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育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5:53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1

长期以来,农村初级中学一直被定型属于普通初中教育范畴。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教育评价和城市的初中没有什么差别。然而,在城市经济二元结构的社会中,城乡经济的悬殊,文化的差别,农村初中在农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实现“普九”和巩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点、难点。从教育效益看,初中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出口,在很大程序上,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因此,改革农村初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农村初中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而从实际来看,农村初中教育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只为升学服务”,当然这也是社会对农村初中所提出的传统目标。长期以来,农村普通初中“为升学服务”,采用“为升学服务”的课程模式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与经济脱节,严重阻碍了农村初中的发展。

农村初中处于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环境中。因此,我们在普及、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就应大力搞好农村初中的教育改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80%的人生在农村,70%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将回乡务农,有少部分外出务工的成功者将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如果农村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为农服务”将成为一句空话,农村教育现代化也将成为泡影。因此,农村初中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上要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进农村适用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为指挥棒。社会对农村初中的评价应放在学生技能的高低上。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2

一、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现状

1.缺乏英语学习环境的营造。一般,农村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很好的辅助和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只是靠背诵英语课本来进行。此外,在农村没有合适的英语口语交流环境,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只是“哑巴英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英语教育的发展。

2.缺乏必备的英语教学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只有一本教材和录音机,没有任何的英语教学设施,比如像英语语音室、英语口语交流房、电子图书馆等等,都是没有的,简易的英语教学设施根本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更不能跟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发展。

3.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力量薄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各种教学条件简陋,人才流失严重,不能吸引英语教师的前来教学。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业性的英语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来进行替代教学,这些别的专业的教师在英语发音、英语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能给学生带来提供良好的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差,很难实现英语教育的教学效果。

4.英语教学观念过于滞后。在农村,很多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也不能很好的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英语课堂教学依旧是是对教材的死记硬背,不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也没有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英语交际平台,学生的英语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很低。

5.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教师让学生背诵那篇内容,学生就背诵那篇内容,学生也不能对所背诵的英语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思考,不能把握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更不能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很难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的措施

1.完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要加大对英语教学设施的投入,增强英语教学的“硬件”部分。例如,在农村地区建立一座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里面增强英语类书籍的数量,不仅可以给农村地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不同类型的英语参考书,还能给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英语教学资料,解决英语教材单一的问题。此外,还可以修建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提高学生听力、说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政府也可以鼓励社会人士来对教育事业进行投资,扩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来源。

2.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农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农村英语教育发展的直接因素和关键因素。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村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一,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各类有志青年投身于农村教育,给这些有志青年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还要为农村初中配备专业性的英语教师,增强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第二,农村英语教师自身要不断进行学习,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还要学习各种现代化的英语知识、理论、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英语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扩大自己的英语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教师要多参加英语教学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获得一定的英语教学方法的积累;第四,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城乡英语交流,鼓励城市英语教师到附近农村去教学,丰富农村英语教学资源,也可以派遣农村教师去城市初中任教学习,增强两个区域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第五,可以聘请外教,作为政府可以出资为农村初中聘请外籍英语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水平,还能为农村英语课堂带去一些新的教学元素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农村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英语视野,要能有国际英语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进行英语教学,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英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语

农村初中英语教育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对英语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革新,教师要树立一种新的英语教育观,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在进行英语教育革新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尽量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断提供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作者:薛云吉单位:长春市农安县三盛玉镇中学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素质教育;辍学;老龄化;教学断层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工作的焦点问题,而农村教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在党的政策倾斜下,农村教育有了长足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变化天翻地覆,教师和学生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然而,在蒸蒸日上的大好教育形势下,农村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渗透素质教育,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让学生,尤其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生得到长足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我们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迅速擦除应试教育痕迹

1.传统教育的弊端

知识本身更新不够及时,结构未能及时调整,也不够精简;教师传授不得法,“填鸭式”,“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呆读死记,机械重复,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模式延续了几十年,再加上“升学率”的影响,学生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导致学生能力低下,即使高分,也是低能。

2.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传统教育的不足无限放大

有人认为,“要研究素质教育的特点,就要先研究它的对立面——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核心就是知识教育”,这样来界定应试教育,就是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对立起来。还有人认为“要把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知识是很重要,但比起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只能是第二位的”。这些表达从词句到思想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轻视知识的思想。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承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而是更重视知识。

3.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明了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在此目标导向下,即使客观上能使部分学生的某些素质获得浅层次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牺牲其他方面发展为代价的。第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甚至不惜将正常儿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数统计。第三,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

一份对某乡镇几处学校调查材料显示,35%的校长和70%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搞活动”,“减负”,“组织兴趣小组”,86%的校长教师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德育、音体美及劳动教育等“非考学科”,“减少文化课,增加音体美艺术课”。

这些实际行为偏差与轻视知识的认识有关,以为素质教育不是对传统知识教育的完善,而是对传统知识教育的否定。

传统教育模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完全消除它对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的确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及时转变思想,补充新知识,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

二、采取有力措施阻止学生辍学

1.辍学现象分析

2004年,笔者接手初一年级,共有5个班,本班98人,其余四个班分别是98、96、97、97,全年级共有486人,到2007年6月毕业时,本班人数是58人,其余各班人数分别是50、52、55、52,全年级共有267人。2007年所接手的新年级,本班42人,其余四个班分别是40、42、41、43,共208人,2010年6月毕业时,本班人数为39,其余各班人数为30、31、33、35,共168人。

以上数据显示,农村学生辍学虽然较以前有所下降,但仍为数不少,应引起我们重视。

2.制止学生辍学的对策分析

学生辍学受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各方面的影响,学校应先从自身做起,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具有很高的信誉和值得学生敬爱与向往的集体里,学生因为自己是这个和谐集体的一员而感到十分自豪。现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中,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气氛与和谐默契的人际关系能启迪智慧、鼓励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健康和谐的教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客观存在对愉快教学将产生不可代替的重要影响。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挖掘。

热爱学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学生的个性不仅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反而会受到挫伤。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养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

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心理兼容的基础。教师要理解学生,就必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角度体验和思考。即使学生的行为是明显失当的,也要看到其行为后面的可能的合理因素。诸如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可能是因为身体欠佳或难度太大;学生破坏纪律,可能是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可能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某些弱点,如急躁、挖苦学生、过于严厉等引起的。

尊重学生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柱。尊重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一切正常学习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焦虑,真正和学生一起平等相处,互谅合作,使学生的情绪与认知活动平衡。

除了教师之外,我们学校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打架斗殴事件,深入调查已发现的每一个“欺辱人”事件,一查到底,重拳出击,直至最后根除;严格班级考勤制度,发现未来学生,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杜绝“逃学事件”发生。我们还应经常与家长沟通,呼吁,提醒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健康引导,管理及时到位,向学生灌输科学向上的思想,坚决摒弃“读书无用论”,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人格。我们还呼吁上级主管部门规范文化市场,最起码清除学校周围的非法网吧,让某些有想法的学生无机可乘,安心读书。

三、逐步解决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

1.农村教师老龄化现状

现在农村基本上是“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本地区四处小学有84名教师,45岁以上的有63人,基本上是老将当家,没有中青力量。一是他们知识陈旧,得不到及时更新,学生得不到新颖的知识;二是他们大多是“民办”转正而来,村委会照顾,他们家中都种有庄稼,秋收、麦收时,根本无精力顾及学校,除了精力外,他们体力更是不济。由于缺乏生机和活力,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束缚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2.农村教师老龄化原因

一是农村教师的工资虽说由县财政拨款,但实质上仍由乡镇财政负担,一些经济贫困乡镇无力再承担新分配教师的工资,自然不会接纳年轻教师;二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超编现象,受历史客观因素,以及配套改革管理措施跟不上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乡镇的教师都超编,产生老的离不了、新的进不来的状况;三是前几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青年教师纷纷外流。

3.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

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队伍改制力度。对农村身体衰弱、知识老化、教学质量差的老教师,要按照额定编制数量,通过竞聘上岗、竞争选优、末位淘汰等方式,精干教师队伍,既可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可腾出位置吸纳年轻教师。二是要加大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尤其是经济薄弱乡镇,重点在基础设施、教育经费、教学设备、教师轮训、幼儿园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配强师资力量。三是要创新用人体制。对新上岗的教师实行聘用制,期满可重新聘用,以便选优淘劣,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不断加大教师队伍的管理力度,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五是控制教师、学生外流,确保农村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接好小学初中教学之间的断层,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1.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有许多地方不适应,形成了一个“断层”。初中由原先的5科变成了7科,各科的深度和广度也增大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科目增加,内容复杂使学生变得心理压力变大,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初中阶段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本身小学生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适应能力弱,所有这些都使小学、初中教学形成了一个“断层”。农村教育条件落后,这种“断层性”更为明显。

2.如何消除断层,为学生铺平道路

第一,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动机。

第三,揭示学习规律,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第四,未雨绸缪,让学生在小六毕业暑假中熟悉初中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现在农村初中教育的几点浅见,为了农村教育的美好明天,愿与同仁们携手并肩,无悔向前!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4

一、思想意识层面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与学生对英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较低

一方面,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较落后,他们认为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规定教学任务,为了应试出成绩。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几乎超过一般的老师在课堂上有60%时间是在讲解英语知识点,老师普遍侧重于单词用法的讲解,反而忽略英语词汇在交流中的实际应用。

另一方面,学生们只是按照学校的教学章程学习英语,并不明确他们为什么学习英语,该如何更好的学习一门第二外语。在农村,从小受到周围的特殊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初中生相比,往往会更加拘谨,缺乏自信,又怕因自已表达错误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45分钟一节课完全由老师安排,学生没有自主地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是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朗读、做题和回答问题,导致对英语的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

(二)农村初中生与老师存在错误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

英语不能简单的看做是一门课程,它是一种语言,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阐述,掌握一种语言更加有利于我们了解英语背后隐藏的英语文化及世界观。农村的教学不同于城市,不少的学生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就结束了学习生活,去选择工作。学生们怀有一种错误的学习心态,认为英语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相比,并没有那么重要。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消极及抵触的心理学习英语,没有将学习英语与社会的现实意义相结合起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和译这五种技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达到学生们将英语学以致用的目标。受到农村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学设备陈旧等因素。农村初中普遍存在许多不合理和落后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只是注重传授知识点,忽视实际运用,强调理解做题,轻视口语表达。即使学生们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在与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中,就回答的结结巴巴甚至连对方的表达也无法理解。有时单纯的着眼于掌握了多少词汇、了解了多少的语法知识和记忆了多少的短语与作文模板的错误的教学理念。

二、师资状况

(一)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

在对绥化市农村33所初中学校调查中,发现有87%的现任职的英语教师并非是主修英语专业的,可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严重偏低。大多数农村初中学校没有语音教师,甚至仅仅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于城市言,农村教师又很少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有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利信息落后,不少优秀教师都不愿意赴农村进行授课,农村师资力量不足。

(二)农村教师的英语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绝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对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只是向学生传授课本和教参上有的英语文化,很少进行对英语文化进行扩充性讲解。教师是学生获取英语文化信息的最重要的来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对英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教学的态度都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对外语文化教学的不同理解,都与其具体的文化教学行为(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直接关系。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自身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而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对农村初中英语教育。

(三)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虽然中央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了农村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长久积压的历史和地方政府原因,农村的教学设施还是不尽人意稍微(相对于城市而言)。绥化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城市,农村经济还是欠发达的且存在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也导致教育发展的停滞。

(四)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

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的内容一直存在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的严重现象,教师的英语授课方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围绕考试,很少涵盖英语渊源、英语特点、英语文化等其他相关内容。此外,许多教师仅仅满足于现状,对于现代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了解甚少。他们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讲授单词、语句、语法等知识点,把学生禁锢在他们设计的框框之内。教师经常运用题海战术。针对农村初中英语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学校与地方政府强强结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指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人物,而他们的专业发展决定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软实力,所以应该对农村初中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一方面,提高对英语学科本身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学识他人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引用并创新教学经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做好对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为农村地区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创造出一批批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二)完善引进教师的新机制

地方政府应该提高教师的各方面待遇,吸引优秀的英语人才来农村任教。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来到农村教学,主要是因为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要想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就要适当的合理的提高老师的待遇,特别是要鼓励本地的大学生支持自己家乡的教育事业。以便进一步扩大农村初中的教育队伍。

(三)结合地方优势,创造特色教学法

现如今的英语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更加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是仅仅以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为标准,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对所学的知识精确的掌握,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独立地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将学识与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农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英语文化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个学生英语学习的前提保障。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创立农村特色的教学方法。

四、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面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设备单一、简陋的状况,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投资,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在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传统与现在的统一,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集文本、图形、音频和视频等于一体,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优越性。它把教学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22

一、谈谈现状

1.教师队伍水平低下,农村初中普遍缺乏专业教师,每所学校政治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虽然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但分值少,属小科,不被重视,除了九年级由专业教师任教外,七年级、八年级均由大科教师附带或者老大难教师带。平时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间安排相对不足。不论是自习时间还是辅导时间,见到的往往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的身影。同时,有些教师也给学生灌输学习思想政治无用的思想,致使思想政治课学习时间被占用现象时有发生。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2.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为:(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2)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3.农村教师待遇差,差到极点,差到危及教师们的生存,使大部分教师无心专一学校工作,得照顾家庭,要么使劲往发达地区调动,要么从事第二职业,增加收入,以此减轻家庭负担。如此悲剧,势必会,也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教育教学工作。

4.“读书无用”思想泛滥。近年来,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打破了过去上了大学就包分配、吃国库粮的格局,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统一包分配,而是实行“双向选择”,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都是“逢进必考”。也就是说,举全家之力供养孩子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找得到好的工作,这种现实严重挫伤了农村家长希望孩子读书成才的积极性,使他们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

二、谈谈对策

1.多种措施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对农村农民经济扶持和帮助力度,为农村子女上学提供可靠经济基础和保障,缩小城乡差距。

2.强化教育,杜绝“读书无用”思想。读书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举措。即使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不管在哪行哪业的人都要有较全面的知识。成才不在于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确确实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不能年年空喊口号,年年讲加工资,年年没落实,或者加了一点点工资还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更或者加了点工资还要扣去作绩效,如此下去师将不师,所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才是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爱学;着眼学生发展,进行创意性教学,使学生会学;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如果我们用统一规划的教育来培养他们,则会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学生抑其长而补其短,也使“寸有所长”的学生失去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但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同,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超长,也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见短;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活学;调整课堂结构,创设教学情境,变被动单一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合作式的学习。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素质教育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如何面对素质教育的需要时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学生占很大的比率,所以要想改革首先就要从农村学校抓起。据统计,宁乡县除了城北中学、实验中学、金海中学等几所中学是地处城区,其他中学都是建在农村。而就目前的现状看,出现了极不平衡的现象,城市学生少但体育投入多实施情况好,农村学生多但投入少,实施情况不理想。沩滨中学地处农村,与其他农村学校一样,体育教育实施不够完善,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如何打破这种不平衡,使农村学校同样享受城里学生那样的体育教育,是当务之急。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农村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低

通过对沩滨中学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中考三项(实心球、立定跳远、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的测试了解到,每班能达到及格标准的人只占全班的50%左右,特别是女生,能达到及格的更少;再就是他们对动作的理解能力不强,运动感知能力差,动作不协调。

2.1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因素

2.1.1学校体育项目单一、体育场地器材缺乏

调查得知,现在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如跑步、广播体操等项目,体育场地也很少,没有标准田径场,更别说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羽毛球场地、体操房、舞蹈房等现在所流行的运动项目场地,体育器材也是比较缺乏,更新比较慢,有的甚至已经不能使用,这些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初中体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

2.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每人就要配备一个专业的体育老师,但就调查得知每个农村中学就3-4名体育教师,有的还不是从事专门体育教的教师,属于兼职老师,因此完全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想推行素质教育几乎不可能。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素质教育精神不能很好的传达到农村中学,学校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1.3家长、学生对体育的不重视

通过实地访谈得知,农村学生家长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重要,不影响学生成才,他们这种错误的思想也间接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孩子,导致学生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因此上体育课的时候锻炼不积极,只想着自由活动,在他们的思想中体育就是一堂自由活动课。

1.2体育锻炼的作用

1.2.1提高身体素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主要是以身体锻炼为主,在其中通过配合与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配合的能力;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通过体育课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2.2体育锻炼正迁移文化学习

体育教学强调的是合作探究,体现的是互帮互,文化学习是一个劳逸结合的过程,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文化科目的学习,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和反应能力。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文化科目的学习。

1.2.3提高交际能力

体育运动是一个集体的项目,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通某个动作的学习,学生相互配合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在此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学校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2.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学校要想真正的贯彻落实全面素质教育,就要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督查学校按新课程标准进行体育教学,加大资金的投入,购置一定的体育器材,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把体育教学跟文化课教学一样的看待。

2.2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农村学生由于信息与交通的不便,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窄,不太了解国家的一下相关政策,对于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清楚,导致他们体育运动的项目比较少,在这些项目中他们不能很好的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因此运动兴趣不大,长此以往渐渐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多媒体、网络使学生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如观看大型体育比赛,了解体育名人,和一些新兴运动项目的视频。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便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2.3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

农村学校虽然没有城里学校那么完善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但他有自身的优势,农村可运动的地方比较大,多山多树,可以开展一些城里不太方便开展的体育项目,如定向越野,农村学校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山多树地方大的优势进行开展;其次就可以多开展一些户外运动,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他们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增加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的执行者,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实施,学校要按国家的规定配备体育教师,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评课,使体育教师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学的动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结:由于管理层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意识的偏识、学生学习减负也没有很好的落实,诸多因素导致了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低。师资的缺位、场地器材的匮乏和家长及学生对体育的不重视成为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因素。建议从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增加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充分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7

一、“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个地处城区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630人,98%的学生来自农村,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占在校生的76.1%,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在校生的55.9%,这些大部分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因其德育教育的缺失,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现状表现如下:

1.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失衡

据调查,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大多是用电话联系,一般是两周一次,有相当部分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些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所谓的“老师”常年在外,孩子缺乏亲情关爱,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致使许多孩子自卑、封闭、空虚、逆反、冷漠、难以沟通。

2.隔代抚养,德育教育力不从心

现实中,许多“留守学生”都是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教育观念往往都很滞后,他们只给留守生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却很缺乏。另外,祖辈与孙辈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难以交流。因此,家庭对“留守学生”的监护和教育是力不从心,德育教育更是一片空白。

3.特殊时段,监护真空,道德失范

每逢节假日,对留守孩子的管理就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这些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在家里学习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道德品质无人规范,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

4.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相脱节

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必须密切配合,德育教育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可能只凭几节课,无法进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无法到位。同时,当前社会黄、赌、毒等不良习气的严重影响,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瞄准了“留守学生”,常常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还勾引一些女生过早步入社会。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是当前教育的难题,我们必须探求解决措施,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和对策,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重新定位农村教育。

二、“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留守学生”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使“留守学生”“成人成才”,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总结这几年的教育实践感触及经验,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如下对策:

1.推行“档案”管理

学校推行留守学生档案化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各学校将留守学生记录造册,包含学生的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记录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着重记录学生的思想状况。空间上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时间上由学习日延伸到节假日。

2.建立“代管”制度

学校与家长商议:班主任是本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代管家长”,代管老师就相当于学生的第二父母。主要任务是:定期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弥补学生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

3.开展“心理咨询日”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日”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学生有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同时,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理论课体育与健康对策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的教育,这种情况在农村初中尤其普遍。因此,农村初中的学生更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更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那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青少年与儿童的体育健身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一部分学生体质下降。主要表现有: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雨天体育课为活动;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几乎少之又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时居然要用土话才能是学生理解,例如:实心球教学中,学生不知道“背弓”,只能说身体往后仰、肚子凸出来,“振肩”要说拉肩。跳远中的“跨步跳”理解为跨上三大步,不知怎么跳。“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居然理解为跑两步后呼一口气跑两步后吸一口气,更有甚者,居然说是球都是圆的。这例子比比皆是,真是可悲。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体质,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比旧中国有很大提高

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生的运动反而越来越少,在家电视电脑,出门坐车。从而看出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育理论的漠视程度越来越严重,“没有生病即为身体好,运动只是浪费力气”,“体育课准备活动无关紧要”的思想越来越根深蒂固。从而在每年体检显示,超重和偏轻学生越来越多,各种病症越来越低龄化。在活动过程中受伤比例也越来越高,轻则骨裂重则骨折。由于社会发展越来越时尚化,在我们农村教学中穿着不适合运动的也就越来越多。严重阻碍学生体质积极健康的发展,反而使全民体质又开始成下降趋势。

二、相应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二)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

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我只要身体强壮,想怎么练就怎么练,不用管纪律”;“体育课与文化课不一样,只要在锻炼就行了,还可以在上课聊天”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在课堂还应加强纪律的教育,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是、示范时注意听讲,不要插嘴避免受伤。例如在教三级蛙跳时,老师在讲解、示范时往往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上一句“纳尼”“灰机”等使整个课堂哄笑不断,从而造成个别学生在练习中因为动作不正确蹭破膝盖等事故发生。

总而言之,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对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及体育意识,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学云、陈伟华:从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看体育意识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徐源:如何消除农村学校体育课安全隐患[J],甘肃教育,2008(15)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农村初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从师资力量到器材设备和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要劣于城市,加之传统教学观念的偏见影响,农村体育教学的效率普遍低下。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教师的缺乏。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和智力水平,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年龄结构而言,体育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是最佳的组合,而实际则是大部分农村初中几乎没有体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有的学校甚至连专职体育教师也没有。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自然无法有效开展。另外,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工资普遍低于平均线,而且有的学校还不承认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工作量。

(2)体育教学活动的不足。农村初中虽然开设了体育课,但大部分学校每周的体育课时少得可怜,甚至有时还被其他课程占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的体育活动时间,应试教育的深层原因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3)体育设备设施的缺失。体育场地的简陋及体育器材严重缺失,是制约我们农村初中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初中要么没有活动场地,要么活动场地太小,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4)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很多农村初中的学生都是从留守儿童过渡而来,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再身边,长期性的营养跟不上造成营养不良。有的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数严重失调,进而导致肺活量、体能素质不断下降。农村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不太乐观。

二、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对策探究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提升体育水准。教学观念的改变比教学经验更为重要,缺乏科学合理的观念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教育需要正确的方向。要搞好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必须实现原有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体育的重要性,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体的思想;其次,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需要转变,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师只是四肢发达,对升学没什么作用;再者,学生自身观念也需要转变。初中生必须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的影响,树立终身健体的观念。而学校和家庭则应积极指导学生利用体育技能活动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开放农村体育教学资源,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充分开发农村体育教学资源,根据各地的实际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学。例如利用农村的山坡、河流、乡间小道等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同时在体育器材的充实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制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棍棒、草绳、沙包、毽子等。学校在体育教学资源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更多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与经费支持,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帮助农村学校解决基本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问题,以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条件。

(3)加强日常体育文化渗透,提高各界对体育的认识。由于受传统教学中重智轻体观念的影响,体育始终作为智力教育的一个附属品存在,有时甚至被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鸡肋课程。因此,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体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努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营造社会、学校、家庭三相结合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大家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共同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蓬勃发展,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合理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初中生年少气盛,适当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活动竞赛能唤起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内驱力,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比在平时条件下往往更加努力地学习。竞技体育活动可以将学生强烈的好胜心激发出来,他们总想争得第一,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实施体育教学,可以极大的强化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其参与学习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组与组的团队之间。通过跑步接力赛、跳远比赛、球类比赛,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更正,保证竞赛活动的公正公平公开,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方正欧.初中体育教学研究[J].品牌(理论月刊),2010,(12)

[2]李俊贤,赵国芳.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农村初中教育现状篇10

长期以来,农村初级中学一直被定型属于普通初中教育范畴。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教育评价和城市的初中没有什么差别。然而,在城市经济二元结构的社会中,城乡经济的悬殊,文化的差别,农村初中在农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实现“普九”和巩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点、难点。从教育效益 看,初中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出口,在很大程序上,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因此,改革农村初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农村初中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而从实际来看,农村初中教育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只为升学服务”,当然这也是社会对农村初中所提出的传统目标。长期以来,农村普通初中“为升学服务”,采用“为升学服务”的课程模式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与经济脱节,严重阻碍了农村初中的发展。

农村初中处于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环境中。因此,我们在普及、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就应大力搞好农村初中的教育改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80%的人生在农村,70%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将回乡务农,有少部分外出务工的成功者将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如果农村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为农服务”将成为一句空话,农村教育现代化也将成为泡影。因此,农村初中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上要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进农村适用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为指挥棒。社会对农村初中的评价应放在学生技能的高低上。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进一步推进农村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由此可见,农村初中教育不仅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更重要的是为农业现代培养储备劳动力。因此,从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看,能升入高中的只占30%,大部分初中毕业后将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由于这些学生在学校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仍进行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科技致富,改善“三农”仍是为一句空话。

总之,农村初中教育要切实负担 起“为农服务”和“为升学服务”的两大职责,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服务于农民致富的大政方针为指南,变革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校学到生产劳动技能,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技能的新型农民。农村初中要生存、发展,社会必须改变以“升学率”来看学校质量的高低的传统观念,要让农村初中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尽量把初中教育的“升学功能”和“服务功能”拿到社会公正的评价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