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1:11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1

在旅游景区规划中,保护和开发的协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开发战略不当或缺乏系统规划的开发会导致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一些旅游景区的规划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过度开发和不合理规划的问题,给旅游景区带来了冲击和威胁。澳大利亚海湾地区的规划开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拜伦海岬保护区规划却体现了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少见的协调。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景区规划,使得拜伦海岬成为一个可持续保护区域,同时也成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一、拜伦海岬保护区概述

拜伦海岬保护区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面积为95.5平方公里。这个地区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海洋性亚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为动物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并有宜人的风光。沿着海湾和太平洋海岸,环绕着美丽的沙滩,可以在此举办各种各样的海上活动。

这个地区拥有着关系到旅游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几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居民居住用地外的缓冲区域、海岸地区视野辽阔的景观、观景台和小径、热带雨林溪谷、岩石峭壁、沙滩、海洋生物以及日月的升落等美妙景象。另外,在该地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上还生活着100多种鸟类、驼背鲸、考拉、东澳灰袋鼠和蛙类。在文化资源方面,既有欧洲人在该地区的开发、殖民、冲突、贸易和土地利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数千年以前土著居民创造的文化遗产,包括生活遗迹和他们的手工艺品等。在研究和教育价值方面,该地区为研究多种类型的资源提供了机会,同时通过对各种资源的解说可以起到教育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教育价值。如该地区对学校团体、研究者和观光游客开放,为他们提供了研究和教育的机会。除此之外,该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经济价值,最明显的就是自然观光和游憩市场刺激了住宿、交通、游览、餐饮服务、通讯和旅游纪念品等领域的就业。

土著居民已经在这个地区生活了几千年,其中arakwal部落在该区的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初的海岬保护区是1903年划分确定的。到1933年,该保护区的很多土地被分割作为居民住宅、采矿和放牧之用。成立于1997年的拜伦海岬信托组织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实体。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环境恶化,职责是管理该区域。拜伦海岬旅游保护区在CapeByron信托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针的指引下迅速发展其旅游业。

二、拜伦海岬保护区规划的成功因素

拜伦海岬保护区规划在自然资源管理规划、文化资源管理规划、周边地区管理规划以及游憩、旅游和访问者的使用规划等几个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协调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使得景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减少了景区在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具体分析,其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管理规划

自然资源管理规划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无计划地随意践踏、驱车以及无组织的游憩活动,已经对这些自然资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100多种鸟类的生活家园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规划中禁止在该地区内牧羊、禁止家中喂养狗、猫。规划还对防火管理进行修订,防止采砂活动以及不规范的游客使用、破坏和侵蚀天然的沙丘地带、海岸和其它地形景观。设计方案时,设施、标志、停车区和帐篷的设置,要考虑视觉景观,不能干扰和破坏景观的美学价值。规划指出,要出台新的污水管理办法,要重新规范和控制各类噪音污染源,如轻便的交通工具、发动机和摩托车等器械的使用。

(二)文化资源管理规划

规划中重点强调了土著居民的遗迹、遗址和典礼场地的保护。信托组织和arakwal部落自治组织协调合作,共同提出保护、管理和解说的战略。通过改善解说中心来减少进入遗址等场地的游客的数量。另外,对历史资源的保护、恢复和解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对意义重大的遗址进行系统的调查。规划对重要的附属建筑物进行必要的保护,对历史建筑进行适当的修复,以及禁止那些有争议的游憩用途。

(三)游憩、旅游和访问者的管理规划

如何平衡资源保护和游客使用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由于距保护区1小时车程范围内居住着约50万人口,所以需要计算景区的容量,以便进行游客的管理。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开展一系列的信息活动,以提高大众对该保护区资源价值的认识,以及促使公众认同游客控制措施的必要性。行动计划中包括建立一个网站,建立新的解说标识系统,以及建立游客道德规范和使用指南手册。对当地居民来说,保护该地区的地方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低密度的开发和使用才能保护这一重要价值。建立信托组织的目的在于鼓励当地居民全程参与到规划、管理政策的制定与行动过程之中。拜伦海岬友好自愿者组织是促进这种合作关系的要素之一。

游客控制措施包括公路安全车距、车速限制、对私人车辆征收费用从而鼓励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规划还提出了新的游客废弃物控制措施。该地区的资源保护政策要优先于商业游憩的发展,信托组织要负责对经营许可和促销活动进行控制。

(四)对周边地区的管理规划

一个地区的利用方式会受到其邻近地区的影响,因而进行整合性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信托组织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拜伦郡和其边界上的wakeegos、灯塔路社区之间的合作。信托组织和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之间正在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即提议建立的arakwal国家公园和arakwal原著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合作。信托组织和拜伦县县政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新的计划,用于改善植被、水质、游客的安全性和道路可达性等方面的条件。改计划还鼓励在社区内开展各种活动和节事。

三、对我国景区规划中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旅游景区规划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旅游开发活动在空间、环境和经济方面达到平衡,需要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整合协作,共同规划旅游未来发展。结合澳大利亚拜伦海岬保护区规划的成功因素,对我国景区规划中旅游开发和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旅游规划中在充分利用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注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文化资源。除了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外,地方管理组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当地景区管理细则,并认真落实。

2.建立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地方景区管理机构,鼓励当地居民全程参与到规划、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行动过程之中。

3.计算景区容量,进行游客管理。实现资源保护和游客使用之间的平衡在旅游规划中极为重要,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公众认同游客控制措施的必要性,进行游客数量控制。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要点

1.旅游规划的内涵

1.1含义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国旅游规划者冈恩(GunnC.a.,1979)曾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

旅游规划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规划”一词本身具有“谋划”、“筹划”、“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的含义。

1.2类型

旅游规划基本分为两大类: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是区域旅游产业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旅游业在该区域内的产业地位、发展目标、发展阶段、总体形象、资源品位、市场定位、总体布局、主导产品、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和保障体系。旅游发展规划是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纲领,对该区域下属各地方的旅游开发建设具有规划和指导意义。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1.3目的

旅游规划总的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而且是合理科学的发展旅游事业,以便减少无计划的盲目性,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速成性和无政府主义的自流性,增强认识的自觉性和行动的计划性、科学性。具体来说,旅游规划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相应于风景资源结构的对应结构变换系统,为旅游管理提供战略性方向和相应对策。

2.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研究

2.1风景旅游区规划

2.1.1风景旅游区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联系

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是城市、区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产业,具有相应的用地要求。把城市周边旅游用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合到城市的整体构造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利用冲突,实现用地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城市与区域规划应注意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将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不可缺少的专项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综合协调。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应同步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在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等关键问题时要把旅游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考虑。

2.1.2风景旅游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a.功能上的区别。

宏观上,城市规划是对国家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而旅游区规划是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微观上,城市规划是对具体的城市建设活动进行协调的工具,使它们处于有序的发展过程之中。风景旅游区规划是对景区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合协调,以使旅游生产部门能够合理、有效、健康地发展。

b.空间规模上的差别。

城市规划的地域空间规模一般在几平方公里左右。旅游规划就空间规模而言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多个层次。与城市规划规模相似的只有城市旅游规划和旅游区一级的规划。国家旅游规划和省级旅游规划的空间规模均大于城市规划区的规模,在规划的内容上也不如后者具体。

c.内容上的区别。

城市旅游规划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旅游吸引物规划、旅游服务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市场分析和研究、旅游地Ci(旅游地形象规划)和GS(顾客满意度)旅游保护系统规划、旅游防灾规划等。

2.2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的概念界定

结合中国旅游度假业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的概念应该界定为:位于城市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旅游条件,旅游功能相对完整独立,为城市居民游憩、休闲、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应能够提供相应旅游度假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它的外延应该是广泛的包括并涵盖了从旅游度假村到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度假目的地。

3.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基本内容

3.1风景旅游区规划的要点

风景区的规划完全不同于城市规划,总体规划类似区域规划。不同的风景旅游区属于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同的景观特色。而其规划则必须与本风景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风景资源、景点、观景点、游览路线等风景环境的实际情况相配合。因此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做详细的踏勘调查,收集资料,研究分析,编制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3.2风景旅游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3.2.1风景资源的开发价值

风景旅游区是具有游览、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所构成的自然空间。风景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它们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景象。

3.2.2区位的适宜性

区位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优越的地理区位是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规划发展的先决条件。交通区位也是旅游区建设必须考虑的条件。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应该布局在城市周边且在都市圈内,并位于交通干线的附近,一般距离市区不超过30km(在1小时交通圈内)。

3.3影响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的基本地理因子

3.3.1区位

旅游项目的区位评估包括两个层面,即宏观区位条件和微观区位条件。宏观区位的选择又称第一选址,意指旅游项目建在哪个城市或哪个区;微观区位选择又称第二选址,是指在第一选址确定后具置的选择。两者中,前者更为重要。

3.3.2气候

目前人们更加倡导“生态旅游”,这是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占主要方面。大气自然环境中的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4000个时,有益人们健康长寿。

3.3.3地形

作为风景区大体上的规划用地为缓坡地,和缓起伏的地形,既不影响工程建设,又富有变化,具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3.3.4地质地貌

有三方面影响,一是景观方面,形成背景景观和观光景观;二是旅游适宜性方面;三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3.3.5动植物

从景观角度来说,茂密的森林,良好的林相是旅游区内的重要资源。如在一些规划的水域附近通过技术手段培育湿地,种植多种水生植物,通过定时定点投放鸟食吸引鸟类,形成鸟群景观;配合自然植物景观,在一定区域内散放小型动物,也是一种满足游客回归自然,闲情逸趣的向往。

3.3.6交通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风景旅游区地理位置的不足,把各景域单元联系起来,使其实现价值的增值。

3.3.7人文

旅游区所在区域的社会人文条件对于规划项目、运转环境和市场前景意义重大。周边城市的消费水平与旅游休闲意识直接决定市场前景。

4.小结

城市周边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现象,是发生在城市周边区域的各种游憩活动及以城市周边区域为旅游目的地、以城市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城市周边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城市周边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小卉.都市圈发展阶段及其规划重点探讨[J].城市规划.2003,27(6).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3

关键词:城市旅游景区;设计规划;城市规划;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58-02

1城市旅游景区概述

通常人们在宏观上的理解喜欢把城市旅游景区狭义的简单定义为城市中纯粹的旅游景区,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作为城市规划的学生,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狭隘的观念和思维。现在用这种狭隘的观点往往将城市景区定义为城市的某些具体景点极其周围的一些衍生小景点。但是在这些城市景点的周围还有一些类似于人文的历史的民俗的东西在,而这些东西往往都被人们忽略了,就此我们可以将城市景区进行广义上的定义,即以具体的城市景点为基准,以其附近的人文历史景观为辅助进行更为广阔的城市旅游景区定义。例如北京的故宫,我们在游览故宫的时候,故宫周边还有许许多多胡同小巷,这都是历史人文的东西,也应该归结于人文历史景观一类。这对我们城市规划的研究人员也是很好的借鉴,在以后对城市进行新的城市规划时,应该将这些人文的历史因素考虑进去,而不能局限于景点本身。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寻一些人文历史之路进行旅游,例如我们现在不少旅行社提出的“重走长征路”的一系列的红色特色旅游。但是结合城市规划而言,这样的旅游线路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城市,它涉及的城市数量多、里程长,如果让一个城市单独的运营做这样的城市规划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此时就需要城市规划者有远见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倡导与其他利益相关的城市进行相互合作,一起营造完善的互惠共赢的城市旅游规划蓝图。

2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

结合本文所要论述的理论和概念,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应该从两方面出发进行考虑。一个是旅游景区自身的资源为定位出发进行新的规划和整体的包装,只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区别于旅游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景区,不仅要将景区进行定位还要进行推广和宣传;二是把旅游景区置身于城市规划的大环境中进行整体结合在一起的规划包装,将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是充分利用资料的一种方式,不仅旅游景区能带来收入,还能节省城镇的建设费用,互利共赢是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的最终目标。

接下来我们先把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置身于城市规划中来看二者的相互关系。首先我们应该很清楚的知道,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旅游景区的规划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镇的规划关系到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每一个人,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与责任。我们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中一个专门的项目而存在,不仅要从思想上去接受,还要积极的去建设我们的城市。同城市规划相比较,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虽然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旅游景区的整体内容相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就显得极其单一了,因为与城市规划相比较旅游景区的规划没有太强的其他目的,例如吸引投资,评选先进城市等政治目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知道,城市规划有其一定的其他功利性,如果我们在城市旅游规划中过多的加入了非景点和人文风俗之外的因素的话势必会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反之,就会影响城市规划制定的权威性,如果真的产生了这样的后果,对我们的城市整体规划会产生一定不必要的影响,增加不少额外的负担。

3城郊旅游景区的规划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城市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向城市的郊区所走动。更愿意去城乡结合部去体验城郊的生活,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而为了保证城市旅游景区的质量和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城郊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归进为城市旅游景区的发展当中,但由于城郊景区受周边居民点的影响,居民点的不断向外扩张,会影响城郊旅游景区的稳定发展。

因而,我们采用的城郊景区的规划采用了GiS技术进行辅助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景区的测量分析、周围居民点的疏密程度等来进行评价城郊景区的价值。经过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后,我们得出结论,为城郊旅游景区的规划作出适合的方案与建议。

首先,我们必须通过保护城郊旅游景区的方式对景区进行维护和整治。尽量选择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风景区来进行保护和开发。这样不仅能保证景区的质量,还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再次基础之上,我们还必须注意景区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是否利用游客去观赏。

其次,要注意与周围居民点的联系。假如景区距居民点太近容易发生冲突,同时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而相反,如果景区离周围居民点太远又导致开发景区的基础设施成本的增加。最好能通过对景区的开发带动周围居民的经济发展,互利双赢。

最后,景区的开发要具有独特性。只有找到景区的景点,可观赏性或者景区旅游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使得城郊景区旅游开发规划真正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4小结

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不仅要适应城市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水平,而且要因地制宜,不能够过渡开发影响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使得城市旅游景区与城郊旅游景区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旅游景区的聚群,减少旅游中的成本,因而更能够吸引更多的旅行社和游客进行观光。同时,我国旅游行业正处于一种转型期,从原来的观光旅游转型成为一种度假、会议、观光等专项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新形式。同时,专项旅游、度假旅游已经日益成为旅游行业的主体,因此我国的旅游业也正处于一种上升阶段。如何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是我们必须去面对和攻克的一大难题,需要我们综合研究分析现状,同时调整思路,设置新的方法来进行城市旅游景区的城市规划。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从业者而言,一个大意或是不基于详实的调查研究而做出的规划决策,会影响一个城市和城市原住民若干年的发展和生活,是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的。作为城市规划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不管以后自己是不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都要以严谨的精神去做事,也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报以自己最大的热情。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4

关键词:山峡地貌,旅游交通,规划

1研究背景

山峡地貌是西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地貌特征,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优势。健全和优化旅游交通服务系统,对于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乌江山峡风景区旅游综合交通规划,对山峡地貌大型风景区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步骤和理论方法进行探讨。

2山峡地貌大型风景区的交通特点分析

2.1发展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

以武陵山区为例,区域内人均GDp约为全国水平的2/5,1949年以来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国投资总额的0.51%,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导致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断头路多,绕行距离长。

2.2景区规模大、景点分散,交通组织困难

乌江山峡风景区范围涉及乌江流域渝、黔两省市内三个自治县,面积约580平方公里,划分为7个景区共110个景点,风景区的职能构成不仅有游赏对象和旅游设施,还有一定规模的居民和社会管理的内容,因此景区难以封闭运行,旅游交通规划需要与居民生产生活出行交通相协调。

2.3景源地形复杂,交通方式多样

受地形交通和游览方式的影响,山峡地貌风景区除公路、水运和铁路等常规交通方式外,往往还包含栈道、漂流、索道等丰富多样的游览和出行交通方式。

3乌江山峡风景区的旅游交通规划原则

3.1强化景区内外交通衔接的原则

建设换乘枢纽,加强旅游服务基地和服务点的辐射力,依托现状和现有规划,实现内外通道便捷转换,使游客可以“进的来”、“出的去”、“散的开”。

3.2重点突出原则

在规划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保证重点就是保证全局。旅游交通规划的重点包含旅游交通枢纽、主导交通方式、内外旅游交通干线。

3.3适度超前原则

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使旅游交通保持略高于旅游业的适度超前发展速度,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必不可少的交通基础的同时,带动和刺激新的旅游需求的产生。

3.4便于游览原则

旅游交通在规划设计上要强化交通工程设施和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必须坚持较一般公共交通更加豪华舒适、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等便于游览的原则。

4规划步骤

按照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整体格局,风景区交通布局将突破风景区的规划范围,以整合区域交通,构建与旅游交通需求相适应,与风景区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有利于旅游线路组织和旅游产品打造的网络化开放式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

4.1风景区游人规模预测

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主要游线沿乌江和支流水体展开,以乘船游览和陆路游览相结合。以游船为载体的“卡口法”和以陆路交通为辅的“游线容量法”与“面积容量法”的计算结果,乌江山峡整个风景区的年环境容量约为1053万人次。根据风景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生态状况,游人规模应小于环境容量,结合现状游客数量以及远期景区成熟度增加带来的吸引力上升,远期(2020年)游客规模限定为780万人次。

4.2对外交通规划

风景区的对外交通主要是解决风景区与周边客源产生点(如景区周边城市、机场、其他景区等)之间的交通联系。由于风景区与周边主要客源产生点的时间距离均在4小时以内,乌江山峡风景区对外交通将以公路为主,铁路和水运为辅。

4.2.1高速公路

近期依托现状渝湘高速公路(G65),以彭水长滩立交作为风景区高速公路对外联系的主要出入口。加快推进彭酉高速公路建设,缩短风景区对外联系的时间距离,规划控制彭水鹿角镇、酉阳龚滩、丁市3个出入口。

4.2.2铁路

建议加快推进渝怀铁路复线建设,提高现有铁路站场等级,将彭水站(长滩)和酉阳站(龙潭)由现状三级客运站提高为二级客运站。

4.2.3水运

随着乌江航道等级的提高,通行船只吨位的增加,乌江客运服务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水运仍将在风景区的对外交通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规划彭水四楞碑码头和沿河东风码头作为景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游客码头。

4.2换乘枢纽规划

由于风景区规划面积大,涉及景点多,旅游形式丰富多变,游客需在多种交通方式中转换,为风景区的交通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各条旅游线路交叉处建立换乘枢纽,旅游交通流程中的换乘、集散等重要环节都将在换乘枢纽处实现。根据旅游线路设计、景区划分、服务设施分布、周边交通环境将换乘枢纽划分为两个等级:换乘枢纽和换乘节点。

4.3风景区内部交通规划

风景区旅游交通网络由水运和旅游公路网构成,并通过换乘枢纽相衔接。结合景区划分和景点分布,以及游线组织和游客量预测,充分尊重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在现有交通网络基础上,以换乘枢纽和换乘节点为重心确定交通网络骨架,采用优化布局的方法,形成风景区“一干两支三环一射八联络”的交通网络布局。

4.3.1水运

水上游览是乌江山峡风景区旅游的主线,根据风景区内乌江干流和支流通航条件,规划形成以乌江干流、阿依河和阿蓬江两条支流为基础,沿线旅游专业码头为支撑的水上旅游客运网络。

规划风景区内约103公里乌江航道为四级航道,乌江流域规划10座旅游客运码头,共38个泊位,年总通过能力315万人次,规划游船临时停靠点3个;阿依河旅游形式以漂流为主,规划四处漂流码头,分布位于舟子沱、七里塘、牛角寨和阿依河口;受电站阻隔,将阿蓬江航道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上游大河口电站至黔江界约19公里,规划航道等级为七级;中游大河口电站至梯子洞电站,约11公里,规划航道等级为七级;下游梯子洞电站至龚滩,约21公里,规划航道等级为六级。规划旅游客运码头5座,泊位20个,年总通过能力110万人次。

4.3.2公路

为避免旅游线路重复,节约游客的时间消耗,风景区公路网规划以环网式布局为主。通过打通断头公路,利用规划乌江桥位,构建风景区内“三环一射八联络”的旅游公路网络布局,规划总里程约598公里。

(1)环线

乌江干流旅游环线:利用规划万足乌江大桥、王沱乌江大桥和现状沿河乌江二桥,乌江右岸彭酉路、酉阳境内丁市至万木的X081,打通万木至沿河的县级公路,连接乌江左岸的国道326、官舟至洪渡公路,并打通洪渡至双龙、双龙至石盘、石盘至万足乌江大桥的通道,乌江干流旅游环线规划总里程约276公里,是风景区公路网的主骨架。其中,彭酉路和国道326规划为二级公路,其他路段规划为三级公路。

阿依河旅游环线:规划以现状彭水县道101、县道102为基础,打通郎溪至石盘公路,为石盘乡服务基地的近期建设提供通道。规划里程约71公里,规划公路等级为三级。

诸佛江旅游环线:规划提高现状马蜂村至诸佛乡县道X798、鹿角龙门峡至诸佛村的乡道Y019、Y027的公路等级,并通过鹿角旅游码头与乌江干流旅游相衔接,规划里程约75公里,其中规划县道X798为二级公路,乡道Y019和Y027为三级公路。

(2)射线

阿蓬江旅游射线:提高现状天馆乡至苍岭镇的县道X093公路等级,作为阿蓬江上游景区对与乌江干线旅游线路的重要联系通道,规划里程约48公里,规划等级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3)联络线

风景区内联络公路主要是通达风景区内部各个具体景区、景点和码头的公路,与“三环一射”的干线公路相连,为游客旅游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走廊,规划里程共127.7公里。

4.3.3交通设施规划

(1)旅游客运站场

旅游客运站场具有中长途旅游客运性质,根据风景区内换乘枢纽布局,以及景区容量预测,结合各县公路客运的基本情况,确定站场等级。风景区内共规划11处公路旅游客运站场,其中:二级站2处,三级站5处,四级站4处。

(2)停车场规划

根据接待设施及交通转换需求,规划在风景区内的接待基地、服务点、旅游镇、客运码头以及主要服务设施等设置停车场。风景区内停车场分为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两类。根据旅游线路安排,以及各景区景点游客量预测,规划公共停车场21处,停车位1160个,总的占地面积为3.5公顷。风景区内配建停车场结合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制定风景区合理的配建停车位标准。

(3)其他设施

在牛角寨和阿依河口间规划救险通道,长度约10公里,宽度不小于2米,主要功能是游览观光以及满足紧急情况下的抢险救援和人员疏散需求;阿依河景区内规划索桥两座,分别位于七里塘和牛角寨;规划设置观光电梯一部,位于现状阿依河景区入口处,电梯的选址应避开核心景区范围,同时出入口处应考虑游客集散用地;规划在岩头坝和牛角寨间设置索道,索道线路选址应通过专业论证,并符合相关规范。

4.3.4步行交通

按照风景区旅游的特点,在各景区内主要规划三种类型的步行道:复古纤道、休闲性步道和观光性步道。

(1)复古纤道

受地形条件的制约,自古以来乌江流域的水上运输造就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步行道形式――纤道。纤道本身既是景观,也是交通设施,更记载了乌江悠久的文化历史,具有很大旅游开发价值。规划在黎芝峡和龚滩古镇修复部分纤道,增加游客参与性。

(2)休闲性步道

在休闲功能突出的景区内规划休闲步道,主要涉及风景区内的龚滩古镇、洪渡古镇、万木乡(黑獭乡)、石盘乡、清河温泉、彭水乌杨、沿河千年乌杨等景区景点。休闲性步道应注重步道走线与周边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结合,将步道融入到景观中,步道路幅分配相对自由,在布置断面时可考虑将植被与休憩设施布置其中,以提高休闲步道的可逗留性。

(3)观光性步道

本规划根据各景区景点的可到达性,以及景区的容量限制等条件,规划观光步道系统,并重视对观光步道人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风景区内规划重点打造三段精品观光步道线路:第一段是阿依河景区内七里塘至牛角寨的观光栈道,重点是重建该段栈道,提高安全性,与周边景观相融合;第二段是阿蓬江景区龚滩古镇至大河口段观光步道,以徒步旅游为主题,充分结合地形,形成包含栈道、梯道、坡道等构成的步行道系统,并与沿江旅游码头相结合,提供宿营地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可分段组织的徒步旅游步行系统;第三段是沿河自治县霸王谷景区的观光步道,以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为主题,扩建观景台,便于游客纵览乌江山峡的精华黎芝峡景区,并重建下谷步道,提高景区容量。

5结论

乌江山峡旅游交通综合规划以上述基本原则、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各部门和单位的配合下顺利完成并通过评审。按照本规划,到2020年即规划末期,规划区旅游道路网将全部建成,旅游道路总里程达到598km,二级以上公路占51.3%,三级以上公路占91.6%,公路等级率达到100%,景区与交通干线连通率为100%。风景区旅游交通的改善,可以缩短区内旅游出行时间,促进沿江城镇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部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部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部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部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部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部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6

abstract:tourisminantuCountyhasbecomethepillarindustry.ButautuCountyisasmall-mediumcity,itstourismplanningconsciousnesswasweakforalongtime.ithasrarelymentionedplanningintheirmasterplanningandleadstoaweakenedeffectoftourismontheeconomy.inthispaper,throughdescrib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antuCountytourismplanningandthemasterplanning,itdrawsupthetourismplanningstrategyinantuCounty.itprovidesanimportantreferencefortourismplanningdesignandmasterplanningdesignofantuCountyandothersmall-mediumtouristcities.

关键词:安图县;总体规划;旅游业规划

Keywords:antuCounty;masterplanning;tourism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252-03

0引言

由于近年来长白山风景区及县域民族特色旅游的风靡,旅游业为安图县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已逐渐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然而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距今时间较长,尤其是对旅游业的规划已无法满足现有的发展需求,因此文章采用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选择和制定了安图县旅游业的规划策略。该策略若能切实有效地结合到下一轮的县域总体规划设计中,使之与安图县迅猛发展的旅游经济相适应,将对安图县今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1安图县旅游业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的关系

安图县的城市发展已离不开旅游业的繁荣,反之旅游业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安图县的规划建设,旅游业的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如图1所示。首先,安图县所特有的众多旅游资源将使安图县必然地承担起东北亚地区的旅游职能,而旅游经济将加快安图县的产业结构调整,二者对安图县的城市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再者由于相对集中的旅游季节、旺季爆发式的游客数量,安图县已无法参照常住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进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旅游业发展所需的配套建设深刻影响着安图县的用地结构规划;同时为了适应和满足大量游客的差异化需求,安图县的空间布局从发展方向、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等方面亦将收到旅游业规划的影响[1]。

2安图县旅游业重点规划策略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旅游业规划是县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总体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旅游业应与其他相关产业统筹统规,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策略。

2.1规划目标

安图县旅游业的发展要以长白山旅游开发为主,辅以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生态风光旅游、历史古迹旅游、边境旅游、冰雪漂流娱乐项目等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模式[2],确立旅游业在安图县域总体规划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业软硬件建设,实现旅游市场规范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旅游合作国际化、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通过实现这“五化一体”来使安图县成为新兴的旅游强县,让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起飞的全新动力。

2.2旅游业布局规划策略

2.2.1空间布局规划

安图县旅游业的总体格局是“两镇两村”、“两湖两园”、“一线一岸”为主线,沿线8个重要旅游景区、23个重要景点构成的四个各具特色的旅游。一起构成了安图县旅游业“一线四区23景”的叶脉状布局结构,如表1所示。

将上述重要的布局节点平铺开共有23景,分别是:长白山、虎林园、美人松园、园池、古洞河浪漫漂流、长白山药园、长白山文化博览城、宝马古城、泰安寺、“安图人”遗址、刘建封县衙、森林狩猎场、森林小火车、药水泉、浮石林、二龙山公园、五峰山森林公园、明月湖风景区、龙顺雪山飞湖旅游景区、福满生态沟、红旗朝鲜族民俗村、海沟“黄金城”、双目峰口岸。

2.2.2交通布局规划

加快各级公路网的建设,以S203省道为县域旅游的交通主干线,构建县城明月镇-长白山旅游风景区的S型主干线和叶脉状辅线的公路、铁路交通路网络,如表2所示。

2.2.3旅游服务中心布局规划

根据各景区的重要性,将安图县旅游布局的各重要节点规划为五个级别的旅游服务中心,如表3所示。

2.3旅游路线规划策略安图县域旅游的一般行程普遍是从明月镇出发终到二道镇长白山旅游风景区、沿途经过各景点的“传统路线”。为了充分开发淡季旅游资源,突破安图县传统旅游的固有模式,应依托于长白山的特点强化冬季旅游项目的建设,根据季节特点进行旅游路线规划,如表4所示。

为了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根据安图县内各处旅游景区的特点规划出相应的特色旅游路线,以S203省道为主线呈叶脉状的空间布局,如表5所示。

为了满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游客对于时间成本和旅游日程的要求,根据各景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联和交通状况,以日为单位规划出多层次的日程旅游路线,如表6所示。

2.4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策略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因素,根据安图县现有情况合理强化交通路网、能源、水电、通讯、环卫、餐饮、住宿、商业、娱乐休闲、医疗卫生、安全防灾等等一系列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重点是加强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缩短旅客在途时间[3]、提高景区周边便利性,对于长白山北坡以外的其他旅游景点,应加强景区排污和垃圾处理、完善景区引导标识、公厕及停车位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4]。各主要景区周边的城镇要加强绿化建设、游客步行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特色景观建设[5],加快与旅游相关各行业的升级转型,尤其是随着游客数量层次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应在中低档餐饮住宿设施为主的基础上,增加高档旅游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使安图县内旅游产业链上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有机结合,互促互进。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安图县新一轮总体规划即将开展之际,旅游业的规划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介绍安图县总体规划与旅游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制定了涵盖旅游业布局、县域旅游路线、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规划策略,为安图县的总体规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其他旅游型中小城市的对于旅游业规划的认识,发挥起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波.旅游业对小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37-38.

[2]苏阳.凸显地域自然特色的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6-39(3):251-254.

[3]赵秀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8).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山区经济旅游业霍山县白马尖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旅游经济也呈现出了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性、人民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良好促进作用日益体现。旅游业具有投入少、收入高和环境污染小的特殊优势,山区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业,不仅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在提高人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县域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平原面积较少,山地面积较多,山地地形的区域能够比其它类型的地势多出一倍有余,山区国民数量也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我国2300多个行政县有一半以上是山区县,同时贫困县也往往都在山区,由此可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国家会议中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在会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决策和指导方案。县域经济发展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步伐,由此可以看出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山区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分析

我国广大山区虽然存在经济发展起步迟,经济发展速度慢等不足,但是也正是这些不足使得这些山区反过来拥有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以及特产优势等发展旅游经济的众多基础。霍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属于著名的革命老区,其境内拥有众多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多,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美丽风光享誉全国。霍山盛产药材,当地的特色药材断血流,茯苓以及霍山米斛十分珍贵,霍山还被称之为药材之乡,拥有大面积的药园种植基地。与此同时,也生产茶叶,霍山黄芽也全国范围内名头很响,早在唐朝就被用于宫廷茶,安徽三黄之一。这些独具特色的产品都可以加工成特产出售给旅游人群增加创收。霍山境内山地众多,因而水电很有名气,这里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光规模很大的水库就有三座,最有名的是佛子岭水电站,曾经就夸其为新中国第一坝,现已开发为集水利,旅游,发电为一体的水电站,每年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上述叙述不难发现,霍山县旅游资源丰富,佛子岭、铜锣寨、白马尖以及文庙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风景区。适合发展旅游经济发展的情况在广大山区中具有共性。

3.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旅游业拥有环境影响小、可持续性强、资源消耗少的优点,涉及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可以有效的吸纳当地人口就业,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人民收入大幅提高为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霍山县旅游产业的地位以及发展现状

1.霍山旅游产业的重要经济地位

2009年来霍山参观旅游的民众络绎不绝,主要原因还是得益于旅游景点的大力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单单2009年霍山县一共创建了具有国家4a级资质的旅游景区达到了2个,省级最佳旅游乡镇1个,四星级旅游酒店2个,星级农家乐3个。以上这些成绩让霍山名声鹊起,全年接待旅游人次超过了105万人,成功地超越了百万人大关,旅游收入实现了4亿元的突破,在全县GDp中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6%的占有比重堪称是一大奇迹。霍山已然成为了大别山旅游路线中不可缺少的旅游去处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2010年,霍山县在旅游方面的作为更进一步,把南岳山、文庙、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合为一体进行宣传,对于已经成功成为国家4a级景区的大别山主峰景区以及佛子岭两大景区的硬件配套设施进行了大改造,使得硬件水平更上一层楼。单单佛子岭景区就新添加了23个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大别山主峰景区也进一步开放了别山湖,打造精品龙井峡,二期建设顺利开启。在霍山县经济发展中,旅游行业的存在愈发不可或缺。

到2020年来霍旅游人数及旅游产业收入预测

2.霍山县旅游产业发展近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霍山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定位和周围市县相似等等,这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这里我们着重叙述的是景区土地规划方面的问题,所以其他方面就不一一叙述。现在,霍山县的旅游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势头不减,旅游区的数量以及占地都在急速膨胀中,并且新建设的旅游景区一般都在乡村与城市边缘地带。因为当地旅游开发太随性,没有合理规划,创新较少,主要强调的是人造的景观,这样的发展方式就造成最主要的问题是土地的浪费与污染。

而且,由于缺少法律法规上的制约,政策上也没有激励,相关部门管理不善,很多旅游区的土地规划牵扯到农用土地,旅游开发多数利用以租的形式,还有的表面上看似为旅游开发,其实是在悄然占地,最后进行别墅、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开发。

另外,霍山县景区旅游用地规划主要问题是,譬如:

(1)对于白马尖景区,因为景区土地利用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所以就直接造成了功能的过分重复,形成浪费的局面,并且一些不可缺少的关于土地价格的评价体系等都未能形成,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景区内的土地不管是出租也好,出让也罢,价格都不理想,于是就造成了景区没有科学投资,土地废置,利用率不尽如人意。

(2)部分旅游方面的规划显得过于草率,并没有旅游专家来进行专门的规划、设计和制定,有一些规划即使制定出来了,也未能顺利实施,这就让白马尖景区在建设布局与结构方面不够科学化与合理化,各个景点的建设过分追求城市化的特征,使得旅游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损害,也呈现出了不可回避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污染等关乎未来发展的环境问题。

(3)因为法律法规、政策、管理机制等方面显现出了各种不足,白马尖景区管理混乱不堪,使得多头管理,土地产权确定不下,彼此竞争的局面出现。

(4)村民点建设分散,且建筑品质不高,居住环境较差"村民自建房居多,当地镇区道路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系统,主干道在景区旁,造成了景区土地硬化感"这对土地集约利用很不利。

(5)旅游区绿化环境杂乱,公共绿地缺乏,环境资源破坏较严重。

三、霍山县旅游区用地规划管理对策探讨

1.强化旅游区用地规划的复合功能

首先,对于当地景区已经实现开发式的旅游用地,其中包含全新开发的用地实行符合利用,将它的复合功能充分得到实现。对于旅游用地来说,除了具备旅游功能之外,而且还可以进行综合性质的使用,譬如进行花卉、药材等的种植,进行各种动物的养殖等等,再具体一些,可以在山地种植名贵的植物、药材、果树等等,还可以在有水域养殖鱼虾,或者鸭鹅等等。

其次,部分非旅游性质用地要朝着旅游用地方向转变,目的是要多功能利用这些土地。主要更多的利用是体现在工农林渔方面的参观旅游。例如,观光农业应该更多体现农事活动,在旅游观光基础上,给游客展现出农村的自然风貌、民俗、宗教等特点,再加上的涉及经济利益的产品销售,这绝对是一种理想的旅游与农业结合的形态。那么同理,涉及到的工业、林业等等也都是这种发展模式,靠拢旅游,彼此结合,相互展现,不但很好地利用起了土地,而且也让这些土地在第三产业也就是旅游业中呈现出价值。

2.充分开发未利用地的旅游功能,促使未利用地向旅游用地转化

旅游风景区里必须要有跟旅游相关的各种道路、活动区域等,这些都必须要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难以在其他的领域中可以利用到溶洞、溪流、荒漠、岩石等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仅仅能够旅游产业中展现其真正的价值,所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天然形成的景观进行探究,挖掘出其独特的旅游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些景观以达到达物尽其用。

3.加强旅游用地规划

旅游产业的规划应该跟城市将来的建设与规划息息相关,也要纳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旅游、土地、城市三者的关系必须要捋顺,将城镇规划与旅游规划彼此间融合在一起来建设于发展,对于一些有开发价值的风景区周边的环境生态很好地保护起来,按部就班依照旅游风景区的规划来进行建设,确保建设不能违背总体的规划,参与建设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能任意去篡改规划。

4.加强旅游用地立法

当前,旅游用地的管理还很欠缺,做得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旅游用地的征用经常会出现缺少正规手续的情况;旅游用地方面目前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另外,在转让旅游资源经营权的时候,出现了土地使用权并没有强调这一问题。所以,首先应该建立起成型的法律法规,以法律作为武器彻底地保护自然环境,杜绝旅游过分开发,从而保障旅游用地能够实现飞速发展,以防这些土地被无限制地浪费,被破坏殆尽。

5.土地规划应当因地制宜

目前我国各类旅游区开发规划盲目跟风,模仿倾向严重,不但不能带动区域与城市旅游产业的良好的发展,反而还会造成各地旅游资源的浪费和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这种现象应当坚决地禁止并加以控制,那么合理地规划就是控制的第一步。在设计城郊旅游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充分挖掘区域优势资源,景观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且选取与所布局景观特征相关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景观类型和乡土特色,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规划必须以此为依据,并且充分利用当地物质景观环境,因地制宜设计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特色,从而开发出独具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持旅游区的独特吸引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四、结语

霍山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当充分发挥其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正确的政策指导,革新发展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积极改变山区闭塞的不良状况,为当地带来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拉动当地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改善,以达到真正实现经济迈进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西部民族地区县域旅游经济展研究――以凉山州普格县为例

[2]霍山县政府信息公开网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8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部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部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部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部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部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部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旅顺口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有林场、果园、农业园区、渔村等,是吸引大连市民及外地来连游客开展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旅顺口区乡村旅游开发应采取扶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只要条件具备的乡村都可以开展乡村旅游。旅顺口区的乡村旅游中要加强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编制旅顺口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推出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旅游示范村,重点发展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与当地历史文化等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旅游规划;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37-02

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整体旅游环境、旅游基础设施的提升。此外旅游规划根据城市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为了发展旅游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必要的补充。两者还相互促进,紧密联系。

1概念界定

1.1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指在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的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谋划和安排。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根据我国各地旅游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将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和其他专项旅游规划三种类型。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到表象的过程。

专项旅游规划中主要包括有: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等功能性专项规划。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

1.2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城市规划基本上都按照由抽象到具体,从发展战略到操作管理的层次决策原则进行,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方面。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这一层次;而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未来开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它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详细规划属于这一层次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内容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3异同点

在规划对象方面:旅游规划是为旅游者服务的,体现的是旅游者对城市的要求,所以旅游规划关注的是城市外向性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外来的旅游人口,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城市规划的对象是整个城市,主要考虑的是城市内部发展,体现的是城市居民的利益和要求。城市规划主要针对的是市区人口。

在规划目标方面:旅游规划是为了合理地配置旅游资源,以使旅游生产部门能够合理、有效、健康地发展。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社会经济上,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都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形象上,两者都改善了城市的形象,美化了城市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空间布局上,城市旅游规划的一些具体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规划有很多重叠部分和相通部分,需要两者相互协调。

2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2.1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是局部与总体,从属与统领的关系

(1)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应,任何城市用地,必须得到城市规划的许可,才能取得用地的合法性。

(2)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里,城市旅游规划就作为城市规划系统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

(3)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受到城市规划的领导,只有和城市规划协调,才能真正实施。城市总规应界定旅游发展的用地范围,在城市范围内,对土地进行规划,包括旅游的发展用地,详细安排每个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地区,通过法律保障,检查所有将要进行的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在建设之前,需报有关规划主管部门

审批方可实施。旅游设施的标准,例如旅馆的密度、建筑的高度、建筑红线、建筑覆盖率、容积率都是城市详细规划中所规定的。

2.2城市规划对旅游发展的作用

(1)城市总体规划中确立的城市性质和城市建设目标,是城市主要职能的反映,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特征,对城市规模、用地组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一个城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旅游业为龙头的风景旅游城市,这种定性就肯定了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性,为旅游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2)通过城市规划中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配套,能够提升城市旅游价值。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社会性基础设施(如住宅、商场、文教医卫设施等)和技术性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煤气、电力、道路、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防灾设施等),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物质基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意义,并充分表达出城市发展的水平,体现城市的吸引力。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高旅游客源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城市整体环境的提高,使游客不仅能在城市中旅游,而且也在城市中休闲和消费。

(3)在空间布局上,追求城市空间环境与旅游资源空间环境的融合。城市规划在对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的规划上,根据城市现状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城市旅游点和旅游区,并且加强旅游点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旅游整体功能;此外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能够营造旅游环境,创造城市旅游区(点)、改造提升原有旅游区(点)的价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用地组织、建筑高度和造型控制、道路规划、绿化等手法,把风景区的湖光山色引入城区,使城市溶于自然环境之中。

(4)在城市整体形象上,城市物质性旅游吸引物和非物质性旅游吸引物需要通过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空间上的联系和形态上的转换,通过城市设计,能够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同时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旅游项目策划与布局。另一方面城市中异彩纷呈的建筑、精巧别致的园林、千姿百态的街景、五光十色的灯火都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整体景观。

2.3旅游规划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作用

(1)对于已有旅游吸引物,城市规划主要是已有旅游吸引物做保护性规划,而旅游发展规划不仅是对其作保护规划,更强调的是旅游开发方面的规划。

(2)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方面,城市规划主要考虑市区主要人口,因此在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时没有考虑旅游人口的需要,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时会导致基础设施规模不够,布局不合理等现象。因此旅游规划需对城市规划进行补充和协调,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3)城市用地方面,旅游发展规划中新的旅游项目规划和布局会要求改变原有城市规划中的对应地块建设用地类型。如新建一些主题公园项目或大型休闲娱乐设施等。

(4)城市景观格局方面,旅游发展规划为了改善城市整体旅游环境可以对原有城市规划内容的进行修改。如城市滨水空间的休闲旅游改造、以及市内其他城市景观的改造规划等。

(5)对于具体旅游保护区内的发展项目,例如旅馆和娱乐场所的建设,既涉及到旅游规划,又涉及到城市规划。必须对它进行详细地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2.4两者的协调关系

(1)在进行旅游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全局性,对于涉及整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进行充分的肯定并执行。同时在进行旅游规划时,也应本着科学性、前瞻性的原则对城市规划提出建议和意见。

(2)城市规划应该尽可能全面和综合地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尽可能地吸纳城市旅游发展的合理性设想,在用地、基础设施、生态保障等方面为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规划共享空间。

3结论

事实上,旅游规划更多地结合了市场,以及需求方面。旅游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提高,对城市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虽然属于区域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但是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旅游相关内容,如城市整体景观、城市环境、街区规划设计、道路系统与公共交通规划,使游客不仅能够感受到景点的魅力而且还感受到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旅游规划应该在尊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不断对城市规划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协调,以适应旅游业对城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宣功巧.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关系[J].华东森林经理,2007,(5).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我县确定“3+1”主导产业的目标要求,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开放、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的重要战略措施,围绕“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做文章,以培育旅游龙头、做大旅游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努力打造河北省旅游经济强县。

(二)奋斗目标

(三)工作措施

2012年旅游工作以总体规划为契机,狠抓旅游规划管理;以招商引资为契机,狠抓旅游项目建设;以旅游效益增长为重点,狠抓旅游宣传促销;以旅游安全为生命,狠抓景区规范化管理。

1、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规划为重点,下大力气搞好全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各景区规划,解决乱开乱建问题。一是组织专家和有关领导搞好《邢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论证工作。二是配合路罗镇搞好游客集散中心规划。三是下大力气搞好各景区规划。各景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尽快筹资搞好规划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对已经聘请专家拿出总体规划的景区限期按程序报批,对没有制定规划的景区,限期聘请专家进行规划,限期完成。四是加大执行规划的管理力度。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及时深入景区督查,坚决查处、杜绝无序开发、盲目建设。五是加强对待开发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对英谈古镇进行开发保护,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历史文化品位。

2、以大峡谷招商项目为突破,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树好龙头,解决景区缺乏精品问题。一方面加快大峡谷招商引资力度,包装好大峡谷项目,下大力气搞好招商引资。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邢台大峡谷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档次和接待能力。同时招商引资加快景区宾馆、饭店和家庭旅馆建设速度。另一方面,依据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省内外资金参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和配套项目建设。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重点抓好紫金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招商引资工作,提升景区档次和品位。

3、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解决旅游产业链条断档问题。一是加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购物中心建设,积极挖掘和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有纪念意义、款式新颖、便于携带的工艺品、旅游商品等。二是在路罗镇政府所在地和紫金山、天河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野沟门水库周围,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环境优美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避暑山庄、冬季营地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度假旅游需求。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在重点旅游景区所在村贺家坪、前坪、清泉、石板房、前南峪村,配合城建部门,按照合理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要求,尽快拿出规划,鼓励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的家庭旅馆和汽车旅馆。加快旅游景区卫生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标牌等的建设。

4、抓宣传,叫响“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品牌,解决知名度和效率低下问题。按照“巩固当地、延伸周边、协调联动、多措并举”的思路,把旅游宣传促销与旅游项目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精心谋划、精细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搞好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一是开展多项活动,活跃当地市场。指导各景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在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类型的节庆活动,年内计划举办大峡谷登山节、九龙峡桃花节、云梦山泼水节、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前南峪采摘节等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专题活动,营造旅游促销的轰动效应。二是多渠道促销。积极与电视台携手合作,拍摄邢台县旅游风光电视片,办好我县的《邢台旅游》宣传资料,同时,在省市县电视台、报刊开辟旅游专栏,逐步稳固扩大旅游宣传阵地,千方百计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增强对外吸引力。三是联合捆绑宣传促销,拓展周边市场。编排3-5条旅游线路,整体包装,组织全县景区参加山东、北京、石家庄、郑州、苏州、内蒙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产品,千方百计把本县的旅游产品“卖”出去。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前夕,组织各景区组成联合旅游大篷车,带着旅游宣传资料和全县旅游风光片光盘,有针对性地前往邢台东八县和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进行广泛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到我县游览观光。四是广泛进行推介促销。举办新闻会、组织本市及周边城市旅行社搞活动,签订互惠互利“双赢”协议,把本地和外地的旅游团队拉过来。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区域性的大中型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租赁展位展出品牌,广泛散发全县各景区的宣传资料,把邢台县的旅游产品推出去,打造“山水太行、守敬故里”知名旅游品牌。

5、抓环境,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解决旅游管理欠规范问题。一是制定出台《邢台县旅游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吸引更多的各界人士和国内外客商来我县投资兴办旅游业。二是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旅游景区全面推行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即a级标准。三是积极组织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抓好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使景区干部群众和经营者养成文明待客、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规范,做到诚实做人,诚信经营。四是强化旅游安全管理,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重点旅游景区(点)所在地政府、消防及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都要制定旅游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旅游景区(点)的大型娱乐设施、索道、安装前要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施工过程中组织监督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营。确保全年不出现任何重大责任事故。

旅游系统工作计划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