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十篇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十篇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4:10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1

关键词:消防;行政执法;改革

    消防行政执法改革是我国法制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防行政执法作为全社会公共安全执法的根本基础,其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它的改革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公安消防机构法治观念和内部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消防行政执法现状存在的问题

1.消防行政执法范围不确定性

根据我国目前的消防行政执法体制,其执法主体是公安消防机构,因此,我们目前所说的消防执政行为指的只是公安消防机构所做出的行政执法行为。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公安派出所民警所做出的消防行政行为,而这种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执法,现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同时,就公安消防机构自身而言,还存在消防行政和技术执法不分的情况,长期以来既是管理者又是执法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自己的监督者,这种职务上的不确定也就造成了行政执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

2.行政执法程序不完善

首先,在消防内部的行政审批中,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有些内部机构虽然建立,但是对于行政审批的要求不严,没有起到审批制度应起的作用;第二,在行政执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一些执法程序上的错误,比如对于一些不能当场罚款的情况进行罚款,或者是颠倒了处罚、裁决和审批之间的先后顺序;第三,行政程序的中断。也就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半途而废,对于某些消防违法行为,没有按照规定责令其限期整改,要么就是整改之后没有进行相对应的检查,或者是没有进行处罚,这都是消防行政执法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3.内部操作不透明,缺乏监督

就目前的消防行政执法上来看,其内部操作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同时,由于当前消防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上的不完善,在执法上也相应的出现较为随意和不公平的执法行为。而这种行为在一种不透明的内部操作下进行,就会很容易的给当事人一种暗箱操作的错觉,破坏消防行政行为的公信力。同时,对于消防行政行为也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要么就是管理者的自身监督,使监督机制流于形式,这就从根本上影响我国消防行政行为的改革和完善。

二、我国消防行政执法的改革

1.消防行政执法体制上的改革

(1)改革用人机制,推行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法”作为调整和约束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最终还是需要人们的实施来得以保障,而在实施的同时建立一只执法力度强的高素质消防执法队伍是必不可缺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消防行政执法关系到民众生活方方面面,执法人员不仅要保障民众的生活环境更要保障民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因此,执法人员的业务素养具备是非常严厉的。那么如何构建一只全方面服务的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本文认为,应从全面推行竞争机制入手,在此基础上对执法机构领导和执法人员采取考核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竞争性上岗,摒弃传统的“论资排辈”的做法。同时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对于不合格的人员应及时调离执法岗位,通过这些机制的实施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消防行政执法队伍。

2.消防行政执法理念改革

  (2)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行政是法制国家的重要标志,公安消防机构是代表政府行使消防行政职能,消防行政执法人员也必须实现这一消防行政执法理念的转变。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不仅要严格执法,同时要公正执法,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具体的在消防行政执法中,要处理好“情与法”、“权与法”的关系,尤其是在目前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情况下,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认定处罚,既要考虑有无从重处罚情节,也要考虑到有无从轻处罚情节、减轻处罚情节,还要考虑到有无不予处罚情节,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合理、适当和公正。

3.消防行政执法范围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的范围和权限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政府由无所不能、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其作用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防行政执法也不例外,近年来,公安部消防局对所有消防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结合实际取消了一大批消防行政审批项目。最近,随着国家行政执法改革的深入,对行政执法范围又提出了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3条规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为可以不设行政许可。因此,公安消防机构应对照《行政许可法》认真研究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范围,要做到该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能够交给市场机制调节的,能够由企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解决的,就坚决交出去。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加强对消防行政执法的改革,是我国行政执法力度的自我完善,同时也是法制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但是,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关系消防执法上的一系列现存的问题,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消防行政执法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所有与消防相关的管理者、执法者和监督者去共同努力的。因此,我们要首先正确的面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认识到改革对于消防行政执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消防行政执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其最终的完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光西,周云.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19).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2

一是科学确定公务用车保障模式。中央《意见》明确规定,改革现有公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市区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市区以外的公务出行,按照正常出差实行差旅费保障;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车改实践中,对保留的实物化定向保障的车辆,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工作需要,从严格控制车辆数量,科学确定各种类型的车辆,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该喷涂标识的要统一标识,并采用GpS定位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严管,防止私用乱用。切实保障公务出行,探索组建社会化公务用车服务公司,确定合理的租车费用和叫车流程及结算办法,为机关和个人提供租车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鼓励公务出行利用公共交通服务。

二是严格规范执法执勤用车配置使用。执法执勤用车是我市公务用车的重头,数量较多,分散在各部门,管理难度较大。公车制度改革中对执法执勤用车,首先要严格编制管理。对有执法执勤职能单位的执法执勤用车要按执法执勤人员的编制,逐一核定车辆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其次,执法执勤用车配备要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要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按照中央《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市县执法执勤用车统一管理平台建设,充分提高执法执勤用车的使用效率及管理水平。

三是合理确定车改补贴标准及发放办法。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在中央和省车改政策的指导下,确定适当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从正厅级到普通干部,尽量简化补贴的档次划分,不完全与职务等级层次对应,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或基本合理确定层次标准,差异化发放,尤其是注意调动普通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同时,积极探索研究公务交通补贴的正常增长机制。

四是妥善安置富余司勤人员。车改涉及的司勤人员,是利益触动最大的重要群体。车改单位要从维护大局、维护稳定、顺利推进改革的高度,稳妥安置好司勤人员。根据改革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留用人员;未聘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市人社、财政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安置政策办法,通过留车留用、内部转岗、自主择业、提前退休等措施妥善安置;对借用驾驶员,原则上退回原单位。要依法依规做好未留用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终止、解聘的有关补贴补偿费用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方便操作实施。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3

通过分析当前消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提出建设工程、项目评估、宣传培训等消防行政改革的方法,配套建立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专家库、培育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消防服务平台、加强监督和监管等制度,创新消防事业管理服务方式,以求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预防火灾的能力。

关键词:

消防行政;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外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产生了以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国稳步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1]。当前,全国消防抓住有利契机,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开展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方式[2]。笔者认真总结分析基层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建设工程、项目评估、宣传培训三种消防行政改革的方法,配套建立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专家库、培育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消防服务平台、加强监督和监管等制度,创新消防事业管理服务方式,以求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预防火灾的能力。

一、当前消防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上海静安、吉林德惠、天津瑞海物流等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使当前社会上对火灾事故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声势浩大的“清剿火患”战役[3]与重大火灾隐患专项整治突显了消防监管的强大力度,但现实消防工作中一些矛盾与问题存在,迫切需要我们消防人对当前的消防事业的管理与服务方式进行深层次思考。

(一)现役制与服务型监管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现役制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观念三个方面的影响,虽然强调的是服务,但实际上对社会是一种管制,因此是管制型监管。其基本特征是:命令行政、一统行政、人情行政、经验行政。管制型监管带来的危害有:政府主导、救世主观念、善权专权,失去监督、全能行政职能无限扩张,则必然引起无限的责任[4]。消防现役制监管体制下,消防监督员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的角色,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逐渐淡化,放大了阻挡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形象,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与不满,这和公众对服务型监管新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与矛盾。

(二)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责任之间的矛盾

当前国内主流的现役制火灾预防工作量主要分为五个大方面:一是日常消防监督(含防火检查、消防工程审验、督促整改等);二是日常学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习、部队管理、岗位练兵等);三是部队性质的值班备勤(含工作督察、参与演练作战等);四是各类会议(含上传下达、工作统计汇总、形势研判等);五是火调、宣传、社会化工作开展等。这五大方面工作所耗费的警力应当是接近五等分,则所有警力统计分配后,每个方面的警力与工作量分配是明确的。例如,2013年度,三明支队防火监督队伍有50人,管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数为858家,检查9988个(次)单位,发现隐患16499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554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467份,《临时查封决定书》43份,责令三停74家,罚款486万余元,拘留14人,发出检查意见书104份,火调124起,审核600项(含备案),验收382项(含备案)[5]。以两人一组计,相当于每人每个工作日需检查2家单位(火调或审验项目)。实际上,加上各类检查、考核等活动,基层防火监督员很少能在周末正常休息,基本上是无休止地处于工作状态。而这些例行的消防监督行为仅约占上述日常工作量的20%~30%,并且还需面临着无所不在的责任终生制度与倒查制度的制约,这种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责任矛盾始终困扰着广大消防监督员。

(三)有限的业务素质与无限的安全新期待之间的矛盾

还以三明支队为例,现有防火监督队伍50人中,高工为1人,工程师为7人,其余均为岗位经常变动的初级技术人员,并且未成立常态化的技术论证机构,整体业务水平相对低下,时常出现经审验合格的项目经不起责任倒查的考验、重点单位经多次检查后遗留问题仍比较严重、火调工作时有被复议上访的尴尬局面。若因消防监管不到位而引发火灾事故发生,甚至发生火灾造成建筑倒坍引起人员伤亡的事故,将会被终生追责。而广大民众希望能够工作生活在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中,希望消防机构排除各类较大的火灾隐患与防止亡人等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并把消防官兵当作自己的消防安全守护卫士,这种消防监督队伍的落后现状与民众渴望有安全新环境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深化消防行政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针对上述当前我国消防监管工作与社会高速发展的矛盾,我们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深化消防行政工作改革,回归消防服务本位,促进创新消防管理服务方式,提升社会预防火灾能力。

(一)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我们要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服务型政府理念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所有这些要求的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建立一整套审批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二)深化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监管体制必须摒弃生产者角色,只做监督者的角色,也就是说,不做“运动员”,只做“裁判员”。消防机构及其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消防规制不应成为维持部门利益的手段,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大大增加微观主体的市场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场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通过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立企业投资生产者主体(即“运动员”)地位。进一步理顺消防与企业、消防与市场、消防与社会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即极大解放消防现役制中大量“运动员”的工作量,可将释放出的精力投入到“裁判员”工作,突显出消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

1.深化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2013年7月,部局《关于改革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的指导意见》[6],要求各级消防加快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在《消防法》确定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行政审批制度框架下,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实行技术审查检测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文件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自查验收,消防设施委托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现场检查测试;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设单位申请消防行政审批的申报材料、社会技术服务机构提交的技术报告进行形式审查,并对消防设计审查、自查验收、消防设施检测质量实行监督抽查,做出消防行政许可决定。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投入技术图审的警力,专注于消防难题的研究与论证工作,并且可以让消防人的思想从责任终身制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这是目前消防行政审批改革迈出的最坚实的第一步,现已在广东、上海、天津等部分省市推开,厦门与三明市也被列入第一批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相关工作还未按预期方案开展,仍需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现。

2.推进项目评估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在深化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考虑推进项目评估消防行政工作改革,即将消防日常对重点监管单位和高危等单位的监管工作委托具备资质的消防服务中介评估公司进行消防安全评估。若被评估单位的消防总体评估情况良好,则消防行政监管机构可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介入管理;若被评估单位的消防总体评估情况不容乐观,则消防行政监管机构可根据需要重点介入管理并采取行政执法手段,促其加强消防工作,以确保消防安全。甚至可以将重点监管单位和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情况通告住建、工商、税务、银行、质检等部门,并纳入诚信体系,确定企业信用等级,作为保险利率厘定、银行利息浮动、工商经贸企业年检等条件的考虑因素。

3.推进宣传培训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各级消防行政机构作为政府服务的责任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类服务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要组织、支持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将消防宣传与消防培训打造成适合市场化的服务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外包、政府补贴等方式实现,达到服务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要切实加强和改善服务,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有利于消防宣传阵地的最大化与专业化,有利于消防注册工程师等人才的大量培训及参与。

三、深化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的相关配套要求

(一)成立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专家库

主要由消防、建设、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服务机构中相关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根据消防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消防技术工作要点,统一消防技术标准;及时向全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传达各级主管部门针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监管中执行消防法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具体意见或解释;定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收集和研究本地区消防监督管理出现的问题,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不针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决策。

(二)培育中介服务机构

主要从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执业行为等方面培育和规范消防中介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认定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规范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保证每一种服务机构,如施工图审查公司、消防设施检测公司、项目消防评估公司、消防宣传媒体公司、消防技术培训学校等均有两个以上独立的公司,以适合市场竞争机制,预防行业垄断。要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加强经济调节服务,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市场监管服务,规范市场执法,推进公平准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及消防协会,不得以任何名义自行设立或者参与经营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不准借机搞“权力寻租”,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构建政府服务平台

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积极搭建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社会求助服务平台等三大综合服务平台。要全面推进政府服务公开,让政府服务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服务只有在阳光下运行,行为才能更规范,服务才能更到位,人民群众才会更放心、更满意。政府行政机关,包括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要把公开原则贯穿于政府服务全过程,及时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等方式政府服务信息,将政府服务项目的设定、依据、实施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7]。

(四)加强消防服务的监督和监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上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府服务的层级监督,以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为重点,加大对政府服务的监督力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以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报告制度、收回制度、临时接管制度、解除制度、投诉制度和评估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参与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监管。

四、结束语

建设服务型消防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是我国消防事业长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建设服务型消防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行政改革的过程。只有各级消防人真正以公共利益为旨归,深化消防行政审批改革,在服务型消防机构建设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积极与公众沟通、广泛创造公民参与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创新机制。“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消防机构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预防火灾的能力也必将得到根本性加强。

作者:刘增青单位:三明市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中国改革之路怎样走[eB/oL].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Z].

[3]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方案》的通知[Z].

[4]李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eB/oL].

[5]三明支队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统计[Z].2013.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4

这次会议是根据市长月24日的指示精神召开的会议主要内容是对今年上半年的防火安全工作进行总结,今天在这里召开防火安全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消防工作,目的要达到敲警钟、拿措施、大家帮、除隐患、齐努力、保安全”效果。刚才,会议通报了市人大《关于我市贯彻执行消防法情况的审议意见》宣读了关于落实我市贯彻执行<消防法>情况的审议意见的实施方案》和《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各部门讨论了办理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的实施方案,对办理的时间、任务、要求和责任人都进行了明确,做到四定”同时对《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进行了补充完善。

市的消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上半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继续保持了连续18年无重特大火灾发生的良好势头。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2.17全国春季防火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了春季防火大检查,共检查单位508个,发现火灾隐患839处,整改702处,先后关停(或局部关停)单位或场所85个,特别是超市的火灾隐患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现已得到基本整改。二是广泛开展了消防宣传活动,1-月份上稿113篇,并做好定期开放消防站工作,接待参观人数3200余人;三是市教育局、市消防支队联合开展了消防知识进课堂”活动,编写了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小学生消防知识读本,市区四所小学开展了课堂教学试点活动,省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四是对乡镇消防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市以双圳森林消防队为依托,整合乡镇消防资源,由政府给以一定资金补助,建立了城镇、森林消防合用的乡镇消防队。五是加大了对消防装备的投入。各级政府把消防投入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决定新建消防指挥中心,现进入了工程招标阶段,市消防二中队营房工程基本完毕,近期将投入执勤,龙虎山消防大队营房也列入了计划,各地还拨出了一定资金用于购置消防特勤装备和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六是各级消防部队积极履行抢险救援职责,切实做到有险必救,有难必帮,如在今年年初扑救山林火灾过程中,消防部队冲得上,顶得住,灭得了为火灾的成功扑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市上半年的消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看来。全市火灾形势相对平稳,今年1-月份,全市共发生火灾134起,死1人,伤3人,受灾27户,直接经济损失28.3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起数上升8.9%直接经济损失下降35%去年同期无死亡、受伤人数)但是也应该看到工作中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市人大的审议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问题,说明我工作还很不够。下面,就今后的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消防安全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切实加强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各地、各部门务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充分认识消防安全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强化消防监督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全面梳理、认真研究本地、本部门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能因我市连续18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而有一丝一毫的麻痹松懈思想。同时要按照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不仅要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还要落实各从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确保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位、防范到位。

二、分清职责。确保市人大提出的四个问题七条建议整改到位。

市人大对我市贯彻执行《消防法》情况进行了检查,5月份。充分肯定我市消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四个问题七条建议,四个问题即: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执法环境不够宽松、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七条建议即:加大消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加大消防执法力度,强公监督管理;加强农村及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做好消防发展规划的完善、落实工作;将供电部门纳入消防领导体系;加强消防部队装备建设;消防部门要继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按照《实施方案》和项目推进表的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对照市人大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建议整改到位。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消防部队和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消防工作体系,以使消防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广电、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消防法》所规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职责,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在月31日之前要完成开设消防专栏的任务;供电部门要加大对乱拉乱接、超负荷运转、违章作业等的打击力度,以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教育部门要结合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组织牵头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学校消防安全大检查,确保校园的消防安全,并在月1日前完成在城区小学全面启动“消防知识进课堂”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狠抓火灾隐患整改,工作过程中要按照“整改是目的处罚是手段”原则,以整改为主,一般不关停,但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消防安全,对火灾隐患久拖不改的单位或场所要坚决予以关停或取缔,同时要严把审核、验收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于月31日前建立定期火灾隐患整改通报制度,加强舆论监督的压力。同时,消防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要建立消防监督执法备案登记制度,对那些把关不严,执法不力,监督不到位的要依法追究其失职的责任;市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在月15日前制定园区消防规划,确保消防工作与园区建设同规划、同设计、同布局、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产生。

做到既有分工,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又有合作,全力以赴的抓好七条意见的落实,使我市的消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对整改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导致整改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市政府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地、各部门办理情况于月12日前报市防委会办公室,市防委会办公室于月14日前进行汇总,并上报省防委会、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

三、理清思路。顺利完成下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推动消防宣传“四进”活动。消防工作,1创新消防宣传机制。宣传系于一半。公安部针对当前消防宣传工作的形势提出了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季节特点,按照消防宣传“四进”要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活动。要按照《省城市社区消防建设标准(试行)抓好社区消防建设,积极探索农村消防宣传的新路子,采取赠送消防资料、培训村级消防宣传教员等形式开展农村消防宣传。教育部门要继续抓好“消防知识进课堂”活动,全面启动课堂教学。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指导、支持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总结推广具有典型意义的消防宣传方法,特别是要做好今年“11.9消防宣传日活动,要做到早准备、早安排,认真策划几场有影响的大型消防宣传活动。

规定》颁实施是继公安部第3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之后,2做好《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宣贯工作。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第73号令)将于月1日正式实施。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对于全面改进消防监督工作,实现依法行政和对社会的宏观调控有着重大的意义。月1日,前各地、各部门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规定》宣传力度,使《规定》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同时结合深入贯彻公安部第31号令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社会各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地位,督促单位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消防工作,建立起“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负责”新型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确保夏季防火安全。3继续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

全市开展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今年2月份。完成了调查摸底、自查自改的阶段性任务,下一步要开展集中整治,搞好检查验收,特别是要结合宣传贯彻《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技术标准》抓好歌舞娱乐场所的专项治理工作。全市公安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消防部门执法,要以“铁的心肠、铁的手腕”来抓消防执法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存在火灾隐患久拖不改的单位和场所,该关的要关,请取缔的要取缔,不能留下后患。特别是涉及到铁路单位的要按照《省消防条例》规定,除铁路营运设施外,一律由地方公安消防机构监督管理,铁路部门对此要积极予以配合和支持。各地在专项治理过程中要建立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定期曝光制度,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督促隐患整改。各新闻媒体对此要大力支持。当前各地还要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炎热季节的火灾特点,采取各种有效防范措施,严防发生火灾。

保障灭火救灾。各地要想方设法,4改善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的投入,要按照《全省消防部队装备建设三年规划》要求,全面落实消防部队的装备建设经费,市消防指挥中心和特勤大队及龙虎山消防大队要早日开工建设,消防二中队营房要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城市新建小区、道路要提前做好公共消防设施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避免欠帐。特别是各地的工业园区不能成为消防工作的盲点,各级政府和园区管理机构对此要高度重视,消防部门对工业园区建设要提前介入,搞好服务,严格把关。

探索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5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当前一些地区和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根源是思想意识问题,抓安全生产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意见》指出,要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进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坚持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充实执法力量,堵塞监管漏洞,切实消除盲区。

《意见》提出,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制度,对监管执法责任边界、履职内容、追责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激励监管执法人员忠于职守、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严格执法。

统计表明,90%以上的事故都是企i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所致。但在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对未引发事故的安全生产重大违法行为只能施以行政处罚。借鉴“醉驾入刑”的立法思路,《意见》提出研究修改刑法有关条款,将无证生产经营建设、拒不整改重大隐患、强令违章冒险作业、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执法指令等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极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同时要求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负全面责任。

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自2006年起我国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缴存标准不合理、事故赔偿能力不足,加之长期占压企业资金,实际缴存率、利用率偏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具有风险转嫁能力强、事故预防能力突出、注重应急救援和第三者伤害补偿等特点,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推进并积累了成功经验。《意见》取消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化解安全风险。

一些重特大事故教训暴露出,项目建设初期把关不严,必然为后期安全生产埋下隐患。《意见》提出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明确要求高危项目必须进行安全风险评审方可审批,城乡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必须严把安全关,坚决做到不安全的规划不批、不安全的项目不建、不安全的企业不生产。同时将此规定落实情况纳入对省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考核内容。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6

【关键词】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监督执法的卫生体系”,正式拉开了全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序幕。

2005-2006年,卫生部先后颁布实施了若干规定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对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职责、建设标准、原则、要求、技术支持能力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作出了规定,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要求是明确的。本文通过分析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卫生监督机构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一、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

1.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的“苏丹红”事件、“疫苗”事件、“阜阳奶粉”事件等,电视报纸新闻铺天盖地,媒体报道也是连篇累牍,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敏感,说明了社会各界对人民健康的极大关心,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人民健康事件的发生。同时,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医疗服务市场比较混乱,非法行医在一些地方比较猖獗,出租、外包科室的问题在一些中小医院相当普遍。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与经济社会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卫生监督体系不完善、执法运行机制不健全、监督职能不明确、保障政策不落实,造成执法工作条件差,技术手段落后,监督效率低,执法能力不高;二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监督执法的薄弱环节甚至真空地带;三是卫生监督人员素质不适应综合执法的要求,特别是在基层尤为突出。因此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二、我国卫生监督体系的沿革与发展

1.改革开放之前卫生监督工作开展的情况

改革前我国卫生监督工作一直参照前苏联模式,由卫生防疫机构实施执法,履行行政业务管理、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等职能,卫生法制建设尚不健全,主要是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布卫生行政规章,缺乏专门的法律或法规。

2.改革开放之后卫生监督体系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卫生监督工作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1995年《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是卫生监督执法主体,标志着我国卫生监督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相继颁布了《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和《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近20部,卫生监督工作进入法制管理阶段。我国还建立起一支专职监督队伍,基本形成了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医疗服务的监督监测网络,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监督监测工作。

3.卫生监督体系改革与完善阶段

1996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制的通知》揭开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序幕,卫生监督体系逐步从卫生防疫系统中独立出来,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共同构成公共卫生体系。2000年《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和综合管理的原则,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理顺和完善现行卫生监督体制,建立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制。2005-2006年,卫生部先后颁布实施了若干规定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对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管理、职责、建设标准、原则、要求、技术支持能力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作出了规定,明确了要求。

三、目前卫生监督机构存在的问题

1.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完善

总体而言,目前全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大大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但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深入,在省、地市、县区三级卫生监督机构中,执法主体仍没有解决,机构设置不到位。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单位名称、行政级别、内设部门、人员管理等均缺乏统一和规范,卫生监督机构职能不明确,各地卫生监督机构的职权范围不一致,监督和检测分工模糊。这些情况的存在反映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完善。

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企业自我防护意识差

一方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强调依法行政,但对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卫生监督执法不够重视,甚至阻碍限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卫生立法工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各方卫生法制观念淡薄,生产经营单位往往只应付卫生执法检查,而从业人员与消费者卫生认识水平参差不齐,自我防护意识差。

3.卫生监督员数量不足,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卫生部《中国2000年预防保健战略目标》对卫生监督队伍的要求是2000年按人口比例每万人配备1.5名卫生监督员,但各地卫生监督人员的数量配置不足较为普遍,在基层尤为突出。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卫生监督职能没有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卫生监督专业人员学历与职称偏低、专业比例不合理。其必将导致工作量负荷加大,从而使卫生监督工作出现监督覆盖率低、工作质量不能保证,监督频次减少等现象。

4.卫生监督机构财政保障不足

卫生监督机构的办公用房问题依然突出,经费来源差别很大,大部分存在财政保障不足情况。

5.卫生监督执法装备不足

卫生监督取证器材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是卫生监督工作的最基本工具,对于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提高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执法装备不足,检验监测器材设备陈旧落后,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短缺严重,难以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监督监测目标,严重影响卫生监督执法的公正性。

四、对策与建议

1.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要求是明确的,思路是清晰的,关键是如何贯彻落实。作者认为要完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任务,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卫生监督工作的领导,把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考虑,解决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其次是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卫生监督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主要是给予编制和经费支持。三是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统筹规划,把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纳入议事日程,合理设置卫生监督机构,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健全运行机制。同时卫生监督机构也要发挥主动性,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为维护辖区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2.增加卫生监督人员规模,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整体素质

由于改制的原因,监督机构的总人数相对减少,而目前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的卫生法律法规就有近20部,承担着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放射卫生、消毒卫生、学校卫生、医疗市场监督管理等监督执法任务,此外还要承担突发事件处置、卫生保障等工作任务,现有卫生监督机构所配置的人力资源难以承担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能够满足目前工作的需要。同时,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员学历结构相对不合理,低学历、低职称人员的比例较高,严重影响体系建设与中长期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卫生监督体系行政监管执法功能和职责的开展和落实。

因此,为加强卫生监督体系队伍建设,一方面须提高准入标准,严进宽出,吸纳更多的专业人员,满足基本的数量需求和素质要求,另一方面针对无专业或非相关专业人员加强在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等,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改善卫生监督事业的社会重视程度和经济待遇,吸引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流入,将更有利于完善卫生监督人力结构,解决人力素质低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卫生监督经费的落实

卫生监督机构经费和装备现状不容乐观。从运城市卫生监督机构情况来看,办公用房的情况差,完成改制的监督机构中有近一半无自己的办公用房。快速检测装备配置情况,2005年元月,除了市监督所有12台、两家县级防疫站共有16台现场快速监测设备以外,其余的单位均为零。卫生监督总费用及其构成,2005年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1.92万元,其中财政投入为0.95万元,占总费用49.4%。2007年,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均总费用为2.2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为0.93万元,财政投入占总费用42.1%。工资总额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达58.5%,还有2家机构不能足额发放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不高是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之一,由于个人的原因调离卫生监督岗位的时有发生,卫生监督工作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

卫生监督财政投入不足,财政保障不力,办公用房紧缺,快速检测设备落后、短缺问题与经费不足密切相关,很大程度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已改制卫生监督机构的运转。卫生监督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典型公共产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完全承担筹资职能,落实《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等文件,提高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比例,保障卫生监督经费。卫生监督机构也应立足现状,争取多方筹资,添置必需的卫生执法设备,提高卫生执法整体能力。

国家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包括财政保障)的要求是明确而具体的,关键是如何贯彻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要发挥主动性,实实在在地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为维护辖区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1997,1.

[2]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卫办发【2000】第16号),2000,1.

[3]卫生部令39号.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2005-01-05.

[4]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卫监督发[2006]223号),2006,6.

[5]石滨,杜昌琦.卫生监督面对市场经济的困惑.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6):327.

[6]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0】17号),2000-07-10.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7

1、消防行政执法不规范,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一是法律法规运用不准确,执法随意性大,消防法律文书中指出的违法行为与引用的法律条款不相符,甚至不引用法律条款。二是以罚代拘,以罚代停,以罚代改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消防执法的严肃性认识不够,行政执法治标不治本。三是消防行政执法行为个人化,存在以言代法的现象。部分消防监督人员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只是采用口头方式,督促整改,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填写相关法律文书。四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对群众举报的火灾隐患,有些消防机构和消防监督员搪塞推诿,故意拖延,对于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施工、使用、开业以及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等违法行为,该罚的不罚,该执行的不执行。

2、执法程序不完善。一是内部行政审批制度不完善,不落实。没有建立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有的虽已建立,但审批把关不严,形同虚设。二是执法程序错误。主要表现在:有的处理后取证,先处罚后裁决,先裁决后审批;有的对不应当场处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当场处罚。三是不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在进行行政处罚时,不告知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不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又不按照听证程序组织听证。四是执法程序中断。对消防违法行为,该整改的不责令整改,整改到期又不进行复查,整改不彻底或是不整改的,不要求整改并依法实施处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程序的要求一追到底,直至结束。

3、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当前消防管理的需要,对消防工作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消防监督业务涉及面广,标准多,要求严,由于消防监督人员少、业务多,致使执法干警进行业务理论和法律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的时间大为减少,熟练掌握本职业务知识的能力降低,在实施监督管理时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或意见不恰当,表现不出消防执法的严肃性。这种业务上的不熟练,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力度。

4、消防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在消防行政执法过程中,法制岗位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法制人员难以在消防执法中发挥有效的监督制约作用,执法责任落实不够。特别是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监察机构,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对执法过错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有的虽然发现了但打不破情面,硬不下心肠追究责任,对监督人员起不到规范、惩戒和教育的作用。

5、社会消防意识淡薄,消防执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目前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不容乐观,消防执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有些单位领导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缺乏防火责任人的意识和观念,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不少群众甚至是防火重点单位有关人员消防法制观念淡薄,对消防执法的认识不够到位,对消防行政处罚不认同,对职工没有进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消防安全常识和法制观念未能在群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二、加强和改进消防执法工作的措施意见

1、要积极适应加入wto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法规立、改、废进程,改革消防监督管理机制。首先要抓入世后的过渡期,对现行的消防法规,包括地方性消防法规、规章以及消防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认真的清理。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好立、改、废的工作。特别是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的消防法规,涉及的消防法规要抓紧制订完善;对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一些法律条文和技术规范、标准要及时废止。

2、切实抓好消防法律和消防业务培训及业务考核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消防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能够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关键是要看执法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如何。为此,消防机构要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应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使消防监督人员能熟练掌握常用的现行消防法律和法规;熟练地制作和使用各种法律文书;同时,及时组织考核。各岗位监督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整个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

3、强化消防执法监督,规范监督机制。首先要做好内部监督,一是要搞好纵向监督,即不但上级对下级有监督权,下级对上级的执法活动,违法行为也有权提出建议;二是搞好横向监督,即同一业务部门之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保证消防执法活动准确合法。在做好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做好外部监督工作,要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制,加大消防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公开执法程序;要聘请社会消防监督员,采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向社会征求对消防监督工作的意见,从而提高消防执法水平。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8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刚刚过去的2014年注定在中国历史上被永远铭记。这一年,与“改革”紧密关联的词汇,不再仅仅停留于“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敢破敢立、敢创敢试”。除了继续优化“顶层设计”,中央政府直面“改革深水区”的利益调整,以“问题为导向”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破冰”之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简政放权释放改革新红利

这个冬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暖意融融。开门试运行以来,虽然人流尚显稀少,但国家发改委13项行政许可、国家能源局6项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全部纳入大厅统一受理,仍极大地便捷了办事群众,彰显了中央政府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决心和意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年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在当年召开的3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20多次提及简政放权。

一年来,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简政放权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红利得以再积蓄、再释放:

―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和2014年两年中央层面核准项目减少76%。

―在全国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3月1日全面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简化、先照后证改革等陆续推进。

―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从改革前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

―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

―清理并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打掉市场主体创业兴业的“拦路虎”……

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政府腾出了“有形之手”,用更多精力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了,对于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立竿见影―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万多户,同比增长52.58%。神州大地兴起大众创业潮。

民生改革顺应百姓新期待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这句话,成为一年来民生领域改革的定锤之音。

马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宣布启动实施新农保、城居保“并轨”。这项惠及数亿农民的重大改革,被不少人视为“马上得实惠”的典范,赢得热烈掌声。

一年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特大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建立,极大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看病贵”、“三无”人员“就医难”问题。“小病养、大病扛、得了重病见阎王”旧景不再!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年来,税费不断减免,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岗位供给更加稳定。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降反升,民生改善也在提速―居民收入跑赢GDp,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迎来“十连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实现“六连增”。

这一年,民生事业补短板。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上半年连续两次定向降准,下半年又实施非对称降息。国家开发银行筹建住宅金融事业部等一系列棚改扶持政策频出,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470万套以上,建成480万套。

2014年秋季开学第三天,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重点直指“中小学择校”“加分造假”“违规招生”,教育综合改革随之迈出新的步伐。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2014年,在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22个省份,重点高校录取农村户籍学生3万余人,较2013年增长11.4%。

这一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5.43张。针对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中央财政资金近56亿元用于支持大气污染科研。截至2014年11月1日,共建成2.69万处集中式供水和4.19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4053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这一年,“单独二孩”在各地相继实施、失业者创业每年可减免税费近万元、有序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越来越多的实惠温暖了百姓的心田。

正如所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民生改善,正和着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节拍,展开新蓝图、谱写新乐章!

司法改革让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16年前,因“杀死邻家少女”,徐辉被判死缓。在没有真凶浮出水面、没有亡者归来、没有新证据出现的情况下,经“无罪推定”“疑罪从无”,2014年9月9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改判徐辉无罪,徐辉重获自由。

“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殷切期待。

一年来,各级政法机关立足职能、忠诚履职,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平安中国、过硬队伍建设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国政法系统呈现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的新常态。

―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截至9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建议将800名罪犯收监执行,其中原厅局级以上职务犯罪罪犯82人。

―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一个冤假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最高法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各级法院守住司法底线;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完善执法办案多项制度。呼格案沉冤得雪,聂树斌疑案异地复查,让人感受到法治中国的决心。

―司法公开深入推进,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4年1月1日起,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检察机关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决定书等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公安部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司法部在监狱系统全面推进狱务公开。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9

200*年上半年,全盟卫生工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按照年初工作安排,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3月18日,召开全盟卫生工作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2002年全盟卫生工作。通过学习讨论和经验交流,大家统一了思想,认清了新时期全盟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了2003年全盟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即重点抓好农牧区卫生工作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卫生法制建设、中蒙医药事业、卫生领域对外开放和行风建设等工作,实现两个突破。

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动农牧区卫生事业发展

(一)农牧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根据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开展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组织机构,做好政策宣传,动员农牧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制定了我盟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讨论稿)。

(二)认真组织实施农牧民健康工程,强化中心卫生院建设

深入今年需要建设的锡林浩特市、正兰旗、白旗、太旗、西苏旗、黄旗的6所中心卫生院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初步制定了年度基础建设、人才培养、设备更新、技术培训计划。

(三)继续实施农牧区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和卫生下乡工作,提高基层自身造血功能,加快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大全盟城镇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帮扶基层卫生工作力度,每所盟、旗直属卫生单位帮扶一所苏木乡卫生院,对基层卫生单位帮管理、帮技术、帮培训、帮设备,有效带动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

(四)继续实施农牧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断提高初保水平,开创新世纪初保工作新局面。盟卫生局结合我盟实际制定了“初保实施方案”(讨论稿)。

三、进一步深化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认真组织实施全盟区域卫生规划,本着“控制卫生资源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按照全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成了部分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执业许可证的核发工作。

(二)、推进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控制体制改革

依据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疾病控制体制改革。理顺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关系,深入解决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组建综合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白旗、西乌旗、多伦县、东乌旗、东苏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债建设项目资金947万元已到位。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和英国赠款内蒙结核病控制项目,申请到贷款83.2万美元,其中9.4万美元用于今年锡林浩特市和镶黄旗项目实施。

(三)、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改革

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行病人选择医生,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改革的意见》和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在全区旗县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旗县级以上医院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和“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初步拟订了全盟药品招标计划和标书的设计工作。

四、大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4月份以来,我盟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卫生系统立即行动起来,将防治非典列为全盟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即全面投入到非典防治战役之中。在盟委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盟各族人民和广大医务工作的共同努力下,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没有发生一例非典患者死亡,没有出现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的阶段目标(详见阶段性总结)。

2003年4月29日至6月5日,全盟南部4旗县的部分地区出现鼠间疫情,疫情波及4个旗县4个苏木(乡镇)、12个嘎查村、18个浩特(屯),疫区面积400平方公里,受威胁人口达3.936万人。疫情出现后,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盟卫生局领导数次深入疫区检查指导工作,盟鼠疫防治站已连续60天全力投入到疫区旗县的鼠防工作中。目前,全盟疫源地监测面积达236km2,投放灭鼠灭蚤药26.08吨,灭鼠面积83.5km2,组织出动人力4284人次,印发鼠疫防治宣传册8890份。各地的鼠防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鼠间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

五、加强卫生执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我盟开展防治非典工作以来,公共卫生法制与监督工作纳入了非典防治整体工作进行及时部署安排。首先根据卫生厅和盟委、行署的安排,成立督查专家组并要求各旗县市区都成立了相应机构,依据《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打击借防治非典型肺炎之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加大卫生执法督查力度,落实工作措施。截止6月14日全盟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的执法检查,责令整改单位28个,责令停业单位6个;对消毒产品经营单位检查,责令整改单位14个,查没消毒液340瓶(187升);及时关闭了全盟208家个体诊所,对违纪违法者掉消营业执照1家,取缔无照经营3家;责令整改美容美发店24家,责令停业13家;责令整改宾馆饭店17家,责令停业1家,通过以上检查,累计罚款5200元,没收消毁食品570公斤,累计出动卫生执法人员5874人次,维护了公共场所卫生秩序,切断了这些方面可能发生的传染源。

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盟各地开展以预防控制SaRS为重点,以清除垃圾、消灭卫生死角、除害灭病和开展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国卫生运动。截止6月4日,各地共印发宣传册10万余册,宣传单374540份,张贴宣传画1800多幅,发放培训教材348套。对学校、商场、市场、机场、车站等重点场所进行了集中消毒处理和技术指导。广泛发动群众,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共清除垃圾17392吨,消灭卫生死角,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七、积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

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坚持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突出专科专病建设,发挥特色优势。继续开展中蒙医院等级医院和放心药房建设工作。加强了中蒙医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成立了中蒙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积极推进中蒙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带动中蒙医事业的健康发展,牵头草拟了“锡林郭勒盟中蒙医产业开发实施意见”(初稿),并上报盟行署。积极向盟计划委申请项目,上报了《锡盟旗县蒙医院制剂室建设及沙麦苏木卫生院”药浴“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八、大力加强医疗管理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解决了4起医疗纠纷。组织实施了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盟执业医师注册工作的通知”。完成了我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报名工作。

九、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

强化采供血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盟中心血站后期建设工作已初步完成。中心血站开展了成分输血工作,拓展临床用血范围。加强采供血队伍建设,年初我盟采供血人员接受了自治区卫生厅的培训,提高了人员的素质。按自治区卫生厅的要求完成了4个中心血库的验收工作。

十、继续实施科技兴医战略,提高卫生人员业务素质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经自治区审批了69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完成了2003年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专业课培训考试工作。积极启动实施我盟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卫星网络建设一期工程项目。经自治区批准,锡盟卫生学校开设了高级护理专业。

十一、坚持不懈地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篇10

关键字:消防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消防这个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的事业如何同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要求亟待重视的问题。说到消防,就不能不说火,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早在170万年前,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原始人已经开始使用火了,我们的先民是世界上用火历史最久远的民族。使用火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和手段,但是火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但火又能成为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人类用火的历史,也是一部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实践证明,社会现代人程度越高,发生火灾的频率和火灾带来的损失就越大。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生活电器化,城市的立体化,燃料的多样化,人口和物质的高度集中,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各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等等,不仅带来火灾因素的递增,而且发生火灾后扑救的难度加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二十一世纪在党的十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知识信息与日俱增,人才辈出,世界由缓慢渐进到快速变迁时代,而二十一世纪消防事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翼,也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如何以改革的姿态,进取的精神,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路子,新对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一、消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消防工作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工作,既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大安定,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安全是最起码的条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消防部门为保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下,消防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大量财富。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党和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搞好消防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针对全国消防工作比较严重的形势,对作好消防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

3、消防法制建设更加完善。2009年5月1日,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颁布为消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各地区根据该法制定了一些地区法规,真正使消防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消防执法在消防监督部门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为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提供了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建设发生巨大变化,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城市布局越来越合理,在城市建设之中,消防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站,等一些重要的消防布置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一步到位;超前意识的消防规划和消防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5、消防工作体系的形成。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加强消防工作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起有效的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消防事业的路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支持消防工作的氛围已基本形成。

(二)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机遇时,消防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滞后于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处处可见,一些困扰消防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消防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人们的思想观念,法制观念,行为习惯,工作机制等尚未步入规范化轨道,消防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层次性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火灾形势非常严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起火因素越来越多。

2、消防监督管理相对于社会发展略显滞后。

3、城市消防设施不到位和当前消防队员装备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4、全民消防意识还未能形成还需提高。

二、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探索消防工作新路子。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消防工作通过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服务保证,然而,市场经济下我们如何能进一步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统揽全局,面对消防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更好的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制定现代化的消防规划,加强城市消防基础建设

由于城市的特点之一是非常集中,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中心,发生火灾,往往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多,政治影响大,给居民带来灾难,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制定新时期消防规划,加强城市消防基础建设是新世纪消防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章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的规定,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消防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作出统筹规划,积极加以解决。对该地区的棚户区,城区设置的集市贸易市场等地域,消防设施简陋、消防通道阻塞、水源缺乏及因城市规模扩大、原有消防基础设施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要作为重点,优先调整解决。

(二)、以“重于泰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消防工作

新形势下,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有利时机,要不断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层层建立和落实消防安全目标责任制,确保把“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通过建立社会消防发展情况综合评价报告制度和消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计划、财政、保险等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消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三)、坚持消防管理社会化,严格依法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法制是规范人们有关消防行为的法律法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的发展属于经济基础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发展决定消防工作的法制,而消防法制又反过来服务于经济发展。我们要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建筑防火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一是适应依法强化城市消防工作的需要,以国家现有的消防法规为依据,针对深化改革和生产发展,新形势中出现的问题,制订一些地方性消防规章。二是要深入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把城市消防工作真正建立在法治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消防执法机关在工作中,要突出重点,除做好日常性检查督促工作外,要突出抓好建筑防火审核,火险隐患的督促整改和对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依法处罚等工作,要严格建筑防火审核工作,把住源头管理。三是要使消防工作责任到人,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层层鉴定防火“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抓好法人代表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明确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就是本单位的防火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的防火管理和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四是消防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接受地方广大公民和各单位的监督,以便提高更高层次的消防执法水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消防监督与广大公民参与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火的落实。

(四)、进一步加强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队伍的装备建设。

当前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中,消防部门要充分认清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将城镇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化,同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问题,对当前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能改造的及时改造,能补救及时补救,对严重性的消防问题,要采取紧急措施加以解决,对一些经济较发达的重点乡镇及城市新区,经济开发区的消防基础设施,要高起点,高标准的一步到位。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全员消防意识。

首先,作为人类生命的保护伞的消防事业,我们既需要人,又要保护人,人的概念在未来消防领域里日益耀眼而明亮。知识化、信息化、高科技是新世纪的典型特征。所以要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就要从人才招手,给消防部队补充入大量的“新鲜血液”。在以生存权为主要潮流的未来世纪,我们消防部队“救人第一”原则必将得到进一步贯彻,与这一原则相关的科技研究及战术研究也必将提到为更显著的地位。 其次,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使全民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树立全社会消防观念,是有效推动消防工作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