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十篇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十篇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9:53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1

关键词:主旨;语文素养;语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要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迁移文本的语言形式的表达实践,如构词方法、句子表达方法、某个段落的构段方式、文章的谋篇布局、文本里的某种描述手段等多种方式。很多教师已经深谙其道,不仅在备课时能有意识地设定迁移拓展的目标要求,还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迁移拓展经验,养成了迁移拓展的教学习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奠定了语言形式训练的基础。

形式不再是秘密,核心内容如何聚焦,成为“语用训练”有效的关键。“拓展点不能随意选择,一般要以课文的主旨为依据”,而常识性课文和非常识性课文的主旨不同,拓展内容自然也应该有所区别。何为常识性课文呢?施茂枝教授在《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一书中阐述常识性课文为:“意在传播知识作为本质特征是判断常识性课文的依据或标准。”如《回声》《鲸》《只有一个地球》等用了较多说明方法的说明文,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小品文。反之,不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而以审美形象、人文内涵为目标的文章称为非常识性课文,语文课本中以此类文体居多。据此,常识性课文的语用训练内容应该指向“知识内涵”,而非常识性课文的语用训练内容则应该指向“审美内涵”。

一、常识性课文,语用内容指向“知识内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认识文化价值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有限的课堂上,对“语用训练点”的慎选、慎用,是“语用训练”有效的前提。非常识性课文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在语用内容的选择上,尤其需要每个一线教师细细斟酌。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内容上以宣传知识为主要写作意图,又充满童真童趣,兼具知识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中,本课设计的拓展点就选择在了解动物特点上,即将拓展的内容指向百科知识,将知识拓展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紧密结合。设计如下:

指导学生了解青蛙等其他动物冬眠的特点,并指导朗读后,出示小鸟、小猫、小猪、小鹿的脚印,进而训练表达,让学生把横线补完整,交流、评价、朗读。

师:小朋友,说说他们画的是什么吧。(预设:小鸟――小草,小猫――梅花,小猪――剪刀,小鹿――树叶)

出示――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又

小猫,小鸟。

小鹿,小猪。

不用颜料,几步。

为什么没参加?他在。

同样,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中,《小蜗牛》一课的教学设计将课文体式定位于介绍知识的常识性课文,在此主旨定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碧绿碧绿”的意思和重叠方式,接着换词形容树叶颜色,添词形容白雪颜色,循序渐进地进行词语积累与运用。将认识小蜗牛爬行慢的特点和不同季节小树林的特点贯穿于“语用训练”的始终。指导朗读时同样不强调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情,而强调读出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和不同季节树林的特点。如教学认识不同季节树林的颜色时,设计如下:

师:请注意这个词――“碧绿碧绿”。小蜗牛,你为什么要将“碧绿”重叠起来用?单用一个“碧绿”不行吗?(说明颜色很绿很绿)

……

师:哪只“小蜗牛”还能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看到的树叶的颜色?(金色、金黄)

师:哪个词也可以重叠起来,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碧绿碧绿的树叶全变成了

的了。(出示)

……

师:“小蜗牛们”,大家知道能用知道的词语来形容雪的颜色吗?(预设:白白、雪白、洁白……)

师:这一次,小蜗牛看到地上盖着

雪。(出示)

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把“在语言实践中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等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将第三、第四自然段讲述小骆驼的沙漠旅行作为重点,质疑探究来了解沙漠恶劣的环境特点。其次,在第五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骆驼妈妈怎样引导小骆驼轻松应对风沙,为下文感受小骆驼的自豪作铺垫。最后,让学生扮演小骆驼,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在学生练说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从脚掌、驼峰和睫毛几个方面说,这又是内化有关骆驼的知识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文字运用,彰显了语文的实践性特点,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同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一课的教学设计,在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也彰显了异曲同工之妙。

二、非常识性课文,语用内容凸显“审美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理解能力;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也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将通过语言文字获得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视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文字,借助语言文字获得文本所承载的信息,在此学习过程中思维由具体走向抽象,形成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获得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内容精髓,这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式之一。

非常识性课文不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而以审美形象、人文内涵为目标,毋庸置疑,正是要在学习中,落实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感知与理解。目前,各种教学设计中,不顾常识性与非常识性课文的辨析,一味重写法、轻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教学《匆匆》一课,单纯强调工具性,只注重语言形式就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仿写句子。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赵昭老师教学《匆匆》一课第三自然段时,采用先交流w会感受时间匆匆流逝,再用上句式联系生活实际说话的拓展迁移法。

师:“去的尽管去了……怎样地匆匆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让我觉得无论我们做什么,时间都会匆匆地划过。

这样,笔未落,情已发,为接下去语用训练的有声有色作好了铺垫。

师: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过去,_____是匆匆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句话吗?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连成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来作一首小诗!

生: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过去,岁月是匆匆的;

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中过去,回音是匆匆的;

奋斗的时候,日子从汗水中过去,成长是匆匆的;

阅读的时候,日子从思考中过去,时间是匆匆的。

教师先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用心感受句子蕴含的情感,实现理解“语言文字”向理解“形象、意义和思想”的转化。接着,让学生发现语言之“形”,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实现对本文语言形式的挖掘和把握。最后,内化表达之“法”,当学生体悟到语言形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如此表达的精妙所在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实现语用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卡罗纳》一课,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高玉梅老师授课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卡罗纳的“痛”,巧妙安排如下:

“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能感受到卡罗纳心情的语句,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体现他的心情。”

学生自主交流,抓住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初步感受写作手法的同时,体会卡罗纳悲痛的心情。

“ppt出示句子: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交流: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写出卡罗纳的心情?”

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写作手法,并深入感受卡罗纳的悲痛的心情。最后,真切地走进卡罗纳悲痛心情,设计练笔如下:

“卡罗纳大哭,因为他想起了

。可是没有母亲,放学时,;他参加考试时,;他肚子饿时,

;他时,。”

三次交流,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表达的支架,让学生练说仿写,学习文本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写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的方法。方法的习得是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卡罗纳失母之痛为内容指向,不断地丰富情感认识,为下文教学他人对卡罗纳的关爱作情感渲染,也为彰显“爱”的主题做铺垫。

总之,教师若无正确的认识,不顾常识性课文与非常识性课文的文本区别。着力关注语用,忽视常识性课文中的常识性、科普性知识和非常识性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不顾学生的阅读感受、生活体验,就会产生教学的偏颇。反之,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形式奥妙的同时,相机引导感悟文本,情感共鸣,语言训练就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工具,而将承载更多温暖的有思想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感悟。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施茂枝.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刘仁增.可贵的坚守可喜的突破――对两节《匆匆》的分析与深度思考[J].福建教育,2013(9).

[5]刘春平,叶润生.丰富想象了解常识发展语言――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2010(1).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2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过度追求语文知识的外显性学习,对于默会知识的了解较少。学生在课堂中只学习了外显知识,在课堂中表达的机会少了,且学习的知识无法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还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学习默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默会知识概念分析

默会知识这一理论是由英国思想家迈尔克提出的,心理学家滕伯格认为默会知识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默会知识强调了人们的领会能力,需要人们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把握。默会知识通常是藏在显性知识背后的知识,人们无法直接的观察到一个人拥有的默会知识[1]。教师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显性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默会知识进行培养,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2.小学生学习默会知识的作用

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属于对立统一的,显性知识是默会知识表现出的一部分,而默会知识则属于显性知识的拓展。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没有明确的规范,个人的经历以及特点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显性知识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而这些内容也无法通过语文课堂直接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默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实际运用

3.1在教学情境中运用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通常强调的是知识的情景性,学生获得默会知识通常与特殊问题或者情境有关,是对特殊情境的综合把握,因此默会知识产生作用与情境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的个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属于重要的资源,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并创立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2]。例如教师在讲解《荷花》一文时,就可先引导学生创立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默会知识,随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看待荷花的,再挑选一些学生扮演课文的角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荷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就能够体会到文中人物感到荷花的感受,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综合素质。

3.2改变师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尊卑的关系较为明确,影响了学生运用默会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师生地位,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默会知识与学生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且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视角与感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常与教师的感受不一致,此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运用默会知识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能以教师的身份镇压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运用默会知识理解课文,且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3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默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述中组织语言,从聆听中学习知识,从阅读中学会阅读。因此教师应当以文本为基础,指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实践,从听说读写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汉字入手,利用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记忆汉字,利用同音、汉字的象形等特点,还可用用编字谜以及加减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默会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记忆汉字。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当布置一些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制作手抄小报或者进行小作文比赛等,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运用默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4组织交流默会知识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默会知识的运用程度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已经掌握的默会知识[3]。通过默会知识的交流,就能够得到整体的认同,最终使全体同学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整体水平。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头脑风暴的过程,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讲解《小白兔与小灰兔》一文时,教师就可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默会知识进行学习,从多个角度感受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想法,更深入的理解文中两只兔子的想法,提高语文水平。

4.结束语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3

【关键词】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0引言:

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我国重要的国策之一。但是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影响和教育,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在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做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中:一、从小学教育培养的目标看,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法制意识也越来越强,懂法、知法与用法的意识不断增强。由于小学生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段,也是学法懂法的最好阶段。因此只有让孩子树立简单的法律意识,认识一些基本的常识,并让其了解法律的运用,并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学会为人处世、遵纪守法,才能够达到语文教育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所以,在小学的阶段中,必须把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当作教育的重要任务来贯彻落实,要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知识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遵纪守法。二是由于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与减少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任何不良的习惯与思想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的经历慢慢养成的。因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快速阶段,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与影响。由于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而普遍的网络危害。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当中,受到色情、暴力等网络游戏、影视节目的影响,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矫正和疏导,小学生将会在坏人的教唆之下,被人所利用,还可能染上打架斗殴、等恶习,从此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语文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重任,同时还背负着育人的难题,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还必须要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道理,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做遵纪守法之人。在进行语文的教学之中,老师应当借助一些经典的故事、案例与课文,让小学生们明白守法懂法的道理与好处,让他们了解到必要的常识,并养成守法、懂法的好习惯,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2.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之中渗透法制教育主要的途径

2.1充分地挖掘课文的重要内容,并增加学生的法律常识。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必定对他们宠爱有加,通常情况下放纵溺爱偏多,而严格要求偏少,再加上学校的教育与管理的不到位,可能会导致他们从小我行我素,顽皮任性。如果这些孩子再受到外界的不良因素影响,那就很可能会养成目无法纪、目中无人的恶习,甚至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从当前的教学质量来看,许多的老师仅仅注重语文教学,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然而却并不是这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并利用一些法制教育相关的材料给学生们上课,贯彻落实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小学的语文教材当中,很多的课文内容都可以拿来进行法制教育的典型材料,老师们应当深入钻研语文教材,并挖掘出可以提供法制教育的题材。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老师们就可以这样提问:“这里为什么可以成为鸟的天堂呢?”当学生们在熟读课文之后方能明白,因为当地的人们不允许别人去捉鸟,鸟儿得到了安全的保护,才使得该地成为了鸟儿的天堂。紧接着,又可以从环保的角度来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方面的法律常识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保护鸟儿,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可以把“爱鸟周”的相关知识讲述给学生,并开展“写爱鸟温馨提示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护鸟、爱鸟意识,并增强学生们保护动物的自觉意识;又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后,由此可以引出一些保护动物的法律常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恶意捕杀野生动物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肆意猎杀野生动物,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保护动物等环保行动中来,将法律意识内化为学生自觉守法的行为。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法制教育有效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受到法律常识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2.2充分利用习作教学,提高学生法律认识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可以布置写长辈亲人之类的写人作文,除了让学生受到道德层面的感恩教育外,还应该以法律和道德教育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白子女赡养父母是最基本的法律责任,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可以通过写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习作,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譬如在写好人好事作文时,笔者发现个别学生对拾金不昧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拾金不昧的人是非常傻的。针对这一错误认识,笔者播放了拾到东西不归还而引发法律纠纷的新闻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拾到东西应该归还给失主或上交国家,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拾到东西拒不归还,还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习作中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写作素材,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法律常识,其法律观念也进一步增强。第三是通过写日记渗透法制教育。作为语文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2.3切实利用语文活动,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演讲”“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如开展“诚信”演讲比赛,全班学生就这个话题收集大量的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3.结术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这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深刻地认知到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发掘教材的内容,整合与引入各种法制类教育的资源,并积极地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日记等方式进行对孩子的教育,让法制教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姚莲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浅谈[J].政府法制,2007,(10).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4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相较于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加偏向于对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日常语文常识的应用和普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借助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课文基础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学生们在参与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也会从各个方面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文基础修养,深化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还可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和资源,让小学生充分享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视听感受,加强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期待,从而将小学语文教育向着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内容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中往往会因为内容的难度和触及的知识面之广,造成理解速度的缓慢和理解程度轻重的差别。因此,为了简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丰富课本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学活动的形式激化学生的课堂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往往可以采用师生教学互动、学生课堂测验、学生课堂发问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继而在语文思考与练习中了解到自身的语文盲点,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改善。例如,在师生教学互动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学生在与教师的活动中也能够进一步密切同老师的关系,在积极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学习语文新知识。在学生课堂测验方面,考虑到活动的即时性,因此小学生往往在活动中会表现出极大的张力,以此牢固对课文文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学生课堂发问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其实是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度消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课本教材以外知识的教授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通常也表现出极强的多样性特征。学生们在此教学阶段往往会学习到更加多样的文化常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延展了课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实和扩展了小学生的语文文化视野,进而激化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中,积极思考,努力发现课文以外的文学知识。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需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精选和延伸出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极大的专业性和探究性。

二、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还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对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借鉴与总结。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选择出适合本班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中,对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语文教师需要依托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分类,以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首先,在传统语文教学领域内,语文教师需要明确了解常见的语文教学形式,在认真分析各个教学形式的优缺点之后,进行多样性的研究与总结,继而选择出最佳的传统教学形式。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应该意识到传统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推动作用。小学生由于对教师的课本教学往往有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感受。

其次,在现代多媒体教学领域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通常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反应态度。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接受性和活动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梳理,帮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互动中真正体会和感受课本教学内容所要传授的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以及科学文化领域的综合知识。小学生们在多媒体的教学氛围中,一方面可以见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范围,另一方面也会在教师的教导下不断深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和学习到更加广阔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活动中各科知识多维性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以外,从深层次上来说,还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多维性渗透中。因此,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是综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应用能力的体现。

首先,语文学科的课堂活动通常是具有强烈的人文知识交流互动的特点,因此学生们在此类教学互动中,一方面可以应用到所学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不断感受到其他人文性学科知识的渗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教学活动人文性的延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综合性的同时,也能够激励他们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主动性的探究与学习。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0-01

教学设计在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教学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实的反映出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首先表现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死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依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讲授式教学模式淋漓尽致地应用到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学生根本无法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起兴致,自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依旧非常单一,仅仅是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来断定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和掌握的语文知识水平的高低,这在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是极其片面的,需要迫切得到改善和提高。那么,针对我们的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究竟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我想这是困扰着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下面,我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教师同行们带来些微的帮助。

1.我们要明确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这里主要是笔者通过观察自己以及周围同事的教学发现的

我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即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合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有就是过多地依赖现代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小学教学中的其他学科也都出现过。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谈。

关于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彻底,因此,他们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进而无法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也导致我们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

同时,由于我们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而严重缺少自己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的相似度,深入挖掘生活中与我们的教材知识有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进行教学准备的阶段一定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时代随之到来。多媒体设施也开始应用到了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面对这一新兴的教学设备,很多教师在一开始是比较生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使用,我们的教师渐渐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得心应手。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开始依赖这项技术,导致我们的多媒体课泛滥成灾。每一科教师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丝毫没有自己的新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心生厌意。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否每一堂语文课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完整地向学生传授所要讲授的内容?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以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对策,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教师带来一定帮助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浅显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对于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语文学科意识和人文意识,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就可以兼顾学生认知领域的情感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计走向多元化。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并鼓励我们的小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较多地运用逻辑方法教学生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幼儿阶段有一些汉字的积累,但普遍还处于汉字认知程度低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记忆主要是依靠图像符号,对于一些抽象逻辑的记忆方式是不太适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和记忆是一个“重复―忘记―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小学生不停地重复记忆,以达到汉字的长期记忆。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低年级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常常使用抽象的逻辑方法教小学生认识汉字和记忆汉字。这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不适用的,常常导致由于听不懂而丧失学习兴趣的后果,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显得枯燥乏味。

2.识字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为了单纯追求学生的高分数,一些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师常常采用背诵、抄写、默写的教学方法。没有其他方式的教学,单一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常常导致学生对字词含义理解不深的后果。另外,枯燥单一地授课方式对活泼好奇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常常表现出不耐烦,提不起学习兴趣。长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的小学生,很容易丧失对汉字学习的兴趣。(2)语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技巧单一。小学语文课时是短暂的,课后的大部分时间老师是不能在身边进行指导的。因此,传授给小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只是粗略地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独立学习。这种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虽然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但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多样的自主学习技巧,使学生在课后也能主动地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应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利用游戏的方式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效率

低年级小学生尚处于逻辑思维的萌芽期,他们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文章中的意义而死记硬背。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尽量少使用逻辑方法。游戏教学法的使用在满足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加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更加活跃、认真地学习。例如,使用“捉迷藏”的游戏进行汉字“我,天,校”的教学。教师课前准备好写有这三个汉字的三张卡片,在教完这三个汉字后进行游戏巩固练习。首先,教师先出示这三个汉字,让学生一起认读。之后老师藏掉一个汉字,并问学生什么字不见了,让学生个别进行回答。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我,天,校”三个汉字的识别练习和认读练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合理安排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任务量

低年级小学生繁重的识字任务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汉字,在过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在合理的教学任务标准推行之后,教育部门要注意监督教学情况,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地进行教学,确保小学低年级识字任务重问题的真正解决。其次,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灵活安排学生的识字任务量。在学生学习效率高、掌握程度普遍较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汉字的学习量;在学生生字接受能力较弱,汉字学习效率较低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汉字的学习量。

3.丰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学过程显得单调乏味,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首先,在小学低年级汉字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在丰富教学过程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利用图片、实物的导入方式,进行讲故事、做游戏的巩固方式,在丰富课堂环节之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传授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技巧,使学生在没有老师在的时候也能课后自主地学习。

综上所述,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汉字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老师教学逻辑性强、识字任务大、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地运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合理地安排小学生的识字任务,丰富低年级小学生识字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作用;策略

由于我国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以及投资力度在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进步。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信息化产品已经B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里,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目前,由于新课改的开展与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备受重视,为了凸显小学生在日常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向信息化教学。如何基于信息化背景下,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也是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里体现出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启蒙式教育,授课对象是六岁至十二岁之间的小学生。由于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不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一定要综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让授课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化、具体化。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化的教学画面。由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没有完全认识,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一定要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水平

课堂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课”,同时还体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一些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质量。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教学观念的改革方向。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解决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里遇到的教学难题,和其他地区或者学校的语文教师互动交流。因此,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对小学生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的人生发展。

3.开拓小学生的视野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用来小学语文教材,教室是学习的唯一地点。基于这样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利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同时还能够丰富教学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为了提升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往往会利用大自然中事物或者自己创造出该事物,此举虽然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但是不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伴随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体运用,能够提供丰富地网络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体系。

二、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

1.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自学平台

学习能够体现学习者内心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在学习过程里,不仅需要小学生的“好学”心理,同时还要小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帮助小学生搭建自学平台,帮助他们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里,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自学平台上,学习能够自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某一个知识的认识,通过自学构建与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学质量。

2.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教师培训班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与教学设备有关,同时还与师资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教育的不断普及,一些学校的教师资源根本不能应对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一位教师有时候需要带领几个班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需要聘请一些临时教师来辅助教学,此举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办教师培训班,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减缓教学压力。

三、总结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产品已经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的教师文化知识有限,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工作,凸显出信息技术的真正魅力,仍然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1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现代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更符合生活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2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

将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不仅可以简化以往繁琐枯燥的语文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能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运用语文知识关注现实。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拓展思维,而且有利于形成小学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良好品质,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1.3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

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需要不断发展培养的,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围绕生活进行语文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有效激发孩子的天性,使学生更加自由的成长。

2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应将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要在小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生活场景中促进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引导小学生在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勇于追求与探究生活,能真正的联系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进行有效教学,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注重联系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景和活动平台,学校有学生最重要的交际群体,充分的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期待,不仅可以为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可以积极引导小学生在学校环境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应当利用学校深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广泛地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交流,积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

2.2广泛借助社会资源

深入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小学生增加进行语文知识实践的机会。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关注社会热点语文现象,积极加强对学生引导,使学生能汲取社会中优秀的语言养料,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体系,同时能规范学生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表达能力。

2.3发挥家庭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形成语言能力的重要环境,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初是在家庭形成的,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语文教师。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家庭氛围,有效地设置课堂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更熟悉的氛围里自由的表达,教师也应当给学生胜似家长又超越家长的关怀。

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关键在于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原则,积极的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小学生置身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关注现实生活,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3.1教学内容切近现实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关键于使学生理解生活的内涵,使学生有深刻的生活概念,使学生具备主动联系生活的意识。首先,将课文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能使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章中人物的酸甜苦辣,从而引起学生与课文中人物的深度共鸣,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其次,组织学生开展集体生活体验活动,能联系语文教材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愿景与想法,使学生形成联系生活的良好习惯;第三,能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在先进的教学手段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欢乐,使学生真正爱上生活。

3.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与价值。教师选用的教学形式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学情境要生活化,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味文章的真情实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其次,采用灵活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讲生活故事,以生活趣闻的主题演讲活动,以及构思生活片段的写作练习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组织学生围绕生活进行语文技能练习,可以在生活情境中组织学生进行与生活事件有关的组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的练习,从而使学生更加精准地描绘生活事物。

3.3倡导语文教学学以致用

e极倡导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要途径,(1)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的题材,组织学生实际感受生活事物,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性,使学生对日常语文学习活动充满兴趣;(2)围绕日常生活选择语文课堂的训练题目,积极树立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意识,使学生切实能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解决生活问题;(3)鼓励学生开展生活实践,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语文作业题目,使学生注意搜集身边的语言现象,能用语文知识切实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4结语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而丰富的语文知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运用这些语文知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克服以往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联系实际的弊端,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9

一、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1.逻辑顺序不同。汉语和英语在逻辑顺序上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难以理解语句的含义,习惯按照我国传统的文化顺序对英语语句进行翻译。汉语在语言逻辑顺序上注重因果关系,一般都是由大到小、由强至弱、由远及近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而英语中主要借助连接词来构成逻辑,具有巧妙灵活的特性,存在很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在时间表达上,汉语为2015年9月27日下午13点30分,在时间单位上由大到小、循序渐进,英语则表示为at13:30intheafternoonofSeptember27,2015,逻辑顺序比较灵活巧妙。

2.语法结构不同。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也不相同,其中汉语主要是由词语、短语和语句结合之间的联系构成语言,体现出意识组织形态特点,“我昨天看见她了”一句中,“昨天”就已经表明了时间,而“看见她”则是对事情的具体说明。而在英语语法中,则需要表示为“isawheryesterday”,其中“saw”作为动作的具体表达形式,因为描述的事情发生在昨天,需要将一般现在时“see”转化为一般过去时“saw”,以表明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在昨天。在英语语法中,一般存在多种语法形态,主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过去时及过去将来时等。在语法结构上,汉语更加注重功能表达,英语则注重形态表达。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策略

1.正确使用英语词汇。单词是英语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英语熟练程度和水平。提升学生的词汇量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础策略。同时,学生在扩展词汇量时还需要结合交谈情境正确使用词汇。例如,英语中常用的打招呼语言形式包括“Hi”“Goodmorning”“Howareyou”“Howdoyoudo”...但不同语言情境下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也不同,其中“Hi”“Goodmorning”适用于两者关系较好时的情境,比较常见,“Howareyou”则可以作为老友重逢时的问候方式,“Howdoyoudo”则说明两者之间还不是很熟悉。

2.重视英语惯用语法。在英语交谈中,俚语和习惯用语比较常用,但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学生通常会按照汉语思维理解俚语,从而产生很大的歧义,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英语学习。在英语中,常见俚语包括smallpotato、bigfish、milkway...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很多学生就会翻译为小土豆、大鱼和牛奶路,的确发挥了小学生特有的活跃思维和创造性天赋,然而其实际意思分别为小人物、大人物和银河。在认清中西方文化差异时,将那些难懂的俚语和习惯用语结合句子上下文进行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3.区别英汉句式结构差异。在英语语言中,句式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文化本身存在很大差异,语言逻辑顺序和句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itisthefirstdayofthenewtern”一句翻译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英汉语序完全相反,英语中由“of”实现了对语序的正确对调。而在汉语中,“这个穿红衣服的男孩是杰克”,按照汉语思维应该翻译为“thisinredboyisJack”,而按照英语思维则翻译为“thisboyinredisJack”。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耐心讲解英汉句式间存在的差异,加强学生对句式结构的训练和认识。

4.结合生活学习英语。实现语言的正常交流和沟通是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景交流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景联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效结合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购物场景,两名学生一组,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

学生a:excuseme.

学生B:whatcanidoforyou?

学生a:iwouldlikesomepencils.

学生B:whatabouttheseone?

学生a:no,thanks.iwouldlikethoseredone.

学生B:oK.Hereyouare.

学生a:Hereisyourchange.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篇10

除此之外,笔者也常常会看到网上的一些中国人学外语发生的笑话,常常令人捧腹,不禁想到自己初学英语时可能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一笑之余,也给我带来了思考:缺乏西方文化意识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如今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小学进行文化意识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殊不知,这些内容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西方国家文化底蕴,也是我们教学的一大任务。

一、文化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曾指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因此,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语言知识教学,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则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学习语言,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知识,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提高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了解文化特色,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世界观。

而小学生正处在初学英语的阶段,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任何概念,这就给他们学习英语带来了一些困难。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二、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中渗透文化意识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中西对比,渗透文化意识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多,譬如问候、称呼、称赞等,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常常是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介绍背景,渗透文化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可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背景知识融于教学中,现在我们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为我们进行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地图、图片、画册等介绍异国风情、地理位置、历史资料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课堂效果。比如学习5aUnit4Halloween一课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方的节日由来、庆祝方式等,首先用别具特色的pumpkinlanterns引出Halloween这个节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西方庆祝万圣节的图片,了解了节日的具体时间,在讲到trickortreat!时,还特地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由此,学生对这个节日有了清晰的了解。课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万圣节的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然,文化意识的渗透也不应拘泥于教材之上,我们常常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地介绍。比如merryChristmas,Santa,Christmastree,Jinglebells,makecards,wrappresents,getpresents,givepresents,eatturkey等。总之,利用这些异国文化,一方面我们能让学生轻松学习,更加向往学好英语,更能让他们养成很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词汇教学,渗透文化差异

英语中的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教材中没有直接介绍文化的部分,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多留心,抓住机会,善于将单词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仅能学到应掌握的词汇,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因此,英语中有ascrazyasabat,asblindasabat等。然而,汉语中“蝙蝠”的形象与英语中完全不同:“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红蝙蝠的“红蝠”与“洪福”同音。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友”“狗急跳墙”“走狗”“狼心狗肺”“狗腿子”“丧家之犬”等。而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比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常用词语。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4.创设情境,渗透文化意识

“tellme,iwillforget.Showme,imayremember.involveme,iwillunderstand.”的确如此,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是课堂的源头。由于没有母语一样的语言环境,生活化的活动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与人交往,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也感受了英美文化的气息。

如著名的特级教师沈锋老师在教学whatareyoudoing?一课时就创设了真实的打电话环节。其中,中国人打电话一般会问对方“你是谁?”而英语中则会说“who’sthatspeaking?”如果没有真实的演示,可能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会运用,但是沈锋老师巧妙的设计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再如在教学shopping时,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白中西方的习惯差异。中国人通常会询问顾客:“您要买什么?”如果我们对一个英语国家的人问“whatdoyouwanttobuy?”对方会认为“难道非得买点什么吗?”因此显得很不礼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会说“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在教此课时,笔者把教室装饰成了一个服装店,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身临其境地体会买东西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多种渠道

渗透文化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巧妙地利用歌曲进行文化教育;邀请外教参加校园的英语角,出英语手抄报等。每年的英语节我们都安排英语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单词竞赛、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英语情景剧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吸收和体验着异国文化。

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靠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还要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使他们产生了了解外国文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