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情况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9:12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融资

银行表外创新业务的主体是表外融资业务,表外融资呈现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即外汇资金流入增多时,表外融资活跃,负债头寸大量增加;外汇资金流入减少时,表外融资萎靡,大量敞口头寸被平仓。表外融资的顺周期特征加剧了结售汇波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表外融资业务数量和品种较多,外资银行表外融资业务量较少,主要包括海外代付、协议付款、减免保证金、出口发票池、进口开证、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保函(备用信用证)、融资性保函、非融资性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提货担保、贷款承诺、信保押汇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内保外贷、期限结构搭配的组合套利融资产品等创新型表外融资业务,如汇利通、付汇理财通等。

为了解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开展情况,本文对大连市外汇指定银行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长迅速。

一、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开展情况

1、银行表外融资业务量呈折线型上升,增速快于同期进出口额的增速。从表外融资与进出口额的增长情况看,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进出口额的增速,随着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表外融资业务占进出口额的比例不断提高,2010年上半年达到35.7%。

2、表外融资业务需求不断增长,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速快于本外币贷款的增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汇资金相对短缺,企业对外汇资金需求增长,促进了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本外币贷款的增速。2009年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速仍超过了本外币贷款的增速,超出14个百分点。此外,表外融资业务量与本外币贷款投放量的比例不断提高,2009上半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分别达34.46%、35.82%、49.42%。

3、创新型表外融资业务发展增速快于传统型表外融资业务。2010年上半年累计发放4.13亿美元,同比增长88.08%。创新型表外融资产品发放量虽然尚小,但增长速度十分显著,增速超过传统产品的3.5倍以上。

二、几个典型产品的发展情况

1、海外代付业务。海外代付业务是境内银行以承诺付款方式请境外行先行支付款项,待融资到期日、客户偿还融资后,境内银行偿付其行本息及相关费用的行为。今年信贷紧缩,银行外汇资金头寸紧张无法为企业提供进出口押汇等表内融资业务,从而选择境外同业进行海外代付。因90天以上的海外代付占用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所以银行目前办理的海外代付期限均在90天以内。

2、内保外贷业务。内保外贷业务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的海外融资难问题。境内母公司在境内银行有授信额度,而境外新成立或小型的子公司以其自身的资信情况无法得到境外银行的贷款,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即可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融资需求,同时可以利用母公司的授信额度,享受境外较低的外汇贷款利率。内保外贷业务占用银行外债余额指标。

3、远期信用证业务。远期信用证为银行传统表外融资业务,为企业增强资金流动性、延长企业付款期、降低企业付款压力及财务成本提供了保障。目前银行开立的远期信用证多为90天以内。大连辖内2009年累计发放远期信用证14.40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累计发放8.38亿美元,同比增长42.52%,环比下降1.23%。

4、协议付款业务。协议付款业务是由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融资行)向境内的进口商提供的短期融资业务,即中国银行境内分行受海外融资行的委托与境内进口商(即融资申请人)签署协议付款合同后,由海外机构(融资行)将融资款项按进口商指示对外进行付款。

三、表外融资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

1、国内流动性趋紧促进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长。世界经济稳步恢复,大连市进出口企业订单增加,企业贷款需求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本外币利差空间较大,一方面企业愿意提前结汇或尽可能少地保有现汇,导致外汇存款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企业为实现套利,往往利用外汇贷款和贸易融资推迟对外付汇,使外汇贷款大幅增长。在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表外融资业务尤其是代付类业务成为银行解决自有外汇资金短缺、满足客户进口融资需求的重要途径。

2、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促使表外融资业务发展。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较大,现阶段本外币利差仍然存在,在国内外汇贷款报价Libor+300点的情况下,通过表外融资方式从境外融资报价一般为+200个点左右,甚至有银行报价低至+120个点。与国内进口押汇利率相比,海外代付利率较低。

3、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政策的调整助推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现行外债管理规定,90天以内的海外代付等业务不占用代付申请行的短期外债额度,在银行自身信贷资金不足、短期外债额度趋紧以及企业进口单证合规等情况下,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的规模可以无限放大。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将授信主体由海外银行向境内银行的授信,再由境内银行向境内进口企业的授信,改为境外银行直接向境内企业授信,境内银行一般起担保作用,从而将境内银行的外债转为进口企业的外债。

4、人民币升值预期扩大了表外融资业务需求。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企业推迟付汇的意愿增强。基于海外市场nDF一年期报价与国内市场同期限远期交易品种存在较大价差,企业普遍预期人民币将有较大幅度升值,出口收汇尽量提前结汇,进口付汇尽量延后购汇。海外代付等业务可以推迟国内企业进口后实际付汇日期,为企业赚取利差赢得时间。

5、企业进口需求带动了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2010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石、原油价格一路走高,市场对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强。铁矿石涨价预期拉升了企业进口付汇需求,为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空间。据调查,由于国内银行普遍按照“以存定贷”的原则对进出口企业核定外汇贷款和贸易融资额度,受“存贷比”限制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各商业银行外汇存款普遍减少,造成外汇贷款规模压缩。同时,由于企业减少外汇留存,其进口外汇需求相应大幅增长,从而出现外汇贷款不能满足国内企业进口需求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海外代付业务等表外融资业务保证了企业正常的进口付汇融资需求。

四、表外融资业务对外汇收支影响的分析

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各银行外汇头寸较为紧张,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促进企业贸易项下流动资金的周转,支持企业进口付汇增长,加大了外汇资金的流出量。

近年来,随着境内外汇流动性日趋紧张,银行贷款利率逐步上升,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表外融资业务如海外代付业务的海外贷付利率明显低于境内的融资利率,因而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增加融资,促进了企业外汇收支规模的增长。

一些表外融资业务如融资类保函、内保外贷等融资形式可以解决走出去企业海外融资难问题,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融资需求。境内担保企业都是资信良好、在银行具有一定授信额度的母公司,而境外贷款企业可能是新成立或小型的子公司,以自身的资信无法得到境外银行的贷款,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内保外贷业务的发展。又因境外外汇贷款利率较低,因此颇受一些大型走出去企业的青睐,有利于母子公司外汇收支规模的扩大。

企业利用表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加大了外汇流入规模,同时表外融资产品也扩大了企业贸易信贷规模,企业资金充裕后,在未来融资产品到期付款时对外付汇量也随之增多,外汇收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表外融资业务增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通过表外融资业务可减少自身的外汇留存,延期使用人民币购汇以获得预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和避免留存外汇而带来的损失,最终增加了国内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助长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五、银行对表外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

1、制定管理办法,严格实行授信审核。多数银行针对不同的表外融资业务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客户的表外融资业务需要经过信贷审批过程,并占用客户的授信额度,必要时提供保证金,授信额度或保证金一般能够覆盖银行所承担的付款责任。

2、统筹管理,将表外业务纳入到本行资产风险管理体系。一些银行对表外融资业务进行资产分类管理,利用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准确反映风险控制能力和资本抵补能力,以掌握融资风险变动情况。银行通过对资本、风险资产权重、表外信贷业务转换系数来测算和控制风险,加强资金管理,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3、加强事后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融资风险。各银行关注融资企业进出口贸易情况、企业经营业绩及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等,监控企业的资金及货物流向,确保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以规避银行风险。一些外资银行总行、国外母行的审计人员还对分行的表外融资业务进行审查,避免融资风险的产生。

4、加强信息收集和业务培训,提高融资业务水平。各银行通过加强对表外融资业务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对表外业务进行全面风险监测,及时识别并发现风险,有效预警和报告,做好风险成因分析和风险趋势判断等手段,有效控制了融资风险。尽管目前各银行采取了各项风险控制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银行对于在银行贷款审查中,因风险过高不能放贷的企业,选择为其发放表外融资产品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内保外代业务中,同一母公司旗下多个子公司同时办理内保外代业务时,母公司承担风险过大等等。

六、商业银行发展表外融资业务的政策建议

1、实行报备制度,监督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实行贸易融资产品报备制,设置贸易融资产品数据报表,加强对贸易融资数据的监测,在总体上掌握贸易融资产品类型和产品规模,监督指导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

2、加强检查,避免表外融资业务系统性风险。表外融资业务数据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容易形成监管疏漏,因此,需要加强对表外融资业务现场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银行表外业务合规经营状况,对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开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系统性风险。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2

一、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影响其当期损益和现金流量的外汇融资业务。我国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主要是担保类业务,即通过银行担保将表内外汇资产负债转化为表外代收、代付业务,主要业务品种包括:对外担保、远期信用证、内保外贷和海外代付。统计显示,近三年来,山东省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年均增速在30%以上。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谋求收益最大化。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以其成本低、收益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等特点为现代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除了获得利差和汇差收入、信用证开证、承兑手续费及其他结算手续费外,还通过提供担保等非资金服务,获得融资管理费等收入。二是规避有关监管要求。表外外汇融资所筹集到的资金无须编列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使得银行在融入资金的同时,又符合会计法规所要求的资产负债率,使银行不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和信贷规模的考核限制。据了解,进入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企业结汇意愿持续高企、留存外汇明显下降、银行外汇存款下降。另外,随着进口融资需求持续增长,银行外汇头寸普遍吃紧。为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只有更多利用海外代付等境外融资方式。三是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下的套利需求。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加息背景下,贸易融资套利操作导致境外融资快速增长。

二、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者及时作出判断。但是,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除对结算类的中间业务有规定外,对大部分表外外汇业务未做规范,各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账务记载不直观,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在统计报表管理上,也没有专门编制表外外汇融资业务报表,更没有详细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制度。

(一)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在会计确认、计量上存在制度软约束现象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定义的基本要求是以“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对预计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确认。形成或有事项的表外外汇业务的基本特征就是交易要在未来履行或完成。因此,会计要素的定义不能涵盖表外外汇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未能全面反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品种及各品种所获得的收入,表外外汇业务信息披露不充分。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计量上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基础,辅以市价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而表外外汇业务大多是金融创新产品,无论是选择历史成本,还是市场公允价格,都无法满足计量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制度性缺陷

一是我国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大部分银行的中间业务归结为表外项目,在如何进行反映与披露上并无统一的标准化尺度。会计记录必须以信息资料的可量化或可货币化为基础,表外外汇业务中许多对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非量化或非数据化的会计信息,无法在商业银行的会计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披露,削弱了其充分性和可用性。二是或有资产、负债业务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随时都可能转化为表内业务,增加银行经营的难度和负担。而按现行银行制度规定,除一部分表外业务要以附注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外,大多数表外业务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三是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反映差异较大。《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等法规对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进行了原则性要求,但均过于笼统,对核算范围、记账方法、统计口径等事项无具体规定。各商业银行内部规章中对表外外汇业务的界定、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式不尽一致。

(三)表外外汇业务核算透明度低,导致贷款规模控制和外汇管理弱化

近年银行表内融资表外化发展趋势明显,在外汇业务领域突出表现为名目繁多的各种代付类贸易融资。但在外汇监管中,仅有部分信用证及部分承兑形式的表外融资纳入外债管理,其他各种形式内保外贷融资未纳入外债规模控制。汇发[2009]5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银行为客户开立远期信用证后,再为该笔付款业务叙做海外代付的,如两者期限合计超过90天,则海外代付项下金额应纳入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控制。但是,目前商业银行表外外汇科目记载的融资业务,不能揭示物流变化与资金变化的方向,不能提供统一明确的检测分析数据,造成银行总体外汇融资规模底数不清、结构不明。同时,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金融创新的方式规避规模管理和金融监管,表现在:一是90天以下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不纳入短债规模控制,不占用银行短债头寸,因此银行、企业更倾向于使用90天以下的短期限表外外汇业务。二是大量组合型和创新型表外产品未纳入外债管理。银行表外产品种类繁多,特别是各种组合型表外外汇融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部分表外外汇产品并未被纳入短债指标或担保指标管理框架中。

(四)表外外汇业务会计核算不体现资产负债匹配原则,风险向银行转移

一是资金来源与运用不匹配。如海外代付既是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外外汇业务,也是银行外汇资金来源运用的表外外汇业务。即资金来源为表内,资金运用为表外。在远期信用证及海外代付业务中,银行失去了对单据和物权的控制,完全依赖企业自身信用及未来偿付能力,一旦风险出现,将由银行进行垫款而蒙受损失。二是资金期限不匹配。银行同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部分企业挪用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或项目建设,由此引发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三是物流与资金流背离。2009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境内企业较多选择海外代付和远期信用证业务。从资金流和货物流的匹配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进口延迟付汇的行为,当期资金流出减少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背离程度加大。另外,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大多使用金融创新工具,它们的市场发育并不成熟,当交投不活跃时,银行和企业要承受市场流动性的考验。同样,在信用证业务中,商业银行也面临债务人违约、或有负债变成现实负债的流动性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会计管理的建议

(一)科学设置表外科目

应结合会计准则国际化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加大表外科目设置研究,尤其是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会计科目设置研究。一是表外外汇融资业务是用以反映未涉及资金的实际增减变化、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但又必须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重要会计事项,因此表外科目的设置应按照业务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核算要求及业务特点来设置。二是从表外科目的框架结构上看,应包括两类:一类是反映和控制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为主的科目,另一类是与或有业务及承诺事项相关的,控制和反映表外业务的科目。三是根据具体情况和业务需要,表外科目也可设置二级明细科目,以改变目前科目设置单一笼统的现象,细化或有资产、负债业务核算。

(二)完善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会计核算体系

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包括账簿设置、记账方法、账务组织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核算方法和各项业务的处理手续。账簿设置应结合表外外汇融资业务的发展变化,在设置有关登记簿的同时,相应设置有关的分户账、总账,以不断完善其账户体系,尤其是对或有资产、负债业务相应建立起一套明细分户账和总分类账相匹配的账户体系;记账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发展实际,对表外业务的会计记账方法进行规范,以全面及时反映表外业务状况。信息披露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统一标准、建立表外业务报告制度。根据各科目发生及节余情况、表外风险资产转换系数等编制表外业务状况报告表、表外损益明细表、表外风险资产折算表。通过规范的会计处理,对主要的业务事项进行真实、完整、系统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监管者提供透明、可靠、可比的信息资料。

(三)建立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机制

商业银行表外外汇融资业务属于金融创新产品,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环节较为复杂,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对其风险评估和监测处于较为薄弱阶段。因此,应遵循国际惯例,建立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和会计准则结构体系,加快会计准则制定的速度。当前,尤其是要针对会计准则的盲区和灰色地带,指导商业银行建立严密的表外外汇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机制,揭示物流与资金流的变化方向,控制国际收支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评估和监测能力。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3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事关我县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财政增长和人民增收密切相关。帮助解决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融资困难,是政府各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任务与目标。县中小微型企业对接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后续工作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县工信局、工业小区管委会、城建局、国土局、房产局等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和业务骨干全程负责,力促融资对接及时到位,各对接银行要跟进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尽快落实签约资金额。各企业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联系,尽快做好融资对接的相关基础工作。

二、强化措施,加速推进。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做好全县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对接的基础工作。

1.摸清底数。按照信贷条件和程序,对签约的42户企业的承贷能力、产权明晰情况,抵押担保条件、财务资信情况、评估登记情况,由银行和企业双向进行摸底,人民银行负责收集并汇总银行反映的情况,民企局负责收集并汇总企业反映的情况;3月底前完成摸底工作,双向归并梳理后,统一领导小组协调调度。

2.集中办结。园区内企业统一由县工业小区管委会负责,园区外规模以上企业由县工信局负责、其他企业则由县民企局负责,针对不同企业情况,会商县城建、县国土、县房产等部门,提出解决措施。相关部门要解放思想,简化程序,指派专人服务企业,特事特办,互相协调配合,为企业办好“两证”。对历史遗留问题,采取现场办公、集中时间的办法,尽快为已达投资强度,符合办证条件的企业及时办证;真正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有效足量抵押物问题。

3.全程服务。县民企局、人行、金融办要对银企对接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协调、服务,做到办贷流程推进到哪,服务工作跟进到哪,及时帮助解决对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摸清全县所有企业融资的需求,全力促成银行同有需求的企业的融资对接。

4.按季调度。县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对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民企局,具体负责银企对接双方的双向跟踪服务、汇总上报、综合协调工作,建立融资进度每月汇总通报制度。对接银行必须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对接情况(见附件)向县中小微型融资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电子邮件报告对接进度和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汇总,将每月情况汇总报至相关县领导,通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

三、保量扩面,放大成效。各签约企业要争取主动,不等不靠,抓早抓紧完善自身条件,最大程度争取银行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既要立足于签约企业的现实条件,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尽量兑现对企业的承诺,又要不局限于签约企业,进一步树立银企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观念,积极支持辖内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生产,切实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贷款支持,力争对企业的支持面和融资额两扩张。

四、严格督查,强力问效。针对全县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对接履约情况,区分单位落实服务和银行兑现放贷进行督查,开展问责问效活动。

1.对银行分履约面和履约额两方面督查,即:在签约企业都符合信贷条件的前提下,各签约银行必须对所签约企业年内均履约放贷;在企业资产评估足额的前提下,签约银行必须按企业用款需要和进度足额放贷。若因企业自身原因不能放贷,督查时不予问责,但须经领导小组确认。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加入wto必将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将在外币资金的取得、运用以及有效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为企业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办理各种外币存贷款、外汇借款、外币投资等业务时,将发生各种外币之间或外币与本币间的结算。当有关外汇汇率发生变动时,就会产生外汇损益,形成汇率风险。永利机刀制造公司是柳州市祥兴实业集团的下属公司,主要产品“永丰利”机刀为全国著名品牌,出口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外贸经营多,接触使用外汇情况多。因此,全面认识并了解外汇风险的基本类型以及在财务公司的表现形式,从而有效地加以管理和控制,是我公司财务部门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这在当今金融风暴迭起,外汇市场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形势下尤其重要。

一、外汇风险及其我国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为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有关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加人wto后,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政策进行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成为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汇率浮动所产生的风险会更频繁、更直接地影响企业的损益。国内有些中小制造企业还未对外汇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说是面对风险手足无措,大多数的外汇风险管理都局限于外汇利率的管理。而有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外汇风险却有自己的一套简单易行的管理办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商业来往日益频繁,国际贸易额剧增,外汇风险的管理也越夹越受到国内事业单位的关注,但是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财务、审计制度,都未对企业内部外汇风险管理给出明确规定。

二、外汇风险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形式

(一)交易结算风险

交易结算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价进行各种交易时,从签订交易合同开始,到收到或支付货币为止的整个过程中,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对一般进出口中小制造企业,结算风险表现为签订合同到收回或支付货款之间汇率水平的不确定而产生的风险,而对财务部门这一金融单位,结算风险主要表现在国际投资和国际借贷活动中。当财务部门将一笔资金投资于某种外汇资产时,如果投资期间该种外汇汇率上升,则投资的本息收入亦会上升;反之,投资外汇实际本息收入则下降,使公司蒙受损失。当财务部门向外筹集外汇资金或借入资金时,如果借入货币汇率上升,则会增加筹资成本;反之,则可能降低筹资成本。如果借入货币与使用货币或借入货币与归还货币不相同,也会产生外汇结算风险。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不到的汇率波动,使得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收益发生变化的潜在风险。经济风险对于企业损益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取决于汇率变动对企业成本、价格和销售情况的影响。经济风险不产生于公司核算,而来源于经济环境,从而直接彩响企业的对外投资、权益和经营成果。例如l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及日本、俄罗斯等国的货币相继大幅度贬值,其影响几乎波及世界各国,使持有这些货币或拥有其资产的公司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风险

(三)转换风险

所谓转换风险又称为债权债务风险,它是指一个公司将其资产负债表上以外币计价的项目折算成本币时,因本币与外币的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损益情况,如一家跨国公司开展国际经济业务时,会在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项目。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就是其资产,而债务则是其负债,两者之差额称为外汇头寸。公司应该定期把其资产负债表上用外币计价的项目折算成本币,然后再得出该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情况,确定公司经营的盈亏或利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公司的外汇头寸用本币表示的数额会随着汇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有可能使公司遭受损失。

(四)会计折算风险

会计折算风险指由于编制会计报表时的汇率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产生变化,由此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的风险。三、中小制造企业外汇风险控制措施

(一)领导挂帅,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财务部门领导要把外汇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相关处室和单位(包括财务、采购和计划等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全面配合,掌握企业整体运行中外汇资金使用的第一手资料;对时间性的要求和可操作程度,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是防范外汇风险的关键。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成本效益、风险收益均衡原则中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组合,构建企业整体发展的财务决策框架,同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合理有效地对企业外汇风险进行管理。首先要成立外汇风险管理小组,由企业领导直接管理,部门经理负责日常工作,包括分析企业外汇结构和外汇风险所在,拟定外汇风险控制策略;其次是将外汇风险控制和降低风险作为企业财务部门业务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会计制度上来降低中小制造企业外汇风险

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对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差额在股东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中单列一项反映。由于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海外业务大部分分布在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而国外的经营实体大部分都是国内母公司的组成部分,这就使企业的会计风险加大,造成企业各年度利润受汇兑损益的影响呈现较大波动,这种情况既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在境外的财务报表应区别情况,分别以当地币或某一基础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给国内的外币报表应将记账本位币统一折算成美元,外币折算差额相应做递延处理或计入当期损益;国内在合并报表时,应按原折算方法将美元表述的境外单位财务报表折算成以人民币表述的财务报表,相应的外币折算差额按原处理方法分别作递延项目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企业进行外币折算风险分析时,可以避免由于会计准则应用不当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尽管外币业务的远期市场保值仍属一项外币交易,但其会计处理则因远期合同的性质与目的而有所不同。迄今为止,我国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尚未对该类外币业务制定相关的会计规范。国际通行的会计作法是将其分为外币交易远期市场保值、外币约定远期市场保值、外币投资远期市场保值等几类,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三)外汇期权法和掉期外汇买卖

所谓的外汇期权,就是期权合同的持有人通过交一定的保险费给期权合同的签署人,从而享有一种执行或放弃买卖外汇合同的选择权,同时,期权的卖方收取保险费,并且承担行使期权的义务。期权分为买入看涨期权和买入看跌期权两种。对于国际承包商来讲,如果将来有应付外汇的业务,并且预测外汇将升值,就可以买入看涨期权,如果将来汇率超过执行价格,那么企业可以执行期权;反之,如果汇率低于执行价格,企业可以不执行期权。如果企业未来有外汇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以买入看跌期权。如果未来的汇率超过期权的行使价格,则企业可以不执行期权,如果未来汇率低于行使价格,则企业可以行使期权。货币掉期是在某一个日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即期,同时又买回甲货币、卖出乙货币远期,实际上是即期货币和远期货币进行对调。此项业务的好处:一是可以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进行远期外汇买卖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展期时,都可以通过续做外汇掉期买卖对原交易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二是既有进口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掉期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四)选择合适的具体汇率与币种

外汇风险的大小与折算时所选择的具体汇率相关,是计量上的差异,是一种“账面风险”,它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但是这种风险也是由于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并且它与企业合并后股东权益大小直接相关,因而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外汇风险。在交易报价前,企业要根据国际外汇市场和国内外汇兑换比率的发展变化情况,预期报价货币的汇率走向,依据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和预期的利润锁定可以接受的换汇成本。当汇率波动有可能超过确定的换汇成本,导致成本上升、预期利润减少时,就要考虑采取相应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5

   论文摘要:外汇流动情况代表着国际资本的流动分布,国际资本的流动既可能对所在国经济产生虚增的大繁荣,也可能给所在国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只有对所在国外汇的流入和流出进行有效监管,才能够减少或缓冲国际资本巨额流动给所在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下的各项交易基本实现可自由兑换,尽管资本项目依旧管制,但大量国际游资依然不断地涌入我国,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外汇监管,防范涌人的国际游资的冲击,确保我国管制金融安全。

   一、目前外汇管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境内的外汇流动情况

   外汇的流人流出是通过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的,目前我国外汇的流人流出主要部分是通过经常账户下的各项交易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一些项目的交易活动进行的,大部分是通过商品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活动、跨国企业经营与并购等活动进行的。由于资本项目依然采取强制结售汇制,人世之前企业自由用汇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许多出口企业低报出口数量或低报出口价格,进口企业高报进口数量或高报进口价格,以便企业用汇时可以随时使用,而不受国家购汇的限制。这些外汇剩余常常存放在国外,此时外汇有流出的趋势。加入wto后,我国不断加速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国际资金的流人流出更加畅通,渠道更加多样,监测难度也更大,给金融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

   1.我国外汇流人情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外汇收入、节约外汇开支、加强外汇储备,使得外汇储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增速加快,截至2008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已达到17969.6亿美元,大约是2000年的十倍,而2008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单月增幅竟达到创纪录的745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7月4日公布,截至3月底,中国外债余额为3925.89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对外负债),较2007年底增加189.71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2367.2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66.41亿美元,增长7.56%,占外债余额的60.30%,创有史以来新高。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已出现明显偏高迹象,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现资本大量外逃,就可能导致人民币危机与金融危机,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和接受的后果。

   2.我国外汇流出情况。外汇流出的情况主要包括外汇转移的渠道、流出外汇的币种、外汇流出的原因、以及流向的领域。从正常情况看,外汇的流出主要是进口支付、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海外并购等方式。对外直接投资所占的份额较大,值得重点关注。但是,由于商务部对这方面的历史统计数据不公开,而从所公布数据上看,目前我国外汇流人远大于外汇流出。

   3.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目前境内热钱的投机性、冲击性,具有危险性强、金额较大、流动速度快的特点。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包括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益与经常转移;资本项目下的fdi、证券投资、贸易信贷与贷款,此外热钱还可以通过地下钱庄和境内外商业银行流入中国。由于外汇流人远远大于外汇流出,这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人民币出现严重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不断激增,使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供求,通过价格机制作用,外币价格就有下降趋势,本币价格则会有上升压力,这已经从我国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得到充分印证。随着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不断开放,国际资本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没有消除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大规模地涌人进来,这就进一步地推动人民币汇率的走高,而且这种走势明显隐藏着人为因素。

   其次,人民币外汇占款数量剧增。众所周知,外汇流人增加得越多,需要投放的本币就越多。而且,外汇流入的增长势头如果持续下去,就会招致货币当局货币独立性的弱化。当人民币升值达到投机套利者的预期值的时候,在外汇市场上就会有大量抛出本币的情况。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市场上抛售本币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这不但造成国内物价的飞速上涨,也会迅速导致本币大幅度对内贬值,进而对外贬值,从而使本币币值失去稳定性,人们持有本币的信心也会一落千丈。本来就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愈加不堪一击,高通胀伴随高利率的现象就会同时发生,本国经济将会遭遇致命的冲击。

   另外,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在美元不断贬值、美元储备在外汇储备占比居高不下,使我国外汇储备值极度缩水,外汇储备的购买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对我国外汇流人大于流出这一问题必须加以彻底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宏观层面

   1.加强对外高尖端技术产品、技术、劳务的购买。扩大财政对外支出既可以减少由于外汇储备过高而美元贬值带来的储备资产价值的贬损,又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货币紧缩政策造成的经济萎缩的现实问题。

   2.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人流出的监测机制,尤其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机制,为短期大量国际资本抽逃设置障碍。对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的来源及使用进行监督,对国内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往来通过开户行进行监督检查其资金来源及使用,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可通过其国内开户行进行监督,等等。尤其是对辖区内总体外汇资金的流人流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重点放在外商投资企业、国内进出口企业以及商业银行的外币存款。

   3.加强国际间合作,尤其是加强与篮子货币中的货币发行国加强贸易和货币方面的合作,从而避免由于国内采取紧缩政策,造成国内经济发展趋缓,国内收益相对下降,导致已经流入国内的国际短期资本,尤其是投机性资本以外汇的形式,迅速、大规模的逃离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对冲影响,尤其是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

   4.借鉴美国最近发生次债危机时美联储采取的大型投资银行介入的紧急融资安排,防止在外汇大量撤离时,本币币值波动剧烈,从而利用大型投资银行进行债券的买卖,稳定本币币值的应急性金融安排。

   5.调整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即减少短期外债在外债总额的比例,避免由于短期内大量外汇抽逃现象的发生。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明显偏高,建议将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中的比例调到国际标准或以下。

   6.加强中资银行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既可避免大量外汇资金的流人,又可解决储蓄资金分流难给商业银行造成的困境问题,同时对物价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二)微观层面

   1.各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外汇流人流出的数额进行有效监测。按季度报表显示的各项统计结果做数字分析,尤其是对外汇资金来源总额、外汇资金运用总额、外汇买卖总额、境内外存放总额的变动分析可以较全面掌握外汇流人流出情况,同时重点监测外汇资金运用项目大于外汇资金来源项目时,关注差额变动情况。如果差额过大,说明短期资本流出大于流人,市场上会出现外汇短缺,本币汇率会有大的下跌。因此,对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以此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人流出的检测机制十分必要,这样就可以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行业危机提供预警和防范机制。

   2.鼓励国内企业进口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先进行业的优秀人才(以外币支付其劳务报酬),并且鼓励有潜力的大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这样既可疏导我国外汇资金流人大于流出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壮大企业经营规模,使企业走出国门,为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外商直接投资国来源的多元化原则,而且应按照其货币的稳定程度划分投资国的份额按额度大小的顺序应按欧元区、日本、美国划分份额为宜。目前,美元走势疲软,正经历第二阶段的次级债务危机。这样做可以避免美元进一步贬值给我国外汇流人流出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原理,在引资国吸引外资时的具体应用。要实行多样化引资渠道,以规避投资风险一样,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要分清主次,选择多个投资国。

   4.国内各商业银行在向外管局呈报“外汇信贷收支表”时,应单独呈报一份标有外汇币种的报表,这样会更有利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对分币种的外汇流向进行明确跟踪,尤其是流人流出的某一外汇占外汇总额的比例情况,特别是美元的占比情况进行检测,因为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际投机性资金对美元的信心大打折扣,为追逐高收益,大量国际游资就会以美元的形式暂时转移,重新寻找获利市场,这样美元资金就极有可能渗透到新兴市场国家。

   总之,对外汇流人流出的监测非常必要,尤其是当今美国经济疲软、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以外汇形式流入流出的国际游资更是对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一国经济,甚至地方经济构成严重威胁,这不能不引起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史亚荣.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之探讨[j].开发研究,2006(5):118—121.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6

论文摘要:外汇流动情况代表着国际资本的流动分布,国际资本的流动既可能对所在国经济产生虚增的大繁荣,也可能给所在国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只有对所在国外汇的流入和流出进行有效监管,才能够减少或缓冲国际资本巨额流动给所在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下的各项交易基本实现可自由兑换,尽管资本项目依旧管制,但大量国际游资依然不断地涌入我国,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外汇监管,防范涌人的国际游资的冲击,确保我国管制金融安全。

一、目前外汇管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境内的外汇流动情况

外汇的流人流出是通过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的,目前我国外汇的流人流出主要部分是通过经常账户下的各项交易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一些项目的交易活动进行的,大部分是通过商品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活动、跨国企业经营与并购等活动进行的。由于资本项目依然采取强制结售汇制,人世之前企业自由用汇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许多出口企业低报出口数量或低报出口价格,进口企业高报进口数量或高报进口价格,以便企业用汇时可以随时使用,而不受国家购汇的限制。这些外汇剩余常常存放在国外,此时外汇有流出的趋势。加入wto后,我国不断加速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国际资金的流人流出更加畅通,渠道更加多样,监测难度也更大,给金融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

1.我国外汇流人情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外汇收入、节约外汇开支、加强外汇储备,使得外汇储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增速加快,截至2008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已达到17969.6亿美元,大约是2000年的十倍,而2008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单月增幅竟达到创纪录的745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7月4日公布,截至3月底,中国外债余额为3925.89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对外负债),较2007年底增加189.71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2367.2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66.41亿美元,增长7.56%,占外债余额的60.30%,创有史以来新高。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已出现明显偏高迹象,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现资本大量外逃,就可能导致人民币危机与金融危机,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和接受的后果。

2.我国外汇流出情况。外汇流出的情况主要包括外汇转移的渠道、流出外汇的币种、外汇流出的原因、以及流向的领域。从正常情况看,外汇的流出主要是进口支付、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海外并购等方式。对外直接投资所占的份额较大,值得重点关注。但是,由于商务部对这方面的历史统计数据不公开,而从所公布数据上看,目前我国外汇流人远大于外汇流出。

3.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目前境内热钱的投机性、冲击性,具有危险性强、金额较大、流动速度快的特点。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包括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益与经常转移;资本项目下的fdi、证券投资、贸易信贷与贷款,此外热钱还可以通过地下钱庄和境内外商业银行流入中国。由于外汇流人远远大于外汇流出,这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人民币出现严重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不断激增,使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供求,通过价格机制作用,外币价格就有下降趋势,本币价格则会有上升压力,这已经从我国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得到充分印证。随着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不断开放,国际资本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没有消除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大规模地涌人进来,这就进一步地推动人民币汇率的走高,而且这种走势明显隐藏着人为因素。

其次,人民币外汇占款数量剧增。众所周知,外汇流人增加得越多,需要投放的本币就越多。而且,外汇流入的增长势头如果持续下去,就会招致货币当局货币独立性的弱化。当人民币升值达到投机套利者的预期值的时候,在外汇市场上就会有大量抛出本币的情况。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市场上抛售本币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这不但造成国内物价的飞速上涨,也会迅速导致本币大幅度对内贬值,进而对外贬值,从而使本币币值失去稳定性,人们持有本币的信心也会一落千丈。本来就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愈加不堪一击,高通胀伴随高利率的现象就会同时发生,本国经济将会遭遇致命的冲击。

另外,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在美元不断贬值、美元储备在外汇储备占比居高不下,使我国外汇储备值极度缩水,外汇储备的购买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对我国外汇流人大于流出这一问题必须加以彻底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宏观层面

1.加强对外高尖端技术产品、技术、劳务的购买。扩大财政对外支出既可以减少由于外汇储备过高而美元贬值带来的储备资产价值的贬损,又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货币紧缩政策造成的经济萎缩的现实问题。

2.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人流出的监测机制,尤其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机制,为短期大量国际资本抽逃设置障碍。对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的来源及使用进行监督,对国内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往来通过开户行进行监督检查其资金来源及使用,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可通过其国内开户行进行监督,等等。尤其是对辖区内总体外汇资金的流人流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重点放在外商投资企业、国内进出口企业以及商业银行的外币存款。

3.加强国际间合作,尤其是加强与篮子货币中的货币发行国加强贸易和货币方面的合作,从而避免由于国内采取紧缩政策,造成国内经济发展趋缓,国内收益相对下降,导致已经流入国内的国际短期资本,尤其是投机性资本以外汇的形式,迅速、大规模的逃离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对冲影响,尤其是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

4.借鉴美国最近发生次债危机时美联储采取的大型投资银行介入的紧急融资安排,防止在外汇大量撤离时,本币币值波动剧烈,从而利用大型投资银行进行债券的买卖,稳定本币币值的应急性金融安排。

5.调整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即减少短期外债在外债总额的比例,避免由于短期内大量外汇抽逃现象的发生。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明显偏高,建议将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中的比例调到国际标准或以下。

6.加强中资银行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既可避免大量外汇资金的流人,又可解决储蓄资金分流难给商业银行造成的困境问题,同时对物价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二)微观层面

1.各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外汇流人流出的数额进行有效监测。按季度报表显示的各项统计结果做数字分析,尤其是对外汇资金来源总额、外汇资金运用总额、外汇买卖总额、境内外存放总额的变动分析可以较全面掌握外汇流人流出情况,同时重点监测外汇资金运用项目大于外汇资金来源项目时,关注差额变动情况。如果差额过大,说明短期资本流出大于流人,市场上会出现外汇短缺,本币汇率会有大的下跌。因此,对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以此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人流出的检测机制十分必要,这样就可以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行业危机提供预警和防范机制。

2.鼓励国内企业进口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先进行业的优秀人才(以外币支付其劳务报酬),并且鼓励有潜力的大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这样既可疏导我国外汇资金流人大于流出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壮大企业经营规模,使企业走出国门,为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外商直接投资国来源的多元化原则,而且应按照其货币的稳定程度划分投资国的份额按额度大小的顺序应按欧元区、日本、美国划分份额为宜。目前,美元走势疲软,正经历第二阶段的次级债务危机。这样做可以避免美元进一步贬值给我国外汇流人流出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原理,在引资国吸引外资时的具体应用。要实行多样化引资渠道,以规避投资风险一样,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要分清主次,选择多个投资国。

4.国内各商业银行在向外管局呈报“外汇信贷收支表”时,应单独呈报一份标有外汇币种的报表,这样会更有利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对分币种的外汇流向进行明确跟踪,尤其是流人流出的某一外汇占外汇总额的比例情况,特别是美元的占比情况进行检测,因为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际投机性资金对美元的信心大打折扣,为追逐高收益,大量国际游资就会以美元的形式暂时转移,重新寻找获利市场,这样美元资金就极有可能渗透到新兴市场国家。

总之,对外汇流人流出的监测非常必要,尤其是当今美国经济疲软、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以外汇形式流入流出的国际游资更是对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一国经济,甚至地方经济构成严重威胁,这不能不引起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史亚荣.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之探讨[j].开发研究,2006(5):118—121.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7

为强化市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处置、使用等行为,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对市属国有企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地方金融企业和负责城市经营性公共资产管理有关单位进行国有资产基本情况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范围

(一)市属国有企业。市国资委和各主管部门所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他服务业等。

(二)地方金融企业。包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海证券有限公司、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市民营企业担保中心、市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市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派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四)负责城市经营性公共资产管理的单位。包括负责停车场、户外广告等经营性公共资产管理的市直有关部门。

二、调查内容

(一)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包括各单位具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所有账内、账外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额和当年经营收入总额,以及主要固定资产(如土地、房屋、车辆)的名称、数量、规格、购建时间等情况;国有资产的存量、现状和使用情况,包括各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资产和抵押担保资产以及闲置废弃资产等情况。

(二)地方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占有的总资产、净资产及主要金融资产状况;三年的盈利情况、上缴税收情况及对所有者(股东)的利润分配情况;企业股权结构。

(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国有资产及经营情况,包括资产总额、负债、净资产和当年经营收入情况,以及主要固定资产(如土地、房屋、车辆)的名称、数量、规格、购建时间等情况;国有资产的存量、现状和使用情况,包括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事项;单位承租资产情况,包括承租办公用房、经营用房等资产的数量和费用情况。

(四)负责城市经营性公共资产管理的单位。停车场和户外广告等经营性资产的数量、现状和经营收入等情况。

三、资产调查基准日和工作步骤

(一)本次资产调查基准日确定。

(二)填报阶段。

1.市属国有企业通过“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下载电子表格。

2.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以及地方金融企业和负责城市经营性公共资产管理的单位,通过“财政网站”下载电子表格。

3.各单位要按照填表说明和调查表内容逐项填列填报。其中,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填报国有企业类资产调查表(详见附件1中的表一至表七)。

(三)报送阶段。

1.市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集团(公司),负责所属企业上报数据的审核汇总,于3月2日前将审核汇总后的调查数据(纸质表、电子表各1份)和各企业资产管理情况说明加盖主管部门或集团(公司)公章后报送市国资委。

2.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单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上报数据的审核汇总,于3月2日前将审核汇总后的调查数据(纸质表、电子表各1份)和各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说明加盖主管部门公章后报送市财政局。无主管部门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填报要求将调查数据(纸质表、电子表各1份)和资产管理情况说明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市财政局。同时,对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和担保的行为,要提供合同(协议)及财政审批文件复印件。

3.地方金融企业,按照填报要求将调查数据(纸质表、电子表各1份)和资产管理情况说明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市财政局。同时,还需提供最近一期年度或季度财务报告;最近一期会计事务所审计报告;度实收资本变化情况说明;财务分析报告。

4.负责城市经营性公共资产管理的单位,按照填报要求将调查表(纸质和电子)和资产管理情况说明加盖单位公章后直接报送市财政局,并提供经营性公共资产经营合同复印件。

各主管部门在保证本部门调查数据、材料及时报送的前提下,自行确定所属单位上报时间。

(四)审核分析阶段。

1.市国资委负责市属国有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数据的审核汇总工作,形成分析报告。

2.市财政局负责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和城市经营性公共资产数据的审核汇总工作,形成分析报告。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此次国有资产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国有资产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8

摘要最近几年中,对外担保业务尤其是一些非融资类的对外担保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地进步与发展,在整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与对外担保业务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实施准则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做出任何的适当修整。接下来,本文围绕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改革进行论述,对目前对外担保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望能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改革

一、我国对外担保管理现状

当前,事前审批制作为我国对外担保管理方式,也就是由符合一定条件的担保人向当地外汇局提出相关担保申请,按照一定的审批权限逐级审核批准后才能够对外提供具体的担保业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方式逐渐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遵循“坚持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干预、以登记为核心、重点审查资本流出入”的管理观念,从而促使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改革成为大势所需。

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化,国际间资本流动性不断地提高,一些全新的融资方式、各类融资工具得到了不断地创新。目前中国早已进入到世贸组织当中,资本跨境流动在规模与频率方面不断地提高,这对于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工作而言可以说是一项全新的考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长期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可是,不管是实施人民啪常项目有条件性兑换或是人民币全部的自由性兑换;不管是审批或登记;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货币对资本市场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其根本的不同只表现在具体的程度上。

当前,我国对外担保管理方式依然是以事前逐步审批、事后登记管理的方式为主。这里的事前审批指的是,通过对担保人与被担保人相关的资格确定,对担保人实际担保能力、被担保人的基本偿还能力、实际担保行为来进行审核,最终的目的是避免外汇外债风险的形成。无论是事前审批或是事后登记,都需对担保项目下的资本流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在报备制的基础之上,担保人的实际担保行为遭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担保人的自身担保能力;其二,受益人的可承受水平。在达到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基础上,便可遵循相关法律规定来提供对外担保,事后可到外汇管理部门来进行报备。报备制的实施是对外担保必须要经过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严格履行相关登记程序,在担保合同生效后,担保才算正式成立。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放开资本项目是早晚的事情,按照国民待遇基本准则,境内中资机构借用外债的限制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松动,那么,作为或有负债的对外担保进行恰当的放开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更何况,作为一种企业行为,其担保行为是不会有合规性的情况存在的,政府部门不可进行过度性性的干预,将主要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政策的引导及对策的外汇资金汇出的具体监督方面,以避免以担保履约的名义发生资本的外逃。可以肯定的是,对外开放的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密切,企业对利用外资的汇率、风险的偿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实际出发。本人认为,进行恰当的对外担保的限制不会对借债偿债产生多大的影响,对外担保实施报备制的时间与条件是非常成熟的。

而报备制的实施代表着国家对对外担保的完全放手吗?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可是,究竟要怎么去管理、管到怎样的一个程度呢?纵使不要外汇局事先审批,由担保人自己决定是否对外提供担保,被担保人、受益人也要按照担保人的担保资格,也就是,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外汇收支情况及规模等关乎着是否接受担保,这与市场经济规律是完全吻合的。国家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为此,我国实施对外担保报备制的法律依据是非常充分的。

二、对外担保管理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对外担保业务的政策性是十分显著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我国在对外担保管理方面的规章机制并没有得到针对性的补充,甚至有对外担保管理与当前外汇管理发展现实需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存在。这些管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外担保管理思想与目前形势发展需求背道而驰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不断地增快,在这种大趋势下必然要求外汇管理部门对现有的工作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从对外担保管理额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外汇管理部门在外汇担保管理中运用的是我国1996年的《境内机构对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与1997年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为准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将我国所处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真实地展现出来,对外汇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可是,这一对外担保管理思想与目前社会的发展状态存在巨大的差异。

(二)对外担保管理效率低下

对外担保业务的事前审核、对余额的记录、对对外担保数据的手工处理、数据资料的搜集规整等是整个对外担保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若有商业银行未及时、精准地体现对外担保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的问题存在,那么便会出现外汇管理部门不能获得真实信息的现象发生。譬如,在1995年,国内某省非融资类对外担保余额达到1.2万美元,在银行调查期对外担保业务后,最终的结果显示:其最终的处理结果显示的是该省的非融资类对外担保余额为零。导致对外担保管理效率过于低下主要是由于外汇管理部门的信息未能与各商业银行进行及时性的沟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许多商业银行对银行内部结构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设置专门的外汇管理部门,这样在有外汇业务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原对外担保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对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过于严格,制约了相关业务的实际需求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境外投资的迅速发展,融资类对外担保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由于较为严格的对外担保要求的影响,大体上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这对于很多境外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影响。境外银行站在信贷风险基本防范措施的层面来看,一般并不愿意对境外机构出具贷款意向书,通常会要求提供担保项目下主债务合同意向书会转变成融资性的对外担保业务,会给对外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巨大的政策障碍。

(四)对外担保管理易停留于外在形式上

对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金融企业法人对外担保管理与非金融企业法人对外担保管理创建在对方自愿接受监管的前提下,若有道德风险管理方式的出现极易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目前,外汇管理部门了解、掌握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金融企业法人对外担保与房地产按揭项下的对外担保状况的方式单一化情况是比较明显的,企业若想掌握详细的情况只能说可以解一时之需,怎样利用银行这一桥梁,对对外担保业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是目前外汇管理部门需要慎重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改革建议

怎样实现对现行对外担保管理政策作出科学合理化的调整,本人认为,最需调整的是对外担保管理理念――首先要树立起把握商业银行这一有效性的桥梁;其次,对监管内容及监管方式进行合理性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促使监管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性的提高。

(一)建议对对外担保管理工作思路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创建授权银行对对外担保业务实施针对性的办理,而后由外汇管理部门进行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固有的一线业务损耗主要工作精力的基本现状。当前,我国商i银行创建了一套完善化的保函管理机制与内部控制方法,在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当中,通常会对信贷业务进行比较分析,把对外担保融入到授信管理内容当中,对外担保规模占到整个企业授信额度的较大比例,从而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掌控。为此,需对对外担保进行及时性的调整,将一部分省市作为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改革的试点,有选择性地授权当地银行对对外担保的相关业务进行直接办理,一边办理、一边总结经验。

(二)在对外担保管理工作当中,对外担保的购付汇、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法人对外担保管理工作等占据了整个外汇管理部门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为此,加大对外担保管理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及时了解对外担保履约购付汇业务的真实状况,对现场进行全面性的检查,从而保证最终的监管效果;第二,逐渐增加对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法人的管理强度,严格约束对外投资企业的对外担保行为,譬如,及时地掌握对外担保的相关信息,这样对于对外担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对外担保业务的违规办理情况要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对违规行为的严格管理。同时,针对违规行为的实际情况要采取针对性的处罚措施,对于不同的对外担保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科学管理,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管理成效。

(三)增进电子化建设速度,为实施外汇非现场监管创造有利的条件。将账户系统作为有效性基础平台,创建多功能的外汇非现场监管体系,对于各个商业银行的各项外汇业务进行全面性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外汇管理人员人为搜集-汇总-编制报表的落后现状,促使基层外汇管理人员能够有充分地时间对对外担保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开展现场系统监督,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外汇管理部门的业务水平。

(四)加大业务培训,提升外汇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需不断地加强对外汇管理新知识、新法律规章制度的学习与专业性培训,强化商业银行现场检查方法、检查技巧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够促使外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得到全方位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牛娟娟.大力促进投资便利化推进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改革[n].金融时报,2010-07-31.

[2]吴凡.推进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改革之新举措[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08-27.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9

关键词:融资成本;外债;贸易融资;贸易信贷

abstract:Combiningwiththecurrentmacroeconomicsituation,basedonthecurrentforeigndebtfinancingabnormalphenomenainsomecases,thepapertriestoanalyzecausesoffastgrowthforeigndebtfinancinganditseffectonthedomesticeconomy.Fromtheperspectiveofforeignexchangemanagement,wetrytoprovidetheenlightenmentandsuggestionstoforeignexchangemanagementreform.

Keywords:financingcost,externaldebt,tradefinancing,tradecredit

中图分类号:F830.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7-0054-05

一、引言

涉外债务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契约型对外债务,它反映了债权债务双方关于资源有条件转移的信用关系。涉外债务融资作为间接融资方式,是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山东省为例,近年来外债规模增长较快,对弥补国内部分企业和银行资金不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以及货币信贷政策趋紧等因素影响,涉外债务融资大幅快速增长,在缓解部分企业及中小银行资金紧张的同时,也潜在诸多风险。本文选取山东省部分企业和银行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涉外债务融资的形式、动因及效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该项业务的发展和监管有所裨益。

二、涉外债务融资快速增长的主要表现形式

2010年6月份人民币汇改重启,再次步入升值通道,而且货币政策也逐步趋紧,央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受此影响,企业境内融资难度增大,融资成本不断提高,而境外融资不仅相对容易,还可以坐享升值收益,本外币之间的利差驱使部分企业将融资渠道由境内转向境外;另一方面,银行为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不断拓展中间业务,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贸易融资业务迅速发展,二者共同推动了涉外债务融资的快速增长。以山东省为例,2010年全省新增直接外债23.5亿美元,同比增长62.1%,特别是4季度信贷规模收紧之后,企业借用外债规模更是明显增多,当季新增直接外债8.04亿美元,环比增幅达47.8%。从贸易融资形势来看,2010年山东省贸易融资增加额为25.04亿美元,其中仅第4季度就新增14.67亿美元,环比增长13.5倍。

当前涉外债务融资的增多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些属于境内外关联企业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双方达成协议,通过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占用境外资金以此缓解境内企业资金不足,或外部资金借机进入境内进行套利活动;有些属于银行利用境内外分行之间的关系变相进行资金拆借,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提高经营效益。

(一)境内企业为借用外债多次扩大差

HR公司成立于2002年,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均为500万元人民币。2006年7月由其股东控股的LR控股公司(特殊目的公司,注册地英属开曼群岛)返程收购了该公司,公司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2006年7月至2009年11月,外方投资者先后4次增资。截至2010年7月23日,公司投资总额达3354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达23120万元人民币。2010年6月,该公司与德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eG公司)签订了借款协议,向DeG公司筹借外债最高达1500万美元,期限六年,借款利率为美元六个月LiBoR+3.75%。另据调查,DeG公司公司于今年年初,向另外两家企业提供融资4500万美元。DeG公司是德国复兴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专门在发展中国家通过股份或提供长期贷款为私人投资融资。据悉,2009年以来,DeG公司与山东辖内企业达成长期贷款协议3笔,正在接洽的长期融资项目达5个。

这些融资项目有以下特点:一是融资金额大,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二是融资期限长,利率优惠。期限在6年以上,利率平均为LiBoR+4%。三是借款人虽然是外商投资企业,但均与境外上市公司有关联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返程投资背景,实际控制人为境内个人。四是融资金额一次到账后,境内借款人通过与关联公司签订设备、原料购销合同分次迅速办理结汇。

(二)境内企业利用“协议付款”方式境外融资

anD有限公司(简称anD公司)通过tGt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简称tGt公司)进口铁矿石,tGt公司作为报关单经营单位,由anD公司直接对外付汇。为解决企业资金困难,anD公司与中国银行ZB分行签署了《协议付款合同》,约定海外融资代付银行――中国银行洛杉矶分行向anD公司融资并其向铁矿石出口方付款,合同到期后(一年)由anD公司向洛杉矶中行还款。在该种融资模式下,资金完全由境外支付,融资到期后,企业对外支付对象是境外银行。该笔融资源于进口业务,是基于贸易项下的融资,但融资对象已不是贸易双方,而是通过境内银行信用的担保实现了境外融资,是境外银行对境内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作为中资企业的anD公司,在借用外债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的条件下,通过“协议付款”方式变相实现了境外融资。

(三)通过延期付款方式推迟付汇

ZH公司是一家于2007年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注册资本5120万美元,其主要生产产品是镍铁合金,生产用原材料镍矿砂全部从国外进口。外汇局通过进口付汇非现场核查监测发现,该企业在2010年3、4季度均被列为三级关注企业,系统显示该企业的季度付汇金额仅为几万美元,而到货金额高达上千万美元。外汇局对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企业声称由于自有资金短缺,与外商协定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付汇。自2007年至今,累计从国外进口镍矿砂价值8400万美元,但累计付汇仅为1900万美元,并在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做了延期付款登记手续,到期后仍未付汇并再次延期。

(四)境内银行通过境外拆借资金满足其信贷需求

受外汇头寸趋紧影响,部分国内银行依靠自有外汇资金也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外币融资需求。在此背景下,有的银行便通过从境外拆借资金来满足企业需求。如民生银行推出了“出口应收账款表外融资业务”,并且业务规模扩张较快。出口应收账款表外融资业务是指部分出口结算业务项下,民生银行将出口商在出口应收账款项下收款权益转让给境外行,境外行(受让银行)在保留对民生银行追索权的条件下将融资款项支付给出口商的业务。受让银行可以在融资时扣除利息,在应收账款回笼后收回本金,或在应收账款回笼后按照约定融资天数收取利息和本金。此种业务民生银行以相当于贴现的方式从境外银行获得先期融资,虽然以出口企业应收账款权益转移进行申请,但其实质上还是民生银行利用境外拆借资金以满足其境内企业融资需求。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涉外债务融资快速增长的动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需求强烈是涉外债务融资快速增长的根本动因

1.经济利益驱动:融资成本差异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促使企业选择涉外融资。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和多次加息,人民币贷款利率水平不断走高,境内企业人民币贷款利息支出较高。目前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为6.31%,而同期境外银行海外代付利率在1.7-2.4%,同时借用直接外债借款利率为同期LiBoR+4%,较在境内银行贷款低2个百分点左右(见表1)。相对人民币贷款融资,企业选择涉外债务融资将大幅降低融资成本。如案例一,HR公司从境外金融公司DeG借入1500万美元,融资成本在5%以下,远低于国内贷款利率。另外,人民币兑美元基本保持单边升值走势且汇价不断创出新高,汇改重启近一年来已累计升值超过5%,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推动企业负债外币化倾向不断增强,涉外债务融资成为企业转嫁人民币升值风险甚至博取升值收益的最主要手段。

2.原材料价格走高预期: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进口需求不断攀升。2010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棉花、铁矿石等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如铁矿石自去年1月份以来涨幅达77.5%,涉外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往往超出实际需求提前大量购买囤积原材料。如案例三中,ZH公司为多购进进口价格看涨的矿砂,仅2010年3、4季度进口矿砂达千万美元。另外,从山东省2011年度进出口形势也可以看出,仅1季度全省进口付汇同比增幅达49.8%,进口的主要原料集中于棉花、大豆、铁矿石等产品。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3.境内流动性趋紧进一步助推了涉外融资业务快速发展。2010年下半年以来,大量企业在境内贷款难度增大、成本提高的的情况下纷纷寻求涉外债务融资。一是部分进出口企业凭借与境外客户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提前收取出口货款和延期支付货款,缓解资金缺口压力,如案例三中,进出口企业就是通过延期付款方式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差内直接借用境外资金,如案例一中,HR公司为利用差借用外债多次增资,差高达10420万美元。三是通过银行表外业务进行涉外融资,既突破了境内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又保证了企业正常的进口付汇融资需求。如案例二中,anD公司为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通过协议付款的方式从境外银行融资,案例四中,民生银行通过将出口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转移即期获取境外融资,都反映了境内流动性趋紧的客观事实。

(二)银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加快了业务的膨胀

1.境内银行信贷规模限制:激发银行表外融资业务膨胀式发展。受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存贷比等政策的影响,银行实际可用信贷规模不断收紧。由于外汇表外业务不占用信贷规模,所以通过表外业务进行涉外融资,既可以突破信贷规模的限制,又能够保证企业正常的进口付汇融资需求,因此银行大力推行外汇表外业务。如案例四中,民生银行为应对外汇头寸趋紧影响,推出的“出口应收账款表外融资业务”,将出口商在出口应收账款项下收款权益转让给境外行来获取融资,其实质是民生银行将收款权益向境外银行进行贴现,利用境外拆借资金以满足其境内企业融资需求。

2.银企联手制度套利,实现银企互赢。本外币利率的倒挂且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是涉外融资类理财产品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升值预期越高则套利、套汇空间越大,涉外融资冲动越大。贸易融资理财产品既可增加银行手续费收入也可以帮助客户保值增值,银行、企业都有较强的动力。实质上,涉外融资理财产品的设计原理就是在利用境内外融资成本差异,进行正向套利和获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最终实现银企互赢的结果。当前伴随着进出口规模的增长,企业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在此情况下,各家银行为迎合企业强烈的贸易融资需求,提高经营收益,纷纷大力推广组合型表外金融衍生产品等创新产品,以“××利、××汇”命名的产品,在受到涉外企业欢迎的同时,促使银行或有资产负债类业务及类业务跃升为部分银行外汇表外业务新的增长点,直接拉动了银行表外业务规模的增长,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这些新型产品在暂时满足银企双赢的同时,规避了银行短债指标的控制,虽然利用多种方式“粉饰”其身份,但事实上构成了隐性的外债。比如案例二中,境内企业通过与境内银行签订协议付款合同境外融资,实质上是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提供的隐性对外担保,一旦境内企业违约,境内银行就构成了实际对外付款人,实际上形成了隐性外债。

(三)外部资金供给宽松提供了便利条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向市场投放了巨大的流动性。从美国情况来看,当前美国经济逐渐从危机中复苏,但这种复苏靠的是极低的利率和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极低的社会融资成本刺激了居民消费、购房及企业投资,这是复苏的关键。同时,美国的赤字财政也要求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以确保大量国债能够滚动发行,美国利率上升将直接加大财政成本,美国财政难以支持高昂的成本,因此,一定时期内美国仍将会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欧洲情况来看,为应对债务危机,也仍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发行货币促进自我货币贬值来转嫁危机成本,进一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从日本情况来看,为应付灾后重建,也必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步伐坚实,尤其是中国经济率先强劲复苏,在此背景下,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向新兴经济体释放流动性、催生资产泡沫,而泡沫会产生需求,发达国家进而可以扩大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借此机会转嫁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复苏中遇到的困难。综上所述,我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面临宽松的外部资金供给环境,这将继续推进涉外债务融资的发展。

四、涉外债务融资快速增长的效应考量

在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涉外债务融资快速增长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同时也为境外热钱涌入境内提供了便利通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同时,由于涉外债务融资具有偿还的本质属性,一旦国际形势发生逆转,会在短期内引发大规模资金流出,引起国际收支异常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涉外债务融资在微观层面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资金问题

涉外债务融资在微观上形成了国内企业对境外资金的利用,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资金压力,为微观经济主体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规模壮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宏观调控背景下,部分新兴产业发展由于起步晚、资金不足,发展受到约束,在外部融资便利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外债规模快速增长,特别是隐性外债规模增速较快,容易加大外债偿还风险

外债规模快速增长容易加大偿还风险,特别对于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债,易受国际市场影响,流动性风险较大,且隐性外债中通常也以短期外债为主。以山东省为例,在2010年外债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仅2011年前5个月新增直接外债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其中新增短期外债9.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倍,占今年新增外债的56.7%。在经济形势发生逆转的背景下,外债规模的快速增长很容易加大外债偿还风险,特别是对于境内外母子公司联合操作的具有贸易融资性质的隐性外债来说,由于不受外汇政策监管且操作方式灵活,极有可能大规模滞留境外,在增加外债风险的同时,也增加我国外汇市场和金融稳定的风险。

(三)境外融资便利,外汇延期付款变相提高境内人民币资金流动性,弱化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我国国内Cpi指数连续攀升,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缩境内资金流动性。在此背景下,境外资金大量涌入,在缓解了银行与企业资金紧张局面的同时,也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受境内外融资成本差异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倾向于采用预收货款、延期付款等贸易信贷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仅2011年1季度山东省企业延期付款7.19亿美元,同比增加1.2倍,延期付款相当于短期内外汇资金净流入增加,进一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给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带来压力,弱化了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四)贸易融资推迟了对外付汇期限,增强短期内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海外趋利资本涌入境内

目前,境外融资成本低于境内,本外币利差存在较大空间;人民币又处于较强的升值预期中,企业及金融机构“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倾向越来越强。贸易融资产品的快速扩张导致短期内货物流与资金流的背离程度加大,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山东省为例,2011年1季度全省金融机构海外代付类融资余额65.2亿美元,较2010年年末增加15.8亿美元,增长31.98%。另外,通过对1季度末全省法人银行信用证情况统计,90天以下L/C余额及90天以上L/C余额分别为7.7亿美元、604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2%、60.7%。贸易融资业务的增长会导致境内人民币债务转变为境外外币债务,这样既推迟了外汇流出速度,增加外汇净流入压力,又使境外利率、境内利率、远期结售汇价格(nDF市场价格)之间形成全面的关联,形成无风险和低风险的套利交易,最终会形成境内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之差和境外外币贷款利率之间的利率套利,从而影响远期结售汇价格。远期结售汇价格的形成又会对即期结售汇市场的价格造成压力,助长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进一步加大外汇净流入压力。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涉外债务融资快速增长是由当前内外部经济环境、货币信贷政策、外汇管理政策以及国际资本逐利的本质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虽然它只是一种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但涉外债务融资过快增长会对宏观经济及政策执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企业涉外融资的方式在未来也将趋于多元化,因此,从外汇管理的角度,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企业涉外债务融资的监测分析、引导和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应成为当前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调整的重点。

一是完善目前外债管理模式、强化事后监管。现行的外资企业外债“差”管理,企业可操作空间较大,建议完善目前的外债管理模式,可以试行按实缴注册资本的一定比例来控制借用外债的规模;同时完善外债的事后管理,加强对外债结汇资金用途的监测,充分发挥现有管理系统的监测功能,严防外债资金结汇改变资金用途从事投机活动,一旦发现擅自改变结汇资金用途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并在企业以后办理外债登记、结汇业务时加以约束。完善银行外债监测报表,提高对口径内外债与隐形外债的预警能力,补充和完善《银行外债核对月报表》的相关内容,使外汇管理部门对隐性外债的监测常态化。

二是规范商业银行创新表外业务管理。(1)规范境内银行表外外汇业务产品创新,实施业务备案管理。进一步规范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对银行推出的创新业务品种,外汇部门应明确报备制度,对其交易量应进行或有跨境外汇收支统计,以确保监管工作有效进行。(2)开展对表外外汇融资业务的统计监测,实施形势预警分析。建议要求各银行按月报送表外外汇业务统计表,由外汇局对表外外汇业务进行或有跨境外汇收支统计,加强预警分析,科学评估银行表外外汇业务对外汇收支形势的影响。

三是改进贸易信贷登记系统,加强贸易信贷的真实性审核。加快外汇局、海关和外汇指定银行的联网进程,整合进出口信息资源,实现报关、核销和收付汇数据共享,提高外汇管理部门对预收货款、延期付汇资金真实性的非现场监管能力,准确掌握其规模、期限结构和行业结构,结合行业特点和性质严格加以监测和分析,防止企业借助境外资金套取人民币汇率升值收益。

参考文献:

[1]易纲.全面提升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10,(3).

企业融资情况汇报篇10

人民币被列入SDR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入新阶段,无疑将对我国全球投资和贸易战略产生重要影响,与我国外贸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人民币“入篮”能促进外贸发展,为外贸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人民币“入篮”又会使国内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对外贸企业形成严峻挑战。

关键词:

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外贸企业;汇率风险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下简称“入篮”),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入新阶段,无疑将对我国全球投资和贸易战略产生重要影响,与我国外贸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既带来发展机遇,又形成严峻挑战。

一、人民币“入篮”后我国外贸企业的机遇

(一)降低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汇率问题一直是外贸行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在对美欧贸易中通常采用美元和欧元结算,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完全集中于中国贸易企业,而自我国2005年重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振荡向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累计达30%左右。我国出口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品为主,由于报价时利润已经微薄,轻微的汇率波动就可能突破盈亏平衡点。虽然企业利用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汇率风险,但是运作起来不仅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还需要企业谙熟避险工具的性质特点并对未来汇率变化的趋势做出正确预测,否则可能会损失更大。企业委托银行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收费普遍不菲,约占到企业收入的2%-3%。人民币“入篮”后,直接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衍生交易费用即可消除。此外,采用美元结算,由于美元不能在境内计价、结算、流通,贸易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需额外支付兑换费用。目前,银行对大型外贸企业结售汇有一定的优惠,但小型外贸企业的兑换成本基本与个人相同,为3‰,这对企业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二)提高进出口便利性和效率人民币是境内企业的本币,如果合同的计价货币与企业运营的货币一致,那么在签订合同时企业就能够切实了解到交易的收入及相关的费用支出,出口收益和进口成本都能较为清晰地固定下来,有利于提高了贸易决策的有效性。使用人民币结算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和外债额度管理,企业在进出口时无需提交核销单,可以简化结算手续,缩短结算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免去了外币定价、结售汇等多重环节,对企业来说,减少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相关资金投入,从而节约了经营成本。

(三)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随着我国“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交通和能源安全等诸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体现了良好的投资前景。人民币“入篮”后,成为全球认可的硬通货,相当于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颁发了“世界通行证”。今后我国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投资,购买资源、劳务、技术、以及卖出成品、盈亏核算、银行贷款、当地纳税和利润汇回等诸多领域,会享受到更加透明的商业环境、更受青睐的融资方案、更为便捷的会计处理,不再为汇率波动烦恼,有助于海外收购、兼并以及全球化资产配置,企业从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通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融资债券因其低风险、高流动性使其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人民币“入篮”,人民币资产成为国际金融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本土企业可以足不出户,以优惠的利率发行面向国外的人民币借款和债券。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不仅解决了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更能为持有较多人民币的境外企业提供便捷的资金回流渠道。在我国出口企业中,中小私营企业占据近半壁河山,见下表图1。随着人民币“入篮”,拓宽了企业的国际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当然,能在国际市场发行债券的企业一定要有较强的实力、信用,但随着大企业转向国际市场融资,将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原来在国内占有的稀缺的资金资源,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包括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提供难得的机遇。

二、人民币“入篮”后我国外贸企业的挑战

(一)汇率波动加剧,考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长期以来,无论我国汇率市场还是利率市场,其开放程度都相对较低,由于市场参与者有限,市场波动性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人民币“入篮”及人民币交易的全球化,我国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汇率会由贸易商品定价向金融资产属性过渡,其波动性和投机性将逐步放大。人民币加入SDR倒逼国内资本账户开放,加速境内外资本流动,在某些特定时点上,我国可能将面临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和流出的影响。从中国现有的经济来看,国内企业由于长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下经营,加入SDR,相当于国内企业跳入了大海里游泳,情况自然比在自家游泳池抱着救生圈游泳要复杂的多,不但要面对风浪左右,还有可能面临“金融大鳄“的恶意攻击。汇率波动加剧,将考验市场参与者的趋势把握和风险管理能力。

(二)人民币升值效应明显,出口增速放缓去年底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可能将进一步走弱。但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不断上升,这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弱化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外贸易还将保持较大的顺差,国外对华直接投资(FDi)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都将持续增长,加上外汇储备充裕,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人民币中长期依然坚挺,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当然,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会提高,从而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增加;而且由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低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会进一步降低甚至面临取消,加之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出口企业会丧失原有的利润空间,一批出口企业可能会面临转型甚至是破产的危机。

(三)议价能力不足,难以掌握结算币种的主导权在国际贸易中,选择何种结算货币是交易双方定价权的比拼。而定价权又与企业在贸易中的地位密切相关。当前国际分工体系是沿着生产链条在全球进行重新配置和延伸,一个产业链中,附加值高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主要以生产成本和劳动力低廉等优势进行零部件加工生产、程序组装等加工贸易,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低,品牌建设落后,科技含量及经济附加值不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缺乏产品定价权。另外,由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以及能为企业提供的人民币避险金融工具也相对匮乏,对外贸企业未来的发展形成制约。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重点在于引进各类国际金融机构,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业经营与管理体制。但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境外分支机构有限,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从境内来看,随着人民币“入篮”,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得市场需要套期保值以及价格发现的衍生工具。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有了一定发展,但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外汇衍生工具非常有限,在新形势下难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避险需求。

三、我国外贸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人民币“入篮”后,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继续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应树立新的人民币汇率分析逻辑,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汇率风险防范机制,将汇率风险降至最低。首先,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委员会防范风险。安排专人负责汇率风险的预测、分析、研究以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报批、实施工作,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跟踪、反馈、比较和分析。还可以考虑聘请一些金融专家组成顾问团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其次,要正确认识汇率避险工具的作用。强化“以业务为基础,以套期保值、锁定风险为目的”的原则,既不能用市场判断替代市场操作,也不能把汇率避险当作赚钱的工具而进行投机。再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资金情况、谈判地位、外部资源等情况,制订适合企业自身的防范措施,在尽可能平衡风险与成本的基础上,选择成本较低的措施。

(二)加大避险工具的应用人民币“入篮”后,暂时不能使用本币结算的企业,在实际业务中,可以加大避险产品的应用。首先是自然对冲法,对于同时拥有外币流入和流出的企业,应使未来应收与应付外汇在币种、期限、金额上尽量匹配,内部抵消汇率风险;其次是合同约定法,即在交易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可以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但价值稳定的一种或几种货币给合同货币保值,SDR因其价值稳定常被列为合同保值货币;第三是贸易融资法,即采用出口押汇、保付、福费廷、远期票据贴现等产品防范汇率风险;第四是衍生工具交易法,采取外汇期权,外汇远期,外汇掉期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此外,企业还可根据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判,通过与交易对手协商,或提前、或推迟收付款项来防范汇率风险。

(三)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定价能力我国出口企业应考虑提升在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外贸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发挥对外贸易优势,逐步奠定我国从生产贸易大国转变为资本、金融大国的基础。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无疑是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一条捷径,特别是在自身研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后,以国外货币标价的一些设备、技术的进口价格就会有所降低,出口企业应把握这个机遇,充分利用世界已有的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定价能力。而企业一旦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是独一无二,这样的企业才不惧人民币升值,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损失。另外,人民币“入篮”后,商业银行应加大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针对客户避险、增值保值、资金管理等需求,差异化地设计更多的金融避险产品,以满足境内外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向外贸人员提供及时的市场资讯、营销指引、产品推介及交易报价,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动态,把握交易时机。

参考文献:

[1]刘影.人民币加入SDR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4(1)

[2]马荣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4)

[3]王芳,涂永红.应当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SDR组成货币[J].国际金融,2015(1)

[4]张搏,李放.人民币“入篮”商业银行的新机遇[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5-12-04

[5]邵映红.人民币加入SDR或渐行渐近[n].期货日报,201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