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的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3:04

讨论法的要点篇1

广告学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广告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符合现代广告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就尤其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课程教学来说,讨论式教学法具有的引导和启发特点非常适合广告学课程的教学运用。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与类型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发表见解,以获取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讨论式教学法进行不同的分类。按讨论形式划分,可分为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等;按讨论时间划分,可分为完整式讨论和层层深入式讨论;按讨论对象划分,可分为案例型、理论型和混合型等。

二、广告学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强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广告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除了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广告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广告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创造性思维对于广告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广告行业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在此培养目标下也就要求广告学课程的教学必须采用既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三)多学科交叉

由于广告产业涉及新闻传播、市场营销、创意设计、媒介策略等多个领域,因此广告学课程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多学科交叉,课程内容既涉及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学科,也涉及到心理学、文学、艺术设计等许多领域。因此,对于现代广告行业从业人才的培养要在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型人才。

因此,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有效培养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人才的教学方法,而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是能够有助于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讨论式教学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着重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开展广告实践活动,它是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教学模式。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广告学课程中的运用

(一)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在广告学课程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首要步骤就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待讨论的问题,选择恰当的讨论问题是成功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前提。问题必须值得讨论,有讨论的价值和意义,切勿为了讨论而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而忽视讨论的真正价值。好的讨论问题首先必须表述清楚、准确,学生应能明确理解问题的核心所在;其次是要有代表性,题目要来源于教材或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再次,讨论的问题尽量要与当前广告行业的发展热点相结合,注重应用性,讨论的问题在广告行业的实际应用中应有一定的价值。

(二)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

明确了讨论的问题之后,在具体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时就需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待讨论问题的特点等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讨论式教学法的讨论形式多样,从组织形式上看有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从内容设计上看,有案例型、理论型和混合型等,因此针对讨论的广告学问题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可分配的时间等等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

(三)注重讨论过程的调控

在实际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譬如讨论节奏拖沓、偏离主题、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使得讨论式教学法取得真正的实效,教师必须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把握讨论活动的总体节奏。但在调控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在讨论课上,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观点,教师应及时鼓励和总结,并适当以参与者的身份阐述自己的观点,适时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对问题的讨论。

(四)及时总结与点评

讨论法的要点篇2

一、讨论教学法的作用

1.能够提高教师“教”的质量。

课堂讨论不仅是学生之间的研讨,而且是师生之间的研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在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做好全面的备课工作,以便在讨论中能够正确地引导、提问,形成自己的见解,及时归纳总结,这个过程对教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在参加学生讨论时,也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还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为讨论要求参与者思考问题时,既要变通又能应对突发事件。一些人害怕讨论,就是觉得自己很难应付针对他们的发言所提出的众多质疑。既然自己不可能把自己的想法构想得非常完美,使每个人对自己所讲的各个方面都非常满意,学生自然就会想到自己讲的肯定会遭到别人的质疑,辩驳,乃至否定,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的点子,或用全新的观点来反击对方,正是这样才加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灵活性的思维恰恰是学生应有的学习品质。

3.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题一般都有难度,学员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才能解决。这样学生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即时反馈能力和评价能力。

4.讨论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因为,在真正的合作中,人们会共同努力来互相帮助学习,并创造出一种比他们个人精力总和还要大的精神力量――竞争。有时候讨论是力求达成共识的,但不可能轻易就能达成。共识并不是只要接受所有人的观点就可以的,它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发言,争论及妥协。在某种程度上讲,达成共识的观点既超越了个人观点又融合了所有人的观点,事实上,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二、讨论法的运用

1.课堂讨论要做好讨论题目的准备工作。

要搞好课堂讨论,周到而全面的准备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准备工作包括师生两方面的努力,在讨论课前,教师要和同学打招呼,要围绕哪些问题、哪些章节开展讨论,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做好准备工作。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之一。所以不必担心冷场。教师要注意抓住讨论的题目和核心内容,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

2.引导学生提高讨论质量。

讨论课堂是为了解决问题,对疑难问题理清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讨论课一定注意抓住重点,否则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进度。

3.正确选择与确定课堂讨论的时机。

课堂讨论的成败及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选择与确定。怎样选择与确定课堂讨论的时机?

(1)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组织讨论。越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可组织讨论,使学生参与总结过程、锻炼思维。由思维到语言表达,再由相互讨论,互帮互学,使原本极易混淆的算法逐步清晰,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可形成开放性思维时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问题的方式。

三、调控进程的几种方法

1.正向鼓励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对学生讨论结果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在讨论中,教师要用微笑面对学生,以真诚唤起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如学生回答得不对,应鼓励学生再读书,或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再思考,也可作适当点拨。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讨论才会热烈。

2.延迟结论法。

在讨论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大胆求异和争论。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切不可过早下结论,以免熄灭学生刚刚萌发出的思维火花。延迟下结论,可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引发更多的独特见解。这样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维轨迹和思维障碍。

3.存疑探究法。

在讨论中,教师有时也会遇到难堪的局面,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教师当堂难以判断正误等。对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能含糊其辞,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一时说不清楚”,并留下悬念,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讨论法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革新教学思想。讨论法耗时长,教师应舍得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课堂教学中不能讲得太实、太细、太满、太透,防止束缚学生的思维。

要讨论的问题应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近,最好处于最近发展区。要善于将学生思维激活,让他们各抒己见,允许不同观点的争论,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合理处理教材,做到详略得当。讨论要尽量围绕中心内容来安排,不要在个别枝节问题上耗费时间;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强化。

高度参与是讨论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式教学才可能成功。换句话说,学生参与的程度可以作为讨论式教学得失的重要标志。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技巧、方法和态度,而这些,都与讨论式教学中的参与程度相关。据介绍,在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为争得发言机会,常常是互不相让,你抢我夺,有的学生不顾教师的引导,仍然在那里唇枪舌剑。可见,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讨论法的要点篇3

本文就讨论内容的选择、适当的讨论时机、讨论方法的探究这三点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将讨论这种方式得以更好地应用.

一、讨论内容的选择

1.讨论应针对知识的重、难点

教材中的重、难点往往是一堂课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突破的主要内容,这些往往也是学生理解与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地方.这时,教师如果能放弃一味地灌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逐渐领悟知识要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代数式”时,对于代数式的意义的理解,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于这一点的理解都存在障碍,这时不妨采用讨论的方式.当教师列出代数式5x+6y的式子后,应鼓励学生间积极探讨,提出自己不理解或者疑惑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参与探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领会符号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在这里符号x和y是可以代替任何数字的.讨论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思维,发展了他们联系及类比的能力.在对于重、难点的教学中,当教师的讲解并不是太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时,不妨采用讨论的方式.这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辩中也获得了新知.

2.讨论应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的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教学才体现出其价值,碰到类似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二、适当的讨论时机

1.当学生意见不一致时适合展开讨论

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如果教师单纯地对正确方法进行讲解,很多学生往往还是不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方式错在哪里.这时不妨让学生自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见解,也能够很直观地意识到自己的想法错在何处.这时教师再来对正确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2.当学生理解产生障碍时适合展开谈论

当学生在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迪与指引,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思路,排除障碍,继续思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意识地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不断思考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体系出发,为学生的数学探讨铺路搭桥,使学生真正找到问题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讲“反证法”时,学生很难理解反证法的意思,仅靠教师讲解,可能起不到直观的作用.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理解过程中的障碍,然后几个人一起探讨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证法其实是一种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只有在自己的实践中,通过对具体例子的不断推敲、讨论,才能弄清楚“反证法”的意义.

3.讨论应放在结论推理的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感性材料及适当讲解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往往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况的能力.

例如,在讲“绝对值”时,教学重点在于能让学生掌握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即对于负数而言绝对值小的数值反而大.这一结论对于刚刚接触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才能加深印象、灵活运用.

三、讨论方法的探究

讨论是一个人人参与的过程,只有好的讨论方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明确规定相应的讨论形式,再让学生展开讨论.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讨论小组,并选出组长,分组也应当有一定讲究,随意分组不仅会带来不必要的弊端,也会失去讨论的意义.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习惯、性格各不相同,教师分组时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对于学习相对有困难的学生尤为有益.

其次,对于讨论要求也应当做出明确规定.讨论过程中一次只能有一个人的发言,其余学生都要仔细听,一个学生发言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大家共同探讨.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也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同解答.

讨论法的要点篇4

关键词:数学课堂讨论教学有效性

课堂讨论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进步。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获取信息,再经过分析、转化、吸收,得到新的认识。但不是每次讨论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使讨论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讨论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根据学生情况备课的时候应该要明确那些内容适合讨论,更要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还是为了强调重点、突出重点而讨论,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讨论等等。所以要精心准备讨论内容,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三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太简单,学生体会不到讨论的价值,太难,学生就很难取得成功,都会影响讨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恰当安排。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感兴趣的,没有兴趣就没有讨论的动力。三是能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地说,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在发现和概括规律时,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处,在运用知识进行判断、辨析时,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时,都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

二、讨论的运用要及时

在上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来安排讨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讨论,也就是说要把讨论的支配权给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想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进入讨论,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就应随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动态,以此选择讨论的最佳时机。如果教案上安排讨论的问题,经过提问后学生回答出了,就不应再讨论了。而相反的,如果提问后发现很多学生都回答不出,或是发现学生有争论、迷惑、理解不清的时候,哪怕教案上没有安排讨论,也应该及时的组织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

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有一学生就说:“既然公式法是由配方法而得的,而且适合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说配方法解方程很麻烦,容易错,那么配方法就不重要了,可以不再用它解方程了。”马上其他同学都表示有同感,议论起来了。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没有针对性的给予回答,而是干脆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讨论配方法到底重不重要,再讨论哪些方程用配方法解简单。经过积极认真的讨论他们认为配方法是重要的,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这一及时的讨论不仅使学生体会了配方法的价值,又增强了解题的灵活性。

三、讨论的时间要给足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是不想让学生讨论,而是怕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有时讨论要占去不少时间,考虑到教学进度,就草草收场,或是让学生课外去讨论。酣畅淋漓的讨论嘎然而止,不仅抹杀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影响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以后要想开展积极互动的讨论就难了。所以一旦组织讨论就要充分保证讨论的时间,发挥小组讨论的交流与合作功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掌握不够,我就充分发掘教材,在一次复习课上化了大半节课让学生讨论两道题:(1)如图:已知点D、e在BC上,BD=eC,aD=ae。求证:aB=aC;(2)如图:已知D是BC上的一点,BD=CD,∠1=∠2。求证:aB=aC

实际上这两道题是书上的例题,要求是不准看书,回顾所学的知识讨论解题的方法,并说出最简便的方法。如果讨论时间不充足,学生讨论的结果仍是书本上的方法,而想不到题(1)可以过a作aDe的高aF,通过证aF是BC的中垂线得aB=aC,题(2)可过D作aB、aC的垂线段De、DF,由角平分线定理得De=DF,再证出∠B=∠C,得结论。而且都比书上的方法简便。为达让学生灵活运用定理解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解题简便的目的,化再多的时间讨论也是值得的。

四、提高讨论的参与率

有效的讨论应是全生参与的讨论,如果只是小面积的讨论,哪怕讨论再积极也不是成功的讨论。首先,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成为学生的伙伴、合作者,要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其次,要多一份容忍。对于讨论中一些不理想的表现,要多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去思考,学会理解、宽容和科学引导,切忌“讽刺挖苦”,“大发雷霆”,从而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者,要尊重学生。让他们畅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不对、不好或不符合老师的思路就中途打断其发言,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最后,要多鼓励。对学生的讨论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不仅要鼓励学力高的学生的奇思妙想,更要鼓励学力低的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勇气。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讨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参与率就高了。

讨论法的要点篇5

【关键词】讨论误区策略宏观调控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假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我们各自只会得到一个苹果;假若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相互交流之后,我们各自就会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充分说明了讨论的重要作用。讨论是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极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以求得解决问题和深化认识的一种方法。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活动讨论法对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通过师生相互合作探索,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实现对政治观点、原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应该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

一、“讨论式”教学的一些误区

讨论式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有较大提高,树立了自信心,更珍惜、更能把握和表达自己看法,各抒己见的机会明显增加。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创新使得“讨论”的应用取得很大成果,但仍有一些教师在实际操作运用中走进了一些误区:讨论小组机械划分;讨论问题多,事无具细,讨论满堂飞。由此导致学生讨论的兴趣不断降低;因为次数过多,讨论时间短(有的是因为问题多使得讨论时间短,有的是形式主义新课改要求用讨论式)导致每次讨论的时间不足,结果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教师便终止了学生的讨论,致使讨论流于形式,讨论不充分(曾有一位老师在讨论一个问题说时给学生一分钟实际上30秒还不到);讨论问题缺乏探究性,答案一目了然;讨论就是对答案,优秀者怕耽误时间不愿讲;平庸者怕嘲笑不敢讲;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讨论处理不当。

二、提高“讨论式”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最好是4~6人为一组,并且贯彻“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具体操作是:

(1)均衡搭配。一个小组内,学生的成绩好差、能力强弱要搭配;性格外向与内向要搭配;男女生要搭配,力求在男生的活泼与女生的稳重间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支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凸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让学生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组与组的力量要相对均衡,否则,就会出现整体素质高的小组合作讨论热烈,而整体素质低的小组连讨论都开展不起来的情况。

(2)分工明确。为了保证小组合作讨论不会成为某一两个好学生的“一言堂”,小组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责。

(3)角色轮换。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要经常轮换,以保持小组成员的新鲜感,使他们认识到组内每个成员都应承担一定任务和责任,保证全员参与,共同奋斗。防止合而不作,逃避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要使讨论富有成效,交与学生讨论的问题首先必须有讨论价值(如开放性与思辨性的问题等),其次必须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为此,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在激起学生兴趣时,老师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1)问题要有“含金量”。一目了然,个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让大家共同参与讨论的必要。如“你有过什么不良情绪吗?有哪些?”类似这样的讨论题不要设计。

(2)问题的难度要面向全体并有梯度。问题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真正参与讨论的场面;问题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层次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讨论没有什么意义。如上《青春误读》时,有位老师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上初中了,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大人了,但妈妈事无巨细,总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我,什么都要管,唠唠叨叨,好烦!我该怎么办?怎样才算是大人呢?这样的讨论话题与学生生活相关,使学生既感兴趣又有话说,从而增加了参与度与合作率,提高了课堂讨论的效能。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撞击思维、交流信息、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3)问题的内容要精选。所设计的问题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重点、难点、惑点、热点、焦点、交叉点、争鸣点,精心设计有梯度的讨论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例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它不仅与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也和同学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我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们答辩:①请你描述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②当前,我国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因素?③请你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找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④请你为建设和谐社会写两条宣传标语。⑤请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几条建议?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个有志青少年的中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尽到和谐之责。利用问题作为主线将一节比较抽象的知识,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质疑问难,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广开思路、多面创新,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4)要注意设问技巧。如问一些女同学你曾经遇到过那些不良诱惑?有的同学就会不愿回答或回答不充分。如换成“我们周围有哪些不良诱惑”,学生更愿回答。另外要根据问题的数量、难易和学生的素质给予充足的时间是的学生对问题能讨论透,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头脑风暴,产生思维火花。

(三)培养学生讨论技能

(1)独立思考与学会倾听。独立思考就是在讨论前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边思考边做提纲式的记录(或由记录人)再进行讨论交流。同时,还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在合作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意见与别人有分歧时,既要坚持自己的,又要吸取别人的意见,体现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学会倾听是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即使是碰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大家都有话要说,要注意有序性,抓住关键处,听懂别人的意思,并认真地吸取别人的见解,调整自己的观点。倾听规则要求大家:听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楚发言者的内容,脑海里能理出要点;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听完后,能将发言者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做比较,形成思维碰撞。

(2)交流原则

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点、两点。交流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亮点,敢于质疑;要做好纪律的组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时,各小组发现发言者的想法与自己有出入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形成辩论的氛围。师生要认真听取发言人意见,切忌一棍子打死。即使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让其讲完,然后再慢慢引导,最终寻求正确答案。在解决问题后,还可进行“个性展现”。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看法和观点。

三、教师宏观调控讨论过程

讨论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可以概括为设计、引导、参与、总结、评价。设计是指精心讨论内容;引导是指小组合作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引导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鼓励学生讲思维的结果,更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参与是指学生开始讨论后,教师要放下架子,甘当学生一员,深入下去和学生一起讨论。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和情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自信力。要营造一种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攻关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就在我的身边。如:小组合作讨论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还不清楚任务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合作讨论提前完成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的完成了所要讨论的题目;总结是指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梳理、整合、归纳、概括、勘正;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并以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和必要的强化、引导。正确的当然要肯定,不正确要婉转提出。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利:用多种形式(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教师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多层次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探究交流中。及时奖励表现尤为突出的小组、个人(包括学生的态度、积极性、特别发现等),定期对个人、小组、班级进行评价。

四、思想品德讨论教学模式中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讲与讨论的关系。新课程并不排斥教师的讲,反而是以二者的和谐统一为前提。讲,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求”之上方才有效即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之时,进行必要的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但当学生讨论解决不了或出现偏差时,教师当讲则讲而且应讲清讲透。

(二)处理好讨论中“动”与“静”的关系。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课堂“动”了起来,学生学习热情一高涨往往会出现争吵、打闹、下位、说笑等场景,结果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由于教学目标的完不成老师们很无奈,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压制学生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建立起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善于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尊重他人、遵守规则,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三)多种教法的融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我们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而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打“组合拳”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多种手段并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讨论法的要点篇6

关键词:教学模式;讨论式;小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85-03

美国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教学重在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缺失。过多重视知识教学,而对学生感兴趣的、出自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视而不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问题意识淡化[1]。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传授讲解为主,缺乏对学习内容的讨论,因而造成了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足的现状,教师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获取知识的潜能。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其实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大学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讨论式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式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讨论式教学是以讨论方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主要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启发下,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整体学生学习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既体现全面性、全体性,又体现差异性。

通过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会运用数据和事实支持论点,学会分享知识与经验,加深对复杂概念的理解,训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的观点,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团队思考和团队决策等等。因此,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但能让教师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提高,也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相关问题。教师通过讲述基本知识建立理论知识框架,为学生形成个人见解和讨论提供依据。教师要做到精讲,为讨论留有时间。在讨论课之前,教师先结合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重点、难点等内容,设置课程需要讨论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探索、思考和追问的兴趣。讨论题既可以直接提出主题,也可以在讨论中引出主题。问题展现可通过案例分析采用演绎法提问,或采取归纳法提问。

2.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布置能够引发不同意见的讨论题,提出讨论要求,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交流,获得解决方法。小组讨论是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比较适合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出一位组员代表,提出问题,其他组员补充内容,展开全班讨论和辩论。有些问题是学生事前准备较充分的,学生由于对问题的思考较深入或对相关内容较熟悉从而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易于引发其他同学共同思考并参与讨论的作用。但是,这种讨论方式有两个弊端,一是少数学生对问题要点把握不准而跑题或偏离主题或背离讨论的原则;二是讨论易被少数学生垄断,从而打消多数人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少数学生陷于孤立。所以,在讨论时教师要更注意把握进度,使问题的讨论在深度上递进,要顺序开展讨论,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教师还要注意以学生讨论为前提来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发言,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3]。

4.教师总结。讨论的问题是基础,教师总结是关键点。通过教师总结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将学生意见收集起来,及时找出讨论过程中的利弊,听取学生对改进讨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通过总结环节对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对产生错误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时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给学生以明确的结论,还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发言给予肯定。总结的目的是通过对讨论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明确认识,统一思想,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予以鼓励,为学生课后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参考。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调查问卷[4],研究学生通过参加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课程,对逆向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主动建立联系的情况和对逆向设计讨论课的学习态度,分析结果如下。认为有助于逆向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83%),有助于实践操作的学习(90%),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88%),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80%),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联系(90%),课上主动发言(60%),有开设讨论课的必要性(90%),讨论课内容适宜(75%),课前准备(90%),课前讨论(65%)。

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和利用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已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教学培养目标。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这种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在理论上符合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由同一性到变异性的原则,促进了一般性知识向多元化知识转化。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上,能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气氛、同学间交流、同学与教师间的交流方面有着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讨论方向问题。在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所选取的问题都是典型案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学生普遍对典型案例中的应用比较感兴趣,课前准备也偏重于此方面知识,在课上讨论中学生把主要的讨论点也经常集中在典型案例中包含的知识上,这样就忽视了对综合运用知识的掌握。虽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掌握综合知识的运用。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在讨论过程别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坚持以综合知识运用为出发点,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两者兼顾。

2.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在反馈中我们还发现个别同学表示自己并不适应这种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同时也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反感,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种教学方式。出现这种情况并无偶然,中国学生从小就一直接受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讨论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的比较好,有的学生适应的差一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些同学很有热情,积极发言,准备的也很充分,讨论得一次比一次好,但个别同学发言并不积极,没有认真的参与到讨论之中,准备也很不充分,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准备。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一些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于交流,导致其在讨论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无法融入到集体之中,产生了厌烦情绪。教师对这样的同学会特别注意,讨论的时候主动向他们提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步入正规。

3.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成绩考核的问题。在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中需要学生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处理案例,提出相关问题,虽然学生可以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这些却无法在考核成绩中体现,因此导致了一些同学虽然在为问题为基础讨论式课堂中表现很好,但最终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们在考核中含有10分的讨论汇报成绩,但相对于总成绩来说比重仍然太低,无法很好的平衡考核与教学的矛盾。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的教学成绩评估一直受传统教学考核模式的限制,对讨论式的教学效果一直缺乏有效,准确且一致的评估办法。仅将讨论式课程算做10分的考核成绩,这种评估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存在很多不足,课堂表现所占分数比重过少,无法有效的体现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要对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作出有效的评估需要一套更加科学的方法,课题正在进行考核模式的研究,将期末最终成绩中包含的模块训练、综合训练、课堂表现成绩按比例合理的分配分数,从而使学生的成绩可以更直观、合理的表现讨论式教学效果。

4.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讨论方式的问题。在学生的反馈中普遍认为5个人为一个讨论组的安排比较合理,在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定的发言机会,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从同学的反馈来看,在讨论式的学习过程中每个讨论组的人数少一些要比大班讨论效果更好。在教学改革中,采用每组由同学推选一名组长,该组的讨论有组长负责,讨论时首先请一位同学做主要发言,然后其他同学做补充和纠正,不同观点可以争论,使正确的观点得以固化。

五、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方法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可激发学生学习逆向设计的兴趣,对逆向设计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和技能,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逆向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2]周剑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2).

[3]时长江.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5,(7).

讨论法的要点篇7

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们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相互切磋,充分酝酿,这样能使多种意见和信息相互交流,可以达到:充分发挥民主,克服教师唱独角戏的毛病,又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及综合水平,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要真正达到卓有成效地讨论,需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预习,二是引导。

(一)预习:叶圣陶先生说:“预习的事项,无非调查、分析、综合、审度之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课堂讨论时,“教师犹如集合中的主席,排列讨论程序的是他,归纳讨论结果的是他,不过,他比主席还多一点责任。学生预习有错误,他得纠正,如有缺漏,他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出来,加以阐发。”叶老的这段话,说明了预习的重要及老师在预习中的指导作用。

首先,预习一定要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指定少量资料。对不同的体裁,要有不同的预习。对议论文、杂文侧重于层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侧重说明方法、顺序和角度。

其次,布置预习要环绕激发思维活动来设计预习题目。要起到:造成悬念,激发求知欲,找出文章的关键所在的作用。

再次,要提供预习的具体方法。大致有这么几种方法,即:提纲法、卡片法、笔记法。

第四,要恰当安排合理的预习步骤:查、看、读、摘、想。

(二)引导:也就是说,在实施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动向,防止偏激、过细、过远。结合预习提示,逐项、逐步,由浅入深地讨论,把学生引入自己所设计的问题之中。当然,对讨论中出现的超出设计范围的问题,教师更应恰当引导,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护学生的热情,不致于打击学生的兴趣,造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二.讨论法的基本类型

1.质疑问难式的讨论。

此种方法多用于课文的疑点、难点、易混点较多或文章内容比较艰涩、典故较多、作者的观点与现实不大合拍、时空距离较远的文章。可发动学生在阅的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行解决。

质疑问难式还适用于单元教学或同体裁、同风格、同题材的文章的教学。尤其是同一单元讲后,结合单元思考和训练,让学生用一节或更多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讨论,找出单元教学的要点,从中汲取写作方法及有关知识,这样比教师的直接总结让学生死记,效果是好得多的。

2.评论性质的讨论。

对某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对诗词歌赋的鉴赏,对优美文段的理解适用此方法。课堂上可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好,怎样好。写作时借鉴之处是什么。评论时,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补充。这种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各自专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广泛地发表意见,或谈词语,或谈句式,或谈修辞,或谈逻辑,或谈结构层次,或谈写作有关特色。这样反复谈谈议议比教师讲析更全面、更精辟、更透彻,更能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题性质的讨论。

此种讨论难度大,对教师的要求也高。组织这样的讨论,要求选题恰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的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言可发,言之有物。比如对某一作家的作品学完以后,可组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对这位作家的作品全面回顾,总结其写作特点、风格及该作家的艺术成就。教师在这样的讨论中应善于组织和引导,善于归纳学生的各种意见,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使讨论方向明确,并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加深理解。讨论一旦结束,教师要作出小结,使讨论有一个大致统一的结论,有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

三.讨论的方式

1.同桌交换意见。同桌两个同学对某个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扩展学生思路。

2.前后桌的讨论。前后桌之间的讨论,可使讨论更热烈,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广泛。

3.全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见解,又能增加其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班级讨论。由各小组选出发言人或自由发言,可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及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培养学生听说思辨能力及综合素质。

讨论法的要点篇8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经济类专业;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238-02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社会背景

最早的大学出现在古希腊时代,当时并没有专门的人进行授课,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所以,大学从本质上属于一个研究机构。那么,怎样在本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是现代大学本科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现在我们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优秀的思维品质。原苏联教育理论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现有的知识与结论,而是通过分析和研究教材上或有关材料中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去证明一个解释或另一个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用辩论和对话的方法发现真理,将其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因此,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其实,我国春秋时期的先贤孔子,其“述而不作”、“诲人不倦”的作风无疑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个鲜活的例证。一部《论语》,并无长篇大论的理论体系,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位智者与弟子们就各个问题展开的讨论和对话。

现代讨论式教学法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并且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互动式学习和思维,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提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经济类本科教育中现在已经比较充分的发掘了课堂教学潜能,能够借助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向学生讲述经济类专业的相关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促进理论教学,使学生明晰理论原理的运用条件、场合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法根据经济学本科专业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现有的这些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虽然使学生建立起了关于经济类专业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但是其缺陷亦十分明显:一是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使学生整堂课都不得不服从于教师思维的转动,没有时间去思考,学习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二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提高。而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该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一忍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经济类专业知识点的内涵。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分类

(一)分组讨论式教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作用。换句话说,这个作用不一定是仅仅体现在对具体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处理方法,既可以是组织活动,也可以是归纳总结,或是发表评论。只要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就能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相应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在分组前应考虑学生的特长和能力,按照不同的讨论类型,不同的讨论主题,既可以把能力类型相类似的学生分为一个讨论组,也可以在同一小组间进行能力上的搭配与协调。总之,在分组讨论式教学中应注意贯彻学生能力理念,尊重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

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团队合作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传统的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分组讨论式教学活动不但要分数,更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所以,分组讨论式教学的对象,不是学生个体,而是讨论小组。在小组中,学生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互相倾听,集思广益,形成整个团队的合力,得出讨论结果。所以,分组讨论式教学中要注重贯彻团队合作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启发讨论式”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讲述法”,它的基本做法是:环绕教材的中心要求,设计一系列互相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继续探讨,不断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认识,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过程。

对于经济类专业来说,可以引进一些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从这些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出知识点。比如可以根据当天的经济新闻或广播展开分析,或者根据以前自己接触过的经济现象引出主题。

“启发讨论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师生共同活动,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感到这样上课很有劲,收获大。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复习课和习题课。因为在这种时候,学生对许多知识已经有了了解,但可能有些地方还是似懂非懂,或是理解不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再进行系统讲述,一则讲不胜讲,时间不允许,二则学生会感到重复无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按章节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容易弄错的概念和需要综合提高的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感到这些问题“乍看并不难,但要回答好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书上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对学习和讨论很有兴趣,复习也就容易收到效果。在相当一部分新课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笔者认为,无论复习旧课还是讲授新课,共同的一点是,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讨论式”教学,以其生动而具体的问题,吸引了广大同学,调动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的思考,这对他们吸取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国经济类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下的应用

在本科经济类专业讨论式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

织和引导讨论。讨论式教学大致包括如下环节。

(一)课前准备

1.选题设计。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起点行为,精心设计命题,选择案例。案例是经济类专业本科讨论式教学中最重要的素材。选择案例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典型性。教学案例应当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凝练出具有代表性的,以便于学生通过案例理解知识点。第二,疑难性。教师选择的题目应当是理论难点、社会经济热点和学生困惑点。题目有一定难度,对学生而言更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第三,真实性。教师所选题目尽量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只有在鲜活的原生态经济案件中去探寻不确定的答案,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素养。

2.资料准备。课前教师要深入把握讨论的问题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观点或问题有所预见,避免出现现场问题不能及时做解答的尴尬情况。教师准备好讨论的问题及其背景资料,最好提前告诉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查阅资料的时间。

(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课前指导。教师要在讨论式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在正式讨论开始前,教师在简短的时间内宣布课堂纪律和讨论规则,并向学生概括介绍所讨论问题,从多个侧面打开思路,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积极发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精到的指引不仅使学生很快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进入角色,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启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2.组织协调。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是课堂讨论激烈、有序进行的关键。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认真倾听。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和欣赏者。这种态度既要表明尊重学生,又可以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思想火花和认识盲点,进行归纳概括。(2)控制讨论的节奏和方向。在学生陈述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敏锐地捕捉新问题,形成新的兴奋点,不断的把讨论引向深入。如果在讨论中发生中断,气氛沉闷,众口一词,不能形成真正的辩论,教师要另辟蹊径,打破僵局,指引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问题。(3)评价激励。讨论时,教师应当记录学生陈述和问答作为平时考核成绩,并针对学生发言与讨论主题的相关性、回答的深度等,随时进行必要的点评和鼓励。

3.评述总结。讨论结束时,进入总结评述环节。教师对讨论的过程予以归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解答,并且分析各方面意见的利弊,梳理清晰思路,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对那些尚未定论的前沿性问题,要在研究方向上加以指引,激发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拓展性的思考。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任何教学内容。任何课型都能用该法组织教学的。形式主义的讨论只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带来许多问题,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至于讨论式教学法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运用以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马特.讨论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2]陈照辉.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重庆科学学院学报,2006,(增刊).

讨论法的要点篇9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方剂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ofDiscussionmethodinprescriptionsteaching

DonGYannan

(HubeiCollegeofChinesemedicine,Jingzhou,Hubei434020)

abstractintheprescriptionsteaching,useofdiscussionteachingmethod,thestudentsundertheguidanceofteacherstodiscussbytheirownandexploretheproblem,whichhasgreatbenefittoimprovestudents'learningobjectives.thispaperproposesthestrategytousediscussionmethodinprescriptionteaching.

Keywordsdiscussionteachingmethods;prescriptionsteaching;application

作为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之一的讨论式教学,它组织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材料,论述和阐明对某一教学基本内容的理解,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讨论,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效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获得良好培养,并且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也有极大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论述了方剂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方法。

1在方剂学教学中开展讨论课的作用

(1)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作用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那么就得教会学生寻找方法使之能学、会学。而讨论教学法基本要求就是学生能依据教材和其他相关资料对讨论的问题认真地去思考,并寻找理论依据来证实,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发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展现出来。这一来,不但使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效地激发出来,重要的是他们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且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导学能力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摸清规律,改变课堂信息单向传递、单向控制的情况,并且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要总结出一套经验,并最终形成概念。同时,主动去了解学生,教会他们思维方法和思考方式;自己还要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把信息准确通俗地传递给学生,还能及时解决学生们的问题。

(3)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我们知道,不同教学方法导致的教学效果会不一样,而讨论教学法是课前布置预习讨论问题,这样的做法是学生先温习旧知识,且带着问题去接触新知识,还要查找相关资料,汲取新信息。那么旧的知识得到了巩固,知识面也拓宽了。

2讨论式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转变认识,要有教学明确目标

讨论式教学法实施时,教师的认识很重要,他们要能意识到教育实践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要能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让新的教学方法付诸实践。同时,在教学中目标明确。总所周知,在中医学专业中方剂学是十分基础的一门课,那么,在教授的课程中,不但要将前期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相关知识灵活地融合衔接,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中医辩证论治思维与表述方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做好基础性铺垫,那么,在方剂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目的便不言而喻。

2.2精心进行课前设计

实施好课堂教学讨论的效果好坏与否,课前的准备工作的是重中之重。所以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教学内容熟悉吃透。对于方剂学进行讨论课问题设计的思路,具体按以下展开:第一,归纳总结旧知识并使之讨论。如在学习固涩剂固崩止带一节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要求学生联想以前所学,把治疗崩漏方剂一一列出,哪些方剂可以用治疗带下。归纳出异同点在讨论总结。第二,选取重难点讨论。比如六味地黄丸是一首补阴的方剂,为什么在使用“三补”的同时,又配伍了“三泻”之品等等。第三,可以布置一些病案展开,并且讨论时很好地得到正确的辨证、立法、处方。当然,在选取病案时要有一定要求,首先,不能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其次,尽量寻找教材中所涉及的方剂相关的;在就是病案的来源尽可能是真实的,不要自己去编写,当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案例等。

2.3认真开展课堂讨论

我们知道,要使得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取得效果,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首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有成就感和充实感;其次是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发言,在依据自己的分析讲授,使他们能真正理解所讨论的问题。最后就是以讨论的方式激发他们去钻研方剂,并掌握下来。那么,可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展开课堂讨论:第一步,将讨论主题内容提前确定,尽量提前一至二周让学生,尽量写好讨论稿或讨论提纲。第二步,实施学生课堂讨论。讨论问题尽量要先简单再深入,抓住重点。讨论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最能体现学生的能动性,所以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去阐述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以讨论者的身份展开,不能把讨论过程变成讲授,当然,在讨论时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依据思路一步一步地摸清问题,理解问题,使得讨论真正起到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要是出现了不对的观点甚至是错得离谱的概念,作为教师不能正面去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加以纠正,使他们保持很好的激情参与讨论。第三步,讨论完后,教师对讨论结果加以点评并且做好总结。

3方剂学教学开展讨论课时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方剂学教学讨论课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观点是十分独到新颖且有创造性,并且在课前讨论问题准备中,学生也是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讨论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且很有创造力,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特别富有新意。所以,相比传统讲授法来说,讨论式教学法确实具有相当的优势。当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语言表达技巧有时候不好掌握分寸;其次,对讨论内容以及讨论时间不能很好地驾驭;其三,也存在板书规范性问题,课堂活跃气氛难把握。如果学生授课时间太长,或采用次数太多,则影响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作恰如其分的安排,并最好设计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以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张胜,秦竹.讨论式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26).

[2]顾伟,潘静娟.中医内科学“讨论教学法”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

[3]张鸣,金晓东.方剂学病案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8(6).

讨论法的要点篇10

p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大学课堂教学;重要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讲授法可用来讲解各种不同的观点,但讨论式教学法是间接的,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讨论中,各种观点和不同内容是由同组同学很自然地讲出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多角度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容易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有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讨论式课堂为学生提供了阐述自己观点的平台,营造了一种相互交流看法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讨论式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一些资料并会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使其通过分析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讨论过程中学生又需要认真倾听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发言,在相互讨论中合作交流、学习沟通,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民主的、有批判性的讨论,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本组中每个人的发言,学会了看见本组中每个人的努力,学会了分享和合作。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准备

1.讨论题目的选择

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讨论题目,这是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首先,讨论题目的广度、深度;其次,应选择学生关心、感兴趣的讨论题目,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乐于接受和认可;最后,讨论题目要有价值,要针对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问题讨论学习。

2.确定讨论方式及规则

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内容,讨论式教学的方式也应该灵活多变。总的来说,讨论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分小组讨论。这种方式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气氛热烈,适合于议题多、难度不大的问题;②班级集中讨论。这种讨论方式围绕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规模较大,争论教激烈,某位同学的观点能引发其他同学的共同思考。

讨论方式定下来后,讨论的规则和流程必须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如笔者在以“自动检测技术和控制理论技术相比谁更重要”为讨论题目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并明确规则和流程,如以下四步:①五~六人一组,设组长一人。每人在纸上写出自己对该提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并列出三条理由;②该组其他三人对列出理由进行评价(循环直至对其他人全评价完);③老师介绍引导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大家分组讨论并回答;④分组讨论并对讨论主题形成小组结论,每组推选一人最后作总结陈述。

3.提供资料

要确保每个参与者在讨论前充分获得相关资料。笔者的做法是讨论前在学生群里共享相关资料,并且在课前每组分发两份纸质档相关资料,让大家相互传阅以便进行后期讨论式教学。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引导

课堂上,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讨论的问题,为讨论持续提供动力。如笔者以“自动检测技术和控制理论技术相比谁更重要”为讨论题目,介绍了自动控制两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和这两种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并把自动化学科的课程分成五个课程班,让学生以《自动化专业四年的教学活动安排表》为基础看看各个课程组由哪些课程组成。通过提问、讨论、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自然引出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逻辑,有助于学生把四年学习的课程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加深其对自动化专业的认识。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和实践讨论式教学法,能增加教学互动性,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良好,体现出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