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2:18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1

一、重要意义

婴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千万家庭的健康福祉。我县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不充分、供给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广大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将有力助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满足广大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增强广大家庭获得感、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底,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2021年底,在城区内至少建成1-2所标准化、规范化的婴幼儿托育试点示范机构;到2023年,至少50%公办婴幼儿托育机构要开设2至3岁托育班,建成一批符合规范和标准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到2025年,全县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三、主要任务

(一)重点加强对家庭开展婴幼儿照护支持和指导

1.保障女职工孕产和育儿权益。全面落实女方180天产假和男方30天护理假。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每天灵活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哺乳6个月至3岁婴幼儿的女职工,每月享受1天育儿假。

2.加强从业就业指导服务。人社部门要为婴幼儿父母从业就业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予以职业资格认定,提升从业就业能力。依法保障脱产照护婴幼儿父母重返工作岗位,平等就业权利和各项劳动保障权益。

3.加强对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各级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妇联、计生协会等单位和社会组织可根据辖区内家长服务需求,组织开展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科学育儿讲座、育儿沙龙、专家咨询等活动,丰富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卫健部门要加强对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多种方式,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家长及婴幼儿照护服务者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服务。

(二)大力发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

1.重点发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保障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地、用房,引导社会力量在社区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2.要按照标准和规范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场所和配套安全设施,并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要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不得挪作他用;农村社区根据实际需要,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

3.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家政和物业等企业,兴办和运营公益性、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婴幼儿托育机构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

(三)发展多种形式的照护服务

1.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在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

2.鼓励和支持各类幼儿园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充分调动各类幼儿园积极性,可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和消费水平,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发挥公办幼儿园公益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底前,40%公办婴幼儿托育机构要开设2至3岁托育班。对各类公办幼儿园机构开设托育服务给予适度补贴。

(四)科学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

1.统筹规划托育机构。发改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严格根据城乡规划、常住人口和人口结构变化,科学规划建设婴幼儿托育机构。

2.机构选址适宜安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选址应在自然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居民相对集中、周边治安状况良好,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的地方,避开、远离对婴幼儿成长有危害的场所。可结合住宅配套设施、商务办公、教育、科研、文化等建筑综合设置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3.建筑设计科学规范。新建、改建、扩建婴幼儿托育机构严格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国家相关抗震标准的规定。技防、物防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县公安部门有关校园安全的规定。婴幼儿生活用房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利用房龄20年以上的既有建筑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必须通过房屋结构安全检测。

4.功能设施配套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室内装修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要求,按照消防法规、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器材,设置符合标准的婴幼儿生活用房(用餐区、睡眠区、游戏区、盥洗区、储物区等)。收托2岁以下婴幼儿的应设置符合哺乳(喂奶)室、配乳室。可根据需要,设置服务管理用房(保健室、办公室、安保室等)和后勤保障用房(厨房、库房、消毒房等)。配备符合婴幼儿月龄特点,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家具、用具、玩具、图书和游戏材料等。有条件的应设置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户外玩具和游戏设施。

5.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应合理配置具有相应资质的育婴师、保健员、保育员、营养师、财会人员、保安员等工作人员。建立人员培训等制度,按规定组织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等各类进修活动,不断提高托育服务队伍素质。依法逐步实现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五)规范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1.规范托育机构注册登记。举办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由县编制部门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举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由县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

2.实施托育机构标准化建设。婴幼儿托育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婴幼儿托育机构有关标准和规范。县编制、民政、市场监管部门要完善婴幼儿托育机构登记备案机制,事先审核托育机构卫生许可、消防安全、食品经营、设置标准等相关证明,严格落实信息公示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动态管理婴幼儿托育机构,及时向县卫生健康部门推送相关信息,托育机构经核准登记后,向县卫生健康部门备案。

3.规范托育机构服务内容。婴幼儿托育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婴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可根据家庭实际需要和消费水平,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婴幼儿托育机构要以保育为主,合理安排婴幼儿生活,悉心照料婴幼儿入托、喂奶、饮水、进餐、换尿布、如厕、盥洗、穿脱衣服、睡眠、室内游戏和室外活动等每一个环节。

4.加强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婴幼儿托育机构要按照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教育厅、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甘卫妇幼发〔2014〕35号)要求,加强卫生保健管理,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成立托育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专业人员,开展婴幼儿托育机构卫生保健监督、检查、指导。

5.合理设置婴幼儿托育机构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支持社会力量利用社区居民住宅等兴办婴幼儿托育机构。

6.制定托育机构标准规范体系。教育部门根据省婴幼儿照护服务评价标准,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县情的评价标准,建立托育机构信息公示制度、等级评定制度,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

7.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婴幼儿托育机构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器材及安保人员。公安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安全监管,督促各类婴幼儿托育机构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税费减免力度。逐步落实完善支持托育机构发展的税费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用于提供托育服务的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确因地质条件等原因无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托育机构自有或通过承租、无偿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托育服务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婴幼儿托育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燃气)、用热等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有线(数字)电视、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安装费),有线(数字)电视基本维护费按不高于当地居民用户终端标准的50%收取。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资金要优先扶持婴幼儿照护服务业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

(三)加大用地保障力度。自然资源部门要优先保障婴幼儿托育机构和设施建设的土地供应,完善相关规划规范和标准。将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严禁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挪作他用。

(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教育部门制定鼓励大中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优惠政策,对高等院校、高职、职中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专业毕业、与婴幼儿托育机构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婴幼儿托育机构依法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提高工作福利待遇。

(五)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或单位附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帮助职工解决上班时间婴幼儿无人照护的难题,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婴幼儿照护友好的社会环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梳理社会力量进入的堵点和难点,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照护服务工作机构及联席会议制度,要成立街道(乡镇)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明确社区(村)专门工作人员,确保各级开展照护服务工作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协同。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县发改、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社、自然资源、住建、应急、税务、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要对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健康发展。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婴幼儿托育机构卫生保健、质量评价、信息公示等管理制度,确保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担负监管责任。对履行职责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零容忍虐童等行为,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2

妇女儿童占我国总人口三分之二,妇女儿童健康是民族兴盛的基础,妇幼卫生水平的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妇幼保健事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卫生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能力,强化保障措施,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指标持续下降。但是,妇幼卫生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对妇幼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足等情况普遍存在,妇幼卫生服务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区域间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和机构的功能定位亟待进一步明确。为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工作目标

1.妇幼卫生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和城市社区,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协调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保障制度,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卫生服务。

2.妇幼卫生工作目标。继续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要求的各项任务,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妇幼卫生工作目标。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40/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17‰;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殖健康需求,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等妇幼卫生指标差距。

二、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3.坚持妇幼保健机构公益性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分为省、市(地)、县三级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区域应有一个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各地可根据人口、行政区划、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妇幼保健机构布局。坚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不得以各种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设区的市(地)级和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变动应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

4.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要健全以乡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为核心,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应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适当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在执业范围、内部科室设置、人员安排、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必须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职责要求,突出母婴保健服务功能,避免向综合医院模式发展。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等。同时,充分利用综合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的技术力量为辖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

农村妇幼卫生工作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妇幼卫生的主要指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按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切实发挥三级网的“龙头”作用;乡(镇)、村卫生机构作为农村妇幼卫生工作的基础和主要力量,要承担起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等职责,村卫生机构要有乡村医生负责妇幼卫生工作。继续组织城市妇幼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指导和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从事妇幼卫生服务。

城市妇幼卫生工作要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基本妇幼卫生服务。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妇幼卫生工作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妇幼卫生服务。

5.落实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补助政策。要按照《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的要求,为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支持,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给予特殊支持,由县级以上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母婴保健专项资金。要将妇幼卫生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业,增加专项投入,保证妇幼卫生工作的必要经费。要结合妇幼保健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其公共卫生性质,保障妇幼保健机构的经费补助。要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17号)的规定,对妇幼保健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补助,按标准定额和公共卫生事业机构承担工作任务情况核定。标准定额采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编制内人员补助定额和按服务人口、服务面积、疾病流行状况及机构职责等确定的综合补助定额。设备购置、修缮等必要的发展建设支出根据需要合理安排。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制定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工作补助标准,切实落实妇幼保健人员待遇。

6.加强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强妇幼卫生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组织医学生到妇幼保健机构见习或实习,将妇幼卫生专业内容纳入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工作。要在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中加强妇幼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要鼓励妇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术活动和继续教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技能。要加强妇幼保健管理人员的培养,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通过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形式提高管理者素质,不断提高妇幼卫生管理水平。

7.健全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妇幼卫生监督管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完善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卫生执法监督,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能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要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加大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日常监督管理,坚决查处非法接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行为。要加强母婴保健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着力解决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

8.积极推进住院分娩和贫困救助,降低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建立促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长效机制,争取三至五年基本解决农村妇女住院分娩问题。要逐步健全妇幼卫生的专项救助制度,加大对贫困孕产妇和儿童的医疗救助力度,实现救助与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

9.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继续贯彻实施《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10年)》。重点加强一级预防措施,加大婚前医学检查的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婚检服务新模式,做好以人为本的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服务,强化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积极推动二、三级预防措施,努力扩大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面。要按照《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规范技术服务,提高诊断水平;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完善筛查网络,做好阳性病例的追踪、随访和治疗。要使出生缺陷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得到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四、积极探索妇幼卫生服务内涵,不断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

10.针对妇女儿童不同时期生理特点,开展系统卫生保健服务。要在现有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眼、耳、口腔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妇女保健等工作。要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卫生的常规工作,提高防治水平。要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宫颈癌、乳腺病等常见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11.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开展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要加强对妇幼卫生信息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网络。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科学评价妇幼卫生事业、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要建立妇女儿童健康信息库,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评估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

五、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3

二、各托幼机构应坚持科学有序、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加强和开展早期教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禁止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坚决杜绝虐待、歧视、恐吓、体罚和变相体罚等侮辱婴幼儿人格和损害婴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倡导“关爱儿童,满足需求;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关注发育,开启潜能;尊重个性,顺应发展”的教养理念,切实推进早期教育工作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三、各托幼机构的规模应以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和便于管理为原则,不宜过大。每班婴幼儿人数设置及教职工配置应参考《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具体规定酌减。2-3岁婴幼儿的班每班婴幼儿人数15人,1-2岁婴幼儿的班每班婴幼儿人数10人,亲子活动每班婴幼儿人数不超过8人。托幼机构的教职工与婴幼儿比例为1:3—1:4。

四、各托幼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选用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材。工作人员必须依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必须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人员岗位资格,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熟悉并掌握婴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能结合婴幼儿发展需要设计并合理组织适宜的教育活动。要具有指导家庭开展科学育儿的能力。教养人员要定期参加婴幼儿教育的研修、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五、各托幼机构的教养人员要为婴幼儿营造清洁、安全、温馨、充满关怀适宜的家庭式教育环境,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活动室宽敞明亮,空间要保证相对足够大,通风良好,有充足的阳光。要充分考虑到婴幼儿活动的特点,活动室既要便于婴幼儿爬行自如,又要有相对开放的间隔。对婴幼儿经常接触的墙面进行软包装,对婴幼儿经常爬行、独自活动的地面进行软地垫铺设。

2、创设0-3岁婴幼儿安静睡眠的良好环境。寝室应整洁、温馨、舒适,可以是家庭式的。各种设施的高度要适宜,各种物品的摆放要有序,并提供固定位置的生活设施和卫生用品,便于婴幼儿安全取放。

3、为婴幼儿提供空气新鲜、空间较大、安全的绿化户外场地,开展适合婴幼儿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保证婴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六、各托幼机构应实施养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养育为主,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婴幼儿的一日活动,促进婴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有益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1、建立科学合理、相对固定的婴幼儿一日活动环节和常规。根据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和亲子等形式适当调整各环节和常规。婴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主要通过生活活动、体验活动、观察活动和户外活动等完成。

2、婴幼儿一日活动要动静交替,室内外结合。活动要以个别、小组形式为主,尽量减少集中活动中不必要的等待时间,集中活动不要超过15分钟。同一活动内容的时间不宜过长。

3、保证婴幼儿适当的自主活动时间。活动材料要安全且保证数量充足,满足婴幼儿感知、操作、自言自语、语言交流、交往、运动等个性化活动和发展的需求。活动室应适当设置秋千、滑梯、摇马、迷宫等中小型玩具。

七、各托幼机构的教养人员要尊重和顺应婴幼儿自然的生理规律和特点,做到养中有教,教中有养,教养融合,有机渗透。

1、随时关注每个婴幼儿的表现和反应,采用自然温和、体现亲情、新颖有趣、充满欢乐的育儿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应答互动。

2、加强生活养护。依据婴幼儿的实际水平、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进行积极引导和随机教育。

3、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及时捕捉婴幼儿情感、行为、语言等表现的瞬间,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为实施个性化教育和评价提供依据。

八、各托幼机构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坚持与家长共同创设适合婴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和谐环境,开展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4

现阶段社会对医疗卫生期望值太高,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现象尚存,特别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妇幼保健管理难度增加,母婴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流动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波动较大,制约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针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切实做好妇幼卫生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行政参谋和助手作用,认真地解决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

新探索的实践与做法

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实施了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母婴阳光工程、保障母婴安全工作等重大举措,把妇幼卫生主要指标纳入“两个率先”总体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科学发展观目标管理体系,纳入政府卫生工作目标任务,这为推动妇幼卫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开展政府实事工程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的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婚前医学检查一站式服务,以及母婴阳光工程等政府实事工程,以关怀妇女、儿童和特殊人群为目标,实行免费母婴健康咨询、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产前筛查诊断等系列保健服务。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将惠民措施贯穿于妇幼保健服务全过程,将项目内容延伸到流动人口,力争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加强母婴安全管理工作流动人口的大量融入,影响了妇幼卫生主要指标的完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我市推行了母婴急救共济制度,实行了危重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建立了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完善了母婴死因评审制度,实施了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快速启动母婴救治程序,特别在突发母婴危重险情时,组织相关专家赶赴现场,提高了全市危重母婴抢救成功率。加快推进妇幼卫生信息建设为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情况,我市将妇幼卫生项目纳入苏州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涵盖了妇幼保健基础工作、妇幼卫生的业务管理、卫生部新开展的各项筛查管理、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等各种报表、证件管理,以实现系统管理信息化、业务资料电子化、监测统计自动化、保健服务便民化。目前已将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如妇女“两癌”检查和叶酸补服,以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项目的内容拓展到信息平台,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认真落实重大妇幼卫生项目2009年以来,为确实保障广大农村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进一步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我市按照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要求,加强了领导、明确了任务、推进了四项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的落实。项目实施以来,全市(至2011年9月)发现乳腺癌113例(其中癌前病变18例)、宫颈癌89例,癌前病变1418例;2011年1—11月全市婚检和孕产期保健中分别发现HiV阳性妇女1例和孕产妇9例,梅毒阳性孕产妇112人,乙肝阳性孕产妇3293人,年内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3293人,均按工作要求实施了母婴阻断。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5

2008年我县妇幼卫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健全三级网络。充分利用降消项目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不断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彻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切实保障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深入贯彻学习《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母婴保健监督执法工作

1、各医疗单位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准入制度。依法管理从事接生、助产、产前检查业务的机构和人员。严格考核、从严审核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换发证工作,从严查处无两证的单位和个人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2、认真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领取、专人保管、证章分开、收费合理,依法查处和取缔非法使用《出生医学证明》的单位和个人,杜绝乡镇医疗保健单位非本单位接生补办出生医学证明。

3、加强产前筛查管理。贯彻执行《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加强产前筛查技术管理,完善筛查网络功能,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技术水平,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建立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信息报告制度。

4、从严治理胎儿性别比例。认真贯彻商政卫发[2007]3号文件精神,严格超声染色体等胎儿性别鉴定相关设备及技术和人员管理。严禁非法开展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行为,规范做好卫生系统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5、加强监督检查。县、乡医疗单位都要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对《母婴保健法》和《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妇幼保健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通报检查问题,力促全县母婴保健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2008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在控制在4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彻底消灭新生儿破伤风,住院分娩率达96%以上。按照分层培训和分级负责原则,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各级保健人员产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培训。村级保健人员要做好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早期发现孕妇,督促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跟踪服务,责任到人,确保高危孕产妇安全分娩。培训村级保健人员做好产后访视,建立健全各种表、卡、册,扎扎实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通过规范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建立完善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评审制度,积极开展孕产妇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知识等宣传教育。落实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责任,依法查处未按规定如实及时报告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对不具备接生资格的人员和单位助产造成孕产妇死亡及儿童死亡要严肃查处。结合降消项目和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落实住院分娩补助资金,提高城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稳步提高住院分娩率。

三、继续开展产科建设达标验收工作

巩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工作。按照Ⅰ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整改完善,未通过产科评审验收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快建设任务,在6月底前必须通过验收达标。确保全县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县直医疗保健机构,完善工作资料等各项软件管理,进一步提高产科建设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要利用国债项目和上级对卫生院装备设备的有利时机,加大妇产科的硬件建设,建设标准化产房,配备基本产科急救设备,未通过评审验收的单位产科不能及时完善产科设备的,暂停发《出生医学证明》。

四、认真做好降消项目及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工作

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制定项目实施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项目配套经费,认真做好项目监督指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贫困孕产妇救助活动,加强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职责,加强项目资料管理,及时上报项目相关信息,通过项目带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规范妇幼新报表、新软件,确保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及时、准确、详实。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6

号称低钠,富含钙、镁、钾等多种矿物质,有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一瓶300毫升的水售价高达10元⋯⋯最近,有市民反映,一些婴幼儿用品店和不少网店中出现了价格高昂的“婴幼儿专用水”,不知能否给孩子喝。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并未制定“婴幼儿专用水”的相关标准,建议婴幼儿饮水首选白开水。

价格高昂仍畅销

“我在网上看到不少帖子,说现在有一种‘婴幼儿专用水’,用这种水冲调奶粉更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近日,市民陈女士反映,虽然一小瓶“婴幼儿专用水”价格高达一二十元,但为了宝宝的健康她还是想买,但又不知道这种水究竟是否真的那么好。

记者就此找到了某品牌“婴幼儿专用水”在郑州的销售点,店中的广告说该品牌的水取自冰川,具有低钠、低氘、低矿化度等特性,适合婴幼儿体质,有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其中一瓶300毫升的婴幼儿专用水售价10元,瓶身上有“可直饮或冲调奶粉”字样。

当得知记者想买婴幼儿专用水,销售员极力向记者介绍“婴幼儿专用水”和白开水的区别:现在家里的自来水里边有大量漂白剂,即使烧开了也有大量残留,宝宝肠胃娇嫩,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好。

当记者表示可以使用饮水机里的水时,销售员又称,饮水机的水有的是纯净水,缺乏矿物质;有的虽然是矿物质水,但是含量是以成人为标准,矿物质过量摄入,对宝宝身体也不好。

此外,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店也有此类宣称富含矿物质的“婴幼儿专用水”在售,最贵的竟然高达42元/升,较便宜的也要10元/升。这些网店在介绍产品时,大都宣称长期饮用能提高婴幼儿免疫力,甚至还能开发智力。

尽管部分婴幼儿饮用水的价格有点高得离谱,但其销售情况依然不错,不少家长甚至还整箱购买。一些婴儿用品店声称,这种水经常会脱销。

功能尚未得到验证

记者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上检索后了解到,目前,在国家标准中还没有“婴幼儿专用水”这类特定饮用水。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0年首届中国城市饮水与健康高峰论坛上,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顾问赵晋府教授表示,取自某些特殊水源地,如深层海洋、火山地区等而生产的矿泉水,其所含矿物质稍多一些是有可能的,但这些额外的矿物质,如锶、锂等,对于人体究竟有什么好处,好处究竟多大,目前在医学上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

那么,婴幼儿究竟应该喝什么样的水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大区主任张家洁主任医师认为,从医学角度讲,婴幼儿的饮水与成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烧开的自来水是最安全的。

据张主任介绍,婴幼儿饮用水的要求最重要是卫生,没有微生物、病菌、病毒、寄生虫,也没有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就达到了饮用标准,“平时给婴幼儿喝白开水就行了,一是经过‘煮’这道环节起到了杀菌作用;二是水烧开后,里面的重金属会沉积变成水垢,不会被婴幼儿喝下”。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微生态制剂;联合用药

近些年来,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且病因复杂,在临床治疗方面也很困难。虽然利用抗生素以及各类的止泻药对于部分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对于非感染性的腹泻依然无法对症下药,并存在着服药时间长,复发率高的特点,而大多的婴幼儿腹泻均为非感染性腹泻[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前来就诊的腹泻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1月~2岁,平均年龄为11.27岁。100例前来就诊的婴幼儿主要临场表现为:腹泻、量多、次数多、黄色水样,有的婴幼儿伴有发热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取饮食调整、口服补液、化痰止咳等方面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培菲康,具体用量为:1岁以下婴幼儿2次/d,1粒/次;1~2岁婴幼儿3次/d,1粒/次。婴儿健脾散具体用量为:1岁以下婴幼儿2次/d,1g/次,1~2岁的婴幼儿2次/d,2g/次。

1.3疗效判定标准在72h内腹泻与次数恢复正常范围的可以判定会显效;72h内腹泻与次数得到明显好转,无发热症状的可以判定为有效;在72h内腹泻与次数均为得到好转,甚至有加重可能的,可以判定为无效。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得到的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两组患者在进行血液检验后两项指标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即p

2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中可以得知,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下所采用的加服培菲康与婴儿健脾散联合用药的方法,在显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法。

在以相同的疗效判定标准作为依据的情况下,观察组的显效人数为36人,占据总比例的72.0%,对照组的显效人数为27例,占据总比例的54.0%。两者在治疗的显著疗效方面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无论是急性腹泻亦或是慢性腹泻,病因都各不相同,在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在婴幼儿患者中,患儿肠道菌群的平衡均遭到了破坏却是共同的。如此一来,则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致使病菌大量繁殖,最后致病。而一旦出现了腹泻无疑又进一步的加重了肠道菌群的失衡以及紊乱,并且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过去曾有学者认为,新生儿至六月以下的婴儿由于接受到母体抗体,故而会很少发病,但当今的学者认为,脐血中的轮状病毒抗体以及刚出生的婴儿的初乳并不可以保障婴幼儿免受病毒感染[2]。

近10年来,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应用方面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面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培菲康属于微生态制剂,并含有多种益生菌,其中,双歧杆菌由于与肠粘膜上皮发生相互作用,与其它的厌氧菌在肠粘膜的表明组成了带有保护方面的屏障,以此来阻止病菌的侵入与定植,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乳酸与乙酸,最终抑制病菌生长[3]。尽管,培菲康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疗效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但是如若单独使用培菲康治疗腹泻则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是,因为肠道菌群大多是分布在婴幼儿大肠,但是小肠的长度占据整个肠道的80%,故而培菲康存在一定的客观劣势,而且由于是培菲康是口服药剂,所以活菌难免被消化液所破坏。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调只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可能原因之一,包含着其它的病因解释,故而也不是对所有的婴幼儿腹泻都能达到显著疗效[4]。而经过临床发现,只有当培菲康与诸如婴儿健脾散等进行联合用药,方能进一步更好的提高疗效。前者可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后者则能致病原微生物排除,两者同时作用,疗效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易辉.奥曲肽三种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133-134.

[2]章云生.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45.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8

一、继续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坚持“一法两纲”。依法做好婚前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工作,降低我区孕产妇、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依法规范和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认真做好小儿疾病筛查工作,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的管理及对B超使用的管理,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

2、加强对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的指导,抓好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加强对高危妊娠、产后访视与早孕建册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我区的产后访视率与早孕建册率,定期召开例会,及时传达上级业务部门的文件精神,交流经验反馈信息,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同时加强对社区、乡镇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培训率达99%以上,全面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3、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托幼机构保健管理和指导,认真做好托幼教职工健康办证、集体儿童入托查体、在园儿童健康查体工作,严把查体质量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在园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时抓好散居儿童的“四、二、一”系统化管理。

4、继续巩固爱婴区、爱婴医院成果,大力宣传和提倡母乳喂养。

5、认真做好孕产妇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工作及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积极做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工作,不断探索经验,为政府制定政策和科研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

6、认真贯彻*省卫生厅、省总工会、省妇女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驻区妇女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力度,继续做好以防癌为目的的女职工生殖健康保健工作,降低妇女病的发病率。

7、进一步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及孕产妇死亡评审、围产儿死亡试评审工作,严把上报数据、材料的质量关。

8、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及档案工作的管理,设专人负责,报表资料规范,全部文件、资料、及时入档,实现微机化管理的目标。

9、加强对辖区内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督导工作,定期到医院、社区、乡镇进行业务指导及质控工作。

10、继续加强儿童“四、二、一”系统化保健管理,加强体弱儿管理,做好集体儿童保健工作,认真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制度,严把入托儿童查体质量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在园儿童的健康。

二、主要业务任务指标: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5%,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高危妊娠管理率达100%。

2、《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率达到100%,《出生医学证明》填报合格率达到100%。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早期综合保健服务 儿童生长智力发育

有研究发现,0~3岁婴幼儿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期间大脑发展迅速,利于充分挖掘潜能,因此婴幼儿健康问题受到更多家长关注,此阶段给予儿童科学的环境刺激有利于促进儿童后期全面发展[1]。目前大多数儿童家长并未充分认识到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重要性,缺乏儿童保健知识认知,引起儿童在早期阶段接受保健服务效果欠佳、不利于促进婴幼儿生长、智力发育,因此早期探寻经济、有效的保健服务措施,受到临床重视[2]。许津莉[3]认为,常规保健服务的重点是口头宣讲育儿知识、常规体检等,忽视个体差异性、疗效单一。基于上述背景,2019年1-12月收治足月健康新生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综合保健服务对儿童生长与智力发育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足月健康新生儿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组男108例,女92例;日龄34~45d,平均(39.08±2.54)d;出生时体重2890~3520g,平均(3210.41±254.35)g。对照组男110例,女90例;日龄35~46d,平均(39.28±2.65)d;出生时体重2880~3510g,平均(3201.54±254.59)g。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婴幼儿均是足月产、健康儿童;(2)均接受母乳喂养;(3)体征平稳;(4)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出生时有产伤、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病;(2)多胎妊娠、先天性遗传代谢病;(3)伴心血管疾病;(4)出生后影响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的高危因素;(5)中途退出研究。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服务:定期带婴幼儿到医院行健康检查,监测体格发育、提供常规喂养指导。⑵观察组在常规保健服务基础上增加早期综合保健服务:(1)制定保健计划:构建婴幼儿健康档案,综合评估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营养情况等,结合实际、制定对症保健方案,每月集中1次授课,主要对象是家长或监护人,定期发放教育手册、确保家长能正确认识保健服务必要性。(2)育儿指导:重点向家长讲解早期运动、开放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其计划性开展抚触、被动体操练习等,根据儿童年龄段,提供认知、想象力、注意力及记忆力等方面训练,通过图像卡片、玩具及互动游戏等形式,训练婴幼儿手功能、社交能力及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综合能力。(3)喂养指导:积极宣传母乳喂养优势,以婴幼儿年龄段、目前营养状况为基点,合理指导母乳喂养,合理添加钙剂、辅食及维生素等,待完全断奶后,予以牛奶补充维生素,重点宣教佝偻病、湿疹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定期实行疾病筛查,告知定期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待乳牙萌出、重视口腔清洁,避免形成龋齿。(4)随访指导:首次结束保健干预后,记录家长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持续随访6个月,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2次上门随访,调查婴幼儿发育情况,了解家长制定保健方案的程度、提供对症指导。

观察指标:(1)生长发育情况:测评两组新生儿6个月龄及12个月龄的身长及头围。(2)临床指标:两组新生儿6个月龄及12个月龄时参考Bayley编制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4],涉及运动发育情况(参考运动发育量表-pDi)、智力发育情况(参考智力发展量表(mDi),涉及121个项目,5等级评分法,非常优秀≥130分,优秀120~129分,中上110~119分,中等90~109分,中下80~89分,临床状态70~79分,得分越高越好。(3)家长满意度:查阅文献、结合实际,制定“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服务态度、专科操作等,总分100分,满意≥85分,一般61~84分,未满意≤60分,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及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6个月龄及12个月龄的身长、头围、mDi及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及临床指标比较(±s)

两组婴幼儿家长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家长满意110例,一般满意88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104例,一般满意87例,不满意9例。观察组家长满意率为99.00%(198/200),高于对照组的95.50%(19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既往研究发现,影响婴幼儿成长的不利因素是非正常、缺乏规则的生活方式[5],对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重点是将婴幼儿脑部机能激活、增强全面发展,因此刘钊[6]认为,早期给予对症保健服务尤为重要。经调查研究发现,常规保健服务的重点是定期检查、定期接种等,忽视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对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临床应用受限。

有研究报道,早期综合保健服务能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是指稳定环境中、满足儿童营养及健康需求[7],切实实行发展刺激、情感支持等,促进婴幼儿心理、身体早期生长发育,分析原因发现,此阶段机体神经元、脑细胞的联系快速形成,具有可塑性强、不可替代等优势,因此婴幼儿时期实行保健服务能明显增加大脑神经元突触数量,配合适当关爱、训练、启蒙及充足营养能充分发挥婴幼儿潜能,提高智力、体格发育水平[8]。其次,早期综合保健服务能培养婴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气质,增强其社会适应、交往能力及认知能力,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保健方案,涉及育儿指导、喂养指导及随访指导等,其中育儿指导通过各项训练促进婴幼儿脑部功能、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家长婴幼儿间的亲密接触,喂养指导能预防发生营养性疾病,提高家长对喂养知识的正确理解,借助补充维生素、及时添加辅食等形式,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促进身高、头围均衡增长,促进智力发育,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新生儿6个月龄及12个月龄的身长、头围、mDi及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与王金燕等[9]文献结果接近。因此早期综合保健服务能促进婴幼儿心理、行为健康发展,通过早期抚触可兴奋婴幼儿迷走神经、促进胃泌素分泌,改善胃肠道蠕动、利于机体合成代谢,促进体格发育,为儿童后期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开端。

综上所述,足月新生儿行早期综合保健服务能促进生长发育、智力发育,保护婴幼儿不受威胁,结合情感互动、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具临床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陈小林.分析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53.

[2]李小艳,张丽,刘锦蕾.儿童保健干预促进婴幼儿早期生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作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4):382-384.

[3]许津莉,郭华贤,袁二伟,等.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早期生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8):3736-3740.

[4]葛育文.分析儿童保健综合服务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J].名医,2019,9(3):45.

[5]侯晓玲.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182-183.

[6]刘钊,袁丽娜,董豆豆.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86.

[7]祝秀芳,胡秀香.分析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2):80-83.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篇10

中图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55-02

“两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对妇女儿童健康的高度重视。“两纲”中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工作指标是“两纲”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更是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我县在“两纲”实施以来,采取积极措施,贯彻落实“两纲”提出的目标,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长足的发展。现将2000年-2010年焉耆县妇幼卫生“两纲”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如下:

指标落实情况

1健康指标

1.1孕产妇死亡率:2000年为0/10万、2010年为0/10万。

1.2婴儿死亡率:2000年为16.64‰、2010年为13.42‰、十年递降了19.35%。

1.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0年为21.89‰、2010年为19.62‰、十年递降了10.37%。

1.4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000年为1.62%、2010年为1.09%。全县5岁以下儿童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十年递降了32.72%。

1.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2000年-2010年均为0‰。

2主要工作指标

2.1农村住院分娩率:2000年为89.63%、2010年为99.78%,住院分娩率十年上升了11.32%。

2.2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2000年-2010年均为100%。

2.3孕产妇系统管理2000年为90.75%、2010年为95.4%,全县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十年上升了5.12%。

2.4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2000年为90.88%、2010年为93.26%,十年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上升了2.62%。

2.5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2000年为89.16%、2010年为100%,逐渐取缔村医生接生。

2.6婚前医学检查率:2000年为91.55%、2010年为0.2%,自从2003年实行自愿婚检,婚检急剧下降。

2.7孕产妇保健率:2000年为91.42%、2010年为95.9%。孕产妇保健率上升了4.90%。

3指标分析

3.1孕产妇死亡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孕产妇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达到县级“两纲”的要求。十年共发生7例孕产妇死亡,妊高症、妊娠合并心脏病、脑梗塞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十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48.28/10万。

3.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健康指标。两个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不高,该项指标受儿保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影响较大,其准确性值得探讨。《焉耆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13.3‰和17.5‰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肺炎、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出生窒息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几位死因。

3.3住院分娩率: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是反映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指标,这三项指标分别达到“两纲”要求。自2000年起,住院分娩率有了较大提高,对保障孕产妇健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四苗全程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是反映儿童接种最基本的保健服务的工作指标,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儿童的关心程度,体现卫生保健部门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3.5婚前医学检查率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2003年由于新《婚姻登记条件》实施。婚检率大幅度下降,“两纲”指标难以实现。

4重要工作措施

4.1加强领导,把实施“两纲”作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两纲”的贯彻实施,2002年制定了《焉耆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焉耆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制定了妇幼保健工作的阶段实施方案。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加强妇幼保健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妇幼保健院硬件设施和服务条件得到较好改善,贯彻实施“两纲”已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4.2全面实施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指导。为切实有效落实“两纲”指标。州卫生局每年与县卫生局,妇幼保健机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县与所属防保机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责任,目标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年中年未对目标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全面加强监督指导。目标管理有效推动了“两纲”目标的实现。

4.3突出重点,推动全面工作,妇幼保健工作难度大,实施“两纲”应当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一是抓依法行政、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把关,依法审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单位,取消家庭接生。农村是实行“两纲”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院配合县妇联做好“母亲安全项目”工作,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免费接送孕产妇。

4.4加强监测评估,准确把握指标动态,为了保证“两纲”顺利实施,必须做好“两纲”指标的监测评估和动态分析。随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进行科学决策。我院每月派专业技术人员下乡督导妇幼工作,加强两系管理力度。规范了各种业务登记本(册)。各级各类统计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的使用标准,程序和报告时限。对全县3家医院进行监测,和年报质量控制,漏报调查,保证收集的信息资料准确可靠并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两纲”中妇幼卫生相关指标和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提供了支持保障。

5主要问题与建议

5.1加强领导把实施“两纲”作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县政府将发展妇幼保健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两纲”的贯彻实施,制定妇幼保健工作的阶段实施方案。纳入十二五规划。

5.2进一步完善指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3增加妇幼卫生费投入,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妇幼保健人员无政策保障,部分乡村妇幼保健网络不健全,影响妇幼保健人员积极性和基础工作的落实,工作质量不高,城镇网底薄弱,影响两系管理率。强化基层产科和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指导,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规范基层妇幼保健服务和管理,加强城镇网底建设,提高两系管理率。

5.4积极落实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保健工作,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是城市妇幼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落实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是城市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流动人口妇幼工作,一是坚持居住地管理原则,把流动孕产妇、儿童纳入居住地妇幼保健的统一管理。二是平等的原则,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流动孕产妇、儿童提供同质、同量、同样温馨及时的服务。三是尽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就近发现、就近管理、就近服务,使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落实到实处。

6建议

6.1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开展婚前检查工作,从而减少性疾病的传播和出生缺陷的发生.我院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对基层妇幼人员培训优生、优育技能,孕前、孕早期投放叶酸,做好20―24周B超筛查工作,提高B超医生防诊断水平,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最可靠的办法。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和孕早期避免有害物质的影响。深化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及阳性患儿的治疗救助工作。

6.2增强行政监督力度,对各医院妇产科质量进行评估。

6.3组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利用降消项目卫生资源,在产科、儿科诊治水平较高的医疗单位中组建“焉耆县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和救助体系”,做好高危孕产妇新生儿救助和急救工作,是降低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利措施。提高产科质量,掌握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技巧,严防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及时彻底治疗呼吸道感染。提倡母乳喂养,坚持婴儿抚触。

6.4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孕期检查质量及孕期营养指导,是预防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关键,早产儿的诊治水平及特殊护理也必须到位。

6.5为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不仅要靠医疗水平的提高,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利用,而且还要靠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以提高妇女地位及其文化教育水平,并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实施,才能最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目的,为妇女儿童的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7我们采取了一系例配套措施,具体做法是:

7.1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树立服务观念,目前我县乡有妇幼保健专业人员63人,每乡镇配备1名妇幼专干。

7.2抓住关键环节,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的中心环节是产时提高住院分娩率,我县每年在制定妇幼卫生工作目标时,要求各乡住院分娩不得低于95%,将指标分解落实到乡村,做到目标明确,层层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