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元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0:20

民族艺术元素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与此同时动画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丰富多彩的、风格各样的动画片大量涌现。但是,无论如何发展,它都是一种传播媒介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动画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博大的文化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觉窗口。因此,在动画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就会使传统文化随着动画的传播而得到扩散。例如动漫作品《郑成功》,它的取材是中国明末福建沿海,民族英雄邓成功的故事。在整个作品中展现着大量的闽南沿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将中国民族传统的优良品质发挥额淋漓尽致。大家都知道日本动画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日本动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立足传统进行创新,像《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红猪》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无不折射着日本传统文化。影片《幽灵公主》中男主人公阿西达卡生活的村落便是取材于日本真实存在的一个民族部落,其主人公的服装造型、生活风俗都体现了现实生活民族的原貌。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把日本民族元素抽象成了各种鬼怪造型,如无脸男、还有光顾油屋泡澡的各种神灵,体现了日本大和民族对神灵的信奉。《龙猫》里的龙猫和煤炭精灵,《幽灵公主》里的树灵精和山神兽,虽然没有太多的对白和复杂的情节却能吸引大量的观众,让世界人们在娱乐的同时更加了解日本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文化大国,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拥有丰富的民族题材资源,但现阶段中国动画将少数民族元素运用到动画中创造出经典的较少。一方面很多动画创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化不了解。各民族宗教、传统文化的不同,无法深入其中领悟文化内涵,盲目的追求形式化,过于刻板。另一方面欧美、日韩等流行元素的轮翻冲击,使年轻的一代人对传统文化已经产生了距离感。在进行动画创作时,提炼民族文化之精华,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少数民族元素,如:民族服饰、传统民间音乐、民族传说灵活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不仅可以丰富各民族地区的人民娱乐精神需要,而且能够传播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动画短片《你不知道的东乡族》创作过程

我们的动画短片名为《你不知道的东乡族》用一种简洁、轻松、幽默的方式来介绍东乡人们的风俗习惯、人文风貌。在动画短片中我们用一种诙谐的语言讲述了东乡族的发展历史、生活习俗、婚嫁礼节。让观众以一种清新愉快的心情走进东乡族,了解东乡族的风土人情。在《你不知道的东乡族》人物造型制作中人物大多使用较为简练的线条,背景大多使用明度较高的纯色背景,给人以简洁明快的效果。人物造型在提炼少数民族元素方面主要参照了东乡族的外形特征。男人喜欢戴平顶软帽,有白的,也有黑的,但并没有太多讲究,只是花纹会不同。衣服为长袍、男性有腰带。东乡人民的衣服花纹多,但是颜色多为青、蓝色或藏青色。妇女的盖头分黑、绿、白三种颜色,颜色也随着年龄改变,七八岁戴绿盖头,婚后戴黑色盖头,老年戴白色盖头。所以盖头的颜色就是她们身份以及年龄的官方认证。在制作中把人物的五官抽象为点和线,这也是动画具有超越现实性的特征。东乡族的婚嫁习俗还是具有较多讲究的,画面会以父母高堂而坐来表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前男女青年是不得谋面相谈的,大多通过媒人中间传话。画面会用夸张的形式来表现传话过程的复杂和趣味性。结婚后新郎还要到厨房去“偷”一件炊具,象征掌握烹调技术,让新娘心灵手巧。画面将展示一个滑稽蒙面小偷的形象来表现这一习俗。接着画面会展示新娘哭着拉拉面的场景代表第二天晚饭,新娘要下厨擀长面,称“试刀面”。将复杂的传统习俗用简单的画面来表现增加了趣味性,更能吸引观众。我们通过这些诙谐有趣的画面来表现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人文风貌,让人们能更好地认识了解东乡族。最重要的一点是短片中出现的情节都是我们熟悉或经历的事物,有参照,并不是虚构的情节。我们采用的是一种有趣的方式,对东乡族进行科普解说,以简洁的画面给人以最直接的传达,动画中还融合了民族说唱,民族方言等元素。短片具有时间短、速度快、语言诙谐有趣等特点,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让他们休闲娱乐的同时了解东乡族人们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你不知道的东乡族》创作的鲜明特点,这个动画短片并不像传统的动画片一样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套用一个神话传说传达一种理念,而是采用一种现代人的思维观念、以现代人喜欢的流行文化方式来呈现东乡族人们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朴素醇厚的情深面貌。让更多的人了解东乡族,也为东乡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作用。

三、结语

民族艺术元素篇2

在我国多民族、多文化的基础上,各民族的建筑、服饰、习俗、语言等文化都为中国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实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其主要体现方式有如下几种:

(1)意识的传承与发扬。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在艺术设计中无不体现着和谐性,如建筑的对称与平衡,产品比例与尺寸的统一,色彩、亮度的和谐等。在产品设计中,追求功能协调性、造型多样性,体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形态的变形与延伸。形态代表着当代人们的审美意识,代表着当地人的民族文化精神。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设计者也有不同的喜好,对于设计理念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对于线条的比例搭配、图形状态选择的不同,则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的形态特点就会产生不同。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所体现的宽度、速度或是力量,是基于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延伸的设计理念,也是设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产品成功的关键。产品所体现的形态不是对现实物品的模仿,而是根据传统文化及现代的审美观点进行的再创造,使产品更具时代性与民族文化特色。

(3)色彩的提取与衍生。色彩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染料,是民族文化的“上色剂”。它不仅仅是中国文献典籍里的一种文化结晶,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渐渐走入生活,成为人类本身精神发展所需的必要文化。传统的黑、白、红、黄、蓝、绿等色彩被逐渐提取并进行随意配比,而衍生出更多新奇、美妙的色彩,丰富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对现代艺术设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质感的把握与传承。物质本身的材料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寓意,例如玉器的光滑、细腻、通透被视为高贵的象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根据自身的存在、发展的需求研制出不同质感的材料,如何为产品赋予新的意义并应用与中国艺术设计中俨然成为新时代下的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设计者应在领悟传统物质材料寓意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去学习与把握。

2对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提议

随着国外新思潮的涌入,具有民族文化的元素被“与时俱进”的精神逐渐取代,有人认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已经过时,于是放弃家中的“老古董”尝试接受新鲜文化。例如现代多数年轻人在做设计中,喜欢套用西方设计,而撇弃中国传统的具有文化底蕴的艺术设计,在一幅简单的广告设计中,大多数使用洋文,过度的夸大设计的西方色彩,而忽视物质本身的特性。如此下去,传统的民族文化会随着新文化的引入而渐渐被遗忘,因此,如何将民族文化应用于中国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者目前首要关注的问题。

(1)以民族文化作为中国艺术设计的基础。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与民族特性,因此,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艺术设计中要合理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如色彩、造型以及图文样式,遵循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采用“传统外观,现代结构”或者“现代外观,传统结构”等方式,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例如民族文化包含回纹、方格纹、如意纹、锯齿纹、云纹等和谐、美妙的图文样式,以及精彩绝伦的青铜图文、彩陶图文等,都极具美学价值。艺术设计者可以从中吸取营养,把形式规律、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将形态各异的图文样式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或是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建筑、平面设计、包装、服饰等各个领域,使得传统民族文化发扬且得以继承。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中精华元素的一种借用,并非机械的照搬,即以现代研究设计的产品或物体等媒介作为载体,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只要我们以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将民族文化含蓄、意境、简洁的精华内涵,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中国艺术设计中,一定会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欣赏,同时开创中华民族自己的设计之路。

(2)民族元素要符合大众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在符合个性化的同时,也要符合大众文化。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时,要以大多数人和群体的利益为准则,不仅从物质上满足人类需求,更要能从精神上体会到中国文化及时代的优越性。传统的中国元素有中国红、山水泼墨、京剧、脸谱、龙等,近几年,这些元素被频繁用于名人、明星的礼服设计上,在出席的重要场合帮助主人夺得眼球,民族文化也已被名人带入世界潮流中。但产品的设计要新颖、个性,也要符合产品本身文化的内涵,不能一味的追求民族特点,而导致设计产品只局限于具体的民族元素符号,而忽视了大众内心的感受。

(3)中西文化的结合。随着西方文化的流入,越来越多的文化融合是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设计者应当开放思想吸收多个民族和国家优秀的文化,在秉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并将其应用到中国艺术设计中去。拒绝全盘西化与照搬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应坚持民族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被其他国家设计者认可,使我国艺术设计更具民族特性。

3总结

民族艺术元素篇3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民族元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南》也指出:“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视野。”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蕴藏着民族性格和质朴勤劳,乐观的民族神韵,被誉为“歌舞之乡”、“音乐的海洋”。玉溪同样被誉为“花灯之乡”、“聂耳之乡”,居住着彝族、傣族、哈尼族等多种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勤劳智慧。“三乡”文化悠久流长,处于这样的特定区域、背景、文化熏陶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从幼儿教育开始,传承民族艺术文化,是一件极具意义的工作,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把优秀的民族文化渗透到艺术教育课程中

课程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幼儿艺术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应该满足幼儿的学习欲望,我们可以从众多艺术文化中,筛选出优秀健康,积极向上,反应正面生活,突显民族特点的艺术文化内容纳入到我园艺术课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如:“快乐火把节”、“泼水节”、“三月街”等独具民族特色的主题活动。教师首先通过文学作品,如:“孔雀公主”、“三牙像”等。向幼儿介绍该民族的区域特征、风土人情、风俗生活、民族思想性格。美术活动中通过欣赏民族服饰、配饰、工艺品(傣族统裙、腰带、彝家挎包、花帽、绣花鞋垫等)。绘画:“彝家山寨”、“快乐泼水节”、傣族壁画,彝族版画等。手工制作:脸谱、串编、小饰品等。感受民族工艺美术构图、色彩等的精美和创作上大胆的构思,有效的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火把节”、“阿老表”、“迎客调”、“山童”。歌唱:“织彩霞”、“彝家飞歌”、“想你是挝”、“弹起三弦唱起歌”、“快乐的唆”、“阿老表”。让幼儿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欢快、风趣、柔美。潇洒、奔放),并学唱一些简单的民族歌曲。舞蹈:“金孔雀”、“七月火把节”、“快乐的竹林”、“快乐的小诺苏”,了解民族舞蹈特点,丰富幼儿舞蹈语汇,学习基本舞步(三道弯、平垫步、三跺脚等),乐器:三弦、象角鼓、烟盒等乐器,感受民族欢快有力的节奏,和他们在庆祝节日或丰收时喜庆的气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潜能。通过以上活动,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民族歌舞及文化,这些活动对我们的艺术课程起到了丰富与提高作用。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年龄、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并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至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进行实施,提高了幼儿艺术表现力。

2.积极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环境,激活幼儿的艺术兴趣

幼儿对艺术活动常常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因此,作为教育的指导者,教师应积极创设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环境,激活幼儿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内化幼儿的兴趣导向,成为艺术教育活动积极的参与者。具体做法是:

2.1创设园内艺术文化长廊:民族文化风景线、展示民族服饰种类、花纹、图案、图腾、彝家梁房,傣家竹楼等,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应用多种感官,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创设幼儿作品展示风景线:各班选送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并定期更换内容为幼儿提供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机会。

2.2营造班级特色环境,创设主题墙;“彝家山寨”(彝家夯土梁房前妇女们在织布刺绣,远处是青年男女正在挝罗的情景……)。“快乐的傣家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傣族村寨,人们正在过泼水节……)、“白族印象”(繁华的大理三月街上,人们正在品尝三道茶……)。

空间:悬挂一些民族小饰物。让幼儿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3设置丰富的区域环境:语言区:有关民族的图片、书籍,碟片等提供幼儿查阅、观看。美工区:提供各种图片、实物,让幼儿欣赏,并提供各种材料为幼儿创造、表现提供良好条件。

3.将民族艺术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3.1晨间、课间做民族韵律操,跳民族舞蹈,玩民族、民间游戏。如:跳竹杆、踩高跷等。

3.2起床、餐前餐后播放民族音乐,讲有关民族的故事;“孔雀公主”、“火把节”、“泼水节”、“三月街”的由来等,介绍有关风土人情,激发幼儿学习欲望。

3.3集中教育活动:保证每周两个课时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做到活动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检查指导到位,评价科学合理。

3.4区域活动:“彝家山寨欢迎你”、“傣族用品店”、“民族服饰加工厂”、“好吃一条街”等,把服饰、艺术音乐文化设计成各种丰富多彩有游戏活动,充分体验各民族的文化风情。

4.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创新幼儿艺术教育的活动方式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

我园紧邻聂耳公园、图书馆每天公园里,常有彝族同胞在“挝”、“弹三弦”、“唱调子”,特别逢“火把节”、“龙抬头”等节庆日,我们组织幼儿去观看舞蹈表演及各种活动,大班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有意识带幼儿去感受,让幼儿得到民族艺术熏陶,体验到民族艺术的美。节日期间要求家长带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同时,带孩子去图书馆查阅一些有关民族的图片资料,到师院“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参观,从而加深幼儿对民族艺术文化的了解。

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孩子们从舞蹈、卡拉oK、合唱、器乐演奏,美术等项目进行展示,艺术节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孩子们唱民族歌,跳民族舞蹈、吹葫芦丝、弹三弦,画表现民族生活的画,制作一些简单的民族手工艺品。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重要的是孩子体验了成功培养了自信心。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幼儿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将不断探索民族文化教育,丰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课程,让幼儿得到民族艺术熏陶,体验到民族艺术的美。

参考文献

民族艺术元素篇4

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

如今我们一般所说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通常指运用在建筑、服装、绘画之类上的意象。然而这些表面元素其中的深意更值得当代设计师们去发掘,例如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以及讲究无谓的道家思想,都是民族文化区别于现代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地方,体现民族的形象和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对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的改造与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能够将城市中公共环境艺术发展并营造完善也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在标志,在城市快速“建设”中不断地用现代化、国际化、模式化的设施和与其对应的高效、便捷、简单的设计理念几乎完全取代了我们原有的传统的、有民族气息的、有温和如意之感的城市烙印。物质的流通与财富的快速积累冲淡了城市居民的民族情感与文化的记忆。因此,我们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历史与现代法治融为一体。另外,我们要时刻保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用传统的民族的人文气息来装点城市,通过文化的交流来熏陶城市居民。所以,被逐渐取代和摒弃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元素应以新姿态出现在当代设计中,适应现今的社会潮流与设计诉求,当其能够重新回到设计师们的思维体系,出现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再次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使现代艺术作品具有民族性,也具有时代性。让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这样便会折射出一种人文的力量,令人内心澎湃。

二民族文化与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经典应用

环境艺术的构成可一分为二,一是物质层面的,即植物树木、景观小品、水、假山石等具体构件;二是思想层面的,即场景中的文化底蕴、潜在内涵,只有二者的完美统一才能构成宜人的环境空间。笔者持学习和探讨的态度,现以苏州博物馆的新馆为例,试着在贝聿铭大师的封山之作里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究竟如何把握民族文化与元素在其中的归属。其实早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铭老师就曾做过这样的提案,同样,在苏州博物馆中我们也在追求如何“在一个现代化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物质层面中新材料新结构的运用

博物馆新馆的总体上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将粉墙黛瓦进行新的诠释,又保留了苏州建筑温和、秀气的特点。造型上也尊崇苏州古建筑的斜坡屋顶,但更多的是呈现代感的几何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元素的具体表达是结合了新材料新技术,通过全新的媒介传递到人们的内心,例如构成整个屋顶的灰色的小青瓦被一种俗称“中国黑”的花岗岩取代,这种石材质地强韧,寒冷天气下也不易裂开,弥补了需要定期更换的不足;白色墙体虽样貌与民间建筑没有区别,但内部用轻质钢化结构代替了传统的梁架结构,令墙体更轻薄坚固;更有玻璃围栏,平静的水体,光栅形状的屋顶,“让光线来作设计”,在光影交错中,处处有清新空灵之感。

2精神层面中对传统民族内涵的传承

外在的物质表达固然重要,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更重要的是把握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现代方式的演绎,对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的解读。其一,在博物馆新馆中,贝老师将传统的造景手法通过现代方式进行运用,传统的苏州园林中用窗的造景方式,在新馆中咖啡吧墙面的海棠窗中得以丰富,在中间增添了同是传统窗景中的冰裂纹路,较传统海棠窗中间完全通透四周纹路的方式更具层次感。冰裂纹被赋予冰清玉洁,自傲高冷的文化内涵与海棠窗象征的富贵堂皇看似冲突,实则是和谐统一的,一方面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持守高尚其志的处事之道,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再有,主庭院北部的片石假山,以拙政园的白墙为画纸,结合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布局“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层次感强,而且山石更有色彩的过渡,整个“画作”的比例恰到好处,蕴含着传统国画中“留白”的艺术,通过曲桥来进行隔断,仿佛假山石水中渐渐浮现的一般,呈现清晰的轮廓和剪影的效果,打造出山水画中“平远”的意境。水面的分割借鉴了传统园林中理水的手法,通过桥、亭的划分是水面有聚有散。室内的水面结合着屋顶透过的光线颇有灵动又宁静之感,博物馆屋顶与窗的几何风格硬朗的线条以白墙为背景融化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中,配合水中植物小品亦有画作的神韵。“老虎天窗”对自然光线的处理,使人漫步其中时犹如穿越至用竹帘为窗为门的古代。如此诸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其中,为当代的环艺设计民族化现代化的结合贡献了范本。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转化与再诠释

1在苏州博物馆中对民族元素发展的预见

民族文化起源于民间,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充分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情与热爱,更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向往,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剖析,我们应借此展望未来民族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何去何从。在当下中国的环艺设计中,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呈现出一种错层的结构,要么全无民族符号,效法国外的现代设计,或者将民族的符号完全复制粘贴式的照搬,没有灵魂。相对而言,具有长期性质的展览馆、博物馆等能够很好地通过自身展示的内容与当地的民族地域特色相结合,很好地体现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通过对民族艺术的使用,通过将展览主题与展品所蕴含的特定文化内涵相结合,很好地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民族归属感,能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贝聿的苏州博物馆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再诠释树立了典范:民族传统的运用应结合现代手法,不能由一些元素符号机械的堆砌成为僵化不变之物,而是要与现代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地结合。

2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特殊性分析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艺术(如绘画、雕塑等),生理上的舒适程度是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美感的一大特点,这是其他类别的艺术无法比拟的,所以像迎合人体的尺度、健康需求、光线以及颜色所渲染的气氛等生理需求的满足在环境艺术审美中具有超出其他艺术审美的重要价值,更值得注意的是生理需求对人的影响相对直接,只要在所处的环境中就会有相应的生理反应,这对设计者也是更高的挑战,然而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巧妙地迎难而上,由于民族文化的独特适应性,使得在面向广大群众的环境设计中恰到好处地迎合了民族民间文化与大众内心民族气节相通相容的特点。因此,民族传统并非是老旧与亘古不化的,它并不是现代设计与创新的枷锁,相反,民族的元素是中华传统文化留给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先贤对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的思考是基于传统设计观中对这个世界内在逻辑的尊崇,能够把握这一核心,就能将民族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令其运作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民族民间艺术具有独特性,但现代化的环境艺术其实是与民族民间文化相通的,都来自于最淳朴的人民大众的生活,通过这些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在装点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平添了一种归属感,更是对人们将传统、民俗、民风与文化延续下去的这种情怀的尊重。

四结语

民族艺术元素篇5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建筑 人文艺术 现代设计元素

 

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特点。贵州省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分别是侗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和瑶族建筑等。以下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 

(一)风雨桥,侗族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长廊式桥梁。是处于村头寨尾、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可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因建造地名不同而各有专名。桥梁结构精密,坚固耐久。过去,在风雨桥上的亭阁里还设有神台祭坛,阁中有文臣武将的彩色塑像,四壁挂有彩绘帷帐。桥上备有长凳、泉水等物,供来往行人取用。风雨桥既是贵州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也是侗族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精神的象征。著名的黎平南江河上的地坪风雨桥,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自然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河上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桥上建有长廊和三座鼓楼,均用小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又称风雨桥。 

桥上有一大两小的3座楼,俗称桥上鼓楼。高大的中楼建在河心石墩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与鼓楼建筑形式相同,桥廊顶脊上彩塑双龙抢宝,鸾凤展翅,鸳鸯比翼等图形,楼檐翼角彩塑各种珍奇异兽,楼顶天花板彩绘龙凤鹤牛等纹样,廊宇内侧檐板,彩绘历史人物故事、侗族人民生活情景、山水、花草等;中楼四柱浮雕金龙绕柱,桥头门柱镌刻对联,其余柱子髹涂朱漆,各处雕塑、绘画、无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二)鼓楼,侗族的一种融合宝塔与亭阁风格于一体的特有建筑物。可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等构造。楼身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上部似塔,重檐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层,多可达11层;下部似亭,为一正方形厅堂,宽约二三丈见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设座,可容二三百人集会。鼓楼全身均描龙雕凤、玲珑秀雅。在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村村寨寨都有鼓楼耸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节比,构成侗寨特有风光,特别是鼓楼花桥建筑,无论多浩大的工程,整个建筑都不用一钉一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工匠不愧为“神奇的建筑师”。榕江县晚寨的鼓楼、从江县增冲寨的鼓楼都是贵州侗区著名的鼓楼。其中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吊脚楼,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则盖小青瓦或杉皮。吊脚楼的造型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柱、枋、梁、檩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网络体系,奠定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由于这种型制的房屋在结构、通风、采光、日照、占地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广大苗族地区得以长期沿袭下来。

(四)石板房,以安顺一带为中心的布依族民居建筑。与特定的喀斯特地区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就地取材、用石料为主构筑房屋,以石为基,以石砌墙,以石板盖顶。石板房的堂屋及两侧间均有楼板,门有朝门、大门、小门、后门和耳门之分,除大小门为木枋、木框、木心外,其余常为石枋或木框、木心。窗多以石条为棱、石枋为框。石板房的正面讲究装饰,以线条和图案为主,每一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 

民族艺术元素篇6

关键词:民族艺术元素动画造型设计

一、中国动画形象设计存在的问题

针对中国动画的设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闭门造车

在迪士尼的动画设计中,其相关动画形象的设计都是十分形象的,这种设计的理念归功于动画师们自身严谨的设计观念。迪士尼的动画造型一直都处在造型美观、结构严谨、形象生动的状态中,在迪士尼动画设计师的设计中,他们的设计想法都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真实感受得到的。与之相比,中国的动画设计师的思想就比较狭窄,一般的动画设计公司都会选择在明亮的办公室,整齐的办公桌前进行动画形象的设计,这种动画设计的构图初衷就是在网上进行相似图片的描述和变形。

(二)盲目模仿

在中国的动画造型设计中,相关的设计方案就是按照外国的设计模式进行编排和模仿的。其实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动画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中国连环画以及民间艺术的形式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在传统艺术中提炼出具有表现形式的造型语言文化。在现实的动画设计师眼中,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关中国文化设计的雏形,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运用到实际的动画设计中进行展示和呈现呢?

(三)角色造型的特色以及相关记忆点不足

在美国迪士尼动画设计中不难发现,在动画设计中,对相关造型的设计应该具有角色上的记忆理念,只有将动画人物进行记忆点的呈现,才能保证角色让更多的观众认可。在动画设计中,应该在动画造型的直观设计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这种直观的设计形象会比语言的表述更加让人记得住。

二、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在中国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合进相关的民族艺术元素,首先可以在动画造型的设计中运用民族传统的图案表示,这种角色的造型并不是随意想象出来的,角色的造型应该按照角色在动画中的内容展现进行文化艺术的融合,在现有的民族艺术元素中进行营养的汲取。我国的民族艺术造型展现形式十分的多样,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会挖掘出比较有特征的造型符号,将这些造型符号进行造型语言的转换,就会有效地融合到动画造型的设计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动画角色文化的内涵程度。动画角色在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观众会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造型,这种造型展示也会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十分有利的发展方向。其次,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应该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动画形式的展现,比如在动画造型的设计中,使用简单的造型设计,可以方便人们更好地记住动画造型的特色。并且,在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服饰的颜色也可以进行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国的象征颜色就是红色,红色本身就带有比较喜庆祥和的颜色特征,在动画设计中,使用红色进行动画造型服饰的设计,就可以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最后,在动画造型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中国的民族图案,祥云的图案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中国民族元素图形。比如在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的造型设计就包含着祥云的图案,这种图案自身就带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给观众呈现的过程中,也比较有亲和力,同时,这种图案的使用也涵盖着吉祥如意的中国传统思想。

在民族文化元素的使用中,动画造型的设计并不是照搬照抄,只是将民族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点进行合理地运用,将民族美术的形式在动画制作中进行完整的展现。在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假如中国的动画造型不具备中国自身的民族元素,就会使得中国的动画产业变得毫无意义,只是模仿外国的动画模式,也会导致中国的动画没有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将民族元素与动画角色进行融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种意义将在今后的动画传播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展现。

三、结语

在今后的动画造型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元素会得到进一步的展现,这种展现不仅仅可以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播,还可以为中国的动画造型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郝昕.浅析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方法[J].当代电影,2012(11).

[2]刘松林.浅析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5(04).

[3]万俊.动画角色造型中国元素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李丹丹.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1.

民族艺术元素篇7

[关键词]广西民族元素;艺术价值;欣赏经济

广西有12个民族,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广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有150多万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广西也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17万多人,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广西是我国京族唯一的居住地,京族人口2.15万人,是我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丰富的民族元素可谓是广西的一大财富。广西的一大财富。

民族元素是什么呢?广西民族元素又有哪些呢?笔者认为,民族元素从大的来讲是指民间的民俗文化及手工工艺、绝活、歌舞、器乐、说书、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从小的来讲是指民间民俗中延伸和分离出来的概念、符号、音讯,并有着世代相传及发展变化的历史。广西比较典型的民族元素有壮锦、瑶锦、花山岩画、绣球、铜鼓、芦笙、风雨桥、刘三姐等等,其具体的内容及形式就数不胜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和传家宝。这些传统民俗经过世代相传,逐渐被世人发现、欣赏、接受和喜爱,但有的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对待古老的、精典的民族文化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有保护政策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并规定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另外针对各地经济的发展特色与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成立了“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联盟”。从2004年开始,已经指定了6个创意城市,突现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魅力,这更说明了民间民俗的工艺等元素是有其价值的。面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机遇,把广西的民族元素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

一、民族元素是块宝

(一)民族元素具有欣赏价值

发展是硬道理。广西优秀的民族元素对广西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风情及各地民族节日庆典的常年举办,以浓郁的民族风情,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而过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没有因为年代的变化而丢弃。“过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热闹,“观看听”是它的基本功能,观众多人气旺就说明了它是有用的,是有艺术价值的。游客和外宾就是冲着节日的土味来的,因此给它起个雅号叫“民族元素”。民族元素的有用与生活中的工具物品的有用不同。工具是可以使用并为你服务完成你的需要目的;而民族元素不是,你不一定要使用它,它摆在那里、立在那里,展露的是传统、是纯朴,它的魅力不是让你使用,而是让你欣赏。它的价值已经上升到一个上层意识;民族元素的浓郁性与传统性是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有吸引力才会有众人欣赏,有欣赏就说明了它的魅力所在。实质上是民族元素对社会有用,对人类有用,它是传承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对国家对世界都是瑰宝。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光大这块瑰宝挖掘其经济艺术价值。

(二)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

先把艺术和价值分开来讲。艺术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1999年版《辞海》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解释:“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价值又是什么呢?我国社会科学界一般认为价值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二是指客观事物的有用性或具体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哲学价值论研究的开展和深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价值概念进行不同的诠释。有的学者认为,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能量转换和凝结的认识和评估,是形成客体的一种对能量凝结数量的认识。那么艺术价值又是什么呢?艺术价值主要是指一件商品或事物的完成品,其传统的、现代的、个性的风格,并被他人欣赏或认可的并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就是艺术价值。其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越典型,其艺术价值也就越高。

二、广西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

要赢得更多的人欣赏广西的民族元素,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但前提是要有突出的亮点。我们看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六个创意城市。从2004年开始,“设计之都”是德国柏林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民间艺术之都”是埃及阿斯旺和美国的圣大非;“烹饪之都”是哥伦比亚波帕扬以及“文学之都”英国爱丁堡。

单说圣大非,艺术和文化成了这座城市的主要支柱,新墨西哥大学贸易研究院的评估表明,艺术和文化产业每年在圣大非的经济收益中占40%。音乐和舞蹈、出名的博物馆和画廊、壁画和雕塑将这个城市的层面呈现出来,这些艺术将整个国家的人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最近几年里,圣大非又成了最主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些民问民族文化不仅给圣大非带来了游人,也给它带来了大量的收入。“圣大非设计周”、“绿色设计圣大非”、“国际民间艺术家训练营造市场”是该城每年必定举行的主要创意文化活动。据新墨西哥大学贸易研究院的数据,整个圣大非有70000个团体从事艺术文化,占美国第一,每年为该城带来11亿美元的收入;同时有超过六分之一的雇员为此效力,“圣大非风格”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工艺标准,一些独特的印地安民族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已经有超过400年的历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族的就是最有特色的,民族元素是有艺术价值的。广西要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就要深挖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把广西民族元素的“点”与艺术价值的“线”穿起来,目的是创造更多的欣赏点,再与广西发展这个“面”连起来。点线面的结合,自然要有更多的点与线的对接,点线发展好了面就自然会兴旺起来。欣赏点多了,游客也会多起来,大环境就自然好了,自然带来“欣赏经济”,广西发展就更快了。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广西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

(一)旅游艺术价值

旅游讲究的是“看、游、玩、品、听、藏、乐、松、爽、用、廉”。我们到一个地方旅游,“看”的是风土人情,“游”的是青山秀水,“玩”的是主题活动,“品”的是美味小吃,“听”的是山歌民语,“藏”的是特色物品,“乐”的是开颜心境,“松”的是身体力行,“爽”的是互动群染,“用”的是干净卫生,“廉”的是物美价廉。在这里面艺术的有形和无形都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看风土人情要看装饰和特色,玩活动要看节目精彩和有趣,购物要看好看和价格,照像要看景致和场地。只要和旅游有关,其艺术的价值就能体现出来。如果忽略艺术性,那就会降低旅游价值;反之,重视了艺术性,就会提高旅游价值。南宁是首府,发展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相呼应的创意项目,就是发展与之携手并肩的民族文化项目,比如民歌城、民族艺术城、东盟民间工艺品文化广场、民族雕塑景观城、民族文化节日庙会等大型综合项目,把民族元素的开发利用和发展结合到旅游项目中,并深入挖掘和创造艺术价值的力度,把“点”做精,把“线”做多,旅游收入自然会增加。桂林是广西的旅游城市,但是它不仅仅是广西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在外界看来桂林是山水旅游城市,有着大自然的山水优势,但民族元素与艺术结合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其特色,包括完善市政基础建设的民族之风,在景观、公设、便椅、果箱、人力车、阳伞、零售亭、电话亭、广告牌等物体的造型上可加强地方民族特色。柳州则应该突出歌仙刘三姐以及壮族、苗族、侗族的传统元素,在市政建设上大力充盈民族元素之外,力求发展本地特色民族元素建设,在微观及民族工艺品上强化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桂林拉开民族差异化特色。而北海则应该寻求京族民族元素的融入,将鱼民乡情海文化有趣地落实在市政及公共场所里。其他城市的基础建设中,更应该立足本地民族元素的塑造,才能拉开地区间的差异美,才能形成广西旅游中民族元素的整体特色。

(二)服饰艺术价值

广西有12个民族,原生服饰本身就是品种多样而且璀灿华丽,在各民族节日里也会有所穿戴,但服饰的展示仅停留在节庆和演唱活动上,其发展还没进入到一个战略高度。服饰是国际性很强的一种文化,开掘广西民族服饰的艺术价值将是继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又一个体现广西民族元素艺术价值的战略体系。以笔者看,可在首府每两年举行一次东盟服饰博览会,并逐年提高档次,争取一年一次。国内外许多服装品牌都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大胆地运用于不同的服饰设计与制作上。方形、菱形、人字形、万字形、福字形等花式图案,反映对花、鸟、虫、木的自然崇拜;在衣服上表现出抽象的鸟兽、天象等,是图腾崇拜的遗风。比如外人熟悉的绣球、凤凰,它们组合的图案设计,隐藏着一个民族悠远的创世传说。这些具有神秘性的文化特质并传递人们对多元文化和谐相待的服装,将会受到热爱旅游、热爱大自然、热爱风情文化的游客的青睐。仿民族服饰的式样也繁多,或无领开胸对襟,或右衽襟衣,或大腰裤,都能渲染出古朴的乡村风情。除此之外,扎染、晕染、挑花、刺绣、织花、蜡染、镶花,繁复的民族传统制作工艺经过现代科技的改良,能更为细腻地呈现于衫、裤、裳、裙,那种田园淳朴的气息给人以安静空冥的遐想和顿悟。饰品、配饰更能让民族元素得到极大的彰显。坤包、挎包,可以草编,可以锦制;项链可以坠着繁重的银饰或贝壳,散发出山野气息或者热带气息;手镯、耳环、指戒等等,处处可以将民族元素的服饰定格,散趣。我们要把服饰的艺术价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创造“美在广西”的神话。

(三)建筑艺术价值

广西的建筑在民族艺术价值观的开发方面有待加强。如果按照各地的民族风格,充分发挥当地民俗民风,有意识地带着民族元素来考究和设计,就会形成很规范、很有特色的规模建筑,各地就会拉开一个差异美,进而形成广西民族特色元素的立体美。建筑是城市的脸面,也是民族元素中“点”的问题。没有民族艺术“线”的修饰,就不会形成“面”的辉煌,因而有风格特色的建筑才是我们的优势。比如桂林强调马头墙、翘檐、白墙、青碧琉璃瓦、庭台楼阁,与碧水青山相得益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能从其建筑的风格看出是桂林而不是其他的城市。比如我们看泰国建筑,那民族特色就是泰国而不是云南,这个区别就是民族元素在起作用了,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广西各地对民族元素的认识不足造成的。而北海是滨海城市,银滩名扬天下,光照时间长,是避暑渡假观光的好地方,建筑风格就应紧贴京族风习;而市政设施也应该就滨海风格就地取材,碧海蓝天,斗笠屋顶地脚台,白墙翡翠翘檐角,地脚天台观海景,使其更有民族特色。

(四)公共空间艺术价值

凡是与公共场所有关的艺术就属于公共艺术范畴,因而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可以在宽广的领域发挥作用。城市的建设少不了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应用,观赏与实用,造型与点缀,灯饰与坐椅,植被与奇石,树种与花草,流水与喷泉,音乐与标识,广场与花圃,雕塑与装置,尤其是与本地民族元素的渗透都是要考虑的。同时,人均空间的公共面积、所能欣赏的物种等等,尽可能地考虑到本民族元素与城市的融合,这将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富有远见的事情。只有自己的并且符合自己特色的公共空间才是共同的,才会体现公共空间的艺术价值。公共空间是公开展示、观赏、留念和使用的空间,在民族元素的持久展示方面更有优势:它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风情和艺术;它是城市聚合人气、活动交流的空间场所,也是一种城市的“象征”。广西作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其公共空间中的民族元素的应用及新的民族元素的创造,将会极大提升该城市的美丽形象,能有力促进广西的发展进程。

(四)经济艺术价值(品牌价值)

发展民族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发展民族地方品牌。这里只涉及一些表面与民族元素有关的问题来谈,不涉及更深的民族经济问题。对民族品牌来说,抓住了民族地方品牌就等于抓住了市场的前沿。这一点云南做得很好,很值得我们广西学习。广西的自然资源优厚,民族民间品牌特产很多,但是做大做强的不多。“甲天下”、“刘三姐”、“莫老爷”这些品牌均没有做大,而且“甲天下”、“刘三姐”分别属于几个不同的企业,没有大品牌运作意识。还有玉林牛肉巴,是玉林传统上好食品,品牌定位不能离开玉林,而后才是个人姓氏名谁。包装广告就要明白他们的关系结构,既要保护地方民族元素又要提升个体的艺术个性。广西的山水资源广博而丰富,农作物、果蔬、名小吃数不胜数,这些都是有待大力开发的民族物品。总之,只有融入了民族元素的品牌,才会有艺术价值的提升,才会更具国际竞争力。

三、展望

民族艺术元素篇8

视觉元素的分类及运用精品源自语文科

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和关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尤其在近些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保护和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许多机构也开始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进行系统的发掘、征集、保护和整理。自觉强化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使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繁荣与发展。

一、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及其分类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个少数民族在为满足其自身物质需求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以及为满足其精神需求所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中,被本民族所认同(即通过视觉所能感知并在心里所能接受的)且体现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切形象符号。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简单地说就是华夏各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并体现共同心理特征、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可视形象、符号以及风俗习惯等。“包括外部形式、内部精神以及文化本源。外部形式指的是用以表达这种元素的载体的外表形态。内部精神指的是其外部形式及载体外表形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含义。文化本源指的是这种元素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所受的中国文化的影响。”[1]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少数民族数千年以来在他们自身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和形成的。这些色彩、样式以及风俗习惯,往往以相对固定的形式在人们的审美习惯中成为传统并流传下来。它不仅是本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而且通常也具有识别该民族特征的文化标示作用。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和图形样式往往是最先抓住人们视线的,正是因为少数民族的这些不同的视觉元素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以此来区分各民族之间的视觉差异。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通过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特有的形态来识别其民族特征。就像西北回族的白小帽、黑坎肩,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囊坑、麦西来普、热瓦普,具有新月标志的伊斯兰清真寺,哈萨克族的毡房、奶茶,蒙古族的马头琴、蒙古包,藏族的转经筒、酥油茶、布达拉宫等,都是本民族的标示形象。说到馕,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新疆维吾尔族,说到蒙古包自然而然想到蒙古族,说到转经筒自然想到藏族等等,这些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实际成为各民族的形象代码,是我们通过视觉感受来认知该民族特征的文化要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各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成为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更是创作富有民族意味艺术设计作品的根基。

一般来讲,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有三大类: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形符号。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其本身也是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符号的设计是将概念性的语言转换为可视的视觉性语言的一个途径,是将设计内容的文字语言给予形象化、条理化,并建立起整套的视觉形象化符号。”[2]通过文字不仅能很好地传递、传承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含义,而其在表述内涵的同时也通过其自身的外在形式表现视觉的审美意义,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的能效。

文字在设计中的适度和创新应用对于丰富设计本身,拓展其应用元素,增强视觉效果作用明显。色彩符号对于设计本身来讲是重要的手段和元素,色彩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它所体现出的色调和色相、彩度、明度给人心理上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也是各少数民族表达心理和审美的重要方式。如红色表示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在许多国家和一些民族中,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比如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黑色则代表稳定、庄重,也表示凄惨、悲伤、忧愁,像“黑色的星期五”,黑色在绘画、设计、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而白色在汉文化中与死亡、丧事相联系,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但也表示洁净,如伊斯兰丧葬中用白布包裹尸体就是如此。绿色是一切万物的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颜色,表示环保和希望,它可以代表生命以及生命的状态,等等。但不同的民族有时对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寓意和偏好。

图形符号本质上也是人类认识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达和固化。与文字符号和色彩符号相同,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自然、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心理感受的审美表达,是文化的历史积淀。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环境、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精彩绝伦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包括建筑、饮食、服饰、家具、器皿、乐器、兵器、各类劳动和生活工具,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各类纹饰图案等等,都成为艺术设计中极具特色的民族图形符号。这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类视觉符号。

二、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各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华夏文明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当然也蕴含着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养分。“现代设计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研究生产技术、艺术、社会生活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既符合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又符合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研究怎样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生产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新型产品。”[3]由此可见,设计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设计。设计是人们在每天的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设想、构思、计划和打算,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做任何事都需要预先的设计和计划,因此设计是未来的事,其目的是达到预期目标和为人们创造未来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前面已经提到,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个少数民族在为满足其自身物质需求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以及为满足其精神需求所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中(或者说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些少数民族传统的色彩、样式以及风俗习惯,为民族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走具有中国民族和民间地域特色的艺术设计之路提供了契机,因此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加以有效利用,使现代设计创作更具地域和民族特征或本土风格,不仅有利于我们华夏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利于发展我们民族本土化的艺术设计。

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哪个国家、地域和民族,其优秀的艺术设计都是扎根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人类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中国要想成为设计强国,就需要自己的设计,需要具有自身特色或本土风格,如果一味跟从西方,学习和模仿别人的套路,那么必将失去自我。数千年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一直保留着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文化大海,自然是我们设计发展和创新之路上可研究利用和吸取养分的源泉。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中,如很多织锦图案及抽象的几何构成纹样、造型、色彩等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去借鉴的设计元素,设计师在自己的设计中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自觉加以应用,正确体现和把握好民族内涵就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因此,现代艺术设计要想富有特色、极具创新,就必须走民族化和本土特色化的艺术道路。作为当代的艺术设计师,在设计中紧密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的视觉元素,注重和强化少数民族文化素材和视觉元素的挖掘,积极推进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相结合,无疑对丰富和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作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绝不是简单意义上对传统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中的造型、色彩、以及样式和表面形式上的简单模仿,更不是对色彩和样式的重复与堆积,而是根植于中国民族根性之中的,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审美趣味、风俗习惯的融合和深入的挖掘、升华及创造。要想在艺术设计中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进行合理应用,大胆而科学的创新,除了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在思想上给予重视以外,在实际的应用中,还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各自灿烂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赋予本民族视觉元素特有的文化内涵,必须对其理解透彻,避免因理解错误或者掌握不够深入而错误表达。只有正确深入理解其真正的文化含义,才能创造出富有新意和民族气息的成功之作。如对于彝族而言,黑色是其民族崇尚的色彩,黑、红、黄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三种颜色,而蒙古族对绿色、橙色、紫色则更偏爱,在服饰和各类日用品中广为使用。而新疆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则以蓝色为基调辅以红色、黄色、青色、绿色,相互搭配,视觉感强,极具民族特色,不仅在服装衣料设计中使用,而且拓展到其他领域。如阿克苏博物馆的外墙装饰就采用“艾德莱斯”色调进行装修,不仅标示清晰独特,且很有民族韵味。只有真正理解本民族元素的含义才能正确表达设计的风格和思想。

2.注重形式和内容、元素和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艺术设计中既要做到形式表达中视觉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也要做到表达形式与所要表达的内涵之间的和谐统一。前者来讲,应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必须与其他元素相互融合、贯通,浑然一体,自然和谐,避免生搬硬套、元素的生冷堆砌。而后者来讲,更是要关注通过形式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防止出现只重形式而忽略内涵实质的现象。元素与元素之间、形式和内容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和高度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元素间完美的结合与重组。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坚翻译的《古兰经》封面“,综合运用了传统的回族伊斯兰文化的视觉元素。浅绿的底色,白色的伊斯兰纹饰框型构图,白色的宋体中视觉元素的分类及运用视觉元素的分类及运用:艺术试论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视觉元素的分类及运用精品源自语文科

文书名、译者名,显得庄重沉稳,而富有鲜明特色的用阿拉伯文显示的书名和译者名,则给人强烈伊斯兰宗教文化的视觉冲击力。”[4]既显示了汉字、阿拉伯文之间的审美协调,也通过文字、色彩、图形表达了与图书内容的高度融合,给人庄重、严肃、神圣的感觉。

3.在适度应用的基础上并准确把握其比例关系。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一定要根据所表达的内容和受众的具体情况而定,并非越多越好。也要注意元素之间的合理匹配和比例关系。如西藏地区建筑色彩的构成和比例就比较讲究,主色彩主要有红、白、黑、黄四种,大多横向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排列,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而又浑然一体,和谐与共,在高原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突出,极具风格。

4.重视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如前所述,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蕴藏着极其珍贵和丰富的设计元素。但客观讲我们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挖掘整理还不够,特别是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造更不够。因此,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提高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的认识,更加重视对这一方面的投入和研究整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进行进一步再加工再创造的力度,在推进视觉艺术设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实现民族元素的彰显和升华,促进艺术设计的繁荣发展。

民族艺术元素篇9

关键词:视觉艺术;大理白族;数字化;数码设计

大理地区风景秀美,南诏国与大理国的历史更增添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时代变迁,而屹立苍山下的崇圣寺三塔像位老者般静静的见证着这里的兴衰,大理石是苍山对白族人民的馈赠,洱海的环绕更是增添了这里桃源般的意境。作为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和主要发源地,白族人民再此生活了上百年,情感深厚。巧手的白族人民利用本土自然资源进行意识和艺术的加工,最终将这里的情感通过物化的形式在建筑、服饰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视觉艺术体系,在这一民族文化体系中呈现以下视觉特征:

1白族元素的视觉特征

(1)题材特征。取自然环境为艺术创作的基本题材,或写实、或抽象的进行民族化的艺术加工,例如:大理地区民家建筑的外墙上常见绘有苍山、三塔的彩绘图案装饰;杜鹃花、茶花即是这里常见的花卉品种,也是大理白族喜爱发挥的创作题材。在大理白族,“风花雪月”四大景观闻名遐迩,说的就是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而这些景观元素经过白族姑娘巧手创造,对实景借用抽象、借喻的艺术处理方式将这四大元素移情至包头上,也就是说,大理白族姑娘头上所佩戴的包头即蕴含了风花雪月四大实景元素。(如图1、图2)(2)色彩特征。白族人民对白色有着特殊的洗好,并把其定义为吉利的色彩。因此,无论是在穿着的服饰上还是居住的空间中,均以白色为主要色调。抽离茶花、苍山、洱海、天空等自然元素色彩,寄情于红、绿、蓝、青等色度明艳、对比强烈的色彩中,其中青色也是白族视觉元素中比较重要的色彩,意喻清清白白的做人宗旨。

2现代设计中白族元素的需求

现代设计经历了现代主义注重功能摒弃装饰的设计思想,针对现代主义大师密斯范德罗所说的“Lessismore”(少就是多)这一设计指导思想,由后现代主义大师文丘里提出“LessisBore”(少就是乏味)的反对观点,并对现代主义中摒弃装饰做法的反思。而后的设计师更是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思想引导下,主张从区域文化差异中寻找素材创新艺术设[1],这主要是由于艺术设计对区域性差异所产生的民族特色文化具备如下需求:(1)视觉需求:鲁迅先生在《致陈烟桥》中提出“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2]正是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角度对视觉需求所进行的思考,白族视觉元素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呈现新颖、奇特的视觉效果,在后现代主义对反装饰性的现代设计思想反思的过程中,人民已经厌烦了现代主义在视觉上所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效果,转而从历史元素、地方性元素中寻找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对设计作品进行创新。(2)情感需求:我们的情感滋生于物质之中,依托对情感的物化升华及视觉转换,表达一种文化情感价值上的自明性认同[3]。近年来,面临发展境地困难的传统文化,各行各界都打出了保护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口号,这是基于人类在发展中寻求自身历史和文化根源的自明性以巩固群族的归属感,白族文化元素出现在艺术设计中能赋予作品情感上的观赏因素。(3)营销需求:民族文化所传递出来的原生性、民族性是时下热门的消费概念,精明的商家良好利用,通过概念的嫁接炒作商品附加值,除此以外,商品也常常因为被包装上原生性、民族性的视觉元素标签而获得新的市场活性。由此可见,民族文化介入艺术设计中迎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

3白族元素介入设计艺术的数字化形式

3.1数字化在白族视觉元素开发与传承的形式

白族的木雕、服饰、民居、扎染都是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凝聚了白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精神,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由此可见,对这些具有白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形态进行保护和传承,符合发展的需要。

数字技术可以从材料、技术、视觉效果三方面介入,运用数字化技术辅助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更新与传承。比如:以3DmaX介入大理民居艺术的设计与建造,利用计算机对拟建造的三维空间形象进行模拟,即可为后代创造仿真的视觉资料,又能在工程未建之前提前预知建造效果,以便及时提出修改方案,避免的不必要的时间与金钱的浪费。再比如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以CaD介入剑川木雕艺术的设计制作,数控技术是采用电脑程序控制机器的方法,按工作人员事先编好的程式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避免了不可抗拒因素所产生的制作失误,同时还能缩短产品制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打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且电子数据可反复利用,能达到批量生产的规模。除此以外,还能利用电脑操作photoshop,对扎染效果、民居布局、木雕纹样等进行描绘,把白族视觉艺术从以往的未知性强、偶然因素大的境地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可以提前预见的形式。

3.2数字化技术创新白族视觉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形式

通过白族视觉元素对于艺术设计的视觉需求、情感需求以及营销需求情况来看,白族元素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对现代设计的创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代设计烙上民族的痕迹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常被看作是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追溯和认同运用于设计应用中,在消费群体中形成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从总舵的设计案例来看,因此,民族元素介入到产品的包装设计、室内外的装修工程等行业总能获得好的市场反响。

白族元素的视觉特征主要从色彩、纹样、构成形式等方面形成与之其他文化门类不同的个性,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中,尝试多种现代设计方法,对视觉元素进行抽象化、裂变化、解构化、重组化[4],最终形成既符合产品或空间的应用需求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创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以虚拟的方式提前预知设计的效果,为作品提供多样设计的可能性,提高设计效率。

参考文献:

[1]彭辉华.论纯粹的形式对艺术设计创作的消极因素[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5).

[2]张旺斌.兼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思考[J].世界新闻,2012(1):18.

[3]肖振萍.老建筑的当代价值与改造设计的方法解读——以近代建筑遗产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2013(8).

民族艺术元素篇10

【关键词】舞美设计;当代舞美设计;设计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7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24-01

一、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要素

(一)当代舞美设计的民族性

纵观全球的艺术发展,具有成熟标志的主要内容为艺术的民族性,因此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要素组成之一就是当代舞美设计的民族性,而当代舞美设计的民族性也成为了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灵魂。另外,随着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当代舞美设计的民族性不能保持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引入新的文化内涵,将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使艺术格局得到有效的变化和发展。

(二)当代舞美设计的独创性

在进行当代舞美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讲究传统上所强调的从属性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当代舞美设计的独创性。为了突出当代舞美设计的独创性,在加强舞美设计的服务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舞美设计的整体包装性,让整个舞台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独立创造性,使当代舞美设计与传统的从属性得到有效的结合。

(三)当代舞美设计的科技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促进下,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发展除了要顾及到舞美设计所具有的艺术性,同时还需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舞美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电脑三维设计、电脑灯、升降台等现代化高科技方式,使当代舞美设计得到全方位的更进一层的发展。

二、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艺术元素

(一)中式印象主义的艺术元素

印象主义可以说是强调了形式美,而不是对本质和思想过于关注,对于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来说,中式印象主义是艺术元素中的一种新元素。通过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符号,比如长城、熊猫、兵马俑等,以各种不同方式的形式美融入到我国当代舞美设计中,呈现出具有中式印象主义特色的舞美设计。

(二)写意化的艺术元素

在进行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遵循写意化的艺术元素,对当代舞美设计的画面进行有效的布局,使创造出的意境具有一定的深沉性,将舞美设计的各种艺术元素进行写意化,引起观众们对舞美设计的联想,让舞美设计获得所需的效果。

(三)虚实结合的艺术元素

在对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过程中,虚和实之间的关系处理属于一个创作难点,因此在进行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时候,除了要将设计人员的风格特色进行充分体现之外,还要将舞美设计中的各种艺术元素进行充分的融合,使舞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虚与实得到有效的辩证。

三、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发展的要点

(一)要充分发挥我国艺术元素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的艺术家们和当代舞美设计人员来说,我国艺术元素在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否认,我国艺术元素在长年累月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因此,在发展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的时候,要将我国艺术元素与当代舞美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使我国艺术元素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要加强写意观意识的树立程度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国民族艺术的灵魂是写意观意识,其主要是将艺术家们和舞美设计行业人员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观等进行尽情的抒发,将主客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当代舞美设计过程中,写意观同时也是其灵魂。这就要求我国的艺术家们和舞美设计行业人员在进行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树立写意观意识,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地融入到舞美设计的大舞台上。

(三)要不断加大国内外精华艺术的吸收力度

在加强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和当代舞美设计行业人员要持着海纳百川的态度,将国内外的精华艺术进行充分的吸收,让我国当代舞美设计能够在世界艺术的顶峰俯瞰其发展过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发不断深化的促进下,要不断地引入具有西方特色的艺术,将有益于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的国外内元素和文化都融入其中,以此来促进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志.浅谈中国舞美设计处境与发展[J].职业技术,2011(12).

[2]王瑞.关于舞美设计中创造性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