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十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十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7:54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效果存在很大的联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下文重点分析了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教材的内容比较新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跟随时展的步伐,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1]。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还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教材内容比较新颖能够符合时展的步伐。但是,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不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就会难以理解知识,并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的内容如果能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并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材内容不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重要问题。(二)师资力量。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展的比较迅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2]。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很多院校都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了更加专业的培训,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逐渐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但是涉及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比较浅显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达到正常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把教学的实质归结为成绩的提升和考试的应付。另外,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比较强的专业性,导致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比较低。(三)教育教学方法。从教育教学方法角度出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形式,这样的情况下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得到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由于高考的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旧通过灌输式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思维,使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不完整。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少课堂气氛。因此,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必须准变思想观念。想要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3]。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以这个题目为基础,进行相应地讨论,之后相互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二)实施概念式教学法。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具体的政治概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学生学习的政治理念更加具体化、实用化和生活化。这也和新课程标准相吻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促进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学习场景。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情况下,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运用概念式教学的方法,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概念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和规律角度出发,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规律角度出发,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涉及的民族精神都有哪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三)政治教学中素质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是当前一个关键的教育内容,教师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多元化的社会角度出发,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课堂[4]。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因为在政治教育中哲学问题比较难,教师应该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还需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融入素质教学。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基础思想作为主要内容,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后,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尤其是高中想象政治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都发生了转变。这些内容的转变无疑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三成单位: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马立国.趣味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oL].学周刊,2017,(18):225-226.(2017-06-23)

[2]赵丽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效果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07):66-67.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法制教育视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的发展。大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数量的增多质量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相反,大学生的素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避免社会上大学生的违法违规的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新时期对大学生的要求变得更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就更加明显了。

二、法制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良好的法制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着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改善了我过的法制教育,还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提升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

准确地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品质、法制素质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1]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高校法制教育以及法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对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大学生的法制素质如何可以间接地展现出其思想道德素质,法制素质主要通过外在的遵纪守法、维护法律权威的行为、以及内在的法律知识的掌握表现出来,作为一个有思想道德品质的大学生就应该遵守法律的要求,切实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身应有的义务。良好的高校法制环境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的支撑,需要完善的法律教育的宣传活动,要有安全的校内治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环境,是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应有之义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高校的法制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2],因此它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此,优化法制教育环境是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在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有很多种环境因素,比如说经济、政治、政策、文化、网络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只有这些小环境因素有序的发展,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种种的小因素之间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减少更多的阻碍,在教育的过程中一路直上,大环境中的经济发展了、法制健全了、思想自由了,教育才能有所保障。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

法制教育宣传在西方国家受到了重视,并且将其纳入了大学教育之中,完善的法律教育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其法律意识的重要保障。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法制素养、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它们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身处于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依赖的是法律秩序和手段,社会主义道德发展依赖于政治目标的实现。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置于法制教育之下,只有高校健全自身的法制才能加强法制管理,很多高校在实际的发展中并没有做到依法治校,导致法制教育不健全。随着大学生素质日益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是其责任和宗旨,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在法制的规范下进行管理是很必须的。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法制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在高校的教育中,二者不分先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健康有序的法制教育和环境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健全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总而言之,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有利于促进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4]

三、法制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创建法制教育环境

在法制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必须立足于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切实地提高学生对于法制的认同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如今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教育质量并没有提高,教育活动并没有真正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以及素质方面都是有欠缺的,特别是高校的法律环境过于薄弱,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律知识十分缺乏,高校在法制教育的环节不仅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还没有完善的课程设置,无论哪方面的资源都比较匮乏。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形,高校更应该注意到建设法制环境的重要性,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和思想观,使其深刻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在当今社会中的不可或缺性,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必须将其融入到教育之中,通过这个措施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扫清了障碍。

(二)促进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1.将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的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相似性,特别是在本质以及诉求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5]因此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成效。根据我国高校现阶段的法制教育现状来看,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所接受的法制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仅课时少,而且接受的内容很广,广而不精。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重要渠道,多而杂的法制教育内容如果不加以筛选,就会导致学而不精,不能切实地学到法律知识。因此为了促进法制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须改变以往的普及教育的方法,改变教育定位,要侧重于大学生的法制以及思想政治的教育,它们之间的结合给任课老师提出了要求,老师能否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是转变的关键。为了改善教育现状,可以专门开设相关的法律讲座以及法律选修课,以供学生选择和学习,在此基础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起来,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两个方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日常环境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生活性,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二者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于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更重要的是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课堂上的知识灌输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提高法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仅要注重理论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校园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法制素养和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提高,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使其产生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意识。比如说,各高校可以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和教育专家,来学校开展法律知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活动,并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通过讲座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认识到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开展扶贫活动等等,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责任心,锻炼大学生的书本知识,将其从理论转化成实际,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力量,感受社会主义的温暖。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校园实践活动都有效地将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3.营造法制教育氛围

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因此加大学校法制宣传力度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传统的具有时代意思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科学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由于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所以为了使其更好地传播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紧紧地扣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接受法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法制、思想政治宣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起学校的各个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媒介来传播相关知识,宣传不仅要在校园内进行,还要发动一切能够发动的力量,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的完整性和持久性。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法制教育的视角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依赖的就是教师,老师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高校的法制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课老师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知识水平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从而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知识,提高教育的成效。

四、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社会的栋梁之才,也是我国的希望,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法制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二者的教育,才能切实地改善大学生素质低下的现状,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玉飞.法制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J].林区教学,2015,03:78-79.

[2]冯晓卡.法制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3]杨延圣.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考试周刊,2008,30:131-132.

[4]贾斌.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指导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意义[J].知识经济,2011,07:77.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的根本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一项根本工作,是高校育人的生命线工程。它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与保障,也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大事。长期以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巨大作用。200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十六号文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把握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机制、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传播者,也是创造者。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因此,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去。我们应审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扩招、异地办学、贷款征地等问题所引发的矛盾也初显出来,大学生就业、特困生、学生心理、教学质量等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当前高校稳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2.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思想更趋复杂,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加广泛,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思想压力与心理负担,这些问题都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高校人才培养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人格发展教育为重点,其中思想政治是方向,是生命线,是教育的根本,是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高校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教育。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方法单一的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认真研究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开拓新途径,找出新方法,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够精干,思想相对保守,教育方式落后,与内外环境及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相脱节,工作程式化,缺乏主动性,对许多问题不能积极防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不准,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时代性和层次性。所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重从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活动形式及教育手段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来进行。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的主要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显得十分重要,它制约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现程度和实施成果。

1.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的课堂学习仍然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所以,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将课堂教育继续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对于教育大学生依然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根据新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把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把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相结合,在给学生以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在教学目标上,要从传统的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转变到以培养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为重点的目标上来。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灌输模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模式上来,在平等的基础上,采取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多开展课堂讨论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思想逐渐被大学生吸收消化,最终形成他们自觉的精神追求,进而形成一种时尚和风气,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课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拓展其他有效的教育途径,包括开展社会实践建设校园文化、课外思想工作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等许多方面,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走出象牙塔,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更加以主体的积极性参与教育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发展和完善自己。因而,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者社会实践课程积极投身社会大课堂,让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实际接触,了解社会。

3.充分发挥高校党、团和学生干部的独特优势

加强组织建设,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委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党委领导下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条块结合。高校均拥有体系严密、覆盖面广、功能健全的党团和学生组织,这是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也要发挥高校团组织中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全方位的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树立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观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先导。只有树立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观,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生活是人们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和土壤。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力通过生活得到锻炼和提高,并通过生活体现出来。教师所传输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从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观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离开了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甚至相悖,就缺乏实效性和生命力。树立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观,所以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因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共鸣和主动参与,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并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就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进入大学生的个人生活之中,不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不能给个体以具体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高校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一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是最重要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和引导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分解为具体化、层次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学习计划。并通过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贴近学生的文化生活,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体现当今时代精神和现代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三要贴近学生的交往生活,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掌握人际交往的规范、方法和技巧,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人共事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5.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引导学生增强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掌握并自觉遵循社会生活的规范,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加强对学生生活方式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和坚持积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和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和消除社会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对大学生思想和生活产生的巨大压力和影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最基本的原则。不讲针对性,方法的创新就是盲目的,方法创新上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根据大学生思维和观念发生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摸索和创造出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手段,预防、化解和消除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出现的思想矛盾冲突,解决他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2.可行性原则。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生命之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应当遵循可行性原则,经过改进和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务必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从实践的角度看,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理论思维层面推进到实践中来,把精神的东西加以物化并将其实现。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党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这些宝贵的财富都应予以继承和发扬,只有在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做到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

实践证明,高校在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把目标、内容、政策和载体由虚变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突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我们帮助学生从正确的立场出发,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和分析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明辨是非,达到思想、文化、修养的完美统一,力求让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特色和实效。

如何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1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被公认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唯物辩证法能够使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可以得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具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就是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物质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规律性;“求”就是研究。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老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来因材施教,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法。唯物辩证法要求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政治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共性,根据共性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要真正提高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质量,那么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课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但是人的思想是活的,从学生成才的规律出发,探寻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新时期里正确认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状,积极吸收社会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第三,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伴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产生的。那么,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进而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原则性方法

原则性方法位于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中间,它来源于理论依据,却又比具体方法抽象。简而言之,原则性方法是在理论依据中提炼出来的定性式方法,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基本原则。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的原则性方法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强化学生的个体领悟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正确认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在发现学生某些思想上的偏差时及时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注重学生个体意识的发挥,让学生领悟到是为自己而学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从旁引导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需要教师注重个性化教育,充分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开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的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个体领悟性,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活动中规定性教学和灵活性教学的有机结合。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体现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这就是规定性教学。在当前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信息社会里,学生接触到的价值观越来越多,而高中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半成熟状态,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来价值观的影响,那么规定性教学就必不可少。同时,社会在变化,学生面临的思想环境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适当开展灵活性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

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源自原则性方法,是根据原则性方法和具体情况而采取因人因事而异的具体方法,亦是将原则性方法运用于实践的直接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体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载体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典型教学法、灌输式教学法、情感熏陶教学法等。本文简要阐述情境教学法、载体式教学法和典型教学法。

第一,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利用一定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比如说: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乡土材料,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材料,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创设情境主要就是要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载体式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注意课堂的活跃性,注意学生热情的激发和引导。采用载体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如:让学生观看红、参与下乡社会实践、开展座谈会等。学生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深刻认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载体式教学法也是将理论知识活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三,典型教学法。典型教学法就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向学生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挖掘榜样身上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开展榜样人物模范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效仿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反面典型人物来起到警醒学生的作用。

结束语

高中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半成熟状态,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要培养新时期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就必须注重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永忠.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3).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有理想、有追求、奋发向上是现代大学生的主体形象,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带来的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及利益机制的重新调整,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矛盾。这就更进一步提醒我们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同时还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会将它做好。结合工作实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处理好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能否用科学理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基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基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他们在青年时期的茁壮成长,而且关系到将来他们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的成败,所以理论上成熟是大学生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是大学生德才兼备的前提条件。

大学时期是青少年学知识长身体的成长时期,大学生第一位的任务是学习,第二位的任务是学习,第三位的任务还是学习。他们不仅要学习前人通过社会实践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人类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且还要用科学的政治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靠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授引导、灌输和渗透,尽管这项工作做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时显得枯燥与呆板,但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做好。现在,存在于某些高校中的忽视理论学习,放任自流或利用其他工作代替理论学习的做法是很危险的,也是极其错误的,让大学生抽出一定时间沉下心来,认真地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列宁的《哲学笔记》、的《实践论》、《矛盾论》、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和科学发展观的论著等等。这样坚持数年,对大学生的世界观确立必有好处。

当然,我们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排斥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根本性重要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可以说,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主要应该依靠社会实践,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产生的真正根源,实践高于理论。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着根本的决定作用。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组织他们到工厂、农村、社区、科研院所和部队去搞些必要的社会调查,参与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消化理解学到的政治理论,去检验他们学到的政治理论,去丰富他们的思想,去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实践效果表明,社会实践的深刻性、丰富性和持久性是理论学习无法比拟的。因此,只有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并检验学到的理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收到扎实有效的成果。

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但是社会与家庭的教育及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实践证明,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互相配合,密切合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学校为主导,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和学习在学校中,学校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隧道,而且还因为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较高,力量雄厚,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大学中,才会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校为主导,并不等于将大学生(包括思想)都禁锢在学校中,实践证明,这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的社会变革都给他们思想上带来的强烈冲击,在大学生的思想中都有很强烈的反映。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这种特点会越发显现。这些冲击与影响有些是积极与进步的,有些则是消极与落后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强有力的与学校互动的机制,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互动局面。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每个家庭成员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阶层当中,他们的思想意识都有很深的时代社会烙印,他们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是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亲和力都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比拟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家长的溺爱、望子成龙、重智轻德等不良思想行为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困难与阻力。因此,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与家庭成员的交流机制、定期联络机制、教育互动机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方法创新的关系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中,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就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我们过去所不曾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如何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

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上创新。在工作思路的确立上应正确处理加强与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将工作思路呈现整体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所谓整体性就是不零打碎敲,不随意安排,而是从全局上进行总体谋划,在整体上全面安排,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计划性与整体性,使总体思路清晰,工作阶段性目标明确,一环紧扣一环,前后互相衔接,相辅相成,相互照应。所谓针对性,就是要全面真实地了解大学生在当前条件下在思想观点上都存在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扎实有效;所谓主动性就是针对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他们在组

织、宣传等方面的才能,形成自我教育模式。

其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创新。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避免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而是要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即在搞好显性教育的同时,将有意识注入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开展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要在灌输方法、效果上有所创新,重在引导,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还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当中,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上创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单一教育的手段,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扎实有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受教者的自主选择,以及受教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网络中的多元化信息的渗透。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可以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些都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契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形式多样化

一是主阵地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传播,靠把道理讲通讲透,为学生所接受,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要把继承与发展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更加具有生命力。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6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优劣。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更能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与高尚精神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快步伐,尽快构建一支素质较高、层次完善、齐抓共管的教育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强调教师队伍的继续学习与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应逐步建立起一支道德品质高尚、政治素养过硬、高学历、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达到课堂教学的全面渗透,整个高校的教师队伍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1.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进的导航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用特殊地位。他们与大学生接触较多,相处时间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了解较多,同时,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学校的印象好坏;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政策被贯彻落实的程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调动广大辅导员积极性,提到辅导员工作水平,提高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1.3加强党员与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大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是大学生队伍的组成部分,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纽带,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模范与标杆。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广大的、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基层大学生党员的率先垂范,有利于引导其他学生树立健康的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利于在学生中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他们对社会现象与国家决策的认识理解;有利于吸引其他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巩固和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在选拔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遵循程序,严格考核,高标准要求,同时重视入党后党员的再教育,切实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优化环境,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围

2.1优化校园环境,培育优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激情,唤起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使学生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培育优秀校园文化,营造良好风校风,强化人本意识,践行德育理念,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人文关怀。培育优秀校园人话,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文关怀。要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因人施教,尊重学生个性;要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管理模式;要破除政令式制度,制度一系列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体现制度关怀;要转变传统的单向教育方式,真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方式,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2.1.2倡导德育为先,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2.1.3加强学校建设,注重文化内涵。要不断加强学校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体现校园文化内涵。如通过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景观设计,展现与众不同的校园历史与风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加强对学校优良传统、校园精神的教育,是学生爱校如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教育性强的文化活动,培养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奋发向上、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2.2优化网络环境,共建思想之争教育新渠道。互联网的普及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其中许多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是造成大学生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及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网络自由化、个性化的特征,也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饱受质疑与批评,甚至遭到摒弃;另一方面,网络扩大了知识的来源与容量,促进了知识的增长与更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大学生更加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网络的强大功能及广泛影响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模式搭建了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提供了可能。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扬长避短,优化网络环境。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天地,既具有可行性,也具备必要性。

2.3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

2.3.1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维护良好校园治安。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特殊时期,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广泛存在,对热衷真理但判断力较低的大学生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对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高校应当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校园及其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为学生打造一方净土,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提供保障。

2.3.2改革社会对大学生评价机制。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业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要求很少。这种重能力轻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评价标准必然导致大学生及其部分高校片面追求个人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因此,必须改革社会评价机制,使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评价机制保持一致。社会对大学生的考核,应更加注重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使大学生自觉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三、多管齐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中国梦;思想政治

一、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思想的热情不高。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传统的课堂授课,这种模式不适用于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应当打破传统的板书手段,多以视频、图片、ppt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老师、学生沟通的新模式,再者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这些往往因为教学中的实践与理论知识过于分离,而90后大学生关注的多半是时事热点新闻。在教学中,老师将理论实际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学生举一反三,对于未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以客观的眼光处理,熟练运用。

(二)为形成教育合力。大多数时候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任务,他们认识学校就应当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生在教育学习中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因为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生活水平日趋发达,但是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在大学宿舍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学生家里经济特别富裕,而有些学生还靠着助学金度日,这对一些思想不够成熟的学生而言不啻为一种刺激。在当前的思想政治中不应当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思想教育的价值,而应当从高校的老师方面着手,老师应当提升自身的素质,帮助学生成长,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

二、90后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方案

(一)探索新型的政治教育模式。在教育90后大学生的时候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育者的感受,在教学中需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学生直面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解决。然后正确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在教育中需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因为90后的学生比较个性化,抗压能力不强,针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中应当以疏导为主,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关爱,避免学生心理出现问题。

在网络化时代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安装了无线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思想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及时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行随时随处的教育。当前网络背景下传递出来的政治文字多以视频图片的形式,有的还是动画的形式,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使得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拉近了学生与教育者的距离,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由于网络的平等性,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第一时间就一些有价值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跟帖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然后进行教育的调整。

(二)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大部分90后的成长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他们所认识的世界是被父母过滤了的一个安静的世界,因此在90后大学生接触社会后,往往会存在缺乏自主能力,面对困难只会逃避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指导与心理的安抚。在理论的指导中,政治教育者应当多开展讲座,多组织实践活动,

比如志愿者的植树活动、社会送爱心的活动,帮助孤寡老人。通过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使得学生有一种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感,加强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接触社会生活圈子。

在心理方面的引导中,学校应当安排专业指导心理课程的老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因为当前的学生压力比较大,常常会感觉到茫然,在思想政治中应当适当加入心理健康的内容,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社会各个力量的共同改变。家庭、学校、社会这三点是对90后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只有这三者协调合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肩负中国梦的使命。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当给予学生无尽的关爱,在学生的成长中能够做到多陪伴,多沟通。在平时的时候多与孩子的任课老师联系,掌握学生最新的学习状况与生活情况,对于当前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困难,应当帮助他们直面困难,共同解决。作为学校方面,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审美、知识传播等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学校应在校内网、黑板报、橱窗等地宣传学校中的先进事迹,在平日里多开展一些科技活动,帮助学生接受学术熏陶。此外,结合实际,帮助开展各项倡廉活动,加强作风的建设。作为社会而言,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及时的帮助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引导,加大执法的力度,为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尽快成长,为社会服务。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成长在国家的发展趋势下,与民族复兴、社会前进、中国梦的构建息息相关。在当前的大背景中,90后学生的性格鲜明,较之80后、7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良好,且多半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了他们全部的爱,他们敢于创新,但是承受能力差,缺乏自我认知感。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色,我们需要将他们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接班人为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吕晓科.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0):160.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改革

现今阶段,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所要教学的内容,是由当下阶段执政党执政方针的主要旋律所构成的,很多地区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缺乏一种必要的张力,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和应用性不高,课程本身安排不合理,如果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的话,会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的内容和形式上出现过大过空的现象,对时代脉搏不能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同时,现阶段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现今阶段,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一系列的应试教育,在学校所接受的思想理论课程教学缺乏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引导,再加上原先学习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对枯燥的教学模式逐渐失去兴趣,出现一种厌烦的心理。针对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结合实际,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转变

我国教育领域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延用一种“师本教育”的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只能被迫的接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把“师本教育”转换为“生本教育”,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中学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进行一个主观的学习,形成一种互动学习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对“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一个全面的学习,完成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最终目的。针对现状,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式。

1.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定程度的互动环节,使得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互动式教学。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体放在学生身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完成课堂教学,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要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课堂互动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师教学的课堂效率。

2.在原有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举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上课程安排时非常枯燥的,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是非常繁杂的,所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学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实际案例,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想转变,实现一种课堂情景学习,使学生一步步的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去。

3.结合社会实际状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与当地社会体制是紧密挂钩的,所以,中学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具体的专题划分,通过专题讲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种学习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框架认识,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的对所接受信息对号入座,在某种程度上为将来的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的作用,通过提问、互动等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激活,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融会贯通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对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锻炼。

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运用显的非常重要。应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1.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中学老师要在课前结合学生的喜好,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教案进行教学,通过带领学生观看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视频,把一些难懂的重点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进行调动,从而加深课堂上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在课外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完成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现今阶段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问题,所以,在课下,学校应该举办一些辩论赛、演讲性质的活动,使得同学从某种意义上完成实践的环节,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对当下的国情进行了解,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把情感融入课堂。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身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中去,给学生起一个示范带头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感性认知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人性”的认识。对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社会环境教育对象要求自我教育法创新

一、自我教育方法概念界定

自我教育方法是相对于他教而言的,是我们一般意义的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自我教育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受教育者依照社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目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和批判等方式完成教育目的。这是将学习这种行为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也正是这个道理。因此,自我教育方法不仅是一种自我启发、自我反思、自我进步的捷径,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环境特点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以及诸多生活方式充斥在现代大学生思想、生活以及学习当中。现代高校的体制改革也使得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针对现代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快速普及,使得知识的传播和接受形式有了变化,也使得大学生的择业观和价值观较从前有了改变。所以,教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大学生特点,这样有利于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教育对象要求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富于探索精神,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在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已不同于以前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成长意识以及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作用

教育对人来说,是一种外在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形式是否有作用,关键要看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接受教育程度。受教育者自愿接受教育,表明受教育者愿意把外在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因此,只有将他教转化为自教,教育者所传授和推行的思想才能变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

(一)自我教育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确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和积极的主体参与意识,是人生最有价值的选择。但是,这一选择只有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的目标时,才能获得实现。对于这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任何外在的强制都是无效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崇高的理想要靠平凡的事业实现,高尚的道德要在日常的行为中培养,渊博的知识要靠孜孜不倦的勤奋积累,严明的纪律要在日常生活中检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努力培养和增强人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实现思想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二)自我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靠施加外在的教育、指导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主体性,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教育的基本矛盾必须通过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才能解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能够激发和培养工作对象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收到持久的效果。

(三)自我教育符合大学生内在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从幼稚转向成熟,由外部控制系统向自我控制系统转化。他们能够比较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能够发表独立见解,能够从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同时,他们表现出相当独立的倾向,要求有更多的“自”,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受到重视。他们不会全盘地接受外在的教育,而是认真地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以灌输为主要方法的道德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愿意自主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教育信息,采取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自我教育所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主动性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要求。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学生组织教育法

这种方法具体来讲就是把党支部建在班上,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积极发挥团组织、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合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加强班集体建设,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师尤其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社区等新型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目标激励法

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保姆式”的应试教育,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人生目标也不明确。因此,确立目标,激励广大大学生定位人生便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不少大学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就是目标激励法的一个成功典型。因为它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目标从而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标。

(三)榜样带动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优秀的榜样,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召力,引导大学生端正思想,学习先进,摆脱思想的迷茫,走出内心的困境,从而能极大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度。

(四)重视精神鼓励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物质和精神鼓励的统一,并把精神鼓励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有些教育工作者片面强调物质鼓励,甚至超越现有的物质条件,一味追求重奖,非但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反而助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风行。

(五)运用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在西方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种引导方法。咨询师采用一种启发诱导式的方法,对咨询者心中造成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咨询者解决心理矛盾,使咨询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面对一切困难。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方法中,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使得大学生在与教育者交流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能让教育者了解大学生内心真正所需,澄清其思想中一切偏颇、模糊的观念,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2.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篇10

   一、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是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如何对社会成员进行民族观教育,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民族观的学科。由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民族现象而产生和发展,不同时空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理论基础必然有差异。我们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出发,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出发。

   1.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地阐述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但他们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即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不仅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观点和理论,而且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奠定了根本的理论基础。由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因此这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观点,也必然成为科学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的理论基础。可以说,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因而也是他们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最大贡献,没有这个根本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不可能诞生,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就失去了依托。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没有发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不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他们就不可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根源,当然也就不可能揭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根源,不可能用社会经济原因来说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不可能揭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人们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为揭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经济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揭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奠定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根本理论基础。

   2.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工作,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新的观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以及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解决;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

   以上内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实现了理论上的与时俱进。这些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地反映了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实质的,是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最新总结与行动指南,必然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基础。

   3.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具体理论基础

   从学科的角度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亟待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建立分支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既可以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又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存在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是特殊性与共性的统一,共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必然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具体理论基础。同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分支学科,还必须把民族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作为自己的具体理论基础。

   二、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践基础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是人类社会一种客观现象。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践基础主要表现为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1.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历史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纵观历史,中国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同时,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既体现在族际血缘的融合上,又体现在经济发展的互动上,也体现在政治生活和文化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扞卫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多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特殊国情,正是党和国家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基础,也只有在这种多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特殊国情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满足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这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历史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历来对民族问题高度重视,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与运用,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并对社会成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才使得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经验,也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2.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现实基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族问题依然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稳定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问题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国际敏感热点问题极易引起国内的反响和回应,国内民族问题也极易引发国际关注和干预。目前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导致民族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少数民族地区仍然相对落后;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之间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矛盾纠纷有所强化;三是频繁的人口流动造成民族之间的误会和摩擦有上升趋势;四是因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同而引发的民族矛盾时有发生;五是国际敌对势力极力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企图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稳定。

   民族问题无小事。如何解决民族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民族问题,如何使社会成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需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在内的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正是针对和适应这种现实的需要。因此,民族问题的存在,就构成了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现实基础。

   三、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认识基础

   人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认识的主体。研究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认识基础,必须考虑到所有作为主体的人。这里的所有作为主体的人,内在地包含着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对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这里着重研究我们党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