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8:37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1

在新的一年里,全体教职工要认真学习*、*、*、*四代领导人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的讲话和王玉波同志在中共海阳市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充分利用专题会、座谈会场、政治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有深度有力度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带领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巩固“修、树、铸”年活动成果,在全体教职工中继续深入开展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国际教育新理念等现代教育思想方面的书籍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观看录相,围绕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展“今天怎样当教师”的大讨论,树立以学生为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体罚学生的教师是无能的教师,不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的浓厚氛围,树立新时期“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的良好的师德形象,努力实施依法执教和依德执教。

(二)进一步搞好家访工作。家访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调动学生及家长的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学期学校要求班主任走访学生家庭20人次以上,任课教师走访学生家庭15人次以上,学校对家访记录进行栓榆查,并通过调查核实,将这一工作纳入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中去。

(三)继续在教师中开展“爱学生、爱事业、爱学校”的三爱教育,使教师真正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放下架子,丢下面子,深入了解情节况,关心学生和身心健康,使之成为良师益友,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创造一种尊师爱生的新局面。

(四)学校要加强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为此,本学期学校举行理论讲座四次,在十二月下旬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五)新学年,学校继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同志“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和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觉悟,树立远大理想,确实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力争做合格的学生。

学校主要采取的方法是:

1、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制度,充分发挥在国旗下讲话的重要作用,教育全体师生爱国家爱人民,发愤学习,报效祖国。

2、加大班主任工作的检查力度,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学校将在十一月份进行优质主题班会课的评选,发现典型,表扬先进。

3、举行一次法制报告会,学校将聘请*派出所的领导作法制报告,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守法,做合格公民。

4、办好黑板报和手抄报。学校将定期对黑板报进行评比检查。通过办手抄报,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专题教育。

(六)安全工作是学校的一顶重要工作,要强化师生的安全观念,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安全。新学年,学校、班级及学生人人都要制定一份安全公约。确保学校和学生安全,学校仍然要实行领导24小时值班制,安排6名教师对重要路段和要害部位进行巡查。

建章立制,强化责任,同时要将工作细化到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做到警钟长鸣。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生的公民道德建设,要校园内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优化育人环境,让学校成为弘扬正气,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强化制度,落实措施,上好“两操一课”,提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校在九月底举行体操队列比赛,以此地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的开展。

(七)学校将进一步加大音美教学的投入,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本学年将举行一次歌咏比赛、一次师生钢笔、毛笔书法比赛和摄影比赛和一次绘画比赛。

(八)建立健全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团员教师、团员学生的积极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吸收先进青年加入团组织,使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的核心,党的得力助手。

(九)总务人员要树立服务教学的思想,想为教学所想,急为教学所急,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文明员工,学校要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创设一个优越的教学环境。学校要加强伙房管理,严把卫生关,坚决杜绝饮食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学校要搞好爱国卫生运动,教育教师学生搞好个人卫生人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健康水平,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十一)坚持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不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战胜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十二)学校将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把招商引资加大力度地纳入教职工的年度考核中,力争在新的一年多引进资金。

二、教学部分

(一)加强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1、细化课堂研究,重过程求实效。继续落实《关于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几点意见》,以有效施教为重点,以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深入探索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策略、方法以及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倡导广大教师采用自学探究、合作互助、当堂训练等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构建简单质朴、科学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抓好各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领广大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删除无效教学环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重点探索和把握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和自习课四种课型的有效策略、科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引导广大教师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上求真务实,创新求效,真正提高学生素质与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领导深入班级听课、研讨,座谈、了解各班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活动开展情况,年终将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估中。2、立足常态课堂教学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我校围绕常态课堂教学,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评析、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以及专题培训等活动,着力研究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研究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在认真探究常态课的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培训计划,筹备新的学科课程标准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学科课标,学习学科理论,引领广大教师分析研究教学现象、研究教学规律,提高他们的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

3、强化集体备课。学校从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入手,依据教研室下发的《海阳市初中集体备课的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集体备课,删除无效、低效的各种繁琐环节,形成形式上教师乐意接受、内容上优质高效、方法上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备课设计。通过集体研讨,教师要准确把握新教材编写的体例、立足点,理清教学的目标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的知识点,确定适合新教材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努力解决新课程“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二)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不断规范教学行为。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应用的能力。

2、改进常规教学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常规督查机制。学校结合实际,落实新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改进常规管理方式和策略,优化备课、授课、作业设置与批改、单元过关测试、质量分析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实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和低效劳动。尤其要简约备课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快作业改革。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质量管理,严格教风学风训练,严格执行教学管理措施,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制度,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教学质量。要改进常规抽查、普查方式,增强常规检查的实效性。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常规管理环节。①优化备课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前提,课型标准、目标设计、结构类型、情景创设、方法组合、学生分层、当堂训练等要讲求实效,注重内容研究,备好各个环节。学校本着实效性原则,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研究集体备课方法,突出集体备课实效,要做到备课与实际授课相吻合。②优化上课环节。课堂教学要以自学、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要适时、适度、适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倡“先学后教,精讲精炼”,提倡采用“导学提纲”教学法。③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练习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其实效性,严格控制课后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提倡实行分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及时细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补救。④优化检测与辅导环节。学校对练习、检测等在质量上要严格把关。对单元过关和期中、期末考试,要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4、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加强课堂教学监控,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优化机制,落实好领导、教师听评课制度、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备课组内研究课制度、校内公开示范课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和讲课比赛制度;落实单元形成性检测和各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补教补学工作。

5、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学校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论英雄”的思想,优化学校教学工作考核机制,既要加大考核学生的数量,落实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又要改进优生培养机制,在学生中开展“争星”“上榜”活动,激励学生好学上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教学研究,开展学科教改。

1、要进一步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研新理念,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围绕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利用兼职教研员、教研组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加强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学校基层领导要了解各学科教学理念,认真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积极组织和指导学校各学科教改活动,活动要有组织、有过程、有总结,真正成为管理教学、指导不同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

3、继续开展语文、英语、物理等学科的教学改革实验。语文学科要开好、上好阅读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英语学科应抓好“‘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的落实,上好听力课、听说课和阅读课,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物理学科要开展“反思教学”的实验研究,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思和总结的能力。

(四)优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要明确管理目标,切实抓好各年级教学工作。既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习兴趣、爱好和特长。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如:独立思考、认真倾听、练习反思、总结归纳等习惯的培养。学校应建立学法研究小组,开展学法讲座活动,使学生切实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2、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力度,抓好学困生转化及“瘸腿”科学生的辅导,将优生培养与学困生转化有机结合。各学校应从细处入手,抓好质量检测分析,开好学科平衡会,对所有学生进行分析,确定学困生及“瘸腿”科学生,采取“导师制”的方法,承包到人,跟踪指导,促进学生学科平衡,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掉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3、建立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学校要搞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认真研究学校薄弱学科的成因。每次考后要按不同层次从学生、教师、级部、学校四个层面进行质量分析,分析要有力度,四个层面必须找出问题所在,找准目标切入点,研究今后补救措施,同时搞好总结以及经验交流,切实发挥考试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导向作用。

4、完善评价制度。修订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关注教师教学工作的总体成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开展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养。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2

一、厘清学段教学内容,构建水平四学校教学内容框架

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构建的核心之一,整体构建是涉及全校的课程内容分布的问题,厘清三级课程管理系统学段教学内容,构建学校教学内容框架。

《课标》(2011版)列举的课程内容如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其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等。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v江苏省2014年7月w的课程内容划分为必学、限学、自选三类,必学内容:基本活动技能v田径类、体操类w;武术;体育与健康知识。限学内容:球类v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w;韵律活动与舞蹈;民间传统体育等。自选内容:游泳、花样跳绳、定向运动、新兴运动项目等。我校已有的课程内容如“每月一赛”(拔河、合作跑、跑操、广播体操、接力跑等);海门市传统体育运动项目v花样跳绳、踢毽和跳橡皮筋w。

体育教师必做的学校体育工作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南通市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海门市季度体质与视力状况监测等;“每月一赛”;“体育节”(田径运动会、球赛等);“一校一品”v篮球、足球等w;市教育局、体育局组织的体育比赛,学生全员参与的比赛v广播体操、跑操等w等。

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筛选课程内容,选择学校具备条件、学生喜欢、教师能教的教学内容,构建水平四学校教学内容框架,具体思路:1、体能v田径类、体操类、武术等w、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知识、校本课程确定是学生必修的内容。正确处理一般体能类教学内容,避免出现体育课上成体能训练课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与运用中形成基本运动技能并增强体能。2.依据精教类、简教类、知晓类、锻炼类教学原理确定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如篮球精教类教学内容,“一校一品”篮球大教学单元内容v40C50课时w,分配在各学年学期中。结合各社团种类确定简教类教学内容v乒乓球、羽毛球等w,并分配在各学年的学期中。3、整合测试项目,融入在相应的运动单元教学中。南通市初中学生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方案,考生体育成绩包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和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三个方面组成。每学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3项,其中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跑为必测项目,其余2项在体能素质类与运动技能类项目中各选测1项。可供学生选测的体能素质类和运动技能类项目各不少于3项,且各学期2项选测的项目不得重复测试;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规定在题库中田径、体操、球类三大类测试项目每大类各供选三项,学生每大类“三选一”自主选择考试。中考题库中三十多个测试项目,每学期教体能技能选测6个项目、必测1个项目,初一、初二、初三上学期五个学期可选教题库30多个项目,初三下学期根据学生选项,复习应考。如何优化整合中考题库考试项目呢?遵循运动项目教学先易后难的顺序如跳跃类,先立定跳远再立定三级蛙跳、立定三级跳远,后跳绳、跳高、跳远,可确定初一立定跳远、跳绳,初二立定三级蛙跳、跳远,初三立定三级跳远、跳高;与精教类、简教类、知晓体验类教学内容融合如篮球运球绕杆、运球投篮v中考题库测试项目w安排在篮球教学单元的运球、投篮部分。4、处理好基础年级、毕业年级教学与中考内容之间的关系。初一、初二基础年级学生在相对集中时期系统地学习。如初一上学期选择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实心球v体能w;广播体操、篮球、足球v技能w;耐久跑v男女生必测项目1000米、800米w等教学内容。5、除运动技能外,教师对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与开发,形成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水平四体能技能教学内容逻辑性编排构成学校课程框架即各学年学期的教学内容分布如初一上(下)学期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知识、耐久跑、立定跳远(跳绳)、实心球(快速跑)、坐位体前屈v30秒立卧撑w、广播体操(技巧)、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每月一赛”(海门市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等。

二、目标统领内容,合理布局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课标》(2011版)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是“捆绑”在一起描述的即内容紧随目标,学习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学习何种运动项目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喜欢并认真学习与锻炼。学习目标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细化水平学习目标可得到下级学习目标。

“目标引领内容”,细化水平学习目标可得到具体教学内容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如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学习目标之一: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运动技术和简单战术,教学内容是达成学习目标的载体。水平四各年级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目标:学生学会运、传、投等篮球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参与简化规则的篮球教学比赛;学会运球接投篮等“组合”技术,会学一些需要进一步掌握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参加具有一定对抗性的篮球教学比赛;会用所学技战术参加篮球教学比赛。各年级篮球教学比赛内容:在规定区域中教学比赛如汽车轮胎替代篮圈的长方形平地、半场、全场篮球教学比赛,运用传球、运球、投篮单项技术教学比赛;“组合”技术和简单战术的教学比赛;运用所学篮球技战术教学比赛等。

教师根据学校条件、学生学情等确定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如何在各学年学期中序列教学内容呢?遵循教学内容与季节、天气状况相适应如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知识教学单元星布在雨天上室内课;遵循教学内容与学生体能储备相适应如初一第一学期初广播体操、学期末实心球;其他如每月一赛在每月月初等;毕业年级学生初三下学期统考,恢复体能、学生选项分组教学、体能与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及适应性训练及考后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运动。

如何分配每学期教学内容的课时呢?以每学期16周课时为例,体育理论、健康教育3-4课时,精学类运动技术10课时,简学类或知晓体验类运动技术8-10课时、体能技能项目19-20课时,校本课程项目4-5课时。

三、科学合理地设计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单位,各学年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可运用单元教学的形式教学。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一般通过分析教学内容选择分解教学法还是完整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等决定教学单元技战术重点、难点及教学内容搭配,就学生学习状况分配教学单元课时。以融合在足球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球踢远为例,运用分解教学法,运动技术各环节具有阶梯性,原地定位球踢远技术、助跑定位球踢远(上一步、3-5步助跑)技术。原地定位球踢远技术、助跑定位球踢远(上一步、3-5步助跑)技术、教学比赛(踢准、踢远)等组成小单元教学,与足球运球绕杆等小单元教学串接构成大单元教学;搭配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练习如立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

运用单元教学编辑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可结合学校体育活动设计,仅选用考试测试项目,会让学生失去体育运动兴趣,更不会参加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要课内外结合,教学延伸到课外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单元教学中的大量练习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时得到补偿,丰富的练习手段、多样的组织形式等能够引领学生自主锻炼、拓展练习如排球――垫球,学生运用垫球技术自主练习或垫多比赛、集体游戏――垫球接龙等,在课外良好的体育氛围中体验体育文化魅力;匹配学校群众性体育比赛,学生能运用体育课习得的各单元教学运动技能参加各种比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如每学年秋、春季田径运动会、“每月一赛”等是学生学习交流、锻炼、展示的平台;各种主题形式的单元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融会贯通,如不同教学内容组合在单元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运动原理的理解,例实心球、排球发球、定位足球踢远用力方法即用力速度快、距离长,用力部位即球的后下方相同。并开发教学内容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实现学习目标,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四、针对性且个性化的设计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是单元教学计划的具体化,要避免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化,分析课时教学内容,确定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如实心球初一重点用力顺序,难点投掷角度;初三重点远离器械、鞭打技术,难点投掷高度;身体练习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抓住技术教学载体,设置辅助练习如用“抱膝跳”体会蹲踞式跳远的“腾空”动作;运用直观教学法,结合挂图讲解、模型示范等,并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语言法渗透体育运动技术原理和健身方法等教学教育。课时计划体现身体练习的课堂运动密度与强度学科特点;运用分层分组教学等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技能形成、体能发展,并享受体育运动乐趣。

课时教学计划为班级学生量身定做,因此具有针对性。体育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是最大的变数。如男生喜欢球类运动,课上预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进行球类运动能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女生能遵守课堂秩序,可引导她们之间的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等。分析各班学情,因势而导,达成教学教育目标。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3

在新课程、新理念、新使命全新的时代教育形势下,紧抓创新这一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完成好各种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力创新特色,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创新高。

主题任务及措施:

一、继续优化教师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育素质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形式,适时创造机会,强化教师理论业务学习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将学习、训练、反思和教研结合起来,突出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四课”(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三方面的联动式普及化培训。定期组织新教材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和教案展评活动。以此为契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带动作用,重点突破新岗教师的再培训与适应能力的再提高。每月举行一次以上理论讲座、教学案例剖析、课堂观摩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执讲一次剖析课。届时,校委会有关领导干部将深入教师工作中去听评课,并建立干部与师生交流制度,交流次数不少于15次,做好谈话记录,以此强化指导的针对性,深化教学督导的力度,向管理要效益。

再次,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反思是查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促使工作上档升级的有效手段。本年度按照“学习反思——交流研讨——改进创新”的思路实施,其方式有三,一是自我反省,自剖不足,深究根源,确定整改措施,写出反思整改小结。二是座谈交流,以级部或学科为单元,每月一次。三是开展专题性的剖析和研讨活动,献议献策,集思广益。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六学习日,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以及学法的指导等内容的反思,研讨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交流读书心得,确保理论学习时间,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学科组长着重反思集体备课、教学指导、教学研究、薄弱教师帮扶等;中层干部着重反思师生管理、质效意识、教学指导服务水平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课堂观摩、案例研讨等形式的研讨活动,努力做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再者,本着“操作方便,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三考一评制度。教研中心对此做了如下调整:一是改原来的每学期评估一次为每学年评估一次,上学期完成模拟讲课的评估,下学期完成限时备课、限时命题的评估,删除说课的内容,学期末教研中心进行抽测,以抽测教师的各项平均分为准来评定学校。二是模拟讲课由教研中心组织评委现场考核,不再进行录像评比;三是备课、讲评、命题的内容为本年级、本学科教材内容,教材教法内容为全程教材。

二、探究、摸索、创新课堂教学,营造课改下的“生命课堂”

在践行《乳山市初中教学常规》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Ji励广大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挖潜、自我展示。

1、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要以落实常规为前提。

⑴认真开展好教师的备课活动,学校制定翔实可行的宏观常规要求,突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原则,集体备课放手给各学科组,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让集体备课溢放着学科特色,让其更具实效性;利用周六备课日创造性地实施集体备课,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点,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吃透吃准课程标准,并对教材进行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和结构化处理,注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实行超周备课,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积极探索“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抓好“导入——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精讲解惑——练习应用”这一模式的创造性运用。迎接教研中心每学年进行一次优质课的评选,每两学年评选一次教学能手,今后威海市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参评必须在乳山市优质课和乳山市教学能手中产生。

本学年度教案形式可采用横向式或纵向式。横向式教案按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三部分。纵向式教案主要要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纵向对比书写。依据教育局和教研中心的指示精神,教龄在5年以上且上学年度从事本学科、本年级教学的教师,本学年度,可使用上学年度的教案,但必须修改使用,且教案数与上课要相符,六七年级任课教师必须备详案。

⑵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深入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意见》,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体现“质、量、阅、讲、练、集”六字方针:“质”,就是质量要高,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差异性,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展,“量”,就是数量要适宜,按相关学科各年级每天学生作业时间做好科学的分配。“阅”,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进行批阅,批阅的方式要全批和抽批(不得少于所任教学生的1/3)相结合,但不可不批。“讲”,就是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进行讲评。“练”,就是对面上错误多的问题要进行形成性练习。“集”,就是教师要建立学生作业错题集。本学年度,作业备课仍然继续进行,但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率。

⑶严格按教学进度教学。依据教研中心搭配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进度不超前或推迟一个周,尤其是初四,绝不可提前结束课程。

⑷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营造生命课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一是课堂教学中提倡推广启发点拨式、讨论合作式、导学式、发现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自学意识”、“方法意识”、“过程意识”、“实践意识”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会学习。三是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探究性、创新性的例题、练习题、作业题、测试题,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本学年,文科教学教师必须要精讲,突出学法指导,要做到60%—70%以上的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科学拟定单元测试题,认真剖析测试结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努力做到单元清,要积极开展好学科活动课,对教材中的活动课内容要一个不漏地安排好课时,认真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史、地、政、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科间的渗透,这四科的教师要制定翔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协同备课,互相提供素材,要围绕一个素材尽量地挖掘出各科的知识点。理科也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秀。要加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研究,要分配好讲练的比例。尤其是要把理化生的技能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学期教师录相课的内容主要定位于活动课、技能课等课型,录相课要求广大教师依据任教学科特点和时代课改精神,注重与现实社会的热点、当代科学发展、人类自然环境、现实生活现象等主题巧妙结合。

⑸加强听评课的研究。每位教师均要做到听课数量足,做到经常化;听课课型要全,听课面要宽,听课学科量要多。评课要有针对性,间评、总评要科学,反馈意见要及时。本学年,我们要在怎样听评课上下功夫、深研讨,力求在听评课上创出特色型的新路子。

(6)加强“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研究,创造性地实施“内容设计、材料来源、方法步骤到管理利用”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反思和发展方面的作用。

2、加强常规的过程管理

⑴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建立作息时间,作业量课程表审查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超量布置作业等违背教学规律的错误做法。

⑵进一步完善管理评价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和评估标准,实现“四个转变”,即评价内容由重点向全面转变;评价标准由具体、固定向动态、开放转变;管理模式由规划——实施——评价全过程向规划调控、重评估导向、实施权自主的方向转变;评价方法由重结论、重他评向重过程,自评他评相结合转变。

⑶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重大工作督办制度,突出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及教师听评课、集体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与备课相一致等方面的过程管理,要一抓到底,决不松懈。每月15号左右进行一次常规督查工作,平日进行抽查工作,结果及时反馈给广大教师并列入个人业务考核之中。

⑷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入教学一线听评课,坚持每周听评课,努力提高听评课质量,及时向教师反馈合理化建议。同时掌握好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第一手材料,为指导、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三、进一步以课改为突破口,以科研拉动教学改革

本学年,初中一、二年级已进入新课改实验的进程中,时代的教育信息召唤着我们迅速地向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及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迈进。

1、建章立制,加强领导

结合学校实际,在上一年的实验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合乎学校特点的实验方案,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研究组的职能功效。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研究组要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翔实的实验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实验培训、开展教学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培养更多的合格教师;与此同时,创造性地改进教师评估实施意见,特别是重新研讨出台音体美教师考评细则,以此Ji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和开拓精神。

2、确定目标,深入研究

根据市教研中心的工作指示精神,确定本学年我们要完成实验目标。

3、加强科研,带动课改

⑴完善学校科研机构,明细分工,明确职能和职责,科学合理、极富成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⑵理清总体工作思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落实工作:本学年学校科研工作分四大板块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争取多面开花结果。四大板块的具体内容是:

①课题立项研究。根据本学年课改实验目标,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特点,确立有价值,有实用性的课题,加紧立项,加强研究。学校要立项重点课题,学年初,教科室要制定出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管理工作,搜集、归类好过程性材料,及时地总结出阶段性成果,及时地在教师面上予以推广。同时,教科室还要组织好各年级、各学科组的镇级课题立项研究工作,并及时地给予过程性的指导,学期末搞好评估验收工作,优秀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争取成果推广会或科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②校本课程开发。由教科室制定出翔实的开发计划和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搞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总体思路:a、学校出台相关的Ji励措施、开发内容。b、通过竞聘,选择出特长合格的教师。c、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教师。d、教师选定学生,每位教师所选学生不得多于30人且不得少于20人。e、教师完善备课提纲,教科室负责验收,合格方可实施。f、学校统一规划活动场地,教师组织活动,教科室负责过程督导。g、学期末成果展示及评估,教科室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③Ji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学校出台相关的Ji励措施,指导、鼓励广大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片段和经验积累,积极撰写实践经验性论文,勇于向《威海教育》、《山东教育》、《人民教育》等教育刊物投稿。

④加大力度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上学年的成果基础上,对课程的实施做出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机制,改进方案,优化操作方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实践工作做细、做得更实、更具特色。继续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和教师选聘制”,做到时间、内容、师资和制度的四落实;推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化、系列化,持续开发社区资源,完善校本课程,并按规定开设校本课程;强化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的验收,学期末评选上报优秀案例,并参加市综合实践优胜学校的评选活动。

为保障上述四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将出台相关的Ji励保障措施,同时,学校将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保障。

四、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创出德育新特色

1、在改进中完善优化学校德育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部门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将“法的精神”和“德的准则”贯穿于办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之中,完善校长抓德育和相关领导负责制,实行“教、育、学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机制,抓好德育的学科渗透,使德育工作融于一切教育行为和过程之中。

2、搞好德育主题、专题活动

学期初,由政工处依据德育目标合理确定和安排各年级各阶段的教育内容,以年级分学期开展主题系列教育,广泛地开展德育主题研究,选准课题,合理分工,落实责任,脚踏实地地实施研究,争取取得特色性前沿性成果,将德研与科研结合好。同时,组织人力,投入物力和财力,准确抓住不同时期学生思想品质中出现的问题,快速高效地开展好专题教育。

3、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针对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实施方案,把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对这些内容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大型活动,平时要分阶段有步骤地予以宣传、学习、领会、落实。严格依照其进行初中生思想品质和日常行为考核工作;同时,对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科学的考试工作。

由政工处负责每学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行为考核,考核结果必须让学生本人签字。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实施,每学期开展一次小公民道德教育和争做“五小”要标兵活动,并举行相关的演讲会、报告会等,促使学生将《守则》、《规范》中的内容变成自觉行为。

全面提升学校德育条件、德育过程和德育效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市德育工作现场会的召开。

五、继续做好另外几个常规性工作

1、做好语文、外语基本能力及理化生实验技能的测评工作。要求广大教师务必高度重视,努力查找、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在继续强化实验操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创新设计等内容,减少工作压力;尝试分层测试,不断完善音、体、美、信息技术的技能抽测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并对部分学科的考试内容加以调整,使之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师的职级达标活动。

制定翔实可行的职级达标(限时备课、限时命题、模拟讲课、信息技术)工作实施方案。客观、公正、公开地列入教师个人考核之中,广大教师要在自己的最终成绩上签字、盖章。

3、进一步做好促优转差工作。

“促优”即发展优生,“转差”即变差为优。本学年毕业班要着重加强拔尖生的培养,非毕业班要注重转差防缀工作的落实,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此项指标的评估力度,为此,要求广大教师要及时依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好自己的学困生档案。

4、加大防辍力度,力求杜绝学生辍学,做好辍学边缘上的学生思想工作。

六、继续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应用水平。

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在年内顺利通过威海市“电教示范校”的复查工作。重视校园网络和专用教室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力争在市教研中心的检查中达标。

向师生开放校园网、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强化管理,充分发挥“乳山教育城域网”等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的作用,使其服务于教师,应用于教学。

七、考试安排及评估

1、考试时间及命题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2、考试科目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3、教学质量评估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后勤工作

本学期后勤服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弘扬奉献精神,努力做到管理高效,服务优质。具体内容和做法如下:

①加强对后勤人员艰苦创业、勤俭办学、过紧日子的教育。教育学校设施管理人员充分挖潜,管好用好设备,提高使用效益。

②抓好治安综合治理,确定重点治理方案。继续实施校务、政务公开制度。

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健全灶团管理制度。使师生伙食有较大改善,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④搞好校园经济和勤工俭学,为办学提供更大的财力支持,不断提高教师福利。

⑤进一步加强学校设施、财物的管理。层层把关,分兵把口责任到人,立下“责任状”,定期进行勘察,不定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有计划地进行维修。确保学校安全置于第一要位。

⑥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学校学习、生活环境。

九、教育投入

①整修供暖设施,投资5000元。

②新建微机教室1个,预计投资8000元。

③学校小商店改造计划投资8800元

④购置10台微机,投资35000元

⑤仪器订购投资5000元

⑥购置图书投资2000元

⑦购置数码相机需8000元

新学年、新理念、新课改,唤起了新挑战,燃起了新希望,实现更大的成果飞跃。我们将会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用智慧开拓创新——创造冯家镇初中教育的丰硕成果!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要点为指针,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导处的领导下,继续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继续加强 “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的实践研究,并以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我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奋斗。

二、具体措施:

(1)本期数学教研组工作主题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本学期继续实施“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这五个分支组成的数学教研组的主题。

(2)抓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在执行常规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备好大纲、教材、教具、学具,更要备好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重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要精心选择例题作业;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教研组每学期两次检查组内教师的备课笔记、学生作业、课堂笔记和辅优补差记录。

(3)关注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认真贯彻 “关注细节,生成智慧”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实“教师工作的重点在课堂,学校质量的源头在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真正把走向建立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从口号变成行动。

(4)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课堂改革

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围绕数学组的区级立项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践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并逐步完成课题的阶段性结题工作。

  a. 在 “课堂教学中,影响师生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 分析报告下,指导全体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矫正。

 b. 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主要方法策略及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评价原则或标准”。

(5).抓起始,抓薄弱,抓毕业;提高整体质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至关重要,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定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初三备课组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中考试题的研究,努力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优良率和及格率,以确保毕业考和升学考中取得较好成绩。(6).注重课后辅优,让竞赛成绩成为一面招牌

各备课组落实好辅优计划,针对性要强,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辅优,即给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一些数学尖子,在今年的全省数学两次数学竞赛中争取获奖并有突破性,初一和初二的培优班要切实地完成资料的整理以及优生的针对性补差工作,辅导老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从基础、从学习态度上补起,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工作中。

 附:初中数学教研组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行事历

时      间主        要      工         作备     注

第一周 2.6---2.12开学工作 

第二周 2.13---2.19计划制订    各年级数学优生辅导启动 

第三 周 2.20---2.26 数学组全体会议通过教研组计划

数学竞赛辅导老师座谈会 

第四 周 2.27---3.5初三数学竞赛选拔赛       

第五 周 3.6-----3.12月考    数学小组课题组成员会议

3.12省数初中学竞赛第一试 

第六周 3.13------3.19小组公开课(孙维均  鲍剑峰  朱贵春) 

数学组全体会议 

第七周 3.20------3.26小组公开课(熊水林  经  敏  顾小兵   赵长华)

上交:区教学论文评比 

第八周 3.27------4.2   4.2省数初中学竞赛第二试 

第九周 4.3-------4.9各年级数学优生测试   

小组公开课“复习课”(李志红 陆晓欣 付伟杰)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5

1986年和1992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govt.ofindia,1986&1992)把普及初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放在优先地位。印度《宪法修正案》第83条规定,6-14岁的儿童享有受教育权(sadagopal,2002:p.1)。在全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印度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实施了很多有关全民教育的计划项目(mukundan,2004)。这些计划项目关注初等教育入学人数和在读人数的增长、学校出勤人数的提高以及受教育者尤其是女童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而且,不仅在邦和地区内部盛行关注学生出席人数和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对于学生成绩相对较低等问题,邦和地区政府也都给予了特殊关注。

为了加快普及初等教育的步伐,印度政府在2001年成立了由总理任主席、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任副主席的“国家初等教育代表团”。在邦一级也成立了由各邦行政长官组成的类似代表团。一些计划和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后,为制定符合宪法授权的教育目标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些计划和项目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区域拓展教育项目(aiep)、初等教育课程更新项目(pecr)和社区参与教育发展活动项目(dacep)。70年代和80年代制订了通向全面发展的初等教育项目,近年来还有andrapradesh邦初等教育计划(appep)、bihar邦教育计划(bep)和lokjumbish邦初等教育计划(dpep),等等。除此之外,还制订了由中央资助的免费午餐计划,保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诸如教室、黑板等最基本教学用品计划,教师教育发展计划以及其它一些非正式的教育计划。

比较1950-1951年与1999-2000年国家对初等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可以看出,自从1950-1951年国家启动经济和社会计划的重大举措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950-1951年1999-2000年

2,100,000所小学有5,380,000名教师6,420,000所小学有1,919,000名教师

13,596所小学高年级学校有85,496名教师198,000所小学高年级学校有12,980,000名教师

小学生注册人数超过19,154,000名(注册率达到42.6%)小学生注册人数超过1,136,120,000名(注册率达到94.9%)

小学高年级注册人数31,200,000名(注册率为12.7%)小学高年级注册人数420,650,000名(注册率为58.8%)

[资料来源:国家教育研究机构(ncert),2005年,第3页]

另外,印度政府还在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聘用了30多万名教师、建造了20多万座校舍,建立了400多个区级教育培训机构,在271个地区实行了初等教育计划,使退学率由1960-1961年的65%减少到1999-2000年的40.3%。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进一步巩固以上各种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印度政府在2000年颁布了全民教育计划(ssa),全民教育计划的目标是加速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全面的、覆盖了全国各区的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层面的项目。全民教育计划以为社区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初等教育为使命,旨在提升学校系统的运作能力。由于一些邦没有资金来源,无法建立像andrapradesh邦初等教育计划(appep)、bihar邦教育计划(bep)、lokjumbish邦初等教育计划(dpep)等这样的教育项目;另一些邦即使有教育资金,但那些居住在城市贫民区的人们无法从这些教育计划项目中获益,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全民教育计划的内涵、目标与基本特征

(一)全民教育计划的内涵

全民教育计划是:为普及小学教育而提供的一个清晰的时间框架;针对全国对基础教育质量的需求而做出回应;通过基础教育为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机会;使村教育委员会以及地区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管理委员会,家长与教师协会,母亲委员会,村(组)自治委员会以及其它基层组织有效参与小学管理;表达在全国普及小学教育的一种政治意愿;中央、邦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为邦政府制定初等教育政策,并在实践中得以实施提供机会;同扶贫机构和民政部门一起,使全民教育计划体现在教育部门的规划中,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全民教育计划的目标

全民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包括:在教育担保中心的帮助下,在偏僻地区建立学校,从而使所有偏远地区的适龄学生在2003年前重返校园;到2007年所有儿童接受完整的五年小学教育;到2010年所有儿童接受完整的八年小学教育;强调“生活教育”,关注小学教育质量满意度;2007年在小学阶段、2010年在初中阶段弥合性别和社会阶层的差距;到2010年力求不让一个小学生辍学。

(三)全民教育计划的基本特征

全民教育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中央和邦一级的机构改革以提高效率和改善由上至下的政策传达体制;持续的财政支持,即中央与邦政府长期的财政支付比例在第九个五年计划(1997-2002)达到85∶15,第十个五年计划(2002-2007)达到75∶25,以后将达到50∶50;通过村教育委员会、地区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其它一些诸如妇女组织等地方团体的有效参与,由社区决定与学校相关的教育事务;以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国家教师教育机构、邦教育研究培训机构、邦教育管理与培训机构以及地区教育培训机构为主导,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社区对所有实施情况的监督有着极强的透明度;社区把居住户作为基本单位,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计划;计划制定的一个主流是对女童的教育给予关注,并对教育落后地区的女童教育有专门的论述;注重使在宗教和语言上占少数的族裔接受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贴近生活,关注“生活教育”;认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并关注教师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为制定地区小学教育计划(deep)做准备,并能体现出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情况。

二、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机制和管理结构

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使目前的教育结构和机制更灵活、更有效,建立一套完整的全民教育计划实施机制,从而能够为所有学龄儿童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初等教育。现有教育组织从国家到最基层都有责任实施全民教育计划。不同层面的组织结构包括:

(一)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的组织机构包括:1、总委员会,在印度总理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开发部(hrd)部长任副主席。2、执行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领导。3、初等教育局,由初等教育局秘书领导,并配备7-8名主任、副秘书、教育顾问等。4、学术和技术支持委员会,由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ncert)、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niepa)、国家教师教育机构(ncte)以及印度教育顾问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小组等组成。

(二)邦一级层面

邦一级主要负责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及管理。通常邦政府利用现有不同层级的教育组织结构开展工作,这些组织机构包括:1、邦总管理委员会,由邦行政长官领导。2、邦实施委员会,印度的每个邦都设有邦实施委员会。除一两个邦有独立的邦初等教育计划外,其它各邦都建有并在实施邦初等教育计划。邦实施委员会由秘书长、教育秘书以及教育专员领导。3、邦项目办公室,通常由教育部长、邦公共教育指导主任领导。然而,在设有初等教育计划的邦,可以利用初等教育计划项目办公室实施全民教育计划。4、学术和技术支持,由邦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scert)、邦教育管理和培训机构(siemat)以及人力资源小组提供,在一些邦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三)地区一级层面

1、在地区一级层面建立了由zilaparishad区的行政首长、主要执行官员以及区地方法官领导下的地区项目计划实施协会。2、教育官员对初等教育全民计划的实施负责,而在实施邦初等教育计划的一些邦,地区项目办公室也参与初等教育全民计划的实施。3、学术和技术支持,由区教育机构、区人力资源小组以及其它专业机构完成。

(四)街区一级层面

街区教育官员负责街区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在每个社区划分不同的街区,已经成立了或正在成立的街区人力资源中心(brc)负责提供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持,并负责对不同领域的职员进行培训,同时负责为小组人力资源中心(crcs)以及学校提供学术帮助。

(五)小组一级层面

大约10-12所学校组成一个小组。像街区人力资源中心(brc)一样,每个小组已经成立或正在组建在人力资源协调中心(crcc)领导下的小组人力资源中心(crc)。小组人力资源中心通常设在小学校内,并有一间专门的办公室。它负责了解、调查全民教育计划活动的实施情况,并为学校提供面对面的学术帮助,组织开展教师经验交流的学术论坛活动。

(六)村、学校一级层面

在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村教育委员会(vec)、panchayatiraj村研究机构(prj)、学校管理委员会(smc)以及家长与教师协会(pat)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全民教育计划实施的有关条款、标准及规定在讨论制定全民教育计划实施的有关条款、标准及规定之前,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重视:第一,每个区应拟定区初等教育计划,参与全民教育计划的制定,其中包括每个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将要采取的干预措施,以确保初等教育质量。第二,地区对邦政府提供的财政预算有优先使用权。第三,所有由国际上和其它机构提供的资源应体现在计划中。第四,对财政预算的评估应与全民教育计划所涉及的条款紧密相关。

为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所制定的条款和有关规定,体现在满足普及教育的需要、保证入学人数、控制辍学人数以及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等方面。1、成立新学校。邦政府条款规定,应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所步行在一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并在大约有300名人口的居住区内建立新学校;如果有足够的小学生源,应提供一所小学高年级学校和两所小学校。2、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服务设施。在居住区内建立“教育担保中心”(egs),负责管理15-20所学校范围内达到入学年龄又不能入学的学龄儿童。指派一名兼职教师管理运作此中心。如果学龄儿童的人数超过40名,那么可以再指派一名兼职教师。这样的中心如果经过2到3年的成功运作,可以转制为一所小学校。“教育选择和革新中心”以提升地段人口的教育水平为目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区的需要,开展如“弥补小学缺失课程计划”、“重返校园计划”等革新项目。3、教师聘用。在小学每40个学生配备一名教师。这项条款对偏远的宗族部落地区,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小学高年级组每个班应配备一名教师;如果因为入学人数的增加而需要聘用新教师,应首先得到邦政府的批准;除了全职小学教师外,如果邦政府仍然急需教师,可聘任兼职教师;在每个区聘用新教师之前,应合理安排现有的教师。4、提供免费的教科书。所有的女童、计划内的适龄儿童以及部落地区的儿童都应得到邦政府提供的免费的教科书。如果政府没有提供免费教科书,那么每个孩子每年可以得到150卢比的补偿。5、教学设备。为新学校提供10000卢比的资金;为新成立的小学高年级学校和已经成立的但没有加入“最低教学设备保障项目”的学校提供50000卢比的资金。6、给予学校拨款。每一所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学校每年能获得2000卢比的拨款,用于更新功能失调的学校设备和购置图书。7、给予教师拨款。每所小学和小学高年级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年可获得500卢比的拨款。8、教师培训。有三种全民教育计划所期望的教师培训形式:一是所有的教师能够接受为期20天的在职培训;二是为未经过培训的在职教师提供为期60天的知识更新培训;三是为新教师提供为期30天的上岗培训。此外,如果当地根据实际需要、具有正当理由而希望得到其它形式的培训,可以列入计划中。9、科研、评估和监督。每所学校每年用于与初等教育相关的各个不同层面的科研经费1400卢比,比如创新活动、学校发展以及一些微观计划等项目的开展。10、社区领导培训。计划中提到,每个村可以有8人获得为期2天的培训,并可提供每天30卢比的资金。这样的培训可以由地区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举办。11、特殊教育的需要。全民教育计划条款规定,每年为每个残疾儿童提供1200卢比,使他们能够接受教育。12、革新。全民教育计划条款规定,提供给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革新项目1500000卢比的资金,主要用于儿童早期护理和教育、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女童教育、小学高年级的计算机教育等四方面的研究。13、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室、新校舍以及饮水设备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学校、街区以及村组的公共设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村和学校一级的建设工程,都在当地社区的协作下完成。此外,每年每所学校还将获得5000卢比用于修缮学校设施。

四、为提高初等教育质量所做出的努力

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到目前为止这个计划关注更多的是为儿童提供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和防止辍学等方面,而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效率和学生取得的成绩缺乏关注。因此,在关注入学人数、防止辍学等方面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初等教育质量上。为此,全民教育计划提出了一个针对教育质量做出的完整的、全面的计划,提倡通过分权和社区在学校管理和实施中所具有的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学校进行干预。这就意味着干预和实施计划,一方面要关注初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必须携起手来,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提高入学人数和防止辍学人数增加。

对全民教育计划有关条例的探讨表明,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各项活动,政府在机遇和财政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可以总结为:1、改善学龄儿童校内外的学习环境,例如改善饮水设施和修缮厕所等条款。2、主要通过合理的教师流动、新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的聘任等途径,确保学校所需教师的人数。3、通过重建和改革与教师实际需要相关的教师培训制度,增强教师的工作胜任力。4、为了切实提供基于需要的教师培训,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建立地区人力资源中心和小组人力资源中心,并深入教学第一线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5、计划中实施的课程改革与2000年由国家教育研究机构(ncert)根据地区实际适当修改后而提出的“国家学校教育课程改革框架”相适应。(确保女童和所有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享受免费的教材资料,邦和地区一级也要根据环境和实际需要,为特殊教育群体提供保障)全民教育计划号召在地区级层面实施课程改革分权计划。6、关注“生活教育”,使教育贴近生活。7、确保一些有活力的专业机构加入到计划中来,例如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ncert)、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niepa)、国家教师教育机构(ncte)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等。8、通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水平。9、强调儿童从早期到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的教育。10、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初等教育质量,特别是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相关干预,全民教育计划提出了在各个不同层面推行教育改革的设想。11、重视科研、文件和评估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估。12、对全民教育计划的监督指标已经得到认可。国家教育研究培训机构提出了对计划进行监督的战略性指标,国家教育计划管理机构提出了对质量进行监督的适用性指标。在监督过程中,由经邦一级政府认证的专业机构给予帮助和指导。

由于效率和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决定因素,全民教育计划在效率和创建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分权的计划和实施需要能够提供各个不同层面的不同信息,以确保在各个层面上都形成良好的功能机制。

五、结论

通过努力,全民教育计划最终试图创建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确保初等教育质量的计划,把让6-14岁的儿童接受教育作为计划中的一部分,还规定了改善学习环境,加强教师工作胜任力和对他们进行一线教学指导,进行课程改革,在教育学、教育科研以及革新活动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等内容。

全民教育计划强调如何使目前的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更有意义、有效率以及更加灵活多变。目前,在邦和地区层面已经形成了具体实施全民教育计划的组织结构:邦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地区教育培训机构,地区人力资源中心以及小组人力资源中心等,它们在提升初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作用。

全民教育计划为每个区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视角制定初等教育计划和实施地区干预。每个区制定的初等教育计划条例(deeps),就是针对其不同情况所给予的支持与关注。条例规定了建立新学校,为学校提供设备保障,保证专兼职教师人数,为所有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和女童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为教学提供资金和资料,提供保证学校发展的拨款等内容;同时提出了全面的教师培训、教研和监督计划,开展革新项目并对项目进行管理,对社区领导进行培训以及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体化教育等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计划还规定了校园建设、地区人力资源中心和小组人力资源中心的办公楼建设以及教室、厕所、饮水设施等方面建设的内容,并设立基金用于维护学校建设。

尽管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得到了承认并对难以触及到的群体给予充分的重视,但今后仍应在“怎样实施”和“如何实施”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各个机构和个体的能力建设,包括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特别是对不同层面的分权管理;同时确保教育担保中心能够吸纳不同层面的儿童,确保他们能够通过与全日制小学的学生们相当的教育革新项目接受教育。因此,要加强对这些机构和中心的有效的、持续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社会需求的胜任力。

为分享共有资源和专业知识,需要加强网络工作机构的建设,因为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可以更直接地帮助学校、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全民教育计划融各方努力与各项计划于一体,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计划。因此,需要尽最大努力,对不同层面的政府机构和村级机构进行合作和干预,尤其在地区一级,要促使地区间的项目官员们在创造力、创新力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注释:

①india,governmentof.(1986a).nationalpolicyoneducation.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②india,governmentof.(1986b).programmeofaction.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③india,governmentof.(1992).programmeofaction.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④india,governmentof.(1993).reportofcabecommitteeondecentralizedmanagementofeducation.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⑤india,governmentof.(2004).sarvasikshaabhiyan:aprogrammeforuniversalelementaryeducation;manualforplanningandappraisal.newdelhi:ministry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departmentofeducation.

⑥mukundan,m.v.(2004).educationanddecentralization:acasestudyofindia'skeralastate.shenyang:liaoningpeople'spublishinghouse.

⑦nationalcouncilofeducationalresearchandtraining(ncert).(2005).modulesonqualitydimensionsofelementaryeducationunderssa.newdelhi:ncert.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6

2017年太原市民办初中学校招生网上报名网址入口

网上报名时间为2017年7月15日18:00—7月22日18:00。录取结果与报名时间早晚和报名先后顺序没有任何关系,请您尽量错开报名刚开始时的高峰期,在7月22日18:00前完成网上报名即可。

通过对比今年和去年我市民办初中学校招生计划,2016年30所民办初中招生计划为11200人,2017年31所民办初中招生计划为12010人。

今年民贤中学停止招生,太原市行知宏实验中学校开始招生,招生计划为200人,太原市小店区新时代双语学校开始招生,招生计划为360人。

其他29所学校中,五育中学增加招生计划100人,志达中学增加招生计划100人,师苑中学增加招生计划100人,令德中学增加招生计划100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增加招生计划100人,新希望双语学校增加招生计划100人,太原杏岭实验学校增加招生计划200人,太原市晋泽中学增加招生计划300人,太原市晋阳学堂实验学校增加招生计划100人。以上9所优质民办初中学校共计增加招生计划1200人。

有6所学校根据往年招生情况和学校实际,减少招生计划共计600人。

太原市知达常青藤中学校属于小区配建民办学校,在首先保证业主子女入学需求后,将空余的250个学位向社会公布,公开招收学生,学校总招生计划为500人,比去年增加100人。

市教育局要求,经市教育局审定批准的民办初中学校招生计划,是民办初中学校进行招生和学籍备案的依据。各民办初中学校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组织招生。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7

一、微课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要灵活

1.明确微课和其他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同分工。一方面,要重视微课对课堂气氛的营造以及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绝不能将微课纯粹当成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将微课完全做成是学生喜欢而缺乏营养的动画片、搞笑片,甚至将微课变成在课间休息时随便放一点由学生随自由观看的课间娱乐活动。如果这样,微课辅助教学的作用便难以实现,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得到授课老师的重视。另一方面,要明确微课是辅助教学是为课堂教学而服务,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才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学讲计划”最重要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微课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学习兴趣、使用微课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都是必要的,但是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不能过大,不能过于依赖微课的作用而忽略老师讲解和实践操作这些课堂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更要防止微课的滥用,避免微课成为个别教师课堂实践开小差、应付教学工作的“避风港”。一旦微课被滥用,信息技术教育会成为另一种填鸭式教学,缺少了老师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连学都学不好,更别提“讲”了。

2.将微课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微课是课堂教育的新形式,是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学讲计划”的有力武器,而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实践是真正实现“学讲计划”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微课等新教育形式和传统的课堂教育内容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辅助相互促进。微课先调动学生的兴趣,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介绍,然后授课老师再根据教学任务对索要学习的书本知识进行具体讲解,再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践操作,之后对他们比较感兴趣或是疑难复杂的问题再通过微课生动形象得进行解答,使他们真正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微课和其他教学方式是有机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各种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真正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结语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8

随着中考成绩的放榜全市4.2万名中考生将进入志愿填报阶段7月5日下午市教育局就下达了今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考生可结合自己的成绩填报相应的学校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29020人,中等职业教育(含技校)招生规模为15600人。

据了解,2017年,今秋全市优质高中招生计划为25640人,其中省教育厅直接下达到校的6所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为7190人,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计划440人。具体为,襄阳四中1520人(其中国际部中外合作计划320人),襄阳五中1200人。在中职招生中,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925人。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分校分专业在襄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直接下达,其中五年一贯制计划293人;“3+2”分段五年制计划632人。襄阳市高中招生计划公布今日可查询中考成绩市教育部门要求,各地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政策宣传,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定要求和资助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鼓励优质高中学校安排专项计划,招收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同时,对于今年招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下达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组织招生,规范办班,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突破招生计划。严禁招生虚假不实宣传、欺骗误导学生的行为,严禁初中学校教师干预或代替学生填报志愿。各普通高中要在指定范围内招生,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一律不得跨地域招生。未经招生考试机构录取的,不得办理学籍注册手续。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和省教育厅《陕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陕教规范〔2017〕9号)、《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陕教规范〔2017〕10号)和《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陕教规范〔2017〕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坚持普职并重,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持续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推进普职协调发展;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推进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坚持公平公正,不断优化规则程序和招生机制,为学生提供平等升学机会。

二、总体思路

坚持多元评价和择优录取相结合,全面推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继续实行计划管理、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录取,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监督有力的招生管理机制;继续将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标准化高中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向薄弱初中分配,实施定向招生;招生计划、录取信息面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实现阳光招生。

三、考试报名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依据。初中学校学生必须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应届生在就读学校网上报名。社会青年和在外地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宝鸡籍学生在户籍所在县区考试管理中心进行资格审查后网上报名。在我市初中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符合报名条件的可在就读学校报名。

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同时建立电子考籍档案和纸质考籍档案,电子考籍档案由市、县区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组建,纸质考籍档案由毕业学校负责管理。

各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档案材料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真实可靠,便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

四、计分科目

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为“4+4”模式:以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作为基础录取计分科目,同时将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作为录取计分科目。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对应科目成绩并计入录取总分。

非计分科目的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及以上,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控制标准。

具有自主招生资质的高中学校,在统一的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基础上,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自主招生要求确定1-2科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或确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部分指标作为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在规定区域内招收各科成绩合格的学科特长生,具体办法和录取细则须提前向社会公布。

无综合素质评价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学校不予录取。

五、招生计划

1.各县区教育局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高中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确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建议数。市教育局依据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等要求,审定后下达到各县区,由各县区教育局下达到公民办高中学校。招生计划面向社会公布。对年检不合格、不具备招生资格的学校不下达招生计划。

2.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招生计划分为统招计划、定向计划。一般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均为统招计划。

3.继续实行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定向招生。各县区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定向招生计划按本校统招计划的50%编制,定向分配到县域内各薄弱初中。定向招生对象仅限初中阶段一直在中考报名学校就读的具有我市户籍的应届毕业生。宝鸡中学定向招生按原政策执行。

4.具有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资格的学校可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纳入高中学校统一招生计划。

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继续实行网上报名、统一专业测试,艺术特长生测试工作由市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体育特长生专业成绩采用中考体育考试成绩。

5.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指令性计划,所有高中不得超计划招生。

六、招生范围

宝鸡中学、姜城中学继续面向全市提前单独招生。其他高中按照属地原则,面向本县区、本学区招生。民办高中面向全市招生。

市教育局指导各县区依据高中招生计划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成绩划定县区公民办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普通高中不得录取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

七、志愿填报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布后,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在规定时限内登陆指定网站填报志愿。民办高中不填报志愿。

1.提前单独录取志愿。中考成绩达到宝鸡中学录取分数线的全市考生均可填报宝鸡中学,宝鸡中学定向招生的生源初中考生还可填报宝鸡中学定向志愿。通过全市艺术特长生专业测试、体育成绩达到专业合格线的考生均可填报姜城中学。考生填报宝鸡中学、姜城中学未被录取,不影响被其他高中录取。

2.县区高中统招志愿。考生按初中毕业学校或按户籍选择填报一个县区内的1-3所高中。

3.县区高中定向志愿。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生源初中校符合定向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填报定向志愿。

4.艺术、体育特长生志愿。通过全市艺术特长生专业测试的考生,可填报姜城中学艺术特长生志愿,或填报所在县区具有艺术特长生招生资格的高中志愿。体育成绩达到体育专业合格线的考生,可填报姜城中学体育特长生志愿,或填报所在县区具有体育特长生招生资格的高中志愿。未填报艺术、体育特长生志愿的考生,一律不得作为艺术、体育特长生录取。

5.移交到地方政府的原企业子校所在企业的职工子女,执行县区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协议,相关考生可按协议填写原企业学校。

6.宝鸡一中考生在金台区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可填报金台区高中,也可按户籍所在地填报所在县区高中。

7.高新区所属六镇初中学校考生按户籍或者按学校原来隶属关系填报所在县区高中。宝鸡高新中学、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考生可按学校所在辖区填报渭滨区高中。

8.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县区公办高中实行征集志愿制度,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依据公布的招生计划填报志愿。

八、新生录取

1.录取方式。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和考试管理部门依据学生成绩和志愿信息,统一实行网上录取。录取结果在指定网站公布。

2.录取原则。分数优先,尊重志愿;综合评价,关注特长;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宏观调控,微观调整;阳光招生,公开公平。

3.录取依据。按照学校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达到C等及以上者普通高中方可录取。考生计分科目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较高者。

4.加分政策。严格清理和规范招生加分项目,健全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学生的体育、艺术等方面特长和表现不再单独加分,全部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结果中体现。

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子女、台湾籍考生经审查属实的,可在总分上加5分参与录取(宝鸡中学下延一档录取)。

军人子女考生的加分分值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5.录取规则。依据考生志愿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按照“分数优先,尊重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填报征集志愿参加补录。

(1)宝鸡中学、姜城中学提前录取。

(2)县区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录取。公办高中由各县区教体局统一网上录取。民办高中按照招生计划自主招生,录取结果由县区教育局负责审核。

(3)艺术、体育特长生录取。艺术特长生按专业测试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之和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满为止。

体育特长生按中考体育成绩划定专业合格线,凡达到体育专业合格线的考生,按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满为止。

九、高中学籍

录取工作结束后,县区教育局和高中学校依照录取结果,对录取学生签发《普通高中录取通知书》。学生持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到相应高中报到。任何高中不得私自招生,不得接收无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学生。

市教育局根据普通高中录取结果,直接生成高一新生学籍信息。各县区教育局和各普通高中依据市教育局下发的高一新生学籍信息,核实学生报名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为高一学生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市教育局报省教育厅备案。

未被正式录取的学生无全国统一的普通高中电子学籍,不能取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籍,不发放高中毕业证书。

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宝鸡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普通高中招生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各县区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严格落实招考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招生工作规范实施和社会稳定。

2.建立公示制度。市、县区教育局向社会公示高中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录取程序、录取结果等,严格实施招生“阳光工程”,确保高中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3.健全监督机制。市、县区教育局在招生期间向社会公布咨询举报电话,设立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加强监察督查。

4.加强政策宣传。各县区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宝鸡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保招生政策家喻户晓。通过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开通咨询电话等途径,为考生和家长释疑解惑。初中学校要切实做好考生填报志愿的指导和服务。

初中教育教学计划篇10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程

初中体育课作为一门特殊的学校课程,它与常规的数学语文英语课程有着显著的差异性。无论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还是体育课程的实施手段,抑或者是体育课程的教学工具,都和一般的课程有所不同。

体育课程的设定是将中国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新世纪中国学子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强大生力军。

一、体育课程标准的演变

(一)新中国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初创期的发展特点(1949―1966)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育教师不知道该教什么的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是什么,安排什么样的内容都不知道。落后的中国需要一个体育教学纲要,就在这时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主要内容:对体育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材内容等。

(二)新中国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停滞期的发展特点(1966―1977)

1966年“”开始后,几乎所有的学校被关闭,我国的学校教育受到严重的破坏。1969年学校陆续复课,但是,受极左思潮的干扰,特别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受到来自前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围困和威胁,为摆脱困境,实行全民皆兵学校体育军事化,甚至有的学校体育教学被劳动和军训所代替。由于受知识无用论的影响,教师不能施教,学生得不到体育教育,身心受到摧残。将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的17年教育,一概扣上“封、资、修”的帽子。学校体育一切规章制度包括中学体育大纲、中学体育教材成了一堆废纸,中学体育的发展跌入了低谷。

(三)新中国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恢复与重建期的发展特点(1978―1988)

这段时期是课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后,我国经济复苏,学校体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关键是对教材的编写情况,教材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所以这段时期重点抓教材的建设。在1978年我国编写新的体育教学大纲,这套大纲的目的很明确,主要对德、智、体发展的要求。

(四)新中国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改革与发展期的发展特点(1988―至今)

这段时期国家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并且进行试验。这个教学大纲体现了课程标准改革的时代性,它了取代了中国沿用国外50多年的教学理念、思想和内容,重新构建我国特有的课程标准。着眼于中国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带来福音。

(五)新中国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演变特点总结

回顾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发展演变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次课程改革都是针对前一阶段课程存在问题和弊端而进行的探索与纠正,以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改革虽然有时取得成功,有时遭遇挫折,但总的发展趋势仍然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遵循课程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地从不完善朝完善趋近,由不科学向科学迈进。因此每次课改,都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都产生过一定的历史影响,针对我国百多年来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值得我们继承借鉴或引以为戒的历史经验或教训,从而对今天和未来的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有所启示,为今天和未来的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二、教学大纲的演变过程

(一)第一次确定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修订草案(1956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发展的重点是教育。1950年,教育部颁发第一个教学计划即《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1951年国家编写第一套中小学体育教材并出版。1953年教育部颁发《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1956年《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被教育部颁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套比较齐全规范的教学大纲。教育部在1956年颁布,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57年出版《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这是新中国第二套中学体育教材。

(二)第二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1961年)

“教育部和中央主管部门编写教科书、通用基本教材,各个地区可以根据的当地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特点,因地制宜的组织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196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三套全国通用体育教材,有原来的12年学完的教材内容压缩到10年完成,在此同时各个地区编写了适合自己教材。这本教材提供了一部分关于田径、体操和球类教材的参考书目录。针对“”式的教育改革所造成的颇多后果,196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草案)》。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辑出版第四套全国通用中小学体育教材。这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初中男、女生的教材纲要,以及各项教材的动作方法、锻炼身体的作用和教学方法的要点和图解说明。在1963年又出版了第2版,内容与第一版基本相同。

(三)第三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1978年)

在1976年由于政治原因,国家重新修订各个教学计划和试行草案。1978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78年秋季开始编写新中国第五套中学体育教材,1980年编写完毕。

(四)第四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1987年)

1981年3月,国家改变指示思想的影响,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第六套全国通用中小学体育教材。根据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国家有步骤的、有计划的对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改革。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一系列的教学大纲。

(五)第五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1988年)

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思想,教育部在1987年月开始编写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在经过各方面以及各地区调查研究,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初审稿)。1988年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且在全国开始试行。

(六)第六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1992年)

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整体实验的统一安排,编写了新的基本教材。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学大纲》,大纲包含六三和五四两种学制。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这两种学制编写了初中体育教材3册。

(七)第七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1994年)

1994年国家对初中体育教学大纲的课时、内容和要求重新调整。课时变化幅度很大减少授课时数;删减一些辅助教学内容和作为身体锻炼手段的教学内容。

(八)第八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2000年)1999年6月,重新规定“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体系,同时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处于试行阶段。”2000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在2000年正式颁布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专家修订,并在2001年全国正式实施。基于以上七次课程改革之上的“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构成了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001年,经中央批准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第八套中学体育教材。

(九)第九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2011年)

这阶段是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发展的最新时期,新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性的安排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新的教育思想倡导健康第一,素质教育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教学理念。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基础,明确体育教学的宗旨和重要性。系统的知识体系、强大的经济实力会让我们学校体育发展更好,更具有时代性。

(十)新中国九次修订初中体育教学大纲演变特点总结

经济实力、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制约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国家经济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速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国情我们课程改革不得不效仿国外的发展模式。随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健全,思想理念的进步,我们开始发展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出现,近几年国家对体育教学大纲研究更多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材内容种类多,评价体质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J].体育学刊,2007,1-5。