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7:31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市场开办者、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开办经营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成立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对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监督管理进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

各地、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农贸市场发展基金,促进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

第四条农贸市场交易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不得实施不正当竞争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农贸市场入场经营者(以下简称场内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行业组织。行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和协调机制,促进行业诚信经营。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农贸市场行政管理工作,依法对农贸市场及场内经营者进行商事登记和监督管理,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参与论证、编制农贸市场网点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及相关项目的验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据农贸市场的规模和管理现状等实际情况,在有固定设施的农贸市场设置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农贸市场管理的行业规范和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负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项目验收;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交流和指导行业自律。

第八条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屠宰、农贸市场内畜禽交易等与动物防疫有关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林业、水产等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依法负责农贸市场内与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有关的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内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负责农贸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并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落实安全保卫措施,可根据需要在大、中型农贸市场设置民警室。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农贸市场内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

农贸市场应建立由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组成的治安保卫组织,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做好农贸市场的治安保卫工作。

第十二条规划、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权,配合商务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并按规定进行审核和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三条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外的乱搭建、乱摆卖、乱张贴等行为以及农贸市场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农贸市场开办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病媒生物防制,依法对不履行病媒生物防制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内经营活动中的计量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价格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场内经营者销售产品明码标价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与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督促、协调或实施农贸市场新建、改(扩)建;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履行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各项责任,推进市场文明建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章 规划建设

第十八条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会同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工商等管理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本辖区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农贸市场专项规划须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九条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应当根据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辖区内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经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

制定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二)农贸市场的选址和规模应当与服务区域居住人口、服务半径相适应;

(三)农贸市场配置应当方便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四)农贸市场布局应当与其他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第二十条农贸市场建设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农贸市场(含基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总平面图时,应当明确农贸市场建筑规模、建筑位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属于房产开发项目或旧城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农贸市场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或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农贸市场建设要求纳入房产开发项目或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条件。

规划、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应当征求工商、商务、城市管理等部门以及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使用政府资金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的,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农贸市场开办者签订资金使用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使用期限、管理责任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农贸市场新建、改(扩)建完成后,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申请项目竣工验收,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农贸市场进行规划条件核实时,应当会同工商、商务、城市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共同核查农贸市场是否按照规划条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农贸市场未按照规划条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或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建设的,规划、商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权,分别依法责令农贸市场开办者立即整改。农贸市场整改完毕,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三条农贸市场用地、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拆零转让,不得擅自更改用途。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农贸市场,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要求但不符合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的,应当进行重建、改(扩)建。

重建或改(扩)建的农贸市场,其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面积不得小于重建、改(扩)建前的面积。

第二十五条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要求的农贸市场不得擅自拆除或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原则上不得设置临时农贸市场。确需设置临时农贸市场的,由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国土、规划、城市管理等管理部门论证通过后,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设置。

临时农贸市场设置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设置期满后依法拆除。

第四章 市场开办

第二十七条鼓励自然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境外投资者投资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

第二十八条开办农贸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及国家有关建筑技术规范;

(二)具备与农贸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地、设施、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根据农贸市场布局设计图设立档铺,对场内商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科学合理地划行归市。

以零售为主的农贸市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农副产品自产自销区。

第三十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加强农贸市场设施设备维护,每年从摊位租赁服务费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用于市场内摊档、道路、通风采光、消防、安保、给排水、用电、卫生、停车等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

第三十一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因自身原因需要终止农贸市场经营或关闭农贸市场的,应当提前三个月向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该书面报告后的10个工作日内会同工商、规划、国土、城乡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论证。

经论证该区域确需设立并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可以采取协议收购、产权置换、租赁等方式,将该农贸市场交由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确定的农贸市场管理者经营管理;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与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无法达成农贸市场收购、产权置换或租赁协议的,按照程序终止该农贸市场经营或予以关闭。

第五章 市场管理和经营

第三十二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对农贸市场进行管理和提供有关服务。

农贸市场开办者与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农贸市场管理者退出管理情形进行约定。

第三十三条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并执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查验并留存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相关文件的食用农产品,须经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配备快速检测设备,每天抽查场内食用农产品,及时公布快检结果;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其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其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防疫职责。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未随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不得进入市场;制止场内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

(三)公示职责。设置公示栏,公布服务项目、摊位租赁服务费收费标准、市场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等依法依规应当公示的信息。

(四)市容环境卫生职责。保持市场内通道畅通,制止场内出店(摊)占道经营行为;制止随意摆摊设点。根据市场垃圾量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保持市场环境卫生整洁和容貌美观,确保无乱摆卖、乱刻画、乱张贴、乱悬挂、乱搭建行为;认真履行门前四包职责;市场公厕安排专人管理并保持设施整洁、完好。

(五)计量监督职责。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对经常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并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好强制检定工作;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置符合要求的复检计量器具;设立投诉受理点,公布投诉电话,接受消费者投诉并进行调解,配合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消费争议进行调查处理。

(六)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职责。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开展病媒生物灭杀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场内病媒生物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七)制止场内经营者制售法律、法规、规章禁止销售的商品(产品);制止欺行霸市等扰乱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八)配合有关管理部门对农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四条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与场内经营者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及场内经营者应当承担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公平交易等责任。

第三十五条农贸市场管理者除向场内经营者收取市场摊位租赁服务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代收水电费、垃圾处理费等费用的,应当严格按照价格行政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不得擅自更改收费标准。

第三十六条场内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办理卫生等其他经营许可手续的,还应当办理相应的经营许可证件,并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指定区域亮证亮照经营。农民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除外。

场内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出借营业执照或或其他行政许可证件,不得擅自更改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

第三十七条场内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场地租赁和经营管理协议的约定,在指定地点经营,服从管理,遵守市场各项管理制度;

(二)经营活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不得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三)对销售的农副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或串通操纵农副产品价格;

(四)遵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不得短斤少两;

(五)不得销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产品);不得进行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

(六)消费者要求其提供购物凭证的,应当依法予以提供;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八条场内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根据其经营品种及规模,依法配备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保持经营场所整洁卫生;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保障食品安全。销售畜禽产品的,应当提供检疫证明;销售猪肉产品的,除提供检疫证明外,还应提供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对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第四十条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依据其与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签订的协议进行管理,直至协议解除。农贸市场管理者不能全面履行服务管理职责的,农贸市场开办者可以依据协议对其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场内经营者的违法及受表彰信息录入市场主体或个人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农贸市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未对场内商品划行归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擅自终止农贸市场经营或关闭农贸市场的,由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未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对农贸市场进行服务管理的,或者已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但未签订协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视情节轻重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按规定抽查场内食用农产品质量或未及时公布快检结果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制止场内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公示职责的,由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市容环境卫生职责的,由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警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六)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病媒生物防制责任,病媒生物密度超过国家标准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警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五)项规定,场内经营者从事活畜、活禽交易或畜禽屠宰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因农贸市场开办者或农贸市场管理者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农贸市场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给场内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场内经营者可依法要求该农贸市场开办者或农贸市场管理者给予赔偿。

第五十条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授权其他有关部门行使,事业组织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具体实施。

第五十一条侮辱、阻挠或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农贸市场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负责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纪依规予以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农贸市场,指由开办者提供固定场地、设施,经营者进场进行集中和公开零售交易农副产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交易场所。

农贸市场开办者,指依法从事农贸市场投资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农贸市场管理者,指农贸市场开办者依法设立或委托,行使农贸市场经营服务管理职权,承担相应责任义务,依法登记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2

第一条为加强对农贸市场(菜市场)的监视治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贸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根据《省商品市场交易治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治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贸市场(菜市场)是指由开办者提供固定场所、举措措施,经营者进场进行集中和公然交易农副产品,向县商务局申报同意选址并经工商行政治理部分登记注册的交易市场。

第三条本县辖区范围内农贸市场(菜市场)的开办、经营和监视治理合用本办法。

第四条按照资源公道、利便群众的原则,组织编制和实施农贸市场(菜市场)布局规划和建设治理方案。

第五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应考虑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介入的原则,以多种形式投资新建、改建和扩建。

依法开办的农贸市场(菜市场)其正当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县商务局负责全县农贸市场(菜市场)规划建设的组织推动、统筹协调和监视指导。

双流工商局负责全县农贸市场(菜市场)交易行为的监视治理。

县国土、规划、建设、公安、消防、卫生、食药监、质监、税务、物价、农发、城管等相关部分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协同做好农贸市场(菜市场)的监视治理工作。

第七条除县市场治理中央直接经营治理的双流大市场、城西市场、丰乐市场、华阳综合市场、华阳新市场、籍田农贸市场6个市场以及后续由县政府出资新建的市场外,县内其余农贸市场(菜市场)实行属地治理,并遵循同一规划、规范监管的原则。县市场治理中央在县商务局的指导下负责对全县农贸市场(菜市场)建设进行组织落实和监视治理。

第八条各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农贸市场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农贸市场(菜市场)长效治理协调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第九条农贸市场(菜市场)经营者可依法成立或自主加入行业协会,相关行业协会应依法设立,建立健全规章轨制,民主治理、行为规范、自律发展。

第二章规划编制和市场开办

第十条农贸市场(菜市场)专项规划作为贸易网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农贸市场(菜市场)专项规划由县商务局牵头负责,按照公道布局、便民利民、协调发展的原则,会同县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公安、消防、工商、城管等相关部分编制,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农贸市场(菜市场)专项规划原则上每5年修编一次,有特殊情况需修改调整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建设尺度由县商务局牵头负责,会同县发改、工商、规划、建设、公安、消防、城管、卫生、环保、质监等相关部分共同制定,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编制农贸市场(菜市场)布局规划,应当符合下列划定:

(一)符合农贸市场(菜市场)专项规划。

(二)农贸市场(菜市场)的规模、位置应与栖身人口、地域范围相适应。

(三)农贸市场(菜市场)配置应利便群众糊口,知足群众需求。

(四)农贸市场(菜市场)布局应与其他社区贸易服务举措措施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由县商务局负责,在充分征求相关部分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农贸市场(菜市场)布局规划,并按相关划定存案。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农贸市场(菜市场),应当符合下列划定:

(一)符合农贸市场(菜市场)布局规划和建设尺度。

(二)具备与农贸市场(菜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地、举措措施、治理机构和专职治理职员。

(三)具备与农贸市场(菜市场)规模相匹配的建设资金。

(四)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报建。

(五)法律、法规划定的其他前提。

第十四条开办农贸市场(菜市场)应按划定向县商务局提出申请,取得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应依法进行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需办理建设、用地等其他审批手续的,应按有关划定和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农贸市场(菜市场)的建设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妨碍交通。

新建栖身区或旧城改造中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菜市场)项目应当与主体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农贸市场(菜市场)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农贸市场(菜市场)的场地和举措措施。

第十六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开办者应建立健全市场治理轨制,做好市场的日常治理工作。

(一)依据《食物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口,确保市场食物卫生安全。

(二)与经营者签订场地租赁和经营治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经营者档案,记载经营者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等。

(三)在市场内设立消费者投诉服务站(点),落实专人受理消费者投诉,并根据投诉的详细情况,讲演相关行政主管部分,消费者投诉服务站(点)应设有公平秤、意见箱和监视电话。

(四)建立健全公示轨制,在农贸市场(菜市场)进口处等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和公示栏,向消费者公示与交易有关的基本事项和重大事项,包括经营者证照情况、计量公示、违法违章记实、市场治理轨制(包括计量治理、农副产品准入治理等相关轨制)、消费者投诉电话、农副产品抽检结果、分歧格商品退市情况等。

(五)设立专门机构,配备负责维护市场秩序、环境卫生、食物卫生、治安治理、消防安全、建筑安全、价格、信息宣传和举措措施设备检验等方面的治理职员和动物防疫协管员;建立市场治理职员工作责任制,市场治理职员按期接受培训和考核,并佩戴同一证件上岗。

(六)督促经营者配备和使用与其经营相适应的合格计量用具。

(七)督促经营者对销售的农副产品实行明码标价。

第十七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开办者应严格落实农副产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农副产品准入轨制。

(一)与经营者签订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书(协议),订立农副产品质量保证及对分歧格农副产品的退市、召回、退货等条款,督促其落实索证索票轨制,建立农副产品经营台账,记实进货渠道;设置规范的农副产品档案柜,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档案。

(二)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质量查验登记轨制。逐日派专人检查经营者的重要农副产品进货凭证,查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商的经营资质和实际经营情况;查验畜产品、水产品、禽类及其产品检疫检修合格证实和其他依法应当经检测合格方可销售的农副产品的检测证实,对未取得检疫检修合格证实或检测分歧格的,禁止入场销售。

(三)建立健全分歧格农副产品退出轨制。发现分歧格农副产品应立刻要求经营者休止销售,或监视其销毁,做退市处理;对病、死畜禽应在动物防疫机构的监视下销毁并作无害化处理。

(四)在市场内设置独立的农药残留检测室,配置检测设备和职员,逐日对场内销售的蔬菜和生果进行农药残留抽查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实,或与有资质的检修机构签订按期送检协议,也可将检修机构引入市场进行检测,市场内蔬菜和生果农药残留抽查检测结果应在市场设立的公示栏予以公示。

(五)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购销挂钩轨制。以协议方式或督促场内经营者与优质农产品出产基地、畜禽屠宰场、信誉良好的出产企业、加工单位和治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建立购销挂钩关系,明确供货主体和供货产品质量责任,建立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快速通道,确保农副产品安全。

第十八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开办者是农贸市场安全第一责任人,应按划定做好消防、建筑等安全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贸市场(菜市场)消防治理轨制和职员岗位责任制并当真落实,配置专兼职职员负责消防工作,专兼职职员应当经公安消防部分培训,并按期进行消防检查,做好记实,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二)配备齐全的消防举措措施、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每个固定摊铺应当配置灭火器,严禁违章搭建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损坏和擅自拆除、停用消防举措措施、器材。

(三)按期检查农贸市场(菜市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状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委托有资质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对市场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建筑安全隐患。

(四)严禁商住混用、使用明火功课、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违背划定乱拉乱接电线等行为。

第十九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开办者,应当维护市场环境卫生,保持整齐有序。

(一)划行归市,设置规格同一、美观、醒目的经营区域标志牌及明确的市场导购(疏散)示意图;市场通道畅通,无占道违章经营、乱摆卖、乱搭建、乱张贴。

(二)承担农贸市场(菜市场)责任区内的“门前五包”责任;场内地面应做到硬化、平整、清洁,有完善的清洁轨制、配备专兼职保洁职员,按期进行清洁消毒,并有记实;设置垃圾和其他废弃物收集容器,及时清除场内污水、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三)设立相对独立的家禽经营区出进口,并与其他经营区隔开,家禽经营区内的水禽经营区域与其他禽类经营区域也要相对隔开。

(四)督促畜禽及肉品经营者实施天天清洁消毒轨制,对家禽存放及销售区实施每月清空家禽停业消毒轨制;配备病、死畜禽集中弃置举措措施,做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措施。

(五)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泊车场,保证车辆停放整洁;修建公用卫生间,并保持清洁卫生。

第三章市场经营治理

第二十条凡进入农贸市场(菜市场)从事经营流动的经营者,须持有工商行政治理部分核发的营业执照,并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指定区域亮证经营。

农夫进入农贸市场(菜市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应在指定的地点、区域进行交易。

第二十一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内的经营者,应当遵守和执行农副产品准入轨制,履行农副产品安全责任。

(一)应实行索证索票轨制,建立进货台账,记实进货渠道;经营者初次与供货单位交易时,应查验其主体资格正当证实文件,包括营业执照、出产经营许可证、食物卫生服务许可证等;经营者在购进食物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单位索取质量合格证实,包括畜禽动物检疫合格证实、肉类动物产品品质检疫合格证实、牲口肉类畜产品品质检修合格证实,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等应有相应的检修合格证实和进货票据,其他产品应具有相应正当证实文件。

(二)须从依法批准设立的定点屠宰场购进肉类及其制品,并建立完善生猪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两章一证”齐全,在摊铺显著位置张挂肉品检疫检修合格证实;外埠输入的生猪及其产品的采购依照有关划定执行;畜禽及肉品经营者应逐日对经营场所实施清洁消毒,并在市场开办者组织下实施每月清空家禽停业消毒轨制;家禽经营者营业时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穿着口罩、手套等防护品,销售应由专人负责。

(三)经营直接进口食物及熟食制品的,应具备防尘、防蝇、防腐、防鼠举措措施和冷藏、消毒用具;熟食间应设置预进间和售卖间,生熟食物应分开存放,从业职员应有健康合格证。

第二十二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内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划定:

(一)按照进场经营协议书商定,在指定地点经营,听从治理,遵守市场各项规章轨制。

(二)经营流动遵循自愿、同等、公平、老实信用的原则,主动向消费者出具信誉卡或市场销售专用凭证,昭示经营者名称、详细经营场所或摊铺号、联系电话等。

(三)实行明码标价,使用的标价签或价目牌应标明品名、计价单位、销售价格等内容。对物价部分划定有参考价或临时销售限价的,应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划定的其他责任。

第二十三条农贸市场(菜市场)内严禁销售下列农副产品:

(一)假冒伪劣或者过时、失效、变质的产品;

(二)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动植物及其制成品;

(三)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产品、水产品;

(四)有毒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生果;

(五)按照国家划定应当检修、检疫而未检修、检疫或者伪造检修、检疫证实的产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其他农副产品。

第二十四条农贸市场(菜市场)交易流动严禁下列行为:

(一)欺行霸市、哄抬物价、价格欺诈、强买强卖、短斤缺两等违法行为;

(二)垄断货源、哄抬物价或者串通操作农副产品价格;

(三)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四)使用人为破坏等分歧格的计量用具;

(五)以虚假广告等欺诈方式销售农副产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监视治理

第二十五条县商务局负责组织制定农贸市场(菜市场)治理的行业规范,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交流和指导行业自律,履行对农贸市场(菜市场)工业引导、规划布局、监视指导的职责。县市场治理中央按照市场治理规范对全县农贸市场(菜市场)进行详细监管,并指导各镇(街道)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第二十六条双流工商局依法对农贸市场(菜市场)实行登记注册,向符合前提的经营者核发营业执照,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监视治理,依法查处交易流动中的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第二十七条县农发局负责配合工商行政治理部分对畅通流畅

环节的农产品实施日常监管和抽检、快检。

第二十八条县水务局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成都市水产品市场准入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划定,负责水产品的养殖环节和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监视治理。

第十九条县公安局负责依法加强对农贸市场(菜市场)的治安治理,并督促市场开办者建立安全捍卫机构,落实安全捍卫措施;依法清理取缔市场周边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确保交通秩序良好顺畅。

县公安消防部分负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农贸市场(菜市场)内的消防安全进行监视检查,对新建、扩建、改建及重新装修的农贸市场,依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进行审核、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对未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擅自开业的市场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条县规划局、县建设局负责对农贸市场(菜市场)的规划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实施监视治理,对市场内乱搭乱建行为依法进行取缔;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农贸市场(菜市场),依照国家有关建筑技术规范的划定进行审核和监视,对未经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而擅自开业的市场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一条县城管局负责依法取缔东升、华阳、西航港街道等直管区域内农贸市场(菜市场)周边暴市现象(市场周边延伸50米),属地城管中队负责依法取缔所在镇(街道)农贸市场(菜市场)周边暴市现象;负责市场周边环境卫生和店招店貌治理及活动商贩、占道经营、非法占道市场的清理整治工作。

第三十二条县卫生局负责督促和指导农贸市场(菜市场)开展健康教育、除害防病等爱国卫生工作。

第三十三条双流食药监局负责做好农贸市场(菜市场)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依法组织对重大食物安全事故进行查处。

第三十四条双流质监局负责加强对农贸市场(菜市场)的出产加工环节及计量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视治理,依法查处质量技术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县物价局负责加强对农贸市场(菜市场)农副产品价格的监视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相关行政主管部分根据各自职责,对全县农贸市场(菜市场)的经营治理工作进行监视,督促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落实本办法的各项划定,并按照有关划定适时宣布相关监视抽查结果。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三十七条农贸市场(菜市场)治理纳入县政府专项目标治理。

第三十八条县市场治理中央是双流大市场等6个直接经营的国办农贸市场(菜市场)监管第一责任人,其余农贸市场(菜市场)按照属地化治理原则,由所在镇(街道)作为监管第一责任人,对农贸市场(菜市场)的治理负总责。

第三十九条县商务局及所属县市场治理中央,按照农贸市场(菜市场)治理办法,负责对农贸市场(菜市场)经营治理进行指导、监视和检查,并制定和落实赏罚措施。

第四十条对因农贸市场(菜市场)规划、建设、运营监视履职不到位造成重大安全(含食物安全)事故、重大负面影响的详细部分、镇(街道)实行问责,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县内其他专业市场治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内现有的农贸市场,采取改造、新建和拆迁等方式逐步治理,彻底取消城区内的大集和占道经营,定点规范摊点群、早夜市,尽快改造完善乡镇首集,进一步提高全市农贸市场档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与菏泽商贸流通基地和城市化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市场框架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农贸市场改造应符合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符合市场设置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着眼发展,设施配套,与城市化建设水平相适应。(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对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内的天天市场,先改造产权明晰的,后改造产权不明晰的;先改造占道市场,后改造其他市场。对各乡镇首集,先改造中心乡镇的市场,后改造边远乡镇的市场。(三)社会投资与政府扶持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改造市场,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办、谁服务”的原则。政府在市场用地、税费等方面予以扶持。乡镇首集改造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四)农贸市场规模、数量科学合理。以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市容市貌为原则确定农贸市场规模和数量,对规模小、档次低的农贸市场,在改造中要有步骤地予以合并、取缔。

三、目标和任务

(一)*年上半年取消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大集和占道经营、以路为市,规划定点摊点群、早夜市。中心城区确定两处农贸市场为改造试点;每个县城确定一处农贸市场为改造试点;各乡镇驻地规划出农贸市场专用场地,硬化地面,满足天天市场需要;中心乡镇首集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二)*年下半年到*年,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农贸市场全部改造完毕。各乡镇天天市场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开始建设地面硬化的农村大集,并逐步向天天市场过渡。(三)在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居民区建设、改造一批高中低档并存、大中小相适的生鲜超市,引导现有超市调整内部布局,增加生鲜商品品种、数量,促使全市城区农贸市场向生鲜超市转移。

四、主要措施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4

一、主要工作情况

1、着眼长远发展,搞好规划编制。依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县城市规划》(1996—20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商贸流通业基础规范,制定了《——县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__—2020),分别制定了商贸业、物流业、农贸市场、餐饮业等6个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20__—20__年商品市场发展规划建议,明确了发展思路、工作重点、政策措施,为引导、促进行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重视服务民生,力推放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理念,以确保安全消费,促进放心消费,倡导绿色消费为重点,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流通市场整顿,狠抓重点行业和重要商品市场监管。严格生猪屠宰管理,一手抓依法打击私屠滥宰,一手抓屠宰场站规范管理,处罚各类违法行为8起,没收不合格猪肉1800斤,被评为市畜禽屠宰管理先进单位。严格煤炭经营管理,认真落实经营许可制度,严厉查处掺杂使假等欺诈行为。积极开展酒类市场整顿,扎实推行备案溯源制度。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促进加油站点的优化布局和诚信安全经营。保证了群众吃“放心肉”、烧“放心煤”、喝“放心酒”、用“放心油”。

3、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实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总抓手,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标准,扎实推进超市下乡。改造建设配送中心2处,发展农家店112个,其中农资农家店42个,日用品农家店70个,全部通过上级验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流通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采取有力措施,贸易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传统商业得到改造提升。一是国合商业得到改造提升。通过对国合商业企业采取破产、重组、改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制面达到90以上,从根本上启动企业发展的内部活力。百龙、百货、酒家、商场等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效益明显提高。二是民营商流企业不断壮大。圳泉电器、巨龙家具、龙泉油品等民营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质优价廉的商品、优质的售后服务、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骨干作用显著增强。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业户遍布城乡,搞活了流通,增加了就业,方便了群众,促进了繁荣。

2、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在传统商业业态发展的同时,以连锁商业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超市、连锁店、加盟店、便民店、专卖店数量迅速增加,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随着三联、益康、联华、如海等知名外来超市进入——,使流通企业经营结构、经营业态、经营模式得到提升和创新,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不仅为我县营造了新的消费环境,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要求,也引导了消费观念的更新,拉动了消费的增长。各种商品专卖店以其高品位的商品、优雅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便民店虽然规模较小,但由于其门店较多,消费十分便利,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连锁餐饮业发展迅速,北京烤鸭、小天鹅火锅、澳州肥牛、合力快餐等经营持续火爆,不少外地名优小吃店、加盟店落户城乡,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经营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新兴业态的发展,促进了商贸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3、现代商贸流通业初现雏形。物流、金融、家政、中介、信息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产业档次不断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澳飞物流、中邮物流、金通物流、佳怡物流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锦东物流、孝直物流、东阿物流等物流园区的规划立项和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现代物流载体建设,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商贸流通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问题,主要表现是经济总量少、发展速度慢、经济效益差、水平层次低。

1、商贸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多年来,除20__年以前在乡镇“三个一”市场工程中建设了一批农贸市场之外,全县的商贸基础设施没有任何大的发展变化。尤其县城除了结合城市建设搞了几条商业街的建设外,已列入规划的商贸基础设施均无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县没有标志性商贸设施,没有在建较大的商贸项目,没有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现有的几处市场如——市场、宏源市场,由于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人气锐减,效益持续下滑。占道经营、流动经营、无序经营现象随处可见。基础设施落后,商贸流通业发展没有载体支撑,也影响到县城整体形象。

2、农村供销网络混乱。基层供销社下放乡镇后,农村供销网络基本瘫痪,农村商品流通失去了主渠道,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全部由个体户经营,造成商品质量差、供货渠道乱、流通成本高等问题,农村供销网络的缺失,不仅严重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影响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3、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缓慢。一是连锁经营企业数量少、领域窄。现代连锁配送体系、农村市场双向流通网络和市场监测调控体系都未建立起来。二是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成本高。三是已列入计划的建设项目如锦东物流建设项目和——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因各种原因进展缓慢。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观念落后,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商贸流通业重视不够,“重农轻商”、“重工轻商”、“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社会偏见、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三产富县、商贸兴城”的意识缺乏,制约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2、政府投入不足,在商贸服务业招商引资方面不仅没有特殊优惠政策,甚至不能享受工业项目同等政策。在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在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建设方面政府基本上没有直接资金投入。

3、管理体制不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流通体制的变化,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的职能发生很大变化,在我县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地位作用逐步弱化,职能界定不清,严重影响管理服

务水平的提高。三、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1、更新思想观念。首先是县里要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树立“三产富县”的思想,充分认识服务业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的特点,引导全社会重视服务业、发展服务业。

2、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能,进一步强化责任,完善体制,抓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3、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要加大投资、融资、争取资金的力度,采取“筑巢引凤”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措施,切实加强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载体。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5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总体思路,围绕我市*”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加大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业,营造社会各界扶商氛围,努力提高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其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把商贸流通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性产业。

(二)主要目标

积极构建“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落脚点”的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尽快形成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于一体的区域性物流平台,全面提高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水平。力争到2011年,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亿元,年均递增20%;商贸流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中心城区力争大型购物商场增加5个以上,大中型专业店增加10个以上,四星级以上宾馆增加3个以上(其中五星级宾馆1个),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增加7个以上,金融、信息、广告传播、文化传媒、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有明显发展,新增三产从业人员5万人左右。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相应目标。

二、发展思路

(三)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业网点规划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定位超前、体系完备、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完善商业网点规划,今后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宾馆、酒店,要充分听取和吸收商务主管部门意见,并逐步推行听证制度,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竞争无序的现象发生。

(四)加快农贸市场改建和专业市场建设

积极推进乡镇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使城乡农贸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对现有的农贸市场推行集贸市场“农改超”、“农加超”,引导和鼓励马路市场、街边市场向“方块”市场转变,优化市场功能配套,鼓励经营户创新服务,提升经营档次和质量。今后城区新建农贸市场原则上按照超市经营管理操作模式进行。

逐步改变传统摊贩经营模式,促进商品专业交易市场增加功能,规范经营,有条件的县、市要大力开发省际综合边贸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经营户向企业公司转变,提升经营档次。

(五)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各县(市、区)商业主管部门要利用商务部有关政策,积极挖掘上报中华老字号企业,扶持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在城市改造中,涉及中华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应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圈内安置,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培育发展*知名品牌。

(六)构筑农村流通业市场体系

1、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市场工程”,加快“农家店”建设步伐。支持经商务部核准的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建立乡村两级“农家店”。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在乡镇建设连锁超市。

2、构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以供销社为主体,组织引导骨干农资经营企业发展农资直营、加盟连锁店,构筑现代农资销售网络。加强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建设,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

3、建立高效畅通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开发新农村商务信息网络建设,结合我市茶油、菌菇、药材、茶叶、特色山货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利用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同时,注重其仓储设施、配送系统、电子结算、食品安全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开展贸洽会、交易会、网上对接会等,积极向外推介,打造“中国*”品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七)优先发展生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商贸物流配送基地,建设集仓储、包装、订单处理、市内外配送、货物验收、装卸和托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配送业,积极改造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细化专业分工,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培育金融市场、保险市场、产权市场,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资本运作市场体系,提高保险业经营收入增加值占CDp的比重,提高其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积极发展通讯服务业,细分通讯业和通讯企业的市场,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提高通讯服务业经营收入增加值占CDp的比重,提高其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力拓展农村通讯市场,提高整个信息服务业的覆盖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许可、信用评估、广告策划等商务服务业、引导和扶持商务服务业走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发展道路,规划发展现代中介、策划、咨询、信息等服务街区,引导各类服务行业按规划布局向街区集聚,加强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快建立各类中介服务行业协会,规范中介行为,促进行业发展。

(八)大力提升生活业

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业态先进的生活服务业网络,鼓励经济型餐饮店进行卫生安全设施改造,提升餐饮服务业档次,培育扶持一批餐饮大店名店和四星、五星级宾馆,推进餐饮服务业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互动发展,重点支持早餐工程,大力推进美容、美发、美体、洗染业连锁经营,推动家政服务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

着力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障、体育健身等社区服务业,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

(九)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着手发展会展业,加快发展区域性、特色化、贸易型、生态型为主导的会展业,重点抓好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中心、会议中心、活动中心等重要场馆设施建设和经营,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办好一批地方产品展销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会展。

大力发展旅游度假业,依托明月山、阁皂山、仰山寺、洞山、宝峰寺等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禅”要素,引导假日旅游消费,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发展*旅游商务经济。

三、政策支持

(十)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基金

整合现有扶持商贸流通服务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建设超市、物流配送、食品、酒类、农业生产资料、应急商品储备等项目的扶持力度。从20*年起,政府要设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基金,由市财政首期设立资金200万元(以后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采取补贴、奖励、配套扶持、项目贷款贴息等方式,用于扶持商贸流通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基金具体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由财政局、商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并报经政府批准。各县(市、区)也要根据本地财政情况设立一定数量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基金,用于补贴、奖励、扶持本地商贸流通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十一)推进商贸基础设施建设

1、对列入重点扶持的商贸企业扩建、改造、新建商业设施的建设项目,在收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白蚁防治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等,按管理权限报政府批准后,予以50%优惠。

2、对符合商业网点规划,经政府批准建设的商贸设施项目,妥善落实专项用地指标。对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发展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仓储冷冻冷藏、配送中心等项目,其土地出让价格按工业仓储用地基准实行招拍挂。

3、各地要结合销售电价调整,于20*年底以前基本实现商业用电价格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用水、用气价格基本实现与工业用水、用气价格同价。

(十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连锁经营

按照“便民、为民、利民”宗旨,推动有实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特别是对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统一连锁名称、统一规范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服务指导的乡村连锁门店和企业,按考核验收合格数每新增一家连锁门店给予奖励500元。对年度经营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5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十三)发展行业协会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力度

对已组建的各类行业协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个一次性补助组建经费1万元。

对在市本级举办的全市性工业产品(农副产品)推介、商品交易、商贸合作洽谈,且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的会展活动,每次拨付会展主办单位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承接举办省级、部级展会的,分别每次奖励会展单位5万元。

对投资建设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它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商业门户网站、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信息系统,其软件及配套硬件设施投资较大的,视情给予一定的资助。对纳入国家商务部市场监测体系的项目,且需投入电脑软硬件设施建立商务天气预报信息平台的单位和监测样本企业,财政按上级扶持标准的20%给予资助。

(十四)扶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对县级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了机械化改造、城市豆制品生产上规模企业的技术进步、需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检疫检测体系、实行无害化处理、技术改进投资的相关费用,由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

对进(出)我市的农业生产资料和鲜活农产品,市交通、运管、交警、稽征等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十五)税收优惠

1、支持本地农产品进入超市。对连锁超市购进免税农产品按13%税率计算进项抵扣税额。从农业生产资料单位购进农产品以生产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

2、鼓励投资兴建商贸流通服务业。对新建各类综合专业市场、物流企业、会展中心、酒店、大型娱乐业和在符合规划的特色商业街内开店设场,经工商、商业主管部门批准,经税务机关审批,依法减免企业所得税。对按规定缴纳房屋出租租金相关税收的企业,可按照管理权限经政府批准后由财政给予二年返还50%的照顾。

四、保障措施

(十六)强化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商业、供销、物资、发改委、建设、国土、财政、规划、卫生、工商、质监、国税、地税、交通、公安、物价、供水供电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商业主管部门,由商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考核、日常事务处理等工作。

2、在各乡镇设立商业管理办公室,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农村的生猪定点屠宰、酒类流通管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食品卫生安全、新农村商务信息网络工作等。

3、加快职能转变。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特别是乡镇要明确分管领导,配齐配强专营人员,切实把商贸流通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理日程。

(十七)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市商业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实施好对生猪定点屠宰、酒类管理、超市、直销、典当、拍卖、特许经营等行业的监管。市物资、供销部门要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烟花爆竹、农业生产资料等行业的管理力度。要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企业品牌,重视和加强对商业老字号品牌、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建立市场运行监测网络,加强对蔬菜、肉类、食糖、糖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制定重要商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对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平抑价格补贴和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物资所需的费用由财政给予一定的安排和启用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

(十八)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

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工商、卫生、药监和质监等部门对连锁企业统一配送商品的质量抽检工作,应统一安排,集中进行。对连锁企业集中配送的商品应以在连锁企业的总部或配送中心抽检为主,强化总店的管理责任。企业依法报检的项目,检测费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依法抽检的项目,经检测合格的检测费由部门承担,不合格的由企业承担。工商、税务、物价、*、环保、城管、创建等执法部门对商贸流通企业应推行联合执法,避免多头执法和检查,严禁不合理收费和加重企业负担。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6

以“三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结合全市开展“五创联动“及沿江景观打造,突出加强对“三线”沿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近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消除盲点死角及薄弱环节,着实改变“三线”沿线范围内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进一步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三线”环境质量问题,切实改善“三线”环境面貌,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二、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重点

(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重点检查“三线”沿线回收网点经营证照及资质是否齐全,网点设置是否符合当地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回收网点内废旧物资堆放是否规范、有序,回收网点内及周边环境是否干净、整洁,解决废旧物资乱倒、污水乱排、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突出问题。

(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重点检查“三线”沿线回收市场经营证照及资质是否齐全,市场设置是否符合当地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因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市场内功能设置是否齐全,市场内废旧物资堆放是否规范、有序,市场内及周边环境是否干净、整洁。

(三)农贸市场。重点检查“三线”地带农贸市场是否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农贸治理标准和要求,对市场内及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治理。

三、实施步骤

按照省商务厅的工作安排,此次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为期近三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7月下旬)

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对辖区“三线”沿线范围内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开展调查,摸清数量、分布位置、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具体的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并于年8月6日前把调查情况和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报市商务和粮食局。

(二)集中治理阶段(年8月—9月10日)

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开展“三线”沿线环境的综合治理。期间,要采取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经营者按相关要求进行整改。市局开展整治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适时进行重点抽查。

(三)巩固提高阶段(年9月中旬至下旬)

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全面开展专项治理的基础上,查缺补漏,杜绝遗留死角和盲点,巩固专项治理效果,形成常态化管理;并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于年9月30日之前,将专项治理工作书面总结报市局商贸处。

(四)市、县(区)工作职责

1.市商务和粮食局负责拟定全市开展整治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总体方案,会同建设、环保、交通、水利、铁路、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对“三线”沿线环境的综合专项治理进行抽查。

2.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根据行政区域区内的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开展整治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具体方案,并协调相关部门实施“三线”沿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是本次专项治理的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为加强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商务和粮食局成立开展整治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远俊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旋任副组长,崔怀国、卞英杰、丁涛及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崔怀国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按照此次“三线”沿线

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成立“三线”沿线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抓紧开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此次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建设、环保、交通、水利、铁路、工商、城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推进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要切实履职尽责,进一步依法加强对行业监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促局面,确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7

一、2009年*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一)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1-9月份,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32亿元,同比增长17.5%;住宿餐饮业3.7亿元,同比增长17.1%。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1%。预计(下同),2009年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8亿元,同比增长17%。商贸流通业出现稳中趋旺的发展态势,县域商贸中心华润苏果、欢乐买超市、苏宁电器、五星电器等较大企业销售额不断攀升,温州国际购物中心投入使用,*县消费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升。商贸流通业贡献份额继续增大。在税收方面,全县商贸流通业1-9月份实现税收1.66亿元,同比净增0.54亿元,增长48.1%;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税收7577万元,净增4308万元,增长131.8%。在扩大就业方面,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2.32万人,占社会总就业人员的18.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村消费市场趋旺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措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共计核定158个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605台,销售汽车、摩托车1445辆,销售金额达7702万元,应补贴资金642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销售态势良好,已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200台。通过积极引进大型卖场、品牌零售商,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计划在行政村新建连锁超市120家,目前已建成100家,农村连锁超市总数达到325家,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覆盖面达90%以上。

(三)重点商贸流通项目进展顺利。

2009年我县结转及新建列入县重点项目的商贸流通项目15项,总投资1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亿元。其中东大大酒店及民族商厦建设完成,已正式投入运营。金都国际装饰一期主体外粉刷已结束,正在做外墙贴和招商工作。北方电动车展销中心已完成商业1号楼和商业4号楼的建设,正在做外墙贴砖。凤城宾馆改造及东城河历史文化商贸街区建设进展顺利,宾馆配套综合楼主体已结顶,商品房、住宅楼正在紧张施工中。美德隆名人会馆主体完工,正在加快招商。同仁居大酒店鲍翅楼、公寓楼主体完工,办公楼主体封顶,主楼墙体内部粉刷已完工,外部粉刷已基本完工,消防安装已结束,水、电主管已安装,正在进行支管安装。新合作配送中心围墙已基本建成,正在建设主体工程。江煤商务会馆清障结束,已经开工建设。

二、存在问题

2009年,通过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中心商圈建设、认真落实政府扩大内需政策,我县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消费需求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消费需求的扩大拓展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不足。我县的商贸物流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全县还没有建立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县缺少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核心力强的商贸流通业。真正的亮点和品牌商家不多,传统商贸流通业所占比重过大,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弹性较大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比重过小。二是支撑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流动人口总量不大,城乡居民的收入较低,直接限制了消费需求,影响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三是商贸流通业结构不合理。商业网点整体层次偏低,存在小、散、乱的状况。从企业内部结构来看,摊位式、分散性、小规模的传统营销方式仍占主导,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务等现代流通业所占比例较低。从企业规模来看,流通企业规模偏小,限额以上企业所占的比重偏少。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三、2010年工作思路

(一)狠抓商贸流通项目推进。发挥项目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抓好招商场三期、新合作配送中心和盛世物流等20项总投资18.6亿元的商贸流通重点项目。强化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一步扩大招商范围,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前景好的商贸流通业项目。重点围绕开发区物流中心、美食一条街、梁庄区块商贸规划改造、农村专业市场项目进行招商,全年争取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额突破5亿元,引进亿元项目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完善项目推进各项制度,加强项目服务和管理,切实做到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

(二)加快推进市场建设。一是做强亿元级市场。对现有的南关农贸市场、招商场、中阳商城等成交额亿元市场通过调整结构、布局和发展重点,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承载力和辐射力,逐步完成提档升级的发展目标。加快金都国际装饰城等续建市场的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原设计工期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是注重专业市场培育。抓好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和有序发展,加快提升木材市场和电动三轮车市场,引导鼓励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错位发展,确保建设一个繁荣一个。加快*县果品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北方电动车营销中心等新建市场的建设进度。全年完成专业市场贸易成交额超百亿元。三是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连锁超市和全国连锁商业精品店,把招商场区块打造成为影响周边县市的繁华购物商业中心。以中阳商城、凤鸣公园、刘邦广场为节点,把中阳里区块打造成为全县商务游乐购物中心。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扩大内需,着力构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优化城市商业布局,科学实施网点规划。完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总量,提高商贸流通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保持商贸流通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我县商贸工作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二、工作目标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1亿元(含开发区8.81亿元);全力推进名江步行街、远泉花卉苗木市场建设;培育壮大香港名城、国际家居城、月亮湾汽车城等一批重点商贸企业,启动现代综合物流园和现代钢材市场建设;升级改造七六东路美食特色街;引导商贸业态分街区经营;建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管理,为打造全市宜居宜业首选县创造优越的商贸服务环境。

三、工作重点

(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消费政策。认真实施国家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工作,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行为;继续实施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和售后服务网络的升级改造,完善家电下乡投诉、咨询及受理机制,切实解决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的后顾之忧;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积极在全县开展商贸展销、促销活动;做好扩大消费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和完善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科学规划布局,有效整合资源,完善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加强农家店规范管理,逐步在有条件的农家店配置poS机等终端设备,引导居民消费;继续推进皂头、煌固、郑坊等乡镇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逐步形成一些集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商贸中心。

(三)加快城市功能对接。全面融入市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继续加强商贸业态分类分区经营,以“四区四街”为框架,积极推进社区商业建设;大力培育凤凰西大道中段新商贸中心,着力构建更趋完善的城市市场体系,真正把我县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西城。

(四)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启动现代综合物流园和现代钢材市场建设,继续培育壮大国际家居城、月亮湾汽车城、陶瓷市场、窗帘家纺专业市场,加快推进花卉苗木市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建设;加快城区现有各类集贸市场和综合市场向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积极开展我县产品省外销售。组织我县企业参与全省“万家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工程”,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参加“江西商品大集”活动,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国内大型商品展销会,提高我县产品在大都市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组织推荐有一定规模的我县商品入选江西省名优特宣传专辑。大力开展“农超对接”,以大米、冷鲜肉、淡水产品为重点,让更多的农产品进入省外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引导和鼓励我县企业到省外开拓市场,提高我县产品在全国市场销售份额。

(六)进一步规范市场流通秩序。积极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场分级管理,大力开展屠宰行业清理整顿,推动屠宰企业升级改造。继续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开展“放心酒示范店”建设试点。深入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扎实开展商务综合执法工作;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加强对拍卖、典当、租赁、二手车和旧货业等特殊行业的监管。

(七)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强对全县大型流通企业的监测,积极开通县级商务预报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县重点商贸流通企业信息网络、信息直报系统,县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监测企业信息督报工作力度,对企业责任人进行量化考核,确保监测企业报送信息的稳定性、准确性。加快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及时市场信息,引导社会预期,确保全县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平稳运行,不出现断档、脱销和抢购事件。

(八)扶持商贸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把香港名城打造成为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影响较大、规范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模式。坚持发展大型流通企业与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并举的方针,鼓励本地中小商贸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积极利用特许加盟和连锁经营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纳入规范化流通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运营规范的网络销售平台,推进传统商业企业开展网络销售。

(九)支持发展商贸流通行业协会。商贸流通领域行业协会是连接行业与政府的桥梁与纽带,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适时组建“烹饪协会”、“酒类经营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全县商贸流通工作,组织编制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指导商贸流通市场建设、规划布局商业网点、业态设置审核和开展商贸流通业争先创优活动等工作。

(二)强化规范管理。内贸主管部门负责提出商业网点设置、撤并、调整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对大型商业设施、商业特色街的规划建设进行论证和审核。对新建、改扩建商业项目或需要调整规划的新建、改扩建商业项目,须提交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再按相关程序报批。

(三)建立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交流机制。在县商贸流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县商贸流通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商贸流通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交流。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县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政策扶持

1、实行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行有关税费政策,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企业和经营大户。对各类综合专业市场、商品会展中心以及进入商业网点规划中确定的特色街、专业街内开店设场并符合相应业态的经营户,符合减免条件的,经税务、工商主管部门批准,给予税费减免优惠;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新建、扩建、改造的大型商贸流通项目,在管理权限内适当予以规费优惠;对经县政府批准在城区举办的大型商品展销会,减免户外广告场地占用费等相关规费。

2、加大信贷支持。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优势商贸企业项目进行政策性贷款扶持,对重大优势项目,特别是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贷款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再就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支持个体商贸流通经营户发展。

3、实行租金补贴。对新进入商业网点规划并由县政府命名的专业特色街和专业特色市场的经营企业,开设与该专业街主题和业态相关的连锁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餐饮特色店,在特色街和专业市场内依法经营、商业信誉和经营业绩良好的,经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县财政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

4、争取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体系。

(五)完善激励机制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9

(一)外贸出口稳步增长。1-5月份,全县完成进出口3024万美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外贸出口2219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0%,同比增长3.7%,预计上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9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52.3%,其中,出口30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50.3%。

(二)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上半年完成合同外资65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42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9.8%,同比增长77.2%。目前。全县在建项目4个,待批项目2个,在谈项目2个。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1-5月份,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亿元,增长35.6%。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增长38.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55亿元,下降12.7%。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17亿元,增长47.5%;乡村实现零售额2.41亿元,增长7.5%。

二、主要措施

(一)努力培育外贸出口主体,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以来,为破解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研究出台了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奖励办法,根据出口额度和增幅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扶持,同时制定外贸出口振兴计划,在抓好原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扶持新的龙头企业,同时,推进有权无绩效的企业实现出口。二是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会及市商务局组织的各种推介会,引导企业主动出击国外市场,并通过强化服务,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外贸出口由规模速度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三是积极做好外经贸发展引导资金促进工作,加大宣传与指导力度,帮助企业做好引导资金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符合要求的企业得到相关补贴。

(二)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一是出台《县2013年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要点》、《县关于加强农药市场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县农药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全年工作特别是农药市场管理的依据。二是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3月份起对全县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摸底统计,4月12日至24日,对全县12个乡镇(办)政府驻地和合并前的原政府驻地的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查看有无营业执照、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农药登记备案、有无农药经营台帐、非法销售禁用高毒农药等事项。对不按规定标准经营的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正的将依法查处取缔,确保实现源头无隐患。期间,共出动执法车辆18台(次),出动检查人员90人(次),检查农药或农资门市160家。三是推进监管追溯平台规范运行。安排技术人员对部分基点的追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确保县级网络监管追溯平台及全县50个追溯站点达到规范运转;制定年度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计划,动态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基地、园区、批发市场等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乡镇(办)搞好本区域内农产品抽检。四是加强培训管理。农药市场专项检查后,配合安监局、农业局,积极组织对检查中缺少危化品许可证的农药经营店的安全培训,促使其完善证件,规范经营;6月份对全县50个基点的操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监管追溯水平。五是积极推广示范区创建经验。4月15日,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张海波副市长带领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济阳、章丘等6个县(市)区商务、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莅临参观指导;另外,平阴、济阳、历城等县区先后到我县学习示范区创建经验。4月17日日报头版以《源头无隐患,管理无盲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落户》为题刊登文章,全面介绍了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发的《政务信息》以《县构建七大体系打造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题发特刊,推广了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经验。

(三)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面对利用外资的严峻形势,我们创新举措,开拓思路,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一是夯实基础工作。结合我县的实际和产业规划,先后编制了温泉旅游、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奶牛养殖、百威啤酒和格瓦斯饮料等项目的承接方案,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客户来我县考察、咨询。如现代牧业的2万头奶牛养殖项目正在论证,200万吨百威啤酒项目和秋林集团的格瓦斯饮料项目正在积极沟通中。二是积极走出去,主动寻找客户。利用省商务厅和市商务局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争取客户信息,赴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等地拜访客户,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三是派出优秀人员到市局挂职,加强信息的搜集。今年4月份,安排一名年轻的优秀人员到市局亚美大处帮助工作,加强与有关处室的沟通,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四是加强与企业协会、招商资深人员的联系,扩大招商渠道。主动拜访了中华经济交流协会、省商务厅退休处长等有多年招商经验的人员,初步达成了聘请为招商或经济顾问的意向。五是深入企业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到宏业集团、法瑞纳、四季丰、展逸、华凯尔、泛洋等企业调研,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经营中的困难。七是深化全程代办制度。不断延长代办服务链,努力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全程代办效率,打造外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近日,中外合资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从审批到领到汇款路径只用了5个工作日。

(四)多措并举,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为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我们紧紧抓住节假日市场有利时机,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围绕品牌推介、换季清仓、特色商品等主题,积极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及时掌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对各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对高档餐饮、高档烟酒、礼品影响较大,营业额下降明显,对中低档餐饮影响不大,家具、家电、汽车等消费品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通过与统计、工商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了全县限上法人单位和限上个体的详细资料,完成了2013年度限上企业导入、限上企业社零额指标分解工作。到部分乡镇(街道)开展调研,及时确定今年新开业企业的性质及纳入范围。做好新开业企业纳新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掌握限上法人单位和限上个体详细资料。

(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2012年,我县被省商务厅确定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试点县。我们积极推进玉皇庙、孙集等两个乡镇商贸中心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孙集乡镇商贸中心正式建成并开业运营,目前正在进行市商务局验收前资料收集和玉皇庙镇乡镇商贸中心选址工作。同时,积极推进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建设工作,对承办企业进行摸底调研,督促和指导企业做好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选点布局,制定乡镇直营店和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建设计划。

(六)强化措施,稳步推进重点商贸市场项目。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组织乡镇和农产品市场负责人等赴外地学习考察先进市场建设和管理经验,并对全县重点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掌握了现有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用以指导富东农贸、商南农贸、展旺蔬菜、白桥大蒜等农产品市场改造提升的建设方向,提升我县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档次。二是加快推进《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加强与中商商业规划研究院联系,积极做好前期规划、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组织专家调研组到重点乡镇、重点商业网点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协调配合专家组到县住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对接,并组织召开全县商业网点修编工作动员会议、第二阶段企业座谈会议等,统筹推进商业网点修编工作。三是做好特色商业街和乡镇重点项目工作,对我县的特色商业街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汇总,提出全县特色商业街建设改造方案。四是加快推进泰商国际商城等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协调泰商国际商城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直供基地签约直供协议,目前,泰商国际商城8万平方米商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已完成投资6500万元。

(七)不断规范市场运行监测工作,提高市场运行监测水平。按照市商务局要求,积极选取两家生活必需品企业作为商务部监测样本企业,目前正在与企业进行洽谈选取中。我们通过不断增加样本企业数量,扩大市场监测范围,加强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提高对市场的预测预警能力。同时,认真做好商务部“百县农村市场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商务预报”网站的信息与维护工作,形成了多功能市场监测服务网络。1-5月份,市场运行监测分析报告7篇,被商务部网站采用信息4条,为领导决策、行业发展和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提供了参考。

(八)加强管理,不断加强商务执法与行业监管工作。一是做好部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县工作,去年,我县被确定为部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根据商务部对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以商务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健全完善执法制度,整理商务执法档案,并落实好制度上墙,做好商务执法试点设备采购,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并严格落实了日常检查、定期巡查制度,切实加强了对企业和市场现场监督检查工作。1-5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检查屠宰厂16次,市场稽查79次,依法严厉打击了商务领域发生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督促企业落实四项台账等管理制度,完成了两个屠宰厂的追溯体系节点建设和县级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工作,采取突击检查与日常监督检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市场肉品跟踪监控,确保出厂生猪产品的质量。1-5月份,共屠宰生猪22.97万头,其中机械化屠宰量约22.92万头,机械化屠宰率达到99%,检出病害猪727头,无害化处理率100%。三是依法加强了对成品油、酒类流通等市场管理工作。强化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督,完成了全县21家社会加油站经营企业的年检资格审核工作,并积极开展酒类管理和酒类备案工作,累计备案酒类流通企业总数44家。

三、2013年下半年工作措施

(一)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一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高度重视等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帮助解决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培植四季丰食品、金斯利等出口大户升级为龙头企业,壮大出口队伍。二是加强对有出口权但无出口实绩企业的调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专业人员紧缺、产品不对路等问题,力争实现出口。三是邀请市海关、商检、商务、税务等部门到我县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增强企业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政策能力。四是推进银企合作,组织全县外贸进出口企业与市民生银行签订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农资市场清理整顿与监管。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队伍和检查组,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抽查,防止出现反弹现象,抽查结果全县通报;每季度定期召开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情况通报会,随时调度农安站规范运行及农药市场清理整顿情况。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提升干部群众知晓度。分别由农业部门和安监部门牵头,乡镇配合对农安站工作人员、基地检测人员、农药经营者等相关业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其熟练掌握追溯系统操作流程和相关业务,使全县各个网点达到规范运转;充分利用宣传周、乡镇集会、专题讲座等途径,以标语、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合理使用市拨付专项资金及县财政的配套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用于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篇10

是商务事业站在新起点、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区、县(市)、园区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难攻坚,奋发有为,推动了商务工作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今年初的全国商务系统表彰会上,市商务局荣获国家人事部、国家商务部“全国商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是城市整体推介展现新风貌,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过去的一年,我们成功举办了“澳洽会”,承办了第四届“珠洽会”及“市长论坛”、“茶博会”、“湘商大会”,积极参与了“欧洽会”、第二届“会”等一系列活动,既签约了一批投资贸易项目、拓展了经贸合作领域,又充分展示了文明、秀美、发展、开放的新。同时,经积极申报,市成功获批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市被授予“对外劳务合作外派劳务基地”、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试运行,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5亿美元越上新台阶,引进战略投资者取得新进展。全市全年引进外来资金556.3亿元,其中利用外资超过15亿美元,占全省的46%,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二。招商引资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升、结构日益优化等特点。全年引进了美国普洛斯、澳大利亚富卓、新加坡亚洲环保、香港神州数码等一批战略投资者,迄今有89家境外世界500强和60余家境内上市企业、央企相继落户,成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领军企业。

三是国内贸易规模突破千亿元形成竞争新优势,民计民生工作经受新考验。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9.8%,总量居中部第二,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名列前茅,成为“全国十大消费城市”。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居民消费方式呈现由生存型向舒适型、发展型转变的趋势。城区商业网点配置日趋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雨花区野坡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80家,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消费流通网络,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大市场监管、产销衔接和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全年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尤其是有效保证了中秋、国庆、“十七大”、“两节两会”及冰灾期间的市场供应,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商务系统推介。

四是进出口突破40亿美元实现新跨越,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全市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亿美元大关,出口达到2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42%和40%。出口商品结构也趋优化,全市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0.4亿美元,比去年增长88.8%。其中汽车和汽车底盘、电动发动机出口的增幅均在200%左右;“品牌兴贸”战略成效明显,中联、威胜、船牌、辣妹子、新五丰等获“湖南省级出口名牌”称号。同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同步拓展,全年新增24个境外投资项目,全市经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累计已突破100个;外派劳务7600人,并初步形成了品牌优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商务经济规模不够大、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类重大项目引进不够多、外贸出口拉动作用不够强、服务外包及现代物流发展不够快等等不足。商务工作还处于一个奋力爬坡的阶段,尚须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二、商务工作主要任务

全市商务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际到位外资17亿美元以上,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其中出口32亿美元;新增境外投资项目28个;服务外包、劳务输出等各项商务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围绕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招商引资质量提升

要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在招商对象上,继续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主要着力点,围绕全市六大支柱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国内领先企业,推动其在长设立地区总部及研发、营销、采购、配送中心。在产业发展上,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引进技术密集型、能源低耗型、环保生态型工业项目和物流、金融、保险、文化、科技等生产业项目,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在招商载体上,鼓励“两区八园”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鼓励错位发展,使园区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主力军;引导相关产业向园区集中布局,形成一批关联度大、配套性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把开发园区建设成为产业升级的排头兵。

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一是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善于从政策变化调整中争取项目,从区域合作联动中促成项目,从规划深化实施中挖掘项目,着力谋划一批产业性、基础性、战略性大项目,加快编制六大产业集群的招商项目册。

二是要大力开展点对点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针对重点项目、瞄准重点企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境外小分队招商;瞄准大型央企以及大型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进行上门招商、项目招商。

三是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网络招商、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方式,加强招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对我市商务顾问及全球商务的考核激励机制。

要办好投资促进活动。针对等主要引资平台,积极策划一系列招商活动,年内重点在境内外举办以先进制造业和六大支柱产业招商为主题的大型投资促进活动,确保成功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同时,积极参加部级、区域性和省政府举办的各类重要投资经贸活动,继续鼓励和支持区县(市)、开发园区精心策划一系列以市政府名义举办的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专题招商活动。

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主动适应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投资环境报告》,提升招商引资的档次和质量。抓紧在谈、在建重大项目的调度和跟踪服务,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审批办事绿色通道相关工作,促进重大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加强对已落户外来投资企业的协调服务,促进其投资尽快到位和增资扩股。加强调查研究,力争以外商定点学校和外商俱乐部的筹建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展定点服务范围,提升定点服务水平,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优势

要明确发展重点。以获批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新的起点,加快制订《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以高新区和经开区两大部级开发园区为承接主体,以软件开发、研发设计、动漫制作、信息管理、数据处理、物流、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为承接重点,引进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和加快培育壮大本土服务外包企业,拓宽服务外包“接单”渠道,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品牌。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要加大政策支持。要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意见》,从财税、金融、用地、用人等各个方面给予倾斜。各开发园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支撑体系的重要作用,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

要抓好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快创建服务外包公共服务网站,采用多语种对外宣传服务外包整体形象,支持政策、投资环境、园区建设、企业动态等信息,并与商务部以及全球大型服务外包企业的网站链接。

二是积极开展服务外包职业培训,鼓励高等院校设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专业,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支服务外包专业团队。

三是积极制定针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招商计划,组织专门的招商活动,特别要充分利用好省里月份将在香港举办的服务外包专题招商活动的平台,广泛结识客商,了解和收集国际发包商的需求,进行项目对接和洽谈,主动赢得商机。

(三)提升集聚扩散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商贸中心城市

要加快建设一批展现大都市风貌的硬件设施。突出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理念,重点推动芙蓉中央商务区、天心中信广场、雨花成功新世界商务中心、伍家岭生活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都市商业形象;继续推进五一广场、火车站等一系列商业中心区的提升改造,努力建成聚拢商气人气、引导消费时尚的标志性商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友阿、通程、平和堂、新世界、百联东方、王府井等一批高端百货示范店,大力发展专卖店、专业店、品牌店,建设改造一批风格鲜明、特色突出的商业街区,不断满足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有效整合资源,调整专业市场布局,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和废旧物质交易批发市场。

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发展规划,适时出台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府相关文件;根据“三区三带”大型产业集聚的物流需求,多点式布局物流功能区,形成辐射“3+5”城市群的物流服务网络;积极促进物流园的基础设施、航电枢纽、重要节点和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构建现代物流示范园区;力争海关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相关部委的验收并授牌,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保税物流基地;加大物流业的招商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第三方物流,不断提高物流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

要培育引导消费热点。围绕城市的住房、汽车、高档家电、珠宝首饰、信息产品、体育健身器材,农村的建材、摩托车、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通讯器材等消费热点,借力专业会展,加快引导消费结构调整,建立不同层次的供给体系,促进大宗消费商品加速进入城乡家庭。

要扎实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完善的湘菜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培育名店、名品、名厨,恢复和振兴一批名老字号,扶持实力较强的企业加快发展,择优培育一批为湘菜服务的种植基地、养殖基地、调味品生产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把打造成为闻名全国的“美食之都”。加强对休闲产业的引导和规范,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品质、拓展项目,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推动休闲产业向多元化、特色化、集团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建设提质农贸市场,扎实推进民计民生工作

要明确工作目标。市政府已将“农贸市场建设提质”纳入为民办实事的范畴,并决定每年筹措3000万元专项资金,由市商务局牵头,以各区县(市)为主,各相关部门配合,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全市二环以内的200家农贸市场的建设提质及新布网点的完善,为市民打造方便、整洁、放心的“十分钟购菜圈”。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迅速启动,确保年内完成50家农贸市场建设提质任务。

要加强政府引导。市商务局要结合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拓展的规划,月底以前对原商业网点规划进行修编,并拟定与之配套的《全市农贸市场网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提质标准》;市规划局要根据《全市农贸市场网点规划》,月底前提出空间定点确址规划;市财政局要商市商务局拿出专项资金的监管使用办法,按平均400元/㎡的标准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提质工程给予专项补贴;各区县(市)政府要迅速成立工作机构,提出详尽的工作方案,建立配套资金,按与市财政1:1相匹配的比例完善补贴办法,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市工商、物价、城管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月底以前对建设提质后的农贸市场提出整套监管办法,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要按照标准加快建设。无论是选择加固、提质旧市场还是择址新建新市场,都应该从客观条件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每个市场有顺畅的下水、良好的通风、明亮的灯光、整洁的装饰,解决地湿、味异、采光、氛围的问题;要按蔬菜、肉食、粮油、水产、冰鲜、活体家禽、烧腊、半成品等商品的种类科学分区,合理布局,留足、留宽商位和购物通道,配齐必要的设施;要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监测室,室内配置符合要求的检测仪器,加强食品检测;要建立宣传公告栏、价格信息牌、公平秤、监督投诉电话和投诉箱、垃圾收集存放设施、卫生间、停车场等公用设施,满足顾客多层次的需求。

(五)加快外经贸发展,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着力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扩大外贸主体,着重培育一批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以信息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服务为抓手,全面动员我市企业参加国际专业会展和综合展览。加大进口工作力度,扩大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实现进出口平衡发展。

加快加工贸易产业承接。把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作为提升我市外贸规模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力以赴做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城市”和“出口加工区”的申报工作,促进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认真编制加工贸易项目册,加强加工贸易政策、法规、业务的培训,鼓励区县(市)针对香港和沿海地区举办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专题招商活动,推动全市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加快“走出去”步伐:

一是以资源开发为重点,鼓励全市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支持重点企业和园区在境外设立工业、农业园区,带动我市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开发、服务业等相关行业联合“走出去”。

二是要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有组织、有管理地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外派劳务质量,形成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