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十篇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十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4:55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1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选题方向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教学计划人才培养优化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国家基本建设的迅猛发展对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级建设人才的数量在递增,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要求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适时调整或更新。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一个在原有多个专业基础上归并而来的具有较宽口径的集土木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其课程体系尚处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之中,如何优化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高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高校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现状是令人不满意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院校分布及教学层次

目前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在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下设有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向的课程,供学生们选择,一种是专门的工程造价专业,全国开展工程造价专业的高等教育中,主要在专科和高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层次上进行实践,目前,天津理工学院已经设立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

总体上来说,我国现在专攻工程造价专业的院校基本上没有,且国家的重点院校对此专业的研究就更少。现在各重点院校只有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有专门这个方向的研究。目前我国有工程造价专业或者工程造价方向的有40多所高校,但大部分集中在专科教育的水平,部分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只是工程管理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没有独立出来。

从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历史渊源来看,大部分工程造价专业脱胎于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学科,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

2.课程体系不明确、不完善

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专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渊源不同,因而在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各有偏重,各有特色。但是确定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种类和核心课程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有一定的规范性,避免课程较差、重复。这对于工程造价这个新的学科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缺乏完整的教材体系和核心课程教材

教材不完善是制约工程造价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又一“瓶颈”。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工程计价学》、《工程计量学》等教材,一些课程虽然有教材,但不是针对工程造价专业而编写的,不适应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需要。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工程造价管理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设计与实践

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逐年增长。只要有建设投资,就有工程造价,就需要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教学计划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纲领性文件,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反馈和学科动态不断优化,以适应工程建设的大规模需求。

1.工程技术土木化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侧重于管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弱化了工程技术理论、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掌握。学界人士戏称“工程技术平台大撒管理的胡椒面”。事实上,工程造价管理学科,过去意义上是建筑管理学科,与同一层次的其他几个管理学科,如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管理等是不同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学科基础是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离开了学科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就无从谈起。从对已毕业学生的调查问卷来看,用人单位往往将造价管理学科看成类似“万金油”的专业;从工程实践来看,如果不对造价管理的对象知根知底,就不知道如何造价管理。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学科应该重视培养土木工程技术能力,即教学计划安排时应考虑打通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平台,在此类课程上做到同等学时、同等难度,如力学类课程、结构类课程,将造价管理人才培养做到“造价管理”和“工程”真正相结合。

2.专业课程特色化

从就业市场反馈的情况看,既有扎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专业方向特长的大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应进一步突出专业课程的特色,其专业和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可按“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的模式建立。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开设建设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造价管理和物业管理等多个方向的课程并集中力量建设其中的2―3个专业方向。各院校还应发挥传统学科优势。

3.教学计划编制优化方案

(1)总体目标优化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造价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①从社会发展与人才使用来看,工程领域推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便于提高工程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工程项目造价专业化水平,促进国际间在工程领域内的交流和互认。因此,本科生培养目标应强调“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要求”,便于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和实践中与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训练相结合。

(2)课程设置优化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环节,也是本科生知识体系的总体计划与安排。为此,可将本科生课程按照基础学科、专业学科整合成校级平台课程(通识基础课程)、院级平台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拓展模块课程)、实践环节四个大类,形成基础课、学科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拓展方向课四个层次的新课程体系。

(3)软硬件条件的建设

软件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建设,编写了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教材;二是教学、科研梯队的建设和培养。我们要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我校在鼓励本校老师继续深造的基础上,自2005年以来引进了多位专业人才,还邀请财政评审部门、工程咨询公司、测量师事务所等部门的专家做客座教授或到我院讲学。硬件设施建设包括工程造价实验室的建设、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室的建设等。

四、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是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工程日趋复杂、管理日益精细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两大发展趋势。专业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科动态工程实践不断作出相应调整,因此教学计划的制订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关于造价工程师地位的思考.工程造价管理,2001,(1).

[2]杨飞雪.对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工程造价管理,2002,(1).

[3]陈伟珂.香港的认可人士制度对我国建筑业管理的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3).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3

【导语】

院校批次科类专业专业方向专业备注学制学费征集志愿招生计划(1251)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3)风景园林设计355001(1251)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9)会计350002(1252)天津海运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4)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350002(1264)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3)汽车营销与服务(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方向)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方向395002(1264)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5)汽车营销与服务395002(1264)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2)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395002(1264)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1)新能源汽车技术395002(1264)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4)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方向)汽车保险与理赔方向395001(1329)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3)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350001(135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1)计算机类(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350006(135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2)会计350008(1356)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4)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方向)跨境电商方向350002(1356)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5)汽车营销与服务350002(1356)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鞋类设计与工艺365002(1366)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0)护理385002(1367)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0)新能源汽车技术365001(1367)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3)计算机网络技术360001(1367)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4)护理370001(1367)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1)铁道供电技术370001(1368)河北东方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2)护理380001(1368)河北东方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3)助产380002(1373)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1)会计360004(1385)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2)电子商务350002(1385)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4)人物形象设计350002(1385)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业,详情咨询学院。350002(1387)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建筑工程技术350002(1387)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市场营销350005(1389)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2)艺术设计类(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含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3个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详询学校360007(1389)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350002(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a)酒店管理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B)人力资源管理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6)会计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7)商务管理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8)市场营销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5)药品生产技术37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4)应用化工技术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0)建筑室内设计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3)新能源汽车技术37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2)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1)电气自动化技术360001(1392)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9)物流管理360001(13a1)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旅游管理350003(13a1)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高速铁路客运乘务*身高163Cm至173Cm,男生身高173Cm至185Cm;无明显的“o”形和“X”形腿;*露部分无明显的疤痕;听力不低于5米,无影响耳压功能的疾病。350001(13a4)泊头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350001(1445)晋中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旅游管理340002(1514)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护理350002(1514)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3)(师范类)小学教育345005(1519)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高职专科批文史(00)旅游管理350003(1520)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酒店管理350001(1520)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旅游管理350002(1521)乌兰察布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铁道供电技术350003(1521)乌兰察布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350003(1521)乌兰察布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新能源装备技术350001(1524)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会计348003(1524)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市场营销(连锁经营方向、网络营销方向)连锁经营方向、网络营销方向348001(1524)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2)物流管理(仓储方向、运输方向)仓储方向、运输方向348002(1524)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3)旅游管理348002(1524)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4)酒店管理(酒店方向、导游方向、航空服务方向)酒店方向、导游方向、航空服务方向348003(1525)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护理350004(15a1)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电子商务350002(2135)辽宁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2)物流管理345001(2135)辽宁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0)园林技术340001(2135)辽宁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1)会计345002(2155)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双高”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职专科批文史(01)人力资源管理345002(2155)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双高”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职专科批文史(00)交通枢纽运营管理345003(2166)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1)船舶检验398001(2166)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2)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398005(2168)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1)互联网金融390002(2168)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职专科批文史(00)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390001(2169)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物流管理348003(2169)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旅行社经营管理348005(2177)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1)文秘345001(2177)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0)应用英语345001(2178)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2)首饰设计与工艺345002(2178)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宝玉石鉴定与加工345002(2180)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1)旅游管理350009(2184)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宝玉石鉴定与加工345005(2184)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2)工程测量技术345002(2186)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2)工业机器人技术348002(2186)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机械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348001(2186)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3)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维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维修技术348001(2186)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4)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348001(2189)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工程造价345001(2192)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电气自动化技术345001(21a1)辽宁水利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350004(2224)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1)会计350003(2224)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0)药品服务与管理350001(2241)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41003(224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0)民航运输学费待定302(224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费待定301(224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3)广告设计与制作350001(224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2)电子商务341002(224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1)会计340001(2243)吉林工程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校企合作360001(2245)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旅游管理333002(2248)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0)工程测量技术360003(2248)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3)保险365002(2248)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1)工业机器人技术355002(2249)延边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应用韩语343003(2254)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高职专科批文史(00)工程造价337003(2324)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高职专科批文史(01)建筑材料工程技术3600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4

一、我国工程造价学科发展概况

我国的工程造价本科教育主要是以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在1998年以前,我国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里并没有工程管理,其专业设置主要是专科层次。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原“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和“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合并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下设“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和“物业管理”五个方向。此时工程造价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大多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都是以工程管理造价方向的形式存在。

2003年,天津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其后全国先后有几所高校申报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并招生。

二、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目前各院校造价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按照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来进行设置的,即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和法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投资与造价管理课程、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和物业管理方向课程。

综观该专业全国各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工程技术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多依靠土木建筑类专业,具有鲜明的土木工程背景支撑,强调专业的“技术性”,其技术平台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里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二是管理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具有鲜明的管理工程背景支撑,其各平台课程相对较为均衡,但管理平台课程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三是财经类院校,在课程体系中,经济平台课程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着重投资和财务能力的培养,而技术平台课程则相对较弱。

由于我国工程造价专业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应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科定位不够准确。学科定位对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只有根据准确的学科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工程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它是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部分院校由于缺乏准确的定位,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是简单的采用工程技术加管理加经济的模式,忽视各平台课程的有机融合。

2.专业能力培养欠缺。目前各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过多依托各院校的办学背景,课程结构不合理,或偏技术、或偏管理、或偏经济,而在与专业领域的职业要求对接上普遍存在不足,导致专业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无法满足行业学会对专业人士提出的专业能力标准。

3.实践性环节设置不合理,实践内容、实践手段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实践时间存在偏少现象。

三、国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程造价学科教育发展时间较长,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学科教育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实行行业学会对高校课程体系进行认证的专业教育评估制度,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要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是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团体。它负责工程造价、房地产管理等专业的教育评估,通过一定的课程评估标准和程序,保障课程设置能达到未来的执业资格要求。在英国,如果要获得造价执业资格(成为工料测量师),则必须获得通过该协会评估通过的专业学位,否则必须参加与通过评估的专业水平相对应的专业基础考试。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通过行业协会的评估,确保专业教学满足行业学会对专业人士提出的专业能力标准,有效实现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有以下特点:

1.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

在国际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对工程造价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着指导作用,并和行业执业资格挂钩,专业教师大都有建筑行业的相关从业经验,从而有效保障了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要求之间的对接。

2.学科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在工程造价学科定位上,都强调工程管理对工程技术的依赖,在课程设置上以工程技术类课程为基础,充分重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科目的整合。

以美国为例,根据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对美国建筑教育委员会考察结果(表-1),其专业课程基本上是以工程学科内容为主,管理学科内容为辅,各校的工程学科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大。

F:Florida大学的房屋建筑学院G:Georgia技术学院的房屋建筑项目

3.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占了较大的比重,实习学分的比重也较大。以上表为例,在五所美国高校中,最高的占全部教学课时的36.17%(Georgia),最低的也达9.84%(Louisiana)。

四、结语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5

关键词: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与管理;知识结构;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管工融合;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42-03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从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来看,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除了与“应试教育”存在共性之外,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参与;重学校教育、轻社会实训等弊端,造成学生难以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而从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设置往往是在工科专业之后,其工科专业往往具有更长的办学历史以及更强的优势。因此,有意识地推动工科专业,反哺后设立的管理类专业,并加强管理类专业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对于有效扭转该种局面有其重要意义。

1工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弊端

1.1教学内容划分过细

在教学内容的划分上,工科院校管理类教学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少跨学科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现成知识的传授,忽视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交叉渗透、相互迁移与互补共进。

1.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工科院校普遍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培养计划,而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单一化,没有融合一定工科知识,忽略社会对经管人才的需求特征,课程体系设计缺乏规范性和前瞻性,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1]。同时,统一的课程计划、统一学制、统一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容易使个体之间的差异被忽视,个体的创造热情也极易被窒息[2]。

1.3实践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理工专业的实验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一般都是综合性质的实验,并需要辅以一定性能与数量的实验设备。然而,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会由于不同专业方向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分学科部门设置不同的管理系统与管理平台。可是,如此分学科部门地独立性设置容易造成重视专业内容,弱化学科综合知识运用等问题。如此一来,难以融合管理类与工科学科知识,是实践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根源。

1.4校企联系过于薄弱

对于多数院校而言,“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案。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由于工科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对于某些企业提供的岗位而言,比会计、金融等专业的操作性强,能为企业带来实质性帮助,因此,相对工科院校中的工科专业而言,管理类专业所在学院或部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相对较难。概括而言,工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难以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主要是管理类教学的单面性,难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与不同的实习岗位相匹配。

2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内涵

管工融合,是指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交叉渗透、相互迁移与互补共进,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

在日趋完善的管工融合的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科院校可通过构建与优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结合项目实施教学,建立“管工融合”综合实训平台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克服上述工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弊端,以此进一步提升以下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内涵。

2.1培养良好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

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即把管理与工科知识渗透交融,合成一种综合知识,或把一种知识拆分成几部分,然后以新的形式将其重新联合起来,成为具有新特征、新功能、新内容的知识的能力。

工科院校通过“管工融合”教育理念,将管理知识与工科知识融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由简到繁,逐步形成的创新教学氛围和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有益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

2.2培养扎实的综合理论应用能力

管工融合导向下的教学体系,既使得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获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交叉学科知识的广泛学习,又使得学生提升了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看,管工融合教学体系在工科院校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理论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得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坚实的管理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工科知识;既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2.3培养突出的综合职业素养

为企业培养各级管理人才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但行业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此前单纯的管理类知识的学习,使得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往往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如管理类中工商管理类的毕业生会因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不足受到就业竞争冲击[3]。“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要求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不仅要完成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还要具备有一定的工科知识,并需在校期间参与企业实践。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了培育,职业技能得到了提升,职业行为得到了规范化与标准化,职业意识得到了强化,实现了就业的“高位对接”。

3创新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思路

创新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思路,应强调依托工科院校原有的工科优势,实现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交叉渗透与融合,进一步提升并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同时,综合运用学校、企业和社会三个实践教学平台,突出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内涵,淡化学科本位意识,强调管工学科交叉与渗透。

由上述工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弊端可知,工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突破点在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效果、校企联合等方面的改革。因此,构建创新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首先应以“能力链接”为导向,即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为导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培养方案的“四化”——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体系设计融合化、教学效果评价多维化、校企联合方式多样化。

通过培养方案的“四化”,可淡化学科本位意识,强调管工学科交叉、渗透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使各学科知识、技能相互迁移,互成体系,最终形成“能力链接”与“知识树”的整体网络。

4创新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方案设计

遵循上述创新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思路及“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结合当今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特点,工科院校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校企联合方式四方面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教学方案可设计如下。

4.1教学内容方案设计

4.1.1改革“3+1”人才培养模式

在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方向教育”三段梯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行一、二年级“按学科类培养”,三、四年级“按需分流、方向选择”的基础上,尝试“3+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本科教育水平为标准,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并兼顾行业实际,在实验区完成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工程技术课的学习。第四年的教学设计根据培养目标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制造业环境中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

4.1.2建设四模块教学内容

基于“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工程技术课程模块和应用性专业课程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含科学人文与基本技能工具性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相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含专业核心主干理论课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所应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工程技术课程模块围绕先进制造业相关工程技术知识设置;应用性专业课程模块含实务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以管理体验和实践为基本特色,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1.3开发“管工融合”综合实训平台

在基于RFiD的综合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融合管理类学科知识,开发“管工融合”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集教学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料管理等为一体,实现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技能的训练。

4.2课程体系方案设计

4.2.1设置“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在“管工融合”导向下,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应打破原有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在课程设置和训练方法上通过与工科知识的结合,构建知识、实训与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课程体系设计下图所示。

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的基础科学,围绕专业课程展开教学。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群的纽带,专业基础课要注重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内容,为课程设计做前期预备知识。鼓励学生运用课程设计中所学到的知识来参加各类创新大赛,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课程群的教学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做中学”贯穿整个专业课程群的教学之中,将多门课程关联起来做课程设计。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先进制造业工程技术知识,结合工程技术实训,分组做综合设计项目,培养专业知识运用和团队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校企合一实践则为最终的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4.2.2构建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方法,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管理知识与工科知识融合,由简到繁,逐步形成一套“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实训—实验—实习—创新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实习中应该不同程度地安排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工具软件的教学,例如excel、mindmanager、SpSS等在管理中应用的内容,以及团队管理软件、工作计划安排软件等的使用[4]。

4.3教学效果评价方案设计

教学效果的好坏,应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评价。传统上的管理类专业教学重视基本管理理论的掌握,因此通常评价方式为考试、考查方式。在“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当结合管理类各专业的特点,除却考试与考查外,还要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量水平、制图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将考试、考查与实践、实验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效果评价多维化,更有利于充分、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变化。

4.4校企联合方案设计

4.4.1结合企业项目实施教学

有目的地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将理论教学渗入实践教学,可使得行业较强的实践性弥补单纯的管理类知识学习的不足,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以提升,职业行为得到规范化与标准化,综合职业素养得以形成。

4.4.2打造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产业发展,整合学校和企业两大教育资源,强化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打造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与市场“零距离”接轨。

5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工融合”导向下的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创新教学体系适应时代要求,是区别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该创新教学体系突出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不可一蹴而就,需院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机制等保障,也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磨玉峰,王文辉.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4-225.

[2]万文海.工商管理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2):135-137.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7

【论文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虽然各行各业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之中,不同行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而且规模不断壮大。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和各类财经类院校来说,地方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无论在办学实力、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生源质量还是在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加之这些地方工科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多缺乏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位,导致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综合性大学大同小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而且还导致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特色,就业前景非常不容乐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地方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培养有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才能确保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何谓“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其内涵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体现教育思想的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其外延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运行机制和非教学培养途径等。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个关键要素:一是目的要素:培养目标,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的依据。二是内容要素: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总体,一般以课程的形式体现。三是方法要素:培养方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培养方式既包括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包括教育活动的程序。

为了揭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笔者搜集了华东地区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并将其与这一地区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进行比较,发现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无法体现其“工科特色”与“地方特色”

财务管理专业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大类下的一门二级学科。从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在工科学科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大多是这些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和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开设起来的。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很好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中小企业等各类组织机构的财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大多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大多忽视了学校的整体定位与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条件,一味盲目跟从其他高校的做法,致使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根本没有体现其“工科特色”和“地方特色”。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主要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院校的师资条件及学生特点制定。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满足就业为导向,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我国大多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办学优势,或者盲目跟风,模仿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或者将会计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相关课程简单拼凑,或者是因人设课,而且大纲多强调对理论课的考察,对实践课的要求相对较弱。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没有反映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更没有体现出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3.培养方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其特殊性,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协调发展。但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重较大,课内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即使建立了相关实训模拟实验室,但由于实践教学软件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高,实验室使用的软件版本滞后于企业实际使用的网络版操作系统,致使学生所学与企业实际操作相对滞后。再加上财务管理部门属于敏感部门,学生很难找到较对口的单位实习。结果,实践教学环节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和原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二、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剖析

1.教育观念滞后,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清晰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办学较晚,加之地方工科院校长期以来受地方政府的扶持,在计划经济体制及“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制度影响下,这些高校大多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办学理念也不十分明晰,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乏认真、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办学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2.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师资队伍看,地方工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原有的会计专业师资,或者是从其他相关管理学科上临时转过来的老师,具有金融学、投资学、理财学知识背景的老师所占比例偏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基本还是空白。加之目前,很多地方工科院校师资管理的激励导向和激励机制不合理,在唯科研论激励机制的驱动下,许多专业教师只专注于做科研,而教学只要做到学生不提意见就了事,再加上开新课的收益很少,导致教师既不愿改进和更新所教授的课程,更不愿意开设新的课程,只是维持现有的教学秩序正常运行而已。

3.实践环节经费投入不足,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在工科学科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大多是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和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获取经济效益开设的。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普遍被认为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资,因此,许多工科院校都积极开办财务管理专业,但是一旦开设后,由于资金投入的力度远达不到所需的要求,结果只能购置水平较低的设备,导致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不高,再加上地方工科院校在财务管理领域建立的实习基地普遍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彰显“地方”特色与“工科”特色

地方工科院校是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办学的主体,具有地方性、工程应用性和大众性的办学特征。[2]由于其办学定位、资源优势、服务对象、招生对象、就业面向都在地方,因此,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直接驱动力,既要准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地方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又要了解行业和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坚持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

此外,建设富有特色的专业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从人才市场细分和就业目标定位的视角出发,依托其工科背景,体现其工科特色,培养具有工科优势的复合性会计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构建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是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它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为此,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拓展宽口径的商业知识和培养一个成功的财务人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整合、体系优化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设计为重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所在地区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知识,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实施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课程+金融投资课程+会计专业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针对地方与行业发展需求、学生基础、兴趣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设计弹性化的课程模块,并通过专业方向的二次分流实施分流培养,从而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专业方向有机结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目标更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起源;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工程管理专业起源

工程管理思想实践起源较早,基础设施建设或资金与“实体经济”结合会产生建筑工程施工,而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便催生了工程管理思想,如古代城池(市)建设必然会涉及劳动、材料和资金的组织与管理。“项目管理”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曼哈顿”计划的实施中。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在“北极星潜艇计划”中,利用计算机管理,开发出计划评审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被业界认为是现代项目管理的起点,系统工程、运筹学、价值工程、网络技术、关键线路法等一系列核心理论与方法的诞生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不断向前发展。早在1920年左右,工程管理研究方向开始在美国一些大学土木工程系开设。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满足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美国北卡罗琳娜州立大学年土木系在1952最早设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并授予理学学位,正式与土木工程专业分开。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也起源于土木工程专业。1952年12月,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土建学院土木系主任维·卡·萨多维奇来到清华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相关的教研机构。1956年,为总结我国基本建设经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同济大学率先创办了“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本科专业(五年制),提出培养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才的目标。之后,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工学院、重庆建工学院等高校成立“投资经济”、“工程经济”、“建筑施工”、“国际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1998年,教育部增设管理学科,把工程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工程管理专业市场需求旺盛。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教师资源缺乏

现在大多数高校在招聘教师时,要求应聘者须持有博士学位,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成立较晚,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有限。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求旺盛,使得很大一部分本专业学生放弃深造而选择就业。即使选择深造的学生有一部分会转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其它方向。这就造成一般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因此目前一般大部分教师为原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或经验型工程师,一般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很大程度上偏向施工管理。

(二)教材编写不系统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项目管理被定义为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形成了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平台。由于各高校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标准,所以目前围绕四大平台的专业教材存在学科知识交叉、逻辑性不强及理论阐述枯燥等不良现象,知识点分散造成本专业学生不能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只形成单个的思维线,没有形成思维块,从而造成学生知识融合不够及基本专业能力不强。

(三)就业领域交叉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技术员、预算员、咨询师、甲方代表等工作,就业领域与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就业领域存在较大交叉。就业领域的较大范围交叉使得知识体系存在较大交叉,造成专业划分不明显,从而不能显现出本专业的特色。

(四)实践环节缺乏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仅包含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和生产实习。由于目前许多院校所提供的平台不够,许多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不能够在很高的平台上工作或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造成学生生产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专业性教育效果不能完全显现出来,从而本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受到影响。

三、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前景

(一)专业发展特色化

专业特色是体现社会竞争力的基础,专业的社会竞争力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工程管理专业从土木工程专业发展而来,但具备土木工程相关技术并不意味着向土木工程专业看齐。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工程管理专业须强化培养学生四大能力培养,即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能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工程概预算编制和审核能力,计算机的专业应用能力。

(二)专业发展全面化

在建筑市场向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国际化发展的环境下,工程管理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吸收、融合系统工程、信息论、人工智能、运筹学和现代软科学等理论和预测技术、决策技术、网络技术、排队论、数学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模糊数学、线性规划等技术方法的最新成就。在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工程管理将进一步向着系统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工程管理模式将逐步形成。工程管理不但演变为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还广泛结合工程实践,在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等方面不断产生新的突破。

(三)专业实践丰富化

信息化是当今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工程管理专业可利用相关信息平台建立虚拟工程建设模拟软件,学生可通过该种模拟软件建立虚拟团队,从而进行仿真训练,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据某些游戏设计原理,模拟软件每天会给虚拟团队布置任务,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虚拟团队必须合作完成。团队协作和沟通可较好地融合学生平常所学知识,从而极大程度上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也可与建筑业优秀企业联合建立相关实验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上岗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践平台的不断丰富将会有力的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osamaabudayyeh,JeffreyRussell,ConStRUCtionenGeneeRinGanDmanaGementUnDeRGRaDUateeDUCation,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Vol.126,no3,may/June,2000.

[2]程敏.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回顾、现状与前瞻,理工高教研究,2006,25(2).

[3]任宏.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要素及展望.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9

论文摘要: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其社会性和自身特点。针时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需要构建不同课程体系。

一、引言

从1956年我国开始开办计算机本科专业以来,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专业点从1956年的2所高校2个专业点发展到现在的598所高校847个专业点,在校生人数大约增长了万倍,达到40余万,构成一个巨大、复杂的专业,在规模上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精英教育注重厚基础和广普适应性,大众化教育更强调特色和适用应性,强调学校和专业更准确的培养定位。所以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的趋同性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实际培养目标上应有的差异,是实现精英教育转人大众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做法和针对性很强实施办法,但这些做法或实施办法主要是基于本校的一些具体情况而制定的,缺乏通用性。为此,针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研究和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计算机专业办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院于1992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三年制专科专业,1997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制本科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办学,我院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但目前仍存在不少值得深人研究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是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不尽合理;二是工程实践能力不强;三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强;四是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标准不够具体;五是缺乏团队协作或协作能力不强;六是综合分析和应用水平有待进行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计算机学科组织结构和核心专业基础知识不断膨胀,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外延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要将学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发展模式。具体的说,就是要根据社会需要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适当的分解,明确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提出了以“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鼓励不同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下,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在规格分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计算机学科覆盖面广,计算机专业规模大的特点,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分成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3类m。依据我院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三个培养方向,即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

计算机应用:该专业方向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能从事高等和中等技术教育计算机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指导的专业教师以及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计算机软件:该专业方向培养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良好的规范化的软件工程设计开发素养,较强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较好的外语水平,能够解决软件工程中的实际伺题。

网络技术:该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急需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网络的规划和组网设计、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工作,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间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网络工程设计及维护等工作。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四个模块组成。专业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模拟电子学、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专业限选课包括:计算机数值方法、web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概论;专业任选课对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设置10门课程,学生可从中选择至少6门课程,计算机应用方向的专业任选课包括: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Sp.net技术、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嵌人式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接口技术、数据结构选论、高等数学选讲。计算机软件方向的专业任选课包括: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Sp.net技术、电子商务概论、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软件工具、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计算机动画与虚拟实现技术、数据结构选论、高等数学选讲。网络技术方向的专业任选课包括: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Sp.net技术、网站建设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技术、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工程、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数据结构选论、高等数学选讲。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学生在前三学年修完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其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茵库实现三个不同培养方向上计算机学科的公共专业基础的培养。第四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未来工作去向,选择一组方向课(专业任选课)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又可以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实现规格分类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篇10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大连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