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6:20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1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XX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XX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10年5月-2010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10年9月-2010年1月,开发软件

2010年2月-2010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11年9月-2011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

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XX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XX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XX年(新加坡)、XX年(台北)

9、《改善学习--XX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XX年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2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公选课;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92-03

当前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无论是主抓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还是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建设重点的国家骨干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都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同时提升。

一、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大量的调研资料表明,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陆续推行工学结合“2+1”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他们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和工学交替的统筹安排上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培养上,而弱化了通识能力的培养。从世界劳工组织制定的新一代工作者能力要求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的国民能力标准中可以看出,为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被认为是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是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已成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应该认清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多种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使他们不仅成为已有职业和岗位的追求者,而且要成为未来职业和岗位的创造者。高职院校应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并举,构建完整、科学的能力培养体系。而公选课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补充专业教育的作用,它的教学是实现“通识教育”的关键。可是,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学生在校外实训实习时间从半年延长至1年甚至更长,传统的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广东工贸学院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

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课堂集中面授教学是国内高职教育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普遍方式,而高职公选课教学更是大部分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学质量取决于校内的教师水平和实践教学条件。公选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课堂学时少,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不足;(2)可选课程少、选修学生多,合班授n多,教学互动难;(3)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兴趣不高;(4)学生在校外实习时间长、地点分散,上课时间和地点固定,无法集中回校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公选课无法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补充作用。

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给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不少国家已开始探索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课题,移动互联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等风靡全球的新思潮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学习者,信息化教育已成潮流。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把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的培养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例如,新西兰英语课程纲要中小学五年级就加入了媒体素养的培训;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在中小学与高中设立“综合教育”科目,纳入了媒体素养;台湾在2002年公布《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香港自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由民间非营利性的教育协会或基金会担任媒体教育的运动核心,发展教材、培训师资及游说政府教育部门,而自2005年推行的英语新课程及2007年推行的中文新课程,亦纳入了媒体素养。

我国多年来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汇聚了大量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可是,当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在网络学习操作、学习策略运用、互动交流协作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如何将其应用于高职教育,为学生提供体系化的、随时随地可用的、易学易用的在线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

2011年起,为缓解扩招和分校区办学带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紧张、解决学生在校外分散实习与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安排的矛盾,广东工贸学院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改革制约公选课发挥补充专业教育作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选课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开放式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了学校发展瓶颈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研究内容。以工学结合“2+1”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公选课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公选课信息化教学共享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具体探索有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适合网络教学模式的公选课类别,整合优质素质教育网络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开放式教学资源共享,以缓解高职院校因办学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师资与教学资源紧张,解决因校企合作办学深入推进而带来的学生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安排发生矛盾等公选课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改革目标。通过实施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建设或利用现有的优质素质教育网络课程,搭建通识知识远程教学和移动学习平台,实现以下目标:第一,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及信息化教育水平,构建学习环境与网络课程,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第二,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解决由师资与教学资源紧张、学生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模式矛盾等所带来的公选课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问题。

3.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如何建设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来优化公选课教学,需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适合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类别分析;第二,如何考核和评定成绩?第三,如何实现让学生远程、受控地自主学习?第四,如何保证改革成效?

解决方案如下:

首先通过充分调研和研究分析,确定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可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以及各门选修课程的自身特征,进行判别适合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类别。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的公选课程不适合网络教学:一是需要教师肢体活动来进行教学的公选课程。这主要是体育类课程,如网球选修课,就算理论知识讲得再好、教学视频拍得再好,也不如直接握着网球拍体验来的直接。二是需要教师发音发声的选修课。如实用英语翻译等语言类的课程,尽管可以与老师在线交流,计算机也能模拟发音或进行录音对话,但还是比不上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好,而且教师也无法保持一直在线。三是需要进行实验操作的公选课程。如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课程,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三类课程适合“网络教学+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模式”。

其次是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和考核方法,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须按照要求在网络课程开放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将不能参加考试,不能取得学分。学习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集中考试或在线考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为保证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质与量,应规定学生必须观看的视频数量、提交作业的次数和质量、登录次数及在线学习的时长、在交流论坛讨论发帖或跟帖数目要求,并体现在成绩评定标准中。

最后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做到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持续跟踪调研,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改革成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学习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在做网络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和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的可用性和知识的可获得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要提供远程学习咨询,以及能够实施导航、内在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教学,能够实施网上教务、考务管理等,构成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同时,要持续开展跟踪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进度提醒或适当调整进度、考核方法。

三、实践运用情况

自2011年实施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广东工贸学院共开设14门网络课程用于补充人文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包括改造4门校本课,购买超星尔雅网络课程6门、使用智慧树网络共享开放课程4门(支持手机app移动学习,由北京大学免费提供)。其中,按教学模式统计,实施“网络教学+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模式”课程3门,网络教学模式课程11门;按课程类别统计,文科类专业选修课2门,工科类专业选修课1门,人文素质拓展类选修课1门,综合职业素质拓展类选修课10门;按学习平台统计,广东工贸网络学习平台4门,超星尔雅网络学习平台6门,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4门。选课学生人数见下图:

四、效果评价

自实施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5年来,从为缓解资源紧张、解决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矛盾而开设公选课网络课程,到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而引入优质通识网络课程,项目组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改革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实施方案,加大改革力度。从学生“被安排选修”到热捧抢课,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在校内得以不断推广和应用。主要成效总结如下。

1.截至2016年11月,全院共有40个专业的14536名学生参加了网络公选课学习,缓解了由规模扩张带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紧张情况,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2.为学院17个实施“2+1”改革专业的7757名学生提供在校外修读公选课的途径,有效解决了由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改革所引起的学生在校外分散实习与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安排的矛盾,突破了学校发展的瓶颈。

3.利用国内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特别是共享开放课程,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使课程得到最广泛的延伸,而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使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共享和交互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4.灵活自主的学习环境,既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促进了通识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公选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中补充专业教育的作用。

5.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就业。近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7.6%以上,总体就业率在99.6%以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于省级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6年)》,2015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3917元/月,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为80.0%,核心知识满足度为79.0%,创新能力满足度为79.0%,工作c专业相关度为61.0%,职业期待吻合度为51.0%,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2.0%。

6.提高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志坚.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2]李辉.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5):48-50.

[3]周瑛.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陈彦仓.网络教育的整合与发展[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3,(1).

aStudyinapplyingBothClassroomandnetworkteachingmodeinpublicelectiveCourses

―aCaseStudyonGuangdongpolytechnicofindustryandCommerce

Linming,LiUZi-yang

(GuangdongpolytechnicofindustryandCommerce,Guangzhou,Guangdong510510,China)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手段;交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00-02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安全成为关系到信息技术能否成功得到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培养掌握高级信息安全高级人才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一、国内外现状

关于信息安全的教材,国内外有很多,比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及williamStallings著的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这些教材一般都是基于密码学基础,介绍基础的相关网络安全知识和基本原理,比如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数据加密和认证原理技术、入侵与病毒、防火墙原理和技术等内容,比较适合本科生使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比如可信计算、无线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技术及组播安全等理论和模型,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合适的教材涉及以上内容,适合研究生层次的教学。以上这些理论和技术目前只能在相关科研论文或其他文献中查到,这对我校计算机学院所开设的研究生学位课《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极不方便,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的探索

本文作者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承担计算机学院《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具有丰富的教课经验,并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对信息安全和研究生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考虑到当前信息安全的多个热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该课程内容从可信计算tCG和可信网络tnG开始,深入分析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出现代信息技术所涉及的信息安全的各种理论和相关技术,包括无线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技术、网络流量分析、盲签名/群签名、病毒传播模型及云计算安全等。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论理解,在课程教学中融合一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力求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涉及领域的研究动向进行全面的综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探索

本课程教学最初几年,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但由于课程涉及内容广,难度大,大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效果并不好。通过和研究生多次交流,并不断总结经验,作者认识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是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近五年来,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慢慢总结出以下有效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1.基础知识介绍。我校计算机学院本科阶段,开设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与安全协议》、《网络攻防》等课程,为我校毕业的研究生了解、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但我校其他研究生来自全国各高校,有的同学没有修读信息安全相关课程。为了使同学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课程开始会利用4个课时对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技术做介绍,为后面的专题打好基础。

2.专题介绍及小组选题。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课程教师会总结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前沿较新的、较系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十多个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并做简单介绍。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及兴趣爱好将同学分为十多个小组,每个小组4~8名学生,包括一名组长。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专题。

3.小组学习和讨论。在一定时间内,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所选专题进行调研、学习和讨论,要求每个成员了解掌握专题主要内容,包括涉及的关键问题、模型、算法及系统实现等四个主要方面。对调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经过小组讨论还无法理解,可和教师沟通,得到教师的指导。最后,小组要按规范制作ppt,并发给教师审核。教师给出修改意见,小组再完善修改,直至定稿。这个过程锻炼了研究生的调研、学习和合作沟通能力。通过这个阶段,小组成员对所负责专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并对小组成员进入导师实验室,对他们开展进一步研究大有裨益。

4.课堂报告。每个小组将根据教师安排,在课堂汇报所负责专题的内容。为了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教师在上课时临时指定上台报告的学生,报告学生表现会作为其个人及其小组成员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在报告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可以随时就相关问题提问,有时对某一个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为是学生上台报告,并且同学们可以随时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增强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5.课程考核。虽然每个小组在他们负责的专题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每个学生需要了解各个小组报告的专题内容。课程讲解、讨论结束后,所有同学还要参加最后的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来源于每个小组报告的内容。这样,在每个小组课题报告时,其他小组成员还要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讨论。每个同学在课题上的表现和积极性也将作为该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四、小结

本论文讨论的《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内外关于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专题的教材还没有,本课程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前沿研究方向进行系统化总结。本课程主要内容既可作为研究生学习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较新和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也可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

2.本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全面,包括可信计算tCG和可信网络tnG、无线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技术、网络流量分析、盲签名/群签名、病毒传播模型以及云计算安全等理论和模型。

3.为了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本课程包含一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力求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相长,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一专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增强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通过网上交流及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交互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建峰,李风华.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5,(1).

[2]王海晖,谭云松,伍庆华,黄文芝.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5).

[3]景静姝,王玉琨,刘鉴汶.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07,(5):97-99.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4

关键词:webQuest体育理论探究性学习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体育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必然。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法),其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二、理论依据

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模式是一个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其全部或大部份信息来自互联网。它往往将学生置于一个情境之中,以使他们能成功地完成webQuest。webQuest一般有两种学习方式:短期webQuest和长期webQuest,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小学水平三体育理论课的网络探究式学习采用短期短期webQuest比较合适,webQuest结束时,学习者将获取并理解了一定数量的新信息,这一阶段大约为1~2课时。

webQuest在使用中被设计成网页(web)形式,通过六大模块来完成网络探究式学习: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资源模块;过程模块;评价模块;总结模块。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三、教学实例

以《青春期的营养、锻炼与卫生》为例。

1.创设情景

从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由少年过渡到青年的这个阶段,叫青春期。这个时期人体发育最迅速,变化最显著,从体型、面貌到骨骼、肌肉无不发生显著的变化。从幼儿园到现在,你的身体有啥变化呢?从现在开始,你将是一名保健医生,带着疑问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吧

2.实践任务

你和你的同学决定了解自己在青春期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完成以下的任务来完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你的小组需要回答下列问题:青春期为啥会长痘痘;青春期男女生身体有什么特征;讲解青春期生理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青春期有什么卫生要求;青春期怎样进行锻炼。

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全班同学将被分成5人一组,在小组内每个成员将选择一种角色,每一小组都将在他们特定的任务中认真收集资料,以简报方式写出自己研究的摘要,并在各小组的研究报告基础上完成最终的研究成果。

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各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学会判断:什么是青春期,以及青春期有哪些生理上的变化;青春期加强营养、个人卫生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探索过程

学生需要探究的领域:人体成长的过程;科学锻炼对人体后天的影响。

提供给学生的建议:

(调查前)4人一组,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决定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即每人必须调查的领域;对于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大家通过讨论明确现有的信息,需探的信息;制定一个每人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以简报形式;规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截止期限,以便督促每个人按时完成计划;每一小组必须决定个人研究简报的表达形式,例如电邮、网页、论坛等。

调查中:应尽可能多花时间在网上搜索信息,丰富的信息对研究将大有帮助;探究过程中如果有人发现了可以帮助其他人探究的信息,请与别人共享;及时和别人交流进展情况、问题和想法,这对研究将大有裨益。

调查后:按规定写出个人研究报告上交小组;小组汇总个人的研究简报,讨论修改,完成本组的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报告。

4.创建资源

青春期健康、健康365、人体发育、人体生长发育的特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育锻炼有什么关系等相关网站。

5.自我评价

在完成这个“青春期的营养、锻炼与卫生”项目后,小组成员必须做到:就自己的研究,向小组提交一份研究简报;就小组的研究,向全班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并为小组的研究报告进行答辩。

6.研究结论

这个项目完成后,全班同学将会对自己所处的青春期时期的营养、锻炼与卫生有较深刻的认识。完成这项任务,各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学会:就自己的研究结果向小组提交一份研究简报;把小组中不同领域的研究结果整合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就自己的研究报告进行答辩;怎样与他人合作;怎样搜集网上的有效信息,并按一定的主题把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

四、思考

1.教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网络时代给基础教育的教学手段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各学科寻求与信息技术整合从而优化教学过程的今天,如果体育理论仅仅羁绊于传统显然是不行的。

2.网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任务驱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网络开发技能无疑是创建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

要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教师必须有以下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如windows,office文档处理,internet的设置使用、收发邮件等);掌握网页下载、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术(如使用Frontpage2000制作带链接、图片、表单的网页等)。

参考文献:

[1]李克东.基于web学习模式的研究.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会计政策;策略系数;计量;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002-05

一、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的创立――计量与定义的解读

各国学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企业某一单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分析,对企业整组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而对企业整组会计政策选择之于报告期盈利影响的计量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则更屈指可数。率先对企业整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大规模研究的学者Zmijiewski和Hagerman早在1981年就提出并创造了“会计政策选择策略(incomeStrategyofaccountingpolicyChoice)系数”的计量方法,并通过这一指标来检验公司整组会计政策选择状况。

Zmijiewski和Hagerman提出的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的计量分为五步:

(一)选择四种代表性会计政策,并按照四种会计政策对盈利的影响方向将每种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进行分类定义

Zmijiewski和Hagerman选择了存货计价、折旧计提、投资减免税和以往服务退休金成本的摊销期限等四种会计政策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各项会计政策选择对盈利的客观影响进行分类,将所有会计政策分为增加当期报告盈利和减少当期报告盈利两类。如将存货计价发出政策选择中的后进先出法、折旧计提政策选择中的加速折旧法归为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类;而存货计价发出政策选择中的先进先出法、折旧计提政策选择中的直线折旧法归为增加当期报告盈利类。

(二)对四种代表性会计政策进行多项排列组合

如果每项会计政策均有两种程序选择,则四种会计政策可以排列出16项组合,用以表示不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策略。每一组合代表一种策略。

(三)假设各种会计政策选择对盈利的影响程度,并据此运用多种赋值方法对每一项会计政策组合赋予一个策略值,形成不同系列的策略值

Zmijiewski和Hagerman假设了两种影响程度:

1.各项代表性会计政策对盈利影响程度相同。若选择四项代表性会计政策,则该假设使得不同组合会计政策选择对报告盈利的影响程度由16种组合减少到5种(简称5个策略系列)。其次,对16种组合策略按照5种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数值,以表示选择增加或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的会计政策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越小,策略值越低。例如当增加盈利和减少盈利的两个极端组合(1和16)分别被设为“1”和“5”时,只有一个减少盈利政策的所有组合可用“2”表示,拥有两个减少盈利政策的所有组合用“3”表示,依此类推;反之,亦然。

2.各项代表性会计政策对盈利影响程度不相同。仍以四项代表性会计政策选择为例,若代表性排位第一的会计政策对盈利的影响程度设为a,排位第二、第三的会计政策对盈利的影响程度分别设为a/2,排位第四的会计政策对盈利的影响程度设为a/4,则该假设使得不同组合会计政策选择对报告盈利的影响程度由16种组合减少到10种(简称10个策略系列);进而对16种组合策略按照10种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数值(见表1),其中,四项代表性会计政策都选择的组合策略其值计算如下:

a+a/2+a/2+a/4=2.25a

依此类推,可以分别计算出其他9种组合的策略值。

(四)选择互不关联的独立变量代替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或动机

Zmijiewski和Hagerman依据分红计划假设、政治成本假设、债务契约假设等选择了报酬计划、规模、资本密集度、行业集中比率、风险系数、负债比率作为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五)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并进行分析

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对第3步中两种不同赋值方法下形成的两种系列的策略值与第4步中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其相关性的强弱,选取相关性最强的一组策略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第4步中选择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1)并进行分析。

策略i=C0+C1报酬计划i+C2行业集中比率i+

C3风险系数i+C4规模i+C5资本密集度i+C6负债比率i

(1)

C1到C6的测定符号分别为:(+)、(-)、(-)、(-)、(-)、(+);i为企业个数。

根据上述计量过程所显示的科学内涵,笔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作如下定义: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是度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总体状况的一种量化指标;研究者依据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现状,选取有代表性的会计政策进行分类定义和组合;对每种组合(即不同的选择策略)采用一定的方法赋予策略值,不同的赋值方法形成不同系列的策略值;预期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内外部影响因素并选择相应变量替代,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是指能恰当反映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会计政策组合选择影响程度差异的一组系列策略值。

每个企业在特定会计年度的实际会计政策组合策略均可以用一个策略值来反映,策略值的高低表示企业选择增加或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的会计政策可能性的大小。由于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每个新的会计年度重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因而,每个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在不同年度有不同的表现。

摘要:众所周知,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故此,如何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和培养信息化人才不但成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对象。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一起,共同担负着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体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平台;建设

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学习平台是高校网络建设的一部分,它有自身的特点也必须符合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高校网络体育平台的物理基础是高校局域网,建设的基本目的是成为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学习、工作、交流的虚拟平台,进一步的目的是传播该校体育文化,扩大该校在体育世界中的影响力,进而扩大该校的影响力。因此,高校网络体育平台的建设必须满足这样一些要求:

(1)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的基本建设原则是如下三点:a、平台是主要面向学生的,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建设,要明确平台的作用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符合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现代体育教育思想;b、平台内容要及时更新,信息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更新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会降低学生使用的频率;c、要能够提供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不能只满足于本专业教育,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进行教育,因而,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必须考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需要具备的功能设置;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设置目的是要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和高校学生的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和教育管理。故此,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需要具备这样一些功能设置:a、体育信息资源库;网络教育平台的核心就是信息,只有设置了具有大量体育信息的教学资源库才能保证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的运作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这一般要包括体育赛事录像、相关解说、体育文献、体育电子期刊、专题讲座和国内外体育动态等,还必须设置搜索功能以便于使用者查找资料,以及相关网站链接等。b、用于指导和自测的学习专题库;一个好的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不仅仅是提供资讯的平台,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能给学生自学提供指导和自我评价的平台,也就是说应该提供包括技术讲解、练习示范、学习评价、自测练习等要素的一个学习辅助网络平台。只有这样的网络平台才能满足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学和自评,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找解决的途径。c、平等的网络虚拟交流空间;这个空间能满足学生讨论所学和获取帮助的需求。这部分可以设置如:BBS网上讨论区、内部电子邮件、在线聊天、文件共享、工作组和电子白板,另外还设置博客(BLoG)功能。通过这个空间,学生不但可以建立个人博客的信息化学习空间或学生学习网页,还可以通过链接任课教师的博客进行交流。而任课教师则可以利用博客作为电子备课本,该课程的教学要求。d、要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持续、稳定的给使用者提供服务,就必须在网络管理和技术支持上做一些工作;这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对局域网而言一般是指登录问题,和技术支持,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正常运作。

(3)高校网络体育教育平台是基于高校校内网络的一个网络资源,因此,它必然会受到高校网络建设的影响与制约,也会受到来自高校自身的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

纵观全国高校体育网络建设,可以发现大多数高校体育网络建设滞后于其他科目的网络建设,这是有其根源的,一是部分体育教师自身教学观念落后,不了解现代高等体育教育的要求。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实践课程,体育课主要是动作技能学习,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口授、演示、练习”为主,多媒体教育不适合体育教学,教师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是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不能脱离教师的讲授。因此,在体育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上显得不够积极和主动。二是部分高校中默认体育学科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地位低下。我们国家长期都存在着“重文轻武”的观念。因此,在各高校学科建设中,体育往往是被忽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一些综合性普通高校这一倾向更加明显。由于这些原因,导致部分高校体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不受重视,滞后于其他学科。

再有就是当前国内高校多数网络体育学习平台都不是由体育专业教师建立,而是由如计算机专业人员根据体育教师的要求建立的,虽然大多数的网络功能都可以实现,但因为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不是体育专业人员,对一些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考虑到的问题考虑不周,导致设计出的网络体育学习平台不尽完善,不能充分满足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在高校网络体育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并不仅仅是网络平台本身的问题,如果将网络平台本身比作硬件,使用者比作软件,那么,还必须加强软件的建设。人是使用者,人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的效果,所以,需要加强使用者-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建设。对高校教师而言,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使用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包括体育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和创作多媒体体育电子资源,指导学生使用网络体育学习平台和一定的维护网络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还必须提高自身的网络科技能力。对学生而言,要想用好高校网络体育学习平台同样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技巧,具备初步识别和筛选资源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制力,能够克制自己不沉迷于网络。(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体育课部)

参考文献:

[1]余丽华,段宝斌,阎朝兵,江西省高校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6)

[2]毛芝海,高宝华,体育信息传播对高校体育的影响,新闻爱好者,2010(3)

[3]孟庆兰,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研究,图书馆学刊,2008.(1)

[4]万清华,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现代营销,2010(7)

[4]马文超,吴君民.企业存货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变更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10(1):97-107.

[5]Bujaki,Bruce.incometaxaccountingpolicyChoice:exposureDraftResponsesandtheearlyadoptionDecisionbyCanadianCompanies[J].accountingperspectives,2007,6(1):21-53.

[6]梁杰,于健.公司治理对会计选择的影响――基于深沪a股东北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4:121-128.

[7]梁杰,吕唯.基于模糊化遗传Bpn财务报告舞弊甄别技术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2008(11):34-36.

[8]田昆儒,姚会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J].会计之友,2008(8):97-104.

[9]邵翠丽.管理者行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探讨[J].现代财经,2009(8):49-54.

[10]颜敏,王平心,张永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现状研究――基于2001年沪深股市的经验检验[C].中国会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4:179-200.

[11]刘斌,胡媛.组合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动因研究[J].财贸研究,2006(2):140-145.

[12]张永国,颜敏.会计政策组合选择分析――基于2007年沪深股市检验[J].会计之友,2010(5):92-97.

[13]颜敏,张永国.决定会计政策选择盈利策略的经济因素分析――基于2008年深沪股市的经验检验[J].财会月刊,2010(8)下:6-9.

[14]Zmijewski,m.,&Hagerman,R.anincomestra-

tegyapproachtothepositivetheoryofaccountingstandardsetting/choi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81(3):129-149.

[15]Hagerman,R.L.,&Zmijewski,m.Someecono-

micsdeterminantsofaccountingpolicychoi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79(1):141-161.

[16]吴亮,符定红.基于距离扩散的审计信息系统异常数据挖掘算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56.

[17]周喜,曾丽.孤立点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5-57

[18]黄辉.数据挖掘技术在虚假财务报表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8(2):30-32.

[19]梁杰,徐晋.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分析――会计政策选择三大假设的检验[J].财会月刊,2010(2):13-14.

[20]汪士果,张俊民.基于数据挖掘的会计舞弊识别问题研究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79-84.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6

>>新媒体视野下提高高校团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研究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研究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媒体审视”误区与引导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舆情传播特点及引导对策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高校学生自媒体使用现状下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调查与分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监引导研究自媒体视阈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探讨试论自媒体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的优化研究自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建设及引导机制研究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监控与引导研究网络媒体监督与舆情引导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危机舆情监控机制探究自媒体环境下的涉警舆情引导探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2016-11-23〕.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4〕蒲红果.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8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深刻变革。

一、网络环境带来的教育思想的变革

长期以来,会计教育存在着“唯师是从”的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师们偏重会计理论研究,忽视了会计教育理论研究。规范性的教育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新的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还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呆板、枯燥乏味。因此,会计教师必须尽快从“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学研究型”教师。网络环境下未来会计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的辅导者、领航者。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向教师提问,提倡富有理性和健康人文精神的争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为此,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

二、网络环境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带来冲击

教育理念的变革推动着教育方法的变革,也必将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带来冲击。

目前我国各类院校会计专业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方法仍主要是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是压抑的、沉闷的,缺乏兴趣及挑战性,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网络化时代的会计教育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以自学为主的知识吸收、消化、创新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开展自学,根据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在线讨论;教科书和专业辞典用于会计课程的学习辅导,利用在线的测试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使学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课后,学生可通过e-mail、网上论坛和即时通讯等网络信息工具进行多群体的互动学习活动。传统的单向传授式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渐被协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双项互动的新型学习模式所替代;传统单一的教学课堂(第一课堂),正在逐渐被教学课堂(第一课堂)、校外专业实践(第二课堂)、校内课外学习活动(第三课堂)和网络学习课堂(第四课堂)相整合的新型教学课堂所替代;较为单一依赖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正在逐渐加强教科书以外的拓展知识和实践活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互联网与通讯科技、计算机科技、软硬件设备与技术的快速进步,可以预见,网络技术将是现今会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必要元素。教学科技理论的发展也支持未来会计教育模式朝着“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与会计学科领域整合应该是未来会计教育的主流。

三、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方法探究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同时也为会计教学方法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借助于网络来进行和完成的。教师选择合适的课题在网上,学生在网上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然后在网上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和成果形式。经过网上的资料收集,并通过分析和判断,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以论文的形式在网上。这种过程可以是某个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同一课题的学生在网上成果后,教师再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如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教学法的实施可通过建立研究型课程学习网站的形式。即根据会计、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及当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热点问题建立一个研究型课程学习网站。该网站主要频道包括研究方向、课题管理、资源检索、提交作业、网上交流、成果评价、在线帮助、学生注册等。该网站研究方向可根据专业教师自己研究的方向分成几个类别;课题管理频道主要包括学生上报研究课题、查询学生研究课题、查询学生课题档案;资源检索频道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检索、数字图书检索、音像资料检索以及这些项目的上传等;提交作业频道主要包括上报开题报告、上报研究报告、上报答辩报告等;网上交流频道包括学生作业交流、查看教师推荐的优秀课题、查看其他学校学生的研究成果、查询学生的研究报告和答辩报告等;成果评价频道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指导教师评价、查询评价结果等;在线帮助频道主要包括研究型课程的基本原理、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报告、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如何写作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作业评价的标准、完成作业所需模板示例、各种作业形式示例、个别请教等;设立学生注册频道主要是便于管理和指导,它包括用户名、口令、学生的基本情况。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使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完全可以在网上开展交流。

(二)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就某一个问题教师发动学生网上共同参与,可以分组,组际间可以交流。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可以在若干节内或课外活动中完成。它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搜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由此看来,任务驱动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探索问题或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建拟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觉到任务的真实性。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任务驱动教学成为可能。

(三)基于资源库的教学

这里的资源库是指根据我国各高等院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库进行备课、制作教案、制作演示文稿、进行演示实验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网上练习、网上提问、模拟实验、拓展阅读等。

“立信会计网络教学资源库”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库开发的一个新的探索。它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科为主”的新型理念,以学校精品课程为单位,提供丰富的导航机制、高效的检索与查询,让学生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的资源。

(四)学生专题学习网站

学生专题学习网站即由学生学习小组自行开发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网站。推动学生开发专题学习网站旨在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与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目前,高等教育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专题学习网站正是一种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重要转变,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身潜能和有利于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如,可以就高级财务会计及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共同涉及到的“衍生金融工具”建立学生专题学习网站,设立相关知识的频道,如:衍生金融工具在世界各国的应用、衍生金融工具一览表、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处理、衍生金融工具的国际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理论研究等。

(五)跨专业教学

跨专业教学是指跨越专业界限进行会计教学的一种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跨专业会计教学是指任课教师在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地参与到与会计相关联的其他专业中去。

跨专业教学是整合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网络环境使跨专业教学来得更加方便和易行。

基于网络环境下跨专业会计教学把会计问题放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各专业教学的视野下加以审视,解决了学生的思维整合问题。由于传统的分专业教学将学生的思维人为地割裂开来,再者由于各专业的教师都非常强调本专业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而往往不重视或根本不关注与其他专业的横向连接和沟通,使学生疲于应付。通过这种方式,一是可以使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二是可以消除教师只关注自己本专业教学的心理壁障;三是解决了学生体验知识的需求。基于网络环境下跨专业会计教学不仅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对各专业知识的体验。在此,可以把eRp(企业资源规划)引入到会计教学中。

eRp教学是建立在eRp这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之上,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学习)对象和考评对象来组织教学(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管理类学科各不同专业(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学生结合成一个学习小组,模拟企业团队人员,根据不同角色,分工协作,使学生在与同伴及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扩展已有知识、产生新的概念、实现知识互补。通过共同探索,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9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

⑴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究的目的和意义⑶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基本格式

书籍类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名称、立题编号、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

研究报告格式范文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xx”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⑴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⑵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网络教学研究报告篇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