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4:38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1

一、成都市民办培训教育的基本情况及考察学校情况

成都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不包含民办高校)2861所,教职工69224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65.52万人,比上年增加2.36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857所,在园儿童36.73万人,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3.35%,民办幼儿园是我市学前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民办普通小学25所,在校生11.17万人。民办普通初中76所,在校生7.72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9所,在校生2.21万人。民办中职学校34所,在校生7.69万人。有培训机构840多所,在校生人。

成都望子成龙外语培训学校成立于1998年,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一所专门从事中小学文化、艺术培训的品牌学校,目前在成都市及郊县有70大精品校区,在培学生1万余人,专职教师800多名,已累计培训中小学生百万人次,为成都四、七、九中等部级重点中学和北大、清华等国家一流重点大学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是中国西部规模大、影响力广、口碑好的品牌培训学校。办学19年来,学校一直秉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学理念,竭诚奉献“爱心、信心、耐心、精心、细心”五心教育,狠抓教学质量和服务管理。

成都市贝特尔艺术学校历经16年的磨砺,是成都最大的少儿艺术连锁学校。学校以"和谐互助、阳光发展"的办学理念,携手14所连锁学校在成都树立了优质的艺术教育品牌,先后获得全国十佳艺术学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舞蹈教育百优学校、成都市舞蹈十佳学校、成都市跆拳道十佳学校、全国美术考级先进单位、成都民办教育协会培专委常务理事单位等殊荣。办学至今,学校累计扶持上千名贫困生免费就读艺术课程,先后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高校及重点中学艺术特长班输送了大批人才,享有很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并于2008年成功承办了由政府举办的"把爱给孩子"大型赈灾义演,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各地方台播出,提高了成都艺术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

二、成都市发展民办培训教育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是制订出台规范性文件。成都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公告,要求全市民办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亮证办学、亮牌收费、规范招生、规范宣传、安全教学、教师持证、规范赛事。这是四部门在暑期培训高峰期来临前,为切实加强对培训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做好培训机构分类登记准备工作,在开展的民办学校年检和为期3个月的成都市民办教育培训市场专项治理行动中,面向民办培训机构和市民发出的公告。成都市教育局为规范培训教育的审批还制定了相关审批程序与条件。

二是联合执法、分工负责。主要做法就是市委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指导监管,街道办居委会具体实施。成都市教育局将切实加强对文化教育类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业指导、监督和管理;成都市工商局将切实加强对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注册后经营行为的监管,严厉查处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超范围经营等问题,会同成都市教育局查处“证照不全”或“无证无照”从事经营性培训活动的行为;成都市公安局将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举办场所安全和消防安全的日常监管;成都各区(市)县政府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建立监管对象信息库,推进综合执法和网格化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双随机”抽查机制,完善民办学校信息披露、违规失信惩戒、督导评估和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三、我市民办培训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现有民办培训教育机构329所,在校学生85954人,教职员工3173人,教学仪器设备5495.23万元,学校资产已达31792.05万元,累计培训了530895人。培训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了象常德剑桥外语培训学校、常德大雅音乐学校、常德育才会计学校、武陵区红飘带舞蹈学校、鼎城非凡教育、澧县少年宫、石门昌华教育培训学校等一批办学质量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培训学校。还有部分民办中职学校承担了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如常德德才科技职业学校、常德鸿志职业技术学校等已累计培训了返乡农民工600多人。这些培训教育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而且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为我市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了贡献。

我市民办培训教育也存在一些发展的困难与问题,如办学条件简陋,大部分培训机构都依靠租赁场地办学,场地狭小、设备设施相对简单;部分培训机构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不高,文化艺术教育的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低;部分培训机构起点低、规模小、招生困难,难以为继;部分培训机构管理欠规范,特别是教学管理与财务管理较混乱;政府对非法办学与家教家养查处力度不够,培训教育市场急待清理整顿。

四、对发展我市民办培训教育的几点建议

1、建议政府清理整顿培训教育市场、优化培训教育环境。目前,培训教育市场比较混乱,特别是非法办学与家教家养现象严重,建议市委政府牵头,教育、公安、民政、工商等部门联动执法,对非法办学与家教家养进行清理整顿。先由街道办和居委会摸底排查,再由政府各部门集中执法清查,对有安全隐患、达不到办学条件的机构依法取缔。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2

一、20xx年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20xx年,××县农机培训工作,立足农机,面向农业、农村、服务农民的办学方向。根据××县的实际,全年共培训各类农机手6447人,其中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89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220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95人,农技推广人员更新知识培训2人,新购机农民培训640人。

(一)建立健全学员档案,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县农机校按照《山东省县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对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缺项补齐,建立健全了文件档案、教学档案和学员学籍档案,使培训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降低了培训带来的风险。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他们按照省教学大纲的要求,灵活授课,在校理论学习、练习,回家操作实习。这样既不耽误学员跑车挣钱,又能完成教学计划,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该县农机事业的发展,消除了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20xx年培训工作计划

20xx年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机培训工作,以减轻农机手负担为出发点,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三农,振兴全县农村经济发展。

工作目标:(一)20xx年,计划新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50人,其中四轮拖拉机50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50人,手扶拖拉机50人。

(二)培训各类农机手5000人次,农机化管理干部20人。

(三)以职业资格培训为主,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50人。

(四)新购机农民培训300人。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3

一、党委中心组学习。100分,最后得分按30%权重计入。一是基础分值(29分)。包括制度建设和学习安排两个方面。制度建设包括:集体研讨制度、个人自学制度、专题调研制度、巡听学习制度、学习台账制度、汇报通报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共7项。学习安排包括: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学习配档表、每次学习方案、集体学习研讨交流每月不少于1次、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题辅导报告会,共5项。一项落实不到位,扣1-3分。二是动态分值(71分)。包括:工作落实、示范带动、督查检查三个方面。工作落实包括:集体学习、专题报告会记录规范,学习有考勤记录,每月上报学习情况,学习台账健全,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宣传报道,对下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巡听情况,对下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调阅情况,学习情况半年通报,学习秘书培训情况,优秀党课评选情况,学习情况一学一报,开展“四级联学”活动,平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示范带动包括:中心组成员上党课情况,召开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交流经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品牌创建情况,中心组成员每人每年至少2篇调研报告;督查检查包括:季度调阅学习记录、抽查中心组成员学习笔记,年底检查情况;共19项。一项落实不到位,扣1-4分。三是加减分值。重点是成果转化,具体是:中心组学习经验做法被中央、省市领导批示的,分别加3分、2分、1分;在省、市党委中心组有关会议上交流发言的分别加2分、1分;书面交流的分别加1分、0.5分;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在市级、省级、中央重点媒体(党报党刊,有正式刊号)上发表分别加0.5分、0.8分、1分(季度内加分只记一次最高分)(山东宣传信息、报500字以下的简讯分值减半);在本区县召开省、市级党委中心组工作现场会,分别加2分、1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区县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加1分,获得省级表彰的加1-2分,获得全国表彰的加2-3分。

二、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100分,最后得分按40%权重计入。一是基础分值(24分)。包括领导重视、履行主体责任、机制制度建设。领导重视包括: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共3项。履行主体责任包括: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分管领导履行直接责任人责任和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巡视巡察、干部考核、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共3项。机制制度建设包括联席会议制度,意识形态领域舆情跨部门定期会商研判制度,汇报通报制度,督查检查制度,预警监测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共6项。一项落实不到位,扣1-2分。二是动态分值(76分)。包括工作落实、督查检查两方面内容。工作落实包括: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文件、重要讲话、情况通报、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年初,召开会议安排工作部署情况;党委常委会每年两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意识形态工作;每年两次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每年两次向上级党委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每年召开两次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季度意识形态工作跨部门会商研判情况,重大情况随时研判;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作形势政策报告情况;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严格执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讲堂等上报审批情况;重大突发事件随时报送;对区县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处置情况;月度工作报送情况;完成意识形态领域其他临时工作;扫黄打非工作;新闻宣传重点报道排名;互联网舆情排名,共19项。督查检查包括年底检查情况一项。一项落实不到位,扣1-3分。三是加减分值。主要包括:在本区县召开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省、市级现场会分别加2分、1分;中央、省、市领导对本区县意识形态有关工作作出批示的,分别加3分、2分、1分;获得中央、省级重大典型的,分别加3分、1分;意识形态工作经验在中央、省、市重点媒体(党报党刊,有正式刊号)发表分别加1分、0.8分、0.5分(季度内加分只记一次最高分)(山东宣传信息、500字以下的简讯分值减半);违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责“十一条”的,违反一条扣3分;违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九条”的,违反一条扣2分;完成意识形态领域其他临时工作的,加1分。

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100分,最后得分按30%权重计入。考核内容和方式,采取实地督查、定期调度、随机抽查等方式,主要考核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党的精神学习培训情况、学风建设情况、培训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创新工作情况、现场教学点建设情况等内容。考核细则和赋分办法,采取百分制加扣分考核,其中扣分项基础分为100分,加分项30分,每季度进行一次量化得分排名,全年进行综合得分排名。其中,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情况只在第一季度进行考核,培训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在全年综合得分中进行考核。(一)扣分项(基础分100分)。一是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第一季度未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的,扣10分。有关班次未按培训计划安排落实到位的,每个班次扣2分,最多扣10分。二是党的精神学习培训情况。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对所管理干部集中开展党的精神轮训工作,并把党的精神学习培训贯穿于全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上半年未完成集中轮训的,在第二季度得分中扣10分。三是培训任务指标完成情况。领导干部参训情况(包括调训率、参训率、人均脱产培训学时数、网络培训学时数等)、领导干部上讲台情况、教学安排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比重情况,达不到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要求的,每项扣5分。四是学风建设情况。不按照上级调训要求选派干部参训造成工作被动的,每人次扣2分;所选派学员参加上级调训出现违规违纪的,每人次在当季度和全年得分中均扣20分;区县在举办各类班次时,学风方面出现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每发现1人次扣5分。(二)加分项(30分)。一是本区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获得国家、省、市级领导批示肯定的,每次分别加8分、5分、3分;二是本区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的,分别加8分、5分、3分;三是本区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省市创新工作评选中获奖的,每项分别加5分、3分;创新工作有经验、有做法、有成效,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在全市面上得到宣传推广的,每项加2分。四是本区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部级、省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经验介绍或召开部级、省级现场会进行经验推广的,分别加8分、5分;五是对本区县区域内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打造提升,建成设施完备、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点,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上级认可的,每处加2分;每处教学点承接市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的,每次加0.2分,最多加2分。同一项工作按最高得分计,不重复计分。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4

20xx年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个人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市干部教育任务最重、培训量最大的一年。回顾过去的工作,感到节奏快、工作多、收获大。一年来,在部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志的帮助配合下,我积极学习,勤奋工作,努力适应干部教育工作新形势、新要求,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学习情况

学习是一个人进步和成长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一年来,我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夯实工作基础。既立足于本职工作学习业务,又主动拓展空间学习多方面知识。在业务方面,重点学习组织工作的有关文件,特别是利用好办公室所订的报刊,结合科室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升能力水平,使自己在业务方面跟上形势、不落伍、不掉队。

二、工作情况

1、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查。针对干部培训需求,对全市各级各类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全市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等2098名干部参与调查,问卷100%回收。共征集对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7条、建议18条。二是进一步规范干部培训管理。针对培训问卷调查反馈回来的问题,对培训内容、培训管理、培训时间及培训方式等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全年共制订干部培训年度计划、干部培训学习管理制度、干部培训情况通报、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实施意见四个管理性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干部培训管理的规范性。三是更新培训方法。为更好地做好干部培训工作,一方面邀请市级领导讲开班第一课,引起培训干部的重视;另一方面,先后邀请省市专家学者8人次进行授课另外,还改善了教学设备,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探索尝试了案例式和互动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四是建好培训基材料档案。培训结束,对464名所有参训干部的培训登记表进行审核并及时归档,对182篇学习心得和调研报告进行审阅,对全市各单位干部培训与学习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与督查。

2、做好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举办两期乡局级领导干部轮训班。结合今年国际国内形势,根据领导干部需要,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乡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理论、前沿政治形势、领导科学、法律知识等四方面培训。培训除了对《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国务院“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领导科学》、《经济管理》等理论进行自学外,还就新形势下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专题学习。同时,对县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现代领导科学与决策、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内容进行了集中辅导。经过20天的授课,共培训乡局级领导干部干部282人,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深化了领导干部对当前社会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认识。二是对新提职干部进行了培训。近年来,我市调整领导干部队伍,新提拔了一批领导干部。为增强这批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领导能力,使其早日适应领导岗位,开展了以领导科学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参观考察和调研为学习方式的培训,通过5天的集中培训,共培训20xx年以来新提职的乡局级领导干部59人,撰写学习体会和调研报告59篇。

3、做好后备干部及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中青年干部培训。为培育干部后备资源,以提升中青年干部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的,进行了以主题实践活动和社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中青年干部培训。利用4周的时间。对123名中青年干部进行了政治经济理论、领导科学知识、社会文化修养、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利用两周时间围绕新农村建设针对a的土地流转、小老板工程、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25个专题进行调研,培训班全员上交了调研报告。培训期间,还开展了研讨、演讲、主题实践活动及一些体育活动,达到了锻炼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二是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公务员培训。与人事局一起,对我市900名公务员进行了4期培训工作。配合国土局对130名乡镇干部、村干部进行了国土知识培训。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5

1.研究方法

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分为三部分:①仪器调节和检查切面获取;②超声图像分析;③超声报告单书写和回答相关问题。培训前后考核知识要点基本相同,但培训后考核适当增加难度。考核结果由两名资深讲师专门负责,评判标准:优:≥90分;良:89~80分;合格:79~60分;不及格:<60分。培训结束前行不记名选项问卷调查学员的继续教育需求。

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行方差分析、双侧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考核成绩分布情况

52例社区超声医师培训前后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分布情况。各考核指标合格率由培训前的76.9%~96.2%增至培训后的96.2%~100%。除了报告书写项目外,其他指标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社区医院超声医师的继续教育需求

52例社区超声医师的继续教育需求主要集中在定期加强理论培训(42/52,80.8%)、加强操作规范化培训(37/52,71.2%)及加强报告书写规范培训(22/52,42.3%),也有个别医师提出要求专家定期到社区医院辅导等(4/52,7.7%)。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52例社区超声医师的培训前考核可以看出,社区医师的理论知识较为欠缺,仪器操作相对熟练但不规范,切面获取和图像分析基本功不扎实,报告书写的规范化也有待提高。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社区超声医师自身需求中最突出的是要求加强理论培训(80.8%),其次是要求加强操作培训(71.2%)和规范报告书写(42.3%)。社区超声医师的理论知识欠缺严重,对许多常见病的解剖学要点、病理生理基础及临床表现缺乏相应的了解,普遍缺乏临床思维,不能有效利用患者病史和体征,导致对疾病的图像分析解读能力较差。分析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与临床结合能力差。超声成像是建立在解剖与病理基础上的物理成像过程,只有熟知正常解剖及变异,才能正确理解病变位置,特别是病变严重、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脏器失去正常形态和边界,解剖知识对识别病灶来源至关重要,许多社区超声医师对解剖不够熟悉,导致声像图识别困难。此外,病程进度中生理病理不断发生变化,不同阶段的超声图像常常大相径庭,如果对病理过程不熟悉,也很难做出正确诊断。本调研中,理论知识中的解剖和病理生理成为社区超声医师最亟待加强的部分。

2.仪器操作熟练但不规范:本调研发现,仪器操作和图像获取是社区医师最为熟练的环节,但不够规范。具体表现为:①仪器调节不到位。许多医师仅知道深度、局部放大、血流标尺及频谱基线等基本调节,对其他调节旋钮不熟悉或很少使用,部分医师甚至不习惯按照患者体型选择探头,常常不论高矮胖瘦均是一个成像模式,图像质量不佳。实际上,有效的调节可以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诊断。②扫查无序。正常的超声诊断过程都有规范的检查步骤,体现的是医师清晰的诊断思路。本研究中虽然此项目社区超声医师的合格率最高,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医师没有形成良好有序的诊断程序,易发生漏诊。③切面获取不标准。标准切面是超声工作者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典型切面,包含众多标志性解剖结构,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切面获取不标准会增加漏误诊的可能率。

3.报告书写不规范:专业术语不规范,常将回声强度表示为“密度”,对于病变部位、关键性特征及周围组织是否受累等描述不清晰,报告未能客观反映病变细节。此外,超声并非“金标准”,一份有价值的超声报告应先汇报病变的声学性质,再提示其病理性质,但多数社区超声医师对诊断结果表述缺乏技巧性,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本调研结果表明,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对于社区超声医师培养非常重要,培训后医师的理论、技能考核均有明显改善,除报告书写项目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社区医院超声医师各考核指标合格率由培训前的76.9%~96.2%增至培训后的96.2%~100%。提示目前采取的这种理论、技能分段式培训及一对一带教模式教学效率高,周期短,非常适用于基层医师培训。本调研在教学摸底、分析考核结果、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制定适宜的社区超声医师教学模式。社区医师工作内容与医院差别较大,应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主。建议大型医疗机构面向基层开放,建立短周期、多层次、可持续的超声继续教育中心,将社区医疗机构的培训纳入到教学任务中,以临床实力雄厚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型医院作为社区医院的培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转诊、会诊支持及网络教学。

2.推广pBL教学法。超声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区医师的医学背景不尽相同,但工作内容相近,针对超声专业培训可以按照系统或疾病进行,采用pBL教学法,由具体病例入手,按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和相应的超声成像特点依次讲解,既能补充社区超声医师基础薄弱,又能加深超声专业知识印象。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实践教学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

我校《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就走访、调研了解到的部分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以下简称房地产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实施情况基础上,结合我校本专业开展实际,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一、高职房地产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职业道德、身心素质。能够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各专业强化设计实践教学,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与设计教学单元,动员相关的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

鉴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区域市场,产品特性与市场需求均具有其特殊的地方特色,怎样适应社会发展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攻克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核心职业能力不突出等问题,以过程为导向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的实践教学成为解决上述为题的一剂良药。

二、房地产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及主要内容

(一)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主要是配合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理论教学过程,而分阶段安排实施的一种比较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平时作业要做好以下工作:

1.作业周期。以章为单位比较合适,这样可以使内容既具有相对完整性,又有较好的节奏性。

2.作业内容。根据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参照考试题型来分解各章内容,凸显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问题。

3.质量控制。老师要有书面记载对学生是否做了作业,做的质量怎样,对不完成作业以及无平时成绩的学生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二)实训

实训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中发挥者比较大的作用,因为其是让学生直接操作仪器、撰写报告或者直接感受某种现象以及过程的教学方式,比如房地产测绘实训、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报告实训、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训等。

(三)社会实习

社会实习是指让学生直接融入社会,担任与本专业相关岗位的一种教学实践形式。产学研合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要侧重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校、企共同开展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营造“双赢”的合作机制,也是提升高职实践教学的最佳模式与有效途径。

(四)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是指让学生围绕所学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知识,针对市场中的某个问题运用其所学的理论,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取证,然后写出社会调查报告的实践教学方式。组织实施社会调查的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确定问题。要选择与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相关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解决这一问题而开展调查。

2.拟定提纲。为了提高市场调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让学生调查前需要制订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制订市场调查的步骤、选择市场调查方法,在调查提纲的指引下开展调查。

3.进行市场实地调查。市场调查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多层面、立体式的“扫描”,抓准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的办法。

4.撰写报告。市场调查结束后,学生要撰写出书面调查报告,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要写出评语,并且打分。

三、传统实践教学做法的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认识实习――职业技能单项训练――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此传统模式虽然推动了实践教学的发展,但是不足之处也存在:

(一)专业实践活动形式化、表面化。有的专业社会调研,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指导,导致学生不够重视,调研不怎么当回事,或者只是“走马观花式”实习,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岗位实践中,对职业技能的锻炼不够理想。

(二)实践教学跟实际工作脱节。课内单项驱动实训采取的是集中实习实训的形式,教师模拟的训练项目,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难以提供跟真实工作环境相同的教学情境。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单一。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为了培养以技能操作,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没有满足房地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四)三个实践层次之间相互衔接不紧。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相互之间彼此独立,缺乏整体设计,致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企业还是需要对学生重新进行培训,这样认识实习、课内单项实训与教学实习就没有价值了。

四、高职房地产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本专业全称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代码560701),故依据专业名称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主要分为“经营模块”和“估价模块”。具体实训教学内容如下:

(一)经营模块

房地产经营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依据岗位需求设置三个实践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分别是:推销谈判、营销策划与客户服务。

1.推销谈判环节

本环节安排的是营销员技能拓展训练。此实训让学生掌握商务礼仪、消费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营销相关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担任相关工作岗位应该具有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沟通交际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成功转型,由学生身份转换为售楼的先生(小姐)。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实际操作演练也不容忽视,模拟售楼现场进行实战演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拟演练可以针对一手房或二手房的不同销售特征与环境来进行。

2.营销策划环节

本环节安排了两个实习与三个课程设计。城市规划参观实习组织学生亲临现场参观学习,直观感受楼盘、沙盘、售楼处与小区规划等这些书本上的专业名词,进一步加强对容积率、绿化率等概念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房地产市场调查分析也是进行项目定位、营销推广的前提条件。市场调查可以分为消费者市场调查与楼盘市场调查,可以分开进行。三个课程设计分别是:房地产项目定位课程设计、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课程设计与房地产项目营销推广课程设计。三个课程设计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剖析项目自身情况,撰写相关的实训报告。

3.客户服务环节

客户服务的工作内容有:写合同、签合同、审合同、统计部门资料、办房产证、房屋维修基金、交契税、处理客户投诉与客户分析等。根据这一环节的工作任务,主要设置了两个实训,房地产合同课程设计是在掌握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训练编写合同以及辨识修改模糊条款;售后客户服务的实习是了解客户服务的基本工作内容,模拟完成各部分的工作任务。

(二)估价模块

房地产估价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另一个培养方向,房地产估价实训要求对被估价对象选用两种以上适合的估价方法,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按照《房地产估价规范》的要求与格式编写估价报告。实训不仅要求学生能撰写房地产估价报告,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驾驭房地产评估方法、程序与规范,不犯常识性的错误,实训后让其具有一定专业估价能力。

五、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途径

(一)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力度

对实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促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在制订教学大纲上,要谨慎审核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教学组织管理的可行性与监控性,进而促使每门课程能有规范可行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效果考核纲要。

(二)重塑学生认识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在意识上对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真正了解学习本专业课程对自身以后就业的重要作用。专业老师可聘请优秀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作人员来校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房地产行业的法制化与正规化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促使学生在意识到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必须要学习并且必须要掌握的。

(三)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较强的实践能力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解决教师实践能力较低的问题,可通过以下渠道。

1.对教师的实践活动进行严格控制,管理教师认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增加教师实践活动质量的效果。

2.对教师实践活动进行高额度补贴,从而刺激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的积极性。

3.改革专业教师的任职资格机制,从而让有教学能力与丰富工作经验的房地产从业社会人员成为专业教师。

(四)引入具有激励性质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1.评价目标应该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跟技能的,而且要关注他们职业情感和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2.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主要是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缘于终结性评价会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的多少而忽视对实践技能的真实掌握程度,而过程性评价要求指导教师及时参与到学生实训成果的形成过程中去,按照好、中、差三个层次选择典型的实训成果跟学生进行交流与点评,进一步指导学生对实训成果进行完善。实训成绩的最后评定是实训态度、实训成果的质量的综合显示,也是前后两次实训成果的改进程度三方面作用后的结果。此评价方法促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意识到只要有努力,也能得到良好的评价,有益于使用评价成果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即实践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学校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横向、纵向鉴别,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跟潜力,对自身能力有个清晰的认识,走出消极被评的尴尬情境。

4.实践成果的具体化。每次实践教学活动都要求有明确的实践成果导出,而且要求尽可能的具体化、量化,实践成果的具体化和量化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实践任务的要旨。

【参考文献】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7

该报告主要关注第三项全民教育目标――“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要求”。报告提出,青年人的幸福与成功比以往更加依赖于教育和培训所能提供的技能,更加迫切地需要保证公平获得参加适当技能培养课程的机会。报告的核心思想是:全民教育不仅要确保所有儿童都能上学,还要培养青年人,使其能够安身立命,有机会找到体面工作,谋取生计,为所在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从更广的视角来说,教育要协助国家培养在全球经济中增长所需的劳动力。报告提出了个体技能发展的“能力通路”的概念,强调要加强对城市流动青年和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其中某些理念和战略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不谋而合,对于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基本理念:通过技能开发建立强大的发展基础

报告提出,世界各国政府都正在经受经济危机之后的长期考验以及知识经济发展的挑战。如果一个国家要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更加关注培养一支技术技能娴熟的劳动力队伍。而且,所有青年人,无论生活在何处,无论处于何种背景,都要培养他们获得体面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以便他们能够不断进步和全面参与社会。

报告强调,世界某些地区的青年人数量增长迅速,青年人的数量比以往更多。2010年,全球15~24岁的人口已达到12亿,仅在发展中国家,15~24岁的人口已超过10亿。如图1、图2所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青年人口数量尤其庞大且增长迅速,大约2/3的非洲人不满25岁,而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富裕国家,不满25岁的人口数却不到1/3。2030年之前,撒哈拉以南非洲青年人的数量将是1980年的3.5倍。还有大量青年人居住在阿拉伯国家及南亚和西亚地区,这些区域约有一半人口在25岁以下。

但是,世界各地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能满足这一庞大的青年人口的需求。大约8个15~24岁的青年人中就有1人失业。青年人的失业人数是成人的3倍。随着威胁青年失业的因素不断增加,许多青年人依然要面对未来几年无法获得有保障工作的压力。这些青年人往往在城市非正规部门工作,其工资所得处于贫困线以下;或在土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耕作小块农田。为这些人提供教育与培训机会,使其脱离技能要求低、报酬低的工作,应当成为各国技能培养战略的核心。

报告强调,在青年失业问题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必须解决青年人面临的巨大的技能缺失问题。教育与技能开发虽然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因为其还需要支持投资和就业创造的其他政策,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发展青年人的技能是非常紧迫的,如果相当多的青年人缺乏工作所需的技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不能解决问题。从很大程度来说,技能开发将决定青年人、他们所在社区、社会及国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只有加强对青年人技能开发的投资,才能确保从巨大的人力资源潜能中获益。

那么,到底应该培养青年人的哪些技能呢?报告提出了“能力通路”的概念,确定了所有青年人都要具备的三类主要技能:基本技能、可转移技能以及技术和职业能力,以及可以获得这些技能的环境。见图3。图的左侧显示了正规的基础教育及其延伸――技术和职业教育,右侧显示了那些错过正式学校教育的人的技能培训机会,包括针对基本技能的二次教育机会及学徒制等工作本位培训机会。图的最下面显示的是那些缺乏基本技能的人,常常只从事维持基本生存、收入很低的工作,普遍被贫困困扰。图的最上面显示的是那些具有较多技能的人能够获得高收入的工作或创业机会,并能够继续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

具体来说,基本技能包括找到能够获得满足个体日常所需工资的工作所要求的识字和计算能力,这些能力是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必要前提,也是获得可转移技能与技术和职业能力,增加找到好工作可能性的必要前提。高质量的小学和初中教育是人们获得较好基本技能的基础。可转移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交流思想和信息、创新意识、领导力和责任感以及创业能力。人们需要这些技能,以便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其留在有利可图的就业岗位上的机会。报告指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转移技能主要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培养;同时,它们也可以在中等学校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中获得。技术和职业能力指许多工作要求的特定技术和专业知识。可转移技能主要通过中等学校教育、正式的职业教育或工作本位培训获得。

报告强调,这三种能力是技能培养需求和政策行动应当针对的领域。青年人可以通过正规的普及教育及其延伸,即职业技术教育,获得这三种能力。而对于那些错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还可以通过基本技能的二次教育机会及基于工作的培训等获得这些能力。

总体来看,报告提出的“能力通路”概念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技能概念,其所涉及的教育层次和类型也很广泛,超越了仅仅培养个体特定职业技能的范畴。从此出发,报告强调,技能开发战略或行动也需要从一个更加广泛的视角制定:弥补基本技能的缺失,确保更多的青年人进入并完成中等较低层次教育(初中教育),增加非正式部门的学习机会,关注城市和农村青年的特定学习需求。

二、问题与挑战:技能监测结果

报告指出,为获得体面工作,并成为经济活动中的积极因素,个体需要具备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主要通过正规教育获得。根据报告起草小组的调查,在较富裕国家,大部分15-19岁的青年人获得了高中阶段教育,并在中等教育后实现了向工作或高等教育的过渡。在许多中亚及中东欧国家,如亚美尼亚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如玻利维亚、巴西和哥伦比亚,大部分青年人都能获得中等层次学校教育。然而,这在许多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还没有成为现实,很多国家的教育体系没有为人们提供获得体面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如图4所示,在123个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大约2亿15~24岁青年人甚至没有完成小学教育,即1/5的青年人小学没有毕业。在参与调查的59个国家中,有30个国家至少一半的15-19岁青年人缺乏基本技能,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包括卢旺达、布基纳法索、尼日尔、马里等国家。从地区来看,撒哈拉以南非洲近1/3、阿拉伯国家1/5的青年人缺乏基本技能。在这2亿人中,一半以上集中在5个国家: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大部分缺乏基本技能的人生活在南亚和西亚(9100万)及撒哈拉以南非洲(5700万)地区。报告强调,对于这些国家,技能开发战略需要集中于通过二次教育机会为所有青年人提供基本的读写技能。尽管世界各地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的二次教育机会计划,其中许多计划由非政府组织(nGo)提供,但这些计划所惠及的青年人数量微不足道。对7个国家一些较大规模的计划进行的评估表明,这些计划惠及了大约210万儿童和青年人。但本报告估计,这7个国家中的1500万青年人需要二次机会来获得基本技能。

可转移技能:为工作世界作准备

雇主普遍希望求职的青年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工作积极主动,能够与团队成员沟通顺畅,这些都是可转移技能。报告强调,可转移技能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就业能力和个体品质的关键因素,如自尊、动机和理想等。这些“可转移技能”不是从教科书上学到的,但可以通过优质的教育获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校学习时间越长,越有助于保证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得。在加拿大,完成高中教育之前离校的人中约有45%缺乏这些能力,而高中毕业后缺乏这些能力的人则为20%。

雇主往往表示,劳动力市场的新成员缺少可转移技能。报告以问题解决技能为例,对若干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即使在富裕国家,不仅有一些青年没有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青年没有获得问题解决技能,见图5。以意大利为例,所调查的大约一半青年人达到了最低水平的问题解决技能,相比来看,仅有1/3的人具有基本的识字和计算技能。在加拿大,大约有28%的青年人达到了理想的问题解决技能水平,12%的青年人不具备阅读一个药瓶的基本阅读能力,19%的人缺乏基本的计算技能。

在数字阅读方面,在参加调查的45个国家中,有1/5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得分较低,而且各国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如在柬埔寨,有70%的学生缺乏数字阅读能力,而澳大利亚和日本的这一比例只有10%。

技术和职业能力:从学校到工作的冒险过渡

在技术和职业能力方面,报告指出,许多青年人面临从学校到就业的艰难过渡,这是世界范围内面临的普遍问题。在许多国家,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障碍对于大多数青年人而言是无法逾越的。青年在劳动力市场上经常经历的这种不利处境体现在缺乏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低下两方面――表现为不稳定的、低薪的工作。根据报告所提供的数据,2011年全世界大约13%的青年被计入失业人口――即7500万青年人,比2007年爆发经济危机之前多了近400万。

在比较富裕的国家,教育层次较低的青年人普遍面临过早及长期失业的危机。有些青年人,尤其是富裕国家的青年人,在离开学校后会面临长期的失业。如在2005年前后,甚至在经济衰退开始之前,希腊和意大利17%的15-29岁人口在结束教育后待业5年。但由于经济衰退的到来,青年人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教育程度低的青年人尤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与经济危机前相比,2011年全球大约减少了2900万个职位。例如,西班牙的失业率在2007-2009年间大幅上升,没完成中学教育的人尤其如此。而在贫困率较高及对失业人口支持较少的国家,技能水平较低的青年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更少,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为了维持生存,他们大量从事着低薪和临时性的工作,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报告强调,青年人在等待踏入社会大门时比年长者更有可能失业。报告数据指出,世界范围内,青年人失业率是成年人的2-3倍。在中东地区,青年人失业的比例为25%,而成年人的这一比例仅为6%;埃及青年人的失业率是成年人的6倍,南非为2-3倍,意大利为4倍。见图6。与教育处境不利有关的因素,如贫困、性别和残疾,也往往与劳动力市场的处境不利有关。不平等的技能培养、社会准则和劳动力市场歧视共同导致这一结果。

近年来发达国家涌现的neet(没有就业,亦没有参与教育与培训,not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一族也引起了报告的重视。他们既没有积极就业,教育和技能水平也较低,是发达国家政策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报告指出,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部分青年的教育与就业需求,将会导致他们的健康和心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强调,面临城市化、科技进步及绿色经济发展的挑战,青年人需要更多的技能,以灵活适应工作场所不断变化的需求。各国政府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确保青年人获得促进他们找到体面工作的这些技能。

学校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报告指出,正规中等教育是培养工作和生活所需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尽管全球中等学校的入学人数有所增加,但是,2010年低收入国家的初中毛入学率仅为52%,而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人却不得不在没有一技之长情况下惨淡生活。尽管中学在校生人数仍比1999年增加了25%。撒哈拉以南非洲在这一期间的入学人数翻了一倍,但2010年是世界上中等教育总入学率最低的一年,仅为40%。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1999-2010年,世界范围内的中等教育入学率提高了25%,其在低收入国家增长了78%,在中低收入国家增长了47%。大部分增长发生在一开始入学率较低的地区,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等教育入学率增长了1倍;在南亚和西亚地区,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4%增长到59%,在阿拉伯国家从59%增长到69%。从绝对数量的角度来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中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等教育入学率从17%增长到80%。见表1。

然而,报告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能从这种教育扩张中获益。2010年,全世界有7100万初中学龄的青少年失学,尽管这一数字自2007年以来已经停止增长。3/4的失学青少年生活在南亚和西亚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自1999年以来辍学率的减少主要发生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而且从时间来看,教育进展最大的时期发生在全民教育目标确立后的2000-2005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进展从2007年开始出现停滞。这种停滞在一些地区特别明显,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失学青年数量自199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2200万,这部分是由于其人口增长造成的;在南亚和西亚,2002-2005年辍学率下降了18%,但自2005年以来就没有再取得进步。因此,到2010年,这两个地区的失学青年数量占了世界的3/4,比1999年的3/5还要多。

报告提出,一些青年人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1999-2010年,随着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入学率也有了明显增加,但在各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如中亚地区的这一比例从1999年的6%增长到2010年的19%,但这一比例在阿拉伯国家却出现了下降,从1999年的14%下降到2010年的8%。总体来看,学习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的中学生比例自1999年以来维持在11%。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西亚地区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所占比例较小。这表明,在中等教育入学率较低的国家,其职业教育课程入学率普遍较低。但是,这也有例外,如在安哥拉,尽管其高中阶段教育总入学率只有22%,但大约有3/4的学生学习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见图7。

如图7所示,在高中教育阶段,尽管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的总体比例不高,但各国和各地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所占比例的差异很大。从各地区来看,中欧和东欧及北美和西欧等地区的职业教育比例较高。从国家来看,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的职业教育所占比例最高,其高中教育的主体就是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所占比例很小,这表明该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次是欧洲的捷克、丹麦、比利时、斯洛文尼亚、波兰等国,其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所占比例也都超过或达到50%,这与欧洲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传统有很大关系;此外,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新西兰的职业教育所占比例也较高。可以看出,中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占了不到50%的比例,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总体来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经济较为发达国家的高中阶段教育中,其职业教育普遍达到一定的规模水平。因此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报告对职业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也给予了较大关注。报告强调,世界范围内技术和职业教育中的性别差异普遍超过了普通教育。如在孟加拉国,女性只占技术和职业教育学生数的21%,相比之下,有51%的女性在普通教育中学习。而且技术和职业教育中的女性普遍集中在传统的女性职业领域中,如美发、缝纫、销售、护理和服务性职业,这些职业的收入普遍较低。

报告强调,正式的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仅仅展现了技能培养的部分情况。学校并非技能培养的唯一机构。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技能和技能培养课程的分类框架。但是,在达喀尔确定全民教育目标12年之后,在就“有平等机会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目标3的核心)取得进展的要素达成共识、商定一套国际可比的一致指标以及评估是否取得进步方面,国际社会仍然任重道远。有迹象表明,情况有望改善,但最近的进展不会及时形成充分的数据,在最后期限2015年之前充分衡量目标3的实现情况。然而,关于这些类型教育机构入学率的信息也不能告诉我们青年人获得了哪些类型的技能。关于应该满足哪些技能需求,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满足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报告提出,技能培养对于减少失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以及促进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一项明智的投资。在教育上每花1美元,就能获得多达10至15美元的经济增长。如果全世界46个最贫困国家75%以上的15岁人口达到oeCD最低的教学基准,经济增长就可以在基准线基础上增加2.1%,1.04亿人口可以摆脱赤贫。报告还以韩国经验为例,强调韩国仅在30年间就从贫困走向富裕,其部分原因是重视和规划技能培养。该国通过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继而普及中等教育,提升全部人口的技能,随后把重点放在支持技能培训产业上,通过实现技能供需匹配促进了经济腾飞。

报告强调,尽管有明确证据表明对技能培养投资的重要性,但其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优先重视。根据对青年人口众多的46个中低收入国家的分析,只有一半曾经或正在制定一些侧重于技能培训的政策文件――要么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要么是更广泛的技能培训战略。

2000年以来,各国政府的教育支出总额稳步增加。如表2所示,2010年,世界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例平均为4.9%。这一比例在高收入国家最高,达到了5.4%,在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6%的水平。从各地区来看,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例在中欧和东欧最高,达到了5.7%,其次是阿拉伯国家及北美和西欧,分别为5.5%和5.1%。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看,1999-2010年,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支出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最大的支出增长出现在低收入国家,自1999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7.2%。撒哈拉以南非洲年增长率为5%。

报告指出,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增加以及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共同促进了1999年以来对教育投入水平的增加。过去10年,大多数国家通过大幅增加教育支出或将其维持在现有较高水平,加快实现了全民教育的进程。在具有可比数据的中低收入国家中,63%的国家都增加了其对教育投入的份额,这从整体上促进了对于教育整体投入水平的增加。例如,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翻了两倍,小学净入学率则翻了1倍。在塞内加尔,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从3.2%增至5.7%,小学入学率显著增长,并消除了性别差距;只有8个国家的教育支出出现了下降,教育支出减少了Gnp比例的将近1%,见图8。

三、核心战略:拉近教育与就业的距离

增强中等教育的工作适切性

报告指出,中学教育是青年人获得技能、增加体面就业机会的一条关键路径。具体来说,中等较低层次教育(初中教育)有利于扩大、加强在小学学到的基础技能;中等较高层次教育(高中教育)有利于加强普通教育,并加入技术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内容。提供能够满足最广泛的能力、兴趣和背景需求的优质中等教育,不仅对于为青年人确立通向工作领域的道路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向各国提供所需的有文化的劳动力以及在当今以技术为发展动力的世界中增强竞争力至关重要。

如图9所示,报告根据所调查国家青年学生从初中教育向高中教育的过渡情况,将所调查的国家分为五组类型:第一组是初中教育入学率极低的国家,大部分低收入国家都可以归入这一群体,这些国家主要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以及西亚和南亚地区,其青年人进入初中学校的机会较少,如中非的毛里求斯和尼日尔两国,其初中教育毛入学率仅仅从1999年的19%增长到2010年的26%。第二组是初中教育入学率中等,但升学率较低的国家。这些国家面临一定的早期辍学问题,学生的初中教育毛入学率普遍在60%~95%左右,但学生进入高中教育的机会较少,如埃及和印度是这组国家的典型代表。第三组是中等教育入学率中等,但升学率较高的国家。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属于这一群体,这些国家在各层次教育间实现了平衡发展,尽管其高中阶段教育并没有达到普及水平。第四组是初中教育入学率较高,但升学率较低的国家。报告指出,世界上1/3的国家都属于这一群体,这些国家能够向大部分青年人提供初中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5%),但这些国家面临持续的教育不均等问题,很多青年人并没有继续进入高中阶段教育学习,如阿拉伯地区的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第五组是入学率和升学率都较高的国家。报告指出,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如荷兰、英国、美国、韩国等。但报告强调,这些国家仍然面临一定的早期辍学问题,如在一些欧盟国家,有1/5的青年人没有完成高中阶段教育,见图10。

报告指出,2010年,全世界有7100万青少年没有在初中学校学习。即便在整体入学率较高的国家,也有大量青少年过早离开学校。如在西班牙,多达1/3的人在中学辍学,考虑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以及2012年3月51%的青年人失业,这种情况尤其令人担忧。针对如上问题,报告强调,所有国家都必须重视起来,确保通过中等教育发展学生的可转移技能以及技术和职业技能,使学生实现教育与工作场所实际需求的对接,从而实现良好的就业。为此,报告提出如下策略:

首先,消除人们获得中等教育的障碍。所有国家都需要确保所提供的教育适应青年人的技能需求。其中,贫穷国家需要使更多的儿童进入初中学校学习,发达国家需要使辍学较早的弱势青年群体获得高中阶段教育。

其次,使中等教育更适应工作实际。报告提出,中等教育应为所有青年提供平等机会,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可转移技能;另一方面,还必须使学生学习特定行业和工作部门需要的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均衡结合,以促进其找到一份好工作,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或继续接受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强调,开发在技术、职业和普通教育之间实现平衡的多样化中等教育课程体系,对于为所有不同背景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选择,以及避免学生及其父母把职业教育作为次等教育选择,都是非常关键的。

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把成绩差的学生推入技术和职业培训,可能会加剧社会不平等,造成雇主不重视这些计划。在2009年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调查的22个国家中,有18个国家被编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教育的同伴相比,平均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在普通中学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成绩差距最大的4个国家中,处境不利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最大。基于这一点,报告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一起实施,并与劳动力市场更贴合,中等教育学生的入学率和毕业率都会提升。报告强调,初中教育要为所有学生都制定共同的课程框架,提供核心技能;高中教育要努力在技术和职业与普通教育学科间实现平衡。

报告提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效益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报告强调,在建立社会基础技能及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技能方面,技术和职业教育是最有效的,这在中国和韩国等亚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最为明显。例如,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土耳其,劳动力市场对中等教育的回报――延长学校教育年限对学生收入的影响普遍较高,而且职业教育的回报要高于普通教育。在柬埔寨,中等职业学校男性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工资回报率是39%,高于普通学校的32%。这反映了柬埔寨劳动力市场近年来的发展,稀缺性技能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回报。而在其他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如埃及、伊朗、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中等职业学校的回报率低于普通中等教育。如在埃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回报率非常低,只有4%,而普通中等教育的回报率为7%。

报告强调,尽管技术和职业教育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但其对学生从长远角度适应经济结构和科技变化具有一定的限制。对18个oeCD国家的分析发现,接受过更多普通教育的人从长远来说具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第三,加强学校与就业之间的联系。在这方面,报告特别强调要通过发展实习和学徒制把学校教育与基于工作的计划联系起来,以增强青年人工作能力。

城市青年所需技能:迎接更美好未来的机会

报告指出,快速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城市贫民。无论是在城市化进程正迅速发展的地区,还是在那些很早就已经城市化的地区――例如拉丁美洲,大约1/4的人口都生活在贫民窟中,许多青年人居住在非常贫困的环境中,他们很难找到体面的工作。最新统计显示,总共8亿以上人口生活在贫民窟,在2020年之前,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8.89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地区的教育机会比农村地区多,但在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城市贫民与农村贫民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在45个中低收入国家,城市富人远比城市贫民更可能至少读到初中毕业。在其中10个国家,城市贫民中缺乏基本技能的15-24岁人口比例甚至比农村贫民更高。见图11。

尽管青年人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不同,但追求农村地区没有的更好工作和收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报告特别以中国为例提出,在中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2009年大约有1.45亿农村流动人口居住在城市,这些人中有一半以上出生于1980年以后;而在这些人口中,有41%为女性,70%以上没有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因此,与其他居民相比,由于缺乏充分的教育与就业信息,他们获得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收入也较低;80%的15-18岁短期城市流动人口处于辍学状态。

城市贫民缺乏技能和教育造成绝大多数人在非正式中小型企业工作,这些企业提供的工作既不正式也不规范,往往报酬很低,工作条件差,也不长久。报告指出,在南亚和西亚地区,非正式部门是主要的雇主,如在印度,2009-2010年度,城市41%的人口处于自谋职业状态,17%的男性和20%的女性属于临时工。在东亚国家,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非正规就业占了非农就业的70%。由于经济衰退的影响持续存在,从事技术要求低的非正式工作、工资所得在贫困线以下的青年人数量直线上升。

报告对7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证书的非正式部门工人所获得的收入红利比具有普通中等教育文凭的人要高80%-110%。基于此,报告强调,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使城市贫民有机会摆脱贫困生活并找到体面工作。因此,将基本技能扩展至15-24岁的青年人,并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以促进他们找到稳定的工作,应当是各国技能培养政策的重点。由于非正式部门的多样化,青年人的培训需求也非常多样,其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获得发展基本技能的二次教育机会。而对于那些已经具备基本技能的人来说,就需要发展其某一行业的特定技能或可转移技能。具体来说,报告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首先,扩大处境不利青年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需要制定相关的国家技能战略,并把城市不利青年群体以及非正式企业纳入进来。报告对46个发展中国家的审查表明,大多数国家主要把改革正式的tVet体系作为技能政策的重点,而没有制定明确针对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国家技能培养政策。印度是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少数国家之一,已制定一项关于非正式劳动者的战略――《关于城市街头小贩的国家政策》。其中规定,由于印度有1000万街头小贩经营微型企业,他们应当获得培训来提升其技术和商业技能,以便能够增加收入并找到其他工作。

其次,培养处境不利青年基本技能以外的能力。在城市青年人口已具备基本技能的地方,政府必须支持针对可转移技能和技术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对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型非正规企业,政府要组织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在这方面,报告强调,传统学徒制具有成本效益,与实践直接相关,有利于实现就业,因此是获得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此,使城市青年人能够公平地获得学徒培训机会,并提高培训质量,应该成为各国技能发展政策的优先事项。但是,报告也提出,目前世界各国学徒制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获得学徒培训的机会不公平,如在加纳,20%最贫困的青年人中只有11%经历过学徒实践,而20%最富裕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47%,这也会导致完成学徒后就业地位和收入的差异;二是有时存在剥削青年学徒的情况,这表现在学徒工作时间过长、大部分师傅仅仅教授特定职业的技能,较少传授理论知识及管理技能。针对这一问题,报告提出,需要对传统的学徒制进行公共干预,如增强弱势群体的学徒培训机会,提高师傅的技能水平,改善学徒的工作环境,确保学徒的技能得到认可。从制度改革的角度来说,根据世界各地的经验,如下两种改革路径是比较有效的:一是把传统学徒制转型为双元制的培训体系,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的有效结合。二是逐步正式认可传统学徒制,并为其提供相关支持,如通过国家资格认证框架对学徒的技能和工作经验进行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这种培训的重要性,并提高学徒的就业能力。

第三,大力推动创业培训的发展。摆脱维持生计工作的另一个途径是自主创业。但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和创业技能被很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所忽视。报告基于对38个包括低收入、中等收入和较高收入国家的调查提出,培训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发展和利用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报告强调,应针对处境不利的城市青年开发专门的创业培训课程,并将其与创办企业的资源相结合,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

培养农村青年的能力:摆脱贫困的途径

报告提出,世界上的大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他们仅仅依靠小型的农场、季节性的劳动和微型企业活动生活,他们在获得有保障的生活及就业机会方面面临挑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依赖于获得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和技能。通过恰当的教育与培训,可以增强农村人口的生产力。其关键是通过扩大人们的培训机会,确保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把农业和非农业工作都作为有吸引力的选择。提高农村地区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妇女的教育和能力,不仅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报告强调,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至少拥有小学后教育程度、从事非农工作的人,其工资所得要高得多。在报告分析的46个国家中,只有一半左右在其国家计划中确认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特定培训和技能需求。针对这一领域,报告提出如下策略:

首先,满足农村青年的培训需求。报告提出,要将农村贫困人口需求列为优先事项,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整个农村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报告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的经验,指出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将重点放在提高农民和非农个体经营者的生产力上,减少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具体来说,一是扩大正规小学和中学教育覆盖率,提高其与农村环境的关联性,确保所有农村青年都有机会获得基本技能。二是重视为农村青年提供二次培训机会,培养与农村人口的农业和非农活动相关的技能。报告强调,使当地农村充分参与、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及适应当地背景是这些项目成功的关键。三是把针对农村人口的技能培训与其他的支持项目结合起来,满足多样化弱势群体的需求。例如,把技能培训与针对农村人口的小额贷款或社会保障措施结合起来,增强农村青年在非农产业的就业及创业能力。三是建立农村地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应对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

其次,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技能。报告提出,为保证农村地区的工作对青年人有吸引力,提供基本技能以外的培训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可以向农民提供木工、电工、水管工和建筑工等非农行业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工作的吸引力,这有利于鼓励青年人留在农村地区。报告根据对世界各国的调查提出,组建农民田间学校和合作社,开展农业推广服务,有利于提升青年农民的农场管理、经营和组织能力,是对农村青年进行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报告以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为例,说明农民田间学校是比较有效的一种传播新型农业技术的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而组建农业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获得技能,同时加强其共同话语权。

第三,向农村青年提供创业和小企业经营培训。报告指出,可以向农民提供创业和微型企业技能培训计划,这在世界一些地区已经取得成功,如墨西哥、柬埔寨等国及拉丁美洲地区。但是,报告特别强调,针对农村地区的技能发展计划应事先对地方劳动力市场及其需求进行评估,以确保培训项目的适切性和质量;同时应对接受培训的农村青年给予一定的支持,以确保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四,要向农村青年开展绿色技能培训,引导农村青年保护环境。报告强调,为满足世界发展对安全食物的需求,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还需要向农村青年开展保持生态多样化、完整生态体系等方面的培训,以增强世界各地农业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相关链接

全民教育目标总体监测结果

报告对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六项全民教育目标的情况进行了监测。

目标1:幼儿保育和教育的进展太慢。2010年,大约28%的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全世界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不到一半。

目标2:普及初等教育的进程趋于停滞。2010年全球失学儿童数量停留在6100万。每100名失学儿童中,有47人上学无望。

目标3:许多青年人缺乏基本技能。在123个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大约2亿15-24岁青年人甚至没有完成小学教育,即1/5的青年人小学没有毕业。

目标4:成人识字率依然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盲的数量在1990-2010年间增加了27%。2010年,大约7.75亿成人不识字,其中2/3是妇女。

目标5:两性不均等的形式各种各样。2010年,17个国家的情况依然是,若有10个男童上小学,则女童人数不足9个。在尚未实现中学性别均等的96个国家中,有一半以上国家的男童处于不利境地。

目标6:全球学习成果不平等现象依然显而易见。多达2,5亿儿童到了应上四年级时仍不会读写。

相关链接

报告准备过程对世界若干国家青年的访谈实录

报告强调,各国政府应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二次教育机会使青年人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开端,以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工作世界。如下是报告准备过程中对一些国家青年的访谈实录:

在学徒期内,我将去中心学习计算机维修。在中心学习时,我能在那里进行实践,而且在取得证书后能马上工作。我不仅仅学习理论知识,他们还让我练习组装或修理计算机。

――越南青年男子

由于缺少教育,我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对我们而言,没有增长。

――印度青年男子

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指导我,使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那情况会大不一样。如果有个人能帮助我掌握技能并给予我开始工作的可能性,我知道我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埃塞俄比亚青年妇女

在大学乃至中小学里,他们应该做得更多些,而不是只给一天时间让你去取得一点工作经验。他们应该安排两天在校上课,三天实习,时间均衡。这样上学,你就能学到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同时在校外努力获得一些经验。

――英国青年妇女

如果我想成为高贵的人,我就必须坚持学习,但是由于经济原因,我无法继续学习。我想我会辍学,不再作为负担,而是自力更生,但是如果我找不到工作,又如何能坚持学习呢?

――墨西哥青年男子

相关链接

《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2》的背景及相关资料

报告的由来

2000年,来自世界164个国家的代表共同齐聚塞内加尔的达喀尔,通过了著名的“达喀尔行动框架”――《全民教育:到2015年实现我们的集体承诺》,提出了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青年技能、成人扫盲、性别平等、教育质量等六个方面的全民教育目标。《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从2002年开始出版,其目标是对世界各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估,向世界各国通报全民教育的实施进展,使其为支持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进一步作出承诺,提供持续支持。其主要内容是:追踪取得的进步,确定有效的政策改革及世界各地区的良好做法,关注一些新兴挑战,促进教育的国际合作。

报告的准备

一个由UneSCo巴黎总部组织的国际小组负责报告的准备和撰写,这一国际小组由研究人员、政策分析人员及各领域的专家组成。此外,还有一个由世界不同地区专家和教育实践者组成的咨询小组,对每个报告主题的选择提供指导。自2005年以来,UneSCo还为报告的撰写组织专门的网上咨询,以拓宽报告的范围和内容。

报告的数据来源

UneSCo统计研究所在为报告提供关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成人扫盲及教育经费支出等的数据方面起着主导作用。UneSCo统计研究所位于加拿大,负责向世界180个国家的政府收集数据。

报告的主题

除2002年第一个报告和2008年中期报告对全民教育总体进展进行全面论述外,报告每年都针对一个特定主题。自2002年以来的主题依次为:全民教育――世界走上正轨了吗?(2002);性别与全民教育――向平等跃进(2003-2004);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扫盲至关重要(2006);坚实的基础:幼儿保育和教育(2007);在2015年之前实现全民教育――我们能做到吗?(2008);消除不平等:治理缘何重要(2009);普及到边缘化群体(2010);潜在危机:武装冲突与教育(2011)。2012年的主题“青年与技能:拉近教育与工作的距离”,主要关注第三项全民教育目标――“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要求”。其强调,由于目标不明确,衡量标准不确定,培养青年技能的必要性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各国政府、教育界或私营部门应有的关注,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报告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测,第二部分是针对主题的论述――拉近教育与就业的距离。

四、行动建议:实现更美好未来的途径

报告确定了应当采取的十个最重要步骤。这些步骤可以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国家的情况和需要。

为水平低或没有基本技能的人提供二次教育机会

报告提出,在中低收入国家有2亿青年人没有完成小学教育,未来需要努力向他们提供二次教育机会,相关国家政府应当将该问题列为政策优先事项,将其纳入教育部门的战略规划,将目标设定为大幅减少不具备基本技能的青年人数量。应根据有二次教育机会需求的处境不利的青年人数确定预算分配,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中。

消除限制初中教育机会的障碍

报告强调,在缺乏基本技能的青年人口众多的国家,必须以消除阻碍许多处境不利青少年接受教育并至少达到初中水平的障碍为出发点。取消学校费用,提供有针对性的财务支助,将初中与小学挂钩,提供共同的核心课程,使所有儿童能够掌握核心技能,确保公立学校数量充分,保证农村地区可以使用,是提高获得初中教育机会的关键措施。应当设定一个全球目标,确保所有青年人从初中教育中受益,目的是在2030年之前实现普及基本合格的初中教育的目标。长期教育计划应当确定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战略和财政资源。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8

一、“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阶段的主要工作

1、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对前段调查摸底的情况进行“回头看”,看调查了解是否全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得是否准确、制定的措施是否可行等,并作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调查了解情况要全面。既要了解单位党员队伍的一般情况,更要找准党员队伍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了解党员队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要掌握党员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差距。要尽量具体化,不能大而化之,含糊不清。通过进一步调查,搞员队伍的基本状况,弄清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在想什么、盼什么、怕什么。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以系统为单位于2月3日前报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组。

2、明确隶属关系,落实管理责任。对所有党员重新登记造册,填写《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明确每一位党员组织关系的隶属单位,并逐一落实管理责任,防止出现党员漏管的现象,确保每一位党员都参加到教育活动中来。(1)对离退休党员、提前离岗党员、停薪留职党员、工作调动党员等,拉出清单,该转移组织关系的及时转移,该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及时办理。(2)对借调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半年以上要及时办理组织关系;不足半年的,由借调单位与原单位协商,在借调单位参加学习,回原单位参加民主评议和民主生活会。(3)对未就业的复退军人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随迁家属党员,由居住地党组织或父母所在单位或档案管理部门党组织落实组织关系。《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以系统为单位于2月3日前报市教育活动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组。

3、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活动方案和计划。各系统、各党委、各总支、支部,要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根据市委教育活动《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行业部门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全过程的工作方案,并报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方案中要总结提炼一句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口号。参加教育活动的各党支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本系统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这项工作要于2月5日前完成。

4、培训教育活动骨干。对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政工科长和下派的督导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系统学习省委书记张高丽等领导同志的讲话和市委下发的教育活动《意见》、《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使他们先学一步、学深一步,熟练掌握各个阶段和关键环节的具体操作问题,成为组织和指导教育活动开展的明白人,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培训时间要不少于半天。

二、“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的主要工作

1、广泛动员,迅速铺开。

各党总支、支部、党组要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2月8日前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进行思想动员。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作动员部署,使每个党员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过街联等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形成浓厚氛围。

2、抓好学习培训,保证学习效果。

(1)明确学习内容。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中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试用本)》、《十六大报告问答》、《中国共产程问答》、《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等,也可以选学一些其他有关内容。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党员要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职和退二线的党员要通读全文;离退休和行动不便的党员,可选学部分文章或章节,但必须保证重点内容的学习。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购置一些辅导材料,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

(2)采取灵活方式。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施学。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读原文与听辅导、看录像相结合,坐下来学习与走出去参观考察相结合等不同的学习培训方式。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入基层对党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要讨论交流相互学习,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互相启发、互相带动、互相借鉴;要集中宣讲辅导学习,邀请市委党校教师等有关人员作辅导报告;要树立典型引导学习,要推出自己的典型,利用身边典型将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要采取送教上门、帮扶结对的办法组织学习。同时,要寓学于乐,通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灵活学习形式。各单位在学习的方式上要大胆探索创新,敢于突破过去的框框模式,务求实效。

(3)保证学习时间。在岗党员,可以半天学习,半天工作;每周六的集中学习日必须保证,每周至少要安排三个晚上(7:00—9:00)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一般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其中学习辅导、看录像和讨论交流的时间不少于24个学时。

(4)强化学习纪律。要建立学习考勤、监督检查、补课等制度,保证党员参与率达到100%。除年老体弱、有病卧床的党员外,其他党员都要记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确实不能参加的,要明确专人送学上门;长期在外不能回来的,定期寄发学习资料;驻外工作人员和脱产培训的,定期回来参加教育活动;因公出发的,回来后及时补课。可以通过考试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5)领导干部要以普遍党员的身份所在支部的学习和有关活动,督导成员要与所驻单位党员一同参加学习培训,并做好督导检查工作。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而教师培训工作中除完成一些常规的工作外,每年都要面临着许多新的培训任务和新的培训课题,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培训任务?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调研计划关、过程管理关、总结反思关三个方面来阐述怎样才能把教师培训工作做细、做扎实、做得更好。

关键词三关教师培训

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至今已二十一个年头,从事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也已十二年,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感到教师培训工作有他的特殊性,每年的培训任务中除完成一些常规的工作外,还要面临着许多新的培训任务和新的培训课题,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培训任务,是我每年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为此我切实把好“三关”:即调研计划关、过程管理关、总结反思关。

一、调研计划关。

著名的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准备的人,必定是一个要失败的人,我深知此理。为此我认真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一是立足需求,加强调研。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学校,深入到教师中间进行调研,听取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意见,力求使培训的内容更加贴近教师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能做好先期准备。

2005年10月,我和学校的有关领导及同事深入到我区部分学校,对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我写出了《我区中小学部分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呈报区教体局,教体局领导认为:“这是一个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并将这篇文章在教体局主办的《教育信息》上专刊发出,以期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分析、讨论、交流。

二是精心构思,优化方案。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我们邀请专家和一线干部教师共同参与方案的制定,如近几年来制定

的全区年度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和暑期教育培训方案皆是如此。这些方案都要经过几轮的精心策划和反复斟酌,力求将从上而下的要求和从下而上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方案。最后由区教体局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学校,各学校又根据这些培训方案和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切实地保证了培训的有效实施。

2、过程管理关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好的培训必须要有好的管理做保证。为此我在工作中做到“一个沟通”、“三个管理”。

“一个沟通”,即加强班主任、学校有关领导及学员所在学校的联系与沟通,一个计划考虑得再周到,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于是我在工作中,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快速想对策,然后尽快解决问题,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同时也采用“民意调查表”的形式,从课程设置、培训管理、培训效果、后勤服务等多方面收集意见,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率,改进培训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个管理”:一是出勤管理。坚持点名制度,教师有事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请假手续,严禁无故不到岗,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不发结业证书。二是作业管理。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好培训工作,我们培训期间定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这些作业不求长,但求精、求原创,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对此,对参训教师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交流一点、体会一点、总结一点。班主任负责检查学员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在结业成绩占有一定的分值。三是评价管理。根据培训的出勤、作业、心得体会等情况考核培训的效果,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凭结业证书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相应的学分,对不能合格结业者通报各相关学校,并做为该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登革热;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报告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ofhealtheducationo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denguefever.methods:tookconcentratedtrainingto338doctorsandnurses,introduceddenguerelatedknowledge,carriedoutquestionnaireandcomparedtheresultbeforeandaftertraining.Results: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indenguerelatedknowledgebeforeandafterhealtheducation,awarenessofrelatedknowledgehadsignificantlyincreased.Conclusions:Concentratedtrainingfordoctorsandnursesenhancedtheawarenesstodenguerelatedknowledgeaswellasthesensitivityofdiseaseinprevalentseasons.

[KeYwoRDS]Dengue;Healtheducation;awareness;investigation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个非常严重的经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1],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海南省于1979~1991年曾经历2次登革热大流行,导致多人死亡。至今海南省已有十几年未发生本病流行,但于2007年7月,陵水县又发现了登革热病例,共27例,可能由于近年来人员流动频繁和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2],增加了登革热流行的机会,为了防患于未然,更为了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重视,海口市人民医院对医务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登革热知识的健康教育培训,并对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该病的知晓率进行了比较,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海口市人民医院参与集中听课的医务人员共338名,其中医生221名,护士117名。发热门诊和传染科共14人参加培训,培训率为82.3%,呼吸内科参加人数17人,培训率为81.0%,消化内科参加人数16人,培训率为80.0%,皮肤科参加人数3人,培训率为75.0%,其他科室共288人。

1.2调查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在培训前、后对登革热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对前来培训人员发放问卷,共338份,回收338份,培训后半月再对该人群发放问卷338份,回收330份。

1.3健康教育方式

采用集中授课方式进行培训,并每人发放医疗卫生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资料1册。

2结果

培训前医护人员对登革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50.3%~92.6%,培训以后登革热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培训前相比均有提高,且在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病原体以及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重症病例等方面的知识有明显提高。见表1。表1培训前、后登革热知识知晓率比较注:与培训前比较*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医务人员获取知识的良好平台,由于登革热不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医护人员、尤其是新上岗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如果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诊断经验不足,首发病例和早期诊断不及时,使得病例的发现和控制滞后,就会有局部暴发的危险[1],所以,对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医生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和控制疾病的蔓延。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敏感性,这样,一旦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医务人员就会想到本病,并且可以对患者实现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对可能造成流行的地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预防本病的流行。另外,由于医务人员对本病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对一些重症患者,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以降低其死亡率。

健康教育不仅适用于医院医务人员,把同样的方法推广到社区,给社区居民宣传登革热相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该病流行的严重性,并告诉他们蚊子是本病发生和流行的媒介,通过防蚊灭蚊,清理门前积水、垃圾以及破旧的水缸、菜缸等蚊子容易孳生繁殖的地方来切断传播途径,从而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及流行[2]。所以,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预防传染病发病及流行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2005年度登革热监测报告[J].中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报告,2006,10(6):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