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十篇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十篇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2:56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1

关健词: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D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素质的提高,职业安全健康已是劳动者和从业者的第一需要,我们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加强调查研究,坚持科技兴国,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标准制定和许可证管理等工作,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事业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二、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一些地区和单位思想观念不适应,重经济发展的GDp和企业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大而不强,采掘、冶炼、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和高危行业在经济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健康工作滞后;由于煤炭和非煤矿山、化工等行业集约型增长能力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基础管理薄弱,行业管理弱化,安全投入不足,技术生产管理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差,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2.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工作职责不明确,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些地区(市县)基本上没有单独设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的要求。

3.从企业角度看,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不重视,基本上是重发展、轻安全,重效益、轻防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和措施,违规建设、违规生产、违规作业问题突出;甚至有的企业严重缺乏职业危害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基本上没有规章制度。

4.从劳动者自身保护方面来看,工伤保险制度对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发挥作用不够,缺乏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干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权益受到侵害,也难以维权。

三、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4.加强政府职能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各级监督管理的执法队伍、企业要建立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队伍,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逐步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2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国内职业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政府、企业、员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iSo正式成员国,1995年参加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组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特别工作小组,2001年11月12日批准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管理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对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不断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等多部保护职工安全健康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人,尤其是高危行业的安全投人。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2008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172人,比上年下降1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2人,下降24.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2人,下降7.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82人,下降2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3人,减少0.8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如下:

(1)一些地方和企业,思想上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这就很难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企业,这种意识的树立还很不够,同时受资金投人等各方面的制约,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2)职工对职业安全健康认识不够,尤其是那些在苦、累、脏、差环境下工作的职工,不了解什么是职业健康,企业也不对他们进行告知,有些职工得了职业病还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目前,虽然我国有许多涉及到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一般夹杂在其他法律如《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里面,在职业危害防治上,我国只有一部法律—《职业病防治法》。但从我国目前职业危害的现状来看,只有一部法律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和《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规章和标准的制定已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

3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3.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3

年,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以职业健康建设年为主线,按照“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稳步推进”的工作要求,重点推进“职业病危害申报和分类管理”两个制度,探索实施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监管模式,逐步提高职业病危害综合监管能力。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

(一)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对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和总结,研究解决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定期检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认真填写《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

(二)督促指导企业建立职业病危害检测监控制度。依法开展职业危害检测,年底前重点行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60%。加强监管与引导,督促企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制度,确保监测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检测、评价工作,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同时向劳动者公布。

(三)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等标准规范,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警示标识及危害告知卡悬挂、设置管理制度,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卡、划定警戒线等。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年底前重点行业职业危害告知率达到60%。

二、积极探索,研究实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新模式

(一)探索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有效缓解及控制职业病高发势头,根据市局工作部署,逐步开展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试点工作。

(二)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各街道安监办(中队),根据辖区内企业职业危害特点,在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分别推荐并培育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化企业,全区共培育标准化企业20家(街道及各4家),其中重点培育职业健康管理示范企业5家(街道及各1家),确立全区职业健康管理标杆企业,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达标一家、带动一批”的效果,推动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示范企业培育推荐名单请与3月31日前报区安监局。

三、依法行政,深入开展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治理专项行动

开展重点行业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安监局工作部署,将制鞋及皮革加工、木质家具及人造板两个行业纳入治理范围,进一步核实底数,建立整治台账。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彻底消除职业病隐患,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将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对职业病危害严重且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四、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为重点,深化职业健康宣传和培训工作

(一)深化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职业病防治法》主要精神及重点内容进行宣贯。加强职业健康法规标准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安全监管部门及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依法履职能力。

(二)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活动。在5月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6月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期间,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努力营造职业健康“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广泛支持、职工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组织力量开展送法上门服务,切实使《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

五、有关要求

(一)各街道安监办(中队)要充分认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严峻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责,严格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4

企业文化是企业珍贵的无形资产,具有无可估量的内动力。要把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必须由最高管理层推动,党、政、工、团齐抓。为此,必须加强CiS企业形象战略的推广实施。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以重人为本,融合当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管理创新的精髓,适应追求完美的世界潮流,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方位教育和培训,从心理上和行为上规范、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从管理人到尊重人,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优化管理,使企业具有极大的亲和力,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创新。智力和知识将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构成,而管理体系对智力资本资产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依附性。企业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对其不断改进和创新,就是要实现动态意义上的整体优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工作是关系企业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开创企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断强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实行法制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塑造企业形象,参与国内外竞争,振兴企业。

1、加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坚持“以质取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当今市场经济导向,促进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使产品在市场上保持适销,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品种,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必须始终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第一、信誉至上”为宗旨,坚持“科技振兴、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

2、加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组织,增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投入

当前,不少单位科技管理组织松懈,技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队伍凝聚力很低。显然,这不能适应新形势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技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增大对技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投入,扭转轻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重数量的做法。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世界级”较量。如若没有高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低成本、优服务的产品,企业必将在改革的大潮中消失。然而,没有一流的管理,何来一流的产品。技术和设备是基础,但关键还在于管理。企业管理要以全面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为中心。生产要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为中心。为此,必须加强对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组织机构,配备并充实、培养科技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骨干人才,奖励政策适当向科技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倾斜,以强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对科技的投入必须坚持高起点。只有起点高,上先进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多功能的产品,才能够打入国际市场,才能站得住脚。靠低档次、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低价格、多数量的出口是无竞争力的,也不可能提高创汇水平。

3、加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培养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复合型人才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科学管理的竞争,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目前我国经济部门和企业普遍缺乏科技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人才。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洪及鄙在全国冶金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质量,一靠技术装备;二靠强化管理,最终落实到靠人才。”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泽中多次在(集团)公司干部大会上强调: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事业要成功,关键在管理。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策略,加强科技培训。一方面举办短期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班,首先是重点培训厂处级领导和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层干部。其次是加快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骨干人才的深化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在企业培养国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审核员,使他们成为懂得现代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理论,又能运用生产实践的专门人才。尤其是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于工业管理上,更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尽快培养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运用计算机进行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全过程控制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跟踪。这是现在世界科技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在企业大中专院校设立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专业或开设高新技术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课程,并向国内高等院校委托培养科技管理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高级人才,以使我们的科技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业后继有人。

4、加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注重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改进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是企业进行科技管理的依据,也是企业的产品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要不断地搜集和反馈用户对产品的性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以及消费者的心理等有关信息,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再则,还必须注重国内外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动态以及同行业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动向等科技信息,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决策上提供可靠的依据,才能不断地推出深受用户青睐、具有超群特色的名优产品。当今是信息的高科技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建立高度灵敏的科技信息反馈系统,给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快捷、直接的特点,更新对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认识,运用捕捉到的信息,大胆工作、果断决策,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5、加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研究,增强企业活力

我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抓了二十余年,但有效性却不高。很多产品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并非技术原因,而是管理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不把有效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当务之急,不加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研究,不重视提高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就会失去活力、失去机遇,就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协会的作用,组织技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权威人士,加强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研究,并为协会创造一定的条件。这样,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才能抓出实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也就充满活力。

6、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战略,推进国企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会再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商品。这就要求我们把科技管理、科学控制、技术创新,尤其是健全科学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作为常抓不懈的战略,加快“贯标”和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的步伐。国际市场中的产品均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生产,我国生产企业“贯标”有一定基础,但难度很大面临挑战,必须加快科技管理同国际标准接轨进程,以取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推行iSo9000系列和iSo14000及oHSaS18000系列国际管理标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实施计算机资源集成制造工程和工业管理工程,需要制定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推进计划。即在组织上分配落实、在生产各环节中展开,在目标上保证标准的实施,在措施上确保体系的运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以贯彻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为契机,打破传统的科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式,开创中国大型企业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新局面。在宏观上指导企业现代化生产,提高企业素质;在微观上提高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增强经济效益。

7、加强考核力度,推进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发展

要把提高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变成企业职工的自觉行动,就必须依靠完善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激励机制的作用。企业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能否切实按标准规程操作,关键在奖惩制度。只有通过健全和完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与工资挂钩,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与奖金挂钩,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与行政职务、晋职升迁挂钩等等,充分调动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确保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才能推动企业发展。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泽中在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会议上曾精辟地指出:“领导要处理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和数量、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和速度、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领导工作的偏差把职工引导到数量上去而不重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领导要把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出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事故要认真地抓,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及时整改。如果出了问题领导漠不关心,下边就会照样干,同样的问题就会再次发生;领导还必须抓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机构设置,力量配备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规划。要拿出方案,如何使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上台阶,赶超国际名牌,与国际上的大型企业集团竞争;要抓好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水平。还要建立一整套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否决和奖励制度,促进企业振兴。”

8、加强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目前,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采用了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国际系列标准。世界各优秀企业都在积极推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少卓越公司已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其中,国内二十二冶、济钢已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一体化认证。其他大型企业也在加快步伐,迎接“一体化”认证。我们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也正在全面贯彻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目前编制完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按照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系列标准,逐项改进落实,现已建成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在全公司严格贯彻实施。同时,为推动公司“贯标”工作,加快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向国际标准化迈进步伐,公司拨了专项“一体化”体系推进奖,以表彰在“贯标”中的先进单位和有功人员,确保了审核认证并同国际惯例接轨,成为世界级合格供应商。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

随着企业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加速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企业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难以彻底杜绝事故发生,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改进功能的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一经建立便迅速被世界各国所采纳。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步较晚,2010年4月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2010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作为安全生产纲领性文件,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强制性规定。由此看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强力推行的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之一,是所有企业的规定性动作。

现如今,在多年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严峻的安全形势迫切需要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全力推行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对两项工作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清,出现了同一项工作由两个文件管理现象,导致了管理成本的增加、管理效率的下降。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首先阐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总结出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具体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相关范畴界定

本文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认证相关术语时,多采用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2]的定义。

1.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2.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managementsystem):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制定和实施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管理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用于制定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策划活动(例如:包括风险评价、目标建立等)、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4.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5.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worksafetystandardization):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3]。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区别

运作基础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运行基础的管理模式,强调流程管理,重视软件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运行基础的管理模式,因而更强调现场管理,重视硬件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要素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主要存在于策划阶段。然而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以上三种要素存在于策划阶段和运行阶段。因而,二者的运作基础和运作阶段不同。

采取原则不同。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企业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认证,取决于企业自愿,政府无强制要求。证书由认证机构颁发,与企业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不挂钩。安全生产标准化则采取强制原则,政府有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达标,证书由政府颁发,并且与企业的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挂钩。

侧重点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系统管理方法的构建,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主要强调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强调通过建立完整可靠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制,减少职业安全风险,提高安全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生产效率的改善。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于对管理标准化体系的量化,是一种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执行标准,主要强调通过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的标准化,通过各个部门、生产管理环节的各项指标达到指定的标准要求,符合各种流程规范和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安全生产工作体系,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

2.二者联系

运行模式相同。二者都遵循pDCa循环,强调以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原理采用系统化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控制(act)的动态循环现代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绩效,实现既定目标。安全生产标准化旨在通过企业自我检查,纠正和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实施方式相似。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采用企业的重视与支持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企业的生产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企业根据标准规范,建立体系文件;根据文件实施管理,并进行内部审核或自主评定。通过运行控制,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通过不断的改善措施,确保企业的长期安全机制的建立。二者实施要素大多数可以对应,从而实现内容上的整合。另外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二者在过程上又可以相互补充确保了结果的一致性。

根本目的相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化的控制,减小因组织职工活动而造成的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是企业生产作业标准化和企业安全生管理产标准化,安全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安全绩效从根本上改善。其目的一旦实现,必然会减小员工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此可以看出,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三、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的改进建议

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已运行多年,现在也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如果两套系统独立运行,势必产生许多的矛盾冲突,影响二者效果的实现,也造成企业管理工作的资源浪费、效率降低。因此,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工作,可以避免许多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综合考虑二者在企业融合的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了如下建议:

1.核心工作融合

将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工作。企业若要避免事故发生,首先要了解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即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包括工作场所内的所有人员和设备。只有准确确定风险源,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具体措施。然后是风险评价,根据风险状况确定风险等级,找出风险较大的重点目标重点治理,但也不要忽略风险较小的目标。确定风险目标等级后,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目标制定具体可行控制和改善措施。

2.组织机构融合

企业自身在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拥有一批合格的组织队伍,由各基层生产单位安全员和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可以利用这支队伍充实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来,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者和员工直接参与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负责组织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两种工作从组织结构方面的融合。

3.体系文件融合

在两种体系融合的过程中注意遵循pDCa循环的动态管理模式。为了遵循体系管理的原则,确保安全工作形成长效机制,企业需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对具体工作要求进行过程优化,包括策划管理的细节、实施的职责和流程、检查的时机和方法、总结和改进的渠道等四个方面,对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升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个层次。文件中存在针对各种要素的具体要求叙述不全面、内容不详实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编写文件时,需要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进行统筹安排、协同处理,编写成为统一的标准性文件,实现体系文件方面的融合。

4.应急管理融合

针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必须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原来就应该有一定的应急管理机制,根据这种应急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指导两项工作中紧急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做出可靠的应变。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事故制,制定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类安全事故,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融合是当今企业面临的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也是当今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两种模式的共同点为其融合提供了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同时二者各有侧重,运作基础和采用原则也存在差异,所以在融合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更要充分了解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求同存异,简化管理流程,将两种体系有机融合。通过一定时间试运行进行磨合,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最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S]

[4]吴孝仁,吴鹤鹤,工程建设行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理解与实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特点及近期的安全生产形势

建筑行业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是高风险的行业,风险等级仅次于矿山采矿业。建筑行业产品固定、作业场所变动大、人员流动性大、产品规模大、生产周期长、机械设备来回搬运,有大量高空作业、野外作业、坑、槽、洞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劳动强度大,使用临时工、农民工较多,临时设施多,作业环境条件差。特点是高空坠落、铁路营业线行车安全、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等是建筑施工企业多发的危险因素。

针对建筑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国家、行业、企业等层面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对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重大安全事故、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百亿人民币,职业病的损失也近百亿。2010年1至8月,铁路建设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含火灾)13起、死亡63人,同比增加2起、40人。其中一般事故7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1起、4人;较大事故2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1起、增加3人;重大事故4起、死亡41人,而去年同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今年生产安全事故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重大恶性事故多发,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涨18.2%和173.9%,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对于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部分是由于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致,但更多的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事故原本是可以通过实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得以避免。

2、国家、行业、企业采取的安全生产对策分析

2.1安全生产对策简述

由于建筑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国家对该行业的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设部和有关部委下发了大量的法规、规章制度。2002年11月颁布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近几年,国务院相继制定重大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国家安监局以安监官办字(2002)22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通知》,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与机制,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国务院以国发[2010]23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明确理念与方针目标、严格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行业安全准入、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九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该通知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提高了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

建筑施工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进行了多方位的监管,国家三令五申,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法规、通知及文件,用行政的手段要求各级企业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各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经常性、定期、专业、节假日、季节性安全监督检查。铁路行业还积极推行了标准化管理,为施工企业加强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从技术层面加强了安全管理,如铁道部编制并不断修订了一整套《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标准。另外,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也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作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以促进施工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按照国家、行业要求开展生产安全管理各项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第三方认证。

2.2对策分析

总体上,国家、行业、企业等在法律、行政、技术、管理、监督、体系等层面采取的一系列安全生产对策,大致可以划分为二大类,即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这两种方法有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应的差异,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都以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为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基础和标准,强调通过管理手段消除和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对而言,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强调通过行政的手段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控制和检查以保证安全责任目标的实现;另外,还强调展开一些运动式的活动来加强安全管理。这表明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应用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论,通过建立、实施和改进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pDCa循环方法,围绕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持续的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更注重系统管理和体系的作用,通过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强调全员参与,即注重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互相协作,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强调主动管理体制和持续改进,通过主动识别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制定控制方案和措施,进行培训,实施控制措施,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执行,不断总结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上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事故的事后处理,而是一个事前的、动态循环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是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管理目标。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转变。

3当前建立和贯彻执行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很多施工企业都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部分企业领导没有高度重视,仅把取得认证证书作为投标加分的筹码,没有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整合,造成认证一套资料,工作一套资料,“两张皮”现象严重。

(2)对现场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安全环境状况的改善关注不够,在企业层面,通常是在审核时才给予关注,而没有从体系的层面或角度对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标准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事先”管理。

(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没有列为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年度工作重点。企业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但仅作为资料保存,没有发挥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没有对进入施工场所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培训。

(4)不重视职业健康工作。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节约成本,在引进劳务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离岗后体检,没有对职业病的预防引起重视。

4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在建立、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注意整合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有很多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不断完善的基础,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施工企业要注意分析标准要求,哪些内容和哪些原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满足要求,哪些是需要新增的内容,要把原来的安全制度跟现在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2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关键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总体管理思路应当是公司一级通过初始评审建立自己公司体系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体系范围应包括产品范围,组织范围场所,管理权限等,公司都有哪些产品,如“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每一项产品都有自己的危险因素。公司所建立的清单应定期评审,特别在组织机构产品范围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评价、修订。项目部由安质环保部、机电部、物资部、综合部组成风险辨识小组,依据清单结合自己的工程实际建立自己的危险因素清单,并根据现场变化及时调整,不能照搬照抄。辨识出的高中度风险应予以公布,并及时交底到作业人员。

⑵工程建设施工周期长,现场变化大。施工企业应特别注意施工现场的变化,应做到在现场变化之前识别危险源。部分项目部虽然是按工程的分项、分部施工过程识别了危险源,但未考虑现场的变化,如结构施工中作业面的变化和工序的交叉作业,高桥墩等。有的虽然识别了,但对进入施工的劳务分包队伍没有进行交底,仅作为资料保存。

4.3建筑施工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责任目标,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

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杜绝职业病发生等之类的安全目标是企业的安全责任目标,也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企业的不同层次要有相应的责任目标,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为了理解、落实、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责任目标和管理目标加以区分,企业的责任目标应当继续保留并增加管理的目标、指标,用管理目标、指标来保证责任目标和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责任目标也应当分解,责任目标的分解,各层的死亡率和重大事故均为零,才能保证企业责任目标实现。管理目标则可以通过措施实现率的指标来保证,例如

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的发生,还应有其它的管理目标,如无触电事故,无机械伤害事故,无坍塌事故等,都可以制定具体的措施指标。

4.4管理方案的制定应遵循先消除危险源,其次降低危险源,最后采用个人防护的原则。

有些单位在制定管理方案时,缺乏全面考虑,往往就事论事,采取措施,未遵循上述原则。要想把管理方案编制好,应从方案制定、安全防护材料、设施和设备等多方面考虑。首先应在方案上考虑消除危险源,例如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平面布置时要考虑危险品、易爆品、远离易燃物和火源;在施工中减少物料的二次搬运;减少施工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如高空作业、坑槽孔洞内施工、减少交叉作业,减少同一作业面上下同时施工。其次通过安全措施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⑴完善安全制度,制定现场的特殊规定,如禁止在无防护的作业区下方通行;⑵改进安全防护设施,例如使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工具化;增大安全防护保险系数,如卸料平台的搭设,有的地方安全管理部门已明令禁止使用钢管搭设,必须使用型钢来保证架子强度和稳定性;⑶改进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功率大的、稳定性好的防护设施。可靠的塔吊、龙门架、卷扬机等。先进设备可以大大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但企业限于财力,不可能全都使用,可以逐步的配置。最后是采用个人防护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配戴率和正确使用率应是管理目标、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个人防护用品应规定采购的要求及配置的范围及监督检查的要求。

4.5进一步完善主动绩效测量和被动绩效测量的制度和机制。

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施工企业各层次要开展主动绩效测量,被动的绩效测量,其测量内容分述如下:

主动绩效测量:⑴对遵守法规和有关合同、协议监测;⑵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监测;⑶运行控制中的关键特性包括作业制度、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和人员的定期体检。

被动绩效测量:⑴对工伤、疾病与事件的监督;⑵其它损失如财产损失的监测;⑶其它不良绩效和体系运行失效;⑷员工康复及恢复计划。

目前,企业能够完全按上面要求做到的还不多,有的轻伤也没有统计,未遂事故、事件也无记载,对是否遵守了法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指标,缺少具体的统计数字,没有完全按标准要求做。我们应当按标准要求建立定期绩效测量的台帐,既要记录好的,也要记录不好的,以利于我们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识别危险源。

例如有一个项目以往事故中有一起因防护用品上的安全绳断了造成了人员坠落受伤,这个事故的记录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识别防护用品上的危险因素,对长期存放的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可靠性,对失效的要淘汰,对其它设施如对搭架子用的钢管、机件,也必须建立定期的监测制度。

4.6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加大安全专项投入。

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计提安全费用,没有制定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计划,对从事具有职业危害行业的员工未进行上岗前、岗中、离岗后的健康体检,未做好员工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等各项工作。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患职业病的员工,没有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作业范围内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四大类27种,即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性因素类,影响最大的是粉尘类。对于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遵循预防、控制、防护、监测与应急的原则进行控制,如采取新工艺、新设备,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劳动者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组织重要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对于体检中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应按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4.7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劳务分承包方和操作人员的控制,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随着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运行机制的变化,管理层和劳务层两层分离,企业长期固定工越来越少,多数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和农民工。而这些工人往往素质不高、文化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对这些工人的管理是工程建设企业的体系运行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统计资料表明工程建设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80%以上是这些工人,对这些工人的管理,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个风险。管理得好能够保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大的事故、事件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实行架子队管理模式,强化培训。在上岗前,由专职安全员组织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这些人员提高风险意识。生产中,实行工序安全质量卡控,并把控制程序的要求告诉他们,向他们交底,对他们的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4.8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项目领导和班子成员要轮流到现场值班,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检查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项目部出了事故后,要立即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且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原因分析到位,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

4.9作好施工现场安全标识标牌和安全防护,必须对进入了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实施管理控制。对无关人员,要坚决制止进行施工现场。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7

一、加强学习,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随着形势的变化及工作重点的转变,深知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性。自年初以来,科室人员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敏锐。按局党组党“两学一做”学习计划按时完成所学内容,在工作之余,学习宪法、党章、党规、监察法、谈治国理政,使自己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市委、政府各项政策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提高了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加强业务学习,坚持以领导为师、以同事为师、以实践为师,挤出时间自学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紧跟时代步伐,在工作中不掉队、不落伍,不断提高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科学性。

二、尽职尽责,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安排部署年度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一是制定要点,谋划工作。年初,制定了《2018年全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要点》。二是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按省局要求制定了《白银市水泥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全市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目前,各项治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注:这两项治理工作安排是跨年度的,水泥制造自2017年5月开始至2019年12月结束。汽车制造2017年6月开始至2019年6月结束)

(二)扎实推进职业健康监管评估工作。为贯彻落实省局2018年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评估工作,一是迅速安排,分解任务。制定印发了《2018年度白银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评估方案》,分解下达了评估企业的任务和要求。二是督促县区抓好落实。要求各县区制定各自的评估工作计划,并要求其将省市关于评估工作的通知下发至辖区所有用人单位。同时,督促县区加大对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岗前、岗中培训及员工职业健康检查以及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力度,使这三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三是多策并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全面解读评估“十项指标”以及规范评估资料收集、整理、规范等要求。四是扎实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督查工作。在局主要领导的安排下,对全市开展了一次职业健康监管专项督查。督查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评估“十个指标”进展、水泥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专项行动、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尘毒危害专项治理、职业健康执法年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共检查企业50家,查出隐患258条,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要求其按要求整改。

(三)扎实开展职业健康执法年活动。根据省安监局关于印发《甘肃省职业健康执法年活动方案》(甘安监安健〔2018〕27号)要求,进一步强化全市职业健康执法工作,结合我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白银市职业健康执法年活动方案》。并突出了对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督执法,尤其对三类重点单位开展重点执法,包括:近年已经开展专项治理的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石棉、冶金、建材及石材加工、金矿开采、木制家具等行业领域企业;各类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业且整改不到位企业;历年评估中查出未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或其他评估项目两项以上(含两项)不合格的企业。4月中旬市局职健科集中对执法年活动方案所列重点检查企业进行了检查。

(四)积极开展职业健康社会宣传活动。4月25日—5月1日组织各县区安监局开展了“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活动;6月16日参加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中共印发宣传材料12000份,发放县区安监局和企业,受教育群众达1.2万人次。上半年在局网站及微信职业健康信息近80篇,我市职业健康信息数量排名全省前列。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为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从主观上我们找了一些问题:

一是各级安监部门还存在“重安全生产,轻职业健康”的思想,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方案上,不能同安全生产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的问题存在。

二是检查企业服务意识不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还处在童年阶段,营养灌概阶段,到企业无论检查出的软件问题,还是隐患问题,我们没有真正做到企业能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该让企业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一些服务工作做的不到位。

三是各级监管执法人员对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知识浅薄。在一体化监管中,下达的执法文书职业健康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少,只是象征性的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甚至没有职业健康方面的内容,并文书内容叙述针对性不规范。

四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开展难度大。为了利益有的企业“低价买报告应付安监局”,委托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签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合同,简化技术服务程序、评价报告漏洞百出等不良行为,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有关法律法规,从而延误了用人单位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评价时间,影响评估各项指标与实际不符,更加影响了我市评估成绩。

五是《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够。普法工作远没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全社会共同重视和关心职业病预防的良好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健康监管监察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保持毫不懈怠的工作态度,为广大劳动者营造安全健康的生产经营环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下半年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职健康工作:

一是继续督促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资料,积极准备省局交叉评估。

二是落实2018年“职业健康执法年”活动,把尘毒危害严重超标的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尘毒危害严重超标的企业得到有效治理。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也在迅速发展,且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员工数量的增加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化工企业卫生监管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工企业;职业病;卫生监管;防治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1对职业病的预防和危害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下,化工企业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常常会忽视员工的健康,而员工也缺乏对职业病的认识,防范意识不足,预防措施也不到位。

1.2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不力职业病的危害很大,它会严重威胁员工的健康乃至生命。如果企业对职业病的危害宣传不到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忽视这方面的内容,一旦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1.3企业对员工职业病监控不到位从目前情况来看,化工企业不太重视员工体检这项工作,《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规定落实得也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对岗前体检和离岗体检的要求不严格,所以,很少有化工企业建立职业病检查室。

1.4员工受职业病危害的种类较集中在化工企业中,职业病主要是指化学药品散发进入人体后对身体造成的损坏。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粉尘、噪声、高温和有毒物质5类。在化工企业中,这些危害品比较集中,员工患上职业病的概率也比较大。

1.5企业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不乐观大多数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不太好的化工企业,舍不得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而且也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员工的防护设备、企业的化学设备等,企业能省则省,更新周期比较长,导致一些设备的安全性降低,起不到保护作用。

2原因分析

2.1企业决策者的素质较低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决定了其对职业病的防治力度。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益,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鼠目寸光,面对企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视而不见,对企业内化学物品的防护也只走形式,能省就省,卫生检查力度也不够,在职业病防治技术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防护设备更新换代慢,严重威胁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2.2监管力度不够监管力度不够为职业病留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安监部门、卫生部门对化工企业员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检查力度不够,一部分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只做表面工作。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次数比较少,监督人员也少,而且监督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较少,所以,使得部分化工企业有机可乘。

2.3政策短板部分地方经济建设政策为职业病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地区的经济效益,在政策上给予化工企业一定的优惠,吸引了一大批化工企业入驻此地。虽然部分企业会排放高污染的化学有毒物质,严重危害企业员工和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但是,政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监管企业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起不到良好的监管作用。

3建议

3.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HSe体系)全力推进HSe管理,实现职业健康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要让员工认识到职业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监测,采取各种措施使作业场所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还要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较大场所的应急救援预案。另外,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全员职业健康体检,特别对于接触有毒有害物品的员工,组织他们做职业健康专项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2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协调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并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协调联动监管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安监、卫生、劳动保障、工会等相关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政府负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监管机制。

3.3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建设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同时,要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或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法人任组长,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下属的子公司都要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有效的机构和管理网络。

3.4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企业应拟定职业卫生培训方案,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入浅出,简单易懂,能对员工认识职业病危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培训对象包括企业领导、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通过相关培训,希望能增强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他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3.5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就是做好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企业要做好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在完成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时,政府部门对化工企业要严格把关,安检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增加检查次数,依法惩处和关闭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同时,政府部门要鼓励企业做好环保和化学废品的回收利用工作,降低化学有毒物质造成的危害。另外,还要淘汰落后的设备和技术,鼓励创新,更换设备,减少有毒物品的排放,减少对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

3.6加强监管队伍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监管队伍和技术服务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府和企业实现的,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为企业监管队伍和技术服务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保障;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更换落后的装备器材,提高监管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基层职业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监督。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化工企业员工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此外,职业病方面的防护措施还有以下几点:①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工作和员工健康体检工作;②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的社会保障体系;③完善职业病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等。

4结束语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92-02

为提高电力设计院综合管理能力,在2008年进行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如今,已过去四年多了,通过体系管理的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模式已初步确立,大大提高了设计院安全管理水平,有效的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设计院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体系在实际运行中仍有许多不足,距高标准、高质量的体系管理模式仍有一定差距,下面从目前电力设计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就如何推动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浅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设计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的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管理层及员工对体系建立意义认识不深,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体系运行徒有虚名,持续改进效果不尽理想。

二是文件编写不贴合实际,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大。体系文件框架虽然已构建起来,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响应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但从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存有职责界定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标准文件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体系运行存有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

三是体系运行刻板,缺乏动态管理意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科学管理体系,只有根据实际,及时更新,才能确保体系在pDCa模式下持续改进,尤其是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法律法规的识别更新、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等项目中,缺乏动态管理意识,存有机械性的只更换日期而不变更内容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体系的运行质量。

四是对内审人员管理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审队伍不稳定,更换频繁,缺乏对内审工作的绩效考核,或考核范围不全面,或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致使内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势必影响了团队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已成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核心问题。

二、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具体措施

1.强化培训,提高认识,深入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贯工作

一是加强全员体系文件培训。四年多的体系运行,设计院已形成了固有的安全管理运行模式,有过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一些职工难免形成了惯性思维,因此,在管理科学、理论严谨的管理体系面前,员工务必要转变观念,打破思维定势,消除疑虑,增强信念,全力推进体系宣贯。每年初,设计院人力资源科根据各部门培训需求,综合考虑设计院的发展需要以及上级公司的要求汇总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对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内审员、安全员都要有相应的培训目标与计划,确定培训时间、人员、目的、内容和方式,并报体系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公司各部门实施。每次培训完成后,人事劳资部门采取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形式要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并存档备案。管理层是体系运行的先导,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体系运行的整体效果,因此,管理层务必要身先士卒,主动学习体系文件,要清晰体系建立的目的及意义,清楚体系整体框架结构,熟悉体系日常监管程序,每年接受不小于8小时的体系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适用于企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的安全知识,公司危险源有关的运行控制程序及管理方案等。同时要通过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及外部监审的机会,加强体系实践培训,提高全员对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二是强化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其中包括与职业健康安全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特殊工种或与应急响应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如档案保管员、驾驶员、重点岗位人员、消防责任人等,培训要有针对性,每次培训都要有详细培训方案,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落实培训签到制度,并采取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以达到提高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是积极开展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宣传活动。当前,电力行业正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构建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以此为契机,广泛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贯力度,可采取张贴安全条幅、制作宣传展品、开辟安全论坛专栏、组织体系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使企业全员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职业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安全意识融会到日常工作中去,在广大干部职工心中树立起“安全第一,稳定发展”的大局意识,形成健康安全无小事,做到人人关心健康安全,健康安全关系人人的良好氛围。

2.深入调研,精心策划,继续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日常管理工作

文件是保持体系有效运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持续改进体系绩效必不可少的依据,是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不准确、不完善,则有可能造成体系运行失效,或使体系工作成本增加,影响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务必要把体系文件管理放在体系管理的重要位置,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清晰体系各层次文件特点和联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其中手册属纲领性文件,体系范围内的所有活动都必须符合管理手册的规定;程序文件是对实施管理体系所有相互关联的过程和活动的描述,包括对企业重点危险源的程序控制;作业文件是指导体系运行的具体工作指南,是对某项危险源的制度章程控制;记录文件则是对企业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四级文件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构成了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构架。

二是要明确文件管理职责。体系实施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职业健康暗管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的并负责发放和管理;最高管理者负责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批准;管理者代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负责第三层文件的批准,只有职责清晰,要求明确,才能确保体系文件构架建设顺利有效实施。

三是要实事求是,深入调研,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构架体系。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业规模、危害因素、技术工艺、职工素质等因素进行科学细致分析,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简洁操作,易于执行,务实高效的文件体系构架。在体系框架建设中绝不能好高骛远,一撮而就,务必要沉下心境,躬身实践,踏实调研,深入摸索,细化文件编订基础工作,强化文件修订评审,建立起一套简洁高效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手册文件编写要严格遵循体系标准要求,确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岗位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对文件审批、评审、修改和控制做出了明确规定。努力做到系统阐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协调统一,整体优化,切实可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编写要充分考虑到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要具体说明如何开展此项活动、如何进行控制,如何检查,并逐一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工作流程和细节,即:“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控制,形成什么记录和报告”等,且要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以及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有关法规要求,文件一旦批准实施,就必须作为企业的内部法规认真执行,确保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和“法规性”;记录文件编写要与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同步进行,确保与程序、作业文件协调一致、接口清楚,要充分遵循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务求达到“全面、简单、适用”,使其体系在运行中最大限度的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保证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在pDCa模式下稳定、持续提高。

3.狠抓落实,强化监管,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组织按照体系目标、指标及有关程序控制管理体系运转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严格规定了体系运行与企业活动的行为标准,属于组织控制风险的法规性文件,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是企业消除隐患,避免事故,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抓好体系运行管理,务必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努力做好一下几点工作:

一是做好危险源辨识、评价,强化风险控制。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危险源辨识、评价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其它各要素管理的依据。

首先,要严格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程序,细化作业活动和场所。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其次,确定各作业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结合企业活动、经营和服务特点,进行危险源分类辨识及信息收集,要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常规和非常规情况,包括“三个时态”、“三种状态”。危害辨识方法很多,如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工作安全分析法(JSa)、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等,每种方法各有特点,也各有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企业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仅使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要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辨识出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企业特征,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后果。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辨识范围要覆盖组织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要考虑到作业场所中的所有人员、所有活动、所有设施。

最后,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风险的危险危害程度,制定控制措施。运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对各种危险源量化打分,并划分风险等级进行控制,把风险值较大的危险源加以重点控制。目前,电力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生产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消防安全、行车安全、设备安全、用电安全等为重点控制项目,要将其周密辨识,量化打分,详细列入到《危险源(重大风险)清单》中,加以着重控制。

二是加大检查力度,认真落实整改,不断提高体系运行绩效。要通过检查、监督等管理手段,以及检测、检验等技术手段,对活动的各种特性进行常规或非常规的监控,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着重对图纸档案库房、计算机房、消防器材、消防通道、车辆等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强化安全检查力度和频率,加强管理,使“人防”与“技防”紧密结合,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安全运行。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及时下发《纠正处理通知单》,要求受检部门对不符合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解决前制定防范措施,并及时制定具体整改计划,明确完成期限。同时制定专人负责隐患整改情况的监督工作,采取安全隐患登记入册的管理办法,做好安全档案工作,做到“隐患有记录,整改有期限,过程有监督”,使企业各项活动得到体系运行有效控制。

4.全面考核,绩效管理,认真抓好职业健康体系内审队伍建设。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是管理层与员工间沟通的纽带,是体系持续运行的监管者,是第三方监督审核的联络员,是不符合项改进与纠正的实施者,在整个体系运行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升体系内审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体系内审队伍建设是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一是加强内审员的选拔与任用管理。目前,设计院内审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一定程度影响着体系运行质量。因此,务必要抓好内审员的选拔与任用管理,要结合设计院实际情况编制《内审员管理办法》,对任用条件严格把关,所选用内审员务必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两年以上,或从事三年以上其它专业管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综合评价能力,能对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能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具有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相应的语言文字能力,能起草一般性文件和专题调研报告,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内审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觉悟高,热爱本职工作。另外,务必要保持内审队伍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管理等职能,提高体系运行质量。

二是强化内审员培训。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内审员培训计划与方案,并要使每一位内审员达到相应的任职要求,使其深入理解体系文件,了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运作和安全管理基本情况,熟悉各种安全防范措施,掌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安全教育培训和档案管理知识等。使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管理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是加强对内审员考核,强化绩效管理。首先,要制定《内审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内审员、安全员奖惩办法》,所制定考核标准必须要量化,对不同岗位的内审员,都要确定量化的考核标准,使量化标准与履职效果能方便地进行对比。所制定的奖惩办法务必奖惩明确,为内审员提供一个意志行为选择的依据。其次,奖惩依据的制定必须公开透明,所有内审员都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其具体内涵和要求,避免发生为了奖励而奖励,为了惩罚而惩罚的无效活动。真正使奖惩成为诱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有效激励措施和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主体内容。这样,会大大提高内审员参与体系建设的热情,真正会把优化体系管理为己任,对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会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总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具体实践,是培育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因此,今后务必要以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将企业的安全管理融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之下,细化工作部署,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工作措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推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手册

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健康安全体系;安全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17

[中图分类号]R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52-02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令人瞩目的快速增长,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紧跟经济建设的步伐。职业健康安全事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如果得不到合理重视,导致长期积累,将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发展。主席曾批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管理的理念逐步得到深化,实现了安全管理由经验管理到体系管理、法治管理的跨越。

1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其次,它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第三,它使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第四,它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第五,它使企业能够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家层面来讲,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安全素质,保障全民族的生存质量。从企业层面来讲,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减少事故与伤亡,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效应。从员工层面来讲,人是创造财富的第一要素,人的身心健康是快乐工作和幸福生活的前提,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从1996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之后,期间经过数次修改,到2007年7月1日,oHSaS18001:2007标准,新标准考虑了与iSo9001:2000(质量)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以便企业将质量、环境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整合一体,并突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规范职业健康安全未涉及其他的健康与安全领域,如员工身心健康计划、产品安全、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

oHSaS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图1oHSaS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包含的术语有:可接受的风险、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健康损害、职业健康安全(oH&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等。它的核心内容是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尽管各国实施的体系版本不一,体系要素排列各异,但都充分体现了系统安全管理的思想。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由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管理评审组成。企业应依照此要求建立一套相适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依照此体系进行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并形成满足体系要求的文件。

3.1.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确定和批准,并确保在界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它确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总原则,并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提供总体框架,方针制定要与企业的风险性质及规模相适应。

在制定一套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有关的法律与其他要求;企业过去与现在的oHS绩效;其他相关方的需求;持续改进的可能和需求;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参与等。一份优秀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相一致,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企业所面临的危险,体现出企业对待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承诺。

3.1.2策划

策划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对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确定控制措施的策划,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基础,目的是使企业对其所有重大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及其风险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估。

为了确保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确定控制措施过程有效,企业要将该过程形成文件,并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相关文件、资料和记录的更新,在新的开发或改造活动实施之前,将文件、资料和记录进行扩充,以涵盖这些活动。

3.1.3实施和运行

为有效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企业首先必须明确其组织框架,对其作用、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规定,保障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其次,企业应确定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对评价培训或采取措施的效果的相关记录进行保存。第三,应建立有关沟通的程序,确保沟通渠道畅通,保障有效沟通,及时正确地回馈外部信息沟通、保证合理的信息传递。第四,形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保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作有关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文件,得到及时准确的文件指导。第五,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可能出现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定期对应急程序和措施进行模拟练习,并对应急准备和相应程序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重新修订相关文件。

3.1.4检查

企业建立、实施程序之后,需要继续保持程序,以便定期对关键特性进行检测,落实目标和指标落实情况,从而达到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的目的。其次,为防止同类事故、事件和不符合的在发生,应分析发生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此外,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性记录要进行管理和保存。最后,企业每年都要制定确切的年度内审计划并实施,当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做重大调整、发生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严重顾客的投诉事件时应随时开展内审。

3.1.5管理评审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修改需求。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新的要求与方向,以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健全的管理机构、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控制文件,它们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管理体系。企业的管理、执行和操作都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层次都应有自己的管理结构和程序控制文件,并规定各自的权限。建立适合本单位和谐发展的安全环保机制,是保证体系运作持续性的关键。

3.2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3.2.1配置所需人力、物力资源

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初,除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外,要注意事先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人员持证上岗,使之具备管理体系所需相应工作能力。

3.2.2做好前期策划工作

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前,要切实做好体系的策划工作,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要求和时间节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尽量考虑周全、周密,建立起可操作性强、具有行业特点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3.2.3规定好管理者的职责与权限

最高管理者是影响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效果的关键,管理体系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有自己的管理结构和程序控制文件,并对各自权限作出规定。

3.2.4加强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实现方针目标,遵守法规要求,控制、降低风险。

3.2.5及时检查纠正

在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应建立积极有效的机制,对体系绩效进行常规的监视与测量,形成文件并保存,确保体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总之,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科学安全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形成自我监督、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机制,持续改进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