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十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十篇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3:49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1

【关键词】农村环境;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环卫设施

我县经过十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管理、经费的不足和农民的认识的不足,农村垃圾污染日益加重,垃圾乱倒,污水到处流的状况还较,这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干净,还严重影响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一、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一)垃圾处置不当,乱丢乱倒的现象严重

据调查了解,农村垃圾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二是有机质垃圾,如剩菜、菜根菜叶、杂草等;三是有毒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灯管等;四是“白色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大量发泡包装塑料、塑料袋以及破损废弃的农用薄膜都被作为垃圾随意丢弃。五是建筑、装修垃圾等。在调查时发现,很多地方根本就没将垃圾分类,而是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农户将垃圾倒入垃圾圈圈外。西瓜皮、鸡蛋壳、塑料袋等垃圾成堆,馊臭难闻、苍蝇乱飞。

(二)“四无”村较多,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

据调查,全县还有不少村处于“四无”现状:无专职(或兼职)的环卫人员、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或填埋或沤泡)的专用场地。有些村即使有垃圾池(圈),但缺乏清运垃圾的工具,所以垃圾清运不及时,致使垃圾池或垃圾圈形同虚设。

(三)柴草与杂物堆放无序,焚烧现象严重

据调查,不少农户堆放柴草、杂物呈杂乱无序的状态。农民焚烧垃圾、稻草、秸杆、棉杆现象也比较普遍。特别是每年收获油菜时,农户焚烧秸杆的浓烟弥漫,不仅严重污染我县的空气质量,且严重影响到周围地区。

(四)还有农户尚未改厕,粪污较为突出

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有许多农户已用上卫生厕所,实现了“即冲即净”。但污水大多随下水道流入沟渠,导致水污染。尤其是未改厕的农户,其粪便污染突出,成为了蚊虫的繁殖与聚集地,加速了疾病的传播,有害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五)畜粪治污仍未到位,污染比较严重

据调查,我县仍有一部分养猪大户没进行粪污整治;也未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年向周围排放大量的畜粪及废弃物,对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牲畜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当地农民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二、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成因

(一)农民认识不足,部分乡村引导不力

调查时发现,一些村干部甚至有个别乡镇领导认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家庭琐事,乡村管不过来。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哼着一句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其中既有无奈,也有无所谓。所以呈现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调查中还了解到,许多村民还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观念,也没有建垃圾池(圈)的习惯,更没有为垃圾分拣的意识。这对乡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还相对较困难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随之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瓶颈。整治垃圾方面的筹资难,已成为许多乡村无法跨越的障碍。

(三)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趋势,增加了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在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的趋势。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容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的农村垃圾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随着无法降解的垃圾越积越多,农村垃圾正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增加了农村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更加增添了乡村治理垃圾污染的难度。

(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农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缺乏刚性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几乎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硬性规定,到目前为止,我省在这一块的法规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地改善我县农村的村容村貌,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项有益于农民身体健康的长期性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县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增强治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专门班子抓紧抓好。各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第一线,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到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切实加大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投入力度

当前,我县各村在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环卫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要采取“政府投一点、向上争一点、群众集一点(指村民一事一议集资)”的办法筹措资金,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每村有专(兼)职的环卫人员、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垃圾清运工具、有处理垃圾专用场地”,以确保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的工作长期、有序进行。

(三)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合力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县乡(镇)、县农办、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畜牧水产局等各有关部门对此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全县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合力。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整治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2

云南合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院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玉龙县白沙村传统村落是纳西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然而白沙村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该地区进行方案设计,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将项目区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及村民身心健康,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院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污水;垃圾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7000年文明农耕史,在全国各个区域遍布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我国传统村落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个性鲜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急速退化的现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7个乡镇(办事处)102个村委会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玉龙县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玉龙县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白沙村隶属玉龙县白沙镇,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当地土壤、水体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着生态食品的安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为有效保护、深入研究幸存于世的形式与类型丰富、地域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传统村落,改善项目区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项目区基本概况

1.1地理位置

白沙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为行政村,辖兴都村、岩脚村、忠义村、三元村、街尾村、新文村6个自然村(其中三元村、街尾村、忠义村和新文村四个自然村位置相连,以下称这四个村为“古街”)。东邻木都村,南邻丽江市古城区,西邻文海村,北邻新善村。村委会所在地离乡政府1.5千米。村内交通便利,村道以五花石板路、水泥路为主。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本项目区域范围为南起新文村,北至三元村,东北向太平村与白沙完小齐平以南,东边以束白公路为界,西边以岩脚村紧邻山体等高线为界,西南向包括兴都村。

1.2自然环境概况

白沙村所在地为平坝区,周边多为平整的农田,源自玉龙雪山融水的青龙河从村落西面蜿蜒流过,是当地重要用水供给河流。白沙村西面紧邻山体,地势较陡峭,山体自然风貌保留较好。白沙村紧邻玉龙雪山,项目区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白沙村河流流入青龙河,属漱河流域,金沙江水系。

1.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白沙村委会,属于坝区。国土面积12.90平方公里,海拔2430.00米,年平均气温8.90益,年降水量935.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5565.00亩,其中人均耕地3.70亩;有林地16286.00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6户,有乡村人口1622人,其中农业人口1507人,劳动力8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23人,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见表1)。

2项目区传统村落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2.1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对本项目区环境现状查看,白沙村饮水为自来水厂供应,设施完善,家家户户通有自来水,自来水水质卫生部门定期检测均合格,且水源点已做保护,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2.2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分析

据现场查看,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石板路。项目区农村生活污水涉及1622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33153.68t/a,主要污染物有CoD10.89t/a、tn1.26t/a、tp0.24t/a。项目区村庄三元村、街尾村、忠义村和新文村(以下称这四个村为“古街”)分布集中,古街排水已经统一规划,主干道上已经建有污水收集沟,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但次干道的污水收集沟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收集率,需另增设污水收集设施。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距古街较远,污水不能纳入古街的城镇污水管网,村内无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对村内环境造成污染,需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对收集后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村民生活习惯基本相同,自来水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洗浴等。依据《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规定,域类区域(亚热带)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生活用水定额为60耀85L(/人·d)。白沙村位于坝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平均用水量约为70L(/人·d),污水转化系数取0.8。污水收集率按60%计算。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负荷CoD、tn、tp分别按23.00g/人·d、2.56g/人·d和0.51g/人·d计。

2.3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分析

目前白沙村无完整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其现状表现在如下几点:

2.3.1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有所增加,种类增多。

2.3.2村民家中户用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分类不够清楚,村庄内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产生的垃圾堆放地零散,不集中,部分村民垃圾乱丢至附近沟渠,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2.3.3虽然村中已经有拖拉机清运车清运垃圾,但清运不及时,不能定时定点相结合收集运输。

根据现场勘察及参考相关资料,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取0.6kg/人·d,参照相关文献,另参《全国总量核算技术方法》,垃圾回收率为15%,垃圾中污染物溶出率约15%,取样垃圾中含有机成分的量为10%,含n量0.5%,含p量0.2%。

2.3.4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

粪便处理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村民饲养的畜禽不多,大都自行沤肥处置,不外排,故本项目不再考虑畜禽养殖污染。综合以上污染现状分析,项目区总污染负荷排放量见表2。

通过上表分析可看出,CoD、tn、tp三个污染物指标中,CoD、tn、tp对生活污水污染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生活垃圾。根据项目区实际调查情况,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村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从源头削减村庄污染源,减少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改善村庄环境状况,应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3项目区环境整治方案设计

结合项目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实施本方案,切实解决项目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项目区生活污水进入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从而解决村庄垃圾污染问题。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3.1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结合该村落内现有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完善古街次干道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需新建村落污水收集设施,充分利用项目区地形,将村落的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系统场地进行集中处理。

3.1.1污水的收集结合村落的实际情况,拟采用截污沟的收集方式,根据村落地势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村庄地形,将污水引至村落较低点,在较大的环境容量下进行处理净化,这样不仅实现了污水收集的无动力运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

3.1.2污水的处理由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经济条件好、地形条件不复杂、污水适宜集中收集,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可利用土地等,综合考虑各处置工艺的适用性、经济性、进水水质情况、出水水质要求以及考虑未来工艺的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及改扩建成本,长远考虑,拟选用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技术处理污水,采用的塘化处理系统组合工艺为: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污水处理主要工程设计参数见表3。

3.2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程

根据当地情况,由于白沙村村庄城镇化程度较高、离县城较远的村庄,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垃圾房暂存)、乡镇运输处置”的模式。村庄每个村民每户首先把生活垃圾自行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进行堆沤然后还田,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对于不可回收垃圾,村民自觉地放入垃圾桶中,村庄公共场所垃圾桶由村庄指派专人每天清扫;清扫后集中收集在垃圾房中,每周由村委会组织人员对垃圾房中的垃圾进行清运。根据地势地形条件,在乡镇选择适宜的位置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站,每周将垃圾清运至集中处理站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4整治方案工程量及结论

根据该地区环境现状及方案论证,白沙村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方案结论如下。

4.1项目区现有的污水排放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但是污水收集设施不完善,项目区将根据实际需求新建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

4.2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

4.3结合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村民愿意在村庄设置垃圾集中房,对村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通过垃圾清运车定期收运至集中点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为解决好项目区垃圾污染问题,项目区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清运、村集中处理”的模式治理项目区垃圾。

4.4本项目主要工程量

4.4.1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新建污水收集系统截污沟:0.4m伊0.6m的300m,0.3m伊0.3m的1000m,新建白沙村污水处理系统(40m3/d)1座。

4.4.2村落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工程:新建垃圾房(8m3)3座,垃圾桶(60L)150只,并配套垃圾减量化设施1套,户用垃圾桶406个,保洁工具6套。

通过对本方案的初步设计,工程量见表4。

4.5主要环境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为CoD:12.15t/a、tn:0.86t/a、tp:0.23t/a。白沙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一方面能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另一方面能改善村落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协调农村生态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该村形象,促进经济产业的发展,因而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等四项文件的通知(云环发[2013]130号).

[2《]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云环通[2011]64号).

[3《]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8《]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42—2008.

[9《]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从我市农村建设实际出发,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重要流域、城市周边和主要交通线为重点,以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为原则,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整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目标任务

从年起,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以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清理沿海港湾岸线、公路沿线、溪流河道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垃圾清运和处理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期间,每年重点抓好10-15个镇(乡)、100-150个行政村垃圾治理工作。到年,全市完成50个以上乡镇、500以上行政村垃圾治理工作,乡(镇)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通过疏浚河道、沟渠、水塘,消除污泥积水,逐步实现“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要求。通过期间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基本实现清除全市重要海岸线、重点流域、城市周边、主要交通线垃圾污染现象,初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市农村实际情况的环境卫生处理机制,村庄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二)具体要求

1、农村垃圾治理方面:

一要组织编制垃圾治理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县(市、区)域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并在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内容要包括开展治理工作的步骤、要求,确定分批分期治理的镇、村名单。市建设、环保部门要尽快制定交溪流域垃圾治理规划,并负责协调好与交溪流域各县(市、区)域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

二要确定垃圾治理模式。必须针对我市村镇分布零散、山海形式多样和经济实力普遍较弱的现状,科学合理的确定分类治理的模式。城市近郊区的村镇将垃圾集中收集后可运到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一般乡(镇)原则上以乡镇域为单位合理布局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与周边邻近乡镇共建垃圾处理设施;乡镇域内的村庄垃圾原则上实行“村收集,乡(镇)或区域处理”,受交通地理等因素制约无法实行集中处理的村庄,可单独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有条件的乡镇优先选择建设标准垃圾卫生填埋场或符合标准的焚烧处理设备,财力不足的乡镇可先选择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处理场,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完善;行政村要推行垃圾堆肥与集中转运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垃圾,以减少转运垃圾量,降低处理成本。

三要建立垃圾保洁制度,完善垃圾保洁清运设施。乡(镇)、村必须按有关规定或标准配备环卫队伍或固定的保洁人员、配置垃圾车(保洁车)、设置垃圾池(桶)及建设垃圾转运设施以满足日常保洁及清运的需要。乡(镇)、村要制定完善环境垃圾卫生保洁制度及相应的乡规民约。

2、农村污水整治方面:

要考虑乡(镇)、村的具体情况,按照集中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成熟、简易、投资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的处理工艺,达到减量化排放的目标。鼓励乡(镇)生活污水通过建设适宜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行集中处理排放。对于村庄生活污水,可采取三格化粪池、净化沼气池加氧化塘或人工湿地处理等工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就地处理的形式进行处理,有条件的村庄要充分推广农村沼气池与改水、改厨、改圈结合建设方式进行污水处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垃圾处理正常运转

村镇垃圾整治资金筹措必须坚持多元化、社会化的原则。一是财政补贴。市财政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专项用于补助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市、区)政府要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配套乡镇、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和垃圾运转、处理过程的补助。各级基本建设、环保、建设等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乡(镇)政府每年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镇垃圾整治工作。二是“谁污染谁付费”。参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收费办法,或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农村住户承担垃圾清扫清运和处理费用标准,对村镇居民、商业店面、企事业单位等适当收取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三是发动社会募集资金。要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捐助农村垃圾整治事业,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四是申请省专项资金补助。积极争取上级在垃圾处理场建设和垃圾处理日常营运方面给予资金补助。

四、推行市场运行机制,推进村镇垃圾处理产业化、资源化

要健全农村垃圾处理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等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入股,参与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管理企业化、服务体制社会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各级各部门要转变职能,由垃圾处理的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转变为垃圾处理的指导者、培育者和监督者。同时,要加强对垃圾处理企业的扶持。县(市、区)和乡(镇)政府除了在资金上给予补助扶持外,要给予其在土地、税收、水费等方面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附加费等;免征垃圾运输车辆的过路费、过桥费;以成本价供水等。

五、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工作落实

市政府将成立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局、规划局、农办、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农业局、环保局、文明办、团市委、妇联、爱国卫生委员会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建设局,负责处理协调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其中,市建设局、市农办负责统筹协调,确定年度治理的镇(乡)、村名单及整治任务,组织年度考核验收;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统筹资金,支持农村垃圾污水设施项目建设;市农业局要牵头加快推进农村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市环保局要加强环保执法,加强农村污染的防治工作;团市委、市妇联要号召基层组织积极参与“家园清洁行动”的宣传推动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辖区“家园清洁行动”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实施工作。

县(市、区)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负总责,要参照本实施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及相应的扶持奖励办法,具体组织落实省、市下达的治理任务。同时要按照省政府下达的各县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在规定时限内建成县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完成本辖区“家园清洁行动”治理任务,建设垃圾中转站或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配备环卫作业队伍,建立乡镇垃圾清运保洁制度。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村民开展区域内“家园清洁行动”,制定实施垃圾污水治理的村规民约,配备保洁员,设置垃圾收集点,建立村庄垃圾清运保洁制度。

六、严格考核,加强动态管理

市政府将对各地村镇垃圾整治情况进行定期通报,每年对列入整治目标的乡(镇)、行政村组织验收,对垃圾整治措施落实、成效显著的县(市、区)、乡(镇),将给予一定奖励。垃圾整治未达到要求的乡(镇)、行政村要给予效能告诫,并不得参加各级文明村镇、卫生村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镇等的评选;未完成镇(乡)村治理任务的县(市)不得参加当年“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等评选。各县(市、区)要成立督查组,定期组织人员驻镇入村指导、督促工作,帮助所在村镇解决整治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监督建好的垃圾处理设施发挥应有效能,杜绝因运行费用短缺等原因造成设施闲置、污染依旧的现象发生。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4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改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18—02

1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1.1农村生活垃圾组成

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特征,和当地的居民消费水平、生活方式、能源结构等有着密切联系。华北平原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及其含量如表1所列。

生活垃圾含量变化特点:

(1)有机垃圾的绝对产生量一般变化范围很小,秸秆树叶的产生量会随季节而明显变化,但其对有机垃圾总量的影响很小。

(2)无机垃圾中的煤渣量会随季节变化有较大波动。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村民多用煤炉取暖,故产生较多煤渣,而其他季节不需取暖,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村民做饭多采用燃气或电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无机垃圾的产生总量。而对于建筑垃圾、破碎陶瓷每年产生量也相当有限。

(3)废品类的绝对产生量一般变化范围也很小。

(4)有害垃圾中农药包装袋/瓶会跟随季节而波动,在农忙季节产生量多,农闲时候几乎不产生。

1.2农村垃圾处理方式

当前农村垃圾都是村民自行处理,该过程中有些生活垃圾处理地比较科学,如无机垃圾进行堆肥和作为家畜饲料处理,无机垃圾的变卖处理等,都体现了农民勤劳节约的特点。但其中的很大方面的不科学性是造成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的主要原因。

村民处理自家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如图1所示。

当前村民处理生活垃圾方法的优缺点:

(1)有机垃圾处理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但由于村民堆肥地点选择的任意性和堆肥设施的简陋性,使得堆肥地点成为污染农村卫生环境最大因素,同时堆肥过程产生的渗析液有可能污染村民的生活用水。

(2)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由于道路硬化面积小,村民常将无机垃圾中的煤渣、建筑砖瓦等用于铺砌土路,改善村路状况,或者将其丢弃到村周边的桩基坑中,作为房基地的最底层。在进行修建时,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砌在村道路两旁,严重影响了村貌和村内交通。

(3)在废品类中,由于纸张、金属、玻璃、木头存放相对容易且回收价格高,因此这些废品的回收率相当高,可以达到90%之多,几乎不构成污染。但对于塑料(食物包装袋、一次性购物塑料、废弃塑料桶等)、织物(如破旧衣物、鞋子等)等无人收购的废品,回收率几乎是零。这就造成了该类废品被村民随意丢弃,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织物类废品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污染也将会进一步加剧。

(4)有害垃圾主要是村民使用农药后所丢弃的包装袋/瓶,这些垃圾的危害性很大。但其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却是有限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丢弃在农田中,会对农田、浇灌用水产生污染,一般不会直接威胁到村民的生活健康。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村民将生活垃圾中的多种组分以某种方式处理一同处理,使得生活垃圾不能充分被环境消化,才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分析

在垃圾处理中,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垃圾分类越细,越有利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正是由于村民将生活垃圾中的多种组分以某种方式处理一同处理,使得生活垃圾不能充分被环境消化,才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在处理农村垃圾过程中,如果能实现分类收集和处理,将会大大减少投资和技术要求。通过改进村民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处理模式。

改进模式采用村内集中处理的方式,如图2所示。

改进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技术可行性

(1)由该模式可以看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是最关键的一步。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村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

(2)对有机垃圾的堆肥处理,由村政府统一规划堆肥地,修建相对简易堆肥设施集中处理。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少且农村环境容量大,堆肥所产生的废气、渗析液可以被环境所接纳、消化。

(3)无机垃圾产生量多,但处理很容易。由清洁员收集,按传统方式统一处理。

(4)无机垃圾中的塑料、织物等无人收购的废品和有害垃圾,由村政府统一收集,转运到镇,再统一处理,即所谓的“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

基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特点,实施此处理流程可在农村就地处理与利用绝大部分的垃圾量,可以改善垃圾的可处理性。

2.2经济可行性

该模式主要投资是堆肥场地、废品储存地的基建费,卫生工具的购置费,清洁人员的劳务费。

有机垃圾堆肥产生的农家肥,由于其优良的品质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村政府可以将产生的农家肥回卖给村民,进行财政补给。废品类则可以变卖。

3结论

(1)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逐渐加剧。

(2)农民不科学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采用“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品晶,张春燕,杨娜,等.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1):2049—2054.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5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农村人外出打工,发家致富,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垃圾已经超过了大自然的自我净化承受能力范围。同时,农村垃圾经常被随意倾倒,其中大量的农村垃圾倒入农村水沟中,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了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1.1处理方式简单

农村垃圾主要有秸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家畜粪便等。在农村,农民一般都对秸秆进行焚烧处理,焚烧秸秆会对空气产生严重的影响。家畜粪便一般都是被直接排到大自然中,会产生很多的病虫毒害。生活污水也是随意排放到农村水沟,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会严重污染我们的生活用水。生活垃圾被随意堆弃,很多农民将生活垃圾丢到水沟中,这样不仅污染水,同时大量的垃圾堆积会造成水沟堵塞,导致农村水沟因为垃圾堆积堵塞被废弃,无法正常的排水。

1.2缺乏资金

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资金的支撑,农村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村垃圾处理和城市垃圾处理一样,需要回收垃圾;对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然后运输到集中处理点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一过程流转都需要资金支持。同时,农村居民居住的比较分散,交通运输设备比较落后,垃圾处理起来比城市更难,需要更大的资金。但是,农民每年收入有限,无法承受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对于市场上的资金来说,没有很大的利益,资金很难流入。农村垃圾处理的资金主要靠政府支持,但是基层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是有限的。

1.3区域差别大

农村垃圾处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实力好的区域有足够的资金对农村垃圾进行处理,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好,基层政府有钱,能够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对农村垃圾进行处理。同时,农村垃圾处理与区域的环保意识和受教育水平有关,若当地的居民有很高的环保意识,每家每户都会从自己做起,注重农村垃圾处理。很多农村都设有垃圾处理机制,但是村民和政府都没有注意到农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垃圾处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够,无法形成专业的垃圾处理队伍,导致我国很多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形同虚设,运营效率低下,无法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2运营机制创新

2.1筹资渠道多元化

农村垃圾处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基层政府,但基层政府收入有限,无法给予足够的资金。在资金来源上,不应该局限于基层政府,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够好的地方政府。同时省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基层政府的补贴力度,让基层政府有钱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关乎到每个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居民也应该承担部分费用。村委会应该向村民讲清楚农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村民的经济范围内收取一定的处理费用,事后应该将资金的用处公开透明化。农村垃圾处理还应该争取各种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在现今的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很多风险投资资金,这些风险资金一般都投资到高风险高收入的领域,政府应该给予高回报来吸引这些风险资金。

2.2分层处理

农村垃圾处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在农村垃圾处理上比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做的更好。相对农村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资金实力更强,并且城市居民环保意识也更强,更关注农村垃圾处理的问题。为此,针对资金在城市、乡村之间的配比不均等问题。在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时,应该根据农村的具体经济实力,实行不同的运行机制。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在处理农村垃圾时,可以以城市垃圾处理为标准,细分垃圾种类,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处理。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可以对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这种无害化处理既简便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2.3分工明确

农村垃圾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当前我国政府在垃圾处理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但是,针对地方政府、居民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农村垃圾处理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只靠政府补贴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政府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政府应该鼓励村民内部筹资,同时还要用高收入吸引外界资金的进入。村民作为农村垃圾处理的直接受益者,应该具有高度的自律性,不乱扔垃圾,保证垃圾处理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6

农村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但在一些农村,畜禽粪便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意抛扔,塑料袋、废纸片满街都是。每遇刮风,塑料袋、废纸片就满天飞。特别是农村的院内院外厕所里的水大都直排街道,一下雨便污水横流,环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卫生治理迫在眉睫!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如此之差呢?

家禽粪便生活垃圾等无人管

据调查,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差,且长时间得不到治理,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其一,生活垃圾随意抛扔。在农村大家并不把生活垃圾看作是垃圾,没有垃圾站,也不设固定的堆放场所,房前屋后、院内院外任意堆放。

其二,家禽粪便随处可见。农村几乎家家都养有畜禽,还有的地方人粪尿用土掩盖后都堆在院墙内外,一般要等很长时间后,才能运到田里。尤其是到了夏季,这些堆在露天的粪尿再经过暴晒发酵,更是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生活环境。

其三,农村的猪狗鸡鸭平时大都散养,随处拉撒,而又无人清理打扫。加之附近小城镇由于受资金与技术局限,经常将垃圾向农村“输送”,使污染严重的农村更加“雪上加霜”。

其四,垃圾种类不断增多。过去,农村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垃圾总量不多,垃圾中可循环和可分解的东西居多。如菜皮可喂鸡、泔水可喂猪、其它的可用来堆肥,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况。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除生活垃圾外,养殖、生产、建筑垃圾也迅速增加。近几年,农村大量发展养殖、塑料大棚,大量建房,产生了不少白色污染和建筑垃圾,但垃圾处理方法却仍停留在原始状态,不是随处堆放,就是烧掉或倒入河塘。

在调查中,一些群众反映:“上级卫生部门一年到头也不见来管管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的事几乎没人过问。”这也不能不说是农村环境卫生一直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影响了村子的村容村貌,而且严重污染了土壤与地下水,给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教育、投入与产业化是治理之道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7

据报道,我国农村现在有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每年有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专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农民人均收入5%~8%左右增长,将可能被全面抵消。”

现状分析:污染主体多样成因复杂

畜禽养殖引发的污染

一方面,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另一方面,集约化养殖因没有足够的耕地消化畜禽粪便,养殖地离人聚居点近或处于同一循环水系中,畜禽粪便还田比例低。畜禽粪便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有机污染及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所含病原体对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化学制品造成的污染

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地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化肥利用率低,导致农田土壤污染、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农药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直接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地膜污染在加剧,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等到处乱扔,“白色污染”严重。

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

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的滞后及缺失等原因,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致使垃圾成山、污水横流、饮用水被污染。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周边环境,大量的为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和玻璃瓶等。

另外,随着农村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受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影响,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的被堆放到城镇周边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染

乡镇企业大多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造成污染治理困难,导致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我国乡镇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在城市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环境整治过程中,大批落后的、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和工业生产设施被转移到农村,将农村作为垃圾和废弃物堆放地。受经济和观念的影响,农村治污设备简陋甚至没有治污设备,随意排污严重。

电子产品导致的污染

家庭中的旧电视、旧冰箱、废旧电脑及电子线路板等废弃电子产品,都属电子垃圾。多数居民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快,增加了电子垃圾的数量。据了解电子垃圾的危害特别大,一个纽扣大的电池泄漏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1个人一生的饮用量。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目前,电子垃圾收购人一般利用破解、焚烧等极其简单处理的方法,将收购来的废旧家电拆解以回收贵重金属,却将大量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丢弃或焚烧,严重污染了土壤、大气和地下水。

成因追析:软、硬件条件的双重缺失

政策法规和机构标准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现行有限的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需求和参与。有关农村生态环境的立法缺位。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没有明确的职权和相应监测设备,基本没有履行环保职责。

农村污染防治资金匮乏

长期以来,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且农民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强。

不能科学用肥用药

如在种植业中,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污染总量大幅增加,并呈相对集中趋势,出现较大“污染源”。水产养殖因在养殖过程中投放大量的精饵料、鲜活饵料、肥料和药物,造成河道水体污染。

建议对策:源头抓起全民参与政府给力

源头抓起,推行垃圾就地处理

首先要在乡镇、村建设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可在一个乡镇建1~2个垃圾焚烧炉,来解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其次实现垃圾处理就地分类。尽快在农村建立环卫队伍,为农村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做到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三是建沼气池生物消化垃圾。每村建1~2个大中型沼气池,集中畜禽粪便等直接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可以做生活燃料或提供生活用能,沼渣、沼液通过还田提高土壤有机养分。

浓化宣传氛围,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落实目标责任,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应尽快开展对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全面调查,查清包括农村土壤、水和大气在内的农村基本环境要素质量的情况,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污染类型、分布特点、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种类及其来源,在此基础上编制《国家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设立环治基金,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8

一、我县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

我县有37万人,每天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85吨,除城区在鄂坪九湾子建有一处垃圾填埋场,每天收运垃圾约30吨左右外,农村产生的垃圾,除305省道和乡镇所在地的部分垃圾在开始转运集中堆放外,其他大量垃圾随意乱丢乱倒。乡镇的垃圾处理多数就是垃圾转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有人居住的地方转移到无人居住的地方,找一个偏辟的地方堆放而已,没有建规范的垃圾填埋场,没有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百里长廊”建设和“竹房城镇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程,305省道沿线的乡镇垃圾收运系统的硬件建设,垃圾车、垃圾池、垃圾桶等已基本配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全县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除城镇居民区稍好一点外,绝大多数乡镇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应付检查而已,少数乡镇几乎没有一个村的垃圾进行了处理,甚至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也还是到处乱倒,臭水沟里到处都是垃圾,环境卫生状况极差。生活垃圾日集月累,致使往日人欢鱼跃的清澈池塘成了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的水中垃圾场;全县沿路、沿溪、沿住宅周围地带成堆的垃圾比比皆是。除了烂菜皮之类的生活垃圾外,多数是包装袋、塑料袋,还有破鞋子、农药瓶等白色垃圾,一经雨水冲刷污水横流,浸蚀土壤,污染水源,洪水带走最多的浪渣是垃圾,洪水过后溪流两岸滩林挂满“彩旗”(白色污染),这与漂亮的村居形象形成剧烈反差。

(一)镇、村领导虽对垃圾处理工作引起一定重视,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乡镇、村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虽对农村垃圾、污水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当前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已引起重视,相当部分乡镇还积极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大多数乡镇、村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工作尚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而对农村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未将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部分镇、村缺乏管理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时冷时热。

(三)农村垃圾的收运已有一定基础,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由于我县乡镇所属村庄分布分散且部分村庄位置偏远,目前,在305省道沿线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乡镇政府已开始组织专人、配备垃圾车、建设垃圾池和垃圾桶进行集中清运,其覆盖面较小且清运不够及时,90%以上的村庄垃圾没有清运和处理,由农户自由焚烧和倾倒,一些沟、河、交差地带等处成为垃圾集中投放地,“污水靠蒸发、垃圾等水冲”是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

二、我县农村垃圾处理难的主要原因

(一)环保意识不足。一方面广大农民环保意识亟待增强。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分类的习惯,处理垃圾极为随意,形成垃圾量大、品种多,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箱(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路边或河里等,另一方面一些乡镇人民政府和责任部门,在处理垃圾的问题上,未能意识到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局限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存在简单堆放在偏僻处即算处理的短期行为。

(三)村级组织和群众参与管理的机制没有建立。各乡镇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村级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经费筹措机制等都尚未建立或落实,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还未形成,从而造成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

三、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充分发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人民群众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要邀请专业人士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以身边的事为素材,编印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对身体及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提高居民村民对垃圾危害性的认识,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垃圾分类和有序堆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新风尚。要规范村民卫生保洁公约,动员群众自觉投身村组卫生保洁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等活动。

(二)建立“户分类、村转运、镇集中处理”的垃圾管理机制。

以国家正在组织实施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为契机,办好示范样板,争取扩大示范覆盖面;切实组织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将能还田堆沤还田,不能还田的有序堆放,使垃圾减量化;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扶持,加大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推进力度;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创新工作方法,以“打造中国绿谷”为载体,发动全县上下积极开展“清洁”(清洁乡村)的主题实践活动,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首先突出解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问题,根据工作需要从县文明办、县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委督办室、县政府督查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题工作督查组,负责对全县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和考核;同时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在清洁乡村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本辖区范围内村庄垃圾处理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9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农村生活垃圾对策

农村实现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根据农村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每户垃圾日产量约为5千克,每人每天产生约1千克的垃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活垃圾组成以有机物成分(厨余、果皮等)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垃圾组成越来越接近城镇垃圾成分,无机含量、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含量持续增长。由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已经向城市垃圾发展,其中化学品的含量越来越高,致使这些垃圾被填埋地下数10年、甚至上100年都不降解。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效手段,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不断变化、产量不断增加,垃圾污染问题也趋于严重性。在城市生态化改造和城市创卫过程中,城市环境日趋优越,但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少。一些村庄垃圾没有进行统一处理,随意丢弃现象时有发生。生活垃圾暴露堆放,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甚至还有工业垃圾、变质过期的药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未经任何处理随意堆放在外。这些垃圾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1.污染水环境

垃圾长期堆放产生渗出液。渗出液是生活垃圾本身分解产生的污水和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流经垃圾层摄取其中的污染物质而产生的污水的总和。生活垃圾渗出液属高浓度污水,会严重污染水体。而水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使用污染的水灌溉农作物会造成灌溉区域农作物农作物产量下降,若食用了这些污染的农作物消化系统癌病发率偏高,进而造成Dna修复能力下降,影响人体免疫能力。

2.污染土壤

生活垃圾及其滤出或滤涸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结构,致使土壤的净化能力日趋饱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形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壤污染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3.污染大气

长期堆放的生活垃圾,经微生物分解作用,不但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还能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尤其夏季,露天垃圾散发有机物质腐烂的恶臭及含有致癌物质散发的气体对大气都有严重的危害性,直接影响农作物、果树、蔬菜、饲料作物、绿化作物的正常生长;畜禽因摄入含污染物过多的饲料后,致病或死亡,导致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

二、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上述农村垃圾带来的问题既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现有农村垃圾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农村各郊区县的市政行政管理部门设有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对本区县的执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市及区县市政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范围更多地是集中在市区、卫星城和中心镇,在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方面明显不到位。

2.农村垃圾治理缺乏资金

由于资金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的保洁人员和设施配置等参差不齐,一些好的做法难以为继。在不断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程度提高的同时,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规范处理的难度,尤其对财力薄弱的乡镇和行政村无疑是难上加难。

3.农民环保知识了解不多,卫生意识不高

当前农民由于经济的因素还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还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进行环境教育。

4.缺少农村垃圾处理处置的整体规划

对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上,没有形成一个在市、乡镇域或属地范围内的整体规划。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行政村负责自己辖区内的生活垃圾的清理,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各自为“政”,在乡镇和村村结合部地带容易出现垃圾“三不管”的死角。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和建议

1.确立生态文明新理念,走循环经济之路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就需要转变旧有的观念,树立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新观念,确立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新理念,这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前提。农业循环经济以经

济活动生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在遏制农业污染、促进和谐农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途径,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效之路。

2.建立健全的农村垃圾管理制度

要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清理问题,要制订可行的垃圾管理制度。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垃圾集中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

3.多种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到农村垃圾治理事业中

农村环境既要从思想上重视,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落实,而落实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是环保资金投入和环境设施建设。就资金投入而言,因为绝大多数镇的财政债务很重,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上级政府无疑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应该坚持政府投入与市场运行相结合原则。既要注重县、镇两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注重村级集体经济对环卫投入力度,又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要求,实行环卫设施有偿服务,更要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收益”要求,通过建立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各种资金、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与环境建设。在环保设施建设上,要加快建设垃圾场运转和处理的相关设施,尽量就地解决,不使污染源扩大,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治理,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否则贻害无穷。

4.实施村域多样化保洁

由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常常在城市,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这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上的典型症状。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可以借鉴城市社区垃圾管理办法,实施村域多样化保洁,根据不同镇村经济实力,选择自觉收集、义务清扫、有偿包干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的农村多样化保洁,这也是目前农村垃圾收集阶段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官计北.浅谈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现状与解决问题的对策[J].农业考古,2005,06:50-55.

[2]黎煜.土壤污染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n].科学时报,2006-07-20:a15

[3]周惠.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篇10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4个方面。对于以往的农村分散治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更适用于解决大尺度、区域性农村环境。具有单位投资少,对区域环境贡献大,可实施统一监管,治理效果易于保持,发挥规模效益、统筹城乡环境设施等特点。因此可以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整治,通过连片整治解决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1工程概况

眉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涵盖4个镇(横渠镇、首善镇、常兴镇、营头镇)50个行政村,涉及农户数15826户,项目直接受益人口100840人。目前,这些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外排,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房屋前后、路边、田边,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饮用水水源地未得到有效保护。根据项目要求,对这些村落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和生活垃圾进行综合治理,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

2项目内容

2.1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设计采用农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30升/日?人,镇区周边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40升/日?人。

考虑到当地村落分布较为分散,结合眉县农村污水排放及水质状况,眉县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宜采用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44处,其中连片污水处理设施2处。共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设总面积12189m2,氧化塘处理系统建设总面积2490m2,铺设污水截污管道7.32km,铺设U型排水渠36.2Km。

2.2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根据全国农村垃圾产量统计平均标准,确定眉县农村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kg,人口增长率为3.14‰。本次设计在眉县推行“腐烂变质集中堆肥、建筑垃圾就近填埋、可回收分类补助、不可回收卫生填埋,有毒有害定点回收”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机制。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造垃圾分类收集房50个,堆肥房50个,无机垃圾填埋点50个(154602吨),机动三轮车50辆,人力收集车558个、垃圾桶5313个,垃圾运转站4座。

2.3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眉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应按照“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要求,推广生物发酵床、“畜沼菜”、“畜沼果”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用技术。

该项目区域内有养殖户53户,生猪存栏量3223头,奶牛存栏量195头,蛋鸡存栏量9000只。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沼气池共35座,其中10m3沼气池5座,20m3沼气池23座,40m3沼气池2座,60m3沼气池1座,100m3沼气池4座。建造干粪堆池4个,设置固液分离机(脱水装置)4个,建设集中处理设施4套。

2.4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眉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适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规划。根据眉县农村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目的是将饮用水源地限制在较为“安全”的地界,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划定保护区范围,建立界桩、围栏和标志牌,并对周围植树绿化,进行源头保护。

该项目区域内有农村饮用水水源地167处,其中160处为地下水(井深均在100~200m之间),7处地表水。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首善镇、常兴镇、营头镇及横渠镇4镇50个行政村的167处水源地实施保护措施,设置警示标志636个,隔离保护工程:砖围墙13399m和铁丝网2190m。

3工程概算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投资需求总计:3505.335万元,其中水源地保护工程470.64万元,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647.215万元,生活垃圾处理工程1195.53万元,畜禽污染治理工程191.95万元。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资金安排计划见表1。

表1:眉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安排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