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1:35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1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关系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当前,关于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之间的关系,一般存在着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因为受到机经济发展的刺激所致,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为了满足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第二种观点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带动和刺激经济的发展,并认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第三种观点则是对前两种观点的认同和综合,认为二者之间的作用本来就是相互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何处理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国的交通发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仅靠运输经济学还难以解释清楚,还必须运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深入研究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目的是在深入探索运输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增长学和宏观经济学建立起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运输供给理论。研究运输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运输供给,遵循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学的基本观点,以运输化理论为基础,将运输化阶段与经济发展阶段对应起来细化供给,设计出定量分析交通供给的模型(总量模型和网络模型),先从宏观层面上测算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交通供给这一总量指标,再推导出各种运输方式在模型中的角色和分工,进而确定各种运输方式的供给量。

二、交通运输参与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1.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交通运输,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纵观世界格局,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好坏,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着直接的关联。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发展,得益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业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政府都想发展好交通运输,为民众的生活提供便利,为经济的发展床创造条件。但是交通运输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严重,因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需要在一个国家内部建立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这其中就会涉及到人员的配备、技术的投入、体系的建立、制度的规范,在完成初步建设以后,还会涉及到后续的管理、维护等工作,这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在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受到国民经济状况影响严重。在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经济的不发达决定了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一直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形式好转,国民经济收入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有充足的资金对我国的交通运输进行支持,健全交通运输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科学的交通运输体系。过去一段时间中,我国在乡村公路的建设上投入较大,使得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有了很好的改善。在全国范围建设了多条高速铁路,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更加晚上,层次更加立体丰富,满足了不同类型的交通运输需求。

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交通运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首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需要多种行业力量的参与,例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汽车业等多方面力量的介入。交通运输的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会带来相关产业的收入增长。通过这个产业的发展,带来相关关联产业的经济增长,这是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增长表现的第一个方面。其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物流商贸的繁荣。商贸物流对于贸易型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业的发达,为商贸物流提供了更健全的发展环境,减少了商贸物流的投入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最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我国转移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剩余一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劳动力剩余不仅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而且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很好的为我国转移了部分剩余劳动力,让这部分劳动力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创造了价值,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孙启鹏,丁海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2004(3):43~47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2

2008年,我国新增公路里程10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6433公里,达到6.0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沿海港口新扩建泊位15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89个,新增吞吐能力2.8亿吨:内河港口新增泊位28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1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943公里。

全社会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223亿人、旅客周转量12711亿人公里、货运量211亿吨、货物周转量78217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6%、9.7%、10.1%和3.4%。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6亿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2%。民航完成客运量1.92亿人,货邮运量405万吨,运输总周转量37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2%、0.7%、2.6%。邮政完成业务总量1407亿元,普遍服务业务收入191亿元,快递业务收入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2%、18.8%。

2008年全年全社会完成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93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645亿元,同比增长2.4%;沿海港口建设完成投资759亿元,同比增长5.5%;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9.0%。

二、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重要性

(一)发展现代交通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旺盛的客货运输需求,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继续扩大交通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才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发展现代交通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能源等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日趋突出,交通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日趋显现,交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行业管理,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道路,是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现代交通业是交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世界交通发展的历程表明,交通发展必然经历一个大规模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的阶段,经历由单一运输方式的各自发展向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过程,经历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的发展过程。随着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提升,更加注重运输效率的提高,更加注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交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是新时期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服务性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交通业,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不断拓展交通服务领域,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之路,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现代化水平。发展现代交通业是新时期交通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

三、新形势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交通运输业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国际航运增长乏力、运价大幅下滑,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回落,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煤炭压港现象:道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增速明显放缓,一些煤炭等资源省区公路货运量降幅明显,货车报停歇业比例增高:国际航空需求下降,国内航空需求增量减缓,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增长率均比上年大幅回落:国际快递业也受到较大冲击,但由于电子商务配送和代收货款等新兴业务拉动作用明显。仍维持较快增长态势: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亏损面加大,资金流动不畅,汇兑风险增加,中小交通运输企业效益下降,面临资金断裂、破产倒闭的风险。目前,这场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日益加深,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尽管当前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更应该看到,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交通运输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中央已经并在继续采取一系列扭转经济下滑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交通运输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发展的活力。

(一)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深。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对交通运输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运输价格尤其是海运价格大幅下挫,货运量大幅下降,运输企业经营困难,并可能面临更大困难。努力实现“四个发展”,是突破当前困境的必由之路。

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四位一体,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快速发展是核心,科学发展是保障,安全发展是关键,协调发展是目的。实现“四个发展”。需要我们切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的作用;需要我们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需要我们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不断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二)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

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取消“六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资金筹措和使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是关键,也是难题。中央增加的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投入,毕竟是政策性和引导性资金,与交通建设的资金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缺口,灾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资金也有较大缺口。缺口如何补上,确实需要打破常规想办法。

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利用中央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据了解,诸多银行表示,愿意加强与信誉较好的交通部门合作。各地交通部门要主动与银行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我们要按照国务院明确的中央财政对交通专项资金“四个不变”的规定,积极与发改、财政部门

沟通,争取各种应该拨付的资金全部及时到位,

要不断探索建立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坚持筹融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筹融资渠道多样化,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资金、金融信贷资金和社会民间资本;坚持筹融资形式多样化,巩固和完善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措施,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坚持筹融资结构合理化,努力扩大资本性资金所占比例,在筹集债务性资金的同时,统筹考虑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

在资金“开源”的同时要注意“节流”。融资手段要创新,但要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工程设计,降低物料消耗,少花钱多办事。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堵塞资金“跑冒滴漏”,把筹措不易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今年的改革任务艰巨而复杂:大部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需要继续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车辆购置税改革带来新变化,需要探索公路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邮政体制改革需要深化,出租车行业多年积累的矛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改革都需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大部门制,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要认真赁彻落实国务院改革方案确定的原则,按照转岗不下岗、待安置期间级别不变、合规合理的待遇不变的总体要求,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做好相关人员安置工作;发挥党组(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优势,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加强宣传引导,维护行业稳定。积极稳妥、逐步有序地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要抓好试点,提出切合本地区实际的改革意见,抓紧完成贷款债务专项审计、银行还贷协议和人员安置方案。积极研究税费改革后的公路发展问题,对现行的收费公路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积极探索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网络和以普通公路为主体的免费公路网络,体现效率与公平。各地要结合地方机构改革,着力建立既符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又体现精简高效、职责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特色的公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解决出租车行业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需要加强管理,处理好出租车公司与驾驶员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着力提升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促进基本邮政服务均等化;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快递服务有序发展;依托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邮政业。做大做强邮政物流。

(四)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经济一体化发展,必然要求交通运输一体化,综合运输是交通运输一体化的重要体现,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要求。从国外经验看。当人均GDp达到1000至4000美元时,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应运而生。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综合运输成为历史要求,交通运输部的组建,又为发展综合运输提供了体制保证。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需要优化交通运输布局。从科学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合理布局各种运输方式,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航空则航空,统筹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充分发挥土地、岸线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根据现代交通和物流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协调,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中心城市作为客货运输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加快建设现代综合运输枢纽,合理配置、无缝衔接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城市公交等运输方式,努力提高综合运输效益。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路运输运输业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7)28-0054-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大量的物资和信息通过各种运输与传播方式频繁的交换和转移,如原材料的供应、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运输销售等,物流业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占用,物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现代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水平。

一、运输业与物流业的关系

1、运输业是发展物流业的基础,不论是传统物流或是现代物流即现在所说的第三方物流必须具备的第一项功能就是物流配送和仓储运输功能,现代物流要求推行与需求不断升级的相关的快速反应的供给体系,物流体系和销售体系。物流运量猛增,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可以说运输效率的高低既关系到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成本的高低,也关系到物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没有运输业的高效运转,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运动就不可能畅通,物流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在现代大流通环境中,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物流条件和效果,这就要求运输业必须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2、道路运输承担物流主力的优越性日益显现。西方经济学认为,运输产品从概念上说应该是从起始地到最终目的地的完整运输服务,它是消费者所真正需要的东西,但由于一些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如铁路不可能也没必要延伸到每一家企业,客户一般也不会拥有自己的机场和港口。于是运输产品的整体性在生产过程中被模糊了。然而,从需求角度提出的运输产品其完整性却从来未被模糊过,一般运输方式并不容易做到从货物真正完成起运地点至终到地点的全程服务。但随着汽车运输普及以来,大范围的“门到门”位移服务就由公路的高度可通达特性而变成可能。实现运输产品的完整化,为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优质物流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小商品、百货、农副产品、建材等几大商品批发市场形成后,都把提供完整产品作为基本战略来促进,在“门到门”之外又出现了“货架到货架”和“桌面到桌面”的运输需求,这都必须由汽车运输来完成。

3、物流业的发展带动运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现代物流业要求具有更加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要求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同时,运输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完整和质量更优的运输服务的过程。必将促使承担物流主体的交通运输企业向高效、专业化物流运输方向发展,突破原有的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运输业的生产力水平,改善目前货物运输企业的困境。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物流这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领域能提供20%以上的毛利率,是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经济领域,谁能抓住这个市场,就等于找到了利润的源泉,就可以实现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与现代物流业可提升道路运输业的整体效益和社会形象,由于物流业已演变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可提供物流供应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又称中间商)提供的服务。除单纯的运输之外,还可进行如货物的检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为运输企业向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加快货运业和物流业的整合

1、整合物流资源。现代物流产业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首当其冲的问题。物流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三条思路:

第一,进行资产重组,通过重组、兼并与联合向集约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新组成的物流企业将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建立战略联盟。同一经济区域中的企业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同时还能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其运作成本;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业务合作与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但更多的是通过企业合并实现的。

第三,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

2、尽快完成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型。运输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构成。高效率和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是物流通畅的重要保证,由于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特点、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在物流的最终实现中具有支持、保障和衔接作用。按照现代物流产业在提高效率、改善服务、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积极进行政策调整,促进交通运输向现代物流产业转型,以努力改善运输市场环境,提高全行业的经营组织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是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逐步提高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三是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物流发展的领先者。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地方经济;贡献度;绍兴市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07-02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市交通运输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尤其是绍诸高速和嘉绍大桥的建成通车,为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创造了更优越的基础条件。但是,绍兴市交通运输业也面临一些问题:与周边城市相比,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杭、宁等大城市,交通枢纽的地位不高;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化框架没有拉开,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交通运输业的滞后对绍兴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存在显著的制约作用,促进交通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绍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绍兴交通运输业对GDp的贡献度测算

本文将选择GDp来衡量绍兴区域经济增长,将固定投资总额(inV)作为地区投资的变量,社会消费零售总额(Con)作为地区消费的变量,出口总额(eXp)作为地区出口的变量。然后,本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可分别求出绍兴地区的投资、消费、出口与GDp的关系方程:括号中的数值分别表示对应变量的标准误差和t检验值,*表示在0.10的显著水平;**表示在0.05的显著水平;***表示在0.01的显著水平。从方程的检验结果看,回归结果通过t检验和F检验。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出口对绍兴GDp的贡献系数为0.455、1.563和0.476,即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加1亿元,绍兴的GDp就增加0.455亿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每增加1亿元,绍兴的GDp就会增加1.563亿元;出口每增加1亿元,绍兴的GDp就会增加0.476亿元。为此,本文就可以分别求出三者对GDp的贡献度,公式如下:

其中,r代表交通运输业对GDp的贡献率,inFi表示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λ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系数。因此,我们可以求出2006-2012年绍兴交通运输业、公路运输业、港航运输业对GDp的贡献率,

图1可以发现:(1)绍兴交通运输业对GDp的贡献在2007年达到最大(5.3%),随后开始下降到2009年的32%;(2)到“十二五”前后期(2010年),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性调整,绍兴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施新型城市化,绍兴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设施对GDp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3.8%);(3)港航运输业(1.8%)仅在2006年对GDp的贡献度超过公路运输业(0.8%),随后公路运输业作为绍兴主要的运输方式对GDp的贡献度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表明,绍兴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对GDp的增长仍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

2绍兴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分析

本文选取了在研究经济有效性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指标:(1)输入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数;(2)输出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路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1)输入指标:基础设施投资和从业人数;(2)输出指标:客运量和货运量。港航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1)输入指标:基础设施投资和船舶总吨位;输出指标:客运量和货运量。

2.1绍兴区域经济Dea结果与分析

利用Deap2.1软件对绍兴市区域经济进行分析,运行结果如下表2所示。

2009年、2010年指标均出现投入冗余以及产出不足的现象。其中,在2009年,绍兴的GDp产出应当比当年增加104.0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出现产出不足的情况;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冗余为16.621亿元,从业人数比最有效率水平超出了6.914万人。在2010年,绍兴GDp的产出应当比当年增加75.7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出现产出不足的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额出现投入冗余25894亿元,从业人数比最有效率水平超出了9.825万人。

2.2绍兴公路运输Dea结果与分析

运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6年、2007年、2008年、2011年以及2012年绍兴市公路运输业的投入产出效率都是有效的,而2009年以及2010年投入产出是无效的,效率值分别为0.978和0.991。对无效年份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如下:在2009年,客运量不存在不足情况,而货运量应比当年增加668.097万吨;公路基础设施投资存在投入冗余0.569万元,而从业人数存在投入冗余841人。在2010年,客运量仍不存在不足情况,而货运量应当比当年增加207.702万吨;基础设施投资存在投入冗余0.077亿元,而从业人数存在投入冗余128人。

2.3绍兴港航运输Dea结果与分析

运算结果如表4所示。

从上表4中可以看出,2007年、2010年、2011年以及2012年绍兴市港航运输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均是有效的,而2006年、2008年以及2009年绍兴市港航运输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是无效的,效率值分别为0.974,0.988和0.889。对无效年份进行分析,具体如下:2006年、2008年以及2009年,样本单元的纯技术效率均为1,为规模效率小于1,分别为0.974,0.988和0.889。这说明,指标没有投入需要减少,也没有产出可以增加,即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指标的总效率没有达到有效,是因为港航运输规模没有达到最优状态,2006、2008和2009年均表现为规模递增的状态,说明这3年应当增加规模。

3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绍兴市不同交通方式与城市经济有效性纵向比较的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绍兴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评价结果图第一,绍兴市经济有效性从2006年到2012年经历了比较大的波动,2008年之前,绍兴市经济发展效率在不断攀升,主要是因为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效率有所下降,之后开始逐步提升。在调查的7个年份中,有3个年份达到了经济有效,占42.86%。

第二,绍兴市公路有效性从2006年到2012年变化比较平稳,也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小幅下滑,随后又强势上涨。在7个年份中,公路有效的年份有5个,占71.43%,平均有效值为0.996,高于港航运输的有效性。

第三,绍兴市港航有效性从2006年到2012年同样经历了比较大的波动,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加明显,在2009年效率下降到谷底,为0.889。在调查的7个年份中,港航有效的年份有4个,占到57.14%,平均有效值为0.979,低于公路运输的有效性。

第四,最近的两年(2011年和2012年)经济发展、公路运输以及港航运输均为有效,说明过去两年绍兴市对经济发展、公路发展以及港航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且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状态,应该持续保持。经济有效性、公路有效性以及港航有效性的曲线变化基本保持一致,说明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当交通运输业无效率的时候,经济发展往往也表现为无效;当交通运输方式有效的时候,经济发展往往也为有效。

参考文献

[1]Holtzeakin,D.,Schwartz,a.e.SpatialproductivitySpilloversfrompublicinfrastructure:evidencefromSateHighway[J].internationaltaxandpublicFiance,1998,(2):459-468.

[2]Hulten,C.R.,Schwab,R.m.RegionalproductivityGrowthinUS.manufacturing[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1,74(1):25-36.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5

一、避免“两头”征税,减轻试点企业税负

增值税的主要特点是以销项税额减除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纳税额;而营业税通常按照营业收入总额和适用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不能减除进项税额。也就是说,增值税与营业税之间基本上不“通气”,营业税与营业额之间也不“通气”,都是各缴各的,不能相互抵扣;只有增值税与增值税之间可以抵扣。

以运输企业为例,某交通运输企业当年营业额1亿元,按照营业税计算,其税率为3%,应纳税额为300万元。如果改为增值税,其纳税为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此次规定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为11%,意味着其销项税额为1100万元。假设该企业购自外部的中间投入为5000万元,以进项税17%的增值税税率算,进项税额为850万元。综合来看,该企业所纳的增值税为250万元,税负较原先征营业税减少50万元。

文化创意产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文化创意企业卖的是创意、设计,但是创意设计不可能仅靠大脑思维,还要借助技术设备。比如动漫制作企业,除了人力资本投入以外,还需要购置不少软件和电脑、图像设备等。购置设备时需要缴纳增值税,而在销售创意产品时需要缴纳营业税。把它们缴纳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头”和“尾”缴的都是增值税,两者之间就能够抵扣,从而只要对产品增值的部分缴税。

二、消除重复征税,促进试点企业社会专业化分工细化

营业税的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比如在物流行业,如果运输和仓储业务分开,分属不同的法人,运输和仓储环节就都要征收营业税。由于营业税的弊端,很多企业为了减少重复征税,就会尽量减少流转环节,容易形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实行“营改增”改革后,试点企业通过进一步打通、延伸和拉长货物与服务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各个企业之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着力整合业务资源、拓展业务空间、开拓市场渠道、创新服务领域,有力地促进了试点企业社会专业化分工细化。不少企业主动将一些生产业务转为向外部发包,部分生产业逐步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已有“上海电气”、“上海汽车”和“上海华谊”等25家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实施了主辅分离。

而市场上衍生更多专业化细分服务,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使我们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三、降低税收成本,增强试点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和流通领域的税收成本降低,有利于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对上海1200多家试点企业的调查看,企业的本市客户数量同比增长7.2%,外省市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1.6%,境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4%,境外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0.2%,有效增强和提升了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6

[关键词]RFiD技术;交通运输行业;应用分析;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40-01

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缩写,最早产生并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最早使用该技术识别盟军飞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走向成熟与完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RFiD技术实现了对各类物体沿途设备的自动识别与管理。RFiD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非接触性,完全避免了人为干预,充分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而且损耗较低,操作上简单便捷,在短时间内将实现高速发展,应用前景一片光明。

一、RFiD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分析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RFiD技术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射频卡、专用阅读器、无线操控系统以及后台应用四大部分,专用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成功发射,在发射时遵循一定的发射频率,具有一定的间隔性。射频卡进入到发射天线工作区域会产生一定的感应性电流,在电流的刺激下,射频卡中所存在的能量被激活,在激活的状态下将自身的编码等相关信息通过卡内的装置发送天线进行再次发射,发射出去的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接收到的信息是载波信号,在天线调节器的调节下传输到阅读器,阅读器在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后被送到后台进行后期处理,这时候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判断该卡是否具有合法性,面对不同的设计做出相应的处理与控制指令,在指令信号的指导下进行控制机构的执行作业。

二、RFiD系统在当今的交通运输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RFiD作为一种交换性的标识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普及化的趋势,而且该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制中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物流管理、材料管理、服务性领域与工业自动化领域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有着光明的前景。而在中国,RFiD系统发展相对缓慢,但是在交通运输行业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应用效力,主要作用于铁路列车的车号识别、交通运输中集装箱的管理、高速公路关卡的收费、当下比较推广流行的门禁管理等方面。下面我们结合RFiD的系统优势进行具体的应用分析论述。

(一)铁路列车车号的识别应用分析

铁路上比较苦恼的是列车车号的识别,众多列车车厢,当遇到突发与危险情况时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出事列车车号,而RFiD系统适用于所有的铁路机车与货车,通过在机车上安装电子性标签,并且在所有路段进、编组站点、中大型的货运站分界点进行地面识别设备的安装,通过车站信息中心枢纽的专门的计算机车站集中管理系统进行列车车号的掌握与分析,在各大铁路部门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对特定车号的车次进行分析与追踪,十分便捷。

(二)集装箱的管理分析

RFiD系统在集装箱的管理中也优势明显。首先,基于RFiD系统的集装箱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物流追踪与定位,根据获取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跟踪记录。最大程度的避免集装箱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集装箱错箱、露箱失误。提高交通运输速度,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与可靠性能,在整体上提升我国集装箱运输服务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集装箱上的电子标签定位集装箱的固有信息,主要包括集装箱的型号、集装箱运输内容、集装箱的所有者、集装箱的尺寸等信息。通过RFiD系统还可以实现集装箱错误信息的更改。如果集装箱货品类型,集装箱所有者、运单号码、集装箱运输路线发生错误时可以借助RFiD系统进行自动的检索与数据清点,确保集装箱信息的准确无误,这些更正都可以通过系统固有的无线传输技术完成。检索与查找更加方便。

(三)RFiD系统支持的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管理

我国地域广阔,交通运输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而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最关键的是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RFiD系统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也成为RFiD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最为成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收费效率而且有效的避免了高速公路管理人员乱收费与贪污的现象。通过先进的非接触识别技术,车辆在高速路口完成正确的自动缴费,缴费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解决了高速公路常见的拥堵现象,尤其是在节假日高速公路不收费的情况下,RFiD系统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这是如何实现的呢,RFiD系统的射频卡安装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之后,面对多车道的情况,可以采用人工收费与自动收费并存的收费方式,高速公路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并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四)RFiD系统支持的高速公路的多路径识别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针对高速公路过往车辆的识别技术。基于RFiD技术所特有的车辆识别系统是通过电子标签来实现的。采用无源设计,只需要在车辆上配备特制的电子标签,在综合数据库中将车辆上的电子标签与车牌号连接并储存,当车辆驶入不收费车道时,车道上的读头识别电子标签上的车辆信息,自动识别,自动放行,在这一过程中将所获得的识别信息和车道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识别距离远(6~8米范围内都可以有效识别)、识别速度快(大于260公里/小时的车辆也能有效的识别出来)等优点。RFiD系统支持的高速公路的多路径识别技术已经趋向成熟与完善,在实际推广后将大大提高高速公路车辆通行效率,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

三、RFiD系统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分析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RFiD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今后的发展中,RFiD系统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阔,专家预测五年之后将实现其飞速发展,不仅仅应用于交通运输业中,更凭借其识别与信息采集技术优势、无线通信连接手段等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标签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将在银行卡,购物卡,门卡,校园卡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管理优势,而在RFiD系统的支持下,容量更大,兼容性更强,充分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天下”的设想,RFiD系统作用下实现标准兼容。RFiD系统将与互联网结合,作用与电子商务中,每件产品通过电子标签赋予身份标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购物与生活。实现该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当标准与关键技术被突破之后,与其他产业如3C,形成更大的产业群,实现跨越地区,跨越行业的客观性限制。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RFiD系统在交通运输业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凸显,作用越来越重要,即使RFiD系统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问题,但是从其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其应用将更加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其管理、记录与监控功能将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性能的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设计更加人性,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推动我国各项产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冬青.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准解析及现状研究[J].中国安防.2011(04).

[2]张欢欢,金琳,黄平平,聂道全,陈焰.基于RFiD检测技术的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11).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研究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必须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目的性地增加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众多的人口决定了交通运输网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因此,相关部门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建设。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交通行业的发展进程,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1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当下以市场经济为发展核心的情况之下,交通运输行业想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综合地考虑交通运输建设之后,合理地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全面地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进程。只有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水平,才能够提升交通运输应对市场和经济发展挑战的能力。在以市场经济原则和需求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首要考虑因素的前提之下,不断地贯彻落实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2彻底贯彻落实经济改革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交通运输行业以追求发展而做出的一系列改革,实际上就是交通运输行业经济管理经营方式的改革创新,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改革力度,从而使交通运输行业经济管理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交通运输行业只有不断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的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才能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交通运输企业,乃至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注入全新、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就交通运输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两者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分析,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加速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交通运输行业,以及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发展的价值的具体体现。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内部管理

为了能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及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管理水平,相关企业必须大力加强内部的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全面地提升交通运输的总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之下,严格按照相关部门颁布的政策贯彻落实内部管控,将管理任务落实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每个环节。为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方向,有目的性地制定一系列的专业化培训,然后组织员工定期/不定期地参加培训。并在内部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严格按照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奖惩。企业还要严格的要求考核人员以严谨、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完成考核,不断提升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创建高素质专业化的交通运输专业队伍,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可利用的交通运输发展资源,在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交通运输行业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

2.2路车综合管理

想要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进程,首先要全面地加强道路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为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制度的完善,而没有加强对道路的管理,很容易使得管理制度达到了相关的要求,但是道路的行驶质量和行驶安全则难以得到保证。这样将会导致交通运输行业负责运输的相关商品难以维持正常的交易需求,从而阻碍道路运输市场的建设。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当中的路车管理和道路管理,全面提升道路的质量,以及路侧管理的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交通运输市场的扩展。相关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有目的性的加强运输监管部门和养路费稽征部门之间的合作,并根据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性质,结合市场经济发展条件,增加一部分分集运输管理和市场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服务机构的建设。

3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之下,交通运输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同时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客观来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受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和制约,也可以说交通运输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使区域经济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在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的建设的同时,据实际的情况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人们的运输需求,综合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案。这样能使交通运输网的发展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从而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奇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

参考文献:

[1]谷京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10):40-41.

[2]吕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作用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2):77-78.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化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结构的成熟,构成了一条跨区域、高效率的运输经营网络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市场化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要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发力推动交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引进新技术抛出落后的运输装备,构建科学合理安全的集中化管理保障系统,提高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为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所以,交通运输业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纲要,尽快完善交通运输网点筹建,统筹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运输步伐,节约利用资源,全面发展水上运输,要经济文明一起抓,不仅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物质文明和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交通运输不断地完善发展,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货物运输、物流服务等运输方式发展迅速,货物运输高效率性和及时性明显提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无论是质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在运输网络的稠密度,还是在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和运输服务的服务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像现在我国的高铁、高速公路等运输干线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一步步的发展到今天,这些发展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已经有着自己成熟的网络体系和日益壮大的运输管理团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拉近。比如运输企业的投资力度和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运输网络干线的不断增多,服务质量提高,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不断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也在积极改变,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并且交通运输还要倡导要绿色安全化,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开发应用,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和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二、运输体系的成熟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化,运输方式之间区域运输问题将得到改变,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必将是向着一体化运输、一条龙服务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改善运输服务质量,也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基础设施的网络呵呵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物流服务更倾向于规范化、集约化。那么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物流费用,运输方式的界限被打破。现代物流要求的是高效率,短时间送货到达,那么,这就要交通运输业子行业公路运输利用自己便捷快速的特点,同时也利用庞大的公路运输网络,为物流企业提供完美的运输路线,降低了物流运输的成本和运输费用,实现了物流运作过程的流畅迅速。铁路运输中,由于设备的落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经常会发生超员情况,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而在一些区段,铁路运输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无法提供更多的运输线路,铁路运输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物流企业的发展结构,铁路运输干线专线的建设,大大缓解了运输紧张和运输超载局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发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还有运输管理的不断合理化,促进了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结构的调整,使其都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利用本身的特性降低成本节省开支。在航空运输中,随着港口、机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加快,港口、机场建设将加速物流集约化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促进运输与物流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会使运输和物流的更好地相互促进和发展,更能使得物流产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一个行业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是难以发展的,而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就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全面促进运输和物流的服务创新与发展,技术设备的更新关系到二者的发展前途,所以现代交通运输和物流的发展要不断地利用新技术更新落后的技术设备,这样才能加快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步伐,才能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已初步实现了市场化。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落后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通过对运输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引进高科技,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营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高。重点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运输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我国交通运输业要想有国际一流的水平和服务就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在运输网络的稠密度,还是在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和运输服务的服务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我国运输业加大投资力度,投资规模,增加运输网络干线,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结语

交通运输业是国名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关乎着人类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而交通运输又是现代物流的核心,那么在竞争激励的经济市场中,想要打胜仗就要就要二者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加强物流现代化建设,给客户以安全的运输保障和物流货物保障。只有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灵活发展才能带动现代物流业以及其它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延波.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关系探讨[J].民营科技,2012(6):64-32.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9

交通运输经济论文范文一: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

[摘要]区域经济即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受制于地区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目前也只能按地区,分阶段的重点推进,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互为因果关系,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脉,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动力,为此,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迫不容缓。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观;全局;资源配置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交通运输发展对于协调区域发展意义深远。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联系

1.区域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了才有实力去发展交通运输业,经济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交通运输规模的扩大和方式的改革,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创新受经济的影响很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例如在近10多年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加速改善,铁路里程从1998年的6.64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0.87万公里增加到7.41万公里,达到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能力显著上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成本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推动及保障功能日益显著。因而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要注重其和经济整体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进步的关系和具体数量比例,遵循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客观规律。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更大的需求和市场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好的资金支撑,两者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交通运输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便利的交通设施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区域经济圈,吸引大量投资。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产业布局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为追求低成本优势运费占较大比重的重型原材料工业大都集中在港口或铁路交通枢纽附近;而航空所具有的优势能满足产品特征为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临空型的新型工业区,一般来说,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区域其产业结构的层次比较高。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不断密切,逐步形成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带,它是运输通道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员、产业、技术等要素在空间上沿交通干线集聚和扩散,并且由于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的提高,改善了经济地理区位,促使企业间、产业间、各极点间实现要素在以交通运输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上进行空间运动。便利的交通方便人员、要素流动,降低运输费用形成新的有利区位和优良投资环境,产业和劳动力会受到新的交通干线的吸引向交通轴线积聚,由此既吸引了外资又开拓了市场。

二、从交通运输角度思考区域经济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交通运输发展道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以提升系统协调能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需要,特别是满足经济社会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其次,要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经济、协调、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第三,交通对资源的占用、对环境的破坏及交通伤亡等要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实现资源、环境、交通的和谐统一。

2.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结合各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交通设施、交通道路进行科学设定,在科学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能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发展最优和交通设施布局最优的效果。具体就是要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强化整体发展观念,实现区域内不同要素,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制度规范一体化进程,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加强区域内各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健全区域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的运输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要合理配置区域空间的交通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改善区域经济。道路建设项目能推动与之有关的各项生产的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投放必然会在社会生产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一系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道路建成通车后,因通行能力增加和行车条件改善带来客货在途时间节约,交通事故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等由道路使用者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因缓解交通瓶颈制约,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并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波及作用。为此通过实地考察,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充分的发挥主观条件,灵活地做出调整,制定科学的区域道路交通建设策略,确保资源分配的最优化。随着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备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整合区域内原有资源,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三、结语

综合评估公路运输各种运输方式造成的土地占用、能源消耗、运输费用、环境影响、运输安全等成本效应,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应选择优先发展铁路、促进铁路公路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既要摆脱对公路运输过于依赖的发展束缚,也不能因强调铁路发展而削弱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总之,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需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投入机制,以保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洪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J].环渤海经济t望,2011,03:29-31.

[2]刘秉镰,赵金涛.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6).

[3]寇学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管理[J].汽车运输研究,2008(1).

交通运输经济论文范文二:试论如何强化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输经济管理管理,不少专家已从国家立法、税费改革、管理体制理顺等宏观方面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对指导全国加强运输市场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合一些地区管理现状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市场经济经济管理

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一)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运输收入的稽查

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二)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第二,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五)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实行合同运输能增强运输业户的责任心,保证货主单位物资及时安全运输,有利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是深受车主、货主及管理部门欢迎的管理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辉.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水平[J].铁道财会,200(6):56-57.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协调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各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系统,可以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区域交通体系来支撑与引导。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当前交通运输部一直倡导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加快交通运输产业升级和转型”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例证。

国内外关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研究

(一)国内主要观点

国内关于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观点主要有三类:第一类观点是强调交通运输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将交通运输当作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忽视了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还有处于顺从地位的方面;第二类观点是只强调交通运输要顺从经济的发展,忽略了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把交通运输看作一种弹性产业,认为只要挤压便总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从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发展交通运输产生的很大的消极影响;第三类观点便是认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同时会带动交通运输的发展,这也是本文所要简要论述的观点。

国外主要观点

国外的学者对于2者关系的研究较国内的研究来说,表现得更为全面,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交通运输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交通运输发展这一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而只是必要因素之一;第二,交通运输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大小则是不一定的;第三,这也是较国内观点来看更为全面的一点,如果过度的交通运输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不必要的,也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一点值得认真思考的。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还可以强化社会经济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从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和作用来看,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的重要前提

交通运输是指在人们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借助于运输设施完成人和物位移的全过程。人类为了提供生活补给就要不断生产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材料和产品的位移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主要通过交通工具而实现。运输是生产过程中的必要元素,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我国运输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极大地关注,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并对地区的稳定起了很大的保障及促进作用。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国民的富裕、国防的坚固和文化的进步都离不开先进的交通运输业,因此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和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二)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对区域资源的开发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使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化,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成,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让经济潜能逐渐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动力。(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国土的开发和增加土地的含钱量,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能够改善道路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投资环境与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城市交通运输沿线土地的增值。(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岗位。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以在道路的建设期与营运期提供比较多的就业岗位。这样的话,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建设会大大加快。(4)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于城市交通运输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大量的人涌向一个城市,一定会引领一种年轻健康的生活方面。一是促进原有旅游景点的效益增加,二是促进新旅游景点开发的效益。

(三)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促进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能力显著上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运输成本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推动及保障功能日益显著。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交通运输规模的扩大和方式的改革,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创新受经济的影响很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因而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要注重其和经济整体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进步的关系和具体数量比例,遵循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客观规律。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更大的需求和市场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好的资金支撑。两者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作为行政的主要机关,对于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其在把握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运输的具体路径设计上以及运输的结果上都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与经济的把关者——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指明灯”的作用,从而有效弥补自身在经济发展方向把握不准确、信息封闭等缺陷。政府一方面可以增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投入机制,大力建设运输站场、物流园区、邮政枢纽、农村客运、运输信息化、运输安全管理和应急运输保障建设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加大对交通运输企业研究开发、应用信息及网络技术,提高企业科技管理水平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创建省域或行业门户信息网站的研发,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可申请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这些扶持和鼓励措施,在强调交通企业自身内部发展的同时,也提供有利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交通运输的一个主要功能便是资源配置,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其通过供求关系引起价格变化来反映资源的分配情况。它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很大的不同,其具有微观性、相对准确性等特点,能够较准确地传达资源短缺或资源不足等情况,便于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作出调整,避免资源浪费或由于资源分配不及时而引起的社会矛盾等问题。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机制,拓宽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比如通过定期的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概括不同地区对于物资的需求情况,关注市场的变化等。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充分的发挥主观条件,灵活地做出调整,制定正确的运输战略与策略,确保资源分配的最优化。

(三)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

为了使交通运输管理机制有效运用于管理中,首先必须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展业结构,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的总政策,实现宏观调控;其二,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规划交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其三,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级管理制度,保证交通运输市场的平稳运行,实现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改良交通运输模式

改革开发后,我国大规模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航空水路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个性化需求增长,导致了个性化出行方式需求的出现。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适应社会的进步,国家应站在全局高度增加、协调各运输方式的发展和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也有利于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为国民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带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当交通运输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时,交通运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若交通运输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起拖滞作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也充分说明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运输的发展也能提供良好的机遇,也必将迫使和拉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