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3:30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1

【关键词】新媒体监管途径

随着以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新媒体传播技术快速普及和应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新媒体的发展深刻影响主流媒体格局形态、舆论传播生态和公众的生活方式,同时,开放、便捷的新媒体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频繁,新媒体成为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既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对新媒体监管不当,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新媒体作为一种“弱控制”媒体,具有便捷、高效、操作成本低等特点,社会公众可以利用新媒体各种信息新闻,成为各种信息新闻的者和传播者。这样,新媒体容易引发不安定事件,影响社会稳定。[1]2011年以来,北非中东诸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动荡。这些动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有关人员利用新媒体传播不实信息,误导社会成员,加剧矛盾激化。这些表明,加强新媒体监管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新媒体监管的路径进行分析。

1.加快新媒体立法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对新媒体的监管首先是要加快新媒体立法,制定和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对新媒体进行法律监管。

当前,我国新媒体立法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相关法律涉及对新媒体监管。如我国的《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新《刑法》等法律就明确规定了与新媒体监管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二是颁布有关新媒体监管的专门法律。200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三是制定行政法规。这主要有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2000年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四是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000年颁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1年联合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等。上述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对我国新媒体监管问题进行初步的规定。

然而,我国新媒体监管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虽然我国在新媒体监管方面已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新媒体立法层级不高、法律效力较低,不能包含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媒体各个方面;而且,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对新媒体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规定,新媒体法律法规建设存在跟不上和管不住的问题。

加强新媒体立法,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德国是世界第一个制定监管新媒体成文法的国家,1997年,德国颁布《多媒体法》、《电信服务数据保护法》,用来监管由新媒体传输的违法内容问题。如《多媒体法》规定,对新媒体服务提供商依据德国法律规定,就新媒体信息内容依不同的情况,承担不同的责任。《电信服务数据保护法》强调个人信息保护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对网络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个人及隐私信息的侵害状况明文加以规定。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新媒体制定专门的管理法律国家之一。“9·11”事件之后,2001年10月,美国颁布《爱国者法》,该法案以防止恐怖主义为名,授权有关政府部门可以检查所有位于美国境内的服务器的硬盘数据,所有本部位于美国境内的公司必须在接到国家安全信之后将其存储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数据交给美国政府,美国总统得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颁布“网络空间紧急状态”,这一权力曾被认为等同给予总统一个关掉互联网的开关。[2]

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在新媒体监管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新媒体发展,不少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根据新媒体的特性,我国要加强新媒体立法工作,进一步拓展对新媒体的法律法规监管范围。例如,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研究制定关于新媒体监管的专门法律。同时,我国还要推进新媒体衍生领域的相关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3]

依法监管新媒体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从当前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来看,立法工作要突出三个方面:其一,我国新媒体立法要确立立法的原则和重点。我国新媒体立法应遵循四条原则: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坚守道德底线、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其二,我国要制定层级较高的专门法律法规,清理修订部门规章;其三,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法律资源,节约立法成本。我国应该根据新媒体的本质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全覆盖、可延伸、适用面广的新媒体监管专门法律法规,将通过实践检验又切实可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管理范围和重点、管理机构职责、法律解释等上升到法律层面。[4]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新媒体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2.建立健全新媒体监管制度

我国对新媒体监管存在严重的制度欠缺问题,影响了对新媒体的监管。新媒体形式多样,发展迅速,涉及面广。对此,我国要从多方面制定新媒体监管制度。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严格实行新媒体实名制。所有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人都必须以实名申请和网上注册。这样使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都能够追溯其人,预防管理漏洞。例如,韩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互联网实名制,网民在网络留言、建立和访问博客时,必须先登记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认证方可使用。其二,安装过滤软件。例如,法国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必须向用户介绍并推荐使用内容过滤软件,德国于2013年下令谷歌必须从自动搜索中删除“含诽谤性”的搜索结果。英国新媒体信息内容进行详细分类,实行严格的分级和信息过滤。我国应该借鉴外国的经验,通过安装过滤软件,对新媒体传播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开展强制性审查和监控,对有关影响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其三,建立健全新媒体舆情监测体系。为了防范少数人员利用新媒体散布危害我国公共秩序、国家安全、民族和宗教关系、公共道德规范的不良信息,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新媒体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对重点网站、热点问题等进行全天候监测,准确把握舆情脉动。其四,加快新媒体监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新媒体监管部门要加强新媒体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增强新媒体技术监管能力,提高新媒体监管效能。

3.建立健全新媒体监管体制机制

目前,我国新媒体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新媒体的监管工作中存在条块分割、管理多头、效率不高等问题,特别是有关监管部门之间边界不够清晰,容易产生监管职权交叉或监管空白,导致监管缺位现象严重。新媒体涉及宣传、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通信、公安、安全等多个领域,新媒体监管具有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特点;此外,新媒体中存在各种“意见领袖”和网络水军,他们操控新媒体舆论与信息传播,制造和传播大量有害信息,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4.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加大新媒体监管执法力度

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制定为加强新媒体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根据;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能否得到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对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对新媒体进行监管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方面,我国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提高公众的新媒体法律意识和法律觉悟。在新媒体监管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必须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不仅要遵守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还要能够以自身的力量推动新媒体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每个社会公众都有义务配合政府的新媒体监管法制化建设。社会公众要主动遵守新媒体监管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要强化在新媒体管理上有自由、有限制的观念。事实证明,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当今世界国家都重新审视新媒体自由,认为新媒体不能成为超越法律与道德的完全自由之地,从而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对新媒体监管的执法力度。我们要根据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新媒体监管部门要深入开展新媒体监管整治活动,及时监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信息编辑、信息传播、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尤其是要严格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环节要严把准入关,严格控制。鼓励和支持新媒体行业自律,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举报新媒体违法信息制作、传播现象。这样,有利于促进我国对新媒体的监管,真正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防范新媒体的消极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曲晶晶,李因.积极主动运用管理好新媒体[n].大众日报,2012-08-05

[2]沈逸.探索新媒体管理刻不容缓[n].人民日报,2011-08-25

[3]王叶臣.国际上对新媒体管理的五条“法规”[J].中国记者,2011(11)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2

   当前新媒体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媒体释放出巨大正能量的同时,也给新媒体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一是法律“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往往会促进法律的演进,在法律未能跟上科技发展之前,既有的法律体系会出现落伍、松动甚至失灵的现象。这一论断在新媒体管理中已得到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在新媒体管理方面已出台数部法律法规,但总体上立法层级不高、法律效力较低,无法覆盖快速发展变化的网络传播。已有的规定对新媒体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规定,法规建设存在“跟不上、管不住”的问题。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新媒体涉及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领域,加之各种“意见领袖”和网络水军操控舆论,非法有害信息大量存在,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虽然国家设有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条块分割、管理多头、效率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管理部门之间边界不够清晰,容易产生职权交叉或管理空白。还有属地管理原则与新媒体无地域界限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三是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发挥不够。全国性新媒体行业协会还没有建立,部分地方的网络媒体协会或网络文化协会组织松散,缺乏授权,所起的作用不明显。在社会监督上,各地公众举报渠道不够畅通、对举报的问题查处力度较弱。

   如何应对上述挑战,构建方向正确和富有成效的新媒体管理规制,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

   域外对新媒体管理主要以法律为依托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控制互联网简直就像是“想把果冻钉在墙上”那么难。因此,较早运用互联网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在新媒体的管理上进行了多方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是建立统一、高层级的领导体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纷纷合并管理机构,对新媒体上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美国网络安全管理还实行了最高层领导,白宫专门设有网络安全政策官。

   二是强化网络新闻内容方面的法律。美国、英国、法国等将现行法律延伸到互联网的管理。如英国的《猥亵物出版法》和《公共秩序法》、法国的民法和商法都根据互联网的特点进行修订。德国则在1997年第一个出台专门针对互联网内容管理的《信息和通讯服务规范法》。

   三是对网络传播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开展强制性审查和监控。如德国联邦法院于2013年下令谷歌必须从自动搜索中删除“含诽谤性”的搜索结果。英国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详细分类,实行严格的分级和信息过滤。

   四是重视推动行业自律。如英国1996年成立“网络观察基金会”,承担大部分网络管理工作。加拿大的民间机构制定了若干自律性的道德规范,对网络进行自我管理。德国五大网络运营商与政府签订自律条款,依据联邦法警提供的信息,删除或屏蔽相关信息。

   我国周边国家管理新媒体时,在法律制定方向和具体内容上各有特色。日本出台《不良网站对策法》,综合运用法律调控、行政介入、行业自律三种方式进行管理。韩国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但从2012年起已经逐步废除了实名制。越南把发展互联网视为现代化建设重要手段,积极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不过最近几年,越南政府对网上信息传播管理呈现收紧趋势,越来越重视网络舆论引导。缅甸以前对媒体的管控异常严格,但最近几年先是停止新闻预先审查制度,继而解散“媒体审查与注册局”,大力推动新闻和舆论自由,并且延伸到新媒体。

   不同国家因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差异,对新媒体采取的管理之策有所不同,但以法律为主要手段对新媒体进行管理已是各国较为通行的做法。

   完善我国新媒体管理法律规制的建议

   根据我国新媒体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各方面经验,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强化在新媒体管理上“有自由,有限制”的观念。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一些国家将其看成是“无法律、无管治、无国界”的“三无地带”。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尤其是各种严重网络危害的侵袭和美国互联网全球战略的步步紧逼,西方国家也开始重新审视网络自由,认为网络不能成为“超越法律与道德的纯自由之地”。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曾说过,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当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影响力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时,就必须加以限制,以保证良性秩序的实现。因此,对新媒体进行管理是必然的。对我国而言,现行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里从根本大法的层面明确了言论自由的界限。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延伸,适用言论自由的相关条款。新媒体作为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理当遵循宪法有关规定。

   二是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的法律法规。新媒体是因技术创新而生,有很多问题是过去的通行法律所不能覆盖的,有必要对此制定专门法规。应当根据新媒体的本质特点和将来发展趋势,制定全覆盖、可延伸、适用面广的新媒体管理专门法规,将通过实践检验又切实可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管理范围和重点、管理机构职责、法律解释等上升到法律层面,形成一个新媒体管理的通则。具体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可在宪法以及新媒体通则的指导下制定和完善,对新媒体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

   若制定新媒体专门法规条件不成熟,则需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和司法解释,修订完善已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法律层级,同时加强对现有法律适用于新媒体管理的延伸和司法解释工作。如利用民法、刑法等现行法律中的相关条款,将其延伸到新媒体的管理,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和适应范围。再如进一步细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涉及新媒体管理的条文,增强新媒体管理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还可针对当前我国新媒体中造谣诽谤问题作出专门的司法解释,增强管理的法理依据和成效。

   通过立法或修订有关法律解决新媒体管理遇到的问题时,应注意调节相关法律体系的方向,使之朝“通讯服务便捷、信息选择多元、网络活动安全、有利公众学习、鼓励创新空间”的方向前进。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3

一是实施实名制。如韩国从2005年10月开始,实施互联网“实名制”,网民在网络留言、建立和访问博客时,必须先登记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认证方可使用。

二是实施分类许可。如新加坡从1996年7月,由政府广播管理局宣布对互联网实行管制,实施分类许可证制度。

三是设立非政府组织。如英国政府推动成立了旨在消除通过互联网传播儿童色情和种族仇恨等内容的互联网监管基金会。

四是安装过滤软件。如法国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必须向用户介绍并推荐使用内容过滤软件。在内容上,各国普遍规制的主要是对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种族和宗教和谐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的侵害。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新媒体监管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对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是加快新媒体立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互联网纳入法治管理的少数国家之一,但由于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互联网法治环境,加上网络应用广泛且纵深式迅猛发展,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互联网发展,不少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应在新媒体立法上下大功夫,进一步拓展法律监管范围。可考虑研究制定一部关于新媒体管理的专门法,从公法角度对新媒体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从私法角度对新媒体的行为和言论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推进新媒体衍生领域的相关立法进程,完善法律体系,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依据。

二是严格日常规制。现实社会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在新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

面对纷繁多样的新媒体服务模式,政府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新媒体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对重点网站、热点问题等进行全天候监测,准确把握舆情脉动,为引导舆论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快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加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增强技术防护能力,提高新媒体管理效能。及时跟进纷繁多样的新媒体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制度措施,规范新媒体传播秩序。前移管理关口,加强基础管理,形成完善的常规管理体系。

三是加强专项整治。抓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针对“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灌水公司”“删帖公司”“投票公司”等采取的非法新媒体“公关”行为,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深入开展集中治理行动。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切断利益链,斩断幕后黑手,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形成震慑效应,切实规范新媒体传播秩序和“公关”行为,坚决遏制新媒体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

四是健全新媒体伦理规范。由于新媒体的特性,实施绝对、完全的监控几乎不可能。因此,加强新媒体伦理规范体系建设,增强新媒体行业自律意识十分重要。

适应新媒体技术和服务样式的发展需要,发挥新媒体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制定完善新媒体伦理规范。大兴新媒体文明之风,加强新媒体伦理教育,推广博客圈典型做法,引导新媒体人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自身免疫力。

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新媒体失范行为,不断提高新媒体职业道德水平,积极推进新媒体自律。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新媒体素养。据调查显示,有1/3的领导者每天接触媒体的时间(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超过3个小时,且接触网络等新媒体的频度和时间强度都居于各类媒体的首位。然而,个别热点事件则以一种近乎荒谬的方式,昭示了一些领导干部在新媒体素养方面的极端欠缺。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新媒体;行政管理;问题;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新的交流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来更便捷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切实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在行政管理中,把新媒体技术引入进来,能够切实提高行政管理处理的效率,还能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节省支出。虽然新媒体技术给行政管理运行带来了便利,但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时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怎样将新媒体和行政管理创新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1新媒体及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1)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接收。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和渠道也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当前最新最热的事件。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能够更加全面的认知世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自己对于事物评判的标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1]。

(2)新媒体技术的特点。第一,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便利,信息碎片化也愈加明显,人们接收信息的时候,得到的信息也更加的分散。第二,信息共享更加方便,共享程度不断增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使用,各种传播渠道呈现出了融合发展的趋势,信息传播广度也在不断增加,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第三,受众群体出现了细分的趋势。新媒体本身传播性较广,信息细分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根据受众的年龄、职业、爱好等进行信息推送已经成为了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2新媒体环境下行政管理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1)新媒体环境下的行政管理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时,已经逐步将新媒体技术运用进来。比如很多部门都进行了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的开设,通过这些手段来进行政务信息的传递,并接受群众的咨询,互动更加方便。这种形式创新也能够帮助群众更好的了解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在办理业务的时候,能够便捷的了解相关的流程,根据流程提前准备好资料,能够切实提高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这也能够提高政务工作人员工作开展的积极性[2]。在管理方式及办理渠道方面,行政管理也利用新媒体进行了创新,切实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政府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进行政务信息的传递,能够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性,能够帮助群众更好的监督。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把新媒体技术和行政管理创新相结合需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那些利用新媒体传播虚假信息,引起社会恐慌的行为也会受到法律制裁。

(2)新媒体环境下的行政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务单位在进行新媒体运用的时候,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的情况,虽然很多单位部门都利用新媒体进行了官方账号的注册,但是有些部门的账号并不活跃,其作用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也会下降[3]。其次,有些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没有跟上社会和时展的潮流,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时候存在态度不积极的情况,这也会影响政务创新更好的进行。再次,政务工作人员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较低,新媒体是新兴技术手段,对于人员操作有一定的技术方面的要求,若是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无法满足实际情况和需要,那么行政管理创新将很难进行。

3新媒体环境下做好行政管理创新的策略

(1)转变新媒体行政管理的方式。现在很多政务部门和单位已经开始通过新媒体技术提供政府服务,也切实提高了政务工作开展的效率。但是有些部门新媒体渠道或官网更新滞后,新媒体创新也形同虚设。这便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分工,安排专人进行新媒体渠道的管理。转变管理方式,加大对新媒体行政管理创新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新媒体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2)政务工作人员必须认同新媒体行政管理理念。创新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给群众提供服务。只有做好了这一点,行政管理目标才能真正的实现[4]。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途径的出现也给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平台,这样不但能够让人们更好的参与,还能够敦促工作人员注意自己的形象。只有政府工作人员认识到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才能够推动行政管理创新更好的进行。

(3)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水准。政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媒体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重视自身水平的提高,才能够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创新行政管理手段。政务工作人员必须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通过不断丰富政务信息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的群众通过新媒体来了解政务,推动行政管理创新更好的进行。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不断的成熟,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理念和思想都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往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管理制度,将新媒体和行政管理结合在一起,创新管理手段,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岳云,宋海权.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36):59-60.

[2]苗宁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研究[J].辽宁经济,2019(11):32-33.

[3]邵一杰.基于服务型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与转变[J].智库时代,2019(39):73+76.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5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活而不乱。结合笔者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就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做一探讨。

   新闻传播媒体管理的举措

   组织体制设计的国有私营。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从组织体制上都具有国有私营公司的特点。新加坡报业控股(SpH)成立于1984年,是挂牌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第一级股市的上市公司。但是在公司的制度设计上,新加坡报业控股有两个特点是其他上市公司不具备的:一是严格限制任何一家外资企业股权超过3%,二是设计了管理股。管理股由政府管理,每股拥有相当于200个表决权。新传媒(新传媒私人有限公司,mediaCorp)是名义上的私营公司,但它的唯一股东是淡马锡控股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Holdings)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虽然以私人名义注册,但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

   这样的组织体制设计,对于提高两个新闻传播集团的效率提供了保证。因为,这样的组织体制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股东“人格化”清晰。股东人格化,避免了因股东人格化模糊导致的“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弊端。二是组织核心价值观清晰。既然是公司是企业,因此回报股东是衡量其业务表现的根本标准,因而“以盈利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成为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新加坡报业控股原总编辑林任君说:“报社是个企业,报纸是这个企业生产出来的资讯商品,必须获得市场的接受才能生存。总编辑作为报社的主管,首先必须接受这个最基本的企业生产运营理念,任何办报理念也必须服从这个前提。”三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出资,委托董事局管理,总裁负责日常经营,监事局负责监督,组织的各项权力运行得到制衡;董事局下设审查、人力资源、投资、人员提名等专业委员会,决策专业化程度高,科学决策得到保证。

   这样的组织体制设计,同样确保了媒体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新传媒就不用说了,即使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因为管理股由政府管理,每股拥有相当于200个表决权,政府因此对新加坡报业控股的重大决策有很大的话语权。

   法律和规则的双重管理。除组织保证外,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强调法律和规则的双重约束。

   法律管理。新加坡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报章与印刷法令》《诽谤法令》《煽动法令》《内部安全法令》《官方机密法令》《媒体发展局法令》等。《报章与印刷法令》明确规定:一、实行报刊出版准证每年更新;二、新加坡报业控股董事必须是新加坡人;三、个人或机构股份不得超过5%;四、外国人合计不能超过49%;五、股份分为管理股和普通股,管理股占总股份的1%,发给新闻通讯艺术部部长批准的公民或机构;六、在委任报社高层管理人员的投票中,每份管理股有200票的表决权。

   规则管理。除法令外,新加坡新闻传播媒体的管理,还有一些没有明确的条文,但却是约定俗成的规则,包括:一、不得玩弄种族、语文、宗教等敏感话题;二、不得挑拨种族矛盾和冲突;三、报道军事、外交等课题须照顾国家利益与安全,可以理性讨论、批评,不能鼓动、制造分裂。对这些规则,李光耀说:“我知道哪些报道是庸俗下流和丑恶可耻的,这些我还能忍受。但如果任何报纸每天都在撒语言、文化或宗教的毒素,我就会戴上指节铜套(加以对付)。”

   自律与沟通的双管齐下。自律与沟通,是新加坡新闻传播媒体管理的又一举措。

   从业人员要严格自律。新加坡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中,多是无党派人士。以作者造访的新加坡报业控股所辖的《联合早报》为例,300多名编辑记者中有20名高级编辑,他们全是无党派人士。对此,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构成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内部约束——自律。这些职责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度专业水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二、在跟政府关系方面,媒体抱着寻求共识,而非对抗的方式;三、在国家利益方面和移风易俗的社会运动(如华人讲华语运动、反抛垃圾运动等)方面,媒体必须支持政府;四、人民可以对政府提出尖锐批评,媒体必须尊重政府回答的权利;五、报道与评论必须分开;六、记者可以发表对任何政策的看法,但不能鼓动或引起人民跟政府对抗;七、若要鼓吹某种政治主张,应加入一个政党。

   沟通促进互信。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是平等的,经常性的沟通有助于消除误解,增强互信。沟通的方式包括:一、总理定期召开午餐会。席间就国家施政方针、政策背景目的等,与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的总编交换意见,同时两大传媒集团也就发展中的问题争取总理的理解和支持。二、各部部长也与报业编辑部和经营管理层经常互通信息。就在笔者座谈当天,新加坡新闻文化通讯部部长莅临新加坡报业控股,就当前的文化发展、民众动向进行沟通。卓有成效的经常性的沟通,是新加坡政府与媒体亲密关系的基础。

   新闻传播媒体管理的思想基础

   新闻传播媒体不是第四权力。第四权力,是西方国家对新闻传播媒体在社会中地位的一种比喻,新闻传播媒体又称为第四帝国。这种观点强调:一、新闻传播媒体是第四种社会力量。它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并立。二、新闻传播媒体负有监督职责,是社会守夜人。它对上述三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起到了制衡的作用。三、只有保证新闻传播自由,新闻传播媒体才能对政府起到制衡。四、只有政府权力得到制衡,政府才可能廉洁高效。

   新加坡政府和媒体认为,新闻传播媒体不是第四权力,不存在绝对的新闻自由。新闻传播媒体之所以不是第四权力,依据有四个方面:一、政府是人民选举的,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授权,因此只有人民才有权监督制衡。监督制衡的手段,就是人民的选票。二、媒体是企业,权力来自股东委托,因此新闻传播媒体不能从根本上代表民意。三、新闻工作者并非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没有赋予他们代议士的权力。四、媒体公正性难以保证。媒体既然是企业,追逐利润是其使命,因此新闻媒体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就难以避免。

   新加坡政府和媒体认为,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新闻传播媒体正确行使第四权力也是不可能的。在标榜高度自由的西方,新闻传播媒体运用第四权力的时候,也经常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因此新闻貌似自由实则不自由,貌似公正实则不公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美国的主要媒体有强有力的理由以逢迎执政党的方式处理新闻;不这么做就没有好处。”对于新闻媒体的公正性,美国的民调表明:三分之二的公众不信任记者。他们认为,媒体人跟律师、政治人物、商人一样,心怀某种意图;编辑部受到利益集团操纵,媒体老板、大企业和广告客户影响新闻报道;64%的美国人认为,报道过于耸人听闻。

   即使是媒体的老板,对正确行使第四权力也不以为然。传媒大亨默多克就明确说过:“所有的报纸都是为了赚钱,仅此而已。我做任何生意都不是为了受到尊重。假如有一天我这么做,我希望有人前来把我剔除,把我撵出去——因为办报纸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取人们的尊重。”

   新闻自由的前提是负责任。“负责任的新闻自由”是新加坡新闻传播媒体管理的思想基石,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原总编辑林任君1995年提出来的。“负责任的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媒体不能以“无冕之王”自居,以自己为民意代表而凌驾于政府之上。如果采取西方所标榜的放任自由,对政府采取不合作、不信任的态度,只会在人民中引起思想混乱。

   负责任的新闻自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传播内容要服从国家的至高需要。新加坡的国家至高需要,目的是促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四是协商共识,避免冲突;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条共同价值观,构成了新闻传播内容的边界。

   二、关于新闻自由,李光耀强调:“我不接受报纸业主有权决定要发表什么就发表什么的说法。”同时,他认为“(在新加坡)新闻自由、媒体业的自由都必须服从新加坡国家的至高需要和民选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标”。

   媒体不是政府的传声筒。新加坡政府和媒体认为,新闻传播媒体只会唯唯诺诺,充当政府的传声筒,是对自身对公众乃至对政府的不负责任。政府公开声明,媒体不应该成为政府的传声筒,更不应该只报道政府的消息。那样的话,在市场经济社会,一味地突出政府的新闻会导致受众对媒体的抗拒,就必然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媒体会因为受众减少,进而导致广告收入减少,最后无法生存;二是政府因为失去与人民沟通的渠道而无法兼听则明。

   如何不做传声筒呢?新闻传播媒体的管理办法是报道、评论、读者来函分开。一、报道新闻,力求客观平衡。二、社论或言论,批评政府政策的偏差。发表评论要把握两点:首先,新闻传播媒体的任何批评必须有事实根据,决不能无中生有;其次,政府接受批评,并且针对批评回答问题和解释政府立场;三、读者来函,反映民间声音。

   新闻传播:社会发展的促进剂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是成功的,它对新闻传播产业、政府的高效廉洁和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6

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传统媒体,在社会舆论导向及新闻事件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内电视媒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媒体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只强调媒体的社会功能,对媒体的经济价值比较忽视,导致电视媒体经营中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强大的社会效益下,政府对电视媒体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广电这种特殊的模式,所有收入、工资都要靠各频道或中心自己经营创收才能有工资发放,员工都处在不稳定的强大精神压力下工作生活,所以也希望政府部门和财政部门在资金上能多扶持和解决,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保证电视媒体在稳定中更快的发展。同时,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电视媒体的财务理念落后,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工作非常滞后,造成大量资金被无端消耗,给电视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

二、电视媒体经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给电视媒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多数电视媒体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无论是在预算、核算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欠缺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持。许多电视台出现资金费用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悬殊巨大的问题,大量资金和资产被随意挪用,最终造成大量资源被无端消耗和浪费。而在制度的执行、监管方面,电视媒体也没有予以足够重视,许多电视媒体中的资金支出,往往是由台长和部门主管说了算,缺少有效的评估和审计环节,这不但容易出现资金虚耗的问题,同时还将导致贪腐、侵占资金等问题。

(二)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由于电视媒体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导致电视媒体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水平较低,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目前,电视媒体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一些简单的成本核算,对于财务预算等稍微复杂的工作则无法胜任。同时,电视媒体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在财务管理预测、决策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到位,这给财务管理埋下了非常大的风险和隐患。

(三)财务管理方法缺乏

在财务管理方法上,电视媒体也存在巨大缺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新型企业,相继采取了资金统一管理、调配的方法,对资金进行全面的统筹和安排,并由专业部门实施监管。然而,电视媒体并没有引入这些先进管理方法,造成许多财务资源被无端浪费,管理效率也非常低下。

三、电视媒体经营中的财务管理优化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电视媒体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应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全面的制度作为支撑。这就要求电视媒体从预算管理入手,加强对财务预算的关注和重视,督促各部门认真执行财务预算,并将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其次,电视媒体必须加强对执行制度和监管制度的优化,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全过程监督,动态跟踪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水平。此外,电视媒体需要构建独立的财务监管部门,将财务监管工作与财务工作相分离。财务监管部门负责资金审核及审计工作,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优化财务管理团队

优秀的财务管理团队,对于电视媒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极其重要。电视媒体在增强财务管理意识的同时,也应对财务管理岗位待遇进行适当调整,提升岗位和部门吸引力,使更多经验丰富的专业财会人才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同时,电视媒体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建立全面的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学习意识不强、工作态度较差的人员及时予以警告或处罚,对于热衷创新、态度端正的人员则给予适当的奖励,做到有奖有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意识,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引入先进财务管理方法

先进财务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电视媒体财务管理整体水平,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因此,电视媒体必须加强对财务信息技术的引入,加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依靠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统计和管理,提升成本核算效率,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其次,电视媒体必须加强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借鉴和学习,积极引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并加强与知名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7

关键词:新媒体;高等学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41-02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经济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高等学校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学生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一)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新媒体?业界没有统一的说法。现在人们对新媒体这一概念普遍的理解是:新媒体是指以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有线网络、无线通信卫星等设备,以及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向广大用户传播的信息和服务。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因为它与以前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户外媒体传播手段不同,它是一种新的互动平台,如数字电视、触摸媒体、博客、播客、微信等。

(二)新媒体的特点

一是时效性。新媒体具有迅速快捷的特点,某个地方发生一件事情,一旦进入网络平台,很快就可以传遍全球。二是平等开放性。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交流、信息、了解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三是互动性。传统的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人们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实现个人与媒体互动。在新媒体环境下,个人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实现与媒体和其他人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交流。四是放大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有放大效应。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时候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经过媒体传播之后,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五是自由性。部分互联网的用户是匿名的,他们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传播各种信息,有时候对这些信息难以管控,因为管理者不知道他们何时会将信息散布到哪里。

二、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头脑反应灵活,更容易接纳新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很少接触手机、电脑、网络,一旦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立即对QQ、微信、微博产生兴趣。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利用新媒体的资源和平台,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和交流,既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交际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新媒体的传播快捷迅速,大学生们可以方便地接收各种信息,而且这种传播方式比传统的方式更加自由。他们可以借助于网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了解外界的信息。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媒体的运用适应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书信方式,现代大学生更喜欢用网络社交工具沟通和交流,比如手机短信、微信、QQ信息等方式。此外,新媒体还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过去,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主要是课堂,或者是通过阅读图书包括各种报刊杂志了解信息。然而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大数据的环境中,被各种信息所包围,他们有一个终端设备就可以获得各种信息,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别人的处事方式,这可以让大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拓宽他们的思维渠道。在给大学生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新媒体也带来许多的问题。网络上大量的色情、暴力甚至反动的信息给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很消极影响,有的学生因为沉溺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另外,现在的电信诈骗手段,给一些大学生造成损失,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重视的。

三、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主要是面对面地办公,效率低下,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者只需要在各个班级群里发一则通知,班级大部分同学相互转告一下,就能够取得以往的效果。在大数据时代,管理者可以选择信息传播的多种渠道,可以通过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方式借助于各种交流软件将想要传播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2.可以更快地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关于学生的信息,及时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各种网络平台,如QQ群、飞信群等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进行心理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3.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聊天软件如QQ、微信、陌陌等可以很好地充当师生交流的媒介,群聊功能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发一句问候或者祝福的话语,或者发个红包给大家争抢,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人际活动方式。另外,通过这些便捷地交流可以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的政治信念迷失。由于新媒体自由开放的特点,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很大,这就给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机可乘,他们借助网络平台宣传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民主、文明,这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冲击。由于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对事物辨别能力不高,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极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鼓动。

2.使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大学生获得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由于网络上有的信息真伪难辨,而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不高,导致对社会不信任。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容易冲动,产生偏激行为,甚至肆无忌惮地攻击别人。大学生对各种的价值观辨别能力不高,他们很难处理好各种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迷失自我。

3.传统教育工作方式受到挑战。大学里的辅导员,以前是深受大学生的景仰的良师益友,因为辅导员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相关教育教学经验,还有着坚定地政治信念。然而在媒体的环境下,各类信息充斥身边,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辅导员的信息已不是他们的唯一来源。辅导员的权威受到挑战并不总是坏事,辩证的思维对学生看待问题是有帮助的。但有些时候,大学生可能会受到一些虚假信息的误导,他们会反过来质疑辅导员的教导,甚至做出一些违反大学生行为规范的事情来。

4.使大学生与现实世界相脱离。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小学,在许多高校同样存在。有的是由于酷爱玩游戏,有的是因为喜欢网络交友,还有的是昼夜不舍地追剧追星。不论是什么原因,这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就是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从课堂上捧着手机而忽略了知识学习到餐桌上专注于回复信息而错过了与身边的朋友交流,今天大学生的网络沉迷现象已经不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大学生沉迷网络,有的是因为生活或者是学习上遇到挫折或者是困难,他们没有勇气面对残酷的现实,于是就选择了逃避,选择那个可以找到成就感的“自由王国”。

四、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大学生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思想很容易出现混乱。学生管理者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学生管理者需要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不传播谣言,多传播正能量,使学生能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能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具有良好的法律道德意识。

(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管理的各种问题,首先还得从高校教育工作者身上想办法。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要与时俱进,熟悉新媒体环境下的办公特点,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熟练地进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除了提高自身的新媒体技术水平之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道德修养。要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加大对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的投入,建立方便快捷的管理服务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地运行开展。其次,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采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方便校内教职工之间的文件信息传递和共享,优化整合资源配置,营造一个高质量的新媒体环境。

(四)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督和管理

制定并完善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者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监管能力。及时了解网络信息中的情况,与网络监管部门加强交流和合作,随时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打造一支网络监管的团队,防止一些未经证实的谣言在学生之间误传。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引领他们传播可靠地信息。

(五)更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渠道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更新工作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网络文化活动,通过创建QQ群、微信群、聊天室以及校园论坛等网络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交流,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比赛以及其它的班级日常事务,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的优势,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多媒体的形式如语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参与讨论和联系的积极性。

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学生管理的策略与方法,不断提升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主动学习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督和管理,拓展工作渠道,控制好学生中的舆情,提升新时代高校的学生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传中.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9,(07):42-43.

〔2〕詹昌平.利用新兴媒体构建高校校园舆论引导新格局[J].教育探究,2010,(02).

〔3〕刘立为,薛艳.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28).

〔4〕袁世斌.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12,(09).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8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意愿显著增强,为群众路线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1.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带来的挑战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中国面对着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网络舆论环境日趋复杂、舆论压力骤然增大,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使网络舆情事件呈现上升趋势,舆情的疏导和管理也随之越来越复杂化。现实的文化景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全方位的文化冲突,意见领袖在舆情生发机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舆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前发展,并成为事件发展的重要推手。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我们党必须要考虑新媒体的作用,提高对其的管理水平及参与力度,从手段和方法上将新媒体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融合,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媒体越来越高的要求,抵制西方国家通过网络的政治渗透、文化渗透,履行舆情管理职责,提升新媒体的舆论地位,加强新媒体的影响力,积极为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2.党政干部网媒素养有限带来的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对民主政治、经济利益、文化科技、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党政干部的网络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党政干部对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无法正确认识,不能辩证地看待开放时代的网络优势,甚至妨碍人民群众参与网络媒体的建设,这些有违党的群众路线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干群之间原本和谐的鱼水关系。党政干部对网络媒体必须要做到“善学、善用、善管”,即善于学习网络媒体知识,善于合理使用网络媒体,善于科学管理网络媒体。而如何转变党政干部的执政理念与方式,巩固传统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地位,增加干部对新媒体的运用与理解,做好“善学、善用、善管”工作,改变部分党政干部“不会用、不敢用”的尴尬境地,成为了我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3.新媒体管理机制的失范带来的挑战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信息呈现出高速性、普遍性、公开性、复杂性等特点,这使党群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迅速,紧密了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但是新媒体传播的高速性、公开性也使得党群关系处理起来更为复杂。如果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处理不当,不仅会破坏党群关系,给党群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动荡与不安。加上新媒体出现的时间极为短暂,发展极为迅速,使得针对新媒体监管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管理机制存在漏洞,这些都将制约新媒体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摆脱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党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媒体管理机制,规范新媒体传播形式和法律法规,培养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采取举措减少媒体的道德失范和传播失范,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合理使用媒体表达诉求,减少群众非理性运用新媒体的动机,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无疑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运用好新媒体来调整党群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实现途径

面对新媒体给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党要认清新媒体的双面性,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实现党的群众路线。

1.运用新媒体推进政务的公开作为执政党,我党必须要结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巩固执政为民理念,深刻认识党的群众路线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重视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发挥其传统媒体不具备的功能与优势;进一步巩固传统载体、亮化网站载体、搭建新媒体载体。运用新媒体全面推进党务、政务的透明公开,为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党和政府及时把握社情民意开辟新通道;为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团结稳定的社会和谐氛围提供新阵地;扎实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为优化决策流程和执政方式搭建新平台。提高公众民主意识与参政意识,促进公众和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有利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着力提升党政干部网媒素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政干部必须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基本内涵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党政干部要重新审视群众扮演的社会角色、政治地位及历史作用,既要增强党政干部的理论水平、提高理论的实践能力,重视干部网络媒体素养对新媒体的影响,提升党政干部的执政素养;又要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己,利用新媒体帮助群众加深对党关于群众的理论观点、思想学说、立场方法的认识,热心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反对一切形式主义、作风,真正地维护党的光辉形象,真诚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转变成无穷的发展力量,使党和群众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3.引导群众理性地运用新媒体人民群众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他们运用新媒体所关注的社会动态、表达的利益诉求有所不同,除了要有效保障群众运用新媒体说话的权利,还要引导群众理性运用新媒体表达情感和观点。我们党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要扎实培养党政干部引导群众理性思考的能力,贯彻运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踏踏实实为民众办实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同群众之间的“互谅、互信、互进”,鼓励群众积极运用新媒体理性表达主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的使用上营造出一种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这是我们党在新媒体环境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4.加强新媒体的管理制度建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也是公共危机的高发期,新媒体已成为社会思潮、民众情绪表达的有效载体,然而新媒体管理机制尚未成熟,造成了管理部门责任不明、效率不高、扯皮推诿等现象,影响着新媒体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理顺新媒体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局面,建立新媒体管理联席工作制度,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建立完整的管理责任链,形成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完善新媒体管理法律和法规,将规范现实社会行为的法律法规延伸到对新媒体的管理上,节约立法成本,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并建立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媒体安全预警系统,推进新媒体有序参与机制,加强新媒体运行的规范性、参与的合法性。

5.强化新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贴近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和发展群众等方面的工作。人民群众借助新媒体参与社会管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党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冲击,但是传统媒体长久以来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固有价值是新媒体所不能轻易撼动的。我们党必须要重视国际媒体的融合趋势,调整传播机构的运作模式,将正能量融入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之中,强化新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促互进,利用支撑新媒体发展的新技术丰富传统媒体,发挥新媒体社会舆论的引领功能,形成一股引导社会风气的正能量,借此来扩大对群众路线的宣传范围和辐射力度。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9

媒体在社会发展和民主制度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媒体影响的不断扩大和传媒产品形式的创新突破,媒体失范、违规现象屡屡出现,反映出我国媒体监管存在着弊端。我国媒体的监管体制是“分业多头监管”,已无法适应传媒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在传媒产业不成熟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亟需一种行之有效并能快速融入现有体制的监管方式,而在体育、环保、质量监督等领域内甚为流行的飞行检查,为帮助解决这个体制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国媒体监管的现状

媒体监管是指有权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或经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处罚制裁等行政行为,对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物理介质以及利用这些介质从事信息传播活动的媒介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监管范围涉及媒介产品、产权、广告价格、广告时间以及媒体组织行为等等。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传媒监管体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或者两个层次,即传媒监管行政部门、传媒协助监管行政部门以及大部分传媒所必须具备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监管行政部门有新闻出版总署(主管印刷传媒和部分与印刷媒体相似的电子传媒)、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主管广播、电影、电视传媒)、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门主管计算机网络传媒)。传媒协助监管行政部门则比较多,有公安部、安全部、外交部、教育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除此之外,媒体一般都要涉及广告业务,广告业务的主管机构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媒体监管机构层次繁杂,职能交叉,职权分散,很容易导致程序繁琐、监管滞后。从监管效果上来看,这种分业多头的监管方式使得监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涉及到多种介质传媒的监管,媒介产品形式多样,牵涉多个部门,突发性媒体违规事件出现时,现有的媒体监管体制快速反应能力薄弱,无法做出应急对策。特别是涉及到新媒体、媒体融合、跨地区发展等问题时,我国的媒体监管几乎都会出现难度或空白,这不但是我国媒体监管体制上的问题,也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在转型期社会,媒体监管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体制上的革新就更加不容易了。飞行检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媒体监管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操作。

飞行检查在媒体监管中的适用性

一、飞行检查有成熟的经验和良好的基础,迎合了现实的需求。飞行检查是在常规检查和一般跟踪检查基础上,监管当局不提前通知被查单位而进行的突击检查,它是国际、国内通行的一种监管检查方式。虽然飞行检查目前还没有在媒体监管中运用,但作为一种监管方式,它在其他领域内已经有着很多成功运用的范例,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比如金融系统内的许多违法违纪案件都是通过飞行检查方式查处和暴露出来的;汽车制造商通过将预设故障的车送到受检经销商保养维修,对经销商进行“飞检”,从而检查经销商的服务技术水平和营销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服务流程;环保部门对化工企业排污进行“飞检”,确保企业24小时都按国家有关标准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不同领域内的成功实施,为媒体监管中运用飞行检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媒体产品生产和组织运行有其特殊性,但如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媒介内容生产中同样适用一样,飞行检查在媒体监管中也能发挥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传媒具有经济属性,其追求利润的内在驱动力使其能够通过市场经营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并实现发展和壮大的目标。我国加入wto以后,传媒产业和资本市场不断融合,国家逐步放开传媒经营领域,外资或国内社会资本进入媒体的发行、广告、印刷、物流等经营性业务中,部分传媒集团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上市,打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靠按部就班的常规监管方式使监管单位精力不济,无暇顾及对媒体监管的系统思考和分析,不能适应现实需求。若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能提高监管效率,化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规范媒体内容生产和组织行为,对媒体违规行为做出提前防范。

二、飞行检查创新媒体监管方式,是对目前常规监管的有力补充。飞行检查在不打乱原有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综合监管小组,通过调配,进行部门间的合作,解决新形式下多传媒交叉监管及新媒体监管空白等问题。这是在常规监管下形成的一种应急机制,特别适用于突发性的媒体违规事件。当然,这是将飞行检查运用于媒体监管的初级阶段。待飞行检查运作步入正轨,关系磨合、工作理顺之后,要着眼于将应急机制向长效机制转变,这样才能发挥飞行检查的最佳监管作用。

三、飞行检查促进上下沟通,减少中间环节。飞行检查代表的就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管,组织灵活,反应迅速,促进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现场监管,以查清实质性问题为原则,减少了中间环节,具有公正性、有效性和深入性,有利于受检媒体单位充分理解媒体监管的实质。

四、飞行检查能弥补媒体监管部门在跟踪、反馈上的不足。对媒体监管的垢病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监管单位事后监管和只监管不跟踪。常规检查迅猛无比,但基本上是人走茶凉,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症结和实质,容易造成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这是媒体监管单位的失职行为。对广播电视的涉性节目、涉案剧、电视短信互动、选秀节目、违规广告等,媒体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的力度,不仅体现在各种监管通知的及时出台与下发上,更应该体现在这些通知执行的追踪、效果的反馈和评估上,应该将监管、整顿与跟踪反馈连接起来。

媒体飞行检查流程设计

根据药品Gmp飞行检查的规定,结合媒体行业的特性,以电视媒体医药广告监管为例,笔者设计了飞行检查流程,如下图所示:

电视医药广告飞行检查是从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一层面出发的,根据具体情况及检查需要,检查主体可进行调整,如对市、地的电视广告可由省工商局等单位承担检查责任。图中,因为广告业务的主管机构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故飞行检查的处理权最后回归至工商局。

飞行检查不是新事物,但是应用于媒体监管中,它就显现出新事物的特性,因此在具体的运用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新媒体管理方法篇10

网络媒体的多元化传播手段具有整合效应。今天网络媒体已超越了早期单一的报纸电子版式样。网络媒体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有:新闻网站、电子邮件列表、新闻组讨论和BBS、即时信息(im)、视频会议、手机短信(SmS)和彩信(mmS)等。从各类上网方式看,无线局域网可以与普通互联网无缝连接,电子邮件和文本信息也可在手机与电脑、手机与手机之间互相传输,高速宽带网和第三代移动电话技术(3G)更是将不同类运营商的连接推向了新的高度。网络媒体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今年8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但这仅是建立网络媒体法制框架的开端。因网络媒体涉及到许多法律部门,本文仅探讨与网络媒体运行关系较为密切的法律问题。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传媒管制从网络发展的历史看,互联网最初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内部的研究者交流网络,随后又发展为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校园网。在1990年代互联网商业化浪潮的推动下,网络媒体以异乎寻常的惊人速度发展,很快地取得了与传统媒体并驾齐驱的地位。学术界通常把拥有5000万客户作为一个媒体成熟的标志。除了百年老店的报纸外,这个过程广播经过了38年,电视则经过13年,从1995年互联网进入商业化运作以来,互联网只经过3年就拥有了1亿多用户。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上,人们开始正式提出"第四媒体"概念。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无管制"的传媒通道。众所周知,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就是其开放性,所以网络也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自组织"。网络无国界可言,虽然互联网域名与数字分配公司(iCann)的根服务器设在美国,但是从理论上说,美国政府对互联网并没有控制权。正是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推动了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数年前有谁能够想到: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BBS都可以成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在改变媒体与受众关系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对政府的传媒管制政策提出了挑战。市场经济国家传统传媒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传媒的公共资源属性,第二是传媒的社会公器功能,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资源的稀缺性(无线电广播占用频率),政府从提供社会公品和公共服务的角度对资源进行管理。后者则是从传媒的社会功能来设计管制制度。按照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规定,网络媒体属于电信数据增值业务。从实务上看,网络媒体管制的制度设计至少必须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管制理念,即政府依据什么理念来实施管理。二、管制主体,依靠政府机构还是依靠产业组织。三、管制方法,是维持网络媒体竞争秩序还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竞争。无论怎样,像对外传统媒体一样来管制网络媒体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无法做到。依笔者所见,网络媒体管制的理想境界应当是管制与网络自组织开放属性这二者之间的均衡。网络媒体资格的认定与监管按照《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学术界相关研究,中国网络媒体大体上可分为新闻单位建立的新闻网站,如人民日报的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的央视国际网站;非新闻单位的综合性网站,如商业网站新浪网、雅虎、网易等,后者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