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低碳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4:00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1

摘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充分加大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本文重点谈谈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必要性;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之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意识;对策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不断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使之在日常行为中注意减少Co2的排放,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一是要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三是要充分发挥社团在公民节能环保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1.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但是低碳经济作为单独概念并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1.2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依托。有关专家指出,低碳经济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这不仅意味着低碳经济要在生产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由此可见,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当代环境资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日常活动的正当结果,这已经基本成为了人类的共识。

2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公众参与度,实现共同低碳当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建低碳型社会,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人作为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公众是否积极参与节能环保行动以及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如何,将最终决定着低碳经济推行的实际效果,从而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节能环保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事务,我们每个人理应承担起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积极参与到节能环保的各项工作中去。这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有效推行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条件。

3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之对策研究

3.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当前社会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仍不足,对能源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较弱,公民节能习惯还未养成。所以,必须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自觉实践低碳生产和生活。

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在国外,许多城市、企业十分重视媒体对节能的宣传教育。加拿大渥太华就专门办了一份报纸吝啬家日报,专登宣传小气有理、为人们节约过日子提供具体办法的文章,提倡吝啬不是没有面子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报纸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不断刷新。

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优秀做法,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使社会公众了解中国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及面临的问题、节能环保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尽量拉近节能环保与民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加大普及节能知识的力度,充分利用特殊时日开展活动。

3.2转变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经济。从目前来看,中国公众的低碳意识还比较薄弱,良好的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养成。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的日常起居每年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足足可以充满三个热气球。可见,公众生活方式健康、环保与否对于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多么重要。

3.3哥本哈根大会直接向我们提出了未来现代而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型的责任,让这场运动从自己家中发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2008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公开报告对个人的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具体意见,这对我们形成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有着指导意义。

3.4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众所周知,二战以后,消费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流行,这对中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消费主义是一种超过正常需要的浪费式、资源透支型的消费,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大量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消费主义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自然力的严重不和谐。因此,转变消费主义的思想观念,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们要优化消费结构,提倡5S消费原则。和谐的消费观念是生态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化消费结构是为了将人类的消费行为控制在大自然可承载的能力之内,实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2

一、关于“新自然主义风格”

何谓空间设计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弄清此概念的涵义之前,先要认识一下自然主义。自然主义(naturalism)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的美学运动,或者说文学与艺术的思潮。它主要是受到自然科学中达尔文自然观的启发,并使之与文学艺术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系列创作。自然主义所涵盖的领域甚是广泛。在哲学上,它表示一种立场,从朴素的观点看,它主张在自然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即用自然来说明自然。在道家看来,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最合理的、最有价值的,根据这样的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尽可能地提高自然的程度。在观念上,它认为人不应该把自己提高到自然万物之上,不能宣布人有支配万物的特权,人对待自然应该像对待自己一样。在艺术上,它指非经审美形式变形、陌生化的逼真的摹仿和镜子式的再现。它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以更忠实地不加选择地反映现实为宗旨,以反映不带道德评价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装饰艺术中,自然风格倡导设计自然空间,美学上推崇“自然美”,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拙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外绿化,创造自然、简朴、清新淡雅的氛围。关于“新自然主义(newnaturalism)”概念,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thomas•munro,1897-1974)认为,它不是一个严格的、排他性的哲学体系,而带有明显的多元、折衷的色彩,他指出新自然主义应当走作为传统的二元论或唯心论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门罗是杜威的学生,他主张的“新自然主义”深受杜威实用主义与自然主义哲学的影响。新自然主义也继承了左拉的自然主义主张,强调“自然”的完整性、系统性、唯一性、进化性,认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都是一个统一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自然进化过程。朱雨泽先生认为,新自然主义融入了中国道学思想,新自然主义艺术将向有相应美学知识和有悟性的观者呈现禅境、道和天人合一的境界,它需要具有一定修养和思想境界的观者所能理解的艺术。它不是讲故事和叙事的绘画,它不同于描画实物的再现客观和画家凭主观臆造的作品。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至今日,无论科技与经济多么的发达和进步,在新时代的生存背景下,人类依然没有消磨掉对大自然中阳光雨露的渴求与依赖。相反,也只有在这种生存的渴求与依赖中不断地赋予“大自然”“、自然主义”以新的理解与诠释。在现代生活中,从把家装修成乡村风格,希望随时随地享受大自然,到设计模仿自然的产品,可以看出设计师们正以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大自然的崇敬。这也正体现着人们从被动地顺应自然,到认识自然,再到能动地渴望改变自然的心路历程。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也因此应运而生了。关于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笔者认为,即是在遵循自然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多体现装饰美化、环保节能,少进行装修破坏、污染浪费,以追求室内外环境个性化的自然和谐与创新的装饰效果为最终目标。遵循自然主义原则,即要强调使用天然、地域化的材料、简单的结构体系和传统的装饰施工工艺,追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营造自然和谐的个性化空间,即是创新之处。当然,在设计中别出新意,是离不开设计师以理性的头脑去考虑设计的整体性、方法的必要性、简洁性与合理性等等。空间设计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实际上是“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完美交织。

二、关于“低碳理念”

与此同时“,低碳”的概念闯入尘世“,低碳生活”的理念也渐受青睐。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模式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低碳的内涵体现,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为解决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的问题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尽量减少平时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提倡并践行低碳生活,即要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其实,低碳生活理念的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勤俭”的内涵。提倡低碳生活,就需要我们在保持生活质量水平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尽力做到节能减排,自觉用行动来诠释着自己对低碳的理解。人类的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低碳生活当然也要从这衣食住行中得到体现和诠释。人类衣、食、行的生活如何低碳践行,我们在此姑且不表,人类“住”的环境当与我们在此关注。如今,在“低碳生活”理念的指引下,“绿色低碳建筑”的概念问世了。所谓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与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低碳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以及“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用“低碳”的理念控制建筑装饰装修的全过程,是践行“低碳生活”的好方法,也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好思路。建筑装饰装修的低碳化是一个贯穿于装饰装修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工程设计、材料选购、现场施工、维护更新、拆除重用等几个部分内容。将低碳的理念渗透到上述各个环节中去,控制整体过程的总体碳排放,是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将低碳生活的理念与新自然主义的概念作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其共性,即是都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提倡节能环保,反对污染浪费。不同之处,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是要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营造出自然和谐的个性化人居空间,其实质是在体现“自然主义”与“低碳理念”有机融合的同时,以独特的装饰设计手法营造个性化的人居空间环境。

三、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在当代悄然兴起,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的。它以自然主义原则为基础,融以低碳理念,再以创新手法示人,已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人们对风水的关注与推崇以及对风水学的研究与应用,实际上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与思考。人类生存基本行为之一的居住环境经营,被称为“宅”,其系人与自然的中介“。宅,择也,择吉处二营之也(”《黄帝宅经》)。人们在建筑与装饰自己的居住环境时,很注重对“气”的研究,所谓“山环水抱必有气”中的山环与水抱就是要接近自然,生养和谐之“气”。风水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中国古代风水学,尽管受到当时落后的科学和物质技术手段的限制,仍然追求顺应自然,认识自然,并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早于西方文明几千年达到了“天人合一”审美理想的高峰,中国风水学可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西方的生态建筑理论及其建筑的出现,也只能从西方的工业革命之后的近现代算起。20世纪初,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可以看作是西方早期生态建筑理论的代表。纵观赖特为数极丰的建筑作品,拜读他笔锋犀利的论作,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他对自然的孜孜追求。这种对自然的追求构成了赖特建筑作品的主要特征,他所提出的大草原风格建筑、“美国风”建筑、有机建筑理念、对材料的认识和最重、广亩城规划等等都是这一特征的表述。他在《建筑论》一书中提到:“自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我们所知的建造形式正是出自于此,尽管几百年来,人们总是在书本上寻找启发,死守教条,但是大多数的实践都是来自自然,自然的启示是无尽的,多得超乎你的想象”。他的“有机建筑”理论中所谓的有机建筑即是人类精神活的边限,活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必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活的建筑是现代新的整体。赖特善于从自然界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中获得启发,寻求创作的灵感,注意按使用者、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材料特性与技术条件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创作出能真实地体现建筑的基地环境、建造材料特性的建筑表达形式。另一位几乎与赖特同时代的建筑大师——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1926年把他的“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即分别为:支柱层,主要房间设在二层;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此建筑理论既具有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特征,又具有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

四、空间设计中“新自然主义”风格与“低碳理念”的经典案例

赖特的著名力作——“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在此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充分结合了当地的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材料特性及技术条件等因素,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美妙的人居环境。它既流露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散发着设计师创意构思之妙,是早期新自然主义风格的典型杰作,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勒•柯布西耶的著名的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大楼与朗香教堂等建筑作品,既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又是具有新自然主义风格雏形的伟大建筑作品。其中,萨伏伊别墅综合体现了“新建筑”的五特点,是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功能考虑也很周到。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在空间设计上既体现出亲近自然、实用节能的一面,又表现出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一面。它体现了上世纪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也体现了新自然主义风格一些特征。在现当代,“新自然主义”空间设计风格已蔚然成风。北欧一些国家(主要指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四国)不仅仅在现代建筑上有着突出的成就,营造出了新颖独特、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在绿色可持续建筑方面,也有他们独特的解决之道。北欧的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人们渴望更美好的生活。同时,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更要求建筑师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建筑之道。上世纪50年代末,北欧建筑工亚迅速发展,新技术与新材料(如叠层木、隔热玻璃、高效保温材料等)给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建筑作品。这些建筑,有的以建筑和环境密切结合,创造出优美的空间环境著称;有的则突出了新技术与新材料;有的仍然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它们都以各式各样的形式类型演绎着“新自然主义”的空间设计风格。以阿尔托为首的芬兰建筑师竭力用建筑来表现独立了的芬兰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哥本哈根的斯堪的纳维亚皇家旅馆是丹麦建筑师a.雅科布森的杰作。他以手法简洁、细部设计精美出名。旅馆从外形到室内装修、家具以至餐具都设计得周密精致。瑞典建筑师R.厄斯金的代表作品——英国纽卡斯尔的贝克住宅区建筑,亲切感人,自然地流露出功能主义和有机建筑的色彩,同时也把英国建筑和瑞典的传统建筑揉合在一起。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低碳世博”是其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园区内诞生了许多时尚的绿色建筑,它集中展示了各国的屋顶、墙体、室内立体绿化的新技术,以及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成为一个融立体绿化、环境保护与低碳理念的精美绝伦的建筑博览会。其中,位于上海世博园e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的伦敦零碳馆,为观众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低碳生活理念。该展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幢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及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了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伦敦零碳馆案例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2002年,该社区有近百户英国居民率先走进了零碳生活。零碳建筑,是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污染,并将废物合理利用,使用环保清洁的能源,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简单来说,通过屋顶收集的雨水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以此达到“零废水”;通过太阳能、风能和有机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能作为核心能源达到“零能耗”;将有机垃圾用来发电,将无机垃圾制作成家具或建筑材料,以此达到“零废弃物”。这就是零碳房的主要原理。零碳建筑实际上就是低碳建筑的经典代表。事实上,低碳世博园中展示的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低碳建筑,在充分展示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还尽情营造了许多自然、温馨与独特的人居空间环境,也集中展现了多姿多彩、清新美妙的新自然主义风格。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3

当前,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现代企业低碳化经营的同时,营销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也不断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对营销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对低碳营销模式的优势及其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实现低碳营销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对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盈利结构、营销模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冲击着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及行政管理者的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管理思路等。低碳营销,是低碳经济下的重要产物,也是现代企业面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低碳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具有更强的节能环保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和碳排放过多的问题,同时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深入理解低碳营销模式,合理应用低碳营销模式,是现代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1低碳营销模式概述

随着全球各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低碳经济”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正在逐步取代着“高碳经济”,现代企业的营销模式,也逐渐从以往“高碳化”的营销模式中摆脱出来,逐步向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低碳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的主流模式,为现代企业的低碳化经营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关于“低碳营销模式”的概念尚无定论,但综合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认为低碳营销模式是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与现代营销模式的又一进步,其核心在于“低碳”。在此基础上,可将低碳营销模式定义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科学的构思、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模式。

2低碳营销模式的优势

首先,低碳营销能够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高度出发,我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势在必行,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其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均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低碳营销模式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具备能耗低、排放低的优势,对于适应国家低碳发展政策和迎合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低碳营销能够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思想认识与环保意识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具备了绿色、环保消费意识,且正逐步养成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理念与习惯的变化,已然成为低碳营销模式实施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而与此同时,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企业技术、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促进社会消费结构的良性转化,使产品、营销与消费者的需求契合性更高,进而促进各个产业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第三,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企业高碳经营向低碳经营的转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一转变过程中,势必会淘汰碳排放高、技术与经营理念落后的企业,并使那些能耗低、排放少、经营理念先进的企业脱颖而出。因此,现代企业若能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采取低碳化措施,势必将降低能耗与排放,降低相应的成本,使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渐提高,以更好地应对国家政策的变化、资源危机的威胁以及市场趋势的转变,促使事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而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低碳化转变也势必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要点与对策

3.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传统营销模式向低碳营销模式的转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其他企业利益的情形,为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维护低碳营销的正常发展,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可以说,法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的低碳经营、低碳营销活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将严惩非低碳经营和营销行为,并使那些危害环境、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和个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基于以上理念,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出了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如:借鉴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法律体系,结合中国国情,修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估法》、《煤炭法》、《电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资源法》,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制定《节约资源法》、《节约能源法》以及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法律等,与现有的《促进循环经济法》一起构成相对完善的低碳营销保护与约束法律体系,尤其是就其中与现代企业低碳化经营、低碳营销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和完善,使低碳营销的发展有法可依。

3.2创建低碳营销文化创建低碳营销文化,能够激发现代企业主动采取低碳营销模式的积极性,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号召力。行业协会对行业中的大小企业均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利用行业协会开展低碳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促进行业内各企业尽快树立低碳经营、低碳营销意识,对此,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低碳文化宣传活动,定期、有计划地通过网络、座谈会、单独会面等形式开展低碳营销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以促进各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低碳营销意识的形成;②积极构建企业低碳营销文化。低碳营销与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售后等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构建低碳营销文化,使企业全员树立低碳意识,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3倡导低碳消费行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实施成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大力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就要首先使消费者们树立低碳消费意识,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社会环保组织的号召力与宣传作用。环保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职能,在保护环境之余充分关注民生,并不断挖掘民生问题与低碳环保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号召力,倡导广大群众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支持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从而使低碳经济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②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要使低碳营销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使消费者认识发展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乃至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使其重视、认可并主动支持低碳产品及低碳营销活动,对此,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的宣传作用,积极推广低碳理念、宣传低碳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逐渐摒弃高碳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步树立低碳、绿色消费理念。

3.4优化营销组合策略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的组合,低碳营销模式下,应采取如下营销组合策略:①低碳化的产品策略。低碳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品。低碳化的产品策略指的是将低碳理念渗透到产品创意、研发、投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和回收的各个环节,力求降低产品从生产到回收的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此,企业应树立低碳概念,强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出低碳产品,并以低碳概念作为投放市场的亮点,引起人们对低碳产品、低碳技术的关注,以吸引大批环保意识较强的消费者;②低碳价格策略。在产品定价时,企业应树立“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的理念,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迎合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将企业低碳技术、产品的研发成本适当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以促进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应就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产品的销售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降低低碳产品的税收,对低碳产品研发成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公开表彰或奖金等,进而更好地鼓励企业研发和销售低碳产品;③低碳渠道策略。传统的营销渠道层级复杂,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因此销售过程中的碳排放势必较高,而低碳营销模式下,必须减少分销层级,提高分销效率,以真正减少渠道成本和相应的碳排放。信息时代下,互联网营销成为一种效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营销渠道,且这种营销渠道无需众多人力的支持,不论是营销成本还是碳排放都较低,现代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低碳化、高效率的分销渠道;④低碳促销策略。低碳营销模式下,企业应摒弃单纯刺激消费的方式,而是应将消费者教育和促销进行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低碳政策、文化宣传,向消费者表明低碳营销、低碳产品的优势及其对消费者生活的积极影响;二是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研发低碳技术、产品的决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感染消费者,刺激其支持企业的低碳化经营;三是主动向消费者阐明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对消费者生活、工作的价值及促进身体健康的优势,引导消费者按需选购符合自己消费理念与需求的低碳产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因此,现代企业应在充分认识低碳营销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政策环境与消费需求的转变,不断优化营销组合策略,以降低营销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能耗与排放,与此同时,国家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营销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以维护低碳经济时代下低碳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洁.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2(7)

2王守敬.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低碳营销[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4

关键词:低碳文化;低碳发展;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6-0033-05

现代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之后,都有一種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種表现为社会精神气质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種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種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致力的一项伟大事业,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是由社会的低碳文化孕育和凝聚而形成的。因此,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人们有低碳文化的自觉意识,并着力建设符合低碳发展的新文化,由此而形成支撑低碳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何谓低碳文化?低碳文化自觉的内容是什么?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低碳文化的意蕴

狭义的低碳文化,是关于碳低排放的价值观、思想、知识、态度、习俗、信念、规范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即由人们关于低碳的价值观、思想、知识、态度、习俗、信念、行为规范等精神因素构成的系统。广义的低碳文化,还包括有形的低碳实物、技术和无形的低碳制度、仪式等社会形式。本文所述的低碳文化是在狭义上使用的。

低碳价值观是人们对低碳事物及其属性满足人的需要或人的需要被低碳事物及其属性满足的总体评价,是对低碳的是非优劣、应该不应该的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人们确定低碳目标、做出低碳决定和采取低碳行动的内心导向原则和选择取舍的评价标准。它是个体低碳心理结构和社会低碳文化结构的核心因素,决定、制约着人们关于低碳的需要、动机、愿望、态度、信念、意志等。各種低碳事物及其属性在人的心目中的是非优劣、轻重缓急的排序,则构成个人的低碳价值观体系,成为决定个人行为目标及态度的思想基础。

低碳思想是人们关于低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意识或观念,它代表着一定时代低碳知识和理论的精华,为人们的低碳认知及其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思维框架和行动准则。低碳思想在具体的低碳认知活动中成为低碳学说或理论得以产生、阐述和解释的最一般的思维框架和信念基础。它制约着低碳认知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影响着低碳方法的形成和创新,决定着人们对低碳价值的评价。因此,人们只有形成低碳思想,才能自觉地按照其提供的思维框架和行动准则去认知、评价低碳事物和行为。

低碳知识是人们获得的关于低碳的事实、概念、理论、学说、方法等,是人们对于低碳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低碳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形成低碳认知、低碳技能、低碳生产和生活能力,同时也帮助人们形成低碳道德和行为方式。恰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低碳知识是低碳发展的力量。没有低碳知识武装的人们是不可能自主有效地采取低碳行动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低碳发展需要低碳理论作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低碳态度是人们在低碳价值观、道德观基础上对低碳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由人们对低碳事物的内在感受(价值观和道德观)、情感(喜欢与厌恶、接受与拒斥、崇尚与蔑视、热心与冷漠等)和意向(谋虑、反映、意欲等)三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其中,低碳价值观是决定人们低碳态度的核心要素。一般来讲,态度决定行为。低碳态度作为一種低碳行为倾向是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决定着人们的低碳行为方式。

低碳习俗即低碳的习惯、风俗,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相对固定不易改变的低碳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吕览·长攻》曰:“俗,常也。”《荀子·富国》曰:“俗,谓民之风俗也。”风俗养习惯,习惯成自然。普通民众从以往的高碳习俗转向或养成低碳习俗,是实现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的基本前提。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巨大力量,人人都有能力过上一種低碳生活,关键在于人们的低碳习惯和社会风尚的养成。

低碳信念是人们认为可以确信的关于低碳的看法。它是人们坚信某種低碳观点或看法的正确性,并以此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知识积累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信念强调的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是强大的精神力量。“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只有坚信低碳生活生产是正确的和有益的人们,才能去践行低碳理念,践履低碳行为。

低碳规范是规约碳排放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道德准则,是约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的行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各種规定。低碳法律是由立法机关依据国家经济社会低碳发展要求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强制规范;低碳政策是政府为贯彻、实现一定时期的低碳发展路线和目标指向而制定的行动准则;低碳道德就是规定在低碳生活中人们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行为准则,它是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企事业单位和人们的行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软性规范。低碳规范是实现低碳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在低碳文化系统中,低碳价值观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低碳思想的形成、低碳知识的建构、低碳态度的树立,影响低碳习俗的养成和低碳信念的确立,对低碳规范的制定起着导向作用。总之,低碳文化是以低碳价值观为核心,以崇尚生态价值、绿色环保、尚俭节用、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本特征的文化系统。它要求以“生态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为价值准则,去量度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等行为及其后果,倡导低碳发展,引导和支撑人类经济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二、低碳文化自觉的若干方面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对自己文化有“自知之明”,就是了解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与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世界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就是在各種文化相互激荡、多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适应时代的发展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对自己文化进行嫁接和改造,使之能适应新时代文化选择的大趋势。

在全社会培育和建设低碳文化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培育和建设低碳文化就需要对我们传统和现实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我国文化中既有的低碳文化内容及其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并加以发扬光大,明白我国现实文化中有悖或不适应于当今低碳发展要求的文化因素并加以摈弃、转化或推陈出新,明白我国文化中缺少哪些支撑当今低碳发展的文化因素并着力培育和建设。

(一)承继民族优良低碳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文化的发展同历史一样是一个不能割断的链条,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先人和前辈形成了丰富的低碳文化思想,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低碳文化传统,留下了丰厚的低碳精神遗产。这些思想、传统和精神深深地融化在民族的血脉中,化为一種集体无意识因素,成为普通民众价值判断的标准和支配日常行为的准则,在当下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这些优秀的低碳思想、传统和精神,我们应当承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中具有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和尚俭节用观念的古老传统。《逸周书·大聚解》曰:“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足见大禹具有良好的资源保护和节用意识。《逸周书·文解传》日:“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升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戚赖其生。”这是周文王在临终前嘱咐武王的话,足见周文王把生态资源的保护看成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治乱兴亡的首要大事。孔子认为,人对自然不能只讲索取和征服,必须把自然看做是人类的朋友,像爱护朋友那样爱护自然。《孝经》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上升到道德要求的高度。《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儒家主张人应节制欲望,以便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儒家自孔子起就坚决反对滥用资源,《论语·学而》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要求统治者节制物欲,合理利用资源,注意发展生产。《孟子·梁惠王》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认识到其它物类对人类的重要性,所以提倡“仁民爱物”,反映了儒教重物节物的思想。他认为,只有重物节物才能使万物各按其规律正常地生息繁衍,人类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道教也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思想。“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从“中和之道”的和谐思想出发,道教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态理念。墨家文化同样具有崇尚节俭的观念,包括节用、节葬、非乐等。《墨子》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尚俭节疾淫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国家民族昌盛富强,社会人民和谐太平。俭节则富、则庶、则治,淫佚则贫、则寡、则乱。只有珍惜和节约资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能维持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保护自然生态、勤俭节约、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这種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尚俭节用的优良传统,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是非常必要的。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和传统文化热在国内外的兴起,为我们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契机。关键在于要沉下心来,做耐心细致的科学梳理、精心萃取工作,即立足于当下语境,与传统进行“对话与沟通”,形成一種“视界的融合”,把历史上传承下来并能为我们今天低碳发展服务的文化传统诸如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尚俭节物、尚朴疾淫等文化观念发扬光大。

(二)审视社会低碳文化现实,推陈出新

审视现实,我们的社会存在两个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化问题: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变迁,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其中一些西方文化糟粕,如利己主义、消费主义、物欲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使一部分缺乏文化鉴别力的民众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极端个人主义、肆意挥霍、淫逸无度、贪图享受等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在社会上滋长蔓延;二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市场和资本的逻辑所导致的人类对自然、个体对社会、金钱对道德、功利对理想、物质欲望对精神追求的僭越,在一部分人中滋生了人类中心、个人中心、金钱万能、功利至上、物欲至上等价值观和人生观,不顾自然生态环境、无视他人与社会、不讲社会道德、缺失理想信仰、没有精神追求等现象和行为日见增多。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以及低碳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有着深刻的关联,需引起人们的深刻认识与反思,亟待找出解决的正确途径和对策。

对于国外传入的腐朽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滋生的有悖于低碳发展的思想观念,一是要进行分析批判,着力破除;二是要加快建设符合国情和低碳发展时代的新文化,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低碳价值观念、思想态度、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低碳发展做好文化上的准备。批判,不仅要运用“批判的武器”,更要运用“武器的批判”。“批判的武器”亦即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其目的是推陈出新,它所要实现的是认识的深化、思想的提升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变革。具体来说,就是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并对现存错误观念、腐朽思想、丑恶现象进行理性的审视、辨析和鉴别,对其前提、根据及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追问和审查,继而对其评价、反驳和否定,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低碳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当然,精神批判是代替不了实践批判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武器的批判”亦即物质形态的实践批判,就是人们在其社会实践中,用物质的力量否定社会的现存状态而把它变成更为合理、更符合人的目的性要求的理想社会的活动。也就是要铲除错误观念、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滋生和存在的经济土壤,变革容许或保护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生成和存在的社会制度体制,建立健全规范和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法律、政策和道德。从而为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低碳发展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生成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制度保证和规范保障。

具体地讲,一要批判只重视人的价值而漠视自然价值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确立重视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价值的生态价值观。这是因为,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人类以大自然的统治者自居,无视其他物種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经济大行其道,价值观的不正确是导致高碳发展的最根本原因。二要批判只关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义务、公平、和谐的“人类道德观”,确立关心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责任、义务、公平、和谐的“生态道德观”。生态道德观主张,人类不仅对自己而且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自然环境,每个人、每一代人和每个国家都有享用和保护自然的平等权利,人类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存共荣。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公平与和谐的生态道德观念的薄弱或缺失,使得漠视生命、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在一些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理所当然的习惯意识,生态道德观的薄弱是导致高碳发展的重要原因。三要批判贪图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追逐金钱消费而缺失道德理想的物欲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树立金钱与道德、功利与理想、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平衡发展、和谐共进的人生观。把对金钱的占有、物欲的满足作为人生目标,而忽视道德、理想和精神的崇高,是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加速破坏、经济社会高碳发展的重要根源。四要批判把GDp的数量和增速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考核政绩的唯一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确立兼顾GDp的数量和质量,把资源能源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民生福祉指标、生产安全指标、社会和谐指标等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和考核政绩的标准和制度。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GDp的盲目崇拜,致使人们只重视当前而忽视长远、重视显在而忽视潜在、重视现象而忽视本质、重视增长而忽视民生,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安全事故频发、民生幸福感下降,GDp崇拜是造成经济社会高碳发展的强大“推手”。五要批判由政府主导、管制经济的行政体制和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财税体制,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而发挥的政策调控和公共产品及服务提供者作用的行政体制,形成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低碳发展的金融财税体制。

(三)汲取各国低碳文化精华,借鉴创新

放眼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或文化形态,呈现出文明或文化的多样性。中西文明即属于不同类型的文明形态,中西文化各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国文化属于伦理、内向、整体思维和家族本位型,西方文化属于法理、外向、分析思维和个人本位型。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不是两種文明冲突的根源,而是借鉴互补的前提。“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西文化的异质性、差异性,为不同形态文化问的沟通交流、借鉴互补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了解和认识外国低碳文化是借鉴创新的基础。列宁强调:“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種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所以,“为了取得彻底的最终的胜利,还必须把资本主义的一切宝贵东西,把全部科学和文化拿到手。”各个国家在其历史和现代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了许许多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勤俭办事等与当今低碳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理想信念、理论知识、行为规范,乃至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学习和研究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及其所创造的文化,做到对其确切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吸收、借鉴、整合和创新提供基础。

甄别和选择外国低碳文化是借鉴创新的前提。外国文化中既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我们用得着的也有用不着的,既有与中国文化相契合的也有相悖的,需要我们认真做好甄别和选择工作。正如所说:“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我们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種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

转化和融合外国低碳文化是借鉴创新的核心。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性、传承性、民族性或地域性,因此,在吸收外国文化时,还必须考虑这種文化的阶级属性、历史背景、民族或地域特性,以及藉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于那些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和转化,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统一,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对于那些非意识形态的文化,如自然科学和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则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直接加以利用。

总之,对待外国低碳文化,应以有容乃大的胸襟,虚心好学的态度,求同存异的气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选择改造融合的方法,积极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在内容和形式上借鉴创新,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并适应低碳发展时代的新文化,“以发展的观点结合过去同现在的条件和要求,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一个新的起点”。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5

关键词:高校;节能减排;低碳;设施建设

一、适应全球低碳主题,构建低碳高校

(1)低碳校园提出的背景。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低碳经济。2003年,英国政府出版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从官方的角度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此后,“低碳”概念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关注的领域。甚至有人断言,在当前形势下,谁率先掌握了低碳技术,谁就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对此,中国政府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切实的实践。2010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会”作为重要的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同时,将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试图通过对此次主题活动的宣传,使每个人意识到低碳减排的必要性,并自觉从自身生活做起,建设低碳型社会。在这种全球积极倡导绿色理念、构建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创建低碳校园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到高校的规划与发展之中。

(2)低碳校园的内涵。所谓低碳(lowcarbon),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则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生态恶化。[1]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低碳校园,就是指在学校的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管理、改善设施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切实遵循低碳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节能、节水、节材并保护环境,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建设低碳校园的意义

(1)高校建设低碳校园,是响应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行为,在促进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促进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平台。高校以建设低碳校园作为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适应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回应了公众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期待,能强化内涵建设,为构建学科结构合理、资源配置科学、办学特色鲜明、低碳高效运行的科学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创新成果的支持,并以理论指导实践。

(2)高校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高校具有科教资源优势,学科门类齐全,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能为低碳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和造就科技专家;具有产学研一体的自主创新模式,是低碳科技创新链上的重要环节,大量的低碳科技原创成果能带动科技应用、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进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技术产业化进程;具有与企业密切联系的特点,科技创新研究和转化能与企业实现无链对接,便于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有效缩短低碳科研创新成果与满足市场需求的时间,是服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和科研基地。

(3)高校是推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引导和宣传辐射载体。高校建设低碳校园,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功能作用,并通过设立于低碳相关专业、开设低碳教学课程以及组织开展以低碳教育为中提的各项活动,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师生低碳意识,引导师生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还能与政府、社会公众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低碳意识等要求有机结合,并通过师生将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推广到单位、家庭、社区等各个场所,为全社会关心、参与低碳生活起到强大的辐射作用。

三、高校实施低碳设施建设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创建低碳环保发展模式

(1)高校应合理规划建设用地。高校校园作为城市社会的一个小环境,有着和城市相类似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关系,其复杂的相互作用与联系要求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具备整体性的特点,既满足个体的独立性又实现整体的联系性,构建功能完备、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关系紧密、秩序井然的校园有机整体。

(2)建设可持续的、良好的物资消耗生态环境。高校作为育人与研究的场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教育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校园的规划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较低对能源的消耗,强调与大自然的协调,强调室内空调、通风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技术,尽可能的选用绿色建材。

(3)全面改造旧时耗能设备。对于一些高校电路管网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应按照节能、安全等要求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供电线路、安装新型的Sii系列变压器代替老旧变压器,减少供电能耗。

(4)积极利用高新科学技术产品。高校是推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引导和宣传的辐射载体,为了体现这一点,高校应在采购工作设备时优先选购“零排放,零污染”的节能产品,在公共场所安装自闭式延时阀控制用水系统和感应灯控制用电系统,实施全程智能化管理照明设施,避免“长明灯”现象,采用循环用水技术,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工程设施,提高全校污水回用率等。

(5)大力推广新型能源的运用。高校应逐步较少对煤炭能源的依靠,立足高校实际,充分利用其他洁净能源,如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燃气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证后勤清洁发展。

四、总结

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高校应秉承科学理念、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建设低碳校园,增加的低碳设施的建设,并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服务支撑,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这不仅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晓凌低碳大学造就“低碳”学生影响“不可估量”[n]南方周末,2010-04-29

[2]席丛林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2)

[3]吴小兵构建节约型校园初探[eB/oL]贵州大学新闻网,2007-04-09

[4]罗顺元论低碳文化与文明前景[J];未来与发展;2010年05期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6

为普及二氧化碳排放标识,使消费者对食品生产过程、人员出差乘坐飞机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一目了然,日本政府于近日开始拟定准则旨在明确该标识的计算及标注方法。该标识涵盖的商品及服务包括蔬菜等生鲜食品、加工食品、日用品、家具,还涉及快递服务及列车、’飞机等运输业。标识制度旨在借明确二氧化碳排量大小倡导消费者选购低排量产品。英国、法国、德国对此类标识制度也颇为关注,正准备制定国际标准。为在各国磋商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日本政府计划展开全球最大规模的工作,在超市等行业的协助下,于年底前销售样品。

低碳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迫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进行重大调整,发达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替代产业,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奠定基础。而低碳产业正是各国甚为关注的重点,并将决定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产业发展方向,孕育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性的又一轮“新经济”。

低碳不仅是环境问题

虽然“低碳”和“环保”、“绿色”、“生态”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进行清晰、准确的量化,但基于历史的惯性,对大部分人来说“低碳”沦为了谈资而非行动,也很少升级为企业战略视野中的头等命题。

低碳(LowCarbon)的直接释义就是降低二氧化碳,包含降低二氧化碳含量这一结果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这一过程的两重属性。低碳不仅是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的环境问题,更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多伦多召开会议,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低碳正式得以在联合国和国际主流社会受到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蒙特利尔行动计划》、《巴厘岛路线图》以及即将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一步步推动着全球低碳领域的发展。

期间,美国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而英国早在2003年就发表了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国则先后《可再生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白皮书、《财政补贴政策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这些都说明了低碳的经济属性,以及更本质上的能源安全、国家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属性。

以上便是低碳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气候,一条是产业,两者密不可分,彼此推动。

从环境拯救到产业拯救

低碳源于环境,作用并取决于产业经济。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抛弃或逐步改变“三高模式”,追求和实践“三低模式”,即更好地做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

由于日渐恶化的“高碳”趋势将导致立体式污染、部分瘟疫、粮食危机、土地危机、产业结构危机、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危机,世界各国普遍性地给予其高度正视并转化为各种行为、政策。这样的国际大环境无法改变,低碳不会是“一阵风”,它将长期伴随人类的发展需求。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国家纷纷自主、自觉地发展绿色能源以及以绿色能源、节能洁净为支撑点的低碳产业,加快低端产业的淘汰和转移,并进一步对国际碳交易市场加大控制和辐射力度。低碳以及低碳产业正式凝为国际新的强力浪潮,构建新的理念、模式、方法、途径和关系。欧美国家尤其希望通过低碳产业的发展巩固或占据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拯救其处于衰退状态的产业经济,继续掌握产业主导权和话语权。

甚至,“碳关税”已正式进入美国和法国的政策层面。美国将对入境的外国产品按照美国的碳排放标准核收碳关税;法国则从其国内做起,必然延伸至进口产品。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的欧美国家跟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出口型经济占GDp很大比例的国家)需要以合适的速度引导本国相关产业和企业跟进。

将眼光从远处收回,面向产业活动的链条,让我们梳理一下低碳产业的实践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从根子上实践低碳,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规划产业过程的有效循环化,可称之为“做加法”;第二种模式是在原有基础上采取节能减排、技改创新、回收利用等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可称之为“做减法”。低碳具体可以在四个方面推进:一是能源利用和原材料选用,二是生产、物流、销售,三是产品服务与跟踪,四是企业的生产与办公环境。

当然,“Low”并非“no”或“Zero”,我一向反对“零碳”的说法,低碳其实是一种过程和相对值,任何人类活动包括产业活动不可能不排碳,我们应该对低碳持有积极而不极端的心态。

低碳产品与低碳消费

低碳产业究竟是什么产业?从事什么或者是生产什么的?其实,低碳产业不是某一种行业分类的阐述,它包括任何行业,是跳出行业仅抽取其中一个特征的方法论。狭义的低碳有一个核心特性,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单位值,广义的低碳包括了一切与环保、节能、生态、绿色有关的领域。低碳产业可以定义为以降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节能、节源的所有产业活动过程。

如果从产业活动的结果来看,低碳产业和传统产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产品不仅是产品自身,还包括产品的创意、科研、投资、生产、销售、服务、回收这一系列全过程,以及产生这个产品的各种社会环境,如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的低碳程度、创造环境的低碳程度等。低碳产品、低碳项目、低碳技术、低碳创意、低碳消费都是构成低碳产业活动整体的组成部分。

低碳产品不是某一类特定产品,任何产品都可能成为低碳产品,低碳只是一个相对值。对于同一家企业来说,近阶段生产的产品可以成为低碳产品,而上阶段生产的产品则可能是高碳产品;对于不同企业的同类产品,也可以区分谁更低碳谁更高碳。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工业时代的低碳产品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即使是农产品、文化产品、精神性产品、虚拟产品、方案型产品,同样可作比较。而不同类型的产品,自然也不妨碍作比较,但这种比较往往缺少市场的选择性,意义不大。

市场中至高无上的力量是“消费”,只有广大的消费者真正有了低碳消费的意识和行动,低碳产品、低碳企业和低碳产业才能成为主流。随着国家对低碳的重视,媒体和相关部门宣传力度的加大,现在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已明显加强,有望在5~10年后空前高涨。

对于低碳政策比较强势、低碳宣传做得比较深入的发达国家来说,

其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相对来说走在前面,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外贸产品和国家形象。虽然之前我国还没有哪个产品直接因为碳排放均值过高而在外贸活动中受到损失或惩罚,但很快我们就可能看到这样的案例。这对于产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或许不全是“坏事”,优秀的企业理应提前应对并取得主动。

由于低碳的前沿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大面积地针对低碳产品的政策。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领域,产品包括电能、燃料以及外延意义上的汽车。同样可以预计的是,今后的政策面或产品对象将放大,并逐步行至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法制化的全面低碳时代。

低碳战略与低碳资产

国际大环境和人类的需求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优秀的企业家们必须前瞻性地规划、建立和实施低碳战略,同时要重视碳资产管理。

所谓低碳战略,就是以低碳作为发展模式、产品标准和无止境目标的宏观架构。低碳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企业使命与理念、产业结构与项目规划、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及其他上下游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与物流、产品服务与回收,企业文化与品牌传播、人才团队与规模控制、建筑节能与资产管理,资本运作与融资模式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进行低碳战略的整体规划和实践,实力有限的企业可以分阶段、分环节地先做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碳资产呢?一部分人把碳资产过于狭隘地、简单地对等于“CDm”(英文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的缩写,意为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资产了,也就是说只看到一个企业将可能在碳交易中获得的潜在效益。

实际上,碳资产是一个具有价值属性的对象身上体现或潜藏的所有在低碳经济领域可能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这个对象,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城市、地区,甚至可以是一个国家、民族,更可以对应于全球。全球碳资产的流通总量虽然在操作上很难量化,但在逻辑上是完全存在的。

从碳资产的定义来看,它不仅包含今天的资产,也包括未来的资产;不仅包括CDm资产,也包括一切由于实施低碳战略而同比、环比产生出来的增值。

举个例子:某大型发电厂通过技改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并将该排放值成功申请了CDm项目,这笔碳交易产生的资产,毫无疑问属于它的碳资产;而同时,如果该发电厂将厂区内的照明用具全部改装为低耗能率的优质节能灯,在扣除成本后而节省出来的电,虽然没有最后进入CDm项目,也是碳资产的一部分;另外,该发电厂通过和某科研机构携手,研发出碳封存技术,则该技术及相关设备也是该企业碳资产的一部分;如果该发电厂实施低碳战略,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并基于其各种社会影响和效益影响,股市增值或资产评估值明显上升,则该上升部分同样应作为碳资产来对待。

相对而言,欧美国家的很多企业在低碳方面走在了前头,但中国也有少数企业跻身与国际同步的行列。比如,江苏无锡的尚德集团便是采用了低碳战略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无锡尚德集团一开始便选择了太阳能行业,2005年,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2008年尚德公司成为气候国际组织的首个中国会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云席卷下,尚德也被推至风口浪尖,而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锐意推进绿色能源政策给尚德注入了巨大商机。这是尚德专注于低碳产业、坚持实施低碳战略、坚定地走低碳经济道路的必然性使然,它所收获的也是社会给它的反馈。

另外如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都是试水碳交易融资平台的金融企业。它们实施的低碳战略开拓了银行的经营品种,提升了良性金融产品,也给自己带来更好的产业影响、品牌形象和国际合作空间。

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7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农村;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在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加快新农村的发展步伐,已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首要任务,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活的低碳转化,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关实现低碳经济的新农村建设,具体途径分析如下:

一、加大农村地区的低碳宣传力度

对于农村发展来说,“低碳农业”尚属新概念,大多数人缺乏对低碳农业、低碳经济的基本了解。各级政府作为带头人,引导农村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提高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首先,积极应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低碳经济宣传;其次,在农村基层教育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与尝试,不断提升学生的低碳意识,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确保低碳经济深入千家万户,在农村地区形成浓厚的低碳氛围。再次,树立典型形象,通过示范点、示范户等以点带面的形式,强化宣传效果,提高农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低碳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深入千家万户,才能形成整体意识,共同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业生产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也是发展低碳经济同时需思考的问题,低碳农业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农业,强调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清洁能源生产。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①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将农业生产中的落后产业、落后技术淘汰,强化规模性生产,积极引入新思路、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发挥农业产业链的积极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碳平衡”;②优化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状况,能源的深入开发以及利用效率问题,是现代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必须研究并开发生物质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真正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③加快科技水平提高,优化改良传统农业生产工艺,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高,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再加上产业链的支持作用,开发捕集二氧化碳技术,深入挖掘农业生态服务体系,强化碳存储能力,促进农业循环发展;④建立健全发展制度,为低碳农业发展铺平道路。强化政府的指导作用以及行业的规范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参与农业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力,全面推动低碳农业发展;⑤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步伐的加快,随之产生的废弃物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现代化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满足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无污染化。

三、倡导低碳农村社区

在农村建设新房子时,也应注重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积极应用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在低碳绿色房屋中,尽量采取可降低能源消耗的构造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应保持良好的节能方式与建筑风格,做好农村社区的整体规划,包括沼气池的建设位置、规模等,合理定位、科学应用,同时注意房屋结构,为应用太阳能留有空间。

四、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

所谓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太阳能中的应用,通过应用生物链,将其转化为地球生物物质的形态,为社会提供各种原料,同时支持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属于清洁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温室效应”加剧;另外,由于生物质能源的蕴含量较大,是可再生能源,只要存在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存在,生物质能源就源源不断。

五、树立低碳价值观念

过去,农村大量生产、大量废气、大量浪费的作业方式与生活习惯,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对环境产生影响,也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民来说,低碳生活渗透于点点滴滴中,包括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等,都是较好的体现途径。同时不断扩张的消费欲望,也给世界能源、资源的短缺带来威胁。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仅靠个人、单方面的努力,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改善以往人们“身份消费”、“面子消费”的不良思想,倡导低碳生活,讲究生活品质,同时体现了农村的社会责任感。

由上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全面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春,唐姨军,胡婷.中国低碳农村建设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0(2).

[2]任璞.新农村建设的节能环保方略[J].环境保护,2010(13).

[3]谢秉毅.新农村建设中乡镇企业的低碳经济建设的实证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5).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9

关键词:低碳消费;消费伦理;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1804

收稿日期:2012-03-20

基金项目: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a112396);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规划项目(2010B-ZC01)

作者简介:任玉军(1974-),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终极原因不是生产,而是消费。要降低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就必然地要求消费的低碳化,要求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消费方式转变为低碳消费方式。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消费价值观的转变。因为,只有低碳消费的价值信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低碳消费方式才能获得实现的精神动力。然而,实现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并不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个涵盖观念、制度、器物三个层面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观念层面的教育宣传,还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和低碳器物的诱导。因此,我国要实现低碳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和低碳消费方式的建立,必须首先为低碳消费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说明,并要在实践的意义上探讨这种价值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低碳消费的伦理价值

在人类消费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即节俭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节俭主义把人的消费的正当性限定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和对消费对象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而忽视了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及消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把人的消费等同于动物式的纯粹生物性消费。消费主义则是过分夸大人的感望,把人仅仅视为欲望的存在,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是追求感望的不断满足,人的是本性、价值及理性都湮没在人的无穷无尽的物质欲求中,自然只是用来满足人欲望的对象,人与自然仅是一种满足被满足、掠夺被掠夺的关系。无论是节俭主义还是消费主义都存在着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的误读及片面性消费的倾向。由于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对自然及人身带来了巨大危害,迫使人类对自己的消费方式作出深刻反思,低碳消费的提出就是这种反思的结果。和人类以往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相比,低碳消费的内涵具有以下内容:1.低碳化消费。即要求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尽量使用低碳材料和低碳产品,不用或少用高碳材料和高碳产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共生性消费。低碳消费着力于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解决,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人的消费活动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3.全面性消费。这是低碳消费与人类以往的消费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它既不同于节俭主义对人的感望的过分抑制,也不同于消费主义过分放纵人的感望,而是要求人们改变对物质消费的过分偏好,重视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全面均衡发展。4.公正消费。低碳消费要求改变“炫耀性消费”、“面子消费”等通过消费显示人的地位、身份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强调资源环境的最大公共性,每个人包括下一代人都有平等消费资源享受环境的权利和不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义务,个人的消费自由不应当影响损害他人的消费权利。

节能低碳的意义篇10

工作总结有利于员工个人成长。所以,越是跨期长,越是重要的工作总结,准备就应当越充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低碳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低碳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参考一

本班积极地响应了学校的号召,与20xx年6月6日在本班教室开展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的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使本次活动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的了解“低碳环保”的真正意义,并参与其中,以自身微博之力,带动起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让“低碳环保”不仅仅只是一句空谈,而让他成为一种存在于每个人身边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

低碳生活,是指社会生活的各项活动所耗用能源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十分的活跃,结合自身对低碳环保的知识,发挥平时锻炼的交流水平,走入社会中,倡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在与群众们的交流中一个个金点子不断的从民众的头脑中涌现出来,少用一公斤水,少用几张打印纸,少开一天私家车,自带环保袋,关掉不必开的灯和拔掉不使用的电器插座……群众们纷纷表示,低碳生活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念,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由此可见,“低碳环保”的意识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也是占据着一定的分量的,这是我们在活动中得到的的欣慰,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

以上是本班在开展“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主题活动的简要总结,类似低碳环保的教育与活动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开展着,培养自身与广大社会群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为建设和谐社会而不断的努力。

低碳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参考二

根据上级通知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校园师生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重点,以师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为主线,切实加强全体师生的节能减排教育活动。我校将6月13日至17日是定为节能宣传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节能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增强节能意识,传播节能理念及节能知识。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重视、分工上明确,为做好宣传工作提供了保证。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纳入了学校6月份的主要工作议事并成立了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政教的主管领导负全责,政教处工作人员周密安排、具体实施,在13日-17日期间安排了系列活动,切实做好了学校节能宣传。

二、突出了低碳节能宣传主题,倡导了低碳生活方式。

学校在开学以来就紧扣“低碳”,开展了大型“低碳生活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德育教育活动,先后进行了活动启动仪式、诗歌演讲赛、主题班会、为教师发放手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6月中旬,为积极响应20XX年“节能低碳新生活教育系统做表率”节能宣传周主题,学校还号召全体教师少开车多走路上班,并严格控制各办公室开空调的时间和温度的设定,在校园内推广使用节能灯具等各种具体节能措施,积极引导全校师生科学消费、低碳消费,为打造绿色校园奠定了良好的氛围。一时间,校园内“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了流行语。

三、开展了低碳节能进班级、进课堂、进生活系列宣传活动。

1、开展了一次面向全校师生的节能倡议活动。

在6月13日升国旗仪式上,学校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发出倡议,要求低碳节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一滴水、一粒米、节约一度电,自觉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注重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省粮食、节省日常用品、节省纸张。

2、在基础年级开展了一次“低碳节能”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3、在校园内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开展低碳节能知识宣传。

为低碳节能周创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利用学校各班级的黑板报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期低碳节能知识的板报宣传,提高了学生的节能意识,丰富了节能知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作用,介绍低碳节能的意义、做法,扩大了宣传的影响面和广泛性。

4、组织各班发挥主观能动性,举行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班会。

6月15日的主题班会课上,有些班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有些班让学生介绍低碳节能的好做法,有些班组织学生亲手制作环保袋…….各班八仙过海,丰富了低碳教育的形式,提高了教育的实效。

5、将低碳节能纳入班级管理评比,强化外在监督。

每天学校都组织学生对各班级的纪律、卫生、环保等进行量化打分,对教室内晴朗白天开灯、无人时不关电扇等现象进行批评扣分并及时通报,从而有效的督促了各班对电灯的管理。

总之,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年级组班级为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专题教育活动,全体学生了解了节能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懂得了节能的重大深远的意义。明白了从“衣、食、住、行、用、其他”六个方面节能的相关日常生活行为。

低碳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参考三

口能减排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推进“节约型、友好型、廉政型”校园建设,现结合学校实际,特总结如下:

学校节能减排活动要紧密结合“创建节水型校园”工作而开展,教育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1.开一次会。学校利用校会升旗时间,举行20xx年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学生发出活动倡议,通报活动安排和要求。安排班级召开以“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为主题的班会。

2.上一堂课。学校组织学生收看节能低碳专题片和宣传展板。

3.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统一回收废旧电池活动;发动学生编写节约用水好习惯、好方法、好措施等。

4.开展一次征文撰写和点评活动。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开展一次以节能、低碳为主题的作文撰写和点评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节能低碳重要意义。

5.加强学校水、电及办公耗材的管理,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并完善节能减排相关制度。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学校成立节能减排工作机构,并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师生员工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2.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学校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并将加大经费投入,在人力、物力及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完成。

3.检查指导,规范管理。为保证各项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落实,学校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管理,在工作中指导广大师生和教职工认真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制定措施逐个化解。

4.收集资料,及时上报。要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涌现出的典型推荐给媒体进行宣传。

达到活动的目的:

1.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形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学校水、电、办公耗材等费用开支比上年度减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