必须以更大的视野、更坚定的决心,推进高校、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使事业的发展管理更多遵循市场规律,倒逼单位的管理体制发生正向的变化。

(四)完善配套政策。编制管理制度改革并非编制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事,它还涉及组织、人社、财政等多个部门。对总量备案管理人员在人事管理、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职称晋升与人才流动等方面一视同仁,确保备案制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部门工作协作机制,需要建立定期联席和沟通机制,协调进行。如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后,财政部门无法再利用之前的编制“六联单”办理核拨“人头费”手续,这就需要尽快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涉及与编制管理相关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工作,也需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要求,依据有关规定修改完善相关政策,密切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作。

(五)制定好员额标准。目前,高校、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仍然按照两个行业原编制标准核算。核定标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是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和行政成本的重要抓手。制定标准应当全面考虑事业单位人员配备的关联要素,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和计算方法,力求俗寄谌菘蒲Ш侠怼m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工作,要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根据单位承担职责情况、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结合各地财政实力,科学核定工作人员总量,并定期调整,特殊情况及时调整,以使人员控制总量真正接地气、有效率。

(六)制定编外人员管理办法。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制度以后,一些事业单位又多了一类人员。对于控制政府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的主管部门来说,加强编外人员管理,编制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完善编外人员管理办法。对于单位在编制外聘用的人员来说,同工同酬、各项管理向编制内人员看齐是一种基本权利的保障;从事业单位来看,这是改革的重要一步。在待遇相同的情况下,要创造条件,使编制内外人员能进能出、互为补充。实行人员控制总量以后,部分技术、后勤和特殊技能用工岗位,编外聘用人员也应控制在编制限额或人员控制总量限额以内。

(七)对备案制单位探索实行“经费包干”制度。积极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与工资总额、人员经费脱钩的管理模式,增人不增工资总额;鼓励单位合理空编,采取编内聘用、占编不入编方式解决人员不足,逐步形成人员管理上的自我约束机制。特别是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对一些行业事业单位不再与人事编制挂钩,与企业一样自由定员,财政只按事业单位完成工作量相应拨款,实行‘经费包干、购买服务、人员自聘、合同管理’办法,鼓励购买服务,精工用工,从长远上节约财政支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事管理体制。

(八)健全临时编制制度。编制总量在2012年底的基础上只减不增,对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效果显著。但在一些地区、行业,亟需的人员编制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事业发展。因此,需要完善临时编制制度,作为编制管理和人员控制总量的一种有益补充。临时编制,指机构编制部门为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的机构下达的编制。临时编制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编制管理上相对比较灵活,既能有效地保障工作的进行,又便于转化或核销。临时编制应严格审批,不得自行突破,使用临时编制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使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相同。临时性工作完成后,临时编制即行核销,选调参加临时工作的人员一般按照“哪来哪去”的原则由各相关部门安置解决。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人事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反映自然人生活、工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重点是在构建人事管理制度和制定人事政策,医务工作人员的档案集中到档案管理部门,形成信息库,通过科学的管理能够对人才的识别培养发挥作用,于此同时,通过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服务,推动医院人才素质建设。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

1.1人事档案管理及归档意识相对淡薄医院的主要中心工作就是医疗,作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广大的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整体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据此,管理人员也积极重视医疗的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医院的事业发展而努力,后勤行政人员需要积极配合临床一线业务,从而忽视了后勤行政人员在积极影响医院工作发展的能动性。上述医务人员的意识也就成为制约人事档案业务发展和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也就形成了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管理、轻利用”的特征,普遍形成了本职工作基本完成,人事档案资料不丢失的工作意识,而缺乏积极主动构建人才信息库的意识和行为,更没有形成主动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参考和建议,利用档案信息和数据,推动医院业务中的管理高效发展。这也就造成当前许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职工档案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档案利用的认识,工作观念陈旧。

1.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是档案管理及服务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当前医院档案管理的人员结构中,首先表现出来知识结构不平衡的状体,学历和知识体系构成的层次较低;其次是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是调离和中途转行,对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和认识不深;最后,管理人员多数只安于现状,没有良好的积极心态来继续学习和努力提高,本来知识体系就存在欠缺之处,在没有主动学习提高的状况下,很难促进档案管理的水平发展。由于管理人员本身水平,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

1.3档案管理方式落后长时间来,医院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低,也造成了在投入资金和人力的相对欠缺,表现出了基础设施差,设备更新慢,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手工作业,纸质文件材料是工作的对象的特点。因此,造成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档案质量不高,利用率低,档案出现丢失和涂改的概率加大,在人力耗费下,不利于档案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2.1更新观念,加大投入人才是发展的生产力,医院作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集聚了人才与知识,并通过挖掘人力资源能够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断深入,不仅能够满足于医院的人事政策的要求,在日常的工资福利管理方面的良好实现,更有助于推动医院形成构建人才信息智库的观念,在观念的指引下,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的生产力作用。据此,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全体人员树立人事档案管理凝聚资源的作用,对医院服务水平提高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意识,能够进一步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投入,购买管理应用软件,形成高效运作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档案管理体系[1]。

2.2提高档案资源的服务效能改变传统医院人事档案工作集中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人事政策的执行工作,转变成为人事档案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信息库的创建,形成数据信息为医院管理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为医院服务的目标,积极拓宽思路,创造管理服务的手段,从整体上把握高效服务的宗旨,从细节上提倡高质量服务的行为意识,通过全面构建人力信息库,挖掘人才资源,为培养医院高素质人才提供基础,推动医院服务水平提供资源。

2.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通过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对于医院服务公众、以民众利益为自己的利益的思想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要按规定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到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在职学习、考察进修、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适应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人事档案管理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在实践中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先进管理理念和前沿知识,努力提高人事政策水平和工作质量,全面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以适应档案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2.4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在信息化时代,应注重电子档案的建立。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增强档案的活力和生命力,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建立医院人事档案数据库。可以及时更新,动态化管理人事档案信息,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检索、查询、信息统计分析及开发利用,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2]。

总之,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服务质量是公共认同的关键,而决定服务质量的高低在于医院的人力资源的多少与利用率高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逐渐构建能够为医院管理层提供人力资源信息支持的服务工作,不仅仅是日常人事管理政策的制定,更多是为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生产力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惠州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随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医院管理、科研、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其载体有公文、病例、录像、录音、盘片、图表等,医院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务。在医院信息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医院档案也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医院发展到哪里,医院档案工作就得同时跟进[1]。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具有一支崇高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成为适应惠州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医院档案管理的内容

1.1公文史料档案在医院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如医院的重要事件、重要工作、重要人物等史实材料,这些都是医院发展的历史见证,所以要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建档、归类,形成医院发展的记载[2]。

1.2病例档案患者是医院的服务对象,患者在医院的诊治情况都要有完整的记录以便日后查阅。

1.3人事档案医院员工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以及医德医风都要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管。

1.4科研教学档案医院也是个教研教学单位,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对医院的科研教学形成的资料同样要进行归档处理。

1.5其他档案与医院工作有关的奖状、锦旗、奖牌、奖章、感谢信以及相关的影像、声像资料。

2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2.1医院的专业性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医院管理工作的日趋规范,必然产生大量的档案文件,其中电子文件将越来越多。同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也产生了大量的医保专门档案,医院的档案内容不断丰富、数量日趋增多,和其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3]。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提高对信息的认识水平、辨别水平、处理水平,为医院的管理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满足医院对档案的各种需求。

2.2医院的特殊性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医院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特殊服务性行业,从医院的行政管理、医患记录到医学的科技交流、学术研究都和档案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事实证明,档案工作的好与坏,关系到医院的长足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就没有优质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就会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本医院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4]。

2.3医院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近些年来,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医院人、财、物的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惠州市各医院纷纷狠抓医疗治疗,不断完善医院的硬件设施,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重点建设特色科室。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必须配备高素质具备专业技能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否则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惠州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

3.1服务意识不强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档案管理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他人服务,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正确的工作心态是提供优质档案服务的基础。从惠州市很多医院的实际情况看,很多档案工作者存在服务意识和心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服务态度不佳、为他人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积极主动、对医护人员的咨询不耐烦。作为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深入内心。

3.2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档案管理和医院其它科室不同,主要负责的是档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设置往往得不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具有专业基础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很少,时至今日,医院档案管理专门人才还属于急缺性的专业技术人才。从目前的情况看,惠州市从事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仍是非专业人员,学历层次也不高,有的还没有得到正式的培训,有的是医院的转岗人员,有的甚至直接安排医务人员的家属直接上岗[5]。对于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经验,他们仍然能完成档案管理的一些基础性工作,但是时间一长,他们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上的欠缺就会暴露出来,造成医院档案管理的无序。档案管理越来越向专业化发展,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就会降低档案管理的效率,造成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岗位意识偏低。针对这种情况,医院管理者应多招聘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负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还应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这样才能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得到突破和创新。

3.3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进取心不强当前,惠州市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个重要性不强的文职工作,其中也包括医院的领导干部认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医院的发展影响不大,因此没有从思想上去重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本身也对自己的职责不理解,觉得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接受、装订、保管,甚至产生职位自卑感,认为档案工作地位低、没人重视、没干头、繁琐、枯燥[6]。所以说要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心理上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对本职工作的自信、自豪感、进取心,从而做到在工作上精益求精、锐意进取。

4提高医院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对策

4.1重视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医院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政治素质包括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路线和方针,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正确的职业心态,在医院这样知识密集型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清苦平凡琐碎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为名利、不过分计较个人利益的正确心态,在本职工作上勇于奉献;具有严肃的保密意识,按照《保密法》的相关规定,要严格遵守各种程序管理和利用档案,保证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医院的各类档案中涉及很多单位的保密信息和病患的个人隐私,对此应具有严肃的保密意识,不可随意公开医院档案信息[7]。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这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职业规范和基本行为准则。①档案管理人员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档案管理工作,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为医院的各项工作做好档案服务;②具有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为个人和社会保管和提供各类档案信息,医院档案工作者要摆正自己作为"服务者"的位置,秉着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去做好本职工作;③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作为一项技术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者要有一丝不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另外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也出现在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上,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有创新意识,为推动医院档案事业的发展改革创新。

4.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关键。①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认识和发掘档案的潜在价值,及档案管理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参与档案管理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继续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把档案网络信息管理技能纳入到档案培训的重点科目之中,并把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网络信息管理水平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考核的标准之一;②还应从档案学等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生中,从社会高层次档案管理人才中,选聘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门人才补充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知识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在实践中造就一支专业技能高、业务精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从惠州市目前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看,对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鉴定、编目、统计、利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档案管理的相应专业技能,从而有序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医疗信息、医疗设备、医学影像等都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这就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传播等[8]。各单位对档案管理的意识增强,医院的档案工作也成为医院常规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高效准确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4.3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能力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较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具有科学性、自动化、开放式的特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也从简单的资料管理到系统的信息服务,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文件汇编、科研汇编、数字汇编、卷案介绍等工作都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医院已引进国外的一些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没有较强的外语能力是无法对这些国外引进的技术和医疗器械说明材料进行有效管理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的外语能力培养,精通对国外医疗资料的档案管理,从而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丰富和全面的信息支持,使档案部门真正充当好医院的信息中心。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惠州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抓住机遇,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将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还应加强学习,发挥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职能,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吕俊涛.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强化五种意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03:6-7.

[2]刘少德.谈如何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学理论,2012,03:126-127.

[3]贾丽娜,刘英霞,朱琳.浅析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05:326+320.

[4]康敬梅.浅谈如何加强医院档案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192-193.

[5]高蓉.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3,23:93+95.

[6]尉红.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路径[J].兰台世界,2013,S4:144.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中医医院档案管理体制改革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是现代化医院整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重要的情报源,承担着搜集、整理、传播和利用档案情报资料的重要任务,是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其作用不再是简单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做好一般服务,而且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化手段,提供高速、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知识创新服务,为临床大夫的业务提高、病例总结、提高自己对本学科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医院档案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和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医医院不仅要求对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学习还要对传统的古典医籍进行现代化的学习。我对多年从事中医医院档案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对改革之道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和大家商榷。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医院档案的管理主要是隶属于各个医院的行政主管机构,依附于各自所在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多数医院因为资金和人员配置的问题往往忽视医院档案的作用,通常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的措施,而且因为各家医院档案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所以相互之间联系很少,是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

2.档案管理模式问题,馆藏资料和数据库“大不全,小不精”,既重复浪费又出现资源闲置,虽步入网络化时代,但难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结构不合理,种类不全,现行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档案发展。尤其是中医院要求不仅对医学的最前沿知识进行了解掌握,还应该对中医古籍进行信息化管理,以便更好的学习和继承传统医学知识。

3.人事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医院档案人员正规编制少,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学历参差不齐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只能进行一般工作。这种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造成医院档案无法自主进行在职人员新旧更替,人员结构得不到优化,专业的档案学、医学和外语人才匾乏,尤其是专业的中医学档案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直接制约中医医院档案各方面发展。

4.财力物力的匮乏。由于现在的医院多是自给自足,大部分的财力物力都被放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培养、和扩建病房等硬件建设上面。相对于这些医院的档案的投入很少,或者没有。造成医院的档案陈旧,没有信息化,不能为医院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解决的办法与途径

1.加强目标管理

医院档案是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须加强其目标管理,切实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剧增"已使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不断分化,各学科之间发生着大跨度、全方位的相互渗透、影响和补充。在临床医用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科研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有关情报,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选题时有助于确定实验对象,样本大小,施加因素,指标的制定,误差的控制等方法;在论文撰写阶段可加深理论认识,提高论文质量。临床科研的各个环节都要借助于文献。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服务目标,整合自己有限的资源,除了数字化以外,对实物型不断的更新换代,根据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档案的数目、种类、使档案变成一个数字与实体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结合,更人性化的服务机构。

2.重视人员培养配备管理

档案的人员管理包括档案工作人员和读者两个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媒介。要重视专业队伍的思想建设,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配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比例适当,人员稳定。合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评聘结合,责权利统一。要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培训、进修、考核、工资、福利、奖惩等方面给予有效引导和管理,做到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统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严格遵照执行。使各个部门、环节、工序既相对分工,又密切联系,保证档案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到高、中和住院医师各取所需,针对不同的专业和重点科室进行重点服务。

3.改变财力物力管理

医院档案的财力主要是医院拨的经费,经费是支持档案系统运转的重要能量来源。医院应根据其发展规则,对经费的使用时间、方向、数量进行综合平衡,合理确定经费开支项目。有计划添置复印、缩微、声像、计算机等设备,并建立审核、监督机制,确保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4.科学的时间管理

时间的管理着眼于速度、效率。科学制定文献在各个环节、工序上的运行时间,制定采访、编目、档案保管、借出、归还的时间,提高档案的流通速度,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严格控制文献在部门运转的时间,减少无效时间。尽量调整开放时间,为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三、结语

中医医院档案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响应政府应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根据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联合其他中医院档案,集中人力、财力、馆藏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服务,必将为中医药事业和中医院自身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政.现代医院档案的转型与发展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X)7,(l):38-41.

[2]巩怀俊.挖掘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档案情报杂志,2008,17(5):15.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信息;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098-02

0引言

任何一项制度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颁布实施的。医院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医院发展密切相关。科学的会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医院内部有限的资源与资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能降低医院运营的成本,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医院的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新形势下贯彻落实新医院会计制度,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势在必行。

1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为适应新医改方案的新要求,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全面改革与落实,我国医院内部一切经济活动及管理工作都面临着一定的转变,相应的,我们的会计工作也要做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新医改对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医药逐步分开,对医疗药品核算产生的影响新医改方案中规定,要逐步推进我国医药的分离,实行药品的零差价率销售,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医改后减少的亏损和形成的损失。但从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看,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将作废,对于以增设药事费减少医院的亏损,应开展相应的科目设置和核算规定。此外医院提供的各类会计信息将更加真实具体,充分反映医院的财政收入支出情况,也为以后统计分析医疗情况,制定药物价格,提供财务补偿等提供重要数据。

1.2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单一性提出了挑战在保证我国公立医院数量及规模的基础之上,采用整合,重组,兼并等方式把其余的医疗机构改造成社会的非盈利或盈利的医疗机构。新医改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但它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积极稳妥的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前提。通过改革后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的有序竞争,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这样一来,新医改环境下,我国医疗机构所有制的问题也将更为复杂,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只适用于单纯的公立医院,适用范围比较单一,对改革后的医疗机构不再适用,故现阶段对医院会计制度的范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3核算科目还有待于完善在新医改制定方案中明确提出:“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也就是把我国的医疗卫生建设体系提到公益性的日程上来,在这一制度的影响下,医院由原来的单纯性支出被划分为公益性支出和非公益性支出,但在原来的会计管理制度中缺乏体现公益性类会计科目,从而导致最终核实的会计信息不准确,影响医院本身的预算和发展,它不能提供医院公益性质的会计信息。因此,在现行医改政策的落实下,医院会计管理的核算科目有待于完善。

2当前影响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问题

2.1缺少合理的公益性补偿机制,虚增了固定资产随着国家对医院医疗卫生条件要求的提高,各项医疗卫生条件设施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大部分公立医院也都是用国家政府专项财政拨款来进行医院的建设和各种医疗设施和医疗器材的添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基本处理方法是:借记有关“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规定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计提修购基金,借记“医疗或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种制度的缺陷是由于缺少累计折旧的科目,虚增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造成重复列支相关费用,从而使得医院资产账面值不真实,相关部门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医院的发展方向。此外对医院固定资产改良、大型维修等后续支出没有相关的核算规定,管理方面空白。

2.2在进行医院的自身建设中,两账分离导致会计信息不全面投资支出只在基建会计中反映,不在财务会计中反映。只有当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财务会计才将完工基建产品的成本即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的成本登记入账。因此,医院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完整、充分地反映其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即使按规定,医院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表时合并基建报表中来源于财政性资金的基建拨款及其形成的基建投资和基建结余资金,但对于基建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或其他非财政性资金的医院来说,合并基建报表后的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仍然不能全面、完整、充分地反映其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

3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针对新医改方案的在落实过程中,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及时的进行解决,以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对于医院方面的会计管理人员应理清思路,对内部会计核算及其科目进行相应的调整,熟悉新医改方案与新会计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会计工作的过渡与衔接准备。

3.1组织医院会计管理人员尽快熟悉新医改方案与新会计制度。要保证新医改环境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其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医院方面首先应当组织内部会计人员对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的熟悉,对我国新旧的医疗体系和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对比分析,看看哪些内容进行了调整或修改,总结出医疗改革制度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加深理解,把医改方案真正落实到实处。只有在对新医改方案以及新会计制度全面熟识的基础上,才能对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促进新医改的落实和发展。

3.2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应当从会计实务开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对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完善,依照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调整,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会计核算科目设置等方面的滞后性及不足进行相应的优化,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调整会计核算的范围及方式,使其与当前新医改方案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吻合。

3.3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过渡与衔接准备。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试点实施的不断发展,这一新制度必将取代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成为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指导规范和医院内部会计制度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新医改方案不断深入落实的条件下,医院要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应当依照医院内部会计管理的基本现状,对会计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做好制度改革前的过渡与衔接准备,将现有的会计管理工作逐步向着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的方向进行调整,以避免新会计制度实施时会计管理工作出现混乱。

新医疗制度改革牵动人心,而新的制度的颁布更重要的在于执行,执行不到位的话再好的制度政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新医改方案落实的过程中作为会计人员的我们更应该审查我们现在会计制度的缺陷,帮助有关部门修改,完善现在的会计管理制度,根据新医改方案的要求对医院会计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会计体系,让会计管理工作在新医改的贯彻落实中不断完善,创新,以达到真正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推进医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信义.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比较的几个显著区别[J].新会计,2011,(6).

[2]陈慧.论医院会计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实施的重要性[J].中国总会计师,2011.

[3]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m].人民出版社,2009,(4).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9

1推进模式跨越。县卫生局、合管局要认真分析研究我县新农合制度运行六年来的做法与成效,不断总结完善住院补偿“治大病”门诊补偿“治小病”健康管理“治未病”这一农民健康保障三维模式,着力实现好新农合保障制度理念和模式由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的跨越式发展。

2合理配置基金。新农合基金继续按照住院基金、门诊基金、体检基金、风险基金进行配置,全部实行统筹管理模式。年参合208080人,筹资标准农民个人30元/人,政府补助200元/人,筹资总额485.84万元,配置住院基金33.28万元,门诊基金44.44万元,体检基金34.54万元,风险基金按当年基金总额3%提留143.58万元。

3测算调整方案。县合管局要根据新农合制度六年运行情况,按照230元/人新的筹资标准,做好补偿方案的测算调整,适度提高住院补偿比例,适度提高门诊补偿标准,提高参合农民受益度扩大受益面,稳步实现中央和省上提出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0%以上的目标要求。

二、合理调整住院补偿方案,保障农民患者住院补偿“治大病”

新农合住院补偿方案要按照“保基本、惠弱势、防致贫、强中医、惠妇幼”原则进行合理调整,使已经患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参合农民受到更加优惠的补偿照顾。

1保基本。新农合住院基金主要用来支持需要住院治疗的农民患者补偿住院费用,制定补偿方案要充分考虑起付线、补偿比、封顶线对农民住院行为和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调节作用,切实保证所有住院患者得到基本补偿保障。要针对部分农民盲目选择省级和省外三甲医院就诊,造成小病大治形成较重负担的问题,适度调高其起付线和补偿比,既调节转诊行为,又保证补偿利益。要针对县级医疗机构部分临床医务人员指导转诊过程中对市级机构的技术优势不熟悉不清楚往往直接指向省级的问题,调整转诊程序,县级医疗机构不再明确指导具体转诊机构,凡需转外的患者,均由合管局核察室负责转诊指导,帮助患者选择治好病少花钱补偿好更方便的转诊路径。

2惠弱势。继续照顾农村五保户,实行取消住院起付线,抬高封顶线的优惠政策,可依据基金增长情况适度提高补偿比例,使农村弱势人群更多地得到新农合制度的照顾。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节育户住院患者费用补偿比例适度高于普通农户。

3防致贫。随着政策补助的有效增长,保基本惠弱势的同时,要考虑照顾部分大病致贫患者家庭。县合管局要分析筛选出导致家庭贫困破产的疾病,像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重症精神病需长年住院托管的病人等,与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提出特殊补偿政策,从花钱最多最易致贫的病种开始,逐步解决特殊大病家庭致贫甚至破产的问题。

4强中医。继续实施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支持使用中医中药的政策,将中医专科医院的起付线比同级综合医院的降低20%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饮片配方、中成药丸散膏丹和注射液、院内制剂纳入补偿范围。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版)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注射液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以治疗为目的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参合农民诊治疾病所产生的费用,分别在门诊和住院统筹资金中给予全额补偿。使用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治疗疾病所产生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偿。强力支持医疗机构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优势弥补和替代西医的部分不足,积极鼓励农民群众恢复看中医吃中药的良好传统,推进中西医学文化融合治疗方法结合技术优势互补。

5惠妇幼。参合农民育龄妇女县级住院分娩补助在150元的基础上适度提高,与降消项目紧密结合,制定县、乡住院分娩临床路径服务规范,全方位确定服务项目与质量标准,测算定额付费标准,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定额付费管理,由妇幼保健降消项目补助和新农合补助全额补偿,使农民享受免费住院分娩服务。未参合新生儿允许随母亲办理参合缴费手续,当年享受住院和门诊补偿政策,使农村孩子一出生就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照顾。

三、推进门诊统筹补偿试点工作,扩大农民门诊补偿“治小病”受益程度

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试点工作,应按照基金增长为前提逐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度的思路,重点照顾长期服药治疗的慢病人群,兼顾普通门诊费用统筹补偿标准的适度调升。

1重点照顾慢病。扩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门诊费用补偿病种和人群,适度提高补偿标准,照顾高血压、糖尿病、肾病、重性精神病、风湿类风湿、癌症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心病、帕金森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风后遗症、弛缓性四肢瘫痪、肝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慢病患者,支持规范治疗规律用药,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减轻对心、脑、肾、眼等靶器官的损害,防止心脏病、脑卒中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开展冬病夏治活动,减缓病情发展,提高慢病人群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治疗的机会,减轻医疗消费消费负担。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节育户住院患者费用补偿比例适度高于普通农户。

2普惠参合农民。适度增加普通门诊统筹补偿基金,补偿比例要逐步提高到与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持平或略高,按照人均筹资水平继续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封顶消费,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算付费制度,确保门诊基金安全。

3支持中医中药。鼓励参合农民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和各类中药费用全额予以补偿。

四、大力实施农民健康管理“治未病”工程,深入推进新农合农民健康保障模式跨越式发展

1合力推进跨越。县卫生局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管理工程,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协调组织县合管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及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把现代健康管理新理念和祖国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运用于维护促进全县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的具体服务实践之中,更加深入地落实好对农民健康“体检监测一生、建档记录一生、评估指导一生、教育干预一生,跟踪随访一生”生命全程全息健康保障服务,为农村生产力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乡镇主动配合。各乡镇政府要制定本乡镇农民健康管理工程年度实施方案,组织本乡镇卫生院、所和村委会,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全面落实本乡镇农民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健康建档、评估指导、教育干预、跟踪随访各项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3开发档案效益。县合管局要继续做好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采取随机抽村抽社入户核对信息的方法,对年各乡镇建立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要进行一次全面验收。承担建档任务的乡镇卫生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档案要尽快实施甘肃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录入工作,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凡验收不合格的档案均不得录入系统,并不予拨付本乡镇相关工作补助经费,且必须组织乡、村卫生人员进行入户核对,全面纠正错误信息,5月下旬接受再次验收,验收合格后再许录入信息,并按程序拨核相关工作经费。信息录入工作完成后,县合管局要负责衔接邀请有资质的医学院校相关专业机构和专家,对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研究,争取年内拿出《县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分析研究报告》或相关专题报告,为政府农村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项研究相关工作经费由财政局安排解决。

4做好五项服务。县合管局要按照农村居民每三年体检一次的思路,合理安排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基金,支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保证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劳动力人群三年享受一轮体检服务,持续采集健康信息,持续监测健康状态。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制度的实施,将原体检收费标准优惠40%政策调整为20%并适度提高体检补偿标准。

健康管理定点机构要以“扩大农村健康人群缩小农村疾病人群”为目标,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主动管理农民健康,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减轻农民医疗消费负担。要扎扎实实地为参合农民全面提供健康信息采集门诊检查、健康建档、健康评估指导、健康教育干预和疾病跟踪随访五项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准。

建立健全良好运行包村责任医师制度,全面掌握各村农民健康状态,明确农民健康管理服务目标;合理配置健康体检套餐,公布体检流程,扎实做好健康体检服务,全面客观准确及时地填写《农民健康信息采集动态记录》表格;对农民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形成《农民健康评估指导方案报告》提供合理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扎实做好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的跟踪随访干预服务,紧密结合慢病门诊补偿政策的落实,指导患者规范治疗规律用药,预防控制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各类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县广电局、合管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及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各自职能特点,以健康条为重点内容,运用电视、新农村资讯、手册、传单、入村入社媒体播放、集中宣讲等适用方式,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基本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能力,转变不良生活方式,提升群体健康水平。

5升级信息系统。县合管局要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认真研究提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功能升级需求,提升健康档案与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一个即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又符合农村健康需求,即有健康档案电子化功能,又有健康评估指导报告、跟踪随访提示、记录、全程分析、健康教育干预规划、内容、实施效果评价、社区人群健康综合评估等功能的健康管理系统。为下一步实现新农合管理系统、乡村医疗机构管理HiS系统、居民健康管理系统三个系统对接,形成政府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好基础平台。

五、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基金效益

1执行《服务合同》严格审核监控。依照《服务合同》约定,对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门诊和健康体检费用报销资料进行严格审核,逐月及时反馈审核中发现的不合理问题。继续落实总额控制、平均住院费用控制、自费费用比例和住院天数控制制度,对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的重点指标进行月监测、月反馈、月整改制度。严格执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2实施在线监控,开展现场督查。利用新农合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网络在线监控,及时观察参合农民住院和门诊就医情况,及时汇总费用报销情况,定期分析基金运行情况。结合在线监控,深入现场开展定期和随机督查,重点落实十查十防”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和频次,年内查房市级不少于次,县级不少于24次,乡级不少于次。乡镇合管办和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所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3即时结报直补,方便农民群众。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一站式”垫付直报制度,及时登记住院患者信息,认真核对参合身份,准确核定补偿范围,严格执行补偿标准,严格把好住院指征关,杜绝虚挂床位住院、门诊转住院和放宽指征住院行为。

4落实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合管局要及时公布合作医疗补偿政策、补偿标准及补偿程序,定期向社会公示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每月在乡(镇)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公示辖区内参合农民补偿情况。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在农民就医时实行一日清单和补偿签名告知制度,每月将补偿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确保基金使用的公开性、公正性。

5运行封闭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持续强化“财政专帐管基金,银行专户控基金,合管审核报基金,财政复审拨基金,审计监督保基金”新农合基金监管运行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封闭运行。县审计局要安排完成新农合基金年度审计工作,并予公开审计结果。各乡镇政府、财政、卫生、合管、农行要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管理办法和基金财务核算制度,从基金筹集、上解、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公正、合理、效益。

强化管理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县合管局要不断加强对乡(镇)主管领导、乡合管办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合管科主任、健康管理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要通过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好对本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就近监管作用,严格覆行住院审批、查房工作,认真做好住院、门诊、健康体检费用初审工作,切实把好医疗机构监管第一关。要重点强化服务理念培训、服务能力培训和农村卫生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培训,帮助尽快适应新医改的对基层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新要求,使服务理念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方式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为我县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夯实管理基础、理念基础、服务基础。

建设乡村HiS完善系统功能。尽快实施乡、村定点医疗机构HiS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实现门诊服务、住院服务、辅助检查、药品入出库与药房零售、划价与收费、处方病历电子化、财务核算、各项统计等业务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规范各项业务流程,提升乡村定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效能,提升新农合医疗机构监管品位。

8完善一卡通管理,拓展一卡通服务。合管局要按照省合管中心新农合“一卡通”试点项目工作的安排部署,与农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扩展金穗惠农服务点,今年争取使金穗惠农服务点达到235个,覆盖率达到92%实现基本覆盖乡村的目标。完成剩余部分开卡信息核对和写卡发卡工作。完善“一卡通”管理工作,实现住院费用补偿、门诊费用补偿、体检费用补偿、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档案查询及各项服务监督“六大功能”积极衔接农行省分行开发通过转账电话刷卡交纳门诊自付费用信息与新农合省级平台接口传输功能,制约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为参合农民提供便捷程序,进一步提升新农合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品位。

9预付周转资金,支持正常运行。支持定点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推行,试行预付周转金制度。按照各定点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补偿费用月平均数,向各定点医疗机构预拨2个月的周转金,用于参合人员住院费用补偿垫付,保证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时结算和转外就医住院补偿资金及时领取,保证医疗机构收入按财政局要求及时上解。

10改革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按照《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实行总额预算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按项目付费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严格实行单病种定额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要每月统计例均住院费用、例均住院天数、自费费用比例、实际补偿比例等指标,密切观察医疗服务成本、服务质量效率、农民满意度等动态变化情况,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科学、合理的进行分析。合管局要加强监测,每月对各项统计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及时解决突出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农合专家组专题讨论会,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调整单病种补偿定额,逐步完善新农合支付方式。通过支付方式的改革,促进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农民消费负担,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简化转诊程序,指导合理转诊。县合管局要按照“看好病、少花钱、多补偿、少跑路、更方便”服务理念指导参合患者逐级转诊。因病情需要、医疗机构诊疗技术和设备所限、无条件开展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凡市内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治疗的不再办理转诊指导备案手续直接就医治疗;凡需直接由县级转往省级或省外住院治疗的由医疗机构填写《县新农合患者转诊指导备案表》指导患者家属到合管局,由合管局转诊指导工作人员通过咨询后确定就诊医院,办理转诊指导登记备案手续;由市级转往省级或省外的由医疗机构填写《县新农合患者转诊指导备案表》交由患者家属发送电子扫描文件到县合管局办理转诊指导备案手续。凡未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直接到县外医疗机构住院的允许按同级别医疗机构补偿政策降低10%补偿比例予以补偿(如按保底比例补偿,则保底比例降低10%

控制例均费用,减轻医疗负担。随着卫生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县政府落实了县级医疗机构床位补助翻番、中医床位补助增加、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全额供给、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等支持政策,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政府责任的落实提升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逐步解决医疗机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加重城乡居民医疗消费负担的问题。因此,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加强次均门诊费用和例均住院费用控制,积极试行临床路径管理,强化内部运行成本核算,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次均门诊费用、平均处方负担额、例均住院费用、例均住院天数、患者自费费用比例的指标逐月监测分析,必须拿出降低居民医疗消费负担的具体成效。县合管局必须依照《服务合同》约定,对例均住院费用、例均住院天数、患者自费费用比例不合理增长的医疗机构实施相应处理。

六、深入落实新农合政策宣教措施,全力落实年农民参合筹资任务

1广泛开展宣教,覆盖村社农户。各乡镇政府、卫生局、广电局、合管局及定点医疗机构要发挥各自职能,充分利用《新农村咨询》会议培训、制作播放专题片、发放宣传资料、入户宣传、专栏刊出、书写墙体标语等形式深入持续地开展宣教活动,使新农合补偿政策、规章制度、受益成效、办事程序等重点内容入村、入社、入户,做到家喻户晓,反复强化参合农民的健康风险意识、自我管理意识、互助共济意识。

2搞好筹资服务,完成筹资任务。县财政局要负责组织做好农民参合筹资工作,各乡镇政府要按期完成本乡镇筹资任务。年度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仍为每人30元,参合对象仍为户籍在农村的全部农村居民。收缴原则为“整户参合、户不漏人”收缴时间自即日至月31日。收缴目标以年度县统计局统计农业人口数为基数,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认真搞好农民个人参合资金收缴服务工作,积极探索适宜高效的筹资方式,及时收缴上解农民个人参合资金,确保按期完成收缴上解任务。

3落实救助政策,资助困难农户。县民政局要负责落实好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农村计生两户等困难农户的参合资助工作,缴纳救助对象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参合资金。各乡镇要认真配合,核实确定资助参合对象,月10日前上报资助参合花名册于县民政局,月30日前民政局核定资助参合对象,9月30日前落实资助参合资金,将全额资助参合人员的资助资金直接拨入新农合收入专户,资助参合对象不再缴纳参合资金,将非全额资助参合人员的资助部分资金拨至农民“一卡通”帐户,由本人按每人30元标准直接向乡政府交费。

4规范使用票册,做好参合信息。各乡镇政府合管办要指导各村委会做好农民参合资金收缴具体业务,及时汇总上报参合资金收缴进度统计报表,规范使用《参合资金登记管理册》做好参合人员和资金收缴登记,出具省财政厅监制的新农合缴费专用票据。乡镇合管办于月30日前全面完成参合信息录入工作,严格杜绝漏报、误报、错报、迟报现象发生,确保参合人员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医院行政管理方案篇10

新医改方案公布10个月后,医改深度新方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出炉。

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对外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从而正式开启了医改中最艰难、最复杂、最困惑的新闸门。在达成改革共识的基础上,公立医院如何破冰,试点城市将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改革的路径到底在哪里?备受关注。其中,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最具社会争议,这也是本次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对上述问题,《财经国家周刊》专访了卫生部。

医改试点地方经验

《财经国家周刊》:《意见》出台,今年将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始试点。请问在这方面推进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分别选择1-2个城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从今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财经国家周刊》:公立医院的改革为什么现在还要先试点?

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涉及的面广、特别是涉及到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结构调整等问题,为了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发展路径,妥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国家决定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所以要先行试点,然后再稳步推广。

重建政府补偿机制

《财经国家周刊》:公立医院改革的复杂性备受瞩目,其具体实施方案更令人关注。国务院通过的只是指导意

见,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看主管部门及各地方的情况和实施方案,初期是否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改革方式,而最终也可能不是全国一刀切的方式?

卫生部:试点城市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评估和监督,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具体改革方式方法选择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地方特点特色。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财经国家周刊》:公立医院改革的原则是要坚持公益性质。当前公立医院存在的一些逐利行为,以及医疗服务体系的趋利性与此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医患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那么,这个公益性质该如何界定?实现公益性的最核心问题又是什么?

卫生部: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要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管办分开”有无具体思路和举措?

卫生部:实行“管办分开”,成立医院管理局等专门的公立医院的管理机构有助于加强公立医院的治理和管理,推动公立医院提高运作绩效。我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督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这样的模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

《财经国家周刊》:《意见》指出,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中之重,“以药养医”是公立医院不争的事实,也是医改最核心的难题。那么,政府补偿机制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财政补贴是否是本次改革的关键?

卫生部: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同时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政府补助渠道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保障,也是这次医院改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举措。我们高兴地看到,许多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保障公立医院的经费。

社会资本进入待解

《财经国家周刊》: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是医改的一大重点,“公立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医生坐冷板凳”,这是中国医疗资源大小两极严重失衡的现状。试点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卫生部: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要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财经国家周刊》:《意见》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尤其是民营资本的进入,是入股公立医院还是“公转民”?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是否会出现实质性的改观?

卫生部:国家将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在服务准入方面,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视同仁。二是保证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公平有序竞争。在医保定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立项和继续教育等方面,民营医院享受与公立医院相同的待遇,执行相同标准。三是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五是正确引导,依法监管,规范执业行为,维护群众利益。在行业监管方面有关部门还将制订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配套文件,实化相关政策措施。

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