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6:00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1

【关键词】资产泡沫;金融企业;创新发展

在经历过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资产泡沫和泡沫破裂现象后,人们开始逐渐了解资产泡沫产生原因、破裂产生的风险及解决措施。中国经济连年增长带来了实体经济的繁荣和资产价格猛涨,但是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潜藏着资产价格偏离实际价值的资产泡沫需要人们提高警惕。不仅是国内资产泡沫会影响金融企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脚步越来越快速的现代社会,世界范围内的资产泡沫危机也会影响到国内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因此金融行业企业应该对资产泡沫危机加以了解并进行自身改进。

一、资产价格泡沫危机的定义及形成机理探究

目前比较典型的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破裂的案例主要有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和美国次贷危机事件,许多专家和学者们从这两个事件中提炼出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以下是有关资产价格泡沫危机的定义及产生原因解析。

第一,有关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在学术界有关资产价格泡沫尚未有官方明确定义,但是普遍认为资产泡沫的实质是因为资产价格膨胀导致偏离资产实际价值而产生的现象。在我国来说最有可能引起我国资产泡沫危机的是目前高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目前买房和炒房的狂热尚未褪去,房地产市场仍旧在不断扩张产业并且抬升房价,这种价格虚高的现象就是“资产泡沫”,除此之外相似的例子还有我国的股票市场。根据房地产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推断,资产泡沫能够产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某一产品或者某一行业拥有良好的预期促使大量资金投入到其中从而引起价格升高,这种行为会催生市场投机行为和市场投资从众现象导致资产泡沫的壮大和膨胀,一旦资产泡沫产生破裂就会对国内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第二,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机理分析,目前房地产行业是最容易引起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产业,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放宽了贷款生审查并将款项投入到其中,一旦产生资产泡沫破裂就会对整个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关于资产泡沫的形成机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分别是资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和资产泡沫破裂的原因。

资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宏观经济运行、市场主体行为、货币流动方向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较好且保持上涨状态,尽管近年来经济上涨速度有所放缓并进入经济新常态,但是整体经济运行状态仍然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多投资机会助长了一些热门行业发展。其次目前市场主体仍然习惯于将货币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升值,房地产市场投机炒房行为和金融市场投机行为成为促进市场投资活动活跃的主要原因,这种市场行为主要由于投资主体较高的投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产业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最后由于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储蓄习惯和消费习惯导致大量的闲置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我国居民传统的安居乐业思想以及理财意识的萌发导致很多居民储蓄成为房地产市场资本,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虚高直至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为经济发展带来危险。

资产泡沫最终膨胀直至破裂阶段的原因分析可以从预期膨胀和经济运行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市场投机投资行为带动了很多消费者盲目地跟从其他人将资金投入市场当中,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投资知识和资本判断能里,投资者完全缺乏理性进行投资的行为导致市场狂热,与此同时投资者在资本不足时往往选择借贷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放贷给这些消费者,进入市场的资金不断在市场累积造成资本价格一路飙升并导致泡沫逐步膨胀。这种泡沫膨胀过程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并滋生投机炒作行为为泡沫破裂埋下隐患。

资产泡沫破裂的基础就是资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积累了大量的市场资金,不仅如此还会吸引更多对该市场持有较高预期的消费者向市场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资金链断流或者资本家大量撤资的情况就会导致市场运行出现异常和资产价格瞬间跌至低谷,即所谓的资产泡沫破裂。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阶段,在这个阶段下有些产业会出现缩水现象违背投资者投资预期,这些投资者一旦发现该产业发展前景不是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时会将自己的投资撤离该市场,在价格升高和投资行为狂热的市场中进行撤资会引起其他市场参与者怀疑自身的投资行为而跟风撤资,一旦大部分投资者选择撤资就会导致整个市场资产价格下降致使资产泡沫破裂;其次我国很多有投资能力的市场参与者并没有扎实的金融知识基础,进行投资大多听从一些专业人士建议或者仅凭借主观判断盲目投资,跟风投资行为者在资产进入或者资产撤出时都会带动更多盲目Y产进行市场行为加剧价格下跌程度,因此整个市场预期一旦发生转折就会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最后我国产业之间大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就存在着密切关系,由于房价飙升和人们热衷于买房的行为导致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很多人为了买房而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借贷款项进行投资,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对如此大的贷款需求就放松了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和抵押物交易等原则,导致一旦出现资产泡沫破裂人们手中的资产价值大量缩水无法偿还贷款的现象,银行等收回贷款资金难度会加大导致银行正常运转资金匮乏,容易引起金融市场恐慌并波及其他行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资产泡沫主要是由于某一产业过热吸引大量资金进入造成的经济虚假繁荣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会造成市场资产价格高于实际价值还会为整个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一旦出现资产泡沫破裂行为会导致资产缩水和经济市场混乱,相关金融企业必须对自身金融行为做出创新与发展。

二、资产泡沫背景下企业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措施

中国的资产泡沫不仅存在于房地产市场还存在于股市等金融市场,在这些资产泡沫尚未破裂时期相关金融企业应当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并采取相应创新措施,防止在资产泡沫破裂给企业带来太多负面影响,以下是对企业在面对资产价格泡沫时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建议。

第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对贷款人的资格审查防止形成坏账和死账。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产业过热时期容易产生投机投资心理,认为将资金借贷到这些行业能够增强资金流动性和降低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但是这些行业在经济虚假繁荣现象的背后是时刻可能坍塌的价格体系和随时缩水的资产价格,因此金融机构不能盲目将自身持有资产借贷进入该行业。在进行贷款审查时要充分考虑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评估结果,对贷款人还款能力从资本盈利性、投资风险性、贷款人信用和抵押物等方面全面进行考察,不能由于暂时的投资预期良好就将资金贷给借款人,建立健全银行信用评估系统以便防止投机投资者流动借款增加贷款风险的行为,严格按照贷款流程为贷款人办理相关业务,对不符合贷款要求的投资者坚决不予贷款。贷款业务办理后及时了解贷款人资金流动状况以便及时评估贷款人还款能力,防止在资产泡沫来临时贷款人资产缩水无法按时还款的现象。一旦有大额贷款需要办理时应当在金融机构内部进行综合评估与科学决议后再决定是否借款,以防止资金无法回收造成金融企业自身周转困难问题,只有从金融机构本身资金流动方向入手才能有效防止资本泡沫破裂对金融企业的负面影响。

第二,积极关心市场发展态势,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许多金融企业也会选择将自身资产直接投入到虚假繁荣行业中去而不是选择借贷,在进行这些资金的投资管理时应该派遣专业金融人才进行管理,在资金投入后相关人员做好资产盈利状况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动态以便在资产泡沫破裂前上报企业及时撤资减少损害。企业应当降低资产投机炒作心理,不能盲目跟随市场热度进行投资甚至进行破坏资本市场秩序的行为,在资产发展前景不被看好时应当及时将资产从市场中撤回以便减少企业资金损失。企业应该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资产泡沫破裂行为进行预防,该系统能够对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作出准确评估和预测,企业制定金融风险分级制度以便控制撤资力度和资金规模,在资产泡沫产生时能够及时预测并且估算企业是否能从中盈利。

第三,金融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及时发展。金融企业增强自身员工的金融素养和金融预测能力,对企业员工及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投资能力增强,金融企业在面对出现资产泡沫的行业时应该及时判断该行业是否有升值空间并抓住机遇及时进入,投资时能够及时预测该行业升值空间并且控制资本投入量,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拥有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以便支撑企业正确投资行为,及时发现资本泡沫破裂的前兆并加强观测和前景预测,在泡沫破裂来临之前能够及时撤出企业投资防止资产缩水。金融企业的员工预测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影响企业整体投资质量,一旦整体企业素质提高就能有效防止企业在面对资本泡沫时的盲目投资行为,为金融企业发展做出有力保证和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某行业金融资产泡沫产生后处于该行业中的金融企业并不是束手无策,如果企业能够及时预测金融风险并建立风险预警w系就能够有效提高投资质量,甚至在资产泡沫破裂之前抓住机遇还能够让企业发展质量提高,因此金融企业应该创新自身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和行业升值空间以便让自身发展更有意义和潜力。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纵观以往的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其导火线都是房地产泡沫的无限膨胀,而且每次危机过后都伴随着经济的长期不景气,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不利影响。鉴于这样一种残酷的现实,房地产泡沫成为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随着房地产泡沫成因的日益复杂性,对房地产泡沫的研究也应当寻求更多新的角度。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在此有必要对房地产泡沫的定义、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便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及建议。

2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要分析房地产泡沫,首先要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也就是房地产泡沫的定义问题。帕尔格雷夫在经济学大辞典中将泡沫状态描述为: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买主往往是以投机获利为动机,并不关注资产本身的盈利能力,接着便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一般认为,当房地产价格出现短期内异常快速增长,严重背离其基础价值并大大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时房地产泡沫就产生了。

目前,国内学者对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刘洪玉等认为房地产泡沫是由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造成的。韩冬梅等对以往学者关于房地产泡沫的定义给予了较为全面的解释,认为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必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房地产泡沫以在固定时期内供给缺乏弹性的房产和地产为载体;2)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是买主对价格或收益的不理性预期而产生的投机心理所导致;3)判断房地产价格是否出现泡沫的依据是房地产价格与经济条件决定的基础价值的比值大小;4)必须是房地产价格与基础价值相比出现非平稳偏移时才能判定为出现泡沫。

3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分析

3.1金融支持过度是房地产泡沫生成的直接诱因

早期关于房地产泡沫成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股票市场,如Krugman(1999)认为,在地产市场中所有泡沫都是由银行融资引起的,美国的储蓄和贷款协会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allen等人(1998)将资产定价等系列模型进行拓展,发现银行等金融中介的问题导致了资产泡沫的产生。可见在金融领域,国际上对于泡沫的成因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金融中介在泡沫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谢经荣等(2002)将allen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地产领域,结果发现资产价格与信贷数量相关,资产回报的不确定性将导致资产泡沫的产生,而人们对未来信贷扩张的预期以及扩张程度的不确定性将提高泡沫的严重程度。周京奎(2006)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具体的市场结构(如不完全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的影响,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房地产融资过程中银行和借款人的策略选择,认为银行金融支持过度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根源,并且提出金融支持过度假说和衡量金融支持过度的临界值,对我国房地产金融支持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房地产泡沫生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目前从金融角度解释房地产泡沫的生成,认为金融中介的影响及信贷过度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直接原因,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国内外学者也一致认同。

3.2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投机和炒作导致房地产泡沫生成

笔者认为,存在房地产市场投机是因为其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同人对同一资产的价值评估不同,由此产生房地产市场上投机过多的现象,出现泡沫化趋势。外国学者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的主观信念会产生不同的投资行为。众所周知,特定资产的价格要高于其价值,投资者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人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它们,所以会持续购买此类资产。这种主观信念所引导的投资使资产价格彻底偏离其价值,最终产生了泡沫。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和投机因素在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使得对房地产泡沫成因的解释更加贴近现实,这就对以往单纯地从金融角度研究房地产泡沫成因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基于这一角度提出的假说一般只是单纯地进行数理推导论证,尚需结合实证分析为这一研究成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3相关体制不健全导致房地产泡沫生成

季卫东(2003)等人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日本型经济社会的存在导致和助长了房地产泡沫的生成。对于我国制度缺陷在房地产泡沫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展开了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在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居民只能通过购买商品房来满足其基本需求,这将直接导致房价上涨,从而出现房地产泡沫。有的学者则强调了国家税收制度和地方政府考核制度在房地产泡沫生成中起的重要作用,如尹中立(2005)和李木祥(2007)分析了导致我国房地产泡沫生成的税制因素。尹中立认为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等,迫使其“经营城市”,依靠大量出让土地来弥补财政收入的缺口,这成为房地产泡沫生成的制度基础。李木祥则强调现行税制在保有环节税种少、税负轻,税收制度不合理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直接原因。住房保障制度不健全、税收制度的缺陷以及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不完善都是当前制度设计方面的缺失,也是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中较为特殊的因素。

4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4.1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影响

国民经济是一个由许多产业构成的庞大的、多层次的体系。房地产业因其产业链跨度大,产业附加值高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发达国家很少有将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一是因为在其他国家商品房在住房供应结构中并没有中国这么高的比例;二是因为房地产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占用大量的资本但直接创造价值财富的能力却很低,但在中国,房地产业是大量资本、人才、优惠政策的聚居地,成为支撑很多地方经济命脉的产业。

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有其正面的经济效应: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拉动GDp的增长,从而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同时,由于其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能够带动其他关联行业的发展,房地产泡沫具有行业经济带动作用。

但是房地产泡沫的发展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经济效应和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房地产泡沫造成大量资本从实体产业流向房地产,抑制了产业结构优化;房地产价格虚高使居民财富大部分用于买房甚至借贷买房,限制了居民的购买能力,不利于我国扩大内需,阻碍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同时房地产泡沫破裂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5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投机炒作、金融支持过度、体制缺陷等因素都有可能催生和助长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通过对房地产泡沫的诸多可能的诱因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对我们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打出防治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的“组合拳”,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5.1加强金融监管,合理利用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

总结以往的经验,金融支持过度是造成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过剩,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个人贷款的审查程序和标准,逐步建立并完善个人诚信系统;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同时,还应当提高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比率和开发商自有资金的持有比例,加强对贷款主体的资格审查等,这些举措无疑都将成为控制房地产泡沫扩张的有效途径。

5.2建立完善的房地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透明度,抑制投机和炒作

将稳定房地产价格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长期目标,引导购房主体形成合理的预期,有效抑制投机。具体来说,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应根据地区人口、收入水平等房地产的基础价值决定因素制定详细的房地产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予以公布。同时,强制开发商对楼盘信息进行公开,避免捂盘、囤积现象的发生。

5.3加强政府约束,转变政府观念;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房地产税收制度

一方面,完善政府考核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避免地方政府为追求地方GDp的短期快速增长而大量批地的现状和寻租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完善政府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同时,调整房地产各环节的税负比重,增加房地产交易和保有环节的税负,通过税收来抑制投机炒房等行为。

5.4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严格控制房地产的开发总量和建设过程,还要严格控制豪宅的审批与建设,防止出现由结构性过剩而引发的泡沫。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审批规模,根据商品房的需求量来确定土地供应量,严格执行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避免盲目扩大开发用地,以此来平衡土地、房屋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经荣,朱勇等.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7)

[2]杨帆,李宏瑾,李勇.泡沫经济理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J].管理世界,2005.(6)

[3]李木祥.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4

[4]刘会洪,王文涛.高房价、泡沫与住房保障[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6)

[5]位志宇,杨忠直,王爱民.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研究的新视角,[J].系统管理学报,2007.(5)

[6]刘维新.正确认识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性质与作用,[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4)

[7]葛扬,眭晓燕.房地产泡沫化机理及其影响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11)

[8]董志勇,官皓,明艳.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2)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3

关键词:新经济;泡沫经济;金融;产业结构

一、前言

1980年代之前的日本经济堪称完美,它取得了令全世界羡慕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发展速度之快更是令人顺舌。但是自从1988年开始,日本的泡沫经济越演越烈,最后不得控制只能崩溃,从此日本经济就进入了冬季,直到现在可以说都没有恢复过来(杜艺中,2010)。我国目前经济的状况与当时的日本有些相似,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与此相对应,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如出口顺差过大、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以及金融改革等等,这些都是当时的日本所发生过的。因此,研究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泡沫经济的定义

经济学中泡沫这个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种含义:一是生成泡沫必然有载体,泡沫的载体通常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可能是流通性强、易于交易的虚拟资本,也可能性是具有稀缺性的某种资源如土地、房地产和可收藏,可保值的东西。但这些资产都具有交易成本低和供求关系不易达到平衡的特点;二是形成泡沫时,必然伴随着资产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的现象发生;三是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产生于投机性,也可能产生于对基础价值的偏离;四是泡沫经常表现了形成、膨胀或者逐渐收缩的运行状态。

和“泡沫”(bubble)有关的经济学概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经济泡沫,另一个则是泡沫经济。本文认为二者是两个具有紧密联系的不同的概念。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经济泡沫的产生主要与投机需求的存在有关,泡沫经济指的是由虚假需求形成的局部经济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使社会有效需求得到过度刺激而形成的虚假繁荣形象,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孙少波,2011)。

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只要有市场经济,经济泡沫总会时不时的产生,只要把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活跃市场经济是有利的。可是当政府对经济泡沫的控制不利,泡沫过多的时候,才会演变成为泡沫经济。所以,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之间又是有联系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比如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进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市场竞争繁荣经济。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的认识到,经济泡沫中存在着消极因素存在着投机的成分。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一方面所决定的。经济泡沫的存在对于加快资本集中,促进市场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它的出现也是常态。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就能够做出对于经济泡沫的理性判断的指标体系,以判定经济泡沫是否有可能会演变为泡沫经济,以尽早对其进行防范。

三、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成因

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以汇率变革为主线,系统研究日元贬值对泡沫经济形成的影响以及对整个日本经济的影响以投机泡沫为主线,系统地研究了投机泡沫产生、发展和破灭的过程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并从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研究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寻找在日本前期的经济辉煌中是否隐藏着产生泡沫经济的因素。

(一)扩张的财政政策。日本政府在“广场协定”后,放松了对财政的控制,以期通过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并以此来阻止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为了缓和对美贸易关系,减少日美贸易摩擦,中曾根首相于1985年设立了一个由前日本银行行长前川春雄为座长,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次郎等为委员的研究会,作为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这个研究会的全称“以实现国际协调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其提供的报告被称为“前川报告”。“前川报告”于1986年和1987年相继公开发展。

日本政府接受了“前川报告”中关于通过扩大内需,实现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战略。扩大内需战略包括: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兴建公共工程;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企业设备投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转变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战略的基本思路;通过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济项目顺差,改善国际经贸关系。长期超低和过快增长的货币供应推动了银行贷款快速扩张,使得本来资金已经十分富裕的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推动资产价格膨胀,形成泡沫经济。

(二)日本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日本金融政策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金融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大大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和信用体系风险,这就为资本市场上产生泡沫提供了资金的来源和宽松的环境。在日本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前,日本的金融体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政府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作用。一直以来日本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金融方面,政府的作用同样存在。首先,它表现在政府对金融活动进行各种管制。像在利率方面,政府严格实行对利率的调整,并且利率也一直是日本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力工具。再次,日本政府的“金融保护行政”。在日本金融业方面,不管是银行还是其分支机构,都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之下。金融机构的成立、破产都必须得到政府同意。如果有些银行经营不善,政府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进行保护。这一方面有利于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但另一方面又会使得人们觉得银行永远不会破产,在泡沫形成过程中会加大人们的投机心理。

第二、实行专业化分工体制。日本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不同机构。在日本金融行政保护思想的指导下,各个不同机构都有明确分工。政府不允许某一业态的金融机构来从事其他方面的金融业务。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银行业务与信托业务、证券业务与信托业务都相互分离。这种业务之间的分离可以防止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是金融业健康发展,但到了日本金融制度改革之后,这种分工便逐步取消了。

这些特征对于处于资金短缺时期的日本来说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它对于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经济的发展是起过很大作用的。并且日本金融制度的这些特征对于金融风险的发生也能起到很好抵制作用,是很好的制度选择。但是日本经过长期发展,到了8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资金充裕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郑秀君,2011),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依赖大企业对银行的贷款是很难实现银行发展的,这使得银行不得不扩大贷款企业的范围,向中小企业放贷,再加上国内外其他一些因素,使得日本不得不对其金融制度进行改革,实行金融自由化,这也加大了日本金融风险的产生,使得经济泡沫的膨胀成为可能

(三)忽视金融创新。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界压缩成本的需求更加强烈,而一直由银行业掌控的财务费用则成为首当其冲的削减对象,但日本银行业不愿放弃自身利益,双方在各种讨价还价上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日本银行业更没有以此为契机,通过客户的诉求,探究业务增长的新方面及培养相应的业务能力,最终导致业务能力落后于欧美银行以及本国客户的大量流失,不得不开始把握中小企业,并在融资方面追求“高风险,高回报”,对风险较高的“泡沫产业”的融资大量增加(邢天添,2015)。

此外,因为日本是以间接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据统计,1975至1984年期间,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高达89.7%。而为了确保间接金融体系的顺利进行了,日本金融当局实行的是“护送舰队式”的管理体制,使银行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但同时也使得银行业缺乏竞争,导致缺乏效率,而在资金投向方面考核与监督力度也不够,这也使得泡沫膨胀时期,资金大量从银行流入“泡沫产业”。

(四)产业结构调整不力。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主导产业的支撑,主导产业是一些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靠它出口创汇。但当时日本主导产业的发展都已接近成熟,但新的主导产业却尚在形成中。这就使得企业难以融资,产品也缺乏竞争力,外来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减少,经济项目出现逆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向银行的贷款难以偿还,银行的呆帐和坏帐增加,资本就会向非生产性领域集中,以求得赚取风险和利润,从而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火爆,引发泡沫经济。同时,国内科研水平方面大大落后于欧美,使得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十分缓慢、艰难和被动。经济增长动力匮乏就使得日本的产业结构无法从旧有的框架中解脱出来。

四、结论

泡沫经济会引起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攀升。同时对于本土的金融业具有巨大的打击。不良贷款的增加,企业资产缩水,金融信用下降,股票价格暴跌。无论是从银行的角度还是企业或投资者的角度看,泡沫经济都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杜艺中.日本泡沫经济的再回顾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0,04:66-70.

[2]孙少波.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1.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4

[关键词]资本市场;泡沫;经济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050-03

1引言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国由于资本市场的泡沫导致金融危机的事件屡见不鲜。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18世纪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股票”泡沫,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以及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几乎每次泡沫破裂,都会给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危机和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使得日本丧失了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出口大量减少,并导致了经济的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且两次调低贴现率,形成了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并最终催生了资产泡沫。为了遏制泡沫的继续膨胀,日本政府大幅调高贴现率,使得很多从银行贷款投入股市和房市的人无力偿还贷款,形成不良资产,更有很多金融机构因此而破产。资本市场泡沫的破灭使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衰退期。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同样如此。房产市场价格上升和抵押贷款条件的放宽促使人们贷款投机房产,人们贷款投机房产又推高了房产价格,如此循环反复,使美国的房产市场出现了泡沫。而2006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利率上升,使得以浮动利率从银行进行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越来越无力承担还款的压力,最终次贷危机爆发。这次危机不仅使美国境内的很多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股市暴跌,也严重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和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2我国资本市场泡沫形成的原因

引发资产泡沫的首要条件即大量货币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引发流动性过剩。当过剩的流动性追逐有限的投资机会,自然会造成资产价格虚拟膨胀,从而产生泡沫。当一种或多种资产的名义价值或市场价值普遍地、极大地偏离其内在价值,虚拟市值高度膨胀,并广泛渗透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导致整个资产链条充斥泡沫的时候,资产泡沫化现象就发生了。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市场环境由于受到某些突发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时,泡沫会迅速破裂。金融机构之间高度相关性会导致资产泡沫破裂产生的影响迅速蔓延,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衰退。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面临着大量货币资金的冲击。这些资金一方面来自数量庞大的国际游资,另一方面则可归因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银行贷款的增加。

国际游资又称为热钱,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投机者根据对市场和别的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利用利率、汇率、金价、商品价格和证券价格等变动情况来谋取投机利润的短期性资金。国际游资最主要的特点是高度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和强烈的投机性。2007年与2008年上半年,中国遭遇了巨额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从2008年第3季度起,受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影响,大量短期国际资本开始从中国市场流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出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间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44亿美元、385亿美元与396亿美元。但是从2009年2月起,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剥离了与次贷资产直接相关的有毒资产,金融机构的主要目标也已经由披露亏损变为重新赢利,因此中国资本市场再次成为短期国际资本竞相角逐的理想目的地。此外中国的股票市场在经历了由6000点到2500点的俯冲后重新具备了投资价值,挤压房地产泡沫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逐渐转变,因此从2009年第2季度起,大量短期国际资本又重新开始流入中国。正是由于这些国际游资的涌入,使这些年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扶摇直上,一些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在稳步攀升。尽管2004年国家出台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房价上涨,并且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仍然保持了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价格上升绝不仅仅是由于我国居民住房需求量的增加,而是国内外的一些炒家借机抬高房价获取高额利益的手段。房价的上涨造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引起过度投资开发,进而导致房地产泡沫。

除了国际游资外,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我国的信贷政策也是造成货币资金大量流入资本市场的原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停滞甚至衰退时期,国内经济发展低迷,信心不足,增长缓慢使得这些国家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了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国市场。此外,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一样,美国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复苏和发展,大幅降低利率,也使得很多投机者试图通过将资金投入中国市场而获得利益。对于我国自身而言,过剩的信贷也推动了资本市场泡沫的形成。据估计,2009年过剩的信贷至少有3万亿元,其中很大部分没有用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上,而是投入了房地产行业。同国际游资的作用相似,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会吸引更多的开发商投资建房,并因此拉动GDp的增长。然而,房价的虚高并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这些高价房大部分被占中国人口比例很少部分的富人买走或是被政府占用,其中很多房屋都被空置。这些人买房的目的并非居住,而是通过炒房从中获取高额利润。投机行为逐渐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济活动中的心理因素也会促进泡沫的形成。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羊群效应”的心理。羊群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原有的态度并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金融市场参与者人数众多,人们都倾向于认为多数人的决定就是合理或正确的。因此,羊群心理可能使大量理性的市场投资者转向以噪声交易作为其占优策略的从众投机,这将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对其基础价值的偏离,从而加快泡沫的膨胀和破裂。此外,羊群心理一旦被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利用,依靠资金实力操纵市场,蓄意炒作,而大量不明真相的中小投资者盲目跟进,价格上涨时纷纷买入,价格下跌时则又纷纷抛出,这就可能造成一种所谓的“羊群效应”,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价格暴涨暴跌,增加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金融市场上另一种心理因素为“博傻心理”。所谓“博傻心理”,是指金融市场上,尤其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购买金融资产时并不分析其基础价值,而是认为以后该资产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因此也就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只要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抱有相同的预期,这一市场接力棒就会不断向后传递,这就极易导致资本市场的狂热,资产价格大大超出其价值,并最终形成泡沫。

3度量泡沫的方法

因为泡沫的本质是信贷资金支撑的虚构性需求及其所引致的市场价格中的虚构增值部分,所以可以通过考察市场中是否存在虚构性需求来探知虚构增值是否存在。虚构性需求是对资产价格升值的追求。如果市场上平均资产收入率(比如股票的e/p)低于利率(即资金成本),投资者仍然购买资产,他们一定是在追求资产升值带来的收益,即市场上一定存在非实在性需求。所以,泡沫存在的条件是:当使用信贷资金购买资产时,资产平均收入率小于利率,即ε(r-p),则并不存在泡沫,但如果在ε>(r-p)逆转为ε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度量泡沫的方法:

(1)用“收入资本化定价法”计算股票泡沫水平。证券产品投资价值高低主要通过“收入资本化定价法”进行判断和分析。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投资价值)都取决于持有该资产可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收入。由于未来的现金流量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测,其价值采取的是未来预期值的形式,因此需要利用贴现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投资当期的现值。在选择贴现率时,不仅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且还应该反映未来现金流的风险大小。内在价值求出后,根据实际股价的观测记录,测量股价偏离内在价值的程度,以此衡量泡沫的大小。收入资本化定价法的基本原理可用下面的数学公式表示:

式中:v为资产的投资价值或者内在价值;ct为第t期的现金流量;r为贴现率,又称资本化率。

(2)用市盈率测定股市泡沫水平。市盈率为p/e,表示股票的相对价格。它是股票价格同每股收益的比值,可以直观地反映股票市价和赢利水平脱节的情况,是判断股票价格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股票泡沫的重要依据。各股的泡沫可以用其市盈率同自身多年平均市盈率相比,或者同本行业或整个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相比较。如果个股现时市盈率高于比较的标准,则可判定存在泡沫,反之,就没有。

(3)托宾的“Q”说。我们还可以用托宾的“Q”来衡量股票市场的泡沫。Q表示公司市价同其重置价值之比。Q值越高则意味着购买一个公司比投资建立一个同样的公司相对成本高,因而存在股票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

(4)用泡沫系数测定泡沫大小。股票市场泡沫也可以看做是一段时间内股票市值增长率大于名义增长率所产生的虚拟资产。因此,可以用股票市值增长率与增长率的比值作为泡沫系数。成熟股市中,泡沫系数大于1,说明从整体上看,股票市场存在泡沫成分,比率越大,泡沫成分越多,而泡沫系数小于1,说明股票市场存在着负泡沫,反映市场对经济价值存在普遍的低估。张凯文对多个国家股票市场泡沫系数分析后,认为对于成熟市场,泡沫系数在2~4较为合理,而对于新兴股市由于市场扩容、经济超速发展等内部原因,使泡沫系数大于4也为合理,甚至可以达到成熟市场的2倍以上。

4结论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变化,金融格局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已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将因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改变。在新的秩序和格局尚未完全确立前,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将逐渐改变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使直接投资占国际资本净流动的比重从80%以上逐步下降到50%左右,而这种发展特点势必给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资本市场泡沫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梅新育.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宋军,吴冲锋.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114).

[3]宋福林.我国热钱流入的问题及防范[J].经济研究,2010(1):73.

[4]孙为昭.浅议我国热钱的流入及防范对策[J].华北金融,2010(4):65-66.

[5]阎梁.我国资本市场泡沫及其度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4):157-163.

[6]万水林,张耀辉.中国资本市场泡沫与市场信用建设――由资本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引发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20):106-108.

[7]李继民.资产泡沫重启[J].金融,2009(8):78-79.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5

【论文关键词】金融泡沫;投机资本;房地产泡沫

一、引言

从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近400年的时间里,人类在金融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融工具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再先进的金融模型似乎也无法阻止金融泡沫的产生,而投机资本正是催生泡沫的主因,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金融资本在国际间大范围流动的阻力越来越小,交易成本越来越低,这种资金无摩擦的流动使得金融泡沫更容易产生,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08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至今都未能完全恢复。本文正是试图探讨投机资本是如何催生金融泡沫,金融泡沫的产生直至破裂具有哪些特征,最后具体到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现状及解决途径。

二、投机资本的利与弊

牛津字典对投机的定义是:对商品、股票和证券等的一般性买卖行为,与普通交易或投资不同的是通过市场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来获取利润。根据这个定义,所有那些买入(卖出)某一样资产只是为了今后能够以更高(更低)的价格卖出(买入)的交易都是投机易。而以投机易为运作手段的资本就称之为投机资本。

投机交易依靠不确定性而存在,不确定性既是投机交易的利润来源,同时也是风险的源泉。但投机资本的存在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期货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众所周知,期货交易由于高杠杆化,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然而最初期货交易的诞生却是为了规避风险,也就是套期保值交易。一直到今天,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通过套期保值交易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为商品进行合理定价。但是如果市场中仅有生产者或称套期保值者,出于交易者人数较少及交易方向趋同等原因,套期保值交易往往难以达成,这时就需要众多的投机者进场交易。于是期货市场的存在就可看作是套期保值者通过放弃盈利的机会,将亏损的风险转嫁给投机者,而这各取所需。目前期货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交易者都属于投机者,正是投机交易的存在,使得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投机之所以为人所厌恶,是因为投机交易和投机资本在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会产生一个副产品——金融泡沫。金融泡沫是指由于过度的投机,使得金融资产价格严重高于其合理的价值的经济现象,这种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的状态难以长期持续,一旦无法为继,资产价格就会快速大幅下跌,导致泡沫破裂。如同投机一样,金融泡沫也有其两面性,在泡沫产生和膨胀阶段初期,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经济快速增长,金融资产的持有人也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回报。然而随着泡沫进一步膨胀,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赚钱效应使得人们开始盲目、疯狂,产业资本不满足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而转投金融领域,虽然虚拟财富依然在增长,但是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越来越小,甚至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出于各种原因导致泡沫破裂,由于资产价格严重下降,资产持有者面临巨额亏损,同时债务违约等问题相继出现,导致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资产状况迅速恶化,同时,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会通过成本、需求等途径波及实体经济,导致经济下滑甚至产生萧条。

综上所述,投机资本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只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金融泡沫。

三、金融泡沫形成至破裂的过程

1.泡沫的形成

根据普林斯顿经济学家jose′a.scheinkman和熊伟的研究,泡沫的产生是源于投资者对于重大经济问题的意见不一致。具体过程如下:多空双方对价格的走势有很强的分歧,看空的投资者会抛售甚至做空,但是由于做空的成本非常大,而且风险也很高,所以一般的投资者都不会站在空方这边,这样多方天然就占优势。当价格上升的时候,空方就损失惨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升。而多方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引来更多的新投资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由于市场上有很多群投资者,当一批投资者认为价格过高时,总有另外一批投资者进入市场推高价格,或者是原来看空的投资者转变观点。在不同群体的投资者的推动下,价格会越来越高,泡沫形成。

如果从宏观流动性的角度分析,金融泡沫的产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流动性泛滥导致,这时金融泡沫往往产生于资金容量庞大的资产领域,例如股市、楼市等,这样的泡沫往往持续时间较长,规模和影响也较大。但要注意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引发泡沫的可能诱因,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日本在过去20年间长期实行“零利率”的政策,但是依然没有再度引发资产泡沫。另一种是结构性流动性泛滥,也就是市场上整体资金并不十分宽裕,但由于难以寻找到良好的投资标的,使得投机资本集中于少数资产领域,这些资产类型往往是之前被资金关注较少,因此具备足够升值空间的品种。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泡沫往往存在于一些小众化的投资品市场,例如艺术品、珠宝玉石、红木家具等,这种投资品市场往往依赖其稀缺性而存在,因此资金容量较小,相应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有限。

在泡沫的形成阶段,价格刚刚开始偏离其价值,但因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候市场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投资者并不是以“投机”为目的的,而一旦价格开始推升,赚钱效应显现,嗅觉敏锐的投机资本就会大举入场,为价格加速上涨提供动力,也就进入了泡沫的膨胀期。

2.泡沫膨胀

泡沫形成时价格的走势是稳步上升,但是进入膨胀期后,价格会加速上涨。在泡沫膨胀期会出现下列的现象:理性的投资者从一开始就看出了泡沫的存在,因此做空或观望。赚到钱的投资者开始抛出手中的筹码,但是有更多的新投资者进入,所以价格还是加速上涨。很多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赚到钱,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这些人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而更多的人也决定一试身手,价格被进一步推高。最初理性的投资者开始怀疑自己的初始的判断,由于害怕错过这次机会,所以也开始买入。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分歧仍然很大,看空和看多的投资者都占相当大的比例。

3.泡沫破裂

泡沫持续膨胀,直到有一天,当资产价格上涨到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的程度,或者市场上出现重大转变时,泡沫到达了顶点。这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终于达成了价格过高的共识,因此一同抛售。而此时,由于很多投资者承担了过大的风险(比如借债买房或炒股),价格的下跌导致他们(以及他们的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泡沫破灭了,价格的下滑比上升时还要快。这就是著名的明斯基时刻。一般来说,泡沫上涨期(形成、膨胀)和下跌期(崩溃)的用时比例大约为5比3。即如果是一个持续8年的泡沫,其中5年是上涨,3年是急跌。

四、我国房地产泡沫分析

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一大难题就是高企的房价。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房价已经上涨到了百姓难以承受的地步。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求平抑房价,如收紧银行房贷,出台限购政策,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等,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同时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使房价回归合理区间。

那么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呢?通常,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上涨可能是出现房产泡沫的预警信号之一。就中国而言,过去10年城镇新建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年均上涨了9%,09年涨幅则达到了两位数。在一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的经济体,房价以这种速度上涨也不让人意外。不过,官方公布的房价数据并没有按地段或质量进行调整。由于销售的大多数新建房屋往往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官方的房价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房价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的真实情况。中国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中原地产也公布大城市二手房销售均价。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平均房价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官方数据反映出的情况。用来评估房地产泡沫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即一套住房的平均价格相对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而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非常高:老百姓通常得用9到10年的收入才买得起一套房;而在一些大城市,这一比率最近攀升到了20年。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通常在4-6年。另一个与房价相关的指标是租金回报率,也就是房屋不动产的资产回报率。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目前一线城市房产的租金回报率已经跌破了3%,上海更是已经接近2%。这一回报率已经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说明目前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并不以收取租金为获利手段,而是依靠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属于典型的投机资本。其实,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标准来判断,当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过高了,买不起房了的时候,就可以断定房价存在泡沫。

与一般的金融泡沫相比,楼市的运行规律稍有不同。楼市泡沫的推动力主要是恐惧。在泡沫的形成阶段,只有比较富有的人群才买房,而随着房价的增高,原来不具备买房实力的人群陷入对未来的恐慌,从而以“倾家荡产”或“创新”的方式加入楼市。因此,市场上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新奇现象,比如高价倒卖楼号,合伙买房等。另外,楼市几乎没有做空机制,因此理性的投资人最多也就是观望而已,这样楼市就被多方完全占据。另外一个推动楼市上涨的因素是卖方的“惜售”行为,具体表现为新楼盘推迟开盘以等待高价,或者二手房卖主在签约前后仍多次涨价等。惜售行为在泡沫上涨期会助推价格上涨,但是在泡沫崩溃期会导致卖方不能及时止损,加大损失,从而进一步压低房价。在某一个时间,多方的热情退去或是遇到重大的经济或政策环境转变,价格开始下跌,此时市场会等待原来观望的购房人购入从而继续抬高房价,如果还是没有人买房,这就是房价见顶的信号,楼市泡沫开始破裂。

针对我国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因素会触发楼市泡沫破裂,例如:信贷大幅度收紧、利率大幅提升、允许资本外流、股市或其他资产市场持续表现良好等,也有可能到了某个时点房价不再上涨,房地产的实际资产收益率为负,从而造成需求下降。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6

一年前,雷曼兄弟倒闭。美国政府拒绝救助,以期限制政府救助的规模。接下来的六周,这一举动给其他金融机构提了个醒:雷曼就是下场。当雷曼成为过去式,美国政府认为,其他金融机构已经结束了他们和雷曼的交易,雷曼倒闭的影响不会波及其他机构。但是,美国政府并未意识到,整个金融系统就是一个“巨型雷曼”。美国政府将把短期借款投放到高风险的低流动性资产上。债券市场支持着金融机构,因为确信政府会在危机之时,帮助每个人渡过难关。雷曼的破产,动摇了这一信念。债券市场拒绝为金融机构循环融资。当然,金融机构也没有能力把它们持有的资产变现去偿付债务。整个金融体系就此崩溃。各国政府及中央银行被迫用直接借款或者担保等手段救助所有人。

雷曼的崩溃适得其反。各国政府被迫将隐性担保变为显性担保。从那时起,再也无人敢提让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债券市场再次为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因为他们对政府担保充满信心。雷曼事件中,政府完败,华尔街大获全胜。雷曼则白白送了命。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今天,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正在庆祝它们在稳定全球金融体系中取得的胜利。其实,如果当初出手救雷曼,他们可以只用500亿美元的代价取得同样的效果。如今,他们最后的账单可能超过10万亿美元,而效果几乎一样。另一方面,重建金融体系的目标,没有取得丝毫进展。

首先,让我们看看金融部门“去杠杆化”这一最基本的目标。华尔街高层管理人员称,他们已经将杠杆率降低了一半。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资产规模缩小造成的,而是由股本基数不断扩大所决定的。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二季度,美国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额为16.5万亿美元,与一年前16.6万亿美元水平相当。雷曼倒闭后,在美联储的支持下,金融部门杠杆率有所提高。后来,由于联储收回了部分支持,杠杆率有所回落,由此造成了“去杠杆化”的假象。

其次,金融机构的运营与以前完全一样。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紧缩时期,金融机构报告利润却在增长,必定是由于重新分配造成的。丰厚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交易收入。如果16.5万亿美元的资产都在债券市场,那么,1%的资产升值对应的就是1650亿美元的利润。如果考虑到上半年金融市场的涨幅,那么,丰厚的利润就不难想象了。

交易收益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在最好的情况下,聪明的交易员会先于其他人出手购买资产,因为他们看到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这种再分配就是让那些愿意比其他人先承担风险的人,从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份额。过去的经验表明,整个过程不过是个零和博弈。诀窍就是让那些容易轻信的普通大众在价格很高的时候,参与到这个泡沫游戏中来。一旦泡沫破裂,即使资产价格可能和开始的时候一样高,大多数人还是会把钱输给小部分人。

代价“打水漂”

金融监管并没有什么改变。雷曼兄弟倒闭后,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声称要强化金融法规与监管机构,建立国际监管机构。过去的一年,金融监管其实更糟糕了。美国政府为了支持金融机构,准其登记账面资产时暂停使用钉市计价规则,这使金融机构得以报告利润(译者注:暂停钉市计价即使用历史成本法,可以忽略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的损益,还可造成账面资产膨胀的假象)。

改造金融体系已沦为一场规范银行业薪酬的政治运动。如果此举真的可行,的确会除去金融机构制造泡沫的动机。问题是,这并不可行。金融从业人员大可转战其他地方,总会有一些国家乐意招待他们。由于存在这样的竞争,因此,不可能就规范金融从业人员的薪酬达成全球性的共识。

我认为,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杠杆变得透明。泡沫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债务杠杆是构成房地产泡沫的核心,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在金融系统内,杠杆率,即自有资本占资产比率,是形成资产泡沫的原动力。复杂的会计规则以及对不同金融机构区别对待,使衡量杠杆率十分困难。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国际标准是8%,也就是12倍的杠杆率。但是,对外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同,使得银行杠杆率也大不相同。危机伊始,由于其表外资产的原因,一些大银行杠杆率已达到30倍。

其他金融机构,如财务公司,也很难规范其行为。有的工业企业,如通用电气和通用汽车,就钻空子成立了财务公司,实际上就是银行。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等,所受监管更少。当它们购买证券化的债务、开展贷款业务时,和银行没有两样。雷曼兄弟倒闭,引发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动荡,就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资金原本主要购买3a级的短期流动债务产品,被认为极其安全。问题是,“自制”的流动性产生了虚假的安全感,让人无视风险,尽管相关证券如短期票据是由投行发行的。当虚假的安全感因雷曼兄弟倒闭而受到打击时,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往外逃。要不是有政府的支持,无人能把钱拿回来。

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不在于银行系统本身,而在于“影子银行”系统,它以远低于银行系统的资本提供相同的杠杆。当经济上升,资产价格也会上升。资产价格上涨推高了抵押品价值,因此,就有了更多的借贷。金融机构上涨的收益通常伴随着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杠杆率,还有不断升高的资产价格。

要想用现有的制度来阻挡这个螺旋是极其困难的。新的杠杆游戏开始的时候,通常会涌现一批新金融机构,或者出现新金融产品。指望现有的监管制度足够有效,甚至可以防范未来的风险,是不可能的。政府可能需要建立原则,而不仅仅是建立在现有规章之上的监管机构。这样,当新的金融产品和机构出现时,监管才可能发挥作用。

美国政府提议,针对金融产品,成立一个消费者保护机构。这一机构需要能够应付新出现的金融产品,这可能是阻止未来泡沫的有效机制。这一提案遭到了金融业的激烈反对,很有可能无法获得通过。

在花了数万亿美元之后,我们能说什么呢?其实已是欲说还休。上世纪80年代垃圾债泡沫破裂后,美国政府将很多人投进了监狱。这次的泡沫比那一次要大10倍。但除了麦道夫这样的诈骗犯,没有任何“大腕”进监狱,许多把世界弄得一团糟的家伙,依然逍遥度日。

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的教训似乎是,“能赚就赚!哪怕泡沫崩溃了,你也能保住所得。”政府和中央银行当前处理泡沫的方式,将会鼓励更多人跳入将来的泡沫狂欢之中。

政府未能利用这次危机,建立一个更完善的金融体系。现在来推动这一变革将更加困难。紧迫感已荡然无存。有人会说,现在,金融市场已回归稳定,实施根本性的改革已无必要。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谬论。为了当前的市场稳定,我们花了上万亿美金。如果想要这些钱花得物有所值,应该着手真正的改革,降低将来发生类似灾难的可能。

泡沫越大危机越深

迄今为止,最大的变化是美国家庭储蓄率的上升。这一变化远比我预想的要快;并且这有可能推动全球经济的变革。家庭财富的损失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美国家庭的净资产已经减少了20%,这相当于美国全年的GDp。大致估计一下,这将导致消费者支出减少5%。美国家庭储蓄率已超过5%并且还在上升。由于储蓄增加,美国贸易赤字已减少为顶峰时期的一半。明年可能在当前的基础上再减少一半。这正是我现在看多美元的原因。

金融市场仍然看空美元。投资者将流动性从美元转移到其他资产。这解释了为什么美元和其他资产有非常高的相关性。我认为,这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交易。当美元走势发生逆转时,此前沽空美元的投资者将不得不平仓,而这可能会造成全球性危机。

因为过去几个月并未发生实质性的金融改革,制造泡沫重新成为时尚。对美元看空和通胀的担忧是制造泡沫的主要驱动力。股票、大宗商品,甚至是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大幅攀升。这恰恰是在一场全球衰退中发生的。当然,看多的投资者会说,当前的市场复苏预示着强劲的全球经济增长。我对此非常怀疑。当前,储蓄率和失业率还在上升,经合组织(oeCD)国家不太可能上演强劲的经济复苏。眼下的市场上,人们假设经济刺激可能会带来经济持续而强劲的复苏。但正如我此前所说,在泡沫酝酿的过程中,供给和需求往往被错配。待到泡沫破灭时,这种错配必须得到纠正,经济才能重新走上正轨。经济刺激并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个纠错的过程,很快就会开始。

因为决策者错误地相信刺激措施会促使经济重新增长,他们正努力推行刺激计划。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是通胀和泡沫。这些泡沫不会持续太久。当前欣欣向荣的市场,就是个好例子。在年初,我预计3月到9月,市场会有泡沫。我始终坚持这一观点。中国的股票市场8月时已经见顶。美国的市场也会在9月见顶。实际需求的不足,决定了这些泡沫只能短暂存在。

科技泡沫通过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来维持。房地产泡沫会刺激需求,还会提升公司业绩。金融、零售、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公司都会受益。房地产泡沫乘数效应更大,因此,持续的时间更长。

当前泡沫的乘数效应,来自对原本应该破产的金融机构的救助。但是,受累于上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他们不能做房贷,这反而使房地产泡沫不会重燃。此外,美国家庭不会再次大玩“借贷消费”的游戏。因此,当前泡沫的短期效果是使金融体系不致崩溃。这不会导致需求上升。

当前,很多投资者认为,泡沫在所难免。一个破灭,另一个很快会被创造出来,但是,生活还会照旧。过去六个月发生的一切,似乎证明了这种观点。然而,历史证明,事实并非如此。连续的泡沫会导致更大的经济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过去20年的日本都是绝佳事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总是能有泡沫来救助我们,这无异于免费的午餐。

从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我们不断地创造泡沫。其间,发达国家决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则压低了汇率。宽松的货币创造了通胀压力。但是,发展中国家多余的产能过剩,使通胀压力无法体现。当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先后感受到通胀压力时,宽松的货币环境也走到了头。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7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泡沫根源;泡沫影响;泡沫防范措施

一、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

二、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

(1)房地产资产价格决定模式房地产归根结底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决定符合经济学一般供求原理,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住房的建造离不开土地的供应,而在我国土地属于国有,受自然资源和国家政策的限制;且住房的建造周期较长,难以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及时增加。(2)资源稀缺、供给弹性小。众所周知,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而土地的最大经济特征就是稀缺性,它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垄断性与土地需求的多样性及投机性,必然会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扬,而在一定时间内,土地供应量、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异质性也会影响地上的附着物房屋的价格,从而使房地产价格偏离资产的实际价值,为泡沫的生成提供基础条件。(3)银行信贷非理性扩张。由于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开发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随着房地产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商仅靠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其开发资金主要来源就是银行贷款。房地产的高回报,使许多银行在贷款的操作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向开发商发放大量贷款,金融风险不断堆积,使泡沫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三、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1.房地产泡沫引发的社会矛盾。(1)催生新的暴利行业,加速两极分化,激化社会矛盾。由于房地产成本相对固定,房价越高,利润空间越大,消费者为此必然付出更多,由于富人可以利用货币优势,直接介入房地产业或者从参与投资而规避涨价带来的不良后果,而暂时无力购买或者只有能力购买用以满足自我实际住房需求的广大消费者无法回避这种风险,只能无奈地面对,必然加剧社会两极分化。(2)房价一路飙升,政府平抑不力,社会矛盾凸显。首先是引发地产商与普通老百姓的矛盾。一方面是广大中、低收入百姓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开发商漠视百姓意愿,为追逐高额利润不断开发高档商品房,造成大量商品房空置。

2.房地产泡沫引发的经济问题。(1)加大房地产金融风险。房价不可能一直处于高位,一旦房价出现转折,那么房地产抵押贷款还款违约率就会上升,而银行持有的房产抵押价值将会降低,使得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不断增长,从而增加了房地产金融风险。(2)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一直以来中国的房价“只涨不跌”,导致房地产投机炒房行为严重,在许多人无房住的情况下;另一部分人却在囤积房产,而且处于闲置之中,社会资源遭受严重浪费。

四、房地产泡沫的防范措施

(1)深化房地产市场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相应政策法规。当前房价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限购令等非市场手段的严格执行,因此也压抑了大量需求。在用行政手段稳住市场的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相关制度改革要跟上,筑牢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加快深化有关房地产业各项制度改革。(2)增加投资渠道,使资金分流。采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建立房地产信托基金等措施,当股票、基金、债券以及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些投资渠道发展后,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可以让投资行为转向购买虚拟房产,减少楼市的投资行为,也可以减少银行承受的金融风险。(3)严格控制信贷闸门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维持着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流通顺利进行,而其在房地产市场同样是很关键的利益主体,对它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宏观调控政策,整顿住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住房金融业务,严格审查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严格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切实加强住房开发信贷管理。在发放贷款时,应根据保守、真实、安全的原则来评估抵押标的物的抵押价值,并严格审查。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保持高度的理性,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适时监测,以防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聂青.关于我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合理调控的几点思[J].产业经济.2011(11):97

[2]刘正才.当前中国大城市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48~152

[3]谭长坡.房地产泡沫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1):33

[4]姚大悦何长松.我国房地产泡沫是如何形成的[J].热点透视.2011(11):19~21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8

一、房地产泡沫是投资性和金融性共同作用催生的

“泡沫”一词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很少有明确的定义,本文中“泡沫”指过度的公众预期价格上涨导致价格暂时的抬高,也可以理解为实际价格与基础价值的偏离。有人认为房价高就是有泡沫,其实这要看房价高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导致实际价格偏离了基础价值。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发生泡沫的都是投资品,消费品只有涨价一事,没有泡沫一说。由此可见,一切泡沫都是来自投资性,房地产泡沫实际上专指商品房泡沫。为了说明商品房的泡沫,必须先从商品房的投资性说起。在商品房的投资属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后,公众的心理预期变会发生变化,预期价格就会通过交易对真实价格发生作用。如前所述,商品房的投资性因为买房子的用途不同,所以商品房泡沫分为自住性、出租性和炒房性三种泡沫。自住性和出租性泡沫归为一类,叫居住性或者投资性泡沫,他们都要依赖居住性;炒房性泡沫也就是投机性泡沫。房地产产生泡沫的前提条件是商品房的投资性,但是只有投资性没有金融性,也就没有催生泡沫的力量。所以,房地产泡沫是投资性与金融性共同制造的产物,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众所周知,买房子可以向银行贷款,而且一般来说贷款资金大,自有资金少,名义上是购房者在买房,实际上是银行在付款。所以,房地产泡沫的是指是购房者以小博大,利用银行资金为杠杆,用金融性撬动投资性的一场游戏。现实中,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和银行制定贷款获得报酬的激励机制使银行官员和信贷员可能为完成更多的贷款业务而低估实际的违约风险,增加不良贷款,造成金融性膨胀。毫无疑问,房地产的投资性和金融性膨胀之后,三种需求都膨胀了。对居住性需求来说,泡沫就是本来买不起房子的人买了房子;对投资性需求来说,泡沫就是本来不应该买房子的人买了房子。投机性泡沫表现为,以需求的形式买进,再以供应的形式卖出,房子还是那套房子,在市场上转了一个圈,从开放商手里的供应,转到炒房者手里变成了需求,当炒房者将它们再次放到市场上的时候,又变成了供应,形式没变,性质变了。居住性或者投资性泡沫,它的发起原因不是出在居住性上,而是出在金融性上。从道义上说,有可预见的高利润人人应该买房,更不要说居住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权利,但是现实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都应该买房子。这种需求在房价低的时候不买,房价高的时候反而买的起,里面就有了购买力和金融性的虚假。而一旦购买力被击穿,利率提高或者由于碰上经济衰退丧失工作等等因素,购房者将无力承担,不得不放弃。投机性泡沫主要是投机者想通过低买高卖赚钱差价产生的,这种投机性需求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它的利润平衡点最低,只要房价一降,不管盈利亏损,需求和供应马上会发生转换。所以说,泡沫并不是价格的过高,而是需求的过度,是需求的过度导致了价格的过高。当大量泡沫、过度需求出现的时候,原来供求平衡的市场,马上供不应求;原来已经供不应求的市场,供不应求进一步加剧,导致价格上涨。在供不应求造成房价迅速上涨的同时,投资效应进一步增强,造成更多的泡沫产生。泡沫膨胀与房价上涨互相推动,一发不可收拾。

二、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右尾aDF检验

(一)基本原理:考虑一个带漂移项的随机游走模型当(1)式中φ>1时,有个不良好的性质:对系统的振动不仅会持续,而且还会扩大,以致一个给定的冲击对系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对(1)式连续进行t次迭代,得到:phillips,wu和Yu(2011)从资产价格的非平稳特征出发,提出了资产泡沫的右尾aDF检验(SaDF检验),即初始观测点固定,并且规定了最小的估计窗宽,然后逐渐向前添加样本估计容量,直到所有的样本都被利用到,得出SaDF统计量序列,然后取其最大值与相应的SaDF临界值进行比较,决定是否拒绝接受单位根过程的原假设。如果SaDF统计量大于对应的临界值,则认为有资产泡沫存在,并且SaDF统计量大于临界值的点为泡沫的起始点,而随后首次低于临界值的点为泡沫的爆炸点。但是当时间序列内存在多个爆炸性过程时,特别是对于序列长度特别长的时间序列,SaDF可能由于前后估计的不一致,使检验失效,所以phillips,Shi和Yu(2011)对SaDF进行了改进,即广义的SaDF检验(GSaDF检验)。该检验方法不仅向前递归改变估计样本容量,同时还改变初始观测点。假设样本总量为t,样本区间为[0,1],r1为样本估计初始点,r2为样本估计终止点,rw=r2-r1为样本估计窗宽,r0为最小的样本估计比例,τ0=[tr0]为最小的样本估计容量,[nr0]向下取整。那么对于GSaDF检验,r1∈[0,r2-r0],r2∈[r0,1]。GSaDF检验中,当样本估计初始点r1固定时,通过向前递归改变样本容量,使r2在区间[r0,1]内变动,得到一组aDF统计量序列,取其最大值;然后使r1在区间[0,r2-r0]内变动,重复前面的步骤,取各组aDF统计量序列的最大值,最后由这些最大值组成统计量序列,取最大值序列的最大值即是GSaDF统计量。然而在实际的估计序列中,可能相邻两个泡沫间隔时间较短,且第一个泡沫持续时间比第二个泡沫长,从而影响到了第二个泡沫的检验,所以phillips等(2011)采取的反向的SaDF检验(BSaDF检验)。BSaDF检验与GSaDF检验基本方法相同,只是方向相反。BSaDF检验是先使r2固定,r1在区间[0,r2-r0]内变动;然后再让r2在区间[r0,1]内变动,r1依旧在区间[0,r2-r0]内变动。定义[tre]为泡沫的初始点,即BSaDF统计量大于BSaDF统计量序列临界值的时间点,则在[tre]+δlog(t)/t①后BSaDF统计量首次低于BSaDF统计量序列临界值的点为泡沫的爆炸点。其中假设只有持续时长大于δlog(t)/t才可确认为存在泡沫。

(二)历史数据及相关经济走势下面我们用phillips等的BSaDF检验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是否存在泡沫进行实证分析。选取中国商品房售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作为实证检验的对象,样本区间为1991年1月到2011年12月,共252个数据,涵盖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商品房销售月度数据走势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商品房指数动波动很大。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热潮。但是从1992—199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也是处于非理性炒作和调整阶段,房地产急剧发展,投资和投机所占比例很高,局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片混乱的现象,资产泡沫非常明显。而同时我国也推出了相关的调控措施进行整顿,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收到了一定的抑制。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这段萧条期一直持续到1999年。在1999—2007年,我国的房地产步入平稳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住房制度逐步完善,居民生活收入水平也得到提高,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等,都使房地产业明显回暖,这点我们可以从图1中得到相应的结论。从2007年至今,我国房地产处于全面调整时期,在此期间,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土地市场降温,楼市销量萎缩的局面。而2009年政府的相关救市措施,市场开始复苏,4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出以及金融政策的放宽,使市成交量回升,市场全面回暖。但是,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需求量放量增长,房价一路走高。

(三)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检验图1中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波动很大,显著异于正态分布。表1中的右尾临界值来自于模拟次数为2000的蒙特卡洛模拟,样本量为252。通过计算,BSaDF统计量为6.60,大于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的右尾临界值,所以可以认为存在局部泡沫。本文最小样本容量取10,通过对比BSaDF统计量序列高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序列,可以检测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下列时段存在爆炸性过程:1992年11月至1993年9月、1994年1—2月、1996年1—4月、1998年11月至1999年6月、2001年2—5月、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2004年4—12月、2007年11—12月、2010年6—7月。其中包括了1992—1995年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炒作的泡沫、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产生的泡沫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后产生的泡沫。

三、政策建议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9

1.1经济泡沫与经济泡沫载体

经济泡沫是现代社会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资产价格对其基本价值的偏离。具体来说是指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使人们产生了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加入,因此价格越推越高,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正常价值的部分。[1]

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经济泡沫,每一种经济泡沫都有其相应的承载体。经济泡沫的载体范围很广,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艺术品等等。由于房地产保存期非常长,在消费时并不被消耗,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价格波动频繁,而供给又有限,供求缺口较大,这些因素使房地产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经济泡沫载体。

1.2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价格对其基本价值的连续偏离,即房地产价格处于房地产基本价值之外的一种对个人、社会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有比较严重影响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泡沫就是附着于房地产这一载体的经济泡沫。如果房地产价格刚好偏离正常基本价值,此时房地产泡沫很小,感觉也不明显;当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房地产价格越高,其偏离正常基本价值就越远,即房地产泡沫也越大。

1.3经济泡沫的客观评价

生活中经济泡沫无处不在,时刻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广大社会民众因为对经济泡沫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于“谈泡沫即色变”。其实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经济泡沫:泡沫有大小之分,当经济泡沫处在比较合理范围内时,泡沫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有利,能够刺激和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可以说合理范围内的泡沫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和引擎;但是,当经济泡沫急剧膨胀和持续堆积,扩张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将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状况。

2中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2.1房地产市场的双重特性及房地产作为虚拟资产的特征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

房地产既是耐用消费品,也是资本品,具有投资和投机的价值,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兼具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特征的房地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同时具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双重特性。当完全作为耐用消费品时,房地产是不会出现泡沫的,而只有投资和投机的参与才能够使房地产脱离实体经济而出现可能的泡沫趋势。也就是说在导致房地产泡沫的过程中,投资性引致的投机行为是导致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2.2金融的自由与宽松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客观条件

金融自由化加快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背离的趋势,基于金融自由化建立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加剧了房地产商品价值的虚拟化,使房地产的价格越来越容易脱离其基本价值。可以说金融自由化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它使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成为必然。

房地产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周期长,决定了该行业与金融业高度依存的关系。自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建立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就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房地产业在世界各国有“第二金融”之称,从购地、建房到销售环节,金融业贯穿于房地产运行的全过程。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中国经济遭受了货币政策持续从紧以及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双重打击,持续多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面临夭折的风险。世界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都实行无比宽松的接近零利率的货币政策,于是我国中央政府迅速启动“撒钱式”的极度宽松的信贷政策。除此以外,国外游资预期人民币会升值,为了在短期内赚取套利而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国内外大量的资金蜂拥而至地投向我国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大量充斥着我国整个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如脱缰之野马,价格不断上蹿,房地产泡沫在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之下急速膨胀。

2.3房地产的供求关系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西方经济学的商品供求关系理论是: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升。房地产的供给和土地的供给息息相关,而土地具有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性,即占有的垄断性、排他性和稀缺性。[2]在经济生活中,供给弹性越小的要素,其价格会增长得越快,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土地的供给弹性最小,因此土地价格的上涨幅度也最大。

一方面,房地产的刚性需求随着中国房改政策的实行而得到彻底地释放,再加上城市化的推进以及我国国民固有的新房情结,使得我国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日趋旺盛。特别是近年来广大社会民众在未来通胀预期和“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偏好心理的双重影响下,很多潜在需求被激发为现实需求,整个社会对房地产的需求持续攀升。[3]而另一方面,房地产商和投机者为了在预期的通胀中牟取更高的收益,囤积居奇、圈地待涨和捂盘惜售成为了他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从而在社会上人为地营造出房地产供给紧张和不足的气氛。由此可见,一方面是房地产需求的不断高涨,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商和投机者人为地压缩供给,因此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价格持续暴涨,房地产泡沫在供需极其失衡的状态下持续堆积和膨胀,房地产泡沫的空前膨胀已经失去了真实需求的支撑。

2.4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高所造成的产能过剩是房地产泡沫不断催生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和唯国内生产总值是举的思维模式下,中国经济片面追求投资,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可避免,表现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达10%以上,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和信贷宽松双“井喷”之下,包括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面临着出路狭窄的问题。过剩的产能无法消化必定导致实体经济裹足不前,在经历实体经济投资受挫之后,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便成为社会资金的最佳避风港,于是不仅民营企业,就连国有企业也都竞相投资房地产业。正因为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高所造成的实体经济的困境,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恶炒、爆炒的领域,房地产业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房地产泡沫不断疯狂膨胀。[4]

2.5土地供给垄断和土地财政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制度基础

在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政府官员有比较大的权力来处理土地,这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受到政府影响巨大的原因之一。土地供给的垄断性和稀缺性使得土地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步上升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更是旺盛。分税制改革弱化了地方财权,使地方财权与事权严重脱节,地方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只好将目光投向卖地收入,土地财政因此成为地方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5]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在“招拍挂”政策下不断推高土地价格;另一方面,房地产是当前我国城市GDp增长的主引擎,长期以来我国官员的政绩考核与升迁也是以GDp增长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各地政府作为土地资源唯一的供给者,把土地收入纳入地方财政收入,以土地收入“经营城市”,创造GDp政绩,这些因素构成了地方政府高价出让土地的动机和内在激励,地方政府从而成为高房价的支持者。[6]

2.6购买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预期是房地产泡沫产生和强化的内在动因和动力机制

购买者对未来房地产价格的预期,无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将影响房地产的需求而使房地产价格发生变化。由于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因而常常引起购买者对价格变动的逆反心理,即越涨价越抢购的逆反行为。房地产购买者的不完全理性和投机心理决定了他们的“从众行为”进而形成“羊群效应”。从众心理实际上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在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递信号,而信号的传递往往是一种正反馈模式。当房价越是上涨,购买者越是跟进购入;而当房价越是下跌,购买者越是抛售。从众行为既是制造泡沫的机器,也是打破泡沫的机器。

3从房地产泡沫中审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3.1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破灭是指房地产泡沫处于高位时,从吹泡沫向挤泡沫快速的逆转。换句话说房地产泡沫破灭就是指房地产价格大幅度偏离基本价值之后急速回归基本价值的过程。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并会演化出严重的社会问题。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房价出现疯狂下跌,需求量随着急剧下降,房价再继续下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购房者多数高价按揭住房,而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子瞬间贬值,很多人会因此而抛房,同时银行接收的是贬值的房产,这就会冲击整个金融体系。房地产业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它的上游是建筑材料、钢铁、煤电、运输等等,这些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泡沫破灭,将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生产过剩,经济随即趋向萧条。因此,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危害不仅仅限于行业的本身,而且影响到上下游其他许多行业,如果国内房地产崩盘,整个国家经济都可能发生危机。

从上面的论述当中可以看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对我国宏微观经济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国家对房地产泡沫必须加以重视并提前干预。房地产泡沫在破灭之前,如果政府提前采取得当措施积极应对,使房地产价格缓慢地恢复到其正常价值,这个过程只能够称之为“恢复其内在价值”,而不算一般意义上的破灭。因为房地产价格慢慢恢复到其正常价值的时间比较长,给予了各个利益相关者调整行动策略的时间也相应拉长,有利于逐步适应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利益相关者的损失,以此降低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带来的社会震荡和危害。纵观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和传导的路径,要妥当处理房地产泡沫问题,当务之急必须为房地产市场营造一个合理的经济结构宏观环境。

3.2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策略

3.2.1处理好国家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

依赖国家和政府投资的结果就是国进民退,造成民间的实体经济面临的投资环境不断恶化,行业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也因此呈逐年下降态势。大量的民间资本在实体经济投资无门之下,只能纷纷加入到股市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中,参与吹大房地产泡沫。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当中,必须实行国退民进,国有资本不可与民争利,国家必须平等地对待民营资本,向民营资本开放更多的领域,特别是在石油、电信、金融等垄断领域,要给民营资本的进入开辟通道,让更多的以热钱形式存在的民营资本找到用武之地,从而使民间资本逐步从非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当中退出,以利于逐渐地化解房地产泡沫。

3.2.2启动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改革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匹马车为投资、出口和消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过分依赖政府投资和出口需求推动,国内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投资与消费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比重持续上升,“挤出效应”的基本规律只会让消费需求的启动更加艰难。强调投资和投资过热的结果就是居民消费乏力,增速低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循环关系断裂,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速。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变得举步维艰,失去了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中国经济要化解房地产泡沫,必须要依靠国内消费需求的爆发,靠消费来拉动生产。国富民穷是当下中国经济的真实写照,也是消费需求难以真正启动的根源所在。因此,启动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增加人民收入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内需得到彻底激发,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提高国民收入,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心态必须摒弃,首先国家必须改革当前土地财政这一与民争利的体制,使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摆脱土地财政的束缚,房地产不断上升的价格才能实现真正的回落,高企的房价才能得以慢慢地向房地产真实的价值靠拢,从而真正化解房地产泡沫,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才能逐步从被高房价所挤压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3.2.3以自主创新立国,逐步消化房地产泡沫堆积中所带来的产能过剩

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篇10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完全由国家决定,不受市场影响,而且金融交易近乎为零,基本不存在泡沫现象。但进入90年代以来,深沪股市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使我国经济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泡沫,尤其以90年代初期海南房地产“热”为代表。

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泡沫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股市上有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达到50倍以上,大大高于美国的水平(naSD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为20倍)。今年St板块的几番上涨,也有力地说明了我国股市的投机性极强,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泡沫。

在股市泡沫严重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较之房地产泡沫,犹如小巫见大巫,这是由于体制漏洞而导致的疯狂炒作的结果。而且,股市炒作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居民个人,而房地产的炒作主要是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资金量大,泡沫膨胀更加厉害。时至今日,海南等地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后果依然是触目惊心的。

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都是泡沫的表现形式。在我国,除了这两种泡沫以外,还存在更严重的泡沫形式,即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银行、存款人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企业效益不佳则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清算价值无法还清贷款,银行会出现坏帐,若拖欠贷款,则会形成呆帐。企业风险只是单个风险,但当它通过不良贷款转嫁给银行以后,就成为金融系统风险。我国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经济潜藏了危机。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我国有些专家对泡沫经济的含义补充了新的内容。有些专家认为,在发展经济中,不顾需要和可能,盲目地过量生产或过量投入,造成了产品或建成项目的大量积压,也是一种泡沫现象。例如,我国1992年~1993年发生的房地产过热中,有的城市盲目地超过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去搞房地产开发,结果造成了大量土地、房屋闲置和“半拉子”工程。又如,有的领导在近几年作发展国民经济报告中曾经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要挤掉水分和泡沫。有的领导还指出空置商品房的增加要特别注意防止房地产业出现泡沫现象。以上新补充的内容,已不是西方国家讲的“疯狂涨价”那种泡沫,而是超过需要和可能的投入和增产而造成的大量积压,直至包括重复引进甚至引进“洋垃圾”而无法投入正常生产和使用等内容。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对于新兴的网络经济不要轻易以“泡沫经济”为其盖棺定论,新经济在增长阶段有一些“泡沫”是正常的。“经济总是在有泡沫―无泡沫,多泡沫―少泡沫这样的过程中发展的。”

经济中出现泡沫并不意味着泡沫经济的出现,经济泡沫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时,才会导致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泡沫经济所造成的虚假繁荣现象,会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破坏经济均衡;泡沫经济所造成的混乱的信用关系,会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并引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

二、研究虚拟经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