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3:08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质量;心理学;工艺;管理

工艺是科研生产的重要环节,工艺过程包含了“人、机、料、法、环、测”六个主要的组成要素。在这几个组成要素中,“人”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核心要素地位特别突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在工艺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在工艺工作中深入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产品质量,这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人”区别于其它工艺过程要素的本质特点就是具有独立的思维特性,其行为会受到心理因素的直接影响。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研究工艺过程中各要素对“人”心理的作用机制,对于工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工艺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蓬勃发展的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企业中人际关系方面的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是管理中更纯粹的人的因素问题[1]。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可以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工艺生产的组织系统高效运行。又如“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目的的引导和驱动的[2],所以要花力气重点解决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总结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效的目的。

1工艺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

现在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细化,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在工艺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日益明显。应用心理学方法在工艺质量管理过程中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以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性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这样几个原因:首先,工艺生产过程是人来完成的,工艺生产过程要靠人来实现质量目标。即使是整个企业的管理,最重要的仍然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规律,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必然成为工艺质量管理的研究对象。其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在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技术范畴之外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会成为核心话题。日渐复杂的环境也要求团队有快速适应能力、较强可塑性及对不确定因素的承受力[3]。这些因素使得心理学成为工艺质量管理的刚性需求。再次,人是质量管理的主体,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以人为中心,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工艺质量管理过程中着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将有助于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人的心理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促使质量管理取得最佳的成绩。每个人的思维、情绪、习性及外在表现千差万别,正是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所以,需要通过建立工艺师与操作者“此时此地”的联系,在彼此的联系中产生互动,工艺师通过分析在互动中呈现出来的操作者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把握工艺指导的时机和方法,以期收到更好、更直接的指导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操作者对于某种色彩的喜好来分析他的潜在性格特点,可以通过操作者的外在表现推断他是否有需要及时更正的癖好、习性。进而给出我们一些积极的建议,让操作者可以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工作时始终保持平和、阳光的心态。

2工艺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2.1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块手表,在他心里会有一个确定的时间。但如果一个人有两块或者更多的手表,而且这些手表显示的时间并不相同,那么他将不知道哪块手表的时间更准确而出现思维混乱,进而变得无所适从。不同手表的时间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而手表效应的深层含义就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为准则或者目标信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很快就会陷入混乱[4]。(1)案例车间的操作者在安装某产品的过程中发现,工艺文件中对于产品的防护漆固化列出了常温固化和加热固化两种方法。现有的环境条件和设备条件可以保障操作者按照工艺文件规定要求完成两种途径的固化过程。但操作者面对这两种选择产生了犹豫,是选择常温固化还是加热固化?思虑再三,还是请来工艺师最终确定采用加热固化方式完成产品防护漆固化。(2)分析车间的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犹豫正是手表效应在作祟。在执行工艺规定时,操作者的态度是谨慎的,“按照工艺规定执行肯定没错”,对执行文件也怀有很大的依赖性。当面对选择时,会主动放弃判断。(3)措施在制定具体产品工艺时,明确工艺方法的适用环境,同时对应一种情境给出唯一的工艺操作方法,避免操作者做选择题。

2.2旁观者效应

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某项任务,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要求多个个体共同去完成某项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变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时就会退缩。这被称为“旁观者效应”[4]。旁观者效应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1)案例在编制某产品的工艺文件时,设计师要求a工艺师在工艺文件中增加某元器件的安装注意事项。同时B工艺师负责的其它产品也安装了该元器件,设计师认为a工艺师会转达B工艺师这项要求,所以没有通知B工艺师。a工艺师认为B工艺师会去询问设计师,所以没有转达B工艺师这项要求。结果a工艺师在该产品的文件中落实了这项要求,但B工艺师没有落实这项要求。文件校对时发现了文件差异,B工艺师落实了这项要求。(2)分析a工艺师、设计师都存在着思维惯性,没有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的状态,认为“责任”是别人的事。(3)措施针对“旁观者”的心态,改进工作方法,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同时通过监督环节,督促责任落实到位、不放空枪,落实到制度中。所有的设计要求都按程序明确固化,通知到人。工艺人员进行“a、B角配伍”对工艺文件质量进行校对、复核,保证工艺文件编制质量。工艺师定期举行交流活动,把工作中解决问题的经验、操作的技巧、产品的共性特点等进行分享。工艺副总一直及时向工艺师推广工作经验。工艺文件各级审签环节严格把关,人人分工明确,一级对一级负责。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通过占比进行科学地细化、具体化。同时责任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评,履责后要在绩效考评时述责,倒逼责任人紧绷“责任弦”,不能有丝毫懈怠。

2.3马蝇效应

林肯年少时曾经和他的兄弟在农场里犁地,林肯吆喝着马,他的兄弟负责扶犁。可是那匹马很懒,走得慢腾腾的。可是过了一会儿,马开始走的飞快,林肯非常奇怪,等走到地头他才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林肯顺手将马蝇打落了。看到这一幕,林肯的兄弟抱怨道:“你怎么能将马蝇打掉呢?刚才就是因为那个家伙,马才跑起来的!”没有马蝇叮咬,马走得慢腾腾的,有马蝇叮咬,马就跑得飞快。因为有压力,所以才有动力,这就是马蝇效应[5]。在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找到压力源,运用好压力源,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1)案例生产现场的操作者曾经害怕见到工艺师,因为工艺师会发现并指出操作者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细节,操作者因此可能会受到处罚或者感到难堪。工艺师也曾经觉得“只要工艺文件编制完成,指导生产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生产现场去得少,缺乏同操作者的有效沟通。(2)分析操作者和工艺师都有自己的“痛点”,并尽力回避自己的“痛点”。如何对症下药,改变讳疾忌医的心理?这需要管理者找到激励源,把握激励源,实现操作者与工艺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3)措施组织工艺师深入生产一线,实行工艺师生产现场轮值制度。零距离指导生产、零距离发现问题、零距离解决问题,取得明显效果。在生产现场工艺师同操作者有效沟通,工艺师可以审视工艺文件的可操作效果,操作者可以直接咨询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好的建议也可直接便利地传达给工艺师。在工艺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引入“事业心和责任感”、“团队精神”、“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考核项目,使得考核制度更符合对员工的管理需求,让工艺师自觉进步,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3工艺质量管理的人文机制

团队的素质能力、富于激励的奖惩制度、强大的质量文化构成了相互作用、联系紧密的工艺质量管理人文机制。心理学在工艺质量管理人文机制中起到了活化作用。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意志力,提升自控能力。团队成员在工艺工作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同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都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技巧;在运用奖惩制度时,不仅仅把奖惩制度看作是管理的手段,更要让员工在心理上作为一种激励来接受;在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通过分析人的心理表现,制订相应的质量文化内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推进质量文化的宣贯更易让人接受。

4结语

心理学方法在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空间广阔,是细化工艺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认真梳理工艺师与组织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积极营造工艺师与操作者的良性互动,就会顺利地破解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心理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工艺质量管理,也可以推广到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

作者:张宴程崔宏敏张广学王万生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程正方.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孙科炎,李婧.行为心理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帕特里克•阿玛尔.管理心理学[m].奥蓝格,石京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2

今天,**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我省文艺界共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是全省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深入贯彻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第七次文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成就的五年,也是我省文学艺术事业谱写新篇章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深入社会生活,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讴歌伟大时代,以出色的艺术劳动奉献精品力作,为我省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各级文联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共同创造了我省文学艺术界思想活跃、创作繁荣、队伍壮大、充满活力的可喜局面。广大文艺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艺术成就,将永远载入**文艺事业发展的史册。

**人文资源得天独厚,湖湘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滋养,孕育了绚烂的文学艺术奇葩,为中国文艺发展史留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文艺湘军历来是一支功底扎实、实力雄厚、成果丰硕、作风顽强的队伍,在我国文坛艺苑享有盛誉。他们以卓尔不群的才情和智慧,为我国文艺百花园增添了绚烂瑰丽的色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自觉投身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洪流,积极探索文学艺术事业的规律,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主要有:第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把握文艺事业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要在自觉响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唱响时代主旋律;第二,坚持深入生活、心系人民,是确保文艺创作激情永不枯竭的必然选择,要善于在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繁荣和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强大动力,要大力提倡和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造精神;第四,坚持培养队伍、造就人才,是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的关键环节,要下大力气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第五,坚持增进和谐、加强团结,是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途径,要在互尊互勉中形成文艺湘军的整体合力。这些经验和启示十分宝贵,要长期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去年11月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工作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充分肯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和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开创我国文艺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当前,我省文艺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和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积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新的业绩。

省第九次党代会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的实际出发,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和愿望,明确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为此,省委决定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充分释放湖湘文化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千百年来,湖湘文化以其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滋养了勤劳勇敢的湖湘儿女,孕育了独具风姿的湖湘文学艺术,成为具有极大开采潜力和广阔前景的精神文化宝库。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我们仍然要自觉继承湖湘文化中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要大力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历史精魂,坚持把关注世界大势与关心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把实现国家富强与建设美好**结合起来,把心系万家忧乐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危机感,共同迈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加快富民强省的新征程。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希望全省各级文联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重任,自觉肩负起繁荣和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光荣使命,为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弘扬湖湘文化建功立业。这是省委、省政府的厚望,也是全省人民的期待。

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热情讴歌民族复兴和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古人关于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关系的精辟见解。实践证明,现实永远比想像更丰富,生活永远比文学更精彩。任何进步的文艺都不能游离时代,任何有作为的文艺家都不能脱离生活,任何反映主旋律的文艺创作都不能偏离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当前,中国人民正在奋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近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伴随着这一壮阔的历史进程,我省6700万湖湘儿女正在为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创造热情被前所未有地焕发出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省文艺界一定要在这样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推进文艺工作,自觉把文艺事业的发展融入时代进步的潮流之中。每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和艺术家,都会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所召唤,都会为富民强省的生动实践所感染。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牢记人民是艺术之母、生活是创作之源的真理,积极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努力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悟,用自己的宏大叙述和曼妙舞姿,用自己的独特影像和动人音符,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为英雄立传,共同谱写人民群众和谐奋进的壮美诗篇。

要切实增强精品意识,不断奉献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精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显著标志,对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导向作用。人们一提到中国古代,就会想起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四大小说;一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就会想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一提到十九世纪的俄国,就会想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这些不朽的文艺经典,都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上个世纪文艺湘军的崛起,正是因为创造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在全国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打造精品力作,是作家和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努力反映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和人民群众最深刻的心灵呼唤,始终保持对文学艺术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执着精神,真正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自我,孜孜不倦地进行艺术的锤炼和打磨,创造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不断强化精品意识,积极实施精品战略,认真组织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精品工程。同时,还要通过办好文艺刊网、组织推广营销、加强文艺评论和完善奖励机制等措施,推动形成精品迭出的生动局面,使我省的文学艺术真正跻身于全国的先进行列。

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充分释放文艺创造的激情与活力。创新是文学艺术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也是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一部文艺发展史,就是一部文艺创新史。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千载良机。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一生追求艺术创新,他年过六十还在进行“衰年变法”,堪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典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弘扬前辈大师的创新精神,尤其要努力增强原创能力,使文艺创造的激情充分涌流,使文艺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要拓宽题材领域,从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湖湘文化中,从壮怀激烈、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中,从富民强省、共创和谐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和资源,经过创造性提炼后,形成独具特色的内容。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文艺体裁、风格、语言、样式的创新,使文艺产品和文化服务更为生动活泼,更让人喜闻乐见。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介,拓宽传播渠道,加快传播速度,扩大传播效果,使优秀的文艺产品传得开、打得响。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新规律、新机制、新举措,从制度上鼓励和支持文艺创新,使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探索都有选择路径、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努力开辟**文学艺术的新天地。

要切实增强人才意识,努力造就德艺双馨的文艺家队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文化知识广博、道德人格高尚、业务本领过硬的文艺家队伍。德艺双馨是社会对文艺人才的最大期许,也是文艺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历史和现实表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是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隽永的艺术魅力于一体;一切优秀的文艺家,无不是集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艺术才华于一身。在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发展的光辉史册上,记录着鲁迅、巴金、老舍、常香玉等一个个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家,他们以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杰出的艺术创造,为我国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这些优秀文艺家为榜样,认真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职责,正确处理德与艺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满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精神境界,培养高尚人格,潜心艺术创造,努力攀登人生和艺术的高峰,实现人品与艺品的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和文艺单位要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把培养文艺人才作为人才强省的战略任务,认真实施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制定长远规划,完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艺领军人才,造就一批遍布各个艺术门类的文艺骨干和文艺新人,造就一批懂文艺、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形成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艺湘军。要注重对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充分调动他们献身文学艺术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全面推进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推进文艺事业的第一要务。要不断寻找文艺事业的本质特点,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发展的新规律,牢固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实践发展相符合、与人民呼声相一致的发展意识,坚持一手抓文艺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这些年来,我省文化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明显增强了我省的文化实力。但面对全球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面对兄弟省市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要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湖湘文化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文艺创作、文艺生产、文艺服务和文艺产品经营的市场机制,努力促进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要积极搭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文艺家的服务平台,组织和引导一批作家、艺术家投身文化产业,提升我省文艺界各个领域的创造实力。要努力推出更多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艺品牌,形成健全高效的创作、生产、营销体系,不断提高**文艺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投入,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争取每个时期都能办成几件实事好事,为文艺创作和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全省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重视、关心和支持文艺事业。要把文艺事业纳入全局工作中,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我省文艺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解决文艺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尊重和保护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不断提高领导文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全省文艺界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繁荣和发展我省文艺事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要制定文艺发展规划,逐步完善文艺政策,优化文艺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要多同文艺界联系,多向文艺家学习,多与文艺工作者交朋友,政治上充分信任他们,创作上热情支持他们,生活上真诚关怀他们,努力成为他们的知音和贴心人。

全省各级文联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是推动我省文艺事业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深化内部改革,努力探索和建立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深入生活、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吸取创作营养,开展文艺活动,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竭诚为文艺家服务,坚持在服务中推动创作、凝聚人心、树立形象,依法维护文艺工作者的权益,把各级文联办成文艺工作者之家。要注重维护文艺工作队伍自身的和谐与团结,提倡文人互勉,反对文人相轻,形成前贤奖掖后进、新人尊重前辈、同仁相互切磋的喜人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3

学校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处于中心环节,通过艺术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课程知识,而且通过艺术科目的灵动活跃,能够改善学生多种学科的矛盾。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落实。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着力加强艺体教育,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一、构建艺术教育工作管理机制

我区把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加强艺术教育工作。一是区教体局成立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副局长任组长,基教股股长任副组长,基教股一名干事主抓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各中小学也成立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或艺体处主任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各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二是区教体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宝鸡市陈仓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音美教学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体音美课程,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民族整体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教体局在开学工作检查和平时工作督查时,把艺体课程设置及教学工作作为检查内容之一,督查指导中小学开齐开足体音美课程,促进艺术教育工作。四是教体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各镇校围绕“在阳光下成长”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少儿歌曲创作比赛、少儿才艺表演、少儿书画展、艺术教育论文评选等活动。去年,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传工作。今年秋季开始全面推开“体育艺术2+1项目”。

中小学重视艺体教育工作,有的学校还成立了艺术教育教研组,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学校艺术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严格执行艺术课程标准,加强体育艺术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是体育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加强体育艺术教学工作,把艺术教学工作作为重要课程来抓。加强艺术教学工作督导检查,定期进行艺术课的备课、上课、活动、测查等教学常规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艺术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具体指导,加强艺术教学工作管理,做到“六有”: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保证艺术课程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成立艺体教研组。备课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训,开展科组互听互评课,做到“四有”:有时间、有地点、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加强体育艺术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支撑,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础素质对教育效果起着直接的作用。我区对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比较重视,一是组建专业训练队伍。我们组建了学校“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美术兴趣小组”,在组建、训练过程中,做到了“六个落实”,即:队员落实、计划措施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训练时间落实,保证专业训练按计划扎扎实实进行。二是强化艺体教师的培训学习。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学习,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组织艺术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型培训和专业竞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三是招聘补充艺体教育教师。每年在招聘教师时,拿出一定的指标,招聘选用艺术教育教师,选聘的艺术教师一般分配到艺术教育比较薄弱的中小学工作,以推进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四是筹建全区教师乐队,组建陈仓区少儿艺术合唱团,做好陈仓区少儿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五是组织举办音体美教师课堂教学培训活动,通过业务培训提高队伍。音美教学以如何上好常规课为突破口,引导所有体音美教师灵活运用新课改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掌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促使他们自加压力,投身教科研活动。努力创造条件选送体育艺术骨干教师轮流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既规范了体音美课堂教学,提升了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又培养了一批青年艺术教学骨干,其中一批艺术教育教师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

四、丰富艺术教育活动

1、每年分别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文艺演出、书画展等活动。

周原镇军辉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荣获省教育工委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2、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

全区126幅优秀绘画作品和338篇优秀征文获奖。虢镇小学创编的大型音画诗《寻找香泉》代表我市参加了“陕西省教育系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演出”,成为整台晚会的一大亮点,受到广泛好评。

3、组织了第四届优秀童谣征集活动。

组织各镇校认真开展优秀童谣创作及传唱活动。慕仪镇中心小学等5位师生创作的优秀童谣《月儿弯弯》等5首作品入选201x年陕西省优秀童谣名录。

4、举行节日艺术体育展演。

5月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9月份庆祝教师节文艺汇演,还有围绕节日开展的各项活动,“五四”“六一”“教师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社区艺术节、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红歌颂祖国”歌咏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给中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丰富了他们的文娱生活,陶冶了情操。

五、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及设施建设

我区现有音乐、美术教师359人,其中音乐教师185人,缺额26人;其中美术教师174人,缺额41人。共计音美教师缺额67人。小学和职教中心音乐、美术课每周各开设2节,初中和高中音乐、美术课每周各开设1节。区内学校现有专用音乐教室82所,有专用美术教室84所。

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多方筹资87万元进行了装修改造,先后荣获“省级卫生示范单位、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一级活动场所”等殊荣,舞蹈《在小池边》获“全省艺术展演二等奖”。另外,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项目建设即将完成。

我区的艺术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有些中小学对体音美教学重视不够,课程没有开足;有些学校没有专业教师,有些学校有专业教师却没有专用;大多数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不能充分使用。在今后的艺术教育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艺术活动,促进体育艺术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一是抓好体育艺术常规教学工作,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保证课堂质量。二是抓好体育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三是继续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抓好体音美特长生培养;四是加大对全区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评估力度;五是抓好体育艺术各项系列活动正常开展。

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一、提高认识,形成艺术特色教育氛围。

要形成学校的特色,搞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们在校内外搞好学习宣传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我们在教师中,进行素质教育理论和艺术教育理论的学习。

人类历史上尽管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离不开艺术。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艺术,文明与艺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哪种文化中,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艺术,我们的生活就缺少色彩与光泽,艺术总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本文由免费提供,请注明)

为了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在艺术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人格,成为智慧的人,达到与世界的和谐。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在教师中宣传艺术教学的重要意义,使教师认真领会了素质教育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教师对艺术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宣传,得到社会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座谈会上,学校领导作了报告,宣传了艺术特色教育的意义和对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作用。又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座谈,使家长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我们还利用节日,在团总支、艺术组的组织下,与中心小学一起上街表演节目、写对联,为民服务,以扩大艺术教育的影响。

二、挖掘潜力,健全艺术教师队伍

要搞艺术特色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的教师队伍,这是搞好艺术特色教育的关键。

1、建立一支专业艺术队伍。

艺术是专业性比较高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很多方面。因此,要搞好艺术教育,必须要有一支学有专长的专业教师队伍。我们学校在已有的三名学音乐的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一名书法教师的基础上,在本校挖掘师资,将音乐、美术、书法有特长的教师加入到艺术组。

2、教师以身作则。

要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提高,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为此,我们强调教师要练就一种艺术特长,要把具有一种艺术特长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要求教师学习一些艺术的基础理论,让全体教师明确具有一种特长的重要意义,使练就一种艺术特长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学校能歌善舞,能书能画的教师越来越多。

三、形成制度,保证特色教育的实施。

人的艺术能力的形成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阳光、土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和环境。

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艺术工作,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的落实。我校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指导思路,把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认真贯彻执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艺术工作。下面将我校本学期的艺术工作情况做个简单总结: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艺术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切实抓好艺术工作,我校健全了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一名副校长主管艺术工作,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配合,艺术专职教师具体抓实施,各班主任协助工作,形成了艺术教育工作网络体系,从组织上加强艺术工作的领导。同时,成立艺术教研组,加强艺术教学教研工作的领导,促进学校艺术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制订艺术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

一是制定《艺术工作实施方案》,从长远制定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二是制订相关的各种制度,使艺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标准可评价;三是制定学期艺术工作计划,提出本学期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四是把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提上学校的议事日程;五是定期召开艺术工作会议,讨论研究艺术工作的措施和方法,确保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按计划进行。

二、加强艺术工作的管理。

1、加强艺术教学工作的管理,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艺术课程,把艺术教学工作作为重要课程来抓,并做到“六有”: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

成立艺术科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训,开展科组互听互评课,做到“四有”:有时间、有地点、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加强艺术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

定期进行艺术课的备课、上课、活动、测查等教学常规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艺术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

3、对艺术课程实施任务教学,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期末组织验收检查。

4、组建专业训练队伍。

本学期继续延续“快乐拓展日活动”,组建学校“合唱队”、“舞蹈队”、“诗社团”、“儿童画社”等艺术类团队,在组建、训练过程中,做到“六个落实”,即:队员落实、计划措施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训练时间落实,保证专业训练按计划扎扎实实进行。

5、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学习,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组织艺术教师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型培训和专业竞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

三、校园文化艺术。

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制定计划规定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我们以“让先进文化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为主旨,把校园文化作为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加强文化长廊建设。在教学大楼里,张贴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诗歌,并与学生优秀的绘画作品相对应,图文并茂。

四、取得的成绩。

1、音乐教学初见成效。

学生音乐知识水平逐步提高,学习音乐兴趣浓厚,成功举办了“迎六一”文艺晚会,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2、美术教学成绩喜人。

在全校宣传、推广下精选出五副儿童画作品参加了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比赛活动。获上海市一等奖和长宁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把学生的作品展示于各楼梯的两侧,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艺术环境中得到熏陶。

3、结合区舞蹈节活动,利用每周的体锻课时间进行集体舞普及教学活动,让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潜心编排集体舞《童心舞动》和表演舞《爱心满天》参加了区舞蹈节的比赛。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不断地完善艺术教学设施,筹措资金购置设备。

2、强化艺术教学管理,积极开展艺术教学教研活动。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步伐。

4、争取在艺术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专业队伍的训练要出成绩。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4

为加快推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的建设,实现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目前,我省工艺美术行业主要包括:琉璃、陶瓷、风筝、地毯、雕塑、草柳编、抽纱刺绣(工艺家纺)、金属工艺品、嵌银制品等12大类116个品种。按新统计口径,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929家增加到2015年的1149家,年均增长7.3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20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99.63亿元,年均增长20.44%;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74.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6.37亿元,年均增长19.15%;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129.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9.66亿元,年均增长19.38%。2015年底,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0.80%、5.59%、5.22%和5.10%。

2.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得到加强。

《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是指导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围绕《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保护资金的申请报告和使用办法”、“工艺美术珍品的认定办法”等方案。制定了“工艺美术行业振兴计划”,撰写了《工艺美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编辑出刊了《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集》、《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集》和《第四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申报了《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正确引导和指导行业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3.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一是结合“十二五”规划,每年编制名牌产品推荐计划,为省质监局编制行业名牌立项建议目录,为工艺美术行业制定质量发展报告,帮助企业申报、复评部级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二是按照省经信委和省联社关于市场营销年、品牌建设年和品牌提升年的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从宏观上打造全行业“大品牌”。省协会、各市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全国及有关省市举办的大型专业展览展会,整体推介行业产品和作品。“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共有中国名牌10个、山东名牌39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著名商标45个(“十一五”末分别为6个、16个、5个、15个)。

4.行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组织会员参加多期部级技术培训,涉及专业有植物纤维编织、漆艺、古典红木家具、编织纤维艺术、图案设计、黑陶(陶艺)艺术等高级研修和培训班,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次。二是组织会员参加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和砚雕大赛。承办了四届省级工艺雕刻(制砚)和陶瓷工艺技能大赛,四届大赛的参赛人数达500多人次。三是行业目前省协会已拥有团体和个人会员520个;设有琉璃、风筝等7个专业委员会。帮助泰安、菏泽、济南、日照、博兴等建立了协会和学会。“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86名、省工艺美术名人140名;获百花杯和金凤凰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513个,其中金奖93个、银奖110个、铜奖142个、优秀奖168个;部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3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技师工作站1个。

5.展览展会成绩显著。

积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和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两会五年参展企业500余家,大师300余名,累计成交额达上亿元。积极配合北京、上海、潍坊等地市协会和省残联等有关部门组织山东省传统民间工艺品展销会、琉光异彩・山东琉璃料器精品交流展和齐鲁陶柳工艺品展、风筝万里行和山东省首届聋人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多种形式的会展和专题推广活动,为拓展市场覆盖面和扩大特色区域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参展商、采购商总计近8000人次、观众达6万人次,参展省份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现场成交额达1.2亿元、意向成交额达3.6亿元,有2943件作品分别获得精品奖和设计创新奖。

6.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影响力得到扩大。

围绕“转调创”并与地方政府部门配合,努力推进整合各种资源,以整体优势打造行业的良好形象,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协助提高声誉和影响力。“十二五”末,全行业共有部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11个、省级13个,特色区域23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艺美术的传统市场是欧美市场,美洲正在恢复,欧洲市场在政府债务的影响下萎靡不振;新兴市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国内低端消费市场正在发展,高端市场较低迷,需一个较长时间的市场过渡调整期。二是企业生产成本近几年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持续不断上涨,国内国际市场的成品销售价格却提高缓慢而汇率多年来也在持续升值;加之各种贸易壁垒,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不良竞争现象突出等等,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三是大部分重点品种的生产企业招工难,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四是全行业总体设计创新能力薄弱,大部分品种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五是绝大部分企业、个人对商标品牌作用认识不到位,尤其在出口产品方面尤为薄弱。六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性政策措施与弘扬先进文化和继承优秀技艺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规划、宣传、投入、引导、保护等方面力度不够。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优势

1.新常态下新的战略机遇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结构不断改变并持续升级;以及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都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丰富的资源优势。

蜚声海内外的齐鲁文化、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丰厚的龙山文化等是工艺美术创新和发展不竭的文化源泉。丰富的黄金、宝石等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基础;一批国家及省级工美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已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琉璃、陶瓷、制砚、风筝等技艺,是发展工艺美术广泛的群众基础。

3.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精神文化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环境装饰用品、家庭装饰和陈设品、礼品和收藏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认同程度也将随之提高,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的国际需求将持续上升。

4.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设计已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艺美术产品的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增强拉长产业链条的能力,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已经得到广泛重视。随着国家和我省相关保护、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为工艺美术行业的振兴开启完善的政策通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不相适应。

总体上看,工艺美术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原创能力比较薄弱,集成创新尚未形成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不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滞后,行业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产品结构档次较低,现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玩具、首饰等发展滞后,部分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

2.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化经营发展不相适应。

工艺美术品展示、精品收购和产品交易的设施和场所严重不足,专业市场没有形成体系,一般市场缺乏规范。集市贸易和地摊式的经营方式,导致传统高级技艺的产品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产品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形成,无序竞争不同程度的存在;产品标准覆盖率低,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等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3.高技能人才与支撑行业发展和实施精品战略不相适应。

大师级人才的数量偏少,年龄普遍老化,待遇普遍偏低;全行业的师承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许多技艺后继无人;高级技师比例偏小,创意人才严重不足,设计人员中能够综合文化、艺术、科技、经济因素进行创作的人员稀缺。

4.行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协会组织缺乏政策、资金、组织手段和与政府沟通、协调的机制,引领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统计、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法律支援和政策研究、市场预测、传统技艺记载等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5.保护性政策与优秀技艺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些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在高科技支持下倍率级增长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面前,处于弱势。由于缺乏保护性政策、法规和资金,传统品种和技艺出现大面积萎缩,一半以上的传统品种和技艺已经处在生存困难和濒临灭绝的境地,已有9个产品失传或停产。省内保护性政策没有出台,国家的行业保护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在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提高行业创新驱动力,以发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为载体提高特色产业的发展后劲,以市场培育为导向引导工艺美术产品的消费方向,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产业振兴和文化繁荣并重。把产业发展建立在加强文化研究、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夯实创作底蕴,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工艺美术产品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2.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和开发。

3.专业教育与师承制度并重。完善师承制度,培养大师,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的基石;专业教育面向生产发展和技艺传承,加强创意人才、高级技师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扩大出口和拓展内需并重。国内消费需求仍是繁荣工艺美术的重要立足点和着力点;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和技艺,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6.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和增强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并重。强化政府引导、扶持、保护,加强市场监管,搞好工艺美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工艺美术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出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5%。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由“十二五”末的14个增加到18个;山东著名商标由45个增加到60个;山东省名牌由39个增加到50个。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部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十二五”末的11个增加到16个;省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10个增加到18个;年产值5―1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达到8个。

到2020年全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由“十二五”末的3名增加到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由19名增加到23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由286名增加到366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由140名增加到240名。

新培育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行业技术中心和2个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打造1个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意基地,建设3个山东省创意设计园(中心),5个市级创意设计园(中心),建立5个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示范基地。

建设和完善国家、省、市级及个人特色传统工艺美术精品馆10个,市县企业和个人专业展馆20个。

强化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制订或修订质量和行业技能标准5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工艺美术行业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建设。

(一)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工程

1.地毯。以威海、德州、滨州为中心,以海马、山花、彩霞、莱州工艺品公司、日照东升地毯公司、德州神龙毯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强设计创新,提高档次,扩大规模。

2.抽纱刺绣与工艺家纺。以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为中心,以即发、云龙、云祥、艺达、鲁艺、千榕、银洁、青岛工艺品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强化抽纱刺绣与家纺、服饰和装饰的结合,手工与机编、机绣的结合,着力提高机制比重,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抽纱刺绣精品作为艺术品出口和进入陈设艺术的新领域。

3.天然植物纤维编制工艺品。以烟台、滨州、临沂为中心,以莱州工艺品公司和贝思、博兴工艺美术公司、临沭和郯城工艺品公司、曹县鲁艺、菏泽美家、无棣和阳信工艺品厂等企业为龙头,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规模的同时,探索新植物资源的利用,探索草柳装饰材料的新方向,探索草柳与皮革、布绒、金属、木塑等多种材料的结合,提高产品表现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4.工艺美术陶瓷和琉璃制品。以淄博为中心,以陈设艺术品和收藏艺术品为方向,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注重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结合,拓展美术陶瓷和琉璃艺术应用领域。

5.雕塑产品。以莱州、嘉祥、临朐等产地为中心,以环境艺术、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为方向,加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改进生产工艺、改善技术装备。

6.民间、民俗工艺品。以鲁西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为中心,将民族文化与工艺美术产业相结合,依托当地充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促进民族服装、鲁锦、染织、刺绣、乐器、剪纸、面塑、风筝、传统布玩具、工艺绘画(巨野)、发制品、刻葫芦等特色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繁荣,提高创作的文化艺术含量,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7.花画工艺品。以平原、夏津、禹城为中心,增加仿真植物的品种,采用新原料和新的加工工艺研发,以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仿盆栽艺术。

8.古典红木家具工艺品。以潍坊、淄博等为中心,大力发展古典红木家具艺术品生产,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嵌银工艺,打造“鲁作”古典红木艺术。

(二)新兴产业拓展工程

玩具、首饰和礼品等品类,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对提升全省工艺美术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有重大意义。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消化,强化原始创新,强化品牌培育,强化集聚意识,重点解决设计、模具和涂饰三大“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玩具,以青岛、威海、潍坊为中心,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建立玩具设计、模具和新材料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益智、电动、遥控(光控、声控)、智能新产品。首饰、礼品,重点突破创意设计,加大引进设计、工艺、装备的力度。

(三)传统技艺保护工程

围绕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艺术特点和地方特色明显,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和产量急速下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要实施抢救措施,全面加以保护。一是强调和资助大师带徒。二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扶持和许可手段,如资助、收购产品、划定保护区、认证传统品种、特色区域、特色标志、原产地标识、大师工作室等措施进行保护。三是搜集、整理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实物、历史资料,用各种手段记录、存档、传播。四是加快建设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的收藏、陈列、展示设施,推进“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建设。抓紧抢救“胶东边(即墨镶边、蓬莱梭子花边、威海满工扣锁、荣成手拿花边、乳山扣眼、文登扣锁、青州府花边以及荣成生丝台布、招远网扣、昌邑百代丽等)、鸡油黄、鸡肝石炉料、发丝绣、雨点和茶叶末釉、仿汉印、高密泥塑、扑灰年画等20多个重点技艺品种;抢救保护手工地毯、民间布艺、剪纸、刻葫芦等技艺品种。

(四)科技创新推进工程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艺美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使行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对工艺美术发展的模具、表面处理、新材料应用等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要组织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和力量,加强科技攻关,实行集成创新,力争有所突破,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促进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的结合,促进工艺美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结合。在我省玩具、绒绣、贝雕、陶艺、琉璃、风筝、铜雕、嵌银、绢花、锡雕、制砚等独特领域和优势领域,建立一批原创大师工作室,为创意人才营造创业乐土,吸引国内外创意大师和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人才来山东创业发展,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时尚艺术完美融合;不断提升创意产业投资软环境,积极探索创意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创意格局,加大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形成集聚、集群、互动、辐射的创意产业链,促进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知名品牌培育工程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扩大名牌效应。一是立足地毯、抽纱刺绣、美术陶瓷、琉璃料器、风筝年画、嵌银漆器、锡雕锡镶、绒绣、贝雕、仿古铜制品、制砚制笔、微雕、锲金画、剪纸、民间玩具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名坊”。二是整合大师、技艺、材料等优势资源,建立生产设计联盟,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大力推进高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是瞄准玩具、首饰、礼品等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支持一批工艺美术品研发和设计创新项目。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开发工艺美术“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对“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评定、宣传和推介,健全价值发现机制。

(六)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和地方工艺美术馆建设,向国内外展示山东工艺美术行业的“专、精、特、优”产品,构筑展示大平台。鼓励企业打造“名店”,建立有自己特点的“精品店”、“电商店”。完善渠道体系,变革实体店,加大电商力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步发展。依托生产基地打造特色市场,形成一批国内知名的交易集散中心。加快建立健全产品认定识别体系,配备识别设备,完善鉴定、仲裁、公证等服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国际需求正在持续上升的趋势,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加强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文化和消费趋势研究,吸收其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技艺,加快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提高重点国际市场占有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办厂,特别是到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投资办厂,探索运用国外的资源,发展新型门类和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就地销售。加强与国际工艺美术企业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七)精准扶贫脱贫工程

农村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依托贫困县乡村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工艺美术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农村地区贫困人员务工收入水平。在乡镇一级大力倡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并做好规划引导、政策资金扶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发展政策环境

要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产业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社会功能。借鉴国内外扶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工艺美术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都要延伸到工艺美术领域。研究支持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艺美术生产企业有关政策。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创业创新,大力推进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大师和工作者待遇,鼓励大师以技艺入股创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山东从事工艺美术事业。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

围绕《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一是加强对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性的宣传,树立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配套政策,使传统工艺美术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传承光大;三是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和全面摸清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建立人才、技艺、特有资源档案库,作为政府实施保护措施的依据;四是推动建立政府保护性资金,完善使用办法,用于人才保护和培养,技艺抢救、保护和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建设,组织大师开展创作、科研和产品开发,征集、收藏、展示优秀工艺美术代表作等;五是继续做好《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的编撰工作;六是强化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保护,对可再生资源划定专门保护区域确保材料品质,对不可再生的重要专用资源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明确开采保护调配权,严禁盲目开采。

(三)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相结合,开辟多元化投入渠道。加快建立常设性工艺美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大银企联合力度,建立工艺美术行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体系,多层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各类金融机构要根据工艺美术中小企业需求特点,提供可循环使用贷款、封闭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特别是通过专业评估确认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工艺美术品,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鼓励和支持工艺美术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创意产业。鼓励外资以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工艺美术企业的改组、改造,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四)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产业化运作方式和集团化管理体制,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加快扩大规模,形成集“开发、生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龙头企业。二是支持工艺美术民营企业发展,着力营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提高工艺美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四是发挥名师、名坊效应,打造一批名牌企业。正确区分工艺美术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把大师精品创作和普及型产品生产有机结合,走大中小企业并重,各种所有制形式并重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要突出“专、精、特、优”的优势,加强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促进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五)全力打造品牌展会

一是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向,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创意度和“文化+科技”特色,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和文化含量,进一步提升博览会的国内外知名度。完善办展机制,创新招商招展模式,发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积极作用,着力引进代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意成果,吸引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采购商,促进工艺品和服务交易与出口,使博览会成为展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省工艺品“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办好博览会重大配套活动,提升博览会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学习借鉴国际会展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博览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能力。推动博览会项目和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是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会,展示精品、名品和珍品以及精湛的技艺。以“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推广中心”为平台,根据省内外市场的需求,组织行业企业北上、西进、南下,分品种有重点的不断进行巡回展示展销和新品推介等活动。支持和培育各市县、各专业委员会办好各种形式的市场开拓活动。

(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加强“山东省工艺美术网站”建设,对其全面改版、更新、充实、完善,建成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信息、交流、交易、服务、展示”的综合性网上平台,为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借助“好品山东”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名企、名牌及名师产品、作品,从线上线下,以网络带会展,以会展促网络,促进整个行业长短线营销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产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拓展国际市场,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型业态体系。

(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突出体现“大师兴业”原则,加强大师队伍建设,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和振兴行业的基石。二是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意水平和层次,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发挥相关院校专业优势,聘请大师进院校,鼓励在校学生拜师学艺,使其成为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重要基地;完善师承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加强技师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四是培养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五是加快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八)加强工艺美术基础建设

一是解决涉及到行业整体工艺水平提高的“瓶颈”设施,如旅游纪念品、金属工艺品、现代工艺品、玩具、首饰等行业所急需的模具中心。二是整合和提高小企业总体水平急需的分大类产品,如工艺家纺、花画工艺、玩具、金属工艺等信息和研发中心。研究和追踪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流行色、款式、造型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缩小与先进设计理念的距离。三是推动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四是沟通企业、大师、名人与市场的展览、展示、交易设施,如“山东省工艺美术馆”等。五是沟通行业联系的信息平台。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5

作为工艺美术的国家收藏平台,工艺美术馆所收藏的都属珍品。但是,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无数次地沉浸在过往年代穿凿的鬼斧神工中。他说比起膜拜历史,更应该期待更多现代作品的涌现。而中国工艺美术馆也在进行新一轮的征集典藏,在奥林匹克公园地区即将动工的新馆,也促使他开始一段段工艺美术寻访。

10月20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巡览――浙江工艺美术”展览成为他策划的第一站。之后的每一站都将是一次工艺美术创作现状的研究和梳理,以及与社会、与公众的对话。

工艺美术市场化“变脸”

10月26日,此次巡览研讨会上的讨论是围绕工艺美术转型期的创作问题开始的。以时间段来划分,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工艺美术进入转制转型的高速发展期。工艺美术从政府统一把控的公共体制转变为个体作坊经营的市场体制。民营、个体企业或作坊遍地开花,成为行业的主体。

市场因素所及之处,也给工艺美术带来新的问题和思考。一方面,转型期的工艺美术快速发展,打破了市场的沉寂,市场代替政府定向计划成为风向标,紫砂壶、玉石雕刻、紫檀黄花梨家具等成为市场宠儿。但是,市场泡沫的破灭也会随时出现。其实,关于市场会给工艺美术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从来没有停止过探讨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在转型时期,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而在左右为难之时,正需要重新思考当代工艺美术发展途径、方式、原则和取向。

《经济》:当下的工艺美术还在经历转型,面对着市场化的未知,哪些普遍性的问题是应该关注的?

吕品田:在此市场格局中,工艺美术既有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转型期,有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比如创作问题,在当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环境中,如何把握工艺美术的进取方向,攀登工艺美术技艺水平的新高度;如何从市场经济发展中受益,同时不受到来自市场因素的消极影响,都是现在工艺美术领域所面对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系列学术巡览活动,把大师、专家学者、评论家和行业管理者邀集起来,共同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经济》:市场化引起了一系列转折。在人们的记忆中,大批的工艺精品曾在计划经济时代涌现,与之相比,现在工艺美术的市场“热”似乎少了些冷思考?

吕品田:工艺美术在计划经济时代,珍稀资源是由国家统一调拨的,好材料往往请最优秀的工艺大师来制作;同时也在题材把握和设计构思方面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比如工美馆收藏的四件国宝当时就是作为国家工程来做的。那时候时间和经费相对充裕,工艺大师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在创作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艺。

体制的市场化转变其实更符合规律。原来集约化的大工厂制度,不能够最好地发挥创作个性;而利益的分配也不足以充分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个体作坊是切合手工艺创作规律的,大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可以安静地思考技艺问题,劳动投入和利益分配的关系也更为和谐。但是同时也有新的问题。比如现在的市场很自由,优秀的工匠或大师却不一定能拿到最好的原材料,原材料价格也是越推越高。市场的火暴使得创作者有点躁,这种“躁”容易造成利益追求的短视,容易影响才艺的充分发挥,也会过度地消耗我们的资源。

《经济》:浙江作为此次巡览的第一站,在市场化方面是否具有典型性?

吕品田:浙江一直是工艺美术重镇。不管是历史上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浙一带的工艺水准一直很高。比如龙泉青瓷的市场化发展,就比较好地保持了中国青瓷艺术的传统品格和技艺水平。浙江在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的辩证把握方面比较突出。

市场要建成“金字塔”

此次浙江站的展览,可以见到久负盛名的“浙江三雕”,也就是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和青田石雕。参展人表示,从这些作品可以一窥浙江工艺美术的全貌。在这背后,有一张井然有序的工艺美术生产经营罗织成的产业地图。市场化改变了浙江工艺美术的产业格局,但发展状态一直比较良好。龙泉青瓷作为目前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瓷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没有降低水准,其类玉的技艺品格追求甚至被专家认为达到或超过了宋代水准。

浙江只是一个个案。市场上盛行的红木家具、牙雕、玉雕、瓷器等,出自越来越多的工艺美术工匠之手。无论在浙江还是在其他省市,个体作坊或个体经营者成为市场的推动者。工艺美术的繁荣丰富了艺术市场,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文化消费,同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隐忧。

《经济》:一些工艺美术被市场捧热,同时市场乱象频出。作为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手工技艺,面对市场化的命题,应该如何转型?

吕品田: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有市场是好事,没有市场说明脱离了社会需要,但火热的市场对手工生产的定力和取向是一种考验。如果为了追求产量和售价的竞争力而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或者改用模制和机制替代手工进行大批量生产,都势必会影响社会和消费者对工艺美术的认同。因此发展工艺美术一定要看到长远的利益,不能急功近利,否则搞坏了信誉和格局就可能要用更长时间、花更大的代价去修正它。有些地方的手工陶瓷生产,因为需求量大,于是采用机械化操作或现代烧造技术,用模具一天翻制上百件,以致很多慢工细活的东西表现不出来,技艺质量和社会早已认同的传统工艺品格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今天应该针对工艺美术的新格局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这在传统中历来是通过民间行会进行的,今天的转型对行会机制会重新提出要求,应该让手工艺人自发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共同协商、制定规矩,而不是任由盲目、无序的恶性竞争。也就是说,行业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变得尤为需要。比如价格定位要有基本控制,不能低廉倾销,导致原材料过度消耗;保护原材料需要同行联手,地方政府要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要探讨怎么能和手艺人建立一种更加生态的关系,既保护好原料,又通过优秀工匠的卓越创造,让原材料达到最大的价值实现。

工艺美术的产品结构也需要扩展,需要拉开层次,不能在大众化一途追求平均值。进入市场的工艺品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应该有高中低端的区别。从应该放在工美馆这样的公共艺术殿堂里展示的极其高端的作品,到老百姓买得起、可以搁到自己家里欣赏的作品,各种层次的都要有。当然,本着长远的利益追求,即便面对大众的生产制作也应该非常认真,同样要有高度的艺术水准和格调。

《经济》:工艺美术市场有这样一个冷热不调的现象。一头是非遗项目的热闹,另一头是不为人知的一些项目备受冷落。是否还有相当多的传统手工技艺仍处于失传的边缘?

吕品田:的确有很多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问题,原因一方面在于掌握这些技艺的过程艰苦而漫长,年轻人不愿吃这个苦,也耐不住习艺的寂寞;一方面在于今天的社会观念多认为传统手工技艺没有前途,从价值判断上为之定了死刑;再者,靠手艺谋生也有诸多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无疑需要过程,但关键的是全社会要看到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和生命力,因为随着生产的自动化发展,手工制作会愈益显示出它的人性化特质以及相应的富有人情味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可以说科技越发达,传统手工技艺也会越受重视。尽管今天看来它显得有些萧条,但前景却一定是光明的。

从保护传统技艺的角度来说,现在受到市场追捧的一些工艺热,需要降温或适度把握。比如牙雕、玉雕、砚雕、黄杨木雕、硬木家具,等等;因为这些工艺品类的原材料已经枯竭或趋于枯竭,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发展方式已无法为继。还有,一些原本在宫廷生产体系中形成的高端手工技艺,比如云锦织造技艺,依然要靠原材料的讲究和慢工细活来保持。对于传统宫廷工艺而言,其技艺形态的特别生产要求会和大众化的市场需求构成尖锐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一定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不能牺牲其技艺特色和水准,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手工艺的名号而用机器制品欺骗大众。

“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人”

曾有一件令吕品田感动的事情。今年上半年到捷克访问,看到很多捷克人用一些很普通的材料,一片叶子,一截木头,或是一根铁丝,予它们以巧工和创意,使那些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东西变成了艺术品。他觉得这个国家的民众审美鉴赏力很高,他们的手工艺作风值得称赞。

在他看来,工艺美术并非使用和田玉、田黄石一类的珍稀材料才有价值,这样的工艺品也不可能人人都拥有。卓越的艺术创意和精巧的工艺手风,同样可以体现在朴素的材料上。工艺美术的价值特别地体现在文化附加值上,并不见得材料一定要多么昂贵。他举了中国民间手工艺的一些例子,比如农民把麦秆变成贴画,藏民用阿嘎土做成雕塑或漂亮的器皿;高雅的宜兴紫砂壶是“粗陶细作”的典范,工匠精心练泥,精巧制作,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作为手工艺的倡导者,他一向主张用艺术的眼光、审美的诉求来对待工艺美术,而不只是用看重增值效应和物质财富的消费诉求,从铜钱孔里去看一切。根本来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人。

《经济》:对于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从政府、传承人和消费者角度可以做些什么?

吕品田:工艺美术的健康发展要遵循手工艺生产规律,不能按集约化、批量化、标准化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来进行,也不能靠提高生产规模、产品数量和产出速度来获取利益的最大值。对手工艺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附加值,应该通过提高这种附加值,来提高单件作品的利润和效益。在生产性方式保护问题上,把手艺人集合起来,定一个高指标,进行大规模的批量化生产是错误的。政府需要很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制定切合传统手工技艺特点和规律的政策措施。

另外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也要有责任感,不能只是靠此挣钱,而要在既保持传统技艺的核心价值又切合当代社会需要地进行创造方面下工夫。同时消费者也不能仅仅用经济眼光来看待它,而应该将其看成共有的文化财富。手工艺品的增值趋势不可逆转,只有手工艺品的价格高于一般工业产品才是正常的。

《经济》:国家连出措施对非遗进行扶持,但是目前非遗传承还是乏力,有些非遗传承人还是离市场很远。

吕品田:政府支持力度其实是很大的,比如通过建立国家名录体系、认定传承人等来加强对非遗的保护。但仅仅将其放在温室里或表演台上并不能真正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它需要像树木在大自然生长一样,得到作为生态条件的社会的认同。今年6月份,围绕国家“文化遗产日”的“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的主题,文化部主办了“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传承人技艺大展”,就是希望通过对工艺美术家的深度揭示和宣传,增进公众的认同。非遗保护不单是传承人的职责,还是社会公众的职责,要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才会对非遗保护构成良好的社会生态。现在传承人之所以面临很多困难,是因为人们对非遗还没有足够的认同。如果大家都把它当做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或时尚生活来追求,非遗就有了存续和发展的社会土壤。另外传承人也有责任让人们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非遗,这就需要融入时代生活的创造。保护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向前走。我们手上有这么好的手艺不能丢掉,要让它作为生产力与时俱进,为今天的需要而创造,让作品有新的时代气息。非遗保护是系统性工作,政府和社会对此要有正确认识,媒体也有责任大力宣传自己的非物质文化。

采访间隙,突然的手机来电将吕品田拉回现实。作为国家工艺美术馆馆长,他马上要投入到工美新馆的筹建和一大堆具体烦琐的事务中;作为一个重任在肩且有责任感的工艺美术践行者,要看得更远想得更多。

对于中国工艺美术馆,他的基本定位是立足当代,总揽全面。他已经在为未来的新馆打着腹稿,希望将来的典藏能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有一个概观,希望从当代辐射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民国,形态也不局限于宫廷工艺,还要涉及乡土手工艺和少数民族手工艺,并对它们作研究性的梳理和解读。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6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显莉,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专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邱春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传承人代表张美芳、吴元新、苗长强、林友华等50余人出席了今天的命名暨颁牌仪式。仪式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新风主持。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在讲话中代表文化部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命名暨颁牌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丰富情感,是当代文化发展、创新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建设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认为,“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存续状况复杂,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广泛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对探索建立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指导保护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动。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保护实践相结合,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我国唯一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工作机构,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并已取得国内外业界高度认可的丰硕成果。这次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旨在倡导和鼓励传承人在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同时,将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以及在保护与传承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有价值的保护方式方法等等予以总结概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命名‘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引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命名暨颁牌仪式上致辞。他首先向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命名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的四位传承人和四家单位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通过我国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实践,已形成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其中一点,就是我们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论总结和学术建设,尤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密切结合。在这方面,一些专业理论研究工作者已出版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一些优秀的传承人,在全力做好自己所掌握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对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现状,它的渊源、特性、价值,保护的方式、方法,以及该项目所面临的困难、问题等等,加以理论性的总结和研究探讨,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的水平,以求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其中有一些传承人在这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这是十分可贵的现象。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密切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已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首批遴选出四个保护成效好,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并已推出初步成果的部级项目传承单位,命名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领域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从保护实践中总结经验,概括理论,并运用从实践中总结的理论更好地指导保护实践。无疑,推动以传承人为主体的理论总结,对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董伟、王文章、马文辉、高显莉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传承人颁牌。

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艺术总监张美芳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她创立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由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倡导并为之题辞:“苏绣创新、能生万象”。中心汇聚苏绣技艺人员,综合运用刺绣针法、技法,在研制刺绣精品方面,选择文化品位高、艺术内涵丰富的作品进行研制,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著名画家吴冠中、常沙娜分别给该中心签署使用作品授权书。中心在精心研制苏绣精品的同时,十分重视积聚自身内在文化、艺术底蕴,认真学习苏绣历史、传统技艺及历代苏绣艺人的刺绣精华,从研究他们刺绣代表作品中,总结其刺绣技艺时代特征,在不断吸收营养基础上提升自己,在继承传统刺绣技艺的同时,融入今天的思考与创意,为静态的刺绣针法、技法,不断赋予动态的艺术生命。张美芳及其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创作的苏绣艺术精品,屡获国内国际各种奖项,或被国内外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由她撰写的多篇苏绣研究论文,曾在有关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内学术论坛发表,引起人们关注。

吴元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12年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他于1996年创建的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我国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蓝印花布专业艺术馆。开馆以来,坚持以宣传民间艺术、继承传统工艺为宗旨,以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研究传承民间工艺为己任,竭尽全力弘扬和传承民间传统蓝印花布,整理收藏明清以来实物及图片资料近两万件,保存着大量优秀传统民间印染制品,出版《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纹样卷、《刮浆印染之魂——中国蓝印花布》、《蓝印花布》、《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等专著及论文,赴海内外展览三十多次,接待中外宾客五十多万人次。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先后设立了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基地(传习所)、蓝印花布研究所及蓝印花布生产性保护销售中心。他还在多所高校开设蓝印花布研究中心及相关课程,培养传承人才,传播蓝印花布技艺。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在继承父亲苗锡锦制作技艺基础上,不断搜集与考察钧瓷传统艺术,搜集古钧标本三万多片,深度挖掘古往今来的钧瓷制作技艺。将钧釉研究上升至科学层面,在钧瓷烧成工艺逐渐采用新型工艺的情况下,一直传承着钧瓷老泥质、老釉色制作工艺,其作品从内到外散发出一种钧瓷原始的古风神韵,并主持钧瓷新釉色的开发和新造型的设计,使钧瓷的造型以及釉色更显恢弘大气。其作品打破“钧不过尺”传统理念,其大型方体钧瓷作品的制作及传统釉色研制,受到专家一致好评。苗长强大胆创新制作出的《世纪雄风》被昆明世博园中国馆永久珍藏;一米见方方体钧瓷《长城鼎》陈列八达岭长城。成功恢复柴烧钧瓷、复制宋钧官窑天青、月白、葡萄紫等名贵釉色,破解钧釉中蚯蚓走泥纹制作奥秘。他在钧瓷制作方面取得突出个人成就,许多作品获得部级评比金、银奖,一些作品为国际及国内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所收藏,并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他将自己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钧釉中的蚯蚓走泥纹》以及《唐花瓷釉体分相原理》;并参与《钧瓷志》的编辑,任《钧瓷赞歌》副主编,《中国钧窑考》主编。

林友华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田木雕的重要传承人。其作品多次获部级大奖,作品《宝塔》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第九届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十大圣人·十大谋士》、《十大才子·十大才女》、《和谐盛世》三连冠获得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由他担任董事长的福建省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仙作古典艺术家具传承、创意、研发、生产的机构,主要目的在于传承和保护仙作古典艺术家具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仙作古典艺术家具保护的项目,有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图案;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刀具;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雕技(包括薄浮雕、镂空雕、圆雕、半圆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圆木浮雕、半雕、满地雕、阴雕、树根雕);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榫卯,榫卯的构造有明榫(出榫)、暗榫(半榫)、长短榫、夹头榫、插肩榫、棕角榫、格角榫、格肩榫、套榫(闷榫)、燕尾榫、穿带榫、双夹榫、楔钉榫等;仙作古典艺术家具的镶嵌等。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设立“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创举,对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中职工艺木雕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从规模到质量、从外延向内涵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加大改革和建设力度。作为职业学校而言,重视专业建设尤其是加强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建设力度,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工艺木雕专业创办于1989年,前身为嵊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2006年9月,整合为职业教育中心工艺木雕专业。专业立足嵊州文化产业,由工艺木雕根雕专业扩大到室内装潢、产品包装、环境设计、仿古木雕及工艺品制作,培养了大量的初中级工艺美术人才。

一、工艺木雕特色专业建设举措

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体现地方传统特色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学生大部分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直接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是教育体系中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在区域职业教育特色的打造上,更要充分体现与区域经济协调耦合发展的原则。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雕工艺品制作、仿古家具生产等行业发展迅猛,对根雕木雕人才有相当大的需求。目前,嵊州登记在册的民间根雕木雕生产企业,有69家,2011年木雕根雕产业总产值已超过2亿元,每年新增从业人员200余人。独特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为嵊州市职教中心办好根雕木雕专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为加快和巩固学校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空间。

嵊州木雕根雕艺术起源于明清,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新中国嵊州的工艺美术产业上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极为盛名的有嵊州竹编厂、嵊州工艺美术厂、嵊州木雕厂、嵊州紫砂厂等。2005年嵊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嵊州竹编厂房基础上建设艺术村,系全国唯一的县市级政府免费的艺术村。它集木雕根雕、竹编、书画、泥塑等艺术品的窗口展示、市场交易、艺术交流、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并聚集和造就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人才。艺术村现有部级根艺大师3人,民间工艺美术师52人,从事绘画、工艺制作的艺人计3000余人。因此,拥有丰厚的人文、人才和物质基础。2007年,嵊州市被命名为“中国根艺之乡”。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优化专业结构,为嵊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形成了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电子技术应用三大主体专业以及机械加工技术、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本地急需专业,为相关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中,以浙江省级特色专业“工艺木雕”专业为突出代表。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教师是推动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直接影响到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特色专业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嵊州市职教中心先后制定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暂行办法》《教师进修学习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待遇及管理办法》《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暂行办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学校特聘兼职教师的待遇及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多次派人参加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省教育厅师资培训基地的师资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业教师每年下厂一个月实践锻炼。根据教学要求,学校还聘请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技工(师)充实师资队伍。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能满足初中级技工培养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学校聘用部级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根协主席郑剑夫主持专业教学工作,聘用部级根艺大师吴筱阳主持教研工作。学校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工艺木雕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学校制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积极选送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培训和学习,并大规模开展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到校举办各种专业讲座,采取多种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培养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优秀教师。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通过培训拓展视野。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培训,上高校、下企业、校本培训等多科途径拓展文化视野。今年学校联合人社局派送2名教师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获得了中、高级工艺木雕制作工考评员资格。还实施向大师拜师学艺活动,如张瑜老师拜吴筱阳为师,赵云高、赵茹君拜郑剑夫为师,倪晓余拜周扬为师。学校每年选派3位教师到艺术村实践锻炼一个学期。至今,学校已配备工艺美术教师12名。这支队伍素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扎实。

二是通过课改提升能力。充分调动全体教研组老师的积极性,以实施课改项目为核心,通过《工艺木雕工职业标准》开发,从理论提升到实践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是通过竞赛提供平台。学校积极搭建教师技能展示,形成了从“学校技能展示月”到“嵊州市技能比武周”再到“省内外各种展览、技能比赛”层层选拔,年年推新的机制。这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如张瑜老师获部级金奖5次,获省级奖项12次,绍兴市奖项18次。2012年被评为绍兴市首届大师,成立了大师工作室。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实训基地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真实或仿真的实施实训教学的场所,它可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及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成为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

木雕技艺实训基地主要承担计算机辅助设计、木雕制作工艺实训、木雕基础实训、根雕技术等课程项目实训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木雕雕刻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障学生培养质量

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都居于中心地位。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必须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从事各种社会职业的劳动者的需要以及学校教育的可能性所提供的培养类型进行建设。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

嵊州市职教中心组织专家、教授和任课教师,根据学校实际、产业状况和专业发展趋向,以项目教学的思路,重新审定原有的根雕木雕专业教学大纲,命名为《根雕木雕专业课程标准》(试行稿)。使之既符合根雕木雕的教学规律,又适应社会对根雕木雕人才的要求。学校根据这个新课程标准开发了两本校本教材:《根雕木雕》《根雕艺术》。在此基础上,学校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工艺木雕制作工(中高级)高级职业标准》。

为紧跟市场,学校充分利用好职教联盟,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工厂基础上,成立了产品研究中心和销售门市部。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作,最后市场检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全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学校于2013年联合艺术村等20多家工艺木雕企业组建了职教联盟,合力促进学生培养培训工作。根据工艺木雕专业特点,学校积极探索“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聘请艺术村等企业专家进课堂、实训工厂结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目前已经聘请15家企业的18位专家进行结对指导。为进一步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学校和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发了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多次和高校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构建了“2.5+2.5”培养模式。

5.促进多方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现代大工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必然使得人们不断地审视并创新已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立足嵊州工业产业,依托嵊州市12个行业协会,开展以下两种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第一,订单培养式。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起步早,先后与30家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学关系,签订办学协议,形成学校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引导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培训,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2009年,学校为嵊州市艺术村开设一个定向班,学生为40名;2010年,联合办班1个,学生45名。

第二,校企互动式。嵊州市职教中心通过与专业对应的行业协会统筹,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行业协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订,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构建以产品为载体,以学生为纽带,以企业为保障的实训体系,努力实现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老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服务与创收六个合一。

围绕工艺木雕专业,学校与嵊州艺术村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艺术村无偿提供古沉木原材料,艺术村工艺师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指导,努力把学生的每件作业变为作品,继而成为商品。同时,2006年始,投资100万元,以大师工作室为龙头,开设工艺木雕教学工厂。年产值达300万元左右。努力做到培养与使用一条龙。

为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学校积极走出嵊州,和金华、宁波等地的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增强特色专业影响力,打造省内知名特色专业品牌。如紧密联系东阳木雕特艺有限公司和东阳市木雕集团,以来料加工方式为企业生产木雕产品,不仅提供了学生实训的材料,更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场景,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起到助推作用。

二、工艺木雕特色专业建设成效

1.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对于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造就的地域文化,使嵊州民间工艺攀升到巅峰。地处古越中心地带的嵊州,古越文化源远流长,盆地环境构成了剡中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底蕴,为孕育民间工艺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土壤。越剧、唐诗之路、围棋、民间文艺和书画等艺术的支撑,更为民间工艺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嵊州民间工艺一直在艺术与商业、都市与农村、国际与乡土等价值维度之间徘徊。从1974年起开始投身根雕艺术的吴筱阳,其作品曾获天工奖等10多项大奖。30多年一直坚守着艺术理想的这位根雕大师说:“我从来不去外面跑市场。”吴筱阳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一群体的想法。但大量出自嵊州的木雕工艺品,经慈溪人收购后被运往欧洲、日本等地。嵊州民间艺人这才意识到,在传承与保护传统这一基础上,只有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赋予民间工艺在当代的生命力。这就要使艺术与市场有效融合,必须将产业化、商业化元素引入民间工艺领域。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工艺木雕”特色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有利于保护嵊州地区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爱国爱家的朴素情怀,为建设越乡文化名市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学校荣获了诸多的荣誉

通过工艺木雕特色专业建设,嵊州市职教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显著,作品展示、获奖颇丰。现已有48人次获部级奖项,省级获奖26人次,绍兴市级获奖18人次。其中,丁冠红、裘浩宁同学获中国第11届根艺大展银奖,俞宏梁、丁冠红、丁剑锋同学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中分获二、三等奖。嵊州市职教中心工艺木雕专业已在行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也被任命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副理事长学校。

3.赢得了稳定的招生来源

2013年,嵊州市职教中心针对工艺木雕专业迅速发展的招生态势,为学校提出了立足嵊州、面向全省的招生策略,既服务当地产业,又辐射全省,使特色专业的示范性得到充分发挥。2013年招收新生为126人,比上年增加36人。

首先,立足嵊州。以服务为办学宗旨,与当地产业较高耦合度的专业现状,必须坚持立足嵊州的招生策略。学校加大了宣传力度,把木雕作品、木雕人才、木雕教学送到广大家长心中,为做大做强木雕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其次,面向全省。专业的设置、生源的组织,不应局限于当地,而应着眼于广泛的市场需求。因此,学校提出了让工艺木雕专业“走出嵊州,跨入绍兴,面向全省”的发展策略,旨在扩大专业影响力,为特色专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源和条件。

4.保持了良好的就业形势

学校通过高校升学、中高职联办、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打通就业渠道,该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形势发展迅猛。这样使专业发展进入了“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良性循环。为特色专业保持了畅通的发展道路。

2013年本专业学生数322人,招生数126人,毕业生数88人,升入高校数36人。近三年累计毕业生298人,平均一次就业率96.5%,专业对口率85.5%。

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在工艺木雕专业中,高一开设了创新课程,高二开设创业课程。针对就业学生聘请专家开展SYB创业培训。今年举行了第五期培训班,学生反响强烈,纷纷表达了创业意愿。有多位毕业生创业初见成效,在嵊州市内小有名气。

学生毕业后,学校负责跟踪服务三年,维护毕业生上岗后的合法权益,帮助学生实现长期创业的理想。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每年定期进行回访,就业指导处工作人员经常到企业看望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回访过程中,通过交流,学校了解企业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报酬,及时与企业领导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到较好的社会保障待遇。

参考文献:

[1]郭建.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荣昌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8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往往是不可“复制”和衍生的“一次性”活动,许多活动离开现场或活动结束,就无法弥补再现,经人工抢救后“复活”的资料就无真实性可言,也没有档案的保存价值,如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活体”参与的活动。艺术创作如文学专著、文学作品大抵是个体进行完成的,而艺术活动则往往是集体进行活动的,造成艺术档案收集的困难,如剧作家创作完成一个剧本后,剧本很容易收集。但导演把剧本以“戏”的形式搬上舞台,要进行修改、加工,进行二度创作,再组织演员排练、演出,这中间就涉及了规划设想、实施方案、挑选演员、灯光道具、舞美设计、音乐伴奏等一系列内容,就会积聚大量材料,而这些材料又会分散到多个单体中,给档案收集带来诸多困难。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档案人员缺乏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很难收集到完整的成套材料。

艺术档案材料的整理

1.归档范围。艺术档案材料归档范围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书法、摄影雕塑、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

2.材料分类。根据《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七大类“文学创作材料、艺术表演材料、社会文化材料、美术摄影材料、艺术研究材料、艺术教育材料、艺术教育材料、综合活动材料”分类办法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永久、30年、10年的保管期限,进行分期限建档归档。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少装10年卷,以免到期销毁后,悔之不及。有时候往往一时看上去没什么保存价值的东西,可能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档案材料。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艺术团体;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艺术团体是社会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与物质平台。艺术团体中的青年工作人员为国家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是他们丰富了一个社会的艺术文化形式,促进了国家精神文明的创新发展,满足了社会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一些硬件艺术团体,例如:影剧院、文化宫等都承担着艺术宣传与文化传播等任务,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艺术欣赏服务,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然而,艺术团体中的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艺术工作者只有形成正确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思想价值观,积极的人生理想与高雅的文化追求才能确保艺术团体的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艺术团体的青年的思想特点

与普通社会人群不同,由于受到工作环境以及自身天资天赋等方面的影响,艺术团体中的青年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特点与性格特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投身艺术工作,走向艺术创作道路,多少是因为他们具备一定的艺术天份与素养,以及对艺术文化无止境的热爱,艺术工作本身的影响与熏陶,使得艺术团体中的青年表现出性格更为开朗、豪迈,思想更加自由、开放,平时的行为举止也更加的热情、活泼。他们常常感情丰富,易受感动,生活与工作都倾向于感情用事。他们向往更加自由的生活,对艺术拥有狂妄的热情,创造力与想象力更加丰富等等。这些思想性格特征具体表现在:

1.个性化意识强,集体主义精神薄弱

艺术团体中的青年一般都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注重个性的张扬,自我表现艺术强,对应缺乏却是团队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平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懒散情绪,自由度高,约束力差等等,对于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强,注重个人的名声和利益。

2.行为上个性主义强烈,自由主义膨胀

艺术团体中的青年由于受到工作性质的影响,在平时的工作行为上也体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喜欢独立创作,工作中不愿意同他人配合,更不愿意接受他人的约束与限制,习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和自由,过分的自我主义以及自由主义难免会为日常工作带来难题,使得集体主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团队的凝聚力无从谈起,影响整个艺术团体的工作进度与工作效率。

针对以上关于艺术团体中的青年的思想性格特点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艺术团体青年的思想水平与道德素养有待教育和提高,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势在必行,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艺术团体中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促进艺术团体青年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二、艺术团体中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1.激励与竞争并存,培养艺术青年的凝聚力

任何人都有一颗渴望被认可的心,艺术团体中的青年也不例外,从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思想特征来分析,他们更加需要他人的鼓舞与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要本着激励的原则,进行柔性引导与教育,使他们能够在思想意识上进行彻底的革新与转变,主动接受集体主义价值理念,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与觉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价值理念。

例如:影剧院的艺术青年工作者,个性多数比较感性、外向,作为部门领导平时要对他们的工作多加表扬,对于他们工作中合作互助、积极配合的现象要给予及时的赞扬和激励,对于工作中集体主义意识不强,个性明显的青年人员要进行耐心的说教引导,尽量促进他们自行认识错误,转变观念。影剧院平时的工作主要为提供会议场所、提供演出场所、播放电影等等,可以让青年工作人员在这些实际工作中锻炼彼此间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认识觉悟与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整个艺术团体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2.科学引导,形成健康向上的情趣与高雅的文化追求

艺术团体中的青年工作者是艺术文化的先导,是多元艺术形式的创造者,更是艺术发展方向的引导者。他们代表着一股文化潮流,一种文化的前进方向,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气与文化价值。可以说艺术团体中青年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着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高雅程度,要想确保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与文化价值方向,就要从艺术团体中青年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情趣与高雅的文化艺术追求,在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下创造并宣传高雅文化,传承与传播先进、健康的艺术文化形式,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营造健康、和谐的艺术文化氛围。

例如: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如:影剧院、文化传播单位、电影电视台等等作为文化的传播中心,艺术形式的播放基地,担负着传播高雅的艺术形式,传承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的神圣职责,为了能够保证做到这一点,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文化追求,同时也要积极开展青年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青年工作者的思想行为,要求每一名工作者都要对所要播出的艺术类节目进行严格审核,坚决杜绝非法的或者不健康的文化形式的传播与蔓延。单位可以“以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水平为主题”定期组织一场艺术文化演出活动,倡导每一名青年艺术工作者用自己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诠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向人们传递一种积极、健康的艺术文化形式,在整个单位或企业团体内部,营造一股高雅的文化氛围。定期举办“德艺双馨”培训班,邀请国内、省内的艺术家作报告,谈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3.寓情于教,加强艺术青年对正确思想价值观的认识

艺术团体的青年很大一部分都在接触与艺术文化相关的工作,他们多数都具有艺术性的思维模式,情感丰富,习惯感情用事,感性个性更加明显,在对这部分艺术团体中的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特点,本着“动之以情”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感化教育,实行情感管理的策略,也就是说要在具体的管理中,积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因素,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感悟与教化艺术工作人员,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适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他们在思想主动接受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自觉地遵守这些价值观念。为了做到这一点,例如:对应影剧院来说,可以经常组织全体艺术青年员工观看具有健康的教育意义题材的影片,影片内容最好能够洋溢着丰富感情,深入人心、发人深省。通过欣赏这种类型的影片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因素,使他们真正地受到感动,并要求结合所观看的影片写出自身的体会与感想,通过这样寓情于教的教育方法才能带来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才能真正培养艺术团体中青年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与思想觉悟。

艺术团体中的青年工作者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文明的传承者与传播者,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思想思潮与文化发展前进方向,艺术青年工作的思想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文化的健康发展方向,必须加强对艺术团体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价值情趣与文化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艺术文化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l]王帆,廖日文.思想道德修养[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钟晓旭,祁梵.播音主持心理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9.

[3]张云,王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石云霞.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5]黄钊等.中国道德文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化工工艺心得体会篇10

这个富有想象力的问号还真问对了。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民生、文化人才、文化结构、文化环境、文化未来……关于文化的很多命题,都逼使我们出新意、走新路、换新招。于是乎,一副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上海文联的肩上:为文化人才,特别是文艺人才,打造一条行之有效的“绿色通道”,从体制和机制上,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一套具有创新价值和操作规范的体系,推进上海的文化发展,同时拓开一条可供参照和复制的实验之路。

“试管婴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降生了。

由是不难理解,为何这个嗷嗷待哺的新生儿,从一开始就受到如此多的关注:高规格的成立大会;市委领导、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政部课题调研组和全国人大代表专程前来调研;中央政治局常委视察上海工作时专门提他并予以肯定……

让我们走近他,看看这个五岁的孩子。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来,国有一元体制被渐渐打破,各类民营的演艺单位和自由职业演艺人员逐渐增多,演艺人员的从业形态出现了多样化。正所谓“船小好调头”,脱离了体制这艘大船的把控,演艺“自由人”们驾着小舟,自己掌舵,意欲畅快地在艺海里遨游。然而自由也是把“双刃剑”:在市场化的大风大浪中,独驾小船往往会遭遇很多困难,承担很大风险。他们的演艺生存状态是:几乎没有一个社会团体从行业的角度去关心扶持提携他们,或为他们提供各类社会化管理、服务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侵犯,也没有哪个“娘家”从行业的角度理直气壮地为他们说话,替他们撑腰,他们找不到可以哭诉的“爹娘怀抱”。

于是出现了悖论:在传统的“家长制”体制下,文化产业前进的步履显得蹒跚;而一旦完全“没了爹妈”,生存发展的空间又受到限制。怎么办?对此,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保姆兼家长”的上海市文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的是什么呢?急的是――在现有体制和结构下,文联的职能主要是为体制内的各个门类的艺术家提供联络、协调、服务、维权等,而这些“文艺家协会”的入会门槛比较高,一般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很难迈进。进不了门,就揽不进怀,没法提供遮风挡雨或阳光雨露。面对现实限制,文联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随着情势的普遍化发展,这个难题无论如何要得到解答。对此,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领导一直在思考:如何拓展文联新的服务空间、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为各色优秀文艺人才打造一条“绿色通道”,使他们身心轻松地大展才华;同时,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联的社会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以此为配合深化上海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上海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彰显独特作用。

2002年7月,上海市文联组成代表团,访问考察了美国的“影视演员同业公会”,希望通过了解他们的基本运行情况,对新形势下文联系统功能的拓展有所启迪。美国“影视演员同业公会”(ScreenactorsGuild)简称“SaG”,是美国影视业和劳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协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电影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影视演员,特别是一些非明星配角演员的权益时常受到制片商的侵害。1933年,好莱坞部分影视演员团结起来,组织了“影视演员同业公会”,即SaG。193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承认了SaG的权力,双方签订了确保演员权益的一揽子合约,SaG的地位在美国影视行业开始确立。成立之初,SaG只有23人,今天美国所有涉及影视行业的演员都自愿地参加了这个组织,注册会员已达10万以上。其中既有国际上著名的大牌明星,也有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正是这次考察,促成了文联在现有各专家协会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进行探索实践的大胆想法。有人戏称这是一次“增量”改革。

于是,2005年8月,“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了,它是一个由表演艺术从业人员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艺联”的成立,就是想在新形势下对文联职能的拓展作一些尝试,配合政府职能转变,培育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承接政府分离出来的有关职能,对那些未“成名成家”的、不同体制内的演艺工作者提供相应服务,为演艺工作者的创业发展提供帮助。截至2010年5月底,会员总数已达1621人。其中非国有专业艺术院团会员438人,占会员总数27%,当中不乏关栋天、孔祥东、金星、周立波、杨昆等一批在演艺市场上较为活跃的名家,更有一大批默默无闻、对演艺市场起拾遗补缺作用的中青年演艺人员。“艺联”会员结构的逐年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由职业演艺人员在当今演艺市场的重要程度。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艺联这个新生婴儿刚诞生时,即便是作为受益者的体制外演艺工作者们也抱着种种顾虑。“当我参加艺联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组织,也没考虑过它能够为我们办成什么事情。这几年艺联为大家做的事情我都看在眼里,它让我们这些‘漂’在外面的人有了温暖的感觉,我觉得艺联是我的家,现在我很自豪我是艺联的会员,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我想,很多会员也和我一样,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为艺联做点事。”著名影视话剧演员杨昆坦言。不少会员谈起当初加入艺联的心境时也都笑着说,“自己不是什么名家,居然也能入会,挺高兴的。但是这个联合会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当初也没抱很大的希望。五年过去了,现在看来,加入这个大家庭还真是对了。”短短五年时间,艺联从不为人知到引起众多关注,从可有可无到让人倍感亲切,是什么让人们对艺联的认识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上海等你来

“玉兰花呀尽情开,请你来上海;老外滩,新浦东,为你敞开怀;大上海等你来,有你更精彩……”艺联会员、上海武警文工团优秀军旅歌手敖长生创作的歌曲《上海等你来》不仅是为了迎接2010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更抒发了他的心声:“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地方,我很幸运能够在这里发展我的事业。我十分感谢艺联为我们年轻演员提供的绿色通道和演出平台,我会推荐更多的优秀演员加入艺联。”

而外表瘦弱、说起话来有些腼腆的青年魔术师刘明亚则是从陕北横山县党岔镇李家村来沪创业发展的,他在沪的“10年奋斗路”一路洒满汗水。虽然他曾在国际国内多项杂技魔术大赛中摘金夺银,但要在上海立足却遇到诸多不便。说起自己在艺联的帮助下成为“新上海人”的经历,这个好强的大男孩眼中噙着泪水:“我来自贫困的陕北山村,初中毕业后就到各处去打工,打扫卫生、饭店服务员,什么都干。后来在陕西看到了魔术表演,非常有兴趣,就开始了拜师学艺生涯。2000年作为‘扶贫对象’被招进了上海杂技团跟着周良铁老师学习魔术,当时心里挺高兴的;但是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即便团里提供了各种演出机会,生活还是挺不容易的。周良铁老师常常从工资中挤出一部分来接济我。而且我当时低学历无职称,想进上海非常困难。”

按上海市现有规定,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沪工作需申办上海市户籍的,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业绩须达到相当水准等条件。这对于有些演艺人员而言,几乎是无法逾越的屏障。由于演艺行业的特殊性,从事芭蕾、戏曲、杂技表演等专业的不少人员从小习艺,无暇兼顾学业,不要说本科以上,甚至连高中学历都没有。比如在芭蕾舞领域,优秀的人才十七八岁就可以跳主角,可是学历只有中专。这些人才若按照规定要入户上海难如登天。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管理分散,评价体系不一,人事部门也难以对演艺人员的业务水准作出客观评判。

由是,艺联意识到,必须直面这些“引进”和“留住”演艺人才的现实障碍,为此,他们主动出击,针对不同艺术门类的演员,采取鉴定会现场展示和专家进剧场观摩相结合等方式,为争取留沪发展的演员和用人单位搭建服务平台。

“幸好有了艺联的绿色通道,我入户上海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我感到运气太好了,成为新上海人就像做梦一样。”刘亚明兴奋地说。“刘明亚22岁的时候在上海国际魔术比赛中,凭借《京韵手彩》一举夺冠,第二年获得全国杂技金狮奖。来自安徽体工队的刘平,现在是上海马戏城《时空之旅》中主要节目《浪桥跳板》和《蹦床抖杠》的主演。来自江西艺校的罗逾在法国国际马戏节的单手顶表演中荣获比赛最高奖――‘共和国总统奖’。他们都是年仅20岁左右的青年演员,都是通过艺联的‘绿色通道’解决了上海户口,使他们能够安心在上海创业发展,对我们杂技事业的兴旺发展是一个切实的支持和保障。这种做法不仅让年轻人愿意积极为上海文艺争得荣誉,也为他们个人打开了事业和人生的新空间。”提起自己弟子入户难题的解决,著名魔术师周良铁感到非常欣慰。

对于优秀演艺人才申请入户上海需经过专家严格鉴定专业这种做法,上海歌舞团、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团长陈飞华十分看好。笔者见到他的那天,他正赶去参加艺联举行的一个舞蹈类专业鉴定会。当天虽然只有一个应届毕业生需要鉴定,但专家来了好几个,看材料、现场观摩、提问、打分,一个个环节一丝不苟,气氛严肃而紧张。“近来在实习吗?感觉到学校和演出团的差距了吗?”“必须保证练习,保持灵活度很重要。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到位,你是怎么理解的?”随着一个鞠躬,接受鉴定的学生走下舞台,未及更换便装,专家们既严肃又和蔼地和她聊了起来。这位学生说:“老师们的要求很高,让我感到一定的压力。但同时我也感到很幸运,因为有那么多的老师对我的专业进行鉴定,还给了我很多指点。”陈飞华告诉笔者,他们团对这个学生颇为看好,很可能会吸收入团,“艺联给我们双方的选择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上海昆剧团党支部书记史建对此也深有感触:“这种形式非常好!艺联以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打破和改变了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与观念,不仅维护和保障了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也为院团的可持续发展和文艺人才获得更多创作机遇提供了保证。”

自2006年下半年至2009年底,已有104位优秀演艺人员成功申办了上海市户籍。其中非应届演艺人员68人,应届演艺类毕业生36人,涉及上海19家演艺单位,包括1家民营单位。金星现代舞蹈团的艺术总监金星、首席舞蹈演员汪涛等优秀人才均通过艺联的绿色通道顺利入户上海,成为新上海人。

除了为优秀演艺人才申请入户上海提供服务,艺联还为优秀演艺人才申领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提供种种服务,而且往往是雪中送炭。从新疆哈密市来沪创业发展多年的优秀青年民歌手邓勇对此深有感触:“是艺联帮我成功申办了作为人才引进的上海市居住证,使我孩子的入托难问题迎刃而解,自己也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安心于自己演艺业的发展了。”迄今,艺联已为19家演艺单位的273位艺联会员成功申办了该类《居住证》。原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副团长张定国谈到艺联为他们院团所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时说:“这么多年来艺联为上海的文化发展做了很多工作,特别在人才引进方面,给院团帮助很大。许多手续和程序都由艺联这样的社会组织来提供相关的服务,相信上海的人才引进工作会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戴上“职称”助跑器

形象端庄、嗓音浑厚的歌手纪晓兰曾以《远山的夕阳》等原创流行曲闻名于上世纪90年代沪上歌坛。近年来,她在东方艺术中心和上海左邻右舍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联手推出的《经典爵士:周末爵士沙龙》系列演出中以主打爵士歌手形象亮相。她向笔者谈起了一次经历,事后说来是笑谈,可是当时却让她很为难:前不久,她与上海海邻爵士乐团将《情迷夜上海》音乐会演到了香港荃湾大会堂演奏厅,魅力无限的上海风情迷醉了香港听众。可是这次演出差点不能成行,问题就出在一纸职称证书上。当她去办理入港演出许可时,却被要求出示职称证明文本,这令她哭笑不得;幸亏她是上海一流歌手,证明她演唱实力的各种奖状使她侥幸“化险为夷”,不然已经安排好了的香港演出恐怕就得泡汤了。这次经历让纪晓兰深刻意识到职称证书的作用。

事实上,艺联会员中类似纪晓兰的情况很多。不少体制外演艺人员的水平过硬,但就是拿不出一个专业技术水平证明来印证。究其原因,其一,有的人不了解职称为何物,或者以为并不需要,认为现有的职称体系仅仅与单位内职称获得者的收益分配有所挂钩。但是实际上,拥有相应的职称,也是社会上对该职称拥有者专业价值的一种认同,并非仅限于收益分配上的一种联结。事实证明,在从事演艺业的过程中,自由从事演艺业者更需要在专业上得到相应的价值认同,为他们的创业发展提供便利。其二,体制外演艺人员即便想评职称,却找不到相应途径。有些演员已经具备一级的水平,却仍捧着个当初在单位时拿到的初级证明,想往上申报中级,但因离开了单位成了“社会人”而申报无门。“这不仅仅是一个评定职称的问题,反映的是需填补为广大社会文艺工作者建立起一个客观、公正评价体系空白的问题。”艺联副会长殷华立如是说。

对艺联而言,这又是一个探索实践的新课题。2009年,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广局的关心下,艺联启动了社会文艺工作者艺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水平认定工作。申报者可按要求自行向艺联提出书面申请,艺联根据不同专业类别组成专家组对申报者技术水平严格认定。此举一出,立即引起业界关注,有62人正式递交了申报材料,其中46人初审合格进入专家组现场认定。2010年5月13日,首批艺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水平认定工作顺利结束并举行了颁证仪式。30名社会文艺工作者获得通过,通过比例占参加现场认定总人数的65.2%,其中非上海户籍为9人。

影视话剧演员杨昆拿到了首批认定中的第1号证书,她感言道:“我1985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一直单干,可以说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个体户,我和纪晓兰是一对单干姐妹花。真的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艺联的努力帮我解决了中级专业技术水平的认定问题,专业价值真正得到了社会和业内的认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了通道。”纪晓兰兴奋地说:“现在通过艺联解决了这一难题,等于给了我们一个过硬的水平认可。有了这个推动事业发展的助跑器,自己可以更好地在市场的大潮里打拼了,也可以赢得更多的机会。”

“艺联就是我们的靠背”

2007年7月,艺联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手推出的“会员就业权益保护机制”正式亮相沪上。艺联副会长、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在演艺市场上,大牌明星利益获得保障的几率远远胜过二三线演员。这一机制的启动,将从三方面来保护二三线、甚至是未成名的专业演员。第一,话剧中心的演员都将加入艺联,成为会员。第二,话剧中心制作演出项目时,保证优先使用艺联会员。第三,非艺联会员参加演出,将收取一定的补偿金。补偿金将作为艺联会员维权专用金。

作为当时赴美国访问考察“影视演员同业公会”代表团主要成员的杨绍林认为,艺联的成立是一个探索,“传统的体制之下,单位人无法实现现代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的目标,一定意义上制约了文化的发展。我们国家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演艺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社会中介的平台承载这样的资源交换。国有院团的演员、民营或自由职业演员,在整合社会和市场经济领域内地位是平等的。艺联把个体、民营和国有放在一个平台上提供服务,是推动了利益的均等和行业的公平。基于自己现在的特殊身份,我愿意把艺联的有些探索和话剧艺术中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机融合。”“会员就业权益保护机制”推出后,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独立制作的反映洋山深水港工程的主旋律题材话剧《激情东海》和与捕鼠器工作室共同投资的根据阿加沙作品改编的舞台剧《无人生还》、以及《捕鼠记》、《金大班》等20余个剧目在该机制框架内进行了运行,收到项目制作人使用非艺联会员补偿金额共计人民币20余万元。“不用会员,我甘当受罚”,杨绍林笑道。

这是艺联在保护会员劳动权益上的一次机制性探索。艺联还主动与上海文广集团建立了“艺联会员权益争议协调处理机制”,旨在围绕演艺事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发挥艺联和文广集团双方的作用,通过平等协商和友好合作,把艺联会员和所在从业单位之间发生的权益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从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共同构建和谐、规范、有序的演艺市场。

说起艺联的维权服务,上影集团著名演员陈鸿梅非常感慨:“艺联就是我们的依托,就是我们的靠背。有了艺联,我们演员不管走到哪里,都感觉腰杆直了。”体制外演艺工作者作为“自由人”在享受较多自主空间的同时,也会遇到很多体制内人员所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一些基本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势单力薄的他们往往投诉无门,常常面临不得不放弃权利的境遇,所谓“打落牙齿和血吞”。这个时候他们尤其需要有组织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006年5月,7名青年演员和2名编剧看到报上刊载着艺联成立的消息,心怀希望前去求助――原来,他们都是从艺术院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2005年12月,他们参加拍摄一部法制电视连续剧,结果因为剧组没有合理安排拍摄时间且未支付演职员酬劳,导致其中一位青年演员与制作方司机发生口角,后来该演员被制作方所雇人员殴打。之后,制作方一直没有给这7个年轻人发放约定的酬金。在赔偿受害者医药费和支付酬金问题上,制片方始终与这些年轻人“打太极拳”。他们虽多次向制片方催讨,却迟迟得不到解决。由于他们以演戏为职业,靠酬金生存,制片方拖欠报酬的行为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因此他们希望艺联为他们主持公道,讨回应得的报酬,维护演艺人员的合法权益。

艺联在了解情况后,感到维护演艺人员的合法权益义不容辞,正式接受了委托。然而在沟通协调中,制片方上级部门却对艺联振振有辞:“你们应该理解制片方的难处”、“不应站在国有单位的对立面”云云,甚至怀疑艺联是“有意将事态扩大”。艺联发现事情一波三折,究其原因:无论是演员还是编剧,都只与剧组制片人达成口头协议,而没有任何书面合同,无法明确“被告”主体。没有合同,就不受法律保护。最终,在艺联的艰难努力下,制片方支付了近20万元薪酬,并对被殴演员作了赔偿。当看到这7个演员送来的写有“维权后盾”的锦旗时,艺联认识到,维权不仅要靠热心,更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使得公司和演艺双方“店大不欺客”、“客大不欺店”。在探索中,艺联制定了《演艺合同书》,这是一份为推荐自由职业演艺人员参与演艺项目创作演出而制定的合同,主要内容是自由职业演艺人员(艺联会员)受艺联推荐参与某演艺项目的创作演出,从项目制作方领取相关的酬金,并委托艺联代为办理缴纳社会保障金事宜等手续。“《演艺合同书》是民事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有区别,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实际运作中也遇到过困惑,甚至出现过风险,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加以完善,但也恰恰证明了艺联这一社会组织的探索价值所在。”艺联副会长、秘书长沈伟民如是说。笔者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一探索团队务实且锲而不舍的精神。

为演艺工作者的“演”提供机会

“将优秀演艺人才引进到上海,帮助他们申领户口、申办居住证,为他们维护合法权益,一切的一切是为着他们的创业就业。演艺工作者的本质是‘演’字,要让他们的创作才能、艺术才华得到充分展示,要为演艺工作者的‘演’提供机会。”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艺联会长何麟说。

近几年来,在演艺人员创业就业服务机制建设方面,艺联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以“和谐心声”――上海演艺工作者社区巡演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荐组织艺联会员在参与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建设过程中展示艺术才华。

“和谐心声”――上海演艺工作者下社区巡演活动,在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广大演艺工作者展示艺术才华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服务。对青年演艺工作者而言,更是一个向演艺名家零距离学习、切磋技艺、锤炼提高演艺经验的难得机会。该项活动从2006年底启动以来,围绕建党、建军、十七大、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春节,以及“迎世博”等重大节庆和主题活动,将高质量的演艺资源送到街道、乡村、军营,迄今已在上海19个区县的80多个社区成功演出了近300场,观众逾18万。有7000余人次的艺联会员被推荐参加,其中体制外会员占50%以上,中青年会员占95%以上,成了艺联联络会员、服务会员的重要载体。艺联也因此获上海市文明委授予的“迎世博贡献奖――宣传教育贡献奖”等众多荣誉称号。“社区的舞台是最宽容的,也是积累舞台经验的好地方,在我逐步成长的演艺生涯中,我不会忘记是艺联给我们青年演艺人员提供了这样一个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平台。”曾有幸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礼仪小姐、今年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毕业的沈嘉琚这样说。“和专业艺术院团的老师们同台演出,作为自由从事演艺业的我一方面觉得很荣幸,一方面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对自己的专业是一个很大的鞭策和帮助。”来自沈阳的优秀青年歌手姜楠高兴地说。确实,通过这一平台,体制内和体制外有了更多的沟通途径,大家不分彼此,相互提携,共同联络,提供了不少展示才艺的信息和机会。

何麟说:“艺联的大部分会员在艺术上尚没有成名成家,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为那些在上海创业就业的年轻艺术人才、演艺工作者服务,为‘沪漂’族服务。”为了发现人才,帮助优秀青年演员成名成家,2007年,艺联和上海市委宣传部人才办、青工委等单位一起,策划启动了“粉墨佳年华――上海优秀青年演员汇演”项目,首批推出的16位“粉墨群星”均系艺联会员,都是上海各个剧种和艺术门类的佼佼者,如京剧院的赵群、傅希如,昆剧团的沈丽、袁国良,越剧院的王清,沪剧院的朱俭、程臻,淮剧团的邢娜,评弹团的高博文,人民滑稽剧团的陈靓,芭蕾舞团的范晓枫、孙慎逸,歌剧院的熊郁菲,民乐团的罗小慈、钱军,交响乐团的黄北星等。在2009年的汇演活动中,京剧演员王佩瑜,昆剧演员余彬,越剧演员徐标新、陈,芭蕾演员季萍萍、吴虎生,民舞演员朱洁静,滑稽演员舒悦、钱懿等先后亮相于这一展示平台。艺联还在影视推介、“毕业生推介沙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正根据演艺行业推介的特点,抓紧推进“艺联会员推介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

除了对体制外演艺工作者个体的众多照顾,对于民营的演艺单位,艺联也是大力支持。前文提到的纪晓兰作为左邻右舍文化传播公司的经理,多年摸索市场一路打拼下来也是感触良多:“艺联总是给我们体制外演员、给我们民营演艺公司提供种种服务和帮助,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经典夜上海――周末爵士沙龙》演出,艺联是这一项目的指导支持单位,其中的歌手就是由艺联推荐的。这一项目已成功运行三年多,目前正在往特色品牌方向打造。”

上海滑稽剧团一级演员徐世利在呼吁大家共同支持上海本土文化的同时,也感谢艺联多年来对他的“上海徐世利戏剧工作室”所提供的服务。他由衷地说:“艺联在配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帮助我们民营剧团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已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

五年时间,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在社会上很多见,轰轰烈烈地展开某某项目,或者没起到什么实际作用,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也屡有耳闻。艺联则不然,他们每开设一个项目都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开出的项目就坚持、完善、提升,同时还不断积极探索拓展新的服务内容。也正是这么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服务项目,艺联树立了自己的形象,证明自己并不是徒有虚名,它温暖并凝聚着会员们的心,让他们真正地团结在一起。艺联成为了演艺“自由人”们的“家”,有什么创业上的艰难可以在这里诉说,有什么权益纷争可以到这里寻求帮助,有什么技艺上的心得可以在这里交流……

“我们这些艺联的‘老人’都曾经是演艺工作者,非常了解会员们的心情,而且我们也有一定的社团工作经验,无论从责任、使命还是情感的驱动上说,我们都爱着我们的会员,愿意为他们做好服务。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和手段,通过做好服务来凝聚会员、发展艺联。这五年的工作我们是充满情感在做的,如果大家说我们做的事情还算‘贴心’,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更要感谢各级领导的呵护和帮助。”何麟动情地说。

文化体制改革重要的内容就是使得各市场主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文化主管部门”应发挥其管理整个领域的职能,从过多且不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功能中脱离出来;而“文艺表演院团”则应转换其过于行政化的角色定位,回归艺术生产主体和文化市场主体地位。作为社会组织的“艺联”,则应当承担起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规范形成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这样三者互相协作,相互影响,可以形成积极、有效、和谐的文化环境。这样的三方格局或许符合社会内在发展规律。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年,是上海市文联成立60周年,也是艺联成立5周年。五年的时间,“艺联”这个上无“国字号”爹妈,旁无“地字号”兄弟的“试管婴儿”,通过各项个性化、人性化、社会化服务,受到了广大演艺工作者的欢迎和肯定,在集聚优秀演艺人才到上海创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行业组织优势,逐步彰显了艺联为演艺人员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和独特作用。然而,艺联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于此,正如时任宣传部长的王仲伟所言:“成立艺联是加强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冲破原来的单位所有制,冲破原来的身份资格的界线,催生人才要素,培育这样一个全新格局。这对上海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文化体制的改革,都是一件大事。”

诚哉斯言!艺联做的这件事――“为艺术人才打造绿色通道”,确实“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的价值和意义,将逐步呈现。

杨昆

艺联为大家做的事我都看在眼里,她让我们这些“漂”在外面的人有了温暖的感觉。

纪晓兰

艺联总是给我们体制外演员、给我们民营演艺公司提供种种服务和帮助,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刘明亚

按照我当时低学历无职称的状况,如果不是艺联的“绿色通道”予以突破,我的入户上海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