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运营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1:30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1

可以说,转型对于南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而是一种伴随性的成长方式。

关键词:南都全媒体转型发展品牌

整体思路:先立后破

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所谓“先破后立”,先打破旧有的固定模式,后创造出新的模式。而“先立后破”,是对转型有全盘的考虑和阶段性的推进步骤,根据“优势资源整合弱势资源,专业资源整合分散资源,先进模式整合落后模式”的原则来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推动内部转型的做法,也就是:不是人为地将新旧截然分开,而是以新融旧、共生发展、复合发展,以新的动作、模式、阶段性成果,逼着旧模式不得不做出改变,从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形成内部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改造、主动参与到转型中来的氛围。

一、南都转型,属于产业转型

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大的产业背景和技术背景,it业与电信业等产业力量全面向传媒业渗透,更高层次的融合在电信、it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大汇流的基础上出现。因此,真正的媒介融合,不再是之前的局限在媒介范围内来搞融合,要站在电信产业、传媒产业、互联网产业三者融合之上来探讨和实践南都全媒体集群,这样,确保了南都在更高的格局上布局自身的转型,起点高、目标远大,同时在融合中可选择、可折腾、可合作的空间豁然开朗。

二、南都转型,属于整体转型

1.全盘考虑,重点突破。以南都品牌为驱动力、核心轴、核能源,以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为目标,同步推进三大支撑战略,以及十大配套动作,这为转型指明了方向、拟定了实现路径,从而避免了误打误撞、胡乱试错,进而提升了转型成功的可能性。

2.重构内部运行机制。不是对传统媒体的修修补补,也不是仅仅在传统媒体之外搞一些新媒体项目、搞一些亮点工程、放一放烟花看起来很热闹,而是不回避内部核心问题,依托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建设和研发,实现从报业主导的分散型生产系统迁移到满足全媒体生产运营需求的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平台,同时推进内部组织流程人才考核等方面的全面再造、内部利益格局内部优势资源的分解重组、新资源的聚合、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通过对外合作新项目、新业务、新平台、新内容的拓展来推动内部的逐步变革以适应外部的变化,从而构建起全媒体生产关系,提升全媒体运营能力。

关键:南都品牌+信息集成中心+网上数字业务平台

一、南都品牌,是全媒体集群的核心轴、核动力、核能源

南都,曾经是现在也是《南方都市报》的简称;但现在已不只是指《南方都市报》,它更是全媒体集群的代称。同时它也是品牌很强大影响力知名度很高的—个媒体。

怎样确保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南都这个品牌作为媒体的价值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发扬光大?而不是因为报纸的衰微和其他平台的发展,像国外的百年老报那样黯然关门,那么我们必须以这个为基础,再往外延伸。

正如南都全媒体集群方略的核心思路,“围绕品牌媒体(南都),以其市场占有量为基础、品牌认同度为起点、价值观传播为核心、资源吸附力为枢纽,聚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态、渠道与力量,实现复合传播与立体覆盖,并最终打造从市场到品牌的更为纵深立体的、复合运营的传媒集群”,简单表述,就是:用品牌驱动南都全媒体集群。

二、信息集成中心,是全媒体生产运营能力的核心要件

重要性:信息集成中心,超越报业主导的生产系统,承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营,承载线索、素材、生产加工、传播、营销、运营在内的南都全媒体事业的完整运营模式;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都可以看作信息集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信息集成中心的逐步逐期建设成型,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配套动作实施就失去了依托、支撑。

目标:将以出报为核心目标的生产流程,改造成以数字化产品生产为主要目标、保持并提升报业出版效率的生产流程;将以城市投递发行为主的报业传播方式,转变为以互联网、移动媒体、广电、户外以及平面媒体相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以报纸广告销售为主的盈利模式,升级为资本运营、品牌运营、技术运营、全媒体广告运营相结合的全面运营能力。

构成:集成系统与中控台互为支撑、不可分离。集成系统是中控台运作的软件平台、功能支撑体系,是作为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内在部分,中控台的功能首先在集成系统中以模块的方式嵌入,没有集成系统的支撑,中控台仅仅是一个物理层面上的办公环境而无法起到统筹调度的作用;中控台是集成系统的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体系,是集成系统的外在显示、视觉化、功能化。没有中控台,集成系统的所有功能就无法对现实的信息生产传播营销经营形成支撑、就无法发挥出相应的功能组合效力而呈现出功能涣散、一盘散沙的状态。

集成系统,分为三期。第一期新闻生产集成,已经于2012年9月上线,所有的《南方都市报》采编人员都依托这个系统来开展工作。有了这个系统,南都新闻报道的格局从原始、低效、粗放、各自为战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升级为敏捷、精细、大规模、协同式的集群式生产模式。第二期完成全媒体信息经营集成,在第一期所建立的平台上完成全媒体产品的品牌推广、订单生产、客户管理等经营流程集成,建立全媒体信息经营人员的绩效考评模式,以及全媒体信息经营流程监控模式。第三期完成全媒体信息智能分析集成,充分挖掘平台中央数据库的信息价值,建立从点到面到层的立体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全媒体营运状况跟踪、预警机制,提供全媒体运营决策依据。

在2013年启动建设国内第一个金媒体工作的指挥平台,也就是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中央控制台,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一种切实的转型。中控台,相较于国外超媒体编辑台的独特性,由于受限于现有办公场所,不能实现备媒体网站记者编辑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中集中办公,而是专注于强化中控台本身在南都全媒体集群信息生产营销经营业务开展中统筹调度的功能,通过环绕圆环区即指挥区的六大功能区(信息区、集成区、指挥区、区、监控区、观测区)的设置、各功能区专员的安排,细化、强化中控台的功能。

三、网站,是各类型数字业务的枢纽型支撑平台

新媒体是一个无疆界的组织,三网融合的基础是放在互联网上,无论是下一代广电、下一代电信,最终都是下一代互联网。在坚守南都媒体属性、新闻观和价值观前提下,为了实现在可控可管中求新发展求新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谋求是重中之重。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兼具商业属性与媒体属性的网站,这将是南部全媒体集群构想实现的重中之重,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这项事业、这盘生意的—个不可或缺的主支撑点,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新闻、资讯信息服务、行业应用服务等数字业务的—个枢纽型的依附平台。成效:雏形初具

南都全媒体集群目前已经构建起由覆盖大珠三角区域以及全国重点城市的城市日报群、周报周刊、手机、手持阅读器终端、广播电视、户外LeD联播网、各类型网站、宫微群、自动售报机等构成的这样~张巨型的、立体的、跨越不同时空的信息终端网络集群,形成了三大系列全媒体矩阵和多元化的全媒体业务产品线,各组成部分是有机互动而不是拼凑而成、是运营一体化并各自具备相应的盈利能力。

一是形成了以《南方都市报》为旗舰的传统报刊媒体矩阵,包括:综合类日报——广州总部的大珠三角城市日报群《南方都市报》、昆明的《云南信息报》、合肥的《江淮晨报》、清远的《清远日报》、泰国的《星暹日报》;行业类周报周刊——《南都周刊》《南都娱乐周刊》《风尚周报》《中国财富》《金融观察》、地铁杂志《南都metRo》、空港杂志《南都aiRpoRt》、社区报《鹏城通》。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和盈利的状况,抢占信息源,不断巩固和加强南都全媒体集群在传统报刊行业品牌龙头的地位,这为南都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平面媒体仅靠单一传播渠道收入会急剧下降,报纸广告的销售更多取决于全媒体品牌实力、全媒体产品群的多元化规模带给广告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小,《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增长的势头,绝不仅仅来自于报纸本身,而恰恰来自于南都全媒体集群复合传播、复合运营的效果,不断增加的广告收入额指标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南都全媒体集群运营的综合指标。

《云南信息报》在2007年云南出版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前,已经连续每年亏损2000多万元好几年、排名市场最后一位,合作两年后一举实现扭亏为盈,从2010年开始每年广告收入接近2个亿、利润超过3000万元,市场地位跃升并稳固在第二的位置。

《南都周刊》以都市进程引领者的定位,作为一份以城市为关注对象的新闻类杂志,已经成为城市高端人群的一本高端读物。《南都娱乐周刊》则在平面娱乐杂志领域一枝独秀。

二是以南都安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方都市报经营公司、南都全媒体品牌,汽车/旅游时尚事业中心等作为跨行业业务主体,进行品牌跨界延伸,开发新闻生产、传播链条的上下游资源的行业运营价值,实现从单一版面销售模式、劳动密集型模式升级为整合复合式、智力型销售模式,不断升级现有广告业务模式,不断探索广告收入之外的汽车、旅游时尚、娱乐、体育、文化艺术、公益等行业运营收入模式。

其中,南都安迪公司作为南都增值业务运营机构,2012年总营收超过8000万元;南都全媒体汽车事业中心作为汽车行业服务的集成商,2012年总营收接近3亿元,这个数字位列全国同类媒体前三的位置。《南都娱乐周刊》定位为娱乐营销系统方案供应商,成立娱乐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娱乐营销传播研究中心,推出四项产品或者服务:娱乐营销咨询服务、影视营销、明星公益慈善及各种商业活动、定制音乐会。

三是以南都网为旗舰,通过合作、自建、兼并等方式,在传统报刊媒体之外,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联通网络、广电、无线、移动、户外的文字、音视频融合的数字业务主平台,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公益、汽车、旅游、时尚、地产等行业性的数字业务平台,以大粤网为主构建广东城市生活数字业务平台,以凯迪网为主构建舆情数字业务平台。

其中,南都网(奥-网)定位为:南都全媒体集群数字业务的主平台,也就是官网、移动终端、无线业务、数字出版等数字业务主平台。

同时,南都网(奥-网)也是目前集团内市场化属性最强的网站:从2010年开始实现盈利至今,一举打破平面媒体所办网站不能赚钱的宿命,更主要的是通过市场化运营探索出了适合南都全媒体集群发展的运营方向及路径,2012年总收入接近8000万元,比2011年增长40%。同时,成功申办《互联网视听服务许可证》,除时政新闻类不能独立报道外,其他内容都可以自产、自播,彻底解决南都音视频内容在南都网上播出的合法性问题,为南都发展多媒体业务扫清了障碍。

大粤网定位为:广东城市生活网络平台,以珠三角为核心覆盖全广东,面向城市主流消费人群,致力于传播本地资讯和文化。通过QQ客户端的定向传播手段,以本地化的新闻、资讯和生活娱乐产品,为广东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2011年8月上线至今,核心指标均排名广东区域网站第一名,2011年当年实现盈利,2012年营收6000多万元,利润率高达40%。

凯迪网作为南都在网络上的又一个言论平台,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言论价值产品化、产品商品化,提供以数据产品为核心的增值信息服务,最终打造高附加值的舆情产品销售,在2011年开始推出“猫眼云情报”舆情系统。

南都官方微博群采取一级+二级官微的矩阵结构,其中@南方都市报目前新浪微博粉丝接近500万、腾讯微博粉丝接近400万,频频获奖,如: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灵思营销联合的《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中,综合影响力在全国所有媒体微博中排第一;在人民网2012年9月的《媒体微博影响力周榜》列居第二;在2012年11月新浪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报纸微博名列第一;而且2013年以来广告收入已经超过400万元。另外,@南都周刊新浪微博影响力位居媒体类前十名、近360万粉丝。

依托于上述报刊媒体、行业业务平台、数字业务平台,南都全媒体集群形成了包括媒体、行业营销、移动应用、音视频、活动等五大产品线、69个子产品构成的全媒体产品矩阵。

南部的产品,不再是单一的编辑思路的产物,而是集价值观、技术、用户需求、内容、资讯、渠道终端特性于—体,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根本。

转型,很持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培育新能力、不断有阵痛、不断有收获的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2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传媒 核心竞争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资源。资源知识化从各个层面改变着传媒的生存与发展,传媒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作为知识载体的人。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传媒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培育、人力资本能力的整合来构建核心竞争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传媒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知识经济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亨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产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人类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并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从其他生产要素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资源知识化改变了传统的资本构成,知识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本,知识资本存量的大小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资源知识化同样给传媒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资源知识化使传媒企业的生产力要素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新闻工作者,将从“生产型”、“技能型”转向“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那些掌握现代传播技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将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直接决定着媒体的竞争能力和最终命运。

资源知识化使传媒企业的资产形态发生重大转变。以往的传媒企业特别注重有形资产的投入,即以货币、机器设备、厂房、能源作为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知识经济时代则主要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知识资本成为媒体企业资产和媒体企业成长的基础。因此以人才为载体的知识资本将是媒体企业的核心资产。

资源知识化使传媒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媒体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取决于资源、资金、劳力、设备等外延性扩大因素的密集程度,是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广告、发行、收听收视费的收取是媒体的主业经济,而广告是媒体经济的支柱,媒体出售广告时间或空间的容量成为检验经营效益的重要尺度。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媒体经济的发展将取决于科学、技术、管理等集约性因素的密集、转化程度和诸因素结合的程度,将取决于媒体人力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种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资源知识化要求传媒加强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迅速升值。知识与有形物质资产不同,它所创造的是人才产品和知识产品,因此需要不同于物质资产的生产、分配的管理艺术与管理方式。传媒企业是知识型生产企业,传媒生产的过程就是信息和知识流动的过程,传媒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二、传媒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的以其数量和质量形式表示的资本,如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众所周知,今天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它所具有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基础则是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他们的能力水平。

从传媒层面来看,人力资本主要包括媒介管理者与员工的素质,工作的效率,员工学习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等。人力资本是传媒组织生存、发展,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的最核心的能力元件。对当今传媒来说迫切需要的是:具有洞察力、竞争力的新闻专业人才,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市场运营人才。

传媒最基本的功能是信息传播,传媒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内容生产的竞争,也就是编辑记者等一线采编人员在信息采集、内容加工与知识呈现方面的能力竞争。21世纪是社会环境变化频繁复杂的时代,简单的信息提供和事实报道早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只有那些蕴涵见解、立场、情感、态度的知识才会被大众所渴求与喜爱,这对传媒一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能否洞察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以敏锐的眼光择取信息、以深刻的方式加工信息、以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与知识,是传媒竞争能否胜出的关键,因此具有洞察力、竞争力的新闻专业人才是传媒最为基础最为活跃的人力资本,他们所拥有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及其在传播活动中的运用是传媒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当今传媒的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所谓高素质就是传媒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在复杂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高超的预见力、创造力与感召力,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敏于洞察敢于创新善于领导。众所周知,传媒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型企业,它担负着政治、经济、社会三种功能,追求三种利益: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这就要求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识与素质:(1)政治家的观察力、判断力与决策力,即具有宏观视野,能洞悉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关键,确定传媒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2)具有传媒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对媒介产业的发展、变化与竞争有很好的了解与把握,能充分组织和调动组织内外资源进行生产与竞争,扬长避短,努力开拓本组织的生存空间,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具备持续创新的精神与能力,引导组织通过改变、变革、创造,不断寻求新的资源与力量以推动企业的发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传媒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

传媒组织实现价值创造和获得价值回报的最终环节是进入市场,传媒需要懂得市场运作的人才。市场运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受众与广告客户。传媒市场竞争在市场运作的环节表现得更为激烈。传媒的生产特性决定了传媒的价值实现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传媒产品本身的销售收益,二是出售媒介受众的注意力给广告商而获利,因此,传媒组织的发行能力(报纸杂志)、覆盖推广能力(广播电视)、广告营销能力成为市场运作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的聚集和发挥是传媒赢得市场的最终力量。

三、基于人力资本构建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当传媒企业拥有了上述三种人才,还不能说传媒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因为不是所有的人力资本都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构成成份,根据中外管理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分析。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四个特征:价值创造性,难以模仿性,可延展性,可持续与创新性。只有围绕传媒组织的发展目标将三种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使其完成核心能力的跃迁,才能最终形成传媒的核心竞争力。

1 传媒企业要以人力资本的洞察力、预见力、执行力实现价值创造。所谓的价值创造就是为传媒组织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使其获得超值的利益。为此传媒要善于发现和聘用具有专业才能的编辑记者和一线市场运营人才,并不断地开发与培训他们的能力,使其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传媒还要重用富有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者,为其提供相应的权利、资源和时间。这就需要传媒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将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协调整合,建立团队,充分赋权,进行柔性化管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传媒采取的是职能制或事业部制,这种传统的科层组织结构的运行效率取决于由信息不对称所保证的下级对上级行政命令的服从,沟通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行政命令的实施效果。但是在当今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网络不仅大大缩短了媒体组织层级间、组织与外部相关业务单位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削弱了信息不对称性。现代企业为了增加沟通、提高效率,纷纷建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所谓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静态架构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它改变了原来层级制组织结构中的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之间的联系方式,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扁平化组织结构使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组织形式中,通过凝缩未来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绩效。传媒应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增大管理幅度,减少中间层次,促进信息、知识的快速传递与沟通,以便更有效地整合各个层面人力资本的能力。

2 塑造传媒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使各种人才转化为别的企业难以获得或模仿的专用性资本。wiig认为,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企业不能拥有人力资本,只能借用人力资本。也就说人力资本是流动的,一个企业不可能通过强占资源的方式强占人才,只有通过各层级的管理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其才能的发挥构筑坚实的平台,使人才在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实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最终使人才建立很强的组织依赖性和忠诚感。

对于传媒企业来说,传媒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专业理念与专业技能的场所,传媒产品是传媒人力资源活劳动的结晶,传媒除了要致力于构建人才培养、生成机制,积极引进人才之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员工营造施展才能与智慧的舞台,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比如传媒组织必须为一线采编人员提供各类资源,以便进行采访、编辑活动;为其提供各种高水准的职业学习与培训,以便提升职业素养;为其提供稳定的经济利益回报,使其安心工作与生活;为其提供各类荣誉、评奖等机会,以满足其精神需求。

此外,传媒还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带动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自律、自发意识,自觉维护组织利益,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精神激励与行为规范的软性约束,为组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少内耗,增强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传媒可以维持和塑造员工持久的忠诚度,从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3 传媒企业应该尽快构建知识共享的平台,促使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转化,以增强核心能力的延展性。人力资本具有产权的特性,个体的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难以分离,人才的流动必将带走知识。核心员工的流失可能使传媒组织遭受巨大损失。如核心采编人员的离职或当家主持人的出走都可能使报纸的版面或电视的栏目质量下降,造成受众的流失,影响广告的投放,这样的例子在媒介屡见不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度《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将知识分成:(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3)知道怎么做的知识,是指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4)知道是谁的知识,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认为前者通常是有形的,也容易被学习掌握;后者则是事物固有的,很难用语言表述和交流:据此不难看出“知道是什么”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是可以规范化处理,并容易传递,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获得的;而“知道怎么做”与“知道是谁”的知识是隐性知识,是很难规范化,也难以传递给别人的,因为它常常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只能在一定的载体上才能发挥效益,它是个体的经验、对事情的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长期积累而获得的技能,它具有垄断性,需要组织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挖掘,才能将属于个体的知识、技能显性化。最终将其变成组织共享的积累性学识。

据此我们来分析传媒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难发现,作为最基本的采、写、编、评的基本形式和工作流程方面的知识比较容易获得的,只要经过较高层次的教育甚至短期培训就能够从事新闻工作,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作者。则必须经过实践的磨炼,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优秀的新闻作者是稀缺的,就在于他们拥有不易为别人所模仿的隐形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才是传媒最核心的竞争力。为了提高传媒组织的竞争力,就必须想法把优秀员工的隐形知识逐步转化为显性知识,变为组织可以共享的资源。传媒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将依附于个体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和能力。

4 传媒还必须保持人力资本的自我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基于人力资本的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地发展、提升,补充与完善,有时已有核心能力甚至会变成组织发展的障碍,即出现核心能力的刚性。传媒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人力资本的自我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3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市场营销;影响;措施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与旧媒体相对的概念,是对新时期出现或形成的新兴媒体类型的统称。因此,新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媒体技术的革新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旧媒体,又称传统媒体,现阶段的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基于传统科学技术而形成的媒体形式,重点包含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各种户外广告等。与传统媒体相对应,新媒体即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高新科技为基础,通过无线宽带、有线以及卫星通讯等传播方式,将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传播的媒体形式。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也存在着形成、兴盛与衰落的过程,新媒体逐步融入社会结构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产品的更迭,新媒体也逐步会被最新的事物所取代,演变为这一时期的传统媒体。21世纪以前,电视是最先进和最热门的新媒体形式,但进入21世纪,电视则纳入了传统媒体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形态也是动态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与科技进步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着媒体功能与内容的创新发展。

2.新媒体环境对市场营销的主要作用

2.1促进市场运营快速见效

毫无疑问,新媒体有助于帮助企业拓展更加广阔的施展平台,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市场信息可以十分便捷快速地传播给信息接受者,实现信息的共享。企业依靠这种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已经成为常规手段。知名度不高的企业通过“网红”人物、事件和产品获得曝光率,迅速提高知名度,迅速占据热搜位置,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关注点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当下,企业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环境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和形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对移动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应用,促使市场运营快速见效。

2.2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新媒体营销发展

新媒体营销人才的缺失是当下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此来促进新媒体营销的发展。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才的引进机制,从不同行业引入经验丰富的人才,发挥他们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弥补新型营销人才缺失的尴尬局面。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水平。建立健全的人才发展与考核机制,充分将员工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新媒体技术纳入考核体系中。

2.3新媒体时代要更懂传播的规律和技巧

传统媒体时代,企业对渠道的掌控力较强,用户通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信息呈现“单向”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人人都自带传播渠道,信息呈现出复杂的“多向”传播模式。新媒体的出现,让内容、渠道和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弄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品牌做出有效营销的前提。内容越来越同质化,渠道越来越失控,用户越来越难以取悦,传统的营销策略和节奏渐渐失效。新媒体时代和传统媒体时代做营销的最大区别,就是必须更懂内容传播的规律和技巧,因为这是一个“人人自带渠道”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每个人都能辐射一群人。

3.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主要策略

3.1找准市场定位,提高营销效率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品牌运营策略,必须对品牌市场进行有效地定位分析。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平台和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企业在进行品牌运营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群体和推广平台进行全面覆盖,为了提高企业品牌营销效率,企业在对品牌进行推广前应当对面向的客户群体进行年龄、性别、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收集。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来选择不同的营销平台。此外,还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消费心理进行调研分析,从而确定企业品牌营销的重心。

3.2整合资源信息,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渠道

企业要想提升品牌传播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渠道信息进行科学整合,将所有可进行传播的渠道进行有效融合,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促进企业品牌运用策略的有效开展。比如,可以将媒体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创意人员进行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品牌营销的传播速率,还能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将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以此来促进传播信息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3.3充分挖掘大数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催生融媒体的新业态,助力传播形式由资源分散向资源集中、由互不相连向彼此叠加、由单一传播渠道向立体传播渠道的融媒体方向发展。目前,数据的可获得度已经空前提高。数据的海量、及时、动态、开放,有利于我们完善市场分析的效度和深度。同时,大数据也有价值密度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数据分析的模式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市场数据分析的质量。基于数据分析,在凌乱纷繁的数据背后找到更符合社会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这是大数据时代市场运营最大的变量。面对大数据正在以几何式增长的速度渗透到地球的每个角落的“融媒体”新时代,我们要珍惜大数据给媒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充分做好市场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总之,为适应当前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欲做好市场营销工作、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积极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与设备,革新传统传媒方式与市场营销方式,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创新市场营销理念,研发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珍惜大数据给媒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充分做好市场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俊帅,李娜.新媒体环境下市场营销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国市场,2016,(5):26-27.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4

关键词:事件营销;传播原理;策略

一、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1、事件营销的内涵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具有明显的商业营销宣传性质。按照其中传播事件的性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的运作手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的社会热门事件或话题;二是人为制造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借势”、“造势”就是社会对这两大类型运作手法的通俗表达。

2、事件营销的特征

(1)有高频率的大众媒体作传播支持,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

(2)利用具有轰动效应的传播话题,借用或者策划密切相关的事件,产生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事件作为营销传播的核心,贯穿于过程的始终;事件营销传播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营销策略与传播手段,传播周期较长。

(4)投资回报率高,是建立企业知名度与接触媒体较为廉价的工具。

二、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动因

1、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营销必须与市场沟通:“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公司开发出优秀产品,为其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并使之易于为目标消费者买到,还必须与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沟通。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承担起沟通者和促销者的角色。”企业导向型、产品导向型的市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营销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的企业要学会与消费者沟通,将企业的各种正面信息及时传递到外界。“请消费者注意”,已经变成了“请注意消费者”。企业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正面、积极的沟通,才能保持企业与品牌的生命力。事件营销传播则是其中一种营销传播新方式。

2、传播超载的信息时代。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在商业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增长的商业信息造成信息的传播量超载到信息爆炸的程度。针对消费者的大量商业信息超出了人们的负荷限度,产生自然的心理防御。为了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为了有效突破消费者越来越严密的心理,企业急切需要新的、富有成效的营销传播方法,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活动的创造性,增加营销传播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事件营销传播由此应运而生。

3、不同于广告传播等传统营销传播方法的独特优势。国内媒体收费居高,许多企业好的产品却无广告宣传经费。媒体费用的高涨,使得企业的广告经营成本相应提高,广告传播的投资更为谨慎。媒体的多元化趋势,传统传媒的广告效益因受新媒体的干扰而不断下降。导致了众多企业纷纷降低广告传播支出在营销传播总支出中的比例,重新评估广告传播的贡献,重新分配营销传播资源。实施事件营销传播带来的新闻价值,比普通硬性广告更具可信度和易传播性。事件营销传播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事件,突出广告传播环境复杂盼重围,在营销传播成本投入较低的情况下,成为比较有效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

三、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原理解读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就能间接地影响公众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隐含着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主要方面,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除了学校、社区,就是大众媒介。大多数人接收着传媒相同的信息,传媒作为重点报道或介绍的东西,也会引起重视,将它作为日常交际谈论的话题,通过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扩散途径,加强社会公众对传媒报道重要性的感知与肯定。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应用

(1)传媒对各种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将影响着受众对周围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传媒对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源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的把关人角色,不是先天有的,而是社会大众和那些代表大众利益的社会主流阶层和力量赋予的。所以,媒介提供给社会的议程并不完全是媒介自己设置的,而是替别人或者就是由别人通过媒介设置的。

(2)“借势”与“造势”是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为了扩大事件的声势与影响力,经常使用的两种运作方法。“借势”与“造势”都是为了引起媒体和公众注意,借以营造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加事件的影响辐射力,最终促成企业的市场销售与品牌传播目标的达成。企业无论是通过借势还是造势的舆论营造方式,在事件营销传播运作上凭借传媒开展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等大众传播活动。正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为事件营销传播活动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争取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1)注意力资源对企业及营销传播活动的重大影响。托马斯·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中为“注意力”下定义道:“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人体的意识范围,人将关注其定的一条信息,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它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用以调节行为”。“注意力”对于企业的含义在于:目标受众群体关注企业的某一个事件、某一种行为或传播信息的持久尺度,是他们维持对企业和产品的正面态度、或扭转负面态度乃至采取实际购买行动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争取注意力资源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营销传播的目标是让消费者从注意、理解、购买到建立忠诚度的一个过程。1、注意力资源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的目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又是取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与途径。2、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而媒体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要场所。媒体可以通过注意力的导向作用,将受众的注意力导向一个特定的对象、企业和某个特定的事件,从而实现社会注意力和个人注意力的分配与再分配。唤起消费者强烈的共鸣,改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利的购买决策。

(四)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

1、营销传播资源加以整合,才能达成高效传播。著名学者唐·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

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企业要使营销传播活动获得高效率,首先,必须对各种营销传播资源加以科学、有规划的整合。资源一旦获得整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一致性,提高企业把信息送达顾客的能力,更加有效率地完成营销传播的任务。其次,“消费者导向型”的市场环境也迫使企业必须对营销传播资源加以合理整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营销的功能正由战略型向策略型转变。企业的营销者只能通过各种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

(1)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付费与非付费媒体的配比,控制信息的流动。企业一方面通过电波传媒进行事件信息的高空传播,另一方面配合平面、户外、路演、终端等多种形式的地面推广活动,整合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体渠道,通过立体交叉的媒体网络传播同一个核心事件。

(2)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我们常说“从一千个角度说一件事情”,使受众能够多角度地接收企业发出的信息,累积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事件,应成为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对象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企业的股东等人。即使传播信息的内容与角度有所不同,企业也必须确保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信息在呈现的语调、态势都具备一致性。

(3)整合多种营销传播工具:企业想要圆满完成某项事件营销传播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譬如广告、促销、公关等,事件营销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多种营销传播工具协同合作的传播平台。广告、促销、公关三者各有优势。要想更好地完成事件营销活动,必须对三者加以整合。

四、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一)营销传播渠道策略: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大众媒介在事件营销传播中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二是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大众媒介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使用,关系到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是否能由个体策划传播顺利转化成公众传播,从而关系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1)大众媒介充当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是大众媒介在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围绕的事件如有不错的新闻报道价值,将引起传媒的争相报道,而企业无需花钱购买传媒的版面、时段,传媒在此中充当的正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发挥的正是大众传播重要的“议题设置功能”。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时,为增加传播的辐射力度,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资源,配合着事件营销传播的进程,进行相应的广告传播等,履行的是“广告投放功能”。

(2)大众媒介充当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协同的事件组织者”,是大众媒介超越传统角色的突破。对于成熟品牌,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品牌栏目将成为企业开展事件营销传播、传递品牌文化与内涵的有效平台,大众媒介与企业合作开办品牌栏目,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核心事件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始终,借品牌栏目的开播而传播开来,能够在目标受众群体中形成热点话题,给媒体和企业带来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带来媒体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赢合作创举。企业借品牌栏目的平台策划各种话题事件,不仅彰显了大众媒介不断增强的客户经营意识,还突出媒体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更为主动、更具发展潜力的角色定位。

(二)营销传播方式策略:接触管理推陈出新。唐·舒尔茨在《新整合营销》中提出了“接触管理”一词,并解释它:“接触管理的定义是选择并决定营销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在什么状况下与消费者沟通。表明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信息的内容’分量相等,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接触管理”,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石沉大海,不知所终。反之,如果企业重视“接触管理”,注重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的信息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先发制人,占据市场先机。

(三)营销传播事件选择策略:切合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选择何种类型、性质的事件进行营销传播的衡量中心。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即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必须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使企业建立恒久不衰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品牌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随之越来越可贵。

(四)营销传播时机策略。把握时机,将会使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事半功倍。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企业之所以要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舆论环境。而当代社会舆论的特点既有与过去相同的一些属性,如集合性、复杂性、变迁性等,也有一些新的时代性、突出性,放大极为迅猛,生存的生命力极为短促。这就要求事件营销抓住时机,找准事件切入的时间点,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事件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如何选择事件传播时机,以配合企业同期开展的市场活动,关键是企业应该站在产品品牌周期的立场去综合考虑,并结合产品的特性以及品牌形象加以选择。

(五)营销传播效果策略。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所要达到的直接效果是引起受众消费行为的正面转化,带来直接的市场反应,体现在事件传播后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份额、产品销量等销售数据的正面增长。对一个竞争品牌的拥护者,消费行为的正面转化表现为试用品牌的产品,试用之后继续使用及增加使用量,促使转换原用品牌,建立对品牌的忠诚度。向旁人推荐本品牌,进一步增强对品牌的使用信心和满意度,令吸引品牌转换者试用本产品,增加不经常使用者的购买频率,掀起购买高潮,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渗透。企业事件营销传播在带来直接的市场反应的同时,还带来间接的品牌提升。间接效果是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与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关注度、美誉度、认可度,最终实现品牌资产累积效应。

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企业要使营销传播活动获得高效率,首先,必须对各种营销传播资源加以科学、有规划的整合。资源一旦获得整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一致性,提高企业把信息送达顾客的能力,更加有效率地完成营销传播的任务。其次,“消费者导向型”的市场环境也迫使企业必须对营销传播资源加以合理整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营销的功能正由战略型向策略型转变。企业的营销者只能通过各种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

(1)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付费与非付费媒体的配比,控制信息的流动。企业一方面通过电波传媒进行事件信息的高空传播,另一方面配合平面、户外、路演、终端等多种形式的地面推广活动,整合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体渠道,通过立体交叉的媒体网络传播同一个核心事件。

(2)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我们常说“从一千个角度说一件事情”,使受众能够多角度地接收企业发出的信息,累积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事件,应成为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对象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企业的股东等人。即使传播信息的内容与角度有所不同,企业也必须确保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信息在呈现的语调、态势都具备一致性。

(3)整合多种营销传播工具:企业想要圆满完成某项事件营销传播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譬如广告、促销、公关等,事件营销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多种营销传播工具协同合作的传播平台。广告、促销、公关三者各有优势。要想更好地完成事件营销活动,必须对三者加以整合。

四、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一)营销传播渠道策略: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大众媒介在事件营销传播中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二是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大众媒介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使用,关系到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是否能由个体策划传播顺利转化成公众传播,从而关系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1)大众媒介充当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是大众媒介在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围绕的事件如有不错的新闻报道价值,将引起传媒的争相报道,而企业无需花钱购买传媒的版面、时段,传媒在此中充当的正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发挥的正是大众传播重要的“议题设置功能”。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时,为增加传播的辐射力度,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资源,配合着事件营销传播的进程,进行相应的广告传播等,履行的是“广告投放功能”。

(2)大众媒介充当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协同的事件组织者”,是大众媒介超越传统角色的突破。对于成熟品牌,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品牌栏目将成为企业开展事件营销传播、传递品牌文化与内涵的有效平台,大众媒介与企业合作开办品牌栏目,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核心事件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始终,借品牌栏目的开播而传播开来,能够在目标受众群体中形成热点话题,给媒体和企业带来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带来媒体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赢合作创举。企业借品牌栏目的平台策划各种话题事件,不仅彰显了大众媒介不断增强的客户经营意识,还突出媒体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更为主动、更具发展潜力的角色定位。

(二)营销传播方式策略:接触管理推陈出新。唐·舒尔茨在《新整合营销》中提出了“接触管理”一词,并解释它:“接触管理的定义是选择并决定营销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在什么状况下与消费者沟通。表明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信息的内容’分量相等,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接触管理”,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石沉大海,不知所终。反之,如果企业重视“接触管理”,注重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的信息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先发制人,占据市场先机。

(三)营销传播事件选择策略:切合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选择何种类型、性质的事件进行营销传播的衡量中心。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即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必须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使企业建立恒久不衰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品牌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随之越来越可贵。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5

如果说南都的全媒体布局是一片新蓝海,那么南都传播研究院应该就是规划蓝海航线的“设计师”。它促成南都的业务板块从“三驾马车”(采编、经营、行政)跃升为“四轮驱动”(采编、经营、行政、品牌)。同时它还在全媒体人才体系的建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南院配备了专门的首席培训师、培训规划师,规划全年的针对不同层级(领导层、高管、中间层、基层员)、不同职位(采编、经营等)开展系列培训。可以说,它为南都的全媒体战略开辟出了一条其它传统媒体未曾走过的“新航线”。

南院秘书长陈雨为我们详细揭秘南院及整个南都全媒体的发展轨迹及思路,从南都的发展轨迹中,我们看到全媒体已超越简单介质捆绑层面,上升为新的传媒运营模式。这或许是很多报刊社可以参鉴的范本。

2009年,南都在怎样的情境下提出了全媒体战略?

2009年,南都第一次在广告经营额上超过广州日报,成为全国报纸广告经营额冠军,南都领导认为即使我们这样强势的报纸,迟早会碰到广告收入的天花板,在2009年1月首次提出要向全媒体发展。

从提出全媒体战略,到后来提出“南都,无处不在”,南都的全媒体战略确定经历怎样的过程?

2009年提出要向全媒体发展并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2010年南都更旗帜鲜明提出要向全媒体转型的目标,4月南都传播研究院协助南都领导撰写了《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并提出“南都,无处不在”的口号。

南都全媒体战略有何发展目标?

现代型信息集成商、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媒体和信息混合运营商。不仅参与内容生产、集成、直接出售,更参与内容传播及运营层面的社会商业价值运作。

您认为南都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基于南方都市报新闻观、价值观,以用户为中心,依托线索、存储、发稿、素材共享、数据挖掘、营销、经营等一体化的信息集成中心,配套的内部组织流程、人员、品牌、产品、商业模式等支撑,造就强大的集成能力。

2010年移动终端发展迅猛,南都的全媒体战略有哪些应对策略和动作?

南都集成、聚合外部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终端,但在各种终端上的进驻,是基于南都全媒体集群核心价值观和能力的输出,不是所有终端都去主动进驻。

除奥一网早中晚三期南都手机报外,2010年陆续开发iphone、ipad等客户端,同时开发南方微博,2010年合资成立广东南都嘉华传媒有限公司,专注手持移动终端设计、制造、销售及平台运营,移动阅读终端及产品已完成测试并将于近期上市。

为何南都在全媒体方面能有如此力度和深度?如何保证在时代变革中的敏锐度?

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南都的价值观。“责任和创新”是南都的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不间断学习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以创新求持续发展,以创新求持续进步,将经验文化变成学习文化。

南都全媒体品牌推广、营销方面如何布局?

为摆脱“南都仅仅等同于南方都市报”的品牌认知,让受众认知和认同“南都=南都全媒体”的概念,我们提出“南都,无处不在”的主口号,并实行品牌再造四策略:顺应战略、传递核心价值和能力、注重整体效应、“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媒介渠道。在南都全媒体集群品牌推广的相应阶段进行整体、阶段性推广同时,逐次推进各子品牌的建设与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品牌导入期,侧重口号层面无处不在;品牌提升期,侧重内涵层面无处不在,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巩固夯实期,侧重价值层面无处不在。

南都研究院

成立研究院初衷

南都全媒体战略启动之初,南都领导考虑如何通过跨行业探索找到品牌增值之路。有了成立南都传播研究院的初步想法,定位南都增值业务平台。2009年2月华语大奖事业部从战略发展部独立出来,战略发展部整体改名为南都传播研究院。

南院成立之初的运营发展情况

当时专职人员不到10人,南院为南都做过很有价值的尝试,比如与广东电台合作“南都视点•直播广东”,第一次以栏目、团队、经营三者捆绑形式与广电跨媒体合作。

从“三驾马车”到“四轮驱动”

2010年7月扩充南院整体功能,除原先战略研究、增值业务功能,将南院强化定位为南都开展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业务所需智力、品牌等公共资源培育、整合、运营以及输出平台,将全媒体品牌推广与管理功能、受众增值服务功能整合进来。将品牌拓展部、华语传媒大奖事业部、南都俱乐部相关业务和南院合并。从而实现了南都从“三驾马车(采编、经营、行政)”到“四轮驱动(采编、经营、行政、品牌)”的跃升。

南都研究院业务体系

一是不断优化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这主要是南院目前战略工作的重点;二是南都全媒体、南方都市报品牌整体推广与管理;三是品牌活动的策划、执行。四是以南都俱乐部为实现、运营主体的南都受众增值服务;五是协助各个分院运营基于南都品牌以及采编资源的增值业务运营;六是跨媒体合作;七是跨区域办报。

新航标:《南都DaiLY》

――专访南都全媒体•奥一网首席运营官易海燕

易海燕简介:2001年参与创办南方新闻网。2005年负责南方新闻网新媒体事业部,任网络杂志《wow!zine物志》执行主编,创办第一本由主流媒体主办的多媒体网络杂志。2007年,组建南方都市报数字传媒部,任部门主任及南都网主编,创建南都报系官方网站南都网。2010年,任南都全媒体•奥一网首席运营官,负责奥一网产品、市场及经营。奥一网在该年度首次实现盈利,并推出一系列南都移动数字产品。2011年6月,参与创办大粤网。

6月8日,南都全媒体推出ipad电子报纸《南都DaiLY》,成为全媒体蓝海里的又一新航标:差不多推出一个月后,该产品排到免费中文媒体第二名,仅次于新浪。

南都全媒体•奥一网首席运营官易海燕总结了其产品特质、创新之处及成功因素,她认为从前期投入的市场已可说明受众对南都的品牌认可度很高,《南都DaiLY》是一款既凸显南都新闻理念又非常匹配移动终端阅读、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习惯的新媒体产品。

甲骨文(中国)大中华区产品战略部高级总监刘松曾表示,传统出版人在数字时代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内容上的引导能力及权威性。这要求新媒体产品契合用户筛选信息与分辨信息价值的需求。正如《南都DaiLY》,其首张王牌也是品牌及内容。

《南都DaiLY》精选南方都市报每日精华内容,分评论、重点、时事、深度、视觉、国际、财经、娱乐、体育、漫画、专栏等板块,囊括文字、图片、视频、流媒体等多媒体呈现形态,结合社会化媒体特性,提供新闻信息即时分享、管理收藏。

易海燕认为《南都DaiLY》的创新,不仅从内容上实现了新闻资讯从图文报道到音视频立体传播的跨越,而且还有很多非常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比如支持离线和在线阅读,主界面背景将实现动态天气播报,根据用户所处地理位置,实时呈现相应的天气场景,使用户获得更真切的虚拟体验,可谓结合了诸多社会化媒体特性……

从运营层面来讲,《南都Daily》由奥一网自主研发运营,但这并不是奥一网在ipad上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去年五月ipad在北美开始售卖,随后两星期内我们推出南都ipad应用,成为第一家登陆appstore的中文资讯类媒体。该产品基于在线阅读,而我们也一直在探索离线版本、更利于移动终端及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筹备半年后,我们正式推出了《南都Daily》。”

投入在可平衡的范围之内或许是避免风险的首要条件。5月默多克重金打造的《theDaily》爆出一季度亏损1000万美元。默多克的《theDaily》一年预算投入3000万美元,每周50万美元运营费,首期1000万花费中,有300万用于超级碗广告宣传。

虽跟《theDaily》一样有独立研发、采编团队,但易海燕表示《南都Daily》最主要的投入是人力成本。据她介绍,《南都Daily》以项目制运作,有十多个人专门负责。与《theDaily》内容全盘创新不同,《南都Daily》利用纸媒采编团队提供素材来制作,进行新媒体内容整合及产品化创新,然后利用自身媒体资源去宣传,整体投入并不高。

从收费策略来讲,《南都Daily》目前免费,这与南都全媒体大多数产品的收费策略一致。《南都Daily》产品上线相关新闻显示,接下来《南都Daily》还将拓展ipad电子报前项用户付费市场,为区域用户提供可定制的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产品,帮助用户与外部世界创建更加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和网络营销。

目前南都旗下新媒体产品以免费为主,但易海燕认为“具备不可替代特性的可以尝试收费”,她举例,去年南都推出亚运用户指南客户端,分为普通版和专业版,专业版收费1.99美金,当时产生的收益维持了项目的收支持平。

今年沿袭此前的成功,南都全媒体中英文双语升级版《大运会指南》手机客户端也采取标准版免费,专业版收费。在appStore专业版一次性下载收费1.99美元,中国移动mm应用商城专业版一次性下载收费8元。

对于众所期待的广告模式,《南都Daily》也在积极尝试,易海燕表示通过广告公司,《南都Daily》上线之时已有广告收入。

谈到类似新闻集团的风险,易海燕认为这并未给南都造成压力,“能更充分认识到风险,才能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新市场和挑战。”《南都Daily》作为一个产品充分利用嫁接现有资源,有其规避风险的方式和策略,那么奥一网之后的大粤网呢?

对于众所期待的广告模式,《南都Daily》也在积极尝试,易海燕表示通过广告公司,《南都Daily》上线同时就已产生广告收入。

总结类似新闻集团的风险,易海燕表示这并未给南都造成压力,她强调“能更充分认识到风险,才能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新市场和挑战。”《南都Daily》作为一个产品充分利用嫁接现有资源,有其规避风险的方式和策略,那么奥一网之后的大粤网呢?

南都很善于规避全媒体的风险,积极寻求与广电、运营商、平台商、终端硬件制造商、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南都跟腾讯的合作也是如此。易海燕表示,这样做一方面可吸引共担风险的资本,另一方面依托合作方的技术和用户基础,可助南都快速找到新生力量,最终将各自优势资源进行嫁接、融合,实现价值互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向新媒体,充分参与新生市场竞争,并在新生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而对于易海燕本人而言,她又要转战大粤网。8月2日她接受本刊采访时透露,大粤网定位为广东城市生活门户网站,由腾讯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资打造,8月8日正式上线。

新未来,新岗位,新挑战,对未来易海燕有独到的理解。她表示:“在资本及技术的驱动下,我们更多是需要增进对人性的理解。理解人本身的行为、导向、需求及发展轨迹。虽然互联网听起来是冰冷的行业,但这样的行业恰好需要更有温度的东西,即一种对人性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潜在能量,真正驱策企业走向更开阔的平台。”

易海燕精彩观点:

“新媒体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做新媒体是新旧媒体冲突融合,最终朝向新媒体的路径。我们应该把内容优势转换成核心竞争力。但转换过程会有风险,因此要嫁接更多资本、技术、人才力量,把自己的优势转换成互联网等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要以新媒体的思路去运营新媒体产品,我们要挑战的是一个增量的新生市场。在这个市场,不能遵循原有的市场规则,要开始新游戏规则。”

“我们为什么要发手机?如果不能把新媒体融入日常的生活、工作及行为习惯,我们也不会认为你会把新媒体理念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我们希望从神经末梢这一端向上反推,让员工能朝向创新的方向。”

“南都最重要的是整个企业本身具备的创新精神――追求更好,追求创新。只要领导者具备这种视野及高度,企业全员有向上的动力,有创新的原动力,有追求更好的产品及卓越的欲望及能力,创新就不是难事。”

2011南都全媒体战略步骤

跨区域办报:做强做大报系旗舰南方都市报,通过实施跨区域办报基础战略确保行业龙头地位;

跨媒体集成:做强做大报系旗舰南方都市报,通过实施跨区域办报基础战略确保行业龙头地位;以合作、自建、兼并等方式,构建以奥一网为枢纽的联通网络、广电、无线、移动、户外的文字音视频融合的数字业务主平台;

跨行业拓展:开发新闻生产、传播链条的上下游资源的行业运营价值,实现从单一版面销售模式、劳动密集型模式升级为整合复合式、智力型销售模式。

十大配套动作

一是全媒体理念再造:从“受众、规模和技术围绕品牌建立媒体核心资源系统”到“围绕‘活性’用户为中心来建立自洽式的应用平台系统”;从“静态的、有明显截稿时间的报道模式”,转变为“全天候动态报道模式”;从“新闻、广告、服务资讯素材的单一使用”到“快速共享和100%被多层次利用加工”。

二是信息集成中心研发与建设:是全媒体生产能力核心要件,不围绕技术来构建,围绕需求来研发、构建。

三是报纸的数字化和数字化内容跨区域整体输出共享:我们希望把南方都市报的品牌、内容生产能力、区域营销运营能力、客户资源输出到不同的区域,同时转变成全媒体资源,让这种资源内生为我们的全媒体能力。

四是奥一与南都全媒体的深度融合:奥一定位数字业务主平台,深入实施奥一与南都全媒体在理念、治理结构、多媒体采编流程、业务流程、品牌营销推广、组织架构六方面深度融合。

五是全媒体组织流程再造:从“垂直型线性流程组织”,到以“信息集成中心”为核心的“交互型流程组织”,设置“全媒体信息集成委员会”、“全媒体首席信息集成官”。跳出报纸为中心的采编生产经营流程,形成以信息集成中心为核心多终端多载体互动的“信息联合体”,建立围绕着信息制作形成的“同轴电缆式”共享组织模式,建立以媒资为基础的生产、营销结合为目标的新模式。

六是全媒体品牌再造:南都全媒体集群品牌是现在以及未来主导品牌。品牌推广相应阶段,结合南都全媒体集群品牌架构,在对南都全媒体集群品牌进行整体、阶段性推广的同时,逐次推进各子品牌的建设与管理。

七是全媒体人才体系:对现有记者编辑进行升级,培养全媒体意识与思维方式,实现从责任编辑制到制作人制的转型;对现有营销运营人员进行升级培训,培养复合销售的能力,灌输全程服务意识。

八是全媒体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多层次、多媒介、多终端性的,重视运营指标、市场指标的考核。如:信息被采用的频率成为评价一个采集者的重要指标。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6

【关键词】传媒集团广电传媒媒体品牌

中国的传媒业未来必将走向国际化,国际上知名的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对中国广电传媒的成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五大传媒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寻找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索中国广电传媒的成长路径。

一、中国广电行业的四大特征

广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政治环境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都为广电产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传媒产业政策环境也正在走向开放和规范化。广电行业正在加快自身的各项改革,逐步革除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事业和产业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从整体来看,中国广电行业有四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1、广电政策正由行业监管向行业引导转变

从当前政府监管职能的改革趋势来看,广电政策正在由行业监管向行业引导转变,其改革趋势体现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喉舌性质的前提下,推进体制创新;宣传与文化产业发展并重;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方面。

2、制播分离是当前中国广电产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成本,丰富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模式。目前改革的重点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主要在电台电视台的非新闻类节目栏目进行。深化电台电视台内部管理改革是制播分离改革的一个重点。

3、广播电视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刻革命

媒体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技术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都对媒体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又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更是如此。

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的数字技术革命发展到今天,已经在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产业领域、电信产业领域和互联网为代表的it产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势不可挡,甚至冲垮了广播电视产业、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的传统界碑,在网络多媒体的平台上实现了“大会师”、“大汇流”、“大融合”。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至少目前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产生了议程设置失效、管理手段失控和舆论导向失灵的效应。

4、电视行业的市场意识普遍增强,经营水平提高

广电行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缺乏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不断深入,广电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工商行业的竞争机制和经营管理理念、制度不断被引入;二是随着广电产业对外交流与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的节目形态和经营经验、管理模式不断被中国的广电同行借鉴;三是中国广电行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目形态或者带有本土色彩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无疑又使得竞争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增加。

二、五大国际传媒集团的成长经验和模式分析

全球传媒行业的发展和成长对于中国广电行业未来产业模式构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在内的五大国际传媒集团都形成了数十年的成功经验,他们的组织模式、业务模式和成长特点如何呢?我们首先对这五大传媒集团的业务和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的梳理:

1、五大国际传媒集团业务模式和经营策略

(1)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主要业务内容涵盖了杂志、出版、电影、电视、音像、网络;其经营特征包括:一、把握受众需求,引领行业趋势;二、利用技术力量,提高媒介影响;三、重视特色定位,塑造品牌形象;四、重视人才资源,聚敛创新力量。在经营策略方面体现出它独有的导向,即并购与联盟、全球化策略、多媒体互动、塑造核心竞争力。

(2)迪斯尼自诞生以来,在娱乐和动画片制作行业保持着强大的实力,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公园旅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基于上述内容而延展的商品连锁店、歌舞剧演出、唱片出版等其它业务;其经营特征包括:一、销售欢乐;二、多领域混合经营;三、品牌经营;四、以影视娱乐为核心业务;五、适时并购。

(3)贝塔斯曼的全球发展是以其全球性音乐销售网络和全球性书籍、音乐俱乐部为基础的,通过强化音乐市场份额称雄全球。但它没有一个电影或电视制作室,对于发展迅猛的电视产业只是间接参与,并未直接参与。在经营策略方面,贝塔斯曼的独到之处体现在:选择并潜心于专业出版领域、在内容上大做文章、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经营。

(4)维亚康姆在传媒娱乐、新闻、体育、音乐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依靠mtV和nickelodeon两张至关重要的牌,维亚康姆不断将自己的产业触角伸向全球。内容为王、品牌建设、重视版权保护与特许经营是其主要经营特征;在经营策略方面,维亚康姆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坚持主营业务、整合发展、全球市场战略、国际化、本土化经营、技术领先。

(5)新闻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电影和电视,而网络、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等也占有重要的份额。新闻集团的成功归因于两方面:在资本运作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和并购;在技术先行方面新闻集团总能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传媒领域。在经营策略方面,新闻集团的独到之处体现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行之有效的并购策略、严密的财务管理以及本土化经营战略。

2、五大国际传媒集团的共性特征

五大传媒集团在经营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无非是利用多种手段演绎近乎相同的媒介经营内涵。即:明确产品定位,利用合适的人才进行内容生产,并将其传递给受众,并且不断强化自身品牌,为客户、经营者本身乃至社会创造价值。

通过对五大传媒集团的经营战略分析,我们发现跨媒体运营、国际化战略和整合发展观三大核心是它们的共同战略,这对传媒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强的启示意义。跨媒体运营可以很好地实现内容与媒介平台的互动和各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五大集团的媒介经营领域均涵盖了所有的媒体种类。任何地区的传媒市场都是有限的,为了实现规模效益,传媒企业必然要摆脱地域限制,占领更大的市场。

三、中国广电传媒企业发展可借鉴的路径

中国传媒企业的成长虽不能照搬国际传媒集团的经验,但是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分析,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产业运营、人力资源和媒体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广电传媒集团的进一步成长。

1、强化产业运营是广电传媒成长之重

无论是国际传媒发展历程还是国内广电产业发展战略,都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跨媒体的扩张和运营,二是沿传媒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传媒集团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三条主线,即跨媒体内容提供、媒体价值链拓展、新媒体运营管理。跨媒体内容提供是指以电视节目为立足点,向影视剧、动画片、纪录片、手机电视内容、互联网内容、平面媒体内容等多种类型的内容提供发展;媒体价值链拓展是指从目前单一的广告经营向电视购物、主题公园、演艺经纪等多个传媒价值链环节拓展;新媒体运营管理主要指手机电视台和媒体网站两大跨媒体平台的经营。

2、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是广电传媒成长之核心

传媒集团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协作、创新、学习的文化氛围。健全的传媒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包括:

(1)建立人力资源部和主要节目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岗的两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标是实现人员管理的重心前移,科学规范各节目中心的人员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降低用工风险,更有效地为节目中心提供相关人力资源服务。

(2)为科学规范用工标准,制定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工作规范,明确所有人员岗位职责,清晰各单位所需岗位编制,实现“定岗、定员、定责”。为传媒集团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和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3)在岗位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员工设置不同的专业发展通道,并与事业发展和薪酬激励结相合,促进员工在本专业岗位上不断发展,同时也形成基于能力素质的培养开发机制。

(4)为了充分发现人才,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节目创意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节目质量,建议在多种层次上加大力度推进实施人才竞争机制,如中层干部竞聘机制、栏目制片人竞争和淘汰机制、重大活动导演竞争机制等。

3、加快塑造媒体品牌是广电传媒成长之基

媒体品牌主要包括频道品牌、栏目品牌、活动品牌、人才品牌等,都对整个媒体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代表性媒体的品牌研究发现,品牌推广策略主要采用立体多层次的推广模式,具体包括:受众推广、销售推广、公共关系等。

(1)受众推广:制定针对各个特色频道品牌、栏目品牌、主持人品牌的CiS形象识别系统,建立和开发频道主题色、主题音乐、主持人特色语言和形象;运用多种媒体宣传手段介绍新频道节目、新频道形象、大型活动信息;多种方法积极推动品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创造品牌推广机会。

(2)销售推广:定期举行广告客户的品牌推广说明会,提高媒体在全国企业客户中的影响力。

(3)公共关系:以宣传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为目标,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利用部分节目时间,增加社会公益广告播出,进一步提高媒体公信力。

国内广电传媒发展日新月异,要在众多媒体竞争中拼出一条血路,势必要在运营、人力资源以及品牌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①周鸿铎、夏陈安等:《电视频道经营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②周鸿铎等:《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③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传媒经营与管理研究》,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④李小曼,《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

⑤高冰妍,《媒介融合对我国传媒产业经营的影响研究》,《科技探索》,2011(7)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7

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诞生以来,我国已经组建了49家报业集团,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闻出版总署的政策推动,近年来报业集团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开始了向综合型传媒集团的战略转型,报业集团的发展再次面临着一个新的突破关口。各地报业集团除了少数是由“报社+报社”合并而成的以外,大多是在政府主导下辅以市场手段,以党报为龙头加上若干子报、期刊以及各类多种经营公司的模式结合而成的报业联合体,这种组织方式对治理报业散滥差、提高市场集中度,加强对新闻宣传的控制与管理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市场环境特别是报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这种“主报+子报”的组织形式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比如产权不明晰、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集而不团”,资源整合不够,没有产生预期的协同效应;不利于报业的“四跨”发展。因此,创新组织结构对于报业集团实现战略目标、保障其高效运作并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报业集团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探索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形式。当前,报业集团整体及其所属媒体的转企改制取得重要突破,许多集团都把党报从集团分离,使之以事业部的形态与集团下属子公司等并列,实现了从报办集团到集团办报的转变;同时成立集团公司,比如事业性质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组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企业化运作,设立董事会及经理班子。还有天津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晚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的成立,这些都为报业集团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报业集团不是报纸等许多媒体的“混搭”,从分散经营到形成合力是组织变革的必然要求。比如南方报业正在实施从“多品牌战略”到“媒体聚合战略”的转变,进一步强化集团的战略管理和调控能力,以形成协同效应与核心竞争力。总体而言,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创新还在探索之中,新一轮的组织变革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主报支撑型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创新

主报支撑型报业集团就是党报不仅是集团的旗舰和龙头,而且是集团的经济支柱,各子报刊的发展相对较弱,需要党报的带动与扶持。党报在集团的资源整合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即以党报为中心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如整合新闻采编队伍,形成统一的新闻公共稿库,推进报网融合以形成宣传合力等。这种类型的报业集团的组织结构的创新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整个报业集团被视为一个整体,以主报(党报)为核心整合配置各个媒体资源推动产业化经营,整体上形成以内容经营和产业经营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实施集团战略管控模式。具体做法是打破各个报刊的界限,从集团层面整合采编资源和经营资源。整合强调集团的主体地位,强调主报的主导作用,强调主业的规模意识。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各子报的自主经营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多元化经营。比如天津日报传媒集团以《天津日报》的两分开为基础整合资源,提高媒体管控效率。从集团层面将《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3家报纸体育部和球迷报的宣传资源及采编队伍整合为集团体育新闻中心,将4家报纸的摄影记者整合成集团的视觉新闻中心,成立津报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体育新闻中心的经营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体育、视觉两个新闻中心的组建从结构上打破了原有以报纸为单位的条块结构,结束了各报体育、摄影报道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以内容经营和产业经营为主体的“扁平事业部”模式。集团整体转企改制,成立天津日报集团传媒有限公司,整合经营资源,将所属非时政类报刊的所有权、经营权及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业务和资产剥离出来,整建制地进入企业集团。

二是以各媒体包括党报的相对独立性为前提,从决策、管理、运营三个层面完善集团组织架构,实现从“主报+子报”的行政管理向战略引导下的集团化管理的转变。比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提出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治理结构,按照“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额分成”的基本原则实行两级管理。集团决策层包括集团党委和公司董事会,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集团成立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集团党委会与集团公司董事会合一,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四大主体地位――领导决策主体、人事管理主体、资产管理主体和投资发展主体。集团在决策管理职能中更加强调战略规划、经营策划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营层包括宁波日报在内共22个独立核算单位,集团赋予各单位相应的自,包括经营权、用人权、经费使用权、分配权。

子报支撑型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创新

子报支撑型报业集团占多数,具体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产权(资本)或品牌为纽带,以核心子报为中心建立多层报系子集团作为二级企业法人,推动资源整合,形成以报系(子集团)为骨干、主报单列的组织架构,主要适合于子报力量较强、业务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报业集团,有利于报业集团突破媒体形态、业务范围、经营区域和所有制的限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实现向综合型传媒集团的转型;其缺点是各个报系分散经营,协同发展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形成集团整体合力与核心竞争力。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突破原有的以单个报纸为单位的组织架构,通过若干媒体形成的二级集团来整合经营,在“一媒体一公司”的基础上重新打造以品牌媒体为龙头的子集团。2009年初成立由《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钱江视屏新闻网组成的都市报方阵――钱江报系,这是打造党报、都市报、专业报、县市报、财经、时尚生活等6大报系子集团的开始。这种子报系架构既符合做大做强《钱江晚报》的战略目标,又有利于通过受众市场细分,确立各媒体错位发展的清晰定位,变同质化的内部竞争为协同作战。最早建立报系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报系实行公司化改制,南方周末报系已经基本完成公司化改造,实现了以一个报系控股公司依靠资本纽带管理下属媒体的管理模式。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则以品牌为纽带打造一批二级子集团,比如以旗下《生活报》为核心联合省内8个城市的地市报作为生活报的地方版,成立生活报传媒集团,又以旗下《农村报》为核心成立黑龙江农村传媒集团。

二是以产权为纽带建立母子报刊法人治理结构,就是把核心子报建设成为集团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宣传上加强舆论导向把关,经营上完全按照产权制度规范管理,这种治理结构可以使报业集团作为母公司(控股公司)按市场机制配置子报资源,不但实现了都市类媒体“事转企”,也为子公司进一步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的拓展和融资并发展为报系子集团打下了基础。比如大众报业集团成立半岛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大众报业的独资公司,把半岛都市报社的资产全部装入该公司,半岛都市报社经营广告、发行等业务的专业公司,作为半岛传媒的子公司;又引进战略投资者,成立了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报业集团按照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定来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还将一些较弱的子报划归半岛传媒。大众报业集团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双方以产权为纽带,共同出资组建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和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分别经营《沂蒙晚报》和《鲁南商报》。

以资本平台为依托推动组织结构的重塑

资本市场在报业集团加速其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布局,建立综合型传媒集团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融资平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步伐,实现转型升级是许多报业集团的优先选择,这种发展模式通过资本运作构建产业链,能够打破各种资源分割,形成以资本为纽带、各类媒体融合发展的综合型传媒集团的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模式主要适合于那些已经拥有资本平台的传媒集团,有利于促进报业集团经营业务尽快实现向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但它的局限性主要是:按照目前政策,报业无法整体上市,不利于媒体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等问题。

以成都传媒集团为例,它是由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广电集团合并而成。上市公司博瑞传播以及母公司博瑞投资控股集团成为成都传媒集团的投资平台、融资平台和经营管理平台。集团依托融资平台,进行改制创新,以《成都商报》为核心,充分整合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打破内部媒介间的屏障,将集团旗下报纸、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期刊、网站等媒体连动运作,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完整,形态比较优化,载体丰富运转有效的媒体集群。具体做法是:集团各组成单位彻底地企业化改制,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集团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把报业、广电、网络等各媒体可以分开的经营性资产和资源,全部进行剥离装入博瑞投资控股集团。日报、商报、晚报大部分的广告,还有所有发行、印务,集团所有媒体的后勤、物业等也全部改造成公司,成为市场主体。这些资源全部交给博瑞投资运营。博瑞投资迅速获得传统媒体很多经营资源,迅速做大,其中一部分优质资源整合到上市公司。此外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资产注入粤传媒,实现了集团与控股上市公司关系的突破,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全资产上市。

以报业流程再造推动全媒体组织结构的变革

互联网的崛起打破了各类传媒的界限,为报业整合新媒体向综合性传媒集团转型提供了契机,从集团层面推动组织结构的变革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势在必行。借助新媒体再造报业流程,探索报业集团全媒体式组织结构是报业集团必然的选择,这从许多报业集团更名为“传媒集团”可见一斑。

比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通过成立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打通集团内部各个报纸等媒体之间的界限,再造采编流程,以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写,多次传播,不断增值”的需求。并对集团及其媒体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即全媒体中心与各系列报(实为编辑部)并列,中心记者以多媒体方式采集新闻,并通过网站、手机报、传统报纸、数字报刊,以及多媒体视屏实现多级。

目前不少报业集团都建立了多媒体的数字化平台,目的就是通过平台实现新闻资源在不同媒介间的共享与整合。比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建设集新闻内容采编分发、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媒体的数字技术平台。还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南方报业新媒体有限公司,以整体之力加快新媒体建设步伐,全力向全媒体集团转型,初步形成了覆盖报刊、网络、手机报、广电、户外传播全媒体发展的战略布局。

报纸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对报纸传媒功能的替代效应而出现下降的趋势。为了适应电子媒体的竞争,报纸的改革内容上从“新闻纸”向“观点纸”、“服务纸”转变,形态上除了发行印刷报纸外还出版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尤其是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以版面的形式呈现报纸,使报纸的采编流程包括排版模式乃至经营模式得以保存和延续,报业凭借全媒体形态将继续发挥大众传播的功能与作用。

报纸的本质并不是“纸”,网络时代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价值和功能没有改变,但已不再局限于纸质报纸,还包括数字化报纸等不同的形态。报业的前途已经不限于印刷报纸,报业需要重新定位为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的专业大众传播机构。具有专业品牌优势。其服务对象是用户(包括读者、观众、听众等)和广告主,所以纸质报纸的出版与经营只是未来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传统的“二次售卖”模式仍然有效,但随着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报业的商业模式需要创新。建立基于消费者与广告主并重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新的盈利模式,借以占领产业链的制高点,这是必然的趋势。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8

从中心制到中心-频道制,是青岛电视台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与创新。从对全国城市台考察与研究的结果看,不管是中心制还是频道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弊端。采用中心-频道制,理想目标是将频道和中心并列为集团的基本管理单位,频道负责节目生产,中心负责对资源的统一归口管理。这既能避免频道制或中心制的弊端,又有利于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资源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在现代传媒竞争中,谁拥有资源并能有效整合资源,谁就能赢得市场。在这方面,电视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电视媒体的第一资源是观众。频道入户率反映频道可接收的情况,而观众规模(即观众到达率)则反映频道被收看的情况。2007年第一季度,青岛地区10个频道的观众规模在30%以上。其中QtV-1的观众规模最高,高达85.2%,在本地处于绝对优势,QtV-2的观众规模为78.5%,QtV-3和QtV-4的观众规模在27%以上,QtV-5观众规模为18.4%,QtV-6观众规模为10.4%。

品牌是媒体的第二资源。在市场化运作中,品牌的魅力巨大,作为无形资产,品牌不仅仅是体现媒体价值的主要指标,而且更能为媒体的市场化运作带来广阔的运营空间。优秀的媒体会在受众的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媒体得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因此,品牌形象就是媒体的资源。目前,市场衡量QtV的主要指标一是整体市场份额,二是品牌栏目收视状况。而QtV之所以能被认可为青岛的强势媒体,一是有30%以上的市场份额;二是QtV-1、QtV-2的名牌栏目和电视剧有稳定的收视表现和很强的广告吸纳能力;三是其他频道的协同作战。在这种市场环境中,中心-频道制的运行要调动频道的积极性,维护频道的利益,更要确保QtV整体利益的实现。QtV的整体协调作战的优势在青岛地区是其他电视媒体所不能比的,也是QtV的实力所在。

节目和栏目是媒体的第三资源。总的来看,改版前后的QtV栏目、时间基本保持平。就频道来看,QtV-1和QtV-2增加较大,QtV-公共减少较大;自制节目量明显增加,主要在QtV-1、QtV-2、QtV-5;包装类栏目大幅度下降,主要集中表现在QtV-5和QtV-公共频道,减少的数量均达到700分钟/周以上;栏目数量减少但栏目规模明显扩大。

第四资源即公共资源,指统一的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如今,技术中心已经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设置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考核有标准,成本有核算,节目制作的效率、设备的使用率、周转率有了明显提高。

统一的营销平台是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资源,统一营销应该是媒体集约化的重要特征。在市场竞争的初期,这种统一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对市场、对频道的保护。在新的中心-频道体制下,这种统一营销还应该建立在调动频道积极性上,充分考虑频道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中心-频道制是对集约型发展模式的一种选择,注重的是对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科学利用,追求的是效率与效能。电视是依赖于科技手段进行的现代化生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以消耗资源为发展代价。正确认识综合宣传管理部门的作用并确保其顺利行使管理职能,才能提高资源统筹协调的安全性和全面性,实现电视的各项标准化管理和监控。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今中国内地电视台,由于区域差异和历史原因,在管理体制上千差万别,各台都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向理想化摸索,探索较为全面、实用的运营模式。而一台多制的策略最具有包容性、使用范围也最广泛,能起到兼容并包的效用,并且,有多种管理模式的储备,也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灵活多变、与时俱进。

所以,针对目前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应保持着冷静、观察的态度,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切实的措施加以解决:

1.节目调整的频次和频道调整的幅度需进一步合理调配

过多调整节目或过大幅度的调整运行会导致观众的流失。以2007年第一季度QtV各频道栏目收视指标完成情况为例,除QtV-2的各栏目完成了收视指标,其余频道的栏目基本未完成收视指标;从频道自身看,如QtV-1,除了电视剧场《黄金强档》完成收视指标外,频道生产的栏目均未完成基本收视指标;从重点栏目来看情况来看,《生活在线》的表现十分抢眼,而其它栏目的表现十分平常,许多栏目未能达到上年同期水准或上年全年平均水平。这对频道乃至QtV整体均有不良的影响。

2.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设备资源、栏目节目资源以及一些相关的责权没有做到统分适度

优势频道得不到优势资源,而其他频道却资源浪费:独自占有,互不通气,过多强调频道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大局利益;另外,一些优秀采编人员经过自主选择,分散到各栏目,不同程度地减弱了原有力量。

3.频道之间尚需加大宣传配合

频道之间不能互相利用优势资源宣传各自节目,形成不了合力,不利于核心竞争力。如《生活在线》进2频道后,不能在新闻频道重播,丢了一批忠实观众;再如有的频道提出不宣传其他频道,也不用其他频道宣传它的建议等;并且,频道之间的宣传的密度和力度也有所欠缺,特别是主力频道对其他频道的宣传欠缺较大,常规节目对大型节目尤其是跨频道的大型活动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

4.公共资源的调配能力,综合管理部门的整合、统筹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例如广告份额不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频道对广告没有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广告的结构性考核;二是广告增量没有在考核范畴内;三是广告透明度越来越高,广告中心与频道之间也有竞争,频道的广告折扣率低于广告中心的折扣,所以频道无法吸引广告主投资;四是由于将所有频道的市场份额、收视率、广告等放在考核量上平均评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优势频道的价值。

另外,技术中心的资源是重要资源,但缺乏中长期的规划,满足于现事现办,没有合理地规划到为频道、节目服务的平台上,没有解决“小作坊”的问题,有时候把本该由技术中心来完成的事情推到频道身上,给频道增加了工作负担。而综合管理部门赋予的权力不足,做不到为节目而管理,闭门造车的情况较多。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9

关键词:软交换;3G;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2-1060-01

inthe3GCorenetworkSoftswitchapplicationoftheadvantagesofanalysis

HUanGLiang

(ChangchunCollegeofengineering,Changchun130021,China)

abstract:thesoft-switchingtechnology,analysisofthesoftswitchinthe3Gcorenetwork,thesoftswitchintroducedinthe3Gcorenetworkapplicationsinallkindsofadvantages.althoughtheestablishmentsoftswitch-based3Gmobilecorenetworkhasmanyadvantages,butmostofthesolutionsintheexperiment,yetfortheformationoflarge-scaleapplications,manyissuesstillneedtocontinuetopayattentionto,suchasQoS,securityissues.

Keywords:softswitch;3G;application

软交换技术起源于美国的企业网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将原本分立的网络有机的统一在一起,降低网络运营成本,通过标准的api接口,可以快速灵活的提供各种业务。软交换不仅可以实现诸多的新业务,而且运营成本低,极大的降低运营商在端局和汇接局上的建设成本,紧紧地吸引着运营商的眼球。世界各国都对软交换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早在1999年5月成立了国际软交换协会(iSC,internationalSoftswitchConsortium)。软交换协会有业务应用、网络结构、设备控制、网络管理、Sip五个工作组。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的制定同时得到了iete、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目前,软交换技术的级别框架结构、主要功能、性能、应用范围等方面已经基本确定,软交换的产品正在逐步走向实用化阶段。目前软交换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协议标准的完善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如何组建大网络问题;业务开发问题以及QoS问题等。下一代网络泛指一个以ip为中心,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融合全新的网络。而3G不是现有移动网和ip网的简单叠加,是整个网络框架的变革。软交换正是构建以ip为中心,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方案。软交换技术在3G核心网中大有作为。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Softswitch)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作为话音网向数据网融合的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正日益收到电信运营商的重视。下面将介绍软交换的原理和体系结构。

1.1软交换原理

软交换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多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生成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把控制和业务提供分离。软交换的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软交换的这种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的设计思想能够更加方便的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避免了传统电路交换网中,新业务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等缺点。

软交换提供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媒体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互联互通功能、资源管理功能以及计费和认证功能。软交换实质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它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是下一代交换网中语音、视频、多媒体业务呼叫、控制以及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

1.2软交换体系结构

软交换体系结构按功能可分为四层:边缘接入层、核心层、网络控制层以及业务应用层。各层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和协议,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1)边缘接入层:边缘接入层负责将各种不同的网络和终端设备接入软交换体系结构,将各种业务量进行集中,并将信息格式转换为能够在网络中传递的信息格式。

2)核心交换层:核心交换层采用分组技术,提供一个高可靠性、具有QoS保证、大容量的综合传送平台,并将信息媒体流选路至目的地。

3)网络控制层:网络控制层是软交换体系的呼叫控制核心,对应网络的会话层功能,以软件控制的形式完成呼叫控制、路由、认证、资源管理等功能。

4)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基于下层网络的能力为整个体系提供各种丰富的增值业务、相应的网络管理及服务,对应网络的应用层功能。

1.3移动软交换的功能

移动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移动性管理功能:主要完成切换(包括UmtS系统内、GSm系统内以及GSm与UmtS系统间的切换)、登记和移动台去话功能。

2)安全保密功能:支持用户鉴权、tmSi使用和用户信息加密。

3)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移动交换服务器可以为级别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测和资源控制等;接受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监视请求,并对其中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支持级别的两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

2软交换在3G核心网中的应用

主流的3G制式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在这三种制式中,wCDma和tD-SCDma的标准由标准组织3Gpp制定,CDma2000的标准由3Gpp2制定。到目前为止,3Gpp制定的UmtS核心网络有R99、R4、R5和R6四个版本,在R4和R5核心网络标准中,软交换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网络设备主要包括mSC服务器、GmSC服务器、mGw,它们的功能介绍如下:

1)mSC的功能:对外提供纯粹的信令接口;集成R99VLR功能,以处理移动用户业务数据及CameL相关数据;对电路域级别业务及补充业务设计的mGw中承载终端及媒体流的控制,是通过3G扩展的H.248协议来实现;与其它mSC服务器间通过BiCC信令实现承载无关的居间呼叫控制;支持mGw及自身的登记及故障恢复操作。

2)GmSC服务器的功能:GmSC服务器由GmSC的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组成,只完成GmSC的信令处理功能,具有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GmSC服务器通过H.248协议控制mGw中媒体通道的接续,支持BiCC与iSUp的协议互通。

3)mGw的功能:它是3GR4核心网的用户承载面的网关交换设备,位于3GCS核心网通往无线接入网及传统固定网的边界处,是iU接口、pStn/pLmn接口的承载通道以及分组网媒体流的终结点。mGw可通过H.248信令,接受来自mSC服务器及GmSC服务器资源控制命令。

33G中应用软交换的优势

3.1投资成本低

传统电路交换网利用集中的mSC在Ran和pStn之间完成话音交换,存在布点多、运行成本和维护人员等成本高的问题。运营商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多建设大型、几种的mSC,其代价是要建设来自各个城市Ran的回程话音电路。使用软交换技术,媒体网关和业务服务器的分离使得它们各自可以独立的进行工程实施、扩容和布局,这将带来大量软件升级费用的节省。

3.2引入竞争

在3G组网中,采用软交换的架构,就可以很好的将具有独到技术优势的专业公司引入到设备的竞争中来,这对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运营商建网成本,促进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3通过软交换利用基于ip的服务器平台来开放业务

在UmtSR5阶段,ip多媒体域采用Sip作为呼叫控制协议,引入imS,实现在ip上的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的提供,使得运营商可以借助基于ip的应用服务器向用户提供更灵活和更丰富的业务。

参考文献:

自媒体的运营核心篇10

【关键词】纸媒全媒体问题出路

一、“全媒体”是什么

通过近两年国内传统媒体全媒体之路的实践来看,“全媒体”主要是由纸媒推动并发展的,其存在和利用的平台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其客户终端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其传播手段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等。对于纸媒来说,广义上的“全媒体”被作为经营手段,另外还包括户外广告、Dm、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可承载广告的渠道;狭义上的“全媒体”则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真正的全媒体应该不仅仅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在一个大的平台上集中用视频和图片等来展示传播的一种形态,更应该是相对较新的传播形式和规律所应该有的新的运营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就是打破媒体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不同媒体内容渠道的融合,找到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是关键。

纸媒全媒体的建设,必须要放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进行,打破用运营纸媒的思路来运营全媒体的传统思维定式。目前就全国多家纸媒运行的全媒体来看,纸媒仍然在全媒体的内容、资源、效益中占据90%以上的规模,但放眼长远和广告客户投放心理变化,纸媒的影响力正在走低,网络的力量已经崛起。

除却对全媒体的感性期盼,纸媒全媒体发展既有着太多的机遇,同时又面对着非常高的成长门槛,建一个网站、开发一个移动app应用是容易的,但是如何管理、如何维护、如何升级、如何定位、如何运营,等等,都面临着与纸媒完全不同运作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全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对一些思维误区进行纠正。最重要也是最迫切需要纠正的是:“全媒体”不是纸媒时代的全媒体,而应该是网络时代的全媒体;纸媒与全媒体的关系,不是全媒体建设融入纸媒运营,而应是纸媒内容、资源、经营充分融入到全媒体建设中;全媒体是纸媒的突围,而不是纸媒的附属。

总的来说,纸媒全媒体不是象征,而是实体,其目的一方面是要为新闻人的事业和追求打造一个新舞台,更是要在网络这块巨型蛋糕中分享属于自己的一块。对于全媒体来说,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一目的,才能在实际的全媒体建设中形成主次、确定重点。

二、全媒体之路的生存环境

简单地说,全媒体面临的生存环境是在一片广袤的大草原上前有猛虎后有群狼,既有丰美的水草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猛虎是各个全国性的门户网站以及人人、天涯等全国性的大型互动网站,还包括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专业类生活服务网站。群狼则是本地商业网站,它们起步相对较早,机制灵活,免费地使用着纸媒的新闻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1、纸媒全媒体化的优势

首先,纸媒全媒体是纸媒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开拓的战场,纸媒负责人普遍重视全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并上升到战略高度。

其次,纸媒全媒体有着商业网站无可比拟的资源,拥有着常年奔波于新闻一线的编辑记者。

第三,纸媒经过多年积累,不仅在新闻内容制作领域具有了丰富经验,培养和积淀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样在广告经营、商业企划、活动组织、服务客户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尤其在客户资源方面,纸媒已经形成了大批固定的广告客户,通过有效方式可以将这些纸媒客户转化成全媒体的客户。

第四,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纸媒全媒体与商业网站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相对而言甚至更有品牌优势。与商业网站、移动网络公司相比,纸媒全媒体进军移动网络领域并不晚。

2、纸媒全媒体化面临的困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纸媒全媒体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主导下的网络新闻世界,习惯于免费的拿来主义,对于包括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直接无偿使用,并且已经让中国网民养成了免费阅读新闻的习惯。门户网站不仅截走了本属于报纸的读者,而且提高了纸媒向网络转型的门槛。

其次,越来越多的地方商业网站,对本地纸媒新闻进行无偿占用,并利用无偿使用的新闻资源快速聚集人气,让纸媒的全媒体之路变得内外交困。近几年,四大门户网站也纷纷涉足区域争夺,开设地方专业频道,如房产、汽车等地方频道,有的甚至通过多元投资的方式开设地方门户网站。这些地方频道和网站,通过ip辨识在四大门户网站的首页加以突出,进行pv流量引导,更是让纸媒全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第三,在现行的体制上,纸媒全媒体既面临着与纸媒完全不同的商业竞争,与纸媒的运营操作手法和盈利模式的天壤之别,又必须在体制内完成自我改造。

第四,网络运营人才和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制约纸媒全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纸媒更加注重编采人员的培养和梯队建设,而网络则更要依赖技术人员的想象力。

第五,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纸媒全媒体要真正承担起报网互动职能,将报纸读者转换成全媒体的用户,难度是非常大的。

三、全媒体之路应遵循的规律

遵守网络运营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纸媒传播和经营的规律,是全媒体事业能够突出重围的关键。

1、用户与受众的区别

报纸的读者、电视的观众、广播的听众,在学术界被统一称为“受众”。而网络的阅读者和使用者,在业内被称为“用户”。受众是被动地接受,是单向的,缺少反馈;而用户则更强调感受和体验,不仅强调阅读更强调使用,强调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获取到了什么,并且还能够快速进行反馈。转换思维、树立用户观念,是纸媒全媒体在观念上首先需要变革的。

2、运营与经营的区别

纸媒的广告经营工作虽然难度大、压力重,但目标相对单一,主要就是将报纸版面通过广告的形式卖出去。而网络的运营,则要繁琐和复杂得多,看上去也是为了创收,但是广告经营只是一部分,还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维护、活动策划、团购链接、与电商合作分成,等等。这些都是很多纸媒工作者闻所未闻的,但在网络世界却是非常平常的。

网络运营还要解决一个“精准打击”的问题。淘宝曾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比如“哪里的女人购物最谨慎”、“哪里的女人出手最阔绰”,“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喜欢购买狗粮”,等等。这些结论的背后,是经过强大数据库分析后细分了的消费者和用户。无论是网站自身,还是服务广告主,由此展开的直接面对特定用户的营销,要比过去那种撒网式的营销要有针对性。

3、内容与新闻的区别

以报纸内容为核心建网,在中国已经被证实很难生存。网络受众的阅读方式已经按门户网站的套路养成且很难改变,纸媒全媒体很难做到新闻内容的一网打尽,而一张报纸的新闻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网络的内容是纷繁复杂、千奇百怪的,新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用于吸引网络用户的基础。对于纸媒全媒体来说,如果想要留住用户,网站就需要提供各种能够满足用户的内容,这种内容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纸媒全媒体“操盘手”,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按照网络的规律走上网络之路。

4、服务与资讯的区别

纸媒对读者服务,主要体现在资讯提供、热线互动、服务类会展等方面,而且受制于版面规模。而网络则不同,网络提供的资讯服务,大到各种大型会展活动,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容量无限,网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细致。与纸媒不同,网站提供的服务,还包括团购、电子商务、阅读下载、网络游戏、兴趣交友、话题互动,等等。

四、纸媒全媒体化的出路

面对着商业网站统治下的网络世界,以及与读者完全不同的用户阅读模式,纸媒全媒体之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纸媒能否尊重网络传播和运营的规律,走出一条全媒体之路。

首先,全媒体的操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切忌直接套用办报模式办全媒体。相反,全媒体需要借鉴甚至借用商业网站的经验和模式,按照商业网站的套路出牌。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挑战我们传统观念的问题:1、全媒体就是办一份网络版的报纸吗?2、做全媒体的理念能否套用办报的思维?3、承载全媒体的网站必须是区域门户网站吗?4、全媒体的核心人才是编辑记者吗?5、新闻内容是纸媒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其次,突出本地化、区域特色,强调近身服务,打造有特色、有重点的全媒体网站。

第三,突出全媒体网站的功能化,打造和强化竞争对手不易复制的项目。当新闻已经成为能够不断复制的产品时,这就需要全媒体不仅要吸引眼球、留住眼球,还要为用户提供眼球需求之外的心理需求和行动需求。

第四,技术为魂。将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追求用户的体验效果,将网络技术人才看作全媒体的核心人才,并在运作过程中进行储备。这也是纸媒全媒体需要重点转变的观念之一。

第五,整合营销。纸媒全媒体的优势是多种媒介并存,面对市场应该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和客户,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优势,组成立体化服务方阵,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一揽子立体化的优质服务。

第六,进军移动互联网。纸媒全媒体拥有内容制作的优势,而且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处于上升阶段,所以此时介入为时不晚。

参考文献

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主编:《全媒体破局》,《南方传媒研究》,2010

②张志勇,《全媒体战略中资源融合的路径》,《新闻战线》,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