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节能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5:48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1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

1、低碳理念运用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

1.1、降低能源消耗

依据有关数据分析,一般建筑物在修建和后期使用中都会产生大量污染,同时会也面临着巨大能源消耗问题,而运用节能理论进行修建的建筑物,在修建和后期使用过程中能源损耗可以降低68%左右。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有一些业内相关人员提出了零污染、零消耗的设计理念。

1.2、美化环境

传统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融合度不高,特别是一些居住楼,在设计上采取相对封闭形式的设计,这对人身体健康十分不利。而采用低碳理念设计的建筑物外、内较为连通,空气交换好,这种设计可以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在这种建筑物内长期居住对人身体健康有利。

2、基于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2.1、环境影响最小化

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建筑材料尽量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回收与利用,尽量选择可以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避免处理建筑材料垃圾时造成的环境破坏。建筑设计要建立在尽量避免污染当地土壤、空气和水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既有建筑的作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

2.2、宜居性与环保节能相协调

在保证建筑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设计建筑时,首先应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现状,能源的利用率决定了建筑的节能性,建筑宜居性的提升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建筑的采光度、通风度与采暖降温达到宜居要求的同时,尽量利用调低采暖度,减少制冷系统的使用等方式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加强污水处理与生活垃圾处理的全面配备,在提高居住的舒适感的同时达到与环境的友好相处,保护环境与生态平衡。

3、基于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3.1、建筑施工方案中节能的优化设计

在优化建筑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对施工过程当中的物力与人力进行科学的组织。只有在建筑施工过程的所有方面渗透节能的思想,才可以切实体现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应当将施工规划制定出来,对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化能够有效地监控物资浪费的情况,进而大大地提高建材的使用率,努力促进一系列建筑能源的循环应用,真正地将施工过程中机器空转以及窝工的情况解决。同时,建筑施工这项工程是不间断的,它牵涉到各种资源的充分应用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方案中节能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地应用机械设施和节省建筑能源。

3.2、低碳理念下建筑工程材料设计

低碳理念下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设计,应合理选择绿色建材。一些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消耗大量能源外还会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例如,有些板材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甲醛物质,有些混凝土在使用中会释放出氰气,这些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影响人身健康。如果在建筑物修建过程中使用了不合理的建筑材料,那么在对建筑物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麻烦。因此,在建筑物材料选取上要尽量选用消耗能源低,可再生利用的绿色能源,这样可以有效实现低碳节能设计目标。在建筑物内部材料选取时上,要额外注重材料性能,尽可能达到低能耗、高效简单、绿色环保,有利于后期维护,同时也可以起到改善室内环境作用。基于低碳理念下,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应全面注重分析研究材料具体性能特征,尽可能的优选功能优质、应用便利高效的环保节能材料,进而可为维护施工处理提供便利。

3.3、有效提升建筑空间利用率,优化建筑形式

建筑低碳环保的设计,应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进而令建筑总面积有效下降。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中,提高建筑物空间利用率也是低碳节能设计的一种体现,对于一些建筑面积巨大的建筑物,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使其利用率达到最大。在一些人口密集城市,对住房面积标价进行控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损耗,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对住房户型进行设计时,要具有灵活性和改变性,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要进行充分考虑,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物垃圾产生,可以降低建筑物能耗和成本,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在美化处理建筑的同时,应全面应用洁净环保的太阳能以及雨水,进而合理的调节建筑室温以及湿度水平,真正实现低碳、环保、节能的设计目标。

4、低碳节能理念下建筑设施工技术

4.1、地源热泵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通过地表层当中储存的能量对温度进行调节,针对年温差比较大的地域,室外有着比较大的气温改变,然而具有相对恒定的地温,将夏季建筑物当中多余热量吸收的基础上,确保一个恒定水平的建筑物温度,这就是所谓的地源热泵绿色节能施工技术。通过这项技术,能够使能耗降低,是一种高效的节能技术,而且它的日常维护是十分便捷的。建筑物当中的空调系统想要实现节能的目的,也能够实施地源热泵技术,由于是通过地表层当中储存的能量调节温度,因此能够确保建筑物中温度的恒定性。事实表明,应用地源热泵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能够大大地减少能耗,且具备相应的环保作用。

4.2、门窗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在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中,科学地选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也是非常关键的。为此,在门窗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中,需要优先选择节能玻璃以及节能门窗的型材。不需过大地设计外窗的面积,不相同窗墙面积比和朝向的外窗,它们的传热系数需要跟有关的标准相符合。平开窗适合用于多层住宅外窗,塑钢门窗适合节能门窗的型材,而选用中空玻璃。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在进货之前根据企业的要求对供货方的相关产品检验报告、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进行评审。质检人员务必对检验报告当中的出厂检验项目内容、力学性能指标、物理性能等进行认真地审阅,以确认生产企业的整体能力是否跟与设计的标准相符合。同时,务必抽查进场的塑钢门窗的玻璃压条、框扇对角线、外形尺寸、五金件安装等等。在安装门窗以前,应当对门窗洞口的标高、位置,以及尺寸进行检查,且在结构以及墙体上弹出控制线,安装门窗需要确保高低齐平和横平竖直。

结束语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2

关键词:低碳城市群;长株潭;问题;对策

0引言

自2003年英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低碳经济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受到全世界广泛的关注。随后,世界各地提出了建设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其目标,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大力推进以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排作出贡献。[1]

对于低碳城市群,目前尚无明确定义,在思考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内涵及对城市群的理解,本文认为:低碳城市群,就是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政策保障、分工合作等手段,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能源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管理低碳的新型城市群。低碳城市群的核心是通过统一的制度创新、政策制定和技术开发与合作,实现整个城市群发展的低碳化。

1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实践

新能源利用方面。2009年,长株潭三市入选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以财政补助方式,鼓励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另外,湘潭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使用风光一体化太阳能路灯,与传统路灯相比,这种新型路灯每盏每年可以节电约1500度,造价和运行费用更为节省。株洲通过开展生物能源新技术,进行酒精秸秆发酵生产技术、酒精连续生产新工艺、生物柴油与烃类的生物转化等节能技术的开发,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清洁生产方面。长株潭地区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如引进铅冶炼的基夫赛特法、qsl法、ausme吨法、isa法、sks法、kaldo法,锌冶炼的氧压浸出工艺和富氧直接浸出工艺,挥发窑渣综合利用技术,低浓度二氧化硫治理技术,生物法处理废水技术等。

节能建筑开发方面。2004年11月,湖南省建设厅颁布《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年7月,湖南省建设厅发文,要求长沙禁止新建楼盘使用整面玻璃幕墙,并强制新建公共建筑使用相关节能材料。2005年,长沙首批节能生态型楼盘亮相房交会。在湖南省出台的楼市新政中,首次购买节能省地型住宅将免交契税。

节能消费方面。长沙市在2009年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具体包括节能产品推广展示会、节能创意大赛、节能降耗社区行、节能产品导向目录暨高效节能灯推广,通过节能产品评审、推广等活动来引导消费者节能。另外,长沙市还制定了《长沙市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引导全民参与节能。

2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政府管理不到位

到目前为止,湖南省政府和长株潭三市政府尚未编制长株潭低碳城市群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没有制定完善的、促进低碳城市群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法律法规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覆盖各县市区的节能监察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节能执法主体不明确,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弱,环保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权。

2.2单位gdp能耗、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依然偏高

如图1和图2所示[2],2008年长株潭三市,除长沙外,其余两市的单位gdp能耗、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依然偏高,株洲和湘潭两市的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均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

2.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耗较高

从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耗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火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出21%,水泥综合能耗高出45%。

2.4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长株潭地区鼓励企业生产节能产品的机制尚未建立,只是在消费者中以适当减免税负的方式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但由于节能产品在设计、造价方面均高于普通产品。因此,在价格上面不具备优势,众多厂商生产节能环保产品的动力不足,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也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

2.5市民消费观念落后,公众节约意识不强

目前,长株潭地区市民对绿色消费的认识不够,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崇尚节约、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共同理念和规则。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较为淡薄,在建设和消费中盛行奢侈之风,浪费现象严重。

3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对策

3.1改善能源结构,加快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编制长株潭城市群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加快建设长株潭天然气储配站,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减小煤炭的比重;加快湖南省桃江核电站的建设步伐,为长株潭提供电力保障;重点抓好长沙光伏产业园、株洲和湘潭风电产业园建设,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低碳可再生能源。

3.2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两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中,第二产业占据主要地位,第二产业中又以钢铁、工程机械、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等高耗能产业为主。因此,近期应该引进先进技术,更新和改造这些行业落后的生产工具,降低能源消耗,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避免高碳生产。

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低碳城市群的中高级阶段,应该以第三产业为主,逐步淘汰掉传统的高耗能产业。近期重点发展包括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新能源设备制造、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战略性产业。远期则重点发展包括高新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生产业,形成以“两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3.3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激励机制,倡导低碳消费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因此,长株潭地区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如对购买低碳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减免消费过程中的部分税费,让消费者感受到使用低碳产品的实惠,从而引导企业生产实现低碳化。另外,通过加强教育,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宣传。一方面,宣传使用低碳产品的益处,引导消费者建立低碳消费观;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缺电、缺水等具体的体验活动,让群众亲身体验缺少这些资源和能源所带来的不便,从而引起群众重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

3.4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支撑低碳城市群建设的能力

设立长株潭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积极鼓励其与国际国内开展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低碳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大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确保地方财政在低碳技术研究中的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地区gdp的增长速度。建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充分利用《京都议定书》的相关机制,促进具有技术转让效果的cdm项目的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吸收和消化。重点加强电力、钢铁、水泥、冶金等四个领域的低碳技术引进。

3.5积极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挥碳汇潜力

所谓碳汇就是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能力的发挥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陆上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每年从大气中净吸收亿吨碳。以森林为例,长株潭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在目前经营状况下,每年的碳储量为394万吨,森林生态系统在长株潭城市群的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碳汇功能的作用。因此,发挥森林植被的环保减排功能对于长株潭建设低碳城市群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长株潭三市应该强化植树造林的责任,成立长株潭绿化监察执法队伍,加强对城市绿化委员会植树造林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山区植被森林的管理,防止乱砍乱伐,严格禁止只伐而不植,充分发挥植被的生态碳汇潜力。最后,加强对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的保护。

3.6政府对低碳城市群建设进行制度和政策保障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群,应该加快相应的立法工作。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应该加快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性文件的制定,制定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地方低碳城市建设标准,明确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制度,采取配套的财税激励制度,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政府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加快建立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湖南省及长株潭三市政府应该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全方位支持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用立法保障市场机制。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手段对长株潭城市群范围内的市场主体进行调节,建立有利于低碳城市群建设的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3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趋势,随着2011年11月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我国低碳发展已经进入行动阶段。其中,政府完善的低碳管理体系在推行低碳经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强化低碳管理,完善低碳管理体系是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合理借鉴国外的低碳管理经验与启示,结合我国的低碳管理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低碳管理制度与体系,是摆在发展低碳经济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部分国家政府实施低碳管理的主要举措

(一)美国

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京都协定书》,但近二十年,美国十分重视节能减碳。美国政府在寻求一个综合、平衡和对环保有利的能源安全长期战略中,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可能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1.建立低碳管理机构

美国政府推动低碳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且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成立了低碳管理机构。美国的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这是部内最大的一个局,有两个综合办公室:规划和预算办公室,管理和运行办公室。部门下设有五个市场部门:工业技术办公室、电力技术办公室、交通技术办公室、建筑技术和商务办公室、联邦能源管理办公室,设有六个区域办公室,分别在亚特兰大、芝加哥、波士顿、费城、丹佛和西雅图。它的职能是保障公共和私人部门的能源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活力。

2.制定低碳政策法规

一直以来,美国十分注重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美国早在1990年就实施了《清洁空气法》;200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又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在奥巴马上任后,进一步加大了对政策法规的制定,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2月美国又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主要用于开发新能源,如发展智能电网、高效电池、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碳储存等。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为美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证。

3.通过财政激励政策推动节能工作

美国政府建立了鼓励节能的自愿性能效标准,推广具有自愿性能耗标识的节能型产品。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环保署(epa)和美国能源部(Doe)联合推动的“能源之星”项目,能获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一般都超过了该类产品相应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在促进自愿性能耗标识产品的大力推广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采购要求”,其规定所有美国联邦机构只能购买具有“能源之星”标志的高能效产品,而且政府办公楼也都要在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更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为了鼓励居民购买节能产品,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刺激普通消费者购买“能源之星”认证的产品。如联邦政府、州政府、电力公司等公用事业组织投入了大量补贴经费;各州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一些贷款机构还对居民购买“能源之星”认证的住宅提供了利息抵押贷款服务等措施。在政府的带头下,经过相关部门对节能工作的诸多培训和宣传,节能意识已经逐步在居民心中树立起来,节能也成为美国社会的时尚追求。

(二)日本

继英国率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丹麦率先提出建设低碳示范城市、挪威提出建设低碳国家之后,日本政府率先提出了要创建低碳社会,声称欲引领世界低碳经济革命,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1.制定低碳战略规划

日本政府把低碳战略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在2004年4月,日本环境省设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重点研究日本在2050年构建“低碳社会”的情景和路线图,并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的提出了具体对策;2007年6月,制定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指出,通过推进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从而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2008年5月,环境部又提出了“面向低碳社会的12项行动”,这12项行动涉及到交通部门、工业部门、能源转换部门、住宅部门以及相关交叉部门,每一项行动中都包含着未来的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障碍分析,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同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又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的“福田蓝图”;同年7月又制定了具体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将低碳社会作为政府的长远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2009年6月,又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新对策等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这一系列的战略规划都极大地推动了日本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日本创建低碳社会打下了基础。

2.培养民众的低碳意识

低碳社会的实现不光需要制定一系列战略规划,还要不断鼓励社会大众对国家低碳战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此,日本政府打出了连环拳,来推动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视化”方案。日本政府从2009年实施了“食物运送里程”和“碳足迹”项目,用来测定产品从生产、运输、消费直至最终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排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每天所购买的产品和享受的服务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便促使自己更低碳地消费和生活。日本政府还推出了“碳中和”政策。日本政府希望借此来提高公众对低碳理念的认识。最近日本还建立了“低碳积分制度”,日本民众在选择购买节能商品或者服务时,对购买符合一定节能标准的空调、冰箱和数字电视的消费者返还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消费券。日本政府的种种举措,让社会民众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生活各个环节里分别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而且如果要减少这些排放需要花费多少费用,希望以此可以唤起日本民众低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三)韩国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恢复增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韩国在新兴经济体中先行一步,目前,在李明博的主导下韩国正在进行着绿色新政,并且率先制订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韩国的“绿色”意识及其思路做法对我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将“发展绿色经济”确定为国家战略

制定《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和首个五年计划是韩国“低碳绿色增长”政策的重要举措。《绿色增长国家战略》确定了韩国2009至2050年绿色增长总体目标和具体政策,核心内容是大力发展绿色技术产业、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能源自给率和能源福利,全面提升绿色竞争力,到2020年跻身全球“绿色七强”,2050年进入“绿色五强”。

2.启动“绿色新政”,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为了拉动国内经济,2009年韩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工程”计划,即未来四年内投资50万亿韩元,开发36个生态工程,这样就可以创造大约96万个工作岗位,这一计划被称为“绿色新政”。

绿色新政的“绿色”主要指社会基础设施、低碳高效的工业技术和环境友好型生活这三方面的内容。低碳项目包括开发中的铁路、大规模运输、高效燃料的车辆、清洁燃料、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建筑。仅这些措施的投入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这表明韩国已经符合二十国集团经济体的要求,应该在低碳战略上花费国民生产总值的至少1%。韩国计划的另外三个主要项目是改进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包括四条主要河流的修复、修造中小型的水坝和恢复森林。2009年7月,韩国政府宣布设立一个为期5年的绿色成长投资项目,从根本上把绿色新政纳入国家的5年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在同样的优先领域花费600亿美元以降低碳依赖和改善环境(见表1)。

因此,韩国“绿色新政”的实质是以低碳绿色产业化体现绿色发展,即将“环境与发展”从对立与冲突关系转向共存共赢关系,最终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开展“绿色生活革命”,积极参与“绿色合作”

开展“绿色生活革命”,打造全球绿色增长模范国家。打造绿色国土和绿色交通,扩大资源循环型开发方式,打造绿色城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绿色交通物流体系;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利用废旧资源和生物能源建设绿色村庄,实施“碳积分制”;开展同东亚国家的绿色合作,将绿色国家开发援助(oDa)比重由2009年的14%提高至2020年的30%和2050年的40%,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绿色合作,提升韩环境绩效指数(epi)等国际绿色增长指数。

二、国外经验对我国政府推进低碳管理的启示

(一)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

国际上众多国家的经验与实践表明,低碳经济这一新模式需要低碳政府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所以政府应先行垂范、厉行节约,树立低碳理念,并通过价值引导,营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我国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在社会上促成低碳发展的共识,使各级领导和公众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怎样发展低碳经济,是强化政府低碳管理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低碳发展国家战略

以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例,都将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政府要适时提出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规划。因此中国政府要在认真分析各国低碳发展的经验和走向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部署和推动,统领绿色经济发展。

(三)完善低碳相关的立法、财政激励

纵观世界各国,关于低碳经济的立法工作都受到了特殊的重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抢占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而且可以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草原法、森林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后我们要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财政激励措施,以实现我国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目前,低碳技术的开发已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的一个重点领域,每一个大国都把先进的低碳能源技术作为根本战略,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在2009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上,总理在作《增强信心,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演讲时指出,要推动“绿色”合作,促进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在政府低碳管理创新中,需要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学习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进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春.低碳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可亮.简析韩国”低碳绿色增长”经济振兴战略及其启[J].经济视角,2010.

[3]赵雪珂.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环渤海经济望,2010.

[4]宋言奇.以低碳社会促低碳经济发展[J].江南论坛,2011.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4

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引领示范性作用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建设低碳校园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

路,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主要路径:开展低碳教育;健全低碳制度;健全低碳设施;强化低碳管理;倡导低

碳生活;开展低碳研究,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服务支撑,不断推动全社会节能减

排目标的实现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低碳校园建设问题建设路径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手段,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

态环境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以教育、生活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是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应率先垂范,领风气之先

。当下兴起的低碳之风无疑给正在进行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建设新型高校低碳校园

毫无疑问将是未来高校校园建设的方向。

一、低碳校园内涵及意义

何谓低碳校园?它应当是在实现学校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日常工作行为中,贯彻

低碳理念,运用低碳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形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校园。

[1]低碳校园建设同时也是低碳社会,低碳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内涵上来看,低碳校园建设与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并行不悖的,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原则,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

目的,推行低碳理念,倡导低碳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着力建设生态化、数字化、人性化和谐校园。

高校建设低碳校园是响应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行为,在促进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促进自身发展方式

转变,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运行和管理模式等方

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碳校园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召唤和当代责任。

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2]人与自然的

和谐、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是低碳之路。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承担着巨大的责

任。2007年9月,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就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

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等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3]基于国

际国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共同愿望,低碳校园建设已经迎来机遇和挑战,加快建筑节能及低碳校园建设符

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具体的技术实践、工作实践、生活实践等入手,节能减

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精神,既符合学校利益,符合师生员工的利益,也符合中

华民族的长远利益。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场所,应以自觉践行低碳校园为己任,发挥

引领作用,传播低碳理念,培育低碳文化。

(二)高校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良好平台。

高校以建设低碳校园作为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适应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回应了公众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期待,能强化内涵建设,为构建学科

结构合理,资源配置科学、办学特色鲜明、低碳高效运行的科学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创新成果的支持,并以

理论指导实践。

(三)高校是弘扬低碳文化氛围和倡导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基地。

高校是文化传播的场所和集散地,势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校园内的研究机构、教师队伍的不断努力,在

课堂上强化学生的低碳意识,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点滴的生活行为中形成低碳意识。

同时,在高校建设低碳校园,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功能作用,并通过设立与低碳相关的专业、开设低碳

教学课程以及组织开展以低碳教育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对师生进行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强化师生

低碳意识,引导师生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行为习惯;还能与全社会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低碳

意识等要求密切结合,并通过师生将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广泛传播到单位、家庭、社区等各个场所。可见

,高校是传播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理念、构建低碳社会的辐射源和宣传载体。

(四)高校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助器。

高校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科教优势资源,学科门类齐全,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能为低碳科技创新

培养科技人才和造就科技专家;具有产学研一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低碳科技创新链上的重要环节,大量

的低碳科技、清洁能源原创成果能带动科技应用、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技术产

业化进程;有效地发挥高校作用,使其具有与企业密切联系的特点,科技创新研究和转化能与企业实现无

缝对接,便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有效缩短低碳科研创新成果与满足市场需求的时间。

二、高校建设低碳校园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高校建设低碳校园是一项开创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在推行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建设低碳校园的首要原则是讲究科学性。要按照当今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和最新颖的方法设计节能减排指标

体系和操作办法,在执行过程中要注重效果,见出效益。

(二)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建设低碳校园的根本出发点。高校应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为师生提供

良好的、绿色的、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让师生充分享受建设成果。

(三)统筹兼顾原则。

建设低碳校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应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既着眼长远、全盘谋划,又立足当

前,突出重点,促使低碳理念、低碳教育、低碳生活的相互融合、有序推进。

(四)节约型原则。

建设低碳校园的根本在于节约资源。高校应坚持勤俭办校的思想,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规划立项、校园建

设、组织管理、教育宣传等各个环节,合理配置资源,控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

(五)借鉴性原则。

建设低碳社会是一项全局性、全人类的事业,世界各国著名高校在建设低碳校园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

益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建设低碳校园中既要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又要根据自身类型、历史、地域、发

展定位等实际情况,注重细节和技巧,突出优势和特色,以理念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培养具有低

碳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上述五条基本原则,低碳校园建设总体思路是:在高校积极倡导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可持

续发展,促进高校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找准新型节能

产品、技术及材料推广应用的接入点,改善校园能源使用结构;深入挖掘潜力,找到自身资源优势与经济

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提高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夯实建立健全低碳教育体系的基

本点,推广低碳行为理念;以强化科学研究为支撑点,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以科

学管理、厉行节约为关键点,增强内部管理效益,从而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

、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高校教育发展方式,以更好地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为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社会建

设发挥引领性、示范性作用。

三、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开展低碳教育。

推行低碳理念教育是高校的社会责任和重要使命,是建设低碳校园的基础。高校应建立与市场需求接轨的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低碳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实低碳理念的教育的内容,并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教

学体系,着力构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第二课堂为补充的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网络,采取与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有机结合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专题讲

座、主题论坛、参观调研、座谈讨论、社会实践等宣传教育形式,推进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进课本、进课

堂、进大脑,培养低碳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所需的各类实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大力倡导低碳生活

,通过制定各个岗位的绿色标准、印发低碳生活手册等方式,教育师生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等节

约行为,引导他们参与到低碳生活的行动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扩大低碳教育的影响力、感

染力、辐射力;抓好低碳校园建设的宣传,借助校报、校园网络、广播、橱窗、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介,引

导师生逐步形成人人讲低碳、事事讲低碳、时时讲低碳、处处讲低碳的良好风尚,以促进低碳校园建设工

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高低碳校园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高低碳校园建设的实效性。

(二)健全低碳制度。

落实低碳节能责任制,促进校园转型发展,做到节能科学化、法制化。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低碳建设

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战略措施,高校要结合校园低碳建设的实际情况,借签国内外低碳校园的建设经验和做

法,加快校园节能制度建设,制定规定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是低碳校园有章可循。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

制,将低碳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岗位职责和年度绩效考核之中,督促师生节能减排,保

护环境。要完善激励机制,对于节能措施有效、节能效果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实施奖励,从而激发广大师生

员工厉行节约的积极性,使低碳理念逐步内化于心,物化为制,外化于行,从而推动和谐低碳校园的建设

(三)健全低碳设施。

建设低碳设施是高校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低碳校园的关键。高校应合理规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校园功能布局,建立节能减排的示范与推广机制,并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理念融入改造中

,建设科技含量高、碳排放低、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校园。如对电路管网设施陈旧老

化问题应按照节能、安全等要求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供电线路、安装新型的Sii系列变压器代替老旧变压

器,减少供电能耗。积极利用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在采购工作设备时应优先采购"零排放、零污染"节能

产品,如在公共场所安装自闭式延时阀控制用水系统和感应灯控制用电系统。在学习、生活设施建设中,

推广使用LeD等节能灯具、节能电器产品,实行全程智能化管理照明设施,避免"长明灯"现象,选用节能

环保型取暖和制冷系统,以减少碳排放量。在供水设施建设中,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节约能源和防止水

质的二次污染,在水处理和循环设施建设中,采用循环用水技术,建设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工

程设施,提高全校污水回用率等。大力推广新型能源,逐步减少对煤炭能源的依靠,立足高校实际,充分

利用其他清洁能源进行生产,如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燃气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证后勤清

洁发展。

(四)强化低碳管理。

实施低碳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切实需要,是建设低碳校园的有力保障。高校应建立低碳校园建设监

督评估和考核问责等内部控制长效机制,有效保障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管

理体系,利用管理软件等现代手段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向管理要效益,促使办学效益最

大化。强化成本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管理力度,加强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

生工作等各项教学科研的管理,改善公车、水、电、气、医疗、维修等各项后勤服务的管理,实现管理的

精细化、高效化,提升节能降耗能力。健全电子公文管理及无纸化办公系统,减少对纸张的使用,以节约

森林资源。健全能源资源管理体系,对执行节能标准、能耗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动态的监管,加强校内

能耗审计、公示,及时消除跑、冒、漏、滴等浪费现象,并强化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工作,总结分析自身

能源资源的利用情况,利用特点、存在问题等,为低碳建设提供有力数据、手段等参考。

(五)倡导低碳生活。

倡导低碳生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建设低碳校园的落脚点。高校在建设低碳校园过程中,应通过课

内、课外等多种途径,引导师生了解个人日常生活行为的碳足迹,以培养师生的低碳生活意识;通过制定

出个人工作岗位的绿色标准,印发低碳生活手册等方式,以培养师生的低碳生活习惯;通过普及与低碳生

活相关的各类知识,提倡师生过简约、健康的生活,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注重节电、节水、节油、节

气等节约行为,通过碳中和等方式降低碳排放,以培养师生低碳生活的行为。

(六)开展低碳研究。

开展低碳研究是高校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建设低碳校园的前提。高校应设立低碳经济等领域的专业科研

机构,积极整合学校学科优势资源,争取相关项目,开展科学研究,着力发展与低碳研究相关的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借助学科发展带动研究能力、成果转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积极参与开发可再生资源。同时

,加强研究机构的对外交流合作,以学校为平台,邀请知名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相关人士到学校开

展专题讲座,大力参与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规划研究和企业对低碳节能产品的生产研究,积极探索高

效节能减排新机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低碳校园建设提供科研支撑和发挥示范性作用

低碳校园建设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高校应秉承科学理念,加快创新力度

,积极建设低碳校园,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服务支撑,不断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目标的实现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桂娟等,低碳经济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44-256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立法;法律制度

我国在推进生态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新改革的助推剂。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低碳经济法制体系的建立是推进生态建设和低碳经济高效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经济与立法发展

(一)低碳经济概述

社会学家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场融合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综合性变革,它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的新模式。经济学家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取最大利益,而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方式。环境学家认为,低碳经济是以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并稳定在人类能够承受的一定水平之上为目标的排放模式,在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寻找一种可持续性的平衡。

笔者认为,低碳经济主要有三方面的涵义:第一,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实现低能耗的经济发展。第二,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利用新能源而言的,要求尽可能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逆向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减少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实现开发利用新能源。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的自主能动行为而言的,其含义还应包括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的不良取向,降低碳消费,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倡导低碳环保健康节约的绿色生活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立法现状

1、环境保护立法。我国早在1989年就已经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减排,我国又先后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2006年末到2007年,相关部门相继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报告、专项行动等,对我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规划和指导;2008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相关循环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再利用、低能耗、新能源开发以及相关鼓励措施等进行了法律规定。纵观环境相关法律,多是以控制污染为主体,不过这部法律对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作出规定,成为低碳经济立法的基础。

2、能源保护立法。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能源立法会切实保障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制定了《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通过对能源进行统筹管理,鼓励创新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内容的规定,促进可持续发展。后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使得我国在主要矿产资源、能源的开采、生产和合理配置上拥有了法律上的强制性说明。随后,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被正式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能减排有了法律规定。几年间的法律整合了我国多年来相关节能政策的经验,为以后的能源立法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了正式修订,国家鼓励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崇低能耗使用,推行能源的有效利用,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所以低碳经济立法与国家能源相关法律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低碳经济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低碳经济仍然处在发展初期,相关立法体系尚不健全。低碳经济立法逐渐显露出不合时宜的地方,某些相关法律存在漏洞,而一些领域的立法甚至近乎空白,需要建立全面合理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一)缺乏专门的低碳经济基本立法

第一,缺乏统领低碳经济发展全局的法律。我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正是大量消耗能源,高速发展经济的重要时期,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控制达不到完全的统一,去盲目改变碳该规定也是不利于国家整体发展。应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增加立法保障,低碳经济的法律的专门性法律需要快速建立。

第二,碳排放权未进行法律定位。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碳排放权问题同样不可忽视。碳排放权交易利用金融手段,进行碳排放的有效控制,是一种优质的碳排放金融衍生品。而碳排放权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积极制定《碳排放交易法》,使这一调控手段受到法律的肯定与支持,使低碳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没有专门性发展低碳经济的促进法,缺少整体的指导性战略意见。目前,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立法零散地存在于由宪法到法律、到行政法规、再到政策规章中,法律结构模糊,缺乏适配性。导致各法律部门、法律等级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配合,与低碳经济某一范畴相关的法律法规重叠与交叉的状况时有发生。长此以往,不但无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还会使立法者容易产生对于法律效率的误判,对未来建立相关法律体系的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最终造成法律供给与法律需求脱节,形成效率低下的立法制度。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立法体系,明晰相应的法律结构,才能使法律制度体系化,法律工作系统化。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6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设计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为提高生活水平,追求更多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人民从农村走到城市发展,城市的建筑数量快速增加。建筑消耗资源巨大,如何将建筑业与低碳节能理念结合,节省更多的资源,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绿色健康,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是符合时代意义的重要构想。

1建筑行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的施工技术和设计技术的不断革新方式也在与时代的理念不断磨合,建筑设计对城市的规划和环境的保护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建筑的优劣不仅能决定其是否能够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众生活质量的高低。建筑在建设时巨大的耗能,过高的碳排放量为环境保护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而,必须思考将低碳节能的理念与建筑设计融合的具体举措并积极付诸实施。

2低碳建筑设计

纵观各地的代表性建筑不难发现,建筑师对建筑的主题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格调与品位,鉴于建筑主题的重要作用,建筑师应将低碳节能的理念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这也是一个建筑能否达到低碳标准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建筑的建设应以不扩张土地为原则,在拓广低碳建筑理念的实施范围时,还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允许范围内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对于废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处理也应制定相关方案,实现可持续利用或循环利用,将资源浪费降至最低水平,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争取将建筑设计施工的每一环节都与低碳节能理念贴合,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3将低碳节能理念与建筑设计方法结合的重要性

3.1能源、资源方面

低碳节能下的建筑设计,其主要依据就是以更低的能源、资源消耗为基准,包括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建筑材料资源以及施工环节中对人力与能源的需求。同时,对于建成后建筑的耗能量也有一定的降低。据可靠数据显示,空气中近于一半的废气产自于建筑范围内,建筑的施工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甚至产生了34%的空气破坏物质,将低碳节能理念与建筑设计结合不仅在能耗上减少了一半以上的比重,还能减少施工环节进行时产生的有害物质。

3.2人民生活方面

低碳节能建筑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区别之一是:低碳建筑在更大程度上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致力于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节能建筑所采取的内外连接,调节气候变化的功能使人们更适应于环境的变化,生活更为舒适、健康。

3.3城市标志方面

低碳节能的建筑是时代新兴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低碳节能是建筑的美学理念。简洁美观,以人为本是低碳建筑的核心原则,建筑恰当的选址与美观的格局布置应体现出更强烈的空间流动感和阳光感。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低碳建筑的合理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的规划,对于城市的新生展形象也具有提升作用。

4低碳节能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低碳的建筑设计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从第一步的设计理念至建筑的构造与设计,再至于建筑材料的使用与回收和施工过程中的革新方案,每一步的进行都与低碳理念密切相关。

4.1低碳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率的提高

装修、建筑的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对能源造成巨大的损耗,使地球环境、气候不断恶化。现今城市建筑的材料以钢筋水泥为主体,其中,水泥耗能较高,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建筑拆迁产生难以处理的质量巨大的混凝土也为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同时,材料的使用不当造成不稳定的问题也为建筑带来了安全隐患。因而,低碳建筑材料的选择应以耗能低,功效高为原则,同时应具有能耗低,可循环,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对于室内环境可以依据外部气候随时进行调节。一般的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少采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采用可再生的固体废料通过清洁的生产技术制造的无污染无毒害并具有一定使用周期的建筑材料。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则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准,因而绿色建筑材料与低碳节能理念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材料使用率方面,可以从材料资源设计角度入手,一方面要满足节能理念,另一方面,要降低垃圾的排放量。不仅要掌握建筑材料的各种性能,还要选择耐久性强,便于搭建的材料。

4.2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保暖方面的耗能一直以来占据了能源支出的大部分比重,因此,低碳节能下的建筑在墙体方面的设计要注重保暖的功能,在这一方面,设计者可以将对太阳能的利用纳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墙体的结构与材料,墙面的颜色都会对建筑的保暖产生一定影响,而设计者应综合以上多种因素在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保证并优化建筑的保暖效果。目前的应用实例中有多种设计方式可以达到调节、保持室内温湿度的效果,比如覆土种植、架空、蓄水等,设计者可以将屋面与墙面的绿化设计结合起来,采取以上多种方式达到保温,调温湿度的目的。

4.3建筑内部与屋顶的设计

要做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建筑内部设计,在低碳理念下,建筑的各部分设计应满足低碳节能的宗旨,有效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对于屋顶的设计,其形状与材料也会影响隔热的效果,选择隔热材料或采取坡型屋顶设计,可以疏通雨雪,进而达到隔热的目的。

4.4建筑空间利用率

建筑空间利用率的提高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总面积,对于空间的节约利用可以使得更多的空间被纳入到规划当中,当今社会人口不断增长,建筑物空间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住房紧张的局面。同时,建筑的空间设计存在很大的灵活性,而建筑空间利用率的提高也符合时展的特点,尤其在低碳节能的理念下,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是大势所趋。

5结束语

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建筑必将占据建筑界的主流地位,当今建筑行业可持续、绿色健康的发展必然脱离不了低碳节能的主题,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建筑的设计以低碳环保的理念为核心不断革新设计方案,最终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参考文献

[1]薛一驰,许其庄.基于低碳节能理念下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902.

[2]刘包庆.基于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3):1483.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持续发展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耗能、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促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与国家宏观吻合。但是,从中国的现实国情、能源结构及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如下诸多挑战。

1.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高能耗的现实选择

从我国目前整体发展来看,正处在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化中期,工业的快速增长带动能源的高消耗,而且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和致富的愿望与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了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产业结构,许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使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低碳技术的严峻与技术储备不足,阻碍了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因此,只有推行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2.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发展模式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与中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分不开的,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改变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造成了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也让中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上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因此,中国能否在未来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

3.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

依照国际惯例,人均“碳足迹”取决于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含碳量等几个变量。我国将在国际上遭遇越来越大的压力,发达国家普遍关注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减排问题,发达国家将不断以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和日渐增加为借口,对未达到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国家,将实行贸易制裁,对国家产品征收关税,面对这样的“绿色压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还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完全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低碳经济为我国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采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施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首先,制定我国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应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节能减排型的工作需求,尽快制定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次,制定清晰、稳定的鼓励政策,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投入。最后,鼓励与引导低碳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形成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低碳产业经济体系。

2.保障低碳经济发展,完善法律体系

制定能源法来统率能源立法。首先,从能源的重要性上来讲,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使用方式,不仅会帮助我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有利于我国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国家安全。其次,从能源立法结构上看,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以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

3.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强自主创新

利用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要理顺企业风险投资体制,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在新能源开发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上,国家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风能、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利用率。

4.养成低碳环保习惯,共建绿色生活

人们习惯了现代化带来的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豪宅、轿车和飞机都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能源基础上的,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国人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改变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必须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政策的引导,全民行动,充分发掘服务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一要少开车,多走路,少骑摩托,多骑自行车和电瓶车,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污染。二要少吃肉,多吃素,减少牲畜饲养中的碳排放量。三要少砍树,开荒、多植树绿化。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多吸收大气中的气态碳,减少空气中的CD2含量,扼制因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暖引发的多重灾难。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总之,我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严峻的挑战。积极应对低碳经济,需要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低碳经济时代环境会计发展局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

[2]邹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8

1.1实现低碳的途径

一是低碳经济。主张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基础是新能源、节能环保、更换能源的新工艺(如新能源汽车)。二是低碳生活。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如省电、节油、种树、回收可重复利用或可循环利用的生活资料等。三是发展碳汇。碳汇即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由于森林具有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吸收固定Co2的成本比工业减排低,所以碳汇林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凸显[1]。

1.2低碳理念在园林中的引入

在园林中能实现低碳经济和发展碳汇2个目标。将低碳经济和发展碳汇放入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即是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中。

1.3低碳园林的概念

目前,对于低碳园林的概念还不甚清晰,只有一个低碳景观的概念供人参考。低碳景观(LowCarbonLandscape)是指在景观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景观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景观已逐渐成为国际景观界的主流趋势[2]。

2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2.1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节约型园林自2005年提出以来,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一般指以最少的用地、用水和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3]。节约型园林,就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2.2节约型园林的营造

节约型园林的营造离不开节能、节财、节地、节水。节能,就是要大力发展节能型的施工方式和少设计能源消耗型设施。尽量在园林设施上做到可持续发展,尽量少设计大型广场、音乐喷泉等能源消耗大的设施。节财,就是要用最少的钱产生更多的绿量,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草种,防止高价设计、买绿和建绿。节水,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发展节水、抗旱型绿地。提倡使用集水技术(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和节水技术(微喷、滴灌等),注重雨水的循环、中水的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节地,就是在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绿地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改良或不改良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使园林绿化效益最大化[4-5]。

3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关系

3.1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区别

笔者认为,低碳园林应该包括在节约型园林之中。因为节约型园林中涵盖了节能的概念,而低碳的核心部分就是对于能源的生产及使用。并且现阶段的技术和方法在低碳的概念下生产出的产品和形成的各种理念有时跟节财的理念相背离。

例如,一株大树的移植或许在运输和移植的过程中产生了比树苗栽植更大的财力消耗,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一株成年大树在未来长时间产生的碳汇效果绝对大于树苗。低碳的实现需要前期准备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样在前期其实就无法满足节财的要求,但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低碳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

3.2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联系

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有3个共同之处:一是要求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运营等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二是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维持碳氧平衡、蓄水保土、调节温湿度、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可持续发展[6-8]。

4基于低碳理念的节约型园林营造方法

4.1设计

设计结合地形,尽量少修改或不修改。尽量借助所在地原有的特色景观,最少地改变当地面貌。少设计或不设计模纹花坛、草坪等需要大量人工修剪的种植模式。多结合新能源的利用,将太阳能、风能等新兴的能源类型运用于设计中。外遮阳节能设施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低碳景观元素。外遮阳的节能效果远远好于内遮阳,而且完全可以设计得精彩美观,既是对建筑节能传统有效措施的继承发扬,又可成为建筑物外立面的重要华丽装饰[9-10]。

4.2植物

在植物上尽量选择碳汇能力强的树种,如常绿树强于落叶树,阔叶树强于针叶树。坚持适地适树,多采用乡土树种。选择耐干旱、耐瘠薄、可以粗放管理的树种。在植物种类上尽量配置多层次的稳定群落,使单位叶面积达到最大。

4.3材料

低碳型园林材料的设计原则:推广使用地方材料,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循环使用人造材料,开发使用环保材料,巧妙利用废弃材料。

选择新型节能材料,在灯具、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做到节能。多使用当地材料,做到低排放、低人工。城市的灯环境,体现着现代化城市的繁华程度和艺术风貌。传统的灯光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在科技发展的互动下,由于电脑灯具和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出现,灯光艺术已发展成具有自我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动态艺术。与此同时,节能灯具也在蓬勃发展。奥运水立方节能灯光艺术、大运河杭州段灯光艺术等灯环境艺术设计中,均可以看到景观元素与低碳元素的完美结合;各种造型的太阳能利用与风能利用相结合的小区路灯,不仅实现了节能减碳,也为人居环境大增了艺术光彩[11-13]。

4.4管理

管理上尽量减少人工输出,减少修剪,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近年来,我国住宅区的景观环境建设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也存在过于重视视觉观感而忽略了其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不良倾向。低碳节能时代,不仅要求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要深入挖掘节能减排低碳型的景观元素。将低碳渗透入景观中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积极筹划运营开发低碳项目。

5参考文献

[1]积极打造低碳人居环境[eB/oL].[2011-11-25].Http://www.CopYC.Cn/CompaRe?pURL=Http:///GXJLXH/SHowJKXX.aSp?newSiD=117043.

[2]什么是低碳景观[eB/oL].[2011-11-25].Http://LowCaRBonL/%e4%BB%80%e4%B9%88%e6%98%aF%e4%BD%8e%e7%a2%B3%e6%99%aF%e8%a7%82/.

[3]郭汉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4]贾春,任全进,于金平.谈我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18-219.

[5]刘南方,刘伍生.低碳经济环境对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思考[J].才智,2010(8):57-58.

[6]闫煜涛,白丹.论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材料的设计手法[J].华中建筑,2009,27(6):185-188.

[7]李清宇,黄耀志,周颖,等.低碳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苏南小城镇公共绿地与生态经济一体化设计——以常州市嘉泽镇镇区滨水公共绿地为例[J].生态经济,2010(2):191-195.

[8]王润,刘家明,田大江.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旅游论坛2010(2):168-172.

[9]王恩,包志毅,章银柯,等.杭州园林与低碳生活方式研究[J].杭州科技,2010(2):50-52.

[10]杨德昭.新社区与新城市:住宅小区的消逝与新社区的崛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1-23.

[11]杨文廷.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30(5):53.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9

【关键词】煤矿企业;低碳审计;内容;方法;节能减排

引言

低碳经济已初步成为世界未来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源行业将朝着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而且建筑、化工、制造业等,也都必然朝着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中国本身是煤多油少的国家,如何利用煤炭来进行“低碳”尤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开展相关工作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国际国内逐渐“低碳化”趋势又如何衡量自身是否低碳,对企业或产品进行碳盘查,也称“碳审计”,应是低碳化考量的第一步。我国从2006年开始,在法律法规制定方面把能源审计作为法定审计。200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其中第五十条、五十四条都对公共机构的能源管理、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提出了进行能源审计的要求。而煤炭企业作为产能企业,同时也是耗能大企,如何围绕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领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好循环经济和煤炭的综合利用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低碳审计是对能源管理水平、用能设备和生产过程的用能状况、能源、物流、财务状况进行的全面审计。审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监督和促进力量,显然需要介入并发挥作用。

一、低碳审计

(一)低碳审计的概念

低碳经济审计是由有关审计组织,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标准,遵循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低碳生产经营、资源利用、财务信息、职责履行等活动进行的特殊管理。可参考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对企业经济或技术产品是否低碳及碳排放总量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进行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审查并提出低碳审计报告与决定。低碳审计可分事前审计(结合低碳评价)、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通过审计对该企业或技术产品是否低碳来确定下一步的决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低碳审计可由政府审计或民间审计,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意在提高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低碳生产管理水平、绩效和责任意识,提出改进建议。低碳审计是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用能设备和生产过程的用能状况、能源、物流、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计。

我国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行资源高效利用的低碳经济模式。碳审计作为能源审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环境保护具有直接作用。一方面,碳审计能够通过自己特有的手段和方法,直接评价能源使用的投入产出关系,揭示能源利用中的有效性以及对地球“体温”存在的影响等问题。构建低碳经济审计模式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它与节能减排和环保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低碳经济审计是“节能减排”、“环保”、“能源”、“低碳生产”、“低碳技术”、“新能源开发”等诸多审计的总和。构建低碳经济审计模式不仅是经济形势发展与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需求。

(二)低碳审计的程序

根据低碳审计的目的和要求,低碳审计的程序概括如下:

1.确定审计的目标和具体工作内容,制定低碳审计方案和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审计范围,报主管部门批准后确定低碳审计任务;

2.工作任务确定后应由审计单位与审计委托方签订低碳审计委托书,作为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工作的依据;

3.审计单位应深入用能单位收集能源购入、消耗、外销、库存等有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应认真核实数据的准确性;

4.现场监测与调查情况;

5.按任务书规定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整理、计算与分析;

6.对选定的节能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7.根据统计、分析、考查和检测的结果编写审计报告;

8.定期回访调查,确保低碳审计的效果。

(三)低碳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审计的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真实实施低碳,节能减排、增强盈利能力,实现低碳经营目标,对用能单位执行、落实国家各项能源方针、政策情况进行监督,帮助用能单位在生产活动中摸清用能底数,查找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浪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和制定节能方向,以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审计目标是人们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实现的根本目的、要求的总和。它是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除受审计对象的制约以外,还取决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审计授权或委托者的要求,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对审计的客观需要的影响。低碳经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审计目标自然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发展。

低碳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

1.在财政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在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追加预算的审批和拨付等环节,监督财政及有关部门或单位是否从材料采购、设备购置以及减少排放、节约资源等方面,围绕低碳经济的要求编制预算草案。同时要检查监督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企业和社会实行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激励政策是否执行到位,应该拨付的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

2.在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检查监督这些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是否按照预算安排及低碳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去使用这部分资金。比如交通运输设备、照明设备、材料的采购,是否选择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节能减排材料和设备;有无违反规定购置大排量汽车和无编制汽车;如果安排绩效审计,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节电、节油、节水方面的措施是否得力,成效是否明显;还可以到现场突击检查,观察是否存在长明灯、长流水等现象以及在设备方面的大马拉小车等现象,是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发挥了国家机关应有的表率作用。

3.在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中,应当把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情况贯穿到审计方案中,从工艺技术的选择到设备、材料和燃料的选购,是否坚持了节约和效能相结合的原则,是否把节能、降耗、减排的考核放在与产值产量考核同等的地位上,节能减排降耗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有关措施是否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监督检查被审计企业是否存在管理松弛、纪律涣散、损失浪费严重等突出问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特别是节能减排指标是否达到或接近甚至超过同行业先进水平,单位GDp能源消耗是否逐年下降。特别是对那些经济效益好的带垄断性质的企业,是否存在违反规定购买和使用超大排量汽车、建豪华办公楼等讲排场,摆阔气的腐败现象。各级财政拨付给企业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补贴资金是否按规定合理使用,有无挤占挪用,甚至虚报冒领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4.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应该采用正面宣传、从严处罚和公开披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适当的媒体宣传那些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以审计机关的影响力,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时,对那些管理混乱,浪费严重,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不力的单位,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并给予曝光,以此促进全社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节能减排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氛围。

从上述内容可见,低碳审计对于强化企业能源管理、提高耗能设备的转换效率、挖掘节能潜力、建立能源管理目标和评价能源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煤矿企业面临的审计问题及如何进行低碳审计工作

(一)煤矿企业在审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多采用多元化经营,企业内部具有复杂的资源和能源利用关系,导致能源管理人员分析能源利用状况和节能减排潜力较为困难。通过能源审计可查找问题所在环节进行重点解决。在对大型煤炭企业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

1.审计量器具配备方面,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仪表配置不完善,特别是煤矿自用锅炉煤炭计量工作不够细化、炉渣现场提取化验考核存在人为因素等,不利于对耗能设备的节能考核。

2.能源统计台账及报表还存在缺陷,未强化能源统计的具体途径,给核算带来困难。

3.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给审计带来一定难度,影响到审计水平的质量。

(二)煤矿企业如何进行低碳审计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依据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封闭审计,分析各个因素(或环节)影响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的程度,从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费问题和节能潜力,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在开展低碳审计工作时,要查找企业各种数据的来源,并追踪数据统计计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能源实物量平衡分析,采取盘存查账、现场调查、测试等手段,检查核实有关数据。只有在数据准确可靠时,才能进行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进而查找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和措施。

1.用生命周期法对是否低碳技术及产品进行低碳评估。例如水煤浆是否应该在燃煤锅炉上推广应用,首先应该对其进行低碳评估,评价方法应该是生命周期法,即水煤浆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链条中碳排放量的计算,可用财务核算的原理来推算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当中碳排放量,既要计算提高效率而达到节煤、减少的碳排放量,还要计算原煤磨细、水成蒸汽、运输增加、增加的辅助环保设备制造、运行、销售及售后维护方面等各方面能耗与碳排放量;然后用整个生命周期链对碳排放总量进行度量,看是否真正低碳,从而决策是否应该立项、推广应用:财政、科研、税收、排污总量指标、能源指标等方面政策是否应支持及支持力度。

2.加强能源管理。按照《节能法》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安排专项节能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培训、监测、奖励等工作;设立节能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制定计量、统计、生产过程管理和定额考核等一系列的能源管理制度,并以经济责任制的方式严格考核;杜绝水电风气系统的跑冒滴漏,加强热力设备保温,优化燃烧方式,提高供电系统功率因数,改进操作方法等。开发新型节能工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领先水平。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将现有原煤淘汰浮选压滤工艺流程生产线逐步改造为先进的全重介浮选压滤工艺,新建选煤厂的原煤深加工系统全部采用全重介浮选压滤工艺。(2)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高效风机、泵、压缩机,高效传动系统等;对大中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变频调速改造,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推广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优化电机系统的运行和控制。(3)采用新型高效锅炉更新、替代低效锅炉;通过集中配煤优化入炉燃料;通过改造和分层燃烧等技改措施,提高锅炉热效率。(4)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措施是:建矸石电厂、瓦斯电厂。

4.加强宣传与研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力军是工业企业,由于当前审计工作还无法涵盖所有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单位,对一些工业企业没有审计监督权限,所以仅仅依靠审计监督来落实节能减排政策,远远不够。要加强对低碳评价与低碳审计意义、目的、内容及采用生命周期法评估的宣传,尤其领导企业家首先要树立低碳观念。媒体也要注意“漂碳”概念的宣传。另外,鉴于低碳评价与低碳审计是新概念,政府应组织有关单位对低碳评价与低碳审计的内容、方法、监督管理机制及相应政策法规等进行研究。

5.加强企业自律。各级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这一渠道,积极组织辖区内工业企业开展内部能源审计,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机关的指导下,依据国家的节能法规和标准,按照审计机关事先规定的程序,对其自身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利用的有效性及排放的可控性进行检验,并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核查,最终形成分析评价报告,在横向比较中找到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审计工作者是低碳审计的前锋战士,只有通过审计工作者专业纯熟的审计,才能得到专业的、精确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对于煤炭企业进行低碳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影响着国家低碳事业的基础。

三、实例分析

笔者引用中国矿业大学节能技术服务站依据对某大型煤炭企业低碳审计案例,实证分析低碳审计在大型煤炭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审计方法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一)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情况

图1显示了某大型煤炭企业能源消费结构状况,图2、图3和图4分别显示了该企业二级单位原煤生产、电力生产、电解铝生产能源消费状况。

如图所示,就能源消费去向来说,原煤主要用于电力生产和供热,电力主要用于电解铝,重油主要用于电解铝中阳极生产。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准确把握该企业能源消费状况以及能源流向,为各项能源消耗指标计算和能源利用效果评价提供合理依据。

(二)分析和评价企业能耗指标,核算节能减排量

2008年该煤炭企业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2320.89吨标准煤(含洗耗),不计人洗耗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28817.06吨标准煤。图5显示了2005―2008年4年来该大型煤炭企业综合能耗指标的审计结果。结果显示2008年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当量值)审计指标为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9吨标准煤/万元,单位产值电耗为2339.31KwH/万元。企业2008年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3年相比均有降低。

(三)审计期如何从管理体系中挖掘节能潜力

针对企业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管理节能。具体措施如:

合理配备节能管理机构的人员;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实施能耗公报制度和节能奖惩制度;强化企业内部节能监察工作,强化重点耗能单位和耗能设备的节能管理;完善节能标准与制度体系,加强能源消耗的定额考核。调整产业结构,挖掘节能潜力。取消或部分取消燃煤锅炉,充分利用余热、余汽、余温实现内部工厂、生活社区等集中供暖。优化生产系统,从技术层面挖掘节能潜力。适时开发和应用可靠的节能开采技术,以工艺改革促进节能,并通过提高煤炭开采的回收率,实现开发节能。如对电耗较高的矿井主通风机实施节能改造,应用电力电子调节和液压风叶调节技术,合理选配高效节能局部通风机;矿井中央泵房排水要采用集中自动控制技术,主排水设施及相关系统运行尽量实现“避峰填谷”时用电;采用先进的填充技术将未出井的矸石回填已采掘完的巷道,实现矸石不上井,减少提升耗能。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做到最大程度的减排。综合利用煤矸石,减少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采用保水、节水开采措施,合理保护矿区水资源。增加矿井水处理工程,使水资源再利用,争取做到矿井水零排放。

四、结语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不仅是为了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而且对改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一直是我国能源大户,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对煤矿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低碳审计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能源技术改造以及近期及远期的节能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为企业合理用能、节约用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依据,是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某大型煤矿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案例分析,使生产单位自身掌握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积极查找企业的管理漏洞,促使企业提出了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技术改造措施,推动企业节能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力军是工业企业,由于当前审计工作还无法涵盖所有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单位,对一些工业企业没有审计监督权限,所以仅仅依靠审计监督来落实节能减排政策,远远不够。要保证低碳审计积极健康可持续发展,观念创新是首要、体制创新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人才建设是根本。

【参考文献】

[1]辜洪,陈训.乐轧厂开展能源审计活动[J].冶金能源,1988.

[2]刘渝康.以《书能条例》为准则推动企业节能管理上等升级[J].冶金能源,1988.

[3]韩广.抓好能源审计,促进节能减排[J].中国能源,2009.

[4]李光明.强化节能管理,提高企业效益[J].有色冶金节能,2000.

[5]张华.浅析油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6]任强.辜洪.能源审计在企业能源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能源,1989.

[7]叶大军,巩德宽,寿小卿.能源审计是企业节能增强自觉性避免盲目性的有效途径[J].北京纺织,1992.

[8]阳安江.石化企业节能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北京节能,1995.

[9]沈荣芳,张伟,阳安江.燕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节能管理系统的研究[J].节能,1994.

[10]白金仲.节能管理新思路[J].特钢技术,1994.

[1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能源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低碳节能的方法篇10

现代大学城“不低碳”现象透视

我们通过对昆明呈贡大学城内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大学校园有悖于低碳校园建设现象的实地调研,剖析我国现代大学城在建设低碳校园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校园日常生活中的浪费习惯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建设低碳校园、改善校园环境最基本的驱动力就是个人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习惯,而当前校园中各种不低碳行为随处可见。(1)办公、教学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如一些不必要的电梯乘坐,一些完全可以在户外进行的排练和演讲等活动全部占用大礼堂或阶梯教室等。另外,每间教室中当天实际平均自习的人数仅占可容纳人数的12%,每间教室的平均用电量为8.39度,每间教室排放出来的Co2为6.59kg,办公、教学区的利用率非常低,资源严重浪费。(2)教材、纸张的浪费现象。学生教材的循环使用率不足10%,以云南师范大学目前有2.4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为标准,则在校学生每年消费纸张180吨,若换算为碳排放量,则总共产生了630吨的Co2。另外,还存在文印纸张利用率低、单面复印打印的不低碳现象。统计结果显示,每间文印店每天的平均用纸数量为约3 000张,每个学校平均拥有8家复印店。若每年以280个教学日计算,每个学校每年的用纸量为6 720万张,产生的碳排放量1.1吨。(3)水、电、粮食、出行等方面的浪费现象。在大学城内,宿舍与教室经常存在无人或仅有几人的情况下日光灯全开的情况,宿舍及办公室中常有电脑旁无一人却长时间运行等现象。另外,当前大学城普遍使用一次性餐具,校园内的部分超市仍然提供免费塑料袋,粮食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在对校园停车场车辆的调查中发现,大约23%的教师拥有并驾驶私家车上下班,导致高校通勤车空车率增加,造成能源耗费及不必要的碳排放。

(二)大学城规划与建设不合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首先,大学城在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盲目攀比而过度扩张建设的现象。呈贡大学城地址在呈贡区洛羊镇,坐落于吴家营、朗家营、缪家营自然村地界内,占地43.15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目前昆明半个市区。一期规划投资将达到31亿,新校区最终规模是15万人,投资约100亿元。呈贡大学城建设占用大量缓坡耕地,造成土地等资源的铺张浪费。其次,校园建设存在重改造、轻保护的现象。不少高校将天然树林草地改造为人工林和草坪,有些甚至填埋天然湖建造人工湖,这种以人工种植的平整草坪和靠别处移植过来的树木破坏原生态的树林草地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最后,大学城中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的单元空间有扩大的趋势。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教室、办公室明显过大,一些高职称的教职人员和领导人员同时拥有多间单人办公室,造成办公等资源闲置浪费。

(三)大学城资源共享不充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城中紧邻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之间在设备使用、实验室建设、会议室建设、网络资源等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低,没有实现充分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初衷。首先,课程与教师资源共享不充分。呈贡大学城各高校之间没能够利用各自学校相应的比较优势学科来进行校际的授课教学,而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发现很少有同学会选择去外校选课,仅有少数高年级学生去外校旁听。其次,图书馆共享不充分。在图书馆自习室共享方面,去过外校图书馆自习的同学还不及被调查同学的1%,基本没有同学借阅外校图书资料。最后,实验室设备共享不充分。在参与访谈和调查的各校学生中,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外校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探求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主要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以及校园主体的行为层面,提出实现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路径。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

1.完善高校考评与监管制度。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我国国家机关的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内容分别为能源消耗监测、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耗效用公示等⑩。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考评与监管制度,注重考核高校的低碳建设水平与能力,将相关的一些低碳考核指标引入评价学校的综合绩效指标中去。另外,要完善高校校园监管体系,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将其落实到人头上,将低碳责任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在校园的低碳建设中做到权责分明,科学高效。

2.建立高校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制定量化减排标准制度。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进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需要我们寻根求源,通过碳排放的核算来指导高校的这项工作。高校可以利用其科研能力强、科研资源丰厚的优势,来进行碳核算方法的研究、推广、运用;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协助建立全国高校碳排放核算体系,制定相应的减排标准,为各高校比较碳排放量、碳排放结构提供依据。通过碳核算的优化,节能减排的量化指导,使得高校在低碳校园的建设任务执行过程中更具针对性,也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合理制定高校减排目标,科学分配低碳减排的任务。高校应制定多级指标的减排标准,并结合上级监管考核制度和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对自身节能减排进行量化检测和指导。通过每个指标的量化数据记录、绩效分析、质量评价等,来制定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教学与工作计划,并建立动态的节能减排标准制度。

3.推动政府的政策工具创新。政府作为低碳经济治理的主体,其行政上、法律上和财政政策上的相关举措,都对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在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和参政手段来规范校园低碳校园建设主体的行为。通过对增加低碳行为效用与收益,促进校园低碳;通过增加高碳行为的成本,来减少校园的碳排放。一方面可以利用碳税来对碳排放超标学校征税。政府可授予每个高校碳排放有限额规定的许可权,不同规模高校设定不同碳排放配额。如果高校的碳排放超过了配额排放量,就可对基征碳税,通过增加高校碳排放的成本来减少其高碳行为。而碳排放在政府规定的配额以下的高校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减少高校的减排成本来鼓励高校进行低碳减排行动,从而促进高校的低碳校园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并通过财政补贴来促进低碳校园建设。补贴又称为“负税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该项措施做得好的当属日本,日本历年用于研究开发资金投入的费用占GDp的3-4%,领先于欧盟及美国这些低碳强国。日本作为一个能源进口国家,在经历各种能源危机后,很早就推进了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中积累了大量节能技术,并在低能耗方面名列世界前端瑏瑡。他们对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路灯、环保节能灯、低碳建材的高校进行补贴,来鼓励高校的低碳发展,并加大了对高校低碳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对低碳技术和模式的研究予以专项支持,推进低碳技术和模式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引导高校与企业直接进行低碳技术交流合作,推进高校低碳技术科研的商业化进程。

(二)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节能减排技术

1.校园能源与材料使用低碳化。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石油这两种“高碳”一直占据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瑏瑢。高校的能源使用主要是煤炭、水、电、天然气等,从目前来看高校的能源消费结构很难短时间内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将高碳能源低碳化,多开发使用清洁能源、低碳环保型材料,多采用低碳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校园建设中。校园的道路照明与规划采用的光源应该是高效节能的,尽量采用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LeD灯等来构建学校的低碳道路照明系统,学校的塑胶操场也应当采用环保型纳米材料塑胶跑道等高新低碳技术产品。同时,新型的校园教学楼建设与设计也要多采用低碳技术,可以通过选用保温隔热的建筑材料、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的建筑设计等来实现建筑低碳化。

2.校园办公与教学低碳化。低碳教学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低碳知识的传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低碳化。关于低碳知识的传授,可以从简单的低碳概念介绍到怎样具体实现低碳、从宏观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到微观的低碳经济技术等,来对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知识进行普及。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和学生效仿的对象,更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通过低碳知识的教授、传播以及师生交流来增强大家的低碳意识,为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打好理论基础。教学过程的低碳化,主要包括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教师资源和构建低碳课堂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设备、教学耗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时将已经老化了的高耗能的教学设备器材更新为新型的低碳设备。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设一些精品课程和运用远程教学等方式来实现低碳教学;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来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低碳办公,是对教师办公行为的低碳化。主要是通过在公务活动中减少能量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首先,要减少对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通过应用无纸化办公平台来减少文印,通过网络在线文档处理、电子邮件收发等减少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其次,教师要尽量乘坐校车而非自驾私家车,通过召开远程会议来减少不必要的出差,缩减不必要的旅行次数和人数等。

3.校园碳汇减排。低碳校园的建设不但要从“碳源”上进行有效的抑制,减少碳排放还应从“碳汇”的角度进行考虑。“碳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植被生长吸收二氧化碳,另一种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瑏瑣。目前大学城高校虽有绿化,但存在绿化覆盖率不足以及将原有自然林毁掉变为人工林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正确认识绿化在校园低碳建设中的作用,采取措施增加绿地面积,通过种植一些“碳汇”能力较强的植被,维护改善校园原始树林,以设计“绿屋顶”等来实现最大发挥植被碳汇的功能。研究表明,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便可以抵消0.6-7.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瑏瑤。因此,扩大校园绿色覆盖率是缓解校园减排压力的有效途径。比如进行楼面种植形成“绿屋顶”,还可以实现对周围建筑物环境的美化,而且能够保温隔热、吸收二氧化碳。其次,推广碳捕获和碳埋存技术。该技术将成为未来大规模减排二氧化碳、延缓全球气温变暖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高校要加强与大型电厂、炼钢厂等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相关科研与实习项目,确保高校在未来可以通过碳捕获、碳埋存技术进行碳汇减排。

(三)营造师生广泛践行的低碳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