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节能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3:56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1

关键词:城市建设现代建筑低碳节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长,对资源与能源的需要也逐渐的增多,从能源的消耗方面来说,全球的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不可再生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最后形成没有能源可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人民将面临着能源危机。同时,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向大气排放着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必须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重新审视我国的行为,明确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的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不受污染。低碳节能建筑理念的提出,很快被人们接受并且广泛的开展。

1我国开展建筑低碳节能的必要性

1.1降低建筑能耗的需要。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其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和农村生活用煤约为1.6亿吨标煤/年,占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和其它类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电、生活热水等)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27%~29%。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人口将达到56%以上,建筑物和设施也将成倍增加,建筑能耗的增加将不可避免。

1.2人们健康的需要。当前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另外,室内用的各种清新剂,除厕剂等散发的气味亦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和大量空调设备的安装,“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使环境日益恶化。

1.3环保的需要。低碳节能建筑则可有效地减少空调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空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节能环保。此外,以往的建筑仅仅是在建造的过程中,考虑环保问题,对于建筑投入使用及未来废弃拆除等方面环保问题则常常被忽视,而低碳节能建筑将环保设计理念贯穿于建筑初始直至拆除的全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当代的环境保护,同时也是对下一代负责的一种体现。

2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要点

2.1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方案的选定。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然而,建筑物是个复杂系统,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简单地确定建筑设计的优劣。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测试和比较。

2.2低碳节能建筑选址。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

2.3低碳节能建筑的规划和体型设计。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在规划布局上,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尽量减少太阳辐射。

2.4低碳节能建筑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3建筑物低碳节能措施的应用

3.1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1.1自然采光设计。自然采光技术主要是指白天充分利用阳光来为设计空间照明的设计技术,主要分为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和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被动式采光设计主要是优化建筑的透光设计,使建筑透光能够达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利用自然阳光实现居住空间的采光需要。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主要是指采用镜面反射采光,利用光管导光、光纤导光,棱镜组传光,利用卫星反射镜采光,光伏效应间接采光等技术和方法进行采光设计。

3.1.2增加自然通风设计减少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现在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虽然在低碳建筑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现在国外在自然通风设计上的方法很多如单侧通风、穿堂风、烟筒效应、非烟筒效应等等,国内的住宅建筑设计可以借鉴国外的技术经验,在考虑空间使用的基础上对热的产生进行综合分析,对通风热能进行集中配置。

3.1.3设计、研发和建立适合国内市场需求且经济成本可行的建筑技术体系,如建立轻钢、新型轻质混凝土结构、符合材料结构体系等等。这样能更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对墙体、门窗、室面、遮阳和楼底面系统的设计,提高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3.1.4水资源的使用。生活用水占的比重最大。建立将生活污水、雨水等收集、处理后重复使用的中水系统,就地处理污水,变污水为中水在建筑节水中至关重要。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3.2节能墙体和门窗的应用。我国传统围护结构墙多为无机材料组成,如砖石砌体、混凝土、水泥砂浆等。为了节能保温的需要,当前应大量引入有机保温材料如摸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硬泡聚氨酯等,因为这些有机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要比传统墙体材料的保温性能强,而且这种墙体除传统的承重、隔声要求外,还增加了保温隔热的要求。针对门窗是建筑物内外进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的特点,建筑门窗的节能除了从提高玻璃和框扇本身的热工性能和尽量使用中空玻璃并保证中空玻璃的密闭性外,还应该从玻璃和边框接缝以及门窗框扇搭接处的严密程度着手,因为各搭接处严密才能保证空气流通量的减少。对金属框门窗在保证足够空间的条件下采用塑料、橡胶等隔热材料进行断桥处理,断桥的长度及宽度均应保证,在安装配件时不破坏断桥、门窗四周与墙体连接处缝隙采用聚苯板或聚氨酯等材料嵌填而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嵌填,以保证其严密性等。

3.3暖通系统的节能控制。冷机是否能节能主要取决于其部分负荷时能量调节的性能,即控制制冷量和冷负荷保持平衡的调节能力。常见的节能手段是变频技术的使用,一些楼宇对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控制增加变频器,还有一些大楼对风机加入变频器,这些变频器均由Ba系统进行状态控制。对于风机和水泵设备,其风量与转速的一次方成正比,风压H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轴功率n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采用变频器进行调速,当风量下降到80%时,转速也下降到80%,而轴功率n将下降到额定功率的51.2%;如果风量下降到60%,轴功率n可下降到额定功率的21.6%,因此采用转速控制方式来调节风量,在节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3.4屋面的节能措施。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应采用坡屋顶,加强屋面保温措施,设置保温隔热屋面。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

3.5环保型绿色建材的应用。在建筑的兴建及装饰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大量的设备管材、装潢材料等,这些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是造成建筑能耗及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人造板材中含有大量的甲醛、加气混凝土则会会发出大量的氡气等,此类物质和气体的产生均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程度的污染。现阶段,我国建筑主要采用的一般都是钢混结构,在该结构中,水泥的使用量所占的比重较大,而水泥是高污染、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建筑材料,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平方米的钢混建筑,大约能够产生出400kg左右的二氧化碳,并且混凝土废弃物还是一种较为难以处理生成物,其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为了体现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以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为主,以此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污染最有利的措施之一。

4结束语

低碳节能建筑物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促进我国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阳,黄芳,李瑞晴.低碳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状与走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2]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11,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标签;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源于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技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综上所述,广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

一、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

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分析

我国于2010年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突出强调了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但由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须重视并借鉴国际有效经验,建立健全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加强低碳科研的支持力度,强化低碳政策的执行效力,创新低碳理念、制度和标准,使“低碳经济”发展标准化、系统化、体系化。

1.要以立法先行,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发达国家在低碳领域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如英国先后出台了《气候变化法》、《2008能源法案》和《2010能源法》,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和《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德国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法》和《德国能源法案》等。低碳立法为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尽管已制定颁布了一些旨在促进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但多是一些基础性的、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具有能源领域母法作用的《中国能源法》也仍在制定中,低碳领域的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形成“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发达国家始终坚持市场机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放眼全球,欧盟实施了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英国开启了“碳标签”和“碳认证”的大门,德国率先针对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征收航空税,芬兰、瑞典、丹麦、荷兰开征了碳税,日本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以期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金融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节能减排工作仍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推手。尽管行政命令在短期内效果较好,但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采取有背于市场基本原则的非常规手段,这显然会增加节能减排的社会成本。

因此,我国应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机制,降低地方政府对行政手段的依赖。在国家层面,应认真研究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行机制及气候变化税、碳税的施行经验,筹建全国性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适时引入碳税等政策工具,建立健全适应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碳金融制度,并积极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实现对接。地区或行业层面,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的节能减排目标交易机制,以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的有效结合来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减碳目标。企业层面,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在企业中推广节能管理系统,培养能源服务人才和节能减排管理人才。

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注重培养低碳科技人才

发达国家的低碳科技研发起步早、投入大,有效地推动了其低碳领域的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例如,德国2009年可再生能源产业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4万人;2009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营业额为161亿欧元,比2007年增加约43亿欧元。我国对低碳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仍显不足。此外,尽管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一些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主要被美、德、日等国少数企业垄断,它们掌握晶硅制造技术,其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我国应拓宽低碳科技研发资助渠道并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促进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低碳科研支持体系,同时注重培养低碳科技人才,以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4.设立专职行政部门,强化政策的执行力

发达国家大多设置了专门负责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职能部门,有效地加强了低碳政策措施的执行效力。英国2008年成立了气候变化委员会和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随后颁布了《2008气候变化法》和《2008能源法》,并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战略、行政条例的低碳政策框架;美国2002年成立了“气候变化科技整合内阁委员会”,随后与美国能源部和环保署合作制定了“气候变化技术方案”等10多项低碳计划;欧盟2007年成立“应对气候变化临时委员会”,2008年即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措施。我国尽管已于2008年成立了国家能源局,但其行政职能与已有部门存在交叉及冲突,难以独立开展能源全面管理工作。2010年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虽然有利于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政策统筹规划,但具体管理职能的履行仍要依靠近20个部级单位的合作支持,容易因行政程序过多、相互配合不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国家审计署在2010年节能减排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企业及财政主管部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节能减排管理职能的合理集中有利于强化低碳政策的执行效力。要明确划分相关行政机构的职能范围,使得不同部门在管理节能减排工作上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全面提高政府部门在“低碳经济”领域的行政管理效率,确保有关政策和数据信息上传下达的畅通无阻。政府部门须构建科学合理、硬件齐全、反应迅速的低碳政策落实机制,包括对低碳政策执行情况的审查审计、对高效节能设备方案的推广及对先进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表彰宣传等。

5.重视低碳理念与制度创新,抢占国际制高点

发达国家一贯很重视低碳理念与制度创新。英国2003年率先提出“低碳经济”,2007年又推出“碳标签”、“碳认证”等新概念;美国是最早制定实施严格能效标准的国家,其“能源之星”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在能效管理方面已颁布实施了系列能效标准,但大多是针对家用电器而推行的;在低碳认证制度方面,我国政府2010年下半年才正式启动其框架体系的研究;在碳金融方面,我国政府于2010年10月才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低碳发展理念与制度的创新有助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及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制高点。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碳理念、制定碳标准的经验,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低碳发展新理念、新制度、新标准,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21-24.

[2]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2).

[3]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2(2).

[4]郭红卫.基于模糊综合算法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当代经济管理,2010,(5).

[5]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2(1).

[6]张学毅,王建敏.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研究[J].学习月刊,2010(4).

[7]王斌斌.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6).

[8]谢传胜,徐欣,候文甜,许凤茹.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J].技术经济,2010(8).

[9]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2011,04.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3

(一)强化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广

学习作为发展低碳旅游的主阵地和攻坚力量,酒店行业首先要加强节能环保理念的学习和推广,改变以往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轻视资源管理的传统理念。作为资源消耗的重点监管对象,度假型酒店要在全体员工中普及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更要宣传发展低碳旅游对酒店自身的有利影响,从而激发员工们主动参与低碳管理、发展低碳管理、优化低碳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酒店还要注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对低碳旅游型度假型酒店发展的技术优势。这就要求酒店要完善优化薪资结构,优化考核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引进新的管理措施

要在度假型酒店内部强化能源节约的管理,使节水节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还要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措施和设施,管理措施方面:要及时向入住游客传达低碳节能的举措和注意问题,并进行全面的监督;定时提供水电并向游客及时通知;及时关闭闲置的电器,加强对低碳旅游措施实施情况的考核和反馈总结等等。设施方面:酒店要注意环保材料的选用和采购,要注意装设亮度能够调节的灯具;安装使用能够自动调节温度的空调,减少不必要的电力资源浪费等等。上述种种,都是对现行酒店管理模式的大胆改革,这既需要管理者的魄力与智慧,也需要制度的监督与保障,这也是管理模式优化的关键所在。

(三)强化酒店文化体系的构建

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尽管无法触摸,但是作用不容小觑。低碳旅游视角下的酒店管理,必须要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的文化内涵,提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文化素养,形成热爱环境、保护资源、追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进而推动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低碳旅游的发展。考虑到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和推广,酒店非常有必要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现和反映低碳、环保概念,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两手抓的总体目标。

(四)注重低碳环保产品的研发

低碳环保产品以及相关项目的研发要通盘考虑酒店的发展实际,要机密结合酒店的发展目标、市场环境等影响因素。酒店要特别注重改善服务质量,提倡绿色餐饮店,尝试打造绿色特征鲜明的营销方式,确保低碳环保产品能够赢得顾客的欢迎和认可。客房装修采用环保材料,尽量杜绝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和浪费,确保客房服务环保节能;餐饮方面要尽量确保绿色新鲜食材的采购、运输和供应;尝试推出环保菜品和环保服务,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菜肴、酒水、饮品等等。

二、结束语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建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143-03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实现绿色GDp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政府也适时提出了要实施节能减排、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建材生产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产品的使用全过程,涉及多个行业及生产工艺,整个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就约释放出0.8吨二氧化碳,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因此,建筑业必须加快低碳模式的发展,欧盟、美国和日本等都已将建筑业列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2011年,国家科技部的《“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发展低碳城镇规划、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等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城镇对建筑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既有建筑已超过400亿平方米,且单位面积建筑能耗相对较高。另外,城乡每年还要新增建筑面积约16亿-20亿平方米,在新增大量建筑产品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能耗、污染及排放问题。因此,打造低碳建筑已是房地产业大势所趋。同时,发展低碳建筑既可拉动上游企业绿色生产又可促进下游用户节能减排,对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碳建筑内涵及相关主体

(一)低碳建筑内涵

关于低碳建筑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低碳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不断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建筑可以被认为是实现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依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可将低碳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人们提供具有合理舒适度的使用空间的建筑模式(李启明,2010)。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以及拆除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等(张仕廉,2010)。

综上,低碳建筑是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建筑新理念,在内涵上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基本一致,同属于可持续建筑,但其更强调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的低碳、节能与环保,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与以往绿色建筑的“绿色”相比,低碳建筑的“低碳”强调要追踪碳足迹并能定量化,进而确定出不同建筑物的碳排放值,最终实现建筑领域的碳税和碳交易。

(二)低碳建筑相关主体

低碳建筑中的相关主体是指与低碳建筑的决策与设计、建设与使用有关的部门或组织。一般应包括政府及行业有关部门、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施工企业、项目总承包商(或有)、建筑材料设备研制机构及供应商、建筑产品用户、有关咨询及测评机构等。

在低碳建筑产品的形成及使用中,政府及行业有关部门主要是负责低碳建筑有关政策文件的制订与组织实施,并做好行政监督及指导工作;项目建设单位重点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特别是项目能源消耗情况、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运用低碳理念指导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筑产品用户是低碳建筑产品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有时可能就是项目的建设单位;由于低碳建筑材料设备是形成低碳建筑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设备研制机构及供应商通过做好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销售工作参与其中;项目设计单位重点是运用低碳理念做好各项设计工作,强调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项目施工企业主要是做好施工过程“低碳”,做好低碳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建筑垃圾等;若建设项目采用总承包模式,则会有项目总承包商参与进来,同时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在低碳建筑的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中有时还需聘请一些工程咨询公司及低碳检测评价机构等。低碳建筑相关主体关系如图-1所示。

二、发展低碳建筑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建筑的理念认识不够

当前,尽管社会公众对低碳经济已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对低碳建筑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内涵理解还不够准确和全面。作为低碳建筑的倡导者和推行者,政府及行业有关部门对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对现代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宣传渠道不畅、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未形成广泛共识,已成为推行低碳建筑的阻力。同时,低碳建筑往往仅重视“使用”阶段的低碳,而被忽略的是要从规划设计阶段到报废拆除阶段全寿命周期的系统低碳。

(二)相关政策需要完善

一些发达国家为实现低碳经济战略目标,设计了碳排放税、碳基金和碳排放交易等的低碳激励政策,2007年美国参议院还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我国有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建筑的政策与措施尚不健全,尽管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j但专门针对低碳建筑的法规和标准几乎没有,也缺少对低碳建筑的经济性激励政策和约束措施,导致建筑高能耗用户缺乏主动降低碳排放量的积极性。因此,国家政策措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建筑的发展。

(三)技术规范与标准亟待制订

英国政府在2007年颁布了《可持续住宅标准》,对住宅建设和设计提出了可持续的节能环保新规范。另外,美国推出了LeeD建筑评价体系,德国有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申玲,2010)。德国的michaelHiete等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了可持续建筑体系评估准则的关联性(michaelHiete,2011)。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6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出台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但尚缺乏标准的低碳建筑评估体系及完善的建筑物碳排放计算系统,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能耗的碳排放量也没有相应的强制性控制标准,导致低碳建筑的评价无法实施。

(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尚待提高

低碳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建筑设计方案要创新、建筑材料设备研制要创新、施工技术要创新等。目前,由于低碳建筑材料产品研制成本高,低碳建筑的全过程投资大,国家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消费者的接受能力有限。致使项目业主与有关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不高;同时,研制低碳建筑材料设备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建设

单位的设计创新能力还需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低碳建筑市场需求。

(五)低碳建筑示范性产品缺乏

示范是实现研究与推广低碳建筑产品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公众接受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英国,大量以低碳建筑为主题的示范项目被建立起来。如牛津生态住宅、贝丁顿零耗能、零碳排放住宅等,其中贝丁顿住宅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二氧化碳排放较周边普通社区减少了90%以上(陈冰,2010)。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世博中心成为大型绿色低碳公共建筑的典范。目前,国内低碳建筑示范性产品数量非常少,尤其是民用建筑中的低碳住宅、低碳小区等亟待建立,否则将影响低碳建筑在国内的普遍推行。

三、发展低碳建筑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低碳建筑理念

各级政府及行业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低碳建筑推行工作,并将其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加强资源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职能来对待;要在全社会深入普及低碳建筑理念,通过平面与数字等公共媒体对公众进行低碳建筑知识的宣传展示,让公众了解到推行低碳建筑的意义,了解到低碳建筑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使低碳建筑的被动推行变为公众的主动接受。

作为企业层面的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设备研制机构及供应商等是实施低碳建筑的主力军,应作为低碳建筑的主要宣传对象,使其理解低碳建筑技术对企业开拓建筑市场、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建设单位作为项目投资者,也可能是建筑产品的使用者应加强以低碳建筑理念为指导,做好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工作。

(二)出台政策及激励措施

我国需要建立一套低碳建筑法规体系,从源头上规范低碳建筑项目规划审批、土地节约使用等法律责任,从过程上明确低碳建筑质量的责任主体,从而为低碳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研究出台推动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建立低碳房地产相关主体的参与合作机制。对低碳房地产开发企业、低碳建筑材料及设备研制企业实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和优先信贷等激励措施;对低碳房地产购买者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减税或补贴等。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限额标准,并配套实施超额使用能源提价的政策;在既有建筑低碳改造中,可实行政府、企业或个人成本分摊制度。同时,鼓励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参与低碳建筑管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规范合同能源管理(epC)服务模式,通过业主和能源服务公司的良好合作,共担建筑节能风险和效益。鼓励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向低碳建筑市场流动,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等。

(三)制订低碳建筑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主管部门要制定一套低碳建筑有关的技术标准体系。如低碳建筑设计规范、低碳建筑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低碳建筑评估标准及低碳建筑标识制度等,使低碳建筑产品从设计、施工、竣工到最终建筑产品评估都有据可依。

加强低碳建筑材料及设备的信息技术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主要建筑材料及设备的碳排放量及能耗值数据库,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单位能耗进行标识和追踪,实施低碳建筑材料和设备产品质量终身责任制。

(四)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建设领域的低碳技术研发,引导和支持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通过制订激励和优惠措施加快低碳建筑技术的研发进程,同时尽快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建筑设计单位要提高建筑科技创新能力,以低碳建筑理念为指导,设计出能适应国内建筑市场需求,且技术经济可行的低碳建筑结构体系。这种建筑结构体系,追求的不仅是外形美观、结构安全、更强调的是节能环保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施工企业要在施工过程中研究低碳施工工艺和方法,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研究低碳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尽力减少机械作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量;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减少施工废料,节约钢材和混凝土用量;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尽可能避免因施工质量问题而返工维修造成资源浪费等。

建筑材料和设备研制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尽快开发一批低碳建筑所需的核心技术产品,如已研制出的零排放会呼吸自动遮阳幕墙等,重点在保温建筑外墙、零排放节能屋顶、低碳采暖制冷设备等方面下功夫。

(五)开展低碳建筑示范工程

在国内选择不同区域,优先建设一批低碳建筑示范工程,从低碳建筑规划与设计、低碳建筑施工、低碳建筑材料和设备使用、低碳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比较优势等方面进行展示,以使有关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低碳建筑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进而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创新力。通过开展低碳建筑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推行范围,由低碳住宅发展到低碳小区、低碳园区,再到低碳城市,进而实现建设低碳社会的最终目标。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5

关键词:出口企业;低碳生产;山东省

一、我国出口企业低碳生产实践的背景

(一)我国出口企业的低碳生产和绿色转型是是大势所趋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增长方式早已无以为继,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已经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

根据“全球碳计划”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球人类碳排放量达360亿吨,“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29%,美国15%,欧盟10%,印度7.1%,俄罗斯5.3%。单从这一年看,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超越了美欧总和。”另外,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碳排放量(7.2吨)首次超过欧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5倍,非常引人关注。

面对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我国付出了巨大努力进行低碳生产和绿色转型,成绩突出,任务艰巨。根据我国2014年9月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截至2013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已下降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2014年,广东省共有193家控排企业被强制参与碳交易。截至2014年6月29日,全国共有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巨大的碳排放量与出口贸易密切相关。东英吉利大学教授CorinneLeQuere说:“中国碳排放量的20%主要来源于服装、家具生产,甚至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而这些产品都销往欧洲和美国。”赵晋平(2011年)的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出口隐含能源达到1.5亿吨标准煤……隐含能源出口是造成能源消费扩大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低碳生产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出口企业低碳生产实践的推进政策分析:低碳认证管理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直到2013年2月才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第4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低碳产品目录,统一的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统一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国家低碳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将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其中包括《低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和《低碳产品碳减排评价指标》。产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可以委托认证机构进行低碳产品认证。

2014年6月27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联合举办首批低碳产品认证颁证会,凤铝集团、中联集团等27家企业获得了我国首批低碳产品认证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在产品层面开展的低碳行动已经开花结果。

在低碳产品认证之前,我国已经将“促进清洁生产”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中去,并于2002年6月通过了、2012年2月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2012年9月份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实施清洁生产并通过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第5批)为例,在8774家重点企业中,共有564家山东省重点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的评估验收。

二、我国出口企业低碳生产实践的认证分析

现在,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传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开始关注低碳产品认证,主要表现为碳标签和碳足迹认证。

碳标签,就是用标签方式将产品从原料、制造、储运、使用、废弃到回收各个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外包装上进行量化表示,通过告知消费者产品碳排放信息而引导消费者选购低碳产品,达到促使企业碳减排的目的。目前,碳标签的标准设置和实际应用,仍然处于尝试和推广阶段,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台湾等地区都尝试推出了多种碳标签,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的碳标签。

碳足迹包括产品碳足迹和公司碳足迹。产品碳足迹指产品或服务在生产和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释放总量。公司碳足迹是公司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目前,在碳足迹盘查中,针对产品的盘查标准,除了日本和德国使用自己的标准外,其他国家都采用英国标准协会于2008年10月的paS2050标准。

目前,我国外贸出口领域尚未受到来自国外的低碳产品需求压力、碳足迹认证和碳标签压力。加上大多数出口企业本身低碳生产技术能力有限,并且把低碳生产视作是一种昂贵的生产成本,因此,大多数出口企业既缺乏低碳生产欲望、又缺乏低碳生产能力。只有为数极少的、有远见的、先知先觉的、实力雄厚的出口企业认识到了低碳生产和低碳认证的时代潮流,并率先展开低碳生产和低碳认证。

以SGS颁发的碳标签证书为例,2010年10月,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SGS集团颁发的碳标识,成为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食品:“1千克虾夷扇贝总排放量为0.8克二氧化碳当量”。2010年10月,佛山市凯西欧灯饰设计有限公司正式获得瑞士日内瓦SGS认证的碳标签认证书,成中国大陆首家获得碳标签证书的照明企业。2014年2月,深圳微润灌溉技术有限公司获得SGS颁发的灌溉技术行业首个产品碳足迹标识。

我国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也开始碳足迹证书业务。2011年11月,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CQC颁发的产品碳足迹证书。2012年6月以后,广州蓝月亮实业、广东美涂士建材、重庆瑞普电缆、成都八益家具、健威集团、重庆雷士照明等企业相继获得CQC产品碳足迹证书。

三、我国出口企业低碳生产实践的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我国外贸出口生产企业的绿色转型和低碳生产实践程度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珠江三角洲低碳生产项目。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企业以服装、家用电器等轻工业生产为主,数量众多,这类行业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30%。它们的能源强度相对不高,但是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有很大的空间。随着国外客户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它们面临较大的减少产品碳足迹的压力,还有不断提高的能源价格压力,有主动测算并减少其碳足迹的意愿。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荷兰eCoFYS北京分公司以及香港生产力促进会共同发起了珠江三角洲低碳生产项目,为企业提供确定和报告温室气体减排和降低能源成本的工具,向参与该项目并且计算其碳足迹的制造商颁发标识(LCmp标识),奖励其持续减少碳排放的努力。

以2013年为例,共有15家工厂通过该项目成功完成第三方验证评估,年均碳排放强度减少大约9%。根据胡其颖(2009)的研究论文《推动企业低碳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珠江三角洲地区低碳生产项目介绍》,如果能够将低碳生产项目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约5.5万家港资企业推广,粗略估算,每年仅Co2排放就可以减少7400万吨,相当于大部分北欧国家的国家总碳排放量。

在低碳转型措施方面,各个出口生产企业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最佳低碳生产措施。以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专业生产LeD室内外光源和灯具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它于2012年参加低碳制造计划,于2013年取得了黄金级别的LCmp认证。它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成功措施有:(1)引进高效CnC钻攻中心及抛丸机分别替代传统钻攻及铸铝件研磨工艺,每年可节省用电17.7万度,节电比例56%并减少超过130吨碳排放。(2)对组装车间10条烘箱流水线进行改造,从10米缩短为6米,节省用电15.18万度,节电比例24%并减少超过110吨碳排放。(3)车间使用LeD日光灯替代金卤顶灯,道路照明采用太阳能LeD路灯替代高压钠灯并安装定时自动开关装置,新办公大楼全面更换原有节能灯并采用自产LeD照明灯,总节省用电超过24万度,并减少超过180吨碳排放。

在低碳生产的收益方面,主要是提升能源效益、提升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留旧客户并吸引新客户,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间接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以香港利华成衣集团为例,该公司表示欧美市场越来越重视厂商对环保的承诺程度,通过参与低碳生产项目获得标识认证,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计划在9个月内,在现有的5个厂房实施15项节能环保措施,预计每年能为公司节约216万元。因此,当低碳生产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低碳生产行为就会自发出现。

四、我国出口企业低碳生产实践的现状调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根据《山东省2014~2015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预期工作目标,2014年,全省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8%、3.2%,2015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碳目标任务;2014、2015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1.8%、1.2%、2.4%、5.5%以上。实现山东省节能减排目标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三种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从山东省出口企业的绿色转型和低碳实践来看,出口企业都认识到绿色转型、低碳生产、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着低碳生产、节能减排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是把节能减排成绩通过碳标签或碳足迹认证来表示出来,很少有企业能办到。从我国2014年6月推出CQC低碳产品认证以来,山东省共有7家企业获得全国首批低碳产品认证,它们分别是山东鸿明铝业、山东南山铝业、山东开元电机、山东金晶科技、鲁南中联水泥、曲阜中联水泥、枣庄中联水泥。另外,许鹏举和胡鑫磊在2010年对山东省出口企业的碳标签认知度做了一项调查,最后发现有近30%的企业表示了解、近45%的企业表示一般了解、近25%的企业对碳标签不了解;而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只有45%的企业表示设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产品的环保、节能、低碳工作。

选取山东省东营市恒丰橡胶、盛泰集团、金宇集团、兴源轮胎等轮胎出口企业和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为调研对象,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围绕东营市的轮胎出口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企业低碳生产实践意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的环保要求和监管压力、员工的安全诉求以及低碳市场的诱人前景。首先是政府的环保监管压力。政府对企业排污设定了标准,检测不合格即进行处罚,限期整改,并且采取在线监管措施,实时检测企业的排污状况;各级政府部门不定期对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对环保先进单位及个人设有奖励;环保局还设立了投诉热线。其次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强烈要求。

第二,企业初步建立了低碳生产实践的组织管理体系。许多企业都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安全和环保管理,会对员工进行低碳意识教育,只是欠缺激励措施。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加上政府当前的严格监管,促使企业高层开始积极购买或者自己研发环保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企业低碳生产实践的良好措施和成功经验。要节能减排,就要降低能耗使用。荣丰食用菌公司的主要能耗就是电,低碳生产的重点就是通过技术改进来降低电的消耗。在旧的生产技术中,公司通过日光灯光照满足食用菌的光照需求,然后通过空调降低日光灯散发的热度、降低温度从而达到食用菌的培育环境要求,能耗较大。目前,技术改进后,公司使用冷光灯(LeD)来达到培育环境对光照的需求,消除了空调等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另外,为了达到食用菌培育环境对Co2需求量的控制,需要进行室内排风;原来的技术是主动排风:排风和进风同时使用;目前引进了新排风设备,变主动排风为被动排风,不需要排风时就不运行设备,有效降低了能耗。

第四,企业低碳生产实践中的困难。东营市轮胎企业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主要从国外进口,受限于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的限制,企业自身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较难,购买环保设备的资金投入负担太大。另外,东营市轮胎企业主要采用蒸汽或电,有些企业自己设有电厂,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生产成本,缺少使用新能源的动力。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山东省东营市轮胎出口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进行的调研分析,发现出口企业低碳生产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政府的环保要求和监管压力、员工的安全诉求以及低碳经济效益,主要措施就是改进生产技术、实现节能降耗,主要困难在于低碳生产技术能力有限、低碳设备投资成本太高。建议政府加强节能减排的环保监管与执行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和技术保障措施,加快企业推进低碳生产的步伐,增强低碳生产的收益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伟明,余建辉.福建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4(03).

[2]朱淀,王晓莉,童霞.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意愿与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2).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6

【关键词】能源资源;可持续低碳理念;低碳节能;建筑一体化;碳抵偿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建筑行业设计环节,可持续的低碳理念是保障建筑项目工程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途径。其中,建筑设计的根本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能源的浪费。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高效能源资源的管理,还能对建筑节能设计环节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增强和实现节能减排项目的有效使用,可持续低碳经济理念逐渐应用在建筑设计的环节中。

1、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低碳建筑是指化石能利用少,能源利用效率高,以及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低碳建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建筑市场的主流趋势。因此,我国对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低碳经济设计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最主要道路。

1.1降低能源消耗

低碳节能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的使用,降低资源的消耗。部分研究表明,没有经过低碳节能设计的建筑物,在使用和建设的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大于50%,伴随有30%左右的污染物。经过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建筑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据数据记录,该建筑物比同期一般建筑,能耗降低了约70%。

1.2适应环境变化

通过进行低碳节能设计的建筑物,能够很好的适应四季变化的生态环境。部分传统设计的建筑物,室内空气不流通,与自然相冲突,导致一定的人类身体健康问题。而低碳节能设计的建筑物,根据环境气候变化,连通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实现室内环境的自动调节。

1.3新型建筑艺术的改善

低碳节能建筑能够有效的改善新型建筑物的艺术设计,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效果。传统的建筑物,一般是为了符合商品化而进行建设和生产的。但是,低碳节能建筑物,则是将原材料和本地文化底蕴进行融合到设计中,实现当地风格的建筑艺术,展现本地风新的建筑美学艺术。

1.4绿色低碳建筑

目前,我国在不断的追求绿色低碳节能建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低碳建筑已经逐渐融入到国家建筑发展的规划中。因此,不断地增加建筑师的低碳节能理念,采取合适的低碳产品,对我国更好的创造绿色低碳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2、低碳节能技术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碳节能技术在许多方面逐渐建立起来。目前,我国低碳节能设计最主要的使用领域有:建筑物的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供暖系统、制冷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只有合理的运用新型低碳产品和有效的采用节能技术手段,才能有效的维持建筑的供能平衡,减少建筑物能源资源的消耗。主要的技术手段体现在:建筑物的供能平衡系统、照明以及其他控制系统中。

2.1维持建筑物的功能平衡系统

对整个建筑施工环节,在建筑设计的初期,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合理性,需要对施工地区的气候环境、采光条件和阳光照射的角度等几个因素进行考虑。并从建筑房屋的顶层、,再到房屋的窗子等结构,一般选用高技术的隔热产品或智能玻璃产品,改善墙的传热系数,来提高建筑物整体的保温和控温效果,降低用户能源资源的浪费。

2.2控制照明系统和其他控制系统

照明系统是控制整体建筑物接受照明的重要保障,需要严格根据标准的照明系统规格进行照明设计。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具有高效性的灯具和用电器械,并根据建筑物的布置进行照明任务和照明环境的安排和设置。在照明系统中的其他控制系统中,能够采用光控系统和声控系统等智能化系统进行控制光的调节,确保人们生活的最适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发挥处节能减排的最大效果。

3、将建筑一体化设计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

3.1光和热建筑的一体化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的大量使用,现阶段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热能使用,是节能能源的最有效途径。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一种重要结构。光和热建筑的一体化设计中,建筑设计中的最主要部分就是太阳能集热器,它能够有效的结合和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太阳能集热器在确保收集有效热能的同时,还能够切实的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设计,尤其是在建筑物的阳台和屋顶面的设计和安装等。在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过程中,最有效的接受太阳能的位置是建筑物的屋顶,不仅安装方便、简单和安全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最佳角度。但是,如果在建筑物的立体面上安装太阳能集热器,会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但是在安装角度和集热器面积上有一定的限制,还会出现较为困难的安装方式。

3.2光伏建筑的一体化

光伏建筑,是现阶段节能建筑操作中运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将光伏建筑合二为一,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的排放,还能有利于节能操作。在接受光能的同时,首先,使用太阳能电池板转化太阳能,将能源转化成为直流电能,然后经过转换器将直流电能和交流电能进行转换和控制,最终使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同时,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采用光伏组件双面玻璃进行帷幕墙的设计,能有效的接受能源,扩大电池的覆盖面,为产生较多电量做出新的展望和构想。

3.3风能建筑的一体化

在节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风能建筑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建筑物。采用风能建筑的一体化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小于5kw的小程机器来讲,其价格在市场中的定位有一定的差距;而对5~50kw的中程机器来讲,通过合理的使用和能源配置方式进行设计,对建筑的建设能够产生较大的贡献

4、采取的碳抵偿措施

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理念的现代社会中,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源能源的浪费、降低能耗,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源利用率,其中,碳抵偿是一种最主要的改进措施。碳抵偿,一般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Co2的排放量,能够在一定基础上,供给植物光合作用、环保专案、可再生工程等专业部门中,进行重新利用和调整,可以对社会经济的成本进行相互协调和保护,有效的而降低空气中Co2的排放量。在日常建筑施工环节,我国采用的最常用的方法有:节能技术手段和高效节能管理方式等。在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检测和控制建筑的碳排放量,还能合理的运用碳抵偿措施,进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设计,保证碳减排能够正在未来的建筑中更好的发展。同时,对采取的碳抵偿措施,部分部门的建议和意见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认证和监测阶段的阻碍,不能实际的实现低碳经济设计。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低碳理论、低碳节能设计、建筑一体化和碳抵偿措施的介绍和分析,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的节能和减排效果。对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来讲,不同的角度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不仅要做到对建筑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节,还要做到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协调;另一方面,对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总之,增强个人低碳理念的意识,能够为建设可持续低碳建筑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海鸥,探析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理念[J].价值工程,2011(06)

[2]肖晓丽,philJones,欧洲低碳建筑设计[J],建筑技艺,2010(12)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7

摘要欧、美等经济体意图通过实施单边边界碳调节贸易措施,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减排压力。这一措施一旦实施,将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三种税率情景下对我国出口贸易整体和分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若按照出口产品内涵排放量征收,将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关税水平提高3%-6.3%,若按产品直接排放计算,则提高0.8%-1.7%。2007年,前者征收的碳税总额约为426亿-730亿美元,是后者总税额的4倍。若按照产品内涵排放量征收,受影响较大的部门为纺织业等非传统高耗能行业,应鼓励其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通过降低能源强度,减少其内涵排放总量。考虑数据收集的复杂性,基于产品直接排放征税则更具操作性,结果表明,受影响最大的五个部门为其他化学原料、石油及核燃料加工、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纺织业,大多为高耗能行业,因此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发展,也是我国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边界碳调节;投入产出方法;国际贸易;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8-0058-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8.011

2009年,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机构先后了主题为发展、贸易及气候变化的相关报告[1-3],不难看出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挂钩已成为全球的焦点问题。欧、美等经济体为补充其国内已经或即将实施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及措施,提出了实施单边边界碳调节贸易措施,意图通过该措施弥补减排政策对其国内产业竞争力造成的潜在不利影响,避免产生“碳泄漏”的风险。但是一方面,是否存在“碳泄漏”尚未得到普遍研究结论的证实;另一方面,在国内外文献中,对边界碳调节措施是否符合wto规则,以及该措施在政策有效性、行政可行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争议[4-8],尚难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措施一旦实施,将对国际贸易格局及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和深入分析。本文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定量地分析了若实施边界碳调节单边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影响。

1边界碳调节的概念

2003年,英国学者首次提出采取边界碳调节贸易措施,以使国内企业竞争力免受实施减排政策带来的损失。随着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该措施又重新浮出水面。欧盟一直以来力推实施边界碳调节或征收碳关税。其中,核能大国法国以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都较为支持边界碳调节措施。而以制造业为导向的出口大国德国,对该措施持否定态度,认为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嫌疑。哥本哈根大会后,欧盟主要智囊机构――欧洲政策研究中心能源气候项目专家表示,如果启动碳关税,可以帮助欧盟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中获得主导地位。此外,美国也是积极推行边界碳调节的发达国家之一,2009年3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对来自不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国家的进口产品,美将征收碳关税,这将有利于保护美国制造业。同年6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拟于2020年开始实施边界税调节(Bordertaxadjustments)措施,要求相关的能源密集型、贸易竞争型产品购买排放许可。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实施边界碳调节。

尽管欧盟、美国等经济体提出的碳关税或非关税性质的边界税调节、边界碳调节等贸易措施说法不一,但实质上却是异曲同工。本文以被提及较多的边界碳调节为例作以分析。

边界碳调节是一种国内政策,通过实施该措施可以实现各国的税收中性。实施边界碳调节可以通过对来自未承担量化减排义务国家的进口产品加征碳税,使税收标准达到与本国产品同样的水平,同时,允许对国内生产的出口产品进行相应的税收返还,以保证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种实施方式是要求某国的产品进口商或国外出口商基于同一产品在该国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国际碳市场或区域性碳市场购买相应的碳排放信用,使其等量于本国的生产商。

2模型方法与数据

2.1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目前,由于数据和计算方法等原因,讨论边界碳调节问题的相关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由于边界碳调节措施直接针对进口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排放或内涵排放,近年来,就核算双边及多边贸易的内涵排放、研究贸易对能源环境的影响[9-10]、分析《京都议定书》下的“碳泄漏”、转移排放[11-15]等问题的文献普遍采用了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本文通过建立我国2007年对外贸易的投入产出模型,分别基于直接排放和内涵排放定量分析实施边界碳调节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同时也对重点行业/部门进行了比较分析。产品的直接排放是指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场所内能源消耗导致的排放及生产产品(或服务)需要购买的二次电力带来的排放;而内涵排放则指产品在原材料生产、生产、加工、制造及运输的各个环节中,即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内导致的排放总和。

首先,计算出口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排放及内涵排放。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我国出口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43.1%。又因加工贸易其两头在外的特殊性,即在我国国内只进行简单装配、加工过程,因此本文在计算出口产品排放时特殊考虑出口加工贸易产品,只计算其在国内生产导致的直接排放。令我国出口向量eX=eX′+eX″,其中,eX′为出口非加工贸易向量,eX″为出口加工贸易向量。令aij、bij分别为投入产出模型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及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中的元素,且有

a′=(i-Λ)a,B′=(i-(i-Λ)a)-1-i,

其中,矩阵i-Λ为国产化矩阵,Λ是进口系数矩阵。假定部门i对部门j的投入中进口中间投入的比例相同,则Λ为一个对角矩阵,反映了部门i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该数据无法直接得到,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中常用的简化方法,Λ矩阵的每一个分量

ηi=imi/(Xi+imi-eXi)

Xi和imi分别为部门i的总产出和进口向量,则a′、B′分别为扣除进口中间投入的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我国出口产品的内涵排放tembex的计算公式为:

tembex=λ∑npn(∑jb′ijeX′j+∑ja′ijeX″j+∑ja′isa′sjeX″j)其中:n分别为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水电等一次能源;s为二次能源(电力、热力等,这里为了简化处理,只考虑电力消耗);λ为能源消耗导致的Co2排放系数,本文取我国2007年能源消耗Co2排放系数2.3tCo2/tce;pn为一次能源n的实物产值比(万tce/万元);

此外,由于数据的不可获得性,本文只考虑其中的Co2排放。同理,我国出口产品的直接排放tdirex的计算公式为:tdirex=λ∑npn(∑ja′ijeX′j+∑ja′ijeX″j+∑ja′isa′sjeX″j)其次,分别计算针对出口产品的直接排放、内涵排放实施边界碳调节时对我国出口贸易整体以及各部门的影响。由于目前尚没有全球统一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世界各地先后建立了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其中欧盟的欧洲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全球碳市场的引领者,自其运行以来,其碳排放的交易量和交易额一直占据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本文以2007年和2008年eU-etS的平均历史碳价格作为依据,同时参考北欧挪威的碳税水平,将上述三种二氧化碳价格35S/tCo2,50S/tCo2,60S/tCo2分别作为边境碳调节的低、中、高三种假设情景方案,分别计算不同情景下,实施边界碳调节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或服务)的整体以及部门影响。

2.2数据处理

本文利用2009年底公布的《2007年中国135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口产品的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数,而出口产品贸易向量来自2007、2008年的《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同时又考虑到投入产出表、海关统计年鉴的部门划分不同,为了便于计算,依照《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附录四“海关统计商品分类与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对照表”,将年鉴出口货物数据及投入产出表数据统一归类为135个部门。

对于出口加工贸易及非加工贸易产品(或服务),本文利用2007、2008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的出口加工贸易数据,通过对其进行部门归类后再直接应用。

周玲玲等:实施边界碳调节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8期此外,由于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价值型表,计算排放时需要将价值量转换成一次能源的实物量,文中引入实物产值比,即一次能源的年实物产量与年产值的比值,年产值量采用投入产出表中一次能源行业产值,而实物产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各一次能源的总产量。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考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部门以及电力部门中的水电、风电和核电部分。通过利用各一次能源行业的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对2007年数据进行调整,得到2008年的实物产值比,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表1我国2007,2008年一次能源的

实物产值比(万吨标煤/万元)

tab1Conversioncoefficientfrommoneyvalueto

physicalquantityofprimaryenergysectorsofChinain2007and2008(104tce/104yuan)

项目item年份Year20072008原煤0.0018700.001453原油和天然气0.0003750.000307水电、风电等一次电力0.0000610.000060

3计算结果

3.1边界碳调节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总体影响

计算结果显示,2007年和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的内涵排放分别为12.16亿tCo2、12.20亿tCo2,约占当年我国排放总量的20%。而两个年份出口产品的直接排放量相当,约为3.32亿tCo2,约占当年全国总排放的5%。在以上三种税率假设情景下,实施边界碳调节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总体影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上,高、中、低三种税率情景对于我国的出口均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随着税率的增加,影响随之增大。其中基于产品内涵排放量计算,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关税水平将提高3%-6.3%,如按产品直接排放计算则提高0.8%-1.7%。在三种情景下,2007年基于产品内涵排放征收的碳税总额约为426-730亿美元,是基于产品直接排放征收碳税总额的4倍,如图1所示。

表2三种情景下实施边界碳调节提高的总体关税水平(%)

tab2effectsofbordercarbonadjustmentsonexporttariffinthreescenarios(%)

年份Year按内涵排放计算

Basedonembodiedemission按直接排放计算

Basedondirectemission2007200820072008低税率情景3.642.990.990.81中税率情景5.204.271.421.16高税率情景6.255.131.701.393.2基于产品内涵排放实施边界碳调节的部门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工业以及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对外出口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排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一方面随着引进的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内

图12007年按内涵排放计算不同情景下对

我国出口的影响

Fig.1effectsonexportinthreescenariosbasedon

embodiedemissionsin2007

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出口产业结构和贸易形式的不同,在各个部门也呈现出不同的影响。若按照前面低方案情景即35S/tCo2实施边界碳调节,则黑色金属冶炼及其压延、纺织业、其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运输仓储业及金属制品业等部门由于其出口产品内涵排放总量较大,因此受边界碳调节措施影响较大。图2按照部门出口产品额排放强度的递减顺序,给出了前25个部门的累计排放情况。这25个部门的累积产品出口额约占2007年出口总额的34%,但其累积的产品内涵排放量却占到出口产品排放总量的70%。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矩形面积就表示该部门出口产品的内涵排放量。纺织业面积仅小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虽然不是传统的高耗能产业,但由于其出口额较大,导致其内涵排放量高,受到碳税影响较大。类似的,运输仓储业等由于其出口额较大,导致其出口产品的内涵排放量高,并不是因其排放强度高,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边界碳调节贸易措施影响我国的十大主要出口部门中,大部分部门并不是传统的能源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部门对于拉动经济的正面作用比其内涵排放的负面作用更大,不需要对其进行政策上的过多干预和限制,而是应该鼓励这些产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通过进一步减低排放强度来降低其内涵排放总量,借此降低边界碳调节的部门影响。鉴于这些行业出口产品的较高内涵排放量,采取相应的能效措施的效果比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效果会更好。

3.3基于产品直接排放实施边界碳调节的部门影响

由于计算内涵排放需要收集和计算产品生产(或服务)所需的全部上下游产品(或服务)的排放,目前的数据手段和方法存在较大障碍,若计算出口产品的直接能源消耗和相应导致的排放量,结果如图3所示。与图2类似,按照部门出口产品额的排放强度进行排序,可以得到2007

图22007年我国前25个部门内涵排放累计图

Fig.2top25sectorsaccumulativeembodied

emissionsin2007

年直接排放总量排名前25个部门排放累计图,这25个部门的累计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22%,但其累计的直接排放量却占整个排放总量的76%,而且其矩形面积越大,受到的碳税影响也越大。其中排在前5位的部门分别是:其他化学原料、石油及核燃料加工、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纺织业,这些部门在生产出口产品时,其场内的直

图32007年我国前25个部门直接排放累计图

Fig.3top25sectorsaccumulativedirect

emissionsin2007

注:纺织业在该图中没有显示的原因是其单位出口额的排放量较低

接消耗还包括电力消耗,而且均占较高比重,因此大部分为传统的高耗能部门。

若将上述结果按照内涵排放及直接排放的部门排序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产业链较长的部门如果按照内涵排放计算,受到的冲击较大,如纺织业;但另一方面,尽管纺织业的出口额比重较高,但由于其大部分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因此其直接排放的排序却不高。

表32007年各部门排放总量排序表

tab3Sectorstarifflevelordersbasedonemissionsin2007

行业名称

Sectors基于内涵排放排序

orderbasedonembodiedemissions基于直接排放排序

orderbasedondirectemissions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纺织业25其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1运输仓储业427金属制品业59其他服务业626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7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814炼焦业9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10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1117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13批发和零售业1332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1512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619工艺美术品及其他制造业1720汽车制造业1835电子计算机制造业1925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207将以上25个部门按照各个部门征收碳税税额与本部门出口额的比值进行排序,结果见图4。由于纺织业的出口额比较大,这样尽管其边境碳调整的税额较大,但是相比其总出口额来说,比重约为4.5%,并不是很高,而影响较高的还是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如炼焦业、电力、石油及核燃料加工、肥料制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所占比重均超过

图42007年碳价为35S/t-Co2时各部门的关税水平

Fig.4Sectortarifflevelinthescenarioof35S/tCo2in2007

出口额的10%,尤其是炼焦业影响的比重高达48%。炼焦业中对煤资源消耗最大,近年来“土炼焦”在很多地方有死灰复燃之势,根本原因就在于近年来世界钢铁业对焦炭行业的巨大需求导致的炼焦行业高额的利润,这种需求不仅来自于国内,还来自于欧盟等发达国家。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严格措施控制焦炭出口的措施以抑制炼焦业的过快发展。

4结论及政策建议

(1)边境碳调节是依据目的地原则调解国际产品关税的一种机制,它并不着眼于影响国外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不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扭曲作用,使得它更不容易被认为是贸易保护措施。当前,承担量化减排义务的国家特别是欧盟,对于其工业品进口及竞争力的担忧比较强烈,而且经济强国和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却没有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导致新的投资会偏向美国,削弱欧盟企业的竞争力,使得遏制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举步艰难,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调解措施来解决该问题,而当前热烈讨论的边境碳调节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措施之一。

(2)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的内涵排放较大,基于内涵排放实施边界碳调节措施在总体上会使我国出口产品的关税水平提高1%-6%,将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应高度重视出口产品的内涵能源及内涵排放问题。同时如果单边边界碳调节措施的适用范围涵盖基础原材料以及制成品,那么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量之大足以使政策执行者望而却步。因为各种原材料有可能分别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厂商,相关能耗以及排放数据能否被收集也是需要提醒政策设计者不容忽视的。

(3)对国内各个出口部门来说,若基于直接排放进行碳调节,应侧重对我国传统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加强节能控制,对高污染行业严格限制出口,从而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总排放;若基于内涵排放碳调节时,应重点鼓励纺织业等我国大宗出口行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行业技术附加值,通过降低单位出口额排放的方式来降低产品内涵总排放,此时采取这些措施的效果可能比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效果更大。

(4)认真研究气候变化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在获取国外气候变化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各成员方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等提供的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部级咨询点。利用驻外经商参赞处等机构及时收集国外环境技术壁垒信息。国家通过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5)如果考虑来自未承担减排义务国家的内涵能源/排放的贸易进行限制,则必须在未来气候制度中进行重新的界定,这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但是当前的谈判并未将其列为议题,一旦单边贸易壁垒/措施实行,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遭受损失,相当于间接地参加了量化的减排,我国在坚决反对并努力寻求在wto和气候变化公约下解决发达国家这种单边贸易措施的同时,也要考虑国内采取征收碳税的可能性,以降低国际边界碳调节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大国,需要在新的理念和原则上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寻求公正的全球解决方案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and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tradeandClimateChange[R].Switzerland,2009.

[2]Unitednations.tradeandDevelopmentReport,2009[R].newYorkandGeneva,2009.

[3]the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Report2010[R].washingtonDC,2009.

[4]aaronCosbey.BorderCarbonadjustment[oL].[2010-02-15].

influencesofBorderCarbonadjustmentsonChina'sForeigntrade

ZHoULinglingGUaluntenGFeiHeJiankun

(instituteofenergy,environmentandeconomy,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8

在充分了解威海市电力能源事业发展现状、发展规划、能源利用现状及国外电力能源利用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在威海调研成果,提出了关于探索低碳电力、改善能源结构方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一是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电厂的规划对未来低碳电力发展十分关键;二是低碳电力战略的实施,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以科学精神推进低碳电力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一、目前威海发展低碳电力能源的情况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海岸线近千公里,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的地理条件给其风力发电投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新能源产业政策鼓励下,威海市目前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13.275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0%。而随着大批风电项目的推进,预计到年底,并网发电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40万千瓦。威海作为一个资源短缺型城市,发展风能产业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风力发电属于绿色环保产业,不但可有效减少燃料消耗,节约大量化石资源,而且对环境没有污染,可有效地改善地方的环境质量。据测算,每台1500千瓦风机每年可节约标煤1000吨,减排二氧化碳2400吨、一氧化碳0.24吨、二氧化硫12吨。而威海市并网发电的13.275万千瓦风电项目年可节约标煤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吨,二氧化硫1000吨。除此之外,核电产业、文登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太阳能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头也很迅猛。目前,荣成石岛湾正在加紧布局建设属于国家重大专项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3亿元,建设首个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以三角集团3兆瓦光伏示范电站项目为代表的太阳能产业也在快速推进,预计年底前可竣工并网发电。届时,该项目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47吨。

二、发展低碳电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途径

通过对华能威海电厂和威海第二热电厂的调研,了解了电厂在节能减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很好,废水、废气排放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新能源如风能、核能利用方面也加大了投资的力度,耗巨资在海阳发展核电,虽对当地的地方经济有所影响,但对促进山东省以及威海市发展低碳经济和构建节能社会,对国家的战略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发展低碳电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途径建议如下:

首先,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电厂的规划对未来低碳电力发展十分关键。当前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电力规划的论证、评估、衔接与公示制度。应该进一步从具体的发电厂和输电线路的审批中跳出来,在低碳电力战略的指导下,加强能源电力规划的布局研究。节能减排再不可走以前的老路子,关停机组必须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发展生产力,也要重视保护生产力。

其次,低碳电力战略的实施,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应在低碳电力框架下继续加快推动电价改革,配套进行输配分开改革,逐步放开售电市场,允许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能、自主协商电价;制订与完善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政策;配合有关部门探索有利于低碳电力发展的税费政策。

第三,推进低碳电力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电力要早做准备,摸索管理创新,在低碳电力相关的交易规则制订过程中掌握话语权。在智能电网建设上,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确定发展路线和阶段目标,分步实施、重点推进、跟踪调整。智能电网建设必须突出重点,解决低碳电力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发展低碳电力促进低碳经济的措施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电力企业的投资、生产、交易决策将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发电企业而言,除了传统地考虑电价波动、需求关系波动等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关于碳税或各种配额机制的制度出台等宏观因素,关注未来各项低碳技术的发展程度等科技进步因素,评估国际国内市场Co2的价格波动与发展趋势等价格因素,分析各种新型低碳电源、低碳技术在生产中的出力特性与运行特性等等。

首先,以短期低碳机制为保障建设低碳电力系统,重点是对减排效果好、整治见效快的一些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短期的减排措施能促进节能减排指标的落实。短期措施是从三个层面入手的,第一个层面是对直接排放源的关停和整改,具体措施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第二个层面是在能效利用方面,通过各种节能技术来实现终端用能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能源消耗的需求,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第三个层面是政策的引导,重点是价格政策以及一定的财税扶持。

其次,以长期低碳机制为目标,未来的电力系统乃至整个能源系统,需要一个更加长期的、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方式。从能源战略规划源头抓起,转变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结构,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的规划统筹,按照“大规划、低碳规划和绿色规划”的思路,构建“低碳能源发展规划机制”。同时以低碳发电技术为突破口,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如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技术)以及常规火力发电的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从试点运行、推广应用、综合布局的角度,构建“低碳电力技术发展机制”;配套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并网的需求,建设统一的智能电网体系,应对和解决类似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所具有的明显间歇性出力问题,利用智能电网技术构建“低碳电力智能运行机制”。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9

编者按: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份题为《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无论是新颖的立意还是关注的现实,无论是宏阔的视野还是对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推出多项措施。很多年来我们就一直在强调“节约”、“绿色”、“环保”,其实就是低碳,是一个关注了很久的话题,不仅在我国也是全球都都关注的一直不变的话题。低碳,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关乎可持续发展,关乎“民生”又关乎“国计”的问题。培养每个人的低碳经济意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生活上,力倡节约,用环保节能的生活用品,比如用降解纸,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等等。并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人,做一个有环保意识的好学生。

敬爱的党组织: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份题为《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无论是新颖的立意还是关注的现实,无论是宏阔的视野还是对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早在春节前,数个派已经向本次大会提交了多份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其中,致公党提案名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农工党提案名为《关于合理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的建议》;台盟则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这表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推出多项措施。这几年,两会的提案、议案水平不断提高,一个重要标志便是:越来越关注民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很多年来我们就一直在强调“节约”、“绿色”、“环保”,其实就是低碳,是一个关注了很久的话题,不仅在我国也是全球都都关注的一直不变的话题。低碳,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关乎可持续发展,关乎“民生”又关乎“国计”的问题。正是如此,才会使这份提案和其他多个提案不约而同地关注它,还有不少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异口同声地关注它吧。总的来说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都是为了国计民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就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实践和行为上都要积极做出努力。首先,在思想上,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努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做正确的事。其次,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经济意思,以便在将来从事事业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但是我觉得只要努力,通过自己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这样慢慢传播开来,培养每个人的低碳经济意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最后,在生活上,力倡节约,用环保节能的生活用品,比如用降解纸,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等等。并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人,做一个有环保意识的好学生。不仅如此,我们应该想到,在低碳经济的思潮中,很多市民并不知道如何去开展实践活动,在腾讯新闻网上,我了解到有2/3的被访市民对如何具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了解不多;而能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的人群更占少数。“节约一度电,即可减少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生活中提倡节俭,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减排6.4千克二氧化碳;与此同时,减少0.2千克的二氧化碳只需要少喝一瓶啤酒便可以达到。”低碳生活,从我们做起,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应当起到带头作用,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低碳生活会早日实现。

此致敬礼

汇报人:xxx

低碳节能的措施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安徽,建议,对策

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种自然现象使整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失衡,并且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问题。而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开发和焚烧(煤矿资源、石油资源等),或者大量的砍伐、植被和森林并将其点燃焚烧,这些都会导致二氧化碳大量的增加,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发展低碳的生活和经济是当代主要的任务,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持续发展。

一、安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现状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的构成之一,安徽省已经进入了世界级的城市群队伍当中,这也就意味着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安徽省的经济产业非常的丰富,包含了机械、汽车、电子、农产品、化工等各项产业和各个领域,在这些产业发展的同时,安徽省在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矛盾激化,实现发展低碳经济是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安徽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薄弱,低碳产业不健全。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每个政府和社会都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很多城市的执法行政单位都意识不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缺乏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样就会导致这个城市针对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意识的缺乏,缺少对“高碳”产业的控制,各个领域的生产和使用中都进行高开发、高利用,没有引进和利用低碳能源的意识,导致整个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

(二)市场经济需求过大,导致低碳经济发展缓慢。安徽省的产业结构非常广泛,针对于低碳的经济发展问题来说,控制难度非常大,节能减排和高污染的比重严重失调,影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安徽省经济在不断壮大和发展,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就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需求,比如房地产的开发越来越多,在建筑的过程中,几乎都是高耗能的,而对于汽车领域来说,实现低能低碳就变得更加艰难,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强,汽车的尾气排放难以控制,虽然政府能够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但是相关的措施和力度不够,难以具体实施,这就导致在经济需求过大的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非常缓慢。

(三)环保能源的使用量小。对于目前的安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很多人的节能减排意识还很薄弱,对于使用环保能源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仅仅是在人们生活中,有少量使用太阳能的家用电器,但是在产业开发中还没有大力的投入环保节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产业丰富的安徽省来说,引进和开发环保能源的设备是值得研究的。

三、安徽省实现低碳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一)增强低碳环保的意识,大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相关的政府和单位应该将低能减排的低碳环保意识充分的重视起来,并应该大力的进行低碳意识的宣传,可以在城市中各个地方的广告牌上张贴相关的低碳标语,将低碳的理念传达给每个人,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能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才能初步实现发展低碳经济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符合安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前,相关部门单位应该制定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确定好符合安徽经济现状的战略措施,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问题,制定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将国家制定的相关节能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管理,根据制定的目标和战略措施进行合理的规范,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好准备。

(三)发展使用环保、低碳能源。相关政府和执政单位应该大力支持低碳和环保能源的开发和建设,鼓励相关的技术单位开发出新能源,特别是有关生产设备的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出节能、节水、节油等高效节能的工程设备,并鼓励城市中人们使用节能环保的电器(比如太阳能的热水器)等,让环保、节能、低碳从每个人的生活做起,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产出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环境,并且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还能促进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平衡发展。

(四)优化产业发展的结构,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保障。对于产业丰富的安徽省来说,影响着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很多,这就需要相关单位进行宏观调控,优化各个产业的结构,实现节能。比如针对热力单位燃煤问题,就应该开发出过滤和净化设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针对以焚烧发电的企业,鼓励开发和使用节能设备或措施,比如利用风能、沼气等进行开发和利用;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可以鼓励广大人民换坐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大力投入氢能或者其他节能汽车的开发和使用,对于那些高耗能和污染严重的汽车进行取替,尽量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量;针对不断开发和兴起的建筑业,鼓励相关建筑单位投入节能的资源(使用材料或者技术),给与应用节能资源的单位表彰或其他奖励,提高节能环保资源能源的使用和投入量。

结束语:发展低碳经济不但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作目标,也是我们全国甚至是全球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只有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下,加强对环保和低碳的认识,将低碳环保、节能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大力宣传给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当中,让更多的人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开发出节能的设备器材,并投入到生产和使用中,彻底实现城市中的低碳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祺.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6):35-57.

[2]周颖杰.区域低碳发展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创新科技,2015,09(7):24-26.

[3]董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3(6):41-43.

[4]吴骏;冷兴;解晨晨.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经济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