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7:11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1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此类活动正逐渐壮大,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这种活动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学生更趋向于全方面发展。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在曲折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我们每一天都是有收获的,我们总是在进步。

拿着水桶,抹走桌上的尘埃,擦亮窗户。拿起油漆桶,刷走墙上的涂鸦。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很久没有做过了,趁着寒假,我有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通过此次社区服务,我不但享受了劳动的快乐,而且体验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满足感。墙上,那些各式各样的涂鸦,硬生生地挂上的图画和办证,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环境是靠大家来保护的,可是大家却不以为意。

从中,我还人知到自己应该在有空的时候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那应该也是我们必修的功课。我们要帮助辛苦劳动的父母,在他们感到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抚慰他们劳动后的疲惫。我终于了解到了清洁工的辛苦,了解到了环保的不容易,了解到了清洁工认真的精神,瓜子壳、烟头等都是他们劳动的对象。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2

关键词: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利用;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24-0

同志指出:“不要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全过程十分强调开放性和动态性。就目标而言,强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就内容而言,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就结果而言,强调学生活动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体验;劳动实践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其活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动实践和亲身经历,提倡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体验和感受生活。

劳动实践教育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更为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不是对儿童进行科学训练,而是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层次上复归儿童天性,建构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劳动实践基地的开发,其意义是重大的,它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们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一步构建劳动实践基地和充分利用基地,主要做法如下:

一、实行三个结合,把劳动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一)劳动实践与实施德育工程结合。重视德育工作,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和深化德育内容,拓展德育渠道,促进德育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许多学生正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学会了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前途,改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二)劳动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特别是劳动技能教育,其规范性的操作训练,对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提高劳技课课堂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教学,如聘请农业专家和富有经验的农民,到学校做讲座,培训教师,或到课堂执教等。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现在大部分学生为独子,学生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学校教育的积极效应容易被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所抵消。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是给家长开办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讲座,二是想办法引导家长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如要求小学在接受一年级新生时逐个询问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对家长提出“补课”的要求,从一年级起,由低到高安排包括个人卫生自理,洗涤小件物品(如红领巾、手套、鞋等)整理个人生活、学习用品,清洗水果蔬菜,使用一般家用电器,简单的烧饭做菜、花卉栽培等教育内容,由家长评定成绩签署评语,学校在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劳动课成绩。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自觉性,家长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二、尝试三种模式,提高劳动基地资源利用效率。

(一)实践体验。从基地的角度看,如果劳动实践教育仅仅局限于教材,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讲授、接受”的模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二)问题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问题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通过教师设置一定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或由教师直接提供,既可以来自学科,也可以源于家庭和社区,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学科,也可是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这样,可以打破固定教材的局限,走出课堂和学校,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情境陶冶。通过开发和利用基地,有意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启发学生领悟情境并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境中之情,境外之音”,学生通过写话、日记、习作、作画来抒发内心的真切感情,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3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强调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他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国民凝聚力的竞争。这无论就其中那一个方面实力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他认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总书记又指出要以德兴国,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居于重要的地位、起重要作用。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起导向作用、对思想情感起动力作用、对操作行为起保证作用。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于其他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心理标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需要、信念,外化为受教育者的言论、行为的教育过程。 德育不仅人人育人,而且要处处育人。任何空间,都是育人的环境。陈鹤琴曾指出,大社会、大自然,都是教育的课堂,都是教育的活教材。德育要在课堂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做人基本道理,也要到自然中"经风雨",到社会去"见世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不是眼前的权益之计,而是终生"全程"的育德大事。教育是系统工程,德育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今天的教育要为学生今后几十年负责。德育是为学生终生做人的思想品德素质而奠基。 教育的任务是双重的,即教书又育人。学校教育必须把受教育者的品德放在笫一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quot;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极其深刻地讲明了这个道理。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愿意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教育,研究两千五百年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 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即如何教人做人,旨在使人的人格完善、他提出?quot;君子怀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仁由已"等,均讲的是有教养的人,最高的道德修养生于自身,应重视自身的品德培养。 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健康、有责任心和能力的全面人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学德育就应起到使学生从对自己负责到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从道德行为训练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入手。 教育的过程是被教育者参加的过程,只有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活动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是有效果的,任何信念都是在实践中形成、深化、确立的,因此学生必须走到社会的实践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后天社会关系对人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恩格斯也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quot;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为我们探索德育规律奠定了唯物的理论基础,揭示人的社会特质的根源性,揭示了思想道德品质的成因,使我们认识到人们的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们的社会初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科学的的任务是要以这一原理为指导,探索这一原理在德育过程的特点。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因此,学校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物质生产劳动基地的建设并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人们的品德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德育是组织学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活动,严格地说它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获取现代生产知识以便日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言说:"劳动是一切美德之本,懒惰是万恶之源"。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逐渐认识到人的社会本质与价值,才能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而且可以使学生逐渐认识社会,并且有助于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热爱集体、团队间合作等品质的培养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 1、军训。请解放军来校或带学生到军营训练。 2、社会生产劳动。参加工业、农业生产劳动和商业服务劳动,也包括勤工俭学有偿劳动和社会公益无偿劳动。 3、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例如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植树、交通安全的宣传、卫生、慰问烈军属、教师、为老弱病残送温暖活动)、又例如一些配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政治任务而进行的专题活动(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活动、50年大庆、迎香港、澳门回归,迎奥运活动等)。 4、社会调查。包括参观、访问、考察、问卷调查。 社会实践活动具备以下五种德育功能; 1、提高觉悟。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广泛接触各行业的社会成员,加深对劳动群众的感情,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改革开放各条战线的巨大成就,更加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学习先进人物的奉献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感受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增强讲质量求效益保信誉的商品意识。 2、树立正确思想观点。树立正确苦乐观和人生观;认识劳动创造世界,体会劳动艰辛,更加尊重劳动人民,认识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在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学习自觉性。 3、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利于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利于加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利于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奋斗品质,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利于培养互助友爱同甘共苦的精神。 4、培养品德能力和个性品质。实践中正确评价自我;培养克服困难、迎接挫折的坚强意志;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分辨是非、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 5、加快社会化进程。克服视野狭窄、认识幼稚;克服独生子女容易出现的懒、软、靠、独等毛病;提高集体活动中的谐调性和乐群性,提高社交能力和训练待人接物的文明礼貌;增强公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巳经很普遍,且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在日本、德国、美国等一些国家,参加社会实践己经是青少年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体现出西方文明建设的风范。 近年来,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在纪念碑前举行主题大队会;组织学生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到焦庄户参观地道遗址。石狮、地道是战争的见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还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采摘社会劳动,地安门百货商场做"一小时售货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劳动光荣。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为社会、为有困难的人们倾注自己的爱心,给首都北京增添美丽的色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在落实《纲要》中,我校制定了分年级参与德育基地活动方案,一二年级参加宋庆龄故居德育基地活动,三、四年级参加郭沫若故居基地活动,五,六年级参加徐悲鸿纪念馆基地活动。每逢"六一"一二年级同学在宋庆龄故居加入少先队,并参加游园。三四年级在郭沫若故居召开"同郭老过队日"的联合中队会,五六年级参观徐悲鸿纪念馆,请廖静文馆长讲徐悲鸿青少年的故事,学习徐悲鸿做有骨气的中国人。这三个教育基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同学们在这里受到教育。每年春节前,同学们从家中拿来苹果,鸡蛋送到基地武警战士手中,并同战士们一起联欢。参与基地的一切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我校落实《纲要》及区《纲要细则》,制定了分年级实施教育主题方案。一年级《做个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二年级《我要戴上红领巾》的教育,三年级《我爱集体》的教育,四年级《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教育,五年级《环保伴我行》教育,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老师在每月的例会时间,互相切磋德育主题的实施。并召开了各种班队会如:我是小学生,我爱红领巾,心恋集体,民族团结是一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自已的主人,我与交通,废电池的危害,珍惜时间,香港回家等有特色的主题班队会,同时也有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如:"盲人之旅"、"记忆"等,这些分年级的德育活动,重在学生的主体参与,有针对性,在活动中体验,有一定的实效性。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杨曦老师把折剪、纸贴画课与参观海洋博物馆活动相结合,设计让学生动手把教室办成"海洋博物馆"。学生是员工、教师当馆长,整个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主体参与,学生兴趣高。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展示出来。制作过程即动手又动脑,有分工、有合作,体现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一会儿,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海洋馆画面出现了,作品展示了海洋的绚丽、奇异和美妙,学生还绘制出了污染的海洋。在作品展示时,同学们纷纷面对海洋世界发表感慨,奇妙的遐想,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语言,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环保问题,使同学们警觉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成为师生的共识。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挥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受到一次环保教育。 李淑捷老师,把低年级大笨狗当老板的活动教材引入高年级,让学生参与办超市。师生有目的地参观超市,回校后分别担任超市的部门经理和员工,教师做董事长。学生们从商品分类到货物摆放,从经销商品到接待顾客,一一进行实践,学到了许多经营常识和买东西的学问,懂得干什么都要有责任心和专业知识。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师生间是平等的、友好的,大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伙伴式关系,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生兴趣浓、热情高、参与面广,人人都有收获,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增添了本领。 我校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后海河畔,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坚持爱海、护海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质调查,寻找污染源,号召居民不往海里倾倒垃圾和污水。少先队员给小树浇水,捡拾白色垃圾和烟头,擦洗护栏,还担负起后海健身乐园清扫保护工作。 登鼓楼数数周围的大小烟囱,数数汽车的黑尾巴,到二环路护城河及广安门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做城市大气、环境、水资源等污染的调查,使学生了解污染源,并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鼓励他们发现环境保护问题,为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尽一份责任。 同学们种植生命树活动已坚持了三年,达到人手一棵小树苗,开展了"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结合申奥,组织学生参加百米长卷签字活动,让每位学生在参加申奥中得到教育,有五位同学代表全校学生参加多米诺骨牌摆放并推牌活动,这些骨牌是全校同学用废纸换来的,表达了全校同?quot;争办绿色奥运,有我一个"的心情。 我校少年军校成立,军训活动已经举行四次,有400多军校学员结业,在军训中,同学们进行队列训练,远足拉练、参观军营、学唱军歌、考察沙丘,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更加热爱解放军。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提供教育信息。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队员来校介绍考察情况,观看录像片,领略大自然风光的美好,体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请环保专家讲家庭环保新概念,从无磷洗衣粉的使用到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从人们的服饰面料选择到饮用水的科学。请造纸七厂的工程师介绍纸的来源和树木森林的关系,同学们纷纷收集旧书废报送到造纸厂回收再利用。个人徒"黄河万里行"的任佳雁的报告,使学生们对黄河两岸资源受到破坏、水土流失的事实所震撼,激发了学生热爱母亲河、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以环保为主题,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先行组织多种活动,六年级军事科技周,考察了河北怀来的"天漠",面对大沙丘、垃圾山、墨水河,学生想到了沙尘暴和酸雨,认识到多种树、保护环境、植被何等重要,同学们心情十分沉重地写出了考察报告或小论文,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参加者即全体学生,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和必要性。 社会实践是一种有益的活动,必须让同学们了解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广泛接触社会,直接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并去思考、解决。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吃苦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2.直接服务于社会,参与社区建设,解决社会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有困难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为国家、为社会造福。 3.劳动过程的本身就是对周围群众的教育,创造出优良的社会环境,用首都学生的精神风貌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提高全体公民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了做小主人的感觉,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感性到理性,产生了质的飞跃,增强了自制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活能力、意志品质从小培养起来。 德育的功能在于育人,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高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教育的竞争。在实现伟大的历史任务的竞争中,教育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为了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前列,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4

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一栋栋教学楼里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蜿蜒幽曲的林荫小道因为我们的清理而显得整洁开阔,这些凝聚了我们无尽的心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益劳动个人鉴定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公益劳动个人鉴定1

公益活动需要的是一种拥有爱心,奉献爱心的精神,需要不图报酬,友爱无私的灵魂,她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职责的一个伟大事业。所以,在把关怀带给世界的同时,公益活动的举行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礼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也起到了进取推动的作用。我要说:一个人即使再有本事,再有热情,要想把事业做的成功,有所成就,紧紧靠自我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靠我们大家的齐心努力!

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首先要有一颗奉献的心,真诚的对待公益活动,不能只为了某方面的利益。当然,经过公益活动而得到某方面的才能最好可是,锻炼自我各方面的本事,能够为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可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公益心,从公益活动中得到欢乐,服务大众,为社会做贡献。以后,我们还能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次公益活动使我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启示我们应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公益活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是如此。仅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没有缝隙去钻。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应对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公益活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本事,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进取参与社会实践,经历风雨和彩虹,丰富自我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公益活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职责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的人生观。经过这次活动,也使我今后在自我的学习道路上有了正确的方向。

在现实中,公益总带着点悲壮的色彩,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件仅有极少数具有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的人才能够认真从事的工作,一件让许多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事情。但事实上,许多公益活动,只可是是举手之劳便能够完成的,比如环保,低碳活动,再比如去帮忙另外一个需要帮忙的人。很多公益项目,并不比我们做一顿饭或者学习一项技能要复杂。

公益劳动个人鉴定2

这次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社区服务启发了我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为老人服务,令我的心里充满了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平常能够体会得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我完美的心灵。

这次的公益劳动,使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的劳动观念,帮忙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了我构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公益劳动不仅仅能造福社会,并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当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而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进取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本事。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职责感和社会适应本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日,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日,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此刻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公益劳动个人鉴定3

公益活动需要的是一种拥有爱心,奉献爱心的精神,需要不图报酬,友爱无私的灵魂,她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职责的一个伟大事业。所以,在把关怀带给世界的同时,公益活动的举行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礼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也起到了进取推动的作用。我要说:一个人即使再有本事,再有热情,要想把事业做的成功,有所成就,紧紧靠自我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靠我们大家的齐心努力!

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首先要有一颗奉献的心,真诚的对待公益活动,不能只为了某方面的利益。当然,经过公益活动而得到某方面的才能最好可是,锻炼自我各方面的本事,能够为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可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公益心,从公益活动中得到欢乐,服务大众,为社会做贡献。以后,我们还能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次公益活动使我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启示我们应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公益活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是如此。仅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没有缝隙去钻。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应对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公益活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本事,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进取参与社会实践,经历风雨和彩虹,丰富自我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公益活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职责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的人生观。经过这次活动,也使我今后在自我的学习道路上有了正确的方向。

在现实中,公益总带着点悲壮的色彩,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件仅有极少数具有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的人才能够认真从事的工作,一件让许多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事情。但事实上,许多公益活动,只可是是举手之劳便能够完成的,比如环保,低碳活动,再比如去帮忙另外一个需要帮忙的人。很多公益项目,并不比我们做一顿饭或者学习一项技能要复杂。

4公益活动之心得体会公益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供给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大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仅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经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我的位置,发现了自我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一名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更应当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本事和动手操作本事的重要途径。为帮忙、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动进行实践,丰富广大青年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家乡、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上了大学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公益活动是最有意义的。我和几位同学充当,并亲自将物资送往贫困地区学生。这次公益活动使我学习到了很多,首先在精神层次,要有崇高的梦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职责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

我们去到那家学校的时候,小朋友都正在上课,我们从窗口外看到他们都很认真地在上课,没有一个人是在睡觉的。当时我就觉得有点惭愧,因为自我上课都有时在睡觉。我们的活动是在他们的食堂里举行的,我们要先去那里布置好场景等小朋友来。当我们刚布置完他们就很有秩序的一个跟一个的走进礼堂,并且很有礼貌的跟我们打招呼。活动刚开始他们就显得很热情,进取的参加我们设计的活动。他们对我们完全没有陌生的感觉,有很多师兄师姐还抱着他们一齐参加活动。我们给每位孩子送了物品,然不多,但却饱含了深情和祝福。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让我倍感欣慰,贫苦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她们乐观向上的童心,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又让我心酸,真期望她们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对于那些困苦的子相比我们明显多了一份沉重,她们没有其他小朋友那么多姿多彩的生活,小小的年纪已经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以后的道路还很长,理解完义务教育后能否继续上学,经过知识改变命运还未可知,然而,她们在贫困面前,选择了自强自立,坚决抵制

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与尊重,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更是如此,教师、同学和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爱是贫困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支持。所以,我们的公益活动要继续,这种继续不仅仅是捐款捐物,还有精神支持和帮忙。

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还跟着我们,嘴里不断的喊着哥哥,那样貌是很舍不得我们离开的,虽然相处的时间很短暂,但他们对我们都建立一种纯洁的友谊,一种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友谊。

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完善人格,是一种职责,“修身齐家知国平天下”,社会的提高,国家的建设,人生的成功,需要的何止是文化技术经济在发展,一个受高等教育者,要支撑和继承的东西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去做,去行动。如果我们多点爱心,我相信他们在这个世上会活的更开心。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实问题;对策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关键一步。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劳动课程流于形式、劳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等现实问题。如何更好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是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点。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职业院校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为育人机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在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生产见习中处处体现劳动因子。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需进一步解决。1.劳动课程流于形式。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很重视劳动教育,但因课程认知片面化、课程内容刻板化、教学方式单调化、考核方式随意性等原因,劳动教育课程边缘化和形式化严重,劳动教育内涵有待提升。一是课程认知片面化。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认知不清,使劳动教育沦为“没有劳动的教育”和“没有教育的劳动”;部分教师将学校开展的勤工俭学、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等同于劳动教育课程,或以象征性的体力劳动代替系统性的劳动教育;有的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因而在劳动课程教学中重技术技能教学、轻思想观念引导。二是课程设置简单化。由于劳动教育课程在目标、内容、评价以及投入等方面的统筹不够,缺乏整体性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导致课程设置简单化。部分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课程等同于专业实践课程进行设置。三是课程开展形式化。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落到实处,“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更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使学生的身体完全置于劳动之外,要严格禁止弄虚作假和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部分学校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用语言讲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劳动价值、劳动场景、劳动流程,希望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劳动技能;部分学校热衷于邀请劳动模范进校园宣讲。这些教育方式虽然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但缺少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很难接受到实践锻炼。2.劳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由于制度构建的过程性和复杂性,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制度缺乏规范,劳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一是劳动教育结构性失调。部分高职院校为提高自学考试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劳育”的现象,劳动价值观培养被忽视、劳动教育被边缘化;部分高职院校受功利化思想和就业率考核等因素影响,片面注重劳动产生的外在价值,鼓励学生将劳动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技术技能手段,忽视劳动的内在价值;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因资金、精力、资源等投入不够,导致劳动教育开展动力不足。二是劳动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校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的方方面面,需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需要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全情投入,需要各级教学单位参与落实,需要强有力的教学、管理、考核、激励制度予以保障”。三是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科学的内容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优质的实践平台、充足的师资保障、规范的评价体系。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模糊,局限于社会实践;劳动教育资金投入有限,校内劳动实践场地和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校外劳动实践平台较单一;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劳动教育指导教师一般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兼任;劳动教育评价以实践活动报告为主,忽视过程性评价和指导;劳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在校园形成浓厚的劳动氛围和劳动文化。

二、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导致劳动的育人价值发挥不足。因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占比,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1.强化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强化劳动教育价值认同。高职院校应明确劳动教育的地位和性质,抓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目标,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作为整体统筹考虑。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精心设计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劳动对于国家繁荣、社会进步和个人成才成长的价值,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其次,培育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道德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激发劳动热情和劳动意志,形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新时代劳模精神,包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引导学生尊重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成绩的劳动模范,树立崇高的劳动理想。再次,增强劳动自觉、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既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强化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新劳动的意识、磨练意志,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又帮助学生学习满足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新的劳动技能、实现全面发展。2.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要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认真研究和处理好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劳动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一是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关于劳动和劳动精神重要讲话的学习,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二是重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挖掘专业教育课程中的劳动因素,使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互渗透。三是加强劳动技术技能培养,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技能培养基地,并推进校企协同合作,使学生广泛参与劳动实践和职业体验。其次,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形式。一是结合勤工俭学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在校内广泛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如清扫卫生、设备管理等。二是结合专业见习开展生产劳动教育,与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宽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三是结合志愿活动开展服务型劳动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敬老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等。四是结合求职就业开展创新性劳动教育,强化“双创”活动的体制机制建设。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劳动教育,构建网络空间、虚拟教育情景,创新劳动教育新形式。再次,完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一是根据劳动教育的需要,将教师培养、人才引进与校外聘请相结合,建立专兼职结合、教育观念先进、理论水平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劳动教育团队。二是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开展“课程劳动教育”,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三是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提升其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四是对承担劳动课程的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此外,还可以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聘请校外劳动模范和行业专家担任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劳动精神、学习劳动技术技能。3.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首先,培育校园劳动文化。将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劳动文化。一是加强劳动教育宣传。通过悬挂标语、发行校报、校园广播等创新劳动话语传播方式,讲好劳动故事。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劳动教育活动。利用植树节、劳动节、科技大赛等关键时间点和事件,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党课、劳动实践等劳动教育活动,如杰出校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等。其次,构建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校大力支持的工作机制,推动劳动教育有序开展。二是完善劳动教育物质基础,为劳动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设备、实践场地、实训基地等实践条件。三是建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明确劳动教育占比,制订评价标准,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记录学生的课内外劳动情况,并将此结果作为衡量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再次,形成三方协同的育人格局。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配合是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家庭是学生劳动教育的基础,家长要抓好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学校要发挥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统筹安排劳动教育时间,合理安排课内外劳动项目,规划好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社会要发挥好支持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政府要引导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与高职院校结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各类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要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支持学生开展社会志愿、公益活动、社区治理等服务性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将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深化学生对于劳动本质内涵和价值意义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使其掌握现代化的劳动技能,进而培养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n].人民日报,2020-03-27(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03-30(12).

[5]乐晓蓉,胡蕾.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考量与整体推进[J].思想理论教育,2020,(5).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6

论文摘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令不少家建物质条件变得相对丰厚,加之社会并技信息高度发达,扣今的学生,特别是中考落榜而选择鱿读职业学校的手生,由于长期沉逮于物质享受中,家建又缺乏有效的引手。因此不少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处于迷惘状态,找不到自我,对学习丧失兴趣,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这些缩合素质相对杖低的学生,知果我们中职教学还是采用理论满堂灌的模式,必然导致反效果。本文从根派粉手,揭落当今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并就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事项提出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望能肠教!

1中职学生的现状

目前,就读中职类学校的学生多为考不上理想高中而又想学一技之长的人员。由于知识理论水平、自主学习能力、思想道德方面上跟高中学生和高职学生有一定距离,因此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在学生管理上也相对困难些。主要是学生的思想受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思想品质上存在一些不足;道德品质上出现一些偏颇;个性心理的品质表现不容乐观;生活品质方面存有不良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现象:(1)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基本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的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少部分学生甚至厌学,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2)对校纪认识不足,不愿意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以自我为中心,责人严律己宽。(3)学生普遍大胆、开放,自我表现欲强,敢想敢干,不顾后果。www.133229.Com(4)攀比、摆阔心理严重。(5)缺乏责任感,欠缺奉献精神,重视“利益”(6)对批评教育有较严重的对抗和敌视情绪,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2参加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思想、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真正转变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技能。

2.1社会实践为中职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提供机会

当代学生是幸福的一代,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物质条件宽裕,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视其掌上明珠,什么辛苦的活都不让干,不缺钱,要什么给什么。相对七、八十年代的学生而言,有着天渊之别。然而在物质条件非常丰厚的今天,当代学生唯独缺乏的是对贫穷、勤劳的认识和感受。

2.2社会实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有效手段

思想政治课是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实践锻炼是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实践锻炼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学生提高认识,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现在的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劳动,劳动习惯差,“娇”、“骄”二气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我们组织了学生到本区生产企业去参加实践锻炼,不少学生通过劳动锻炼,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社会实践有利于提升技能

长期以来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课堂满堂灌,缺乏说服力,缺乏生机和活力。组织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贯穿于实践当中,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吸收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克服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毛病,理论联系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路

社会实践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以实践的方式让当代青年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然而,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学校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简单化了。为此,针对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

3.1制定社会实践学分制.推动社会实践日常化、持续化

日常化社会实践要打破时间限制,并设置长期计划,将实践与教学融合在日常教学秩序中。中职学校可将社会实践设置为三部分内容,即:专业实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按照原有的实习计划和学分计算办法计人学生学分;校园文化活动以学校学生管理机构统计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情况为标准,累计获得学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学校在专业实习以外通过其他方式或途径让学生深人社会,参加社会劳动或志愿服务工作,从而让学生更正面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理解社会。该学分的获取以学校学生管理机构统计为标准。以上三部分学分同时具备方可成为学生毕业的条件。

3.2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中

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各中职学校应将实践教育作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践活动的管理上要制度化,并将它纳人教学计划,给予必修学分,加强考核。同时还要注重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假期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制定大纲,编写教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实践时数、形式、内容和要求,派遣相应老师从中指导,使之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

3.3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

筹建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建设,是社会实践规范化的前提。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因地制宜建立一些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并要多渠道地开辟实践基地,使之网络化、经常化、制度化,方便学生长期持续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反馈检验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7

作者:余传信

劳动创造美好,劳动改变世界。学校聚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为我校劳动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展劳动第一课教育,班主任老师引领示范如何扫地、拖地、并规范班级卫生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

2、班级文化布置有劳动文化,各班张贴劳动宣传标语,让劳动文化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

3、班会课开展劳动教育榜样、班会讲述名人爱劳动的教育故事、开展劳动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

4、学校每周开展班级劳动卫生文明班级评比,促进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体验劳动创造美和改变世界的美好。

5、班主任组织开展好每次大扫除活动,老师带着着学生一起干,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收获。

二、创新劳育课程设置

根据我学校校情、学情开设符合学校建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劳育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劳动的热情。如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课程,不断深化,社会实践的次数逐步增多、形式日益多样化。

1“特色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心灵手巧”手工课,“烹饪美食制作”,“茶艺”,“组装机器人”等特殊劳动课来激发孩子劳动的热情,以劳促育,培育孩子们动手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特色活动”培育孩子爱劳动爱学习的习惯

(1)我校春季和秋季组织学生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践活动、“劳动研学”活动,带孩子走出教室,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美好,感受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成果,既获得了真实的劳动体验,又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爱国爱乡爱家情感。

(2)我校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跟孩子们分享劳动的美,让学生学会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开展“亲子包饺子”活动,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通过劳动教育增进亲子关系,并体验到劳动的美和乐趣。

三、搭建劳动创造平台

1、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快乐菜园子,每个班一个块土地,孩子们在自己班菜园种上蔬菜。劳动课老师带领孩子到菜园子跟孩子讲解素菜生长的特点,孩子在学校就可以体验自己亲手种的菜。

2、学校通过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其他节日为平台,为学生搭建劳动桥梁。春节开展我们的春节手抄报,春节制作花灯、包饺子、贴对联劳动教育。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比赛。中秋节开展制作月饼。植树节带领孩子们植树,一起为学校增添新绿。在雷锋节和重阳节,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劳动感恩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活动丰富、有趣,又契合生活,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3、通过综合实践课、主题班(团队)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四、建立良好劳动评价体系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8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开展劳动竞赛,使劳动实践过程带有适当的竞赛因素,以激起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上进心较强,他们的主导性劳动动机是取得优秀成绩,争戴小红花,争当优秀生,以博得老师、家长的赞扬和同学们的尊重。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倾向、可以在中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中、适当安排一些小竞赛活动、给优胜者以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使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动机始终处于极佳处况,一定会增强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促进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在劳动课教学中,学生是劳动实践的主体。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乃是组织学生更好地实践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劳动实践中,组织学生互相协作的形式较多,常用的大体有这样几种:分工性协作。几个人或一些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每个人负责劳动实践中的一个环节。这样,每个学生在劳动实践时,就会体会到自己同他人,同整个集体之间的关系,考虑到这个环节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别人或整个劳动过程,影响到整个任务的完成。小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要强心理,在劳动实践中,恰当地组织好学生的分工协作,会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劳动动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刷书包》和《洗衬衣》等课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劳动实践时,?教师可以将每个学生安排在整个劳动过程的某种环节中。如每组的1号同学打水泡书包或衬衣;2号同学打肥皂,揉搓书包或衬衣;3号同学进行漂洗。

辅助性协作。在劳动课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教师讲解演示得十分细致清楚,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就是学不会,掌握不了,但往往经过同学的指点帮助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劳动技能的要领。例如一次某校上《学针织》一课,在学起头技巧时,尽管教师讲解,演示的很清楚,甚至配上幻灯录像增大了演示的可视度,但仍有一些同学掌握不了一手挽线,一手挑线的技巧,但经周围同学稍一指点,他们“顿开茅塞”,很快掌握了起头的技巧。

互助性协作。有些劳动课的实践内容较为复杂,环节较多。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加之缺乏锻炼,在从事劳动实践时,有时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情形。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时,应让学生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当一人实践时,他人可以在旁提供帮助或照顾,以保证劳动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以集体形式组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劳动实践中,不同的劳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影响也有区别。不同的劳动情境和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但也容易产生单纯计较个人实践效果,炫耀自我思想倾向。而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劳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他们能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又能协调动作,搞好配合。同时,这种劳动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教育因素,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会更多地想到集体的劳动效果,集体的荣誉,看到集体的力量。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比较向往集体活动,有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好集体形式的劳动实践,通过它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转贴于

教材中的《建立校外服务站》和《帮助军烈属和残疾人》等课,如果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劳动实践,每个同学都要发挥其作用,还要注意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比如会修自行车的主动去修车;会洗衣服同学认真洗衣服,即使劳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也会努力寻求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作用。这时学生的主导性劳动动机就是怎样提高集体的劳动效果,怎样为集体争取荣誉。实践证明,这种集体形式的劳动,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和集体责任感的形成,都有较好的作用。

四、努力创设愉悦的情境,增添劳动实践的乐趣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劳动教学也同样是如此。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操作,课堂气氛就会枯燥乏味,从而会使学生感到烦燥、厌倦、劳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劳动环境,使学生的劳动情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在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中来学习掌握技能技巧。在这方面通常有这样一些做法:角色游戏。例如在指导学生实践“摆放收拾餐具”、“泡茶”等,教师可找几个学生分别扮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客人,然后让学生按一定要求模拟摆放餐具或端茶敬客。再让同学们检查评论。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感到生动有趣,乐意参加。

现场实践。经验证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现场劳动实践,身临其境,会使参加劳动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积极、主动、兴奋的精神状态,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这种形式的劳动实践。

例如,教学《给小树浇水》和《小树的养护》等课,一定要到实地进行具体劳动实践,而不要在课堂上搞模拟实践,纸上谈兵。

实地参观。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劳动实践的局限性,课堂上只能指导学生做部分实践。如学《灭鼠害》一课,消灭老鼠的方法很多,课堂上只能做几种灭鼠工具的模似操作,在课堂上根本不能捉到老鼠。对于这一类教学内容,教师如能领学生亲自到粮库、仓库等地去参观,请有关人员介绍实际灭鼠情况,学生会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更会加深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

音像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疑会大大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劳动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比如用幻灯、录相演示劳动技能的操作过程,或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播放一些符合劳动气氛的音乐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环境里得到缎炼,受到熏陶。

五、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使其养成规范性的良好的劳动习惯安全卫生教育是小学劳动课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爱热闹,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考虑事情不周全。如果教师在安全问题上,不事先说明,不把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故因素都交代清楚,一时的疏忽大事,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而卫生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从严要求是有益的。如果放任不管,不负责任,将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丢三拉四,顾首不顾尾的坏毛病,而且不易改变。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卫生的教育,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把它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加以考虑和处理,以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9

【关键词】劳作教育服务式学习工作记录单工作细则

劳动是社会普遍提倡的一种美德,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之一。我系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全系学生中开展了“创建绿色教室”的劳作教育。在一年多时间的探索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反思劳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带动等,对大学生劳作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对劳作教育工作思路进行了梳理。其中有收获,有经验,也有一些困惑。

一、劳作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必要性

1.劳作教育的意义。目前科技的发展、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和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德育教育,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社会所期望的道德面貌,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劳作教育,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伦理取向,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积极、敬业、自尊、合作等个性品德。正确认识团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激发工作的欲望和兴趣,学会服务式学习,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培养自立和负责的职业态度,形成与人友善、相互尊重的合作意识。

2.劳作教育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参与劳作,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和高效的学习作风。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人与人的平等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劳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和忠于职守的品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以平实负责的工作态度贡献所长来服务社会。

3.劳作教育的必要性。劳动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之一。虽然“德智体美劳”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方针,但“劳”在现今的教育中却渐渐缺失。学生们养成“好逸恶劳”和“眼高手低”的心态,他们不愿参加集体劳动,不愿整理好自己的宿舍、不愿意打扫和维护学习生活环境,继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部分学生缺乏恒心、责任心,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

自从有了在我系开展劳作教育的想法后,我们注意吸取和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我们发现台湾劳作教育已成为了现今的教育特色之一,笔者曾亲自去台湾高校走访:台湾东海大学在1955年开始实施劳作教育制度,把劳作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正式必修课程。1957年,台湾地区教育管理机构公布了“加强大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台湾许多高校正通过劳作教育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认真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爱学校、爱社会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由此可见,教育收效非常明显,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劳作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美德。学生在劳作的过程中必然要与他人沟通,在为他人服务时会得到肯定和赞扬,也会赢得尊重,不但增强了自信心,还能更好的融入社会。通过劳作学生能够体会成果的来之不易,就会知道珍惜劳动成果,进而激发对他人、对师长、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劳作教育考验着人的敬业与负责的态度,让学生专注而认真地完成劳作任务,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勤劳、善良的健全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劳作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关心的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和努力学习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能自觉自愿的认真完成劳作任务,那么相信这位学生也会自觉自愿的认真完成作业,进而乐于承担社会工作,或者是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从而按照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提到的对青年的“三点希望”那样,更加积极、富有热情,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我系在学生中开展劳作教育的做法和实施方案

1.具体做法。我系开展的劳作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是:在系党支部的号召、带领与指导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由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实践教学分中心商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学生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实践教学分中心负责具体操作。劳作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分以下几个层面:由全体学生党员发出“创建绿色教室”的倡议;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在每周学生干部例会上宣讲劳作教育目的、意义、要求等,动员学生干部带头参加;辅导员、班主任对各班学生进行“我贡献,所以我快乐”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全系所有班级轮作的方式。为形成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的高效工作方式,各班由团支部书记牵头负责,把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7至8名学生为一个劳作小组,每周的劳作教育由一个劳作小组完成。这种组织形式使得每次参与劳动的学生人数不多,不仅便于任务划分明确,责任可以落实到每一个人,而且每个人表现的差异容易显现,同时利于同组成员间相互监督,便于对每名学生进行评价。每周根据各班课程安排,学生按劳作小组次序轮流,利用当周的课余时间进行义务劳动(根据劳动地点的卫生状况,每周的任务量由于课程多少的不同,可能会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学生都会认真对待)。劳作地点为全系公共学习空间,包括实验室和机房。

2.实施方案。结合我系劳作教育开展的实际,我们设计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记录单》(以下简称为《记录单》)。《记录单》用于记录每组学生的劳作任务、各劳作小组长及实践教学分中心对劳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价,填完后交至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备案。系学工办定期召开各班团支书会或劳作小组长会,进行阶段工作的总结、奖惩。根据学生劳作的情况,我系还制定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另有文件)。《细则》中规定了每周劳作工作完成质量由实践教学分中心进行评价,并认定合格与否。若不合格则该小组或当事人需要在当周内重新约定时间完成任务,直至合格。我系劳作教育工作的流程如图所示。

三、我系在开展劳作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①劳作教育工作逐步系统化。我系劳作教育工作从2010年9月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生党小组起草了倡议书,学生党员到每个班做宣讲,让学生们了解了劳作教育工作的内容和主旨。在号召和带领下,我系所有的班级都参加了此活动。一年多来,各劳作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但前段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积极性不高、被动参与活动、整个工作体系中各方面的职责不明确、工作质量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等。为改进这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我系先后制定了《劳作教育活动流程表》、《劳作教育规程》,从而使每个学生了解了劳作教育活动开展的流程;划分和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制度,分清了小组负责人和每个小组成员在工作中担任的角色和责任;制定了《劳作教育工作记录单》,用于监督每个小组的工作质量。形成了完成劳作工作后先由小组负责人自查,认定合格后再由实践教学分中心的教师检查,并给整个活动书写评语的做法;对于工作不积极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或个人作不合格处理,需要另约时间重新进行打扫工作;制定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细则》,对劳教工作的宗旨、基本劳作教育方式、劳作教育规则、劳作教育的评价与认定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本学期出台的相关制度,使参与劳作教育活动的学生做到有章可循,使我系劳作教育工作系统化更进一步,并且更加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②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我系的劳作教育是在全系各班开展的,这项活动得到了全系教师们的拥护和积极响应。不仅是学工办、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们,包括所有的班主任、导师在内,一起行动起来为劳作教育献计献策,协助进行劳作教育的宣传和督促工作。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而我们对学生们进行劳作教育是在一个层面弥补道德缺失;给学生提供的劳作机会正是实践正确劳动价值观的一种渠道。③培养学生骨干队伍。通过劳作教育,我们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和学习的平台。特别是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他们根据劳作教育工作的流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带领同学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工作方法,学习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学习协调、沟通,学习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下是学生劳作教育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学生小组负责人a):我是我们小组的负责人,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和实验室老师约时间,老师会给我们2~3个时间段和实验室使用没有冲突的时间。但一个小组7~10名同学很难在这几个时间都有空。为了完成任务我就需要找个别同学做工作,让他们牺牲一下个人的活动安排。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我又组织大家一起开座谈会,把每个人的困难讲出来讨论。了解了个别同学的困难后大家做到了相互理解,为了完成集体任务愿意调整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组织同学参加劳作教育活动,使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知晓了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是每个人参加工作后必须具备的,这也是我们小组每个成员在劳动教育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④强化了学生身体力行、尊重劳动的意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在劳动价值观上讲奉献的少,讲索取的多;从家庭小环境的影响看,我系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较优越,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种优越感使他们自我中心意识更加强烈,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鄙视体力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劳作教育,强化了学生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服务式学习的意识。从以下学生们的收获中不难反映出他们在此方面思想认识的提高。(学生小组负责人B):第一次参加劳作教育工作,是我和班里7位同学一起来的。我之前为大家作了动员,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做的又快又好。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给我们布置任务后,我们马上开始打扫。需要40分钟的任务我们没到30分钟就做完了。我兴冲冲的跑到办公室找老师检查工作质量。老师看了看我们打扫的实验室,摇了摇头说:不合格。不合格?为什么?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把一张电脑桌往外拉了一些,说你们过来看看。我们凑过去一看,两个电脑桌中间有很多垃圾。我当时真的感到惭愧,对于我们来说在家做家务太少了,一般都是父母代我们做了本该自己做的事。通过劳作教育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可贵,不能轻视简单的劳动。要把简单的事做好同样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普通学生):我第一次参加劳作教育工作被分配和几个同学打扫画室。工作中我才感觉到我们平时太不注意爱惜自己的学习环境,更没能体会到实验室老师工作的辛苦。画室中打扫出来最多的就是同学们吃的零食包装和画画用剩的纸屑。我平时也有在画室中吃东西的习惯,包装纸随手就扔掉了。看着清扫出的一大堆垃圾,我体会到我原来的行为是可耻的。公共环境不仅需要大家共同清理,更需要每个人来自觉维护。这不只是公德心的体现,更是对劳动的尊重。从学生们的感受可以看出,我系的劳作教育工作已初现成果。通过近一年的劳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学生们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相互理解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增强奉献精神和如何做人做事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受篇10

一、在本学期的劳动教学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活动,积发了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本班进行劳动实践时,我的教育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但是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劳动角色,并经常进行互换,让学生时时对劳动都充满了期待。

二、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学期我让本班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将他们所有有限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也十分的乐于运用与相互教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乐观、创新的意识。这对他们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劳动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懂得了自我检查以及帮助他人。

在自己做完了本部分的劳动任务后,学生都知道要先把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一下,看能否通过自己的检查,如果通过了,他们就会对我说,让我去评分。在得到优分后,他们会相互帮助,直到任务完成,接受学校的检查。

四、在热烈的劳动氛围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是个别学生会钻点小空子,不愿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