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十篇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十篇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3:46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1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管理、业绩考核、风险防控、资金管理等方面对企业施加着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显著作用,结合企业管理实际,重点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财务管理能够在实效性上得到全面提高,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又起到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作用,保证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在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得到全面提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创新

鉴于企业管理快速发展的现实,我们应当对财务管理进行适时创新,以便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进行发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取得现实的实效性。

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管理理念的创新,能够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指引,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上实现较大的突破,进而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意义重大。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以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需要。

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整体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修订、推进采用适时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组织、规划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三)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将整合的信息进行即时处理和传递,已达到了瞬息万变的程度,可以说,信息化正广泛、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确立信息管理的观念,才能全面准确地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更好地利用信息。

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只有在财务管理手段上进行全面创新,积极采用新的财务管理工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更便捷地取得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从这一点来看,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对财务管理手段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运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在充分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就应当根据职责相分离原则,合理安排不同的岗位职责,以确保审核程序的完整性,审核过程的合法性,审核环节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促使各职能部门创造出一个完整、高效、可控的制度体系,进而保证公司运营的稳健性与可持续性。

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要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实现紧密融合,使财务管理制度契合企业运营实际,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

在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在总体制度下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规章等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除了要注重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外,还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满足全面性特征,使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在各方面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为企业财务管理推进提供有力支持。从这一角度来看,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是提高财务管理制度构建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根据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职责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之后,还要根据制度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与分工,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得以落实。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执行者,同时也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实效性,应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设置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力与利益,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以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目的。

四、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加强资金管理

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加强资金管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企业要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资金管理,改变原来的资金分口管理的局面,统一制度、统一规划、统一调拨。完善合理的资金流动。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企业的有形资金,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效果与整体效果。

(二)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支撑,资金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管理效果,才能满足财务管理需求,达到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的目的。

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我们应对资金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计划,还要将资金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在资金管理方面取得积极效果,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目的。

(三)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为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质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实现对企业资金的计划管控、有效管控,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加快企业资金流动,因此,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对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管理中,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就要积极推行财务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地开展,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企业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3年02期

[2]余海波,傅真庆.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2期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2

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是指介于有形的财务物质文化和无形的财务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状态.财务物质文化,财务行为文化属于表层财务文化,财务精神文化属于深层财务文化,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属于中层财务文化.其实,每个国家,每个企业的财务管理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他们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美国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正是他们国家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的产物,同样中国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是在我国财务管理实践中长期形成的,它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特徵

财务物质文化是影响财务管理制度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由于财务物质文化在财务文化层面上具有易改变和易被接受的特点,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制度文化随著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财务文化中最难改变的是财务精神文化,这使得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财务行为文化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性.财务活动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是财务活动的主体.因此,财务与人的社会心理必然有一定的联系,而人的社会心理所包括的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它们对人们处理财务关系及财务活动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交织著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由于社会心理不同,反映到财务方面就会有不同的筹资,投资,分配心理,以及不同的财务竞争观念和不同的财务管理意识.

作为财务文化中层结构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相对于财务物质文化,财务行为文化和财务精神文化有其自身特点:

1,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财务管理制度的诞生及发展所形成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是以时代的经济形态为核心的.不同的经济形态,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培育著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

2,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具有一定继承性.新社会文化环境下产生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幷不意味著完全否定旧社会文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可以从旧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中吸取有益的养分,幷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之发扬光大.

3,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先导性.财务管理制度有时相对于落後的经济形态,落後的生产组织方式,可能是超前的.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时大大超过了落後的生产力,落後的经济基础,但是它却能强有力地推动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4,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改革性.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一个组织的基本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同一社会文化环境下,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变化的根本价值在于对其根植其中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制度文化不是以破坏现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目标,而是使这一文化环境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5,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具有具体与抽象的统一性.由于财务管理制度文化介于具体的财务物质文化和抽象的财务精神文化之间,因此具有具体与抽象的统一性.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务文化越来越丰富.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长期形成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却各有特点.这是由于价值观念,信仰,态度等不同的文化因素所造成的.

三,研究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意义

财务管理制度是重要的,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制订财务管理制度要注意科学性,要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及其固有规律,人际关系协调等为原则来制订,不搞花架子,图形式,为制度而制度;制订财务管理制度要注重实践性,即应工作需要而制订,要从实际出发,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环境变了,财务管理制度也应作相应的修改,补充,执行中发现有不妥当的地方要尽快完善之;财务管理制度制订要注意群众性,财务管理制度事关组织中的全体相关者,人人都要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与此相对应,制订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财务管理制度既有刚性,即强约束性的一面,又有柔性的一面.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价值观的一种反映,体现著文化因素,道德因素,感情因素等.

实际上每个组织中的财务管理者都有自身的财务管理人格问题.财务管理人格是财务管理者在理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持久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理财动机,性格,气质,能力,习惯性的理财学习方式,理财认识以及理财行为倾向.这一切充分体现了理财文化.应当承认,对于财务管理人格的系统研究目前尚未被学术界关注,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麽在别国有效的,能够促进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我国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其实现代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更高层次的文化,我国在尚未达到这个文化层次的时候,盲目照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效果自然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正是从研究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产生的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如何挖掘我国传统财务文化中一切有利于商品经济成长的文化因素,幷根据我国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环境,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三种财务文化中,财务物质文化是基础,财务精神文化是动力,财务制度文化是保障.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精神文化,财务管理制度文化远未形成,财务物质文化虽有所发展,但是受到了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建设我国健康成熟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四,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文化

财务管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一定组织的财务关系的总和.狭义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指一定组织的财务管理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规则.

现代社会中的每一种财务管理制度最初是为了某种单独而特殊的目的而制订的.随著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财务管理制度再也不能仅在某一个领域中证实自己的合理性,而必须根据自己对社会的影响来证实自己的合理性,它必须取得所有人的信任.财务管理制度有四个特点:

1,与财务文化有关.财务文化的观念文化部分是内隐的,但是它要表露于外的,财务管理制度就是被体现的一个内容,如同组织机构被价值观所体现一般.

2,与组织学有关.财务管理制度问题实际上是财务组织问题.但财务组织问题不仅仅是建立财务组织,还包括配备财务人员,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3,财务管理制度是"法规".财务管理制度是人们从事财务活动的行为规范,具有硬约束力.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根据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制订出来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根据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制订出来的.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遵守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然组织工作就要受损失,组织利益也要受损失.

4,财务管理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所谓基础性工作是指它是一个组织的最基本工作,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就无法正常运转.

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是研究财务管理制度产生,发展及运行机制的各种观念的总和.通过对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研究,揭示财务管理制度因素与文化因素是如何相互配合的,以达到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幷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研究对象是财务管理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主体——财务管理制度;第二,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实施系统——各种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三,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反映了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性质与水平.

广义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资本的所有权制度.这对资本的运行方式和质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第二,财务运行机制.这是指一个组织用何种方式把自身的财务活动组织起来,实现高效益运转.第三,财务分配机制.财务分配涉及到与组织有联系的财务关系人的利益.财务分配机制主要是指采取何种方式对财务关系人进行利益分配,从而达到"公平"与"效益"的最佳结合,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实施系统——各种具体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收入与支出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以上这些制度都有自己长期的演化过程,它们的发展有其内在自主的一面,也有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一面.

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主要是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等之间的利益关系.良好的财务关系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环境.实践证明,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财务主体地位是否确立;二是财务决策权在人与人之间如何划分;三是财务收益在人与人之间如何分配.

五,我国传统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特点

任何财务管理制度文化都有一个相互隔离,相互交融,相互吸收,发展变化的过程.我国有几千年的财务管理史,因为民族特点和国情的不同,我国传统财务管理制度文化上也有一些特点.

1,重视资产管理,不重视资本管理.由于长期的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小农意识很浓,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理财观念狭隘,保守.只重视现有的实物资产管理,对于资本管理关注不够,不太重视研究资本运行规律.由于忽视资本管理,资本的积累和积聚都很缓慢,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加上我国传统文化中"分家"观念较强,使原来就不多的资产又分成若干份,生产规模有时反而缩小,抵御风险能力降低,一出问题往往靠政府解决,这又大大强化了政府的权威,中央集权体制一直深入人心.

2,追求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我国传统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又一特点.我国建国之後之所以选择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与我国几千年所形成的集权政治,经济文化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制定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至今人们仍然习惯于由中央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强调国家价值取向,重视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而各单位只要执行好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即可.

3,在财务分配制度方面长期追求"公平"而忽视"效率".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均贫富","一大二公"思想有关.

4,财务管理制度刚性有馀而柔性不足,这是我国传统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又一大特点.过去我们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得过死,过细,理财者只有执行的义务而没有变通的权利.这与人们长期没有自有关.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越来越重视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影响.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幷在扬长避短的同时,努力吸取他国有利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因素,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则,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既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又逐步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这是中国特色财务管理制度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要重视国家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突出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宏观财务管理.这是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政府虽然不直接插手各个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但仍然通过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检查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手段,间接调控各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以实现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模式.

2,重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现代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经济领域中无论是生产方面,还是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人们都创造出了极为宝贵的文化.我们过去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但是,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有许多是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体现"公平,效率,效益"原则.

3,建立一种更加重视农业发展,使农业,工业,商业,事业,行政相互促进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这是基于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而且长期以来工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农业的基础之上的.我国财务管理制度受"城市经济文化"和"农村经济文化"的双重影响.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构建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更加和谐,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4,在投入方面应当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财务管理制度上加以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我们的科技又相对落後,要想在短期内赶超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集中财力保证科技方面的足够投入,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只有建立了良性的科技投资管理体制,加强科技投入产出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我们才能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的恶性循环怪圈,才能使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及资源环境得到改善.

5,应重视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有几千年历史的政府行政系统在我国很发达,且以血缘家族为主体的经济组织一直延续至今,即相对发达的政府财务管理制度和不完善的小农经济财务管理制度的共存.我国目前缺乏的是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国际市场.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保证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同时,政府还必须注意培养国内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尽快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使他们在高财务风险环境中也有可靠的制度保障;此外,还应重视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稳定性和循序渐进性.从文化传统观念方面来看,中国人求稳怕变的心理比较强,加上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这些都决定了我国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只能是渐进的;另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还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有一个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过程.

6,努力促进理财主体——人的现代化.要想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现代化,必须首先使理财主体——理财者实现现代化.因为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如果没有人去利用和推行都是毫无意义的.必须使理财者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花大力气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武装头脑,大力普及和提高理财者的知识和管理水平,实现理财者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玉环:会计运行机制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__

2.李躬圃: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3.王成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陆正飞: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罗飞,王竹泉:论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研究,20__(4)

6.劳秦汉:文化环境,会计人,会计实务与理论,会计研究,20__(1)

7.魏明海: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会计研究,20__(2)

8.王棣华:试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工业会计,20__(6)

9.汪丁丁:记住"未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__

10.张军:书裏书外的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__

*常叶青,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讲师;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邮政编码:264005;电话:0535-6709575;e-mail:

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探索

20__年2月meizhongJingjipinglun,i1536-9048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3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涉及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涵盖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学科经费等各项功能性经费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精细、不适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导致财务行为异化、经费浪费严重和腐败发生降低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高等学校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很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越来越重要汪务也越来越艰巨。但高校传统的依附型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学校不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而是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高等学校许多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得不到具体的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指导和约束控制。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这种不健全性易造成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漏洞,易产生腐败和浪费行为。如零星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的缺失,导致假借购置办公用品转移资金和谋取小集体福利等科研耗材出入库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虚购耗材转移资金或通过购置耗材转移资金等。

2.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精细。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高等学校的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但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导致高校经费受不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满足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目标往往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和脱节,以及过于原则性规定问题的存在显得财务制度建设不够精细化。

3.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适应。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适应性包括适应外部经济、教育发展环境和学校内部实际状况两方面。中国高校已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格局高校不仅从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更要从教学市场、科研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换规则获得非财政性资金供应。因此,以资金活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从学校与政府之间扩展到与整个社会。为满足学校适应市场化的资金筹集和支出需求必须对原先单纯满足政府财政性教育资金管理需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市场化经济行为管理需求。但同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毕竟是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的相对而言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专业构成、不同竞争实力、不同组织架构的高校之间在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上差异较大其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等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应充分考虑学校内部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增强其适应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4.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及时。近十多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池是学校违法案件和资金严重浪费的高发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拭图从政府角度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督促高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洛高校也在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从财务制度、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强教育经费内部管理。但在此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惰性,一方面表现为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和政策,导致制度执行过于原则性;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过于陈旧段有及时进行修正。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几个关系处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财务制度给予保障、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存在的不足应理顺和把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管理要素三方面关系。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关系。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必须由相关部和人员共同贯彻执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单纯财务部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将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上也将受到约束。所以高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则务部「]必须首先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规律、业务活动过程洪同分析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具体业务活动过程的财务行为、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应就形成的内部财务制度拟订稿与相关业务部门再沟通、征求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财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全局性则务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全面监督职责。

2.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财权配置关系。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体现。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应合理划分财权,明确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胸建清晰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权配置体系以理顺财务关系。首先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清晰定义财务组织架构和职权包括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财务人员,明确不同层级的职权;其次在职权明确的财务组织架构建立的基础上着重对财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及相关的建议参与权等财权架构进行规范在具体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配置包括业务流程中或不同责任部门间的配置。

3.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关系。高校财务管理要素可归纳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动力要素和控制要素四个要素团。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全体管理人员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客体要素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对象即学校资金及其运动动力要素是指激励机制腔制要素主要是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动力要素进行约束、监督和指导沐现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和贯彻财务管理四要素构成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以及适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建议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相互贯通的过程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较深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的学校管理需求洞察能力和未来管理发展的脉搏把握能力在新的环境下重新审定财务制度,贯彻财务风险控制叽

1.全面整理和分析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合法性基础。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部门预算系列管理办法、内涵建设投入政策、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三重一大”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分别涉及学校财权配置、财务事项具体处理程序、财务支出结构、支出控制方面等等。学校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所管理的内容河通过建立excel表格形式将不同制度力、法的颁布实施时间、主要规范内容以及执行难点等进行归类整理。一方面方便学校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同时也易于发现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地方发现学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方面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的地方。

2.全面整理和分析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及管理需求,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适应性基础。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是用来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为学校经费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约束的。全面分析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特点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洛项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制度建设的对象。高校财务活动按财务管理内容分为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基金、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技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用经费支出又分为水电支出等技照部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可分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后勤经费支出等技照经费支出的预算责任单位可分为行政部、院系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责任单位经费支出。所以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就是全面分析和把握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依靠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发现学校现行各项经济活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规范性、科学性、精细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学校财务管理需要。

3.全面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理论体系框架,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整体性基础。根据学校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范围、内容技照财务管理内容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整体架构。

第一部分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高校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综合执行预算和院系责任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校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报告制度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经领导小组设置与职权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高校财会岗位与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网银支付管理制度等方面。(2)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职工暂借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方面。(3)材料(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基建)材料管理制度、教材(图书)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方面。(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中修项目管理制度、零星小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5)对外投资及担保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控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后勤实体管理制度等方面。(6)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外币业务(外汇)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五部分负债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借入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付及预收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缴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代管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等。

第六部分:经费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差旅费开支管理制度、实习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实验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开支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水电费开支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方面。该部分要严格按照经费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进行设计其中经济分类财务制度设计是基础标准加招待费的支出审批制度中的招待标准、审批内控、报销票据管理等劝能分类财务制度设计重在结构和程序上加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支出审批重在招待费比例、招待费支出审批流程等方面。

第七部分:收入及结余、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学生缴费管理制度、学生奖货勤助补管理制度、发票及票据管理制度、资产出租出借收益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捐赠收入管理制度、服务性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事业结余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务决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包括综合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经费决算编报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制度、经费支出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制度、水电费用分析报告制度等。该部分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月度、季度、学期和年度展开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辅助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会人员工程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4.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内部财务制度成果寻找差距发现漏洞朋确制度建设项目和进度,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及时性基础。学校财务部门应重视整理和审核学校现有财务规章制度,能及时根据学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改变对照内部财务制度理论体系进框架找出现有制度建设成果中存在的不健全、不适应、不精细、不及时问题朋确拟修订、拟废除、拟新增制度建设项目。为此学校财务部门内部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分工,明确具体负责牵头人,支持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要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习惯做法、要求给予制度化、书面化和成果化。

5.财务牵头、分工协作实施制度建设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组织保障基础。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形成以财务部门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实施的制度建设组织模式。首先则务部门内部根据科室设置和岗位分工朋确相关制度建设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度初步拟订工作;其次财务部门内部集中讨论已完成的制度建设初稿在听取制度建设具体负责人就本制度建设文稿解释汇报后集中讨论确定正式拟订稿第三根据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全流程作业管理理念根据不同财务制度所涉及的不同业务部门则务部门分别与不同业务部门就财务制度正式拟订稿进行商讨会签重点就制度执行和效果发挥进行商讨确定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第四则务主管校领导审签通过。

四、总语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4

一、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现存不足

当前,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在在国家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规范下,坚持了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在不断对医院财务管理具体业务细节梳理过程中,建立了针对性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财务内控管理方法、财务内控管理标准等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虽然各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当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理念缺失

当前,依然存在较多县级公立医院运用传统经验型管理模式对医院财务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习惯于以行政方式来管理,而缺少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使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缺乏先进理念基础。在这种缺乏先进理念基础的管理模式下,虽然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却忽视了医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原则,必然会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使一些有章不循的财务管理行为滋生。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务院颁发了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准则,且县级公立医院制订了相关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由于当前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缺乏内控管理的知识体系,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再加上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设置相当不合理,也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实行过程中缺乏执行力。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入不足

财务管理的执行效果会随着内控部门的设置而逐步显著,但设置内控部门无疑会增加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成本,如信息化办公及后续监督均会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因此大多数县级公立医院不愿意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投入大量资金,直接导致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效用下降。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在思想意识上:强化管理人员内控意识

要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全员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内控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科室及个人,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实施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进而促进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其效果。

(二)在体系构建上: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的内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是县级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建设内容,只有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协调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中的收支平衡,才能实现对医院财务监督的目的,因此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控管理程序,在医院中实施钱帐分离,并建立医疗物资责任管控制度,才能促进县级医院各部门的财务内控管理,发挥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三)在业务执行上:加强日常收支业务监督

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是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及现代经济管理等众多管理有机融合的产物,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财务管理基本职能在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县级公立医院不仅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收支账务核算等基础工作的同时,根据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做好医疗器械、医疗物资、医疗科研项目资金等医院内日常资金的流向监督,以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

(四)在成本管控上:实现自身节约成本效益

加强医院成本管控是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一定要完善費用成本开支标准,尤其加强药品成本、科研项目成本、公费报销、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成本管控,以期实现自身节约成本,从而提升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效果。

(五)在监督审计上:强化财务审计的执行力

财务监督审计是县级公立医务财务内控闭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公立医院应定期实行药品成本、科研项目成本、公费报销、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专项审计,以便随时发现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整改,从而扬长避短,强化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在医院中形成良性而优质的财务内控管理。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创新举措

(一)管理结构创新

县级公立医院应在财务内控管理中严格管理人员岗位授权,严格管理人员职能分工,坚持审计监督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岗位相分离原则,不断对会计职能岗位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管理岗位轮换制和回避制,从而在管理结构创新方面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提供组织保障。

(二)管理制度创新

内控管理本身就是对一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执行,但仅仅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相关制度的有益补充才能彻底改善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环境。因此在加强完善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基础上,还应加强药品、器械、科研项目、公费报销等制度,从而全方位完善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执行。

(三)资产保护创新

资产保护与医院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是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县级公立医院资产保护主要包括药品器械的采购、验收及领用等,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只有在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才能保障医院资产的完整性,才能确保医院资产各尽其用,才能做好资产保护这个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质量,成为我们财务管理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技术应用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内部监控以及财务人员工作水平等主要问题,开展了实践性应对措施分析,以期提高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质量。

一、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信息化问题分析

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信息化技术在单位财务管理开展了实践性调研工作,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管理中信息安全性能较差

在财务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安全性能问题一直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遇到的主要管理问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可能造成单位财务信息丢失、管理质量下降等诸多的实际性问题。一是网络安全问题。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网络技术的支持是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病毒、木马等安全问题的出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木马病毒的出现会造成单位财务信息的外泄,进而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危机的出现。二是系统安全问题。在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软、硬件系统安全问题的出现对于财务信息管理的开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系统安全问题会造成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效率下降、质量降低,甚至因为瘫痪造成管理停止的情况,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内部控制监控管理有效性低

内部控制监控管理的开展对于财务管理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实践性作用。但我们发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监控工作的有效性依然较低。一是信息技术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对于财务监控质量提高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这种技术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实际管理中,依然采用人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监控方式,降低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二是监控中缺乏细节化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监控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对于细节化管理模式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影响了监控工作质量。例如,在监控过程中,部分监控人员没有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工作程序进行细节监控,导致因程序错误造成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

(三)控制过程中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平均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财务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我们发现,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出现了不平均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年以上的工作人员中,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类工作人员对财务信息化技术熟悉过程较长;对计算机系统简单问题难以进行有效处理等都属于这类问题的表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会造成财务管理信息化难以顺利开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主要工作措施研究

为了提高财务信息技术的应用质量,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我们开展了以下应对措施研究:

(一)以制度化为核心,提高财务管理安全性

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制度化管理模式的开展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里所指的安全制度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安全制度。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系统不受到网络安全影响,我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地制定与遵守相关的网络安全制度。例如,不得使用财务管理计算机从事网络聊天、购物等与工作无关的事物;定期进行安全软件升级与维护工作等,都是财务管理网络安全制度中必须严格规定的内容。二是采用专人管理制度。在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起专人责任制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系统安全性。专人责任制管理制度的实行,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责任心,保证财务管理系统安全性。三是建立软件系统升级制度。在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做好财务软件系统相关的软件系统升级,也是确保财务信息管理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利用制度模式定期完成单位内部软件系统升级工作,对单位财务信息和整体信息安全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远程管理技术,提高内部控制监管有效性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控制范围内完成,我们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远程管理技术开展了应对工作。这种工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在控制管理中发挥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作用。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我们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技术自动化程度,利用网络云计算技术开展了远程财务管理工作。这一技术的应用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云计算技术具有远程管理的特点,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可以在不干扰实际工作情况下,实现远程监控、信息共享、事实检查等多种财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云计算技术还具有很好的准确性,较之人工计算的开展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管理数据误差,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二是设立财务管理警报处理系统。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避免因财务管理细节问题造成财务管理质量的下降,我们可以建立财务管理警报系统进行管理。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当财务人员未按照工作程序进行财务管理时,警报系统可以通过自主分析,对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警告,完成自动化的监控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不因为细节内容出现质量问题。

(三)建设全能型财务管理队伍,提高信息化财务管理水平

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财务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我们结合单位在职培训工作开展了全能型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以及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利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重于理论得出教学理念,对单位财务工作者进行计算机使用与维修基础、电算化软件技术使用以及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培养工作,为事业单位全能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在财务信息化推广过程中,这种培养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前瞻性特点。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产生了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利用实践性工作方法进行应对,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措施

1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主要是指在单位整体的目标指引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按照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单位行使经济权限,提升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目前,在执行财务管理活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比较活动的实施成本,以合适的成本安排财务管理活动,以获得未来的最大收益;其次,需要遵循风险性原则,由于财务管理活动是根据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活动的实施具有风险性,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方案;最后,需要遵循程序性原则,财务管理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财务管理目标制定,财务活动方案制定并实施,财务评价等,财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各个环节实施重点,开展各种财务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要性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各项财务活动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实现单位财务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规避财务风险,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提升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规范员工经济行为等方面。

2.1提升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越发复杂,财务风险加大。因此,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预测判断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合理规划单位的财务活动,使得财务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在资金支出上,可以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以及行政经费,降低单位的运行成本,从而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地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例如资金审批使用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进行预防与控制,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2.2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财务管理活动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等,不同的财务活动范畴都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可以规范财务活动流程,财务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有法可依,按照制度办理,例如,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对资金使用的分析与预测,树立“资金走到哪里,管理跟到哪里”的观念,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可以对资金的全流程进行制度控制,避免资金浪费,员工有章可循,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每一位员工都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减少了事业单位资产流失,资金使用不明等现象,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透明度。

2.3当前改革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

事业单位对于国家的发展不言而喻,并且在事业单位内部,提升资产以及资金安全性对于其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控水平至关重要。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为新制度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规避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资产流失,资金不明等现象。总体来说,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改革进程,提升当地政府以及居民的经济水平也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当地经济以及自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其发展。

3.1财务意识层面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观念以及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制度要求双核算的财务处理模式,并且财务报表要根据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制作双报表,核算方式更加复杂。财务信息也较为冗杂,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对于财务制度创新以及手段创新的观念较为缺乏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是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财务处理,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没有深刻的意识,只认为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且事业单位性质特殊,财务人员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因此,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升,当颁布实施新制度或者相关财务政策时,工作主动性并不高;其次,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财务管理缺乏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例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线上处理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缺乏相关的政策与指导,导致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2员工业务层面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意味着财务人员的转型,对于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要熟悉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作出准确的财务处理。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对于财务人员培训,引进以及管理等缺乏相应的制度,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意识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财务处理以及新制度的相关内容不够了解,导致在接下来的管理活动中不能运用自身的业务经验进行操作;其次,员工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单位内部吃大锅饭现象较为严重,薪资待遇相同必然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处理效率较低,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3财务环境层面

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优化的环境为基础,例如财务信息环境、制度建设等。目前,事业单位存在两方面的财务环境问题:一方面,信息化程度不够,一些财务处理工作还需要在线下进行操作,这无疑加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会计差错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建设,导致财务监督效果交叉,存在资产流失,资金账实不符的现象,加大了财务管理风险,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4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事业单位内部在观念意识、员工水平以及财务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针对这些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促进单位发展。

4.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创新

事业单位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其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不应该将其看为财务部门负责的工作,应该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创新。首先,管理层以身作则,认真贯彻执行财务制度政策,组织单位内部员工学习新制度,财务改革的相关内容,制定整体的财务战略目标,并且下发给各个部门,要求部门员工认真执行财务目标,加强对各个部门的考核,并且管理层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内网宣传等途径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鼓励员工主动配合财务工作。其次,在财务创新方面,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例如观念创新上,摒弃传统的观念,加强财务人员业财融合,鼓励财务人员了解掌握单位的业务状况,从财务角度提供专业的业务建议,在手段创新上,可以通过大数据支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事业单位所有的财务信息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集中处理,减少人力耗费,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信息决策支持,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

4.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财务人员水平

人力资源是单位发展的核心资源,由于事业单位性质较为特殊,财务人员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因此,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积极性较差,并且新制度的颁布,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对于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的招聘,培训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为单位招聘合适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并且针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开展定期的专项化的培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应该培训财务人员基础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新颁布的财务政策,提高他们的财务信息处理水平;其次,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升级,大数据的到来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处理模式,也使得财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财务活动中脱离出来,更加集中于信息集成化的财务处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将财务人员转型升级提上日程,加快业财融合,从财务角度优化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并且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化财务处理,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最后,对财务人员开展定期的考核,将整体的财务目标进行细分,具体到每一位财务人员身上,然后在期中与期末针对其工作情况展开详细的评价,作为其晋升与绩效评定的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其工作责任心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财务人员发展。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7

基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财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还要加强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并根据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积极开展价格管理,同时还要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控制企业成本。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才能达到提高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目的,满足工业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取得实效。因此,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二、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才能有效调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基于这一认识,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只有结合企业实际,总结经验,借鉴他人之长,扬长避短,针对生产中各种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生产制造成本,各项业务管理费用等诸多因素,并建立起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因此,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应把握以下原则:

(1)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中,应把握全面性原则。结合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应保证制度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全面性,只有满足这一要求,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2)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中,应把握实效性原则。在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时,除了要把握全面性原则外,还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使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能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挥。

(3)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中,应把握针对性原则。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看,各种规章制度较多,考虑到财务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只有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针对性,才能使财务管理制度满足企业需要。

三、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加强资金筹集与管理

资金的筹集其实质就是对外融资。任何一个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中都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才能投入正常运行。在起始阶段首要问题就是融资,筹集资金,从而财务人员及企业高层领导就必须认真考虑、估评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的大小,适择合理的资金比例。在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是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只有加强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才能提高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加强资金筹集能力。基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拓宽筹集渠道并加强资金筹集能力是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资金筹集能力至关重要。

(2)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必要的预算审批制度。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只有提高资金管理质量,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为此,工业企业在资金使用中应建立必要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控。

(3)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鉴于工业企业资金流动量大的特点,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建立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对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价格管理

为了能准确反映一个企业产品的价格构成,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其职能部门应针对各类产品选择代表规格,建立相应的价格台账。每月对其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析,以便调整产品价格与成本费用的偏差,同时做好产品价格监测,合理调控产品价格水平,让价格始终围绕市场轴心,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产品价格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积极开展价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工业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掌握产品价格的变化规律。考虑到产品价格对工业企业销售成本和利润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中只有掌握产品价格的变化规律,才能为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和生产成本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2)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对产品价格进行合理预测。鉴于产品价格变化对工业企业的现实影响,在财务管理中只有对价格进行合理预测,才能保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取得积极效果。

(3)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对产品价格进行剖析和干预。基于价格管理的现实作用和特殊性,在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想做好价格管理工作,就要及时地对价格进行剖析和干预,保证价格管理取得实效。

五、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企业实行多级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在生产营运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一大举措与难题。成本费用是企业资金的消耗,占用和价值转移的结果,是企业获取利润所付出的代价。成本费用的高低综合客观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是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鉴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采取必要的成本控制措施,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管控,保证成本控制取得实效。

(2)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把握成本控制原则。为了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在财务管理中,应把握准确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原则,确保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够取得实效。

(3)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成本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成本管理工作,提高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应建立成本管理制度,规范成本管理行为,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六、结论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8

一、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分析

体制与制度是事物规范运行的基础。要想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运行体系,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肩负了优化制度环境的重任,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必然要求规章制度本身具有层次性。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是财务工作的决定性制度,作为其它制度制定的依据和基础。分析高校财务运行体制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能够更好地认识高校财务混乱的困境,更好地解决高校财务工作难题。

(一)财政政策不统一,缺乏统一规范财政政策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开展财务工作的前提条件。我国高校由于级别的不同分为几大类,包括:教育部直属、部门直属、省级直属等。不同的行政级别代表学校经费的来源和收支形式的巨大差异。不同的财政政策导致一些学校内部在会计核算、创收分配、财务开支等方面财经政策和制度政出多门,不能根据统一的法律法规予以协调一致。在实际生活中,有的高校将下达给本单位的经费指标归属单位所有,因此,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甚至审批权限职责不清,截留应缴公款现象时有发生。这不利于高校财务工作的统一开展,规范的财政政策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因果关系,才能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更加明确细致的规定和指导。

(二)财务管理体制不够明确,缺乏监督职能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就无法按章办事,财务管理就失去了依据与标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和制约高校的管理和发展。我国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1997年制定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滞后,加上目前有一些高校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重视,内部管理制度不全面或有关内容不合理,造成经济责任不明,有章不循,财务信息失真,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使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从而产生的风险,浪费教育资源,损害高校的整体利益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我国,高等院校一直被视为事业单位,只强调会计核算,不注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在高等学校的成本结构中,存在着投资“重物不重人,重官不重学”的失调现象。虽然高等院校在文字制度上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有些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控制往往比较重视,但是对于预算外资金却管理不严。因此,改进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成为政府当务之急。

(三)预算制度不完善,预算执行得不到保证高校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行政拨款、学费收入和其他来源,而前两者占高校收入的绝大部分。预算管理是学校安排年度财务收支的计划文件和执行依据,且涉及到高校经费活动的各个方面。首先,部分高校在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认为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预算表完成后就算完成了预算编制任务。其次,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属于学校或部门的很多预算外收入未纳入学校综合预算,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最后,预算执行力度弱。有些部门对可能超支的财务活动不加控制,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四)高校理财观念淡薄,缺乏风险意识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因此,高校的领导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各部门购置的设备等一经形成固定资产就为其所占有和使用,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共享,以至于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没有定期核对制度,缺乏沟通与协调。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财务管理活动的改革并没有同步进行,相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在制度层面上的改革还未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未能为高校财务管理活动创造一个比较理想的运行环境。在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层面,大部分高校还处于监管失位的状态,内部控制并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在预算制度制定层面,高校的预算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预算工作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针对具体活动展开有效预算,对已经形成的预算报告也并没有有效地执行。从财物价值观念层面上而言,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还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对资金的增值和有效管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高校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相关的办法。

二、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建议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校改革的进程。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财务管理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财经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规范各级各类的财务行为;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规范财经工作;科学配置学校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对高校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根据以上思路,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为财务活动奠定基础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政策性、时效性比较强。因而,制度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提高高校统筹调控能力的基本保证。高校应着力构建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的实践证明,集中核算、统一或分级管理是财务工作健康运行和发展的有力保证,而过度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会造成管理混乱和财力的分散,是财务管理的严重障碍。具体而言,加强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归口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目前已在全国各高校全面推广实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都自觉顺应这一改革趋势,不断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将改革推向深入。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选择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缓解高校财务压力《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等教育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投资体制,规定“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应当保证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明确了国家和其他高等教育学校的举办者在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确保投入方面的原则与责任。发展高等教育需要依靠各个方面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等教育融资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计划经济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与市场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的矛盾冲突。我国已经成立了几家政策性银行,对于专门领域进行专项扶持,教育发展基金也可以借鉴类似的经验,借助国家政策的优势,建立教育专业金融机构,建立教育银行,协调教育投资方面遇到的问题。

(三)强化预算控制职能,保证财务收支平衡随着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的逐步形成,尤其是高等学校实行了部门预算的改革后,高等学校改变了原有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建设了“大收大支”的财务管理模式,实行综合财务预算,将各种渠道取得的全部收入及安排的全部支出,统一纳入学校的综合财务计划。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财力的可能;既要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又要向教学、科研倾斜,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学校的各项资金,全面反映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预算管理是高校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人员经费、教学科研经费等刚性支出急剧膨胀、自筹基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预算外收入急剧下降是造成赤字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必须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

(四)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提高财务管理绩效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高校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活动的绩效。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及其它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财务综合实力评价,即学校的办学经费筹集能力。包括国家教育经费拨款额、科研活动收入、学校资产总额等。

(2)财务运行绩效评价,即按照收入和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原理,对学校财务运行的效果、效率、效益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发展效率指标、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等。

(3)财务发展潜力评价,即评价高校在负债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该类指标包括年末借款余额、年末流动资金、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指标。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

(五)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财务活动最终受财务人员控制,无论是制度的建立还是规则的完善,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财务人员的活动。高校财务管理活动改革对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显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尤其是对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的学习。鼓励财务人员钻研业务,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改进并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高校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高校竞争力。

总之,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改革和优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理论界和实务人员在研究和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需要不断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但是,制度环境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是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根本措施。我国未来的高校财务运行机制改革也应主要围绕这些方面进行。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9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意识落后、管理方法僵化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是很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风险管理意识落后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走入了误区,影响到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在很多企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与时俱进地树立起来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落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平衡好财务风险与企业扩张之间的关系,财务风险意识没有深入人心,从而使得企业在扩张中出现风险失控,影响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风险管理方法效果差

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拖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目前很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效果很差,举例而言,主观判断、静态分析等方法非常常见,但是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很难全面把握财务风险状况,更不用说能够制订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了。企业风险管理方法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来的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薄弱,如何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已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

3.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巨大的不足,上文已经谈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本身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很难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因为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基本上处于粗放状态,工作的开展比较随意,带有浓厚主观色彩,很容易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滋生埋下了隐患。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问题,本文依据财务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以及流程,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想做好,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基础,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能够做到风险管理意识的深入人心,进而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观念保障。从具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内容来看,就是要树立起良好的筹资意识、投资意识等,良好的筹资意识要求企业优化筹资结构以及筹资规模,良好的投资意识要求企业处理好投资风险以及投资收益,引导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2.完善风险管理方法

在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完善方面,企业需要在风险管理方法方面不断创新,引入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将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立足点,改变目前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的局面。从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来看,关键是要引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模糊分析、层析分析等等,借助于这些更具效度的方法来准确把握财务风险,制订有效性的风险应对策略。

3.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随着高校的普及以及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效改善。为了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要针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与思考,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并及时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为高校财务工作的时效性提供坚实基础。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在高校内部控制的视角下,财务工作的过程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制度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影响,导致高校财务工作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大大降低了效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控制规范文件的不完善

财务管理部门是高校内部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财务管理的有关部门来说,高校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切记不可生搬硬套,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高校都没有对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依据,无法通过内部的调控来进行规范,甚至会出现违规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1]。

2.财务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是较为正规的工作,操作性与专业性非常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普遍较高。一般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环境的控制、风险的评估、活动的控制、信息与沟通以及实时监控等方面,这几个方面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是缺一不可,这几个方面为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提升了高校的内部控制能力。但是在许多的高校中,存在有关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不重视,简单的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标准的规章和制度,这样的认知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很容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领导的行为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的现象,导致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真实存在的意义,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严重的甚至导致整个高校的财务网的瘫痪,架空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意义[2]。

3.财务管理方式不合理

财务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整体运作,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存在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财务管理的方式也较为不合理,甚至有高校的管理方式已经非常的落后,使效率大打折扣,无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运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为高校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直接导致管理的工作效率地下,同时也影响到了高校的正常运作,在目前是高校发展中严重的阻碍。

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高校必须要给予财务管理工作极大的重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分析重要的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改善计划,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实际情况下,高校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内容,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1.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为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必须要从根本上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在实际过程中,高校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各项资金的正常运行。第一,高校要完善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将每项职责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明确每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所承担的职责,通过制度来督促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延伸到高校的每个部门,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三,建立完善的o督制度,主要是指通过外部的教育评估机构以及审计机构等,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便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完整性[3]。

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管理规定,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监督,以便提升其能力与综合素质。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高校可以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吸收先进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并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财务管理发展策略。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管理人员可以不断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培养自身工作能力,以便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4]。

3.抓住财务管理的关键点,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

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就必须要抓住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点。第一,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的保管体系,以便做好现金账目的准备与核对工作。第二,完善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机制,主要是指对账目的管理工作要给予严格的审查标准,避免不必要的报销浪费。第三,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财务标准做好有关费用的收取工作,并保持公开的原则下增强透明度,以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行。第四,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工作,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和问题。第五,加强内部审计控制,不断提升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坚持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5]。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为了推动高校更好的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及其相关问题急需改善。高校要结合财务管理的现状,并结合发展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及其机制,不断的加强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先进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抓住工作中的重点,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更加高层次的水平,以促进高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佳.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46.

[2]陈文川,黄凯颖.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以a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16,10:59-62.

[3]陆赛钰.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223-226.

[4]都晓光.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5,35: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