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感悟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6:24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1

1.亲历综合实践,激发浓厚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根据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学生自己等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活动时间、地点、伙伴、内容、指导老师或家长,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渴望探究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课题进行实践。由于学生拥有充分的自,学生研究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知识、能力基础相适应的,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合的目标进行探索,这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其兴趣的升华。他们的实践活动会自始至终充满热情,因而学生的兴趣不仅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又为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笔者以《制作汽垫船模型》活动为例。活动前,学生准备活动需要的材料及资料,确定比赛规则:制作完毕,根据同一时间内航行的路程长短,到室外进行航行竞赛,并取前五名,奖励“科技制作能手组”红旗。对航行失败或效果不好的模型,要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可以重新制作,也可以用新的材料来制作汽垫船或其它模型,再评奖;学生再自由分组,推选出小组长。上课时,老师激情导入;再引导学生观察航模图片;然后学生交流制作方法;最后学生分组尝试制作。学生在制作实践中,激发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一件件颇具创意、制作考究的各种各样的汽垫船模型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2.亲历综合实践,积累丰富阅历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在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操作地点,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一成不变的实施模式,因此,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以开展《我们的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1、交警简明、生动地讲解活动的意义及方式。2、学生分组调查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等。3、分别写出调查报告,不仅要讲清违反交通规则的案例,还要说明危害,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汇报会,形式应该多样,可以采用讨论、报告会、文艺小品、相声等形式。5、组织学生参加上街宣传交通规则或维护交通秩序的活动。学生在“我们的交通安全”调查活动中,走出了教室,融入了社会;与同学、家长、市民、交警等人进行了实际接触;经历了采访校外学生、市民、交警的过程;认识了很多交通路标;发现了交通违规现象;了解了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此次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事务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阅历。

3.亲历综合实践,学会体验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到社会中去调查、研究、体验、感悟、学习、提高。比如若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艰辛之后,就愿意参加到劳动中去,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会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就会尊重劳动,转变对待劳动的态度。如在《商品交易会》活动中,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农贸市场开展“商品交易会”。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亲自到市场进货,然后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在交易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诚信待人,增进了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与技能,还让学生感悟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和自己乱花钱的不应该,同时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道理。让学生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比领导、老师、父母、他人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真正感受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4.亲历综合实践,获得宝贵经验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对天文、地理、科学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究,其探究是肤浅的,但他们会努力寻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他们在经历失望与喜悦、成功与失败后,会获得一些属于自己的经验,如与同伴合作的经验,走上社会与他人交际的经验,快速获取资料的经验等。在《安全常识知多少》活动中,学生自由分成五个小组:摄影组、资料搜集组、访问组、调查组、宣传组,并推选了组长。老师讲清了具体要求、实施途径和方法后,各小组就分头行事,拍照、采访、发调查表、查找资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随后,老师组织了汇报会,同学们亮出了自己的成果。大家纷纷表示,从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安全方面的知识。如在安全用电方面:认识了解了电源总开关,明白了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等。交通安全方面: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等。让学生通过摄影、资料搜集、访问、调查、宣传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经验,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学生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是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宝贵经验。

5.亲历综合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2

作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可以直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可通过学生完成作业,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知识,提高道德水平,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课教师,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学生们的观察、了解、评价,我以为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在作业布置上下功夫。

我以为:思想品德作业可以分为两种,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理论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的含义。实践作业,顾名思义便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参与,积极实践,通过思考,体验,践行,将美德转化为自身的品质。

一般理论作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常规性作业。它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布置相关的书面练习。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单的问答式案例分析等。其目的是巩固所教内容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要的理论分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加深理解,增进记忆,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初三课本第四课中的“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等等,这些理论知识都可以用以上的这些作业形式来完成。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通过找出不同知识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激发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如初三第四课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简单的说,它们的相同点就是: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点就是: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范围大小不同。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劳动者共同所有,而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差别,加深理解和记忆。

理论作业具有很强的应试效果,它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提升理论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种作业方式其作业内容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训练与考查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简单记忆与背诵。如果我们只注重理论作业,完全割裂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缺乏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一的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无疑是纸上谈兵。

一般实践作业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实践。它是我们根据课本理论学习的需要,要求学生参加的一些社会活动。也就是让学生把理论变成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去体会,去理解,去感悟,从而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的小调查、小采访、公益活动、辩论会、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思考等,都属于这类作业。例如:对于所学的“乐于助人”一课来讲,大道理学生都懂,在小学的时候都知道,但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让人失望。这就是未能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弊端。我们在讲雷锋多么多么乐于助人,应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讲不会有太多的灵魂感触,毕竟他所处的时代已经太过遥远。相反,可能偶尔朋友的一次帮助会给人留他更多美好的东西。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次一次“帮助”与“被帮助”,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乐于助人。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中的是非对错,然后自觉弘扬正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组织一次春游,让学生去拍摄大自然的美景,让他们学会热爱自然,感悟生命的真谛,从而尊敬生命,不要让小悦悦事件再次发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格;让学生们准备些文艺节目,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才能使他们的心灵有所触动,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才能逐渐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实践作业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它可以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落到实处,是课本知识的升华和注脚,使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一种本能,因此布置好实践作业,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实践作业的不足之处就是用时长,难以操控,难以检查,如果操作不好,容易流于形式。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3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是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1.挖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美

现行的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尤其是正在试行的国标本教材,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美育教材。数学课本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呈现、插图的合理安排、卡通画的插入,还是封面的装饰等都是美的形式,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内容。

2.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数学美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动的生活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来展示数学美。如圆的对称美,可以让学生通过折叠的方法展示出来;通过几何图形的割补与剪拼,展示数学的统一和谐美。

3.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数学美的具体展示

生活中小到用几元钱去买东西,大到数码相机、数码电视等数字化的高科技的运用,无不显示数学美,数学美在应用中得到显现,得到升华。如,用10钱上街买东西是数学正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上海科技生物园的建成,更使数学之美大放异彩。

4.提出数学问题或组织实践活动展示数学美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或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中国古老的算“二十四点”的游戏、“蜗牛出洞”的数学趣题等。

二、感悟数学之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活动的实质是外部知识结构和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同构过程,也就是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外部知识结构的内化过程。展示美、感受美是一个外化工程,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感悟数学美则是一个内化工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

1.操作实践,感悟数学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经过亲自探究、实践的知识,其内心体验往往要比单纯听教师讲解来得更为丰富和深刻,对知识本身的美也有独到的领悟,甚至会产生“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美”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让学生按“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高和底都不等”的要求,分成四组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是确定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其他三种情况的关系都是不确定的。这正是对数学正确性与规律性的感悟,同时也加深理解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自主探讨,感悟、追求数学美

这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探讨、研究、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时,教师先把全班学生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接着,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供的信息,分小组讨论、交流: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特征或规律?然后由每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总是一定的。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正是对数学不变性的理解与感悟,也培养了学生追求美的意志和品格。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还需要有具体的、感性的事物作支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幻灯、电脑、录像、音像、插图等,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艺术功能。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作如下演示:把一个圆柱4等份对拼、8等份对拼、16等份对拼、32等份对拼、64等份对拼……你发现了什么?拼成的图形越来越近似于什么?整个演示过程使学生既充分感悟到数学的奇异之美,也领略了数学的极限思想。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4

【关键词】农村家校合作;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方法;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关注的焦点。立足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也成了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的心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其它课程基础的语文教学,要承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就必须充分认识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根据农村实际和学科特点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

笔者结合长期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植根农村沃土,训练听、说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听”通常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要培养真正的听的能力,就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从课堂到课外,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去听,在听中获取信息、体验情感、总结方法,最终为说和写打好基础。我认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从听中获取信息

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教师上课就一定得生动、有趣,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语文课上导入环节的多样化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家庭生活中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听的氛围,多交流一些孩子喜欢听的话题,让孩子感觉听得轻松、听得愉悦,觉得“有听头”。当然,这个过程也离不开家校合作,教师要联系家长确定阶段性的“听”的话题,让家庭谈话内容有意识地往这方面靠拢,效果自然会更好。

2.养成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从听中体验情感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用期待、关注的眼神来注视对方;用微笑、赞许的表情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见。特别在家庭谈话中更应如此,因为农村家庭谈话内容大多为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类的小事,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也可能存在夹七夹八、里嗦的情况,这就要求孩子要更加认真、耐心地倾听,在听中感受父母真挚朴素的情感,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3.教给科学的听的方法,在听中积累知识

听话时要集中精力,力求做到听得全、听得准;梳理出对方说话的头绪,把握主要内容,自觉形成整体观念;听话还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听,听清重点、听清关键,并能及时做出心理反应和认知反馈;听话还要有思考、会联系,针对所表述的话题,主动唤起相关的知识、概念、情感和想象,形成与这个话题有关的互动,在听中获得知识。

当然,听和说往往是难以割裂的。教学上的说,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技能。光听不说,那听永远是被动的,听到的内容也不可能会有很大价值。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家校合作这块平台,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创造条件。为此,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学生充当家校间的传话筒

我经常要求学生把我对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要求与思考转述给家长,同时也把家长的建议和困惑转达给我。为了了解学生听和说的准确性,我也会和家长互通电话求证。这样一来,学生们都对听说非常重视,听说能力也不断提高。

2.让学生扮演家校间的翻译官

农村地区交流以方言为主,为了提高说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在转达家长的意思时使用普通话,于是学生们就要努力把家长的方言做一番“翻译”,这样一来,他们更进一步明确了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流利的朗读能力。

3.让学生成为家庭中的小老师

我也经常会选择一些短小精悍、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让学生讲给家人听,要求他们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讲授方式,力求让家人能听得明白,然后将听后的反应反馈给我。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评判他们的讲授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建议。渐渐地,我发现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再那么单一了。

二、结合生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告诫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让他们参加必要的劳动锻炼,这肯定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在语文课上,我总会结合农村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确定不同的综合实践主题,告知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实践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磨练他们的意志,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基础。

如在教学《观刈麦》时,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收割麦子,在劳动中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组织学生在班上踊跃交流。起初大多数同学并不能真正体会“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心情,只到亲眼目睹家长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抢着收割挥汗如雨的情形,亲身体验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感受,对诗歌蕴涵的深意和强烈的情感才有了真实而深刻的理解与体悟,同时,对如同父母一般辛劳的农民们的同情与崇敬之情也就更加真实而强烈了。这样在阅读中渗透德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写作能力

“文章源于生活”,只有积极投身生活实践,才能培养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生活感悟,获得写作灵感,最终写出好作品。因此,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努力做到:

1.积极投身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生活实践,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了解社会,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经验与方法,让他们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记录和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明确作文的真正意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重日常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的写作技能再好,如果没有必要的生活积累,肯定写不出好作品。教师要利用好农村这一独特的“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流传于老百姓口头上的好词佳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感悟,都应及时记录下来,积累多了,写作时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也会使作文内容充实生动,意蕴深刻。

3.深入感悟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5

按照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宏州“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德宏州蔗糖生产办公室党委〔20__〕2号文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州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我所在科技、科研、技术推广、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实际,现将我所“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20__年1月26日,制糖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由蔗糖生产办公室召开的“感恩思进”动员大会,会上州蔗糖办党委书记、主任刀忠明强调,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是我州继建国60周年、改革开发3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的又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党的恩情、国家的恩情我们不能忘!通过“感恩思进”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思想道德水平,更好地树立干部职工队伍新形象、新面貌.1月27日根据会议精神我所制定了主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共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多个系列活动组成,每个系列活动都联系我所在科技、科研、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实际进行安排,并要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制糖研究所干部职工的素质,增强制糖研究所干部职工知恩情、明是非、识大体、讲团结、守法纪、求进取的意识,形成凝聚力、讲团结的良好氛围,促进我所和谐、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为切实开展好此项活动,特成立“感恩思进”领导小组。组长州制糖研究所所长张国瑞,副组长制糖研究所副所长兼鉴定所所长李启明,成员周恒、江霖、刘化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制糖研究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周恒担任,成员刘化雨、李志勤、李维聪.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感恩思进”工作的领导协调方案审定和督促,办公室主要负责本所“感恩思进”工作的具体实施.

20__年1月31日,根据“感恩思进”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所配合协助德宏州蔗糖生产办公室到禁防挂钩点潞西市风平镇芒里村进行禁毒防艾总结大会,与村民、村干、老党员一起体悟党的伟大、体悟国家政策的恩惠、体悟各级党委政府的勤政为民、体悟作为德宏人的自豪.

现在,我所开展的“感恩思进”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活动已基本结束,各项工作都按德宏州蔗糖生产办公室党委2号文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顺利开展,今后“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继续围绕五个环节,即“一比、二思、三看、四悟、五干”来进行,扎实深入开展好第二阶段各项活动。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6

这里,我想和同学们着重谈谈读书问题。

书本知识是前人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学生的大量知识要在书本中获得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党对青年学生的一贯教导。青年时期,是长知识的时期;在学校读书这一阶段,又是比较集中地求知识的时期。为了使知识长得多,长得好,就应该首先把书读好。书,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书本知识是前人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一切有用的知识继承下来。世界上一切文化科学事业的新成就,都离不开前人积累知识这一基础。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科学学说,也是在充分掌握了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在《实践论》一文中也教导我们:“……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知识,这些丰富的知识宝藏,是不可能都经过几次劳动和社会实践而全部取得的,如果事事要都经过自己实践去取得知识,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要回到“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生活了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许多知识已为我们祖先和当代的人们所创造积累,把它记载在书本里成为人类宝置的财富,我们应该认真地去学习和继承这些知识,不必再去暗中摸索。如果我们事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感官直接去感受才算数,而不重视理性知识或排斥前人积累的知识,那么人的知识水平就不容易提高,得到的知识就不会系统,将会是片面零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学生之所以要认真读书,学习书本知识,还因为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时期,无论是感性知识或理性知识都是贫乏的,都须努力吸收。但是相对来说,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边读书时间应该多一些,因为他们正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准备,而毕业后参加了工作,那时就要在实践中去学习了,读书的时间就要少了。一个人的一生在学校学习时间是比较短促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工作中度过。我们要十分珍惜学校生活中这一段短促而又宝贵的学习时间,一定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用在读书上。学校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在学习期间多读一点书,学好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可以为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学习、钻研和掌握更深的文化科学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俗语说得好:“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地基坚实才能兴起万丈高楼。古今许多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先打好基础,然后才有创造发明的。例如,我国南北朝大科学家祖冲之,正是由于在青少年时代就下苫功钻研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学习我国历代的和外国传来的科学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在天文、历法、数学、机械制造等许多领域内有卓越的贡献。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使他比欧洲人早一千年把圆周率求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而且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就对太阳、月球等天体的运动作了精确的计算。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在大学学习时十分重视数学运算,演算了大量的习题。这些娴熟的运算技能对他从事京张铁路等工程起了很大作用。一个人根底浅,那是不可能有所造指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文科的学生文章写不通,历史系学生不知秦汉魏晋以至唐宋元明清的变革,一个工科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运算方法和运算技术,怎么可能更好地去继承和发展前人知识,为社会主义作出更大贡献呢?学生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多读一点书,认真学好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实际技能,以便使我们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

从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课前准备: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课件。

一、谈话导入

提起总理,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曾学习过《温暖》《难忘的泼水节》等课文,总理关心清洁工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同学们知道吗,总理生前最喜欢在胸前佩带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是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代表。从总理一夜的工作中,你一定会有所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总理一夜工作的。

2.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做一些简单的批注,准备把自己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汇报交流

1.读后,总理给你留下怎样印象?文章是怎样概括说的?(出示文章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2.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和资料袋内容从多方面谈一谈自己感受。

3.把学生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学生自读感受深的重点段落。

4.质疑。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文章的题目是“一夜的工作”,可作者却写了那么多反映总理生活简朴的内容,这是否与题目不符,谈谈自己看法!

5.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看一看总理是怎样工作的吧!请大家看插图,把你此时此刻想说的话写在图旁边。

四、读中升情。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积累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抄写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郑淑丽)

B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通过课外阅读,你对有哪些了解?

2.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b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如: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多小时。经常是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总理的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水给他喷喷嗓子。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76年1月,当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四、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8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工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走在前面,必须做到“四个要”,找出创新点、抓住兴奋点、摁住着力点,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创先争优。

一要立于“勤”,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发现。勤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体系,并做到学深、学透、学精,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及业务工作能力,特别是注重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勤于工作,锻炼百折不挠的毅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到勤能补拙。只有坚持不断地干工作、想工作,在干中学、学中干,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勤于发现,就要经常对照党的中心工作要求,对照新的发展形势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找出组织工作的差距和不足,找出恰当的创新点。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反省自身、反省工作,以创新的思路补齐短板,一天一小步,积跬步以致千里,时间长了,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就会得到较大提高。

二要善于“钻”,钻学习、钻业务、钻工作。一是发扬螺丝钉的钻劲,善于挤时间学习。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会不会挤时间,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珍惜业余时间,少应酬,多读书;少闲聊,多思考。二是善于钻研业务。对本职业务要做到精通掌握,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业务也要全面学习。在业务学习上不搞形式主义、不漂浮在面上,切实煞下身子,对每一项业务“解剖麻雀”,理清重点,弄懂疑点,抓住关键,确保全面掌握,做到“庖丁解牛”,对每项业务的框架、脉络了然于胸,工作起来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要长于“悟”,悟事理、悟规律、悟思想。总结是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加油站和助推器。培养思考和总结的习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一事一总结,一日一总结,一月一总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经常在学习和工作中去感悟,去领悟,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悟透领导要求,悟透上级精神,悟透事物本质,用来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悟,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提升思想境界,促进工作上水平。不断培养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地总结、领悟学习和工作,才能更好地积累经验、抓住规律,才能使工作思路更清、眼界更宽、境界更高,才能更好地谋划工作,创先争优。

四要适时“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形势下组织工作日益繁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为使工作能在稳定中谋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采用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加强对工作的前瞻性,凡事多加留意、多加思考,深入研究一些热点问题,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能够了解到工作的更多新特点、新动向,做到对事物发展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工作的创新,才能有的放矢地创新,并且能够很好地避免创新工作“换汤不换药”、华而不实。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9

一、领悟动植物的“母爱”。懂得尊重和孝敬长辈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和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照下长大,有的学生会认为得到的是应该的,而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在学习动物的行为时,我结合鸟类的繁殖,详细介绍鸟类为了繁殖下一代,要进行占巢、筑巢、产卵、育雏等一系列的繁重劳动,有时还不惜冒生命危险;让学生了解母狮子在找到食物时,总是小狮子先吃饱,它吃剩下的“残羹”;不仅动物如此,植物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牺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总是优先输送给幼嫩的部位。如果缺乏矿物质时,那些老叶会将自身的矿物质转移给幼叶。然后自身悄然凋落。从类似于这样的生物行为,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引导学生:为了下一代的生长发育,上一代付出博大、无私的爱。人类社会是最高级的社群,更是如此,使学生得到启迪:父母亲的关爱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最圣洁的爱,要更加尊重和孝敬长辈。

二、领悟动植物的“执着”,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怀着好奇,怀着憧憬,刚进入初一的一些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新增加的科目,面对繁重的作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有些人明显感到自己的成绩落后了,十三、四岁的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会压抑、会自卑,甚至可能一蹶不振,自暴自弃。那么,如何引导这些少年们走出困境,重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在学习植物的种子萌发时,我介绍胚根总是先突破种皮,排除万难向地下生长。固定好整棵植株,胚芽才能被顶出地面,长成第一片真叶,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在学习根的向水性时,我着重介绍假如根的旁边没有水,而很远的侧边有水,根会尽自己所能朝有水的方向生长。我展示根部生长图,这样能更形象地启发学生:人生的旅程并非平坦大道,只要是该走的路,都要勇往直前,努力、认真走好,面对挫折不要退缩,就像是摔了一跤,只有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勇于挑战,才能战胜困难。

三、领悟动植物的“财富积累”,学会勤俭和杜绝浪费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环境中长大,有的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在学校出现很严重的浪费现象,用钱大手大脚,从不心疼,甚至还互相攀比非名牌不用,喜新厌旧,损坏财物,极度浪费。针对这一些情况,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进行“动物的行为”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松鼠为什么要储存食物。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启发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还是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多?植物体从小到大需要许多有机物的积累。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不能手中有钱就挥霍一空,要养成勤劳、节约的好习惯,高消费不是中学生所为,鼓励他们多参加实践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四、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人类与生物圈存在着一种和谐的美,人类若破坏了这种和谐美,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因此,要培养学生有欣赏这种美的能力,具备了这种欣赏美的能力,那么,环保意识也就树立了。在初中生物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可以针对这方面进行教育。学习植物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郁郁葱葱的叶,色彩鲜艳的花,硕果累累的果,高大挺拔的大树,软软如毯的小草。这样的画面不仅美化环境,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你又怎能忍心去破坏她们呢?更何况她们是整个生物圈的生产者。学习动物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呈现各类各种的动物行为,眼见为实,拉近学生和动物的距离,各种飞鸟走兽,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直接或间接是人类的朋友,又有谁会去伤害自己的朋友呢?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环保意识。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这些重要的日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作宣传活动,让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让环保意识更进―个层次。

五、结合“资源保护”和“遗传规律”,适时开展法律法规教育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初中生违法犯罪以及不良道德行为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所以,在生物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切入一些法律法规常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法、守法。在学习“植物资源保护”时,讲授森林的作用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后,我着重指出国家为此建立了若干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并且颁布了《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结合“遗传和变异”知识,在讲解了有关的遗传规律后,向学生宣读《婚姻法》的有关条文,着重指出法定婚龄和近亲不宜结婚,教育他们为了下一代,为了共同提高民族素质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在生物课堂上贯穿法律条文,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进而形成与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的品质。

六、“落叶归根,情深意切”。巧妙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和平时代的我们,经常会淡化爱国主义,初中的学生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例往往不是身边发生的,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也很抽象,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我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进行讲解。学习“生物多样性”时。介绍我国生物丰富而独特,植物3万余种。是“裸子植物的故乡”,鸟类1183种,占世界总数的13%,特别是一些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银杏等是我国所特有的;再通过资料介绍我国目前的生态特征和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增强了学生对我国生态状况的了解,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在讲授根系分布时,根系的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就启发学生:植物的根系深深眷念生它养它的土地;学习蒸腾作用时,着重点出:植物的根把吸收的水99%回报给大自然;植物的叶也是如此,所谓“落叶归根”表明:植物将残余的能量,仍然不忘捐献给滋养它的土地。这些事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并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刻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使学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实现《标准》的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劳动实践感悟总结篇10

一、生活体验引共鸣

品德与社会教学主张让学生中在生活中学习思品,在生活体验中引发共鸣达成共识。品社中的教材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剧情再现,从中领悟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二、讨论争辩达共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教材,通过讨论争辩活动,可以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学《朋友之间》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讲述和朋友的故事,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他们之间的浓厚友谊;学生自主交流介绍自己的朋友,引导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去争辩,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三、换位体验提认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角色转换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促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四、实践内化促发展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除了课上的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升。

总之,教师要创设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逐步实现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社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