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3:12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1

关键词: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提高水平

作为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师,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好、更多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大的贡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历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重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办学方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学生服务,满足家长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按学生职业特点和就业适应能力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办学模式

在办学模式上,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和订单教育。学校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依此确定专业,设计培养目标;按照企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内容。学校将有关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到企业实习,了解生产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安排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是针对职业学校课程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提出的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我们所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说职业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排出名次;倡导的是“全民健身”,而不是“竞技体育”;实施的是成功教育,收获的是教育成功。

二、树立和强化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目前教师应树立和强化以下教育理念。

1、服务学生的理念

学校产品应当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支柱,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关注重点,学生本身是对的,需求永远是对的,我们的服务永远有不足,需积极主动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合理的要求、意见、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条件。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只是进行教育、管理和训斥甚至惩罚,但缺乏平等、民主和服务的现象。

2、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要相信人人能成功,人人会进步。职业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树立“转变一个后进生(后来进步者)和培养一个尖子生一样光荣”的思想。

3、肯定和赞赏学生

赏识是人生最好的雕刻,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他们过去比成绩好的学生经受了过多的训斥、批评、嘲讽、贬斥,进入职业学校后,再对他们采取这些做法,只能引起他们的抵触和逆反,或者已感到麻木。

4、教学讲求实效性

教学应该是使学生知识有所增长,能力有所提高,品德有所发展,并不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不只是把教材教完而不管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切实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5、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协调,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听、想、学达成默契;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做学生欢迎的教师

1、调查问卷

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直是大多数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前几年,有关教育研究机构曾做过一些调查:

(1)学生在回答“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时”,以下理由是最主要的:①工作认真,严谨求实;②敬业爱岗,责任心强;③为人师表,率先垂范;④和蔼宽容,平易近人;⑤知识渊博,技能熟练;⑥授课胸有成竹,内容熟练,举重若轻,条理清晰;⑦授课形象通俗,浅显易懂,理论联系实际;⑧语言幽默,生动有趣。

(2)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是:①照本宣科,读念教材或教案,毫无自己的语言和分析加工;②备课不认真、不充分,吃不透教材,内容不熟练,讲解不清楚,分析不透彻,表达不到位,让人感到如雾里看花,模模糊糊,似懂非懂;③重点不突出,难点突不破,让人听后不得要领。

(3)在回答“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课”时,列前几位的是:①多举例,结合实际讲理论,通俗易懂;②多运用模型、挂图、录像等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③多做实验实习;④多采用启发、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⑤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学生最厌烦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大部分学生希望多上一些实验课,多一些实践课,多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希望考试形式多样,少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2、调查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查,教师授课要做到受欢迎,应具备以下“五度”:

(1)亲和度。即指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教师有责任感、事业心和人格魅力,关注学生、亲近学生、爱学生,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哪个教师就愿学哪门课,不喜欢哪个教师就不愿学哪门课。

(2)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良好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欢乐轻松的环境中听课、对话、交流、学习。

(3)参与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要单向传输、满堂灌、填鸭式,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2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

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尊重。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设计者、教练、指导者。对教师而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分析学生的普遍的和特殊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不能再停留于照本宣科的模式。

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过程中,不存在“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教师可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也可以作为一个求知者;同样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师生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使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型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最直接的形式。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学会理解,学会尊重。

二、适应多种人群的教学行为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强调自己是正规的学历教育机构,强调在应届初中毕业生这个单一的人群中招生,而对其他人群的受教育需要重视不够,对教育市场开发不够,限制了自身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能力。“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应当设计成综合性的、广为覆盖的,以容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它应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职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向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终身教育与培训机会,拓宽服务空间和发展天地。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高职公共英语

一、职业教育理念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政策中的体现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公共英语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我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并于1995年进行了修订。《基本要求》明确了“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教学既要传授必需的语言知识,更应注重培养语言技能。为了满足学生日后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本课程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这是对原来高等专科英语教学学习本科英语教育模式误区的一种大胆转变。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该《基本要求》强调了打好英语基础是重要目标,但是要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提出了两个并重――“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了高职英语要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能力。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由于前些年针对高职校的理论研究较少,又加之一线公共英语教师多没有企业经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阅读能力,并未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的涉外交往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目标的偏离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本科压缩模式和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目标的偏离导致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对接,因此培养的人才的英语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2.高职公共英语重基础教育有余,职业教育不足。由于大部分高职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大部分属于“出校门,进校门”的情况,教师行业与行业联系较少,又被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压得无暇认真深入的思考如何“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作为具体执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的一线教师,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能否真正做到以培养“基础和能力”并重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毕竟许多老师受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的影响深远,习惯于讲课本、习惯于应试、习惯于侧重阅读和语法(其中的阅读多是精读,指导学生泛读的比例不多),习惯于最后的终结性考试。所有的这些已经被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为也被学生习惯了,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大部分兴趣不高,等着老师“喂”,甚至“喂”也不吃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3.学生兴趣和动力不足,教师力不从心。近两年来,一般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不尽如人意。去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大幅地放开单独招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招生困难的问题。但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却发现学生越来越难教了。首先部分新生的英语基础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老师们感到头疼。上课玩手机,睡觉,不听讲等现象让老师们叫苦不迭。

三、高职公共英语问题之解决对策

1.高职公共英语应突出职业教育理念。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各级英语教师应牢记高职公共英语突出职业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和研究如何在课标和大纲制定过程中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2.高职公共英语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要实现高职公共英语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有赖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是指将学习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上应注重体现相关职业中的“英语典型工作任务”,所以各个专业不可“一刀切”,统一采用一样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针对不同大类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开展教学。例如,商贸和旅游类专业属于英语利用率较高的专业,文秘、计算机等英语利用率中等,而机械和建工等专业则利用率较低。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将公共英语和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鼓励公共英语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师的教研活动和去企业的实习实践。当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安排时间、放下架子和面子,踏踏实实的去了解一个相关的行业。

3.高职公共英语应突出职业性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在我国,评价一直是教学的指挥棒,所以要真正改变教学模式,必须切实改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即将工作实践和企业反馈评价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促学;否则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很难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取得较大的突破和进步。

四、结语

任何的创新和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职公共英语也不例外。若要真正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在涉外交往中的语言应用能力,需要高职院校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创新。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4

abstract:onthebasisofon-the-spotinvestigation,theadvancednYp's"teachingFactory"ConcepthasgreatconsultantsignificancetoprofessionalskillsandtrainingofVocationalHighSchoolStudents.CultivatingtheskillsandtrainingofVocationalHighSchoolStudentsandimprovingthetechnicalqualificationsandcompetitiveabilitiesarepresentedbyanalyzingthestatusquoofskillsandtrainingofVocationalHighSchoolStudents.

关键词:教学工厂;技能培养;高职教育

Keywords:teachingfactory;skillcultivation;vocational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136-01

“教学工厂”理念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最大程度地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教学的距离,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学工厂”理念内涵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使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把国际先进的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本土化的成功尝试[1]。它是将先进的教学设备、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教学环境中并使之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教学模式。作为nYp卓越办学的主要手段,“教学工厂”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而设立,在教学环境内全方位营造企业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完善、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nYp的“教学工厂”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了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了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

2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分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目前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由于高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缺乏实训场地或设备而导致的培养手段单一问题;由于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而导致的技能培养与未来就业岗位要求脱离的问题;由于现场实践时间短、技能教学要求偏低而导致学生获得职业技能零散或局部等[2-3]。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能立即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

3“教学工厂”理念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应尽可能地在校内营造企业真实的环境或工作过程,使学生在此环境中接受技能训练与心智磨练;二是要不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课教师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与引领作用;三是要建立适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消化吸收。

4“教学工厂”理念下学生职业技能培育的思考

4.1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

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解决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关键所在。学院可通过内部培训、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专业课程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最主要的是真正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做兼职,以解决教师缺少企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让教师在企业参与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可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兼职的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制定科学、人性化、切合实际的教师工作时间表,为兼职教师进校园任课提供保证。

4.2构建多层次专业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保障

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可以将学院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重新整合,建设资源优质、装备精良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条件下得到职业技能训练。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和院校实际,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校外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此外,建设虚实一体化的专业实践基地,也是保证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创新之举。所谓虚实一体化专业实践基地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运用计算机对实景进行仿真和模拟,为学生创设的一种新型的人机界面方式和学习环境[3]。我院结合国家示范高职院建设,建设了模拟仿真实验实训大厦,它的投入使用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可以弥补学习环境和实践手段方面存在的不足。

4.3发挥课程平台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途径

近几年,我院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建立了包括“岗位基本技能”、“岗位能力拓展”等模块在内的专业课程体系。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在利用课程平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还应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要求,及时开发新课程;加大讲义式教材比例,将企业生产实际产品项目等作为教材内容;开发项目课程,采取项目教学,精讲理论,多练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分层次教学、反复训练相结合等方式,培育学生计算机操作、英语听说等实用基本技能。

4.4实施模块训练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拓展的手段

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应单纯依靠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特别是学生创新技能、素质拓展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实践,亲身体验来逐步完成。几年来,我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训练模块、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等,引导学生自我完善,在实践中成长。如:结合“就业指导月”组织“毕业生简历制作大赛、求职面试演练;利用“大学生科技社团节”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大赛,取得显著成效。获得第三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高职高专组第一名;辽宁省“广州数控杯”第三届数控技能大赛团体、教师个人、学生个人第一名。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机会或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先进办学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应坚持思考的问题。在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罗海鸥,白燕.企业环境与大学课堂一体化办学模式――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97-100.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5

1教学背景分析

该课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该讲课内容为其中项目六“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中的第一节内容―整流电路。

该次授课对象是轨道交通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具备整流和半波整流电路的知识;会用电子实验箱搭接半波整流电路;对半波整流电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学习中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分析能力不强、计算能力较弱的学习障碍。

在行为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善于动手实践,喜欢交流经验,并有很强地展现自我的欲望。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能使用万用表、示波器完成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波形的测量;会分析桥式整流电路中常见故障对电路的影响;会运用桥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的公式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爱护设备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兼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职教理念确定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立难点和教学关键点。

(1)重点: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

(2)难点: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3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

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实训室。教学资源:学习平台、情境视频、任务单、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ppt、无线投影、在线练习题、录像设备等。

4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项目。

教师展示半波整流电路的波形图动画并提出问题:半波整流电路的缺点。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示波器的波形,并参阅教材共同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展示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波形图动画并提问如果现在需要给手机充电,整流电路部分应选择哪一个?

学生观察分析后,阐述它们的不同点,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引入该次课内容。

环节二:分组操作实施任务。

教师讲解该节课的任务,确认桥式整流电路的实施方案。学生小组合作,接受学习任务,确定实施步骤。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模拟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绘制桥式整流电路图。

步骤一:搭接桥式整流电路,该步骤包含两个小活动。活动1:认识电路组成。学生在学习材料和动画中通过彩色图片,逐一将元件展示。二人合作,迅速将电路所需元部件在实验箱面板上找出,在任务单中记录操作时间。活动2:搭接电路。学生借助平台资源“桥式整流电路组成”,搭接电路。此过程中,教师强调电路搭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即时录像学生操作过程,以备评价。

步骤二:测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桥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的测量,填写任务单。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强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熟练使用万用表测电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实录,以备评价。

步骤三: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借助平台资源中的示波器教学视频,学生组内合作,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在任务单上,教师即时录像学生操作过程。

步骤四:分析电路,该步骤包含三个小活动。活动1:分析电路工作原理。学生借助学习平台中的“电路原理”动画,通过动画分析u2正半周、负半周时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并填写学习任务单。活动2:计算输出电压和电流。学生观看学习平台动画并结合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学习成果,理解并记住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计算公式,通过做习题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该次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活动3:故障分析。学生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主要原因。通过典型电路故障的原因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这是该课重点之一。对典型电路故障进行汇总,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电路分析能力。

环节三:展示交流效果评价。

整个学习过程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环节四:巩固知识自测练习。

学生利用平台资源的自测练习环节,独立完成自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看到不足,有利于下一轮教学的开展和课改思路的延续及深入进行。

环节五:课后调查拓展任务。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6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教育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就业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科学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职业发展规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社会经济大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自己面临的客观现实和自身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对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职业规划理念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还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估,即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其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作出合理的抉择;二是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周边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三是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合理、可行的职业目标的确立决定了职业发展中的行为和结果,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四是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五是制定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主要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轮岗等方面的落实措施;六是评估与回馈,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其目的是及时根据各种难以预测的变化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l.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一是从年龄特征角度进行判断,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25―45岁)、维持阶段(46―64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维持阶段又可分为成长与停滞两种状态,有人在此时期继续成长,有人在此时期停滞不前。按照这种判断方法,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应处于第一阶段即试探阶段。但是,由于第一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涵盖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年龄段的群体,而实际上这三个年龄群体的职业发展特点是有显著差别的,按此来判断高校毕业生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太合适。

二是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并结合具体的年龄以及职业需求特点,分析判断某一群体属于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阶段。从年龄上看,高校毕业生大都处于18―25岁;从职业需求上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还没有确立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对职业有较强的需求,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解,希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期望从事合适的职业。因此,从整体来看,可以大致判断高校毕业生处于职业的探索阶段。

2.大学生职业发展探索阶段的特征

一是在探索中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喜欢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希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期望从事不同的工作,进行试探性的职业选择,在探索中逐步选定合适的职业。二是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职业决策任务。探索阶段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尝试期、过渡期、实验和初步承诺期。不同的个体由于职业经验和个体成熟度不同,在职业需求和职业决策任务上会表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尝试期职业决策任务:个人对需要、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等因素都有所考虑,并通过幻想、讨论、课外工作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性选择,鉴定出可能的合适工作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职业偏好。

过渡期职业决策任务:个人已经进入人才市场或专门的培训机构,能够考虑现实问题并试图补充对自我认知的看法。这一时期的职业发展决策任务是明确一种职业取向。

实验和初步承诺期职业决策任务:这一时期个人已经发现了一个大体上合适的职业,开始从事第一份工作并试图把它作为可能的终身职业,在这个时期承诺仍是暂时的,如果第一份工作不合适,个人可以重新选择。这一时期的任务包括:实现一种职业倾向,发展一种现实的自我认知,了解更多的机会。

尽管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在选择职业时处于探索阶段的不同时期,但在确定职业之后,基本上会达到或超越第三个时期。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时期的大学生,他们对职业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规划。目前,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匮乏,给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以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直接影响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非常盲目,对以后的发展道路更是感到迷茫。

2.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普及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真正普及的面还不够广,尤其是内地一些专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一些调查资料也表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工作还比较滞后,一部分高校没有就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普及。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只给学生举办讲座或者在毕业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犹如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学生就业的“急救药”。同时,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使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4.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辅导员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实践性。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使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力度不够。

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本要求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内在素质。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所以要为学生创造不断发展个性的条件,创设能够展示个性的舞台。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大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即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奋斗目标。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文化资本构成、价值观、职业生涯目标、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所以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相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也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很好地体现尊重个性差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在国外被称为现代企业之导航。目标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提出,他认为目标管理有两个层次:一是把目的和任务转化为目标,二是每个成员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自我控制。目标管理包括四大要素:明确目标、参与策划、目标期限和绩效反馈。一般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目标管理:(1)确定使命和战略;(2)制订计划,大目标细化(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完成计划付出努力);(3)工作考察与考评;(4)开始新的循环。

从本质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职业生涯目标通常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细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确定大学毕业后的总体目标,并把总体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期。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校管理思想

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待业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求的局面依然存在,这与大学毕业生择业盲目、缺乏职业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显示,有40%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对就业前景感到一片茫然;另有一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什么挣钱就做什么;还有的人随遇而安,找着什么干什么,最终丢掉了专业知识或迷失了发展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做一个清晰的定位,并在大学期间按照一定的目标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并为该计划的实施制定具体措施,增强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为理性地选择职业做必要的准备,而不是盲目地“守株待兔”。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

人本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和现实的。发挥人的潜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科学的学生管理应以学生的全面、内在发展为核心,为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创造相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仅要关心学生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科学的学生管理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把学生看做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个性化发展的条件,也是个性化发展的结果。

五、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设了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机制,间接引导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它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教师应由命令者变成建议者、引导者,协调大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和协作,最终有效地完成个体规划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在这种角色转换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管理之路,大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郝颖,丁广龙.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4).

[2]马乐章.吴建卫.职业生涯管理初探[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0).

[3]曾玉芳.职业生涯没计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障碍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6,(1).

[4]李文静.员工职业生涯的心理契约的动态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10).

[5]林泽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7

关键词:准职业人;大学教育;实践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技术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都非常强的全方位实用型人才,这与目前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高于一切的理念相冲突。由于长期受到学历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生认为凭着大学学历就能够得到应有的待遇,这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相对立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需要凭着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的知识水平,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应该能够为单位服务,能够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到单位之后就能够直接派上用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与学生相应的待遇,这种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所购买的。学生与用人单位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导致了学生的就业观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观的冲突,导致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不符合,导致了学生的择业观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的冲突。而这也是导致高校就业率较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今社会上许多用工荒与找工作难的矛盾也是这样产生的。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社会对大学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就是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依照市场的要求,来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准职业人”培养理念

准职业人是指即将进入企业的人,依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具有职业人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可以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简单来说,准职业人就是职业人的前身。

“大学生”和“职业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大学生看重的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职业人要求拥有实践经验和操作技术。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的学历教育,但是职业人培养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方面的知识以及素质。

准职业人培养理念要求大学教育转变教育理念,面向社会,按照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准职业人培养理念要求大学教育回到职业教育轨道上来,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人培养规划,把以注重学术研究的专业划分转变成按照行业岗位的要求来划分专业。

三、当前大学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

(一)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要存在脱节

很多高校长时间以来对大学教育的培养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培养人才时具有片面化和功利化的倾向。片面化的把大学教育理解成岗前教育和技术教育,同时,也功利化的把大学教育的作用看成是单纯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将大学教育片面化地看成解决就业问题,大学教育过程中只看重课堂教授行为,造成了“重技能而轻素质”的畸形现象,没有看到大学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二)培养方法的选择确有浮躁与低效现象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具有独特性的,这就决定了职业素质是一种可以践行的知识。所谓践行,是一种可以按照职业的要求来进行的东西。但是,当今社会,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通常是经过灌输行为和教授行为来向学生输出职业素质方面的知识的,忽略了践行,没有运用职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种违背人的行为的培养方法,使得大学的职业素质培养效率较低。有关职业素质的培养只是单纯地通过教师不断的重复进行,没有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可,必然会加大了大学教育的难度。

(三)学生毕业后从校园到职场环境转变不适应

大学生离开校园之后,走进了新的工作岗位,这时候大学生就有了另一个新的身份――职业人。大学生面临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工作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差距比较大,使得很多大学生进入职场后,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离职业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在承担责任和探讨问题方面的角度都与职业人存在差距。

三、大学教育“准职业人”的培养

我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准职业人”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树立“准职业人”意识

对于刚进校的学生来说,辅导员成为他们在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指引人。同时,辅导员和大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并且他们拥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对学生的责任感,大学生非常乐意从辅导员那里获知学校的各方面的情况。

按照我校的培养目标,安排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宣讲大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准职业人培养的意义,让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准职业人培养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专业学习上,我校按照专业和班级给每个班配备了导师,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的跟踪,从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开始一直到修满学分毕业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导师通过自己的师德风范,把学生对准职业人的感性认知深化成理性认识,让学生把本专业的准职业人意识逐渐融入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去。让学生尽快的建立一种准职业人意识,将准职业人培养贯穿到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

(二)建立适应培养准职业人的课程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准职业人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在准职业人培养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更重要的是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到位。准职业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自我发掘潜能的素养,这不单单要依靠准职业人培养方案,跟需要对准职业人的培养课程进行改革。根据准职业人的培养要求,需要大学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社会需求实际出发,对教学老套路进行改革,培养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的优秀员工。在此基础上,对大学教育进行改革,大力推行各种项目课程,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满足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创设适应培养准职业人的育人环境

准职业人的培养需要有准职业人的育人环境,大学毫无疑问成为了熏陶大学生成为准职业人的重要阵地。因此,大学需要建立一种满足准职业人培养需求的管理方式,培育适宜的准职业人发展环境。这对大学教职工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大学建立准职业人的育人环境,需要大学教职工改变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同时,这需要学生绝对服从学校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在大学构建准职业人的育人环境。比如,大学校服能不能按照各个专业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呢?比如,能不能让会计专业的学生穿着白领的职业服装,让装潢专业的学生穿着工装?通过这样的改变,能否让在校学生更具有职业性呢?比如,能否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来设置各专业的假期,让学生有充分的社会实践的机会?

总之,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对学生进行从业前的教育,这种准职业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标,把准职业人培养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准职业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对人才的各种技能要求,使得学生不仅具备基础知识,更具备娴熟的职业操作技能,成为真正的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生芳.职业素质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实践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1(11):84-86.

[2]汪文首.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培养大学生良好职业素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3):136-137.

[3]陈松燔.基于CDio的储配“准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5(22):11-13.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8

一、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1)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信服于你、尊从于你,所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我会同他们分享身边的、网络上的一些现象、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也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像朋友那样与他们平等讨论问题,慢慢地,学生的心和我们拉近了,贴心了。当学生累了,我会让他们一同唱唱歌,舒缓舒缓紧张的心理,同时展现一下个人的魅力,让他们有一份自豪感与成就感。

(2)讲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灌输一些励志故事。比如给学生穿插播放幻灯片――“不放弃的林肯。”他有这样一句话“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要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还很受感动和鼓舞,学生们心中涌动的是热情和奋进,而不是消沉和阴郁。我告诫学生:这个社会是存在不公平的,不要怨恨,因为怨恨只会让你心中满是阴霾!人应该是在反省和努力中看到阳光明媚。这样,彼此在交流中获得理解与提升。

(3)始终灌输给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年代,知识在不断更新,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探索。马云的电子商业帝国、马化腾的游戏世界、刘强东的京东商城等等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些我们在十几年前都没有过。未来是充满梦幻的科技现代世界,它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学习、不断地学习。

二、在课改的指引下,初步构建让学生走上讲台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新形式

(1)引导发现

实践证明,人的情绪好坏,对学习能否正常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学生的思维无法融八当天的学习活动时,就会产生天然的抗拒心理而“心不在焉”,这样就无法有效组织教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其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必须要设置一个

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对“今天所要进行的学习”产生明确的认识。比如我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我从国际象棋的国王和大臣的故事入手,把学生代入一个好奇的世界,使他们充满了对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效果。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与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活动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教学过程体现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展示、暴露学科思维活动及方式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方法的获得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加工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其主体意识,变传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创设一个思维发展的环境。在分析对象和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解决的思路和规律;在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中,对探究的问题推广、发展和迁移.在实验――归纳――推广或类比――联想预见中,探究结论形成的过程等等,创设一个形成智慧的过程。学生参与某类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会印象深刻得多,对某类知识就会理解得透彻,对其本质就清楚了许多,解决问题时大脑中就有了模块,有了程序,有了方法。其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策略的过程也是积累经验、形成智慧的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为集体引领下的自主探究过程。

(3)走上讲台

学生走下座位,走上讲台,与老师进行角色互换,当一名小老师,向同学们交流探究成果、学习体会、发表个人见解,并接受师生的质疑。我们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理零负担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让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快乐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角色转换,学生得到了锻炼,课堂上也充满了轻松、快乐、自由、新鲜的空气。一下子,学生的精神迸发了,学习气氛浓厚了,师生的关系和谐了。

(4)质疑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素质中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质疑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当堂辩论,把“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变成“满堂辩”的课堂,让学生生活在问题辩论中,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自教学一线的实践表明,善于快速准确表述自己头脑中的疑问而执著追寻答案的同学,相比那些提不出自己的问题而认同别人提出的问题就是自己想问的问题的同学,正是优等生与一般生的差别。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总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有没有探讨的价值,它至少说明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思考的,他们已经养成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的科学态度,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5)拓展训练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9

“赏识教育理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激发审美情趣

世界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身上的美术课堂的老师必定都具有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的能力,因为他们需要交给学生专业知识,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作品。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赞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也具有审美的意识。如《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因为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画中的人都是微笑的。微笑代表肯定,所以这幅画俘获了很多人的心。赏识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善于发现美,乐于发现美。

2.满怀自信心

自信是最阳光的品质,而老师的肯定无疑会带给学生莫大的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术学习中,面对同一幅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应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审美意识,善于赞赏,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如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课文《画杨桃》中。老师让学生画摆在课桌上的杨桃,有一位学生交了一份五角星上去,好多学生都哄堂大笑,老师径直走到那位学生的位置认真观察了以后,让其他同学也去相同位置观察,结果其他学生也表示像五角星。老师在课堂上说:“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肯定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自信心的养成将会让他的一生都受益匪浅。”也让其他同学明白了要理解他人,不要轻易嘲笑他人。

3.乐于创作

美是可以创作的,学生拥有与老师不一样的视角,他们的作品有自己的美。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作,对他们的作品表示肯定,让学生搜集美的要素,融合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将极大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会是作品更完美,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将会乐于创作,乐于发现美,极大提高美术课课堂的教学效率。

“赏识教育理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的

应用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

新的教育理念要有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老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老师在准备讲解一幅画,不要把画挂出来,自己讲解,可以先听听同学们对画中内容的描述,和他们看待这幅画的感觉,然后老师先要肯定学生的看法,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进行民主的讨论。这种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中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审美情趣。

2.理解信任学生

很多时候学生的看法是与老师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看法时,老师要善于从其中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如在欣赏梵高的十六朵的《向日葵》时,学生看到时肯定会感到其中又明亮又强大的生命力,也会有同学感觉到并不美丽,当学生提出这种看法时,老师与同学交流时要注意用语,不要批评,要理解学生,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与大师的作品产生共鸣。老师可以拿一些其他的作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注意鼓励。“赏识教育理念”就是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3.因材施“赞美”

每个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不同,欣赏美的观点也不同,有的人善于欣赏雕塑,有的人善于欣赏水彩,每个人创造美的能力也不同,有的人表现的豪迈奔放,有的人表现的含蓄委婉,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不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的进步。对于学生擅长的方面要毫不吝啬的表扬,对于学生不擅长的方面要不余遗力的鼓励。例如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久了孔子对弟子的因材施教。老师也要因材施“赞美”

才对。

总结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篇10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合作互动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院级教科研立项项目《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gfyy03)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体验式教育理念的形成及现实解释

体验式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理念和实践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体验教育的生成与发展建立在构建主义基础上,是在哲学、类学以及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体验式教育的学根源可以追溯到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争论:理性主义者认为建立在个人经验之上的知识是不可信的,人类真正的知识应该通过严密的推理过程获得;而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知识或概念来源于具体的可知经验,任何抽象的知识或概念是不能被人类接受和获得的。1787年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提出在人类知识的构建中,理性和经验各占一席之地,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体验式教育真正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和学习方法是从1938年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出版的《经历与学历》一书中提出了“做中学”开始,此后体验式教育的概念便被引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至今仍发挥着巨大影响。现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将体验式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纳入课程计划当中,并将体验式教育的理念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培养。它通过受教育者对所处环境的感知理解,产生与环境相关联的情感反应,并由此生成丰富的联想和领悟,在心理上、情感上、思想上逐步形成认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更深层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成长中的价值;体现了人才的成长与经历的辩证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实践,拓展了广阔的行为空间。组织学生实训、实习、工学结合都是很好的教育。

二、体验式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互动式教育

体验式教育的意义在于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强调的是“先行后知”,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的体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互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及在体验中完成自我构建,最终实现主体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因此,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受教育者(学生)为中心。在整个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和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都要围绕着学生而进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智活动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造一定的环境让学生体验,启发和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逻辑去讨论和思考课程中涉及的相关问题。

体验式教育强调合作互助,而合作互动的本质是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合作、健康的人际关系。合作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自我负责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批判能力,创造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师生人际关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强调在学习中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合作互动思想是把发挥人的潜能,重视发展学员的个性放在重要地位。

三、体验式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所谓“体验式教育”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体验式教育本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意义学习,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及未来选择行动力得以形成,将知识与学生的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进步。

大量实践也证明,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发现,在实践体验中内化,在交流体验中升华,在实践体验中创新。体验让学生的认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得,实现由经验到理解的提升,由感悟到行为的内化,有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体验式教育理念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一)树立体验式教育理念,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成功目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应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专职人员,主要为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和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第二部分为兼职人员,由普通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以及学生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三部分为外请专家,负责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职业规划指导人员应当专业化、专家化,指导人员必须既要具备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指示,又要是就业服务领域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科学规范地进行,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职业的意义。高职院校应当加大投入,培养一批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强化这支队伍的学习与培训,特别是体验式培训,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以及让学生接受体验式的教育。同时,能在体验式教育的指导过程中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机关提供有效的、专业的建议,促进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改革。

(二)建立以体验为主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有层次地开展贯穿大学教育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以体验为主的评估与反馈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有阶段性的,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职场,在体验中使其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增强学生正确规划人生的能力。因此,需要根据高职学校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相关体验教育内容,使职业生涯规划有层次地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

(三)建立以体验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体验教育或者“实习”、“实践”没有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体系,也没有相关的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每年下发的实践表格也是一贯制的,很少有改进和革新。这一点美国高校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他们在学校中建立起体验教育中心,专职负责体验教育的各种工作,同时对学生的体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理论,根据理论结果更新下一年的体验教育作业模板。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看,课堂教学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渠道。依据体验式教育理念安排好教学内容是实现体验式教育的关键。教学组织形式既可以是班级授课制,也可以是小组授课制,教学方法既可以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可以是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思考和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成才。总之,要为高职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其实践能力,并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高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可以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

(四)开展以体验为主的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首先,在高校开展以体验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案例教学;同时,开展创业实训,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给大学生多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高校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时,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资金融通体系,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要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高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总之,所有服务措施都是为了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作者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田辉鹏,阎世平,吴丽玲.体验式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

[2]李鸣,李富.体验式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路径[J].高教论坛,2008.6.

[3]刘圆圆.以人为本视角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9.5.

[4]韩金明.对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与教育,2008.9.

[5]胡媛媛,邓宏宝.高职院校全程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开发构想[J].文教资料,2008.12.

[6]颜莉冰.开展全程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