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发展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4:19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1

关键词:企业物流;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智能化;发展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企业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提升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确提出将物流智能化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智能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统计显示,其平均物流成本占总成本30%以上,物流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对企业的物流智能化发展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围绕企业尤其是县域乡镇企业的物流运作,关注问题与短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方向。

1企业智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仓市是长三角经济带典型的县域经济体,下辖乡镇各具特色,其中又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在接受调研的太仓市50家中小型企业中(以乡镇企业为主),生产经营类型是代加工的占26.53%,仅有14.29%的企业有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大专以上员工比例低于20%的企业占53.06%;主营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1%以下的企业占85.71%,处于惯性生存状态。

1.1物流体系与生产工艺不匹配

企业在早期创立时未做好物流规划设计,后期虽然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智能设备,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与物流运作,比如在某个生产环节,需要在准确的时间点及时上料,但是由于采购模式不匹配,导致经常出现缺料或者物料型号有误,影响了生产效率。

1.2物流专业化意识不强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超过50%的企业没有物流系统改进计划,只有28.57%的企业有改进计划,但尚未明确实施时间表。这说明传统制造企业普遍未意识到智能物流对于生产的重要性,或者是有意识但由于生产经营压力,尚未将物流系统规划工作排上日程。有的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即使是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管理高层把工作中心更多地放在销售环节,认为没必要聘请供应链专业人才进行物流系统规划。

1.3企业内外部信息衔接不畅

通过走访部分传统企业,发现由于企业机制、信息化标准不一致等原因,部门之间、上下游企业间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软硬件配套不到位导致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在入库、检验、出库、配送、生产等环节无法实现实时的物料状态监控,导致信息滞后。与上下游供应商等合作企业之间由于缺乏信任或出于商业秘密保护等原因,尤其在信息传递上各用各的信息系统,无法做到无缝对接,导致企业在智能化过程中阻力重重,难以做到信息透明化。

1.4仓库规划布局不科学

本次调研企业中,仓储成本占公司销售额的比重普遍在5%左右,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传统企业厂区内仓库面积较小,外租的仓库离企业远,最主要的问题是仓库布局缺乏合理规划,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管理混乱。仓库布局不科学也会导致物料搬运效率低下,上料不及时;物料分区保管不合理又会造成物料的浪费。

1.5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物流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在物流服务业中日渐成熟,但是传统企业更多关注生产标准化,而忽略了一个问题:物流覆盖领料、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采购作业不规范,可能会造成生产物料订单下达不及时或不准确;零部件装卸不合理会造成物料残损;包装不合理可能会在订单交付时被拒收。总之,物流过程中任何环节未进行标准化作业,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2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认为购买安装智能设备就是实现了智能化,并没有意识到物流与生产的关系,缺少系统思维。从企业产品设计、供应商管理、原材料采购、生产、仓库布局、绩效考核、成本核算,智能物流应贯穿始终(见图1)。因此,很多企业会发现投入了新的智能化设备以后,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企业在发展智能物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从高层到普通员工充分理解物流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以保证物流系统改造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其次,为避免因过度投入产生的资源浪费,应明确本企业智能物流的实施目标,该目标应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再次,智能物流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企业内部注意培养相关人才,不能仅依赖外部信息供应商完成所有的信息操作、管理和维护。最后,由于技术革新很快,企业应密切关注业内智能物流发展动向,与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合作,配套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智能系统,并进行持续改进。

3传统制造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进程

物流智能化建设是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不可一蹴而就,但是智能化带来的效率提高、成本优化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浪潮中激流勇进。

3.1机械化阶段

本次调研28.57%的企业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离实现物流智能化的目标还很远。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机械化、自动化是必然的发展进程,比如装卸搬运环节,以输送车、堆垛机、升降机逐步取代人工操作。

3.2自动化阶段

在机械化基础上,引入自动化设备,如仓库的自动化立体库、aGV、无人化叉车、自动识别(语音识别)分拣机,生产环节安装全自动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机械手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上马高效的自动化设施设备。

3.3物流系统集成阶段

此阶段依托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各环节软硬件设备的有效衔接。比如,通过仓库管理系统查询调配物料、半成品、成品,在运输过程中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规划最优运输路线,对货物进行全程监控,高效完成产品交付。

3.4物流智能化阶段

运用智能技术实现运输、生产、仓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自动化、一体化、网络化。突出“以客户为中心”思想,根据顾客需求灵活调节生产计划、加工工艺、包装要求、配送方式,实现6个“正确”:正确的货物、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地点、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价格。总之,实现生产和物流的高度融合。

4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策略

与全国的传统中小企业类似,苏南传统企业智能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即引入智能化设备。但企业内部运营还未配套智能化系统,物流智能化仅在计划阶段,由于实施难度大、投资高、预期收益不确定等因素,传统企业要实现智能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4.1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科学进行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决定了生产运营和物流规划水平。不仅是投入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前期还应进行科学的物流系统规划,制定完善的改造方案。生产管理:培养员工精益生产意识,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将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集成,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物料管理:规范物料清单中的物料号、组件、单位等信息,保证生产计划中的物料能准时上线。供应商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考核体系,严格把控物料质量、数量、到货时间,与重点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物流绩效考核:从物流采购到产品完工交付,全流程都需要建立关键指标时效性、准确性的考核,提高企业各部门对物流环节的重视程度。

4.2从自动化着手逐步推进物流智能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受调查的部分企业还处在机械化阶段,大跃进式推行智能化不可行,按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先发展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培训员工进行自动化设备操作,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企业不应只是盲目整改,也可以发展适合自身的创新点。例如,在企业包装创新阶段进行投入,包装创新也可以实现产品差异化,研发更合理的包装方式,并在外包装上体现企业文化和品牌活力,同时进行技术升级,降低成本。

4.3提高信息网络共享程度,加强专业化协作

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自动化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在物料采购、入库、检验、出库交接、配送至生产线、完工入库、运输配送等环节共享物料、在制品、成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直送件的物料、信息流也要接入共享网络,以免出现信息误差。另外,检验环节的信息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为提高物流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由系统自动生成检验单。跨部门协作一向是公司管理的难点,前期加大沟通交流力度,打破跨部门沟通壁垒,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标准,通过部门间、公司间信息网络共享,把各个部门的单个业务单元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4.4调整布局产线、仓库,进行供应链流程优化

据统计,良好的仓库布局设计,可使物料搬运成本减少10%~30%,因此要提高生产流通效率,改造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创立时往往没有考虑清楚产线、仓库的布局问题,经过多年运营才发现有些环节频频出错。据调查,超过50%的企业无改造计划,“伤筋动骨”是大部分企业头疼的事,但是无破不立,只有调整改造,才能剜除“毒瘤”,打通供应链管理流程。厂内仓库一般面积小,通过合理布局,清晰明确的分区,出入库路线、拣选路径的优化,有条件地引入自动化立体仓库,只要充分利用仓容,有条不紊地按流程规范操作,提升库存管理水平,就能有效辅助生产,做好物料存储配送工作。

4.5引入人才和技术,完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

只有加强人才和技术的引入力度,才能做好前面所说的物流系统规划、专业化协作、流程优化等工作。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引入上没有大企业的薪酬优势,而人才又是推动技术改造的关键力量,可以出台股票、年假、培训、退休等激励制度,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技术交流平台,也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企业虽然通过各种招聘途径、以优惠的政策引进了人才和技术,但是没有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人才流失率会很高。因此,可依托本地的各类创业和科技园区,推荐企业技术人才参加定期举办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初创型智能物流服务商的交流会议,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创新转型的成本,另一方面持续培育创新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加码。

参考文献

[1]童婧,刘春艳.“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物流应用前景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5):28-29+32.

[2]何玥.互联网+与我国智能物流发展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6):5-6.

[3]梁爽.电商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128-129+140.

[4]房建奇,沈颂东,亢秀秋.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1-27+168.

[5]李春发,李冬冬,周驰.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商业研究,2020(2):73-82.

[6]陈丽娟.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模式探究:基于工业4.0时代[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109-113.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十二五”;物联网产业;融资;产业细分

据悉,“十二五”规划基本构架现已成型,物联网产业将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投资机遇,也是民营企业迈向高科技新领域的福音。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由于物联网产业涉及行业复杂,上下游企业众多、资金链长,大型企业若进入其中,在产业发展初期并不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不指定大型企业进入物联网产业进行产业推动,而是从部分领域寻求突破,将细分领域的具体应用项目进行公示,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申请。通过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然后再逐渐扩大到更多领域,这也是今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十二五”规划作为产业的指导方针,具有极强的引导性,除了会对未来的整体构架作出规划外,还会针对物联网产业涉及的具体应用领域分门别类进行专项规划,每个专项都会对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进行细致规划。至此,物联网产业的投资机会将彻底明朗,而此前市场上的多轮炒作也有望转化成对产业实实在在的资金推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作为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考虑到具体的行业需求和产业前景,交通、环保、农牧业三大领域市场需求巨大,相关应用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取得实质性发展的机会较大,而且,这王大领域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和技术,能产生很好的带动效应,会成为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方向。因此,未来五年,国家将先行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环保和精细农牧业这三大领域,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细分专项规划在我国“五年规划”中并不多见,说明国家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国家优先发展的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精细衣牧业三大领域,是关系民生之本的重中之重。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3

关键字:智慧经济;智慧商城;城市规划;建设措施

abstract:Smartmallbranchofthesmartcitysmarteconomy,orthewisdomoftheeconomyofabuilding,thedevelopmentofworldeconomicdevelopmentmodeltothewisdomofthedirectionoftheeconomy.inthisageoftechnology,scienceandtechnologyisjustlikethefirstproductiveforce,thewisdomoftheeconomyisactuallyanextensionoftheknowledgeeconomy.inthispaper,fromthemallofthedefinitionofwisdom,wisdom,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themalltodosomesimplediscussion.

Keywords:economicwisdom;wisdommall;urbanplanning;build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智慧商城是一种能让人与人、物与物更智能交流的城市模式。网络化社会不知不觉取代了过去传统的社会形式,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学习工作都已经与网络紧密相连,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网络商城也是网络化背景之下新的商城形态一种体现。这种经济形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在这种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互联网产业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随着网络商城的产生,与之相关的电子商务等也快速发展,市场的交流方式也逐渐网络化、数字化、中国网络商城在经历了方兴未艾的数字商城、信息商城的发展高潮后,逐渐向“智慧商城”演化。

一、智慧商城的概念

智慧商城是以传统商城和文化商城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的商城模式,在此基础之下,智慧商城主要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例如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科技手段对传统的采购模式等进行改革,实现现代科技在传统商城的完美嵌入和复合,让人与人、物与物的交流更加融洽方便,使之更加智能化、便捷化,这就是智慧商城的基本概念。目前来说,智慧商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基础的电子商务、云计算方式,并且还会逐渐使用第三代第四代通讯科技来进行智能网络的的兴建。与此同时,伴随着智慧商城的建设需要,各种新兴产业例如共享互动、专业咨询服务等行业也不断壮大起来。

二、智慧商城的基本特征

(1)数字交易

智慧商城的首要特点是数字化交易,这也是以网络作为基础的基本特点,因为它首先就是一个网络商城。但是,智慧商城的数字交易又有不同的特点。在智慧商城的背景下,商品交易更多地依托网络,从商品的厂家,从商品的买卖店铺,店铺的整合以及商铺资源等等,都是通过数字化来进行拓展或者建设的,这样实现数字交易。

(2)全程互联以及云端共享

全程互联也是基于网络商城而来的特色,智慧商城在这方面更加网络化,之前的网络商城可能只是一部分的网络化交易。智慧商城将互联网和云计算结合,实现全程的电子商务交流模式,而且由于智慧商城会运用云计算传感设备,所以会在云计算的交易平台上实现信息的共享,并且会对商城运行的核心进行实时感测。

(3)集成整合以及协同运作

在智慧商城之一城市模型之下,物联网会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实现数据的整合,将商品交易的前后以及过程尽量整合在一起,而且,由于这种整合,智慧商城的基础设施也会在形成协同合作的局面,从未实现商城的高效运作状态,这无疑是商城的最佳状态。

三、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

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只是针对智慧商城,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建设大致上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物互联网的融合,采用各种高科技的方式进行商业而操作以及普通的商品交易。而另一方面,对于传统商城的转型工作才是目前智慧商城建设的重点。智慧商城的规划建设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1)注重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我国目前商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商城首先是基于传统商城和文化理念,然后才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科技嵌入和复合,智慧商城的主体依然是之前的城市体。所以,建设智慧商城不能仅仅搭建网络体系,更要关注传统商城的发展模式,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商城的关键。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如何促进传统商城在产业上的转型,特别是在商业地产上的转型是重中之重,传统商城在发展路径上的转变将是智慧建设的关键。

关于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定位,我们也有工作重点,应该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应用型商城的构建。应用型商城的建设水平以及它的运营能力与智慧商城的建设密不可分,例如智能商铺、智能商家等,都是隶属应用型商城的建设。它们的建设还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是商业地产的发展领域。智慧商城要求之下的商业地产发展领域要包含智慧商城产业发展以及传统商城商业地产的改造与升级。物互联网的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引进、培育新的方式来建设物互联网的核心业务,物互联网的建设也不是单一的作用,这个网络体系的完善状况对商业地产的建设规划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2)要使商城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商业地产的有效利用。这个方面应该站在总体的角度上去构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首先,站在商业地产的总体规划建设这个角度上,去合理规划商城建设,逐渐解决商业地产在进行产业规划时出现的重复建设问题,从避免资源浪费。其次,重视智慧商城的建设,在做好传统商城的建设转型后,就要对智慧商城的建设进行全面的建设。从最开始的商城培育到后期的发展规划,都要有周密的安排。最后,由于商业地产的转型是智慧商城建设的核心,所以在对商业地产进行转型时要按照智慧商城的建设要求进行合理改造,从而为智慧商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四、小结

智慧商城的建设是基于传统商城的发展程度的改造活动,所以在进行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时,我们应该关注传统商城的转型。智慧商城的建设是一项整体的任务,对它的规划与建设也应该更具长远眼光,我们更该看到当前商城建设的不足,为了智慧商城的培育和发展,要不断引进、采用以及创造新的方式,做好智慧商城与传统商城中间承前启后的工作,尽量杜绝发展的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4

关键词 烟草物流、全程信息化、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i次浪潮,被视为互联网应用拓展。烟草现代物流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国家炯草专卖局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现代物流建设的战略目标,这也为遵义烟草摸索现代物流之路指明了方向。

遵义烟草物流运行现状

近几年,遵义烟草物流信息化建设以支撑物流仓储、分拣配送等日常工作为主,部署了“一号工程”、数字化仓储、线路优化、车辆GpS监控、物流成本管理等系统。但物流信息化投入水平总体较低,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不高,还未实现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集成整合。

遵义烟草以国家烟草专卖局2010年全国物流会议精神为出发点,结合国家物联网的发展规划,以新物流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分析理解“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的物联网建没目标的内涵,研究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遵义烟草“智慧物流”的物联网体系建设方案,并利用物联网技术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信息融合共享力度不够、系统兼容性不高。

遵义烟草在仓储、分拣、配送、调度等系统的信息资源相互独立,缺乏有效集成整合,导致各应用系统缺乏联系,其整体效能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信息无法畅通。“新”开发的软件系统也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升级,大大制约了物流企业经营效益以及信息化的推进程度。

2 设备运行监控和远程诊断缺少有效工具。

遵义烟草从2006年开始物流现代化建设,随着物流自动化设备的逐渐升级,对于设备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物联网感知设备运行的环境、位置、温度、湿度以及电机的电流、扭矩、载荷,乃至于整体的工作状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专家系统进行诊断和处理,提高烟草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值得思考。

3 物流精细化管雕缺少物联网技术支撑。

物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物流是精细化管理的延伸,主要是对物流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最终实现流程优化,提高t作效率,减少工作强度,保证物流质量。如何实现对过程信息全面感知,支撑精细化管理也是遵义烟草面临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集成管理平台

规划设计

2011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兰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以新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遵义烟草从“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系统集成、智能监控、智能分析”几个方面,对物联网集成管理平台进行了规划设计(见图1)。

在规划上,物联网信息建设架构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关于商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行业标准》、物联网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设计原则,以eRp系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基于物联网技术,按照物联网基础架构结合烟草物流管理体系,按照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优化调度层、管理层、决策层进行了细化规划。

在感知层,遵义烟草采用目前较成熟的RFiD、视频监控、手持设备等信息采集终端,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感知;在网络层,主要是行业内网和移动3G网络;在执行层,主要分为工商协同、智慧仓储、智慧分拣、智慧配送、商零协同;在优化调度层,从业务流程人手,实现现场作业实时调度和优化,为未来柔性化配送提供技术支撑;在管理层,应进一步提升物流成本系统,覆盖资源管理、岗位、流程、成本、绩效、服务等物流中心管理中的数字化过程。首先从执行层、优化调度层获取岗位作业信息,并与用友财物系统对接获取,将成本、作业量等信息对接,从而实现物流精细化管理;在决策层,面向不同层次的管理层,应以园区监控、作业监控、设备监控三大内容的监控管理体系为依据,为管理者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实现对业务流程智能监控,同时能够为管理者提供视频、信息等更多直接的决策依据。遵义烟草的物联网平台还与园区管理相结合,实现对园区的可视化管理、对中转站的可视化管理、对关键指标的实时反映,为管理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

遵义烟草物联网运行效果

目前遵义炯草已经完成了物联网初步规划内容的系统上线和运行工作,达到了以下效果(见图2~图4):

1 实现全程监控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对物流作业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实现了整个过程的可视、可知、可控,打造了智慧园区、智慧仓储、智慧分拣、智慧配送,实现了件烟、烟包、托盘、笼车等核心物品的互联互通。

2 实现可视化调度通过现场看板等系统实现对工业到货车辆、卷烟出入库、烟包发货暂存发货等作业环节的智能调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了过程衔接的有效处理。

3 强化物流管理通过不断研究卷烟配送标准作业流程,制定作业规范和质量考核目标及体系,对提高烟草及相关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制定了物流作业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信息技术为量化手段的物流资源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服务评价管理、物流绩效管理等,实现物流中心管理的数字化。

4 提升决策水平,必须从物流统一管理着眼,为决策层提供一个对物流环节全面监控和管理的平台,为决策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分析,形成全市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物流体系,为形成“敏捷运作”、“协同供应”、“灵活配送”的供应链,提升行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026-01

引言:城市空间规划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未来发展可能性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东莞作为广东省发展中的城市,其周边村镇建设刚刚起步,城市规划工作的方向和结果为东莞周边村镇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决定了整个东莞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使城市建设和管理始终保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点,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1.大数据时代背景概述

1.1大数据的含义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的信息时代,利用个人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人们的社会行为成为能够以数据形式记录的内容,被进行细微的行为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发现人类生活的网络特征、改进和提高生存环境面貌等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大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大数据集合了网络生活空间中的各种信息,基于大数据思维方式的人类生活空间改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宏观处考虑,大数据影响到人们的出行方式、工作和消费地点选择,从微观考虑,大数据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偏好,甚至影响到某一生活区域内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思维方式变革,基于全样本微观数据挖掘的要素相关关系研究可以把握总体发展规律,将成为未来城市研究的新方向,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开始朝着智能化方向演进,城市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法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2.智慧城市特征及空间规划方法

2.1城市功能分区智能化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城市功能进行预先的分区设计,能够将优势建设资源集中使用,将改造、新建以及统合建设项目进行分别管理,理顺城市建设的步骤,节约建设成本并提高建设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模扩大。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功能分区的智能化路线包括以下两条。第一,关注基于主题网站或社交网络数据的控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对城市现状各类空间发展质量的综合分析,找出现状空间发展的关键问题及成因,进而对城市居民生活宜居度进行评价。例如,通过对大众点评网的挖掘来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状况,找出影响居民就餐、购物的主要问题。从问题入手进行城市空间的重新安排,使城市的购物空间、生活空间和娱乐空间的功能划分更加清晰,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第二,充分利用周边城市产业发展数据和城市现有企业经营数据,深入分析区域产业发展趋势、转移方向及产业政策影响,结合城市资源优势,综合确定产业发展类型、定位和目标,促进一批新兴产业和智慧服务业。将传统商业和新兴企业的经营空间进行重叠,以新带老,促进整个城市商业空间的再次繁荣。

2.2交通出行智能化

道路和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给交通出行智能化提供了便利。在原本的城市道路交通布置基础上,先增加信号灯和城市摄像头的安装,以此收集居民出行数据,并根据摄像头和信号灯变化引起的城市交通流向数据分析交通特征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结合现有交通网络的空间安排,以“居民出行方便,城市运行效率提高”为出发点,通过对交通检测数据、社交网络及智能手机记录的居民出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合理规划或改造城市交通干线走向,并重点设计城市居民智慧出行系统。城市居民智慧出行系统包括城市公交服务系统、智慧物流引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公交服务系统包括公交车运营路线的安排、公交车首末车时间的安排以及公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如在站点设计LeD显示屏提醒居民乘车时间、对驶来的公交车进行路线引导;智慧物流引导系统则针对城际间的运输服务开展,这对东莞附近城镇建设尤为重要,智慧物流引导系统对城市周边物流站点、物流运输线路的顺畅度进行远程预测和调控;停车诱导系统可以与城市居民常用的地图导航相结合,从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

2.3社区建设智能化

城市小区的道路的摄像头、居民出入小区的打卡次数、小区车库的停车记录以及居民生活区内书店、咖啡馆、图书馆、体育馆的营业额度等,都可以作为分析城市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需要的数据来源。广州市曾经对市民日常生活娱乐需要进行调查,通过锁定某一区域范围内艺术培训班、健身馆的建设程度以及营业额度,分析居民的生活、社交特点,指导城市社区的建设并受到好评。这些社区建设智能化经验可以充分应用到东莞附近城镇建设中。首先,通过对居民出行和社交活动的大数据分析,总结居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规律以及出行的范围,寻找居民出行以及休息的时间节点,在途中设定休息区,如进行小面积的城市广场和公园建设,设立报刊亭等,满足居民出行过程中的各项需要,使这种安排促进某一出行路线的繁荣;其次,通过对城市居民社交网络活动、社区网站或监控数据的分析,充分了解居民日常生活圈和生活规律,综合确定各类智慧社区的主要服务功能,合理安排社区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和社区内部职能系统或设施。对居民社会关系网络进行梳理和引导,结合社区空间品质的定性评价讨论智慧街区的综合构建策略。

3.大数据背景下进行智慧城市空间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3.1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和分析

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其基础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工具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进行细节跟踪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分析内容进行城市相关规划和安排。因此,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以及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智慧城市空间规划的关键。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一定要尽可能地对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商业和企业发展数据进行精确的收集和分析,只有这样,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投入使用后,其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

3.2城市空间规划应注意统合性

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空间规划,除了精确分析数据之外,投入建设中的规划施工还应该注意统合性,使工程建设的进行时间、施工影响以及投入使用的时间都尽量集中,保证城市空间规划的各项结果能够统一展现出来,形成方便市民出行和生活的智慧网络空间,以此作为建设宜居城市的根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城市空间规划进入了智能模式,通过对居民生活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市民生活空间的有效利用程度,使市民出行更便利、社会生活及娱乐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够协调各个城市功能区之间的发展状况。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必将引领城镇建设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秦萧.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115-116.

[2]胡翠云.智慧城市在大数据时代的空间规划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020:112-113.

[3]曹阳.基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模型总体架构[J].地理科学进展,2015(04):129-130.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6

2010年8月,国务院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制约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标准瓶颈将被打破;即将出台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八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方向;物联网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作为信息产业发展新的重要推力,物流业将在今后5-10年甚至更长时期,为我国信息产业创造不可估量的商机和财富。

信息化:物流业振兴的关键词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大多企业仍以经营运输、装卸、包装、仓储等传统业务为主,其技术附加值低,效益和效率不高且运营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竞争实力较弱。按国际惯例,一般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越先进。欧美等发达国家为10%,韩国为16%,中国为20%以上。按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08年GDp为300670亿元,若物流成本比重降低10%则为30067亿元,相当于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GDp之和,可见振兴现代物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意义。

《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到,“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振兴规划”对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产业拉动作用首次给予明确肯定,同时亦明确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振兴规划”为期3年,从2009年开始实施。2011年既是“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物流业全面、深入带动和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开局之年。因此,长期关注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投资需求重点,必须首先重点关注“规划”中设立的我国物流业优化发展九大区域布局、21个部级物流节点城市、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关注这些区域和城市的物流业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及相关重点工程、项目的规划实施进程等信息。正所谓“终点即起点”,2011年不仅是“部级”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振兴政策产生产业拉动效应和刺激实际市场需求的开始。

另外,“振兴规划”的“九大重点扶持工程”是全国物流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可能得到国家专项资金及配套政策支持的方向。据了解,各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已着手制定专项资金及配套政策管理办法,先行一步的深圳市相关企业已开始受益。

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

物流业是一个复合性产业,信息技术是其主要技术支撑。传统意义的“物流”概念仅涉及物质资料从供给方至需求主体间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而我们国家要振兴的“现代物流业”则在传统物流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并以满足消费需求和最小综合成本为目标,综合考虑了制造、运输、销售等情况。现代物流业由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等要素构成,它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体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等特点。

2010年9月初在杭州举办的“2010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推进大会暨物流企业Cio峰会”上,与会的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领导及行业专家、物流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等人士,经多方探讨提出了诸多新观点,如:认为中国的物流产业信息化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必须重视物联网将对中国物流业产生的深刻影响;提出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是“共生”关系;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与标准化;3G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物流业;提出了物流企业信息化成功“五大要素”的概念,等等。

据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最新调查,中国物流业成本之所以远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物流业务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效率低、库存大、资金占用时间长等等。为此,利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流主导物质流,通过信息化实现物质的科学合理配置,实现物流的经济、高效、低成本、低库存甚至零库存运行,从而增加地区和国家社会财富,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大振兴,即是物流业调整与振兴的根本目的。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与调节局副局长王慧敏说,现代物流业是传统物流业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物流信息化是提升中国物流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途径。

商战:信息技术带动竞争力提升

当今世界,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核心能力,而一个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则体现了它的供应链网络及管理能力。沃尔玛公司有一个全球采购供应商计划,每年沃尔玛公司都要求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10%,即使如此,无以计数的供应商还是打破了脑袋要挤进这个采购计划名单。为什么呢?因为沃尔玛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供应链,一旦入围这个采购计划则意味着这个企业的市场覆盖面、产值规模将是几何数量级的增长!

2008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办的29届奥运会,奥运火炬的传递里程之长达56万余公里,为历史之最,承担此项业务的是北京长久物流公司。该公司开发的信息系统软件,采用了供应链战略规划软件中线路规划模块的网络优化模型,进行了运输线路优化设计,并用美国Systemmodeling公司开发的arena可视化通用交互集成仿真软件提前处理了模拟仿真过程中的潜在运输风险,还利用GpS技术进行了实时数据采集。再举个例子。蒙牛乳业的冰激凌物流项目由武汉翼彩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该公司设计的“翼彩”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监控及营运管理系统,是一款以GpS技术为基础,集成温控、无线通信、门禁、视频监控等技术的信息管理平台,该软件的设计兼顾了多项先进管理技术。

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aBC分类管理、经济订货批量、零库存技术、有效客户反映、连续库存补充计划、计算机付储定货系统、物流战略、物流战略管理,等等。现代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给物流产业带来了革命性提升。

不论是以管理科学为核心整合传统物流业务、信息技术,以及资金、物力、人才等,进行企业内部及外部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满足管理及业务需求的信息系统平台,均有国内外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说,利用信息化提升物流业核心能力并非一句空话,而已经成功的案例为信息技术企业进入物流行业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和经验。

物联网,下一个千亿元级市场

2009年8月,总理访问无锡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从此物联网进入中国最高决策层视野,并带动了2010年中国信息技术业界对物联网的高度关注。2010年,以iBm为代表的技术领先者将其“智慧地球”思想和理念在中国各地传播,以加快中国产业界对这一新技术的关注并加速预热市场。

物联网涉及四大关键技术:一是RFiD(射频识别)技术,又称“感应式电子标签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在国外,RFiD技术在零售业如沃尔码,军事领域如美国国防部等应用火热。在中国,目前最成功的应用在智能交通行业。不过,该技术的自动识别优越性亦表明未来它在物流、医疗、制造、矿产等多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国家出台的《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800/900mHz频段试运行规定》等相关政策表明国家对这一技术的支持与重视,未来几年内政府主导将是这一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推动力。二是是传感网技术,包括借助各种传感哭,探测和集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物质现象指标的网络。三是m2m技术,指网络末端设备的互联与集控管理,对市场敏锐的中国三大通讯营运商正在热推m2m理念。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一直高度关注并致力于推进交通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及3G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是货物跟踪定位、智能交通、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四是两化融合技术,两化融合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工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通俗地讲,物联网即是由上述主要支柱技术及相关技术组成的一个整合型网络,具有自动识别、信息共享、自动交互而无而人为干预的网络综合体系。从技术架构来看,具有Devices末端设备、资产或子系统;Connect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系统;manage总控管理和应用系统。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物联网技术及其产业受到重视和关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在“振兴规划”指导下加紧制定物联网相关产业政策,以扶植物联网产业发展。各省市和产业园区也将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全面深入支持这一产业的发展,其中,江苏、四川、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值得我们先期关注。

2010年以来,国家政府层面从资金到政策的强力推动,加上技术业界的高度跟进行动,必将加速预热物联网市场,使其更快成长和成熟。物联网创造了物流行业的可视化追踪、货运联网智能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实际应用。所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推广和普及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强。据赛迪顾问数据,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7500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单个市场。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会形成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通信业务。

为此,“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可能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培育出一批物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而我们国家的物流产业也将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五年时间,机遇、挑战、发展,究竟谁能领中国智能信息物流产业之,我们且拭目以待吧。

探索中前进的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

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相关领域的企业界、技术界等专业人士在热血沸腾之余不免要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市场虽好,应从何处切入呢?如果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或产品的研制,是否有何标准体系参照?同一个物流公司在北京、上海以及地级市、县级市的分支机构,其相同业务是否按相同的标准去执行,信息系统是否要考虑兼容性?

还有,本地政府虽然出台政策提到了支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物流园区,但作为企业,盈利点在哪?研究机构的建设经费从而来?还有,物流园区由谁来经营,政府?还是企业?经营物流园区的获利点在哪里?

标准化的重要性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在此之前其相关子系统已有各自的标准,为此,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后标准化系统,因此要求物流标准化系统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经济性,而且要考虑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而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可以查到的我国现有物流业标准仅有10个,包括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术语、通用仓库等级、物流单元的编码与符号标记、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等。中国物流标准化落后已阻碍了中国与世界贸易发展,并成为此次国家物流业大振兴的重要课题。2010年6月12号国务院8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物流标准规划专项》,并附有“汇总表”,推出13大项共137条物流标准并公布了起草单位和主管单位,制约中国物流业振兴和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瓶颈有望在3-5年内陆续解决。

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行业和相关行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可以说它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系统、产业资源整合系统,那么这个平台由谁来投资建设和经营?从目前来看,国家和地方政府给的资金肯定是引导型资金,而非全额支持,那么这样一个庞大系统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还有,这个平台的最重要资源就是信息来源,这个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性系统性信息平台的信息,究竟如何组织、如何运营和管理?业内专家提出,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商业模式,即如何解决平台的公共服务性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投入资金建设了平台,一定要执行公共服务和监管职能,千万慎入商业领域。

再说物流园区,它是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型业态。“振兴规划”已将“物流园区工程”列为九点重点工程的第二项,要求制定“物流园区专项规划”,要求各地政府把“物流园区”列为重点项目。从现在来看,全国各地大部分省市均出台了物流园区招商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业入驻,并且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运营较好的物流园区。而且,全国各地还在热火朝天地大建各类专业化物流园区。不过,据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物流园区的闲置率达到了6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园区的圈地倾向。为此,“振兴规划”提到,物流园区的建设要“综合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尽管“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三大课题仍在探讨、实践和探索中,但这是我国物流业大振兴、大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目前看,全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在科技攻关、项目攻关或商业模式探索方面的先驱。如,最新揭榜的“2010年中国物流业十大年度人物”之一,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康和他的YiGo语言、博科map平台,已让中国众多中小物流用户受益,还有很多成功案例。这些成功案例和优秀典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物流产业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也让我们展望到2015年中国物流产业智能化、信息化高度融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谐前进的美好前景。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化

现代物流管理正成为企业从流通渠道中追逐利润的主要手段,在资源和人力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今天,物流领域的潜力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正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插上了飞腾的翅膀,物流管理技术也随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物流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物流管理技术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以便各物流设备达到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术目前集中体现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计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它能够在不改变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获取理想的物流目标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和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迅速成为行业主导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的管理只有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应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SCm)阶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为物流管理提供节约成本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的潜力,能大大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高效、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随后,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物流(3pL)企业于特定时间段内、按特定价格向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而第四方物流(4pL)则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得以实现。可以说,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正不断促使物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使得物流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二、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制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也得以建立。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典型特征。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升温,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ii)系统来改善计划成为行业焦点。随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弥补了早期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漏洞,完成了使企业内部复杂的流程自动化的工作,使人力资源、财务和制造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流程集成起来。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eRp系统还开辟了把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先河,使得每人都可以读取信息,即原先只是限于某一群体的库存、销售、财务和其他信息可以跨部门进行分享。每一个部门或功能区域都和其他部门通过流程整合进行信息共享,可以改善预测,做出更有效的决策。eRp的局限性在于系统实施耗时耗财及eRp方案的不灵活性。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之上,公司开始通过投资于先进的专门用于支持部门间决策的新系统来寻求改善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专门致力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执行技术,包括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财务结算和客户服务,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得简单的eRp系统的优势得以强化:定单管理系统(omS)使得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需求计划系统(Dp)对需求进行预测并且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仓库中的库存、产品存放位置和拣货;运输管理系统(tmS)对调度、文档管理和其他运输作业进行计划和自动化;高级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对生产计划和排产作出安排;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客户支持和销售队伍自动化的工作。每一个系统都是功能丰富,专注于固定领域和范围,旨在解决每一个领域的低效率问题和改善决策支持。

进入新世纪,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等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成为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的新高度。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向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式的方向发展,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物流服务的能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跨入智能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指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资源计划(iRp)、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钢铁智能系统等。

iRp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打破了“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能够紧紧跟随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随之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修正,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以应付种种突发情况。

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可以保障航运安全、货物安全、货物装载时的质量以及取货等各种要求,配备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服务水平。钢铁产品一体化出厂系统包括发货、运输调度、船舶配备、仓库短途运输、车辆调度等等,钢材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尺寸和重量,它放在船上,首先要解决其放在哪个仓位、哪一排、哪一层,合理配备这些钢材需要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的结合。目前,钢材切割配送中心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它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切割、加工、检查,在最佳时间内配送给各个客户。钢铁切割配送的关键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缝钢管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都是按订单安排生产,大型的钢铁厂每月有1000多份订货合同,数百种规格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切割、配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切割问题中有热切割、冷切割的问题,有组批合同处理的问题。大批的单量组合合同,可以把它组合后进行切割。智能化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管理可视化一直是世界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大型的国际快递公司更是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可视化的物流技术可以使人们在成千上万件“流动的货物”中准确地查找一件他们想要的货物的真实图像。DViR、GiS、GpS以及epC等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DViR的工作原理是在物流作业现场,设立若干个以条码扫描枪(或RFiD读写器)与视频监控探头组成的物流查验点,当有货物经过时,系统将自动把货物的外观连同它的“运单号”自动记录保存,一旦需要,人们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货物的运单号,DViR能够在1-2秒之内找到这段录像进行播放,必要时,这段录像可以变成数字文件或图片被下载、打印与转发。这一技术正逐渐走向物流管理企业家的视角。

油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包括两个环节:一次配送和二次配送,一次配送是从炼油厂到大油库,二次配送是从大油库到小油库,小油库再到加油站。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GiS、GpS和大规模的优化技术以及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构成了油品配送决策技术的核心,利用可视化集成油品销售处理决策系统可以实现油品配送解决由油库怎么到加油站,车辆怎么调度、走什么路线等问题,使得服务好、质量高、成本低。这将给石油生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物流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既可以改善管理,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产品电子码(epC)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全程跟踪和追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化管理。当物联网的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够彼此相联,互相交流,整个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目前在国际上,epC尚处于早期测试应用研究阶段。全球目前正积极开发低成本的epC标签,完善epC系统的整体环境(包括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等),并从标准和应用方面积极推进。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集成化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

物流技术集成化体现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物流与eRp、CRm、SCm、eC等有机、实时、无缝集成,调动全球全国资源,减少库存占用,实现销售信息、生产计划、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的企业内外物流过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尽可能实现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优化。使企业物流能更准确、快速、有效地为企业精益管理、提质降耗,降低库存,节约资金,快速反应、提高效益服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是物流技术集成化的典型代表。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这些优势能够迅速、准确的智能配车、在途跟踪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再如,深圳烟草公司西丽仓库卷烟成品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了荷兰、日本、意大利的高速自动分拣系统、关节型机器人、巷道堆垛机,采用了profibus总线及一体化变频调速装置等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集成创新。该系统可实现对成品卷烟及时配送,品种可达300多种,出、入库能力为2万件/天,储量约为18万多件。

【参考文献】 

[1]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刘骥昌: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侯巧玲:浅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3(1). 

[4]郝渊晓:现代物流管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8

abstract:inthispaper,digitalcity,smartcityareanalyzed,takingLangfangcityasanexampletosetupdigitalcitybasedontopographicmapsurveying,throughthe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itydigitalcityandwisdom,arediscussedandseveralsuggestionsproposedthebuildingoftheLangfangcityofwisdom.

关键词: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电子沙盘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

Keywords:DigitalCity,smartcity,electronicsandtable

0引言:

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都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的,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未来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先驱,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1]。

廊坊紧邻北京市区和天津市区,城市定位是京津冀城镇群中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承接京津部分城市功能。基于廊坊市独特的地理位置,研究探讨具有前瞻性的“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远景规划方案,具有特殊的意义。

1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联系

1.1数字城市的发展

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需要,便于城市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发展大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廊坊市提出“数字廊坊”工程。

廊坊市空间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是“数字廊坊”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数字廊坊”的基础,是实现“阳光规划”、“科学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未来规划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托。通过开展城市基础地理及规划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通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建立以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为主要目标,互通、高效、集成、一体的数字城市共享服务与三维决策支持平台。并提供丰富的三维GiS应用,整合二维GiS平台和业务办公系统,实现二三维一体化规划办公应用,提供面向公众和招商引资的三维规划展示;建立三维数字沙盘,提高规划展览展示水平;加快规划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推动规划主管部门的管理创新,整合业务流程,提升管理能力,降低管理成本,增强信息利用率以及更新速度,实现各类规划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面向社会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逐步使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规划管理的基本运行方式,并为未来智慧城市各级系统预留集成接口。

图1数字城市构建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3DmaX建立了三维仿真电子沙盘,实现了从二维城市向三维城市的跨越。

图23DGiS数字沙盘互动系统

三维城市模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它实现了城市实景影像的可视化和可量测性,目前我市的电子沙盘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

1.2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空间支撑

智慧城市的理念自问世以来,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纷纷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以下三点:

(1)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2)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3)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

图3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2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首先需要数据处理单位把相关城市的原始数据处理为属性数据,然后再交付数字城市应用部门,或者到互联网上供应用部门使用。智慧城市直接通过物联网从现实城市中即时获取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实时处理信息获得想要的数据,再通过智慧的应用,就可以通过物联网来调控现实城市。数字城市侧重于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而智慧城市更多地聚焦于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够深入推动城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切实带动城市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改造提升,有效降低碳排放[2]。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支撑,物联网和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核心技术,智慧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落脚点。

图4智慧化应用图解

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备9大特征: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和以人为本的创新,智慧城市具备更强的动态感知能力、共享协同能力、智能决策能力和全民参与能力。

表1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比较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

数据采集利用数字编码技术的数字化描述基于物联网的对象感知及知识描述

互联程度存储在信息源头产生单位,以通知性信息、二维度表示为主跨单位语义关联,基于云计算的存储与智能化处理

系统构架传统的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逻辑层、展示层增加物联感知、语意知识库、智慧处理逻辑和模型等

应用效果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仿真模拟随需性、普适性、便捷性、综合性

社会背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竞争及拉动经济增长等产业结构调整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提振经济信心的引擎等

实质内涵数字化实质是计算机和网络取代传统的手工流程操作用智慧取代传统需要人工判别和决断的任务,达到最优化

发展目标以电子化和网络化为目标以自动化和决策支持位目标

技术支撑卫星遥感、互联网、海量数据存贮、仿真和虚拟等技术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等

实际结果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库管理、分析展现和共享服务等预测决策支持等实现信息采集和动态监控、数据技术和分析、互联协同、智慧化的利用开发和预测决策支持等

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数字城市深化发展和持续提升的新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更加具有自主决策,聚焦民生与服务,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更加强调感知与物联,更加强调公众参与和互动[3]。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海量的数据及信息的安全性

海量数据中如何自动辨别可用数据和垃圾数据,以及数量的存储将是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应在物联网上的关键节点设置安全保密过滤器,并采取不同等级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不同种类的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2)信息的共享性与隐私

信息共享中信息资源的产权归属、产权的具体范围、信息共享中的产权定位等都需要有新的法律法规来界定。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智慧城市共享和的数据越来越多。专业人员和大众在数据和信息时,空间数据有可能是高精度数据,多媒体数据解析度也将越来越高;同时用户也希望能访问到尽可能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和尽可能高解析度的多媒体数据。可当这些数据涉及个人的隐私时,存在相关的法律滞后问题。如何在提供数据和信息的同时保护隐私权,是智慧城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4]。

4廊坊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

廊坊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经建立,并且在政府部门内部可以共享。现在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基本的完善,为将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提供了较完备的信息基础。

4.1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1)政府等主要职能部门牵头,在部门之间先做试点应用,然后在逐步的推进整个方案的实施。

图5政府部门职能

(2)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电子传感器设备的不断完善,及互联网上大的带宽的使用,使海量数据传播更加的快捷。

(3)面向公众,动员社会参与。服务对接,按需服务。政府部门及时公布进展情况,可以有效的监督和推动进程。

4.2智慧城市应用与实践

(1)智能交通让出行更便捷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中的电子监控等传感器设备,可以将整个城市的车流量、道路拥堵情况、天气、温度、交通事故等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云计算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以及车行路线,可以很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拥堵,减少尾气排放,让出行更加的经济、安全。

GpS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高峰拥堵现象,使整个城市交通运行更顺畅。通过数字交通监控系统,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堵、哪条路最为畅通,会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在你的车载显示屏上,帮助你选择最佳的行驶线路。

图6智慧交通

(2)智能个人应用

建立智慧城市后,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通过物联网都可以获取用户想要得到服务:订酒店,车票,团队协同办公,实时的电视电话会议,身边发生的任何事可以随时随地上传网络及时的与大家分享。

(3)城市安全,方便就医

智慧城市的将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传感器建立连接,对城市的日常管理,应急指挥,预防与自动报警体系相连接,来实现城市的安全防护体系。电脑会根据预设的几种场景来比较分析,如果视频中出现了数据库中类似的情景,就会引发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快速锁定目标,云计算找出最优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缩短时间。

图7网格化管理

网上预约挂号、远程诊疗、远程视频诊断,有效的缓解就医难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挂号难,就医难的问题。

(4)智能城市在辅助规划,城市管线,智慧城管,社会管理,智慧社区,政府应急,智慧能源、旅游方面都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5总结与展望

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新的城市形态,代表着更加方便快捷的城市未来。廊坊市要根据自身已有条件,依靠日新月异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智能响应城市活动的各种需求,为居民创建更美好的得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邬伦.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智慧观察

[2]张陶新,杨英,喻理.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2.5

[3]张永民.“智慧城市”高于“数字城市”.中国信息界[J].2011(10)

[4]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12

[5]胡小明.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中国信息协会[J].2011(6)

[6]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12

[7]李德仁.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新观察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9

关键词: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引言:赣州市位于江西省最南部,赣江的上游,具有举世闻名的“稀土王国”、“世界脐橙之乡”之美誉,自然资源丰富,工业体系较为发达,是赣、闽、粤、湘四省通衢之要冲、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使赣州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意见中对赣州区域的战略定位其中之一是:“赣州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并依托赣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使之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综合物流中心”。根据该战略定位,赣州的区域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有望和粤、闽、湘三省实现产业融合,建成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体系。

1.赣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现状分析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当前建设分政府主导建设和运营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和运营模式,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引导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在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对赣州区域内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做了适当的了解,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1.1以政府为主导的赣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现状

(1)建设与运营主体非常混乱,即不完全属于政府主导、也不完全属于市场主导的模式。

(2)物流网的功能结构单一,物流业务的核心功能不突出。

(3)物流信息化功能、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增值服务都还没有出现。

(4)缺乏和区域内其他市场主体信息平台的对接和互联。

(5)缺少市场主体的参与,物流网的营运效率低下,信息更新慢。

(6)缺少和市场的结合,过多的关注非业务服务,反而忽略了基本的信息化物流平台的基本功能。

1.2以企业为主导的赣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现状

(1)功能层次比较单一。

(2)信息壁垒比较严重,交互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缺乏。

(3)缺乏和其它平台的对接与信息共享。

(4)缺少政府参与,因此电子政务和行业规范、监管体系缺乏。

(5)缺乏与赣州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融合。

(6)增值服务和在线交易功能落后。

2.赣州市区域物流及信息化规划方案

2.1赣州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布局

在战略层面,赣州物流业的规划布局主要以“一个物流园区、两个物流交易平台、六个物流中心”为突破口。“一个物流园区”即建设中心城区的综合物流园区。“两个交易平台”其一为农产品交易平台。通过农产品交易平台实现特色农业产品线上拍卖、线上交易、线上支付和综合信息服务等主要功能,并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两个交易平台”其二指有色金属电子交易平台,使有色产品在国际上缺乏定价的话语权,电子交易平台能够促使产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益。

2.2赣州区域物流发展战略重点

(1)建设一批物流基础设施

(2)大力推动赣州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

(3)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一批大型物流企业

(4)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支持区域内支柱产业

2.3赣州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

(1)建立起完善的物流政务服务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配套服务。

(2)构建起区域性的物流应用体系,能够服务于赣州市脐橙等农产品、稀土产业、钨等有色金属产业以及其他企业的发展,实现协同运作和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

(3)建立优质的增值服务系统,能够提供一条龙服务功能,物流活动从生产,运输,搬运,包装,储存,处理各个环节都实现综合管理。

(4)构建起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对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进行应用,实现赣州区域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

3.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规划方案

3.1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模式

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角度来看,通过通过以上有关章节对赣州市目前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两种模式:即政府主导建设模式,市场主导建设模式分析,本文认为赣州市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可以采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方案,我们用可选方案分析表的方式对三种建设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如表3.1所示:

3.2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原则

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设定的建设模式去遵守一定的原则,即实行统一规划,内外联动,多元投资、创新机制、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长远与现实相结合的规划原则。首先,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使用时间久,投资规模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次,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要和区域内现存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相互融合互联,而且要充分利用赣州市在国内和省内的战略地位优势,充分考江西中南部乃至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和“长珠闽”体系物流圈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功能对接和业务联合,扩大平台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范围。

3.3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总体布局

根据规划平台建设模式、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应根据此战略布局组成网状结构的信息平台,同时应建成具备七大模块和功能的区域性信息化平台,七大模块为:政府管理中心、业务及增值服务中心、交易及结算中心、监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在线商务中心、咨询中心;功能为:决策分析、数据交换、信息咨询、用户管理、在线交易、智能配送、GpS货物跟踪、智能仓储、决策分析。

4.结语

赣州处在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四省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本文的写作思路主要在结合赣州区域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区域优势,地理优势,交通运输,有利的政策,赣州的产业优势,区域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对区域综合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方案和建设模式的分析,制定出了合理的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建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7,6:91-92

[2]杨元珍.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战略构想[J].老区建设,2013,9:32-33

智能物流发展规划篇10

农业借力信息化

早在三年前,无锡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就将目光锁定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制定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能农业等发展规划,引导一批基地、园区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着农村农业生产从粗放模式走向精细模式。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信息化推进处张观涛处长在提到信息化应用时,特别提到了信息化对农村农业的作用,“发展信息化是解决农业种养方式粗放、销售信息不对称、农资产品安全供给等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在无锡地区水产、粮食、蔬菜、园艺、畜禽和生物农业等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展开应用,涉及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生猪喂养由人工拌食、投喂转向自动化精确投喂,疫情猪的异样状况由原来的人工目测检查转为电脑精确控制,蔬菜赖以生长的土壤、空气状况由原来的凭经验转为传感器检测……在无锡农村农业龙头企业中,宜兴坤兴猪场从饲料投喂、动物防疫到母猪检测环节等全部由电脑自动完成,平均每头猪可节约成本96元;锡山区鹅湖镇农民使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养鱼后,千亩鱼塘亩均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物联网在无锡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注重对蔬菜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还注重发展网络销售,如今无锡市1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有86家开展电子商务,帮助一批农户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成本。据了解,2012年无锡市农产品网络营销额15亿元以上。

农产品质量信息技术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也已广泛采用,在《无锡市智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及的肉菜质量追溯体系已投入使用。同时,无锡市农业委员会还通过江南农网、12316信息平台等及时发送农业政策、市场等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调整种养结构,提高种养技能,在今年下半年,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信息资源的智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即将投入运行。据悉,无锡市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目前已达97%。

一个基地三个平台

“十二五”期间,无锡农业将以率先制定我国智能农业国家标准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突出核心技术的研发,突出创新示范应用基地建设,突出产业发展模式探索,重点推进智能农业“136”战略,即:建设“一个无锡智能农业基地、构建三大智能农业产业支撑平台,实施六大智能农业综合应用工程”,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规划,无锡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将形成以智能农业云计算和感知标准化设施应用研发为核心的智能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综合应用平台,通过现代智能农业信息手段率先搭建以中国“农产品(生长模型)数据库、现代农业科技课题库、农业企业资料库、在线农业专家智库”为核心的全国现代农业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基地将逐步完善地区智能农业领域标准与专利体系,以建立和形成智能农业的的信息中心、产业中心、示范中心,研究以多知识共享的知识表达方式,多数据库协同的数据挖掘方法,多信息融合的智能预测与决策方法为特色,研究农业信息的获取——表达——存储——共享——分析——展现——应用等内在机理,建立与发展无锡智能农业示范区。率先构建我国农业信息化支撑工具与应用平台,开发农业智能决策重大应用系统,并在农业产业规划,订单化生产、优化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测预报等生产决策方面广泛应用。

在智能农业管理控制、农业技术专家远程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三大平台搭建过程中,也将会加强数据采集、量性分析、生产控制环节,结合多媒体、物联(传感)网、RFiD、二维码、条形码等技术手段,优化对现代农业智能决策、远程指导、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安全质量的管控。

六项工程

在136战略中,六大智能农业综合应用工程将应用建立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交易、追溯智能系统,构建精准、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可控的智能农业平台。通过研究农业土、水、气和动植物生长环境信息的先进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变送技术、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一体化工艺技术,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及相关农业企业开发不同集成度的农业智能传感器和无线测控终端,应用于无锡市水稻、茶果、花卉、水产、蔬菜、畜禽六大现代农业工程。

例如,在锡东万亩优质水稻基地,通过水稻感知示范工程将充分运用现代传感技术,通过传感器节点前端采集设备实现和智能灌溉系统及互联网的联接,实现异地远程控制、水稻生产的全程感知。通过选用不同类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智能开发水稻作物生长环境信息检测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获取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pH值、病虫害图像等信息,快速地提供水田、土、气立体环境信息和水稻本体生长信息,为实现对无锡及太湖流域水稻精确种植的控制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水稻田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的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