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的提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1:31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1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财税金融意义背景

1绿色经济的内涵分析

绿色经济最早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提出的,源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绿色经济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有影响力的。我国的绿色经济按照我国的国情发展绿色经济,将绿色经济纳入到国家的社会主义规划中。绿色经济主要是将环境、资源纳入到生产中,主要把自然资源的价值与经济价值形成产业链,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绿色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是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为子孙后代留有生活资源。绿色经济主要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不完全否定,其实纵观整个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绿色经济是有一定历史发展背景的,同时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会引导未来经济的一种管理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国内,不管是任何企业都应该符合时展的脚步,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

2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能够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重视

绿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保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处于和谐的关系,对环境资源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合理的使用,尽可能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同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国家的经济。现阶段,信息时代各种消息传播的速度之快,我们在各大网站上都能够发现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工作中。由此可见,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企业发展中,有意识地重视环保问题,这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2.2倡导绿色经济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被人类使用完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就算是有可再生的资源也需要经历千万年的历史才能形成,但是我们的子孙等不了,所以国家针对经济发展的形式,也为子孙后代着想,倡导绿色经济。短时间内因为绿色经济的提出给企业、个体以及很多人带来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但是就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节约能源如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意识,那么人人献出一分力,世界将拥有美好的明天,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平衡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有更多的光明。

2.3有利于倡导产业经济的发展,优化市场的竞争环境

绿色经济政策的提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财税金融政策鼓励大家在经济发展中向着绿色经济发展,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虽然企业在生产中增加了短期的绿色成本,但是省去了一大笔处理污染的费用,这么一平衡,企业也是走可持续的道路。能够提高生产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转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引导工业企业向着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整体上优化了市场的环境。

3绿色经济发展中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在国家上提出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以至于我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我国也开始重视绿色经济,并且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也进行过很多的尝试,但是因为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点,而且绿色经济的倡导对于很多企业单位来说,短期内是看不到经济利益的,所以在国内全面推行绿色经济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我国虽然已经在重大国家会议上提出绿色经济政策,但是相关的法律条文还不完善,尤其是财税金融政策不健全,国家法律政策的缺失影响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就缺少了约束力和法律依据,同时也阻碍了财税金融政策方面对绿色经济的作用。

3.2金融信贷等政策对绿色经济发展支持力不足

绿色经济体制下,应该倡导绿色信贷,但是绿色信贷的标准高,绿色信贷应该是综合性的。但是现阶段在绿色经济中像金融信贷政策缺少的内容就很多,主要是具体的绿色信贷申请要求不全面,缺少对风险的评估机制,国家金融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所以银行在进行信贷管理的时候,不能对企业的绿色经济作出准确的判断,为此银行就会选择减少绿色信贷的支持,降低了绿色信贷的操作,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这种财政政策不利于企业推行可持续的绿色经济,降低工作动力。

3.3绿色经济的发展周期长,对绿色经济认识片面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从原材料的选择、生产环节到加工、销售等环节,事无巨细的都应该重视环保。所以需要更换现有的基本设备,而且投资巨大,同时更换绿色经济的周期时间长,看到利润的时间也就长。因为时间的问题,导致很多人不愿意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尤其是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这么快,他们怕一经发展绿色经济,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他们这种思想是片面的,没有认识到绿色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只是以短期利益为主。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财税金融政策,尤其是银行信贷一定会选择那种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进行贷款等业务,对于投资人来说,也会选择投资收益快的项目,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等,这都不利于绿色经济政策的推行。

3.4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缺少绿色经济配套扶持财务政策

我国政府一直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多元化,主要是企业能够扩展自己的经营规模,实现收益最大化。现阶段绿色经济在企业中还处于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很多人对绿色经济不重视,除去政府财政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很少有人把资金投入到绿色经济项目中,所以绿色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缺少投融资的支持,更加缺少社会财力。现阶段传统企业的产业结构已经有所转变,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能”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在转变的过程中,短期内的盈利成本会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加上财税金融等政策是有限的,绿色经济配套扶持的财政力度小,满足不了一些企业绿色经济转变的要求。

4加快我国财政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作用,构建法律条文

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有法律基础,尤其是涉及到财税金融政策,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对绿色经济的背景、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做好分析,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以便于在发展绿色经济的时候有国家法律的依据。完善绿色经济体系制度,有利于绿色经济符合时代的发展,实现绿色经济良好基础。绿色经济的提倡现在是政府行为,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经济的转型,并且按照一定的要求,不断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企业的发展重视财政政策,因为它涉及到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资金,政府财政的支持,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减少风险的损害,减少税收,保证企业走向节约型的发展。

4.2发挥“绿色信贷”的调控作用

绿色信贷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的信贷控制,针对的是不符合绿色信贷的企业,主要能够遏制高消费、低产能、高污染的产品销售等,满足社会环保的要求,符合节能减排的工作。制定绿色信贷对银行的发展来说,会失去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用户,银行短期的经济利润会受到影响,但是银行也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按照长远计划来说,银行需要积极的进行转型,利用信贷等金融政策引导企业用户发展绿色经济,最终建立起环境友好型和节能减排的绿色企业内部发展机制,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建立长效机制发展。

4.3改变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完善绿色财政政策

企业的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计划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尤其是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影响力。企业管理者首先做表率,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认识到虽然企业的绿色经济发展周期长,但是对于长期生存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企业建立绿色的“GDp”核算体系,优化绿色补偿领域,鼓励绿色消费,提升绿色消费理念,促进消费者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完善补贴措施,制定合理的补贴方案。对现有的绿色税种进行管理,重点在于资源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上,重视财政和税务的改革。

4.4扩展企业绿色融资渠道,加大对绿色经济配套设施的服务政策

绿色经济的发展改变现有的绿色融资渠道单一的状态,加大对绿色经济的宣传,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绿色经济的发展作用。对绿色经济配套设施进行管控,进行循环企业和生态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氛围,国家的经济资金投入有限,倡导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企业向着低消耗,高效产能的方向发展。企业的财政资金以及一些财税金融等政策可以减免一些绿色配套设施投入的纳税金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重视绿色经济的特点。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2

编者按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具体部署。本文作者对绿色经济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并提出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本版将于近期陆续刊登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观点文章,以飨读者。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重要对策,这一点已经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我国政府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具体部署。目前,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论述,这对于我们建立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为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下一步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绿色经济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绿色经济概念体系;二是从主要阐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转换到提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安排。这些工作是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过程,有利于把绿色经济变成现实的成果。明晰绿色经济概念■阅读提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绿色经济具有两项外延:一是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生态化改造;二是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绿色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它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等这些具体的经济运行方式,我国过去出台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绿色经济的两种含义现在,人们在大量使用绿色经济这个概念,并把它看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如果不作特别解释,这样理解有时会使人感到不易把握。如果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那么相对应的原来老的经济形态是指什么(是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吗)?绿色经济究竟是指在原来老经济形态之外新出现的经济活动,还是指原来老经济形态换成了一种新的面貌?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实际上,人们在使用绿色经济概念时,都是按各自的理解去使用的,也就是说人们虽然都在使用同一个词,内心里却在指向不同的内容。如果这些问题不澄清,就无法把握绿色经济的外延,也就无法制定针对性政策。直截了当地看,绿色是环保的代名词,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盈利活动,那么绿色经济就是与环保有关的人类盈利活动。从这个性质上引申,我们可以看到绿色经济具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在这里,绿色是对经济活动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不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在这个意义上,绿色经济并非单指某些产业活动,而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要求,它实际上是指要把原有经济体系的面貌由非环保型转到环保型,因此,此时绿色经济又可称为环保型经济或环境友好型经济。举例说,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产业,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绿色经济的,而在清洁技术、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下,就是环保型的,就属于绿色经济。应该注意,这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环保,即为了环保的目的,哪怕放弃一部分经济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证经济是绿色的。第二种含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美国耶鲁大学丹尼尔·埃斯蒂教授和安德鲁·温斯顿教授在《从绿到金——聪明企业如何利用环保战略构建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为什么通用电气、索尼、丰田、沃尔玛这些世界最大、最强硬、最追逐利润的企业现在都在谈环境保护?(因为)聪明的企业会通过对环保挑战的战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他们认为:“以全新视角观察事物,会带来实际收益。过去40年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灵活管理绿色浪潮带来的压力所能获得的潜在效益。未来的企业将既创造业务利润,又创造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可以把这个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称为“从绿掘金”,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举例说,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都可以带来新的利润,使这一部分活动改变环保只赔钱不赚钱的形象。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经济,即通过政策调节和定向开发使环境保护也有利可图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3

(一)培植绿色企业

企业是绿色经济的实现载体,是绿色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受益者。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能否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践行环保理念、保护自然环境将决定着区域发展绿色经济的成败。绿色企业是指在生产、管理、技术、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等各个部门中始终以发展绿色产能为核心的企业。建立绿色企业,应从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入手,提高企业对绿色经济的认识水平,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开发绿色商品

绿色商品是指符合绿色经济发展需求的、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绿色商品是区域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核心。在市域内发展绿色产品,应当从本区域内的环保实际出发,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环境保护有利可图,比如发展生态林业、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开发等,并以其为基础纵向发展相关产业链,在区域内形成产业优势。

(三)培养绿色消费方式

培养绿色消费方式是建立绿色企业和开发绿色产品的外在条件,只有消费者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培养绿色消费习惯,绿色经济才有发展的动力。绿色消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消费者倾向于消费绿色环保的、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的商品或服务;第二,消费者在消费时有意识地减少环境污染,如合理处置垃圾、循环利用等;第三,消费者有资源节约意识,理性消费,如使用节能灯、开小排量汽车等。绿色消费方式的培养需要在教育上强调和建立相关制度加以规范。

(四)健全绿色制度

找寻环境污染的制度诱因,完善环境保护的制度规范,是创新绿色制度的着眼点。绿色制度是绿色经济发展的保障,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和实现框架。政府应当对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确定其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关制度进行激励和约束,引导企业和其它经济活动参与者践行绿色经济。

(五)创新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是绿色经济向前发展的引擎,是区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减少资源依赖的技术支撑。一是绿色科技会给企业带来价值。作为绿色科技的开发者,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或更新产品,技术转让可以使自身获得收益。二是绿色科技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效益,绿色健康的产品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效用。三是绿色科技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在自然环境上的收益可以被整个区域共享。

二、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般问题

(一)绿色经济意识不强,重形式轻本质

一些地方通过建立绿色产业基地、绿色产业园区、绿色经济带等来发展绿色经济,但这些绿色产业区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式等与其它企业无明显差别,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并不显著。在环境约束下,一些企业由于观念落后,开发绿色产品意识不强,导致企业缺乏活力、技术创新乏力、产品单一,不能完全发挥出绿色经济原本该有的效益。

(二)缺乏长久且清晰的战略规划,导致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不稳定

绿色经济的建设周期较长,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一些地方急于改变环境污染现状,希望通过集中而紧凑的投资在短期内实现绿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困难考量不足,因而不能根据实际制定规划。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过渡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渐进过程,缺乏基于清晰战略规划的长效建设机制将使得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不可控,也会降低地方政府投入资金的效率。

(三)只注重城镇,忽略了对城乡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统筹

一些地方在发展绿色经济时只重视对城镇的投入和对工业的改造和引导,却忽视了农村特别是农业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相关制度和环保标准的制定上也只重工业不重农业,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另外,一些政府将原本已经无法存活的、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工业企业迁往农村,这类企业原本在效益上已经不具有存在价值,对农村经济发展并无大的益处,落后的生产技术加重了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市域内大部分的山林、草地、水源等自然资源都集中在农村,农村环境的恶化将使得市域环境的承载力愈加脆弱,加重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四)绿色经济发展重点不突出,未能形成区域优势

绿色经济发展除了注重对环境保护,还应该能够创造出比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多的价值,但一些地方建设的绿色经济或是产能较低、形成不了规模,或是效益较低、产品不具有差异化。市域内各个区域建设比较重复,市域之间建设相似度较高,这既加重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又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些地方在发展绿色经济时会同时扶持多个项目,进而导致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难以得到有力的支持。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对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的服务

绿色经济发展需要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提供支撑,企业不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而只能由政府提供。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绿色经济发展规划,但未能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或设施建设不全面,减缓了绿色经济的发展进程和产出能力。

三、环境约束机制下市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可行战略选择

(一)从环境约束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

地方在制定本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当充分考量本地区资源分布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水平清晰地对发展目标、发展途径以及风险应对策略作出规划,以使规划可操作、可监督、可持续。

(二)增加区域内人力资本投资,加速绿色科技创新

发展绿色经济,改变以往忽视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就必须抛弃资源驱动型产业,发展科技驱动型产业,积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资源供给和消费已经达到区域和环境约束边界时,地方经济将很难发展。增加市域内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创新绿色科技,提升资源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为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福利保障,吸引市域外人才进入市域内工作,这是快速增加本区域人力资本的方式;其二为培养市域内人才,这是区域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根本方式。

(三)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物质上保障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基础设施上的保障,绿色经济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林业、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与绿色经济发展的节奏同步。

(四)统筹城乡发展,确定绿色经济的发展重点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4

1.1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2004年,农业部在黑龙江省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试点工作,并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近年,全国各省市发挥区域优势,结合区域特点,发展适合当地的绿色农业产业基地。据国家农业部网站及中国绿色发展中心介绍,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340个单位建成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超过0.073亿hm2,生产总量超过1亿t,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企业总数达6391家,对接龙头企业1256家,带动农户1686万户,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8.4亿元以上。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包括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品类产品等四大类57个小类,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仅2010年,全国共有8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产品1387种,成为绿色食品发展的新兴主体,有效加快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1.2绿色农业经济品牌效益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的不断发展,打造了诸多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绿色食品日益丰富和多元化,涌现了一大批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绿色农业经济品牌效益不断提高。目前,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不仅已在国内第1、2、3、5、29~33类等以食品为主的九大类产品上注册,而且在日本、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葡萄牙、芬兰、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注册。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在国内大中城市,绿色食品品牌认知度超过80%;在国际上已有法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个国家的7个企业、22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使用我国绿色食品标志商标,2009年国内年销售额达到3162亿元,出口总额达21.6亿美元,在国际市场日益显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1.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了引导和规范绿色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已经建立了认证管理基本制度。目前农业部绿色食品相关标准102项,地方标准235项。近年来,我国绿色农业经济以品牌带动龙头企业、促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了绿色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各省市陆续培育了一批绿色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其中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490多家,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190多家,湖北省绿色食品企业140多家。目前,江西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最大的绿色茶油基地、最大的绿色食品脐橙基地和最大的绿色水产基地。湖南省的天龙米业有限公司和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形成了现代化精米生产线和国内最大的集生产、研发、销售茶籽系列高档植物油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河南、山东、北京等省市的部分地区也因地制宜推进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2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2.1有利形式

2.1.1政策支撑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和国家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我国于2003年正式提出绿色农业的概念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省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国务院从2000年开始每年出台政策引导和扶持绿色食品产业,并把扩大绿色食品生产,推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从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国务院2007年通过《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幅度提高我国绿色农业生物制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009年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2010年通过了《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黑龙江省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绿色食品的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河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河北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绿色食品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绿色农业经济的重视和政策推动为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1.2市场需求旺盛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日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关注保护生态环境,对安全、优质、环保的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在国内,居民逐步倾向于将绿色农产品作为消费的首选;在国外,有机食品也已成为日常消费的主流。伴随国际“绿色壁垒”的日益强化,绿色食品将在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成为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发展国际贸易的主力军。现阶段,绿色食品市场总体供不应求的形势以及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显示出绿色农产品非常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1.3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绿色农业经济生产过程按照农业生态规律,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农业受到的资源制约和环境承载压力日益突出,农业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农业发展更加注重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这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2007年国务院通过《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点方向。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要求;将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切实减少面源污染,严格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农业和农村环境统计等作为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改革中的重点工作。

2.1.4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也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2.2存在问题

2.2.1绿色农业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市场中的农资、生产、销售、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网络体系还不完善。区域及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市场流通体系发展滞后,营销网络不健全,绿色农产品市场欠发达,绿色食品市场发育还未成熟,整体相当落后。此外,对市场具有引导规范作用的各类认证、认定管理不健全,存在生产标准多样化且执行不力,市场准入机制不规范,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甄别机制不健全,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绿色农业市场体系。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及消费者的保护不足,企业侵权和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绿色食品企业不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产品达不到绿色食品标准,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扰乱和影响了绿色农业经济市场的整体形象[8]。

2.2.2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支撑条件缺乏。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在政策上缺乏有效推动绿色农业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当前相关政策通常停留在支持、鼓励发展阶段,缺乏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实质性扶持政策。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并没有享受到政策的惠泽。总体上财政投入不足、政府支持不力,尚未形成多元化市场投资体系[9]。二是技术储备、转化不足,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相对滞后,并存在供给与发展需求不配套现象,形成无效供给;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科技与生产脱节等问题,不能适应绿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业环境质量保护体系不完善,专业化绿色农业经济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网络信息服务不到位。

2.2.3绿色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偏低。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绿色农产品的产量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较低,且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产品多以植物类产品、野生采集产品为主,动物性产品相当缺乏,地域也比较分散,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绿色农业产业技术含量低,绿色农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多为a级产品,aa级绿色农产品的比重偏小,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10-12]。

2.2.4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龙头带动能力弱。近年来,虽然我国绿色农业企业总量大幅增加,但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生产规模小,功能不完善,缺少有实力、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尚达不到绿色农产品标准,产品档次低,加工链短,精深加工能力弱,初级产品较多,深加工产品较少。企业和基地以及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企业品牌意识薄弱,知名品牌少,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缺少知名企业、知名产品和知名品牌[9],缺乏带动能力。

3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绿色农业经济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离不开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以及投入资金大力扶持。各地区应继续加大绿色农业投资和示范区(基地)建设力度;结合实际需求,在现有财政扶持政策基础上,在绿色农业立项、技术和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信贷、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绿色农业的认识;加强在生产技术、物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组织协调农业、环保等部门力量,形成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合力。

3.2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科技创新,针对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问题,加快新技术研发和科研攻关;健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好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技术指导,为发展绿色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健全绿色农业产品的标准体系,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产品包装标准等。完善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完备的基地建设、环境监测,产品质检和市场监督等管理体系。促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市场服务能力。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市场公平和效率。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5

   1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将环境问题诉诸公众,它首次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对于环境的关怀[4]。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年,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这标志着环境保护被提上人类发展的议事日程[5]。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等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到“绿色经济”一词,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并首次主张将有害环境和耗竭资源的活动代价列入国家经济平衡表中[6]。

   绿色经济概念比较宽泛,内部可衍生出诸多分支,同时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环境学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其实现途径重点在污染的末端治理;资源领域专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其实现途径重点在于从生产端提高资源生产率;生态学家强调绿色经济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要保持生物多样性;能源专家强调绿色经济要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开发新能源;经济学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社会学家则将社会包容性引入绿色经济的理念中;等等。目前,关于绿色经济的定义主要是围绕着经济增长、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内容展开。

   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了《绿色经济报告》,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着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换言之,绿色经济可视为是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和社会包容型经济。在绿色经济中,收入和就业的增长来源于能够降低碳排放及污染、增强能源和资源效率、并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公共及私人投资。绿色经济需要政府通过有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政策改革和法规变革来促进和支持这些投资。绿色经济强调,发展路径应能保持、增强并在必要时重建作为重要经济资产及公共惠益来源的自然资本。发展绿色经济对于生计和安全都依赖自然的贫困人群而言尤为重要[7]。

   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不同的观点。成思危认为[8],绿色经济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对中国来说,绿色经济意味着将“三低”(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绿色经济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诸多方面。解振华认为[9],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中国能源需求还会合理地增长,但绝不重复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道路,也不会靠无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以低碳排放、循环利用为内涵的绿色经济,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和环境效益好的国民经济结构。孙鸿烈认为[10],绿色经济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其中循环经济主要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而言的,生态经济主要是指向生态系统(如草原、森林、海洋、湿地等)的恢复、利用和发展的(如发展生态农业等)。胡鞍钢认为[11],转向绿色经济首先需要转向绿色发展战略,而对于中国来说,转向绿色发展战略则首先需要从过去的“加快发展”理念转向“科学发展”理念。

   国际社会对于绿色经济概念有很多解释,尚未有统一而权威的定义,也没有就其实际操作及政策实施等形成统一的看法。且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绿色经济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目前,普遍接受的对于绿色经济的描述,认为它是协调资源生态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益于人的发展为特征的。绿色经济的发展不应构成增长的负担,而应是增长的引擎。通过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形成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全过程和各领域的绿色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要求下,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统一起来,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12]。

   2国际绿色经济发展动向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了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旨在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认识到,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基本目标是在目前全球多重危机下,通过这个倡议复苏世界经济,创造就业,减少碳排放,缓解生态系统退化和水资源匮乏,最终实现消除世界极端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在全球能源、粮食和金融等多重危机的背景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国峰会之前发表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呼吁各国领导人实施绿色新政,将全球GDp的1%(大约7500亿美元)投入提高新旧建筑的能效、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快速公交系统、投资生态基础设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5个关键领域。随后,绿色经济得到了20国峰会的支持并写入联合声明,这标志着绿色经济的研究从学术层面走向了国际政策操作层面[7,13-14]。

   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完成后,人们发现由于生产力的急剧发展和扩张,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地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让国际社会痛定思痛。在欧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护环境、推进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自觉意识。欧洲在推进绿色经济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欧盟实施的是内涵最广的“绿色经济”模式,即将治理污染、发展环保产业、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都纳入绿色经济范畴加以扶持。在推进过程中,强调多领域的协调、平衡与整合。2009年3月9日,欧盟正式启动了整体的绿色经济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就业和经济增长,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

   德国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是以绿色能源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既以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以摆脱目前的经济衰退,也谋求确立一种长期稳定增长与资源消耗、气候保护“绿色”关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国家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此外,联邦、州和县政府对商品集中采购政策进行调整,注重采购那些能源利用率高的新产品,并推动“绿色经济路线图”的制定。2009年,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为13%,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初级能源使用的4.7%,这两项指标已经超过了2010年目标水平。根据环境部长加布里尔估计,德国经济如果能完成生态变革,到2020年就可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

   法国的“绿色新政”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于2008年12月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涵盖了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外,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法国政府预计,新的可再生能源计划的实施,能够在2020年之前创造20-30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多重考虑。奥巴马的绿色新政主张对新能源进行长期开发投资,主导新一代全球产业竞争力,并提出了美国的中长期节能减排目标。“绿色新政”可细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此外,美国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等的开发,并正在制定全新的智能电网计划,以减少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浪费。

   英国把发展绿色能源放在“绿色战略”的首位。2009年7月15日,英国了《低碳转型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这是迄今为止发达国家中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系统的政府白皮书。该计划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与该计划同时公布的还有《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战略》3个配套方案。此外,从2009财年起,设定“碳预算”,并根据“碳预算”排放标准安排相关预算,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从而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

   日本政府及执政党公布了名为“经济危机对策”的新经济刺激计划,重点之一就是主打绿色牌,特别是日本最为擅长的太阳能产业。为此,政府将向住宅和办公场合设置太阳能光板提供补贴,对购置新车时购买环保型汽车提供10万日元援助,以及通过购买时返还现金来普及清洁家电的使用。

   韩国政府也宣布争取在2020年前跻身全球七大“绿色大国”之列。为此,制定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自立、创造新发展动力、改善生活质量及提升国家地位等三大推进战略,以及三大战略下涉及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国土、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的政策方针。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6

关键词:西部开发;绿色经济;绿色浪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6―0087―05

西部大开发1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西部地区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在全球绿色发展新浪潮下,西部大开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部大开发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与环境污染型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西部绿色经济,构建西部生态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化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模式,这是21世纪西部大开发的新的战略构想和模式选择。

一、绿色经济与绿色浪潮

21世纪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2l世纪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人类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二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三是非持续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的绿色化和生态化,将成为2l世纪持续经济发展的新形式。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软化和绿色化,即产业知识化与知识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和方向。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种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低碳经济为本质、循环经济为形式的绿色经济,正在成为21世纪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绿色经济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不是一种局部的经济现象,也不是狭义的环保产业或生态农业,而是一种在本质上实现环境合理性与经济效益性相统一的市场经济形态。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更高形态,它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之上的、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经济。绿色经济以低碳经济为其本质特征、以循环经济为其外在形式,把资源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实现经济再生产与生态再生产的统一、市场竞争与生态竞争的统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而使一切经济活动和过程,既具有生态环保的性质:低碳、安全、节能、无公害、不损害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又具有经济的效率性,以资源的低消耗、污染的低排放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极大提高,实现以较小的成本和投入获取最大的和长远的效益,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佳化和最大化,构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生态优化和效益提高的统一。

从20世纪70一80年代以来,世界掀起了一股绿色经济的发展浪潮。一是绿色产品层出不穷,风靡全球,并成为世界市场的新宠。绿色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并且节能低耗高效的产品。自从1987年德国实行”蓝色天使”计划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实行绿色生产,开发出大量的绿色产品,形成了巨大的绿色产品市场。专家预测,世界绿色产品的市场规模已达42.7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绿色产品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2000亿美元。二是绿色消费成为时尚。随着绿色产品的发展,绿色消费――一种以满足生态需要为基本准则,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宗旨,以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为标准的新型环保型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在全球兴起并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消费新潮流。有关专家预测,绿色消费将是21世纪的消费主流。绿色消费理念的确立和绿色消费潮流的兴起,将引起21世纪社会生产方式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革命。三是绿色产业迅速发展。随着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产业方兴未艾,并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将成为2l世纪的支柱产业。所谓绿色产业,是指产品和服务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有利于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新兴产业。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应用性、发展的持续性获得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各国政府的积极扶持,发展势头迅猛。美国每年都投入几百亿美元发展绿色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绿色产业国和环保设备出口国,每年环保设备对外贸易顺差超过60亿美元。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的国家之一,80年代后期以来,每年投入巨额资金扶持绿色产业。在全球绿色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发达国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生态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和目标,纷纷对传统企业进行绿色再造与绿色转型,把生态成本、环境质量、生态服务、生态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及生产能力之中,注重生态资本的经营,增加产品的生态效益,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建立生态化与知识化、可持续化与集约化相统一的绿色企业。绿色企业将是21世纪企业持续竞争力之源和新模式,也将是21世纪现代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主导模式。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标、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手段的绿色经济,迅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热点话题。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倡议,2008年12月,联合国环境署召开了《绿色经济行动倡议》项目启动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绿色新政》专家会议,2009年联合国环境署国家环境部长会议上正式提出绿色经济倡议。

绿色经济作为解决当前全球多重危机下经济发展困境和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之策,迅速从学术研究层面走向国际和国家政策操作层面。美国奥巴马政府主打“绿色新政”牌,制定并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提出“绿色经济复兴计划”,把绿色经济作为摆脱金融危机、重建经济辉煌的重要抓手。欧盟制定了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计划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间筹措1050亿欧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英国财政部在今年的年度预算案中提出了“绿色产业振兴计划”。日本和韩国国政府也把绿色产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扶持,以期在未来一轮经济增长中抢占一个有利位置。

二、绿色经济是西部大开发新的战略选择与模式重构

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将面临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生态时代的宏观形势,世界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生态化、知识化与可持续化趋势,使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态化的过程。绿色经济发是西部大开新的战略选择和模式重构。

1.西部生态环境的双重性,决定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绿色经济发展路子

西部的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它不仅要满足西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对物质、能量和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是西部地区是我国环境疆域的主体,西部地区地面占全国的56.57%,加上中部的29.61%,则为86.18%,占了整个国土地面积的绝大多数;二是西部是长江黄河等众多河流的发祥地,是中东部乃至整个中国的水源涵养地。水是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同时,江河具有污染的携带效应,即通过河流的携带能力,将源头的污染扩散到整个流域。三是西部生态系统的环境供给能力较差,因远离大海,自然净化机制脆弱,一旦自然净化的良性机制被破坏,将危及整个中国的生态安全。另一方面,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是植被稀少,森林资源贫乏:二是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及酸化等土地退化及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十分严重;三是水早灾害频繁,水生态失调,江河断流、湖泊枯竭现象十分普遍;四是自然环境差,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西部生态环境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十分脆弱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部经济发展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重新确立西部开发的新路子。这就是发展西部绿色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西部独特而丰富的绿色资源,决定西部绿色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在当今中国,仍然是指导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布局的基本原理,也是被无数经济实践证明了的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判断。西部是地球上最壮观、最富饶的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库和能源库:全国煤炭保存储量有74%集中在西部;西部水资源『叮开发量占全国的78%;全国已探明的170多种矿产资源,西部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全世界前茅;西部地域辽阔,未利用土地较多,其中,牧草地面积占全国90%以上,耕地面积40以上%,水资源年均总量50%以上;农、林、旅游资源一也具有优势,石油、天然气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西部还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西部的自然保护区在全国最多,占国土面积最大;西部的气候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使之成为天然资源宝库。独特而丰富的绿色资源为西部绿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等生产要素是遵循“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法则,从效益低的地区流向效益高的地区,国家也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西部,因此,在资金缺乏的条件下,资源开发仍然是西部开发的比较优势。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是否能够持续进行有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效率,二是要有良好的环境保持状况。发展绿色经济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把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提高资源配置的高效性,促进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因为绿色经济是节能降耗经济,而节能降耗的过程既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过程,又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效益的过程。它在持续利川资源的基础上,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保持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构建西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绿色发展战略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的绿色发展战略,是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礼会发展到新时期、新阶段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是中国21世纪和平崛起的战略选择。联合国计划扦发署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中,首次提出人口众多的中国应选择“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统一协调”的“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模式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经济追求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合理性以及经济的效率性,构建西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西部绿色经济,一方面能改变西部传统的“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又能促进西部加大对低碳、节能、高效、无污染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西部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向发展。加快绿色西部和生态西部建设,把西部建设成为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促进西部地区跨越经济发展的传统阶段,以绿色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直接融人世界持续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和新阶段,从而增强西部竞争能力,实现西部大开发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三、构建西部绿色经济模式的对策建议

1.树立西部生态文明,增强西部绿色经济意识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它是跨越自然地理区域和人类文化模式的、以人类与自然共同生息、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为价值取向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新理念。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生态文明是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生态,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牛态文明的最高准则。生态文明是西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彻底摒弃“漠视自然客体、过分强调人类价值上体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伦理规范。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架通,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培育、倡导和普及尊重、关心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新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造就一种绿色文化氛围,以文化的力量改变人们的决策模式和行为方式,重塑人们的经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为西部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构建西部绿色经济制度,为西部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设定一些制约。诺思指出:制度不仅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交易的激励机制,而且度变迁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他认为,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根本的。因此发展西部绿色经济,必须制定和完善西部绿色经济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绿色经济的增长模式和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西部绿色基础制度。主要包括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绿色产品设计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从资源、产权、市场、产业、技术、产品设计等基础方面,为西部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制度环境和有效的制度形式;二是建立西部绿色规范制度。主要包括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营销制度、绿色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从生态环境和经济绩效方面,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从而促进西部生态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领域实现有效配置;三是建立西部绿色激励制度。主要包括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等。这些激励性的制度安排,从物质利益上激励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向无污染(或少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和项目转移从而为西部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四是建立西部绿色考核制度。主要包括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从定量上将生态环境成本的存量消耗与折旧及其保护与损失的费用纳入经济绩效的考核之中,从而考核经济主体真实的经济绩效,有利于对经济主体进行定量考核和监督。

3.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降低西部绿色经济发展成本

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是西部绿色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条件。西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建设,不仅为西部绿色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而且为全国提供生态公共产品。西部在为全国提供生态公共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如何补偿这些成本,不仅关系到西部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而且关系到西部提供生态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持久性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建立和健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机制。一是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补贴,实行政策倾斜,确保钱粮到位,使西部农民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二是要建立商品化、定量化的全流域范围内的补偿机制,国家对流域中下游地区开征生态税或环境税,用以补偿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损失和成本;三是东部要以其资本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持西部开发,为西部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专项治理承担相应的负担;四是要完善西部资源开发补偿政策,建立自然资源共享机制,从政策和技术支持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整资源税收征收与分配比例,协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支持西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深处加工,转变资源开发模式,提升各类资源及成品的附加值。五是中央政府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银行贷款、政策倾斜等渠道,加大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助和支持。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产业为西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大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西部产业结构软化和生态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西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21世纪世界产业结构不断向着生态化和软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合理利用自然,培育和发展经济效率性和环境友好性相统一的绿色生态产业,促进西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程。一是大力发展西部生态农业。要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走“绿色(特色)+规模+科技+名牌”的发展路子;要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产业、绿色种植产业、绿色养殖产业和绿色土特产业,推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复合型生态经济、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二是要大力发展西部生态工业。发展生态工业是改变传统的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加速西部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构建西部生态工业产业链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企业的“绿色再造”和“绿色转型”,实现企业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和最大化。三是大力发展西部生态旅游业。要树立尊重和爱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的旅游观,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化的培育结合起来,创建各具特色的生态风景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生态民族风情旅游。要注意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容量和承载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旅游地生态环境压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7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对策

1.绿色经济的提出

2008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全球发起了开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的倡议,其基本目标是在目前全球多重危机下,通过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复苏世界经济,减少碳排放,缓解生态系统退化和水资源匮乏。2009年联合国环境署国家环境部长会议正式提出绿色经济倡议,认为绿色经济可以在解决经济危机、创造就业机会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随后,绿色经济得到了20国峰会的支持,并写入了20国峰会的联合声明。

2.绿色经济的内容

我国学者绿色经济解释为:以促进经济活动的全面绿色化、生态化为重点内容,以绿色投资为核心、以绿色产业为新的增长点,它强调可持续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绿色经济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其一,经济要环保:“环保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经济”;其二,从环保活动中获得经济效益:“从绿掘金”。

绿色经济承担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时代使命。绿色经济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尊重经济社会的再生产的同时,又尊重自然环境的再生产。

3.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有关主体绿色意识较淡薄

首先,地方政府绿色意识不强,为了追求政绩,对于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业,任由严重污染的企业自由发展。很多企业认为环境保护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并削弱其竞争力。其次,大众的绿色消费理念淡漠。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虽有绿色消费的意识,但离真正转化为绿色消费的行动还有距离。如,在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使用塑料袋;扔垃圾的时候没有进行分类;有时候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

3.2整体战略规划不科学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和管理不力等,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时有发生,使得绿色经济的发展既不健康,也不可持续。例如,近两年来,许多地方没有充分考虑资源条件,电网系统的接收、消纳能力和市场容量、市场价格等关键因素,也没有清晰的战略和充分的论证,就推出了打造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新能基地的计划,并匆匆上马,助推了这些行业的过度投资,目前已建成的风电厂大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其中1/3的装机容量处于闲置状态。

3.3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湖北省社科院能源研究专家叶学平博士提出:“与欧盟部分国家相比,一方面国内缺乏发展绿色经济的系统规划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整体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对既有的如节能减排中的万元GDp的能耗减少量等指标,也缺乏达成这些目标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明的奖惩措施。”如2009年中央政府公布了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后,各地政府纷纷把曾经被环评否决的高污染项目重新包装成“绿色”项目达到审批的目的,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把一些项目先投资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再报批。

4.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对策

4.1加强绿色理念宣传,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等媒体,进行绿色经济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尤其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绿色经济意识,让主要领导充分认识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影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并一以贯之地把绿色经济思想渗透到具体工作中去。要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公众参与,如建立并分发绿色经济和市民节能减排手册,举办各种电视讲座和群众性论坛,开辟绿色经济专栏、制作绿色经济专题节目等,增强全民的绿色意识,形成全社会支持绿色经济建设的大好局面。同时,政府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不仅可以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带动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改变公众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有利于有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实施文明消费,使人们的消费行为符合客观自然规律,促进生物圈的良性循环,保护和美化环境。

4.2统筹绿色产业的投资建设,加强对绿色产业发展引导

中央政府对全国新兴战略产业的建设要有清晰的全盘规划、统一的部署,要打破地区行业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分清轻重缓急,有序进行投资建设,要求相关部门对新投资产业进行充分论证,严格市场准入门槛,避免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对报批的新兴产业项目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地方政府为了套取资金而对污染项目进行改头换面的欺骗行为。同时,政府需要切实加强对发展绿色经济的引导,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围绕发展绿色经济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尤其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我国要注重传统产业调整和绿色投资,改造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建筑等环节的节能增效,培育绿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尽可能减少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促使经济及早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4.3努力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保障绿色经济的稳健发展

我们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中,建立起有效完善的激励约束政策保障体系。首先,在财政方面,无论是在供给还是需求上,都要给予激励性政策。通过利益补偿等激励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和补贴、补助以及奖励等多种形式,对新能源研发项目给予支持,如可建立新能源基金,已有的要给予优惠电价支持;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大力鼓励民间投入,鼓励社会投资流入,尤其是对再生产领域的投入,引导各方不断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全社会投入的新机制;其次,要大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资源税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如提高资源税,对资源税从价计征,提高地方政府在资源税中的分享部分等,通过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环境税和惩罚税等制度的约束来抑制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增长的短期行为,抑制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如对高耗能产品实行惩罚性税收政策,建议对大排量汽车多征税,因为目前的惩罚性力度远远不够。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社会稀缺性资源被少数人使用,所造成的污染却比别人大得多,这其实是少数人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后,建立科学的绿色经济的评价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用以指导绿色经济发展方向,为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让政策支持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珂.绿色GDp缘何遭地方政府杯葛[n].法制日报,2006-12-22.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8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经济管理;绿色发展模式

1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发展模式主要特征及应用能效

1.1主要特征

企业经济管理绿色发展模式是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原则而生成的,企业绿色发展模式当中要求,企业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遵循绿色原则,生产方式要环保,材料应用也要保持环保。因而更多的绿色环保性产生相继而出,绿色发展模式是为了实现在经济发展期间,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在以往企业经营发展当中,经常存在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态资源的数量持续递减,绿色发展模式是改善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1.2应用能效

绿色发展模式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观念与原则的经营策略,通过绿色发展模式的建立,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形成绿色环保的意识,在工作当中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是新时期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指引着正确的方向。绿色发展模式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现代经济发展对绿色生态环保尤为注重,企业构建优质的绿色发展模式,能够在经济市场发展中占据优势,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2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经济管理缺乏创新性

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经济发展是直接关联的,现代经济发展的节奏较快,变动性较强,我国经济体制一直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力求带领我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结构,经济管理也需要同步进行创新优化,以此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管理模式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创新与改革,新时期经济发展对企业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控,才能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跟上新时期的发展节奏。

2.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按照相关的制度与流程规范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进行才能促进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但是目前企业经济管理当中体系与制度等内容均不完善,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没有标准、规范的指导,管理质量与效率较低,尤其是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差,导致管理职能与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3对经济管理的认知不充分

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内部管理工作是为了保证企业各项经营运行活动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很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还没有达到成熟理想的状态。再加上现代市场运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内部管控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但企业对经济管理的认知不充分,导致经济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完善的模式,无法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提供动力。

3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发展模式

3.1全面强化企业经济管理绿色环保意识

经济管理绿色发展模式是现代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企业在经营发展期间要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全面落实绿色环保理念,绿色环保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因而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经济管理绿色环保意识,提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对绿色发展模式进行充分正确的认知,从而带领企业员工更快更好的建立绿色发展模式,促使经济管理绿色发展模式有效提升,在创造更多经济收益的同时,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企业内部形成绿色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环保形象,这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帮助。

3.2积极应用绿色环保技术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随着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市场上绿色产品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产品形式,为了实现产品绿色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要对生产工艺和包装方式的改进,并且对产品的销售环节中的污染源进行清理,从而将原产品升级成为绿色产品,使得企业的竞争实力得到提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在原材料、产品的设计、生产制作、包装运输等方面加强绿色营销,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利用绿色产品提升企业产品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获得持续的绿色竞争力。

3.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建设,提升经济管理力度与规范性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内部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需要转变思想,对内部管理进行完善化建设,对经济管理的制度、体系进行规范化制定。首先,企业需要对生产经营模式与绿色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性分析,对内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将管理任务与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划,将各项管理内容落实到相应的岗位当中,加强企业管理工作运行质量与效率。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与机制,通过管理制度对经济管理工作执行力进行强化,对管理能效进行提升。通过管理机制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与素养强化,推动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4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经济管理绿色发展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是当代环保发展理念落实的重要举措。以往经济发展期对生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等问题为人们发出来警告,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恢复如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在新形势下发展,需要具备绿色环保意识,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的关联,绿色环保标签在企业中树立,对企业市场竞争地位提升具有显著帮助。

参考文献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9

所谓绿色经济(Greeneconomy)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它既是一种新的经济理论与经济学科或科学,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实践与经济业务或项目,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案例、绿色GDp、绿色核算、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绿色资本、绿色网络等等。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的经济思想及经济方式,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生态经济侧重于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及有机结合;低碳经济侧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缓和温室气候效应。

一、发展绿色经济的重大意义

绿色经济这种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正式提出以后,广泛应用于包括环境保护领域在内的许多领域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派生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在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时,应当承认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不能剥夺后代人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中国2l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并且是持续不断的良性循环,需要在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协调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的绿色产业模式,就成为当今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

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大量占有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地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基本特征,认为自然环境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彼此不能兼容,环境问题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必然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绿色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引导、推动、保障社会产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二)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

传统经济系统坚持封闭性、独立性,认为只要系统本身不断扩大,经济就会得到永无止境的发展,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约,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绿色经济系统坚持开放性和协调性,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其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实行绿色先导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抑或改善环境资源条件,并将自然环境代价与生产收益一并作为产业经济核算的依据,确认和表现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价值。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消耗是并行的,在量化经济发展的各项收益指标时,环境消耗价值理应据实计算并从中扣除。

(三)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

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失去公平性就等于失去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和污染为代价获得,仅仅满足了当代人或少数区域人的物质利益需求,忽略后代人或其他欠发达区域人的生存需要,是将子孙后代或全人类的环境资源用以满足少部分当代人的物质上的奢侈,这是极端不公平的。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自然环境的利用率和再生能力,理论上可以同时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代际利益平衡和当代人之间的区域利益平衡。

(四)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动态的,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正是基于产业结构的更新机制,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引起工业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一是生产领域中,工业社会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生产方式将转变为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加重了生产者的环境保护责任;二是在流通领域内改革工业社会所奉行的自由贸易原则,实行附加环境保护的义务的自由贸易,控制和禁止污染源的转移;三是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和推动绿色消费。这一系列的制度性变革,必然引起工业社会向绿色社会的回归,依据自然生态规律,建立起由不同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绿色经济系统。

绿色经济包含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经济增长本来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福利,是人本主义必然的逻辑,但是幸福、福利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局部和全局之别、持续和不可持续之异,为了短期的利益污染环境是与绿色经济取向背道而驰的非人本主义的虚幻发展,可以把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关注和强化绿色经济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非同一般的战略性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应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卓有成效地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尽量少走先造成污染、再花力气去治理的弯路,中国有很多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及绿色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尽快制定绿色经济会计准则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及循环经济,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并新的《“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来逐步共建人与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未来美好世界!

(一)《“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的主要内容

1.总则

绿色经济应当作为独立的经济实践与经济业务或项目成为会计主体及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列报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确认和计量

绿色经济应当分别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净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绿色经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主要有: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及补贴收入等――绿色经济――××项目,按实际发生并能确认和计量的金额确认和计量收入。绿色经济成本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主要有:营业成本、应交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流转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绿色经济――××项目,按实际发生并能确认和计量的金额确认和计量成本费用。

3.列报和披露

企业绿色经济项目列报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

企业绿色经济项目相关信息的披露:应当在附注中专项说明绿色经济项目的收入、成本费用及损益情况,并说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流转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的财税优惠情况。

4.实务操作指引

财政部要会同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科技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尽快联合制定并《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列入“绿色经济”项目目录的企业在流转税(营业税或增值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方面,实行“绿色经济”项目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和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企业存续期间持续有效,清算当年有应纳税额抵扣余额的直接抵扣、清算当年不足抵扣的留作以后年度抵扣,并且营业税或增值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等税种之间抵扣额度可以混用)、不必进行相关账务的追溯调整、加大鼓励“绿色经济”项目的投入、精简高效的、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列入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年术及案例目录的企业分别按进出口设备类、收入收益类、成本费用类3种情况进行“绿色经济”项目专项账务处理。

企业“绿色经济”项目目录专项账务处理及其财税优惠政策的具体认定工作程序:先由列入“绿色经济”项目目录的企业财务部门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绿色经济》进行专项账务处理,并按《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进行财税优惠处理(并要求提供相关附件资料);再由执行企业年报审计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初审为基础,最后由执行企业年报税务清算工作的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准,实行当年照收、次年企业年报审计时经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及主管税务机关双重认定后返还给企业,并实行“绿色经济”项目的流转税(营业税或增值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和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企业存续期间持续有效,清算当年有应纳税额抵扣余额的直接抵扣、清算当年不足抵扣的留作以后年度抵扣)、不必进行相关账务的追溯调整、精简高效的财税优惠政策。

(二)企业“绿色经济”项目会计准则实务操作指引及案例

1.进出口设备类账务处理

例1:2009年1月8日a公司为实施节能绿色工程从日本进口一套节能环保的垃圾处理回收设备,设备合同价值

5300000日元,按当日外汇牌价7.3696元人民币∶100日元,折人民币390588.80元,加征进口关税35%计人民币136706.08元,加银行手续费153.12元,总计付款527448.00元。按《“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8日,进口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合同价值390588.80

――绿色经济――进口关税

136706.08

财务费用――绿色经济――银行手续费

153.12

贷:银行存款527448

(2)2009年2月28日,次月设备折旧时

节能设备月折旧费用

=(390588.80+136706.08)×(1-5%)/12

=41744.18(元)

借:管理费用――绿色经济――节能设备折旧

41744.18

贷:累计折旧41744.18

(3)2010年4月18日,企业年报审计时经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及主管税务机关双重认定(并要求提供该套日本进口节能环保的垃圾处理回收设备相关的合同、发票、报关凭证、已纳税凭证等附件资料),该进口设备符合《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设备目录,2009年度进口关税实行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的财税优惠政策,并在2010年度免征流转税(营业税或增值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在清算2009年度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时,节能设备折旧按已折旧11个月及财务费用――绿色经济――银行手续费153.12元实行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企业存续期间持续有效,清算当年有应纳税额抵扣余额的直接抵扣、清算当年不足抵扣的留作以后年度抵扣)的财税优惠政策。

①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政策

借:银行存款136706.08

贷:营业外收入――绿色经济

――进口关税返还

136706.08

②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政策

=(41744.18×11+153.12)×(5.55%+25%)

=140328.10(元)

2.收入收益类账务处理

例2:2009年3月8日a公司组织专家团队为B公司制订《B公司节能绿色规划(2010~2015年)》并提供三大核心技术专家咨询意见,B公司付来咨询费收入人民币150000元。按《“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3月8日,付来咨询费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150000

贷:营业外收入――绿色经济

――咨询费收入

150000

(2)2009年3月31日,上缴流转税(营业税)及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绿色经济――营业税及附加

8325(150000.00×5.55%)

应交税费――绿色经济――所得税

37500(150000.00×25%)

贷:银行存款45825

(3)2010年4月18日,年报审计时经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及主管税务机关双重认定(并要求提供该笔咨询费收入相关的《B公司节能绿色规划(2010-2015年)》并提供三大核心技术专家咨询意见的合同、发票、已纳税凭证及会议等附件资料),该咨询费收入符合《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及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案例目录,在清算2009年度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及所得税时实行已征部分全额先征后返的财税优惠政策。

已征部分先征后返政策

借:银行存款45825

贷:营业外收入――绿色经济

――营业税及附加

8325

――所得税37500

3.成本费用类账务处理

例3:2009年4月8日a公司为制订《a公司节能绿色规划(2010~2015年)》召开专题专家咨询会议,发生会务费用人民币103500.60元。按《“绿色经济”会计准则指引》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4月8日,发生会务费时

借:管理费用――绿色经济――会务费

103500.60

贷:银行存款103500.60

(2)2010年4月18日,年报审计时经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及主管税务机关双重认定(并要求提供该笔会务费相关的《a公司节能绿色规划(2010~2015年)》专题专家咨询会议的合同、发票等附件资料),该会务费符合《中国绿色经济产品、设备、技术、案例目录及财税优惠政策》案例目录,在清算2009年度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及进出口关税时,实行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企业存续期间持续有效,清算当年有应纳税额抵扣余额的直接抵扣、清算当年不足抵扣的留作以后年度抵扣)的财税优惠政策。

(3)未征部分加按100%应纳税额抵扣限额政策

绿色经济的提出篇10

关键词:绿色经济;城镇化;发展;新型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是主要方向,绿色经济则是需要坚持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调控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路线。在政府推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相互促进下,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路线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最终推动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1.城镇化在明确城镇化的含义

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城镇”的含义。从广义的层面来说,城镇是城市与集镇的统称。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设定,城市中所居住的人口以非农业户口为主,具有一定的工商业规模。而集镇主要指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处,或是过渡处。“城镇化”一词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国家的“八五”计划,并且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建设”。到“十五”时期,国家已经加大对城镇化问题的重视,认为我国已经到达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是一个城乡间人口转变的过程,也是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除此之外还包括劳动力、资金等的流动过程等。

2.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在原有城镇化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最早是伴随着新型工业化的过程而出现,到十时期,新型城镇化已经被公开认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是为了解决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令城镇化过程更加强调公平与效率,从而促进城镇化更好的进行。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城镇化来说,新型城镇化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要求也更高。新型城镇化延续了城镇化的基本内容,产业发展永远是第一基础,而人口的居住数量则是第二要素。到新型城镇化时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立都是极为重要的。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目标是解决过去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污染问题,城乡统筹问题等等,而具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新型城镇化中“新”的内涵所在。

二、绿色经济概念的界定

1.绿色经济的含义

绿色经济的含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从总体上来说,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绿色经济的含义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绿色经济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息息相关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上的集中体现;第二,绿色经济主要体现在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强调利用资源、环境的公平性,把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紧密联合起来,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忽略其他方面;第三,绿色经济中强调绿色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将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阶段“绿色化”。从长远经济发展目标来看,绿色经济应当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是一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效经济形态。

2.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

绿色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来说,具有很多优点,其具体的特征也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绿色经济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经济发展涉及到许多环节,从生产、消费到分配、交换等,各个层面上都可以形成绿色经济产业链。绿色经济采用的是一种环保而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因此也很容易被公众接受,可操作性强;其次,绿色经济发展和所有经济发展模式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以及与经济系统相关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绿色”发展。因此绿色经济就具有复合性的特点,要达到真正的绿色经济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干预。除此之外,绿色经济还体现出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性。在过去,人们总认为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就很难做到公平。但在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下,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经济与社会公平的和谐都是需要达到的目标,而绿色经济的理念也可以实现这些。绿色经济可以有效的实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提高效率,保证公平。

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乡多元化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城镇化朝着公平与效率方向发展。而绿色经济同样强调的是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解决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各种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但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城乡资源分配不同,流通障碍,财政拨款等多种问题。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来看,实现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最好方式应当是采取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创建绿色流通环境

和谐的流通环境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绿色经济的理念之下,城乡经济发展需要创建绿色流通环境。首先,建立城乡绿色流通目标,在发挥传统经济流通职能的同时,依靠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将传统农业发展与现代流通技术有机结合,在农产品来源地实现农业产品绿色化,让农民可以便捷的出售农产品,城市居民可以更好的享受绿色食品,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其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城乡绿色流通的制度体系。城乡绿色流通的实现,不能光靠个人,还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安全卫生等体系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只有在外部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实现城乡之间经济流通的规范与引导。

2.积极发展绿色财政

财政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深化财政改革,发展绿色财政,也是实现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措施。过去,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为了大力发展经济而牺牲了环境。现在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绿色经济的理念也在慢慢深入人心。绿色财政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一方面,通过财政手段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措施来合理调配自然资源与公共资源,增加污染严重企业的税收,对于节能环保的企业,则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从财政措施上来鼓励城乡企业进行绿色企业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3.加强绿色经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运用市场价格机制,可以采用法律与行政手段,如运用价格、协议、能源服务等手段实现绿色市场机制。加快绿色市场基础建设,完善投资机制,扩大政府的绿色投入以及民间资本的投入,以此来实现各个投资主体的重要作用。

4.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绿色经济理念的倡导下,低碳技术是我们最常见的绿色科技。从目前来看,低碳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技规划重点。从具体的措施来看,实现绿色技术的创新,首先,要实施绿色科技发展战略,明确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其次,国家可以加大奖励措施,鼓励科研机构研发绿色技术、低碳技术。我们要从传统的资源依赖性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对采用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四、结语

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国家都在不同时期经历了经济过度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生存危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都遭到很大的破坏。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提出后,很好的切合了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城乡经济发展本就是不平衡的,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主导下,在城乡经济发展中采取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公平与效率带来的矛盾,因此在未来的城乡经济发展中,我们仍需要坚持绿色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红贵,刘忠超.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4).

[2]欧阳志刚.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否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J].世界经济,2014(02).

[3]何璇,何克东.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全球商业经典,2015(08).

[4]余佶.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浙江安吉案例[J].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