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十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十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5:5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1

会议就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作出部署。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会议充分肯定了浙江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成效、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2003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同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要求,高度重视、摆上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坚持不懈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不仅改善了农村面貌,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坚持以编制村庄规划为先导,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协同编制配套规划体系。坚持规划科学编制与切实执行相统一,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三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形成了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立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浙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各地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努力形成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而建设美丽乡村,纳入到全省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依法治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中,作为推进美丽吉林建设的长远战略加以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举全省之力打造 龙源期刊网.cn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初步考虑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吉林和新农村建设为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圾、秸秆、粪便、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一是明确组织机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由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规划制定、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作用。二是明确职责分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任务指标和包保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合力。三是明确投入机制。设立省级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市(州)、县(市、区)也要相应设立专项资金。整合资源、资金和力量,重点投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每年各级政府民生实事,明确政策和资金支持范围。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帮扶工作机制。四是明确激励机制。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年度表彰奖励。五是注重规划先行。突出抓好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编制,完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六是明确重点任务。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和农村生态改善等六大工程。七是加强组织推动。召开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会议,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明确职责分工、目标任务和序时进度,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培育一批好典型,总结一些好模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省新农村办供稿)

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_在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在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确保整治工作认识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省、州也相继印发相应实施方案。按照党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三创联动”战略部署,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结合我县脱贫攻坚、幸福美丽新村、“四好村”创建等工作,强化“三创联动”,以建设美丽宜 居村庄为导向,以乡村规划、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提升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助力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巩固省级卫生城市等相关工作,努力实现“红城绿谷,康养XX”建设目标。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对标完成“五大行动”工作任务到2020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取得显著成效,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力争实现8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左右,50%左右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一)保障建设思路落地,加力村庄规划管理行动。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各乡镇在广泛收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科学治理的实施依据,整治方 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明确管控措施。由各乡镇牵头,自然资源、住建、发改、生态环境、水利、农牧等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对新建及改(扩)建民居,严格执行《XX县县城和村镇(乡)自建房控制引导准则(试行版)》,按照双审双控原则坚持先审批后修建的基本法定程序,重点从民居的选址安全、用地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风貌以及建筑的外形、材料、技术、环境四要素进行把控。

(二)推进长效机制建立,强化农村垃圾处理行动。

一是明确分类处置模式。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收运处置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环卫设施设备,每个村落实2万元清运资金,按照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的处置原则,通过卫生填埋、堆肥、就近还田等方式就地处理。各村、组将垃圾转运至乡镇确定的垃圾转运点,各乡镇(外包单位)通过压缩车每天定点集中转运到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高山和半高山的垃圾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清运。住建部门牵头完成垃圾一体化转运处置模式的采购工作;二是完善保洁员配备。各乡镇要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并于4月底完善145个行政村保洁人员配备工作,并制定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各 乡镇牵头,农牧、发改、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配合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教育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环保意识。三是加强垃圾处置试点。以冷碛镇、烹坝镇、得妥镇、德威乡、杵坭乡为试点,由各试点乡镇牵头,住建、农牧、发改、生态环境等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在5月中旬建立环境卫生日常保洁、责任包干、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四是由农牧牵头,发改、生态环境等部门配合,3月底形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等回收处理的具体方案。确保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达到85%,实现各村组保洁人员配备率100%的战略目标。

(三)力求达标环保要求,深推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甘孜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梯度推进实施污水整治(2018年至2022年分别完成15个、59个、30个、12个、29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工作)。各乡镇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示范点优先、先近后远、先大渡河国省干道沿线后高山半高山”的原则,排出各乡镇实施的年度计划。首批在冷碛镇、烹坝镇、得妥镇、德威乡、杵坭乡开展县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试点示范,在垃圾治理、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试点示范,探索总结符合实际的治理模式和运行管护机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19年8月全面铺开,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各相关部门积极加 大项目储备,积极申报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优先将资金整合用于农村污水治理。

(四)合理选择治理模式,着力农村厕所革命行动。

一是各乡镇负责在国省干道重点地段、重要节点建设公共厕所,今年分别在烹坝镇、冷碛镇、得妥镇、德威乡、杵坭乡各建一座公共厕所,年底完成。二是由农牧牵头,自然资源、住建、卫生健康、扶贫开发等部门落实责任,负责协调、指导。各乡镇负责充分结合城乡提升、藏区新区、五改三建、易地扶贫搬迁、幸福美丽新村、地灾避险搬迁等项目,清理清查已改造情况,全面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

2019年完成率达50%,2020年达90%以上。三是由文旅牵头,负责完善旅游景区、重要旅游乡镇、大渡河流域示范区的农村厕所配套建设,2019年内完成318国道旅游重要节点上的厕所配套建设。四是由农牧牵头,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住建等部门落实责任,负责协调、指导各乡镇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我县实际,将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推行粪肥还田;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今年3月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_[农业农村]在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农业农村]在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在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昨天,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刚刚结束,市委、市政府就在今天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一是体现在中央和省委的高度关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动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央和省委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二是体现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需要。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关键的转折点,经过县自评、市初评,全市6个贫困县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要在当前基础上巩固提升成果,进一步对全市农村进行统筹谋划和发展。三是体现在重要时间节点的工作需要。今年一季度,省委省政府将对各省辖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检查督查,春节期间也将迎来大量返乡人员,为做好迎检工作、回应大家对美好村居环境的期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时不我待。四是体现在打好乡村振兴战略首仗的工作需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成败关系到能否为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因此,我们抢抓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切实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迅速行动、马上落实、抓出成效,让商丘大地的乡村更宜居、更美丽,让广大农民更有获得感。

会前,我们对睢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实地观摩;刚才,睢阳区、永城市、虞城县、民权县等4个单位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认识很到位,决心都很大,听了感到振奋;张家明同志通报了有关情况;张建慧同志还要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希望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主要是点题,大家要在推进工作中领会、把握和落实。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2

会议就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总理批示精神作出部署。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会议充分肯定了浙江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成效、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2003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同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要求,高度重视、摆上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坚持不懈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不仅改善了农村面貌,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坚持以编制村庄规划为先导,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协同编制配套规划体系。坚持规划科学编制与切实执行相统一,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三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形成了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立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浙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各地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努力形成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治;空心村;人居环境

1背景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其赖以生存的基地,是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空心村”不断涌现、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质量较差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11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党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深刻系统的阐述,特别强调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为落实好武汉市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工作,江夏区委、区政府从2006年逐步开展“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工作,进行村湾整治建设。本文以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新安村为例,浅述农村居民点整治措施。

2农村居民点存在问题及分析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巨变,大量破烂不堪的茅草屋被青砖绿瓦所代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沿袭了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模式,破坏了农村人居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1空心村问题凸现

富起来的农民大多会首先选择改善居住条件,在农村掀起了建房高潮。但是农民在新建住房时往往沿着村界向外扩建,占用耕地,而老宅旧院则弃置不用,造成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不堪,形成空心村,浪费土地资源。

空心村的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旧式村庄大多是历史形成的自然村,缺乏系统的规划,布局交错混乱,农民住房以独门独院为主,建房选址随意性较大;二是原村庄内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居住、出行不便;三是审批不严,有的地方没有审批表,就直接在申请报告上签字盖章;四是住宅管理不到位,基层干部对住宅使用情况排查不清,对迁出居民的空置住房没有明确的处置办法。

2.2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交通道路差,农民出行困难;公共设施匮乏陈旧,农民无集中活动场所;无统一的给排水设施,许多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生活生产污水横流,污染河流、水塘,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无集中的垃圾处理场所和设施,垃圾乱堆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等。

2.3环境质量差

农村环境质量差,脏乱差现象突出。农村厕所大多是旱厕,人畜粪坑不分,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和农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生产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或投入农田,严重污染水体和农田系统。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外扩张,而被遗留在老村区的破旧建筑,久无人居,长期荒芜,坍塌破败,严重影响了村容整洁,加剧了农村环境质量恶化的状况。

3农村居民点整治建议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备条件。而目前,相对落后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制约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治理村容村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消除“空心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搞好村内交通和环境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加强水、电、气及卫生设施的建设,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力度。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3.1着力治理空心村

农村居民点整治重点是空心村治理,完善基础设施。空心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空心村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制定、遵循农村规划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因时因地制宜。首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可实施迁村并点,将零散自然村农户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其次是明晰宅基地建房审批制度,完善、严格审批程序;再次要加强住宅管理,村干部严格排查住宅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占用耕地建房的加大处罚力度,严格实施一户一宅制度,收回已在城镇安家落户的原村民住宅。

3.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完善和健全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吸引村民的聚居,是消除“空心村”的切入点。完善基础设施要从硬化、绿化、净化入手,改水、路、电、厕、圈、灶,进行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重点是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逐步对村镇现有土路进行改造,实施硬化铺装,配套建设给排水沟渠管线,全面铺设电网电信,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3.3开展家园清洁活动

为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各地要积极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开展家园清洁活动,有条不紊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合理有序地清理住宅闲置问题,植树绿化,实施绿色村庄工程,合理布局村办企业、乡镇企业,推行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和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普及生物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一批环保和治污设施。对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3.4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传统的社会形态、小农意识,决定了单靠农村和农民的自身力量,难以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公用设施严重匮乏的落后面貌。政府要充分发挥调控引导作用,高度重视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一方面要控制住城乡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提高农民的收入增长水平,建立农民整治资金投入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增大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的资金投入比例和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特别是要发挥农民企业家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投工投劳,采取政府补贴、社会集资、村积累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居民点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征收、高产农田建设等相结合,聚合各种涉农资金,包括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土地出让金中的涉农资金及部分增值收益、高产农田建设专项资金等,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按照“各做一道菜,共上一桌度”的办法和“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管理规范、协作有力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机制。

3.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人为本,出发点是为农民服务,农民群众是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基础,是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村容整洁行动。一方面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宣传资料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村容整洁的舆论宣传和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各种农民喜爱的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提高农民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农民摆脱旧传统、旧习俗的羁绊,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使之投身到居民点整治工作之中,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文论述为依据,以武汉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江夏区湖泗镇新安村居民点整治为例,具体探讨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如何开展。

4新安村居民点整治

4.1新安村居民点现状

新安村位于江夏区东南部边缘,湖泗镇东北部边缘,下辖六个自然村散落其中,包括上门倪湾、中门倪湾、下门倪湾、祝斗冲湾、王家塘湾、陈月基湾等,村庄整体地形起伏较大。新安村全村在册人口1546人,共275户。总耕地面积997亩,其中水田628亩,占63%;建设用地279.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0.25亩/人。村内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该村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

新安村居民点现状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空心村现象严重,新安村村民住宅总体来说,空间分布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宅间闲置地多,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其次是新安村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①道路系统不完善,村内道路除主干道为水泥路外,主要为土石路。②水电管线紊乱,村民饮用水主要是集中井取水,也有的是自打井取水,没有自来水管道,排水设施基本没有,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雨水污水就地排放,通过沟渠直接排向自然水体或自由排放来灌溉农田。湾组电力、通信等设施完备,已家家通电,村民家中安装有线电视网络,但村内电信安装率较低,且电力电信网布局较混乱。③缺少公共服务设施,无农民集中活动场所等。再次是村内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缺少集中的公共绿地,废弃宅基地房子破旧,没有环卫设施,无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垃圾无序堆放,鸡舍、猪圈等均与民宅为伴,禽畜粪便、村内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或农用,严重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村容村貌较差。

4.2新安村居民点计划整治措施

根据新安村居民点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根据文中讨论的整治建议,制定新安村居民点整治措施,进行居民点整治。

(1)迁村并点,改建村民住宅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安村制定农村整治规划,将分布散乱的六个自然村进行迁村并点,改建村民住宅。选择位于新安村中西部的中门倪湾和东南部的王家塘湾作为中心湾,分别将上门倪湾、祝斗冲湾拆迁到中门倪湾,将下门倪湾、陈月基湾拆迁到王家塘湾。对于合并后的中心村湾住宅保留现状布局特点,不做大的调整,住宅建设以整治改造加部分新建为主,在湾内按规划新建适量住宅,同时在原有的空置上改建住宅以安置迁入村民。村民住宅每户房屋均采用统一风格,每座房屋在屋后建一小院落,院落内建厨房、卫生间和畜圈,并建沼气池,形成三位一体的院落;门前出场除进户路用水泥硬化外,其它均用砖(石)铺装并适当绿化。两个中心湾平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为238和188平方米。

(2)整治完善基础设施

新安村完善基础设施主要从道路、水电管网、公共服务设施入手。保留现状道路,充分利用宅前屋后空间,形成便捷的道路网络,并对主要道路网硬化,方便农民出行。水网统一规划,铺设到户。供水采用集中供水形式,水源近期以地下水为主,远期采用自来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形式,铺设暗沟,雨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就近排入池塘和农田中。电力电信线路网统一规划,采用地埋形式,做到电力电信网家家通。

并且规划在两个湾内地理中心位置分别布置2处多功能活动场地,1处健身活动场地,1个休闲广场,为村民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提供场地。

(3)改善环境质量

村庄除进行大量绿化种植外,还要发动群众集中整治“脏、乱、差”,使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有序化。村庄垃圾处理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原则,设置垃圾池和垃圾收集转运站,生活垃圾及其他垃圾均要及时、定点分类收集,密封贮存、运输最终由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的简易厕所,畜圈进行改造,形成三位一体的院落,避免污染环境和对村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4)探索建立保障金制度

新安村与江夏区其他行政村相比,经济相对落后,缺少居民点整治的资金保障,要建设新农村,必须保证资金到位,建立保障金制度。首先是申请政府资金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其次是采取一切措施,发展新安村经济,如推广作物优良品种、发展农副产业、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等;再次是抓住中部崛起和“8+1”城市圈建设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利用新安村独特优势吸引外部投资;最后是为实施迁村并点建立国家、集体、村民个人三方资金积累制,建立迁村并点专项基金,各方逐年累积增加投入,并整合其他涉农资金。

(5)进行家园建设和环保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途径对村民进行家园建设和环保宣传教育。一是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让村民参与进来,组织他们提意见,把新农村建设灌输到他们的意识当中;二是开办村图书室,订阅报刊、杂志、书籍等,定期举行环境教育讲座,增强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自觉保护周边环境;最后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对村民的行为习惯建立奖惩制度,科学、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予以奖励,反之则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

5、结论

总之,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建设文明、舒适、进步的农村人居环境,保证新农村建设始终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宗兵,王钊.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治理对策.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总第150期)

[2]路保安.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空心村”的改造.甘肃农业,2007年第4期(总249期)

[3]杨威.抚顺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问题研究.社会观察,2007.7

[4]李兵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路径和方法.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2卷第2期

[5]汪艳阳.关于加快整治桂林市雁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中小企业科技,2007.07

[6]付标,祝桂兰,康鸳鸯,葛利玲.河南省“空心村”治理与农村环境建设.专家论坛.

[7]孙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体系规划方法及实施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法库县为例.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4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形成环境整治合力

近年来,延吉市严格按照省、州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制定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和工作安排,坚持规划引领、广泛发动、合力共建、打造精品,全面启动以创建“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领导机制,全面落实整治任务。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为全市突破性工作任务,进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规划、林业、畜牧、环保、妇联及各镇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包保帮扶创建工作机制,每年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延吉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严格实行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分别与各镇、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全市上下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力、措施到位、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二是督查激励机制,保障任务顺利实施。加大环境整治项目的指导工作和督查力度,定时通报环境整治项目工程进展情况。同时,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与镇村评先选优挂钩,对环境改善效果明显的镇村进行奖励。几年来,下发农村环境整治财政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极大的调动了镇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实行帮扶机制,形成环境整治合力。为加强环境整治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全市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市级领导每人包一个村,每个部门负责帮扶一个环境整治项目,每个驻村企业帮扶一定资金和物资,真正形成了环境整治合力。

四是强化宣传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宣传力度,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不断强化村民参与共建管理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栏目进行广泛宣传,让“美丽乡村”建设深入人心,掀起人人参与的创建热潮,相继打造出了省级“美丽乡村”――仲坪村、春兴村等几张名片。同时,积极推进村级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和“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创建“美丽庭院”950户,“干净人家”2860户,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延吉市的农村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延边州的整体形象。为此,延吉市立足实际,积极推进“七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墙、改厕、改绿化、改亮化),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改善村居环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上档次,提品位,用城市理念谋划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升级。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坚持规划先行,在完成4个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总体规划和主要公路沿线、高铁沿线的村屯规划。同时,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按照重点投入、特色鲜明、集中兴建,不搞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等原则明确工作方向。在近郊村注重城乡一体建设思路,集体打造现代化农民小区,丰富绿化美化亮化效果,形成一路一灯、一街一景、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城乡新景观。在远郊村注重保护农村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力求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村一景”,确保村村都有亮点。在泥草房和危房改造上主打“民俗”牌,跳出以往在原地翻建的模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突出朝鲜族民居特点,集中建设了柳新村、春兴村等一批新型农居村落,打造宜居舒适、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和“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推动我镇村庄清洁行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二、总体目标

围绕《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实施方案》,做到道路沿线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活垃圾按规定堆放,河流沟渠无淤积、无漂浮物、无黑臭水体,农膜和农肥包装规范处置处理,秸秆有序堆放及使用,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高、畜禽粪污对影响村庄环境的影响降低,农村长效保洁机制不断健全,群众生活习惯不断改善,村庄清洁程度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向好。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常态化管理。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推向深入,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为农民群众建设并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家园。

三、工作要点

(一)定期召开例会

每月定期召开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会议,听取各村村庄清洁开展情况,研究村庄清洁工作,切实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际问题。

(二)建立暗访督导机制

镇政府将组织专门人员,采取事前不打招呼,不定期随机到村暗访,暗访情况形成书面材料,第一时间反馈给所在村,并对暗访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的村进行通报、约谈。

(三)建立考核机制

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年终有工作总结,检查资料、每月例会资料等。要对辖区各村村庄清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将此项工作纳入对村年度考核内容。

(四)建立监督机制

做好村庄清洁突出问题摸排,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机制,对摸排发现问题、群众反映问题要高度重视,形成问题摸底管理台账,限期整改。各村要抓好落实,对问题逐一销号,镇上要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

四、镇、村完善相应制度

各村“一村一策”制定并实施村庄公共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制度、制定并实施农户房前屋后清洁卫生常态化评比红黑榜机制;镇上负责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和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考核办法制定,做好日常环境卫生工作指导、监督、考核等相关工作。不定期进行月考核,季评比,实行记分制,做为经费发放的依据。

(一)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

镇上要配备相应设备工具,在集中整治和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增设垃圾集中堆放点、垃圾箱池等收集设施,并派专人日常维护。全镇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垃圾集中点周边无垃圾散落、无外溢。各村要购置配备满足使用的垃圾清扫工具。

(二)建立一支专业保洁队伍

镇上配备村级保洁人员,配齐农村保洁队伍,负责清理镇村内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及周边和各农户生活垃圾,做好镇、村域内卫生保洁工作。村保洁人员由村两委采取公开选拔、招聘的方式产生,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五保户、农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等低收入群体。对确定的保洁员要登记造册。

(三)建立落实一套管理制度

1.保洁队伍日常管理。村两委是保洁员队伍管理的主体,负责对保洁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管理。明确保洁员的职责、任务、标准。要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的培训教育,提高运营管理维护人员素质,提升长效管理效果。

2.建立长效保洁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专门考评小组,由镇、村干部、部分村民代表每月组织一次检查评比,每季度一小结,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评比结果与其工作报酬挂钩。

3.保洁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专职保洁员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一年签订一次。实行绩效动态管理办法,奖勤罚懒、奖优汰劣。在季度和年度考核中,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完成任务的及时调整,重新招聘。

4.建立人居环境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村庄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排。以镇为单位,建立人居环境投诉处理机制,设立投诉电话、投诉邮箱等投诉平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6

为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根据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城乡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街道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总体要求

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建设宜居兰江为目标;以清洁村庄(社区)、清洁道路、清洁河道和绿色家园为基本内容;以整治围村垃圾、卫生死角、污水横溢、乱堆乱放、改水改厕等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和提高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为目的,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切实改变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二、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

1、清理乱搭乱堆、占道经营。按照成片连线要求,集中整治道路沿线的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进一步规范马路市场、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加大对沿路广告、招牌、商铺门店的整治力度。其中街道主要道路、通村网络公路由街道城管中队负责、村配合,村道、村内道路两侧和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建筑材料、柴草及杂物的整治由各行政村负责。

2、清理垃圾、整治卫生死角。由街道环卫所负责集中清理、整治街道主要道路、通村网络公路两边的陈年垃圾、渣土、杂草及其他生活废弃物。各村(社区)要动员和组织村(居)民打扫庭园内外、房前屋后卫生,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四害”孳生地,引导村民做到不散养畜禽,不乱倒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堆放杂物,净化生活环境。同时对村道、村内道路两边、河边、绿化地带、菜场等公共场所等的垃圾彻底清除,做到无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3、整治河(溪)道、畜禽养殖,加大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做好二类河(溪)道的保洁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河(溪)道等水面的保洁责任制,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的管理、监督,对所有河道、溪道、池塘漂浮物和障碍物、水生植物彻底打捞干净,做到岸坡堆积垃圾、打捞的漂浮物垃圾及水生植物做到日产日清,并在指定地点倾倒。严格禁止各村庄居住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养殖业,加大禁养区内畜禽养殖的取缔力度,加强限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和村社居住区养殖户的综合治理指导和督促养殖户及时清运畜禽排泄物,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生态处理,确保周边环境整洁,由街道农经办牵头,各村配合落实。加大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相关村对向家弄、前溪湖等危害饮用水源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一次集中整治。二类河(溪)道由街道农经办负责,三类(村级)河(溪)道、池塘由各行政村负责。

4、做好改水改厕、整治排水沟渠。按照选址科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的改造和整治。对于公厕排污管道堵塞、粪便外溢严重的,各村必须要投入一定资金,对三格式化粪池、管道等进行彻底改造,冲洗方式改人工排水冲洗为自来水背箱冲洗,完善修补好公厕的基本设施。对各行政村辖区内排水沟、下水道进行一次全面疏通和整治改造,条件许可下变明沟为暗渠,基本消除污水随流现象。公厕改造完善由街道社会事务办牵头,各村负责落实。

5、加强对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的管理。切实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环境卫生意识,特别是外来人员集居较多的区域,要配套完善居住区内的道路、路灯、公厕、垃圾箱等设施,彻底治理居住区周围“脏、乱、差”现象,改善外来人员居住环境,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各村负责落实。

6、进一步加强村级菜市场的管理。按照设施完善、管理规范、食品安全、卫生整洁的要求,落实动态保洁和管理责任,做到商品摆放有序,车辆停放整齐,道路畅通,无乱堆、乱放、乱占等现象;切实加强市场内外环境卫生动态保洁,做到市场内无积存和垃圾、无污水外溢现象,由街道城建城管办、城管中队牵头,各村负责。

三、工作步骤

本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从6月底开始到9月30日基本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动员准备阶段(6月底—7月初)。各村(社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环境卫生摸底调查,明确本单位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整治对象,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做到人人动员,广泛参与。

2、集中整治阶段(7月上中旬—9月中旬)。对照工作计划和整治重点,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清理乱搭乱堆、占道经营、卫生死角等,全面改造环卫公益设施。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将对各村(社区)整治工作开展督查。

3、完善制度,总结验收阶段(9月中旬—9月30日)。配齐配强环卫保洁队伍,建立健全长效保洁管理机制,街道相关职能办(所)对全街道的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评比,对本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中涌现的先进村(社区)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年终对村、社区评比各类先进和荣誉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街道已经成立了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抽调相关办、线同志组成实干班子,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村、社区也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之一,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负责本村、社区的环境整治工作,按照街道整治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出本村、社区的整治方案,分解任务到点,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此项环境整治和今后日常卫生保洁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抓出成效,使村、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街道联村(社区)领导及联村(社区)干部要做好所联村、社区整治的监督指导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7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通知》(X政办秘[2016]97号)、《XX市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2020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通知》(X环委办[2020]X号)和《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2020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秘[2020]X号)精神要求,我镇对照职责分工,行动迅速、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现将XX镇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

为全面有效推进我镇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镇成立了以党委委员、副镇长XX为组长,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XX为副组长,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军埠村党支部书记任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调度和相关材料的上报;项目实施进度督导检查;组织协调年度项目考核验收等工作。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际,制定和下发了《XX镇2020年军埠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强化绩效目标,严格项目管理,有效提升了我镇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水平。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形成长效机制,特制订《XX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全面覆盖、受益广泛、常态运行、注重实效的基本要求,各村配备专(兼)职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员,加强日常运维管理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我镇始终积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微信、QQ、信息报道等方式普及生态畜牧养殖知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通过召开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部署会,及时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挖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统一镇村干部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

三、落实重点工作改善人居环境

XX镇2020年XX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于2020年4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6月9日全面竣工,历时60天。按照《XX镇2020年XX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完成项目主要工程,即:XX安置点15吨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窨井10座、Dn300波纹管20.1m,大垃圾收集点一处。XX组5#玻璃钢化粪池一座及配套窨井11座、Dn300波纹管158.1m、入户塑料管108.5m。XX组污水塘清淤回填等。通过工程的建设完成,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区域内生活污水处理量达到60%,生活垃圾处理量达到70%以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8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治;驱动力分析;驱动机制;大埔县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thedemandforconstructionlandisincreasing,thecontradictionbetweenpeopleandlandhave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atpresentinmostruralareasofChina,duetolagoflanduseplanning,therurallandmanagementsystemisnotperfect,resultinginrurallanduseespeciallyruralproblems,layoutconfusion,coversanareaoflarge,intensiveutilizationrateislowandthelivingenvironmentdirty,chaotic,andpoor,rationaluseofseriouslyrestrictingruralland.therefore,throughthedevelopmentofruralresidentialrenovationworktopromotetheintensiveuseofland,improvelandutilization,andoptimizelandusestructure,improvetheincomeofthefarmers,andpromotingruraleconomicdevelopment,improvingther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andpromotingruralurbanizationdevelopmenthasgreatrole.inthissituation,exploretheruralresidentialconsolidationdrivemechanism,has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hisstudywasconducted,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residentsoftaipoCounty,andputsforwardtheexistingproblems,establishthedrivingforcemodel,andusingfactoranalysistofindoutthemaindrivingfactors;throughfactoranalysiscanbedrawn,ruralcountyrectificationdrivingfactorsinvillage,numberofemployees,thetotalagriculturaloutputvalue,grossoutputvalueoftownshipenterprisesagriculturalpopulation,percapitanetincome,savingsdepositsofurbanandruralresidentsandothereconomicdevelopmentfactordrivingthebiggestrole;secondistheruralpercapitaresidentialarea,areaofcultivatedland,ruralhouseholds,agriculturalpopulationfactor.thatistosaytheimpactpointregulationof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ofruralresidentsinthecounty'slargestfactor.Keywords:improvementofruralresidents;drivingforceanalysis;drivingmechanism;taipoCounty

1绪论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滞后,对村庄建设不够重视,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长期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和管理机制,呈现出布局混乱、占地面积大和环境差等显著特点。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利用率低,在土地整治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1]。同时,随着农民家庭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己成为农村居民的强烈愿望[2]。

农村居民点整治当前引用较多的是陈百明给出的定义,即运用工程技术及土地产权调整,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提高农村住宅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有序、科学、合理利用,改善农民居住、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从定义中可知,农村居民点整治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自然、经济、社会以及工程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4]。从内容来看,包涵着调整土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两个方面。从内涵看,是指从宏观上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的调整以及从微观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内部结构、布局调整的综合措施。从本质上来看,农村居民点整治包括对农村居民点宏观用地规模的控制与微观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

农村居民点整治驱动机制研究是目前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如张占录[5]等从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结构、城镇用地扩展特点等方面系统论述顺义区开展居民点整理的现实社会经济推动力。谷晓坤[6]等提出政策驱动力包括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异地调剂政策,经济社会驱动力包括市(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姜广辉[7]等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力。胡贤辉[8]等论述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政策制度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杨益民[9]用对比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苏高华[10]等基于系统论思想,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得出二、三产业以及农业人口因素是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数据说明

2.1研究区概况

大埔县位于东经116°18′-116°58′,北纬24°01′-24°41′的广东省北部,梅州市东北部,韩江中上游,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饶平县,西依梅县,南邻丰顺县,主要通过9个出口与周边各县相连。其地势大体是四周高山环抱,中间丘陵起伏,山脉连绵不断,全县被山水分隔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盆地和峡谷地带,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46182.6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500.98公顷,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908.66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6466.63公顷。2009年常住总人口38.6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83万人,城镇人口16.84万人。

2.2研究内容

本文选择广东省大埔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收集基础数据,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埔县农村居民点的数量、空间分布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驱动力,建立驱动力分析模型,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驱动力分析和整治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响应模型,即对整治模式的选择以及提出更有效地推动农村居民点整治顺利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2.3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有:2009年土地现状数据是大埔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大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报告、专项规划;大埔县2000-2009年相关的统计资料,包括大埔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资料、大埔县统计年鉴;大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等相关规划资料以及各种书籍、期刊论文、政府相关工作报告等。

3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驱动机制研究

3.1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与现状分析

3.1.1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变化特征

农村居民点用地时间分布特征:大埔县从2000-2009年农村居民点面积和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变化情况(如图4.1),可以看出,2000-2009年大埔县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整体趋势是增加的,仅在2002与2003年面积稍有减少之外其余年份全县居民点面积都是增加的。从2000年的5482.72hm2上升到2009年的6466.63hm2。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则在这几年期间变化不大,2003年上升到233.51m2/人,2003年出现较小回落,之后又逐年增加,到2009年增加到296.19m2/人。

图1大埔县2000-2009年农村居民点变化图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大埔县农村居民点的形成、发展、分布以及形态规模与其特定的自然地貌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利用GiS技术从地形坡度、海拔高度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见图2、图3。

图2大埔县不同高程农村居民点分布图图3大埔县不同坡度农村居民点分布图

3.1.2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根据2009年大埔县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成果数据,2009年大埔县农村居民点用地6466.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3%,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8.3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296.19m2/人,远远超过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中150m2/人的人均建设用地上限标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有待提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户均宅基地一般不超过0.3亩(200m2/户),城郊和地少人多的地区为0.2亩(133.33m2/户),地广人稀的山区可适当放宽到0.4亩(266.67m2/户),而大埔县户均用地为0.641亩(427.24m2/户)。可见,大埔县不论是人均面积还是户均用地面积,都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由图2、图3可以看出,大浦县农村居民点存在着村庄规模小,数量多且布局分散,随意性大,其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土地浪费严重,土地利用集约度较低,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

3.2农村居民点整治驱动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驱动因素主要分为自然驱动、政策驱动和社会经济驱动等方面。按照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外部驱动因素是指推动和促进土地发生转变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变化、风土民俗习惯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即涉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主体行为方面的原因;内部驱动因素则是指影响用地变化的内部属性,如地形地貌、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外部驱动因素是土地利用转化的诱因,它的改变是引发农村居民点变化的源动力,而农村居民点发生变化与否、变化的去向则在此基础上取决于农村居民点内部限制因子。

3.3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驱动机制研究

3.3.1指标的选取

农村居民点具有某种特定形态,是在影响农村聚落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错综复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条件。对大埔县来说,社会经济活动是导致其近年来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驱动力的内涵与数据的可获取性,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大埔县农村居民点整治驱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并将2000-2009年影响大埔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影响因素筛选出来作为自变量,具体因子包括15项:乡村户数(x1)、农业人口(x2)、乡村从业人员数(x3)、耕地面积(x4)、粮食产量(x5)、农业机械总动力(x6)、GDp(x7)、农业总产值(x8)、农村人均住宅面积(x9)、乡镇企业总产值(x1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x11)、农居人均纯收入(x12)、工业总产值(x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15)。

3.3.2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村居民点驱动机制分析

(1)指标数值标准化

在进行统计之前,对于不同单位或者不同量级的数据,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来消除量纲的影响,使数据分析更加合理可信。本文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的标准化处理是采用最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公式为:

(4.1)

式中:指第i个指标的第j样本的标准化值;指第i个指标的第j样本的初始值;指第i个指标的最大样本值。

由上述标准化公式计算出2000-2009年大埔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影响因子的标准化数值。结果如下表1:

表1大埔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指标标准化数据表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表,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表,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表。从表4.2看出,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15个因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这15项指标有很大的信息重叠,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因子分析的相关系数矩阵

表3各变量的特征值与其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表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5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3)计算各变量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以及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按照主成分分析的要求,通常是选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特征值对应的主成分即可,由表3可知:前两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8.96%,已经可以代表原始因子代表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本文选取这两个主因子进行分析。通过此表可以看到:第1个因子的特征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而第3个以后的因子特征值都很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因此提取两个成分是合适的。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在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农居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这些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可以定义为经济发展因子;第二主成分在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耕地面积、农村户数、农业人口等指标的载荷值较大。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得出,社会经济发展因子对大埔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有巨大的驱动作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国家政策等也是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重要驱动因子。

区域人口密度以及人均收入的增加都会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产生需求变化,从而使其发生变化的概率增加。另外由于城镇建设用地连片扩张甚至形成集聚效应的影响,距离城镇中心越近的地方,相应地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也较大,会出现大量的居民点用地转换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变化也就相对明显。农业总产值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埔县从2000年的5059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66944万元,伴随农业总产值的大幅度增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从2000年的2803元增加到2009年的4903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因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2000年大埔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是16035万元,到2009年增加到68171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从2000年的3129元增加到2009年的7362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大,许多农民脱离土地进城务工,农村的宅基地空置下来,而在务工地又有自己的居住地,也就是所谓的“两栖”农民,这是目前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大大增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得到基本的满足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农村住房、交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农村居民点逐年增加,且在空间结构上发生了变化。2000-2009年期间大埔县的农村居民点从5482.72公顷增加到6466.63公顷,基础设施发展也很快,通村公路由2000年的580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1530公里,而通讯设施在2005年后更是发展非常之快,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迫使农村居民要求改变居住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埔县乡村户数也由2000年的111273户增加到2009年的130000户,在这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农业山区县,农村人口的变动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埔县应从加快城镇化进程着手,促进农村人口和农村产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用地转变,如此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埔县农村居民点逐年上升的现状。

自然条件状况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驱动影响主要体现在,在外界较好社会经济条件的吸引下,部分农村居民点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搬出来,这有利于山区的生态建设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由于山区县域山川秀美、自然环境宜人,具备了发展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基础。另外山区的农家乐、休闲野外体验等优良的山区生态资源也吸引着城镇居民和外来游客观光游览。

4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县域农村居民点整治驱动因素以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农居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经济发展因子驱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耕地面积、农村户数、农业人口等因子。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因子对县域农村居民点整治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国家政策等也是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重要驱动因子,其中国家政策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影响具有不连续性。参考文献

[1]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01).

[2]王万茂,张颖,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1).

[3]张红梅,王佳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战略思考[J].乡镇经济,2006(05).

[4]陈百明,谷晓坤,浅析土地开发整理的理念、趋势及功能区划[J].资源与产业,2008(05).

[5]张占录,杨庆媛,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11).

[6]谷晓坤,陈百明,代兵,经济发达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与模式——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05).

[7]姜广辉等,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05).

[8]胡贤辉等,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湖北仙桃市的实证[J].资源科学,2007(0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9

现将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和环境改善基本情况如下:

一、总体进展情况

(一)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污水治理方面。推动全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村每个家庭连接了下水道,统一处理污水。

垃圾治理方面。完成陈年及散落垃圾清理,建立常态化保洁运行机制。我村有四个垃圾房,每个星期有若羌环保局收走垃圾,主要表现在日常清运尚到位,给群众带来了方便。

(二) 实施厕所革命。就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厕所革命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这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务实之举。”最近再次批示,要求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我村目前为止改厕42户170与人。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无害化卫生厕所之后,已经帮助农民告别蚊蝇滋生的老式旱厕,当地肠道传染病减少46%、蛔虫病减少40%,蝇虫密度降低90%以上,有力地保障了民众的健康。

(三)美丽庭院建设。将庭院整治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共同研究、同时部署、整体推进,通过庭院整治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深入开展全村环境、村容村貌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各项庭院改造工作。我村务实真干、奋力拼搏,带动群众,以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以整治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干净整洁的道路、葱郁笔直的林木,富民安居房政策更是让村民们真切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我村庭院整治47户改完备,随着人居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村民们对自己的庭院做了整体规划,利用闲暇时间,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家里生活越来越好。

二、存在问题

对照年度工作目标任务,1至10月份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任务完成总体情况不理想,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艰巨。主要体现在:

(1) 农村垃圾整治成效不够理想。一是村庄环境卫生普遍存在反弹现象,部份村庄环境卫生仍然脏乱;二是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落实难,

(2) 部分厕所建设进展滞后。厕还有11座在建,我村有一部分人在牧区居住无法改厕。

三、下阶段工作要求

1、加快建设进度。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建设均列入重要工作之一,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硬任务。目前距离年底不到几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加快工作进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年度任务完成。特别是美丽的庭院建设和厕所革命设施建设不仅是为民办实事项目。

2、加强业务指导。要抓紧完成我村庭院整治和改厕工作,加强对群众的业务指导。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总结篇10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本村立足本村实际,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村容村貌”的总目标,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巩固提升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村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万亩,主要农作物是甜瓜、杏子、高粱、红枣、棉花等。下辖XX个村民小组,共XX户XX人,其中:维吾尔族XX户XX人、回族XX户XX人、汉族XX户XX人、苗族XX户XX人,XX至XX岁群体XX人。

二、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本村人居环境。

三、主要做法

1.抓组织,明确职责。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为成员。负责制定本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2.抓宣传,营造氛围。村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联户长会议等形式,认真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通过标语、微信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到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3.抓重点,整体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本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方面通过组建保洁队、定期发动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等方式,确保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另一方面村委会购置XX个垃圾箱分别放置到XX个村民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清运,将生活垃圾运到本村指定地点进行掩埋处理,确保本村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本村通过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等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本村新铺设沥青路公里,水泥硬化路公里,组织实施自来水管道维修公里,新建富民安居房座,新建卫生厕所个。三是加强村容村貌改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巷道硬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砖混结构住房覆盖率达到100%,村村主干道两侧商铺整齐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村容村貌较以往有明显改善。

四、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