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9:21

高职教学内容篇1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教育部有关课程教学的要求,高校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笔者认为高校应该按照自己的办学特色,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体系,以听说能力的训练为主,积极运用相关教学资源,因材施教,进行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使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能力。 

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在某高职学校工作的经历,认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而这些缺失又都集中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而这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1.教学内容滞后 

从功能上来看,教材是为一定育人目标服务的师生之间的中介媒体。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变,唯有立足于教材这一教学载体,在此基础上,以教材的内容组织为突破口,把在旧教材上找不到的新词、新事物传递给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 

笔者曾就职过的某高职院校使用的基础英语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该教材共四册、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内容简介(preview)、听说(listeningandspeaking)、读写(readingandwriting),读写部分共配有三篇课文和相关练习及其他实用练习(grammarreview,practicalwriting和basicreadingskills等)。 

根据笔者的经验,大部分教师认为该教材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且内容结构安排比较严谨,条理清楚。但在内容的选择上虽然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便于实施教学,学生也易于接受,与实际联系也较紧密,然而教材的内容在及时反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成果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在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对该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2.教学方法传统 

现有的教学内容仍围绕“教师如何教”这个中心安排,普遍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不够,对其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等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学习策略训练等方面的有效指导。 

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重复着词汇学习、课文讲述、课后题讲解等一系列单调的教学流程。没有带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对策 

1.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知识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必须注重教学内容外延式更新与内涵式更新的结合。所谓外延式更新就是通过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没有足够的知识信息就不会有相应的输出,外语界有一句流行语“幼儿习得母语是外语教师的梦”,就是指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和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就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 

此外,由于英语是一门承载了数千年西方文化发展历史的语言,需要我们结合内涵式更新。它注重对语言知识在整体上融会贯通的能力,着重从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知识的内部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的角度进行更新,通过挑选、组织、重构,帮助学生形成高度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形成和发展其认知结构,使其知识系统有吸纳新知识的功能。同时,还要把知识内化为用外语思维、表达的能力。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忽视和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学生肢体语言素质的提高。

2.调整英语课程的结构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英语虽然是一门基础必修课,但其地位远远比不上专业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效的课时内优化课程结构。减少语言知识的讲解课时,增加语言技能型课时。技能型主要指听、说、读、写。课堂上各有侧重的单项语言技能提高型的课时相应增加,如把单纯的听力课调整为听说课,在听的基础上,适当提供说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以往两个学时的阅读课,有的老师就会花费一个学时的

时间讲解单词等,现在要求学生在课下查阅本单元的重难点词汇及其用法,课堂上精选重难点词汇,就其搭配和结构精讲多练,并且词汇的讲解也是在提供词汇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专题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3.突出教学内容的高职特色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更应突出社会服务功能。从社会、学生的需求出发,立足上岗、服务、就业,使学生拿到相关资格证书,形成就业优势。bec、pets等考试实用性强,要根据各专业特色,灵活科学地安排适应各种考试训练的内容。技术发展快的学科,有必要增加专门用途英语的内容,比如开设计算机英语、外贸英语、饭店英语等,作为了解行业常识、普及科学知识、国际学术研究动态等的窗口。此外,要应对双语教学的挑战,研究和准备用英语讲授部分专业课,考虑高年级个别课程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分析其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科学的归类、分析发现,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熟悉国际贸易知识与业务,具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转变思想,突出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教育教学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其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做事做人的基本品质为核心,注重理想和信念、情操和人格的培养,将人文教育体现在教学内容中。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以德治学、以德治国的要求,也是将来适应岗位的必要准备。 

创新要有强烈的探索欲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在全球化背景下,既要保持本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要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学生是创造性地接受知识的主体,强调创新教育,正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视。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助于激励创新精神和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供一般创新所需的思维和实践方法,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大量发展思维、论辩、逻辑推理能力的素材。 

参考文献 

[1]任秋会等.用高职教育理念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高职教学内容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对既有较强专业动手能力、又有实用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专科和本科教育——以培养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用型英语人才为主要目的。如何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 

 

(一)高职英语教育具有高等英语教育与职业英语教育的双重属性 

1.高职英语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育,具有职业英语教育的特征。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描述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2.高职英语教育有别于中职英语教育,具有高等英语教育的特征。它们的课程结构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职业英语教育课程均占很大比重,都非常重视实用性。高职英语教育是职业英语教育中的高层次,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中等职业的英语教育高一层次。 

(二)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强调了两个“并重”、一个“更要注重”和一个“原则”。两个“并重”是“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一个“更要注重”是“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一个原则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区别于普通院校,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需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高职英语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 

按照国际语言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可以划分为专门用途英语与学术英语两大体系,学术英语旨在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工作者,而专门用途英语旨在培养能够在特定的职业范围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从这一意义讲就是指职业英语。 

 

二、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 

 

(一)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据调查,英语高考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只认识6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他们的阅读、听说能力差,兴趣与学习能力与普通高校生也有明显差异。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为工具性动机 

英语学习动机受性别、英语水平、年龄、职业要求、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不是简单的个别因素,而是个交叉型、立体型、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过程。据调查和统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为工具性动机。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著名教育家李秉德的定义,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许多教师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对教材的界定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日本学者欢喜隆司教授认为“从总体上说教材是受学校教学内容所制约的”,可见教学内容涵盖教材。此外,许多教师在教科研上还存在着一个误区,偏重于对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而忽略教学内容。实际上,教学模式是教学结构的稳定而简明的理论框架,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使用的工具和手段。鉴于以上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的工具性动机,同时激发他们的融合性动机,以促进教学和学习效果。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考虑它们是否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培养实用型的英语人才,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区别于英语语言文学类的教学内容,应侧重加大语言能力类教学的力度,突出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适当降低“学术”性知识的含量,加强“实用”性知识的训练与培养。 

(三)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典型性 

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做到“少而精”“用得着”,与经营环境、业务环节和涉外交际活动密切相连,和职业岗位密切相关,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的指导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比如,在英语应用文的写作上,我们应侧重培训学生撰写简历、通知、信函等,然后根据各专业和岗位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的专业应用文书写,而不是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四)教学内容应该有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主张“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重视高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持续进取和不断提高。 

(五)教学内容必须承载文化教育 

语言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学好一门语言,不应仅局限于学习它的语音、句法等,还应该学习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基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语言运用错误,常常会使对方误会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同时通过语言的教学内容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特别是职业文化的差异将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乃至素质提高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涉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是我国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在一个较短周期内,打造出高层次、直接服务于社会各行业一线岗位的合格人才,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事关重要。 

 

高职教学内容篇3

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对护理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期待基础化学能更好的服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关键词:

护理专业;化学;教学;整合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化学课,既是公共课,又是专业基础课。公共课是指以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社会共同知识为标准,而不应以专业学习的“够用”为标准。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旨在让学生掌握与护理联系紧密的基础化学知识、理论的同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具备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

1化学与护理专业的关系

1.1人体生命与化学

人体是由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无机盐和水等化学物质组成。人体的生命过程也是很复杂的物质变化过程,一切生理、病理现象、代谢过程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要掌握人体这一系列变化过程的本质就必须学好化学。

1.2疾病预防与化学

在疾病预防中,常用化学方法对空气、食物、饮用水等进行监测与处理,从而找到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如配制消毒剂、酒精、注射液以及以上物质的保存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等都要运用化学知识。

1.3疾病诊断与化学

疾病确诊后就急需药物来进行治疗,各种药物的组成成分、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体内所发生的变化和作用都与化学有密切联系。如临床上常用氢氧化铝、碳酸氢钠、乳酸钠来治疗胃病。由此可见,化学是是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想学好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首先学好化学,而现阶段的护理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习题设置上都明显滞后,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基础化学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现代护理观下的教学需要。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化学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排斥传统的教学观念,喜欢动手,但不善于学理论;思维活跃,但缺乏韧性;有渴望成功的心态,但是缺乏耐心;有一定的,但是缺乏实际的动手经验;接收新知识很快,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自学能力较弱;缺乏自我管理、约束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课程内容,难度比较大,所需课时过多,会占用专业课课时,影响专业课程的进度。从教师的授课方式上看,多数教师一味地跟着教材走,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式不会变通,不能很好的融合化学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现有教材上看,基础化学教学内容繁多而广泛,许多知识的理论性太强,而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如现有教材中的杂化轨道、缓冲容量、电极电势的计算、有机化学的反应历程等知识难度太大,在进行基础化学整合时应进行删减,整合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注意补充进与生活常识和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经过整合,化学教学从学生听不懂、不想听转化成是能听懂的,爱听的[2]。为了更好的让化学服务于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整合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势在必行。课程整合从狭义上讲,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为了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护理人才,笔者遵循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的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将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进行相互融合,力争使整合后的课程既在宏观上涵盖学校教学系统的学生、内容等要素,也要在微观上涉及到认知,情感、技能能成分,让基础化学更好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

3针对护理专业课程调查后进行的基础化学内容梳理

作为专业课程的前期的基础课程,要想改好化学课程,必须掌握专业课程需要哪些化学内容,为此笔者调研了护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对所需基础化学内容做了如下统计:3.1无机化学: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离子反应;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子间作用力。3.2有机化学:有机官能团的辨别;糖类、脂类、蛋白质的结构及性质;杂环化合物;对映异构。3.3分析化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稀释及溶液浓度的计算。除了以上内容上的整合外,笔者还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引入大量和护理相关的教学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各种常见药品的主要成分所属的化学物质,从而引申其性质,最后再次重申其应用以加深巩固化学知识。实例:在讲解酸碱中和的时候可引入常见胃药“胃舒平”。通过ppt图片展示“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为al(oH)3,讲解从物质分类上属于弱碱,有碱的通性,所以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再延伸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了实例,让书本上的印刷体可以跃然纸上,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接受。

4整合后的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整合与改革,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具备以下能力:独立认领与正确使用化学仪器;重点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描述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完成实验记录。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努力提高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参与交流和讨论,学会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交流学习方法。感受并认同化学在社会发展和医药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总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整合教学内容,并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护理专业化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整合的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对所讲授的学习内容越感兴趣,对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越扎实。同时,在化学课上引入护理专业问题,也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目前的整合实践仍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要想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效果更好,还需不断深入探索和反思,以使基础化学教学能更好的服务于护理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华美玲.关于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11):94-95.

高职教学内容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 

   实施专题教学是大多院校“概论”课课程建设的共同选择,笔者所在院校也作了初步尝试,现就如何设计高职院校“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略陈管见。 

一、高职院校“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的客观基础 

(一)“概论”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 

根据“05方案”的思政课程设计,“概论”课着重讲授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就明确了“概论”课的主题、主线和重点,即“概论”课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掌握了这“三个以”,就掌握了“概论”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授“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个性和具体性无论怎样繁多,都必须结合概论课课程特点,围绕着课程的主题、主线和讲授重点来进行,才能实现课程设计的目标。 

(二)“概论”课教材情况 

在目前实行“05方案”的背景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大纲和课本统一为“一纲一本”,不管是本科、专科或是高职院校,使用的都是同一本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全国有名的专家编写,质量好、水平高。但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内容重于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针对性;三是理论对实践的相对滞后性;四是缺乏生动性。这就产生一个显著的问题:在高职“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上,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统一性与高职“概论”课教学的具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问题,关乎高职“概论”课的实效。 

(三)高职学生“概论”课学情 

就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生源状况而言,高职学生理论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客观上,这门课的学习对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主观上,高职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理论课程,他们相对喜欢的是操作性强的实用课程。因此,怎样调动高职学生“概论”课学习积极性是高职“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的又一出发点。 

(四)高职“概论”课教学现状 

“概论”课在大多高职院校中都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功利取向日益明显,“概论”课也难逃“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是尴尬地位。其次,师资队伍也是另一瓶颈。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由中专升格建立起来的,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在知识结构广而不专、博而不深,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知识准备上很难适应目前高职思政课的新要求。再次,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教学;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趣味性;没有突出高职特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二、高职院校“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学理念与职业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原则,把握好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 

作为公共基础课,“概论”课有自身与其他专业课不同的特点,但高职院校的“概论”课毕竟是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因此,在专题设置中,教学实践证明,应坚持教学理念与职业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原则,渗透职业教育理念,使“概论”课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与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基础课的普遍性与专业课的特殊性关系。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把握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关系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专题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概论”课教材现实、社会现实、高职学生现实出发,处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在专题设置上,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知识结构,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力点和思想教育点,注意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等社会现实,把“概论”课的

[1] [2] [3] 

主线、重点、主题以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要求整合构建,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完美转化。 

(三)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教和学的关系 

在“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没有错,但教师切记不要矫枉过正,被学生的喜好所左右。问题的关键是要保证教师对于学生不喜欢的但又必须理解的理论传输到位。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在专题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每一个专题,大量收集相关信息,运用多种手段沟通

师生之间的信息渠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倾听他们对专题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四)坚持感性内容与理性内容相结合原则,把握好表达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所谓理性内容是指教学大纲中理论化了的系统理论、思想。所谓感性内容是指为学生能直观形象感知的理论、思想和观点,包括影视资料、实物展示、图片、情境再现等”。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相对差一些,教师纯粹的理论思想的讲解,易使学生厌倦疲劳,故要做到将理性内容与感性内容两者相结合起来,理性内容增强感性解读,感性内容加强生动表达,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表达形式良性互动。 

三、各专题教学内容 

根据“概论”课课程设计、教材实际、高职学生特点以及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原则,高职高专院校“概论”课可以设置为以下十二个专题。 

第一专题:回眸马克思——马克思生平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专题包括两部分:一是了解马克思伟大人生,补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相关知识。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包含教材第一章与第二章,向学生粗线条介绍“概论”的全貌。约需学时。 

第二专题:追忆毛泽东——毛泽东生平及毛泽东思想。此专题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讲授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的理论贡献。约需个学时。 

第三专题:走近邓小平——邓小平传奇人生及邓小平理论概述。本专题以邓小平生平为线索,透视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与伟大成就,总体上介绍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约需学时。 

第四专题:评说江泽民——江泽民简介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专题着重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约需学时。

第五专题:直面胡锦涛——胡锦涛简介及科学发展观。本专题重点讲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约需学时。 

第六专题: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专题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重点讲述改革开放的原因、历史过程、年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与启示。约需学时。 

第七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此专题为第八章内容,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约需学时。 

第八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此专题为第九章内容,这一专题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联系和区别。约需学时。

   第九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此专题为第十章内容,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约需学时。 

第十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此专题为第十一章内容,主要介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方针政策。约需要学时。 

第十一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环境。本专题包括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约需学时。 

第十二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本专题包括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约需学时。 

余下的课时作为实践教学课时。这些课时既可单独用来开展实践教学专题活动,也可纳入到每个专题的教学中。 

这些专题,既能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有利于凸显高职特色,采取这样的专题进行教学,其效果会是明显的。 

四、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的几点建议 

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中开展“概论”课的专题教学是一个新的探索与尝试,为使专题教学更好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不断反馈,完善专题教学内容 

高职教学内容篇5

大学扩招,让数以百万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生源质量的下降,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文化素质普遍下降,而《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概念图表多,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一、《基础会计》课程入门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

1、明确《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着重掌握的专业能力。对于这些能力,授课教师要侧重进行培养:(1)了解并掌握会计数字、文字的书写规范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对会计具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能够对日常常见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掌握会计核算原理;(2)使学生能够实际动手填制会计记账凭证、独立进行账簿登记、编制基础会计报表等能力,具备会计手工实际操作技能;(3)使学生具备会计从业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够有能力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专业能力。

2、对于《基础会计》的授课内容,应该与学生培养的目的相结合,做到讲授内容有的放矢。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最难的是入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入门教学更显得重要,《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接触到的最基础的专业课程,其授课内容的讲授就更加重要,而做好课程的入门教学,是各大院校会计专业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因此合理设置学生的入门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基础会计》课程的开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假设等等。一般的,授课老师都是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来进行授课的,那么这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下马威”。我们应该打破常规的讲课思路,特别是在会计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当中,要跳出教材对于我们的限制。我们首先向学生讲述的不是会计的总论,而是使学生能够对课程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他们要学的是什么,要怎么样去学,学了以后可以怎么样进行实际的应用。

在这里,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课前的准备,特别是要准备好一些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凭证报表等,包括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一些上届学生做好的凭证,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好奇心;第二,回答好两个问题。首先是《基础会计》课程讲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结合上个步骤中发的会计凭证、报表等相结合,告诉学生其实我们主要学习三个内容:凭证、账簿、报表,二者结合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知。其次是如何编制凭证、账簿、报表,这里可以让学生对照教材目录,找到相应章节,并告诉学生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握好学习的方向;第三,做好讲课内容的铺垫。我们知道,刚接触会计的人很难把握好“借”、“贷”的方向和实质,因此,我们要做好借贷记账法的铺垫,让学生能够进行一个过渡。

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强于实践性的课程,而理论性强意味着课程的讲解要更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要不然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学生来讲,只能是枯燥无味,听课也没有兴趣,上课昏昏欲睡。因此,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用好现代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方式。

1、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打破采用板书进行教学的传统方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生动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内容,在课堂上播放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会计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以此同时,《基础会计》的教学中还应该给学生配备相应的实物资料,让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际使用的会计凭证、账簿等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际不脱节,使学生更容易对会计理论进行理解。

2、理论教学与仿真教学相结合。我们知道,目前的会计教学方式都是先理论、后进行仿真模拟实训的教学方式,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没有实践的结合而难以理解理论,而后进行模拟实训的时候因会计理论的不足而难以独立进行实际操作。我们应该打破这种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跟实践教学进行结合,在《基础会计》的基础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对应的实践模拟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更加直观的理论教学,甚至可以把理论教学的课堂搬到会计实训室内,进行“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方式。

3、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组织进行会计专业资格考试以及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如高职会计专业点钞技能大赛、高职会计专业珠算技能大赛、高职会计专业知识竞赛、高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大赛等,提高学生的书写、点钞、珠算、会计实务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将技能竞赛作为会计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以竞赛的方式强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非常重要。由于教师的学历、经历、教学经验、工作责任心等的差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要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需从提高教师水平和能力入手。

高职教学内容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音乐鉴赏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课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门深受大部分学生喜爱的课程。我在高职院校从事基础教育将近十年,通过日常教学及不断的探索学习,发现很少有适合高职学生音乐鉴赏的教材,有的教师长期使用专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

一、制定高职音乐欣赏教学计划

《音乐欣赏》课程共分为5个单元,30学时。四个单元的题目是:音乐与生活(2课时);如何欣赏音乐(2课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12课时);西方音乐流派及各时期作品欣赏(16课时);通俗音乐欣赏(2课时)。

采用中等专业(非艺术类)通用学校《音乐欣赏》为教学课本,并汲取其他音乐欣赏教材的内容,针对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每一课内容与时间安排上,力图遵照“以听赏为主、讲解为辅”的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在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素养,设计了一份专门为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高职教师授课的教学大纲(草案)。我对每一课的听赏材料都做了较为细致的安排,一般每节课听赏曲目的总时间约为30分钟,另60分钟为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及安排复听等。

二、从“古”“今”的角度出发选择音乐作品

对内蒙古地区,特别是对呼和浩特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许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掐头去尾现象。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大量音乐作品的传播,各种艺术风格与流派逐渐形成,每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都与上一个时代音乐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从几千年的音乐史来看,各个时期音乐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以古代音乐元素为基础的,例如格里高利圣咏是公元六世纪形成的,它的形成与传播都是在封锁与闭塞的教会音乐的缝隙中进行的,在这期间经历了附加段、继叙咏、宗教剧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从此教会音乐向外部社会及捷径迈进。

三、从“中”“外”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多得不胜枚举,我们应该适当地将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引入到音乐欣赏的课堂中。我在课堂上就高职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欧洲古典音乐的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做过一个简单调查,调查结果让我感到很吃惊和振动,通过调查表明学生们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关注程度与了解程度明显不如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关注程度与了解程度,虽然学生都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但调查结果反映却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完整的唱出自己家乡的民歌,更别说列举中国民乐曲了。我们决不能忽视或遗忘本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史的教训时刻在警示着我们,时期国家经历了一场浩劫,其中国乐更是经历了一次惨重的毁灭性打击,传统乐器被烧了,各地的国乐团体被下放劳动改造,舞台上、广播里只剩下了各类样板戏,国乐消失了整整十年,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停滞不前。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重新走向世界,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更辉煌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从历史文化长河中看到,中国原始社会的甲骨文、秦汉的乐论辞赋、唐宋的传奇戏剧、明清的话本小说,还有由历代低层劳动人民亲口创造流传至今的民歌,这些都是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浓缩与写照,经过历史长河的筛选,流传至今的中国作品,都堪称为佳作。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如何展示在音乐身上,如何把民族音乐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国民生活中提升,这是当今学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也是我们高职音乐欣赏的主要教学目标。

四、从“雅”“俗”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

说到音乐中的“雅”“俗”共赏,一直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道难题,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常以传统的审美标准对音乐语言、音乐体裁、音乐题材、音乐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划分,人们所说的“雅”就是“高雅”音乐,“俗”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大众音乐。通过我的教学经历及一些调查考证,我发现以前的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大部分讲授的都是所谓“高雅”音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欣赏音乐,所以课堂上学生只能听到欧洲古典、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对于通俗音乐抱着轻视、冷淡的态度,如果谁涉及到“通俗音乐”的内容,就会被同行或有资历的教师批评及做自我批评,直到今天,还有不少音乐教师存在着这样可怕的观念。确实我们不可以否定这些欧洲古典、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它们是经过历史筛选和检验的优秀音乐作品,它们铭刻记载着人类精神文明和情感生活世界,它们对全人类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高职学生也不例外,所以课堂教学中这一课绝对不能少。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其实课堂也就是双项感受的短暂的90分钟。在开放式提问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认知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真正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晋儒,吴立贞.音乐欣赏概论.人民艺术出版社,2001

[2]胡向阳,周雪石.音乐欣赏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高职教学内容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着[教高16号]文件精神“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作一定的选取,以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为重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财务决策和财务分析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述,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重点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目标。该课程的后续安排主要是围绕财务管理的内容展开的,简要说明各章节安排与财务管理内容之间的关联。对于财务管理目标,在分析各种不同观点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并简要说明企业价值的含义及其衡量与后续资本结构决策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主要介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其中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和投资风险价值含义的理解是重点与难点,特别是递延年金的现值计算。该部分内容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详细讲解,多举例,多练习,让学生能对现值和终值的计算举一反三,必要时还可以对有关公式进行推导,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是筹资管理,包括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的选择、资金成本的计算、资本结构决策以及杠杆原理的运用。其中,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资金成本的计算和资本结构决策是难点与重点。

第四部分是营运资金管理。这一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用得最广,在安排授课计划时应详细讲授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的有关理论,以及流动资产的日常管理方法,如现金最佳持有量的确定;应收账款管理中信用政策的制定;存货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存货储存期的控制管理、存货aBC分类控制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等。

第五部分是投资管理,包括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中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的估算和各种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是重点与难点。对证券投资中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的投资价值和收益率的计算,由于大部分内容与现实存在严重的脱节,应简要讲述;但对于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和基金投资的有关内容要重点讲解,因为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毕业后无论是自己理财还是为企业理财都是非常有用的。

第六部分是利润分配管理,包括利润分配的原则、程序和形式、各种股利政策等内容。其中股利政策是本部分的重点,应重点讲述各种股利分配政策及其利弊和对财务的影响。

第七部分是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以及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其中,财务分析方法、各种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及其含义,以及杜邦分析法的应用是重点,因为这些内容是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和基础。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多、公式多、计算多,如果教学方法单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多动脑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要求学生站在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高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分析报告,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而教师则主要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大胆的推导和创新。

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案例选择或编写要符合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案例内容要全面、深浅要适中、案例的安排要与教学进程相一致、思考题的设计要科学,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结构又比较严密,学生若没有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他们阅读案例资料将会感到很困难。因此,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或取消理论性教学。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理论教学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课堂上讲清楚财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才能利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管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总结。重点评价案例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二)启发式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要有所知,还要有所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最好以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的问题为引子,例如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时,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家庭在购买房产时,往往面临多种付款方式的选择,常见的是分期付款或一次性付款,有什么不同呢?又应该怎么选择才划算呢?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如,在讲授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时,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一些城乡结合部,有一些被承包的公交专线车,司售人员常常赖在车站等乘客,久久不开车?以此引发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再如,在进行手机话费充值时,电信公司往往会推出“预存话费送话费”的活动,一般是充得越多送得越多,甚至是“充话费送手机”,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电信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做?对于用户来讲,预存话费是否划算呢?再比如说,很多学生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应该怎样处理这样一笔钱呢?很多同学会选择将它花掉。可以建议学生从资金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如何才能让它实现增值?而要实现增值,就必须进行投资,那么应该采用哪种投资方式呢?用来购买股票,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但风险较大;用来做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风险低,但是收益也低。这样,就可以引出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式。这样的例子很多,由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会感觉到很亲切,也会引发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让学生将财务管理知识自觉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财务意识,学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理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常是在一种人造的环境里,如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工厂里,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模拟实践并随时进行学习评价和指导。情景教学法利用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入手,使学生自觉进入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被动听课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参与的过程。

情景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可分为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教师评价。其中,情景设置是情景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等设计教学情景,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设置情景时教师可将一个教学班级模拟为一个上市公司,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把学生分组设为股东大会、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财务处、营销处、生产处等,并让学生模拟完成以下任务:根据公司利润目标编制全面预算、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编制月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召开股东大会、编制上市公司年报。

角色扮演就是按不同部门进行人员分工,要求学生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来处理财务活动。这一环节是情景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情景教学的目的和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分析来学习知识,以此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交际能力。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生可全面实践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对财务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应充当导演的角色,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推进者。学生围绕情景完成角色扮演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角色进行评价和总结。

情景教学法在具体实施时可以结合eRp沙盘来进行。沙盘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能力规划与安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从事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加深对课堂所讲授的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深刻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图解教学法。所谓图解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形式向学生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某些章节出现知识点多、公式繁琐,且相互关联时采用。例如,现值和终值的计算、插值法求解内含报酬率、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项目投资中营业现金净流量的分析,等等。通过图解,可以把比较繁琐、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分解细化,形象地展示解题思路与过程,使学生学起来简单,记起来不容易出差错,效果较好。

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只要用心安排,因材施教,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改变以往那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和公式当中解脱出来,就可以消除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恐惧心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这门课程,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充实、更加活跃,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当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玉娟,支磊.高职高专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高职教学内容篇8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 要】本文结合本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于学院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1 依据

1.1 意义和应用前景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坚持培养实用能力的方向,要打破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式的学科体系。教师为了扮演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这样才会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在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取得新的突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培养新的复合型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对英语熟练应用,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新的复合型当代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亟待改革,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新的复合型人才。

1.3 研究基础

我院自2005年起,已在发电、供热等专业进行了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本人承担过2004级发电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2 实施方案与计划

2.1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合我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于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

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要通过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和生活化的言语环境。

具体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必修模块+指定模块+任意选修模块。

2.1.1 必修模块(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新生入校时第一学期进行英语基础学习。立足于学生高中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注重体现与热动专业的相关性,着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末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

2.1.2 指定模块(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针对热动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业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使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的需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用典型职业岗位中主要工作任务的实例,通过听说、读写与翻译多种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实用英语技能。

2.1.3 任意选修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有效的补充,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它是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语言拓展学习需求开设的选修课。它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一块重要的阵地。我们给学生提供满足兴趣和语言学习需求的多种公共选修选课,满足学生学业规划需求。

拟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2.2 具体实施计划

(1)明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2)丰富课程资源和教材体系,编写专业英语教材,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3)重视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开设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行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技能大赛等)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发表相关论文两篇。

2.3 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主要保障条件

(1)调研法:去电厂参观,学习热动专业知识,为专业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2)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获得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3)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情况,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总结论文,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成果

3.1 实施范围、教学受益面

将对英语课程的改革实施起到参考及示范作用,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预期成果形式及数量

(1)公开发表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论文2篇;

(2)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1套;

(3)“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报告1份。

3.3 预期的主要创新之处

高职教学内容篇9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内容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建模内容

高职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与传统高等教育有着很大不同的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能够动手操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能适应和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生产性、开放性特点,通过引入数学建模内容将数学教学,特别是引入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解答实际问题。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用途以及如何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探索了一条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数学教学改革之路。

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理论体系,减少复杂的数学证明及运算,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数学建模恰是训练学生通过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将数学建模内容引入数学教学的基本条件

高职教育是大众化教育的主力军,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理论性,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且没有必要。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来看,高职学生更愿意学习实用性强的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也更为高涨,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开发和引导。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建模内容的方法与途径

在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了解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和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建模内容的方法和途径。

(一)在数学基础课中引入数学建模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一般不是很扎实,但是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则有较大的兴趣和较充分的了解,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对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比如,基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熟悉和热爱,可以把数学理论的教学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引入一些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的案例,通过解决具体的案例,导出要学习的相关概念与知识,逐渐让学生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和方法。同时加入数学实验课,让学生学习运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计算、解答实际问题。如在《经济数学》课程中讲到需求函数时,可以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具体工作场景,引入商品市场需求的调查与需求函数的拟合这一案例,要求学生对某款手机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并求出其需求函数。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需求函数的概念,而且学习了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用数学软件拟合各种类型的需求函数。

(二)在数学选修课中引入数学建模内容

在数学选修课中可以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Ⅰ和数学建模选修课Ⅱ。

1.数学建模选修课Ⅰ。开设该选修课的目的在推广数学建模的影响。选修课基本上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包括优化问题、分类问题、预测问题、评价问题、决策问题等,所涉及的模型包括函数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统计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建立的模型及解决模型的计算都可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

2.数学建模选修课Ⅱ。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主要是从数学建模选修课Ⅰ的学生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意愿选拔出来,主要目的是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其中也有单纯喜欢这门课程但不一定参加竞赛的学生。本课程除了学习数学建模的相关方法外,还可以增加查阅英文资料、阅读英文科技论文、用英文写作数学建模论文等内容。

(三)在课外活动中引入数学建模内容

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要充分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空间,使课内课外的学习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1.举办校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理科教研室与数学建模协会可以通过横幅、海报、广播等方式大力宣传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搭建平台。参赛学生自由组队,特别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通过竞赛扩大数学建模在学生中的受益面及在全校学生中的影响。

2.在数学建模课程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基础上,学校以数理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数学建模活动。学生们在固定的数学建模实验室进行问题的讨论、软件的交流学习及各项活动的策划。

高职教学内容篇10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内容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途经。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创新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有效的企业管理离不开创新,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进行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成功的创业也离不开管理,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管理实践中用到的原理和方法正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可见,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所以,我们应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挖掘和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1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1.1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展,一些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发生变革。企业中出现的新变化对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但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企业实践,未及时引入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如果学生接触不到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思维和能力。

1.2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在教学中,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检验,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1.3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不紧

在高校中,专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企业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涉及面广。虽然在企业管理中需要进行创新,也有很多企业强调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机会,但是,很多教师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大多过分依赖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注重让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没有充分挖掘课程中蕴藏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机会,没有将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的思路

2.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更新知识储备,从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业态等传达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网络、合作企业等途径来获取企业实践中的新变化,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共享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紧扣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兼顾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一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相应的竞赛项目,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三是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企业中学习企业中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等。

2.3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在创办企业前要对各种企业有所认识和了解,在创办企业后要对初创企业进行管理。所以,认识企业是创办企业的准备工作,管理企业是创办企业的后续工作。鉴于此,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认识企业、创办企业和管理企业三大模块,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一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如增加了认识企业、创办企业两个项目;二是在每个项目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在每次课中考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3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