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2:41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1

姓名:        部门:公共卫生科      职务:科长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即将和2019年说再见,并迎来2020崭新的一年。转眼间我进入到公共卫生科工作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回首过去的这一年多的工作和生活,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在思想觉悟上,专业知识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感觉特别充实,伴随着我们田墩卫生院的发展,我也有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在此,首先特别感谢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关心与帮助,科室的事情大家都能够很好的配合,越到难处也能得到各位院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行,我将本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结核病及传染病管理方面

全年共报告传染病18例,其中流行性感冒6例,水痘7例,手足口病3例,艾滋病1例,麻疹1例;肺结核管理63人,其中去年未结转的14例,今年新增管理49例,规范服药率100%,到目前为止已经结案的36例,死亡1人,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与去年比较有了一定的进步,明年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二、 公共卫生科管理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室人员及全院家庭医师团队共同努力,通过入户宣教、签约、随访、体检等活动,以及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咨询活动、三次入村集中大体检等措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如下:1、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8915份,健康档案建档率达为81.3%。2、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2场,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13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举办健康教育专栏7期。3、为适龄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证273册,共接种2287人次,7387针次。4、2019年度新增儿童档案296份、共管理儿童2484人。5、孕产妇健康管理324人其中早孕建册数312人,产后访视数211人。6、共计管理老年人2871人,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2346人,已经免费为2271位老年人进行体检。7、共管理高血压患者2215例、糖尿病患者694例。8、对辖区内确诊的16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并对144名重精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部分疫苗接种率及产后访视率未达标,其它项目完成情况尚可,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有些资料虽然都有,但内容空洞,佐证力度不强;档案里还是存在填写不规范的现象;居民的健康素养知晓率低等。

三、科室人员管理方面

作为科长,不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没有很好的掌握各项工作的进程,以至于很多工作堆积到年终冲忙完成,给领导及各位家庭医师团队成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对本科室人员的关心也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管理能力。

四、来年的工作要求

1、端正态度,热爱本职工作

态度决定一切,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尽到自己本份,尽力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本着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踏实的干好本职工作。

2、培养团队意识,端正合作态度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态度,互相协作,互补不足。工作才能更顺利的进行。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得,我们所处的环境就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把工作圆满完成。

3、加强沟通。

同事之间要坦诚、宽容、沟通和信任。我能做到坦诚、宽容和信任,就欠缺沟通,有效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有些问题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沟通引起的,以后工作中要与领导与同事加强沟通。

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2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33-02中图分类号:R126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46

公共场所由于人群聚集,流动量大,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为了加强经营单位卫生行政管理,提高本地区公共场所卫生水平,掌握本地区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确保黄浦区公共场所在世博会期间不发生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黄浦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60家公共场所进行了主动性卫生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监测对象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60家公共场所作为监测点,其中宾馆、招待所19家;饭店、餐厅5家;酒吧、咖啡馆、茶室、KtV等娱乐场所8家;公共浴室2家;足浴室2家;理发美容店18家;游泳馆1家;商场、超市5家。

2.监测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1~30-2000)和《实施指南》(2004)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用品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测。在营业高峰期间监测1次。

3.评价标准指标监测结果按现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9673-1996,GB16153-1996)、《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和《足浴服务卫生要求》(DB31/359-2006)进行评价。

结果

1.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饭店、餐厅,公共浴室及足浴室的合格率达100%,酒吧、咖啡馆、茶室、KtV,宾馆、招待所,理发店、美容店,商场、超市的合格率次之,游泳馆合格率最低,仅为62.5%。不合格指标有空气细菌总数、Co2和噪声,合格率分别为99.0%、98.5%和71.9%。见表1、表2。

2.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宾馆、招待所仅1个细菌总数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9.6%,其余场所合格率均为100%。见表3。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在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的三个场所中,饭店、餐厅合格率相对较低,仅为80.0%,宾馆、招待所和商场、超市略高,分别为94.3%和96.7%。合格率最低指标为细菌总数,为80.2%,pm10、新风量合格率较高,均只有一个样品不合格。见表4、表5。

讨论

在公共场所监测工作中,卫生指标是决定该场所能否获得卫生许可证及是否对其进行卫生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监测指标必须要真实反映该场所的卫生状况,对监测的指标进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总的来说,2010年黄浦区世博园区外公共场所卫生情况较好,主要特点如下。

1.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总合格率较高,不合格项目为Co2、空气细菌总数和噪声,其中噪声合格率最低,合格率较低的场所为游泳馆和商场、超市。噪声是影响人的正常休息、睡眠和工作的重要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场所多在商业繁华区和城市交通主干道旁边,城市噪声、交通噪声是室内噪声一大固定来源,另外,商场等公共场所人流较大,场所内促销的播音、背景音乐以及人声等也是室内噪音的主要来源,在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期噪声容易超标。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主要与场所设计不合理、换气次数不够、场所人员密集、卫生习惯不好等有关。

2.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合格率较高,合格率为99.8%,仅宾馆、招待所细菌总数一个样品不合格。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既是致病微生物的载体,也是某些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公共用品消毒措施落实与否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2],宾馆、招待所和美容美发行业是公共用品卫生监测的两大主要行业,据国内相关报道,美容美发行业的公共用品卫生细菌学指标不合格情况较为突出[3],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在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尤其是公共用具消毒知识的工作落到实处,公共卫生用品的消毒质量较高。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不合格率较高,饭店、餐厅的合格率相对较低。这可能和饭店、餐厅厨房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有较大关系。对于装备中央空调的公共场所,通风系统的污染后果十分严重,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场所的空气污染,而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对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不可忽视。建议各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场所对中央空调的风管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消除卫生隐患;各场所应设置专人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规范和系统的维护;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加强消毒工作,加强对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监测。

参考文献

[1]徐村,毕学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1):75.

[2]郭艳,何伦发,李炳烈.中山市2003~2007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074-2076.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3

根据《2010年市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文件精神,结合《市2010年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书》、《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任书》要求,特制定本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小组

二、考核办法

实行首席考核员制度,卫生局考核监督小组根据年度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实际需要,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首席考核员、考核员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确定2010年年度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首席考核员及考核人员。

根据基本和重大(专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指标体系,对照任务书内容,由首席考核员负责制定相关项目考核细则,由卫生局组织考核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评分办法,汇总项目考核成绩,提交项目考核报告。

三、考核对象

(一)十三家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专科医院以及市属卫生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院)。

四、考核依据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3.2010年市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

4.《市2010年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书》

5.《市卫生局2010年工作要点》

五、考核时限与准备

1.考核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期间的各项基本、重大(专项)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完成、落实情况。

2.各医疗卫生单位按《市2010年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书》要求,11月8日前完成自查评估。

六、考核内容

(一)资料考核

1.各单位准备好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总结、自查结果;对服务站、责任医生及公共卫生联络员每月及年度考核结果;各村社区人口数、户数、责任医生、公共卫生联络员花名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报表资料(以上材料统一交考核组)。

2.按照《市2010年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书》整理好有关资料。

3.职能部门季度考核反馈存在的问题以及专项督查通报落实整改情况的汇报。

(二)现场考核:

从第三轮已实施健康体检的行政村中,随机抽取院内、外各2名社区责任医生,考核责任医生工作完成情况,现场抽查职能部门督查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

(三)满意度考核。

七、考核安排:

(一)考核分三组,由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镇街中心卫生院,每个单位半天;第二阶段市属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及专科医院,每个单位半天。

(二)具体时间安排:

11月15日对考核人员由卫生局组织培训,统一标准;

11月16日—21日为分组考核时间,具体对单位考核时间由各组长提前通知;

11月23日前各首席考核员将考核成绩和考核报告上报局医政科、卫监疾控科,医政科及卫监疾控科进行整个考核成绩再汇总,写出各块总结报告,11月25日前由医政科将2010年年度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总结报局考核领导小组。

八、考核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注重工作实效,所有资料、凭证、台帐等,不得搀杂缩水,凡是弄虚作假,一经查实,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当事人及领导的责任。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4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从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上看,首先财政投入逐年加大,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成。

2010-2012年,常州市区人均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6.28%,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建设体系。2012年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收入中医保收入占比30.04%,药品收入中医保收入占比54.49%,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了持续的筹资机制,有效缓解了居民就医看病的医疗负担。

第二,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发挥彰显,优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结构形式。2010-2012年,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服务占诊疗服务总量比例年均增长16.51%。由于中医不需大型的医疗设备,就诊费用和药费也比较低,与社区卫生服务“简单、方便、价廉、效验”的要求相契合,对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的结构形式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出巡诊比例大幅提高,社区卫生诊疗服务方式优势初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别于传统医院,主要是服务方式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而传统医院是病人上门求诊。2012年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西医出巡诊达6万人次,占西医诊疗服务总量的3.17%,中医出巡诊2756人次,占中医诊疗服务总量的0.84%。虽然出巡诊的比重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但2010-2012年,年均增长率也达到67.96%,这说明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努力提高出巡诊在诊疗服务中的比例。

第四,全科医生比例大幅提高,有效缓解群众需求与全科医生人才缺乏的矛盾。全科医生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中竖力量,是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保证。2012年常州市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5.20%,市区平均每3287人配备1位全科医生,已符合国家要求每2000-4000人的社区应当配备1名全科医生的标准。

对公共服务定位的影响

经笔者研究,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虽然常州市财政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从总收入构成情况看,占主体地位的仍是诊疗收入和药品收入。2010-2012年,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机构诊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4.93%、17.45%、19.80%,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04%、63.16%、59.11%,此经费来源结构与社区卫生作为纯公共品的定位是不相一致的。因此,社区卫生经费中药品和诊疗收入占比较高,影响公共服务的定位

(二)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职能的重要途径。传统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面向全体居民,通过健康教育使亚健康人群不变成病人,健康人群不变成亚健康人群。所以说,从近三年数据分析,常州市每万人健康教育活动人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环比下降率连续两年超过25%。从长远来看,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利,可能引起病患数量增加,既加重居民的医疗负担,也会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紧张度。

(三)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日益发展以及各项硬件及软件设施的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行的效率理应有所提高,但通过分析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日均诊疗量”这一指标,近三年年均降幅1.87%,究其原因有:一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缺乏信任,没有因为社区卫生机构条件的改善而改变对“大医院”的偏好;二是医生的工作效率不高,虽然“卫生技术人员年培训人次”年均增长4.25%,但是“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平均指数”年均下降了27.63%,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行效率。

(四)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占比长期处于低位,近三年均不足5%,而初级职称占比则长期超过60%。这样的职称结构会影响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从2012年培训经费保障看,培训支出占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比重不足1%,这也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从总体看,2012年常州市市区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每万居民业务用房面积达784.87平方米;从个体看,每万居民业务用房面积最小的社区仅为242.98平方米,为最大社区的11.38%;人均卫生投入最少的社区为16.67元,仅为最多社区的15.51%。说明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不均衡,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较难实现。

常州市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为75.53%,说明职工满意度与所在机构的资源配置、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工作绩效、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需采取有效措施,从提高职工满意度,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服务绩效管理

笔者认为首先要以资金绩效为导向,加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科学化。

一是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明确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应实现城乡居民均等化为目标,建立由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国家规定核拨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兼顾现阶段基本国情,可考虑个人适当投入但其比重应逐步降低直至为零。

二是逐步完善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政府要优先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步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由此确保人均公共卫生经费逐步提高。

第三,以服务成本为突破口,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精细化。

首先,能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包。“基本卫生服务包”的概念是由世界银行在《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及基本医疗服务包在内的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建议财政和卫生部门联合研究确定,既能满足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要求,又能满足当地居民实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财政部门又能承受的“基本卫生服务包”,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级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的范围,从而为财政投入提供合理依据。

其次,科学测算社区卫生服务成本。即依据“基本卫生服务包”和服务成本确定基本拨款数额;基本建设专项、一般专项及突发事件专项作为专项拨款。其中:基本建设拨款根据发展规划按照年度计划拨付。一般专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长期固定需要列支的项目,如培训专项等。突发事件根据政府文件和政策需求安排;绩效拨款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以一定基数拨款的比例作为绩效拨款的来源,同时作为制定单位和员工绩效工资的依据,由财政与卫生主管部门签订相应的绩效合同,卫生部门与下属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参照签订绩效合同。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共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F810.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4-0067-05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卫生服务地区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地区均等化,通常是指数量上的大致均等,而不能也不应该理解为绝对均等。实际上,让地区内每位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受益水平量达到完全的对等,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一般而言,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支出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高低。一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当大,直接影响了各地的财政收支能力,使得各地在安排医疗卫生支出项目上差距明显,这将使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上出现不均衡,致使各地财政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有所不同。二是各地财政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高低有所差异,一般而言,越是边远欠发达的、地广人稀的区域,单位成本越高,财政能力的缺口越大。三是如果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大,不能有效弥补欠发达地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出现的资金缺口和能力缺口,那么,欠发达地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差。上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各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从我国实践来看,从最初将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将其确定为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并最终将其定位于社会公平,我国决策层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把握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要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地区均等化?对于此问题的理论解答,至少我们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把握:(1)从政治与法律角度来探究,公共卫生服务地区均等化是保障和满足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只有让大家平等享有公民权、共同分享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才可能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和和谐的社会。这是赋予人们有尊严的生活及人类社会正义与和平的基础。(2)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考察,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解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落差”问题的客观需要和重要途径。(3)从公共财政角度来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地区均等化是覆盖“全方位”、“所有地区”、“所有人”的公共财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毋庸置疑,在此目标指引下,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地区均等化政策理应是题中之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区域之间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黄楷新(2007)通过对中国各地各行业职业人口医疗需求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东、中、西部医疗条件和医疗需求的构成与差距。研究发现东部的总体医疗条件比较好,医疗需求分布在工业疾病上的比例较高,而西部则缺乏基础医疗条件,医疗需求偏重于日常的门诊上。何应凯(2008)研究了东、中、西部医疗条件和医疗需求的构成与差距,认为西部地区的公共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是西部的乡村医疗资源相对于城市要少,而西部乡村地区和农村人口比例高,使总体平均医疗资源数值低。

李存勋(2007)通过分析各省城乡人口结构与公共医疗服务条件,研究了公共医疗卫生的区域化差距。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比例的省份大多分布在西部,因此导致了该区域由于人口结构问题产生的公共医疗服务资源不均衡。王晓洁(2009)通过对中国公共卫生各区域支出现状进行泰尔指数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在公共卫生的支出ti值为正值,东部地区在公共卫生支出上处于有利地位;而中西部的ti值则为负值,中西部在公共卫生支出上处于不利地位。

冯海波和陈旭佳(2009)通过对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进行双变量泰尔指数分析得出:现在公共医疗卫生体制上城乡矛盾已经成为次要矛盾,区域矛盾成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不均等的主要方面;而区域――城乡内部的不均等会越来越突出。王尚杰(2009)通过对政府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实证研究,指出中国在公共医疗资源存在区域不均等、省际不均等和城乡不均等三大不均。其中在区域不均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东部的不均等程度高于西部,因为东部作为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区域,投入的财政支出较西部大。

国外方面,LivioDimatteo(2000)通过分析加拿大公共卫生支出情况,指出加拿大的公共卫生支出支出是呈现“公一私”混合体制。并且医疗与公共卫生支出突出在多伦多、渥太华等工业与航运发展比较发达的城市,北部努纳武特省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较少,其他地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支出比较平均。Zijunwang和andrewJ.Rettenmaier(2003)通过分析美国50州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公共卫生支出的关系,展示了美国各州公共卫生区域支出的不均衡状态。他的研究表明,公共医疗支出比较集中于美国沿海各州,如马萨诸塞州、罗德岛、纽约等,而中部内陆州份则医疗支出比较平均。

otishetakana(2005)通过研究日本的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指出日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总体上平均,但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同,因此医疗资源突出集中在中部的首都和港口城市。Davidadam(2004)通过分析英国的公共卫生治疗开支分布情况,指出英国的公共医疗开支集中在南部地区,而国内其他地区资源分布相对平均。ZeissYeeke(2006)通过研究澳大利亚各地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分布水平和人口教育水平差异,指出澳大利亚由于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城市,内陆地区人口稀少。因此公共医疗资源支出偏重于沿海支出较多,内陆较少,而在沿海地区,教育资源又从西到东逐步减少。

总之,国内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公共医疗条件的现状呈东、中、西部阶梯型的降低,公共医疗服务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的差异所致。但是他们缺少各地区医疗需求的分布不均衡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将医疗资源的供给与医疗资源的需求结合起来研究。国外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人口数量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在其他地方则医疗支出平均而偏低。国外学者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专门对公共医疗资源均衡化进行研究,缺乏系统性。

三、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美国公共卫生领袖人物winslow认为,公共卫生就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4“]。政府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儿童免疫、学校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和营养信息服务、吸烟饮酒控制、性病艾滋病防治、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支出主要侧重于分析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责任,其研究范围相当于政府预算公共卫生支出,因为政府预算公共卫生支出就是政府实际在公共卫生方面所发生的财政支出。同时,由于公共卫生支出水平主要由政府提供并决定,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小,因此研究结果易于转化为政策建议。

(二)衡量指标的设定

本文选取泰尔指数(theilindex)作为本文的衡量指标和分析工具。泰尔指数在西方经济学中已被广泛用于地区经济差异程度研究,这里选取泰尔指数来衡量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泰尔指数具有在子样本之间分解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将地区整体差异分解成不同地区内部的差异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根据thiel(1967)、Bourguignon(1979)、Cowell(1980)和ShorroekS(1980)对泰尔t指数进行群体分解的方法论述,并考虑该指数在C=0时满足达尔顿――庇古转移支付原理以及人口和收入均质性等所有约束条件,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如下:

公式中,ω1=第一组人群收入占全体收入的比例,ω2=二组人群收入占全体收入的比例,ωi=第i组人群收入占全体收入的比例,…,ωk=第k组人群收入占全体收入的比例,n1=第一组人群总人口数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nω2=第二组人群总人口数古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ni=第i组人群总人口数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nk=第k组人群总人口数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

根据泰尔指数的公式和原理,当泰尔指数值为1时,表明社会的收入分配处于最不公平的状态;当各组所占的收入比重和人口比重相同时,泰尔指数值为0,显示绝对公平。泰尔指数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所代表的公平性可以进行分解,求出不同层次、不同组别的公平性。

(三)三大地区的划分

对三大地区进行划分时,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传统的三大区划,另一方面也要切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从实际来看,近些年广西的GDp水平比较低,把其列入东部发达地区已经不太合适,依此我们可以把广西从东部地区移出归入西部地区。这样经过综合分析,本文所指的三大地区划分如下: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福建、山东、广东、海南、江苏和浙江11个省(直辖市);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安徽9个省(自治iX)归为中部地区;重庆、四川、广西、贵州、云南、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和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西部地区。

四、中国区际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差异的分析和评价

下面分三组对三个组之间以及三个组内部公共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进行测算,以此分析考察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之间以及各地区内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程度。

(一)三大地区间1999年、2008年公共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测算

由表1可以观察2008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公共卫生支出分布的泰尔指数贡献值,对比1999年和2008年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值的合计数,可知泰尔指数值由1999年的0.0265缩小为2008年的0.0189,这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地区间的均等化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值为负值,说明中西部地区在公共卫生支出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其享有的公共卫生支出份额小于其占有的人口比重。尤其是中部地区在三大地区中处于最不利地位,2008年其公共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值为-0.0332,其人口比重占全国人口比重的34.19%,而享有的公共卫生资源仅占全国公共卫生资源的24.78%,明显小于其人口比重。而东部地区的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值为正值,说明东部地区在公共卫生支出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39.66%,但其享有的公共卫生资源却占全国公共卫生资源的51.37%。其享有的公共卫生支出份额大于其占有的人口比重,明显处于优势地位。

(二)东部地区1999年、2008年公共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测算

由表2可以看出,2008年东部地区11个省(直辖市)的泰尔指数值为0.0881。比较1999年与2008年两个年度东部地区各省市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值,可以发现2008年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值的合计数由1999年的0.0790增长至0.0881,表明东部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分配的非均等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而东部地区各省市泰尔指数的贡献变化主要缘于北京市对泰尔指数的贡献增加较快,2008年泰尔指数值是1999年的近1.39倍。引人注意的是广东省的泰尔指数值变化较大,由正值变成负值,可见近些年该省公共卫生支出水平明显下降。

2008年北京和上海是影响东部地区公共卫生支出分布不均等的最主要地区,两者对公共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贡献分别为0.0839和0.0387,尤其是北京,2008年其泰尔指数值急剧扩大至0.0839。除此之外,天津、浙江和江苏三省对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的贡献都为正值。在公共卫生支出分布中,占据最不利地位的是山东省和辽宁省,其泰尔指数值分别为-0.0257和-0.0188,都为负值,这可能受到人口较多这一因素的影响。

(三)中部地区1999年和2008年公共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测算

由表3可以看出,按时间序列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部地区各省区之间的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值的合计数由1999年的0.0182下降为2008年的0.0143,降幅为21.43%,说明中部地区各省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支出分配趋向公平。2008年中部地区9个省(自治区)公共卫生支出分布的泰尔指数值为0.0143。在公共卫生支的分配中,湖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五个省区在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公共卫生

支出的泰尔指数值为正值,表明其享有的公共卫生支出份额大于其人口份额;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处于不利地位,所享有的公共卫生支出份额小于其人口份额。

(四)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测算

由表4可知,2008年与1999年进行对比,发现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值合计数从1999年的0.0332下降为2008年的0.0249,下降幅度为25%,这种变化是可喜的,至少可以说明西部地区各省区之间公共卫生支出分布正在向均等化方向迈进。2008年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卫生支出分布的泰尔指数值为0.0249。在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卫生支出的分配中,四川省的泰尔指数贡献最低,其泰尔指数值-0.0215,表明在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支出分配中处于最不利地位。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支出分布受重庆和新疆影响最大,其泰尔指数贡献分别为0.0279和0.0218,表明这两个省区在公共卫生支出分配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值为0.0139,也处于优势地位,这与中央政府对它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全额财政拨款有关。

五、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通过以上测算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三大地区中公共卫生支出不均等,其中东部地区的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贡献最大。通过对泰尔指数的测算和三大地区泰尔指数值的贡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是导致三大地区公共卫生支出分布不公平的主要方面。

(二)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的高泰尔指数值是导致东部地区公共卫生支出分布非均衡状况的最主要因素。

(三)在中部地区的9个省市中,湖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五省区在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公共卫生支出泰尔指数贡献较大。总的来说,中部地区各省区之间的公共卫生支出合计的泰尔指数值呈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各省区公共卫生支出分配更加趋向均等,其均等化水平进一步优化。

(四)新疆、四川和是影响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分布非均等的主要省区。四川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却占有较少的公共卫生资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公共卫生服务分布的公平性。而和新疆,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中央政府每年向其提供大量公共卫生补助,所占有的公共卫生资源在西部地区处于有利地位,这主要与中央公共卫生支出的倾斜政策程度较大有关系。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6

1.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分析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机构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结果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实施中主要存在人力资源配置缺乏,工作人员素质低,未能彻底履行工作职能等。结论浦口区应采取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实现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普及。

[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5(a)-0189-0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浦口区自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探索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关键因素,提出完善服务体系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合理化建议。

1资料

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个人访谈部分,区卫生局分管领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的负责人全部列为访谈对象;随机抽取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公共卫生科长列为访谈对象;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随机抽样10个,样本村的村医列为访谈对象,收集相关文献、人物访谈资料、机构问卷调查、总结、图片等。

2方法

2.1现场访谈

访谈对象为区卫生局分管领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的负责人;随机抽取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公共卫生科长列为访谈对象;随机抽样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样本村的村医列为访谈对象;对各机构负责人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深入访谈,了解相应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等;收集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数据资料。

2.2调查问卷

设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的原因调查表》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调查表》,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

3结果

3.1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现状

南京市浦口区位于长江北岸,南京市西北方位,区域面积913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4个镇,常住人口710298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现有工作人员4名。主要承担着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项目工作政策,组织制定项目工作考核细则,定期督导考核,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三家公共卫生机构是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指导单位。浦口医院、区中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及十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单位。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3.1.1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本次调查的主要单位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机构。浦口区人数和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情况可知,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卫技总人数总体较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技总人数分别为49、32、26、449;从职称分配来看,主要人员位于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构成比最大到达56.3%;高级职称人数严重匮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等机构正高级职称人数均为0。

3.1.2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员学历情况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机构人员学历情况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主要分布在大专学历及以下,卫生服务中心79.1%人员在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从学历构成可以看出,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员少,综合技能和素质相对较低。

3.2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

2011年下半年起,浦口区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开展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十大类41项服务。

在全区6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样本村的村医作为调查对象,填写《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调查表》。通过列出的公共卫生项目开展情况反映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从总体上看,浦口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进行卫生监督协管、协助进行传染病管理、协助预防接种、协助开展儿童保健等方面开展情况不理想,反映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不到位。

本报告以2011年10月—2012年9月浦口区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开展情况详细分析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

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教育开展教育活动次数总体较少,活动参与人数较少,参与率低,宣传栏更新不及时。同时,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方面管理水平低下,无论是儿童系统管理率、新生儿访视率、产前健康管理率还是早孕建卡率,管理率均未达到国家考核标准95%。新生儿访视情况从现场调查来看,访视质量不高,流于形式。说明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方面管理不到位,机构人员未能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能。

4讨论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严重匮乏,缺乏高技术专业人才,总体素质不高。并且,职工未彻底的履行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效率低下,影响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

根据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具体情况来看,实现浦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备不足的现状,根据《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按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1~15名人员编制的标准增加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以满足辖区服务人口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按每个行政村或按3000~5000人口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网底的功能,提高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及卫生主管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②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针对人才队伍的现状,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有效手段,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人才的教育培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同时,要严把人员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③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相关的免费、惠民政策,引导居民主动接受或支持配合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

参考文献]

[1]马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资源节约型道路是中国“医改”的基本落脚点[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1):11.

[2]时先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分工与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江苏省编办.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Z].2009.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7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并把此项任务作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国务院于2003年12月成立应急预案工作组,开始起草编制应急预案,2005年1月国务院通过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包括25个专项和80个部门预案,合计106个预案。

北京市关于应急指挥的建设

北京市应急体系工作是在2003年发生非典时启动的,经过两年的建设,建立了一个以人为本,同国际接轨,适应大都市和2008奥运会需要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

按照国家总体预案的要求,北京市于2005年9月9日重新修订下发了北京市总体应急预案,制定了34个专项应急预案、18个区县分预案。7个应急保障预案正在制定中,初步形成了全市应急预案体系。

系统建设目标

朝阳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作为一个平战结合的综合性应急指挥平台,应实现如下目标:

统一接警平台

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对分散的疾控中心、监督所、卫生局、急救中心的值班实现逻辑集中;

统一报告平台

为成员单位到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以及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到区应急指挥中心和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的报送;

统一指挥平台

应对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管辖的突发事件,实现队伍、车辆、装备、设备的应急联动;

统一协调平台

处置突发卫生事件时,对区应急指挥中心和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实现统一协调出口;

统一管理平台

对管辖的应急资源、应急预案、关注的危险源、应急事件等统一分级、分类进行管理。

系统建设思路

朝阳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本身,主要有访问层、应用层、业务层、数据层;

第二部分: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上的基础设施与网络环境;

第三部分:与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相关的系统,如:区应急数据交换平台、区数据二级交换平台、区图像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是进行信息交换。

根据朝阳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分析,综合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由“四大数据库、四大平台、核心应用、两个支撑体系”组成。

四大数据库是指应急基础数据库、应急共享数据库、应急业务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是为朝阳区公共卫生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的来源。

四大平台是指工作流平台、联机分析平台、GiS展示平台、通讯支持平台。其中共享交换平台包括区应急数据交换平台、区公共卫生数据二级交换平台。共享交换平台为区公共卫生综合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

核心应用是指监测预警、信息接报、辅助决策、预案响应、指挥调度、评估归档、预案管理、资源管理。

两个支撑体系指系统监控与安全体系、信息标准与标准化体系。

在系统监控与安全管理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朝阳区公共卫生基础网络平台,系统将通过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获取公共卫生、医疗救助、动物疫情、食物中毒的数据与信息,通过整合平台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后进入数据中心。

根据应用需要,数据中心将数据与信息分别部署到应急基础数据库、应急共享数据库、应急业务数据库信息数据库中,部署手段通过整合平台实现。

联机分析/统计平台、GiS展现平台在数据中心支持下,提供相应的基础服务信息给三个核心应用系统,为各类渠道的应用提供支持。

通过安全、标准、数据、服务、应用五位一体化的管理,进而实现整个朝阳公共卫生综合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

整个系统以处置预案为主线,以各类应急数据库(如预案、法律法规、专家、救援队伍、物资装备、危险源、避难场所、典型案例数据库等)为基础,基于包含丰富图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机系统,它可为各级领导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设置规范的处置程序,实现了从个性决策、拍脑袋决策、临时处置向预案决策、科学决策、规范处置的转变。其中的语音调度功能尤为重要,语音指挥调度是了解现场情况和指挥调度各种应急救援队伍的必备手段,它能保证总指挥决策的快速实施,对处置效果起决定作用。

系统功能描述

监测预警具体功能包括:疫情监测、疫情预警、国家直报预警条件设置、预案响应提醒条件设置。通过对疫情预警条件及预案响应条件的设置,借助区二级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对公共卫生、医疗救助、动物疫情、食物中毒的数据采集,实现日常预测预警。当达到预警条件,系统会自动对事先设置的相关人员进行短信通知。

接警处理具体功能包括:事件录入、接受指令、导入事件。事件录入功能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记录,自动记录电话号码并进行录音,自动匹配录音文件,不需手动去匹配事件录音文件。接受指令功能可以实现接受区下达的事件指令,协助区进行应急事件的处理。导入事件功能可以实现导入监督所的投诉记录。

阶段报告具体功能包括:初步报告、阶段报告、结案报告、现场记录。实现对成员单位初次报告、进展报告、结案报告的电话、传真、网络报送,以及区应急指挥中心和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的上传下达,同时可以把现场记录视频及音频文件进行记录,方便事后对事件进行评估、总结。

辅助决策通过GiS地图,实现对事件发生后影响范围、波及的人群以及潜在的危害进行分析,实现对应急队伍、物资、车辆、装备的快速的查找、定位和调度。

预案响应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达到预警级别,提示启动预案,一旦启动预案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指挥调度具体功能包括:人员调度、医院物资调度、应急物资调度。当预案响应后,可以通过指挥调度功能,对人及物进行调度:对人可以根据组织结构快速找到相关人员及联系方式,进行电话呼叫。对物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包括通过二级交换平台取到相关应急物资明细),进行物资的调度。

综合报告查询突发事件处理涉及到的物资及车辆。

灾后评估具体功能包括:人员伤亡补偿登记、财产损失补偿登记、评估总结。对灾后的人员伤亡、人员的调度、财产损失、资源调度情况等进行统计,并作出相关的评估总结。

总结归档具体功能包括:事件日志归档、事件总结。针对突发事件的每步操作情况进行归档,并对事件进行总结。

预案管理具体功能包括:上传预案、预案机构定制、预案人员定制、预案资源定制等。上传预案功能可以实现对预案的统一管理。预案机构定制功能可以实现针对某预案进行机构定制。预案人员定制功能可以实现针对某预案进行人员定制。预案资源定制可以实现针对某预案进行资源定制。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政府责任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是对公共卫生服务涉及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安排、使用和管理,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各国,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基本上毫无例外地由政府主导、参与和管理。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中政府责任的来源及其主要责任范围,始终是公共卫生管理学的理论热点和实践中的关键环节。

1.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

1.1社会契约中的国家职能

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公民权利委托与国家权力行使有着天然的政治基础。国家和政府的产生是社会契约的产物,政府产生的基本作用就在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物质财产。政府对公共卫生事务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权力和职能,一方面源自于权力来源――社会大众的健康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视作保证政权稳定的重要内容。

公共卫生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公共卫生。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公共卫生保障在国家中的主次地位,经济发展程度和也影响到政府在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中的总量、方法和公平性。

1.2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水平的服务,毫无疑问,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能给广泛的社会带来正面效益,例如免疫接种,不仅可以使受种者(消费者)产生了抗体,避免了相应传染病的侵害;还可以增加人群中的疾病免疫屏障,减少传染病的扩散机会,形成了整体更加良好的社会卫生环境。

在很多情况下市场通过价格的自发调节可以实现商品的供求平衡,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但公共卫生服务所具有的非排它性、非竞争性以及正外部性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因此,公共卫生服务单靠市场调节力量不能实现充分供给,还可能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和配置不均。

1.3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

“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是指公共行政中,以公民为中心的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治理理念。它提倡关注公共利益、强调公民权利和民主程序、注重公平、公正、回应性等理念;强调不应该为政府“掌舵”、“划桨”,而应该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整合、密切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回应性很强的公共机构。[1]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引导,不少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我国也实施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各种改革。在这种前提和基础之上,公共卫生作为一项基本的政府职责,更加受到公众的关注。对于涉及到自身卫生健康利益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自然是体现政府责任履行程度和是否公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科学规划、增加投入、空间配置、有效供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服务型政府必不可少的衡量标准。

2.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一般原则

2.1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

公平和效率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本身也是一种涉及面广的经济活动。公共卫生公平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从人权的角度来看,健康权属于人权的基本内容。公共卫生作为维护健康的基本途径,理当在国家经济资源配置中将公平作为首要的标准。在满足公平的原则下,重视和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效率及效益,这也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目标之一。效益是价值的体现,能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功能和作用。这里讲的效益,在内涵上是讲求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实现卫生资源配置最佳化和效益更大化。

2.2有限保障原则

从经济效益和资源有限性角度,政府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必须要区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在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政府可以调控的公共卫生资源总量是确定的、有限的。基本公共卫生通常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等。[2]这部分公共卫生服务应列入公共财政保障。由政府根据特定时期危害公民健康问题的优先次序以及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筹资和服务能力)综合选择确定,并组织提供非营利的卫生服务项目。超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的需求应该寻求社会保险、个人支付的渠道,而非由公共财政支出的卫生资源来承担,也不能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普及推广。

2.3尊重公共卫生自身的科学规律

作为一门科学,公共卫生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资源配置也要尊重这些规律。公共卫生是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发展而产生,与医疗科技息息相关。因此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也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需要随着卫生形势变化(如常见传染病变化)和医疗科技的进步(如检查设备更新换代),不断调整完善,不能裹步不前。另外,由于公共卫生的服务项目与疾病密切关联,因此如何构建从公共卫生检查到医疗服务的桥梁,完善个人信息、健康档案等,都需要做出良好的设计和服务。

3.政府在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中的责任

3.1制度设计责任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良好的制度设计必不可少。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政府有义务研究并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制度体系。一是健全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明确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部门职责、地位、作用,为资源配置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尽快研究制定公共卫生资源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在政府工作层面上,需要国家进行一个顶层设计,尽早出台相关的战略性规划,明确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重点、内容,对未来中长期的卫生资源发展需要有所估算,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多个方面,未雨绸缪,并留出公共卫生发展的“提前量”,形成一个科学的战略规划。三是卫生资源配置规范和系列标准的设计和制定。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公平性上的要求,所以很多国家都在推进全民均等化的进程。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在国家层面上提供一个具体、详细、明确、操作性强的规范和标准。我国也应逐步制定并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3.2财政投入责任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加强公共卫生投入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从卫生总费用负担上来看,我国2012政府负担比例仅为30.7%,远远低于世界61.8%的平均水平,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百分比远低于其他国家。[3]所以公共卫生财政投入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增加政府的投入和调整政府投入的结构。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政府在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增加,社会支出和个人支出逐步减少。具体在操作中,政府要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比例,增加公共医疗卫生费用的总支出规模,使公共卫生支出规模占GDp的比例、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同步提高。

在公共卫生支出的结构上,财政投入责任常用的有两种;一是中央政府确定基本标准,具体组织实施和投入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和省级政府强化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均等化地方财力;二是财政责任分担上,综合考虑地方财力差异,实施分项目按不同比例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分担。同时,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建设、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等设置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专项经费,来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投入结构合理均衡。

3.3培育、引导公共卫生服务市场的责任

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并不代表着排斥私人部门投资者的加入。随着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的扩大,有些服务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日益显著,私人部门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丰富了公共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和服务内容多样性,对政府、私人投资者和广大社会公众,可谓“三赢”。这当中,政府尤其是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政策引导、规范私人投资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规模、方向,引导其合理发展。

在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方式上,突破单纯由政府主办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限制,多种方式共同使用。对于部分的公共卫生产品,尤其是准公共卫生产品的供给方式,采用公共机构提供、市场方式提供,以及政策刺激引导私人企业提供。近年来,一些新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式逐渐在不少地区实施。如“政府购买”,即政府通过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采购制度,以透明度较高的招标方式进行,将特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包)委托给私人、合资机构;还有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的方式。

3.4运行监管责任――公共卫生权力的适用

改善对公共卫生资源的使用、运行监管,首先可以扩大监管主体的范围。现代善治理论要求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要增加公众的参与度,这就要求公共卫生治理主体和监管主体,可以扩大为政府机构、授权的专业组织和公众民间组织。尤其是市场化改革后,政府的监管责任不断加重。这也需要积极发挥各种专业组织、第三部门的社会监管作用,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监管的治理结构上,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要维护公共利益。由于公共卫生问题的复杂性,监管机构内不仅要有政府代表、付费人代表,还要有医疗卫生专家,以及公众代表和法律专家。

在监管方式中,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监督,二是要进行科学的卫生绩效评估。卫生监督在公众食品卫生、用药安全、卫生机构达标等各方面发挥保护者和监督者的作用,是实施公共卫生职能、打击违反卫生法规活动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绩效理念及成本理念,被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演变为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这一新的监管工具,也成为一种绩效责任。公共卫生资源的投入和实际产出,是构成绩效的分母和分子,这种科学的定量评估,无论是公共卫生的资金投入、设备使用还是卫生人力资源的考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V・登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9

一、天津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和主要问题

卫生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基础性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是重中之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全国卫生大会上,卫生部陈竺部长给出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明确指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当包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两大部分。近年来,天津市医疗卫生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百姓切实享受到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健全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三级医疗预防服务网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农村乡镇卫生院标准化配置,率先向城乡居民无偿提供18项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4岁。妇幼保健水平逐年提高,在全国率先实现孕产妇、儿童保健全覆盖,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下降。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全市卫生机构2687个(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天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或以此为基础整理、测算得来),比“十五”末增加了198个;卫生机构病床数48828张,比“十五”末增加8328张。加速推进了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推进了医保制度建设,扩大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险制度。卫生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居民健康水平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从天津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看,天津市在健康水平、服务体系等很多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从均等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天津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总体上供给不足从国内看,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带动下,天津经济日新月异,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的差距逐步缩小,到“十一五”末,天津人均GDp相当于北京的98%,相当于上海的95%,但是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却存在明显差距。2010年,按户籍人口计算,上海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师、护士为7.5人,北京为10.6人,而天津市仅为5.3人,相当于上海的70.6%、北京的50%;上海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床位数为7.44张,北京为7.35张,而天津市仅为4.93张,分别是上海的66.3%、北京的67.1%。据可查到的2010年数据显示,在全国24个GDp超过2500亿元的城市中,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床位数天津市仅比深圳、温州多,平均每个医疗机构需负担4800多人。从国际上看,如表1所示,我国2010年的水平,还远不如发达国家2007年的水平。随着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攀升和外来人口的逐年增加,都给卫生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二)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一是各区县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不均衡。“十一五”期间,各区县财政纷纷加大对卫生的投入,但是各区县间财政投入差距较大,如表2所示,以2010年为例,除滨海新区外(滨海新区原是塘沽、大港、汉沽三区合并而成,此处考虑到面积和人口数量与其他区县不具可比性),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最多的西青区(46181万元)是投入最少的宁河县(8457万元)的5倍多;中心城区中,南开区是红桥区的1.7倍;9个涉农郊区县(本文所指9个涉农区县,是指农业人口占到本区总人口一半以上的9个区县,由于滨海新区的农业人口只占本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比例很小,因此被列入城区计算)投入总和不到全市投入的一半。二是区县之间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从表3可知,各区县拥有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截止2010年,河西区拥有的卫生机构数是宁河县的5倍,是西青区的3倍;床位数是东丽区的5.6倍,是宁河县的7.3倍。且与人口发展不协调,结合表3、表4可以发现,9个涉农郊区县人口总数占到全市人口的47%,而所拥有的卫生机构床位数仅占全市的29%,千人拥有医生、护士数量仅为2.3人,全市是4.17人。三是医疗卫生资源结构性不合理。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虽然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236所(其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60个),仅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8%;拥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8974人,仅为全市的12%。与广大居民日益增长卫生服务需求相比,天津市在机构数量、基层卫生人员编制,尤其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仍显不足,基层卫生人才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稳定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全市新建的居住小区仅有39.7%按要求配置了社区卫生用房,医疗设备的配置标准更是参差不齐;大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之间缺乏明确的职能划分;郊区县医疗水平普遍较低。这些使得大多数病人不能实现在社区(乡镇)医院首诊,而是无序地流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以上诸多方面的不均衡,尤其是卫生资源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相对集中,使得周边区县的病人不得不往城里看病,不得不到大医院去治疗,不但增加交通费用,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医院拥挤不堪,医生忙于应付,乃至迁延病情,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三)经济发展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协调一般来说,基本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必然的联系,经济发展得越好、经济实力越强,则越会带动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增长和完善。然而,从天津市来看,“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6.1%,财政收入年均增速为29.8%,而卫生机构床位数平均递增仅为2.2%、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递增仅为2.7%。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龙头,2010年滨海新区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一半以上,达到55%,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7.6%,常住人口将近占到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其当年的医疗卫生投入仅占全市医疗卫生投入的10.8%,占其全区一般预算支出的2%;所拥有的公共卫生资源中,卫生机构总数占全市的17.4%、床位数占12.4%、卫生技术人员数占15.5%;每千人拥有床位2.52张、医生护士3.46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天津市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中至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相对滞后,尤其是滨海新区在大量聚集产业、聚集人流、聚集资金流实现巨大产出的同时,与其相配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却显得欠缺,更多的还是依靠中心城区给予支撑。#p#分页标题#e#

二、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建议

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相协调,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来说,应当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指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一要转变“重经济发展轻公共服务”的观念,真正树立“经济发展是成绩,社会发展也是成绩”的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管理创新,把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政府工作的目的,加大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到公共服务领域中来,强化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二要科学界定和划分政府和市场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中各自的职责和作用,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出台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让民营资本有机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建立民营医院、社区卫生门诊、家庭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供给,满足百姓不同层次的就医需要;同时要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市场供给部分的监管和调控,科学选择供给主体,在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质量和公平的基础上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应该说,天津市区域间卫生资源的不平衡主要是城乡间的不平衡,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有密切的关系。与全国农村相比,天津市所辖农村尤其是近郊农村相对比较发达,但与市区相比,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92元,医疗保健支出1275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1801元,医疗保健支出人均只有351元。因此,加快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结合天津实际,加快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是天津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延伸到“三改一化”———“村改居、农改非、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从体制上把农民纳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中,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上使村居资源互通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这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应当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

公共卫生个人总结篇10

2019年,我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计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和《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四版)》为指导,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现将我院公共卫生2019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计划、完善制度

结合我镇实际,我院制定了2019年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2019年度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计划、2019年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计划、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2019年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方案、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9年白水洋中心卫生院社区慢性病管理质量控制方案、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参保农民2019年度健康体检计划、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2019年版)、2019年临海市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全科医生责任服务团队制度、白水洋镇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日常督查制度。调整了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领导小组和公共卫生办公室成员,并对领导小组成员及成员做了具体分工。调整了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理论知识水平实施方案。确保今年全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二、强化培训、定期督导

2019年我院定期不定期的对本院公共卫生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培训,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规范、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进行了4次培训。并于4月份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第一季度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6月份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第二季度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和上半年度考核,10月份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第三季度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11月份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第四季度白水洋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和年度考核,保证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计划完成。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019全镇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4607,累计建立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100058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5.65%,健康档案合格人数58027份,健康档案合格率57.99%,健康档案动态使用人数85682份,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85.63%。为辖区内居民健康体检25160人次,其中65周岁及以上健康体检6205人次。

(二)健康教育

我镇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25次,约3166人参加;在街道市场及学校、人口聚集地进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0次,约3235人参加;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7种,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9863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11种,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206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更新10次;个体化健康教育受益9985人。

(三)计划免疫

建证建卡率100%;常住适龄儿童Ⅰ类疫苗接种率均达90℅以上,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95.41℅;入学入学托接种证查验率100%;加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加大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力度,定期开展漏种排查并及时补种。对辖区内计划免疫疫苗预防接种进行主动监测,全年共发生9起接种异常反应,并进行了积极处理。

(四)儿童保健管理与健康情况

新生儿访视率98.74%;辖区内0-6岁儿童5799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5552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5.74%;辖区内应管理的0-36个月儿童1957人,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个月儿童1165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服务管理率59.53%。

(五)孕产妇管理与健康情况

全镇共有产妇数555人,早孕建册539人,早孕建册率97.12%;孕产妇系统管理538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94%;产后访视产妇548人,产后访视率98.74%。

(六)老年人保健

辖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2350人,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康档案,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共建立档案人数12148人,建档率为98.36%。老年人体检数6205人,健康管理6205人,健康管理率50.24%。

(七)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9922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42.8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人数5954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0.01%,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病管理人数4936人,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49.75%;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2312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36.14%,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1388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0.03%,最近一次随访血糖达标的糖尿病患病管理人数1152人,糖尿病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49.83%。

(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日常摸排,并对辖区内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467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49.1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人数387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86.77%。

(九)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辖区同期内经上级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并通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26人,已管理的肺结核患者24人,肺结核患者管理率92.31%;同期辖区内已完成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2人,按照要求规则服药的肺结核患者29人,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90.63%。

(十)中医药健康管理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2350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8855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1.70%;辖区内应管理的0-36个月儿童1957人,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个月儿童1165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59.53%。

(十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登记传染病22例,网络报告的传染病22例,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的病例22例,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100%。

2、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辖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3、全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十二)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管理

我院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市卫生监督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从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等工作为出发点,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对中心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到各村巡查非法行医,排查公共场所单位和个人,结合我镇实际并制订了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工作。上半年协助开展的食源性疾病、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计划生育实地巡查32次。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机构比例为100%。

(十三)各类人群健康体检工作

各类人群健康体检工作于2019年4月17日开始启动,截止11月底,共计体检25160人次,其中60周岁及以上健康体检8419人次,60周岁下健康体检5983人次,中小学生、幼儿园健康体检7158人次,儿童体检1602人次。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镇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虽然有进步,但从考核、督导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管理发挥不到位。特别是部分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二)是措施不够扎实。各村卫生室虽然都积极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督导发现个别村卫生室的工作流于形式,在档案建立、儿保管理、妇保管理、慢性病随访等方面没有进行入户,部分信息自己编造,缺项漏项、缺乏真实性、逻辑性。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个别村卫生室宣传栏更新达不到标准要求;健康教育宣传柜宣传资料混乱、不全,质量较差。

(四)是项目总结不及时,培训资料不及时整理;0-6岁儿童花名册未健全、高危儿漏选、托幼机构指导欠到位、报表存在逻辑问题等;孕产妇部分催诊欠及时、高危漏选、叶酸部分随访欠及时等。

(五)是门诊登记填写不规范、不完整,与诊断有关的传染病项目阳性结果未进行反馈;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完整;未开展辖区传染病报告数据常规分析工作。

五、明年工作安排

全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重点是针对今年督查和考核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抓整改抓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对照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指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各科室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三)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加大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改变部分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五)加强村医对老年人和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提高村医对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保健知识的理解。

总之,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更应该理清思路、集思广益、敢于创新、查找不足,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